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氧化钒特性研究

关于氧化钒特性研究
关于氧化钒特性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

关于氧化钒特性研究

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作者: 岳超李贺王贵圆黄伟

题目: 关于氧化钒特性研究

老师:富荣国

评分:

2013 年 11 月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关于氧化钒特性研究第I 页共I 页

目次

1 绪论 (1)

1.1摘要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氧化钒晶体结构与特性 (2)

2.1V2O5晶体结构与特性 (2)

2.2VO2晶体结构与特性 (3)

2.3V2O3晶体结构与特性 (4)

2.4钒的各种氧化物的结构与特性比较 (4)

3 相变原理 (5)

3.1相变原理背景介绍 (5)

3.2 VO2的相变特性及理论 (5)

4氧化钒材料在红外探测中的应用 (7)

4.1红外探测器综述 (7)

4.1.1光子红外探测器 (8)

4.1.2热敏红外探测器 (9)

4.2氧化钒热敏薄膜研究 (11)

4.2.1测辐射热计热敏材料 (11)

4.2.2氧化钒热敏薄膜研究 (12)

总结 (15)

1 绪论

1.1摘要

V-O系是一个有多种化学计量配比化合物的系统,由于V的价态结构非常复杂,可以和氧结合形成以状态存在的多种氧化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相。氧化钒种类很多,主要有V2O5,VO2,V2O3,VO等, 且常常共存,不同组分的氧化钒薄膜其电学性质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单晶和多晶态的五氧化二钒具有较高的TCR(电阻温度系数), 但其电阻率大,与微测辐射热计的外围电路不易匹配;而V2O3和VO 薄膜在室温下导体, 电阻率和TCR 都非常小. 相比之下,VO2薄膜在室温附近具有TCR 高, 电阻率小等特性,是制备测辐射热计的最佳热敏材料。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起,兰州物理研究所报道过VO2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并利用它们作为热致变色薄膜材料。电子科技大学和重庆光电研究所合作报道了它们制备VO2膜的研究,主要用途为制作室温工作的红外传感器。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实验室九五期间在国家科技部和863计划支持下国内研制了一系列钒的氧化物膜系,其中利用VO2薄膜材料研制了室温工作的红外传感器,达到下列技术指标:阵列规模:128 元线列;单元尺寸:50 ×50英寸;工作温度:室温;电阻温度系数(TCR):2%;噪声等效温差(NETD):200 /mk。

并且,利用VO2为基的材料在MOS开关晶体管的研究方面,已完成原理性试验;在光开关的研究方面,已完成原理样片研究,并且基于光开关原理,研究了该材料在强激光防护方面的应用,在近红外光(1.06um)和远红外(10.6um)波段进行了抗强激光实

验,测试结果表明:消光比为15左右,能量阈值为150 J/cm 2

,开关时间不高于1 us。

美国Honeywell公司利用VO2为敏感红外线的薄膜材料,研制了320×240元室温工作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传感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面市,被美国称为第三代红外传感器,开辟了红外技术在民用市场上的应用,目前每年以60%的市场增长率迅猛发展。加拿大国家光学研究院利用VO2和V2O5的半导体—金属态可逆转变,研制室温和高温应用的相变型光开关,美国纽约州先进传感技术和美国洛克威尔国际科学中心利用V02和V2O3的金属—绝缘体在强激光作用下可逆转变,研制高速抗强激光防护材料,在10.6um激光作用下,消光比达到20dB。

此外,氧化钒系化合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很活跃,例如作为变色材料,空间光调制器,光存储器,光信息处理器等。

2氧化钒晶体结构与特性

钒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活化能比较高,在空气中金属钒可以和氧结合形成多种价态的氧化物。钒的价态可以从+2价到+5价之间变化,已经发现的钒的氧化物有十多种。其中,VO、VO2、V2O3和V2O5都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几种氧化物。由于多种氧化物各自都具有优异的物理或化学性能,所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光开关器件、可擦写存储器、薄膜电池、化学催化剂、热红外探测器等诸多领域。一般来说,材料的特性决定于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对于氧化钒这种复杂的体系,首先需要分别对主要的几种氧化物形态进行介绍。下面将分别介绍V2O5、VO2、V2O3的结构与特性。

2.1V2O5晶体结构与特性

V2O5晶体具有层状结构,其结构如图2-1 所示。在这种结构中,钒所处的环境被视为是一个畸变四方棱锥体,钒原子与五个氧原子形成个钒—氧键。因此,V2O5的结构最易想象为VO4四面体单元通过氧桥结合为链状。两条这样的链彼此以第五个氧原子通过另一氧桥连接成一条复链,从而构成起皱的层状排列。若从另一层中引入第六个氧原子,使各层连接起来,这样最终便构成了一个V2O5晶体。这种由六个氧原子所包围的钒原子是一个高度畸变了的八面体。

图2-1 V2O5晶体结构

V2O5在257℃左右能发生从半导体相到金属相的转变。薄膜态的V2O5通常是缺氧的n型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当V2O5晶体处于半导体相时,禁带宽度为 2.24eV,且具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V2O5多晶薄膜在室温附近电阻率一般大于100??cm,甚至达到1000??cm,这取决于薄膜的制备条件,并且V2O5多晶薄膜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波长小于2um)比VO2透过率要高。在相变前后V2O5薄膜的电阻率可以发生几个数量级的变化,同时伴随光学特性的显著变化。

2.2VO2晶体结构与特性

常温下, VO2薄膜呈现半导体状态,具有单斜晶格结构,对光波有较强的透射能力,当薄膜温度在外界条件促使下升高到一定温度68C时,薄膜原始状态迅速发生变化,此时VO2薄膜显示金属性质,由低温半导体相转变成高温金属相,晶体结构由低温单斜结构向高温金红石结构转变,是四方晶格结构,内部V—V共价键变为金属键,呈现金属态,自由电子的导电作用急剧增强,光学特性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同时这种变化在电和光特性中伴随有较大的变化。

图2-2为沿[011]方向堆VO2的晶体结构。在VO2的结构中,由距离不同的V-O键构成一个VO6单元。钒原子明显地与一个氧原子较为接近,而与其它氧原子的距离较远,因此具有一个接近于V=O的键。

图2-2沿[011]方向堆VO2的晶体结构

VO2薄膜在68℃发生相变,伴随着这个相变,它从四角金红石变化到单斜对称的畸变的金红石结构。图2-3和2-4分别为二氧化钒的高温相和低温相结构。

图2-3 VO2的高温相结构图2-4 VO2的低温相结构

2.3V2O3晶体结构与特性

V2O3在160K附近发生相变,单晶的电阻率在相变时由低温到高温可下降7 个数量级,晶体结构由高温的刚玉型结构转变到低温的单斜晶系结构。V2O3晶体结构如图2-5所示,为六方晶系金刚石型。

