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进展_毛开荣

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进展_毛开荣
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进展_毛开荣

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进展

毛开荣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 100081)

[收稿日期]200303

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280(2003)09

003704 [中图分类号]S 852.614

[摘 要] 布鲁氏菌病至今依然是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除牛种、羊种、猪种、绵羊副睾种、犬种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外,最近又发现了海洋种布鲁氏菌病的存在。对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诊断已从传统的分离培养鉴定发展到应用PCR 、基因探针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的敏感性大大提高了。在血清学诊断方面,ELISA 技术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成熟技术。在预防用疫苗方面,牛用RB51和羊用M 111两种粗糙型疫苗开辟了布鲁氏菌病防治的新领域,将更有效地推动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效果。[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流行病学;诊断;疫苗毛开荣(1958年~),男,副研究员,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的研究与检验。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 )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流行,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美元,而且此病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0世纪90年代,此病在马尔他和阿曼的再度爆发,表明了消灭此病的艰难

[1]

由于带菌动物是其他动物和人类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就成为本病防制的关键。迄今,至少已有5种技术成熟或比较成熟的布鲁氏菌病疫苗可供免疫预防,有多种技术成熟的血清学方法可供诊断使用。诊断试验可用国际标准来标定、比较。

在新技术的研究方面,对新型疫苗、诊断方法的研究已有相当多的报道,如粗糙型疫苗、组分疫苗、独特型抗体疫苗、基因疫苗、ELISA 诊断技术、PCR 诊断技术、免疫层析诊断技术和免疫渗滤诊断技术等。将来还会有更多、更有效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供我们选择。1 流行病学

1.1 牛种布鲁氏菌病 流行于世界各地,主要由生物1、2、3型菌引起,可感染奶牛、黄牛、水牛、鹿、骆驼、马、犬等家畜和其他野生动物。人易感。1.2 羊种布鲁氏菌病 主要在中东等亚洲国家及

南美洲流行,非洲有零星散发,以生物1型菌引发致病为主。其感染动物与牛种布鲁氏菌一样广泛,但以绵羊、山羊感染为主。牛感染羊种布鲁氏菌已成为南欧、以色列、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地区的严重问题。由于对牛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缺乏有效的免疫措施,因而在这些地区由此而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严重。

1.3 猪种布鲁氏菌病 几乎遍布全世界,感染猪、野猪、野兔及啮齿目动物,主要由生物1、3型菌引起。通常情况下,其流行程度比较低,但在南美和东南亚的流行程度较高,巴西和哥伦比亚等出现过猪种布鲁氏菌生物1型感染牛的情况[2]。猪种布鲁氏菌比牛种和羊种布鲁氏菌更易通过生殖道传染。猪种布鲁氏菌生物2型不同于生物1、3型,它主要传播于欧洲,以感染野兔为主。在北美和俄罗斯的北极圈地区曾出现过猪种布鲁氏菌生物4型引起该病的爆发流行[3]。

1.4 绵羊副睾种布鲁氏菌病 主要在大洋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流行,但北美、南美、欧洲和南非也有过报道。感染动物仅限于绵羊,也有个别山羊感染的例子。已证实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不感染人。

1.5 犬种布鲁氏菌病 在欧美、亚洲、非洲都有流

行。已经报道存在此病的国家有美国、墨西哥、阿根廷、西班牙、中国、日本、突尼斯等。除犬科动物敏感外,其他动物的感染率很低,有感染人的情况,但比较少见,亦不严重[4]。

1.6 海洋种布鲁氏菌病 从海洋哺乳动物分离到的布鲁氏菌暂时命名为海洋种布鲁氏菌(Brucella maris),是由英国和美国首先分离到的,具有人兽共患性。许多海洋哺乳动物,包括海豹、海豚、海狮、鲸鱼等都能被感染。有过实验室感染海洋种布鲁氏菌的情况,但未见报道。与感染的海豹或鲸类长期接触的工作人员亦可感染此病[5,6]。

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病人极少会成为传染源,至今只有很少几篇关于孕妇传染胎儿和性接触感染的报道[7,8]。

2 诊断

诊断技术一直是布鲁氏菌病研究的重要领域。在20世纪80~9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包括布鲁氏菌病在内的疫病诊断技术。

2.1 病原学诊断 布鲁氏菌的病原学诊断除通过病料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外,已有用过氧化物酶标记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免疫染色检验技术。DNA探针和PCR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病原诊断的实用方法。最近,已有一种叫做野外脉冲凝胶电泳的技术用于布鲁氏菌病原鉴定,这种技术可以鉴别布鲁氏菌各个种[9]。

S19和RB51疫苗菌株已可以用PCR技术鉴定[10,11]:S19的赤鲜醇敏感基因缺失702bp(其他布鲁氏菌都有1063bp,S19只有361bp);RB51菌株编码葡胺聚糖酶的wbo A基因发生了变异。PCR鉴定技术所用引物为:

Primer1:5'T TA AGC GCT GAT GCC ATT TCC TTC AC3';

Primer2:5'T TT AGT TTG CCG TAA TAT AGG TCT AGA ACC TGT C3';

Primer3:5'GCC AAC CAA CCC AAA TGC TCA CAA3'。

猪种布鲁氏菌的病原学诊断与血清学诊断一样敏感。一方面是因为猪种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相对比较容易,另一方面是因为猪的血清学诊断价值不如牛羊等动物高[12]。

2.2 血清学诊断

2.2.1 凝集试验 传统的凝集试验(包括试管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在发达国家已基本上停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缓冲布鲁氏菌抗原试验,包括卡片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缓冲平板凝集试验(BBAT)。在国际贸易中,缓冲布鲁氏菌抗原试验是诊断牛、羊、猪种布鲁氏菌病的指定筛选试验。这些常规血清学诊断试验(尤其是凝集类试验)是基于抗体对抗原表面多糖O-链的检测。光滑型菌的脂多糖(S-LPS)含有N甲酰化聚合物(N甲酰基4

氨基4,6异脱氧甘露糖)组成的多糖O-链,而粗糙型菌的脂多糖(R-LPS)缺乏多糖O-链。但与布鲁氏菌有交叉反应的细菌,如耶尔森氏菌O:9,亦有类似的脂多糖O-链结构[13]。

2.2.2 补体结合试验(CFT) CFT至今仍是布鲁氏菌病的重要诊断方法,是国际贸易指定用于牛、羊、绵羊副睾种布鲁氏菌病诊断的确诊试验。但是,CFT不适合作为猪的个体诊断,因为猪的补体会干扰豚鼠补体而使得补体结合试验的敏感性降低38%~49%。尽管如此,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还是强调,猪的补体结合试验价应低于20个国际单位[14]。

