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培养方案

【1501】物理学(免费师范)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1950年开始招生,2007年成为教育部师范生免费教育专业,2010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专业支撑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有固态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学科教学论(物理)方向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办有国家级核心期刊《物理教学探讨》,与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建立紧密合作,每年择优选派二年级学生前往对方学校学习半年至一年。毕业生广泛就业于全国各地的重点中学和教育管理部门,能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和管理干部。近五年,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维持96%以上,年终就业率均为100%,免费师范生返校攻读教育硕士比例高于80%。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执着的理想追求、深厚的文化素养、广阔的国际视野与先进的教学理念,能扎实全面地掌握物理科学和教师教育的基础知识、实验技能以及教学基本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能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有能力成为基础教育界卓越教师和优秀教育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掌握坚实的物理学和数学理论基础,拥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验技能。

3. 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修养,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 系统地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扎实的教学技能。

5. 掌握外语、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6. 熟悉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现状和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具有以反思和探究为核心的教

学研究素养,拥有在基础教育领域开拓创新的潜力。

7.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4年

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60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理论力学、教育概论、物理学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

六、主要实验及实践教学要求

主要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中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工学实

验等。

实践教学要求:参加教育教学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和测试、各

种类型的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具体要求:(1)通过试教、试作和教育调查

三部分内容的教育教学实践,学生应掌握学科教学、管理、以及调研的基本技能和素养;(2)

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拓宽物理学的基础知识;(3)强化学生对基础教育领域研究的基本能力

与创新意识的培养;(4)通过课堂内外的理论与实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课堂教学技

能测试。

七、课程结构与学分分布

备注: 1.学年课程需在备注栏中注明各学期学分;

2.学期表示形式务必用1/2/3/4;

九、说明

1. 本培养方案从2014级学生执行。

2. 专业选修课的备注栏数字表示如下:“01”为物理教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02”为专业

拓展课程模块;“03”为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3.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无具体学分要求,该模块所修学分可替代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个

性化选修课程无具体学分要求,该模块所修学分可替代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或专业选修课程学分。

4.教育实习安排在学院的教育实习基地或学校的教育实习基地;实习在5/6学期开展,时间为一学期。

5.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负责人:赵保钢、袁宏宽、熊祖洪

参加人员:陈洪、王俊忠、李国庆、罗琬华、谭兴文

【1506】物理学(非免费师范)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1950年开始招生,2010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在西南片区有一定的影响。专业所依托的物理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有固态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在学科教学论(物理)方向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办有国家级核心期刊《物理教学探讨》,设有“立惠创新实验班”,与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建立紧密合作,每年选派二年级学生前往国内外交流学习一年。毕业生除主要就业于全国各地的重点中学和教育管理部门外,还广泛进入国内著名教学科研单位继续深造,能迅速成长为各单位的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

专业以面向基础教育和基础科研人才的国家需求为宗旨,设有物理学科教学论、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四个专门化培养方向。物理学科教学论方向的毕业生应掌握物理科学和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教学和教育研究能力,能成为基础教育界的卓越教师、优秀教育管理、教学研究人才;其余三个方向的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和数理分析能力,富有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宜继续攻读物理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具有进入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梯队的潜力,能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工作。

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掌握坚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精神。

3.掌握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教育教学规律,得到教学实践的初步训练,具有扎实的教学技能。

4.掌握宽厚的高等数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修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及计算技术和文献检索方法,并能灵活利用计算机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设计与技术开发。

5. 熟悉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现状,拥有以反思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研究素养,具备在基

础教育领域开拓创新的潜力。

6.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及发展前沿,受到初步的科研训练,有参与物理学前沿课题研究的经历。

7.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宽厚的文化修养。

三、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

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60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五、核心课程(必须是必修课,且名称应与计划表中一致)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I、理论力学、高等数学(IA、IB)、教育概论、物理学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

六、主要实验课程及实践教学要求

主要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中学物理实验、电工学实验、电子技术实验、C程序设计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MA TLAB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等。

实践教学要求:参加教育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实践、各种类型的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要求:(1)通过试教、试作和教育调查三部分内容的教育教学实践,学生应掌握物理基础教育教学、管理、以及调研的基本技能和素养;(2)通过科研实践、毕业论文撰写,学生应受到初步的科研训练,具有科学研究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有参与前沿课题研究的经历;(3)通过课堂内外的理论与实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课堂教学技能测试。

