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斯管理学精简版

罗宾斯管理学精简版
罗宾斯管理学精简版

管理与组织导论

(1)定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角色,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制定角色,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组织,效率,效果

(2)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4)技术技能—对于低层管理是最重要的

人际技能—对于所有高层次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是最重要的

(5)基层管理者:区域经理,部门经理,工长

中层管理者: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事业经理

高层管理者:执行副总裁,总裁,管理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

(6)组织的特征:明确的目的,人员,精细的结构

(7)传统组织: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性职位,命令导向,有管理者做决策,规则导向,相对均质的员工队伍,等级关系

新型组织:关注技能,根据任务定义工作,团队导向,临时性职位,参与导向,雇员参与决策制定,顾客导向,多样化员工队伍,横向和网络化关系

(8)在许多组织中,工作和组织性质的变化已经使得管理者和非管理者的界限模糊不清

(9)管理良好的组织通常倾向于发展忠诚的,成长的和壮大的顾客基础

(10)管理者做什么:职能,角色,技能

(11)20世纪早期,亨利法约尔—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2)20世纪50年代中期,教科书首次使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控制

(13)管理技能的基础—理解管理过程

管理的今天和昨天

(1)定义:行政管理理论,管理原则,官僚行政组织,定量方法,权变理论,知识管理,质量管理,动作分类体系,组织行为,电子商务

(2)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用科学方法定义工作的“最好方法”

(3)吉尔布雷思夫妇—减少多余动作,动作分类体系(17条)

(4)亨利法约尔—当代泰罗,管理的功能和原则(14条),关注管理者的活动,职能理论

(5)克里斯韦伯—德国的社会学家,官僚行政组织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组织

(6)韦伯—a官僚行政理论b权威结构和关系理论

(7)定量方法(其基础是二战时军事数学和统计)的运用:编制运算—安排进度—实施质量控制—运用特殊软件进行方法执行

(8)早期提倡者(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罗伯特欧文(改善工作条件),雨果芒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领域),切斯特巴纳德(首创组织是开放系统),玛丽福莱特(组织道德原则)

(9)霍桑研究为当代理论奠定基石—考察照明水平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组织中个人行为作用

(10)权变理论(情境理论)强调不存在简单和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

(11)权变变量:组织规模,任务技术的例行程度,环境的不确定性,个体差异

(12)创业精神的主题:对机会的追求,创新,增长

(13)今天的组织是开放系统

(14)开放系统:a输入:原材料,人力资源,资本,技术,信息。b转换:雇员工作活动,管理活动,技术和运营方法。c输出:产品和服务,财务结果,信息,人事结果

(15)戴明和朱兰—全面质量管理

(16)内部网—是一种沟通系统,只针对组织内部成员

(17)A1电子企业增强型组织:在传统组织中建立电子企业单元,维持传统结构A2电子企业使能型组织:在传统组织中应用电子企业工具,不销售任何东西B完全的电子企业组织:组织的全部工作流程围绕电子企业模型运转,全部存在都基于互联网

(18)顾客:雇员,供应商,购买组织的商品和服务的所有个人,群体和机构

(19)质量管理的目标:建立组织对持续改进工作过程的承诺

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

(1)定义:组织文化,强文化,社会化,外部环境,具体环境,一般环境,环境的不确定性,环境的复杂性,利益相关群体

(2)管理万能论:a在管理理论中占主导地位b组织的效果和效率的差别,在于组织中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c不仅仅局限于商业组织d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3)管理象征论:a一个组织的成效受管理当局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如经济,顾客,政府政策,竞争者行动,行业环境,专利技术监管,前任管理者的决策b管理者象征着控制和影响c管理者的作用是对随机性,混淆性和模糊性中的内在含义作出判断或者进行创新和修改d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影响很有限

(4)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也不是全能的,内部和外部的约束力量限制管理者的选择

(5)组织文化的维度:关注细节,成果导向,员工导向,团队导向,进取性,稳定性,创新与风险承受力

(6)组织文化:a文化是一种感知b文化有共同方面c文化是一个描述性术语

(7)强文化与组织高绩效相关联

(8)维持组织文化:a组织惯例b员工甄选c高层管理者的行为d员工通过社会化学习组织文化

(9)最初的组织文化来源于创业者的经营理念

(10)员工如何学习组织文化:故事(讲述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仪式(重复性的活动),有形信条,语言(团结文化中成员的纽带)

(11)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a文化约束很少是清晰的b价值观和管理行为的联系是相当直观的c管理决策受文化影响

(12)在组织文化表现为不信任员工的组织中,管理者倾向于独裁的领导方式

(13)文化影响组织中的道德氛围及其成员的道德行为

(14)创建道德文化:角色榜样,道德期望,道德培训,道德奖惩,保护性机制

(15)高风险容忍度和中低水平的进取心最易形成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

(16)组织文化的基础:参与,沟通,创造和多样化

(17)创新文化的特点:挑战与参与,自由,信任和开发,计划时间,幽默,冲突解决,讨论,冒险

(18)回顾型组织文化的特征:a员工本身的类型b低正规化c授权的广泛使用d良好的倾听技能e角色清晰f员工承担额外的工作

(19)提供服务的员工是组织与顾客的纽带

(20)精神境界组织的特点:a意义明确的目的b关注个体发展c信任与开放d给员工授权e容忍员工表达自己

(21)组织精神境界运动的批评意见:合法性和经济

(22)外部环境:a具体环境: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压力集团(影响组织的特殊利益集团)b一般环境:经济条件,政治/法律条件,社会文化条件,人口条件,技术条件,全球条件

