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绿色化学法制1,3-丙二醇

甘油绿色化学法制1,3-丙二醇
甘油绿色化学法制1,3-丙二醇

脱水-水合-加氢三段工艺

Degussa公司[15]在专利中报道一种同时生产1,3-丙二醇和1,2-丙二醇的方法,如图1所示,工艺包括3段:①将质量分数10%~40%甘油水溶液在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下脱水为含丙烯醛和羟基丙酮的水溶液,反应温度在250~340℃,专利强调酸性催化剂的Hammett酸强度在-3.0~-8.2,包括酸性分子筛、负载的无机酸及其盐和氧化物等;②将①中得到的水溶液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水合反应,以将丙烯醛水和成3-羟基丙醛,水合温度控制在30~120℃;③将②中得到的3-羟基丙醛和羟基丙酮水溶液催化加氢得到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混合物,其中1,2-丙二醇收率达10%,1,3-丙二醇收率可达60%。

该工艺1,3-丙二醇选择性高,并且后两段反应单元与传统的Degussa公司商业化生产1,3-丙二醇过程[16]相同,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工艺,因此该工艺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不过甘油气相脱水制备丙烯醛的催化剂尚还不成熟,因此该工艺的核心部分为甘油脱水制备丙烯醛反应与丙烯醛产品的分离精制过程。以下对近期来甘油气相脱水制备丙烯醛反应的研究进行单独的总结。

Ott等[17]报道在亚临界或超临界状态下(25~35MPa和250~290℃),以硫酸锌盐为催化剂,在优化条件下丙烯醛收率75%,并发现通过增加溶液酸性可促进反应的进行,使丙烯醛的收率得到增加。Degussa公司[18]申请一个甘油水溶液在液相或者气相条件下脱水制备丙烯醛的专利,根据专利催化剂的寿命和丙烯醛选择性可以通过提高水含量实现,对于液相和气相适宜反应温度分别为250~340℃和270~320℃,并报道酸性催化剂的Hammett酸强度在-3.0~-8.2。在示例的Al2O3负载的磷酸催化剂上催化剂的转化率在62.2%~75%之间。柴松海等[19]研究了甘油在一系列的不同Hamm

ett酸碱强度催化剂上的脱水,结果证实在Hammett酸强度在-3.0~-8.2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丙烯醛选择性,积碳分析说明超强酸容易导致积碳的形成。Tsukuda等研究发现SiO2负载硅钨酸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在275℃和常压条件下,丙烯醛选择性达86.2%。随后,丁云杰等[20]也报道活性碳负载的硅钨酸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以质量分数10%负载量的催化剂,在330℃和液时空速率3.8h-1下,甘油转化率92.6%,丙烯醛选择性75.1%。法国阿肯马公司[21]报道一种甘油生产丙烯醛的方法,不同于Degussa公司的是他们使用超强酸催化剂(Hammett酸强度在-9.0~18.0),并且为抑制积碳的生成而使用一定量的分子氧。该专利示例:在商业化的钨酸氧化锆上(Hammett酸度=14.5),300℃时,丙烯醛收率达到73%,并且在处理4.6g甘油/g催化剂后催化剂仍然温度。为克服催化剂失活的缺点,Corma等[22]借鉴催化裂化的思路,使用流化床反应器和HZSM-5催化剂,选择的催化剂较容易的再生,并且烧炭产生的热量也能够为脱水反应提供能量,为甘油脱水反应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方向。Atia等[23]详细研究了负载杂多酸催化剂上甘油脱水的研究,发现钨酸系列杂多酸选择性高,同时载体对反应活性、选择性和寿命都有显著影响。在Al2O3负载的硅钨酸上,在完全转化的情况下,丙烯醛选择性在75%以上。总之,近期甘油脱水制备丙烯醛取得了一些进展,使脱水-水合-加氢三段工艺的实现变成可能,但是催化剂积碳失活问题仍然严重使得催化剂寿命还没未到工业的程度。

