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2016-2022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2016-2022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2016-2022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报告网

2016-2022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报告来源】中国报告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e11716689.html,

?【关键字】市场调研前景分析数据统计行业分析

?【出版日期】2016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竞争战略分析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市场前景、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有关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为了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综述

1.1 智能汽车的概念与体系架构

1.1.1 智能汽车的概念

1.1.2 智能汽车的体系架构

(1)智能汽车的价值链

(2)智能汽车的技术链

1)先进传感技术

2)通信技术

3)横向控制

4)纵向控制

1.1.3 智能汽车的产业链

(1)车联网的产业链

(2)先进传感器厂商

(3)汽车电子供应商

1.2 智能汽车的需求研究

1.2.1 安全问题

1.2.2 交通堵塞

1.2.3 停车需求

1.2.4 信息需求

1.3 智能汽车发展路径分析

1.3.1 车载娱乐

1.3.2 辅助驾驶

1.3.3 人车(机)交互

1.3.4 智能交通

1.3.5 车联网

1.3.6 自动驾驶

第二章:智能汽车关键部件与系统发展分析2.1 汽车动力系统

2.1.1 汽车发动机发展现状

2.1.2 汽车发动机供系统分析

2.1.3 汽车发动机需求分析

2.1.4 国内发动机发展特点分析

2.1.5 汽车发动机市场前景分析

2.2 汽车底盘与安全系统

2.2.1 汽车底盘件系统发展现状

(1)汽车底盘的电子化技术

(2)汽车底盘的线控技术

(3)汽车底盘集成化技术

(4)汽车底盘的网络化技术

2.2.2 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概述

(1)自动变速器的优点

(2)自动变速器的发展阶段

(3)自动变速器的三种类型

2.2.3 安全控制电子技术分析

(1)主动控制系统

(2)被动控制系统

2.2.4 汽车ABS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1)乘用车

(2)商用车

2.2.5 汽车ABS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3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

2.3.1 车身电子控制的重要性

2.3.2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分析

2.3.3 车身电子控制技术现状

2.3.4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2.3.5 车身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2.4 车载电子系统

2.4.1 车载电子系统技术现状

2.4.2 车载导航系统

(1)车载导航系统竞争格局

(2)车载导航系统市场规模

(3)车载导航系统前景展望

2.4.3 车载信息系统

(1)车载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2)车载视听系统终端规模

(3)车载音响市场规模分析

2.4.4 车载电子系统发展趋势

2.4.5 车载电子系统市场前景

(1)产品发展趋势

(2)不同产品的市场前景

(3)总体市场预测

2.5 汽车传感器

2.5.1 汽车传感器相关概述

2.5.2 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

2.5.3 汽车传感器需求特点

2.5.4 汽车传感器发展趋势

2.5.5 汽车传感器前景展望

2.6 汽车仪表

2.6.1 汽车仪表产品范围

2.6.2 汽车仪表需求分析

2.6.3 汽车仪表市场规模

2.6.4 汽车仪表竞争格局

2.6.5 汽车仪表生产企业发展态势

第三章: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发展环境3.1 智能汽车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3.1.1 行业管理体制

3.1.2 行业发展规划

3.1.3 行业相关政策

3.1.4 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3.2 智能汽车行业产业环境分析

3.2.1 传统汽车产业发展对智能汽车的影响3.2.2 互联网产业发展对智能汽车的影响3.2.3 物联网产业发展对智能汽车的影响3.3 智能汽车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3.3.1 智能汽车在解决交通拥堵中的作用3.3.2 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认知程度分析3.4 智能汽车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3.4.1 行业技术活跃程度分析

3.4.2 技术领先企业分析

3.4.3 行业热门技术分析

(1)无人驾驶技术

(2)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

(3)车联网技术

(4)传感器技术

(5)辅助驾驶技术

第四章:全球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4.1 全球智能汽车行业总体情况

4.1.1 全球智能汽车市场结构分析

4.1.2 全球智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4.1.3 全球智能汽车行业竞争格局

4.2 全球重点国家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分析4.2.1 美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1)美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2)美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3)美国智能汽车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4.2.2 日本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1)日本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2)日本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3)日本智能汽车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4.2.3 德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1)德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2)德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3)德国智能汽车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4.3 全球智能汽车市场企业布局

4.3.1 主流汽车厂商智能汽车系统分析(1)丰田G-BOOK 车载智能通信系统(2)通用安吉星系统系统

(3)日产CAR WIN GS智行+系统

(4)沃尔沃SEN/SUS系统

(5)本田Hond aLink系统

(6)福特SYNC系统

4.3.2 IT企业智能汽车布局分析

(1)苹果公司CarPlay车载系统

(2)谷歌公司无人驾驶汽车

(3)英特尔公司智能汽车控制系统

4.3.3 特斯拉智能汽车发展分析

(1)特斯拉智能汽车主要产品

(2)特斯拉智能汽车主要技术

(3)特斯拉智能汽车市场分析

(4)特斯拉定义的智能汽车发展方向

1)数字化

2)智能化

3)互联网化

第五章: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5.1 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5.1.1 中国智能汽车领域关键技术和零部件

5.1.2 中国整车生产企业与互联网企业间合作模式5.1.3 中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汽车的协同发展5.2 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发展状况

5.2.1 智能汽车国内市场发展概况

5.2.2 国内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分析

5.2.3 国内车企智能汽车系统研发推广

(1)上汽incarNet系统

(2)吉利智能汽车系统

(3)比亚迪智能汽车系统

(4)长安智能汽车系统

(5)其它车企智能汽车系统分析

5.2.4 互联网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1)乐视智能汽车业务布局

(2)百度智能汽车业务布局

(3)阿里智能汽车业务布局

(4)腾讯智能汽车业务布局

(5)其它互联网企业智能汽车布局

5.3 中国智能汽车发展重点区域

5.3.1 北京市能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5.3.2 上海市能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5.3.3 深圳市能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5.3.4 广州市能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5.3.5 重庆市能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5.3.6 长春市能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5.3.7 其它区域智能汽车发展情况

