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聚类分析方法与操作

06聚类分析方法与操作
06聚类分析方法与操作

技术资料6:

聚类分析方法与操作

聚类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数据分析方法,它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在诸多领域,包括数据挖掘、图像处理、市场研究等,都能凸显出其重要性。聚类是将一个对象的集合分成不同的类,从而描述数据。通过这种方式,人们能够将密集的和稀疏的区域区分开来,从而发现全局的分布模式,以及数据属性之间有趣的相互关系。

很久以前人们就对聚类方法有所研究。传统的聚类方法主要是基于距离的聚类,例如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马氏距离[1]等。

在今天,聚类分析也是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领域中的重要课题。迄今为止,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数据聚类的算法,试图解决各种领域的聚类问题。

从目前来看,对数据挖掘中聚类方法的研究大都集中于计算机科学领域,更多注重聚类算法的研究,或者对现有聚类方法进行算法上的改进,而很少真正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对数据挖掘中的聚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若尝试从统计学视角出发,以统计理论为基础,以统计方法与算法相结合为基本思路,将一些现有的优秀统计方法,如因子分析、对应分析等引入数据挖掘领域,则能够使其应用于海量数据的聚类分析。

(一)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

聚类是指将一群物理的或抽象的对象,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分为若干组,并使得同一个组内的数据对象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组中的数据对象则是不相似的。一个聚类就是由彼此相似的一组对象所构成的集合。在很多应用中,我们可以把同一个类的数据对象当做一个整体来处理。

聚类的严格数学描述如下:假设被研究的样本集为E ,类C 定义为E 的一个非空子集,即:

E C ?,且C ≠?

聚类就是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类1C ,2C ,…,k C 的集合:

(1) 1C 2C … E C k =

(2) j i C C =? (对任意j i ≠)

由第一个条件可知,样本集E 中的每个样本必定属于某一个类;由第二个条件可知,样本集E 中的每个样本最多只属于一个类。 (二)几种主要的聚类方法

如今各种各样的聚类方法层出不穷,我们在选用聚类方法时也会依据不同的标准,例如数据的类型、数据的大小等等。目前主要的聚类方法有:划分的方法、层次的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网格的方法等。

(1) 划分的方法

划分的方法是指将一个给定n 个数据对象的数据集合,构建数据的k 个划分,每个划分表示一个聚类,这k 个分组必须满足:每个组至少包含一个对象;每个对象必须属于且只属于一个组。给定要构建的划分的数目k ,划分方法首先创建一个初始划分,然后采用一种迭代的重定位技术,通过对象在划分间的移动来改进划分[3]。好的划分的一般准则是:同一分组中的距离越近越好,而不同分组中的距离越远越好,即使得下列的准则函数最小:

∑∑=∈-=k

j C x j j m x E 1

上式中j m 是类j C 的均值,x 是数据空间中的数据对象。属于该类的聚类方法有k-均值(k-means)算法、k-中心点(k-medoids)算法、PAM 、CLARA 、CLARANS 等 。

(2)层次方法

将给定的数据对象集合进行层次的分解,这就是层次聚类法。我们可根据层次分解的形成方式不同,把层次方法分为凝聚的和分裂的。凝聚的方法首先把每个对象作为单独的一个组,然后相继地合并相近的对象或组,直到所有的组合并为一个(层次的最上层),或者达到一个终止条件;分裂的方法首先把所有的对象置于一个聚类中,在每步迭代里,一个簇被分裂成更小的簇,直到最后每个对象在单独的一个簇中,或者达到一个终止条件[4]。

层次方法的缺陷在于,执行合并或分裂的操作不能被撤销。这个严格规定是有用的,由于不用担心组合数目的不同选择,故计算代价会较小。不过,该技术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不能改正错误的决定。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改进层次聚类的结果:一是在每层划分中,仔

细分析对象之间的“联接”;二是把层次凝聚和迭代的重定位方法综合起来,先用自底向上的层次算法,再用迭代的重定位来改进结果。

层次方法包括BIRCH 、CURE 、ROCK 、Chameleon 算法等。 (3) 密度方法

绝大多数划分方法是基于对象之间的距离进行聚类的。这样的方法只能发现球状的簇,却在发现任意形状的簇上遇到了困难。随之提出了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它的主要思想是:只要邻近区域的密度(对象或数据点的数目)超过某个阈值,就继续聚类。

主要的基于密度的方法有:DBSCAN 算法、OPTICS 算法、DENCLUE 算法等。

(4) 网格方法

基于网格的方法首先将数据空间量化为有限数目的单元,形成了一个网格结构,全部的聚类操作都在这个网格结构上进行。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处理速度很快,且处理时间与数据对象的数目相独立,只取决于量化空间中每一维的单元数目。

有代表性的网格方法是STING 算法,除此之外,CLIQUE 算法和Wavecluster 算法既是基于网格的,又是基于密度的。

(三)聚类方法的进一步分析和总结

以上我们将现有的主要聚类方法大致分为划分的方法、层次的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网格的方法四大类。下面我们将从聚类标准、类的标识这两个角度对众多聚类方法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与对比,以加深对聚类方法的认识。 (1) 聚类标准

聚类分析的最主要的任务是建立数据对象之间以及类与类之间相似性的度量标准。最常用的相似性标准包括:以距离为标准、以密度为标准和以链接为标准。

1)以距离为标准

距离是一种最为简单、直观的聚类标准。常见的数据对象之间距离的度量指标包括欧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距离等。以距离为标准的聚类方法只能建立在欧式空间上。

类间距离的度量广泛使用如下四种方法: 代表点距离:

(,)(,)rep i j i j D C C d m m

平均距离:

)(j

i

C x C x j

i

j i avg n n x x d C C D j

j i i ?=

∑∈∈,),(),(

最小距离: {}min (,)min (,)|,i j i j i i j j D C C d x x x C x C =∈∈

最大距离: {}j j i i j i j i C x C x x x d C C D ∈∈=,|),(max ),(max

上式中,用),(j i C C D 表示类间距离,用),(j i x x d 表示数据点之间距离,i m 和j m 分别是类i C 和j C 的代表点(或称“重心”)。单一代表点的聚类方法(如k-means 法和k-medoids 法)通常使用代表点距离来度量类间距离。平均距离、最小距离、最大距离的计算时间复杂度均为)(21n n O ?,因此,直接使用这三种方式来度量类间距离时算法效率一般较低,唯一的例外是BIRCH 方法,该方法借助聚类特征树来提高算法速度[5]。

