百 善 孝 为 先

百 善 孝 为 先
百 善 孝 为 先

百善孝为先

王佳睿四年三班

柳河沟学校

听过这样一件事:比尔·盖茨接受杂志社采访,记者问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他说:

“The world can not wait for things than most honor their parents (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在世界首富眼中,最不能等待的事情,不是时间,也不是金钱,更不是商机,而是行孝。

外国人重视孝,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更是把孝作为亘古不变的真理。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孝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的首要标志。她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美德。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博大的中华大地上,孝之歌白唱不厌,孝之行人人称赞,孝之德代代相传。

从小,爸爸教育我做个孝顺的孩子。那时我就想孝是什么呢?渐渐地,我在一本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孝是子路负米,是朱冲秋“割股为羹”的勇气;是晋代王祥“卧冰求鲤”和三国孟宗哭笋的热泪。是九岁黄香替父蕴暖的被窝,是四岁孔融让出的大梨;孝是沉香排除万难救母亲的赤子之心,是许士林磕红的额头。孝是陈毅执意为母清洗的床单,是毛泽东得知母亲病危后,昼夜兼程的归途。

书中的孝感天动地,生活中的孝更加鲜活。我的母亲,一个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在我年幼的心中一点不逊色于历史上各位孝的典范。

七年前,爷爷查出肝癌晚期,医生估计只能活三个月。哭红眼睛的妈妈,给爷爷的用药到饮食都做了一个细致的计划。每天下班回家,

妈妈就陪在爷爷身边,给他按摩,陪他说话,还常常把爷爷扶到小区去散步,不认识的人都以为是爷爷的亲闺女呢。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爷爷居然多活了两年。在爷爷生命垂危的日子里,妈妈没舒舒服服地睡过一觉。常常和衣而眠,只要听到爷爷房间里有响动,就马上照看爷爷。爷爷走了,走得那么安详,没有意思遗憾。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母亲不仅对爷爷孝敬有加,对隔壁的王奶奶也是关怀备至。王奶奶的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每到节日,家里冷冷清清,妈妈总会让我去请王奶奶到我家来玩,久而久之,只要家里改善生活,我就主动去请王奶奶。“每个人都会老的。”这是妈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如今,我已经是一个六年级的少年,对孝的理解不在停留在故事的感动上。我知道努力学习是孝;煮一碗汤圆端到妈妈床前是孝;为妈妈捶捶背,洗洗脚是孝……我还在日记中摘抄下这样一段话:当有一天真正变老,因此头脑不灵活想不起来或接不上话

时,请务必怪罪他们。当在吃饭时弄脏衣服,梳头时手开始不停地颤抖,忘记系扣子绑鞋带……请不要催促他们。当行动不再方便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请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走,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一样……

百善孝为先,百事孝先行。无论何时,孝的故事永不落幕。鸦能反哺,羊知跪乳,一个懂得行孝的人,才可能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人无孝不立,让用实际行动去学孝,去尽孝,让孝满天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