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

主备人:张晓军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情景导入】: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不仅有对自然的观照,看到池塘生春草,细雨鱼儿出,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古道西风瘦马,杏花春雨江南;更有对人生处境的深刻体会,知道上善若水,否极泰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今天,让我们诵国风、吟楚风、赏汉赋、琵琶传韵唐诗宋词,来一次弦歌寻美的历程。

自主学习:

1、《诗经》主要收录了哪一时期的诗歌?由哪三部分组成?《诗经》的艺术特点和文学地位如何?

2、什么是楚辞?屈原对楚辞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3、汉赋有什么特点?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4、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唐朝诗歌的辉煌繁荣?

5、词有哪些流派?宋词取得了哪些成就?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6、什么是元曲?代表作品是什么?

7、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突出成就?

对点训练: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2.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3.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B.甲骨卜辞C.《楚辞》D.《诗经》

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

5.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强化文化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早期的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

(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地位大幅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5.2 新时代的劳动者 教案完美版

5.2 新时代的劳动者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就业的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含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2、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现在毕业,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能力目标 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2、使学生深切认识,诚实劳动、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3、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1、就业是民生之本 2、劳动者权利的维护 ★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教学方法 本框教学应注意加强事例论证,可选用最新的相关经济报道、引用鲜活的数据证明教学

内容。生动的事例会吸引学生,也可以鼓励学生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并引入课堂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时引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帮助学生认识怎样做才是新时代需要的劳动者,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观。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上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去创办公司以及如何去经营好公司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当然,不论企业的发展,还是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因此,我们这节课就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 (二)进行新课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和就业 (1)劳动光荣 教师活动:人类的财富,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劳动是决定性力量。劳动创造文明,创造了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广大劳动者在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从事着不同的具体活动。虽然分工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光荣属于劳动者。 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一组数据:2004年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三项合计,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总量达2400万人。 请问:对上述材料你是怎样认识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反映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比较大。 教师总结:我国的劳动力人口比较多,而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劳动力素质也比较低,并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2)(1)

中国古典文化的时代特色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色。 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并对学生在参与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求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文学家、诗人的艺术创作,把学生带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全面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中国的古代文学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的有散文,诗,词、曲,赋,传奇,杂剧,小说等多种形式。中国的古代文学表现形式虽然表现多样,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色,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所以对中国古代文学要结合各个时代的不同特点去记忆和理解。加深对文学形式的了解和把握。 二、难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了解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一定时代发展的特点。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从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你知道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是什么吗?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讲授新课〗 方案一 本节课学生因为语文的关系,知识储备相对较好,所以可以通过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来讲述课文。 问题探究1、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诗经》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地位如何? 3、什么是楚辞体?有什么特点?屈原对楚辞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4、什么是汉赋?汉赋有什么特点?两汉时期汉赋取得了哪些成就? 5、唐诗兴盛的原因是什么?李杜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6、宋词兴盛的原因是什么?宋词取得了哪些成就? 7、什么是散曲和元杂剧?各有什么特点?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导学案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设计:金晓林时间:2014.10.21 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学习目标 1.世界观的含义、方法论的含义、哲学的含义 2.理顺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的关系 3.理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熟悉课本,填写知识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和。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的、的世界观加以、 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决定, 体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的学说,是的世界观,是对、和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的本质和的规律。 2.是哲学的基础,的进步推动着的发展。 3.为具体科学提供和的指导。 重难点讲析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 联系: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和任务不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或人与世界的关系,揭示的是最一般最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是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某一具体领域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议(小组互助学习) 易错易混知识点拨(判断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哲学。() 2.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4.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5.哲学观是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7.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展与评 课堂检测 1.哲学产生于( ) A.主观想像B.实践活动C.独立思考 D.外部世界 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会正在寻找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这说明( )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 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3.下面两幅漫画告诉我们(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全套完整版)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pdf 书 目 (全套完整版) 1. 山海经(晋)郭璞注(西汉)刘歆编 509 KB 2.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 6.04 MB 3. 红楼梦(清)曹雪芹 高鄂 9.58 MB 4.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清)蔡元放 8.22 MB 5. 宋词三百首(清)朱祖谋 1.75 MB 6. 苏轼全集(宋)苏轼 14.30 MB 7. 容斋随笔(宋)洪迈 17.00 MB 8. 隋唐演义(清)褚人获 7.80 MB 9.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6.35 MB 10. 先秦时期官训(现代)唐河 王文祥 33.58 MB 11. 闲情偶寄(清)李渔 5.99 MB 12. 韩愈全集(唐)韩愈 3.28 MB 13. 水浒传(明)施耐庵 8.65 MB 14. 中山狼(明)康海 1.25 MB 15.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5.43 MB 16. 西游记(明)吴承恩 8.76 MB 17. 英烈传(明)郭勋 3.66 MB 18. 十八家诗抄(清)曾国藩 8.69 MB 19. 诗品(梁)钟嵘 1.52 MB 20. 智囊全集(明)冯梦龙 11.60 MB 21.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等 2.29 MB 22. 杜甫全集(唐)杜甫 3.82 MB 23. 古文观址(清)吴楚材 吴调侯 2.02 MB 24. 周易(商)姬昌 1.71 MB 25. 史记(西汉)司马迁 993 KB 26. 左氏春秋(先秦)左丘明 3.28 MB 27. 白居易全集(唐)白居易 7.74 MB 28. 史通(唐)刘知几 1.62 MB 29. 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 1.02 MB 30.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 14.3 MB 31. 汉赋(西汉)司马相如 张衡 等 715 KB 32. 李白全集(唐)李白 2.96 MB 33.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研人 4.43 MB

