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的代谢及其毒性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砷的代谢及其毒性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砷的代谢及其毒性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毒性分级标准

第二节急性毒性试验程序与急性毒性评价 一、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一) 急性试验剂量分组 探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对一个未知毒性的外来化合物求其LD50(LC50),应先做预试验。做预试验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一种。首先了解分析受试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其理化性质,确定其所属已知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种类,有何特殊基团及其分子量、熔点、沸点、比重、闪点、挥发度、蒸气压、水溶性和脂溶性等,依此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合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合物的毒性资料,并以其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预其毒性中值;但应注意,一定是相同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以此预期毒性中值为待测化合物的中间剂量组,再上下各推一到两个剂量组做预试验。每个剂量组间的组距可以大些,有利于找出受试化合物的致死剂量范围。 初起组距可用剂量间的4倍差,即以log4(log4=0.6)来划分各组剂量。 求外来化合物LD50时设置几个剂量组较为合适,应依预试验结果而定。一般设置5~7个剂量组即可,它即符合统计计算要求又可节省人力和财力。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小鼠不少于10只、大鼠6~8只、家兔4~6只,若设计采用霍恩氏法计算LD50时,动物数可减少。每组动物应雌雄各半;如化合物毒性有性别差异,则应分别求雌、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LC50)。 (二) 观察持续时间 测定外来化合物的LD50(LC50),一般要求计算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之后两周内的总死亡数。对于一些速死性化合物求其LD50(LC50)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有些速杀性化合物的24小时LD50与两周LD50值往往没有差别。但应注明是多少时间的LD50值,以便于在进行毒性比较时有共同的基础。 在观察期间应保障实验动物有完全的膳食、充足的饮水及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以防止动物出现非中毒性死亡。 (三) 症状观察 观察实验动物接触外来化合物的中毒症状是了解该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是补充LD50这个参数不足的重要方面。故应详细地观察动物的中毒症状、发生和发展过程及规律,死亡前症状特点、死亡时间等等。这有助于揭示化合物甚至同类化合物的不同衍生物的急性毒性特征。

重金属镉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报告进展

重金属镉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11级龙家寰 2018021256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三废排放和污水污泥农用的增多,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土壤中过量的镉会对作物产生毒害,尤其是在可食部分的残留将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本文综述了镉的危害,归纳了影响镉在土壤中的生物毒性的主要因素, 如土壤性质、复合污染及植物种类等。 关键词:镉,生物毒性机制,土壤镉污染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admium pollution of soil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with the growing of three industrial wastes and sewage sludge agricultural use.However,excessive cadmium pollution of soil can poison the crops,especially residual in the edible parts.And humans may be endangered by the poisoned crops through food chain.The review has summarized the harm of cadmium and conclude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biotoxicity of the cadmium in soil,e.g.soil property,soil combined pollution of other heavy metal and floristics. Keywords:Cadmium,biotoxicity,Cadmium pollution of soil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有关环境有毒物质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镉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环境污染物,因其对环境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而在动植物体内蓄,最终导致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镉的环境污染问题自20世纪20年代就已伴随锌的生产开始出现,但直到1968年在日本的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出现了痛痛病之后,有关镉污染及其生物毒性问题才真正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镉污染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美国毒性管理委员会(ATSRD>已把镉列为第六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杨劲松,200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NFP>也把镉列入重点研究的环境污染物,世界卫生组织(WTO>则将其作为优先研究的食品污染物。 1.重金属镉 镉位于周期系第II B族,是一种灰色而有光泽的金属,原子量为112.41,密度为 8.642g/cm3,镉的熔点为321.03℃,沸点为765℃,有延性和展性,可弯曲。镉的化合价为2,常温下镉在空气中会迅速失去光泽,表面上生成棕色氧化镉,可防止镉进一步氧化。镉不溶于水,能溶于硝酸、醋酸,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缓慢溶解。镉盐大多数为无色, 但硫化物为黄色或橙色。镉(Cd>是生物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化学活性强,移动性大,毒性持久,容易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危及人类健康,对人体具有三致( 致病、致癌、致突变>作用,能诱发肾衰变、关节炎、癌症等病