图2-5 V2O3晶体结构

2.4钒的各种氧化物的结构与特性比较

图2-6钒的各种氧化物的结构与特性比较

3 相变原理

3.1相变原理背景介绍

1959年,位于美国的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F. J. Morin经过实验,发现了某些钒的氧化物能够具有十分特别的特性:在某一的温度范围内,伴随温度的不断升高,氧化钒发生从非金属(或半导体)到金属(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MIT) or Semiconductor-Metal Transition(SMT) )性质的突变,而且,在氧化钒材料内部,晶体结构还有向着对称程度较低的结构转化的趋势。在不同价态的钒氧化物之中,VO2具有非常突出的相变特性。在相变前后,VO2的物理性质,发生可逆性突变,如材料的的电导率、光学折射率和光吸收、固体比热以及其磁化率等等,而且它的相变温度比较接近室温,仅在68℃附近。这些优异的特性,使得VO2能够在诸多技术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快速光电开关、光存储器、智能窗口等,从而氧化钒材料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广泛的研究兴趣。在氧化钒(VOx)材料所具有的相变性能被人们发现之后,铌、钨、铁、铬、镍以及其它一些处于过渡元素范围的金属化合物也被实验证明具有类似的特性。这类金属化合物体系非常复杂,庞大,例如:Ti2O3、Ti5O9、Ti3O5、Fe2O3、V5O9、Fe3O4、CrS、NiS、NbO2等。特别是其中一批低价态的钒氧化物,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随着人们不断深入的研究钒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钒氧化物被发现具有十三种不同的相,主要的相有:VO2、V2O5、VO和V2O3等,对于其各自的空间排列和晶体结构,每种相都具有各不相同的形式,各种氧化钒相的电学性能和它们的晶格结构具有很大的差异。目前,已知的氧化钒的相变临界温度共有五种,如表3-1所示。

表3-1 VO的相变临界温度

3.2 VO2的相变特性及理论

VO2典型的阻温曲线如图 3-1 所示,在较低温度区域,薄膜的电阻较大,为半导体态,升高温度,薄膜的电阻逐渐下降,但减小的幅度很慢。当温度加热到一温度临界点时,薄膜的电阻迅速减小,发生突变,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薄膜电阻下降的程度又开始减缓,此时,薄膜电阻非常小,呈金属态。在温度下降的过程中,薄膜电阻不断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温度,薄膜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并且速度加快,

发生了由金属态到半导体态的变化,随着温度的降低,薄膜电阻又开始变慢的增大,直至薄膜电阻恢复到低温时的初始状态,这阻值随温度的变化特性,就是VO2薄膜的半导体-金属相变过程。

图3-1 VO2的相变特性曲线

根据图 3-1 中的相变曲线,VO2薄膜具有可逆的相变过程,随着温度降低,相变后薄膜的电阻可以升高至相变前的数值。薄膜的升温曲线和降温曲线,在相变过程中是不重合,这种现象被称作热滞,不重合的两条升温降温曲线称为热滞回线。薄膜的相变温度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是不同的,两者相差温度称相变宽度。VO2薄膜处于半导体,或者金属相时,在电阻率上,两种状态存在显著的不同,这样的差异,在光学和磁学性能上同样也是存在的,所以,VO2薄膜的相变特性,可在温度变化时,其光学、磁学性能的改变而表现出来。VO2薄膜的相变温度为 68℃,此时发生位移型相变,根据热力学,属于一级相变。即这种变是由个别的原子或者原子团,以某种的规律的合作运动与相邻的原子结合。二氧化钒的相变过程可以从能带结构这个层面对其进行阐述。二氧化钒相变特性的实际发现要比理论预言稍晚一些,Mott对氧化钒的能带理论进行研究时,在 1949 年就猜想在理论上了可以存在这种相变。对于VO2晶体的转换特性理论描述,可以最早追溯到Goodenough利用晶格场结合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金属离子的外层电子,受到负电性相差很大的正、负离子的影响,外层P和S电子分别形成了满价带和空导带,禁带的宽度很大,在费米能级附近,主要分布了d电子的能量。所以,d电子的状态决定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理化性

质。而d电子在禁带中,有可能局限于某一区域,或者可以是共有的。所以,过渡金属氧化物有两种不同状态的外层d电子,而且此电子可以在这转换于这两种状态之间。图3-2为低温和高温时VO2的能带结构。

图3-2 VO2能带结构

图3-2 显示出低温单斜状态和高温四方状态时,二氧化钒的能带结构。周期性晶体场的作用下,外电子层分裂为eg和t2g两个能带,并且,会有亚层继续分裂的现象,如t∥,t┴上,p∥和p┴上,而且,eg亚层简并发生丧失。四方结构二氧化钒的能带结构特征是t∥带与π*带部分重叠,部分被电子填充,能带非简并。费米能级落在t∥带与π*带之间。当VO2由金属相相变为半导体相时,其能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超过费米能级的π*带t∥带为半满;一分为二的t∥带。VO2晶体中的钒离子向八面体的边缘发生偏移,导致这能够变化的能带结构的产生。又由于π*带电子的迁移率比t∥带电子的迁移率大,电子基本会全部进入t∥带;另外,沿CR轴方向,由于钒离子非平行的配对成键,由顺电态变为铁电态时,晶胞的CR轴加长一倍,使对称性发生改变,t∥带一分为二,费米能级下降,这是由反铁电形变引起的。

4氧化钒材料在红外探测中的应用

4.1红外探测器综述

由于红外辐射是人眼不可见的,要察觉其存在,测量其强弱,就必须首先利用红外探测器将其转换为某种便于测量的信号。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探测或成像系统中的核

心器件,也是红外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红外技术的发展水平,通常是以红外探测器的发展水平为主要标志的。

对于品种繁多的红外探测器,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响应波长,可以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极远红外探测器;根据工作温度和致冷需求,可以分为低温致冷和室温非致冷红外探测器;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元、线阵和焦平面红外探测器;就探测机理而言,又可分为光子和热敏红外探测器,下面主要就这两类红外探测器予以简单介绍。

4.1.1光子红外探测器

光子红外探测器是利用材料的光电效应将光信息转换为电信息的红外敏感器件。材料的电学性质通常取决于材料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当光束入射至材料表面时,入射光子如果直接与材料中的电子起作用,引起电子运动状态改变,则材料的电学性质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这类现象统称为材料的光电效应。这里强调“直接”两字。如果光子不是直接与电子作用,而是能量被固体晶格振动吸收引起固体的温度升高,导致材料电学性质的改变,这种情况不能称为光电效应,而是热电效应。光子探测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光电导红外探测器

某些半导体材料,当受到红外线照射时,其电导率将明显改变,这种物理现象就是光电导效应。利用具有光电导效应的材料制成的红外探测器就称为光电导型探测器。常用的这种类型的探测器有:硫化铅(PbS)、硒化铅(PbSe)、锑化铟(InSb)、碲镉汞(Hg1-x Cd x Te)和锗(Ge)掺杂红外探测器。