小学生《新时代劳动者》教案

小学生《新时代劳动者》教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框的内容。(板书)二、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师PPT1)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和就业者,同学们对劳动和就业有着 很大的兴趣,就这方面的现实问题希望有更深刻和广泛 的了解。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本框内容,并且分组展 开调查研究,通过对相关课题的调查,大家对本框有了 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下面我们就一 起来分享认识和解决困惑。小组一探究(小组一PPT)(师)第一组同学的调查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劳动为什么光荣的 认识,此外,也获得了下列问题的答案,什么是劳动? 劳动有何重要性?尽管劳动者分工不同,但是他们都为 社会作出贡献,所以都是光荣的。(教师PPT2)关于第一 组同学探究得出的结论,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的看法?生:劳动光荣是无容置疑,但是我们对光荣属于劳动者 有不同看法。由于劳动者分工不同,为社会所作贡献不同,因此所得到的承认和尊重也有所不同,地位也不会 平等。因此,我们对此观点表示怀疑。很好,对此问题 的研究,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在后面的探究讨论中能得 到答案。所以每个人要以辛勤劳动为荣,要以好逸恶劳 为耻。现代社会中,劳动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家务劳动、义务劳动、集体劳动、就业等,众多方式中,为什么就

业显得如此重要呢? (师)大家思考就业的重要性?问题一 生回答,老师解析。人们通过就业,获得报酬,促 进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可以哺育下一代,养儿育女,为 社会创造新的劳动力。同时,不断地为社会创造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自身也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尊重,实现了 社会价值。 展示就业的意义(教师PPT3、4)(师)党和国家已经把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作为全社会贯彻的一项重大方针。在社会主义国家,每 一位劳动者都是国家的主人,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 权益是国家的责任。目前,我国尊重劳动主要表现在重 视就业这一民生。所以党和国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就业 问题,那么就业现状怎么样?有请第二小组代表展示他 们的调查成果,大家欢迎! 小组二:就业形势(小组二PPT)(师)分析:上述调查情况,反映的客观事实就是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 一个国家都突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多,就要扩大就业规模,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劳 动者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符,那么就应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善劳动者的知识结构;三是市场不完善,就业信 息不畅通,那么就要不断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教师

《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案.doc

《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案 第二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5.2新时代的劳动者【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懂得劳动的含义和地位②懂得就业的作用与意义③了解我国当前的就 业形势④知道如何从政府和劳动者两个方面解决我国的就业问 题⑤理解当代劳动者应该树立的正确的择业就业观⑥了解劳动 者的基本权利⑦知道政府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巨大作用⑧ 懂得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与方式2、能力目标①初步掌握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基本技能②正确认识我国就业形势 的辩证思维能力③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②增强进取心和正当竞争的意识③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④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平等的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考试要求】高考考纲学业水平测试要求1、劳动和就业的意义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3、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c)5、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a)6、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a) 【教学重点和难点】1、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2、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3、企业的社会责任。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1、教学方法探究法、举例法2、学法点津内引外联,全方位提高素质。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抓住