丙二醇甲醚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丙二醇甲醚 产品名称:丙二醇甲醚(PM) 产品英文名:Propylene Glycol Methyl Ether CAS No:107-98-2 分子式:CH2OCH2CHOHCH2 分子量: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动物实验显示本品有轻度麻醉性及刺激性。未见职业性危害。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 第三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 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六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化学 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化学品英文名称:resorcinol diglycidyl ether 英文名称2:m-bis(2,3-epoxypropoxy)benz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1698CAS No.: 101-90-6 分子式: C 12H 14O 4分子量:222.2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人接触后,局部发生严重灼伤,少数病例有过敏的反应,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可见下降,并有典型的单核细胞出现。对眼有严重刺激。本品蒸气压低,空气污染可能性不大。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致严重灼伤,具致敏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发生剧烈分解,甚至发生爆炸。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101-90-6

对甘油制备1,3-丙二醇工艺进行设计

对甘油制备1,3-丙二醇工艺进行设计 -发酵法制备1,3-丙二醇 摘要:本设计以甘油为原料,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克雷伯氏菌发酵生产1,3-丙二醇,符合绿色化学的特点。通过测定菌体生物量、葡萄糖浓度、蛋白质浓度、甘油脱水酶、丙醛的浓度,可以初步判定发酵进行程度。设计实验对克雷伯氏菌发酵特性进行研究,分别研究温度、PH、甘油初始浓度、氮源对菌体生长和 1,3-PD 合成的影响。 关键词:1,3-丙二醇、甘油、克雷伯氏菌、厌氧发酵 1 前言 1,3-丙二醇(1,3-PD)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可作为化学和医药工业中多种润滑剂、有机溶剂和前体的合成原料。它作为聚酯、聚醚和聚氨酯的重要单体原料合成的聚合物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安全无毒、可循环利用等优点,不仅在服装和工程塑料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以 1,3-丙二醇为原料合成的食品添加剂丙二醇酯,是世界六大食品乳化剂之一,目前已被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及欧盟,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使用[]1。20世纪90年代中期,工业上成功开发出了以1,3-PD为原料的新型聚酯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 PTT性能优良,因此研究开发低成本的1, 3-PD生产技术成为关注的热点。1,3-PD的生产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转化法。 生物法合成 1,3-PD 符合“绿色化学”的特点,利用甘油或葡萄糖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清洁,对环境无污染,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几年,随着以大豆油与菜籽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产量的迅速增长,产生了大量副产物甘油;用甘油合成附加值更高的 1,3-丙二醇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引起了如杜邦公司、陶氏化学公司、亨斯迈公司等公司的关注[]2。发酵工程作为生物法合成 1,3-PD 的关键环节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2003 年美国环境保护机构向杜邦授予“绿色化学总统奖”,专门用于表彰该公司对生物基 1,3-PD 工艺开发所作的研究。

丙二醇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 目的 建立丙二醇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使丙二醇的“采购、验收、检验、使用、贮藏”等工作有标准可依。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丙二醇的采购、检验和复检。 3 责任人 丙二醇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的编订、审批及使用人员。 4 物料信息 品名:丙二醇 英文名:Propylene Glycol 化学式:C3H8O2。 物料代码:YF014《物料代码表》 5 标准依据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丙二醇 6 丙二醇质量标准 项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内控质量标准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清的粘稠液体;无臭,味 稍甜;有引湿性。 本品与水、乙醇或三氯甲烷能任意混 溶。 本品为无色澄清的粘稠液体;无 臭,味稍甜;有引湿性。 本品与水、乙醇或三氯甲烷能任意 混溶。 相对密度在25℃时应为1.035~1.037 在25℃时应为1.035~1.037 鉴别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 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 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 谱(光谱集706图)一致。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 的图谱(光谱集706图)一致。 检查酸度 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的体 积不得过0.5ml。 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 的体积不得过0.5ml。 氯化 物 不得更浓(0.007%)不得更浓(0.007%) 硫酸 盐 不得更浓(0.006%)不得更浓(0.006%) 有关 物质 一缩二乙二醇(二甘醇)不得过0.001%; 一缩二丙二醇不得过0.1%;二缩三丙 二醇不得过0.03%;环氧丙烷不得过 0.001%。 一缩二乙二醇(二甘醇)不得过 0.001%;一缩二丙二醇不得过 0.1%;二缩三丙二醇不得过0.03%; 环氧丙烷不得过0.001%。 氧化 性物 质 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5mol/L) 的体积不得过0.2ml。 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0.005mol/L)的体积不得过 0.2ml。 还原 性物 溶液应无变化溶液应无变化

