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610998432.html,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

作者:易继政

来源:《东方教育》2014年第06期

【摘要】通过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的实践,提出了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通过教学内容重组,学习方式有效结合,评价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从而达到深化课改的目的,促使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教学手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数年,课堂教学从理念到行为发生了重大改变,然而反思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或片面理解课改精神追求表面热闹,或“小富”即可,浅尝辄止。如何将课改的精神实质有效地贯彻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现阶段教师仍需探索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还需重组

新课改下的教材从内容结构、程序结构、形态结构,都改变了以往教材重学科重教师的现象,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学”。既然教材有了改观,是否教师只要按教材教就可以了,显然是否定的。无论怎样完美的教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相对性,教师对教材进行重组是必需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的关系

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包括:教材知识的逻辑顺序、技能训练的逻辑顺序、能力训练的逻辑顺序和态度培养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心理顺序包括:认知顺序、认知能力发展顺序以及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顺序。作为教师必须对初中阶段的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心理顺序,对教材作适当的调整重组。例如目前学习有困难的章节可安排在学生心身适可的时段再学习。当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认知顺序冲突时,需根据学生的认知顺序重组教材,然后再纳入知识逻辑顺序。像浙教版新教材第一册第三章安排了平方根以及算术平方根等内容,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经验中,数学的结果是唯一的,而现在一下子让他们学习有时一个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有时一个数没有平方根,无疑是有困难的。再像第五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开篇的例题不但等量关系隐蔽,而且要用间接设未知数法,这些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距离。这里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补充,降低难度及跨度。总之,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犹如一个人的两条腿,在行走中互为依靠,交替迈进,才能走得稳健,走得轻松,走得遥远。

2.正确处理教材的普适性与区域性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