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总体设计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总体设计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总体设计

第19卷 第1期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Vol.19 No.1 2006年3月JOURNAL OF SH I J I A ZHUANG RA I L WAY I N STITUTE Mar.2006

基于G I S的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总体设计

赵 义, 牛学勤, 康拥政

(石家庄铁道学院交通工程分院,河北石家庄 050043)

摘要:针对城市交通规划工作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分析现有信息管理方法的不足,论

述了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应具备的基本功能,提出了利用GI 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城市交

通规划信息平台的基本方法,并进行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模块、扩展设计。

关键词:交通规划;GI S;城市交通规划基础信息平台;空间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226(2006)01008904

1 引言

科学的城市交通规划对降低车辆流量,舒缓交通负载与堵塞,改善车流效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系统日趋复杂,由此所产生的交通问题也日益尖锐。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交通规划的合理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规划手段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传统规划技术条件下,我国城市管理常规交通数据主要通过在纸质地图上标识的方式来进行,数据管理方式落后。由于目前城市交通规划的管理部门对各种数据缺乏统一的参照,数据管理比较混乱,数据汇总需要大量的时间。同时,交通网络的不断变化性,使得与交通规划相关的大量交通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历史数据很难及时完整地保存下来。虽然一些交通规划部门研制开发了部分交通规划数据库,但这类数据库基本上属于字符型的统计数据库,在图形表现和空间分析等功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约了交通规划工作效率的提高。此外,在有关部门交通规划讨论中,对交通规划方案的数量指标计算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致使工作效率和决策正确性低下,规划方案论证时间长。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与决策功能的GI S技术,建立基于GI S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是交通规划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GI S技术与交通的结合是交通发展与GI S发展的自然结合。GI S技术作为辅助城市交通规划的有效技术手段,在交通规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U rban Traffic Planning I nf or mati on syste m design based on GI S)是收集、整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和交通信息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它是GI S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延伸,是GI S与多种交通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的集成,是交通信息发展与GI S发展的自然结合。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以城市交通为依托,以城市交通查询、规划和决策为目的,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GI S软件为平台,主要内容是以数字地图及其它数据源为基础空间数据、以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资源,建立城市空间信息库,利用GI S的数据管理、查询、统计、空间分析和数学分析模型等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为其它城市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数据框架。根据石家庄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开发经验并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的目标定位与总体设计方案,并探讨了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数据组织方法、应具备的基本功能等问题。

2 信息平台技术需求分析及系统目标

2.1 需求分析

现有交通信息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收稿日期:20050425

作者简介:赵义 男 1979年出生 硕士研究生

90 石 家 庄 铁 道 学 院 学 报

第19卷

(1)城市交通信息需要人工收集,准确性和实时性差。(2)空间数据的管理、更新不便(一般采用纸质地图或CAD 方式),不能满足信息量膨胀的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3)信息的保存、整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对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差,并且分析耗时较长。

2.2 系统目标

采用当前先进的GI S 技术,建立交通规划信息的地理数据库,将城市交通规划所涉及的人口、经济、路网、土地利用等多个地理变量和大量资料归并到统一的系统中,实现对各类交通信息的动态管理;使系统具备对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的功能,实现对城市交通规划数据中路网、土地利用和岗位分布等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引入交通分析、预测和评价模型,使系统具备对所产生的基础性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功能,实现城市人口分布预测,流动人口分布预测,就业岗位分布预测,交通阻抗计算以及交通生成预测等;此外要能够实现历史数据的保存和添加。

3 系统体系结构及其实现

3.1 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的总体结构

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主要目的是建立城市空间数据基础平台,以便为城市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图形和空间数据基础框架的服务.具体来说,一个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应该由下面几部分构成:

(1)基础数据仓库。主要包括是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字化数据,辅之以其它基础性的社会经济信息。

(2)专题信息数据库。专题信息数据主要由城市交通规划信息数据组成。它是通过将城市交通分区信息、城市用地信息、城市路网信息和城市公交信息等相关空间数据以点、线、面等图元形式存放于Map I nfo 的专题图层中,利用MapX 的数据绑定来实现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对应。