用距离作为聚类标准比较直观且易于计算,但是对异常点通常比较敏感。所以,它们经常会通过引入某项技术来克服异常点的影响。例如,k-medoids 利用中心点而不利用均值作为类的代表点,从而降低了异常点的影响;CURE 通过调节“收缩因子”,对多个代表点进行收缩处理来减少对孤立点的敏感度[6];BIRCH 通过控制子类的直径来控制孤立点的影响。

2)以密度为标准

以密度为标准的聚类方法也只能建立在欧式空间上。相对于以距离为标准,以密度为聚类标准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类,并且能够有效地消除噪声。以密度为标准的聚类方法中,数据点之间相似程度的判断标准是它们是否属于同一个连续的密集区域,同属于一个连续密集区域的数据点被归为一类。根据密度计算方式的不同,以密度为聚类标准的方法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类:基于网格的方法、最近邻方法和基于密度函数的方法。

基于网格的方法通过网格内数据对象的数量来计算类的密度。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密度仅仅是真实密度的近似,从而会降低聚类的精确度。STING 、Wavecluster 和CLIQUE 方法属于这一类。

最近邻方法把一定半径内最近邻的数据对象的个数是否超过临界值作为判断密度是否足够高的标准。DBSCAN 和OPTICS 都属于这一

类。

基于密度函数的方法利用密度函数的大小来表示类的密度,并且通过寻找密度函数的局部最大值精确地确定类。这类方法包括DENCLUE等。

3)以链接为标准

以链接为标准的聚类方法的目标是把具有更多链接的数据点聚为一类,即其相似性度量采用的是链接的数目[7]。这类方法一般都把模型建立在一个稀疏图上,然后依据图中的信息进行聚类。此类方法的代表是ROCK和Chameleon。

以链接为标准的聚类方法可以建立在任意空间之上。除此之外,由于在高维空间中距离和密度的度量常常失效,此时,以链接为标准的方法就是一个较优的选择。

(2)类的标识

聚类分析的目的是要把原始数据划分成不同的类,每一类代表了相似的数据点的集合,因此,任何聚类方法都需要用某种方式对不同的类别作出标识。我们把聚类方法中对类别进行标识的方式分为如下三类:

1)以代表性的数据点进行标识

大多数以距离为标准的聚类方法都使用代表性的数据点对类别进行标识。这些代表性的点既可以是原始数据中存在的点,也可以是原始数据中不存在的点,如类的均值。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单一代表点来标识类别。原始数据库中每一个数据点被划分到离它最近的单一代表点。例如,k-means方法利用类均值作为代表点;k-medoids方法利用原始数据库中距离类中心最近的点作为代表点;另外,BIRCH、CLARA、CLARANS等方法也是利用单一代表点对类别进行标识。单一代表点方法的最大缺陷是只能识别凸状或球状的类。多代表点方法(如CURE、ROCK、Chameleon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一困难。这种方法首先选择距离类中心最近的点作为代表点,然后选出离类中心较远且彼此相距也较远的点作为代表点。多个代表点可以描绘出类的形状特征,从而使得聚类方法能够识别任意形状的类。

2)以密集区域进行标识

DBSCAN、OPTICS等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利用相互分隔的密集区域来标识类或者子类。每个密集区域中都包含一个核心对象。核心对

象是指一定半径内最近邻的个数超过指定临界值的数据点[8]。一个核心对象可以扩张出一个子类,因此聚类的过程就等价于核心对象的搜索过程。由于核心对象的搜索将耗费大量计算资源,所以这类聚类方法常借助特殊的索引结构来加快搜索速度。

3)以网格单元进行标识

基于网格的聚类方法利用网格单元的特征来描述类别特征。如果说密集区域是数据点的凝聚,网格单元则是数据空间的划分。一个网格单元就近似地代表了落入其中的数据点,因此,网格单元在局部范围内近似地反映了数据点的分布状况。由于网格是独立于数据的,且网格单元的数量远远少于数据对象的数量,所以,网格单元特征的汇总远比密集区域的搜索效率高,因此这类方法往往运算速度很快。但由于网格单元毕竟只是数据对象的近似代表,因此其精确度常常不能令人满意。

聚类分析的SPSS操作方法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通常用下表中的八项指标来描述。八项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为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需将相关性强的指标归并到一起,这实际上就是对指标聚类。

实验数据表 2001年30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数据

x1人均粮食支出(元/人) x5人均衣着商品支出(元/人)

x2人均副食支出(元/人) x6人均日用品支出(元/人)

x3人均烟、酒、茶支出(元/人) x7人均燃料支出(元/人)

48

系统聚类法的SPSS操作:

1. 从数据编辑窗口点击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 (见图1)

图1 系统聚类法

打开层次聚类法对话如图2。

图2 系统聚类法对话框

选择需要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进入Variable框内后,在Cluster栏中选择聚类类型,SPSS 有两种层次聚类方法:

Cases 对样品聚类(Q型;系统默认),

Variable 对指标变量聚类(R型),本例选择。

在Display栏中选择默认的输出项。

2. 点击Statistics按钮,打开对话框如图

3.

图3 Statistics对话框

?Agglomeration schedule输出凝聚状态表(聚类进度表);本例选择。

?Ploximity matrix 输出个体间的距离矩阵,本例选择。

?Cluster Membership栏中显示每个观测量被分派到的类。

None 不输出。本例选择。

Simple solution 指定分类数,并输出样本所属类,单一解。

Renge of solution 指定输出从m到n类的各样本所属类。多个解。

选好后返回主对话框。

3. 单击Method按钮,打开对话框如图4-1.