中药毒理学重点

总论 1、中药毒理学中药药理学的分支学科,属就是研究中药对生物体有害效应、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度评价的科学。简言之,中药毒理学就是研究有毒中药与有机体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2、中药“毒”的三种含义:①“毒”就就是药,凡治病之药皆为毒药;②“毒”指中药的偏性;③“毒”就是指中药的毒副作用。 3、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描述毒理学(主要就是研究有毒中药对人体可能产生危害的剂量(浓度)、接触时间、接触途径等,以及危害的程度,就就是研究有毒中药的毒性结果,为安全性评价与管理法规制定提供毒理学信息,包括有毒中药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等) ②机制毒理学(研究有毒中药对生物体毒作用的细胞、分子及生化机制)③管理毒理学(主要就是依据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提供的资料与临床应用的经验,研究有毒中药组成的药品,按规定使用,就是否具有足够低的危险性,为临床应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4、中药毒理学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①毒性成分复杂 ②毒性表现多样 ③毒性可以控制 5、中药毒性分级:根据中毒剂量、中毒时间、中毒反应程度与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之间的范围大小,分为大毒、有毒、小毒等。 6、大毒中药:就是指使用剂量小,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之间范围小,中毒时间短,中毒反应程度严重的有毒中药。如川乌、草乌、马钱子、天仙子、巴豆、闹羊花、红粉、斑蝥、信士等。 7、有毒中药:就是指使用剂量较大,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之间范围较大,中毒时间较短,中毒反应程度较严重的有毒中药。如附子、白附子、天南星、半夏、甘遂、芫花、京大戟、洋金华、常山、商陆、干漆、土荆皮、蜈蚣、全蝎、蕲蛇、蟾酥、朱砂、硫磺、雄黄、轻粉、罂粟壳等。 8、小毒中药:就是指使用剂量大,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之间范围大,且蓄积到一定程度才引起中毒的有毒中药。如丁公藤、土鳖子、川楝子、小叶莲、艾叶、吴茱萸、苦杏仁、草乌叶、重楼、蛇床子、绵马贯众、大皂角、翼首草等。 9、中药毒性类型有: a、毒性反应指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化代谢的病理变化。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特殊毒性。 b、副作用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与依赖性等。 d、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10、毒性物质基础分为: ①有机类毒性物质a生物碱类: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雪山一支蒿,含士的宁的马钱子,含莨菪碱、东莨菪碱的天仙子、洋金花,含常山碱的常山,含麻黄碱的麻黄,含蒺藜碱的蒺藜,含苦楝碱的苦楝子,含秋水仙碱的山慈菇、光慈姑、野百合,含苦参碱的山豆根、广豆根等。b糖苷类,如含强心苷的万年青、八角枫、夹竹桃、无梗五加、蟾酥等,含氰苷的杏仁、桃花、枇杷仁、郁李仁、白果等,含皂苷的商陆、黄药子等,含苍术苷的苍耳子,含黄酮苷的芫花、广豆根等c二萜类,如含雷公藤二萜的雷公藤,含闹羊花毒素的闹羊花,含土荆皮二萜酸的土荆皮,含大戟二萜类的大戟、芫花、甘遂等。d毒蛋白类,如含植物毒蛋白的巴豆、苍耳子、蓖麻子、商陆、土鳖子等,含动物毒蛋白的全蝎、蜈蚣、金钱白花蛇等。e其她有机类毒性物质,例如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广防己、细辛、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等,含吡咯里西啶生

浅谈毒性中药炮制去毒的原理

浅谈毒性中药炮制去毒的原理 卢红星 摘要:中药炮制去毒常用净制、水浸泡、加热、去油制霜、水飞、提净等方法,以去除毒性成分,破坏、减少毒性成分,改变毒性成分结构,降低毒性成分含量等。通过对炮制去毒方法及原理的探讨,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毒性中药;炮制;去毒;原理 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3.01.107 文章编号:1003- 8914(2013)-01-0195-02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安阳455000) 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需经炮制后才可应用于临床, 这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特别是毒性中药的炮制更应引起重视。毒性中药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尤其在救治疑难重症方面每起沉疴。正确掌握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和去毒原理,能使中药材更符合临床治疗需要,充分发挥疗效,也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1 净制直接去除含毒性成分的部位 净制是除去中药材杂质和非入药部位,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方法。如人参“去芦免吐”、山萸肉“去核免滑”等,苦楝皮外层毒性较大,用时应彻底剥离。再如蕲蛇头部毒腺含有较多出血性毒素、少量神经性毒素,内服后可引起内脏广泛性出血而死亡,去头后降低毒性。斑蝥净制去头足翅,去头翅后镁、锌、钙等抗癌成分相对含量较高,去足翅后有害元素铅含量降低[1] 。 2 水浸泡使毒性成分水解或转化为毒性较低成分和有效治疗成分 乌头、半夏、南星、附子等用大量清水长时间浸泡, 使毒性成分溶于水中,并多次换水使毒性成分流失以降低毒性。如乌头毒性成分为乌头碱,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但其水解产物乌头次碱及乌头原碱较易溶于水。通过水漂使生物碱大量流失而使药物毒性降低。商陆在淋润软化过程中,其毒性成分商陆毒素溶解和水解,使商陆毒性降低。3 加热法使毒性成分破坏、减少或转化 加热法即是通过炒、煨、砂烫、蒸煮等方法加热破坏、减少或转化毒性物质,达到去毒目的。如川乌水煮后,使极毒的双酯型乌头碱C 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其毒性较小;再进一步将C 14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 失去一分子苯甲酸,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其毒性更弱, 但保留或增强了某些生物活性。马钱子经过砂炒或油炸后,其主要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显著减少,同时异士的宁和异马钱子碱等开环化合物的含量明显增加。这是由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在加热过程中醚键断裂开环,转变成它们的异形结构和氮氧化合物 [2] 。乳香、没药为树脂类药物,含大量挥发 油,对胃有强烈的刺激性,常引起难以忍受的恶心、呕吐,经炒焦后喷醋,使挥发油含量大减而降低了毒性。露蜂房内的蜂房油是一种含有毒成分的挥发油,经炒黄后,能使部分油挥发而降低毒性,同时又矫正臭气。4 加辅料共制使毒性成分分解、中和、被吸附或与毒性成分产生沉淀 炮制所用辅料如醋、甘草、生姜、黑豆、白矾、麦麸、面粉等可以减低毒性。如芫花经醋制后,能降低芫花酯甲的含量而降低毒性。大戟含毒性成分为大戟苷,有类似巴豆油和斑蝥素的刺激作用,用醋炮制后,可使大戟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苷元和糖,苷元的毒性低,又难溶于水,故可降低刺激性及毒性。藤黄常用豆腐蒸制,由于豆腐含碱性蛋白质,藤黄毒性成分为藤黄酸,共煮后酸碱中和而降低毒性。同时豆腐蒸制后呈蜂窝状可吸附毒物。天南星的毒性成分是苛辣性毒性成分,炮制用生姜、白矾、甘草,生姜本身有解毒功能,并与天南星有协同作用。白矾在水中溶解后生成带负电荷的氢氧化铝,呈凝胶状,可吸附生物碱、甙等而解毒。甘草含有的甘草酸具有类似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甘草酸水解后生成葡萄糖醛酸,能与含羟基等有毒物质混合,生成难于吸收的结合型葡萄糖醛酸而达到解毒目的。现代药理研究,甘草甜素对破伤风毒素、蛇毒、细菌毒素以及药物、食物中毒,均有一定解毒作用。5 去油制霜使毒性成分含量下降 去油制霜即是将富含油脂性的药物去油制成松散· 591·光明中医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CJGMCM January 2013.Vol 28.1

