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美玲的一生

翁美玲的一生
翁美玲的一生

翁美玲的一生(最全资料500图)

世间一大恨,红颜薄命--翁美玲追忆(500图)转眼间,她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仅以此帖献给那些一直爱着怀念着阿翁的人们

相隔多年,我们还仍然记着她。翁美玲,英文名barbara, 乳名囡囡,1959年5月7日出生,1985年5月14日去世,年仅26岁。

阿翁亲手填写的个人资料:生肖:猪;藉贯:安徽;星座:金牛座;身高:5尺2寸(157.5cm);体重:92磅(83.5斤);宗教:天主教;三围:32、23、34

阿翁的生父是一位海官官员,而阿翁的母亲并非正室,所以阿翁可算是一位私生女。她的一生起落特别大,小的时候家境很好,阿翁与父母住在山项,家里也请了工人来照顾她。从阿翁小时候的照片可以看得出来,那时的她就像一位小公主。

小时候的阿翁特别热爱舞蹈,一听见音乐,便会不自觉地随着音乐摆动身体,后来,还学过芭蕾舞。

1966年,阿翁7岁时,父亲去世,而阿翁的母亲得不到夫家人的接纳,也得不到遗产,家道中落。

1973年,母亲与继父廖醒棠移民英国,而阿翁因为手续的问题,无法立刻随母亲走,与舅父陈景在香港滞留了两年。这两年间,阿翁学会了独立生活,培养出独立自主的个性。

1974年,15岁的阿翁在香港玫瑰岗中学毕业。

随后离开香港,随母亲移民英国。

学生时期的阿翁是一个聪明但不太用功的学生,她的理科比较好,但是受当画家的舅舅的影响颇深,从小喜欢艺术,对音乐、美术都有很高的天份,在学理还是学艺术之间稍加犹豫后,她选择了美术作为她的职业。

在大学时期的阿翁十分顾家懂事,在家什么都做的,洗地板、做饭,还要到店里帮忙。阿翁大学几年都没有怎么在伦敦过过周末。她还在伦敦的一家麦当劳打过工,在共和中文学校教过中文。(阿翁去世后慈善拍卖的款项根据她的遗愿捐给这所学校用于购置新校舍,这个校舍,就坐落在伦敦著名的贝克街附近。这个英国共和协会中文学校是伦敦中文学校中仅有的两所拥有自己校舍的学校之一,不知道现在在里面学习中文的华人孩子们,是否知道他们的教室有一位芳华绝代的姐姐的心血在里面)

在剑桥大学(Foundation Course)读了两年的预科,后在伦敦中央艺术和设计学院(the Central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读了四年,1981年,她拿到文学士学位。

这所学校是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 Design)的前身。1896年伦敦成立了个中央艺术工艺学院(the central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本来是培养工匠的,但慢慢就变成了手工艺设计方面的学生与专家的中心。刚开始只是想把学校的重点放在手工艺方面,但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经过迁址、多次合并和分立,这所学校已经变成了包括手工艺、布料、装饰、服装、针织、工业设计乃至纯艺术等在内的综合性艺术院校。1966年改名为中央艺术设计学院。在阿翁去世后的1986年1月,该学院与其他几个艺术学院共同成立了名声赫赫的London Institute,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学院之一。1989年则和London Institute的另外一个成员圣马丁艺术学院(St. Martin's School of Art)合并并改为现名,成为London Institute最大的成员,1998年因其为英国时装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女王年度奖。

在艺术工艺领域里,在全球范围内,London Institute及其成员也是泰山北斗级的。其毕业生效力于全球各大知名公司和著名品牌,各种世界级设计比赛的获奖名单中绝对少不了它们学生的名字。就阿翁念的布料设计专业来说,在英国、欧洲乃至世界,她的这所学校都是顶尖的。](这段资料感谢网友:迷途书童整理)

大学里,她读的是纺织设计专业。这是她的亲手作品。

翁舅从小对阿翁疼爱有加,为她画了大量的画像。大家毕业后,阿翁在英国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公司担任纺织设计师。工作半年后,她起了返港一游的念头。阿翁返港的另一个原因是感情的问题,这时的阿翁刚刚与男友分手,心情不好,返港来散散心。

1982年3月末,复活节期间阿翁返港渡假,住在九龙城天光道代母家中,并报名参加了港姐选美。

1982年4月27日,参加完集训返家的路上,被记者拍到这一辑照片。

那时观众对选美很有兴趣,记者们也就出尽法宝尽量收集一些港姐的日常照片和资料。

选美场上阿翁表现的很大方,但是由于身材矮小,只得到第八名。

主持人介绍:第三位出场的是6号翁美玲小姐,翁小姐芳龄23岁,身高1.59米,体重45.5千克,是一位纺织设计师。(时装出场)

翁美玲的晚礼服装扮。

翁美玲旗袍出场

1982年7月。选美没有进入前三名,阿翁当然是有些失望的。但无线台看中了她清新可人的模样和她的学历,与她签了两年的合约,做《妇女新姿》的节目主持人。

作主持工作十分顺利,出镜也颇为讨好。

虽然是第一次踏入银幕,但阿翁的表现镇定自若,同节目组的资深艺员说阿翁:迟早会红。

初期的阿翁还未有后来十分清纯的模样,个人形象尚在摸索之中

影视圈内初露锋芒。1982年7月,拍摄了一辑花王洗发水的广告。

82年8月,被罗马电影公司看中,邀阿翁拍电影,被无线回绝。但无线也同时发觉阿翁是一个可塑之材,调她到戏剧组,试镜拍电视剧。阿翁觉得自己前途未卜,在给母亲的家书中发出这样的感慨:“相信在工作上面,我常常都比我个人私生活顺利得多。” (在阿翁返港前,曾有一位相恋两年的荷兰籍医科学生男友,但性格不合,而且母亲也要她和男友分手。在阿翁参选期间,也曾交过一位男友,后来这位男友转

而去追求同界选美的另一位港姐沈金玲。阿翁恐怕是为这些事而发出的感慨!