七、课程结构与学分分布

八、课程计划

备注:1.学年课程需在备注栏中注明各学期学分;

2.学期表示形式务必用1/2/3/4;

九、说明

1.本培养方案从2015级学生执行。

2. 专业选修课的备注栏数字表示如下:“01”为专业拓展课程模块;“02”为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03”为物理教学论方向;“04”为凝聚态物理方向;“05”为理论物理方向;“06”为光学方向。

3. 创新实验班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专长和未来发展规划,在第三学期内确定专业方向,

从第四学期开始有所针对地、系统地选修四个方向模块中的某一个模块的专业选修课,但四个方向可以互选,前提是符合各门课程的先修条件。

4.教育实习安排在学院的教育实习基地或学校的教育实习基地(创新实验班学生的实习安排在学院四个分支学科的相关实验室);实习在6/7学期开展,时间为一学期。

5. 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负责人:陈洪、袁宏宽、熊祖洪

参加人员:赵保钢、王俊忠、李国庆、罗琬华、谭兴文。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一、学科专业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是其它与电类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西安邮电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四个二级学科。 电子工程学院由光电子学系、微电子学系、电子信息系、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部、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中心等教学和科研机构组成,实验条件优良、实验设备先进。学院的师资雄厚,其中有教授16 人,副教授44人。形成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通信电路与系统、射频微波与无线技术、图形图像与视频处理、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等6 个研究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 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40 余项,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本学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及相关领域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与学科方向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技术,对本学科的某一方向有较深入的研究并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身体健康,有志于现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 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硕士生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所属院系同意并报研究生部审核,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物理、应用物理)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基地班专业 (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201 专业名称:物理学 Physics(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 二、专业培养目标 该班旨在培养法语水平高,适应全球(特别是欧洲)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级理学、工学的复合型人才。除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电子或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外,还需要精通法语、懂英语,特别要求了解国际相关学科的发展动向,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在所学专业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特色即中法联合培养,让学生博采中法教育的精华,使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数理基础,较强的实验技能,并对所学专业及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物理、数学、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 技能,具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较熟练地掌握二门外国语(法、英),能够阅读专业的外文书刊、资料。 (3)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所学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 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本科四年(武大二年、法国二年),硕士二年(法国)。 学分:100(武大)+ X(法国) + Y(硕士) 五、学位授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 物理电子学(080901) 电路与系统(08090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0809Z1) 集成电路设计(99J2) 二、培养目标 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方面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必要的相近学科的一般理论与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原创精神和学术创新能力。 --- - r 、?、j ?、.、r , 三、培养方向 1.物理电子学:包含光电技术与光电工程、空间信息技术、成像信息技术、微波/ 太赫兹波光子学、量子信息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 2.电路与系统:包含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仿真与评估、数模通信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与情感计算、图像获取/处理/压缩与分析、红外目标跟踪制 导等专业方向;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包含微纳电子学及系统、抗辐射电子学、微纳新材料与新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微集成传感器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等专业方向;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包含射频/微波与毫米波电路与系统、通信和天线工程、计算 电磁学、雷达目标特征测量与仿真、微波遥感等专业方向; 5.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包含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与评估、信号完整性、抗干扰理论与应用、电磁环境效应、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等专业方向; 6.集成电路设计:包含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生物医学信息获取与处 理、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嵌入式技术等专业方向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及金融学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的需要,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具备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经济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经济活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经济学专业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经济学系的课程设置思想,通过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经济分析工具、部门经济等系列课程的教学以及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系统、严格和规范训练,学生将具有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从事高级经济工作和公共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6学分 2.选修课程:51学分 3.毕业论文:3学分 学习好帮手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6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03835061大学英语(一)22全年 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 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 03835067大学英语(四)22全年 02533180政治经济学(上)33秋季 02533190政治经济学(下)33春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04031650 22全年 础 0403166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全年 学习好帮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31681 22秋季 (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34全年 04031730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831610文科计算机基础(上)33秋季 00831611文科计算机基础(下)33春季 60730020军事理论42春季 ――――体育系列课程-4全年 注:全校公共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课程的内容,分别用本院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上)”和“政治经济学(下)”涵盖,经教务部批准,准予代替开设。 学习好帮手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4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掌握扎实的物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适应21世纪的教育发展要求,能从事中等学校的物理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进行物理实验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进行物理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能力、从事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计算机、普通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等专业技能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2. 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进行物理实验研究的能力; 3. 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 4. 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物理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 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以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教育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物理学 (二)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 四、学制 标准学制:四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八年 五、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六、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四年制本科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4)分解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4) 一、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物理化学化学专业人才,所培养的研究生应达到如下水平: 1、具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刻苦勤奋,并能胜任高等学校化学基础课和物理化学专业课的教学工作。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书刊,并能用英文撰写物理化学专业方面的研究论文。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A、绿色物理化学B生物物理化学 C. 化学电源材料 D. 计算化学与分子设计 E 催化化学 F. 纳米材料化学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一年半时间完成硕士学位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至少获得35学分。剩余一年半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如果研究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规定的课程学完,并得到足够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前毕业。必要时,研究生经批准也可适当延长学业,但最多不超过一年。四、课程设置 见课程设置表。 五、考核方式 研究生的必修课均为考试课程,采取试卷的形式进行笔试,选修课可以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课程成绩按百分制,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由主讲教师出卷并批改给出成绩,考后及时把成绩上报研究生学院,登记在《研究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中并由主讲教师签名。 六、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所属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第四学期5~6月份结合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作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新。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实习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