中药毒理学重点

总论 1、中药毒理学中药药理学的分支学科,属是研究中药对生物体有害效应、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度评价的科学。简言之,中药毒理学是研究有毒中药与有机体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2、中药“毒”的三种含义:①“毒”就是药,凡治病之药皆为毒药;②“毒”指中药的偏性; ③“毒”是指中药的毒副作用。 3、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描述毒理学(主要是研究有毒中药对人体可能产生危害的剂量(浓度)、接触时间、接触途径等,以及危害的程度,就是研究有毒中药的毒性结果,为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法规制定提供毒理学信息,包括有毒中药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等) ②机制毒理学(研究有毒中药对生物体毒作用的细胞、分子及生化机制)③管理毒理学(主要是依据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提供的资料和临床应用的经验,研究有毒中药组成的药品,按规定使用,是否具有足够低的危险性,为临床应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4、中药毒理学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①毒性成分复杂 ②毒性表现多样 ③毒性可以控制 5、中药毒性分级:根据中毒剂量、中毒时间、中毒反应程度和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之间的范围大小,分为大毒、有毒、小毒等。 6、大毒中药:是指使用剂量小,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之间范围小,中毒时间短,中毒反应程度严重的有毒中药。如川乌、草乌、马钱子、天仙子、巴豆、闹羊花、红粉、斑蝥、信士等。 7、有毒中药:是指使用剂量较大,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之间范围较大,中毒时间较短,中毒反应程度较严重的有毒中药。如附子、白附子、天南星、半夏、甘遂、芫花、京大戟、洋金华、常山、商陆、干漆、土荆皮、蜈蚣、全蝎、蕲蛇、蟾酥、朱砂、硫磺、雄黄、轻粉、罂粟壳等。 8、小毒中药:是指使用剂量大,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之间范围大,且蓄积到一定程度才引起中毒的有毒中药。如丁公藤、土鳖子、川楝子、小叶莲、艾叶、吴茱萸、苦杏仁、草乌叶、重楼、蛇床子、绵马贯众、大皂角、翼首草等。 9、中药毒性类型有: a.毒性反应指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化代谢的病理变化。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特殊毒性。 b.副作用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和依赖性等。 d.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10、毒性物质基础分为: ①有机类毒性物质a生物碱类: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雪山一支蒿,含士的宁的马钱子,含莨菪碱、东莨菪碱的天仙子、洋金花,含常山碱的常山,含麻黄碱的麻黄,含蒺藜碱的蒺藜,含苦楝碱的苦楝子,含秋水仙碱的山慈菇、光慈姑、野百合,含苦参碱的山豆根、广豆根等。b糖苷类,如含强心苷的万年青、八角枫、夹竹桃、无梗五加、蟾酥等,含氰苷的杏仁、桃花、枇杷仁、郁李仁、白果等,含皂苷的商陆、黄药子等,含苍术苷的苍耳子,含黄酮苷的芫花、广豆根等c二萜类,如含雷公藤二萜的雷公藤,含闹羊花毒素的闹羊花,含土荆皮二萜酸的土荆皮,含大戟二萜类的大戟、芫花、甘遂等。d毒蛋白类,如含植物毒蛋白的巴豆、苍耳子、蓖麻子、商陆、土鳖子等,含动物毒蛋白的全蝎、蜈蚣、金钱白花蛇等。e其他有机类毒性物质,例如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广防己、细辛、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等,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千里光、款冬花等,含蒽醌的大黄、何首乌、芦荟等

常见气体物质参数表(毒性 容许浓度 蒸汽比重)