第六章:中国车联网应用与发展前景分析

6.1 车联网Telematics应用分析

6.1.1 Telematics系统服务情况

(1)Telematics服务市场分析

(2)Telematics服务内容分析

(3)Telematics服务功能分析

(4)Telematics服务流程分析

6.1.2 Telematics系统商业模式

(1)Telematics商业模式种类

(2)Telematics商业模式问题

(3)Telematics商业模式评估

(4)Telematics商业模式趋势

6.1.3 国内外telematics商业模式

(1)Onstar商业模式分析(通用)

(2)G-book商业模式分析(丰田)

(3)SYNC商业模式分析(福特)

(4)InkaNet商业模式分析(上汽)

(5)其它商业模式分析

6.1.4 新兴Telematics应用

(1)Telematics之车况感测与诊断

(2)Telematics之电子收费与通讯

(3)Telematics之RDS-TMC

(4)Telematics之系统架构剖析

6.2 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分析

6.2.1 车联网上游发展分析

(1)上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上游产业技术发展水平

(3)上游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4)上游产业潜在容量分析

(5)上游企业盈利模式研究

(6)上游企业发展规划

6.2.2 车联网下游发展分析

(1)影响车联网应用因素

(2)国内车联网应用规模

(3)车联网的应用领域

(4)车联网应用发展效果

(5)城市车联网应用案例

(6)国内车联网市场规模

6.3 车联网终端用户研究

6.3.1 车联网终端产业规模

6.3.2 车联网终端产业结构

(1)感知层

(2)网络层

(3)应用层

6.3.3 车联网终端产业特征

6.3.4 车联网的开发价值体现

6.3.5 终端用户的增值研究

(1)位置服务

(2)网络购物

(3)紧急救援

(4)广告促销

(5)本地搜索

(6)定位导航

第七章:智能汽车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7.1 智能驾驶领域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7.1.1 上海欧菲智能车联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7.1.2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1.3 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2 车载信息领域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7.2.1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2.2 天泽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2.3 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2.4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2.5 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3 车联网技术领域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7.3.1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3.2 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7.4 布局智能汽车的传统汽车重点企业经营分析7.4.1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4.2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4.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4.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7.4.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

(3)企业智能汽车布局情况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营销渠道和销售网络

(6)企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第八章: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建议8.1 未来智能汽车生态系统建设展望

8.1.1 iOS和Android系统

8.1.2 芯片厂商

8.1.3 车内无线充电技术

8.1.4 娱乐系统

8.1.5 地图系统

8.1.6 语音系统

8.1.7 运营商

8.1.8 可穿戴设备

8.2 智能汽车细分市场需求前景预测

8.2.1 汽车电子

8.2.2 车联网

8.2.3 智能交通

8.2.4 ADAS

8.3 智能汽车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8.3.1 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8.3.2 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8.3.3 行业盈利影响因素分析

8.4 智能汽车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8.4.1 经济低于预期导致企业和政府投资进程放缓

8.4.2 汽车电子和智能汽车不够完善带来安全性隐患

8.4.3 消费者认知程度偏低导致推广进程低于预期

8.4.4 有关部门间协调不力导致智能交通推广进度低于预期

8.5 智能汽车行业投资建议

8.5.1 行业投资机会

8.5.2 行业投资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1:智能汽车行业的定义

图表2:智能汽车的价值链分析

图表3:智能汽车的技术链分析

图表4:智能汽车行业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图表5: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

图表6: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

图表7:201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预测

图表8:北京中心城区早晚高峰车辆平均运行速度

图表9:上海中心城区早晚高峰车辆平均运行速度

图表10:2015年中国汽车发动机生产量

图表11:2015年中国汽车发动机需求量

图表12:2015年中国汽车发动机需求量预测

图表13:2015年中国车载导航系统市场规模

图表14:2015年中国车载音响需求量预测

图表15:1995-2015年中国智能汽车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变化图(单位:个)

图表16:1995-2015年中国智能汽车相关专利公开数量变化图(单位:个)

图表17:1995-2015年中国智能汽车相关专利申请人构成(前十位)(单位:个)

图表18:1995-2015年中国智能汽车相关专利申请人综合比较(前十位)(单位:个,%,人,年)

图表19:1995-2015年中国智能汽车相关专利分布领域(前十位)(单位:个)

图表20:2015年全球智能汽车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21:2020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2:2015年国内车联网应用规模

图表23:2015年国内车联网应用领域

图表24:2015年国内车联网市场规模

图表25:上海欧菲智能车联有限公司基本信息简况表

图表26:四川上海欧菲智能车联有限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27: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简况表

图表28:2012-2015年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29:2012-2015年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30:2015年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单位:万元,%)

图表31:2012-2015年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32:2012-2015年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33:2012-2015年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34: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35: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简况表

图表36:2012-2015年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37:2012-2015年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38:2015年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单位:万元,%)

图表39:2012-2015年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40:2012-2015年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41:2012-2015年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42: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简况表

图表43:2012-2015年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44:2012-2015年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45:2015年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单位:万元,%)图表46:2012-2015年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47:2012-2015年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48:2012-2015年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49:天泽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简况表

图表50:2012-2015年天泽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51:2012-2015年天泽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52:2015年天泽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单位:万元,%)

图表53:2012-2015年天泽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54:2012-2015年天泽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55:2012-2015年天泽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56: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简况表

图表57:2012-2015年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58:2012-2015年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59:2015年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单位:万元,%)

图表60:2012-2015年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61:2012-2015年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62:2012-2015年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63: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简况表

图表64:2012-2015年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65:2012-2015年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66:2015年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单位:万元,%)

图表67:2012-2015年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68:2012-2015年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69:2012-2015年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70: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简况表