(23)顾客代表着不确定性

(24)电子商务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正在改变组织与供应商的交易方式

(25)所有组织都有一个或多个竞争者

(26)管理者必须使其惯例适应所在社会的变化预期

(27)环境的不确定程度的维度:组织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

(28)组织环境的构成要素经常变动—动态环境,如果变化很小—稳态环境(没有新的竞争者,竞争者没有新技术,公众压力集团影响较小)

(29)环境的复杂性程度依据一个组织需要掌握有关自身环境的知识来衡量

(30)环境的不确定性威胁组织的成败

(31)环境的不确定型矩阵

(32)管理利益相关群体的好处:a环境变化可预测性的改善b更成功的创新c利益相关群体信任度的提高d更强的组织柔性e减少变化带来的冲击

(33)当外部利益相关群体比较关键,环境不确定性又高时,管理者应该和利益相关者群体建立伙伴关系

(34)利益相关群体包括内部集团和外部集团

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1)定义:民族中心论,多国中心论,全球中心论,跨国公司,多国公司,全球公司,跨国(无边界)组织,初始全球化组织,全球外购,许可证经营,特许经营,战略同盟,合资企业,外国子公司

(2)民族中心论:a优点:结构简单,控制严密b缺点:管理无效,缺乏灵活性,社会和政治力量强烈反对

(3)多国中心论:a优点:了解外国市场和工作环境,东道国政府更多支持,鼓舞当地管理者的士气b缺点:重复性工作,效率低,难以维护全球目标

(4)全球中心论:a优点:熟悉全球事务,当地目标和全球目标平衡,选用最优秀的人才和最佳的工作方式。不受国籍限制b缺点:难以实现,管理者具备当地知识和全球知识

(5)引导全球贸易:区域性贸易联盟和世界贸易组织达成的协议

(6)欧盟(EU):成立标志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2国

(7)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 AFTA):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消除自由贸易壁垒

(8)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10国

(9)非洲联盟(AU):2002年

(10)东亚地区合作联盟(SAARC):2006年,7国,目标:实现产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11)世贸组织: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149国家和32观察国,最重要的机制是多方贸易机制,国家间相互依存,是多国贸易体系,唯一制定国家间贸易规则的全球化组织

(12)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全球化公司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13)多国公司:反映多国中心论

(14)全球公司:关注如何实现全球化效率,反映民族中心论

(15)跨国(无边界)组织:全球中心论,是组织在提高其全球竞争市场上的效率和效果的一种尝试

(16)初始全球化组织(新的全球企业):调拨资源在多国开展业务,国际商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17)如何走向全球化:a全球外购:目标是利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b出口和进口(第一步)c许可证经营和特许经营(初级阶段):许可证经营是制造业组织,特许经营是服务业组织d战略同盟e合资企业:是一种快速低成本的方式f外国子公司:在外国直接投资,按照多国公司(国内控制)和全球公司(集中控制)的方式管理,这种形式投入的资源最多,风险最大

(18)法律—政治环境:a美国管理者习惯于稳定的法律和政治体系b低稳定性导致了高不确定性c并非只有不稳定或具有革命性才引起管理者的注意d一国法律或政治体系与美国的差异才是最重要的

(19)没有一种经济是纯市场或纯计划的

(20)经济问题包括:货币汇率,通货膨胀,税收政策

(21)民族文化比组织文化更有影响力

(22)霍夫斯泰德的评估文化:a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b权力差距c不确定性规避d生活的数量与质量e长期与短期导向性

(23)GLO BE框架(1993年):a决断性b未来导向c性别差异d不确定性规避e权力差距f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g圈内集体主义h绩效导向i人性导向

(24)全球管理的挑战来自全球化的开放性和文化差异

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定义:社会义务,社会响应,社会责任,社会屏障筛选,管理的绿色化,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道德,价值观,自我强度,控制点,道德准则,社会企业家(2)古典观点:a米尔顿弗里德曼支持b主张管理当局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c认为组织资源用于社会利益的决策都是在增加经营成本

(3)社会经济学观点:认为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还包括保护和促进社会福利

(4)组织社会责任扩展的四阶段模型:a阶段一:古典观点:管理者关注股东利益同时关注法律法规b阶段二: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扩展至另一利益相关群体—雇员,并且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管理c阶段三:管理者将社会责任扩展至具体环境中的其他利益相关群体—顾客和供应商d阶段四:最高层次的社会经济责任,管理者对社会整体都负有责任

(5)社会义务遵循古典观点

(6)与社会义务相比较,社会责任和社会响应均超越了只是符合基本的经济和法律标准的限度

(7)社会责任—增加道德强制性约束

(8)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组织管理者是去识别主流社会准则并改变其社会参与的方式,从而对变化的社会状况做出反应

(9)多数研究表明社会参与和经济绩效之间是正相关的,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的衡量存在困难,方法论上的因果关系不能忽视。另一项研究发现,参与与组织利益相关群体无关的社会活动与股东价值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10)评估具有社会意识的共同证券基金:a基金通常利用社会屏障筛选b多数共同基金的业绩超过市场的平均水平