2.2.3 乳环试验(M RT) 该试验是奶牛布鲁氏菌病监测的主要方法。

2.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法与CFT效果相当,操作却更为方便,它既可以作为确证试验,又可以作为筛选试验。目前只有牛种布鲁氏菌病的ELISA试验是国际贸易中的指定试验。这种ELISA方法不但可用于血清学诊断,还可用于乳汁检查。

猪种布鲁氏菌病和绵羊副睾种布鲁氏菌病亦已有成熟的ELISA诊断技术[15]。ELISA方法在其他种布鲁氏菌病上的应用还需进一步改进抗原和积累数据。

关于ELISA的研究报道相当多,表明这是一种公认的比较有前途的诊断方法。ELISA方法的关键在于抗原的选用。在已经标准化了的牛种布鲁氏菌病ELISA诊断中,使用了S-LPS抗原。另外,从牛种布鲁氏菌和羊种布鲁氏菌获得的能表达高度免疫原性蛋白的基因,可生产用于鉴别S19和Rev.1疫苗免疫与自然感染的蛋白。

2.2.5 其他血清学诊断技术 由于凝集试验不适合绵羊副睾种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一种琼脂凝胶免疫扩散(AGID)试验就成为绵羊副睾种布鲁氏菌病的常用诊断方法,但未被采纳为国际贸易指定试验。对猪种布鲁氏菌病来说,没有一种传统的血清学诊

断方法是适用的,主要的问题在于断奶后2~3月龄的猪是最易感的,但它们对感染的凝集类抗体的应答很有限[16,17];再有,耶尔森氏菌O:9感染在猪群非常普遍,而布鲁氏菌传统试验所用抗原的主要有效成分———LPS与耶尔森氏菌O:9的LPS难以区分;另外猪血清有时还有非特异抗体(主要是IgM),对凝集类试验,尤其是SAT影响较大。因此,对猪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流行病学显得尤为重要。一种免疫荧光试验已用于猪种布鲁氏菌病的鉴别诊断[18],可排除与耶尔森氏菌的交叉反应。变态反应试验对猪种布鲁氏菌病诊断有着很高的特异性,亦不与耶尔森氏菌发生交叉反应,但敏感性与凝集试验一样差,不适合作为个体猪的诊断。

3 疫苗

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布鲁氏菌病疫苗有2种:S19和Rev.1。一些国家也在使用自己研制的疫苗,如中国的S2、M5活疫苗,俄罗斯的牛种布鲁氏菌82、82pn和75/79活疫苗等。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驯鹿中流行猪种布鲁氏菌生物4型感染的疾病,当地采用猪种布鲁氏菌生物4型佐剂灭活苗作为免疫预防用。有些布鲁氏菌病疫苗曾经在较大范围内使用过,但由于经过一定时间的实际应用后,发现效果不理想,逐渐停用或少用,如H38、45/20佐剂疫苗。还有些疫苗只经过短时间的实际应用,如1950年Kotlyarova研制的牛种布鲁氏菌104M 活疫苗,1960年Yuskovets MK等研制的用于绵羊免疫的牛种布鲁氏菌68活疫苗,1952年Chernr-shava等研制的用于绵羊免疫的猪种布鲁氏菌B61活疫苗,1956年M aiboroda研制的用于牛和猪的ULEV。Cedro等在阿根廷曾经应用过活的牛种布鲁氏菌Viejo与灭活的猪种布鲁氏菌制备的混合疫苗。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粗糙型布鲁氏菌疫苗一直是布鲁氏菌病疫苗研究的热点之一,已报道实验室试验有效的不少于20种,包括早期Jones 等[19]研制的R6、R7灭活佐剂疫苗和后来的45/20灭活佐剂疫苗,但最后都因免疫效果差或不是完全的无凝集原性而停止使用。美国研制出一种粗糙型牛种布鲁氏菌活疫苗RB51[20],据报道有相当于S19疫苗的免疫效力,而且不干扰常规血清学诊断,在美国已获准正式使用。我国殷善述等亦研制了一种粗糙型羊种布鲁氏菌活疫苗M111[21],对绵羊、山羊都有较好的免疫保护力,同样对常规血清学诊断不产生干扰。3.1 粗糙型牛种布鲁氏菌活疫苗RB51 RB51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研制的一株粗糙型牛种布鲁氏菌疫苗,是由牛种布鲁氏菌2308在含有利福平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的。RB51菌株的脂多糖缺乏O 链,通过各种动物体内外试验表明,其粗糙型特性非常稳定,不管动物年龄、免疫剂量大小、注射次数多少,都不会诱导产生常规血清学试验或ELISA 试验可检测到的抗O链抗体。RB51是一株弱毒菌株,小鼠、豚鼠、山羊和牛的研究结果表明,RB51于短期内就会在体内被清除,极少导致或不导致流产,一次性免疫牛的效果与S19相似[20]。最近,对布鲁氏菌病高度流行和低度流行地区的免疫试验表明,RB51菌株产生的免疫力(在免疫接种后一年)近似于或高于S19菌株产生的免疫力。

用RB51免疫后,所有动物的常规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试验依然是阴性。这一特性对于有效地清除牛种布鲁氏菌病是非常重要的。用它代替S19疫苗将会减少假阳性反应。

RB51对牛(包括野牛)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但对牛以外的其他动物的应用价值,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评价。

3.2 粗糙型羊种布鲁氏菌活疫苗M111 M111疫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其毒力低于S19、Rev.1、M5和S2,亦具有不诱导产生针对S LPS多糖O

链抗体的特点。对近万头羊(包括绵羊、山羊和奶山羊)免疫后的血清学检查结果表明,M111疫苗免疫不会诱导被免疫动物产生布鲁氏菌病常规血清学诊断(包括试管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抗原,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体,对实施布鲁氏菌病检疫不会产生任何干扰。上述血清学特性,有利于疫区结合检疫措施更快地控制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同时也为布鲁氏菌病控制地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护本地区羊免受外来布鲁氏菌病感染的威胁,巩固布鲁氏菌病防治成果。此外,它对我国以羊布鲁氏菌病为主的布鲁氏菌病防治也有着重要意义[21]。

M111疫苗对300多头羊(包括绵羊、山羊、奶山羊)的效力试验结果表明,M111疫苗口服的免疫保护力可达75%以上,注射的免疫保护力可达78%以上,已与S2、M5疫苗的效果接近或相当。M111疫苗的有效免疫期为一年。

对布鲁氏菌病流行疫区的应用结果表明,结合检疫措施,M111疫苗可更有效地减轻布鲁氏菌病

的流行程度,更快地达到控制布鲁氏菌病的目的。在一个感染率为10%的羊布鲁氏菌病暴发流行点,使用M111疫苗免疫后一年,感染率降低到1.12%,免疫后二年降到0.8%。另一个布鲁氏菌出菌率2.3%、流产率6.6%的疫区,用M111免疫后一年,不再分离到布鲁氏菌,流产率亦降到4.4%,第二年就不再发生流产。

至今,已用M111疫苗免疫了上百万动物,结果表明此疫苗安全有效,特别是不干扰常规血清学诊断的特点使其比传统的布鲁氏菌病疫苗更利于综合预防措施的实施,更利于快速控制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而且解决了布鲁氏菌病控制地区的免疫预防问题。

现今,研究新疫苗大致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继续选择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菌株,二是保护性抗原修饰疫苗,三是DNA疫苗。其中保护性抗原修饰疫苗可能比较有前途,目前的技术已经有可能提高细菌对保护性抗原的表达。Cu/Zn过氧化物歧化酶,L7/L12核蛋白和Omp10、Omp16、Omp19、Om p25、Omp31、Omp2b、Omp1等外膜蛋白是已知的良好的保护性抗原成份。当然,布鲁氏菌体内免疫是非常复杂的,进一步了解这些免疫机理将有助于新疫苗的研究开发。

参考文献:

[1]Amato Gauci AJ.T he return of brucellos is[J].M altese M edical

Journal,1995,7:78.

