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平常课堂教学语言现象分析

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语言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做到有效性呢?综观很多语文课课堂,看得出,执教老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也在努力地做到让自己的教学语言精练、规范。但仔细品味,仍发现有许多无效的课堂教学语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象】

1、重复学生的发言

在学生每发言完之后,教师总是重复一遍学生的话。也许是因为学生的声音太轻,教师想转述给大家,但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

“哦,下雪了,可以打雪仗。”

“哦,夏天可以吃雪糕。”

2、无意义的提问或小结语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一幅两位小朋友在拍皮球的图画,目的是让学生读懂他们在“拍皮球”。然后问学生:“这两位小朋友在操场上干什么呀?”生答:“他们在拍皮球。”师追问:“这两个小朋友是谁呀?”生答:“他们是丁丁和……”

认识图上的两位小朋友,并给他们取一个名字有什么意图呢?

再如,当学生认识了生字以及组成的词语,并且以“开小火车”形式检测完毕后,教师总结道:“从刚才的表现看出小朋友回家预习得非常认真,不会读的小朋友要加油噢。”

已经半节课过去了,认识生字新词还是预习的作用吗?不会读的小朋友怎么加油呢?

3、看似商量的指令性语言

当教师让学生用“操场上”这个词说一句话之后,继续追问:“其他小朋友在操场上干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看?”

教师出示一首诗歌,示范朗读一遍后,想让学生也能读,于是与学生“商量”:“小朋友想不想读呀?”

再如,师生共同学完了四季的美丽景色并齐读了四段文字后,师说:“你们还想不想去看看四季的美丽景色?不过,一边看一边想想,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学生也非常聪明,都能明白老师的意图,都大声地回答:“想!”试想,这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吗?

4、前后矛盾的话语

学生认识了所有的生字之后,师生共同做了一个“邮递员送信”的游戏。然后,教师说:“刚才,小朋友们传送得很好,但不知道掌握得怎么样?”

分角色朗读诗歌时,先由女生齐读。然后教师说:“现在我们请男生读,比一比到底谁读得响。”当男生大声地齐读完之后,教师评价说:“齐读时,不要读得这么响哦。”

5、口头禅

“好吗?”

“哦,……”

“是吗?”

最近,也看了一些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再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语言还是比较普遍。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归因】

1、习惯成自然

教师平时的语言习惯在课堂上不经意地表现出来,久而久之,竟成了一种无意识的、习惯的无效语言。而这样的课堂语言自己是最难意识到的。

另外,学生发言后,惟恐他表达得不够清楚,声音不够响亮,或者怕其他学生、听课老师没有听清楚,于是就再重复或强调一边。这样,习惯成自然,演变成了无意识的行为。

2、兴奋或紧张

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教师往往处于一种较为紧张的状态。为了掩饰或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教师就会用一些有意或无意的“唠

叨”来为自己争取思考的时间。这也常常是因为教师没有完全准备好课堂用语而临时想起来的缘故。

我看过很多教师的备课,尤其是青年教师执教公开课的所谓“详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课堂提问、问题答案等等,写得非常详细,惟独没有教师自己的“导语”和“小结语”。以这样的状态进入课堂,怎么会不“语无伦次”呢?更何况,课堂上还会发生许多的“意外”。

3、“讨好”新理念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现在的课堂都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往往喜欢用婉转的、商量的语气给学生下达每一个指令——“好不好?”、“想不想?”、“行吗?”……我们的学生似乎也很配合老师,都能顺着教师的意愿行事,但万一学生拒绝了呢?万一有人说“不要”呢?