光电导探测器的缺点是:光电导效应只有在红外辐射照射一段时间后,其电导率才会达到稳定值,而当停止照射后,载流子不能立即全部复合消失,因此,电导率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回复。这种现象称为弛豫现象,这就造成了光电导型红外探测器响应速度较慢的缺点。

(2) 光伏红外探测器

如果在固体内部存在一个电场,而且条件适当,则本征光吸收所产生的电子-空穴对会趋向两个部分,在两部分间产生电势差,接通外电路就可以输出电流。这就是半导体PN结的光伏效应。利用具有光伏效应的材料制成的红外探测器称为光伏红外探测器。常用的光伏红外探测器有:砷化铟(InAs)、碲镉汞(Hg1-x Cd x Te)和锑化铟(InSb)探测器等。

与光电导效应相反,光伏效应是一种少数载流子效应。少数载流子的寿命通常短于多数载流子的寿命,当少数载流子复合消失时,光伏信号就终止了。由于这个原因,光伏红外探测器的响应速度一般快于光电导红外探测器,有利于作高速检测,另外其结构也有利于排成二维阵列制作焦平面。

4.1.2热敏红外探测器

与光子探测器将光子能量直接转换为光电子的光电效应不同,热敏红外探测器是利用红外辐射的热效应,通过热与其他物理量的变换来探测红外辐射的。物质的某些性质随入射光的加热作用引起的温度升高而变化的现象称为热敏效应。热敏效应的特点是入射光与材料的晶格相互作用,晶格因吸收光能而振动能量增加,材料温度上升,从而引起与温度有关的物理,化学或者电学参量发生变化。这些效应主要包括:塞贝克效应、热敏电阻效应、热释电效应、热弹性效应、隧道效应、液晶色变和气体压力改变等效应。

热敏红外探测器的响应信号取决于辐射功率或者其变化率,与红外辐射的光谱成分无关。由于探测器的加热和冷却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与光子探测器相比,热探测器的响应速度较慢。一般情况下,光子探测器的响应时间为微秒级,而热探测器的响应时间为毫秒级。热敏红外探测器主要包括热释电、温差电堆和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三种类型。

(1)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

研究发现,部分晶体(如硫酸三甘肽、铌酸锶钡等)沿某一特定的方向切割成薄片,并在两表面制作电极形成平板电容后,当晶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电容两端产生电压。这种当材料表面温度发生变化后,因材料自发极化而在材料表面释放出电荷的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热释电效应的强弱通常用热释电系数来描述,

dT

dP P s = (1) 式中,P S 为自发极化强度,T 为材料温度。如果将该电容器上接上负载电阻,则会产生热释电电流

dt

dT p A i e p = (2) 式中A e 为极板面积,T 为晶体温度。根据热释电效应设计的红外探测器就是热释电红外探测器。

由式(2)可知,热释电材料仅在温度变化时才产生响应电流,这是热释电探测

器区别于其他热敏红外探测器(如微测辐射热计、热电堆)的重要标志。这个特点也决定了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必须在斩波器协助下才能正常工作。如果不使用斩波器,除非场景中有活动目标,否则热释电电荷将自动消散,场景图像将渐隐。不过增加斩波器后,整个红外成像系统结构将变得复杂。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是目前热探测器中的佼佼者,这种探测器除具有一般热探测器的优点,如宽光谱响应、室温工作等优点外,还具有以下特殊优点:1) 探测器输出信号与灵敏元温度变化率成正比,而与绝对温度无关,因而无需自身的热平衡,响应速度较快;2) 热释电探测元本身可以作为一个滤波器,可以将一定量的噪声旁路分离掉,噪声较小;3) 电荷存储具有积分特性,能存储由瞬时信号释放的总电荷,此时电荷的测量取决于瞬时的总量;4) 无需加偏压,读出电路设计简单。不过由于热释电红外探测器需要斩波器协助才能正常工作,因此与热电堆、测辐射热计比较而言,成像系统结构复杂。

(2) 温差热电堆红外探测器

温差热电堆红外探测器是利用材料的塞贝克(Seebeck)效应工作的。塞贝克效应是热能转换为电能的现象,当两种金属或者半导体材料一端欧姆接触而另两端开路时,如果接触端与开路端形成温度差,则在两开路端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电势差,这种由于温度梯度使得材料内部的载流子由热端向冷端移动而在冷端形成电荷积累的现象,就称为塞贝克效应。这种结构就称为热电偶。若干热电偶串连起来就形成热电堆,与单个热电偶相比,热电堆由于电势叠加,便于获得相当可观的电信号。

如果将热电堆的接触端与一吸收红外辐射的小黑体连接在一起,则当小黑体吸收红外辐射能量后,加热接触端温度升高,依据塞贝克效应,在分离端将产生温差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与入射的红外辐射能量间存在一个确定的关系,依据这种原理制成的红外探测器称为温差热电堆红外探测器。

与其他热敏型红外探测器相比,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响应灵敏度不高,热响应时间较长,因此在器件性能方面并不具有竞争优势。不过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制作容易与集成电路工艺兼容,信号后处理电路也比较简单,具有低成本的潜力,在对红外成像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社区保安、安全监控,汽车辅助驾驶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3) 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

微测辐射热计是利用热敏材料的电阻率对温度的敏感特性进行红外探测的。常用的热敏材料主要有金属和半导体薄膜。当温度增加时,金属薄膜电子迁移率下降,薄

膜电阻增加,TCR (电阻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 )为正值,一般在10-3K -1量级。由于金属薄膜的TCR 较低,因此该类薄膜仅在原型器件开发中得到应用。与金属薄膜相比,以氧化钒和非晶硅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的TCR 一般要高一个数量级,是目前最常用的热敏材料。当温度升高时,半导体材料的电荷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增大,电阻率随着材料温度升高而减小,显示出负的TCR 。

微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具有无需斩波、制作工艺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兼容,便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性能最好和最具有应用前景的一种热敏型红外探测器。

4.2氧化钒热敏薄膜研究

4.2.1测辐射热计热敏材料

测辐射热计又称为电阻热探测器,是利用热敏电阻对温度的敏感特性探测入射的红外辐射的。标定材料电阻与温度关系的参数为电阻温度系数(TCR ),定义为电阻随温度的相对变化率,用α 表示:

dT

dR R ?=1α (3) 由式(3)可以看出:α 越大,则材料的电阻对温度的敏感性越高,当微测辐射热计温升一定时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就越大,因此 TCR 是衡量微测辐射热计热敏电阻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具体选用热敏材料时,除电阻温度系数外,还需考虑材料电阻,薄膜噪声及制备工艺等因素。常用微测辐射热计热敏材料主要有金属和半导体薄膜。

对于金属薄膜材料而言,当材料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材料内电荷载流子密度几乎不随温度发生变化。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晶格振动愈激烈,对载流子的散射作用愈强,因而迁移率将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从而导致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金属材料显示正电阻温度系数,典型值为 10-3/K 量级。当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可以认为金属薄膜的电阻温度系数α 的大小与温度T 无关,对式(3)积分后可得:

)](1)[()(S s T T T R T R -+=α (4) 由于金属薄膜具有淀积工艺简单,薄膜的 1/f 噪声小、易于实现与读出电极间的电接触等优点,因而是早期用来制作测辐射热计热敏电阻的常用材料。其中最早用来制作微测辐射热计的金属材料为Ni-Fe 薄膜,其电阻温度系数约为 2.30×10-3K -1。除

Ni-Fe 薄膜外,常用的金属热敏薄膜材料还包括Pt 、Ni 、Nb 和Au 等。不过,由于金属薄膜TCR 较低,仅为半导体材料的 1/5~1/10,因此限制了其在高性能非致冷微测辐射计焦平面中的应用。

与金属材料相比,半导体材料呈现不同的电阻温度特性。通常,半导体材料在热作用下价带上的电子受热激发产生跃迁而形成电荷载流子,随着材料温度的升高,材料内电荷载流子密度和迁移率增大,因而半导体材料电阻率随着材料温度升高而减小,表现为负的电阻温度系数。本征半导体材料的电阻或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表达式为:

??