(3)数据服务体系。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机制,利用W ebGI S 技术或其它手段为其它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基础地理信息。

(4)数据更新体系。通过综合利用GPS 、RS 、GI S (3S )技术和其它常规测量手段对各种数据进行适时更新,同时建立历史信息数据库。

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将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属性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将空间数据用电子地图的形式存放,通过关键字段在二者间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处理、维护、查询、分析功能。

图1 基于G I S 的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总体框架3.2 系统开发环境

城市交通规划基础信息平台主要由系统操作平

台、GI S 平台、数据库系统和应用软件四部分构成,在

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在

软件体系构成上一般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且先进的

三层结构,即将整个系统分为数据层、逻辑层和应用

层。

(1)数据库系统。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中的数

据主要分为两类,即空间(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考

虑到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和其发展的

前瞻性,在设计此信息系统时采用S QL Server 数据库

统一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2)GI S 平台。目前流行的GI S 平台有美国的A rc /inf o,Map I nf o,Aut odeskGI S 等;国内有中国(武汉)地质大学的MapGI S 等,这些GI S 平台均有强大的地理数据的编辑、管理、分析等功能,并有较强的应用系

 第1期赵义等:基于GI S的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总体设计91

统开发能力,支持流行的高级语言编程(VB,VC等),支持DBF格式数据库,这些均为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方便。总体上说,各种GI S平台间的差别是存在的,但根据大量GI S工程案例可以看出,GI S平台选用并不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建设成败的决定因素。在选用GI S平台时,从性能价格比、技术上的适用性及实用性和GI S平台的整体技术体系与架构这三个方面因素来进行考虑。与其它GI S平台相比,Map I nf o内至关系型数据库,实现了电子地图与数据库的自动连接和双向查询;同时在Map I nf o的电子地图中没有拓扑关系的定义,而是提供新的地理运算符和面向对象的图形结构,使传统GI S中的地图分析和图形处理功能得以实现;此外由于本系统采用的基础地理数据是全省1∶21000现有的数字图,其文件格式是CAD格式,而Map I nf o可以将CAD格式直接转换为系统采用的T AB格式。本系统采用Map I nfo作为GI S开发平台。

(3)操作系统。根据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的规模和服务范围,操作系统一般采用微软公司的W in2 dows系列,包括W indows2000Pr ofessi onal(2000Server、XP等)。

(4)应用软件开发。应用软件部分主要是根据用户需要,在GI S平台或GI S控件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开发工具拟用V isual Basic与Map I nfo的MapX。应用软件部分是直接面向用户的,其功能主要是对图形的查询、维护、统计分析、可视化显示、输入输出以及交通规划专题模块等。通过应用软件把数据库系统与GI S以及OA等有机的集成起来。

3.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1)数据输入。主要包括数据库录入和图形库录入。其中数据库数据录入包括居民出行OD调查统计数据录入、车辆出行OD调查统计数据录入、公交线路调查统计数据及其它社会经济调查数据的录入。图形录入主要为交通图的录入、小区划分图的录入和公交线路图的录入。

(2)数据更新和维护。主要包括数据文件的编辑、数据库的备份,数据安全性维护,数据更新升级,数据添加等内容。

(3)数据查询。主要包括对图形对象和数据库记录的查询,表现为空间查询、属性查询以及满足查询结果的查询图形对象直接在地图上突出显示等。

(4)数据分析。包括图形对象地理分析、统计图分析、专题图分析、和网络分析。

(5)数据输出和转换。包括地图图形输出、统计图输出、专题图输出和数据库数据输出。

(6)预测技术。包括城市人口分布预测,流动人口分布预测,就业岗位分布预测,交通阻抗计算以及交通生成预测。

(7)信息服务。主要通过局域网或I nternet网为其它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3.4 数据库总体结构设计

数据库是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重要的核心部分,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的数据库依其信息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基础信息数据库和专题信息数据库。基础信息数据库是空间型数据库,它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字化数据,辅之以其它基础性的社会经济信息。专题信息数据库可以是空间型数据库,也可以是空间定位型关系数据库,主要是用专题信息数据(图形和统计数据)建成的数据库。依据不同的子系统又可分为不同的数据子库。恰当的数据组织、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方便系统的使用。