[2]Garcia Carrill o C.Animal and human brucellos is in the Americas

[EB/OL].Paris:OIE,1990:287.

[3]Tess aro SV,Forbes LB.Brucella suis biotype4:a case of granuloma-

tous nephritis i n a barren ground caribou(Rangifer tarandus groenlandi-cus L)with a revi ew of the distribution of rangiferine brucell os is in Canada[J].Journal Wil dlife Dis,1986,22:479488.

[4]C armichael LE.Brucella canis[A].Nielsen K,Duncan JR.Animal

bruce llos is[C].Boc a Raton:CR C Pres s Inc.1990.335350.

[5]Ross HM,Foster G,Reid RJ,et al.Br ucella species infection in

s ea mammals[J].Vet Rec,1994,132:359.

[6]Ew alt DR,Payeu r JB,M artin BM,et al.Characteristics of a

Br uc ella species from a bottlenose dolphin(Tu rsiops truncatus) [J].Journal Vet Diagn Invest,1994,6:448452.[7]M antu r BG,M angalgi SS,M ulimani B.Brucella melitensis—a

sexually transmissible agent[J].Lancet,1996,347:1763. [8]Ruben B,Band JD,Wong P,et al.Person to person trans-

mission of Br uc ella melitens is[J].Lancet,1991,337:145.

[9]Romero C,Lopez Goni L.Improved method for purification of

bacterial DNA from bovine milk for detection of Br ucella s pp.by PC R[J].Appl Environ M icrobiol,1999,65:37353737. [10]Bricker BJ,Halling SM.Enhancement of the Br ucella AM OS

PC R as say for differentiation of Br uc ella abor tus vaccine strains S19and RB51[J].Clin M icrobiol,1995,33:16401642. [11]Ew alt DR,Bricker BJ.Validation of the abb reviated Brucella

AM OS PCR as a rapid screening m ethod for differentiation of

B rucella abortus field strain isolates and the vaccine strains S19

and RB51[J].Clin M icrobiol,2000,38:30853086。

[12]Ferris RA,Schoenbaum M A,Craw ford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0039566.html,parison of s ero-

logic tests and bacteriologic culture for detection of brucellosis in swine from natu ral ly infected herds[J].Am Vet M ed Assoc, 1995,207:13321333.

[13]Perry M B,Bundl e DR.Lipopolysaccharide antigens and carbo-

hydrates of Br ucella[A].Adams LG.Advances in Brucellos is Res earch[C].Austin(TX):Texas A&M University,1990.76

88.

[14]OIE.M anual of standards diagnostic tests and vaccines2000[C].

2002.h ttp://w w w.oie.in t

[15]Priadi A,Chas anah U,Hirst R G,et al.Development of an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an t assay(E LISA)for detecting anti-body to Brucella suis in porcine sera[J].Penyakit Hew an.1995, 17:6670(Vet Bull,56,7528).

[16]Rogers RJ,Cook DR,Ketterer PJ,et al.An evaluation of three

serological tests for antibody to Br uc ella s u is in pigs[J].Aust Vet Journal,1989,66:7780.

[17]W rathall AE,Broughton ES,Gill KPW,et al.Serological

reactions to Brucella species in British pigs[J].Vet Rec,1983, 132:449454.

[18]Nielsen K,Gall D,Smith P,et al.Validation of the fluores cence

polarization assay as a serological test for the pres umptive diagnos is of porcine brucellos is[J].Vet M icrobiol,1999,68:245253。[19]Gargani G.Symp Series Immunobiol Standard[C].1970,12:

117.

[20]Schurig GG,Roop RM,Bagchi T,et al.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RB51:A stable strain of Brucella abor tus[J].Vet M icrobiol, 1991,28:171188.

[21]毛开荣,殷善述.畜用布鲁氏菌病菌苗无凝集原性菌株M111

的研究[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89292.

(下转31页)

3.4 试剂盒A、B操作时间比试剂盒G缩短30 min,但试剂盒G操作说明书清楚,可操作性强。3.5 三种试剂盒样品添加试验所用空白牛奶、鸡肝均为同一批,但空白样品测定结果不尽相同,如试剂盒A的牛奶空白结果为0.45ng/mL,试剂盒B和G 均为0.15ng/mL。这是由于采用试剂盒G时,牛奶经提取后,溶液澄清,无混浊;采用试剂盒B时,牛奶未经提取,直接应用,溶液混浊,但检测方法中设有牛奶缓冲液加入标准溶液中,使标准溶液与样品混浊度相同;采用试剂盒A时牛奶经10倍稀释后,直接应用,溶液混浊,使空白结果偏高。

3.6 对这三种试剂盒从灵敏度、板内、板间差异、样品添加回收试验几方面考虑,认为德国试剂盒具有灵敏度和样品回收率高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胡顶飞,沈建中.氯霉素类抗生素的残留分析[J].中国兽药杂

志,2001,35(5):5557.

[2]刘智宏.酶标免疫测定法(EIA)在检测动物性食品中氯霉素残

留的应用[J].中国兽药杂志,1995,29(2):4748.

[3]庄无忌.国际食品中毒性残留物监控法规及其系统工程[R].

[4]叶妮,刘智宏,郭文林,等.国内外克伦特罗检测试剂盒评价

[J].中国兽药杂志,2002,36(10):2528.

[5]Hahnau S,Julicher B.Evaluation of commercially availabie ELISA

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 cl enbuterol and otherβ2agonists[J].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1996,13(3):259274.

Evaluation on three kinds of ELISA kits for chloramphenicol

ZHOU De g ang,FANG Hui,ZUO Wen xia,GUO Zhi hong,YAN Xiao feng

(Beijing Institute of Veterinary Drug C ontrol,Beijing100012;China)

A bstract:Three kinds of ELISA kits fo r chloramphenicol were tested respectively.Kit A w as from Euro Diagnostica Company in America,kit

B w as from RANDOX company in Britain and kit G w as from r Bio-pharm company in German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 w ith50%inhibition of kit A,B or G was less than1ng/m L respectively.The measuring range of kit A w as0.1~2.0ng/m L,kit B w as0.14~21.0ng/mL and kit G w as0.05~4.05ng/m L.the inter assay variations w as less than11.3% and the intra assay variations w as less than17.4%.The recovery w as70%~120%.