?Cluster Method:选择聚类方法:

SPSS中提供7种聚类方法,分别是:类间平均,类内平均,最短距离,最长距离,重心法,中值法,最小平方和法。本例选择类间平均。

?Measure栏:对距离的测度方法选择

SPSS中提供了三种类型:Interval等间距度量的变量(连续型),Counts计数型变量(离散型)和Binary二值变量。

Interval等间隔测度的变量方法包括:

Euclidean distance欧氏距离;

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欧氏平方距离;

Cosine夹角余弦(R 型聚类);

Pearson Correlation皮尔逊相关系数距离(R 型聚类),本例选择此项。

Chebychev契比雪夫距离;

block距离;

Minkowski明氏距离;

Customized用户自定义距离--即变量绝对值的第p 次幂之和的第r 次根。p与r 由用户指定。

图4-1 Method对话框

Transform Values栏,选择消除数量级差的方法(见图4-2),依次是:

None不作处理(系统默认);本例选择此项。

Z scores标准化处理;

Range -1 to 1 各变量值除全距;

Range 0 to 1各变量值减最小值后除全距;

Maximum magnitude of 1各变量值除最大值;

Mean of 1各变量值除以均值;

Standard deviation of 1各变量值除以标准差。

图4-2 Method对话框

4. 单击Plots按钮,打开对话框如图

5.

图5 Plots对话框

?Dendrogram 表示输出树形图,本例选择此项。

?Icicle表示输出冰柱图。其中,

All clusters表示输出聚类分析每个阶段的冰柱图;本例选择此项。

Specified range of cluster 表示只输出某个阶段的冰柱图,输入从第几步开始到第几步结束,中间间隔几步。

?Orientationk 栏中指定如何显示冰挂图:

Vertical纵向显示,本例选择此项。

Horizontal 横向显示。

图6 Save New Variables对话框

5. 单击Save按钮,打开Save New Variables对话框,如图6所示。

选择是否将聚类的结果以变量形式保存在数据文件中。变量名为:clun_m,其中n表示类数,m表示第m次分析。

Cluster Membership栏

None 不输出

Simple solution 指定分类数,并输出样本所属类。单一变量。

Renge of solution 指定输出从m到n类的各样本所属类。多个变量。

当选择结束后,在主对话框中点击OK,可得下面的输出表和图。

Proximity Matrix两两变量间距离矩阵(相关系数矩阵)

Case Matrix File Input

人均粮食支出(元/人)人均副

食支出

(元/

人)

人均烟、

酒、茶支

出(元/

人)

人均其他

副食支出

(元/人)

人均衣着

商品支出

(元/人)

人均日

用品支

出(元/

人)

人均燃

料支出

(元/

人)

人均非

商品支

出(元/

人)

人均粮食支出

(元/人)

.000 .334 -.055 -.061 -.289 .197 .349 .319 人均副食支出

(元/人)

.334 .000 -.023 .399 -.156 .716 .414 .835 人均烟、酒、茶

支出(元/人)

-.055 -.023 .000 .533 .497 .033 -.139 -.258 人均其他副食

支出(元/人)

-.061 .399 .533 .000 .698 .478 -.171 .313 人均衣着商品

支出(元/人)

-.289 -.156 .497 .698 .000 .284 -.208 -.081 人均日用品支

出(元/人)

.197 .716 .033 .478 .284 .000 .408 .710 人均燃料支出

(元/人)

.349 .414 -.139 -.171 -.208 .408 .000 .399 人均非商品支

出(元/人)

.319 .835 -.258 .313 -.081 .710 .399 .000

Average Linkage (Between Groups) 类间平均

凝聚状态进度表:第一列(Stage)表示聚类的进度顺序;第二、三列(Cluster combine)表示每一步将哪两类合并;第四列(Cofficients)表示被合并的两类之间的距离;第五、六列(Stage Cluster First Appares)表示被合并的两类上一次合并分别是在哪一步形成的。0表示被合并的类为单个样品。最后一列(Next Stage)表示每一步形成的新类将在哪一步参与下一次合并。

Vertical Icicle冰柱图

Dendrogram表示输出树形图(谱分析图)

* * * * * *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 * * * * * * Dendrogram using Average Linkage (Between Groups类间平均)

Rescaled Distance Cluster Combine

C A S E 0 5 10 15 20 25

Label Num +---------+---------+---------+---------+---------+

X2 2 ????????

X8 8 ?????????????????????

X6 6 ?????????????????

X7 7 ??????????????????????????

?????????????????

X1 1 ??????????????????????????????????

?

X4 4 ????????????????????? X5 5 ??????????

???????????????????????????????

X3 3 ????????????????????

二:K-聚类法的具体操作

1. 在数据窗口单击Analyze→Classify→K-Mean Cluster打开对话框(见图7)

图7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对话框

将变量选入Variables 栏;

将标识变量选入Label Cases 栏(可省略)

将分类数输入Number of 框(系统默认为2),本例中选择4.

?Method 栏聚类方法栏

Iterate and classify (按K-means 算法)叠代分类(系统默认)。

Classify only 仅按初始类别中心点分类(不叠代)。

?Centers类中心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可省略)

Read initial from 使用指定数据文件中的数据作为初始类中心(文件格式参考Write final as 文件格式)

选择Write final as 把聚类结果中的各类中心数据保存到指定的文件。

本例中选择系统默认项。

2. 单击Iterate按钮,打开Iterate对话框如图8所示:

?Maximum Iterations 限定K-Means 算法的迭代次数,系统默认值10

?Convergence Criterion-指定限定收敛标准,系统默认值为0 。

?Use running means 限定在每个观测量被分配到一类后即刻计算新的类中心,不选

此项表示只有当全部样本的类分配完后再计算类中心,可以节省运算时间,所以

一般情况下不选择此项。

本例中选择默认项。

图8 Iterate对话框

3. 单出Save按钮,打开Save对话框见图9.

Cluster Member 在原数据文件中保存分类结果(本例选择)。

Distance from cluster center在原数据文件中保存各观测量距所属类中心间的

欧氏距离。

图9 Save对话框

4. 单击Options 按钮,打开Options对话框见图10。

Statistics栏

Initial cluster centers 输出初始类中心。

ANOV A table 输出方差分析表

Cluster information for each case每个观测量的分类信息(分类结果和该观测量距所属类中心的距离等)

图10 Options对话框

Missing Values 栏

Exclude cases listwise 将出现在Variables 变量表中变量带有缺失值得观测量从分析中剔除(系统默认)

Exclude cases pairwise 只有当一个观测量的全部聚类变量值均缺失时才将其从分析中剔除,否则根据所有其他非缺失变量值把它分配到最近的一类中去。

全部选择完成后得到输出结果。

a. Convergence achieved due to no or small change in cluster centers. The maximum absolute coordinate change for any center is .000. The current iteration is 3. The minimum distance between initial centers is 88.803.