系统空间数据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面的空间要素:

(1)基本资料数据层。包括土地利用统计数据,社会经济状况数据,自然情况数据。

(2)交通需求(OD调查)数据层。包括居民出行的起迄点调查数据,城市流动人口出行调查数据,货流调查数据,机动车起迄点调查数据,交通枢纽的客货流起迄点调查数据,自行车起迄点调查数据等。

(3)交通设施数据层。包括公路数据如道路长度、道路网、路段、交叉口、停车场等,城市公共交通数据如公交网、线路、站场等,城市对外交通枢纽数据。

(4)交通现状调查数据层。包括交通量,各线路公交车的载客量以及机动车车速等数据。

此外,城市路网结构图与交通图图形的录入是将相应的图层矢量化并由Map I nf o转入为相应的图形

 石 家 庄 铁 道 学 院 学 报第19卷92

格式文件,同时,图形在转入时即建立相应的图形数据库。

3.5 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的安全性设计

为了数据安全,防止意外原因造成数据丢失,需要对现有数据备份,因此系统应能提供自动备份的功能。当数据库由于某种原因(如断电、系统崩溃)突然出现错误时,数据库系统应能纠正数据错误,恢复数据库的正常运转。

4 结束语

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的建立是一项涉及面广、耗资大和持续时间长的系统工程。如何有效地开发该系统,其关键技术在于数据库的组织与管理、应用界面的设计以及应用程序的开发与维护三方面。同时在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需要有功能强大、稳定可靠的软件系统来支持。基于GI S的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和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是交通规划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从长远来看,GI S在城市交通规划领域,将以空间地理数据和交通设施属性数据、交通参数等数据为支撑,以GI S软件、交通模型软件为平台,实现道路工程设计、道路表面及断面二维或三维显示、交通事故分析、宏观交通模型分析、局部微观模型分析以及局部交通流仿真模拟等功能,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三维城市景观,实现城市交通状况模拟以及发展预测,为道路设计、交通规划提供决策支持。针对石家庄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及相关技术课题研究的开发实践,对城市交通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利用新一代GI 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的基本方法,以期对城市交通规划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有所帮助。

参 考 文 献

[1]陈燕申.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J].城市规划汇刊,1994(6):33~39

[2]王炜,徐吉谦,杨涛,等.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7~90

[3]龚健雅.地理信息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3~280

[4]罗云启,曾琨,罗毅.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M ap I nf o高级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41~418

[5]谢远长,李旭宏,范颖玲.城市交通规划地理信息系统设计[J].交通科技,2003,(1):7~10

[6]吕北岳,吴江.GI S技术在我国交通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3,28(2):45~47

[7]李跃军,桂岚.湖南省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2,27(1):82~85

The General Desi gn of Urban Traffi c Pl ann i n g

I nfor mati on Syste m Based on GI S

Zhao Y i, N i u Xueq i n, Kang Y ongzheng

(School of Communicati ons Engineering of Shijiazhuang Rail w ay I nstitute,Shijiazhuang050043,China) Abstract:U rban traffic p lanning involves a l ot of data and infor mati on.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short2 com ing of currently used infor mati on manage ment method,then describes the basic functi on of an U rban Traffic Planning I nfor mati on Syste m and finally outlines the methods t o devel op and i m p le ment the syste m based on the technol ogy of GI S and database,putting f or ward the general structure,functi on model and expansi on design of the syste m.

Key words:traffic p lanning;GI S;U rban Traffic Planning I nf or mati on Syste m based on GI S;s patial databas2 es

(责任编辑 刘宪福)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先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1月14日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第四条城市道路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城市道路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城市交通运行指数公共平台解决方案

中移智行“OSCAR+”城市交通运行指数公共平台解 决方案 1、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为持续加快本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发展需求,紧紧围绕XX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等战略定位,基于XX市的交通现状,本方案按照“1+6”的总体规划布局,即“一个中心,六个应用系统”,建设XX市城市交通运行指数公共平台。 2、系统建设内容 2.1 综合交通大数据分析决策中心 综合交通大数据分析决策中心从时间和空间维度采集汇总整合本市的基础数据和动态监测数据,包括公路、水路、民航、铁路、高速、公交、出租等领域