Key words:milk;chicken liver;chloram phenicol;ELISA kit;drug residue;control

(上接40页)

Advances in animal Brucellosis control

M AO Kai rong

(China Institute o f Veter inary Drug Con trol,Beijing,100081;Ch ina)

A bstract:Brucellosis is still prev alent in the w orld today.Brucella maris have been found ex cept Brucella abortus,Brucella melitensis,Bruc ella suis,Brucella ov ies and Bruc ella c anies.Not only isolated o rgan,but also more sensitivity methods such as PCR and DNA probe have been applied to confirm.ELISA has been w idely used to detect brucellosis in the world.Two new rough ty pe Brucella vaccine,RB51and M111,are more effective fo r preventing brucellosis.

Key words:Brucellosis;Brucella;epidemiology;diagnosis;vaccine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2、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布病? 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有牲畜养殖的村(场)、牲畜交易场所、牲畜屠宰(厂)、畜产品加工较多的区域均容易发生布病。 3、哪些人容易患布病? 人对布氏菌普遍易感,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的多少。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皮毛乳肉加工人员等易患布病。 4、与人类布病有关的传染是什么? 与人类布病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山羊和绵羊)、牛、及猪,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 5、人通过哪些途径感染布病? 主要感染途径有三个:一是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如接产员、兽医、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直接接触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从事布病防治的医生、检验人员等。二是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如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的乳、肉类,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三是经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 6、人患布病后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人感染布氏菌后,一般潜伏期为1~3周,平均为2周,个别病例潜伏期长达1年。主要表现为高热或长期低热、多汗、乏力、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并反复发作。 7、怎样管理好家畜呢? 饲养家畜要圈养、人畜分居。放牧过病畜的草场,须经2~3个月后再使用。建产羔室,在室内产羔接羔,产羔室应备有防护服、消毒液、肥皂、面盆、毛巾等。应对饲养的牲畜及动物定期到畜牧部门进行检疫、免疫、发现病畜及时扑杀消毒处理。 8、怎样预防人患布病? 不要直接接触病畜流产物;不吃生肉,不喝生奶,从事与畜产品加工有关的工作时,要注意个人防护,洗手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并定期进行体检。 9、布病人传人吗? 人接触染疫的动物会感染布病,一般人不传人。 10、布病能治愈吗? 怀疑患了布病后应立即到正规医院诊治,只要治疗及时、正规,多数愈后良好,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终身不愈,甚至成为残疾。

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形势及对策

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形势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处于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畜牧养殖业自然也不例外。而畜牧的病虫害则是阻碍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其中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很容易对畜牧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破坏。全世界范围内这种疾病流传十分广泛,据不完全的数据调查,已经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这种疾病的流行。虽然我国第一时间就针对这种疾病进行了预防,建立了完善的疾病预防体制,使得这种疾病在80年代末得到了极好的控制,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畜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这种疾病的疫情又开始有了回暖的趋势,我国部分区域布鲁氏菌疾病发生的效率有着明显的上涨。 标签:布鲁氏菌,畜牧养殖业,防疫体制,改进措施 布鲁氏菌疾病波及范围之广,会危及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为了遏制这种疾病的扩散,应及时的建立好预防控制体系,限制这种疾病的传播范围。完善的预防控制体系可以明确的调查该种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发展动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监控管理,将疾病的成因以及传播途径了解清楚后,为相关的控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目前我国的防控形势 近些年来,我国已经相继采用了相关的检测技术以及病毒处理技术,完善的预防措施,使该种病情的传播范围十分狭小,基本没有形成经济财产损失。1987年至2008年,我国相继发生20余起病情,通过相应的监管体系监测可知阳性病畜为210头,患病的牲畜均为牛和羊。相关的预防工作人员将所有患病的牲畜及时的捕杀销毁。但是21世纪初,我国牛羊的饲养数量大幅度上升,市场交易频繁,这就造成了市场管理相对混乱,牲畜的流通日益增加,使得预防监控体系无法面面俱到,该种病情出现了反弹的趋势,传播的范围又一次增加,因此2007年以后,我国主动开展了监测防控体制,通过净化污染源,减少疾病的传播途径,加强牲畜的免疫系统等等方法,将疾病扼杀于摇篮之中,使得相关的病情没有继续恶化。但是该种病情仍然是屡禁不止,呈点状分散出现,只要与生病的牲畜接触后,人就会成为污染源,例如,剪羊毛,喝羊奶,接触羊肉等等都会使人感染这种病。 二、分布出现的原因分析 2.1牲畜数量急速增加,货物流通频繁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处于飞速发展的态势,畜牧养殖业从无到有,经历了短短30余个年头,从最初的几千头发展到现在各地区都有大型的畜牧养殖场,牲畜数量数不胜数。生猪数量的密度急速增加,导致了发病的几率上升,同时为了使货物流通起来,牛羊市场的交易也日益频繁,而相关养殖人员的专业技术以及工作素质,并不能适应我国飞速发展的畜牧养殖业,无法解决随时

布鲁氏菌病

摘要】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生物分型较多,寄生宿主广泛,传播途径多种。进入2000年后,我国患病人数逐年增多,波及28个省市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发病原因较多,主要是人群布病知识缺乏,防范意识不足,防护措施不当,检疫、免疫力度不够。本文综述是有关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现况;发病原因;防治对策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erms of Prevalence, Incidence Reason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BrucellosisZHOU Yanbin, LIU Xiaolin(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121001 China)Abstract: The Brucella is one kind of disease which can be got by human and animals together. There are many biological subtypes and the parasitic hosts widespread with so many dissemination ways. After 2000, the population of getting Brucella increases year by year, which affects 28 provinces, cities and areas. It has brought the tremendous burden for the society and the family. The incidence reasons which can spread Brucella are various. The main reason is the lacking of knowledge, and people s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is insufficiency.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are improper, and we lack effective quarantine and immunity. This article concerns present situation of Brucella, the incidence reason and the progress in prevention. Key words:Brucellosis; present situation; incidence reason; prevent-and-curable strategies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病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人畜间布病流行,约占世界1/5~1/6的人受布病威胁,全世界布病患者约有500~600万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1]。而且此病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年新发病人数为50万[2]。 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用显微镜看到了一种微小的细菌,1887年又进一步对死亡士兵的脾脏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培养到一种微小细菌,证明在士兵中传播的这种不明热疾病是由该细菌引起,当时称为马尔他微球菌(Micrococcuss melitensis)[3]。自分离出第一株布鲁氏菌以来,在百余年过程中人们对布鲁氏菌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尤其近十年,由于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对布氏菌属内的奥秘也不断被揭示。我国在建国前对这种疾病几乎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畜布病进行了调查及防治[4]。目前我国人畜间布病也波及2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5]。每个省市区的人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和流行。 1 布鲁氏菌的病原学特点 1.1 布氏菌生物学特点布鲁氏菌分布不仅地区广,而且寄生的宿主也相当广泛。它们既可感染人和多种家畜,又可感染和寄生于60多种野生动物,布氏菌属细菌有6个种19