等离子体物理培养方案

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主要研究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计算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电子学以及激光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聚变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诊断。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重点研究其产生、维持的理论和方法,微波等离子体激光、微波等离子体沉积及新材料制备等。计算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等离子体重要物理过程的粒子模拟技术(PIC技术)。等离子体电子学主要研究电磁场或电磁波和电子注及等离子体的三元相互作用,探索新型高效率、高功率微波器件。聚变等离子体学主要开展对受控聚变中所涉及的基础等离子体物理学进行细致研究。重点开展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及加热机理,探索新型等离子体诊断方法。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微波等离子体实验技能和基本的等离子体诊断技术,了解等离子体物理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2.计算等离子体物理 3.聚变等离子体物理4.等离子体电子学 5.等离子体诊断6.太赫兹科学技术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课程学分要求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专业基础课中有“*”标志的为全校共选专业基础课。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 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对于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生,要求补修相应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至少2门,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通过后方可选修专业课。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具体选课。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某些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五、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主要划分为学位课、非学位选修课、必修环节三大部分。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使学生掌握宽广坚实的物理学知识;系统地熟悉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了解物理学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毕业后可从事教育、科研、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行业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1、人才类型、特色 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能分析和解决当代科技前沿及生产发展中的一些新问题,形成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从事教育、科研、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行业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知识结构 具有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实验研究的能力,掌握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 3、能力结构 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从事物理教学的能力;了解物理学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就,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组织协调与现场处理能力、沟通交流与社会适应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 4素质结构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 5、职业资格要求 取得中学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六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物理学(基地班)培养方案

物理学(基地班)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方案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物理基础宽厚扎实,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科学研究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2.物理基础宽厚扎实、实验综合素质优秀; 3.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4.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检索和阅读外文文献能力; 5.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多门应用软件; 6.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物理学、光学 主要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普通物理实验Ⅰ-Ⅲ、电子线路、电子线路实验、近代物理实验Ⅰ-Ⅱ、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Ⅰ-Ⅱ、固体物理Ⅰ-Ⅱ、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应用软件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普通化学及实验A、数学物理方法、磁性物理基础、固体物理实验方法、计算物理、理论物理基础、计算物理实验、原子核物理基础、核物理实验方法、核物理实验、原子结构、原子分子光谱、弹性动力学、微波原理与技术、声学实验、激光物理、集成电路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含实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含实验)、电磁测量技术实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综合信息技术实验、嵌入式系统软件与单片机C语言开发、FPGA和CPLD的HDL设计、光通讯原理、信息光学、光电子学、光学专门实验、光学测试技术、激光技术与应用和智能化光电仪器设计基础、前沿物理讲座、研讨课、科研训练等 四、专业特色 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方案设置的原则是突出物理学人才培养的三个特色:一是使学生掌握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论特色”;二是系统的实验技能,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良好的科研训练—“实验特色”;三是参与科学研究,倡导学术交流,培养创新能力—“学术特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根据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四个专业的特点,在外语、数学、实验物理与理论物理的课程设置上侧重点和要求均有所不同,首先是加强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的外语能力,做到生活外语和专业外语双强;二是开设研讨课,增加经典物理和前沿物理课程,加强基础理论学习;三是增加综合性新实验,

