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3 Moral development

Dev.of Morality

Outline

1.What is Morality?

2.Th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道德(morality ):指帮助个体明辨是非并由此表现相应行为的一系列原则或观念。个体会对表现出道德的行为而感到自豪,而对违反标准的行为感到内疚或有其他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1.1 What is Morality?

1.What is Morality?

★道德情感(Affective ):对正确或错误行为的情感(内疚,对他人感受的关心等),激发道德观念和

道德行为的情感。

★道德认知(Cognitive):判断是非的方式和对行为进

行决策的方式。

★道德行为(Behavioral):当面对说谎、欺骗或违犯

其它道德规则的诱惑时所实际采取的行为方式。

1.2 The Components[成分] of Morality

1.What is Morality?

1.What is Morality?

◆精神分析理论家强调道德情感和情操。他们认

为,儿童根据他们的道德原则去行动,体验自豪感等肯定的情感,避免自责和羞愧等否定的情感。

◆认知发展理论家看重道德认知或道德推理,他们

发现,儿童成熟以后,他们判断是非的方式发生急剧变化。

◆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家的研究告诉

人们,儿童是怎样学会抵制诱惑,表现出道德行为,抑制说谎、偷窃与欺骗这些违犯道德规范的行为的。

Outline

1.What is Morality?

2.Th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认知发展心理学家通过描述道德推理:儿童在判断各种行为的是非时所表现的思维的发展。★该理论认为:

◆认知的发展与社会经验的增长有助于儿童逐渐理解规则、法律和人际义务的意义。

◆当儿童对此获得新的理解后,他们会按照道德发展阶段的固定顺序发展,而在此过程中经过的每个阶段都将代替前一阶段,代表了个体对道德问题的更高级或更“成熟”的观点。

The Child As a Moral Philosopher [儿童作为一个道德哲学家]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皮亚杰主要关注儿童道德判断的两个方面:

◆规则遵守问题(respect for rules )--玩弹球游戏(playing marbles )2.1 Piaget’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这些规则从那里来?

每个人是否都要遵守规则?这些规则可以改变吗?

◆公平概念的理解(conceptions of justice) --道德决策故事(moral-decision stories )

Story A:约翰的妈妈叫他吃饭,当他走进饭厅时,在饭厅门后的椅子上放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15个杯子,但是约翰不知道门后有这些东西。在他走进来的时候,门把托盘碰倒在地上,15杯子全摔碎了。Story B:亨利趁妈妈不在家,想偷吃果酱,当他去取果酱的时候,不小心把放在壁橱里的一个杯子碰翻,杯子掉到地上摔碎了。

哪个孩子

更淘气?为什么?你认为那个更淘气的男孩应该受到什么惩罚?

★皮亚杰通过儿童对规则遵守问题和公平概念的理解的研究,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2.1 Piaget’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The Premoral Period [前道德时期](5岁以前)Moral Period 道德时期(5岁以后)

Autonomous Morality

[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

Heteronomous Morality [他律道德阶段](5-10岁) 1.The Premoral Period [前道德时期](5岁以前)

学前儿童极少对规则表现出关心或注意。

2.1 Piaget’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在弹子游戏中,这些前道德时期的儿童并非有意的为了获胜而去玩。相反,他们好像是自己为自己制定规则,他们认为游戏的意义主要是轮换着玩,从中获得乐趣。

2.Heteronomous Morality [他律道德阶段](5-10岁)

◆他律的意思是“受他人的管辖和控制”(under the rule of

others)。

◆儿童有很强的规则意识。认为规则是由上帝、警察或他

们的父母这样的权威人物制定的,是神圣的,不可改变的。

◆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在道德判断上表现出以下特点:

2.1 Piaget’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他律道德阶段的特点

你因为紧急的医疗事件急驶向医院,6岁的儿童也会认为你违反了“交通规则”,认为你的行为应该受到惩罚。

他律道德把规则看作道德绝对主义--任何道德问题,都有“对”和“错”,对的总是意味着遵守规则的根据客观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意图判断行为的好坏;

偏爱抵罪式惩罚(expiatory Punishment )--为了惩罚而惩罚,而不考虑它与不良行为的关系

相信固有的公平(immanent justice )--违反社会规则不可避免地要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受到惩罚。

约翰(不小心打碎15个杯子)比亨利(偷吃果酱打碎1个杯子)的行为更不恰当。

对打碎杯子的儿童采用踢打的惩罚而不是让其赔偿

小明偷了苹果,骑自行车经过一座腐朽的桥时掉下河,他律阶段的儿童认为小明之所以掉下河是因为他偷了苹果(做了坏事)

3.Autonomous Morality [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

◆社会规则是主观制定的,任何规则都会受到质疑,也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大家都同意,规则就可以修改。◆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在道德判断上表现出以下特点:

2.1 Piaget’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自律道德阶段的特点

你因为紧急的医疗事件急驶向医院,不认为你的行为不道德的。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规则也可以违背的;是非判断更多的是依赖于行为者的意图而不是行为的客观结果