这时有记者在报道中说阿翁未红先骄,这大概是阿翁第一次品尝到谣言的苦涩滋味。

十三妹在阿翁生前拍过的片子中,并不算出色,但是部片子使阿翁与阿汤相识到相恋,对阿翁一生的影响重大。

竞选“理想黄蓉”:1982年9月27日至10月30日,无线电视台为新片《射雕英雄传》公开征集理想黄蓉,举行了「理想黄蓉形象」的试镜,当时正在拍摄《十三妹》的阿翁也在试镜之列。

报名参与竞选的演员超过三千人。

无线挑选60人入围试镜。

阿翁的当选必须提到两个人:监制萧笙和导演王天林(此后阿翁拍摄的大部分片子都是这两位前辈监、导),两人对阿翁十分喜爱和器重。最终入选的理想黄蓉五名人选还有:梁韵蕊、刘红芳、吕静红、黎燕珊、韩小红。知道她们是谁吗?梁韵蕊:即是与阿翁同届的港姐冠军,此后她默默无闻,很少出现。

刘红芳:在《八仙过海》中演与书生发生感情并生下一个男孩的狐狸精,在《武则天》中她也演出过(好像是)上官司婉儿。但这两部片子都是亚视拍的,大概是在无线得不到重视,跳槽到亚视了。

翁美玲最全资料

翁美玲的一生最全资料 世间一大恨,红颜薄命--翁美玲追忆。 转眼间,她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 相隔多年,我们还仍然记着她。翁美玲,英文名barbara, 乳名囡囡,1959年5月7日出生,1985年5月14日去世,年仅26岁。 阿翁亲手填写的个人资料:生肖:猪;藉贯:安徽;星座:金牛座;身高:5尺2寸(157.5cm);体重:92磅(83.5斤);宗教:天主教;三围:32、23、34 小时候的阿翁特别热爱舞蹈,一听见音乐,便会不自觉地随着音乐摆动身体,后来,还学过芭蕾舞 1973年,母亲与继父廖醒棠移民英国,而阿翁因为手续的问题,无法立刻随母亲走,与舅父陈景在香港滞留了两年。这两年间,阿翁学会了独立生活,培养出独立自主的个性 图 1974年,15岁的阿翁在香港玫瑰岗中学毕业 随后离开香港,随母亲移民英国。 学生时期的阿翁是一个聪明但不太用功的学生,她的理科比较好,但是受当画家的舅舅的影响颇深,从小喜欢艺术,对音乐、美术都有很高的天份,在学理还是学艺术之间稍加犹豫后,她选择了美术作为她的职业。 在大学时期的阿翁十分顾家懂事,在家什么都做的,洗地板、做饭,还要到店里帮忙。阿翁大学几年都没有怎么在伦敦过过周末。她还在伦敦的一家麦当劳打过工,在共和中文学校教过中文。(阿翁去世后慈善拍卖的款项根据她的遗愿捐给这所学校用于购置新校舍,这个校舍,就坐落在伦敦著名的贝克街附近。这个英国共和协会中文学校是伦敦中文学校中仅有的两所拥有自己校舍的学校之一,不知道现在在里面学习中文的华人孩子们,是否知道他们的教室有一位芳华绝代的姐姐的心血在里面 在剑桥大学(Foundation Course)读了两年的预科,后在伦敦中央艺术和设计学院(the Central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读了四年,1981年,她拿到文学士学位 大学里,她读的是纺织设计专业。这是她的亲手作品

通向感悟_梁宗岱对西方纯诗理论的醇化

通向感悟:梁宗岱对西方纯诗理论的醇化※ 欧阳文风 内容提要:西方的纯诗理论非常注重感悟,和中国传统感悟诗学颇有相 通之处。梁宗岱准确地把握到纯诗理论的这一特点,从创作主体、创作 过程、文本、批评等几个维度,努力阐发纯诗理论的感悟特质,很好地 醇化了这一生成于西方的诗歌理论,以此为契合点实现了中西诗学思想 的对接和融通。梁宗岱对纯诗理论的倡导,主要是针对“五四”以来新 诗日趋严重的散文化和白话化,试图以纯诗来促成新诗诗性的复活。 关键词: 梁宗岱 纯诗理论 感悟 新诗 一 “纯诗”理论是梁宗岱诗学中最具特色的理论。温儒敏先生曾经说:“从批评史上考察,与其把梁宗岱视为象征主义诗论的译介者,不如说他是‘纯诗’理论的探求者。” 1即是准确地把握到了“纯诗”理论在梁宗岱诗学中的突出地位。 “纯诗”这一概念是后期象征主义理论家们提出来的。马拉美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纯诗”,但他认为应该通过语言的魔力,使诗歌具有一种神秘色彩,诗不能叫世俗人理解,真正美的诗只能动人心弦,引人共鸣,供人推测,而不可理解,诗若指出对象,一览无余,就降低了价值,就不能成其为诗歌,诗歌应该一点一点地把对象暗示出来,用以表现一种心灵状态,“诗应当永远是个谜”,要“叫人一点一点去猜想” 2。在马拉美的影响下,瓦雷里明确提出了“纯诗”概念。1920年他在为吕西安·法布尔的诗集《认识女神》所作的序言中提出,诗歌应该通过语言的魅力表现那种纯粹的诗情,他反对在诗中夹杂任何非艺术的成份。在1928年所作的《纯诗》的演讲中,他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他认为诗的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感悟诗学的现代转型研究》(08CZW002)的阶段性成果。

八十年代经典怀旧电视剧怀旧

80后经典怀旧电视剧怀旧 1、少林寺:因这部电影认识了李连杰,还有那个美丽的黄秋燕,两人因这部戏结缘成为夫妻。这首歌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李连杰现在已经红透东南亚,枕边人也换成了利智,可是当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戏趣言犹在耳,女主角的娇憨模样,最后男主角不得不出家,女主角在房柱后偷偷凝望的表情,真是一眼万年。 2、雪山飞狐:胡一刀和胡夫人的爱情让人感动,胡斐和程灵素的爱情让人感伤,犹记得程灵素最后倒在胡斐怀里,说了句:“大哥,我先走了。”那时候尚年幼的我,已经懂得了什么叫爱恨无由,那一瞬间的泪流满面,为了那份痴心,也为了那份绝望。那时候的孟飞真是帅啊,龚慈恩也是相当的美啊,当然伍宇娟扮演的袁紫衣也是不错的,但比起龚就差远了。 3、射雕英雄传:剧情就不用描述了,那时候万人空巷啊。值得一忆的是,那时候我刚好大考结束放暑假,好像数学没考好,只考了49分吧。父母勒令不允许我暑假看射雕,那是一个难受,后来我都是躲