前些时间,一些名师的课堂上随时可以听到“研究”、“对话”这样的词。于是,我们这些普通教师也争相“拿来”。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课堂语言的有效性,减少一些无效语言呢?【策略】

1、认识自我

首先要关注课堂语言。在备课中重视教师的语言,尤其是青年教师,尽量在备课中写完整自己的教学语言。

其次,在听课过程中,特别是听名师的课时,要尽可能地关注、学习他们的课堂语言,而不要简单地记录他们的教学流程。如果可能,

可以几位老师合作,甚至可以将学生的发言也记录下来,课后再仔细琢磨、整理。

此外,有一句俗话,叫做“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在执教时,可以让其他听课老师帮自己记录所有的无效、不规范的语言,课后可以认真反思。条件允许,还可以将课堂拍摄下来或者录音。这样也能帮助自己认识自己的课堂语言。

2、“对症下药”

如果发现自己的课堂语言中有较多的“口头禅”或经常重复学生的发言,那么,有意识地注意它,控制它。坚持一段时间,一般来说,是能够改正的。

要是发现自己是因为紧张而“唠叨”,就给自己定下规矩——少说闲话。

假如是为了体现新理念而这样与学生“商量”,就想想,有这个必要吗?与其假商量,不如直接说出指令性语言。

如若是课堂上出现了“意外”,一时无法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就先把“球”踢给学生,为自己赢得思考时间。或许,学生的发言还能给自己一定的启发。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素养。尤其是我们做语文老师的,必须要加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

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让我们用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用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让它在学生的头脑中回响激荡,粘住每一颗求知的心灵。

教师课堂语言行为

教师课堂语言行为 (一)教学语言行为及其特色 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通常称为教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工具,它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发展智力;语言是交际工具,帮助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人们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有人际之间交往,都必须运用语言工具,交流人们的思想感情。在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知识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具有特殊折重要作用。在师与生、教也学之间、信息的相互传递,多数是凭借语言为中介进行的。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否被学生所理解,关键在于他能否使用语言把人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财富。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理解,可以通过对实物、直观教具的直接知觉观察,还可以通过读的形式,但是这两种途径都不能离开教师的语言,一旦离开教师通过语言的讲解、指导、传授,学生的种种独立活动,都不能称其为具有双边活动特点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工作最常用的、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古代学者认为,教师是“以舌耕为业”的。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描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难怪乎人们说:“听一堂好课,就像欣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足见高超的教学语言的巨大魅力之所在。教学实践雄辩地表明,教师语文表达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讲情绪,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学语言历来为教育家所重视。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提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要斯基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语言在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中,有其职业上的特殊需要和特殊要求。教学语言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它是经过加工的语言。根据教学工作的特点及其特殊需要,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色如果能够得到充分显示,就能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由教学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教学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学语言是专业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是教学的具体条件下——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目的,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因此,它属于专业语言,既不同于哲学、政治、法律的用语,又有别于电影、话剧、相声等文学艺术用语;既不是纯粹性的书面语言,也不是普通的日常口语,而是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和经过提炼的口头语的合金。 (2)教学语言是独自语言与对话语言的结合 有声系统的教学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它又可分为独自表达语言和对话表达语言两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讲解、说明、报告和讲演,都属于独自语言形式,而使用的问答、座谈及辨论等,都属于对话语言的形式。当然,这两种不可截然分开,而要有机结合,最好使其穿插进行,错落有致。 (3)教学语言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教学语言的共性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循的,主要表现在: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主导性、科学性、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体态语言是入的身势语或手势语,它通过诸如面部表情、举止、身段、眼睛、仪表、动作神态等表现形式,使人产生情感或情绪上的体验并I起共鸣。《史记·乐书》记载:“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即可视为体态语言。正确合理地使用体态语言,以弥补“言之不足”的局限性,对教师来说,对课堂教学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态语言的作用 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的实验表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无声(人体)语言。由此不难看出,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重要作用。优美的体态语言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思想情感、知识品位、道德修养、聪明智慧、性格特征,更能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善于运用得体的体态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的性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运用体态语言 首先,要善于用传情表意的眼神与学生直接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对学生的直视、斜视、环视、怒视等都分别表达了不同语言。教师眼神中的期望、鼓励、赞扬等语言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和自律,而教师眼中的鄙视、蔑视、轻视等目光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自卑和消极的情绪。教师双目炯炯有神,能振奋学生的精神;而一味低垂眼皮只看教案,或眼神漂浮于窗外,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聪明的教师会用眼神关抚每个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教师的“注意中心”,不存在“被遗忘的角落”或“被冷落的人”。教师还应该根据讲课内容变化眼神,讲到悲伤处,眼神应是忧郁的;而讲到激越处,眼神则应熠熠有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眼神变化中感受讲解内容和意境。另外,某些情况下教师的目光更像快速发出的指令,如对做小动作的学生投以严肃的目光注视他、制止他;对回答问题胆怯的学生投以信任的目光,期待他、鼓励他。教师也应观察学生眼睛,及时得到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正如美国的爱莫生所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到一切。 其次,以微笑做面部表情的主旋律,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和谐教学氛围。表情是心灵的屏幕,它以最形象、最灵敏的方式,把人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迅捷充分地反映出来。马卡连柯曾说:“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上??。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可能做教师。教师在讲台上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会在学生的情感上、心灵上引起强烈的感应。教师面部表情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微笑。教师要做到“用爱的微笑,去征服、激励学生的心灵。”对于“后进生”,教师的一次微笑给予的是鼓励;对于“中等生”,教师的一次微笑给予的是肯定;对于“优等生”,教师的微笑给予的是信心。微笑所表现出来的和蔼、亲切、热情、开朗,对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疑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第三,以手佐势,强化视觉冲击力,引发情感共鸣。手是会说话的工具,也可以说是人的第二张脸。手势是指教师用手以及身体的连带部分表达的动作。自然得体地运用手势,可以提高教师讲课的艺术性。故有人又把手势称为“教师讲课的第二语言”。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讲:“手有时比嘴会说话”。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二战时期的一次演讲时用手指做成一个“V”字,意即“Vieto~”,代表胜利,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以至于成了世界性的通行手语。又如《最后一课》写韩麦尔先生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在黑板上写完了“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向他的学生们挥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这是文章最为感人的一幕!韩麦尔先生只是做了一个无声的手势,这个手势却蕴含了无尽的悲哀和无奈:山河破碎,我们美丽的语言将被禁用,——此时无声胜有声。韩麦尔先生的挥手定格成为凄美的谢幕,师生沉浸在悲痛之中。读者也会有感于这个无声的手

