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讲稿:积极应对“国未富民先老”局面

干部学习讲稿:积极应对“国未富民先老”局面
干部学习讲稿:积极应对“国未富民先老”局面

干部学习讲稿:积极应对“国未富民先老”局面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今天讲题的题目是“积极应对国未富民先老的局面”。

我国人口老龄化一个最大的特征是国家还没有完全富裕起来,但整个年龄结构老化却非常厉害,所以这个问题非常迫切,我们需要未雨绸缪,事先对这个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做好积极应对的准备,将消极因素减到最小,将积极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我今天利用这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跟大家共同讨论三个问题:第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一些;第二,我国老年人养老,现在存在哪些问题;第三,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的一个基本的趋势,因为现在人口预期的寿命越来越延长,以前的人只能活四五十岁,现在的人活七八十岁都很正常,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人口老龄化真正的含义是指总人口中,老龄人口数占的比例在上升的这样一个趋势或现状。

联合国一般规定:如果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叫老龄化国家或老龄化地区。按这个标准,我国从1999年开始就属于老龄化国家了,60岁以上人口占了10%以上。

老龄化是一个总体的趋势,但我们国家的老龄化跟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比如全世界人类历史文明几千年历史上,中国和西欧等其他地区都一样,整个年龄结构都不是老龄化的,老龄化只是最近一百多年,几十年的事情,对中国也只是十几年的事情,所以历史上都是年轻化的人口结构。在中世纪,西欧人口的预期寿命只有二十几岁,很多人很小或刚出生就死了,或者小时候生病就去世了,或者年轻的时候二十多岁因为战争的原因就去世了,所以预期寿命是非常低的。后来近代过后,随着种牛痘,繁殖天花的疫苗以及抗生素这些药物以及预防的方法出现过后,人口的预期寿命才往40、50、60转变,中国和西欧都是一样的,中国古代也是没有什么老年人,清朝的时候,康熙、乾隆他们办千叟宴,全国老年人就很少,但60多岁,70岁都可以受邀参加,但老年人非常少,所以很尊重老年人,但我们中国现在老龄化的程度发展得非常快,跟西方国家,跟在其他地区,又有它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它有自己的基本特征,所以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我们重点说一下它的不同点。不同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规模空前。我国老年人口非常庞大,到2013年年底的时候,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到2亿2百万,这么一个庞大的数字。世界各个国家里面,老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超过2亿的中国更是只有一个,还是中国。所以中国的老龄人口规模是非常庞大的,而且变化是非常快的。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现在已经占了14.8%,这个水平是非

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国老年人养老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政策出台的一个基础。从当前来看问题很多,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行业的老龄人所需要的养老资源所存在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至少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应该坚持,是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根据它的不同情况来加以积极应对,从全国宏观层面来看,我们国家老年人养老存在以下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养老需求差别巨大

第一个问题,养老需求差别巨大。一个老年人他在养老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经济资源,所谓的经济供养,日常生活中得有钱花,不缺钱,这是第一点,这是最基本的,经济资源。

第二点,日常生活照顾的需求。虽然有钱,但孩子都不在身边,就老两口,或一个孤老头、孤老太一个人在那儿生活,即使有钱,活得也很累,甚至有人说甚至个别地区出现老年人在家里死了好几天都没有人知道,老年人生重病了,没有人照顾,子女回来照顾几天就赶紧要走,日常生活照顾的问题,现在在很多地区也很突出。

第三个资源是心理安慰、心理慰藉的资源。中国人养孩子很重要的一个功能,除了老了过后有人养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要享受天伦之乐,这种天伦之乐是中国人最高的追求,子孙绕膝,欢声笑语,虽然他们整天待着很累,但很开心,这种心理慰藉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这是最高层次的目标了,所以这个资源一般分为三个资源,一个是经济资源,一个是日常生活照顾的资源,一个是心理慰藉的资源。不同的老年人养老的需求差别是非常大的。对于农村来说,比如按城乡来分,他连基本的经济资源都很紧缺,很多老年人老了过后挣不了钱了,儿女也到外面打工,有时寄一点钱,如果不孝顺的话,一年到头基本上都不怎么给钱,他还要靠自己劳动,尽管劳动不了了,还要去田里、地里去劳动,经济资源都很短缺,日常生活照顾资源也非常短缺,年轻人基本上外出打工,有时候把孩子留给他们,有时候孩子有带走了,所以日常生活照顾,他还要照顾别人,不要说他被别人照顾了,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主要是在生重病的,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或者是重病过后才有可能被人照顾,至于日常生活其他方面都很少有照顾了,他也急需。

至于心理慰藉这一块,农村老年人如果有孩子在身边或在一个村庄里面的话,相对而言心理慰藉这一块比城里人要好一点,没事他可以找别人聊聊天,打打牌,甚至一起干活,如果有孩子在身边的话,带带孩子,心理慰藉这一块,他的需求就相对而言要少一点。

但城里的老年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城里的老年人的需求正好相反,它是经济资源的供养这一块问题基本都不大,绝大部分子女能供得起,一个月给他几百块钱,千把块钱,两千块钱都有,他自己还有养老金,日常生活照料这一块问题比较大,子女管不了,但有一点,因为他的经济资源比较充分,所以他可以请别人来照顾他,可以请个保姆,然后有养老券,去外面订订餐,然后生病了过后请护工,日常生活照顾这一块他正好是需求比较大的,但能解决,问题最大的是精神的慰藉这一块比较麻烦,因为城里的老年人,整个对精神慰藉的需求,本身就比农村老年人要高,加上社会流动率特别快,自律的工作压力太大,所以他的心理慰藉这一块需求是最大的。所以养老资源的需求差别巨大,即使农村和城里的这两种老年人的差别就很大了。我们再换一个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再换一个大城市和小城市,再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它的差别巨大,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基本情况,我们到底缺什么,要搞清楚,这是第一个问题,养老资源的需求差别巨大。