常见气体物质参数表(毒性容许浓度蒸汽比重) 物质名称分子式分子量毒性容许浓度蒸气比重mg/m3空气 =1 甲烷CH4 16.04 ——0.554 乙烷C2H6 30.07 1.04 丙烷C3H8 44.1 1.56 丁烷C4H10 58.12 2.05 戊烷(液体)C5H12 72.15 1000PPM 2.48 己烷(液体)C6H14 86.17 500PPM 2.97 庚烷(液体)CH3(CH2)5CH3 100.2 3.45 辛烷(液体)C8H18 114.23 3.86 乙烯C2H4 28.05 0.975 丙烯C3H6 42.08 1.46 丁烯C4H8 56.1 1.93 丁二烯C4H6 54.8 低毒100 1.84 乙炔C3H4 40.07 1.38 环丙烷C3H6 42.08 1.5 煤油(液体)C10-C16 4.5 城市煤气0.2-0.4 液化石油气1000PPM 0.5-2.0 汽油(液体)C4-C12 300 3~4 松节油(液体)C10H16 136.24 300 4.84 苯(液体)C6H6 78.11 中等40 (皮) 2.8 甲苯C6H5CH3 92.11 低毒100 3.9 氯乙烷C2H5CL 64.51 中等1000PPM 2.22 氯乙烯C2H3CL 62.5 30 2.15 氯丙烯C3H5CL 76.53 中等 2 2.64 1.2 二氯乙烷CLCH2CH2CL 98.96 高毒15 3.35 四氯化碳CCL4 153.82 轻微麻醉25 (皮) 三氯甲烷CHCL3 119.38 中等 4.12 环氧乙烷C2H4O 44.05 中等 2 1.52 甲胺CH3NH2 31.06 中等 5 1.07 乙胺CH3CH2NH2 45.08 中等10PPM 1.56 苯胺C6H5NH2 93.13 高毒 5 二甲胺(CH3)2NH 45.08 中等10 1.55 乙二胺H2NCH2CH2NH2 60.1 低毒 4 2.07 甲醇(液体)CH3OH 32.04 50 1.11 乙醇(液体)C2H5OH 46.07 1000PPM 1.59 正丁醇(液体)C4H9OH 74.12 2.55 甲醛HCHO 30.03 3 1.067

中药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教学内容

中药抗病毒的作用机 制

中药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病毒以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理,致使许多病毒性疾病至今仍缺少效果确切的防治方法。目前对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疫苗防治,抗病毒的化学合成药物及外源性细胞因子治疗等。疫苗防治为最常用的方法,但病毒种属多,血清型多,为疫苗的应用带来困难;抗病毒的西药数量较少,临床效果不理想,且多年来一直没有新的抗病毒合成药物产生;医用外源性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能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前景良好,但费用昂贵,目前仍停留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而中医药临床防治毒副作用小,药源丰富,价格低廉,能调节整体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改善临床症状,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1 中药抗病毒的应用现状 兽医临床上用于抗病毒的中药制剂名目繁多,多以商品名出现。中药制剂主要包括两类:一为单味中药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二为中药复方制剂,是经典方剂或者在经典方剂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中药制剂。 2 中药抗病毒作用机理 2.1 直接抗病毒作用

主要是指对病毒的直接杀灭,以及阻断病毒对正常细胞的吸附、穿入、复制等环节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直接杀灭是指药物对病毒侵入细胞前的的杀灭作用。王志玉(1996)报道,大黄醇提液中的蒽醌类对病毒有直接杀灭作用;李铁民(1994)报道,甘草甜素对带状疱疹病毒具有直接杀灭作用;张其威(2005)报道.板蓝根对疱疹病毒有杀灭作用而非抑制作用。 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张为民等人报道,黄芪巾A6组分对流感病毒包膜功能及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和穿入有较明显的阻止作用。许小琴等人(2004)报道,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中的黄酮类,多糖及其衍生物,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甘草甜素衍生物)、生物碱及苷类等,都是阻止病毒颗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过程,而发挥抗病毒作用的。 抑制病毒的复制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甘草对艾滋病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如1毫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胞,加入0.25毫升甘草甜素,或者等剂量静脉注射,就可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胞全部死亡,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杨海燕等人(2004)报道,中药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以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同时也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吸附作用。

药理学笔记: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机制

药理学笔记: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机制 药物的有毒或无毒,是通过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得知,一味药是否具有毒性,应主要靠下述几点确定。 一、含不含有毒成分 近代,医药学家运用化学手段,从许多中药里提取分离出有毒成分,从而科学地初步揭示了”毒”的本质,为确定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即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是由其所含物质成分对人体有无毒性而决定的。了解这些有毒化学成分是正确认识和使用有毒中药的前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采取必要方法减轻和消除其毒性。其有毒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强心甙、氢氰酸、皂甙、马兜铃酸、毒蛋白类及神经毒、心脏毒、凝血毒、出血毒、砷和汞重金属等。药如马钱子有大毒,是因其含士的宁;巴豆有大毒,是因其含巴豆毒素;香加皮有毒,是因其含强心甙;砒霜有剧毒是因其含有砷元素;斑蝥有大毒,是因其含有斑蝥素等等。 二、整体是否有毒 1、就单味药而言,由于中药大多是多成分的天然药物,每种成分又受到所含其他成分的制约,有毒成分也不