浅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浅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内容提要】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主要劳动手段是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合格的教 师,课堂教学语言除了应具备知识性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激励性。【关键字】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我们常见这样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这说明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即,课堂语言的恰切使用实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这种“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使之不仅具备知识性,还具备趣味性和激励性。 一、课堂语言的知识性 韩愈早在《师说》中就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尽管这句话的内涵到今天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学生只有在获得了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使之转化为新的知识或技能,并通过迁移使已有的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检验、充实与熟练。所以,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 有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普遍地培养他们课外坚持自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尤其语文学科中口头预习和复习这样的“软任务”是极易被他们忽视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的的明确的教师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定向思维的主要导向,由此便使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也即,要在每一个45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的充实,进而引起对每一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们还需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力争吃透教材、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并且教师除了经常对学生进行远景性学习目的的教育之外,还应在讲授每节课时向学生明确的提出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所要讲授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应用价值。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视,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研究表明,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愈能阐明所教知识的具体目的和意义,学生愈能充分了解这些知识所具有的价值,那么,这些知识也就愈能吸引学生产生积极向往与追求的意向。 那么,这里所说的教师课堂语言的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仅仅是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吗?当然不是。 随着现代学生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引起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实施案例及分析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实施案例及分析 尚志市帽儿山中学陈治河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是一节课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知何时起,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否及时有效也成为了评价一堂课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我校优质课课堂评价语言较往年相比有了大幅的进步,每一位执教老师都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做出及时合理的评价,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分析来,有以下几点:一、评价语言准确、针对性强 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评价总次数146 有效评价135(92.5%) 无效评价11(7.5%)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本次校优质课比赛中,执教教师的有效评价占到了92.5%,以往的模糊评价“棒!好!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准确,有效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时既不是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是一味的批评,既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对的,又让学生知道哪是不