的基础数据,安全运行动态监测数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数据以及信息服务数据,形成完善的数据分析、业务管理和信息服务体系,中心集成XX市城市交通运行指数公共平台内的各个应用系统,实现各个应用系统所采集的数据汇总展现和信息化服务,为智慧交通分析和管理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对本市现有交通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梳理、规整、入库,保证数据统一化、数据标准化、数据规范化,纵向与XX省交通管理平台、两客一危系统等已建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横向与本市下属单位以及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业务处室实现数据共享与互动。 2.2 应用系统 六大应用体系即综合交通运行监测系统、交通综合监管系统、交通信息化服务系统、交通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交通仿真与辅助决策系统、和车队管理系统,系统性的协调XX市各类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服务体验。 2.2.1综合交通运行监测系统 平台通过接入公交、出租、民航、公路、高速、停车等行业管理系统数据,交通运行指数分析与发布覆盖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实现对路网运行状况、地面公交、出租汽车、长途客运、高速公路、民航出行等行业的日常运行状况监测,及时掌握各行业的运行状况,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 2.2.2交通综合监管系统 平台通过整合本市已建的智慧城市摄像头、各火车站、机场、客运站、公交站、公路治超站、航道、公交车、出租车、两客一危、执法车船等交通领域静态或移动车载、船载视频数据,打造统一的视频调阅、监控平台,服务于行业监管、政府决策、应急调度、公众服务。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ARC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Arc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GIS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对于城市规划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专题制图(图框、图例、风玫瑰)、空间叠加技术分析(现状容积率统计、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三维分析技术(三维场景模拟、地形分析和构建、景观视域分析)、交通网络分析技术(交通网络构建、设施服务区分析、设施优化布局分析、交通可达性分析)、空间研究分析(空间句法、空间格局分析)、规划信息管理技术(规划管理信 息系统、规划信息资源管理)等,尤其在空间分析研究和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甚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状调研阶段 利用GIS管理现状数据(例如土地使用现状数据、道路数据、市政设施数据等)。 利用手持GIS设备辅助现场勘测。融合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和GIS的手 持设备可以告诉规划师所处的位置和周边的地理环境,以及相关地理数据,使规划师更快、更准确的掌握现场情况。 ?现状分析阶段 利用GIS的叠加分析功能,统计容积率,评价用地的适宜性;叠加分析将有关数据进 行空间叠加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图层,例如把建筑和地块叠加,就能使建筑要素拥有地块的属性。 制作各类现状图纸; 利用空间统计功能,挖掘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例如分析人口规模等。 分析空间结构;对空间格局的分析首先要判断空间分布是否存在规律,即空间分布是 集聚的还是发散的,或是随机的,然后还要分析空间集聚的类型,在什么区域集聚,集聚区域的位置、大小、形状等,最后还要分析集聚的原因。 分析交通可达性和交通网络结构;交通可达性分析可在路网优化、土地使用规划、地价评估、区位分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利用GIS精确地构建城市交通网络,包括道路线 形、道路畅通情况、车速、路口禁转、单行线、高架路、路障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最短车行路径和设施的服务区域。 利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分析城镇的吸引力和势力圈,用于行政区划调整;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规划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他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2乘客平均换算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算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交通运输)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交通运输)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用户手册 日期:2013-6-10

目录 1.目的和范围 (4) 2.参考引用 (4) 3.术语定义 (4) 4.内容 (4) 4.1系统概述 (4) 4.1.1功能描述 (4) 4.1.2性能描述 (5) 4.1.3初始运行 (6) 4.2对运行环境及操作人员的要求 (7) 4.2.1硬件设备 (7) 4.2.2支持软件 (7) 4.2.3操作人员所需技能 (8) 4.3运行说明/系统操作指导 (8) 4.3.1 交通状况模块 (8) 4.3.3 稽查布控模块 (11) 4.3.4 违法处理模块 (20) 4.3.5 统计分析模块 (31) 4.3.6 设备管理模块 (36) 4.3.7 系统管理模块 (41)