甘油催化转移氢解制备丙二醇及其反应机理

第40卷第3期2012年6月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l.40No.3 Jun.2012 收稿日期:2011-03- 04基金项目: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6R10017 )作者简介:李 菲(1986—),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能源,E-mail:lifeil_290@sohu.com. 通信作者:计伟荣教授,E-mail:weirong.ji@zj ut.edu.cn.甘油催化转移氢解制备丙二醇及其反应机理 李 菲,夏 燕,应惠娟,计伟荣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浙江杭州310032 )摘要:以Raney  Ni为催化剂,甲醇为供氢体,水为溶剂,对甘油催化转移氢解反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和甘油浓度对氢解反应的影响, 并对甘油催化转移氢解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与传统氢解方法相比,甘油催化转移氢解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得到了1,2-丙二醇.在温度为210℃,甘油初始浓度为0.64mol/L,反应时间为12h的条件下,甘油转化率达到54.7%,1,2-丙二醇的选择性为74.1%.一般情况下,在Raney Ni的催化作用下,甘油优先脱去伯位的羟基生成丙酮醇,随后加氢生成1,2-丙二醇. 关键词:甘油;甲醇;1,2-丙二醇;转移氢解;Raney Ni中图分类号:TQ0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4303(2012)03-0275- 04The study  of catalytic transfer hydrogenolysis of glycerol topropy lene glycol and it s mechanismLI Fei,XIA Yan,YING Hui-juan,JI Wei-rong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eering &Materials Science,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32,China)Abstract:Catalytic transfer hydrogenolysis(CTH)of glycerol was carried out over Raney Nicatalyst in aqueous media with methanol as the hydrogen donor.The effects of the temperatureand initial molar concentration of glycerol on the reaction were investig ated.A reactionmechanism was proposed.In comparison with the glycerol hydrogenolysis using hydrogen gas,the CTH of glycerol could be carried out under relatively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At 210℃a54.7%conversion of glycerol was achieved after 12hour reaction with an initial gly cerolconcentration of 0.64mol/L,and the selectivity of 1,2-propylene glycol was up to 74.1%.Ingeneral,the cleavage of the primary hydroxyl group was in preference to the secondary  one overRaney Ni catalyst to produce acetol,which could be hydrogenated further to become 1,2-propylene gly cerol.Key words:glycerol;methanol;1,2-propylene glycerol;transfer hydrogenolysis;Raney Ni 近年来, 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使得其副产物甘油大量生成,导致目前甘油市场严重过剩[1- 3].寻找甘油利用的新途径,对降低生物柴油成本,提高生物 柴油产业链的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4- 5].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关于甘油催化氢解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 报导,其主要产物为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作为抗冻剂、溶剂、保护剂等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涂料等行业中.此外,1,3-丙二醇还是合成新型聚酯 PTT的单体之一[6].早在1987年,Celanese公司[7 ]

多元醇

聚氨酯胶黏剂的耐蚀性,.特别是耐碱性和耐水解性。由以上几种二元醇合成的聚氨酯树脂柔韧性太大,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和相应的其他二元醇混合使用,甲基丙二醇为匀称分子结梅,是新戊二醇、l,6-已二甲酯等的最佳代用品,却比新戊二醇与l,6-已二醇便宜。 生产聚氨酯胶黏剂用的聚酯多元醇的主要原料是多元醇与二元羧酸。 (1)多元醇多元醇通常为乙二醇(EG)1,2一丙二醇(11.,2- PG)、1,4_丁l二.醇(BDO>、1,67己:二:醇(.HD)、新戊二醇 (NPG)、二缩二乙二醇’(EG·)、一缩二丙二醇(I)PG)、三羟甲基丙烷(TMP)和甘油等。 结构对称性的乙二醇如1,4一丁二醇制成的聚氨酯胶黏剂有明显的结晶性,为得到的聚氨酯树脂为非结晶性,常采用1,2-丙二醇与乙二醇混合使用。一缩二乙二醇(二甘醇)可改进胶黏剂的柔韧性, 二丙二醇也可改性聚氨酯胶黏剂的柔韧性和耐蚀性。新戊二醇.可改性聚氨酯胶黏剂的耐蚀性,.特别是耐碱性和耐水解性。由以上几种二元醇合成的聚氨酯树脂柔韧性太大,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和相应的其他二元醇混合使用,甲基