? ???=20e x p )(KT E R T R (5) 上式中, E 为材料的活化能,其大小等于该半导体材料能隙 E g 大小的 1/2,R 0为常数。根据电阻温度系数的定义式(1),联立式(2)得:

2KT

E RdT dR a ?-== (6) 常用的半导体热敏材料主要有氧化钒和非晶硅。在诸多热敏材料中,氧化钒材料由于具有与标准集成电路兼容的淀积工艺、大的电阻温度系数、合适的方块电阻和低的 1/f 噪声等优点,是目前研究最深入和应用最广泛的微测辐射热计热敏材料。

4.2.2氧化钒热敏薄膜研究

自1959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Morin 发现钒的金属氧化物具有电阻温度相变特性以来,人们对这类材料的研究热情一直有增无减,这不仅是由于该材料的相变机理至今仍存在许多困惑,更是由于该材料在相变过程中,许多物理参数,如电阻率,光学折射率都发生了突变,具有非常广泛的器件应用前景。

在金属钒的诸多氧化物相中,二氧化钒(VO 2)吸引了研究者最广泛的兴趣,这一方面是由于VO 2材料优异的相变特性,更主要是因为VO 2的相变温度在 68℃附近,最接近室温。当温度低于 68℃时,VO 2呈现半导体相,材料电阻率为 10 Ω·cm 量级;当温度高于 68℃时,VO 2呈现金属相,电阻率下降至 10-3Ω·cm 左右。在很小的温度范围内(0.1℃),电阻率变化了 4~5 个数量级。与此同时,材料的光学特性在相变时也发生了突变,从低温半导体相对红外光的高透射转变为高温金属相对红外光的高反射。

虽然VO 2材料最吸引研究者兴趣的是其在相变温度附近的半导体-金属相变特性,不过选用VO 2薄膜作为微测辐射热计的热敏电阻却与此相变特性无关。氧化钒薄

膜被用于微测辐射热计热敏电阻主要是由于这种材料在室温附近具有合适的方块电阻、较高的TCR,小的1/f噪声系数以及制备工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兼容等特点。目前用于微测辐射热计热敏电阻材料的氧化钒薄膜主要有三种:混合相VO x、准VO2和亚稳态相VO2(B)薄膜,分别以美国HTC研究中心、加拿大INO研究所和日本防卫厅&NEC为代表。

美国HTC研究中心开发的氧化钒薄膜热敏电阻材料是一种以VO2为基的包含

V2O3、V2O5的混合相VO x薄膜。电学测试表明这种薄膜室温电阻约15~20 k ,电阻温度系数-2.0%K-1。与VO2薄膜不同,这种薄膜在68℃时无半导体-金属相变,薄膜电阻的对数与测试温度的倒数呈近似直线关系,如图4-1所示。出于保密的原因,HTC没有公布该薄膜的具体组分。

图4-1 HTC研制的VO x的热敏薄膜的电阻-温度关系曲线加拿大INO研究中心自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研究氧化钒薄膜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在研究初期,他们开发了一种准VO2薄膜作为测辐射热计的热敏电阻材料,该薄膜在65℃呈现半导体-金属相变,室温附近薄膜电阻温度系数达到

-2.38%~-3.62%K-1(图4-2(a))。

图4-2 加拿大INO研制的准VO2和VO x薄膜电阻率-温度关系曲线虽然该准VO2薄膜在相变附近具有很大的电阻温度系数,但由于热滞效应的影响,相变曲线在升温和降温过程并不完全重合,加大了信号读取的难度,因此INO研究中心并没有利用薄膜在相变附近的超高TCR来进行红外探测。不仅如此,相变的存在还缩小了探测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因此,必须利用温度稳定器将探测器的温度稳定至室温附近,不利于红外成像系统的进一步小型化和低功耗化。为此,加拿大INO借鉴了美国HTC的研究经验,开发了VO x薄膜,该薄膜在68℃附近没有半导体-金属相变,其电阻率对数与薄膜温度呈直线关系,如图4-2(b)所示。

与美国HTC和加拿大INO不同,日本防卫厅研发部&NEC既没有利用准VO2薄膜,也没利用VO x薄膜,而是利用了VO2的一种亚稳态相VO2(B)薄膜作为微测辐射热计的热敏电阻材料。与混合相VO x电阻温度特性相同,这种薄膜在68℃附近没有相变特性,电阻率对数与测试温度呈线性关系,如图4-3 所示。

图4-3 日本防卫厅&NEC研制的VO2(B)薄膜的电阻-温度关系曲线

总结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氧化钒的结构。V-O 系是一个有多种化学计量配比化合物的系统,由于V 的价态结构非常复杂,可以和氧结合形成以X Y V O 状态存在的多种氧化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相。氧化钒种类很多, 主要有25V O ,2VO ,23V O ,VO 等, 且常常共存,不

同组分的氧化钒薄膜其电学性质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单晶和多晶态的五氧化二钒具有较高的TCR (电阻温度系数), 但其电阻率大,与微测辐射热计的外围电路不易匹配;而23V O 和VO 薄膜在室温下导体, 电阻率和TCR 都非常小. 相比之下,2VO 薄膜在室温附近具有TCR 高, 电阻率小等特性,是制备测辐射热计的最佳热敏材料。目前关于氧化钒薄膜在微测辐射热计上的应用研主要集中在如何获得较高组分的2VO 薄膜上。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二氧化钒的相变原理,并从相变晶体学和相变时的能带变化的角度介绍了相变特征,对影响相变的因素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1958年,科学家F.J.Morin 在贝尔实验室发现钒和钦的氧化物具有半导体一金属相变特性。实验表明:促使氧化钒薄膜发生相变的条件是温度,实验得到的二氧化钒薄膜的相变温度点为68℃(T=68℃)。常温下,VO 2薄膜呈现半导体状态,具有四方晶格结构,对光波有较高的透射能力。当薄膜温度在外界条件促使(例如吸收光能量)下升高到一定温度点t 时,薄膜原始状态迅速发生变化,此时VO 2薄膜显示金属性质,是单斜晶结构,对光波有较高的反射,薄膜光谱特性由高透陡变为高反。