1.目的和范围 ?本文档为系统操作使用帮助文档,目的是介绍城市智能交通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指导用户正常使用。?本文档并非关于城市智能交通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软件产品说明文档和软件开发文档。 ?本文档并不包含对业务活动的指导,只说明如何使用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系统。 2.参考引用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6-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GA36-2007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1993 ?《机动车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分类与代码》GA23-92 ?《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分类与代码》GA24-92 3.术语定义 ?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简称系统,英文简称:ITS。 4.内容 4.1系统概述 4.1.1功能描述 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系统通过对交通管理涉及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整合,形成一个覆盖交通管理各方面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快速反应与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基于JAVA技术构建,采用开放的标准和技术,能实现跨平台部署,具备很高的扩展能力和兼容性;同时系统采用B/S应用方式,基于模块化开发、设计和部署,通过配置文件配置加载相应的模块,便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基于消息引擎(JMS)快速接入第三方子系统,JMS部署于应用服务器中,利于维护和扩展。 平台将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高速公路区间超速违章检测系统、平安城市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及流量监检测系统以及各类公安交警业务系统、交通行业管理子系统(如车管、驾管、违法等)等集成在统一的、图形界面的软件环境下,实现交通管理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的管理。系统有助于

关于城市交通道路规划设计的策略

关于城市交通道路规划设计的策略 摘要: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环节。面对道路交通设施供应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的矛盾,更加理性的道路交通规划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简要分析了现代城市交通道路的规划,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道路;规划;设计 一、城市交通道路合理规划 1、道路环境规划 传统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比较重视道路的路网布置、线型设计、车道数确定、路面结构形式等交通功能和城市空间功能,而忽略环境功能。在现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应该把城市道路的环境功能放在重要的地位。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均应从城市环境的整体出发,根据不同区域的要求,就空间组合、景观风貌、特色建筑、道路横断面组成等进行综合规划设计。使各构筑物组成的空间轮廓、尺寸比例、色彩线条等相互协调、和谐美观,以达到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水平、改进市民生活质量的目的,给人以舒适、美的享受。例如加拿大,该国的道路规划设计建设部门是以保护道路周围环境为出发点来搞建设的,自然森林资源绝不能遭到破坏。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很薄弱,只注重路线平纵指标,忽视了道路与周围地貌的融合。 2、城市交通发展弹性规划制定 整体交通发展战略,根据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条件及城市自身特点制定城市交通分期发展战略,包括近期、中期和远期交通发展战略。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致力于继续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开发规划及建设,但往往较少重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道路网络规划方案均以分析预测为依据,对未来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估计不足,更重要的是路网规划中对系统的应变能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一些先前处于城市边缘的地区,会逐步发展为衔接老城区的重要地区。对这些区域发展的环境因素、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人口的发展论证不足,往往会造成城市用地布局不当、设计标准采用不当,路网规划弹性不够,形成新的交通约束。 3、进行道路交通影响分析和交通量控制规划 不同的土地利用布局、性质、强度对应着不同的交通需求,合理地利用土地规划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土地利用的性质和开发强度不断改变对周围乃至整个城市的交通量分布,任何开发项目都会带来新的交通问题,尤其在土地利用非常密集的地区,必须系统地进行交通评估,将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内。时下一些地方政府急于拉开城市框架,热衷于修建大马路,以期将大

城市交通规划中GIS方法应用探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图5江门市第三产业岗位分布 ‘■●方一, 图6江门市机动车早高峰出行期望图 团 万方数据