(11)几乎没有证据支持公司的社会责任行动会降低其长期经济绩效

(12)组织如何走向绿色的步骤:a法律方式(浅绿):组织表现出极少的环境敏感度—社会义务b市场方式—社会响应c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社会响应d活动家方式(深绿):尊重和保护地球及其自然资源的途径,表现为最高环境敏感度—社会责任

(13)评价管理的绿色化:a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bISO14001标准—具有社会责任感,满足社会的普遍要求c全球可持续性百强企业

(14)共享价值观的作用:a指导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b塑造员工行为及沟通组织对其成员的期望c影响营销效果d建立团队精神

(15)最重大的发现是大多数公司正在使他们的价值观明晰化,高层管理者在加强组织价值观的重要性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必须体现在员工的决策和行动中,管理者有责任建立和支持公司共享的道德观

(16)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a管理者的行为b道德发展水平c个人特征d结构变量e组织文化f问题强度

(17)管理者的行为是管理者道德发展阶段与个人特征,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和道德问题强度这些变量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18)道德发展阶段:a前习俗水平:是非选择建立在物质惩罚,报酬或互相帮助等个人后果的基础上b习俗水平:道德价值存在于维护传统的秩序以及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之中c原则水平:个人作出明确的努力,摆脱他们所属的群体或一般社会的权威,确定自己的道德原则

(19)道德发展阶段结论:a人们以前后衔接的方式通过六个阶段b不存在道德水平持续发展的保障,一个人的道德发展可能会停止在任何一个阶段上c大部分成年人处于阶段4上,他们局限于遵守社会准则和法律

(20)两种个性变量影响个人行为(依据个人的是非观念)控制点和自我强度

(21)自我强度得分高的人更能克制不道德行为的冲动,遵循自己的信条

(22)自我强度高的管理者比自我强度低的管理者将在其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之间的表现出更强的一致性

(23)内控的员工将比外控的员工在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之间表现出更强的一致性

(24)组织的结构设计有助于形成管理者的道德行为

(25)结构变量:结构设计,目标的使用,绩效评估系统,报酬分配程序

(26)追求成功可能会成为不道德行为的理由

(27)与评价系统密切相关的是报酬分配方式越是依赖于具体的目标成果,管理者实现那些目标并在道德标准上妥协的压力就越大

(28)上级的行为对个人在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抉择上具有最强有力的影响

(29)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也会影响道德行为

(30)最有可能形成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一种高风险承受力,高度控制并对冲突高度宽容的文化

(31)问题强度的六个特征:a危害的严重性b对不道德的舆论c危害的可能性d后果的直接性e与受害者的接近程度f影响的集中性

(32)国与国之间的社会和文化差异是决定道德与非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因素

(33)国际环境中的道德:a《国外腐败行为法案》b《全球契约》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CO)

(34)改善道德行为:a雇员甄选b道德准则和决策准则c高层管理者的领导d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估e道德培训f独立的社会审计g正式的保护机制

(35)道德准则:a做可靠的组织公民b不做任何损害组织的不合法或不恰当的事c为顾客着想

(36)甄选过程被视为了解个人道德发展水平,个人价值观,自我强度,控制中心的一个机会

(37)高层管理者通过他们的奖惩行为来建立文化基调

(38)独立社会审计—按照组织的道德准则评价决策和管理行为—提高了发现非道德行为的可能性

(39)道德领导:a共享价值观b强调重要的共享价值观c通过奖励制度使员工遵守价值观

决策制定: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1)定义:承诺升级,直觉决策,程序化决策,程序,规则,结构不良问题,非程序化决策

(2)决策制定的步骤:a识别决策问题b确定决策标准c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d开发备择方案e分析备择方案f选择备择方案g实施备择方案h评估备择方案(3)决策制定的过程始于一个存在的问题—开始于现状与希望状态之间的差异

(4)问题的识别特征:意识的问题,迫于压力采取行动,拥有行动所需的资源

(5)绝大多数决策都包含了管理者的个人判断

(6)决策制定是管理的同义语

(7)管理者所制定的决策是前后一致的,是追求特定条件下价值最大化的

(8)一个完美理性的决策者是完全客观的和符合逻辑的,问题是清晰明确的,管理者的目标也是清楚具体的

(9)理性的管理决策假定决策是符合组织的最佳利益的

(10)由于管理者不可能分析所有决策方案的所有信息,因此他们只是制定满意的而不是使目标最大化的决策

(11)结构良好问题和程序化决策:a结构良好问题是熟悉的,一幕了然的b程序化决策是一种重复性决策,运用常规方法就能处理所面临的问题

(12)随着管理者所处的组织层次上升,他们面临的问题通常具有更多的结构不良的特征

(13)几乎没有管理者决策是完全程序化或完全非程序化的

(14)不确定性:a决策方案的选择受到决策者所获得的优先信息和决策者心理定位的影响b最大最大选择—最大化最大可能的收益c最大最小选择—最大化最小可能的收益d最小最大选择—最小化最大的遗憾

(15)决策过程的维度:a思维方式b模糊承受力

(16)当今商界的主题是制定决策,而这些决策往往又具有风险性,信息也通常不充分,而且还有时间的压力

(17)决策制定的指导:a理解文化差异b掌握推出时机c使用有效的决策制定过程

(18)组织心理学家卡尔韦克提出创建高度可靠性组织,并指出其特点:

a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b听从一线专家的意见c可以应对突发事件并提出解决方案d善于利用复杂性e不仅进行预测,还能够预测其能力的极限