随后在第三部分介绍了氧化钒材料在红外探测中的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红外探测器以及氧化钒热敏薄膜研究。由于红外辐射是人眼不可见的,要察觉其存在,测量其强弱,就必须首先利用红外探测器将其转换为某种便于测量的信号。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探测或成像系统中的核心器件,也是红外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红外技术的发展水平,通常是以红外探测器的发展水平为主要标志的。氧化钒作为一种被普遍看好的探测器材料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然后本文结合文献资料,介绍了各国在氧化钒薄膜在微辐射热计方面研究的现状。最后介绍了微辐射热计成本较低、工作时无需斩波、使用寿命长、可以做成便携式产品、操作与维护简单方便、极低串音、无图像拖影或模糊现象、响应速度快、较快的帧速可以将在全景拍摄期间由快速拍摄所造成的图像劣化现象减少至最低限度、响应动态范围宽、线性度好、具有潜在的低灵敏度特性,

基于微桥绝热结构的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能够实现潜在最大的热灵敏度、其NETD (噪声等效温差)极限低于5mK的优点。

关于编制银铜钒合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银铜钒合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360docs.net/doc/eb8612781.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银铜钒合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银铜钒合金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1) 2.5银铜钒合金项目发展概况 (12)

全钒液流电池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展望

全钒液流电池国外发展状况及展望 1、国外研发和应用现状 有关钒电池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储能领域。国外研发机构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长达数十年的深入研究,并相继在泰国、日本、美国、南非等地建成了KW-MW级的钒电池储能系统,用于电站调峰,并给边远地区供电。目前,国外多家卓有成效的研发和应用机构进行着钒电池研发,并已步入商业化阶段。 1.1澳大利亚 钒液流电池的研发工作最早始于1984年,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M Sya llas-K azacos提出。1986年,钒液流电池体系获得专利。之后,对钒液流电池的相关材料,如隔膜、导电聚合物电极、石墨毡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多项专利。 1994年,钒液流电池用在高尔夫车上,4kWh钒液流电池在潜艇上作为备用电源。1997年UNSW 将专利权转售给澳大利亚Pinnacle矿业公司,新南威尔士大学停止了V2+/V3+电对和V4+/V5+电对在硫酸体系类型的钒电池研究。Pinnacle 公司又于1999年将在日本和非洲大陆的专利许可分别授予了日本住友公司和加拿大Vanteck公司。 1.2普能国际—加拿大VRB能源系统公司 其前身为加拿大Vanteck技术公司,2001年10月通过

控股Pinnacle公司,从而拥有钒电池核心技术,2002年改名为VRB能源系统公司(VRB Power Systerms),从事钒电池技术的开发和转让。2008年11月,VRB能源公司因为财务问题和经济危机,停止了其所有业务。2009年普能公司收购了VRB能源公司,成立普能国际。 1.3泰国 Cellennium(泰国)是一家致力于钒电池开发的公司,其钒电池单电池开路电压从1.1V—1.6V,电池堆垂直放置并采用独有的溶液串联结构设计,优点表现在:基本消除旁路电流;由于易于检测堵塞和电解水可迅速被阻止因而非常安全;电解液流速和泵功率比溶液并联结构小因而系统效率高。另外,该公司电解液制备也很有特点:可持续生产,成本低。 1.4日本 目前,日本已建立了15座液流储能电池电站,并向意大利和南非出口了两座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 1.4.1住友电工 住友电工与K ansa i E lectr ic Power公司自1985年开始合作开发钒液流电池。1989年,住友电工的电站调峰用60kW 级钒液流电池建成,运行5年,循环1819次。1991~ 1994年研制成功60kW电堆,电堆运行5年,循环周期达1819次。目前,住友电工的20kW实验室钒液流电池电堆已循环16000次,除了电池隔膜的寿命有限,其他组件包括电解液,

氮氧化物的性质及相关计算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 和NO 2,②NO 2和O 2,③NH 3和N 2。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 1、V 2、V 3,则下列的关系正确的是 A .V 1>V 2>V 3 B .V 1>V 3>V 2 C .V 2>V 3>V 1 D .V 3>V 1>V 2 【参考答案】 B 氮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的五大规律 (1)“NO 2+H 2O”型 由3NO 2+H 2O 2HNO 3+NO 可知,反应后剩余的气体为NO , V 剩(NO)=13 V (NO 2)。 (2)“NO 2+O 2+H 2O”型 由4NO 2+O 2+2H 2O 4HNO 3可知: 2222222222241(NO )1 41 NO H O NO (NO)[(NO )-4(O )](O )3 141O O (O )(O )-(NO )4 V V V V V V V V ??=? ?>=??? <=??剩剩原∶,恰好反应,无气体剩余∶,过量,与再反应,剩余,∶,过量,剩余, (3)“NO+O 2+H 2O”型

由4NO+3O 2+2H 2O 4HNO 3可知: 22222243(NO)4 4 3NO NO (NO)(NO)-(O )(O )3 343O O (O )(O )-(NO)4 V V V V V V V V ??=? ?>=??? <=??剩原剩原∶,恰好反应,无气体剩余∶,过量,剩余,∶,过量,剩余, (4)“NO+NO 2+H 2O”型 由3NO 2+H 2O 2HNO 3+NO 可知,反应后剩余NO ,V 剩(NO)=V 原(NO)+ 1 3 V (NO 2)。 (5)“NO+NO 2+O 2+H 2O”型 由4NO 2+O 2+2H 2O 4HNO 3 ①,4NO+3O 2+2H 2O 4HNO 3 ②可知: 先假设发生反应① 2222222222241,,NO,(NO)(NO)41,NO ,NO H O 1 NO,(NO)(NO )(NO) 341,O ,O NO (NO ): (O )43,(NO)443,NO,(NO)(NO)'(O )'(O )3 43,O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剩原剩原剩原剩剩剩∶恰好发生反应①剩余∶发生反应①后剩余与反应最终剩余∶发生反应①后剩余剩余的与按②反应∶最终无气体剩余∶最终剩余∶最终剩余223O )'(O )(NO)4V V ?????? ???? ? ? ???? ? ???? ???=-???? 剩原 实际上V (NO 2)∶V (O 2)=4∶1和V (NO)∶V (O 2)=4∶3 时,均相当于N 2O 5的组成,与N 2O 5+H 2O 2HNO 3等 效,故当NO 、NO 2、O 2的混合气溶于H 2O 时也可利用原子个数比进行判断: 22 5O (N)2 5(O)2 5NO n n ?∶ 剩余∶ 恰好完全反应∶ 剩余 1.把一定质量的铁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收集到0.3 mol NO 2和0.2 mol NO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 溶液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后,把所得沉淀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固体质量不可能为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工业锅炉NOx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目次 1 适用范围 (1) 2 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工业锅炉INDUSTRIAL BOILER (1) 3.2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NO X (1) 3.3控制技术CONTROL TECHNOLOGY (1) 4 工业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特性 (1) 5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2) 5.1低氮燃烧技术 (2) 5.2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 (3) 5.3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 (6) 5.4化学吸收技术 (9) 5.5组合技术 (10) 6 控制技术选用建议 (10) ii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以煤、油和气为燃料,单台出力10~65 t/h的蒸汽锅炉、各种容量的热水锅炉及有机热载体锅炉;各种容量的层燃炉、抛煤机炉。 使用型煤、水煤浆、煤矸石、石油焦、油页岩、生物质成型燃料等的锅炉,参照本指南。 本指南不适用于以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为燃料的锅炉。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南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南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HJ 462 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HJ 562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HJ 563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DB44/765 广东省地方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工业锅炉industrial boiler 指提供蒸汽或热水以满足生产工艺、动力以及采暖等需要的锅炉。 3.2 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 NOx 指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工业锅炉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两种。 3.3 控制技术control technology 针对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整体上实现高水平环境保护所采用的与某一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在公共基础设施和工业部门得到应用的,适用于不同应用条件的一项或多项改进、可行的污染防治工艺和技术。 4 工业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特性 工业锅炉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来自燃料燃烧过程,主要类型包括: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下被氧 1