重点,充分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过程】【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反思】(一)劳动和就业★1、劳动(1)含义(2)意义(3)劳动者的地位(4)态度★2、就业(1)意义(2)形势(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①党和政府②劳动者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2、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权益★3、怎么样维护劳动者权益(1)党和政府(2)企业(3)劳动者①基础②重要依据③途径④意识(一)劳动和就业1、【探究】p41我国宪法为什么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2、【探究】p42李师傅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3、【探究】p42上述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在哪里?误区何在? 4、【思考】谈谈你对“行行出状元”的看法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探究】p44小张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小张应该怎么办? 【巩固提升】【学习过程】【导学设计】一、单项选择题()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职业,如新闻线人,自由举报人,精神陪护,钟点文秘,专业道歉人,房产经纪人等,这说明a.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一些不正当职业 b.要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能挣钱,就是正当职业 d.我国就业形势很乐观某企业是一家集体企业,由

1.1《生活处处有哲学》 导学案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1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 1.知识目标:(1)知道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懂得哲学的形成和起源,理解哲学的功能;(3)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备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与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①。 2.哲学源于人们②。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就是一门③的学问。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 ④“”。 2.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⑤,用睿智的眼光看待⑥,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⑦。 1.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 )。 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源于聪明的大脑 B.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与哲学家生活的关系 C.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 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当今世界出现的问题、危机和挑战固然与全人类人口过多且增长较快、各种利益矛盾趋于尖锐、人们相互间信任严重不足等因素有关,但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思想的混乱即价值观的多元化有关,而人类思想混乱关键在于哲学思想的滞后。这一现状告诉我们( )。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任何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③哲学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④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

《新时代的劳动者》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五课的结论课,在第二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学习了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的基础上,这一框分析了劳动者如何就业、创业;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也为学习第六课《投资的选择》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劳动的含义及其地位,就业的作用与意义,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理解当代劳动者应该树立的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知道如何从政府及劳动者两方面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以及政府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巨大作用。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我国就业形势的辩证思维能力,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平等的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重、难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同学们,首先老师给大家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一边展示一边讲解)第一幅:农民在耕地。第二幅:工人在生产。 第三幅:老师在讲课。第四幅:主持人在主持节目。 那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回答:他们都是劳动者。 教师活动:是的,他们都是劳动者。劳动最光荣!(多媒体展示) 我们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都离不开劳动者。衣,离不开服装设计者以及服装的制造者;食,离不开菜农以及养殖业者,到餐馆酒店吃饭,离不开厨师和负责酒店管理的一系列工作人员;住房离不开我们的工程师、建筑工人以及设计装修人员;交通方面就离不开道路建设者、司机、交警等等这些人;用就更是无所不包了,同学们所用的笔和书都离不开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新课教学 一、劳动和就业 (一)劳动的含义、意义以及劳动者的含义 教师活动:那么什么是劳动?劳动有什么样的意义?劳动者的定义又是什么样的?请看大屏幕。 劳动就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 劳动的意义: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劳动和劳动者都如此的重要,因此当和国家把“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历史必修3人民版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案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情景问题切入 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万船竞发。据说,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两千多年前,屈原因遭小人诬陷而被楚王流放,相传在汨罗江投江而死。汨罗江畔响起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呼号,响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之音,激励着后人,也为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就让我们走近屈原,走进我国古代瑰丽的文学宝库,来感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课标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重点诗歌的时代特征,明清小说的思想特点。 难点诗歌的史料价值,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和史料价值。 本课第一目“诗的经典”主要讲述了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地位。 本课第二目“楚辞的魅力”主要讲述了《楚辞》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地位。 本课第三目“汉赋的风采”主要讲述了汉朝主要的赋体作品及特点。 本课第四目“李杜诗篇万口传”主要讲述了唐诗的繁荣景象。 本课第五目“宋代词苑”主要讲述了词的兴起、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主要代表。 本课第六目“元曲与市民社会”主要讲述了元曲的发展历程及其市民化的倾向。 本课第七目“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小说写作的突出成就。 图示如下: 自主预习梳理