计划的基础

(1)定义:计划工作,陈述目标,真实目标,战略计划,运营计划,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具体计划,方向性计划,一次性计划,持续性计划,手段—目的链,目标管理,承诺概念,正式计划部门

(2)计划工作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3)计划的目的:a指明方向b减少不确定性c减少活动的重叠和浪费d设定可用于控制的目标和标准

(4)正式的计划工作通常带来较高的绩效,较高的资产回报率,以及其他积极的财务结果

(5)计划工作的质量以及实现计划的适当措施,通常要比计划工作本身对绩效的贡献更大

(6)计划与绩效的关系还受到计划的时间结构的影响

(7)计划通常被称为管理的主要职能

(8)计划工作包含了两个重要因素:目标和计划

(9)计划的类型:a按照计划时间的宽度—战略的相对于运营的b时间框架—短期的相对于长期的c具体的—方向性相对于具体的d使用频率—一次性的相对于持续性的

(10)战略计划趋向于覆盖较长的期间以及较宽的领域,还包含目标的构建

(11)运营计划是要定义实现目标的途径

(12)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差别已经大大缩短了

(13)具体计划的缺点是它所要求的清晰性和可预见性在有些条件下并不具备

(14)方向性计划提供了焦点,但是并不限定管理者在某个具体的目标上采取某个具体的行动

(15)传统的目标设立的过程的中心议题是,首先设立组织的最高层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每一个组织层次的子目标

(16)每一个层次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自己对组织目标的理解甚至是偏见来规定具体目标的,结果可能导致目标失去清晰性和一致性

(17)奖励是基于现实目标方面的进展

(18)目标管理方法不仅是将目标仅仅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要确保雇员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同时把它们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19)目标管理:确定目标,参与决策,明确期限,绩效反馈

(20)目标管理要求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21)设计良好目标的特征:a以结果来表述b可度量和定量化c清楚的时间框架d具有挑战性但却是可以达到的e书面的f与组织成员沟通过

(22)目标只有可度量,才可以很容易确定它是否可以达到

(23)目标设立的步骤:a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b评估可获得的资源c在制定目标的同时考虑相关的因素d写下你的目标并与相关人员沟通e评估结果一判断目标是否达到

(24)影响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组织的层次,环境的不确定性,未来投入的持续时间

(25)计划工作的方法:a传统的计划方法b由各级组织成员共同制定计划

(26)对计划工作的批评:a计划可能会造成刚性b动态的环境是难以计划的c正式计划不能代替直觉和创造性d计划工作可能将管理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今天的竞争而不是明天的生存上e正式的计划会强化成功,但也因此导致失败f仅有计划是不够的

(27)动态环境下的有效计划工作:a外部环境不断变化b管理者开发的计划应既具体又灵活c有效的计划意味着弱化组织内的等级层次

战略管理

(1)定义:战略管理,组织战略,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公司层战略,增长战略,相关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稳定性战略,更新战略,紧缩战略,扭转战略,BC G矩阵,业务层战略,战略业务单元,竞争优势作用,职能层战略,战略灵活性,市场先入者

(2)组织绩效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战略上的差异以及竞争能力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3)商业模式:a顾客是否会重视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b公司能否从中获利

(4)战略管理重要的原因:a影响组织绩效的好坏b组织面临不断变化的环境c组织由形形色色的单位组成,它们之间需要协调d管理者在众多决策时都涉及战略管理e今天的战略管理已经进入到非营利组织机构中

(5)战略管理的步骤:a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b外部分析c内部分析d构造战略e实施战略f评估结果

(6)外部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约束对管理者行动的影响

(7)因为组织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管理者的选择范围

(8)成功的战略将是与环境吻合的战略

(9)组织文化是内部分析中常被忽视的一个关键的部分

(10)文化与战略相适应的公司,其绩效往往高于那些文化与战略缺乏适应性的公司

(11)SWO T分析:a利用组织优势和外部机会b减少或消除组织的外来威胁c弥补组织的主要劣势

(12)战略的类型: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职能层战略

(13)公司层战略:增长战略,稳定性战略,更新战略

(14)增长战略:a集中化b纵向一体化—输入c横向一体化—输出

(15)稳定性战略既不会前进也不会后退

(16)稳定性战略适用于一种情形是行业遭遇低增长或零增长的时候,如糖果和巧克力行业

(17)小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往往都是有目的地采用稳定性战略

(18)管理者应当制定战略,消除导致公司绩效下降的组织劣势

(19)质量也可以成为组织创造持久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

(20)质量管理聚焦于质量的不断改进和顾客

(21)作为质量管理的一种基本要素,不断改进是可以发展出持久的竞争优势的

(22)成功取决于选择正确的战略,即所选的战略与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产业的特性相匹配

(23)五种竞争力量的规则:a新加入者的威胁b替代威胁c购买者的议价能力d供应商的议价能力e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激烈竞争

(24)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

(25)聚焦战略的目标是开发狭窄的细分市场

(26)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全球竞争和投资者,顾客的高绩效期望

(27)管理者能够制定有助于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发展的电子商务战略

(28)顾客服务战略可以给顾客提供他们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与他们有效地沟通,为员工提供顾客服务的培训