例外。致使有些含有毒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并不显示有毒。如有人指出有的中药在有毒成分存在的同时,还会有某些相应拮抗成分,药如人参皂甙b、c有溶血作用,但人参皂甙 a则有抗凝血作用,故人参总体并不显示溶血作用。有的中药,虽含有毒成分,但因含量微小,作为整体中药往往不显示毒性,如甜杏仁、桃仁、郁李仁等。由此可知,中药的毒性成分与整体毒性,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差异。一般说,有毒的药物必含有毒成分,而含有毒成分的药物,整体不一定显示毒性。故在判定某味中药是否有毒时,除注意研究其是否含某种毒性化学成分外,还应从整体角度去研究它是否能毒害人体。 2、中医治病,常采用复方形式,通过合理配伍,可以减轻或消除中药的毒性,在中药中的相杀就是减轻或消除其毒副作用的配伍方法。 三、用量是否适当 中药的使用剂量适当与否,是确定中药整体有无毒性的又一依据。量变可导致质变,有不少中药,在一定条件下,随着药量的适宜或超过,可对个体表现出无毒或有毒。《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六,服药失度候》云:”凡合和汤药,自有限制,至于圭铢分两,不可乖违,若增加失宜,变生他疾,……亦能致死。”药如关木通,古本草对其并无有毒的记载,成人常用量为3~10g,依据临床报道,若一次用量

抗病毒药作用机制及应用范围

抗病毒药作用机制及应用范围 当前全世界SARS累计病例数超过7000例,我国SARS病例数超过5000例。各地医疗机构的SARS治疗方案中都考虑到了抗病毒疗法。国内外的研究已表明,SARS的病原体主要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而冠状病毒是RNA病毒。但是我们注意到有的医院在SARS治疗方案中,列入了像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这样只对DNA病毒有效的药物。这样不但会影响疗效,还可能出现不应有的毒性或副作用,而且也会造成药品资源的浪费。本文旨在简要介绍部分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范围,供选择SARS抗病毒治疗药物时参考。 1、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病毒唑)是一种合成的核苷类似物,它可抑制多种RNA和DNA病毒。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确定,并且对不同的病毒作用机制相异。利巴韦林-5'-单磷酸酯能阻断肌苷-5'-单磷酸酯向黄嘌呤核苷-5'-单磷酸酯的转化,并干扰鸟嘌呤核苷酸以及RNA和DNA的合成。利巴韦林-5'-单磷酸酯在某些病毒,也抑制病毒特异性信息RNA的加帽(capping)过程。 此药在儿科主要用于治疗住院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用雾化吸入法给药。利巴韦林还被用于治疗青少年的副流感病毒和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口服利巴韦林治疗流感无效。但静脉或口服利巴韦林减低了拉沙热病人的病死率,特别是在发病6天以内用药时。另外,用静脉内利巴韦林治疗汉坦病毒引起的出血热肾病综合征和阿根廷出血热,有临床益处。而且已有人建议用口服利巴韦林方法预防刚果-克里米亚出血热。用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疗效显著优于单独用其中的任何一种药的疗效。上述这些病毒都是RNA病毒。香港和加拿大的研究者已将利巴韦林用于治疗SARS病人,并取得一定疗效,但加拿大研究者报告在一定比例病人引起溶血。 用大剂量口服利巴韦林治疗时,可出现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包括溶血性贫血。利巴韦林有致突变性、致畸性和对胚胎的毒性,所以此药对妊娠妇女禁用;在用此药的病区,如医务人员中有妊娠者,有对胚胎发生毒性的危险。 阿糖腺苷 主要被用于治疗疱疹病毒属的病毒和乙肝病毒等DNA病毒的感染;它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发挥抗病毒作用。其三磷酸酯水溶性差,需在大量液体中静滴,其单磷酸酯水溶性强,可作肌注。但其疗效有限、毒性作用相对大。 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对若干疱疹病毒(均为DNA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1和2型(HSV-1和-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ZV)和EB病毒的复制有强烈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但对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相对差。伐昔洛韦(valacyclovir)是阿昔洛韦的左旋缬氨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一般说来,中药毒性就是由于药物所含有毒性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亦不同。 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 含乌头碱类:含乌头碱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其毒性主要表现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中毒机理就是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经末梢,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致死。 含阿托品类:百花曼陀罗、茛菪、小天仙子等含茛菪碱、东茛菪碱与阿托品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皆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M-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 含番木鳖碱类:马钱子、吕宋果等的种子均含番木鳖碱(士的宁) 与马钱子碱,其中以含番木鳖碱毒性最大,治疗量的士的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中毒量则破坏反射活动的正常过程,使兴奋在整个脊髓中扩散而呈特有的强直性痉挛。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窒息。 含秋水仙碱类:光慈菇与山慈菇的鳞茎均含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在体内有积蓄作用,排泄甚慢,当其在体内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时则有剧毒,能对呼吸中枢、胃肠道及肾有刺激性毒性反应。 含麻黄碱类:中药麻黄所含的麻黄碱对呼吸、血管运动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皆有一定毒害,即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 含雷公藤碱类: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均含雷公藤碱, 雷公藤碱有剧毒,煎煮时间不够或过量服用本品后,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后期发生尿毒症时,胃肠道症状加剧。 2 毒性成分为苷类的中药 含强心苷类:夹竹桃、罗布麻、万年青、杠柳等中草药均含强心苷,中毒后主要表现为胃肠道方面,严重时可出现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异位节律等,最后因心室纤颤,循环衰竭而致死。