好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例如:看,××说得多好!坐得多端正!观察得真仔细!回答问题声音真响亮!再如:回答正确,声音再响亮些就更好了!……. 这样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还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由此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评价语言丰富多样。 在本次比赛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丰富多彩,既有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也有启发性评价,既有针对学习方法、内容、兴趣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行为习惯的评价。比较而言低年级的课堂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例如:××同学听得真认真呀!会倾听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瞧!××同学观察得多仔细呀!而高年级的课堂则更注重学习方法的评价,例如:能大胆猜测,是同学们的榜样!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让同学们听到不同的声音!太棒了,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课堂上老师们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及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学生的评价信手拈来,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最大的发挥,教师的课堂评价真正落到了实处。 分析: 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是一节课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本次优质课观察,谈点自己的想法。

浅谈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性

浅谈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的关键。教学语言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师要会运用语言艺术,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达到完美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和高效的教学质量。 1 使用悬念手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职教类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往往喜欢上上机操作课,对课堂理论性教学则感到单调,尤其是在学习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表现较突出。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或采取简单批评指责的方法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效果不会很好。如果采用电视节目预告中使用的“悬念”手法,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循环语句时,笔者手举一张纸,设其纸厚0.5mm,接着提问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此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出来。这时学生已经产生了一个疑问,一张纸和珠穆朗玛峰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话锋一转说道,就用这样的纸(足够大),对折若干次后,就可以达到或超过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学生马上会瞪大眼睛、张开嘴发出惊讶的声音。此时悬念已

产生,兴趣也调动起来了,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要编出程序来验证一下这个问题,教师这时恰当地点出编这个程序的几个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操作,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2 富有哲理的幽默语言,让学生轻松愉快掌握知识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 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在讲到数据库文件记录的删除时,有三个命令:逻辑删除,物理删除,恢复删除。可巧当时正是6月份,天气已热,又是下午课,有个别同学扒在桌子上昏昏欲睡。笔者说,被逻辑删除的记录并没有从数据库文件中消失,仍然占有物理位置,只是不能参加集体活动了,就像现在我们全班同学大多数都在听老师讲课,而个别同学在睡觉,老师讲的课不能听了,同学们回答的问题也听不到了,他自己已经把自己DELETE了,我们是将他PACK 呢还是RECALL呢?此时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大声说:“RECALL 吧。”与睡觉学生相邻的人已将其捅醒了,醒来的学生不知

教师课堂上的语言技巧

[标签:标题] 篇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 上传: 刘小燕更新时间:2012-5-22 13:17:43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离不开运用教学语言这一有力的工具,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的知识海洋,开启他们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课堂教学语言的具体要求 1.课堂教学语言力求准确严谨 教学语言的准确严谨是指正确地引用科学术语来表达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杜绝含糊不清的概念和模棱两可的表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用语准确,用词严谨。只有达到了这个要求,才能在学生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判断,才能分清是非、对错。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的问题掌握得准确,理解得清楚,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在讲课时表现出课堂语言表述的准确严谨。反之,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废话连篇,语无伦次,说不清道不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的严谨又表现“言之有序,条理清楚”上,“序”是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讲授的内容作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语言解读教学内容,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前后连贯、推导有致、言之成理;学生在授课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也便于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简练明白 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简练干净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听得明白;冗长罗索的语言,让人抓不住要害,越听越糊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所谓明白,即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听懂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教学过程主要是师生之间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双边活动,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会、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如果晦涩难懂,词不达意,就会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必然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 3.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能唤起学生求知欲,它像欢跳的山泉流进学生的心房,又像和煦的春风吹开他们笑脸。为此,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感情,讲出意境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感情因素,以满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中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的真实情境。在讲解过程中应根据