(29)创新战略不仅仅聚焦于固有的突破性产品,还包括把现有技术应用到新的用途上

(30)创新战略:创新重点,创新时机

(31)创新努力的重点:基础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流程改进

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

(1)定义:环境扫描,定量预测,定性预测,标杆比较,预算,盈亏平衡分,项目,项目管理,脚本

(2)大范围的环境扫描很可能揭示出影像组织当前正在实施的活动的趋势或问题

(3)使用了环境扫描技术的公司其绩效也更高

(4)环境扫描领域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是竞争对手情报

(5)管理者用来扫描国内环境的信息来源,对于全球扫描来说作用有限,后者要求管理者的视野和信息来源全球化

(6)环境扫描奠定了预测的基础

(7)预测是对结果的预计

(8)C PAR是专门用来进行合作计划,预测和补货的

(9)预测的目标是向管理者提供信息,以辅助决策的制定

(10)管理者的决策不总是精确的

(11)提高预测有效性的方法:a当环境基本上保持稳定时,预测技术是最精确的b尽量运用简单的预测方法c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预测过程中来d将预测结果和不变的趋势相比较e运用动态预测方法f不要依靠单一的预测方法g不要假定你能够准确地识别趋势的转折点h预测是一种管理技能,可以通过实践不断改进

(12)环境越多变,管理者的预测越可能无效

(13)标杆比较的最基本思想是,管理者可以通过分析然后复制各个领域领先者的方法来改进绩效

(14)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无形资产

(15)预算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活动,因为它强制性地在整个组织范围推行财务的纪律和结构

(16)甘特图:20世纪初,亨利甘特—泰罗的助手,使得管理者能够很容易地高清什么活动已经在进行,以及评估哪些活动提前完成了,可能推迟或者按进度计划在进行,管理者可以从图上看到计划与实践的差异

(17)负荷图:一种改进的甘特图,列出全部部门或特定的资源,使管理者可以计划和控制能力的利用,负荷图是对各工作区的能力进行排程

(18)PERT网络分析:是一种流程型的图形,它描述了项目活动的顺序和时间,有时还加入相应的成本数据

(19)PERT相关术语:a事件—它是一个节点,代表了主要活动的完成b活动—代表了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个事件的进展,它需要花费时间和耗费资源c松弛时间d 关键路线—关键路线上活动的松弛时间为零

(20)如果活动的数量较少且相互独立,甘特图和负荷图就是很有用的

(21)项目因规模和范围而不同

(22)项目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使项目成员把精力集中在他所管理的特定项目上

(23)不同的假设导致不同的结果,脚本计划的目的不是试图预测未来,而是要通过在不用的特定条件下演示可能的潜在状况来降低不确定性

(24)预测随机事件是很困难的

组织结构与设计

(1)定义:组织,组织结构,工作专门化,部门化,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区部门化,顾客部门化,过程部门化,跨职能团队,指挥链,职权,职责,统一指挥,管理跨度,集权化,员工授权,正规化,机械式组织,有机式组织,简单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型结构,团队结构,项目型结构,无边界组织,虚拟组织,网络组织,学习型组织

(2)组织设计要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3)工作专门化的实质是将整个项目细分为若干步骤

(4)各个员工都仅专门从事某一部分的活动而不是全部活动

(5)20世纪上半叶,管理者将工作专门化视为提高生产率的一个不尽源泉

(6)部门化的两个流行趋势是顾客部门化和跨职能团队的日益使用

(7)跨职能团队的任务是思考并提出改进工作的一些方法

(8)指挥链三个相关概念:职权,职责,统一指挥

(9)早期管理理论家推崇指挥链,职权,职责,统一指挥思想

(10)由于信息技术等因素,指挥链,职权等概念在今天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11)传统的观点是:管理者不能也不应直接监督五六个以上的下属

(1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管理跨度越大,组织就越有效率

(13)决定合适跨度的因素:下属工作任务的相似性,任务的复杂性,下属工作地点的相似性,使用标准程序的程度,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组织文化的凝聚力,管理者偏好的管理风格

(14)近几年的趋势是朝着加宽管理者跨度的方向演进

(15)为了确保绩效不因跨度加大而受到影响,这些组织都正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巨资

(16)组织不可能彻底集权的,也不会彻底分权的

(17)由于组织必须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因此下放决策成为了一个明显的趋势

(18)即便在同一个组织内,正规化程度也可能不同

(19)机械式组织的特征:高度的专门化,广泛的部门化,窄管理跨度,高度正规化,有限的信息沟通,基层员工很少参与决策

(20)组织结构应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1)结构应当服从战略

(22)公司战略的变化导致了组织结构的变化

(23)战略分析框架的三个维度:创新,成本最低,模仿

(24)组织规模明显的影响结构

(25)大型组织有更高的专门化,部门化和集权化

(26)任何组织都需要采取某种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27)按照生产批量企业区分为三种类型:a单件生产b大批量生产c连续生产—技术最复杂的一类,反映连续流程的生产

(28)组织根据他们的技术调整其结构

(29)技术越是常规化的,结构就越显示出标准化的机械式特征,组织越是常规化的,结构就越显示出标准化的机械式特征

(30)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大,越需要有机式设计所提供的灵活性

(31)简单结构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小企业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32)职能型结构是按职能划分部门的方法应用到整个组织范围而设计出来的