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因为病毒对于人体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当前科研人员一直在 进行抗病毒药物进行研究。病毒从性质上进行分析,实际上是一种病原体,可以 在短时间内进行传播,并且一旦发病,就会产生高死亡率,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 来说将会造成极大的威胁。中药是一种天然性物质,可以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 所以在近些年的研究工作中,研究工作者将重点都放在了关于中药抗病毒的研究 工作中,从而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筛选抗病毒中药提供必要的 依据。 关键词:清热解毒药;抗病毒;单味药;有效成分 在中医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清热解毒药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采用清热解毒药物后,由实火所引起的病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并且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在治疗 病毒性肝炎以及乙型脑炎等疾病中,清热解毒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效果,为缓解患者病 症的痛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清热解毒药物除了在抗病毒方面效果显著外,在抗内毒素以及 对免疫力进行调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无论是在药理研究中,还是在临床实践中 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清热解毒药抗病毒实验研究进展 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抗病毒药研究较多的种类为板蓝根、连翘、鱼腥草以及野菊花等,这些中药成分对于治疗抗病毒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抗病毒中,所涉及的种类也是 相当丰富的,因此本文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1.1单味药或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 以板蓝根为例,其在抗流感病毒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板蓝根的单体成分中,鼠 肺适应株具有最佳的抗病毒效果,在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时,IC50的含量为10g·L-1,但是并 没有显著的效果,相反,靛蓝在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时,IC50可达0.1g·L-1,可知在板蓝根中,成分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通过对不同种类的流感病毒进行分析时,得出其具有抑制 作用的结论。通过化学的手段对提取物进行分析时,在水提物S-03中包含了较多的糖类成分,由此又分离出了最新的化合物,即双糖化合物。这是一种可以抵抗A型流感病毒的成分,具 有一定的抵抗效果。在其他报道中也有证实板蓝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并无效果的结论,以不 同亚型的人群进行分析可知,在粗提物中所分离出来的物质主要是以木脂素类化合物为主, 而将这种化合物质与在板蓝根中所提取出来的粗提物质进行对比可知,二者具有相同的特异 性抗病毒活性。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对于板蓝根的研究结果还是相当丰富的,但是不足之 处在于没有对其中所包含的物质基础进行具体的认识,在完整度方面还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鱼腥草也是单味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一成分主要是在新鲜的鱼腥草中提取出来的,在其中提取了挥发油与蒸汽馏物质中,证实在治疗流感病毒以及单纯疱疹病毒中具有一 定的抑制性作用,并且细胞不含有毒性。在鱼腥草中,还包含了黄酮类的成分,这些成分中 也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成分。如槲皮素的作用主要起到抑制病毒的效果,槲皮素-7-鼠李糖 苷主要在治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时起到了抑制性的作用。而在抗击甲型流感病毒时,其主要 作用的成分为槲皮素-3-鼠李糖苷。除此之外,在治疗革登热病毒时,起主要作用的是鱼腥草 提取物,能够有效的对病毒进行抑制。当鱼腥草中所含有的生物碱类成分达到100μmol·ml-1 的浓度时,可以为预防狂犬病毒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另外,如果将鱼腥草中的水提物提取 出来,那么对于蛋白酶的抑制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效果能够达 到50%以上。 除了上述两种中药成分以外,穿心莲也是单味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主要 化学成分为半日花烷型二萜内酯,而有效成分为穿心莲内酯。将穿心莲进行分离,主要可以 分离出以下的物质,如穿心莲内酯、,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14-去氧-11等成分,都起到了 对病毒的抑制性作用。除了对病毒进行抑制外,尤其是对艾滋病的抑制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将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进行对比可知,其衍生物具有与穿心莲内酯相当的功效,有时甚至 比穿心莲内脂具有更加活跃的效果,所以在抑制抗艾滋病病毒时具有明显的效果。