图表71:2012-2015年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72:2012-2015年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73:2015年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单位:万元,%)

图表74:2012-2015年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75:2012-2015年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76:2012-2015年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77:银江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简况表

图表78:银江股份有限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79: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简况表

图表80:2012-2015年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81:2012-2015年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82:2015年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单位:万元,%)图表83:2012-2015年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84:2012-2015年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85:2012-2015年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86: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87: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基本信息简况表

图表88: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89: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简况表

图表90:2012-2015年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91:2012-2015年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92:2015年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单位:万元,%)

图表93:2012-2015年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94:2012-2015年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95:2012-2015年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96:2012-2015年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97:2012-2015年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98:2015年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单位:万元,%)

图表99:2012-2015年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100:2012-2015年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101:2012-2015年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102: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简况表

图表103:2012-2015年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104:2012-2015年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105:2015年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表(单位:万元,%)图表106:2012-2015年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107:2012-2015年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108:2012-2015年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109: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简况表

图表110: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优劣势分析

图表111: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112:2015年中国车联网用户的渗透率预测

图表113:2016-2022年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114:智能汽车行业进入壁垒

图片详见报告正文??(GY LX)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有利于降低企事业单位决策风险。

报告样本

下文试读版本来自其他行业,

仅用于说明报告内容和形式。

第四节顺丁橡胶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2013年顺丁橡胶以丁二烯为单体,采用不同催化剂和聚合方法合成。目前,我国顺丁橡胶主要用于轮胎、制鞋、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以及ABS树脂的改性等方面,其中轮胎制造业是我国顺丁橡胶最大的消费领域,占比约70%。

二、顺丁橡胶产业链模型分析

1.上游

丁二烯通常指1, 3-丁二烯,又称乙烯基乙烯,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是C4馏分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石油化工烯烃原料中的地位仅次于乙烯和丙烯。

目前,世界丁二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乙烯裂解装置副产的混合C4馏分中抽提得到,这种方法价格低廉,经济上占优势,是目前世界上丁二烯的主要来源。另一种是从炼油厂C4馏分脱氢得到,该方法只在一些丁烷、丁烯

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采用。世界上从裂解C4馏分抽提丁二烯以萃取精馏法为主,根据所用溶剂的不同生产方法主要有乙睛法(ACN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3种。

近年来,随着乙烯工业的不断发展,世界丁二烯的生产能力不断增加。目前我国丁二烯的生产主要是从乙烯副产C4馏分中抽提丁二烯,也有采用丁烯氧化脱氢法的装置在运行。我国从乙烯副产C4馏分中抽提丁二烯主要有乙腈法、DMF法和NMP法,乙腈法由我国兰化公司研究开发,DMF和NMP法均为引进技术。1995年以前引进的丁二烯抽提技术均为日本瑞翁公司的DMF法,1995年后又引进了德国BASF的NMP技术。

表 1-2008-2012年我国丁二烯产量及进出口情况(单位:万吨/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2013年目前我国丁二烯的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每年都需大量进口。尽管我国丁二烯目前还供不应求,但趋势正在向供应过剩转变。

2010年国内丁二烯供应格局可以简单概括为:产能、产量提升,进口环比下降,出口猛增。后期随着大庆石化、抚顺石化、四川乙烯和武汉大乙烯共计65.4万吨/年丁二烯新装置投产,2011年产量增幅环比下降;进口量同比下滑。

多年来,我国丁二烯一直处于供不应求。我国镍系顺丁橡胶生产装置经过革新,改造、挖潜、工艺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大致相当。目前,国内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丁二烯年平均单耗为1005~1015Kg/t,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无明显差别。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国内对顺丁橡胶需求不断增加,国内顺丁橡胶及丁二烯生产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要部分进口,同时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天然橡胶产量起伏较大,对我国橡胶市场影响较大。在原料方面随着我国石化行业飞速发展,天津、大连、抚顺、武汉、盘锦等地百万吨乙烯

装置相继开工投产,丁二烯原料逐渐充足,为我国扩大顺丁橡胶生产规模提供了原料保障。

2.下游

顺丁橡胶是世界第二大通用合成橡胶,具有弹性好、耐磨性强和耐低温性能好等优点,可与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以及丁腈橡胶等并用。其是当前环保型轮胎的重要原料之一,也可制造缓冲材料以及各种胶鞋、胶布、胶带和海绵胶等。

随着我国橡胶制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顺丁橡胶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目前我国顺丁橡胶主要用于轮胎、制鞋、高抗冲击聚苯乙烯(HIPS)改性等方面,其消费结构为:轮胎方面对顺丁橡胶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64.9%,制鞋约占10.2%,高抗冲击聚苯乙烯(HIPS)约占9.7%,胶管、胶带约占8.8%,其他方面约占6.4%。我国顺丁橡胶产品主要应用于轮胎和力车胎行业,因此,轮胎工业的发展对我国顺丁橡胶的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对“绿色轮胎”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轮胎结构逐步向子午化、无内胎化和扁平化方向发展,使得轮胎行业对橡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传统的橡胶品种牌号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四章顺丁橡胶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第一节顺丁橡胶产业现况

目前世界顺丁橡胶的总生产能力约为400万吨/年,其中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18.2%,北美地区约占29.4%,南美洲地区约占 2.3%,亚太地区约占37.2%,东欧地区约占10.2%,非洲地区约占1.4%,中东地区约占1.3%。

Bayer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顺丁橡胶生产厂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顺丁橡胶总生产能力的17.6%,其在美国、法国和德国都拥有生产装置,分别采用钴系、钛系、锂系和钕系生产高顺式顺丁橡胶、低顺式顺丁橡胶、高乙烯基顺丁橡胶、中乙烯基顺丁橡胶以及充油顺丁橡胶和充油充炭黑母炼胶等产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顺丁橡胶生产厂家,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9.3%,多数采用镍系催化剂体系,也采用锂系生产少量低顺式顺丁橡胶产品;美国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是世界上第三大顺丁橡胶生产厂家,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7.8%,采用钛系和锂系两种催化剂生产高顺式顺丁橡胶、中乙烯基顺丁橡胶和低顺式顺丁橡胶,也生产少量的溶聚丁苯橡胶;美国American Synthetic公司