(33)事业部型结构—每个单位或事业部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事业部经理对本单位的绩效负责,同时拥有战略和运营决策的权力

(34)矩阵型组织中员工有两个上司

(35)项目型结构中的所有工作活动都是由员工团队承担的,且有流动性和灵活性

(36)边界类型:内部边界和外部边界

(37)横向边界由工作专门化和部门化形成

(38)纵向边界则是将员工划分为不同的组织层级

(39)全球组织结构和战略是相似的,组织行为却保留了文化的独特

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

(1)定义:沟通,噪声,非语言沟通,过滤,信息超载,行话,积极倾听,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下行沟通,上行沟通,横向沟通,斜向沟通,小道消息(2)错误的倾向,即认为有效的沟通等同于意见一致

(3)沟通问题包括人际沟通和组织沟通。前者指存在于两人或多人之间的沟通,后者指组织中沟通的各种方式,网络和系统等

(4)沟通的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信息

(5)沟通过程的七个因素:信息源,信息,编码,通道,解码,接受者,反馈

(6)被编码的信息的质量的高低受到四方面条件的影响,即发送者的技能,态度,知识,以及社会—文化系统

(7)非语言沟通最为熟知的,就是体态语言和语调

(8)信息失真存在广泛潜在性

(9)过滤的程度与组织的层级数目和文化两因素有关

(10)组织文化通过奖励系统,对这类过滤行为起到或鼓励或抑制的作用

(11)极端的情绪更可能阻碍有效的沟通

(12)人们一般要接受七次新信息才能真正对信息有所理解

(13)提高积极倾听的效果,可采取的一种办法是发展对信息发送者的共情

(14)非正式沟通的两方面作用:a促进员工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b有利于改进组织的绩效

(15)下行沟通通常用于通知,命令,协调和评估下属

(16)管理者也需依靠上行沟通来获得改进工作的意见

(17)组织中使用上行沟通方式的程度,与该组织的文化有关

(18)为节省时间和促进协调,组织通常需要横向的沟通

(19)跨职能团队就急需通过这种沟通方式形成互动

(20)电子邮件的普及使用更促进了斜向沟通

(21)在链式网络中,沟通信息是按照正式的指挥链流动的,当然可以是上行的,也可以是下行的。

(22)轮式网络则是在明确认定的强有力的领导者与工作小组或团队其他成员之间的沟通

(23)在全通道式网络中,沟通的信息会在工作团队所有成员中自由地流动

(24)网络沟通依据的标准:速度,准确性,领导者的产生和成员的满意度

(25)小道消息既是信息的过滤器,也是一个信息反馈手段

(26)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成员沟通的方式

(27)对当前管理沟通似乎有着最重要影响的信息技术领域的两大新发展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无线通信技术

(28)技术极大的影响了组织成员沟通,共享信息和开展工作的方式

(29)成为一个有效的沟通者意味着与员工和顾客保持联系,更重要的是与组织所有的利益相关群体保持联系

(30)新技术的两个挑战:a法律和安全的问题b人际沟通的缺乏

(31)实践社区的重点在于群体应当定期进行某种形式的实质性会面

(32)服务型组织的管理应当确保与顾客交流的员工所使用的沟通方式是适当,有效地

(33)任何服务传递过程中的三个要素:顾客,服务型组织和提供服务的个人

(34)具有强大的服务文化的组织已经开始重视对顾客的关心

(35)顾客和关联雇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会影响到顾客的满意度

人力资源管理

(1)定义:工会,人力资源规划,职务分析,职务说明书,职务规范,招聘,甄选,效度,信度,上岗培训,绩效管理系统,浮动工资,职业,精简机构,性骚扰(2)组织的人力资源会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3)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的绩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4)高绩效工作实务—同时带来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提升

(5)对人力资源管理有最直接影响的一些环境因素:雇员工会,政府法律法规,人口趋势

(6)为使法律规定的“应当与不应当”行为得到平衡,许多组织制定了反优先雇用行动计划

(7)通过反优先雇用行动计划,一个组织还主动寻找办法以设法提高受保护群体的成员的地位

(8)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a评估目前的人力资源b满足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

(9)职务说明书通常反映职务的内容,环境和从业条件

(10)职务说明书和职务规范是管理者开始招聘和甄选人员时应该持有的重要的文件

(11)未来人力资源的需要是由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决定的

(12)人力资源需求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需求状况的一种反映

(13)员工推荐一般能带来最好的候选者

(14)甄选手段包括:申请表,笔试,绩效模拟测试,面谈,履历调查,体格检查

(15)典型的笔试包括有关智商,悟性,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内容

(16)最有名的绩效模拟测试方法有工作抽样和评估中心两种

(17)工作抽样适用于常规的职务

(18)履历调查有两种形式:申请资料核实和推荐新查询。前一种形式已被证明是获取人员甄选有关信息的一个有价值的渠道,后一种形式基本上无多大价值(19)体格检查只对少量具有特定体力要求的职位有用

(20)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少离职流动率,管理者可以考虑提供真实工作预览,其中包括关于工作和公司的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信息