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规范

ICS11.220 B 41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 21/T 2470—2015 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规范 The defecation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the brucellosis in large-scale dairy farm 2015-04-30发布2015-06-30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 本规范由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动物医学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杨国丽、谷志大、陈瑶、王军、张雅为、段亚良、何利昆、李璐、王冰、王志国、赵鹏

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术语、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病诊断、净化等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T 18646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NY/T 1567 标准化奶牛场建设规范 《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医发[2007]7号) 《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33号 《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技术指南(试行)》疫控(监)[2014]107号 《辽宁省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备案管理办法》辽动卫发[2007]119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规模化奶牛场 large-scale dairy farms 有独立封闭的饲养管理区域,占地面积依据NY/T 1567,饲养规模50头以上,管理规范的奶牛饲养场。 3.2 布鲁氏菌病 Brucellosis 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3.3 布病监测 brucellosis monitoring 是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实施,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布病进行检测和结果分析。 3.4 布病净化 brucellosis purify 对布病流行的特定区域采取一系列措施,达到消灭或清除传染源的目标。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宣传

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自1887年(Bruce)首次从因布病死亡士兵脾中分到布氏菌迄今已百余年。据80年代末的报告,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60多个存在人畜布病,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我国自1905年首次在重庆报告两例布病以来,现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於50~60年代在我国人畜中有较重流行,自70年代布病疫情逐年下降,至90年代初人间感染率仅为0.3%,发病率只有0.02/10万。这个状况明显好于某些发达国家的布病疫情。但自1993年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1996年我国部分省区疫情明显回升。1991年我国布病暴发点为零, 1996年上升为76个;这个现象与世界上部分地区的布病疫情遥相呼应。该状态已引起世界和我国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控制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关于防治布病的宣传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人感染布病是来自于染疫的家畜,尤其是羊、牛、猪等。主要传播因子是流产物、乳、肉、内脏、皮毛等。(2)布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是可以自愈和治愈的,增强信心。(3)宣传 对象主要是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等。(4)宣传教育应与畜牧业发展及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2.免疫接种: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主张给人预防接种,我国是其中之一。人用菌苗系104M(B.abortus)冻干弱毒活菌苗,以皮上划痕进行接种,剂量为40~50亿

2019动物常见病防治

牛呼出气体及胃肠内容物有苦杏仁味,可见于选择一项: A. 肺坏疽 B. 酮血病 C. 氢氰酸中毒 D. 瘤胃酸中毒 . 题目2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标记题目 题干 关于膀胱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择一项: A. 多发于牛,有时也见于马,其它家畜较少见 B. 疼痛性的频尿 C. 是膀胱黏膜、黏膜下层及肌层的炎症

D. 尿中出现较多的膀胱上皮细胞. 题目3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标记题目 题干 大叶性肺炎时,病畜鼻汁呈 选择一项: A. 黄绿色 B. 淡红色 C. 黏液状 D. 铁锈色 . 题目4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标记题目 题干

黑斑病甘薯中毒时,患畜表现选择一项: A. 高热 B. 血凝缓慢 C. 喘气、发吭 D. 剧烈腹痛 . 题目5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标记题目 题干 膀胱炎时,可出现 选择一项: A. 无尿 B. 频尿 C. 少尿 D. 尿闭

题目6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标记题目 题干 胃肠卡他的临床特征不包括 选择一项: A. 食欲明显下降 B. 胃肠的运动、分泌和吸收机能紊乱 C. 脱水、自体中毒和明显的全身症状 D. 食物消化不良 . 题目7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标记题目 题干

亚硝酸盐中毒时,其特效解毒药是选择一项: A. 亚硝酸钠 B. 葡萄糖 C. 美蓝 D. 二巯基丙醇 . 题目8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标记题目 题干 关于酮病的临床特征,正确的是选择一项: A. 纤维性骨营养不良 B. 瘤胃和肝脏功能的紊乱 C. 上呼吸道炎性变化 D. 关节肿大、衰弱、跛行、腹泻.

题目9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标记题目 题干 瘤胃酸中毒的病史,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有长期饲喂粗硬饲料的病史 B. 有采食过多的病史 C. 有过食精料的病史 D. 有采食大量易发酵饲料的病史. 题目10 还未回答 满分4.00 标记题目 题干

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规-安徽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XX/ TXXXX—2017 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Eradication of Cattle and Sheep Brucellosi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本稿完成日期:2017年12月4日) 2017-XX-XX发布2017-XX-XX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标准化委员会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省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良强等

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的术语和定义、基线调查、监测方法、净化措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规模牛羊场布鲁氏菌病的净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T 18646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NY/T 541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 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医发[2007]7号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农医发[2016]38号 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33号 《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技术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3.2控制

布鲁氏菌病

正文: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后来,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胞内寄生菌,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急性和慢急性感染,被感染的人和动物表现为流产及不孕不育等症状。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我国规定的法定职业病之一。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特别是从事密切接触布鲁氏菌的相关职业,如兽医、畜牧、屠宰、肉食品加工、皮毛加工、疫苗和诊断制品生产及从事布鲁氏菌病防治的工作人员、动物科研人员等是感染该病的高危人群。 布鲁氏菌分6型: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和绵羊附睾型,前4种可引起人类疾病。 去年冬天的一天,贵州遵义农户陈桂芳(化名)家的一只母羊快要临盆了,陈桂芳和丈夫连忙给母羊接生,一切都像以前给其他母羊接生一样,没有什么异常。今年6月,陈桂芳突然感到身体很不舒服,不仅腰疼,还发起了高烧。她在当地县医院检查后没诊断出是什么病。前段时间,她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被确诊为“布鲁氏菌病”,她的丈夫也患上了此病,目前两人正在省医院接受治疗。医生介绍说,陈桂芳夫妇应该是在给母羊接生时感染了布鲁氏菌。 手上有伤口 染上布鲁氏菌 昨日上午,记者在省医院感染科的病房里见到了陈桂芳。“我家里养了50多只羊。”陈桂芳告诉记者,“今年6月,我突然感到很不舒服,腰很痛,还发烧、出汗。”随后,她去了当地县医院检查,县医院针对她的腰疼进行了针灸和拔火罐治疗。陈桂芳的病情没得到好转,她的丈夫也开始出现类似症状。