Cluster Membership(聚类结果)

聚类结果中的第四列显示的是各样本与其所属类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上述结果可通过“save”按钮设置,保存至原始数据文件中。

由输出结果知,8个变量指标中除了第一个变量外,其它指标对分类的贡献是显著的。

聚类分析练习题20121105

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需要在聚类分析中保序的聚类分析是( )。 A.两步聚类 B.有序聚类 C.系统聚类 D.k-均值聚类 2.在系统聚类中2R 是( )。 A.组内离差平方和除以组间离差平方和 B.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组内离差平方和 C.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总离差平方和 D.组间均方除以总均方。 3.系统聚类的单调性是指( )。 A.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增的 B.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减的 C.聚类的类数越来越少 D.系统聚类2R 会越来越小 4.以下的系统聚类方法中,哪种系统聚类直接利用了组内的离差平方和。( ) A.最长距离法 B.组间平均连接法 C.组内平均连接法 D.WARD 法 5.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最不稳健( )。 A.2 1()p ik jk k x x =-∑ B. 1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6. 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考虑了变量间的相关性( )。A.2 1()p ik jk k x x =-∑ B. 1 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 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7.以下统计量,可以用来刻画分为几类的合理性统计量为( )? A.可决系数或判定系数2R B. G G W P P -

C.()/(1) /() G G W P G P n G -- - D.() G W P W - 8.以下关于聚类分析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进行聚类分析的统计数据有关于类的变量 B.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应该进行标准化处理 C.不同的类间距离会产生不同的递推公式 D.递推公式有利于运算速度的提高。D(3)的信息需要D(2)提供。 9.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所要求统计数据的不同是() A.判别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聚类分析有该变量 B.聚类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判别分析有该变量 C.分析的变量在不同的样品上要有差异 D.要选择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变量 10.距离判别法所用的距离是() A.马氏距离 B. 欧氏距离 C.绝对值距离 D. 欧氏平方距离 11.在一些条件同时满足的场合,距离判别和贝叶斯判别等价,是以下哪些条件。 () A.正态分布假定 B.等协方差矩阵假定 C.均值相等假定 D.先验概率相等假定 12.常用逐步判别分析选择不了的标准是() A.Λ统计量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B.Λ统计量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C.判定系数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D.判定系数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二、填空题 1、聚类分析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它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_______________进行科学的分类。 2.Q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__进行聚类,R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进行聚类。 3.Q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常见是、、,而R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 、。 4.在聚类分析中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不同量纲或数量级的影响,达到数据间

第二章作业聚类分析

第二章作业 1.画出给定迭代次数为n的系统聚类法的算法流程框图. 答:算法流程图如下:

2.对如下5个6维模式样本,用最小距离准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x 1: 0, 1, 3, 1, 3, 4 x 2: 3, 3, 3, 1, 2, 1 x 3: 1, 0, 0, 0, 1, 1 x 4: 2, 1, 0, 2, 2, 1 x 5: 0, 0, 1, 0, 1, 0 解:将每一样本看成单独一类,得 (0) 11{}G x =, (0)22{}G x =,(0)33{}G x = (0)44{}G x =, (0) 55{}G x = 计算各类之间的欧式距离,可得距离矩阵(0)D (表1-1)。 表1-1 ① 矩阵(0) D ,它是(0)3G 和(0) 5G 之间的距离,将它们合并为一类,得 到新的分类为 (1)(0)11{}G G =,(1)(0)22{}G G =,(1)(0)(0) 335{,}G G G = (1)(0) 44{}G G = 计算聚类后的距离矩阵(1)D 。按最小距离准则,分别计算(0)3G 与(1)1G 、(1)2G 、(1)4G ,(0) 5 G 与(1)1G 、(1)2G 、 (1) 4G 之间的两种距离,并选用最小距离。如

(1)(0)(1)(0)(1) 133151min{D G G G G =与的距离,与的距离} }=5 由此可求得距离矩阵(1)D (表1-2) ② 距离矩阵(1) D ,它是(1)3G 和(1)4G 之间的距离,于是合并(1)3G 和(1)4G , 得到新的分类为 (2)(1)11{}G G =,(2)(1)22{}G G =,(2)(1)(1) 334{,}G G G = 按最小距离准则计算距离矩阵(2)D ,得表1-3 表1-3 选择距离阈值(2) D 则算法停止,得到聚类结果G 1(2) ={X1} G 2(2) ={X2} G 3(2)={X3,X5, X4}。 3. 模式样本如下: {X1(0,0),X2(1,0),X3(0,1),X4(1,1),X5(2,1),X6(1,2),X7(2,2),X8(3,2),X9(6,6),X10(7,6),X11(8,6), X12(6,7), X13(7,7), X14(8,7), X15(9,7), X16(7,8), X17(8,8), X18(9,8), X19(8,9), X20(9,9). 选K=2,11210(1)=(00),(1)(7 6)t t z x z x ===,用K —均值算法进行分类。

完整word版,SPSS聚类分析实验报告.docx

SPSS 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聚类分析的相关理论与应用 2、熟悉运用聚类分析对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 3、熟练 SPSS软件相关操作 4、熟悉实验报告的书写 二.实验要求: 1、生成新变量总消费支出=各变量之和 2、对变量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并说明检验结果 3、对各省的总消费支出做出条形图(用EXCEL做图也行) 4、利用 K-Mean法把 31 省分成 3 类 5、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6、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把实验所用数据从 Word文档复制到 Excel ,并进一步导入到 SPSS数据文件中。 分析:由于本实验中要对 31 个个案进行分类,数量比较大,用系统聚类法当然也 可以得出结果,但是相比之下在数据量较大时, K 均值聚类法更快速高效,而且准确性更高。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用系统聚类法对所有个案进行聚类:

生成新变量总消费支出 =各变量之和如图所示: 2.对变量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进行配对样本 T 检验,如图所示:

得出结论: 3.对各省的总消费支出做出条形图,如图所示: 4.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K均值分析将这样的城市分为三类: 第一类北京、上海、广东 第二类除第一类第三类以外的 第三类天津、福建、内蒙古、辽宁、山东 第一类经济发展水平高,各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高,人民生活水平高。第二类城市位于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民消费水平低。第三类城市位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