在床底下钻着床沿缝隙偷偷地看。这样看电视的感觉还是蛮刺激的。当然这种情况父母也是知道的,睁一眼闭一眼罢了。翁美玲已经故去多年,为红颜薄命叹一声吧。 4、十三妹:没看过,不过黄杏秀是知道的,被誉为港剧古装扮相最美的女星,也就是演《天龙八部》里的阿朱的啦。后来嫁给《唐伯虎点秋香》那个演祝枝山的,真是好艳福呢。 5、陆小凤之凤舞九天:那个时候的万梓良真是帅啊,现在肥得跟头猪一样,他的老婆恬妞也相当漂亮,不过现在分了瓦。这部陆小凤那时很爱看,主要是爱看薛冰,也是爱着一个男子但男子不爱她的女子,最后随便找了一个男人,结局生死不明。还记是陆小凤最后对着江边,喃喃道:“也许是薛冰。”那时还是为薛冰激赏的,很有骨气,既然你不爱我,我就离开你,一辈子不见你,断了一切生路,或许就会意外找到生机。 6、绝代双骄:帅哥美女一箩筐啊,是我幼时最爱的电视剧,梁朝伟演的,还有那一部《侠客行》也很好看。印象最深的是陈美琪演的移花宫主,又美又毒,梁朝伟演的小鱼儿也是让人爱恨交加,谢宁演的苏樱可谓是小鱼儿绝配,只有她才治得住小鱼儿~当然也有感动的桥段,好像是铁心兰脱光了衣服去抱住花无缺,让小鱼儿快跑,那时小鱼儿一贯嘻皮笑脸的表情全没有了,只有震惊,只有痛苦,那种心痛,

早期中国现代诗各流派

早期中国现代诗各流派 (1917----1949) 早期的中国现代诗形成了许多流派,各流派都有自己的社团或诗社,并发行各自的刊物。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不同创作主张,许多流派都在当时的中国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席位,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对当代中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选择了其中的六个重要流派,进行简要的叙述。 一.现代诗的先驱——尝试派 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形成了中国的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尝试派”。因为该诗歌流派的成熟标志是胡适《尝试集》的出版,所以一般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尝试派。该流派的其他代表人物还有刘半农,康白情等人。 典例: 梦与诗 胡适 都是平常经验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二.现实主义的流派——人生派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他们的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会员人数曾一度多达170多名。 小诗 王统照 多年的秋灯之前, 一夕的温软之语, 如今随著飞尘散去, 不知那时的余音, 又落在谁的心里? 三.早期浪漫主义--------创造社 创造社是1921年6月至7月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现代文学社团,由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共同创建。 创造社在成立后编辑出版《创造社丛书》,编有郭沫若的诗歌《女神》等。第二年开始发行《创造季刊》,1923年编辑出版《创造周报》以及《中华新报》的文学副刊《创造日》。 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对中国的新文学运动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以创造社为核心所形成的诗歌流派也称为早期浪漫主义。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天狗 郭沫若 我把月来吞了,

翁美玲之死

翁美玲之死 翁美玲1959年5月7日生于香港,小名囡囡,是家里的独生女。翁美玲是个长得娇小玲珑, 但又有一张圆脸一双大眼,还有一张露出两颗兔仔大板牙小嘴的美人儿。她从小便在香港一 所著名的英文学校念小学,在她上中学四年级,即七岁时她的父亲突然逝世,她便遭遇到了 第一次人生的打击。由于她那位在香港海关任职的父亲是一个有妻有妾的人,翁美玲的母亲 自始至终均得不到夫家的接纳,以至在丈夫去世后得不到分文财产。带着一个女儿的母亲, 唯有接纳了另一位男士的求爱。与这位男士结合后,母亲把女儿暂时留交在香港的一位谊弟 家看管,自己与夫婿放洋到英国去做生意。那时,翁美玲只有十一岁,到她十五岁比较懂事 后,她的谊舅又把她送到英国她母亲和后父那儿去。 由于曾有八年时间没有父母的呵护,翁美玲已习惯了照顾自己。刚到英国不久,她已经可以一面念书,一面在母亲开设的餐馆和小食店中帮忙。自那时起,她就习惯了和食店中的 叔叔伯伯哥哥等相处。不用说店里是男性店员居多,翁美玲与他们一同干活一同吃喝,日子 久了,就养成了一种象男孩子那样的主观倔强的性格,同时也好像男孩子一样喜欢热闹,喜

交男性朋友。而她那些叔叔哥哥们,又因为她终归是个女孩子,而人人都争着去宠她爱她, 事事顺着她的心意。那阵子,宠她的人不只有店中的员工,还有她母亲、后父、谊舅父和一 些婶母等等。早在高中时代,翁美玲就以出众的容貌和活泼的个性驰名全校,被誉为“校后”。 不过英国的生活到底是平淡而无新趣的,虽然翁美玲在中等学校毕业后,先后进过剑桥大学 和英国中央艺术学院,攻读布料设计,并尽量花时间广游博览,扩展自己的生活领域,在大 学时代,她参加了英国华裔小姐选美,并获亚军。毕业后,取得了文学士学位的玲儿从事着 布料设计工作。但一年一年长大的她,终于因为想看看香港已变成什么样子而回港度假去了。 如果她没有回去,那她的一生一定会改变,可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这也许就是她的宿命 吧!那一年她二十三岁,跑回香港去除了要旧地重游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母亲要她和 一位相恋两年的荷兰籍医科学生分手。翁美玲对此颇觉伤心,但因为相处的时间越长,越觉 得自己和这位外国男友性情不合,所以也接受了母亲的意见,在复活节假期中返港一游。这 一游,便游出了一个永远无法替代的黄蓉;这一游,更游出了一个痴情女子凄惨的爱情故事;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作业一二三

大学语文试题一 单选: 1.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毛、韩四家,东汉以后,其中三家先后亡佚, 仍然存在的只有()毛诗 2.《陌上桑》中诗句"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用来表现罗敷的美属于() 侧面描写 3.在我国先秦历史散文中,艺术性最高的著作是:()《左传》 4.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的人是()孟子 5.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是:()豪放飘逸 6.李长吉体是指哪位作家所形成的独特诗风?()李贺 7.被称为唐代词人之冠的作家是()温庭筠 8.辛弃疾《摸鱼儿》中有这样一句话"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此 句话的寓意是()表现了作者对日渐衰落的国事的关切与忧虑 9.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家是()元稹 10.《前赤壁赋》的作者是()苏轼 11.下列元杂剧作品不属于历史剧题材范围的是()《窦娥冤》 12.戏曲《西厢记》表现的是()崔莺莺和张生冲破封建礼教,争取爱情自由 的故事 13.中国小说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不包括()轨迹清晰 14.下列代表了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的作品是()《聊斋志异》 15.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 16.现代诗歌流派中强调"纯诗"理念,力求将东西方诗歌审美艺术融为一体,并 且重视诗的思维诗的情绪诗的内在韵律,而不注重诗歌的音乐性和外在的格律形式的是()现代派 17.下列不属于现代文学散文集中发表的刊物是()《燕山夜话》 18.1906年,李叔同等人受日本的欧化戏剧影响,在东京成立春柳社,成为中国 最早的新式戏剧社团,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的该剧团公演的剧目是()《黑奴吁天录》 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20.王安忆的"三恋"不包括()《倾城之恋》 判断: 1.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了商代,终于出现了题材成熟、内容丰富、艺术精湛、 风格独特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错误 2.《古诗十九首》经萧统定名,其中绝大多数诗歌是他的诗作。错误 3.《左传》主要记载了当时游说权谋之士的斗争、谋划和说辞。错误 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正确 5.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沉郁顿挫的诗风得"诗圣"之名。正确 6.初唐时期的"上官体"的主要特征是继承了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传统。错误 7.词作为一种文体,是指依唐代流行的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正确