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体态语言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体态语言的意义 1、丰富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信息容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师教学信息的发射量,另一个就是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收量。而学生对教学有用信息的接收量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重要指标。如果教师在保持有声语言发射信息量的同时,恰当运用体态语言作用于学生视觉系统,这就扩大了对学生感观的刺激面,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他们接受系统的摄取功能,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普遍公认的非言语沟通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伯德惠斯·戴尔就人际交往中非言语沟通发生的数量进行过推测,它认为在两个人的交往中言语传递的信息不到全部信息的35%,而65%以上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形式传递的。【4】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蒂·霍尔在其《无声的语言》一书中也说过: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的多,因为有声语言往往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隐藏起来。【5】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经实验也得出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6】尽管他们所提到的有关定量数字未必是完全准确可靠的,但三位专家的论述不难使我们看到体态语言对增加人际交住中信息传输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样,作为教师,师生之间虽能一时停止言语交流,却不能停止发出信息,这时体态语言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体态语言在师生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增进师生间信息的交流,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调控课堂教学气氛,增进师生之间感情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管理,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在课堂上,如果仅有教师干巴巴的讲解,无表情的说教,很难想象会形成令人满意的课堂气氛,而如果教师能注意将体态语言引入课堂,在教学中灵活、机智地运用各种必要的体态语言,就可能创造出一种轻松活泼、昂扬振奋的课堂气氛。此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智力环境的重要因素。通常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的作用,同时教师的情感也会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学生可以从教师的微笑里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因而他们会喜爱老师,又会从喜爱老师这个人进而延伸到爱听老师的课,再到欣然接受老师的要求和教育,从而营造一个令人满意的课堂气氛。 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体态语言在此方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够改变、扩展、加强、否定或增进课堂口头语言的信息和信息量;能把学生的视听有机的结合起来,用视听两个方面的刺激作用于学生的感觉,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大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并且同时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 其次,教师的体态语言还可以节省用于组织课堂教学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给学生下达指令或要求时,有时无需详细讲解,而只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即可让学生意会并立即执行;当课堂中出现种种轻度问题行为时,一些教师也无须停止讲课,花过多精力过长时间专门处理类似事件,他们的一个简单体态语言或许即可使万事大吉,这些都节省了课堂管理时间,相对延长了学生学习时间。 最后,教师体态语言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及时巩固与强化,便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接受信息时,如果只用听觉则在事后大概能回忆其内容的15%,只用视觉则能记忆25%,而同时能兼用这两种方式接受信息则能记忆65%。【7】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使教师的教学不仅“有声”,而且“有色”,使学生

浅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疗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冇学家夸美纽斯说: “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我们常见这样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这说明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左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即,课堂语言的恰切使用实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因此,作为一划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这种“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使之不仅具备知识性,还具备趣味性和激励性。 一、课堂语言的知识性 韩愈早在《师说》中就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尽管这句话的内涵到今天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学生只有在获得了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使之转化为新的知识或技能,并通过迁移使已有的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检验、充实与熟练。所以,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准。 有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普遍地培养他们课外坚持自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尤其语文学科中口头预习和复习这样的“软任务”是极易被他们忽视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 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的的明确的教师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左向思维的主要导向,由此便使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也即,要在每一个45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的充实,进而引起对每一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髙教师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们还需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力争吃透教材、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并且教师除了经常对学生进行远景性学习目的的教育之外,还应在讲授每节课时向学生明确的提出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所要讲授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应用价值。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视,并提髙学习的积极性。研究表明,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愈能阐明所教知识的具体目的和意义,学生愈能充分了解这些知识所具有的价值,那么,这些知识也就愈能吸引学生产生积极向往与追求的意向。 那么,这里所说的教师课堂语言的髙度知识性和大容虽:性仅仅是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吗?当然不是。 随着现代学生知识而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引起他们对跨学科或课外知识的联想,并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比如:语文教学中记叙文所涉及的历史、政治问题;知识小品中所涉及的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数学等问题。这个时候,教师要做的就不局限于学生能够淸晰的意识到自己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了,而是要让你的学生感受到你那圈“智葱光环”。认真而力求准确地应付每一个类似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形象,而且会让学生觉得上这节课同时能学到课外的东四,从而加强了对45分钟课堂的兴趣。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认頁?琢磨自己学科与其他学科和一些课外知识等的联系,全而提髙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试想,如果你在课堂上能纵贯古今、横贯中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信手拈来,让学生们对学习情景有一种接近和拥护的心理倾向,那么,你的语文课怎能不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活力四溢呢? 二、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一斜教师,是不是他的课堂语言有很大的知识性,他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就可以了呢?如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原本预期的效果也会无形中大大削弱。同样一节课,一位老师讲,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气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的索然无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为一高,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表现消极,学习成绩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教师在教