SnO_2纳米棒的氧化还原特性

2010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Vol. 31 No. 1 文章编号: 0253-9837(2010)01-0044-05 DOI : 10.3724/SP.J.1088.2010.90230 研究论文: 44~48 收稿日期: 2009-03-04. 联系人: 赵鹤云. Tel: (0871)5032331; Fax: (0871)5153832; E-mail: zhao_heyun999@https://www.360docs.net/doc/eb8612781.html, 基金来源: 云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2007E173M); 云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 (07Z11021); 云南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2007JN001). SnO 2 纳米棒的氧化还原特性 赵鹤云 1,2, 赵忠泽 3, 赵义芬 1, 柳清菊 1,2 1 云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云南昆明 650091 2 云南大学云南省高校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 650091 3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0106 摘要:利用室温固相反应在 NaCl-KCl 熔盐介质中, 通过焙烧含 SnO 2 纳米颗粒前驱体合成了 SnO 2 纳米棒, 并采用 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对 SnO 2 纳米棒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SnO 2 纳米棒是表面光滑、结晶完整的金红石结构单晶体, 直径为 10~20 nm, 长度为几百纳米到几个微米. 程序升温还原结果表明, SnO 2 纳米棒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和催化活性. 探讨了 SnO 2 纳米棒的氧化还原机理. 关键词:二氧化锡; 纳米棒; 程序升温还原; 氧化还原特性; 催化活性; 氧化还原机理 中图分类号:O643 文献标识码:A The Redox Properties of SnO 2 Nanorods ZHAO Heyun 1,2,*, ZHAO Zhongze 3, ZHAO Yifen 1, LIU Qingju 1,2 1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Yunnan, China 2 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Nano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y,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Yunnan, China 3 Business School,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106, Yunnan, China Abstract: SnO 2 nanorod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in molten NaCl-KCl salt through calcination of SnO 2 nanoparticles precursor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1ogy of SnO 2 nanoro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elected-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nO 2 nanorods with 10–20 nm diameter and several micrometers length were rutile structure. The results of H 2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SnO 2 nanorods had good redox performance. The redox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 tin dioxide; nanorod;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redox property; catalytic activity; redox mechanism 由于纳米线和纳米棒等一维纳米材料的维度降低和结构特征尺寸减小, 量子效应、库仑阻塞效应以及多体关联和非线性光学效应越来越明显, 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电、磁、光、热等物化特性, 因而在催化剂、光电材料、复合材料和传感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4]. SnO 2 是一种重要的 n 型半导体材料, 可用作导电材料、传感元件材料、半导体元件材料、电极材料以及太阳能电池材料、薄膜电阻器材料、光电子器件材料等[5~8]. SnO 2 还是一种优良 的催化材料. 刘赵穹等[9~11]发现, SnO 2-TiO 2 固溶体对以 CO 为还原剂同时还原 SO 2 和 NO (SRSN) 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当 SnO 2 含量为 50% 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最高. SnO 2 可以在低温催化 CO 完全氧化[12]、臭氧化[13]、富马酸基化以及甲基丙烯醛氢转移[14]等反应, V 2O 5-SnO 2 的还原温度比纯 V 2O 5 明显降低[15], 并且 SnO 2 因具有很好的水热稳定性可应用于 NO 选择催化还原 (SCR) 反应. SnO 2/TiO 2 复合半导体的光催化效率比纯 TiO 2 高一

铝钒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铝钒石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中国铝钒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说明】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核心构成】 铝钒石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铝钒石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铝钒石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铝钒石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铝钒石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铝钒石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铝钒石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 铝钒石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 铝钒石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关键词】铝钒石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收费标准】:根据项目复杂程度等方面进行核定,请致电详细沟通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版+PDF格式+精美装订印刷版 【交付方式】:Email发送、EMS特快专递

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_陈栋阳

第25卷第4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Vol .25,No .4 2009年4月 POLYMER MA 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r .2009 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陈栋阳,王拴紧,肖 敏,孟跃中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光电及功能复合材料研究院,中山大学物理科学 与工程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的主要作用是物理分隔正负极电解液同时又允许载电荷的离子的通过以实现完整的电流回路。全钒液流电池的电解液具有强的氧化性,且易于渗透而引起电池容量的降低,决定了其离子交换膜应具有独特的结构与性能。文中对近年来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离子交换膜做了比较全面的归纳与分析,并对质子传导机理与膜的基本性能指标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离子交换膜;全钒液流电池;质子传导机理;膜结构 中图分类号:T 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55(2009)04-0167-03 收稿日期:2008-02-23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2060303)和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034j2001)通讯联系人:王拴紧,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E -mail :w angshj @mail .sysu .edu .cn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液流电池体系,它是 由钒元素的四个不同价态组成的电解液构成氧化还原电对,储存于两旁的储液罐中,再通过两个泵的推力,在离子交换膜的两边分别循环流动,由离子导电来完成电流回路的特殊的电池储能系统。其结构如Fig .1所示 。 Fig .1 Constructional illustration of all -vanadium flow battery 它除了具备一般液流电池的典型优点,如不存在浓差极化、可深度放电和瞬时充电、额定功率和额定能量相互独立以及充放电电压可随意调节等外,还具备如下优点:(1)因为正负极电解液都是钒离子的电解液,无交叉污染问题;(2)电池维护简单,只需定期将两边的电解液相互混合,平衡里面的离子浓度,再进 行充电,即可使容量完全恢复;(3)把我国的钒矿资源 变成能源材料,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最早发现钒可作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解质的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1974年),之后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 大学的Sum E 等人于1985年研究了各价态钒在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次年,该大学的Skyllas -Kazacos M [1]由V 5+/V 4+和V 2+/V 3+组成一个性能良好的静止型钒氧化还原单电池,从此,全钒液流电池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5]。 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装置,全钒液流电池可用于电网的昼夜调峰和太阳能与风能发电站的蓄电,且在军事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多个单电池可以串联成电压可调的电堆,多个电堆又可并联成电流可调的配电系统。可见,通过简单的设计就可以满足不同的用电需求。而系统对于充电电流的大小并无要求,使得该氧化还原液流电池蓄电的应用领域更为广阔。该电池所 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如下 : 1 膜的性能指标