是世界上第四大顺丁橡胶生产厂家,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5.3%,采用钛系催化剂体系,生产高顺式顺丁橡胶产品。

预计今后几年世界顺丁橡胶的消费量将以年均约2.2%的速度增长,其中西欧地区的消费量将以年均约2.4%的速率增长;北美地区将以年均约1.8%的速率增长;亚太地区将以年均约3.9%的速率增长;非洲和中东地区将以年均约5.2%的速率下降;拉丁美洲将以年均约3.0%的速率增加;其他地区将以年均约2.5%的速率增加。

世界各国顺丁橡胶的消费结构有所不同。美国:轮胎及轮胎制品占76.9%,抗冲击改性剂占18.8%,工业制品约占 4.0%;西欧地区:轮胎及轮胎制品占74.2%,抗冲击改性剂占20.5%,工业制品占5.3%;日本:轮胎及轮胎制品占62.2%,抗冲击改性剂占20.0%,制鞋方面占2.2%,工业制品等其他方面占15.6%。

第二节顺丁橡胶产能概况

一、2009-2012年中国顺丁橡胶产能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2013年2010年和2011年,是我国顺丁橡胶生产能力增长最快的两年,先后有多套装置建成投产。

2010年,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一套8万吨/年镍系顺丁橡胶生产装置建成投产。次年,该公司再投产一套8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装置。

2011年,福建福橡化工公司5万吨/年、新疆天利高新股份有限公司5万吨/年、山东万达集团3万吨/年以及巴陵石化扩建的顺丁橡胶装置建成投产。

2012年1月和6月,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年和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8万吨/年顺丁橡胶装置建成投产。

二、2013-2017年中国顺丁橡胶产能预测

在顺丁橡胶的品种上,除了传统的镍系之外,还有稀土顺丁橡胶、钴系顺丁橡胶和低顺式丁二烯橡胶等产品。

今后几年,我国仍将有多套顺丁橡胶装置建成投产,包括中国石油四川石化公司新建的15万吨/年装置、茂名石化新建的10万吨/年装置、扬子石化金浦橡胶公司新建的10万吨/年装置、辽宁胜友橡胶科技公司新建的3万吨/年装置等。

预计到2017年,我国顺丁橡胶的产能大约220万吨/年,而届时的需求量只有不到120万吨/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2013年第三节顺丁橡胶产量概况

一、2009-2012年中国顺丁橡胶产量分析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分析

市场基 2保有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1360万辆,即使按每年增长10%的保守估计,中国汽车产销量在2013年也要超过2000万辆,一个国家的市场总规模与人口有密切关系,比如,中国有7亿部手机,钢铁产量为世界的48%,有近4亿网民,这些都是别的国家无法超越的。汽车产销量2010年将达到1500万辆,相应的汽车后市场也将呈现巨大的社会需求。 1、汽车市场发展潜力 (1)、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汽车量情况(1.86亿辆):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580658辆,与2008年相比,增加16692914辆,增长9.83%,增幅上升3.5 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保有量为76193055辆,摩托车保有量为94530658辆,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总量的40.84%、50.66%,是机动车的主要构成部分。 (2)、全国机动车驾驶员1.88亿人 其中汽车驾驶员:1.3亿人, 2009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199765889人,与2008年相比,增加19105153人,增长10.58%,增幅上升0.2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驾驶人为138203911人,占驾驶人数的69.18%,是汽车保有量的1.81倍;与2008年相比,增加16111779人,增长为13.20%。 (3)、09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已经达到1360万辆的水平,意味着今后几年也将维 持这一水平,或继续增长,它将带来迅速扩大的汽车后服务市场。 2、汽车售后服务高新技术化 目前,属于汽车工业本身制造的价值,在整个汽车成本中所占比例在减小,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像奥迪A6这样的产品其电子产品部分的成本,已经占整车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的材料、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在此基础上,消费者追求时尚化、个性化越来越明显,加装和改装日益普及,包括高保真数字音响、无线通讯、网络电脑、GPS导航、DVD及电视等娱乐系统。 3、从修理为主向维护为主转变 目前,美国的汽车养护业,已经占到美国汽车保修行业的80%,年均收入超过数百亿美元。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车坏了才去修理的观念已经转变为,保正常使用,保性能优良状态,售后服务的重点转向了维护保养。 4、售后服务的远程化和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国外汽车厂家开始提供远程诊断服务。