(二)养老资源供给结构失衡

第二,养老资源供给结构失衡,它是从需求角度来看,供给是从我们政府的角度来看,从我们政府的角度来看,现在我们无论是经济资源,日常生活照顾的资源,还是我们的心理慰藉的资源,它的供给能力是不均衡的。

从政府角度来看,供给能力最强的是经济支持的资源,其次是日常生活照顾资源,政府最不能供给的是精神慰藉资源,这是我们的现状。现在的政府管老年人养老的话,首先管的是他生活照顾的问题,这是基本问题,这也是应该的,比如现在几乎所有的城里老年人都参加了,无论是以前有过职业的,还是没有过职业的,都参加了养老保险,农村老年人大部分地区,甚至再过一、两年过后,全国的农村老年人也都有养老保险了,60岁过后一个月最低可以领50块钱,100块钱,200块钱,慢慢会增加,对于养老保险,这个政府能够提供。而且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提供这方面的资源,实行新农保、城镇无业人员养老保险的全覆盖,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政府也提供得非常好。

第二个资源是日常生活照顾的资源,我们是农村地区基本上政府不管,城市地区相对而言,政府引导市场来提供得比较多一些,日常生活照顾,比如他做不了饭的话,城里老年人很多地区,比如北京、深圳很多地方就开始提供养老券,一个月给老年人发一点钱,给60岁以上的发多少钱,发一点养老券,老年人就拿居家养老券给饭店打个电话,就给你饭做好了,菜做好了,然后就把这个券给人家,城里就提供得比较多,大城市提供得比较多,而小城市,尤其是乡村地区,日常生活照顾这一块基本上还处在自给自足的状态。

第三个资源,政府是提供得最少的,是心理的慰藉资源。因为心理的慰藉资源不像保姆、护工那么简单,你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就行了,心理慰藉资源需要专业人士来提供,比如精神分析师、社会工作者,一些工会、妇联专职干部,他们这些人很专业,心理理疗师这些特殊行业,他们很多人都学到相关的知识,对人的心理需求有特定的把握,心理慰藉这一块就需要专业人士来参与了,比如社工,社会工作者要全面参与,而且是专职社工,而且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社工去提供,有些老年人长期孤僻,与世隔绝,这时候你要想介入的话是很难的。这个我们政府干涉的是最少的,但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包括香港都是这样,它对精神慰藉这一块的照顾也是非常充分的,西方国家从社区睦邻运动开始一直到后来的邻里守望等,它都做得非常好,它不仅管老年人的经济生活问题,而且还要管心理慰藉的问题,让你感觉你融入这个主流社会了,你过得挺好,有人在帮助你,有人在关心你,供给这一块,我们是失衡的。经济资源供给的是最多的,日常生活供给的能力是相对有城乡差别的,精神慰藉这一块,是政府将来需要进一步努力的。这是第二点问题。

(三)养老制度供给碎片化

第三点问题,养老供给制度的碎片化。碎片化是说它不是一个整体,打碎了,很多小块小块的东西,相互之间也不能合并在一起了,这一块一块的。我们现在这个养老制度比较复杂,比如说公务员有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上是财政供给,一部分事业单位已经改革了,还有企业有自己的养老保险制度。

另外,城市里的无业人员有自己的养老保险制度,农村的老年人有他的养老保险制度,至少农村人、城市无业人员、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甚至军人,他都有自己的养老保险制度,从身份来看就有这么多差别的,而且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它推行的力度不一样,有些地方整一个省农村人都有养老保险制度了,有些地方农村老年人还没有,有些全省是能够统筹了,有些地方只是地级市统筹,甚至县里面统筹,所以这个水平完全不一样,有些一个月能发一千多块钱,有些一个月能发八百块钱,有些一个月只能发五十五块钱,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因为整个制度设计的过程中从下往上做,是从无做到有,但根本没有从有做到好,先暂时有了再说,然后再慢慢统筹,整个制度是非常碎片化的,所以养老保障制度在国内非常多,各个地方的实际执行情况不一样,让人眼花缭乱,相互之间很难对接,转移都很不方便,所以整个制度是碎片化的,这需要我们解决。

(四)养老制度供给欠公平

第四个问题,养老制度的供给是欠公平的,差别非常大。有些省它很有钱,它给农村养老,城镇无业人员养老的资金比较多,每个月拿的钱就比较多。有些省它比较差,给的就少,这两个省交界的地方是最明显的,比如华北地区两个省交界的地方就一条马路,中间是一条小马路,这边是这个省的,比较差一点,这边是这个省的。比较好一点,你看养老金的差别就非常地大,这两个地方其实没什么差别,地理条件、人口、语言、风速都是一模一样的,因为行政区划,一个划到这个省去了,一个划到这个省,所以他们的养老资源的差别是巨大的。这个省一个月老年人只能拿55块钱,但这个省老年人一个月能拿三四百块钱,是它的7、8倍,这个差别非常大,整个制度供给欠公平,如果你是这个省,那你就走运了,如果你是那个省的,那你就相对倒霉一点了。这就是一个欠公平的,这是第四点。

(五)养老制度不可持续

第五点,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不可持续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