丙二醇为匀称分子结梅,是新戊二醇、l,6-已二甲酯等的最佳代用品,却比新戊二醇与l,6-已二醇便宜。 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指由含有多个羟基的多元醇与脂肪酸进行酯化而生成的酯类;此外,还包括由带有-NH2或-NH基的氨基醇,以及带有-CH0基的糖类与脂肪酸或酯进行反应制得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它们在性质上很相似,故统称之为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对皮肤的滋润性能,故常用于化妆品和纤维油剂的生产中。 聚酯多元醇 聚酯多元醇,有机物,通常是由有机二元羧酸(酸酐或酯)与多元醇(包括二醇)缩合(或酯交换)或由内酯与多元醇聚合而成。二元酸有苯二甲酸或苯二甲酸酐或其酯、己二酸、卤代苯二甲酸等。多元醇有乙二醇、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不同品种的聚酯多元醇由于种类不同或制备工艺不一样,性质也不一样,对于聚酯多元醇比较重要的几个指标是羟值、酸值、水分、粘度、分子量、密度以及色度等。聚酯多元醇的特性及用途:聚酯型聚氨酯因分子内含有较多的酯基、氨基等极性基团,内聚强度和附着力强,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 聚醚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简称聚醚)是由起始剂(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与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环氧丁烷(BO)等在催化剂存在下经加聚反应制得。聚醚产量最大者为以甘油(丙三醇)作起始剂和环氧化物(一般是PO与EO并用),通过改变PO和EO的加料方式(混合加或分开加)、加量比、加料次序等条件,生产出各种通用的聚醚多元醇。 主要特性 聚醚多元醇[1]是端羟基的低聚物,主链上的羟基由醚键连接,是以低分子量多元醇、多元胺或含活泼氢的化合物为起始剂,-与氧化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而成。氧化烯烃主要是氧化丙烯(环氧丙烷),氧化乙烯(环氧乙烷),其中以环氧丙烷最为重要。多元醇起始剂有丙二醇、乙二醇等二元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三元醇及季戊、四醇、木糖醇、山梨醇、蔗糖等多元醇;胺类起始剂为二乙胺、二乙烯三胺等。 聚醚一般常用分子量为、800~‘2000的丙二醇聚醚、分子量为400~

《中国药典》2020版丙二醇国家药用辅料标准

丙二醇 Bing’erchun Propylene Glycol OH OH C H 3 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不得过0.2ml。 还原性物质取本品1.0ml,加氨试液1ml,在60℃水浴中加热5分钟,溶液应不显黄色;迅速加硝酸银试液0.15ml摇匀,放置5 分钟,溶液应无变化。 有关物质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用无水乙醇稀释制成每1ml中含丙二醇0.5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一缩二乙二醇(二甘醇)、一缩二丙二醇、二缩三丙二醇和环氧丙烷对照品,用无水乙醇稀释制成每1mll中含5μg、500μg、150μg和5μ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试验。以聚乙二醇20M为固定液,起始温度为80°C ,维持3分钟,以每分钟15℃的速率升温至220℃,维持4分钟,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

250℃,各组分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一缩二乙二醇(二甘醇)不得过0.001%,一缩二丙二醇不得过0.1 %;二缩三丙二醇不得过0.03%;环氧丙烷不得过0.001% 。 水分取本品适量,照水分测定法(通则0832第一法1)测定,含水分不得过0.2%。 炽灼残渣取本品50g,加热至燃烧,即停止加热,使自然燃烧至干,在700~800℃炽灼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2.5mg。 重金属取本品4.0ml,加水19ml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混匀,依法检査(通则0821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砷盐取本品1.0g,加盐酸5ml与水23ml,摇匀,依法检查(通则0822),应符合规定

丙二醇甲醚

化学品中文名称:丙二醇甲醚 产品名称:丙二醇甲醚(PM) 产品英文名:Propylene Glycol Methyl Ether CAS No:107-98-2 分子式:CH2OCH2CHOHCH2 分子量: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动物实验显示本品有轻度麻醉性及刺激性。未见职业性危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 第三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六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七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以甘油为原料两步法制备1,2-丙二醇的工艺研究