如何提高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安溪县第十小学黄全春 教学评价语言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思维水平、道德行为、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定、启发、激励,引导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贯穿于教学中的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推动学习进程的重要作用。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学语言艺术,他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而且关系学生的终身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教学中的课堂评价的实效性,作出准确,合理,鼓舞人心的评价呢? 一、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现状分析 当前,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人,教学评价语言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提倡和运用。在11月份,我随机抽取了本人所在的年段的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教师使用课堂评价语言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如下表: 调查中,从教师不同的评价语言和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感受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评价语言的重要性。在调查中,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比较平淡,含糊不清,“很好”、“非常好”、“棒极了”、“大家表扬他”等成了教师课堂评价的流行语,学生对教师评价语言感受不深。其实,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对学生给予肯定和真挚的赞扬,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全身心投入学习,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二、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使用策略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评价语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要具有趣味性,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性。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在实践中,我认为教师教学评价语言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要求出发,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但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具有激励性。只有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孩子们喜欢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如我观看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录像课《相遇问题》一课时,学生得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吴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时,一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之间有联系,吴老师说:高人在这呢!我都没看出来,像这样的学习多聪明呀!掌声给他。”老师热情昂扬的评价语言使这位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也引得所有学生羡慕不已,大家又纷纷发言,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2.评价语言要准确到位,体现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教师要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语言要做到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 3.评价语言要注重引导,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 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教师的评价,不只停留于表层的简单肯定,而是指出错在哪里,好在何处。评价语要同教学意图结合得相当紧密。”可见,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紧张或一时语塞或说错时,老师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的回答较完整,只要在这个地方再改一改,那不是更好吗?”用委婉的语句指出学生答题中的不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意,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受益。 4.评价语言要关注情感体验,体现人文性。 美国学者卡耐基也曾指出: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以外,他们还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教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除了具有激励性以外,还应该饱含评价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关注,以富有真情的评价来促进被评价者知识、能力,情感的建构。 下面是一则教学叙事: 别怕,请你勇敢试一试 在教学中,我总担心由于自己的批评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每当课堂上有些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喜欢以平和的心态鼓励他们,然后慢慢地用问题一步一步地提示,直至能答到点上为止。 班上学生A是一个有点特别的孩子,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只会在一边流泪,怎样

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南海电大戴国梁 本文摘要:课堂教学语言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是前提,表达是关键。教学语言艺术其运用之妙就在于----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及不同的教学对象而采取相宜的讲授方式及语言表达方法。 关键词:开讲、课眼、收课 (一) 在神圣的讲坛上,古往今来有大量的明星闪耀着光彩。外国的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培根、霍布斯、黑格尔、苏霍姆林斯基等;在中国,如孔丘、孟轲、荀况、朱熹、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毛泽东、华罗庚、斯霞等。还有大量活跃在教学岗位上的优秀教师。他们娴熟地驾驭着教学的语言艺术,培育着芸芸学子。 千百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虽然风格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鲜明特征: 第一,思维的逻辑性。出色的教师其教学语言都具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课堂教学是传授科学知识的,而“任何科学都是使用逻辑的”(黑格尔语)。也就是说,每门学科都是由“逻辑思维的链条”构成的,有自己内在的层次和条理性。要把这种具备内在固有层次和条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