北大本科培养方案设计_哲学

大学哲学系、学系 一、院系简介 大学哲学系位于燕园校区未名湖东北岸的人文学苑第二、第三号楼,南面是第一体育馆,西面和北面是朗润园,东面是经济学院和外国语学院。 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12年,1914年开始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一百多年来,已培养近10000名毕业生,具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蔡元培、马叙伦、章士钊、胡适、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申府、朱自清、金岳霖、友兰、贺麟、朱光潜、岱年、宗白华、洪谦、王宪钧、牟宗三、顾颉刚等先后在这里执教或求学。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独秀、大钊等人也曾在此开设哲学课程,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 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的学系。1982年哲学系设立本科学专业,学系以此为基础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一流、国际著名的研究重镇。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 两系学科齐全、师资雄厚,教师60人(教授37人、副教授20人、讲师2人,助理教授1人),科研、教学水平均居国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8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以及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美学4个全国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全国哲学一级重点学科,并有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还有挂靠的12家研究中心以及《儒藏》编纂中心,在国际权威的QS排名中,连续三年排在亚洲大学哲学系的第一名。 两系现有在校本科生185人,在读双学位118人,在校硕士生162人,博士生247人。本科每年计划招生45人,其中半数以上是第一志愿入学,且多数学生在各省高考中名列前茅,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毕业学生有60-70%左右将会转入国外高校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主要集中在哲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其余本科生毕业以后直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就业。 本着“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针,哲学系、学系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哲学基本理论和中外哲学的历史、现状,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引领时代的哲学高级人才,以及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确立“专业优先、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哲学人才。 作为中国建系最早、影响最大的哲学系,哲学系的本科教学,既继承北大哲学系自身的学术传统,又吸纳海外同行的新思想,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积极构建世界一流的哲学人才培养软环境,形成了“跨学科培养”的哲学教育模式,致力于中国哲学教育的持续发展与综合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未来哲学。 新生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进行基础训练,主要课程包括: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学导论等。近些年来,哲学系大胆创新,在这几门主干基础

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70201 专业名称:物理学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初步了解物理学及相关前沿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进一步深造的潜力和基础;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品德;培养能在物理学及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培养要求 通过强化数学和物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初步掌握从事一些物理基础型研究,以及密切相关的材料学研究和光电应用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强调学生具备进一步深造的潜力和基础。 注重通识教育,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技术文献,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有效地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良好的素质、道德修养和一定的组织能力、行政决策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能够胜任管理协调、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 五、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物理学科的扎实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相关科研项目和良好的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国家重大需求及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为培养目标,以一批优秀教师为保障,深入贯彻博学笃行的专业学风,通过学科交叉延伸促进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六、主干学科 物理学

七、品牌课程 计算物理及其应用、量子力学、复变函数与数学物理方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八、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1.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61.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35.5学分,选修26学分。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湘潭大学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规定》者,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附表1)

武大数院培养方案样本

武大数院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本科生培养方案 Autum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数学与统计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单位之一。1893年武汉大学前身自强学堂创办时就有“算术门”。19 组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一年成立了数学物理部。1922年由当时的四部改为八系时定名为数学系。1998年3月改名为数学科学学院,1999年4月改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元月,四校合并后的新武汉大学将原四校数学相关学科合并重组成立了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该院现设基础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概率与统计科学系及数学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现有3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并设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基地班。 该院拥有国家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基础数学、概率统计、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现有教师114人,其中教授36人(博导28人),副教授52人。 一百多年来,陈建功、肖君绛、李华宗、汤澡真、吴大任等一批知名数学家曾在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昭安、李国平、张远达、余家荣、路见可、齐民友等著名数学家长期在该院工作,为该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数学家和数学人才,其中包括丁夏畦、王梓坤、陈希孺、沈绪榜、张明

高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该院教师在偏微分方程、多复分析及复几何、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几何与几何分析、代数几何、动力系统、数论与密码、调和分析与小波理论、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数值代数、最优控制、最优化理论、随机分析、大偏差理论、金融数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数学与统计学院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 学基地班)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0701 专业名称:数学基地班(Mathematics)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