二氧化钒的相变

生长在c轴蓝宝石衬底上VO2薄膜的相变特性在许多显示绝缘体(半导体)—金属相变的金属氧化物中,VO2备受关注。作为典型的过渡型金属氧化物,VO2薄膜展现出良好的从绝缘体到金属的相变。当温度高于340K时,VO2具有四角金红石相(P42/mnm)的金属,当温度低于340K时,VO2具有单斜晶体结构(P21/C)的绝缘体。在绝缘到金属的相变过程中,VO2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电阻值有几个数量级的变化,并且在红外区域的透射率发生巨大改变。这些性质,使得VO2有望应用于各类传感器,转换开关,光存储器件和红外探测器中。VO2的低温单斜晶相源于高温四角金红石相的钒原子沿着c轴配对并有微小的扭曲。这种相变过程中的钒原子重新排布,导致单斜晶相中的3d不成键(t2g)轨道伸展并交叠,最终导致在四角金红石相中窄的导带。 研究背景 材料的结构相变以及相变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性质的改变一直是物理学家和材料学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VO2结构相变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1959年美国科学家F.J.Morin[1]首次发现VO2在温度达到340K时发生相变。 两种关于VO2相变的争论 1.Peierls等人提出Peierls模型机制[2 3]:Peierls模型认为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原子周期势发生变化,而势场的变化又导致能带的结构发生变化,因而发生金属-绝缘相变。所以当VO2的温度超过相变临界温度点时,晶体晶格将发生崎变,最终导致晶体的金属-绝缘相变。 2.MottN.F.等人提出Mott-Hubbard模型[4 5]:Mott-Hubbard机制则视相变材料为一个强电子关联体系,认为晶体的相变是由于材料内部电子浓度变化导致的,也可以认为是电子之间强相互作用造成的。当晶体中电子浓度低于某一临界值时,晶体处于半导体态或绝缘态,导电性较差;当晶体中电子浓度高于临界值时,晶体则转变为金属相,从而具有金属的特性。 研究现状 目前VO2薄膜制备方法有溅射法、激光脉冲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常用的衬底有硅衬底,蓝宝石衬底,TiO2衬底等。现在关于VO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方面,通过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探究VO2机理的研

氧化还原电位(ORP)的重要作用

氧化还原电位(ORP)的重要作用 氧化还原电位(ORP)的重要作用 大家逐渐认识到氧化还原电位在水产养殖上的意义,可是这个指标对于学过(水)化学的来说,理解起来都有点费力气,更不用说咱们大多数养殖户朋友了。技术员到塘口跟养殖户说:咱们这个药是氧化型的药,能提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很不错!养殖户听的一头雾水,而实际上很多技术人员对氧化还原电位本身也不是很清楚。 1.那么什么是氧化还原电位 在水中,每种物质都有独立的氧化还原特性,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微观上,每一种不同物质都有一定的氧化还原能力,这些氧化还原性不同的物质能够相互影响,最终构成一定的宏观氧化还原性。电位为正表示溶液显示出一定的氧化性,为负则表示溶液显示出一定的还原性。 2.哪些是氧化物质、那些是还原物质 ⑴水体中常见处于氧化态(直接点就是溶氧充足的状态)的物质有: O2(氧气当然是);硫酸根、硝酸根、磷酸根和铁离子、锰离子、铜离子、锌离子等; ⑵常见处于还原态(简单说就是缺氧状态存在的)的物质: 氯离子、氮气、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亚铁离子、多数有机化合物(包括我们的残饵、粪便、池底有机质淤泥)等。 氮在水体中存在的形式:一般未受污染的天然水域中,由于溶氧丰富,氮主要以硝酸根存在;在养殖池水中氮通常有4种存在形态:硝酸根、亚硝酸盐、氮气、氨氮。 3.为什么氧化还原电位很重要氧化还原电位怎么测 海水与淡水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实测值通常约为(400mv)(V 伏特,氧化还原电位的单位),好氧微生物一般生活在+100mV以上,以+300mV~+400mV为最适。 处于氧化态的物质在适当的条件(缺氧)下可以被还原,例如无毒的硝酸盐被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和氨氮;同样处于还原态的物质在适当条件(富氧)下被氧化,例如硫化氢被氧化成硫酸根。 随着氧化还原电的降低,出现铁锰呼吸,干塘晒塘时被氧化成三价的铁,此时逐渐被还原成二价铁,这个过程耗氧产酸,所以底泥pH值下降。氧化还原电位继续降低,当氧化还原电位环境为-200~-250mV,专性厌氧微生物出现生长,硫酸还原菌进行硫呼吸,原本存在的硫酸根被还原成硫化氢,硫化氢跟亚铁离子、锰离子反应,生成FeS、MnS,土壤变黑(见图2)。当氧化还原电位环境为-300~-400mV,底泥处于极度缺氧状况,专性厌氧产甲烷菌即开始分解底泥中的有机质产生甲烷。淤泥厚的池塘用竹竿捅了后水面冒气泡,这种气泡即是底泥产生的

钒氮合金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钒氮合金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一:钒氮合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钒氮合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 (1) 1.1.1项目名称 ................................................ ...................................................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 ................................................... .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 ................................................... .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 ................................................... . (1) 1.1.5项目负责人 ................................................ ................................................... ..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 ................................................... . (1) 1.1.7项目建设规模 ................................................ ................................................... . (2)

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的特点分析

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的特点分析 摘要:氮氧化物(NOx)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也是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文章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和正在研究开发的一些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其中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非催化选择性还原法、催化分解法、等离子体法、液体吸收法、吸附法以及生物法等等。综述了目前治理的相应技术措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几种主要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烟气脱氮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氮氧化物;烟气;脱硝;技术;综述 前言 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中含有SO2、NOx和粉尘等多种有害成份,其中氮氧化物(NOx)是重点控制的污染物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起,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对燃煤电站锅炉NOx的排放作了限制,并且随技术与经济的发展,限制日趋严格。 燃料燃烧是NOx的主要来源(占人类排放总量的90%),我国是以燃煤为主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燃煤烟气中的NOx,对大气的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国火电厂锅炉NOx年排放量从198 7年的120.7万~150.6万t增加到2000年的271.3万~300.7万t。有鉴于此,国家环保局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对燃煤电站锅炉NOx的排放作出了限制。 NOx的治理技术可分为燃烧的前处理、燃烧方式的改进及燃烧的后处理三种。燃烧的后处理也就是对燃烧产生的含NOx的烟气(尾气)进行处理的方法,即烟气脱硝。本文重点分析几种主要烟气脱硝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供研究和应用参考。 1几种主要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的特点分析 1.1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在含氧气氛下,还原剂优先与废气中NO反应的催化过程称为选择性催化还原。以NH3作还原剂,V2O5-TiO2为催化剂来消除固定源(如火力发电厂)排放的NO 的工艺已比较成熟。 也是目前唯一能在氧化气氛下脱除NO的实用方法。1979年,世界上第一个工业