(21)组织提供最流行的培训包括:性骚扰,安全问题,管理技能和发展,指导技能

(22)对于许多组织而言,员工人际技能的培训是重中之重

(23)传统的员工培训方法包括:在职培训,职位轮换,导师制,实验演习,工作手册或课堂讲座

(24)绩效评估方法:书面表述法,关键事件法,评分表法,行为定为评分法,多人比较法,目标管理法,360度反馈法

(25)关键事件法只述及具体的行为,而不笼统地评价一个人的个性特质

(26)评分表法是一种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

(27)行为定为评分法是今年来日益得到重视的一种绩效评估方法

(28)多人比较法是将一个员工的工作绩效与一个或多个其他人做比较

(29)在目标管理法下,目标是由员工和他们的管理者共同设立的,组织可以根据员工完成目标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评价

(30)360反馈法是利用从上司,员工本人及其同事处得来的反馈意见进行绩效评估的一种方法

(31)组织的薪酬制度对战略绩效也有影响

(32)基于技能的薪酬方案,即按员工所展示的工作技巧和能力确定报酬水平,在这样的薪酬制度下,一员工的职务头衔并不决定其薪酬的高低,相反,薪酬是由该员工的技能决定的

(33)与服务型组织和追求技术创新的组织相比,这些薪酬制度更适用于生产型组织、

(34)人力资源管理新问题:精简机构的管理,劳动力多元化的管理,性骚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35)经历了精简过程的管理者要指出获得信息后立马公开交流的重要性

(36)面对裁员,留任人员和下岗人员同样感到有压力

(37)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活动是如何直接影响劳动力多元化

变革与创新管理

(1)定义:组织变革,变革推动者,组织发展,压力,创造

(2)变革是组织的现实

(3)变革管理是每一个管理者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4)变革的外部力量:a市场力量b政府法律法规c技术d劳动力市场e经济变化

(5)变革的内部力量:a组织战略b劳动力队伍c新设备d员工的态度

(6)在风平浪静观中,变革被视为对正常事件流偶尔中断

(7)在急流险滩中,变化就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对变革管理因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8)风平浪静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解冻:a增强驱动力b减弱制约力

(9)不确定与动态的环境是与日益由信息,思想和知识主导的新时代的动态环境相适应

(10)变革管理者可以是非管理者

(11)结构变革包括改变职权关系,协调机制,集权化程度,职务再设计及其他结构变量

(12)技术变革包括工作开展的方式,所使用的方法和设备的改变等

(13)人员变革是指员工的工作态度,期望,认知和行为的改变

(14)管理者在组织工作中的职责包括选择组织的正式设计,分配职权以及决定正规化程度等各项活动

(15)许多技术变革通常涉及新的设备,工具和方法的引进,以及实现自动化或计算机化等

(16)自动化实在某些活动中以机械取代人力的一种技术变革

(17)抵制变革的原因:a不确定性b习惯c担心个人损失d顾虑变革不符合组织的最佳利益

(18)减少阻力的策略:a教育与沟通b参与c促进与支持d谈判e操纵与合作f挑选接受变革的员工g强制

(19)组织文化是由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因素构成的

(20)文化变革最可能在如下情况下发生:a大规模危机出现b领导职位易人c组织新而小d文化力弱

(21)压力经常是与限制和要求相伴随的

(22)由潜在的压力转换为现实的压力,需要具备两个前提:a结果具有不确定性b该结果必须是相当重要的

(23)压力的来源可能是个人的因素或与职务相关的因素

(24)变革是一个主要的压力来源

(25)压力的症状: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

(26)提高变革的可能性:a把注意力集中在使组织做好变革的准备上b理解他们自己的过程中的职责c增加员工个人的职责

(27)当今商界的制胜之道,包括技术创新,战略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28)激发创新的结构因素:a有机式结构b富足的机构c沟通d最低限度的时间压力e工作和非工作的支持

(29)激发创新的文化因素:a接受模棱两可b容忍不切实际c外部控制小d接受风险e容忍冲突f注重结果g强调开发系统h正面反馈

(30)激发创新的人力资源因素:a对培训和发展的高度重视b高工作保障c创造性的人员

(31)当一个组织的结构为源于工作和非工作的创造提供明确的支持时,雇员的表现会更具有创造性

(32)创新带头人的共同个性特征:a高度自信b有持久力c精力旺盛d敢于冒风险

行为的基础

(1)定义:缺勤率,离职率,工作满意度,工作场所不当行为,态度,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员工参与,组织承诺,认知失调,人格,自我监控,知觉,归因理论,基本归因错误,自我服务偏见,假设相似性,刻板印象,晕轮效应,学习,行为塑造

(2)组织行为学中尤其关注的是人们在工作中的活动

(3)组织行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清晰可见的,而相当大量的内容是隐藏起来的

(4)组织行为学关注两大领域:a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行为—来自心理学家(态度,人格,认知,学习,激励)b组织行为学关注群体行为—来自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规范,角色,团队建设,领导和冲突)

(5)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在于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6)六种重要的行为:a员工生产率b缺勤率c离职率d组织公民行为e工作满意度f工作场所不当行为

(7)甄选和培训成本的增加,工作的不时间断会对组织造成不良的影响

(8)工作场所不当行为的四种表现形式:a偏差b攻击行为c反社会行为d暴力

(9)态度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10)三种最重要的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工作才与,组织承诺