所有毒性中药中毒解救方法

所有毒性中药中毒解救方法 上篇医疗用毒性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一、乌头类药物 (一)乌头类药物和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 1.中药材 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 2.中成药 追风丸、活络丸、追风透骨丸、小活络丸、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小金丸、风湿骨痛胶囊、祛风止痛片、祛风舒筋丸、正天丸、右归丸等。 (二)中毒机理 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Aconitine)。一般中毒量为0.2mg,致死量为2~4mg。 (三)中毒表现 1.神经系统 2.循环系统 3.消化系统 (四)中毒原因 1.过量服用为主要原因。 2.用法不当,如煎煮时间太短或生用。 3.泡酒服用或与酒同用。 4.个体差异引起蓄积性中毒。 (五)中毒解救 1.清除毒物,在无惊厥及严重心律失常情况下,反复催吐、洗胃。 2.肌注阿托品0.5~1.0mg,根据病情可注射数次。如未见症状改善或出现阿托品毒性反应,可改用利多卡因静注或静滴。 3.对呼吸衰竭、昏迷及休克等垂危病人,酌情对症治疗。 4.绿豆、甘草、生姜、蜂蜜等煎汤内服。 二、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一)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等。 (二)中毒机理 马钱子含番木鳖碱即士的宁,毒性大。成人服用5~10mg即可中毒,一次服用30mg即可致死。 (三)中毒表现 (四)中毒原因 (五)中毒解救 1.病人需保持安静,避免声音、光线刺激(因外界刺激可引发惊厥痉挛),吸氧。 2.清除毒物,洗胃、导泻。较大量的静脉输液,以加快排泄。 3.对症治疗,痉挛时可静注苯巴比妥钠0.2~0.3g。 4.肉桂煎汤或甘草煎汤饮服。 三、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药 (一)含蟾酥的中成药 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梅花点舌丸、麝香保心丸、麝香通心滴丸等。 (二)中毒机理 蟾酥毒素有洋地黄样作用,小剂量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大剂量则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

最新整理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教学内容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1、肝毒性中药 川楝子: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毒性肝炎 ALT、AST显著升高。 配伍:白芍。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 肝用,刚柔相济。 栀子:有毒成分:栀子苷 血清中ALT↑、AST↑、TBIL↑。 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 机制:可能是栀子苷能抑制CYP3A2使毒性成分代谢减慢、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 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 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组成的蒽醌类 化合物. 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 一时一毒”关系 款冬花:有毒成分:吡咯烷类生物碱 血清中ALT 、AST、TBIL的含量均升高, 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的炎 细胞浸润。 山豆根: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是水提组分的毒性大于

醇提的.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 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 的变化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的改变.PPAR(过氧化酶 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 苍术:有毒成分:苍术甙 致命性的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和肾衰。 苍耳子:水提物的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和大剂量的用药会加重肝损伤。 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的DNA受到损伤,DNA的合成受到影响。 ? 性和致癌性的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的忧虑还波及到 何首乌、芦荟、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的含蒽醌类成 分的中药。 ?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苦、甘、辛、成四种气昧属性的中药之间肝 毒性的发生率虽无明显差异,但均有发生 性的中药缺如,是否能提示与酸性生津养阴和酸能人肝的中 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三章毒性评估

1.1毒性评估 1.1.1污染物的健康效应 1)肾脏损伤:吸入镉烟气或微粒会对机体产生远期的影响,尽管急性肺损伤和死亡事件很少见,但散发病例仍有发生。肾脏是镉最重要的蓄积部位和靶器官,镉对肾脏的早期毒性主要发生在近曲小管,引起上皮细胞溶酶体增多、增大,线粒体肿胀变形,继而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甚至坏死,后期也会损伤肾小球。长期镉暴露可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低分子蛋白和蛋白酶排出量增加,此时肾小管损伤是可逆的,但也有研究证明受镉诱导所致的肾小管损伤是不可逆转的。一些研究显示在很低的肾镉水平的个体中也可能出现肾损伤或(和)骨骼损伤效应。欧洲的研究表明,在尿镉水平为2~3 μg Cd/g肌酐的普通人群中也出现镉诱导的肾损伤表现。此外,镉暴露工人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此结论在职业暴露人群研究中已得到证实。 在多个研究中还证实,肾结石危险性升高可能与肾小管损伤后尿镉排泄增多有关。已有研究证明,镉暴露和慢性肾衰竭的关系。 (2)骨骼损伤: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首次报道长期高浓度镉暴露会引发骨骼损伤,高浓度镉暴露是由于用镉污染的水灌溉农田所致。日本以外其他国家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近年来的资料表明,相对低的镉暴露水平也会增加骨骼损伤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骨骼密度降低和骨折。动物实验还表明,镉可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日本的研究发现,有镉暴露史且同时有肾小管损伤的患者,其心血管病死亡率要比没有肾脏损伤的高。我国的调查发现,由于镉有慢性蓄积作用,长期生活在矿区的人群往往到中年才表现出慢性镉中毒效应,因此慢性镉中毒主要危害中年人,且对女性生殖健康也有影响。由此看来,慢性镉中毒不仅影响人群的机体健康,也危害当地的主要劳动力,削弱其社会经济生产能力,并危及下一代的健康。 (3)肿瘤: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已把镉列为人类致癌物。然而,IARC 同时声明,这是基于几个职业暴露人群与肺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暴露资料不充分,没有考虑到吸烟和其他暴露因素(如镍和砷暴露)混杂作用的影响。 镉与前列腺癌似乎也有关联,阳性和阴性的研究结果均有报导。早期的研究表明,镉暴露与肾癌的关系,但后来的研究未能证实这个结论。但大量的多中心研究显示镉暴露能致肾细胞癌危险性增加,而且,基于人群的肾细胞癌