的语言表达应有相应的严格的逻辑思维结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无论是讲述、讲解,还是分析、论证,其语言表达都要板有眼、有条有理、脉络清晰。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主讲什么,次讲什么都需环环入扣,井然有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或“天女散花”式地进行教学。 第二,用词的精确性。如果说逻辑性是课堂教学语言思维结构上的宏观特征,那么,精确性就是课堂教学语言遣词造句上的微观特性。 用词精确同样基于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科学性。所谓精确,一是准确,二是精练。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知识传授的第一要求就是准确,否则就会谬种流传,误人子弟。特别是对于那些重要的概念、观点、定律和原理等的表述,更来不得半点失真和含糊。要反复掂量所用词汇、句式的意义内涵甚至感情色彩,保证传情达意恰如其分、准确得当。“精练”,则是指教学语言的显豁凝练,明朗爽快和言简意赅。拖泥带水、哼哼唧唧、重复罗嗦的语言,一则问题讲不清,二则容易产生歧义,严重的时候还会使学生产生抑制、封闭、厌烦等种种不良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阐述的生动性。美国密执安大学教学研究中心专家罗伯特说过:“讲课最主要的缺点就在于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而这个缺点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容易使学生精神疲塌。因此,成功的教学语言就必须具有吸引力,必须具有生动性。 所谓“生动性”,就是具有感染力,就是能促使学生精

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

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的语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有教学目标,都要通过语言完成。语言如何,是评价一个教师的重要方面。不过一般关注的都是课堂上的言语:是否有感染力,是否简洁,逻辑性如何,等等。而有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却常常被人忽视――身体语言。也有人关注到,不过多认为这是个人的个性和习惯,或者大概知道其有一些作用。网上所能找到的论文也多是罗列一些模糊的经验,语焉不详。总之,身体语言的作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那身体语言在交流中有多大作用呢?人类学家雷?波斯维特发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在总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额还不到35%,剩下的超过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方式完成的! 麦拉宾对近百万条非语言信息研究得出的结果更为精细: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力中7%来自语言(仅指文字),38%来自于声音(包括语音、音调及其他声音),剩下的55%则全部来自于无声的肢体语言。 身体语言的作用真有那么大吗?在语言不发达的原始社会,身体语言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交流方式,为了生存,人类必须通过肢体语言和简单的发音来表示敌意、友善或屈服。现在西方英语社会,由于语言本身的限制,身体语言也依旧是很重要的沟通方式,特别