翁美玲死亡真相大揭秘

翁美玲死亡真相大揭秘 香港娱乐界在之前特别出名,也为外界贡献了许多艺人,其中翁美玲可谓是当时最出名的一个。下面整理了翁美玲死亡真相大揭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翁美玲自杀真相提到翁美玲肯定要想到黄蓉,我想这是所有金迷和熟知83版《射雕英雄传》观众的第一反应。金庸小说中可爱的女主人公为数不少,香港TVB剧集打造的经典角色亦有很多,但说到经典中的经典,后无来者的影视剧经典角色就非翁美玲扮演的黄蓉莫属了。 翁美玲在83版<<射雕>>刁钻古怪,娇俏聪颖的黄蓉演绎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达到“蓉我不分”的地步,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甚至有人认为:是翁美玲给黄蓉这一角色注入新的活力,让这个金庸原着中原本算不上超可爱的蓉儿形象进一步升华。20多年过去了,这样的经典是否很难超越了,事实证明如此。后来香港,大陆,台湾包括新加坡的反拍都无法与83美玲版的蓉儿相媲美。 然而天妒红颜,21年前的5月14日,翁美玲突然在家中死亡。经法医鉴定为煤气泄漏导致的中毒身亡,并倾向认为是自杀,当年,翁美玲的死讯震惊了整个香港乃至东南亚一带的演艺圈。翁美玲出殡当日,超过10万的香港市民自发上街为她送行。后来她的男友无线

电视台力捧的帅哥汤镇业,也不堪来自媒体和影迷的压力,抛弃香港的事业转投台湾去重新发展。 可以想像观众对她的喜爱程度有多高。所以这20年来有关她的死因传说版本从来没间断过。到了网络时代了有关她的说吧,纪念网站比比皆是。有关给她的留言无不寄托着对她的怀念和哀思,这不能不说是娱乐圈的一个奇迹,但是风华绝代的翁美玲为何自杀也许永远成为一个迷了。 可是,近日打开网页搜索,无意中发现了又一版翁美玲自杀的真相贴子,说翁美玲是被人非礼自杀的。这种说法我去年也曾看到过,我也一直认为是八卦,也非常痛恨这种造谣的人。为什么要拿死去的人说事呢?为什么要亵渎我们心目中冰清玉洁的蓉儿呢?但是这篇报到却指名道姓的说出了当事人是沈殿霞(肥肥)指使人非礼了翁美玲,导致蓉儿自杀。 据悉,这是来自监狱中的一名囚犯口述得知,该名囚犯是因为另外的罪行而入狱服刑,受到教会的感化才吐露实情的。据他透露,当年翁美玲与沈殿霞郑少秋夫妇是邻居,无意中听到沈殿霞因发现了丈夫郑少秋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关系而遭人勒索,气得大吵大闹。事后,翁美玲不慎向一名记者泄漏这个秘密,这件丑闻在当年并没有被传媒揭发是因为沈殿霞(肥肥)出钱出力,求助邓光荣用黑道势力摆平了对方,郑少秋的这个丑闻才没被报道。 翁美玲的泄密后来传到有香港黑社会背景的沈殿霞耳里,为惩罚她的“多嘴”。愤而找人轮奸了大红大紫的翁美玲,而这名囚犯就是其

天嫉国色美人红颜薄命多难(组图)

天嫉国色美人 红颜薄命多难(组图) 天嫉国色美人红颜薄命多难(组图) X 阮玲玉凋谢年龄:25岁 阮玲玉——这三个字在舌尖上滑过必须要打一个弯,念出来也就温柔了许多。这个月份牌上的美女,留在人间的影像多数是笑着的,那种属于三十年代的暧昧不清的、温婉的笑。然而,那眉梢眼底,竟有种看尽风流过尽千帆的沧桑。那眼神,有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她毕竟,只有不到二十六岁啊…… 聪明的人烦恼多,执着的人痛苦多。既聪明又执着的女子,留下的伤感多。有谁还记得她的电影呢?有谁还记得她的声音呢?偏偏那句“人言可畏”,成了她一世的绝唱。林黛凋谢年龄:30岁 林黛,就是LINDA。简单的英文名字,音译之后,竟有些莫名伤感的味道。因为,太容易叫人想起林黛玉。她是名门之后,原名程月如,是曾做过政协副主席的程思远的长女——或许,大家闺秀更加参不透生死。 起初知道林黛的名字,是因为翁美玲的死。当时的报上评论说,这是全港自1964年林黛为情而死之后最轰动的葬礼。那时我还年纪小,沉浸在蓉儿辞世的震惊情绪中也不过一天

左右,然后就忘却了,遑论这个从前并没听过的林黛。后来,渐渐地得知这个林黛是至今无人能破的四届亚洲影后的记 录保持者,也渐渐知道了她与龙五公子的故事。 那个时代的女孩子,都梦想着像林黛一样粗眉大眼直鼻丰唇,于是都顶着林黛一样蓬松的包包头。这样的妆容,现在看来,充满着旧日香港的气息,十分入画。其实,林黛并不胜在容貌出色,她的容貌以今天的角度来看不够精致,但是林 黛有着34、24、35丰盈适度的好身材,有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大气,一举手一投足间,都昭示着闪光灯应该照向的方向——前几天还跟友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觉得现在很多女明星,没有“大美女”的气质,友人说,所谓“大美女气质”,是要母仪天下的那种。 林黛就有这么一股子大气。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选择了那样一条路。周璇凋谢年龄:37岁 她曾用过七个名字,每一个都见证了她这一生的飘零。后来的盛名,或许是上天给她的补偿,然而,上天忘记了给她自由,所以她在身心疲惫之后却仍要饱受病魔的枷锁缠绕。《马路天使》中,小红用手拨弄着辫梢,隔着街在窗口唱歌给小陈听,这一唱,就留下了数十年的经典。 有些人,天生就是为了让别人怀念的。乐蒂凋谢年龄:31岁 乐蒂的容貌和气质,不愧“古典美人”四个字。在她以后,无