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市场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攀升,汽车保险、维修、美容、二手车交易等“后市场”需求也日趋增多。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正迎来快速增长。 2016年我国全年共销售汽车2802.8万辆,连续8年蝉联全球第一并再创历史新高,蓬勃发展的汽车市场的背后,是庞大的汽车“后市场”产业。每1元的购车消费会带动0.65元的汽车售后服务,汽车维修、零配件更换、翻新美容、二手车交易、废旧车拆解等汽车“后市场”行业正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汽车行业内有一个“1:8”的规律,即每生产1元的汽车,将产生8元的汽车后市场价值。在发达国家,汽车整体利润中20%为整车销售利润,20%为零部件供应利润,而其余的60%均在汽车售后服务领域中产生。换句话说,汽车后市场利润一般是汽车销售利润的三倍。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到2015年底,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突破1.7亿辆,每年的汽车销量均超过2000万辆。汽车的维修养护等后期需求,已经塑造了一个巨大的汽车后市场。截至2015 年底,全国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就已突破8000亿元。 由于市场潜力巨大,不少资本都看中了这片蓝海。自2014年以后,中国汽车后市场迎来了大规模的资本入驻。当年我国资本市场上有关汽车行业的相关投资达到150多件,其中多数投资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及汽车后市场两个领域。与前一年相比,2014年在汽车后市场方面的投资频次增加了9倍以上。而在2015年以后资本的涌入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 资本再一次向汽车后市场密集出手。例如,上汽集团倾力打造的中国汽车后市场O2O电商平台“车享家”宣布获得了A轮融资,资本规模达亿元级别。京东商城与北迈网签约,推进汽车零配件数据标准化进程,优化汽配供应链,深挖汽车后市场B2C的需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汽车后市场平台车码头也正在加大开店速度,加速市场布局。 行业发展形势 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约8000亿元,并由2015年“群雄逐鹿”的格局迈入2016年“合纵连横”的阶段。 1、消费以4S店及连锁店为主认可O2O模式 汽车维保渠道集中在4S店及连锁店,一线城市除广州外维保主要渠道均为4S店,其他城市连锁店比例相对较高。 买单主体影响渠道选择。有车险理赔的支撑,车主倾向于选择4S店;更换轮胎及油漆钣金等类别,自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历程及目前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参考国外汽车市场营销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国内汽车市场营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历程 在1994 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 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 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 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 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 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 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4S店,一些简单的销售服务、营销策略开始应用和发展。直到2002年全国轿车产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全年轿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几乎没有淡旺季之分,汽车销售形势似乎一片大好,近一两年来年,汽车市场产品极大丰富、降价史无前例,但车市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暴起来,多数消费者对购车仍报以观望的态度。车市陷入低迷状态。2006年中国汽车需求将增长15%-20%,产能将增长20%,预计汽车业产能过剩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06年仍将属于买方市场,巨大市场需求背后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工业品和大件消费品,其营销也有更多的变化,更加复杂。

2019中国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2019中国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1、2019年H1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200万辆 自2018年5月起,车辆销售迎来了28年来首次下滑。而中国车市持续陷入了持续12个月的低迷状态,乘用车市场历月销量与往年相比持续下滑。今年六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销量迎来了增长,而商用车却在继续下降。 近日,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6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89.5万辆和205.6万辆,比上月环比增长2.5%和7.5%,比上年同比下降17.3%和9.6%。其中,乘用车产销的环比增速高于全行业。 累计方面,2019年1-6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13.2万辆和1232.3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7%和12.4%,产量降幅比1-5月扩大0.7个百分点,销量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 据了解,此次汽车市场的止跌回暖,正好恰逢国五与国六切换季(6月份尾气排放标准升级),自6月初开始的厂家协同经销商开展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促销,利用一切渠道最终实现国六的“硬着陆”,从而激发了乘用车市场零售由负转正,这为6月份汽车销售的增长做了很大贡献。 然而,近六个月部分国产自主企业的汽车销量同比增长,有的甚至同比大幅暴增。6月奇瑞汽车销售46496辆,同比增长6.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7253辆,同比增长14.2%。除此之外,一汽红旗在6月的销量成绩极为抢眼,突破8000辆,同比增幅167%,一举刷新

历史纪录,实现连续16个月同比增长。 此外,我国部分省市正值国六标准刚刚实施,部分车企也已经升级改款,而另一部分还没有符合国六标准的车型也将在改款来临前失去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而消费者也可能在目前的阶段出现持币观望的态度,因此,如果在这之后没有新利好政策出台的话,7月汽车市场上的销量可能会迎来断崖式的下滑也未可知。 据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整体汽车市场并没有发生本质性销售增幅变化,“跌跌不休”的车市只是被全行业大力度清理库存而被按下了暂停键,但本已步履维艰的经销商感受到的并非如释重负而是雪上加霜,行业翘首期盼的车市回暖还遥遥无期。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预测:今年的汽车销售或将负增长。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宋体小不点已看 ,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当前国际汽车行业的主要特征(千金难买牛回头我不需再犹豫) 1. 追求规模经济。目前对国际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普遍标准是小轿车年产量100 万辆以上,汽车总产量150万辆以上。对于发展中国家,这一标准则是年产小轿车40 万辆以上(含40 万辆)。今年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大众与宝马争购维克斯集团旗下的劳斯莱斯, 均表明了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以及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方向。 2. 全能型生产,以轿车为主导产品。对规模经济追求的结果是一家汽车公司要生产包括客车、货车、轿车、牵引车、越野车在内的重中轻微各种型号的汽车,但以轿车为其主导产品。轿车产品本身因其制造工艺水平较高,下游企业庞大,其质量可以代表一国 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 作为个人基本交通工具,下个世纪轿车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与其它汽车产品相比,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轿车市场的扩展速度最快。因此对于处在成熟期的国际汽车行业来说,以轿车为主导产品是一种必然选择。在汽车行业发达的国家,轿车保有量占整个社会汽车保有量的比重均在60, 以上。(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3. 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在汽车行业处于成长期时,生产厂商为降低成本、追求规模经济而进行日趋激烈的竞争,最终经过破产、倒闭、联合、兼并形成寡头垄