氧化还原电位的重要作用

氧化还原电位(ORP)的重要作用 大家逐渐认识到氧化还原电位在水产养殖上的意义,可是这个指标对于学过(水)化学的来说,理解起来都有点费力气,更不用说咱们大多数养殖户朋友了。技术员到塘口跟养殖户说:咱们这个药是氧化型的药,能提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很不错!养殖户听的一头雾水,而实际上很多技术人员对氧化还原电位本身也不是很清楚。 1.那么什么是氧化还原电位? 在水中,每种物质都有独立的氧化还原特性,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微观上,每一种不同物质都有一定的氧化还原能力,这些氧化还原性不同的物质能够相互影响,最终构成一定的宏观氧化还原性。电位为正表示溶液显示出一定的氧化性,为负则表示溶液显示出一定的还原性。 2.哪些是氧化物质、那些是还原物质? ⑴水体中常见处于氧化态(直接点就是溶氧充足的状态)的物质有: O2(氧气当然是);硫酸根、硝酸根、磷酸根和铁离子、锰离子、铜离子、锌离子等; ⑵常见处于还原态(简单说就是缺氧状态存在的)的物质: 氯离子、氮气、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亚铁离子、多数有机化合物(包括我们的残饵、粪便、池底有机质淤泥)等。 氮在水体中存在的形式:一般未受污染的天然水域中,由于溶氧丰富,氮主要以硝酸根存在;在养殖池水中氮通常有4种存在形态:硝酸根、亚硝酸盐、氮气、氨氮。 3.为什么氧化还原电位很重要?氧化还原电位怎么测? 海水与淡水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实测值通常约为(400mv)(V 伏特,氧化还原电位的单位),好氧微生物一般生活在+100mV以上,以+300mV~+400mV为最适。 处于氧化态的物质在适当的条件(缺氧)下可以被还原,例如无毒的硝酸盐被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和氨氮;同样处于还原态的物质在适当条件(富氧)下被氧化,例如硫化氢被氧化成硫酸根。 随着氧化还原电的降低,出现铁锰呼吸,干塘晒塘时被氧化成三价的铁,此时逐渐被还原成二价铁,这个过程耗氧产酸,所以底泥pH值下降。氧化还原电位继续降低,当氧化还原电位环境为-200~-250mV,专性厌氧微生物出现生长,硫酸还原菌进行硫呼吸,原本存在的硫

关于编制钒触媒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关于编制钒触媒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钒触媒项目投资环境分析,钒触媒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钒触媒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钒触媒行业竞争格局分析,钒触媒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钒触媒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钒触媒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钒触媒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钒触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跟据报告说明,自行修改,完成属于自己的,高水平的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资金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节能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目录 ............................................................................................................................ - 1 - 第1章钒触媒项目总论 ............................................................................................. 7§1.1 项目背景 ....................................................................................................... 7§1.1.1 项目名称 ............................................................................................. 7 §1.1.2 项目承办单位 ..................................................................................... 7 §1.1.3 项目主管部门 ..................................................................................... 7 §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 7 §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 7 §1.1.6 研究工作依据 ..................................................................................... 7 §1.1.7 研究工作概况 ..................................................................................... 8§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 8§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 8 §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 9 §1.2.3 厂址 ..................................................................................................... 9 §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 9 §1.2.5 环境保护 ............................................................................................. 9 §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 9 §1.2.7 项目建设进度 ..................................................................................... 9 §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10 §1.2.9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 10 §1.2.10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 10§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10§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 10第2章钒触媒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 11§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11§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 11 §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 11§2.2 项目发展概况 ........................................................................................... 11§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 11 §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 12 §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 12 §2.2.4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 12§2.3 投资的必要性 ........................................................................................... 12第3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 14§3.1 市场调查 ................................................................................................... 14§3.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 14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 14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 14 §3.1.4 替代产品调查 ................................................................................. 15 §3.1.5 产品价格调查 ................................................................................. 15 §3.1.6 国外市场调查 ................................................................................. 15

全钒液流电池国内外发展状况和展望

全钒液流电池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展望 1、国内外研发和应用现状 有关钒电池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储能领域。国外研发机构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长达数十年的深入研究,并相继在泰国、日本、美国、南非等地建成了KW-MW级的钒电池储能系统,用于电站调峰,并给边远地区供电。目前,国内外多家卓有成效的研发和应用机构进行着钒电池研发,并已步入商业化阶段。 1.1澳大利亚 钒液流电池的研发工作最早始于1984年,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M Sya llas-K azacos提出。1986年,钒液流电池体系获得专利。之后,对钒液流电池的相关材料,如隔膜、导电聚合物电极、石墨毡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多项专利。 1994年,钒液流电池用在高尔夫车上,4kWh钒液流电池在潜艇上作为备用电源。1997年UNSW 将专利权转售给澳大利亚Pinnacle矿业公司,新南威尔士大学停止了V2+/V3+电对和V4+/V5+电对在硫酸体系类型的钒电池研究。Pinnacle 公司又于1999年将在日本和非洲大陆的专利许可分别授予了日本住友公司和加拿大Vanteck公司。 1.2普能国际—加拿大VRB能源系统公司 其前身为加拿大Vanteck技术公司,2001年10月通过

控股Pinnacle公司,从而拥有钒电池核心技术,2002年改名为VRB能源系统公司(VRB Power Systerms),从事钒电池技术的开发和转让。2008年11月,VRB能源公司因为财务问题和经济危机,停止了其所有业务。2009年北京普能公司收购了VRB能源公司,成立普能国际。 1.3泰国 Cellennium(泰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钒电池开发的 公司,其钒电池单电池开路电压从1.1V—1.6V,电池堆垂直放置并采用独有的溶液串联结构设计,优点表现在:基本消除旁路电流;由于易于检测堵塞和电解水可迅速被阻止因而非常安全;电解液流速和泵功率比溶液并联结构小因而系统效率高。另外,该公司电解液制备也很有特点:可持续生产,成本低。 1.4日本 目前,日本已建立了15座液流储能电池电站,并向意大利和南非出口了两座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 1.4.1住友电工 住友电工与K ansa i E lectr ic Power公司自1985年开始合作开发钒液流电池。1989年,住友电工的电站调峰用60kW 级钒液流电池建成,运行5年,循环1819次。1991~ 1994年研制成功60kW电堆,电堆运行5年,循环周期达1819次。目前,住友电工的20kW实验室钒液流电池电堆已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