i,、江门市城市交通规划 图7公交站点收发图 圈8长沙市现状道路等级田 图q长沙市居民出行时耗图 精细、准确、清晰的规划方案评价图。 4江门市交通规划实例⑨ 交通模型与GIS技术结合是目前各国在分析手段上:的一个共同的发展方向㈦。其中美国Caliper公司的TransCAD软件包代表了交通数据管理和分析的进展, 它包括如下一些功能㈤: WINDOWS环境下的地理信息系统; 对交通数据进行加工和显示表现的扩展数据模型; 完善的交通分析模块; 灵活的开发语言等。 江门市交通规划中的有关评价模型的研究是建立在TransCAD基础上的。 圈 江门市交通规划是与江门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步进行的,时值总体规划修编之前,其重点是在原有城市规划的基础上,深化道路交通专项内容以促进城市交通的合理建设.本次规划通过现状调查,发现问题,预测交通发展趋势,并通过模型等方法论证原规划路网对未来发展的适应性,提出相应的交通战略,政策及规划路网。 江门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是联接五邑各市的中心。它是广州市至湛江市的公路交通要道,西江以及粤西沿海交通的门户,且境内西江河具有良好的江海直达通航条件,交通条件极佳。规划发展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对外贸易为主导的沿海港口城市。江门市以南的新会市是珠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基地,规划利用其境内深水岸线与珠江西部港口群协调配套发展为江海联运基地。未来高速公路及铁路在江门市与新会市间形成一交通走廊,两地的共同协调发展有赖于这条交通走廊的整体效益的发挥. 江门市区现辖四个镇,总面积180km2.1996年总人口41.2万人,市区1996年城市化水平78.2%。自1987年一1996年10年问,江门市机动车年均增长30.2%,且摩托车增长远高于汽车增长,说明了个体交通的发展趋势较大。目前,江门市人均日出行次数为2.8次/人口,日出行总量为89.3万人次.但江门市区道路交通设施难以适应车辆的增长和满足出行要求,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4.1市区与新会、外海、中山的联系均仅是一条道路,缺少分流道路,在江会路上日均车流量近3万辆。使得江门市区道路出入口紧张。 4.2市区路网主,次干道分布不合理,其路网密度分别为2.2km/km2和1.2km/km2,而往往在市区入口较密的地段支路大都偏窄,行车不畅,造成大量交通汇集于干路。 4.3由于市区中心地段人口密集,用地强度高,主要干路大多向市区中心汇集,如港口路、跃进路、建设路、胜利路等,外围没有环路分流,大部分过境车辆穿城,使得中心区道路交通压力较大,如蓬莱路、跃进路、横岭路等的道路服务冰平已满负荷。 4.4城市路网在东湖百货跃进路一带形成瓶颈,整个路网成哑铃状,而市区东西向联系强度较大,造成该地车流量较大. 4.s由于江河分割路网,桥梁较少,丁字路口较多.车流汇集,造成交叉路口紧张,如建设二路一环市路交叉口。 这些问题体现了城市交通受城市用地布局、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大,由于路网与城市布局的不适应,造成道路上车流低速、老城区交通拥挤,交叉口效率低下等状况,极需对此进行分析和改造。 根据用地布局、人口分布,把市区划分为54个交通小区,以此为基础进行调查.利用GIS的分类显示功能 对各区进行属性分析。依据调查结果对江门市交通作 万方数据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

基本符号 一、交通 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DHV:设计小时交通量 K:DHV与ADT之比值 D:交通量方向分配 N基本: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过能力 N可能:一条机动车道考虑各种修正系数后通过能力 N设计:多车道考虑影响和道路分类后,设计建议通过能力取值 r1:通行能力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r2:通行能力平交口间距修正系数 r3:通行能力平曲线修正系数 r4:通行能力道路纵坡修正系数 r5:通行能力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l1:交叉口间距 λ1: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 v/c: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值 二、建筑限界 W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车行道宽度(m)Wmc: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a:路侧带宽度(m) W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Wbm:非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p——人行道宽度(m) Wg——绿化带宽度(m) Wf——设施带宽度(m) Wl——侧向净宽(m) Wsc——机动车行安全带宽度(m) W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W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e=w1 j——隧道内检修道宽度(m)最小值0.75m r——隧道内人行道宽度(m)最小值1.0m hc: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b:非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p:行人最小净高(m) Wr:道路红线宽度(m) Ws:路肩宽度(m)