偏好用互换性惩罚(reciprocal punishments)--惩罚的目的是使违反规则者能理解规则的含义并减少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不再相信固有的公平--从经验中了解到有些违反社会规则的人并没有被发现或者受惩罚。

亨利(偷吃果酱打碎1个杯子)比约翰(不小心打碎15个杯子)的行为更不恰当。

对打碎杯子的儿童,让其用零花钱来赔偿而不是利用武力惩罚。小明偷了苹果,骑自行车经过一座腐朽的桥时掉下河,他律阶段的儿童不会认为小明之所以掉下河是因为他偷了苹果(做了坏事)

★Moving from Heteronomous to Autonomous Morality

1.社认知成熟:自我中心的削弱和角色采纳技能的发展

2.社会经验:

◆同伴交往:同伴间平等交往可能会将儿童引至更富有灵活性、自律性较强的道德状态,这种交往的作用有三:-削弱了儿童对成人权威的崇拜,-提高了他的自尊和对同伴的尊重,

-规则是人们在主观上达成的一致性的结果,在执行这种规则的人都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改变。

◆父母的作用:皮亚杰认为,如果父母不能下放一些权力,就会增强儿童对规则和权威人物服从,减缓道德发展进程。

2.1 Piaget’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Evaluations on Piaget’s Theory

◆Piaget clearly identified some importa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reasoning.

◆Shortcomings of his research methods and his failure to capture children’s distinctions between moral rules and social conventional rules caused him to

underestimate the moral sophistication of preschool and young grade-school children.

2.1 Piaget’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课后阅读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是对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进行完善和发展;

★柯尔伯格利用“道德两难问题”(moral dilemmas)对儿童的饿道德发展进行研究。每一个两难问题都要在两者之间选择:

-遵守规则、法律或权威人物;

-为了满足个体需要而采取与规则冲突的行为;

2.2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汉斯的妻子因癌症濒临死亡。一个药商最近发明了一种可能救她的药物,药商出价2000美元,他制造这个药物只需要200美元。汉斯没有足够的钱买,他只能从朋友那里借到1000美元。他提出以后再

付余下部分,但是如果不全部支付的话,药商拒绝卖药:“我发明这个药,所以我要用它来赚钱。”那天深夜,汉斯闯入药店为他妻子偷走了药。

Q

:汉斯这样做正确

吗?★柯尔伯格利用道德两难问题对10,13和16岁的

男孩进行临床访谈,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包括两个不同的阶段(3水平6阶段):

2.2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2.2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postconventional moralities 后习俗道德阶段

conventional

morality

习俗道德阶段Preconventional morality

前习俗道德阶段Stage 1: Punishment-and-Obedience Orientation

惩罚与服从定向Stage 2: Na?ve Hedonism

天真的享乐主义定向

Stage 3: “Good boy or girl”Orientation “好孩子”的价值定向Stage 4:Social-Order-Maintaining Orientation

以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定向Stage 5:Social-Contract Orientation 社会契约定向Stage 6:Morality of Individual Principles of Conscience 普遍伦理原定向

2.2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Preconventional morality

前习俗道德阶段

★规则是外部而非已经内化的。

★儿童遵守权威人物制定的规则,以避免惩罚,或者赢得奖励。

★道德是功利性的,所谓正确的就是个体能够侥幸成功,或者使自己感到满意的事情。

Stage 1: Punishment-and-Obedience Orientation 惩罚与服从定向将错误等同于惩罚.好东西等同于个人眼前利益。是非判断的根据★行为的好坏依赖于它的后果。★儿童会遵从权威,避免惩

罚,可能认为,一种行为如果未被察觉和惩罚,它就不是错误的。

★造成的伤害越大,或者惩罚

越是严厉,这种行为就越“坏”。

阶段描述“不正确.如果他

偷了药,他可能会进监狱。”

“正确.如果他不能承担药费,他也不能承担葬礼.”

汉斯问题的典型

答案

Stage 2: Na?ve Hedonism 天真的享乐主义定向同样,好东西就是对个人自己最有利的东西,但他的利益包括延迟的利益。是非判断的根据★遵从规则,以获得奖赏,或者达到个人目标。

★开始在某种程度上考虑他人观点,但是他人定向的行为最终是希望获得回报。

★“你奉承我,我也奉承你”是其指导思想。

阶段描述“他可以偷那种

药,并且挽救他的妻子.当他出狱后他又能和她

在一起。”汉斯问题的典型

答案 2.2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conventional morality

习俗道德阶段

★努力遵守规则和社会规范,以获得他

人认同,或者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赞赏和避免谴责作为道德行为的

动力代替了可见的报偿和惩罚。

★能注意到并仔细思考他人的观点。

Stage 3: “Good boy or girl”Orientation “好孩子”的价值定向公众意见是判断是非的主要根据。

是非判断的根据★道德行为就是让人高兴、给人帮助或做出别人认同的行为。★根据行为意图对行为做出评价。

★“他是好意的”是这个阶段表达

道德认同的常用语。希望被别人

看作一个“好”人。

阶段描述“如果你偷药救妻,人们会理解的,如果你不这样做,他们会觉得你残酷和懦弱。”汉斯问题的典型

答案

是非取决于一个人的责任或社会角色。是非判断的根据★个体开始考虑社会上多数人的观点,即法律所表达的社会群体意志。★服从法律规则的事情就是正确的。

★遵守规则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

是相信规则和法律能够维持社会秩

序。阶段描述“不正确,因为偷窃是违法的。”