20世纪西方文论终极笔记

20世纪西方文论终极笔记 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0.1两大主潮: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包括: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表现主义、精神分析、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 科学主义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结构主义。 0.2★两次转移:从作家到作品(20、30年代形式主义和新批评兴起)和从作品到读者接受(30、40年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兴起;60、70年代解释学和接受理论完成。)。 0.3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 非理性转向,主要就人本主义而言。 ★语言论转向: 古代: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17世纪:我们如何知道世界的本质,笛卡尔。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们如何表述我们所知晓的世界 前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认为自然界万物互为象征,组成“象征的森林”,而人的诸感官之间亦相互应和沟通,最重要的是人的心灵与自然界之间也是互为应合、交流的,诗就是这种象征、应和的产物。故该诗被誉为“象征主义的宪章”。前期象征主义随着1898年马拉美的逝世而告终。 第一讲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一、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保尔·瓦莱里(1871-1945),法国人,1912年出版《旧诗集存》,1912年发表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1922年出版诗集《幻美集》,其中《海滨墓园》标志着其诗歌创作的顶点。主要理论著作有《尤帕利诺斯》、《灵魂与舞蹈》、《文学杂集》和三本续集。 1、象征主义的现实存在 第一,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 现实世界为可鄙的、不真实的,他们力图超越现实而进入超验的心灵世界和“内在生命的实体”,他们感到真切存在的只是“大自然和生命的某些面貌以及人类的某些作品”所赋予的激情,使人能从中汲取“珍贵的感觉、无限丰富的思想以及思想、情感、严谨的幻想的奇妙组合,还有与神秘相连的快感和活力”,并孕育出“应合”的象征主义诗作。 第二,象征主义追求一种“创造读者”的自由的艺术创新。 象征主义诗歌要选择趣味高雅的读者作为对话人,同时要通过形式的探索和实验,打破读者旧的审美习俗和惰性,培养和“创造”出有创造性的新读者。 第三,象征主义诗人虽有文笔、手法、见解、感觉和写作方式及美学理想等许多方面的差异,但他们之间在精神上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与强大的凝聚力,即他们反对只写人类的共相与普遍性,而高度重视个性、个体的内心活动与反应,

从_音乐的美_到_纯诗_论新月诗人现代诗歌美学建构的深层理论与实践

2010年5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y,2010第39卷第3期Journal of Shaanxi Nor mal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Vol.39No.3■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从“音乐的美”到“纯诗” ———论新月诗人现代诗歌美学建构的深层理论与实践 程国君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古典的以及现代分析美学的诗美构成要素论、“音节化”与情感“诗化”的理论以及唯美主义理论,是新月“三美”论中“音乐的美”理论的深层次核心理念,也是新月诗人现代诗歌美学建构的基本理论。新月的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对现代汉语诗歌的“音乐的美”的建构所做的示范性的探索与实践,依赖于这些文学美学的基本理论。后期,新月诗人的“纯正”、“纯粹”的诗歌美学追求倾向,则从关注诗歌的外在形式美向内在主体精神的美学品格转化。《奇迹》的音乐美与散文美交织的内在矛盾正是这种美学追求的呈现。认识清楚这些,对于深入认识现代诗歌的流变进程与现代诗歌的美学建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月诗人;音乐的美;情感诗化;诗歌美学建构;纯诗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0)03-0057-09 收稿日期:2009-11-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XJA751004) 作者简介:程国君,男,甘肃武威人,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月诗派及其新诗格律化运动,主要是针对初期新诗尝试者的打破格律,“作诗如作文”和“皈返自然”口号之下的自由体诗歌创作的弊端而来的。他们的诗学实践,也有相应的学理基础。新月诗人认为,最佳的艺术是内容和形式和谐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更加完美的表现内容。自然也在模仿艺术,不能“偶然在言语里发现了一点类似诗的节奏,便说言语就是诗,便要打破诗的音节,要它变得和言语一样”,否则,“这真是诗的自杀政策了”。他们反对五四浪漫诗人天天唱着“自我表现”的做法,认为他们“只认识了文艺的原料,没有认识那将原料变成文艺所必须的工具”的价值。在此理论引导下,新月诗人引领了新诗格律化运动,从而把新文学从革新初期的新旧之争引领向了美丑建设的新途径。 进一步说,虽然胡适是现代汉语诗歌的第一个书写者,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自觉的诗歌艺术美追求者却是新月诗人。把音乐美作为诗美的重要艺术构成,并把它当做诗歌情感“诗化”(音节化)的一种途径,新月诗人对于现代汉诗的美学建构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其中,他们把诗歌的“音乐的美”当做情感“诗化”的途径的实践,由于有文学审美论思想的引领,对于新诗美学建构具有示范性的意义,对于当代诗学美学建构也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节奏:诗美的重要艺术构成 音乐与诗歌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型类。音乐是展示心灵过程的时间性艺术,诗歌是展示心灵结构的时空交错的艺术。但在艺术创作中,这两类艺术中相通的地方很多,音乐把诗的意境作为最高的美学追求,诗歌借助音乐手段拥托意象,表达情感,使诗意鲜明。尽管从源头、演变上看,古代诗、乐不分又各自两分,但这种融合还是显示了艺术的相互比照 75