Wsh:硬路肩宽度(m) Wsp:保护性路肩宽度 i(%):路拱设计坡度 三、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V:设计车速 i:道路中心线纵坡度(%) r:道路中心线转角(O) S: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或道路侧向视距 R:机动车道中线圆曲线半径 Lc:超高缓和段长度(m) b:超高施转轴至路面边缘的宽度 ε——超高渐变率 △i——超高横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μ——横向力系数 △W:车道曲线加宽值 Wc:平曲线段车道宽 Wn:直线段车道宽 N:车道数 Uc:弯道上车体几何宽 Cc:弯道车侧净距 ic:弯道富裕量 iH:合成纵坡 ih:横向超高坡度或路面横坡 iz:纵向坡度 四、平、立交设计 S1、S2、S3:导游岛端部偏移距 Q1、Q2:导流岛内移距 R0、R1、R2:导流岛端部半径 Wa、Wb、Wc:导流岛宽度 La、Lb、Lc:导流岛长度 Vd:转向弯道设计车速 Lw:交织长度 re:进口道缘石半径 reg:出口道缘石半径 A:回旋线参数 Ls:回旋线长度 NC:分流前或合流后主线车道数 NF:分流后或合流前主线车道数 NE:匝道车道数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小城市交通规 划设计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 ___ 指导教师:____***____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09.02---- .09.15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设计目的与任务 (1) 1.2 设计内容 (1) 1.3 设计方法 (2) 第二章交通发生量与吸引量的预测 (3) 2.1 交通发生量的预测 (3) 2.1.1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3) 2.1.2 规划年各小区交通发生量的预测 (7) 2.2 交通吸引量的预测 (8) 2.2.1 初步预测 (8) 2.2.2 调整计算 (8) 第三章交通分布预测 (9) 3.1 重力模型的标定 (9) 3.2 交通分布量预测 (13) 第四章交通分配 (16) 4.1 交通量的转换 (16) 4.2 交通分配 (16) 第五章结果分析 (19) 5.1 各小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19) 5.2 结果分析 (22) 结语 (23) 附录:福莱特法源程序代码 (25)

第一章绪论 1.1设计目的与任务 交通运输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1.设计题目:《小城市交通规划设计》。 2.目的:经过交通规划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习的宗旨与任务,增强学生完整的交通规划设计概念及强化规划意识。 3.任务:经过对现有路网进行分析划出交通影响区以及主要节点,并在未来预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法进行相应的交通规划设计,使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大致流程、基本技术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2设计内容 1.交通现状分析 主要对现有道路网络、交通影响区及主要节点进行分析。 2. 规划区域道路交通量预测 1) 建立小区交通发生、吸引模型; 2) 完成交通发生、吸引量的预测。 3. 交通分布

GIS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应用实习报告

GIS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应用实习报告 GIS课题设计 题 目 GIS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应用 成 绩 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隋玉正 实习时间 20XX年06月18 日—20XX年06月29 日 实习地点 建筑学院“3S”实验室 一、集中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实习目的:

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设计,从而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的理解,着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 1、通过集中实习,培养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本集中实习的全部内容; 3、根据所学GIS原理及方法,利用相关软对相关数据进行矢量化、可视化操作,并进行DEM分析与三维建模等。 二、集中实习的基本任务 遵守集中实习的具体项目的要求,独立完成设计内容,并独立完成实习报告。在学习实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树立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良好的学风。 三、各种实验数据、设备的准备 1、软准备: 截图工具、Mapinfo、Arcview等。 2、硬准备:建筑学院“3S”实验室内计算机以及自备上网电脑。 2、数据准备:搜集一些济南市各方面的数据。 四、集中实习的内容

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GIS在城市规划方面应用的实例,包括问题的设立、需要的数据、空间分析的方法、步骤,并且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将数据的处理、原理、过程、结果等记录表达清楚。 实习流程图: 1.制定实习计划,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 2.收集济南市各方面的地图数据 3.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进行数字化 4.分析济南市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 5. 点线面缓冲区分析济南市地形区域 6. DEM数据分析 7.总结分析GIS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应用 实习资料 济南市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 在城市管理中,可以应用GIS的方面非常多,如土地、道路、管网、环境、人口等等诸多要素都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并且形成了应用于专门领域的GIS工具,如土地信息系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2004-5-9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介绍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介绍 第1章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2005年,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具体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方案和方法。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质,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 2008年,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整体划入交通运输部。如何根据国务院的通知要求,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成为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2章项目建设目的和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单位,都在思考用何种模式、方法去监管和服务,渴望有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手段,从一线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政府对群众服务

