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复习资料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复习资料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闻笛赋(fù)烂柯人(kē)折戟(jǐ)销(xiāo) 干戈(gē)絮(xù)寥落(liáo)惶恐(huáng) 宫阙(qua)绮(qǐ)婵娟(chán)踌躇(chóu chú)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 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 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代指史册。) 把酒问青天(端起) 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 【重点句子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 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传世。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 (2)背景知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5诗词五首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烂柯.人()自将.磨洗() 干戈.()低绮.户()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自将.磨洗认前朝() (3)留取丹心 ..()() ..照汗青 (4)把酒 ..问青天() (5)高处不胜 ..寒() (6)千里共婵娟 ..() 3.按要求写句子。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表现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B.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只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

沈阳市康平县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赤壁》同步练习

沈阳市康平县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赤壁》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共8题;共22分) 1.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押韵关系倒置句末。 B . “入”“流”两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C .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 D . 诗人初离乡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江行见月,寄情千里,触发了对家乡和君王的恋恋不舍。 2. (2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B .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 .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 (3分)《带上她的眼睛》的作者是________,中国________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________》等。 4. (6分)给加线字注音 硕士 ________ 执著________ 生机勃勃________ 深谙________ 煞有介事________ 侃侃而谈________ 5. (2分)读《渔舟唱晚》,诗的第一节是写过去________;第二节是写现在________。 6. (3分)读《渡汉江》,“岭外”一般是指________地区,由此看来宋之问诗的一二句是写________,三四句是写________ 。 7. (3分)读《渡汉江》,“近乡情更怯”的“近”从文言的角度来看是________(词类活用),“怯”字的意思是________,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理。 8. (1分)读《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引用的典故是________。 二、问题解答 (共8题;共40分) 9. (5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画堂春·寄子由① (宋)苏轼

八年级下册21—24课原文及译文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西东。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

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能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臵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和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 首》教案 来源:语文网作者:匿名 内容预览: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过程与方法 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方法可采用点播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2、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难点: 1、领会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突破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对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要有相当了解。 学生准备: 预习这五篇作品,准确认读文中字词,初步感受作者感情。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研讨《采薇》 1、通过诵读、回答问题等方式学习 2、学习《十五从军征》 2、通过诵读、回答问题等方式学习 3、研读《送别》 3、细心体会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一、学习《采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同学们都能背诵哪些诗歌呢?诗歌是一种纯文学的代表,也是张力很强,容量很大的体裁。这课有五首作品,有古诗,有乐府诗,有七言绝句,也有词和曲。内容涉及叙事、写景抒情、讽刺等很多方面,下面我们就进入具体的学习。 2.转入《采薇》的学习,先范读,再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解决:《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诗集。 3.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思想内容。注意: (1、)对诗句含义适当讲解,不宜做繁琐分析。 (2、)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不懂处提问解决。 (3、)思考:将“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有何意义? 1、背诵自己能想起的诗歌,对课文产生兴趣。 2、文注释,认真阅读《采薇》,读诗的整体印象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反复读课文,做到当堂背诵, 1、理解诗的意境,和诗的形式上的美感及古诗特点。明确:对于家乡的怀念和对长年在外戍守的无奈。 二、学习《十五从军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介绍乐府诗的特点和内容。 2.范读《十五从军征》,注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中同样描写士兵,在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点拨:前诗更中于对情景的描写以反衬哀伤心情。这首诗通过一个老兵的自述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控诉。 1.了解与此诗内容相关的知识。 2.学生诵读这首诗,体会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送别》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介绍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 2、让学生朗读此诗,并讲述诗的大意。 3、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 (1、)这首诗歌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点拨:形象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对友人依依不舍,还没分别就盼归的心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25课