论纯诗

一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来讨论“纯诗”这样的问题,似乎显的不合时宜。关于诗的曾有的神圣理念,连同那个曾有的“上帝”一般,都已土崩瓦解,灰尘乱飞。然而,我们如果有足够的耐心,再等待一会儿,待尘埃落定,喧噪平息——所有的喧噪无例外地都是暂时的,短命的,惟一种诗性的宁静永恒——我们将会遇见自己失落在草叶上的影子,露水的心跳,并且再一次听到了诗的神圣的脉动——它一直宁静地守候着我们,在世界或我们体内的某处遗忘的角落。因此,我想把我的“纯诗”定义为:以精湛的有着呼吸的语言组织,唤醒并呈现了生命、大自然或世界的一种脉动。我之所以在这个混乱的当下,就试图来“唤醒”这种脉动,是因为它是一种诊治,在伟大的诗歌面前的“那种精神状态”“那种情绪”及“精神振荡”(瓦雷里)所引发的“脉动”,曾经是衡量一个人类精神健康的标志。而现在,它可悲地衰微了,濒临死亡。当今诗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就是要以他的诗的脉动,来再次起搏、唤醒这濒临死亡的人的脉动——它是一次“救亡运动”,而不仅仅是拯救诗人自己。 二 虽然,我的“脉动”或许在潜意识中,曾受到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曹丕的“文以气为主”、刘勰的“养气”的启发,但我的这篇文章并不准备在这方面花一番力气梳理,因为“纯诗”概念主要还是一种现代意识的产物,它的始作俑者,是法国二十世纪初的大诗人瓦雷里。他在给朋友诗集的序中,信笔或妙手偶得之地提出了这两个字,没想到竟引发了热烈的反响,并且使得自己也不得不对这个概念重视起来,深究下去。由此,关于纯诗的探索与论争,百年之来,一直回响不绝,甚至我们今天动辄挂于嘴边的“纯文学”之说,很大程度上亦可归于它的延伸。 然而,瓦雷里的纯诗理论,在某种意义上,似乎更象一种美妙的哲学思维。他这样阐述到:纯诗的概念是一种不能接受的概念……它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诗永远是企图向着这一纯理想状态接近的努力。在瓦雷里的这一思维中,人类迄今为止的全部诗歌似乎都没有或不可能产生他所说的“纯诗”,都只是为“纯诗”预备的矿石。我们惟有不断地冶炼这种矿石,清除其杂质,使之无穷尽地接近,但却不可能进入那一首“终结之诗”——纯诗。 作为一种哲学思维,瓦雷里的这一论述无疑是成立的,美妙的,如果试图在这一逻辑中反驳瓦雷里,就如同在芝诺的逻辑中反驳其兔子永远无法追上乌龟一般,只能束手无策。然而,在真实的经验或感觉中,大家其实又都明白,兔子无疑会赶上并超越乌龟,就像在我们的常识与经验中,那种“纯诗”实际上早已存在,钻石一般琳琅满目地闪烁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如果说它们只是一堆堆为某首“终结之诗”预备的矿石,我们实在想象不出凭什么诗与诗人会在历史上拥有星空一般的尊荣,更想象不出,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那些钻石般的诗篇有什么继续冶炼的必要——那只会糟蹋了它们——它们已经到达了一种极致。 因而,在面向现实的意义上,瓦雷里的理论实有着调整与发展的必要。而瓦雷里之所以在他的诗学上产生这样的偏颇,是因为他过于将目光专注于为到达纯诗而纯粹语言的手段上,就如同一个人,要燃烧起一种纯粹的火焰,就将所有的目光都投放到寻找这样一个与之相配的纯粹的木材上。当他寻找不到这样纯粹的木材时,干脆就否定了纯粹火焰的纯在。然而,在实际的经验中,我们知道,不只是木材,无论什么样的可燃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出一种明亮且纯粹的火焰,至少在我们的视觉效果上可达到这样的境地。但撇开瓦雷里的偏颇,他的有一段关于纯诗的产生状态的描述,却十分精彩,它与中国古典诗论家钟嵘《诗品》中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有着某些叠印之处,可谓我的“脉动”的先声: 在第一种情况下……谁都遇到过这种与被某种境遇所激发、所魅惑而引起的精神状态相

现代文学30年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 、《新青年》文学革命开始地发难之作是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从年起,文学团体层出不穷,两个成就最高地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鲁迅地《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地成熟之作 、剧作家曹禺“生命三部曲”是《雷雨》、《日出》、《原野》 、新诗第一人是胡适《尝试集》,第二人是郭沫若《女神》 、沈从文地成熟中短篇小说是《边城》 、戴望舒代表作品《雨巷》;徐志摩代表作品《再别康桥》 、巴金作品地两个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分别是《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分别是《家》、《春》、《秋》 、“汉园三诗人”指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 、文学革命最开始发起者是陈独秀、胡适,响应者是钱玄同、刘半农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来源于欧洲地浪漫主义和日本地“私小说” 、巴金作品《寒夜》主人公是汪文宣和曾树生 、京派两种小说体式是讽刺体和抒情体

、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地三部诗集分别是《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其代表诗是《弃妇》 、第三个十年小说代表作家及作品:钱钟书《围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名词解释: 乡土文学:出现溯源于鲁迅地《故乡》.世纪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一批比较接近农村地年轻作家,他们创作较多地受到鲁迅地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地影响和发展下出现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简答题: 、狂人形象:文中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世俗社会挑战地清醒者和反封建地民主主义者地象征形象.(斌哥只答这么多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乡土小说对中国现实主义小说地影响:乡土小说对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地发展作用巨大.大部分作家从关心个人地感伤情绪、个人回忆到关注社会和民众,从浪漫理想转向对现实地探索;并纠正旧小说遗留地简括式叙述方式,加强实地描写,加强场面人物地细节描写,小说地重心由情绪、情节地发展转向以人物为中心地刻画.许多乡土作家从早期地主观抒情,越到后来越归向客观写实,甚至讽刺,让现实主义在新文学中地主流地位得以加强和巩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2位武侠作家的44部作品(图文)

12位武侠作家的44部作品(图文) 金庸古龙梁羽生之外还有许多武侠作家,他们的关注度不如金古梁,但也有经典之作。一:王度庐,本名王藻禅,30年代中期改定武侠小说,代表作之一即为这部《卧虎藏龙》:03台湾版,玉娇龙/蒋勤,罗小虎/ 何润东,李慕白/ 邱心志,俞秀莲/ 黄奕 二,文康,自谓“燕北闲人”,清末小说家,出身满洲镶红旗,名作《儿女英雄传》为明清侠义小说代表作。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十三妹》是戏曲界的经典曲目,也曾改编过影视版。《十三妹》82香港无线版:十三妹/黄杏秀,安公子/汤镇业,双格格/翁美玲,李妙生/任达华 卧龙生,生于河南南阳,少年时就读于卧龙书院,投身文坛后以此为笔名。是台湾武侠四大天王之一,作品:仙鹤神针/76香港佳视版:马君武/ 罗乐林,白云飞/ 马海伦,曹雄/ 秦沛,龙玉冰/ 杨盼盼 仙鹤神针/ 96香港亚视版:马君武/ 邓浩光,李青鸾/ 杨玉梅,白云飞/ 麦丽虹,曹雄/ 林祖辉。无线剧里的邓浩光整个一大龙套,原来他在亚视还当过主角啊。邓