断的市场结构,行业发展步入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生存者寥寥无几,但都已实现规模经济。例如20年代,美国汽车生产厂商有80 家,法国有150多家,英国有40家,意大利有30多家;到70年代,美国只剩下4家即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美国汽车(后美国汽车被克莱斯勒兼并),整个西欧也只剩下12 家汽车公司。 4. 政府参与。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政府的扶助。一国产业政策也对汽车行业具有深远影响。1979 年,克莱斯勒公司濒临倒闭,美国政府立即于当年12 月通过了《克莱斯勒贷款担保法案》,由政府出面为公司提供财政担保。克莱斯勒公司接受贷款援助后逐步走出困境,于1982年盈利24 亿美元,汽车销售超过200万辆。这一事例成为政府扶持汽车行业的成功典范。 5. 跨国性生产。由于行业内部广泛的分工与协作,一般来说,整车厂30,以上 的成本是由外部购进的投入,包括钢铁、铝、其它金属、轮胎、制动线管、电池装置、化油器、火花塞、油泵、雨刮、锁、门把手等各种零部件。汽车行业逐渐形成少数汽车总成厂由多家零部件企业支撑,再以大量下游企业为基础的金字塔结构,生产厂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进行跨国生产。跨国性生产在我国的表现,就是我国汽车产品几乎都已打上了国际汽车集团的烙印。比如德国大众与美国通用投资上汽生产桑塔纳和别克;德国在一汽生产捷达与奥迪; 通用与一汽合作生产雪弗兰厢式车和卡车; 法国雪铁龙投资东风生产富康;法国在广州生产广州标致; 福特与江铃汽车合作生产全顺轻型车; 美国汽车投资北京生产北京切诺基; 铃木投资长安奥拓及其它摩托车厂等等。 二、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 1. 市场狭小与生产厂商众多的矛盾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实现。1995年我国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的厂商仅有 4 家,最多的一汽生产了18.2 万辆,还不到规模经济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扩散,对国内经济发展主要产生四个方面的影响:外资投资减少、国内投资者信心降低、出口贸易受阻及国内消费者信心不足,特别对后者影响深远。在这样的全球积极萧条大环境下,国家颁布了: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为我国汽车工业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接下来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一.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最根本的是收入水平的影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五个层次理论,只有人们在获得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产生较高层次需要满足的欲望。尽管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了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但对我国消费者而言,按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还是买不起轿车的,就算是买得起轿车也用不起。且由于竞争激烈,车市行情不稳定,降价趋势明显,导致消费者持续保持观望态度,持币待购心理增强,纷纷延缓购车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我国有相当多的消费者要买车只能是想想而已,购车欲望并不会很强烈。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影响。国内部分汽车消费者还存在落后的消费观念:一是把消费汽车放在身份的位置上,把消费汽车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二是把消费汽车看成是“超前消费”或是一种“时尚”。这种观念并没有考虑他们出自何种目的买车,当中从众心理起着较大的作用。就是由于这些落后的消费观念,导致有部分消费者有较强的消费汽车的欲望,尽管他们还没有足够的钱买车。 目前城市家庭购买汽车的价格档次比例最大的是10~13万元这一档车,其次是10~20万元的这一档次。除了买车的款项,还要考虑到油价、汽车维修保养、保险、各项税费等支出。依照目前我国居民已有的收入水平,如果要购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针对目前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及发展的状况

针对目前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及发展的状况,提出对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一、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及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汽车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市场结构也逐渐变得更为复杂,2008年以来,尤其是2009年,我国受金融危机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汽车销售先是负增长,后来是超预期高速增长,特别是针对购置税的不同,车型销售结构也大不相同;在微观方面,购买成本与使用成本对汽车影响很大:汽车销售价格、燃油价格、路桥费用、停车费用等;同时,其他因素,包括替代品影响:公共交通工具、交通网络等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需求产生抑制作用。 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出行越来越重视,汽车价格下降,同时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卫星城的不断发展,受房市价格不断攀升的影响,广大消费者对住宅的地理位置只能趋向于城近郊,受交通状况的影响,进一步刺激了购车。汽车需求量逐渐放大,汽车大量进入家庭。家庭购买车的比例越来越高,私车消费已经成为主流,特别是三线城市具备汽车购买能力的群体快速扩大,增长速度高于一线、二线城市水平。销售服务网络向三线城市延伸,因为三线城市汽车使用成本比一线、二线城市更具优势,从而使三线城市成长为重要的汽车市场。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城乡差别依然很大,人均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城市交通状况虽大有改观,但还难尽如人意,加之政策的制约,轿车市场扩展也有很大的压力,导致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总的来说,汽车市场仍处在成长变化期,市场预测变得更为困难完成由公务车绝对主导向家用车主导的转变,家用车以新购为主,增购、换购为辅,因此,市场仍在发育期。汽车市场潜在空间很大,汽车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经济的稳固快速增长和流通领域的繁荣为汽车市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表现为较长期旺盛的汽车消费市场需求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foreign car companies have moved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s automotive busines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ilding, grow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three stages, at this stage,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a good momentum, with car related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e 4S shops mushrooming in major enterprises set off car craze network expansion is not as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lower oil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A discussion o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heating up. Keywords: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sales model, the bottleneck Prospects

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发展格局及政策环境分析

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发展格局及政策环境分析 智能交通行业政策环境(一)《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 年)》2012 年7 月31 日,第三届智能运输大会在京开幕。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 年)》当天正式发布,未来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将更注重为公众出行和现代物流服务。《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 年)》提出,智能交通发展要在支撑交通运输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为公众出行和现代物流服务;在为小汽车出行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为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在关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要在借鉴国外、技术跟踪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集成应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促进跨部门、跨行业的互利合作等。(二)《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2015 年6 月,交通部为贯彻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简称示范工程)建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示范工程建设进度,提出2015 年年底前完成第一批10 个试点城市的示范工程主体建设。2017 年6 月底前,完成37 个示范城市的示范工程建设任务。通知还提出,要大力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管理方面的深度应用,努力打造综合、高效、准确、可靠的城市公共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上一页12 下一页 相关报告:2016-2020 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国

中国汽车后市场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本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使用