初始聚类中心 聚类 123 食品支出7776.983052.575790.72衣着支出1794.061205.891281.25居住支出2166.221245.001606.27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1800.19612.59972.24医疗保健支出1005.54774.89617.36交通和通信支出4076.461340.902196.88文化与娱乐服务支出3363.251229.681786.00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1217.70331.14499.30总消费支出23200.409792.6614750.02 迭代历史记录a 聚类中心内的更改 迭代123 11250.5921698.8651216.114 2416.86470.786173.731 3138.955 2.94924.819 446.318.123 3.546 5849.114319.1791362.411 6805.00415.199606.915 7161.001.72475.864 832.200.0349.483 9 6.440.002 1.185 10 1.2887.815E-5.148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第五章

第五章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 ()() 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2 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SPSS操作方法:聚类分析

实验指导之一 聚类分析的SPSS操作方法 系统聚类法 实验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通常用下表中的八项指标来描述。八项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为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需将相关性强的指标归并到一起,这实际上就是对指标聚类。 实验数据表 2001年30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数据 x1人均粮食支出(元/人) x5人均衣着商品支出(元/人) x2人均副食支出(元/人) x6人均日用品支出(元/人) x3人均烟、酒、茶支出(元/人) x7人均燃料支出(元/人) x4人均其他副食支出(元/人) x8人均非商品支出(元/人) x1x2x3x4x5x6x7x8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13.23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系统聚类法的SPSS操作: 1. 从数据编辑窗口点击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 (见图1) 图1 系统聚类法 打开层次聚类法对话如图2。 图2 系统聚类法对话框 选择需要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进入Variable框内后,在Cluster栏中选择聚类类型,SPSS有两种层次聚类方法: Cases 对样品聚类(Q型;系统默认), Variable 对指标变量聚类(R型),本例选择。 在Display栏中选择默认的输出项。 2. 点击Statistics按钮,打开对话框如图 3. 图3 Statistics对话框 Agglomeration schedule输出凝聚状态表(聚类进度表);本例选择。

SPSS教程-聚类分析-附实例操作

各地区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分析(2009年数据) 小组成员:张艺伟、赵月、陈媛、邹莉、朱海龙、曾磊、胡瑛、候银萍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工资水平是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平均收入的高低程度。生产决定分配,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可分配的社会产品,因此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经济发展的水平。 1.2 研究意义 1. 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将平均工资水平划分为3类,分析哪些地区、哪些行业的工资水平较高,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宏观上的方向指引。 2.数据来源与描述 2.1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 (URL:https://www.360docs.net/doc/e59394939.html,/Navi/YearBook.aspx?id=N2011010069&floor=1###) 主编单位: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 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 简介:《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经济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本刊收集了2009年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有关劳动统计数据。本书资料的取得形式主要有国家和部门的报表统计、行政记录和抽样调查。 2.2 数据描述 本数据集记录了全国31个省市(港、澳、台除外)的工资状况,各省市分别记录了其23个主要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这23个主要行业包括:企业、事业、机关、金融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等等,具体数据格式参见图-0。

图-0 3.分析方法及原理 3.1 通过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判断哪些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描述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从基本统计量(诸如均值、方差、标准差、极大/小值、偏度、峰度等)的计算和描述开始的,并辅助于SPSS提供的图形功能,能够把握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整体的分布特征。 在本案例中,通过比较不同行业(诸如企业、事业、机关、建筑业、制造业……)工资的均值、极大/小值,可以从总体上判断哪些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较高,哪些行业的较低。 3.2 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判断哪些地区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聚类分析是依据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在经济、管理、社会学、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聚类分析能够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根据其诸多特征,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类,产生多个分类结果。类内部个体特征之间具有相似性,不同类间个体特征的差异性较大。 在本案例中,我们将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一种是系统聚类法,另一种是K-均值法(快速聚类法)。 3.2.1系统聚类法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原理:首先将一定数量的样本或指标各自看成一类,然后根据样本(或指标)的亲疏程度,将亲疏程度最高的两类进行合并,然后考虑合并后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亲疏程度,再进行合并。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将所有的样本(或指标)合并为一类。 系统聚类分为Q型聚类和R型聚类两种:Q型聚类是对样本进行聚类,它使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聚集在一起,使差异性大的样本分离开来;R型聚类是对变量进行聚类,它使差异性大的变量分离开来,相似的变量聚集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相似变量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变量参与其他分析,实现减少变量个数、降低变量维度的目的。 在本例中进行的是Q型聚类。 类与类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最短距离法(Nearest Neighbor),是指两类之间每个个体距离的最小值; (2)最长距离法(Farthest Neighbor),是指两类之间每个个体距离的最大值; (3)组间联接法(Between-groups Linkage),是指两类之间个体之间距离的平均值;

聚类分析实例分析题(推荐文档)

5.2酿酒葡萄的等级划分 5.2.1葡萄酒的质量分类 由问题1中我们得知,第二组评酒员的的评价结果更为可信,所以我们通过第二组评酒员对于酒的评分做出处理。我们通过excel计算出每位评酒员对每支酒的总分,然后计算出每支酒的10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总的对于这支酒的等级评价。 通过国际酿酒工会对于葡萄酒的分级,以百分制标准评级,总共评出了六个级别(见表5)。 在问题2的计算中,我们求出了各支酒的分数,考虑到所有分数在区间[61.6,81.5]波动,以原等级表分级,结果将会很模糊,不能分得比较清晰。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级。为此我们重新细化出5个等级,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还对等级进行降序数字等级(见表6)。 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关于葡萄酒的分级表格(见表7):

考虑到葡萄酒的质量与酿酒葡萄间有比较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保留葡萄酒质量对于酿酒葡萄的影响,先单纯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然后在通过葡萄酒质量对酿酒葡萄质量的优劣进一步进行划分。 5.2.2建立模型 在通过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分类的过程,我们用到了聚类分析方法中的ward 最小方差法,又叫做离差平方和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为了将样品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关系。这里的最小方差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的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面对现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元素的分类,连要分成几类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将用SAS 系统里面的stepdisc 和cluster 过程完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元素对象的分类问题。 建立数据阵,具体数学表示为: 1111...............m n nm X X X X X ????=?????? (5.2.1) 式中,行向量1(,...,)i i im X x x =表示第i 个样品; 列向量1(,...,)'j j nj X x x =’,表示第j 项指标。(i=1,2,…,n;j=1,2,…m) 接下来我们将要对数据进行变化,以便于我们比较和消除纲量。在此我们用了使用最广范的方法,ward 最小方差法。其中用到了类间距离来进行比较,定义为: 2||||/(1/1/)kl k l k l D X X n n =-+ (5.2.2) Ward 方法并类时总是使得并类导致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增量最小。 系统聚类数的确定。在聚类分析中,系统聚类最终得到的一个聚类树,如何确定类的个数,这是一个十分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分类本身就没有一定标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下面几种