以甘油为原料两步法制备1,2-丙二醇的工艺研究利用生物质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是绿色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1,2]。绿色化学所追求的目标是化学过程不产生污染,并实现高效、高选择性的化学反应,尽可能不生成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以达到“原子经济性”反应[3]。 甘油作为一种理想的可再生原料,以其为平台可以提供一条绿色且经济的生产大量化学产品的途径。它作为生物柴油的副产物大量生成,每生产9Kg生物柴油约产生1Kg粗甘油[4,5]。随着生物柴油持续升温,寻找和开发甘油的新用途,将其作为原材料加工成其他产品,不但可以降低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还可以解决甘油的过剩问题。 目前国外两家公司作开发了利用微生物发酵甘油生成 1,3 -丙二醇的技术。国内清华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也在生物发酵法制备 1,3-丙二醇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虽然微生物对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的选择性很高,且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在产率的提高和菌种的选择性上还存在着很多困难。 甘油催化氢解制备丙二醇的机理如下: 甘油催化氢解制备丙二醇的甘油催化氢解制备丙二醇的反应见下图。在催化剂作用和氢气存在的条件下,通过一次C-O断裂,甘油可以转化成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但是由于催化剂种类及反应参数的不同,可能发生以下副反应:在甘油过度氢解时,即经过2~3次C-O键断裂后,得到一元醇( 正丙醇、丙醇)和丙烷。如果经历1次C-C键的断裂则会生成乙二醇。经过2次C -C键的断裂将生成甲醇。甘油经过C-O键和C-C键同时或者交替的断裂可能得到正丙醇、丙醇、甲醇、和甲烷。 甘油的氢解反应甘油催化氢解的反应机理是比较复杂的,由于反应条件、催化剂的不同,甘油氢解制丙二醇的机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反应在酸性或者中性条件下进行时,一般认为反应是下面的机理进行。脱水,生间产物烯醇及酮(醛)式互变异构体,之后中间产物进一步发生加氢反应生成1,2 -丙二醇或l,3-丙二醇。实验表明,反应体系中加入钨酸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变反应的选择性。但是在使用其他的无机酸如盐酸时,反应转率并不理想。这说明钨酸的酸性并不

年产4600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工艺设计

年产 4600 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工艺设计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化学化工学院
指导老师: 时间:2012 年
05 月
-1-



设计任务说明 ............................................................................................................................. - 3 第一章 绪言 ............................................................................................................................. - 3 1.1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现状 ....................................................................................... - 3 1.1.1 用途及性质 ....................................................................................................... - 3 1.1.2 生产方法及其特点 ........................................................................................... - 4 1.2 产品质量标准................................................................................................................ - 5 1.3 国内主要生产厂商 ........................................................................................................ - 6 1.4 生产方法的选择............................................................................................................ - 6 1.4.1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 - 6 1.4.2 二步法合成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 - 7 第二章 工艺过程分析 ............................................................................................................... - 7 2.1 反应原理........................................................................................................................ - 7 2.2 工艺流程示意图............................................................................................................ - 8 1.原料、辅助原料规格 ............................................................................................... - 8 2.预计原料及辅助原料的消耗定额 ........................................................................... - 9 3.公用工程规格........................................................................................................... - 9 4.预计公用工程消耗定额 ........................................................................................... - 9 第三章 物料衡算 ..................................................................................................................... - 10 3.1 生产任务...................................................................................................................... - 10 3.2 计算依据...................................................................................................................... - 10 3.3 物料衡算...................................................................................................................... - 10 3.4 物料衡算平衡表.......................................................................................................... - 12 第四章 热量衡算 ..................................................................................................................... - 14 第五章 主要设备工艺计算...................................................................................................... - 15 5.1 缩合反应釜.................................................................................................................. - 15 5.2 环化反应釜.................................................................................................................. - 15 第六章 主要设备 ..................................................................................................................... - 16 第七章 设备布置图 ................................................................................................................. - 17 第八章 结论 ............................................................................................................................. - 17 -
-2-