浩光,甄志强,莫家尧,邵传勇,这些90年代的亚视精英们到了无线,一个个连渣都米有了。 卧龙生《飞花逐月》/ 84台湾版,赵幽兰/ 苗可秀,萧寒月/ 黄元申。苗可秀,传说中的李小龙前女友.黄元申,还记得他的<霍元甲>吧,多好的演员啊.可惜出家N年了.他演过很多古龙角色,象阿飞,西门吹雪,小鱼儿,却没演过金庸剧有点奇怪的说. 卧龙生《绛雪玄霜》/ 86台湾版:梅绛雪/ 邱淑宜,陈玄霜/ 陈玉玫 雪花神剑/ 97香港亚视版:梅绛雪/ 杨恭如,陈玄霜/ 陈炜,小凤/ 龚慈恩,罗玄/ 姜大卫,方兆南/ 袁文康。改编自卧龙生的《绛雪玄霜》,90年代亚视的武侠代表作,集合了不少实力演员和当家小生花旦 卧龙生《飞燕惊龙》86台湾版,杨梦寰/ 尔冬升,朱若兰/ 施思,李瑶红/ 张咏咏,沈霞琳/ 应晓薇,80年代盛行的台湾室内武侠剧代表作,尔冬升现在已经是著名导演了

文学史 名词解释

2012考研文学史:点睛名词解释跨越第一门槛 中国文化史在历届考研专业课题目中,设计内容较细,虽然题型不多,但考点较丰富。在考研复习的冲刺阶段,如何真正做到点题成金,实现效率最大化?跨考教育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名师精心为同学们汇编出名词解释15大高频题目,助力同学们在答题的第一道门槛上信心十足! 1、骚体赋 骚体赋是汉赋的一种,指在体制上模仿楚辞体并且以赋名篇的作品。楚辞的创作在汉代没有新的发展,许多作品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意模仿屈原的《离骚》、《九章》,有些则只是袭取楚辞体的形式,被称为骚体赋。骚体赋并不等于楚辞,它已经被散文化了,是楚辞演变为汉大赋的过度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代表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等。骚体赋的创作对汉大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2、江西诗派 宋代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领袖是黄庭坚,其他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创作上重视句法、喜用拗句,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风格生新瘦硬,在后代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3、才子佳人小说 我国明清短篇小说的类型之一,这类小说中男主人公都是有才有德的公子,女主人公亦能作诗善歌,温柔美丽,故事情节多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线索,且有一个固定的情节模式:主人公一见钟情,接而私定终身,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被迫离散,后因男主人公科举取仕成功而得团圆;小说的书名也多以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来截取串成。代表作主要有《玉娇梨》、《平山冷燕》等。这类小说在我国后来的小说创作中有很大影响,近代邪侠小说及后来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可以说是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4、独幕喜剧圣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西林是现代喜剧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戏剧人物、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为现代话剧特别是喜剧的创造提供了堪称规范的作品。而他的代表作《一只马蜂》、《压迫》都是独幕剧,都是选取生活中的微笑矛盾冲突,通过人物性格的差异,以小见大加以表现。他的独幕喜剧结构常常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结尾出人意料。所以他被称为“独幕喜剧圣手”。 5、雨巷诗人 “雨巷诗人”是对现代诗人戴望舒的称呼。戴望舒是新诗现代派的代表人物,他将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歌的朦胧美和中国传统诗歌的古朴美结合在一起,追求纯诗的艺术,表现病态的心理和浊世的哀音。《雨巷》是他最具影响的代表作,选用李璟“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象,个人理想和现实的撞击是其要抒发的中心情感。表达的是一种普遍的忧郁性的时代情绪,甚至可以说是一曲理想的哀歌。故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 6、《文选》 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这部总集是梁昭明太子萧统在东宫时延集文人们共同编订的,所以又称《昭明文选》。他编《文选》是企图用南朝文笔之辨的理论来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此书自唐初李善加以注释后,就得到广泛的流传,唐以后的文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学习文学的教科书。 7、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八位散文家。他们都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加者,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宋八大家”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明代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

众多港台明星不为人知的第一次真实记录

众多港台明星不为人知的第一次真实记录(组图)明报周刊 从六十年代末到现在的香港《明报周刊》的封面——《明报》就是金庸的那家报纸。看看香港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时尚。 感觉有时时尚是风水轮流转的,真的觉得有些六七十年代的衣服一点也不土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香港娱乐圈是个多大多深的江湖,从《明报周刊》封面的变幻上可见一斑。《明周》是香港历史最悠久、最权威、销量最大、读者层面最广的娱乐周刊之一,至今创刊三十五年,出版一千八百三十期,登上封面的人物林林总总不可胜数,代表了香港娱乐事业最为繁华的一个时代。 日前我找到了《明周》网站,翻查这一千八百多张封面,细阅每期头条,体会星海浮沉,风云变幻,实在是感慨万千。香港娱乐业对我们的影响极为深远,相信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地关注着香港的电影、电视、歌曲、戏剧以及大大小小的香港明星,现在让我和你一起分享我的感动与震撼吧,让我们来看看明星是怎么炼成的,来看看什么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来看看这些陪伴我们走过青春的一个个身影和名字。

1968年11月27日,第1期。 我的朋友啊,请不要嗤笑这张封面设计的简陋,这是《明周》的创刊号,三十五年前的产品啊,几乎可以做文物了,那时候我们中间的许多人还都没出世。 PS. 这可是三十五年以前啊!看这位姐仔的红发、小黑裙和素妆!就算拿到今日的杂志里做插图 也不会有人看出是三十五年前的吧

1969年4月6日,第21期。 早期的封面中,许多人物现在已经销声匿迹,纵使相见应不识。但是这位大家一定认得,这是郑佩佩,与LESLIE合作过电视剧《女人三十》,代表角色有《大醉侠》中的金燕子,《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华夫人,《卧虎藏龙》中的碧眼狐狸。郑佩佩当时芳龄二十三岁,获选“武侠影 后”,留此存照

20世纪欧美文学史 期末考试复习(推荐文档)