数理统计第二次大作业——聚类与判别分析

地区生产总值及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 学号:姓名: 摘要: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基于从2006和2007年度分地区生产总值的各项指标数据对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了我国各省市的经济优势地区和经济薄弱地区,对更好地进行统筹规划,促进各地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有积极意义。 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的聚类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及直辖市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辽宁﹑湖南﹑河南等中部省份处于中游,属于中等发达地区;而位于我国西部的西藏﹑青海﹑宁夏等省份,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属于欠发达地区。分析结果与我国目前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基本相符。 关键词: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经济发展, SPSS,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1.引言 国内生产总值是某国家领土面积内的经济情况的度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地区生产总值是指由地方政府组织、支配的生产总值。是地方经济建设、政府机器运行和各方面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物质基础。分地区生产总值可以较为准确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建立地区生产总值模型,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类,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各地区生产总值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分析和评定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同时对各地区进行分类,确定经济优势地区和经济薄弱地区。 2.地区经济发展的聚类和判别分析 分地区生产总值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第一产业: 包括农、林、牧、渔业。 (2)第二产业: 包括工业及建筑业。 (3)第三产业: 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 业、房地产业及其他产业。 (一)相关自变量的选择 本文从分析各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内容出发,展开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聚类分析。鉴于第一产业的各个元素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大,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部分合为一类,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

聚类分析的SPSS实现

§7.5聚类分析的SPSS实现 一、系统聚类法的SPSS实现 例7.5.1利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八项指标数据(见数据集wyzb6_5.),用系统聚类法对这30个省市自治区作一初步的分类,并说明各类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操作 分析(Analyze)?分类(Classify)?系统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打开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对话框 1.变量(V ariable(s))列表框设置分析变量。 2.标志个案(Label Cases by)框设置分析对象的标志变量。3.分群(Cluster)单选择框设置聚类分析的类型。 4.输出(Display)复选择框设置聚类分析的输出结果,统计量和图都是默认选项。 5.统计量(Statistics)按钮设置输出的统计量。 合并进程表(Agglomeration schedule)默认选项,输出聚类分析的凝聚状态表; 相似性矩阵(Proximitymatrix)为复选项,输出各样品的距离矩阵。 聚类成员(Cluster Menbership)选择框: 无(None)选项:不显示类的样品构成; 单一方案(Single solution)选项:选择此项,并输入一个确定的分类数n,并输出聚成n个类时各个类的样品构成 情况。 方案范围(Range of solutions):选择此项,并输入两个数n1,n2,将显示指定聚成n1类到n2类时各个类的样品构成 情况。

6.Plots按钮设置输出图形:树状图冰状图 7.Method按钮设置聚类分析的具体方法。 聚类方法: 组间连接:类间平均法 组内连接:类内平均法 最近临元素:最短距离法 最远临元素:最长距离法 质心聚类法:重心法 中位数聚类法:中位数法 Ward法:离差平方和法 度量方法选择框:选择计算样品距离的方法转换值选择框:选择原始数据标准化的方法Z得分,最常用的方法

Q型聚类分析作业

学习成绩的聚类分析 现有一个班的10名同学的政治、英语、数学、物理、语文成绩。对这些成绩进行聚类,分析哪些课程是属于一个类的。 为描述性统计量,个案的有效值个数和缺失值个数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 * * * * * * * * * * * * * * * * * * * Dendrogram using Average Linkage (Between Groups) Rescaled Distance Cluster Combine C A S E 0 5 10 15 20 25 Label Num +---------+---------+---------+---------+---------+ 10912603 3 -+ 10912605 5 -+---+ 10912608 8 -+ +---------+ 10912602 2 ---+-+ +-------+ 10912604 4 ---+ | | 10912606 6 -+-------------+ +-------------------------+ 10912609 9 -+ | | 10912601 1 -+---------------------+ | 10912610 10 -+ | 10912607 7 -------------------------------------------------+ 为树形图,以水平放置的树形结构呈现了聚类分析中的每一次类合并的情况。

SPSS操作方法:聚类分析

. 实验指导之一 聚类分析的SPSS操作方法 系统聚类法 实验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通常用下表中的八项指标来描述。八项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为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需将相关性强的指标归并到一起,这实际上就是对指标聚类。 实验数据表 2001年30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数据 x1人均粮食支出(元/人) x5人均衣着商品支出(元/人) x2人均副食支出(元/人) x6人均日用品支出(元/人) x3人均烟、酒、茶支出(元/人) x7人均燃料支出(元/人) x4人均其他副食支出(元/人) x8人均非商品支出(元/人) x1x2x3x4x5x6x7x8 北京7.78 48.44 8.00 20.51 22.12 15.73 1.15 16.61 天津10.85 44.68 7.32 14.51 17.13 12.08 1.26 11.57 河北9.09 28.12 7.40 9.62 17.26 11.12 2.49 12.65 山西8.35 23.53 7.51 8.62 17.42 10.00 1.04 11.21 内蒙古9.25 23.75 6.61 9.19 17.77 10.48 1.72 10.51 辽宁7.90 39.77 8.49 12.94 19.27 11.05 2.04 13.29 吉林8.19 30.50 4.72 9.78 16.28 7.60 2.52 10.32 黑龙江7.73 29.20 5.42 9.43 19.29 8.49 2.52 10.00 上海8.28 64.34 8.00 22.22 20.06 15.52 0.72 22.89 江苏7.21 45.79 7.66 10.36 16.56 12.86 2.25 11.69 浙江7.68 50.37 11.35 13.30 19.25 14.59 2.75 14.87 安徽8.14 37.75 9.61 8.49 13.15 9.76 1.28 11.28 福建10.60 52.41 7.70 9.98 12.53 11.70 2.31 14.69 江西 6.25 35.02 4.72 6.28 10.03 7.15 1.93 10.39 山东8.82 33.70 7.59 10.98 18.82 14.73 1.78 10.10 河南9.42 27.93 8.20 8.14 16.17 9.42 1.55 9.76 湖北8.67 36.05 7.31 7.75 16.67 11.68 2.38 12.88