【答案】①诗经②西周③春秋④风⑤雅⑥颂⑦现实主义⑧儒家经典⑨4⑩南方楚国○11浪漫主义○12奔放○13奇特○14华美○15楚国地方特色○16神化色彩○17屈原○18《离骚》○19骚体诗○20汉武帝○21子虚赋○22上林赋○23杨雄○24班固○25张衡○26李白○27诗仙○28狂放炽烈○29盛唐气象○30浪漫主义○31甫○32时代歌手○33由盛转衰○34凝重○35沉郁○36三吏○37三别○38长短句○39宋代○40柳永○41感受○42市井风光○43清浅语言○44都市繁华○45悲欢离合○46苏轼○47社会人生○48清新俊逸○49刚健豪放○50慷慨悲壮○51低迷感伤○52李清照○53张元干○54张孝祥○55辛弃疾○56元杂剧○57元散曲○58金元○59北方民间○60元明○61小令○62套数○63戏曲○64关汉卿○65感天动地窦娥冤○66城市经济○67市民阶层○68城市○69瓦肆○70勾栏○71明清○72章回○73三国演义○74水浒传○75手工业、商业○76市民阶层○77个性解放○78积极进取○79东周列国志○80封神演义○81游记○82社会风俗○83人情世界○84三言○85二拍○86儒林外史○87红楼梦○88聊斋志异○89近代政治生活○90改良主义○9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92《老残游记》 重难疑点探究 1.全面认识“词”这一文学体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优质教案+导学案课时合集(含预习案习题及答案)

【教学设计】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的内容。 2、本课主要讲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它对中华民族起的支撑性作用,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和分析说明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难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四、学情分析

同学们面对各种文化侵润,很难把握住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提升青少年的思想素质,都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方法: 悬念法、阅读自学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多媒体展示:汶川大地震场景(视频) 提问:影片中的情节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哪些精神?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承上启下:从我们所学的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历史,以及通过汶川大地震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抗争,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崛起,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是因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五千年,有赖于民族精神的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有赖于民族精神的支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常识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常识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5、““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6、古代的“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7、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蒲松龄。他的一部著作《聊斋志异》。 8、《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9、《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0、“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1、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2、“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3、《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14、“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5、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6、《三国演义》中“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孙权;诸葛亮 _。 17、《三国演义》中,你最欢地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公开课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设计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新时代的劳动者 教学设计 泉州第一中学高一政治备课组郭鸿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 ①识记劳动光荣、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②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正确认识劳动的作用和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内涵。 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能力 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②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 ③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2)教学难点: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和程序 三、学法: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本以及收集相关材料);课堂中听、思、议、说相结合;课后复习、总结、作业和进一步研究性学习。 四、教法 1、口述法、探究式讨论法和现场情景模拟法。 2、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电脑演示,采用动画效果让学生更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FLASH动画) 有这样一个大学生毕业了,很高兴的去参加招聘会,在面临择业标准的选择时,出现了两扇门,第一次,月薪3000以上和月薪3000以下,他进了第一扇门;第二次,稳定和不稳定,他进了第一扇门;第三次,体面和不体面,他又进了第一扇门;第四次,前景好和前景一般,他还是进了第一扇门。结果呢?由于要求太高,没有符合他的工作。这则动画说明了什么呢?学生思考。 这反映了当前大部分求职者的心理,没对自身做一个准确定位,对待遇要求过高,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这正是导致他们就业困难的主观原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优质学案:5.2 新时代的劳动者