一、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不管是产量仍是销量都是在快速的上升,这主要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人们糊口水平的进步有这密不可分的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后市场也在发展之中。 “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定义是指汽车从经销商出售给顾客的那一刻起.直至该汽车报废送至回收站之前,为该汽车提供全过程的各项服务,包括车辆保险、上牌、年检、养护、维修、配件更换、装具添置、清洗加油、停车治理、行使指挥、违章处罚、信息提供等等的一切服务。 1.1中国汽车行业的需求状况 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汽车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发生深刻的改变,中国汽车也将从封锁走向开放,国外一些提高前辈的汽车理念,也将会源源不段的输入到中国汽车行业中来。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私家汽车消费比重逐年进步,有关专家估计,因为海内市场需求量大,私家购车的需求将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最具活力、增长最快速的区域市场的决定性气力。2004-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以16%-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在6650-8431万辆之间。可以推算2010年汽车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00-1900万辆之间。汽车需求量和保有量泛起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汽车后市场所产生的利润,与相对的前市场比较,比例大约是7∶3。也就是

说,在整个汽车工业链上,后市场产生的利润至少要超过前市场1倍以上。我国汽车后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高增长期。由于一般情况下,车辆使用4年到9年之间,其售后服务的市场是最大的。因此,中国有望在21世纪前10年景为世界上最具成长性的汽车消费市场,海口汽车违章。汽车在中国日益发展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将直接推动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发展。 1.2我国汽车后市场的现状 目前我国汽车后市场的经营模式、治理服务、竞争意识等还存在一系列的题目。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国际竞争,我国汽车行业迫切需要明确汽车后市场在整个汽车行业市场中的重要地位,进步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1.2.1规模小、经营分散、缺乏行业组织性 我国汽车后市场目前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小而散,新车销售、二手车交易、租赁、配件和用品供给、汽车改装、美容养护、检测维修、金融信贷、保险、俱乐部等各自为政,分散经营,各企业各自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用度去搜集、分析有关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等信息,但因为种种原因,所得资料的置信水平较低,因而导致企业在制定一系列决议计划时产生偏差甚至重大失误,给企业发展带来严峻的负面影响,也使企业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规模大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资金和技术的实力,只有上规模,才能与国外企业抗衡。 1.2.2治理服务水平低 中国汽车后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因为长期受政府的行政干涉干与

我国乘用车市场状况分析

我国乘用车市场状况分析 5月份乘用车销售点评 销售呈现平淡走势。5月份生产41.35万辆,销售39.36万辆,销售率逐月有所下滑,5月95.19%,4月96.96%、3月97.26%。销量较4月份减少7.48万辆,-15.97%。轿车、SUV和微型客车都为两位数负增长,MPV为零增长。本世纪6年来,5月车市均平淡,销售都低于4月份,今年没有脱离那个轨迹,长假阻碍应是缘故之一。 同比增长接着回落。不管是单月,依旧1~5月累计同比,增幅差不多上连续回落。就轿车增幅而言,1月93.77%、2月75.73%、3月43.25%、4月48.86%、5月34.25%;1~2月85.83%、1~3月66.97%、

1~4月61.27%、1~5月55.09%。这种回落没有出现大的起伏,讲明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的高增长处于平稳回落的态势。 价格连续小幅下降。5月份乘用车价格连续小幅下降走势,比4月份价格下降0.15%,降幅缩小0.3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4.38%。轿车价格连续4个月走低,近趋于稳定,环比与上月持平,比年初价格降幅已达1.25%;运动型乘用车价格受消费税调整因素阻碍,通过前期连续上涨后价格有所回落,环比由上月上涨0.22%转为下降0.95%,比今年年初和去年同期价格分不下降1.24%和4.37%;微型客车价格由降转升,环比上涨0.53%,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6.7个百分点。 新车开卖当月差不多热销。新车、改型车亮相不断,POLO劲情、劲取工厂下线,C301奔腾杭州展出,2.0L桑塔纳3000上市。5月进入中汽协会统计的新上市车型的销售,神龙公司凯旋1716辆、吉利金刚LG-1/1415辆、东南蓝瑟638辆、江铃陆风风尚153辆。新车开卖当月多数热销。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我国汽车企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形成了以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为主的各种车型生产基地。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已被广泛确认。以独立自主为基础,以发展轿车工业为重点,以大集体为主体,逐部促进联合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以我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联合开发,建立起自主发展的中国汽车企业体系已为时不远了。 一、回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1、初创阶段(1953年~1978年) 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在长春市兴建,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该厂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10月起开始大批生产载重量为4t的解放CA10系列货车,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1958年该厂又试制出我国第一辆轿车,毛泽东主席乘坐后表示赞赏,并勉励一汽人继续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出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汽的批量生产和其他一些汽车厂的相继投产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其产品品种和数量的需求,汽车企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于是国家决定在内地再新建一批汽车工业骨干企业。1968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始动工兴建我国规模最大的第二期制造厂,随后又建成了生产重型汽车的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这三大汽车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独立开发载货汽车产品及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和装备大中型载货汽车厂的能力。据统计:1966-1980年,我国汽车总投资51亿元,15年中产量由年产5.6万辆增加到22万辆,产值由20.1亿元增加到88.4亿元。 2、成长阶段(1979年~1993年)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 一、全文框架 本书可分为两个部分,以下做了简要的阐述: 第一部分,在宏观方面对国内外,主要对国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水平现状、发展趋势、发展的需求、发展环境以及和其发展战略目标及重点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在最后在发展战略和制度安排方面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本书在介绍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同时,对国外以美国、日本和欧洲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智能交通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部分,本书以参考文献的方式,先从大的方面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进行了介绍,然后按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分别从公路、铁路、水路和民航四个方面对智能交通在其领域的应用做了较系统的分析,最后对我国智能交通的标准化以及交通运输系统对智能交通的需求进行了介绍。 二、内容方面 在此,按以上两部分的划分方式并以章节的为模板对本书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加入部分个人看法。 第一部分 (1)现状分析:国家重视交通运输的发展,并已经基本建成了方式多样、覆盖全国的交通运输路网,按运输方式,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城市交通作为一个较综合特殊的交通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占地位日益提高。总体方面,我国交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体系结构改革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依托网络和相关系统(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等)的普及和应用,在管理水平上也有较大的提高。 如上从积极角度对我国交通现状进行了概括,交通水平从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然而,要认识到,从路网密度、建设规模、路网质量、运输装备、管理水平和服务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运输供应能力脆弱、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缓慢、交通事故发生率高、大城市城市交通拥堵严重且交通能耗大和环境污染严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动荡,作为实体的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也受到了影响。本文介绍了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前两个季度的汽车产销情况,反映了中国当前的汽车市场的现状,同时结合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预测中国汽 车市场在未来一年里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汽车市场产销现状发展趋势 正文: 一、世界和中国汽车产销量的总体情况 1.世界汽车产销情况 德国大众集团 2012年1-8月 大众全球汽车销量出色中国销量居首 为了追赶丰田汽车的全球销量,大众集团今年推出了许多重磅车型,严重刺激了全球市场的销量。2012年8月份,大众集团在最大单一市场中国销量约为23万辆,去年同期的销量为19万辆,同比增长约21%,达到两成以上的同比增幅,在7月增长速度放慢之后回归5、6月份的水平。今年1至8月份,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总销量为174万辆,而去年前8月累计销量为148万辆,同比增长17.9%。 在中国等市场的支撑下,亚洲市场前8个月销量同比增幅同样达到17.9%,从168万辆增长到198万辆。德国本土市场,大众前8个月累计销量为792,300辆,较2011年前8个月的761,100辆同比增长4.1%,和此前基本相当。德国以外的西欧地区仍然为下降趋势,从133万辆同比下跌5.8%至125万辆。 中东欧区域增长依然强势,由340,800辆增加25.2%到426,800辆。欧洲整体销量为247万辆,比去年同期的243万略增长1.7%。大众集团在北美市场前8个月从429,800辆同比增长24.5%至535,200辆。其中380,000辆来自于美国市场,较之去年同期的285,000辆同比提高33.3%。南美市场去年前8个月619,600;辆,今年同期678,600 辆,同比增9.5%。 2012年1-8月在中国销量174万辆,中东欧区销量426,800辆,德国本土销量79万辆,拥有如此销量业绩的大众,取代丰田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集团只是时间问题。 德国奔驰 根据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9月份奔驰品牌在美销量为23,156辆,同比增长7.0%,去年同期销量为21,645辆。2012年1-9月,奔驰品牌在美累计销量为191,618辆,同比增长12.7%,去年同期的销量为170,037辆。 梅赛德斯9月在美销量(包括精灵smart和凌特Sprinter销量)共计25,980辆,同比增长8.7%;前9个月累计销量为214,331辆,同比增长16.7%,去年同期销量为183,690辆、