金属清洗剂配方

对金属清洗,一是除油,二是除锈。 清洗油污的金属清洗剂由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组成。表面活性剂一般为脂肪族衍生物或所有脂肪烃的芳香族衍生物,对汪污有强润湿、增溶和乳化能力。如油酸三乙醇胺、烷基磷酸酯、酰胺磷酸酯、酚醚蔌醇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 防锈缓蚀剂是金属清洗剂不可少的组分,其用于清洗金属表面,使无腐蚀、无损伤,清洗扣使金属表面洁净光亮并有一定的缓蚀防锈作用。常见无机缓蚀剂有亚硝酸钠、亚硝酸钠十灭水碳酸钠、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硅酸钠、碳酸铵等。有机缓蚀剂有苯甲酸钠、苯甲酸铵、苯乙醇胺、尿素等。这些缓蚀剂可单独使用,但最好复配使用。 消泡剂主要是为便于清洗金属的操作,一般要求低泡或无泡状态,在配方中加有聚醚2010、磷酸三丁酯、有机硅、油酸等。 通常清洗体系有:①酸性清洗加入磷酸、硫酸、乙酸等配合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以溶解金属氧化物和乳化油污来完成清洗目的。②碱性清洗加入氢氧化钠、偏硅酸钠、碳酸钠等,通常在50~90℃下进行,除去油污和油腻。③溶剂清洗加入汽油、煤油、柴油等。 总之根据不同原料和需要、应用的方法和范围,应配制不的配方。 除锈现时多采用酸性除锈剂。含有硫酸、盐酸或硝酸等,适量加入表面活性剂以防止金属氢脆,促进酸与金属锈层氧化物反应,并提高酸性效率。 为掏酸协和挥发,还要加入缓蚀剂添加物,如十二烷基苯磺盐与苯硫脲混合物,多氧烷基咪唑啉油酸盐、苯胺与甲醛混合物等。

目前,为减少硫酸、硝酸、盐酸对人体危害,已用氨基磺酸和表面活性剂复配,得到好用的配方产品,供人们使用。 金属清洗剂 酸性金属清洗剂 配方1 配方2 配方3 制备将磷酸与乙醇酸加到水中,后中入表面活性剂辛基酚(EO)9~10醚。如果使用冷水,应将表面活性剂辛基酚(EO)9~10醚与3份温水预混。 说明使用浓度:7.5~15g/L。 碱性金属清洗剂