四、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作者要在文中表达什么感情?在文中何处可以足见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文句? 2、学生交流讨论,师生明确并引导体会。板书: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明确:这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暗含着“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人生哲理。(联系作者的意趣和生平来理解。) 3、出示语段:“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理解其内涵。 作者在文未点明寄情于山水的意趣,用以收束了全文,那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4、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发言。 明确:作者重在抒写“性灵”。 此句表明自己和庸人的区别。“不能以游堕事,”是以那些热衷于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官也”,有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给他以慰藉,山水鸟鱼都成了他的知已。这可是一种物人交融,人和物的相映成趣的美好境界。 五、赏读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1、体会文中白描手法。 (1)出示有关白描手法的句子,让学生回顾白描手法。并引出白描手法这一写法在文中的运用。 (2)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白描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加以品味。 明确:这种写法能使所写景物鲜明如画,笔法简练。 2、体会比喻和拟人修辞在文中的运用 (1)问:文中那些地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请在文中找出来。 (2)学生交流讨论找出句子,引导学生加以赏析。 3、播放散文《春》的录音,学生欣赏感爱春天。 六、小结本课。 此文属于一篇绘写春景的优美散文,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白描、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章法上采用了欲扬先抑,结构上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内容上物我交融,人和物相映成趣。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七、拓展延伸 1、学生小组展示有关写春的诗句,教师展示补充,引导学生积累。 2、学生练笔写春,进行交流讨论。 八、作业:绘画春景。 情景要求:假设你此次与袁宏道结伴同行,一同来到满井,你将看到些什么?你又会写下些什么呢?请你以绘画形式把画下来。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研读教材,精读季羡林著作《德国印象》、《留德十年》、《季羡林文集》 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访谈录。其中大树指谁? 2. 简介季羡林 3.齐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2.认读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教师随机指导。 3.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教学是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接着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 三、品词品句,深入探究(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画出描写作者内心感叹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一)自主研读,体会“奇丽”。 1.理解“奇丽”和“奇特”的意思。 2.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感受。 相机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3.齐读这3句话,找出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描绘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这两个词边想象画面。(课件再现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②课外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花的成语? (2)“山阴道” ①山阴道指的是什么?(学生谈) ②提问:为什么会给人如入山阴道的感觉呢? (3)“花的海洋” ①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小结:作者把大片大片,没有边际的花儿比作浩瀚无边的海洋。 (4)“家家户户” (5)“任何”:出示图片,引读 (6)“应接不暇” ①请学生谈什么是“应接不暇”。在哪篇课文中学过这个词语? ②“应接不暇”在这里指什么? 3.指导感情朗读。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哪些方法来体会德国奇丽的景色? (设计理念:该环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读书训练,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亲历自主读书感悟的过程,在读中感知、理解、消化、吸收,教师只在关键处作适时适度的点拨。) (二)合作探究,感悟“奇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 《有的人》运用对比

运用对比,凸显精神 ——赏析《有的人》中的对比手法 《有的人》这篇文章,通过对鲁迅和与他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阐述了人生哲理。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作手法。作者通过对比,歌颂了鲁迅伟大的精神,非常符合斗争现实。 ★生死观的对比 【精彩在线】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含英咀华】诗的开始以两种生死观作对比,其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含义各不一样。前一个“活”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指“精神死亡”,后一个“死”指“生命结束”。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虽生犹死;而一生甘愿作人民的牛马的人,虽死犹生。在对比中两种生死观高下立判。 ★对人民态度的对比 【精彩在线】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含英咀华】各节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妄想“流芳百世”;残害人民。诗句生动再现了某些人的丑恶嘴脸。各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那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在对比中,人物的崇高精神跃然纸上。 ★人民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 【精彩在线】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各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诗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像鲁迅一样的人的称颂。在对比中体现人民的爱憎。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中秋词。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想入世又想出世的矛盾心理,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为天下人送去美好的愿望做结。全词彰显词人由思念亲人官场失意的忧郁、愁苦到豁达胸襟的情绪变化,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了千古离人共同的心声,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向人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该词意境深刻,画面感强;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思路清晰运用联想与想象的写法,以生动的文字对古今一轮月向我们做了最真最美的诠释。 二、授课对象:八年级三班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加叛逆期心理阶段,大都缺乏换位思考的观念。对于亲情、友情和兄弟情理解起来稍显生疏。《水调歌头》中传达了浓浓亲情,可通过本词的学习对他们进行一次情感教育引导,使得他们在青春期更好地处理与父母及朋友的关系。鉴于八年级对于词的积累有一定基础,因而能简单地叙述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但对情感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根据该学段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该单元的单元说明文及文本的特点,意境、情感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是利用文中浓浓的亲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也要加强挫折教育,这一时期的学生很脆弱,很容易放弃。对作者苏轼的介绍可采用考查的方式,学生对苏轼并不陌生,可以让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苏轼的了解,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 四、教学目标 1、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疏通词的大意、背诵全词。学生能根据内容说出其描绘的画面,可以在忠实原文意境及情感的基础上,加以联想和想象,丰富画面内容。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在解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能提取出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及人生哲理。 3、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联系自身的实际,说说这首词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知识与能力: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读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节奏和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上一学期,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作者那高洁傲岸的志向和追随古代名贤的志趣及抱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好容易等到10年后,他奉诏回到长安,因游玄都观,写下了《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他以玄都观比当时的朝廷,巧借点缀春光的“轻薄桃花”曲笔展意,讽刺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都是自己被贬后才爬上去的。这首诗引得朝中权贵群起而攻 14年后诗人再一次被召回长安,他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显示了他坚持真理、顽强不屈的精神。据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合作探讨,解读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学生根据课下注解,以及手中所掌握的辅助材料,解读诗句。 (2)交流探讨。 (3)明确: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明确: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明确:“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明确: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4、小结: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 别人看的》同步练习A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基础运用 (共19题;共88分) 1. (7分)认真读拼音,将词语补充完整。 zhàn suàn jìng gài dé jǐn ěr ________有 计________ ________界 大________ ________国 花 团________簇 莞________ 一笑 2. (3分)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内容我知道。 ①本文作者是________,讲述的是________国的风景民俗。 ②德国人养花的特点是________。 3. (3分)看拼音写词语 dà gài què shí huì ché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4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概________(A .kài B .gài) ②栽________(A .zhāi B .zāi) ③暇________(A .xiá B .jiá) ④颇________(A .pō B .bō) 5. (6分)我能写词语。