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现状分析(一)

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现状分析(一)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历程 在1994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

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

2020年智能交通系统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2020年智能交通系统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2020年8月

目录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3) 1、路端 (3) 2、车端 (4) 二、具体业务发展计划 (4) 1、ETC业务 (5) 2、智能网联业务 (6) 3、激光检测业务 (7) 4、动态称重业务 (7)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行业进入产业变革期。万集科技始终坚持以研发创新驱动业务升级,围绕“车”、“路”两大交通基本要素提供涵盖产品、服务、系统、平台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构建面向多元化的客户需求的智能交通产业生态体系,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交通生态综合服务提供商。 1、路端 公司将围绕“感知—传输—计算”为道路赋能完善公司在路侧的业务布局。公司将利用多年来在路端累积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完善并丰富产品结构,升级迭代ETC、激光雷达、动态称重、智能网联等业务线产品,并基于路侧ETC设备、V2X设备、3D激光雷达设备、智慧基站、非现场检测等多产品线优势和在大数据、边缘计算、多源感知融合等领域技术积累,提供路侧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解决方案,为路侧交通提供多维度、全要素的感知能力,低延时、高可靠、广范围的数据通信能力以及智能化、快响应的数据分析能力,并针对未来智能交通多业务多场景应用需求建立一体化交通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一方面,为交通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提供集管理、监督、支付、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提升综合运输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公司将依托于平台开发及海量数据的驱动不断延伸客户群,为管理部门、驾驶者、物流、金融等交通参与者提供驾驶出行、设计规划、分析决策、车辆画像等增值服务。

(完整版)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8-04-05 ?浏览: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持续增长。进入21世纪后,全球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趋缓。由于亚洲汽车市场的全面扩容,加上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兴起,亚洲正在形成与北美、欧洲鼎足而立的汽车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当前世界汽车产业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特点。汽车产业仍有发展空间,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格局 2006年全球约生产6582万辆汽车,主要是集中在西欧、北美以及日本,三者累计所占比重已达50%,但是重要地位正逐渐下降。而中国正处在迅速崛起中,中国汽车产量2006年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9%,到2013年将占15%,世界未来汽车生产的重心将逐渐移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 汽车产业链日益全球性配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也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

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 2. 产业链中低端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聚 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总体上形成两大特征:一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汽车生产和消费量均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他们现在与今后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如何来提高性能,包括汽车的整体性能,如轻量化、节能、安全舒适和多功能,以及从低污染到无污染的环保质量这两方面。因此,发达国家的汽车已进入了一个品质换代升级的新时代。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这两大特征表明了全球汽车生产和开发的两个不同层次,发达国家对国内汽车开发生产进行结构调整,压缩一般汽车的产量,研发生产新一代汽车产品,向高档次汽车发展。他们将一般汽车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并不断扩大产量,以适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中低档汽车的层次。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疑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 二、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特征分析 随着调整步伐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结构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1.全球范围内汽车集团兼并与重组趋势加剧 1964年,全世界独立的较大规模的汽车公司有52家,到1980年减少为30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年过剩约1000万辆),加之各国对安全、排放、节能法规日趋严格,促使汽车产业全球性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通过扩张、合并、兼并等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产业链的全球化和大规模的跨国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企业的组织结构。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学号:114305244 姓名:徐超专业:旅游管理班级:2 摘要: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成为各大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不一而足。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企业与国外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