聚类分析案例

SPSS软件操作实例——某移动公司客户细分模型 数据准备:数据来源于,如图1所示,Customer_ID表示客户编号,Peak_mins 表示工作日上班时期电话时长,OffPeak_mins表示工作日下班时期电话时长等。 图1 数据 分析目的:对移动手机用户进行细分,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消费习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定制性的业务推销,所以需要运用聚类分析。 操作步骤: 1,从菜单中选择【文件】——【打开】——【数据】,在打开数据窗口中选择数据位置以及文件类型,将数据导入SPSS软件中,如图2所示。 图2 打开数据菜单选项

2,从菜单中选择【分析】——【描述统计】——【描述】,然后在描述性窗口中,将需要标准化的变量选到右边的“变量列表”,勾选“将标准化得分另存为变量”,点确定,如图3所示。 ¥ 图3 数据标准化 3,从菜单中选择【分析】——【分类】——【K-均值聚类】,在K-均值聚类分析窗口中将标准化之后的结果选入右边“变量列表”,客户编号选入“个案标记依据”,聚类数改为5。点击迭代按钮,在迭代窗口将最大迭代次数改为100,点击继续。点击保存按钮,在保存窗口勾选“聚类成员”、“与聚类中心的距离”,点击继续。点击选项按钮,在选项窗口勾选“ANOVA表”、“每个个案的聚类信息”,点击继续。点击确定按钮,运行聚类分析,如图4所示。

图 4 聚类分析操作 结果分析 表1 最终聚类中心 聚类 1 2 3 \ 4 5 Zscore: 工作日上班时期电话时长 .61342 .37303 Zscore: 工作日下班时期电话时长 .46081 : Zscore: 周末电话时长 .35845

SPSS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SPSS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聚类分析的相关理论与应用 2、熟悉运用聚类分析对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 3、熟练SPSS软件相关操作 4、熟悉实验报告的书写 二.实验要求: 1、生成新变量总消费支出=各变量之和 2、对变量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并说明检验结果 3、对各省的总消费支出做出条形图(用EXCEL做图也行) 4、利用K-Mean法把31省分成3类 5、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6、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把实验所用数据从Word文档复制到Excel,并进一步导入到SPSS数据文件中。 分析:由于本实验中要对31个个案进行分类,数量比较大,用系统聚类法当然也可以得出结果,但是相比之下在数据量较大时,K均值聚类法更快速高效,而且准确性更高。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用系统聚类法对所有个案进行聚类:

生成新变量总消费支出=各变量之和如图所示: 2. 对变量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如图所示:

得出结论: 3. 对各省的总消费支出做出条形图,如图所示: 4.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K均值分析将这样的城市分为三类: 第一类北京、上海、广东 第二类除第一类第三类以外的 第三类天津、福建、内蒙古、辽宁、山东 第一类经济发展水平高,各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高,人民生活水平高。第二类城市位于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民消费水平低。第三类城市位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

迭代历史记录a 迭代 聚类中心内的更改 1 2 3 1 1250.592 1698.865 1216.114 2 416.864 70.786 173.731 3 138.955 2.949 24.819 4 46.318 .123 3.546 5 849.114 319.179 1362.411 6 805.004 15.199 606.915 7 161.001 .724 75.864 8 32.200 .034 9.483 9 6.440 .002 1.185 10 1.288 7.815E-5 .148 初始聚类中心 聚类 1 2 3 食品支出 7776.98 3052.57 5790.72 衣着支出 1794.06 1205.89 1281.25 居住支出 2166.22 1245.00 1606.27 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 1800.19 612.59 972.24 医疗保健支出 1005.54 774.89 617.36 交通和通信支出 4076.46 1340.90 2196.88 文化与娱乐服务支出 3363.25 1229.68 1786.00 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 1217.70 331.14 499.30 总消费支出 23200.40 9792.66 14750.02

聚类分析例题及解答

聚类分析作业 例题: country populatn density urban religion lifeexpf lifeexpm literacy pop_incr Afghanistan 20,500 25、0 18 Muslim 44 45 29 2、8 Bangladesh 125,000 800、0 16 Muslim 53 53 35 2、4 Cambodia 10,000 55、0 12 Buddhist 52 50 35 2、9 China 1,205,200 124、0 26 Taoist 69 67 78 1、1 HongKong 5,800 5,494、0 94 Buddhist 80 75 77 -0、1 India 911,600 283、0 26 Hindu 59 58 52 1、9 Indonesia 199,700 102、0 29 Muslim 65 61 77 1、6 Japan 125,500 330、0 77 Buddhist 82 76 99 0、3 Malaysia 19,500 58、0 43 Muslim 72 66 78 2、3 N、Korea 23,100 189、0 60 Buddhist 73 67 99 1、8 Pakistan 128,100 143、0 32 Muslim 58 57 35 2、8 Philippines 69,800 221、0 43 Catholic 68 63 90 1、9 S、Korea 45,000 447、0 72 Protstnt 74 68 96 1、0 Singapore 2,900 4,456、0 100 Taoist 79 73 88 1、2 Taiwan 20,944 582、0 71 Buddhist 78 72 91 0、9 Thailand 59,400 115、0 22 Buddhist 72 65 93 1、4 Vietnam 73,100 218、0 20 Buddhist 68 63 88 1、8 进行聚类分析,步骤如下: 1、标准化的欧式距离聚类 各类所属 得出以上结果,以欧氏距离为计算距离方法,把以上17个亚洲国家地区按6个变量欧氏距离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Bangladesh 第二类为:China 第三类为:Malaysia 2、尝试其她类间距离方法

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的各种方法spss

多元统计分析 (第一次作业)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专业: 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罗健水(20080560) 许志欢(20080574) 庄娜(20080595) 卓玛(20080561)