电大最新《动物常见病防治》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电大最新《动物常见病防治》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动物常见病防治( ( 一村一) ) 》期 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 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 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 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动物常见病防治( ( 一村一) ) 》题库及答案一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30 分) 1.亚硝酸盐中毒时, 其特效解毒药是( ) A.美蓝 B.二巯基丙醇 C.葡萄糖D.亚硝酸钠 2.膀胱炎时,可出现( ) A.频尿 B.无尿C.少尿 D.尿闭 3.瘤胃酸中毒的诊断依据,正确的是( ) A.有过食精料的病史 B.有采食过多的病史 C。 有采食大量易发酵饲料的病史 +D.有长期饲喂粗硬饲料的病 史 4.支气管肺炎的特征是( ) A.间歇热 B.稽留热 C.弛 张热 D.回归热 5.煮沸法适用于金属、玻璃器械的灭菌,一般 煮沸时间为( ) A.10~20min B.20~30min C.30~40min D.4050min 6.关节脱位的共同症状不包括( ) A.关节变形 1 / 2

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方案

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方案 为尽快消灭我区畜间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保障畜牧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 一、工作原则 属地管理,分区净化,多措并举,各方联动,稳步推进。 < 二、目标任务 从20**年开始,用3年时间,全区达到布病净化标准。 1.20**年,调查摸底,划分片区。 2.20**年,制定和实施净化方案,分片区细化管理,全面推进监测净化,实现布病稳定控制,种畜场布病检测无阳性。 3.20**年,巩固提升,全面净化。全区规模场、散养户实现布病检测无阳性;种畜场达到布病净化标准;全区达到布病净化标准。 < 三、技术路线 < 四、具体措施 (一)监测 1.监测方法 按照农业部“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或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待检血清进行初筛,以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复核。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或elisa试验阳性,确定为疑似阳性;疑似阳性经试管凝集试验复核阳性,确定为阳性;有确定阳性个体的群体确定为阳性群体。

2.采样要求 常规消毒,颈静脉采血,采血量为2ml-5ml。采血完成后,将注射器活塞外拉预留血清析出空间,倾斜放置放置冷藏箱中析出血清,使用过的棉球、注射器推杆、注射器包装等废弃物应回收集中处理。全血也可于水浴锅中37℃温浴自然析出,尽可能不采用离心,避免震荡、抖动导致溶血,影响判定。新分离的待检血清尽可能立即检测,应避免反复冻融。 被检动物:山羊、绵羊1月龄初检布病,怀孕羊在在产后0.5-1个月检测布病;牛6月龄初检布病,怀孕牛在产后0.5-1个月检测布病。 3.监测数量 每个群体每年开展两次监测。 20**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所有规模场及散养户全群采样监测。 20**年7月至20**年底,规模场全覆盖抽样监测。存栏100只(头)以下的抽检比例不低于30%,100只(头)以上的按照存栏量的递增可以适当降低抽检比例,但不得低于10%,抽检总数不低于30只(头),其中种用牛羊全部检测。农村散养户全覆盖抽样监测,抽检比例不低于10%,每户不低于5只(头),存栏少于5头的散养户全群采样监测。种牛、奶牛、奶山羊、种羊全群采样监测。 阳性场(户)每月开展一次全群检测,直到全群监测为阴性,半年后再次监测为阴性,转入常规监测。阳性场(户)周边区域的养殖场(户)每季度开展一次抽样监测。 (二)疫源控制 1.阳性动物扑杀 确定阳性动物须采用不放血方法扑杀。

五、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五、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净化布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动物布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2.1 流行特点 多种动物和人对布鲁氏菌易感。

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 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 人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猪种布鲁氏菌感染人较少见,犬种布鲁氏菌感染人罕见,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基本不感染人。 2.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 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2.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有的可见关节炎。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

(整理)动物常见病防治.

动物常见病防治》复习资料一、选择题 1.亚硝酸盐中毒时,其特效解毒药是(C.美蓝 2.膀胱炎时,可出现(A.频尿 3.瘤胃酸中毒的诊断依据包括(A.有过食精料的病史

4.手术疗法治疗公猪的鞘膜内阴囊疝,在切开总鞘膜,送回脱出的内容物后,在精索根部结扎1~2道后将腹股沟管外环做(A.纽扣状缝合.四肢机能障碍的综合症状是(D. 跛行 6. 下列传染病中,使用青霉素治疗有效的是(A.猪链球菌病 7.下列感染途径中,牛炭疽罕见的是(B. 胎盘 8.典型鸡新城疫罕见的临床表现是(D.关节炎

9.牛环形泰勒虫的终末宿主为(A. 残缘璃眼蜱 lO.日本分体吸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A.钉螺 11.鸡球虫病易感日龄为(C. 4~6周龄鸡 12.在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和定性上有重要意义的是(D. 乳汁的检查13.胎向是指(C.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14.卵巢机能减退的治疗用促卵泡素50~IOOU,每日一次,共注射3~4d,注射方法是(C.肌肉注射15.水杨酸制剂疗法常用于治疗(C.急性风湿病 2.下列传播途径中,不属于水平传播的是( C.生殖道 4.以下哪项是脐疝常用的疗法?( A.手术) 5.手术室内进行空气杀菌,可用( D.紫外线灯照射)

6.应用消毒和灭菌方法抑制或杀灭手术区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手术创感染的措施称为(C。无菌技术)7.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和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多为( A.急性经过 8.下列哪种检查在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和定性上有重要意义?( D.乳汁的检查) 9.卵巢机能减退的治疗时 用促卵泡素:牛50~100U,每日一次,共注射3—4d。请问用以下哪种主射方法是正确的?(C.肌肉注射) 10.肝片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反刍兽的(A.肝脏胆管13.猪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分别为(B.人和犬)。14.砒霜(砷化物)中毒的特效解毒药是( B.二巯基丙醇

动物布鲁氏菌病监测阳性场净化处置操作规范

昭化区动物布鲁氏菌病监测阳性场 净化处置技术操作规范 按《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监测出布病阳性的牛羊要采取无血处死方式进行扑杀,并采取焚烧深埋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养殖场、放牧区、无害化处理场进行消毒。为防止疫病扩散,尽最大努力保护养殖农户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需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 1. 扑杀 1.1 扑杀原则:监测阳性率大于或等于40%的养殖场,全群扑杀;监测阳性率小于40%大于等于10%的养殖场,扑杀阳性家畜及与阳性家畜密切接触的同圈(栏)家畜;监测阳性率小于10%的养殖场,扑杀阳性家畜。 1.2 采取无血处死方式进行扑杀。 1.3 运输过程全封闭。 1.4 采取焚烧深埋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无害化处理要求:选择地势干燥,远离人口聚集区、养殖场、水源、主要公路、铁路,并处于下风口的地方作为无害化处理场所;根据扑杀畜数量和大小,挖掩埋坑,坑底要高出底下水位