北大本科培养方案-哲学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一、院系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位于燕园校区未名湖东北岸的人文学苑第二、第三号楼,南面是第一体育馆,西面和北面是朗润园,东面是经济学院和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12年,1914年开始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一百多年来,已培养近10000名毕业生,具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蔡元培、马叙伦、章士钊、胡适、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张申府、朱自清、金岳霖、冯友兰、贺麟、朱光潜、张岱年、宗白华、洪谦、王宪钧、牟宗三、顾颉刚等先后在这里执教或求学。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曾在此开设哲学课程,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 宗教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的宗教学系。1982年哲学系设立本科宗教学专业,宗教学系以此为基础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宗教研究重镇。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 两系学科齐全、师资雄厚,教师60人(教授37人、副教授20人、讲师2人,助理教授1人),科研、教学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8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以及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美学4个全国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全国哲学一级重点学科,并有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还有挂靠的12家研究中心以及《儒藏》编纂中心,在国际权威的QS排名中,连续三年排在亚洲大学哲学系的第一名。 两系现有在校本科生185人,在读双学位118人,在校硕士生162人,博士生247人。本科每年计划招生45人,其中半数以上是第一志愿入学,且多数学生在各省高考中名列前茅,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毕业学生有60-70%左右将会转入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主要集中在哲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其余本科生毕业以后直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就业。 本着“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针,哲学系、宗教学系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哲学基本理论和中外哲学的历史、现状,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引领时代的哲学高级人才,以及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确立“专业优先、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哲学人才。 作为中国建系最早、影响最大的哲学系,哲学系的本科教学,既继承北大哲学系自身的学术传统,又吸纳海内外同行的新思想,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积极构建世界一流的哲学人才培养软环境,形成了“跨学科培养”的哲学教育模式,致力于中国哲学教育的持续发展与综合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未来哲学。 新生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进行基础训练,主要课程包括: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宗教学导论等。近些年来,哲学系大胆创新,在这几门主干基础课中全面推广“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模式,形成了训练扎实、少而精的课程体系。第四学期分专业方向选课,两系共有以下三个专业方向:哲学专业、科技哲学与逻辑学方向、宗教学专业。 二.专业及专业方向: 1)哲学专业; 2)哲学专业(科学技术哲学与逻辑学方向);

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培养方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基地班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201、080402 专业名称:物理学基地班 Physics 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材料物理Materials Physics 二、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创造、创新、创业”(“三创”)教育理念,贯彻“加强基础、分类培养、通专融合、个性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学校人文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办学优势,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具有“三创”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系统的较宽的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在物理学或材料等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物理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对物理学的新发展、近代物理学在高新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本基地班实行导师全程指导制。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 行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2)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4)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了解物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

应用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物理》专业是在原有应用物理专业方向基础上,于年建立的新专业。拥有物理电子学博士点,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省级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以及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专业办学依托。拥有先进软、硬件设施的光电子实验室。将光电信息技术作为专业方向,致力于为光电子学科、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提供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的研究生生源,同时兼顾电子产品的研制开发及在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领域内工作的就业需要。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养,在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技术等相关科技领域中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也可继续攻读应用物理学及与之有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本专业人才培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祖国,有为祖国科学事业奉献的精神。()掌握坚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较广泛的应用物理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学中某一专门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的技能和方法。()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现代社会的交往沟通方式,具有较强的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的意识与能力。 二、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一般修读四年,学生在学期间修满本方案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学科基础课程学分,专业主干课程学分;学生可在自主发展课程部分继续选修专业课程也可自主选修其他开放课程,应修满学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

深圳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深圳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 案

深圳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技适应能力。为了使学生有更好的个性发展,适应社会需求,本专业在三、四年级特设信息物理工程、薄膜及低温等离子技术与应用、核技术与应用三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子、光电子、通讯、交通、材料、真空和薄膜领域从事检测与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或在核能技术、工业同位素及辐射技术、核医学等领域工作的复合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以及所需的数学基础,具备从事理论研究、科技开发、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经过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1.系统地掌握应用物理专业基础课与主干课的基本理论,从整体上对应用物理专业的内容、科学方法、工作语言、基本概念以及物理学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具有自主知识更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以及与之相应的能力,崇尚理性,崇尚实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能够适应本专业及其相关领域工作并进行创新性发展; 3.在实验课、实践课以及其它的一些课程的教学期间,形成团结协作的研究风尚; 4.注重物理学所形成的物质观、自然观、时空观、宇宙观对整个人类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5.注重培养理论与实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类比联想与猜测试探、理想化方法与模型化方法、估算与概算等科学方法; 6.具有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和利用外语把握国际上科技发展趋势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相关科技信息的基本能力; 8.在当前暂设的信息物理工程、薄膜及低温等离子技术与应用、核技术与应用三个专业方向之一具有较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 三、主干学科 物理学 四、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与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