甘油制备1.3-丙二醇

甘油制备1.3-丙二醇 l,3-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增塑剂、洗涤剂、防腐剂、乳化剂、聚酯和聚氨酯的合。也可用作防冻剂、溶剂、保护剂等,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PTT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聚酯材料,是目前国际上合成纤维开发的热点,被专家预测为2l世纪最主要的新纤维品种之一。 世界上已实现工业化生产1。3一丙二醇的合成路线有两条:一种方法是Shell公司的环氧乙烷羰基化法;另一种方法是Degussa公司的丙烯醛水合氧化法。其中环氧乙烷羰基化法设备投资大.技术难度高.其催化剂体系相当复杂.制备工艺苛刻且不稳定.配位体还有剧毒。丙烯醛水合氢化法成本较高.特别是丙烯醛本身属剧毒、易燃和易爆物品,难于储存和运输。由此可见.研究开发以生物柴油副产甘油为原料制备l,3一雨二醇的技术很具竞争性和发展潜力。目前国内外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形成催化氢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两项技术。(1)催化氢解法甘油催化氢解制备1.3一丙二醇是一个较复杂和困难的过程.目前人们刚刚在这方面开始研究。在均相催化体系中加入钨酸和碱性物质如胺或酰胺等,在3lMPa的合成气压力和200℃的温度下反应24h,甘油催化氢解生成1.3丙二醇的产率为21%,选择性为45%。Schiaf等选用Ru配合物为催化剂,在四氢噻吩砜、甲苯和1一甲基吡咯烷酮的混合溶剂中,在5.2MPa的氢压力和110℃的温度下反应19h,l,3丙二醇的选择性为44%,但转化率仅为5%。Shell公司于2000年开发了一种均相体系合成1.3一丙二醇.该法以含铂系金属的配合物为催化剂.加入甲磺酸或i氟甲磺酸作添加物.在水或环丁砜的溶剂中甘油被氢解生成1.3一丙二醇.其选择性可达30.8%。Chaminand等采用氧化锌、活性炭或三氧化二铝负载的cu、Pd或Rh作为催化剂.以钨酸作添加物.在水、环丁砜或二氧杂环已烷等溶剂中研究了甘油催化氢解反应。当温度为180℃、氢压为8MF,a时,产物中1,3一丙二醇与1.2丙二醇的摩尔比最好时可达到2.并认为Fe和Cu等有利于提高1.3一丙二醇的选择性。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利用甘油催化氢解制备1,3一丙二醇研究还相对较少,且存在甘油转化率低和产品选择性差的问题,结果不太理想.因此还有待进一步对高效催化剂研究和开发。 (2)生物发酵法与催化氢解法相比,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条件温和等优点,近年来受到特别的重视。德国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巾心(GBF)、美国杜邦和Genencor 公司等投人大量人力物力研究1.3丙二醇的发酵生产技术。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其一是从工业甘油出发研究发酵生产1,3一丙二醇;其二是运用现代基因1_程改造菌种.试图将转化葡萄糖为甘油和将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的两组基因重组到同一细胞内.但基因重组困难,且重组后基因的传代稳定性还有待长时间考验。2001年DuaPont与Denencor申请了多项以葡萄糖为底物.用基因工程菌直接生产1.3丙二醇的专利,已投资建成年产j 万吨的发酵法生产l,3丙二醇的装置。 国内生物法生产l,3一丙二醇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重点多集中于菌种筛选和发酵工艺优化方面。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开展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一丙二醇的研究.虽然比德、美等国起步晚,但研究水平已赶上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清华大学以葡萄糖或粗淀粉(如木薯粉)为原料.采用双菌种两步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技术.避开了杜邦公司的专利,开发出了直接利用生物柴油的副产粗甘油发酵生产1,3一丙二醇的技术,该技术通过5000L发酵罐实验表明:1,3丙二醇浓度可达70g/L,实现了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发酵生产l,3丙二醇的工艺耦合。在后提取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针对发酵过程副产大量的有机酸(盐)的特点.在国际上率先将电渗析脱盐技术引入提取T艺。通过絮凝、浓缩和精馏等工序,制得的1,3一丙二醇产品纯度达到99.92%.收率达80%以上.填补了我国生物法生产1,3一丙二醇的空白。大连理工大学也已在实验室采用膜过滤将脂肪酶催化甲醇与油脂反应生成生物柴油和微生物转化甘油为1,3丙二醇两个过程耦联起来开

丙二醇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丙二醇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 目的 建立丙二醇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使丙二醇的“采购、验收、检验、使用、贮藏”等工作有标准可依。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丙二醇的采购、检验和复检。 3 责任人 丙二醇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的编订、审批及使用人员。 4 物料信息 品名:丙二醇 英文名:Propylene Glycol 化学式:C3H8O2。 物料代码:YF014《物料代码表》 5 标准依据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丙二醇