表现在丰富的手势。无声电影时代,身体语言是大银幕上唯一的沟通方式,那时候,像卓别林这样的身体语言大师,能够很巧妙地利用各种手势和身体各部位发出的信号与观众交流。现在,我们被有声的信息淹没,但身体语言依旧在发挥着难以察觉一一却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讲述身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生动有趣,让学生既喜欢又能学到知识。要想这样,精心设置的课堂言语是不够的。课堂中,除了嘴巴以外,教师全身每一个可见的部位其实都在无声地说话,而且,由于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受到后天信息影响较小,人类动物性本能还较强,对这种同样源于动物性本能的身体语言尤其敏锐。一次给兴趣小组学生上作文课,由于一些事,心情很糟,什么话都没说,只说:“自己写作业。”自己则双臂抱紧,低头皱眉,来回踱步,学生敏锐地感觉到了,一学生关心地问:“老师你怎么了?”另一学生轻声说:“老师好像死了似的。”我听到,不禁感叹孩子敏锐的直觉。 怎样控制好自己的身体语言,让它“说”你想“说”的话,而不是暴露出内心真实的、不适合课堂的情绪呢?那就要知道每个身体部位,做出一个动作时,会传递给别人怎样的信息。以相对比较重要的手掌为例。 手掌的动作主要有三种:手心向上、手心朝下以及有一根手指(通常是食指)在外的握拳状。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发表时间:2010-01-21T16:16:20.10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第11期供稿作者:黄燕(贵港市港北区县西小学广西贵港537100 [导读] 语文是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学科。 【摘要】语文是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学科。而正是它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拥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艺术性。因此作为课堂中教与学媒介的语言,与语文课堂的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应该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还能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规范性;启发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 语文所具有人文性决定了它拥有别的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特点。而语言又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所以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和道德修养,还应努力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用语。因为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只注重教育教学技巧的探讨与改进,而忽略了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语文课堂因此也变得沉闷死板,还出现了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如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等。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在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我认为在语文课堂运用语言时,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启发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等特征。 1.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从而学习普通话。在日常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使用夹杂着方言的语言教学,甚至不能使用普通话教学。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对语音把握不准,无法欣赏到文学作品的意蕴等不良后果,这势必会降低课堂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读音准确无误,没有语病和口头禅。语言的规范是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保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是应当注意课堂语言的纯洁性,力求达到清晰、简洁、严谨,避免不规范的语言出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2.课堂语言的启发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继诱导。”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点亮。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如讲授小说中的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应当以人物为主体,采用以“境”显人的启发手段。教学《祝福》,应从祥林嫂反复念叨“我真傻”上,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祥林嫂傻在哪里,要启发学生从自然界的狼吃掉阿毛,进一步联想到封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狼”吞噬了祥林嫂。 3.课堂语言的形象性 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生活,获得生命化感悟。因此教师应把教学内容及其形象融为一体,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深刻的语文概念,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运用恰当生动比喻、拟人、夸张的语言,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教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素养,以便引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如著名的学者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可以说,语言的形象性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活力之所在,而且也正是它才使语文课堂放射出异彩。 4.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实践证明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效率是最佳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中,教师不仅要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还需尽量使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有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融洽师生的关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知识的理解。因此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但是要注意的是,课堂语言的幽默应和教师深刻的见解、教学内容结伴而行,要与无聊的耍贫嘴区分开,不能人为的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更不能滥用,这样就起到极大的负面影响,物极必反。所以语文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运用中要讲究一个“度”,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获得知识的愉悦。 5.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他们自尊心很强,但也特别敏感和脆弱。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洞察学生的心灵,掌握学生的心理,不管是传授知识,还是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管是评价学生,还是批评学生,都要特别注意讲究语言艺术。对学生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少批评,多表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任何时间都不能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鼓励性。如教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感到不自信时,教师的一句“你真棒”,会使学生的信心大增。又如当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时,教师不能简单、粗暴的批评学生,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教师应该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给了学生重新思考的信心。学生只有在宽松、高兴,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之中,思维才能变得活跃,解决问题才会标新立异。 另外要注意的是,激励性的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问题的难易程度等科学地进行激励,不能对于每个学生回答了任何一个极为简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4期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对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就做出了明确的论述:“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一个优秀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对学生的感染是无可估量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中学老师沈元,在一节数学课中向学生介绍200多年来难倒无数数学家的“哥德巴赫猜想”时说:“自然科学中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使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哥德巴赫猜想”的深奥。接着沈元老师又意味深长地说:“我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真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热切的期望,诚挚的信任,亲切的语言,打动了陈景润的心灵,激发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知难而进的欲望,使他从此登上了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漫漫征程,这不正是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所致吗?同样,如果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枯燥的、死板的、没有一点儿生命力,那么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创造思维,反而会泯灭学生心中的火花,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苏霍姆林斯基就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就是说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直接影响着、甚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 那么怎样的教学语言才是最有效的呢? 一、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逻辑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比如小学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数学概念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都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准确、清晰的数学教学语言进行概括与表述。表述要精炼,用语要规范,不能含糊其辞。 又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更应言之有序,条理清楚。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二、简洁、通俗,富有启发性 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表现”。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精炼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讲明白,把抽象的问题讲具体,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把简单的问题讲得纷乱复杂,把通俗的问题讲得精深玄妙,是课堂教学语言之大忌。 教学语言要做到富有启发性,首先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态度,要包含丰富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可以激发学生巨大的潜力,潜力又可以转化为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积极追求。学生一切美好、高尚的情感体验,都不是靠说教获得的,而教师包含情感的语言是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的有效手段。 其次,教学语言要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诱导学生质疑问难。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有些教师在讲课时,常问学生“是不是”、“懂不懂”等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根本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甚至有的教师在学生思维受阻时不是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而是说一些“有的同学已经举手了,还没想出来的抓紧了”、“难道只有两个同学知道答案,其他同学都不(下转第34页)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田戈燕 教学探讨 2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