中药抗病毒的作用机理_马加福

兽药誄 目前对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疫苗,抗病毒的化学合成药物及外源性细胞因子治疗等。疫苗防治为常用的方法,但病毒种属多,血清型多,为疫苗的应用带来困难。抗病毒的西药数量较少,临床效果不理想,且多年来一直没有新的抗病毒合成药物产生。医用外源性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能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前景良好,但费用昂贵,目前仍停留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而中医药临床防治毒副作用小,药源丰富,价格低廉,能调节整体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改善临床症状,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1直接抗病毒作用 直接杀灭是指药物对病毒侵入细胞前的杀灭作用。据报道,大黄醇提取液中的蒽醌类对病毒有直接杀灭作用。有人研究甘草甜素对带状疱疹病毒具有直接杀灭作用,板蓝根对疱疹病毒有杀灭作用而非抑制作用。 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如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中的黄酮类,多糖及其衍生物,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甘草甜素衍生物)、生物碱及苷类等,都是阻止病毒颗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过程,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抑制病毒的复制。有人研究发现,甘草对艾滋病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如1毫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胞,加入0.25毫升甘草甜素,或者等剂量静脉注射,就可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胞全部死亡,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据报道,中药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以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同时也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吸附作用。 阻止病毒由感染细胞向未感染细胞浸染。有人报道,带状疱疹病毒体外感染细胞16小时后加入甘草甜素,可抑制病毒从感染细胞向未感染细胞扩散。硫酸葡聚糖和硫酸戊聚糖能够抑制合胞体的形成和抑制病原向培养液的释放,从而阻止病毒由感染细胞向未感染细胞的侵染。 2间接抗病毒作用 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机体的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腔上囊中枢免疫器官和脾脏、淋巴结外周免疫器官,他们的状况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力。有人发现黄芪和淫羊藿、红花合剂可以显著提高小公鸡的腔上囊重量。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均能促进脾脏、胸腺等免疫器官的发育。 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人报道,“玉屏风散”(主要成分为防风、黄芪、白朮等)不仅可显著性地增强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而且对环磷酰胺所造成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抑制也有明显的激活作用。据报道,“白虎汤”(主要成分为知母、石膏、甘草等)中的钙离子可以增强家兔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对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巨噬细胞的成熟,“白虎汤”对肺泡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牡丹皮 中的芍药苷、氧化芍药苷在体外亦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乳液的吞噬功能。丹皮酚的雾化吸入还能提高肺部巨噬细胞的吞噬率。 增强强机体的体液免疫。抗体是抗病毒体液免疫的主要因素,分泌型IgA可防止病毒的局部入侵,IgG、IgM可中断已入侵的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扩散。据报道,给小鼠每天腹腔注射“参芪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党参、黄芪各0.5克),连续5天。结果使体液免疫反应明显增强,血清抗体效价提高。此外,白朮、淫羊藿、枸杞子均能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使血清中IgG、IgA、IgM水平提高。 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是T细胞介导的机体重要的免疫反应,可以抵抗细胞内微生物如病毒和宿主细胞内增生的细菌感染。因为抗体不能进入受感染的细胞,细胞内病毒的消灭主要依靠细胞免疫。有人报道,淫羊藿多糖可促进小鼠胸腺成熟细胞的释放,并直接增强了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据报道,“小柴胡汤”(主要成分为柴胡、黄芩、人参等)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诱导产生干扰素(IFN)。干扰素是天然的非特异免疫防御系统,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在入侵部位的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可渗透到临近细胞而限制病毒向四周扩散。干扰素本身对病毒无灭活作用,主要是作用于正常的细胞,使之产生抗病毒蛋白和抑制病毒高分子生物合成,使细胞获得抗病毒能力。现代研究证实,中药中有许多具有内源性IFN诱生作用或促诱生作用的药物,如从香菇中提取的香菇素在小鼠中能诱导血清IFN,有人从甘草中提取的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制剂能诱生Ⅱ型IFN,对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据报道,青蒿中的青蒿琥酯在体内能诱生耐酸不耐热的干扰素。 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C)的活性。自然杀伤细胞是机体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能在体内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起到免疫监视和抗感染作用。据报道,绞股蓝总苷每天400毫克/千克,给小鼠灌胃10天,能显著提高因环磷酰胺引起的NKC活性低下。此外生地、熟地、山药、补骨脂、仙灵脾均能使老龄机体NKC活性明显升高。 改善病毒所致机体的不良反应和病变。有人给小鼠经鼻腔内接种流感病毒,“葛根汤”(主要成分为葛根、升麻、秦艽等)口服给药。结果发现,“葛根汤”可推迟小鼠体重下降,并能拮抗肺的变性,同时具有解热作用。有人报道,给小鼠灌胃“正柴胡饮”(主要成分为柴胡、陈皮、防风等),能显著抑制流感病毒在鼠肺内的增殖及由病毒引起的肺部炎症,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同时,能降低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延长存活时间。苦参中的苦参碱可减轻乙肝病毒所致的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 中药抗病毒的作用机理 马加福(黑龙江省龙江县兽医卫生监督所161100) 觽訉訚訝 养殖技术顾问20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