chà zǐ yān hóng wǎn ěr yí xiào wú xiájǐ liang pō shēn zhēn qi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雪峰________的湖水 ________的石块________的图画 7. (4分)选词填空 暇假 ①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________。 ②一学期过去了,________期马上就要来临了。 栽载 ③汽车满________着货物向灾区驶去。 ④德国人把花都________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8. (5分)根据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内容填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我为人人,________。 我觉得这种________是很________。 9. (8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①________“我为人人,________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②________我离开德国多年,________德国的美丽从未改变。 ③德国人的花儿________养在屋子里,________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④________自己欣赏美好的事物,________和大家一起分享。 10. (6分)填表。

八年级下册25课诗词曲五首默写.

初三第四单元诗词曲五首默写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的句子是: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 (二《赤壁》 1.《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2.《赤壁》中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提出了有异于史家评价的诗句是 ,。 3.《赤壁》中通过古代战争中的兵器引起作者联想的诗句是 ,。 (三《过零丁洋》 1.《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 2.《过零丁洋》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

3.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 3.《过零丁洋》用比喻修辞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 ,。 4.《过零丁洋》中运用对偶、双关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诗句是,。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诗句是,。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 5、直接写明月的诗句: 6、写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的句子:,。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 ,。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主旨句是 ;。 答案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赤壁》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春锁二乔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春锁二乔 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三《过零丁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优质教案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本篇课文选自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旨在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一是使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教学中本着“解放学生”的理念,以课文生动的语言为突破口,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抓词抓句领悟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实现语文教学的“言意兼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宝葫芦的秘密》的精彩片段。 学生准备: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搜集作者资料。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2.培养阅读兴趣,能按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视频,情境导入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的一段视频。 2.导思:你们知道这个动画片的名字吗?主人公是谁呢? 3.导学:其实这部动画片是根据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出示书,学生读封皮。 4.介绍书的作者等要素。

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关注作者。 (1)学生介绍搜集的作者资料,同学间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 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积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作者想象丰富,能寓教育意义于生动活泼的故事之中,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5.揭题:《宝葫芦的秘密》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相机板书:宝葫芦的秘密 6.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过渡: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宝葫芦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动画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交流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搭建一个平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预习和复习 目录 知识点 (1) 课文主题: (1) 生字组词: (2) 多音字: (3) 形近字: (3) 课后习题答案: (3) 《古人谈读书》原文 (5)

知识点 课文主题: 本文围绕读书学习这一主题,选取了三则古人谈论读书的小古文,从读书态度、读书方法、读书需具备的条件等方面进行探讨,启发我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热爱读书,善于读书。 [注解] 一 ①敏:勤勉。②好:喜好。③耻:以……为耻。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知:同“智”,智慧。⑥识:记住,这里读zhi。⑦厌:满足。⑧诲:教诲。 二 ①谓:说。②漫浪:随意。 三 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 生字组词: 词: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 诲: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 谓:称谓所谓谓语无谓 诵: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 岂: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 恒: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