“正确,即使偷药后感到内疚,

仍然应该坚持将

挽救妻子作为丈

夫的责任。”

汉斯问题的典型

答案

Stage 4:Social-Order-Maintaining Orientation 以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postconventional moralities

后习俗道德阶段

2.2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以更广泛的公正原则判断是非。

★这些原则可能与法律或权威人物的命令相冲突。

★在道德上正确与合法并不总是一致的。

Stage 5:Social-Contract Orientation 社会契约定向制定法律是为了

人的利益。它们应该是有弹性的。如果必要,我们也许不得不修改某些法律或允许例外。是非判断的根据★法律是表达多数人意愿、促进人类幸福的工具。法律应该保障

这一目的的完成和公正地实施,

人人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

★损害人类权利和尊严的强制性的法律是否公正是值得质疑的;★合法和道德的区分已开始出现。

阶段描述“即使丈夫没有钱支付,他还是有权获得药物。如果药商不收钱,政府应该承担费

用。”汉斯问题的典型

答案

是非是根据绝对的价值,比如人的生命。有时候这些价值比法律更重要是非判断的根据阶段描述“虽然从法律上来讲偷窃是错误的,但是不偷药救妻的丈夫便犯了道德错误。生命比经济利益重要。”

汉斯问题的典型

答案

Stage 6:Morality of Individual Principles of Conscience 普遍伦理原定

★个体根据他自己选择的良心原则理解是非。这些原则并不象基督教“十诫”那样具体,它们是有关普遍公正(对全人类的权利的尊重)的抽象的道德原则,这种普遍的公正超越了与之冲突的任何法律或社会契约。★阶段6是柯尔伯格对理想的道德推理状况的描述;

★只有极少的人能够达到阶段6,柯尔伯格把它看作一种假设的结构,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之前,如果有人要在阶段5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那么方向就是阶段6;

★在柯尔伯格最后一版的道德判断记分手册上,他就不再测量阶段6的推理状况(Colby & Kohlberg, 1987)。

★柯尔伯格认为:

◆这些道德水平和道德阶段的发展顺序是固定不变。◆道德发展的顺序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而认知能力

是按照固定顺序发生发展的。

◆后面的道德阶段都是起源于并替代先前的阶段;◆个体一旦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道德推理阶段,就不可能在回归到早期阶段。

2.2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2.2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柯尔伯格的道德阶段代表的是对道德两难问题的特定观点或思维方式[道德推理](moral reasoning )而不是代表某一特定的道德决策类型(moral decision )

Moral Decision:你会不会给乞丐钱?

Moral Reasoning:我们该不该给乞丐钱?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支持:2.2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安科尔及其同事的纵向研究(20年)发现:

★到青春期之后前习俗道德推理(阶段1和2)出现显著减少,同期青少年的习俗推理(阶段3和4)处于上升趋势;★习俗道德水平是成年期道德表现的主导形式;

★只有很少的被试能够超越习俗水平达到后习俗水平(阶段5)。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2.2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1.他的理论偏向特定群体的人们;1)文化偏见:

◆柯尔伯格的最高阶段反映了西方关于“公正”

(justice )的理想。但是在很多非西方文化中,人们很少论及公正。他们反而会说对他人的一种天生的责任感(Shweder, Mahapatra, & Miller, 1987)。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2.2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1.他的理论偏向特定群体的人们;2)性别偏见:

公平道德(morality of justice )VS.关爱道德(morality of care )

◆柯尔伯格的理论是机遇对男性被试研究的基础上,批

评家认为其理论不能代表女性的道德推理。

◆吉利根(Carol Gilligan, 1977, 1982, 1993)发现,在一些早期的

研究中,妇女在道德上显然不如男人,当她们只处于阶段3时,男人则达到阶段4。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2.2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吉利根认为:

-男性的主导道德取向是“公平道德”:更多地关注通过法律而得以执行的社会所界定的公平,而较少关注同情、关心人类幸福--尔伯格的阶段4水平;

-女性的主导道德取向是“关爱道德”:更多强调对人类幸福的同情关注,而不是通过法律而得以执行的社会所界定的公平--柯尔伯格的理论中似乎是可以代表阶段3的关怀道德。

-女性所形成的关怀道德是相当抽象的或原则性的,由于它重在人际义务,因此柯尔伯格把它放在阶段3中是不恰当的。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2.2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

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2.它过于强调道德推理,而对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考虑较少。

◆柯尔伯格的理论集中于道德推理,而非行为。◆人们充其量只是适度地坚持他们对假设的道德两难问题的答案。当他们面对真实生活作决定时,其逻辑思维的一贯性就会降低了,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就更加做不到始终如一了。

★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2.2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2.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3.它低估了年幼儿童的道德成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