课时2 新时代的劳动者 学习目标 要点晨背 1.懂得就业的作用与意义,全面理解解 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措施;理解当代劳动 者应该树立的正确的就业观念。 2.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懂得维护劳 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与方式。 3.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树立正确 的就业观和劳动光荣的意识以及竞争意 识。 1.党和政府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 的就业政策。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 观: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 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2.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劳动义务是互 为前提的;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有利于维 护劳动者权益;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 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劳动者 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学新知]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与劳动者 (1)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2)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就业 (1)意义 ①对整个社会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对劳动者来说: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途径 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小提示:1.就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又可以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环节来看其意义。 2.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总量。 3.快速区分四种就业观 (1)自主择业观——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 (2)竞争就业观——提高自身素质。 (3)职业平等观——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 (4)多种方式就业观——就业门路不拘一格。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2)意义:我国的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小提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仅有利于劳动者,而且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稳定。 2.劳动者权利的内容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休息休假的权利。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标: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和评论,了结各个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色。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 (2)通过独立思考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并对学生在参与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文学家、诗人的艺术创作,把学生带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全面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3)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 教学重难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 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在语文课上都学过了,今天我们就来从历史的角度欣赏一下它们。 有人曾描这样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 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 这首诗所描述的生活方式并不是早上做课间操,晚上跳广场舞,而是一早一晚吟唱《诗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的经典。 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7页,思考以下3个问题: 第一,《风》、《雅》、《颂》三者有什么区别? 第二,《诗经》有什么特点? 第三,《诗经》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如何? 请大家阅读教材并找出答案。 一、诗的经典(第一组)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篇,也称“诗三百”。 1、内容 ⑴《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是民间歌谣。 名篇:《硕鼠》、《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⑵《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两部分。 ⑶《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2、特点 句式多以四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 3、地位

第三课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导学案(精编,含答案)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框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 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真正的哲学,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哲学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情参与.高效学习,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培养自己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 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预习案★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自主学习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明确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熟记基础知识。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4思考交流;1、2、3书面完成。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 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Ⅰ.教材助读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哲学属于 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2)—定形态的 决定一定形态的 ,一定形态的 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 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 和 在精神上的反映。

3.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这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 ,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 ,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 和 。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1.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 ,更新人的 ,解 放人的 。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 ,提出社会发展的 ,指 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 。 3.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 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 ,指导 。 Ⅱ.预习自测 1.下列对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与一定形态的文化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有 ( ) 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 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③一定形态的文化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④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文化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 ) ①它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 任务和要求③它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④它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 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 ) A.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 想 B.它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封建神权 C.它为广大劳动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武器 D.它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4.辨析: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经济生活》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新时代的劳动者》是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生产,围绕的主题是如何理财,而其主体就是生产者(劳动者)。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起着决定作用。劳动者的就业状态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作为未来建设者中学生的创业精神,正确择业观的培养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国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方针,现实社会中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成为困扰社会的一大症结,如何保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而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从教育的意义上来看,本节课更侧重于德育意义。 在学习了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的基础上,这一框分析了劳动者如何就业、创业;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在学习品质方面,学习意志水平相对比较低,对初中与高中政治教学的差异性的适应能力还不强,对于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教师在备课中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最感兴趣,所以,根据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自主创业和依法维权的典型案例,关于“劳动”的名人名言,课堂教学以大学生为主线索,从辩证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到大学生罗福欢擦鞋行行出状元的典型视频案例带给中学生的启示,再提到许多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到洋快餐麦当劳、肯德基打工被侵权后如何维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欲望,从而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生成知识,升华情感。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13:5.2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就业的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含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2、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现在毕业,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能力目标 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2、使学生深切认识,诚实劳动、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3、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1、就业是民生之本 2、劳动者权利的维护 ★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教学方法 本框教学应注意加强事例论证,可选用最新的相关经济报道、引用鲜活的数据证明教学内容。生动的事例会吸引学生,也可以鼓励学生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并引入课堂讨论,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时引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帮助学生认识怎样做才是新时代需要的劳动者,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观。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上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去创办公司以及如何去经营好公司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当然,不论企业的发展,还是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因此,我们这节课就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 (二)进行新课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和就业 (1)劳动光荣 教师活动:人类的财富,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劳动是决定性力量。劳动创造文明,创造了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广大劳动者在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从事着不同的具体活动。虽然分工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光荣属于劳动者。 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一组数据:2004年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三项合计,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总量达2400万人。 请问:对上述材料你是怎样认识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反映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比较大。 教师总结:我国的劳动力人口比较多,而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劳动力素质也比较低,并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这些就导致了我国的就业问题比较严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当然,我们党和国家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提出了“就业是民生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