20世纪欧美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后期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20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2)后期象征主义一是更注重诗歌的复杂性、暗示性、神秘性和音乐,强调通过象征,实现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实现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的对话;二是创作变得愈来愈隐秘与个人化,诗人仿佛神庙中祈祷的神甫,试图在喃喃自语是创造某种奥秘的迷;三是更加强调形式的“纯粹”,试图创造一种“纯诗”。(3)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作家有:瓦雷里、里尔克、庞德、叶芝和艾略特。 2、意识流小说:二十世纪初期兴起的文学流派。20年代出现于英国,代表作家为乔伊斯和弗吉尼亚?沃尔夫。在法国和美国以普鲁斯特和福克纳为代表。其理论基础包括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提出的“心理时间”和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意识流”一词首先在此书中提出)意识流小说主要包括内心独白,内部分析,感观印象三种基本形式,它使文学描写领域从社会表层进入意识深层,打破了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发生的先后来安排情节的直线结构方法,使故事情节随着人的意识而展开,不受时间,空间,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靠自由联想把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在时间上产生大幅度跳跃和倒错,产生逻辑上模糊,混乱的感觉。 3、荒诞派戏剧: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居法国巴黎的一群剧作家开创的一种戏剧流派。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该戏剧流派得名于英国批评家马丁?艾思林。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尤奈斯库《秃头歌女》、贝克特《等待戈多》等。 4、境遇剧:境遇剧又称情境剧、自由剧,是萨特对自己戏剧的称谓,是萨特为宣扬存在主

二十年经典港台电视剧回顾

第一部《霍元甲》 《霍》摄于1981年,20集。犹记《霍》播放的时候那绝对是万人空巷,那时只有一部分家庭买有电视机,而且还是那种12寸的黑白电视机,什么孔雀牌、西湖牌、北京牌等等。记得当时每到播放《霍》的时候,外婆家的电视前面肯定是坐满了左邻右舍,那个七嘴八舌讨论剧情的场景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霍》是第一部在内地播出的港台电视剧,也是当时的当红小生黄元申的最后一部代表作。黄元申在成功扮演了霍之后不久,突然宣布割绝红尘,毅然去了九华山出家。黄元申的电影作品主要有《反碗底》、《漩涡》(与赵雅芝搭档演出)。在拍摄新版《霍》时,剧组曾通过各种渠道与黄元申联系,欲力邀黄元申友情客串,扮霍之父。黄元申现出家在美国某寺庙…… 第二部《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摄于1983年,重提此剧,眼前立刻浮现一片广褒的草原,牛羊跳跃,郭靖策马驰骋,手拾弯弓射大雕.还有蓉儿的巧笑嫣然,她扬着脸娇声唤着‘靖哥哥’。在我的心目中,黄日华就是郭靖,翁美玲就是黄蓉,他们已随着岁月的流失永远定格在我少年的记忆里,那么美丽,那么清晰,触手可及。曾经因为他们的演绎而遍寻金庸的作品,一次次沉醉在风云变幻的江湖恩怨里,为了大侠的豪情万丈,儿女情长而唏嘘。如今已是而立之年,忆起当年,仍是激动,那些经典的画面,翁美玲的红颜早逝,都如歌中所唱‘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 第三部《上海滩》

第四部《八仙过海》

第五部《再向虎山行》

《再向虎山行》摄于1985年,由徐小明执导,梁小龙董骠米雪张铮曹达华主演。记得是在我念小学的时候,《再向虎山行》在大陆首播,顿时掀起巨大波澜。随着此剧的热播,街头巷尾随处都能听到人们唱着“老包!喂,老包!”,那本是《再向虎山行》的插曲兼片尾曲。直到近几年,人们才知道那应是“留步!喂,留步!”。 第六部《一剪梅》

香港TVB及明星介绍

香港TVB 一、香港TVB基本情况 香港TVB(TelevisionBroadcastsLimited,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港交所:0511)于1967年11月19日正式开业,是香港首间无线电视台,故亦常被称为“无线电视”,或“无线”,坊间又有“无记”、“三色台”称之。业务遍及全球,主要业务包括电视广播、收费电视、节目制作及发行、动画代理、卫星电视、杂志出版及其相关业务。 无线电视由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创办,其经营的免费电视频道——翡翠台,启播至今一直处于领导地位,是香港普及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份。此外,无线的节目(尤其是电视剧)多为各地华人所熟悉,甚至会传播到其他东南亚地区,成为认识香港文化的一个窗口。 无线电视是世界第一大华语商营电视台,至今共雇约4500名全职员工,其中包括合约艺员及海外附属公司员工。成立40多年来,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栏目制作商,拥有全亚洲最具规模的商业电视制作及营运中心,累计栏目超过80万小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栏目宝库。TVB拥有庞大的制作资源,旗下拥有众多艺人、歌手和专业制作人员,栏目产量更高达每年16500小时,其质与量都稳占全球中文电视栏目的领导地位。 历年来,TVB制作的娱乐、新闻及公共事务节目及宣传短片等屡获殊荣,至今获得国际重要奖项逾300多项。在1997年,无线电视被选为亚洲五十间最具竞争能力企业之一、全港二十大杰出商业机构及全亚洲二百卓越公司之一;2001年获得美国国家广播协会颁发的“2001年国际广播卓越大奖”。 无线由香港的免费电视起步,现时业务已遍及各地,渐趋多元发展,包括节目租赁、收费电视、音乐、电影、杂志出版等,本地和海外业务各占约一半。无线现为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华语电视台,以及最大的华语节目供应商之一,在2007年营业额超过43亿港币。 二、TVB旗下频道 1.免费频道。

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Western literary theory 学时数:54学分数:3 适用层次和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的性质:《西方文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选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西方文学史》和《文学概论》或者《美学概论》等基础课程后开设。它是西方对文艺现象和规律认识的发展史,不同于西方哲学史、美学史,也不同于文学批评史。古希腊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家,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努斯,近代的布瓦洛、狄德罗、莱辛、歌德、席勒、黑格尔等以及大批作家和诗人,构成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线索,他们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西方文艺理论研究的对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演变为历史线索,系统介绍和分析自古希腊至20世纪的各种主要文学理论观点,梳理其中的基本概念及不同形态,从而帮助学生总结西方文论的经验和规律,探询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更深入的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把握西方文论的内在精神,为进一步的学术思考建立必要的基础和参照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 绪论( 3学时) 一西方文论的概念界定 二西方文论的概述 三学习西方文论的态度与方法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 1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西方文论的起源 2、教学重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 3、教学难点:对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的掌握 4、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主要知识点:生平与著作、文艺与世界的关系、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创作的原动力、文艺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亚里斯多德的文艺思想 主要知识点:生平与著作、文艺的本质、悲剧的含义、悲剧的情节、悲剧性格、悲剧效果、文艺的心理和社会效果、文艺思想的影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