1.5m以上,坑底洒一层生石灰或漂白粉,将动物尸体及其产品、被污染的饲料、垫料、工具等投入坑内,最上层距离地表1.5米以上。洒一层生石灰或漂白粉后用土掩埋。掩埋后再洒一层生石灰或漂白粉。掩埋覆土不要太实,以免腐败产气造成气泡冒出和液体渗漏。掩埋后,在掩埋处设置警示标识,并立即用氯制剂、漂白粉或生石灰等消毒药对掩埋场所进行1次彻底消毒。 2. 消毒 2.1 首先对圈舍内外地面、墙面、粪沟(池)使用2%烧碱或10%生石灰进行喷洒消毒,浸泡2-4小时后,进行彻底清理。对清理出的粪污、垫料、污染饲料进行深埋焚烧或者堆积覆膜发酵处理。清理后再次对圈舍内外地面、墙面、粪沟(池)使用2%烧碱或10%生石灰喷洒消毒1次,然后用清水冲洗。以后每周进行一次,连续四周。 2.2 每天使用常规消毒药(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钠、月卞三甲氯胺、戊二醛、复合酚等)对圈舍内外地面、墙面、顶棚、粪沟消毒2次,连续消毒14天。14天之后,每天消毒一次,连续14天。 2.3 圈舍门口设置消毒池,使用2%的烧碱溶液,每三天更换一次。

2020年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试卷及答案

2020年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试卷及答案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题3分,计30分) 1、布鲁氏菌病是由()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也是一种()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 2、布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指()。 3、目前布氏杆菌分为六个生物种:包括()、()、()、犬种、绵羊附睾种和沙林鼠种菌。这几种菌属致病力最强的是(),()次之,其它种属少见。 二、判断对错(每题3分,计30分) 1、布病急性期是指在发病3个月内的患者。() 2、疑似病人分离到布氏菌或有一项血清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3、羊奶或牛奶煮沸2分钟以上食用可有效预防布病。() 4、吃未熟透的牛羊肉串也能感染布病。() 5、布病是《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二类动物疫病。() 6、牛羊猪三型布氏菌,以牛型对人的致病力最强。() 7、布氏杆菌不能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眼结膜进入机体。() 8、开展布病筛查,血清初筛实验多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9、区疾控中心负责确诊布病的流调。() 10、布病健康教育一类人群也叫布病高危人群。() 三、简答题(每题10分,计40分) 1、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2、布氏菌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一、填空:1布鲁氏菌属、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乙类 2患布病的家畜及野生动物 3牛种、羊种、猪种、羊种菌、牛种 二、判断对错(每题3分,计3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三、简答 1、(1)经皮肤粘膜感染(2)经消化道感染(3)经呼吸道感染 2、(1)发热(2)多汗(3)乏力(4)关节和肌肉疼痛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主要传染源来自患病的动物及其产品。人感染布病的主要途径为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但经消化道引起的食源性感染和经呼吸道吸入被污染的飞沫、尘埃感染也时有发生,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布病虽然病死率不高,但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因病致贫;同时也严重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的发展,还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人间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布病在世界上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我国31个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一、病原体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羊种布鲁氏菌生物型1~3,牛种布鲁氏菌生物型1~7和9,猪种布鲁氏菌生物型1~5及绵羊附睾种、沙林鼠种、犬种布鲁氏菌各1个生物型,共6个种19个生物型。此外,也有海洋种、田鼠种等新报道的种类。 二、临床表现 布病潜伏期一般为l-3周,平均为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潜伏期长短与机体的免疫状态、侵入人体细菌的菌种不同、感染的菌量、毒力的大小及感染的途径等各种因素有关。如羊种布鲁氏菌毒力强,感染后临床症状较重,潜伏期短。牛种布鲁氏菌相对毒力较弱,潜

伏期较长,发病也较缓和。人患布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剧烈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大都不能从事重体力工作,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导致残疾,俗称“懒汉病”。临床分期包括急性期(病程在3个月以内)、亚急性期(病程在3-6个月以内)和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 三、诊断原则 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某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布病的诊断,应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具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布鲁氏菌诊断》(WS269-2019)。 四、治疗原则 布病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具体参照原卫生部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https://www.360docs.net/doc/e110039566.html,/gzdt/2012-10/23/content_2249087.htm (一)急性期患者治疗 1.急性期无合并症患者治疗 1.1.一线药物 多西环素合用利福平或链霉素。 1.2二线药物 不能使用一线药物或效果不佳的病例可酌情选用以下方案:多西环素合用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合用氟喹诺酮类。 1.3难治性病例可加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

布鲁氏菌病治疗方案

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案 近年来,布病患者似乎越来越多,收集布病治疗方案,以备后用。 一、西医 1、治疗 1、急性期 药物治疗: WHO推荐多西环素200mg/d和利福平600—900mg/d联用,疗程6周。亦有认为多西环素200mg/d加氨基糖甙类链霉素1g/d肌注2周,效果亦佳。此外喹诺酮类,有很好的细胞内渗透作用,亦可应用。复方磺胺甲恶唑能渗透到细胞内,对急性患者退热较快。常用剂量为每日4—6片(每片含TMP 80mg,SMZ 400mg),分2次口服。连服4—6周。布氏杆菌脑膜炎患者可以应用头孢曲松与利福平联用。 2、慢性期 1)病原治疗急性发作型、慢性发作型、慢性活动型、具有局部病灶或细菌培养阳性的慢性患者,均需病原治疗。方法同急性期。[长期服用西药可服用维生素C、肝泰乐、护肝片等保肝护肝药] 2)菌苗疗法目前被布氏杆菌致敏的T淋巴细胞是引起机体损害的基础。少量多次注射布氏菌抗原使致敏T细胞少

量多次释放细胞因子,可以避免激烈的组织损伤而又消耗致敏T细胞。 临床上对静止型一般应用布氏杆菌菌体菌苗、溶菌素和水解素,布氏菌酚不溶性组分或去除部分内毒素的布氏菌菌苗,用于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反应较大。有神经、心肌、肝、肾损害忌用。 二、中医 1、中医治疗 急性期湿热毒邪外犯肌表,内侵脏腑,以邪实为主,治疗以清热化湿解毒为主;慢性期正虚邪恋,治疗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佐以清除余邪。 湿热内蕴型 相当于急性期,菌毒血症及病灶损害轻浅阶段。 症状:畏寒发热,午后热甚,身痛,脘痞,舌苔腻,脉濡数。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藿香10克,佩兰10克,蔻仁10克,滑石15克,菖蒲10克,黄芩12克,连翘15克,木通6克,茯苓1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二次口服。 湿热伤营型 此时菌毒血症及脏器病损均较严重。 症状:烦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睾丸肿痛,舌苔黄,脉细数。治法:清热解毒,滋阴养血。方药:清营汤合三仁