茅以升学院数学基地班数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2016级本科生适用

茅以升学院数学基地班数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2016级本科生适用版) 一、培养目标 通过基础课程的严格训练、专业课程的深入与提高以及实践环节与科研训练,使学生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特点,掌握学习现代数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拥有较为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较深厚的人文素养,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能够在数学及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学科从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二、专业毕业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应用软件),具有编写基本程序的能力,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对软件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 4)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6)通过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和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特别强调用外语与人沟通的能力,要求熟练掌握英语,能熟练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 2、能力结构要求 1)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科学素养,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初步具备在计算和信息处理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具备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3)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 1)具备正确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团队意识,遵守尊重职业道德和规范。 2)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拥有较强的现代意识、理性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 3)掌握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基本的数学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并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较好地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理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与专业主干课程 1、主干学科 数学

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教育教学技能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中学从事物理教学、物理教育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也可在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爱国敬业精神。 2.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强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数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够熟练应用数学和计算机解决物理问题。 4.熟悉教育法规,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了解物理教育研究新成果,具有从事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地听、说、译、写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6.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物理学。 2.学位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Ⅰ、电动力学Ⅰ、量子力学Ⅰ、电子技术、物理学科教学论。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C语言课程设计、中学物理实验仪器设计与制作、教育见习、教育技能训练、教育技能竞赛、教育实习、毕业论文。 五、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宽泛的知识面、初步的物理教育研究能力,从教师专业化培养入手,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通过校校联合,教育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实现师范生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60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14学分,实践教学24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22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八、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清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

电子工程系 概况 为了适应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宽口径培养的需要,电子系的本科生按照电子信息科学大类招生,每年招生10个班,包括一个国防定向班。电子系是清华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大系,招生质量也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选择到电子系就读的全国各省区市高考前十名的学生数十名,另外还有多名全国或国际竞赛的佼佼者。 本科生培养的专业方向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按照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方向。同时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电子工程系的本科学生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专业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前沿学科,该领域也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网络、电磁场与波、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等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信息的处理、交换和传输,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发展各种电子与信息系统。以现代物理学与数学为基础,采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电子、光子的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的相互作用规律,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信息光电子材料和器件、集成电路和集成光电子系统。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 1)各种信息如语音、文字、图像、雷达、遥感信息等的处理、传输、交换、检测与识别的理论和技术,卫星、无线、有线、光纤通信系统和下一代网络技术; 2)电路理论、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及应用、系统仿真与设计自动化; 3)微波、天线、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电磁波应用技术; 4)计算机应用技术; 5)物理电子与集成光电子学、纳米光电子学、光纤通信系统与智能光网络技术、新型显示和新型电光薄膜材料与器件、大功率高速电子器件、微细技术和信息光电子材料评价与检测技术等。 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下的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前期的数学、物理及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宽厚的基础;后期丰富的专业限选、任选课程及专业实践,使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系统而全面的提升。

理论物理专业070201培养方案

理论物理专业(070201)培养方案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Theoretical Physic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将物理理论与实际问题关联起来的、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研究与应用性专业人才。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 硕士研究生应达到的要求: (1)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能广泛获取各类相关知识,对科技发展具有敏感性。 (2)具有项目组织综合能力和团队工作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3)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流利阅读专业文献,有较好的听说写译综合技能。 (4)获得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结果。 5. 本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有:高等量子力学,群论,广义相对论,统计物理和多体理论,量子场论,宇宙学,物理中的数学方法,激光物理,光电子物理,计算物理,专业英语等课程,另外还要参加教学实习,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撰写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硕士生毕业可以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中学教学以及在相关企事业任职。 二、学习年限 1. 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培养年限总长不超过5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 (一)研究方向 1.引力与宇宙学,导师主要有翟向华教授、冯朝君副研究员、奚萍副研究员等。 2. 量子宏观效应与量子场论,导师主要有刘道军研究员、张一副教授、Sven Ahrens 副研究员等。 3.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导师主要有张敬涛研究员、冯勋立研究员等。 4.计算物理,导师主要有叶翔研究员。 (二)导师简介: 翟向华,女,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69年7月生,1998年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上海市启明星学者,主要在宇宙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