2011年4月10日

题目:某行政系统所属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6个行业经济实力强弱的聚类分析 独立核算:独立核算是指对本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过程及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核算。独立核算单位的特点是:在管理上有独立的组织形式,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在当地银行开户;独立进行经营活动,能同其他单位订立经济合同;独立计算盈亏,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会计人员,并有完整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 非独立核算又称报帐制,是把本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有关的日常业务资料,逐日或定期报送上级单位,由上级单位进行核算。非独立核算单位的特点是:一般由上级拔给一定数额的周转金,从事业务活动,一切收入全面上缴,所有支出向上级报销,本身不单独计算盈亏,只记录和计算几个主要指标,进行简易核算 数据来源:上海市青浦区统计局数据链接:数据5?11.sav 固定资产原价:指企业在建造、改置、安装、改建、扩建、技固定资产计量术改造固定资产时实际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该指标根据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的期末数填列。 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每月逐步减少。有部分企业单位,是按季度计提折旧,那么在没有提折旧的月 份,比如10月份,和9月份比较,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就没有变化,也就是说,还是等于9月份的 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 例:如09年底的固定资产净值余额为5000万元,2010年元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那么元月份的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是多少?2月份又完成投资500万元,那2月份的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是多少?(计算公式是怎样) 解:平均余额等于期初的加期末的除以2 所以一月份=(5000+6000-当月折旧)/2 二月份的=(6000+6500-两个月的折旧)/2 所有者权益(Owne' s Equities: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利益。即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所拥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资源的净额。 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改名为“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用法如下: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在“管理费用”等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税费,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企业收到的返还的消费税、营业税等原记入本科目的各种税金,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06聚类分析方法与操作

技术资料6: 聚类分析方法与操作 聚类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数据分析方法,它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在诸多领域,包括数据挖掘、图像处理、市场研究等,都能凸显出其重要性。聚类是将一个对象的集合分成不同的类,从而描述数据。通过这种方式,人们能够将密集的和稀疏的区域区分开来,从而发现全局的分布模式,以及数据属性之间有趣的相互关系。 很久以前人们就对聚类方法有所研究。传统的聚类方法主要是基于距离的聚类,例如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马氏距离[1]等。 在今天,聚类分析也是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领域中的重要课题。迄今为止,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数据聚类的算法,试图解决各种领域的聚类问题。 从目前来看,对数据挖掘中聚类方法的研究大都集中于计算机科学领域,更多注重聚类算法的研究,或者对现有聚类方法进行算法上的改进,而很少真正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对数据挖掘中的聚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若尝试从统计学视角出发,以统计理论为基础,以统计方法与算法相结合为基本思路,将一些现有的优秀统计方法,如因子分析、对应分析等引入数据挖掘领域,则能够使其应用于海量数据的聚类分析。 (一)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 聚类是指将一群物理的或抽象的对象,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分为若干组,并使得同一个组内的数据对象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组中的数据对象则是不相似的。一个聚类就是由彼此相似的一组对象所构成的集合。在很多应用中,我们可以把同一个类的数据对象当做一个整体来处理。 聚类的严格数学描述如下:假设被研究的样本集为E ,类C 定义为E 的一个非空子集,即: E C ?,且C ≠? 聚类就是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类1C ,2C ,…,k C 的集合: (1) 1C 2C … E C k =

:聚类分析SPSS操作方法09

:聚类分析SPSS操作方法09 实验指导之一 聚类分析的SPSS操作方法 系统聚类法 实验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通常用下表中的八项指标来描述。八项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为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需将相关性强的指标归并到一起,这实际上就是对指标聚类。 实验数据表 2001年30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数据 x1人均粮食支出(元/人) x5人均衣着商品支出(元/人) x2人均副食支出(元/人) x6人均日用品支出(元/人) x3人均烟、酒、茶支出(元/人) x7人均燃料支出(元/人) x4人均其他副食支出(元/人) x8人均非商品支出(元/人) x1x2x3x4x5x6x7x8 北京7.78 48.44 8.00 20.51 22.12 15.73 1.15 16.61 天津10.85 44.68 7.32 14.51 17.13 12.08 1.26 11.57 河北9.09 28.12 7.40 9.62 17.26 11.12 2.49 12.65

系统聚类法的SPSS操作:

1. 从数据编辑窗口点击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 (见图1) 图1 系统聚类法 打开层次聚类法对话如图2。 图2 系统聚类法对话框 选择需要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进入Variable框内后,在Cluster栏中选择聚类类型,SPSS有两种层次聚类方法: Cases 对样品聚类(Q型;系统默认), Variable 对指标变量聚类(R型),本例选择。 在Display栏中选择默认的输出项。 2. 点击Statistics按钮,打开对话框如图 3.

聚类分析作业

聚类分析:p230.6.9 1. (1)用快速聚类法分为3类:(年份) 初始聚类中心 聚类 1 2 3 第一产业所占百分比50.5 37.6 18.6 第二产业所占百分比20.9 38.0 49.3 第三产业所占百分比28.6 24.4 32.1 上表展示了3个类的初始中心情况,3个初始类中心点的数据分别为 (50.5,20.9,28.6),(37.6,38.0,24.4),(18.6,49.3,32.1)对应的年份分别是1952年,1966年,1998年。(每次分类得到的初始聚类中心和最终聚类中心不一样,是因为快速聚类法采用的选取初始聚点的方法不同。) 分三类的聚类结果为: 第一类: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61,1962,196,1964,1965,1967,1968,1969 第二类:1959,1960,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 第三类:1958,1966,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 从聚类的情况分析,第一类是第一产业(农业)所占百分比大的年份,第二类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工业建筑)所占百分比较大年份,第三类是第二产业所占百分比较大年份,从1952年到1998年,时间大致分类的顺序为第一类、第三类、第二类,表明我国第一产业农业所占比例的逐步降低,第二类产业工业建筑等行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升高,也表明了我国从一个农业大国向工业性大国的转变,工业性等产业的的快速发展。 上表是2个类的最终类中心,类中心数据分别是(41.8,29.8,28.4,), (32.7,44.0,23.3),(23.5,45.4,31.2)与初始据点的数据有差异,但总的不是很大,仍然是表明农业所占比例的减少和工业建筑类的高速发展。 画出(X1,date)图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聚类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 解答聚类分析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第五章 聚类分析 5.1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5.2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5.3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 ()( )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2)欧氏距离(2q =) (3)切比雪夫距离(q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一)夹角余弦 (二)相关系数 5.4 在进行系统聚类时,不同类间距离计算方法有何区别?选择距离公式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设d ij 表示样品X i 与X j 之间距离,用D ij 表示类G i 与G j 之间的距离。 (1). 最短距离法 (2)最长距离法 (3)中间距离法 2 2222 121pq kq kp kr D D D D 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