动物常见病防治形考2

标准答案1:疼痛剧烈 标准答案2:0.25%普鲁卡因青霉素溶液 标准答案3:纽扣状缝合 标准答案4:跛行 标准答案5:25~ 40℃ 标准答案6:10~20min 标准答案7:嵌顿性疝 标准答案8:患部肌肉萎缩 标准答案9:观察肢是否平衡负重 标准答案10:尽早切开引流排脓 标准答案11:组织缺损较多,创腔较大的,尽量密闭缝合 标准答案12:后退困难 标准答案13:促进组织增生 标准答案14:0.5%~1%硝酸银溶液点眼后,要用5%葡萄糖液冲洗 标准答案15:运动时表现为悬跛为主的混合跛行 标准答案16:发凉 标准答案17:外科常用的结有平结、外科结和滑结 标准答案18:手术 标准答案19:系部直立和蹄音低是临床确诊的依据 标准答案20:前方短步 标准答案21:灭菌 标准答案22:防止创伤自家净化 标准答案23:2%来苏儿水洗刷术部及周围皮肤 标准答案24:多呈慢性经过 标准答案25:阴囊大小固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题目1 关节脱位的共同症状不包括 选择一项: A. 肢势改变 B. 疼痛剧烈 C. 异常固定 D. 关节变形 题目2 关节内出血不能吸收时,可作关节穿刺排出,同时通过穿刺针向关节腔内注入选择一项: A. 0.10%普鲁卡因青霉素溶液 B. 0.15%普鲁卡因青霉素溶液 C. 0.20%普鲁卡因青霉素溶液 D. 0.25%普鲁卡因青霉素溶液 题目3

手术疗法治疗公猪的鞘膜内阴囊疝,在切开总鞘膜,送回脱出的内容物后,在精索根部结扎1~2道后,将腹股沟管外环做 选择一项: A. 减张缝合 B. 内翻缝合 C. 纽扣状缝合 D. 结节缝合 题目4 四肢机能障碍的综合症状是 选择一项: A. 腹泻 B. 咳嗽 C. 腹痛 D. 跛行 题目5 关节扭伤,在急性炎性渗出减轻后,应及时使用温水浴,适宜的水温是 选择一项: A. 25~ 40℃ B. 40~ 60℃ C. 35~ 50℃ D. 30~ 45℃ 题目6 煮沸法适用于金属、玻璃器械的灭菌,一般煮沸时间为 选择一项: A. 40~50 min B. 20~30min C. 30~40 min D. 10~20min 题目7 腹腔内器官连同腹膜壁层脱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内时称为() 选择一项: A. 疝 B. 嵌顿性疝 C. 鞘膜内疝 D. 脐疝 题目8 急性肌肉风湿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选择一项: A. 体温升高

最新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 技术G B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GB/T18646—200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 本标准规定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乳牛全乳环状试验适用于家畜布病田间筛选试验和乳牛场布病的监测及诊断泌乳母牛布病的初筛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适用于诊断羊种、牛种和猪种布病感染的家畜。 本标准规定的试管凝集试验不适用于犬种和绵羊副睾种布病感染家畜的检疫。 2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2.1材料准备 2.1.1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2.1.2受检血清应新鲜,无明显蛋白凝块,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 2.1.3洁净的玻璃板,其上划分成4cm2的方格。 2.1.4吸管或分装器,适于滴加0.03mL。 2.1.5牙签或火柴杆,供搅拌用。 2.2操作方法 2.2.1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受检血清号,然后加相应血清0.03mL。 2.2.2在受检血清旁滴加抗原0.03mL。 2.2.3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 2.2.4每次试验应设阴、阳性血清对照。 2.3判定 2.3.1在阴、阳性血清对照成立的条件下,方可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

2.3.2受检血清在4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3乳牛布病全乳环状试验 3.1材料准备 3.1.1布病全乳环状抗原 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3.1.2乳样 3.1.2.1受检乳样须为新鲜的全乳。 3.1.2.2采乳样时应将母畜的乳房用温水洗净、擦干,然后将乳液挤入洁净的器皿中。 3.1.2.3采集的乳样夏季时应于当日内检查;保存于2℃时,7d内仍可使用。 3.2操作方法 3.2.1取乳样lml,加于灭菌凝集试验管内。 3.2.2取充分振荡混合均匀的全乳环状抗原1滴(约50ul)加人乳样中充分混匀。 3.2.3置37℃一38℃水浴中60min。 3.2.4加温后取出试管勿使振荡,立即进行判定。 3.3判定 标准分为: a)强阳性反应(+++),乳柱上层乳脂形成明显红色的环带,乳柱白色,临界分明; b)阳性反应(++),乳脂层的环带呈红色,但不显著,乳柱略带颜色; c)弱阳性反应(+),乳脂层的环带颜色较浅,但比乳柱颜色略深;

布鲁氏菌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汇编)

布鲁氏菌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我省从1981年起全面开展了人间布病防治工作,1995年全省达到布病控制区标准。由于近年来北方布病疫情大幅回升,我省引进牧区牛羊等动物,使人畜间布病疫情有所抬头,有逐年增高趋势,并出现人间局部爆发疫情。为有效控制布病流行,加强对布病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布病突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1.2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 1.3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处理原则(GB15988-1995)》编制。 1.4适用范围 适用于浙江省布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2 布病突发疫情的判定标准与分级 2.1 人间布病突发疫情判定标准 2.1.1近3年有人间布病病例发生的县、区,1个月内同一牲畜饲养场、牧场或交易场、屠宰场等发现10例及以上布病病例,或发现1例及以上布病死亡病例。 2.1.2近3年无人间布病病例发生的县、区,1个月内同一牲畜饲养场、牧场或交易场、屠宰场等发现5例及以上布病病例。 2.2.疫情分级 根据人间布病疫情流行范围、趋势和和病例人数,分级实施紧急控制措施。 2.2.1 Ⅳ级疫情 在一个县(市、区)范围内出现人间布病突发疫情。 2.2.2. Ⅲ级疫情 本省范围内在2个及以上毗邻的县(市、区)出现人间布病突发疫情,且有蔓延趋势。

2.2. 3.Ⅱ级疫情 本省范围内2个及以上毗邻市出现3起人间布病突发疫情,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且有扩大蔓延趋势。 2.2.4.Ⅰ级疫情 在2个及以上相邻省份的毗邻地区出现5起人间布病突发疫情,疫情波及本省2个及以上的市(地),且有大范围蔓延趋势。 3.疫情的应急响应 3.1突发疫情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布病突发疫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及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市卫生行政部门接报告后,在2小时内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2小时内通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省布病防治中心,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向卫生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漏报、缓报。 3.2突发疫情分级响应程序 Ⅰ级:由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布病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Ⅱ级: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Ⅲ级: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并报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Ⅳ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市级和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3应急组织 布病突发疫情发生后,根据分级响应程序,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布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布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管理、指挥和协调;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救治、疫情控制和调查评估等相关工作。 4、疫情现场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