的需求、企业营运管理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管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建设一个综合的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第3章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功能需求,根据不同的使用单位和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3.1 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需求 出租行业安全服务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需要车载设备能够实现报警求助、安全警示、本地监控硬盘录像等功能,从而提高出租出行的安全性。 二是安全服务或管理人员可以对车辆位置、车辆状态、车内视音频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事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分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管理人员可以与驾驶员实现语音或文字的互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实现对出租车辆的应急调度。 3.2 公交营运企业服务和管理需求 公交营运企业服务和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需要车载设备能够实现GPS自动报站、本地监控硬盘录像、超速报警提示等功能,以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和出行安全。 二是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对车辆位置、车辆状态、车内视音频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事后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分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调度人员可以通过本系统实时掌握车辆位置、状态等信息以及司售人员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oc 104页)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doc 104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1 总则 1.0.1 为了更好地反映重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特点,适应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山地城市交通效率,并使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新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道路设计。新建道路应按本规范进行设计。在既有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参照执行。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设计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需求,体现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4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5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汽车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6城市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等进行道路设计。 2、应按交通量、交通特性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4、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管线问题,避免反复开挖。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精华

1、交通: 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狭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道路上的交通。 2、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3、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功能关系。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4、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轴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源于带型城市的理论思想。 特点: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所需的合理规模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发展规律不符的。 5、田园城市:使工业区之间的货运交通在城市外围呈环向流动;居住区之间的生活性交通在居住区内呈环向流动;工作与居住间的交通在城市外半部呈放射性流动;居住与购物游憩间的交通在城市内半部呈放射系流动;各类性质不同的交通因用地的合理布局而互不干扰,实现了道理的功能分工。 6、工业城市:作为生产单位的城市应该靠近原材料产地,要从工业生产对交通的需要去布置道路;工业区应该设在交通运输最方便的地方,靠近铁路和码头,道路密度较低;生活居住区应该靠在环境最优美的地方,道路采用密方格网形式;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应用交通干路和地铁相连。 7、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分析城市用地产生的不同性质的交通,按照其特点和功能要求把他们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并通过城市用地和道路交通系统的调整,合理的组织城市交通;使城市用地的布局、交通的性质要求道路的功能和能力相互协调,做到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经济,取得整个城市布局和运转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8、交通分流的3种基本形态: (1)交通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分类或按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类,把骨干性的繁忙交通与枝节性的宜人交通分离开来。 (2)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系统和常速道路系统,以及道路客运交通与路外轨道客运交通的分离 (3)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步行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系统中设置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 9、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 11、城市道路按功能分类: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及路线设计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前言 本规范系根据重庆市规划局关于重庆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编写要求和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立项申请》建标[2005]第3号要求编写。 本规范是针对《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对山地城市实用性不足而编制的地方规范。规范总结了重庆市近年城市建设经验,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最新规范和研究结果,是国家规范针对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内容的增加、补充、完善。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宜采用本规范。其他关于道路路基、路面、照明、排水、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等内容仍采用国家标准。 在规范条文初稿完成后,通过了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重庆地区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 最后完成送审稿。经重庆市建委组织专家审查通过,现已完成报批搞。 本次规范主要有变化内容: 1、道路规划设计理念变化而引起规范内容变化。引入道路设计交通功能为确保汽车通行、进入、停留空间和行人、通行、进入、停留功能的设计理念。调整减小车行道宽度、减小交叉口转弯半径和增加路网密度等内容。 2、增加和细化了设计小时交通量及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和计算要求,增加和明确交通量作为道路规划设计基础控制条件的要求,使道路设计基础条件更明确。 3、废除计算行车速度作为道路设计基本参数,引入了设计速度作为道路几何设计最重要的控制参数,使之概念更清晰。并针对城市道路建设特点引入的运行速度对设计路段标准分段进行校核概念,使道路设计更安全。 4、引入道路设计服务水平初步评判标准,使道路建设目标和标准选取更明确。 5、修改了设计车辆的选用类型,增加设计车辆性能图示,使设计对设计交通特性有更清楚直观认知。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