窥: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 皆: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 缺: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 多音字: 好:hào好奇hǎo好看 观:guān参观guàn道观 形近字: 耻(羞耻)址(地址) 诲(教诲)悔(后悔) 诵(背诵)涌(汹涌) 恒(恒心)桓(盘桓) 皆(皆大欢喜)旨(旨意) 缺(缺少)缸(水缸) 课后习题答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25课-诗词五首

灵官镇中学《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时间:2013年9月制作人:邓谋臣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诗词中的疑难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背诵默写五首诗词。 3、培养朗读、文言感悟等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诗词中的疑难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背诵默写五首诗词。 第一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了解作者: 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他是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再一位就是(),他是现实主义诗人。)人们叫他为“”。 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有名的(之乱),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流血死亡。杜甫和百姓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二、整体感知 1)认真听课文朗读,小声跟读,揣摩诗歌节奏,初步体会诗歌表现的情感。 2)自己放声读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 三、注音 怒号()三重茅()挂罥()塘坳()布衾()大庇()突兀见此屋()恶卧()丧乱()四、合作探究 1)说说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 2)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 3)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4)群童为何抱茅? 5)“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6)哪句话表现了祸不单行? 7)哪句话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8)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9) 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诗中树立了什么样的诗人自我形象? 五、本诗主旨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 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了解赠序的文体特征。 3.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伴互助疏通第一段文意,朗读时正确把握停顿。 4.初步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二)课前预习: 1.给加点词注音: 嗜.()砚.()叩.()问叱咄 ..()() 俟.()皲.()裂媵.()人衾.()烨.()然 缊.()袍容臭.()负箧.()曳屣 ..()() 2.宋濂,字景濂,号潜溪,_____(朝代)文学家。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朱元璋称他是“__________________”,刘基赞许他“_________________”,四方学者称他“____________”。宋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第一段)。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仲,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三)课内导学: 1.导入:同学们,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2.作家、文体: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他的散文清新简约,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

八年级下册25课诗词曲五首翻译

八年级下册25课《诗词曲五首》翻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参考译文】 谪居巴山楚水之地,使人倍觉凄凉,算来已有二十三年的时光。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此番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恍如隔世,人事沧桑呵!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今日听到你的一曲高歌,令人意兴焕发,更有一杯美酒,令我精神豪兴、百倍增长。 赤壁 【参考译文】 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久远岁月也未能将它消蚀,把它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时代的兵器。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铜雀台里。

过零丁洋 【参考译文】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水调歌头 【参考译文】 明月何时出现的呢?端起酒杯仰问上苍。(又)不知天上的宫殿楼台,今夜是什么年月。我(有心)想驾风前去,

又怕琼楼玉宇的极高处,(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况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赏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间(痛快)呢!月亮转过朱阁,低照着美丽的窗户,照着不眠的诗人。不应有什么怨恨,(但它)为什么总是赶在(我)离别亲人的时候露着圆脸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难以圆满。只求亲人平安,千万里之外共赏此美月吧。 山坡羊·潼关怀古 【参考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西望长安,心神不定,感慨万端。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5课《自己的

第25课《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3个生字,书写7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 生境界。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作家季羡林吗?(图片介绍)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 动家。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师:从1935年起,曾经留学德国十年,被德国这个爱花的民族,被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深深感动。1985年他又一次来到德国,勾起了他的回忆,写下一篇精美的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季先生去领略德国的风土人情吧!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帛——锦、宅——姹、焉——嫣、皮——颇。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脊”上下结构。上大下小,注意上边的笔顺是点、提、撇、点、撇、捺。 “暇”左右结构。左小右大。注意右边的笔画。 (2)教xx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境,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

八年级下册25课古诗词曲学习要点

八年级下册25课古诗词曲学习要点 一、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Ⅰ参照注释,解释诗歌内容,并探究交流下列问题: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3.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参考答案: 1.交代了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2.特点:用典。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4.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二、学习《赤壁》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经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观点不同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Ⅰ分小组探究交流下列问题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 1.沉沙之折戟。 2.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三、学习《过零丁洋》 这是一首咏志诗。文天祥,状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奉朝廷之命至元营议和,被扣,冒险脱逃。后继续转战抗敌,以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