7 取样 以一次进厂的同一生产批号为一批进行取样检验,取样方法执行《原辅料取样标准操作程序》(SOP-QC-0100)。 8 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8.1 性状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 本品在冷水或乙醇中均不溶解。 8.2 鉴别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8.2.1 鉴别(1)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取本品约1g,置烧杯中,加水15ml,煮沸,放冷,即成类白色半透明的凝胶状物。 8.2.2 鉴别(2)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取本品约0.1g,置烧杯中,加水20ml混匀,加碘试液数滴,即显蓝色或篮黑色,加热后逐渐褪色,放冷,蓝色复现。 8.2.3 鉴别(3)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挑取微量细粉置载玻片上,滴加甘油醋酸试液,盖好载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玉蜀黍丙二醇均为单粒,呈多角形或类圆形,直径为5~30um;脐点中心性,呈圆点状或星状;层纹不明显。 木薯丙二醇多为单粒,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35um,旁边有一凹处;脐点中心性,呈圆点状或星状;层纹不明显。不得有其他品种的丙二醇颗粒。 8.2.4 鉴别(4)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本品,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玉蜀黍丙二醇和木薯丙二醇均呈现偏光十字,十字交叉位于颗粒脐点处。 8.3 酸度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取本品20.0g,加水100ml,振摇5分钟使混匀,立即依法测定,pH值应为4.5~ 7.0。 8.4 干燥失重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取本品1g,在105℃干燥5小时减失的重量。 本品干燥失重(X)=(W1+W2-W3)×100%/W1 式中:X——样品干燥失重,% ——供试品的重量(g); W 1 W ——称量瓶恒重后的重量(g); 2 ——(称量瓶+供试品)干燥后的重量(g)。 W 3 减失的重量,玉蜀黍丙二醇不得过14.0%,木薯丙二醇不得过15.0%。 8.5 灰分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取本品1.0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精密称定,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后,逐渐升高温度至600-700℃,使完全灰化并恒重。 灰分(%)=(残渣及坩埚重—空坩埚重)×100% 供试品取样量 玉蜀黍丙二醇不得过0.2%,木薯丙二醇不得过0.3%。 8.6 铁盐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0.50g,加稀盐酸4ml与水16ml,振摇5min,滤过,加水少量洗涤,合并滤液与洗液,加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使成35ml后,加30%硫氰酸铵溶液3ml,再加水适量稀释成50ml,摇匀。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标准铁溶液1.0ml,加水至25ml,加稀盐酸4ml,加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使成35ml,加30%硫氰酸铵溶液3ml,再加水适量稀释成50ml,摇匀。 结果判定供试品溶液管与对照品溶液管比较,不得更深(≤0.002%)。 如供试管管与对照管色调不一致时,可分别移至分液漏斗中,各加正丁醇20ml,提取,分层后,将正丁醇层移至50ml比色管中,用正丁醇稀释至25ml,比较,判定。 8.7 二氧化硫 取本品,依法《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一种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

2015年 第11期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5年11月 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25 一种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 黄尊行  (闽江学院化学 化工系,福建 福州 350002) 摘 要:本文采用十六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乙烯三胺(DETA)等为原料合成一种具有表面活性剂结构的非离子型自乳化水性环氧固化剂,同时具有固化和乳化环氧树脂的功能,它制备成本低、工艺简单而且自乳化效果好。根据涂料的配制方法,用自制水性环氧固化剂和市售的固化剂进行对比,该固化剂与环氧树脂所制备的双组分室温固化涂膜性能优良,具有更好的柔韧性、亲水性等特点。 关键词:环氧树脂;水性固化剂;自乳化;水性涂料 引 言 环氧涂料作为常见的水性涂料之一,其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包括良好的柔韧性和附着力,优异的耐化学性能和耐腐蚀性,硬度高,施工方便等特点。在建筑涂料、装饰涂料、汽车涂料、金属防锈涂料、船舶和集装箱涂料、工业地坪涂料等领域将会逐渐替代溶剂型涂料,其应用前景将十分的广阔。现在环保型的水性涂料还有待进一步的突破,所以研究和开发性能优异的水性环氧涂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水性环氧树脂涂料是由双组份组成:水性环氧树脂和水性环氧固化剂。其中固化剂对水性环氧涂料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水性环氧固化剂大多是经过对传统的胺类固化剂改性而得,它克服了未改性胺类固化剂的缺点。改性后 的胺类固化剂具有如下的优点:机物挥发物低、毒害性小、 与环氧树脂相溶性好、固化后涂膜性能良好[1] 。本文采用十 六胺与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反应,制得一种两端为环氧基,中间氮原子上接有长疏水烷基链的环氧-多胺加成物,再用 脂肪胺对该加成物进行封端,制得水性环氧固化剂[2] 。 1 实验部分 1.1 合成路线 第一步是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十六胺反应,制得一种两端为环氧基,中间为氮原子上接有长烷基链的加成物;第二步是用脂肪胺(如二乙烯三胺)对加成物进行封端,制得一种新型的自乳化水性环氧固化剂。 1.2 合成步骤 在装有搅拌器、电热套、恒压漏斗和温度计的250mI四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升温至60℃左右,搅拌速度为150r/min左右。将十六胺用无水乙醇在 50℃~60℃下溶解,将溶解后的十六胺倒入恒压漏斗中,将十六胺缓慢滴加入四口烧瓶中。滴加结束后,再保温反应2~3h,可制得加成物。将加成物置于恒压漏斗中,取一定量的脂肪胺(如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溶于少量的助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