(11)满意度和生产率之间有很强的关系

(12)员工满意度更高的组织比员工满意度更低的组织更有效

(13)满意度和缺勤率的关系不是很明显

(14)满意度与离职率之间的相关性更高

(15)满意度—离职率关系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是员工的绩效水平

(16)高的工作参与度与低离职率密切相关

(17)高水平的组织支持感会导致工作满意度的增加和离职率的降低

(18)认知失调理论用于解释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19)减少失调愿望的三个因素:a造成失调因素的重要程度b个体相信自己对这些因素影响的程度c失调设计的奖赏

(20)态度调查用于了解员工对于自己工作,工作小组,上级主管或组织的感觉

(21)定期使用态度调查能够为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从而了解员工对他们工作环境的感受

(22)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因素:a精神上具有挑战性的工作b公正的奖赏和支持性的工作条件

(23)人格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进行描述

(24)MBT I的四个维度:a社交倾向b资料收集c决策偏好d决策风格

(25)MBT I主要批评在于缺乏支持其效度的实验证据

(26)大五人格模型:a外倾型b随和型c责任意识d情绪稳定性c经验的开放性

(27)最有利的人格特质:a控制点b马基雅维利主义c自尊d自我监控e冒险性

(28)自尊与成功预期正相关

(29)当高自我监控者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时,他们倾向于进行印象管理

(30)几乎所有的跨文化研究中,都体现出大五人格模型中的五个人格因素

(31)情绪是针对客体的反应

(32)六种基本情绪:愤怒,害怕,悲伤,快乐,厌恶,惊奇

(33)情绪智力五个维度:a自我意识b自我管理c自我激励d感同身受e社会技能

(34)情绪智力与所有水平的工作都正相关

(35)情绪智力是模糊的,不可测量的,其有效性值得怀疑

(36)员工满意度与否,以及他的离职可能性,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

(37)即使人们看到同样的客体也会产生不同的认知

(38)影响知觉的因素:a知觉者b目标c情境

(39)归因理论:a区别性b一致性c一贯性

(40)员工对自己的知觉而不是客观现实为基础做出反应

(41)员工们针对他们所看到的世界进行的理解和解释,导致了知觉失真存在的潜在可能性

(42)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

(43)操作性行为指的是那些主动的或习得的行为

(44)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四个过程: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动力复制过程d强化过程

(45)行为塑造的四种方法:a积极强化b消极强化c惩罚d忽视

(46)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都导致了学习,他们强化了理想的反应,增加了其重复的可能性。惩罚和忽视也导致了学习,但他们旨在消弱不良行为,并减少其发生的频率

(47)Y一代是谁:出生于1978年之后的人

(48)应对管理挑战包括外部形象,技术和管理风格在内的问题会导致冲突和怨恨

理解群体与团队

(1)定义:群体,角色,规范,地位,社会惰化,群体内聚力,冲突,积极冲突,消极冲突,任务冲突,关系冲突,过程冲突,工作团队

(2)群体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3)正式群体是由组织建立的工作群体,它有着明确的工作分工工具的工作准备

(4)与正式群体相对应,非正式群体是社会性的

(5)非正式群体往往在友谊和共同爱好的基础上形成

(6)群体发展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解体阶段

(7)a形成阶段—由于组织的工作分配,人们加入了一个非正式群体,这一阶段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8)b震荡阶段—这是一个群体内部冲突凸显的阶段,在由谁控制群体的问题上出现了冲突

(9)c规范阶段—密切的群众关系得以发展,同时群体也表现出了内聚力,当群体结构比较稳固,群体成员也对什么事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时,此阶段也就结束了

(10)d执行阶段—此时群体的结构发挥着最大作用,并得到广泛认同,群体的主要精力从相互认识和了解进入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上,它是其发展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11)应当把理解工作群体行为视为一个更大系统中的亚系统

(12)工作群体受外部条件的影响:a组织战略b权力结构c正式的规章制度d可获得的组织资源e人事录用标准f组织绩效管理系统g文化和群体所在空间的总体布局

(13)群体成员资源:群体成员的知识,个人能力,技能和人格特质

(14)在高绩效的工作群体中,人际交往技能始终都很重要

(15)有关的群体结构:a成员角色b规范c遵从d地位系统e群体规模f群体凝聚力g正式领导

(16)对于角色行为的理解通常有一个困难:个体要扮演多种角色,并需要调整他们的角色以适应他们此时此刻所属的群体

(17)在群体中工作的人比独立工作的人更可能说谎,欺骗他人和行窃

(18)遵从压力对群体成员的判断和态度都会造成影响

(19)作为群体成员,我们常常希望自己成为群体的一员并避免与群体的明显不一致

(20)群体思维最容易出现:a有明确的群体认同感时b成员愿意维护群体的积极形象时c成员感到群体的积极形象受到严重威胁时

(21)在教育程度,年龄,技能,经验等特点的基础上,人们能够获得群体中的非正式地位

(22)个体所感知到的地位等级与组织所授予的地位象征之间应该是等价的

(23)就完成任务而言,小群体要比大群体速度更快。就解决复杂和困难的任务而言,大群体总是比小群体做的更好

(24)但人们发现自己的贡献无法衡量时,活动的效率就会降低

(25)群体内聚力与组织的生产率有关

(26)一般情况下高内聚力群体的工作效率胜过低内聚力群体

(27)群体决策的优势:a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和知识b产生多样化的备选方案c增加解决方案的可接受性d增强合理性

(28)群体决策的劣势:a花费时间b少数人控制局面c遵从压力d责任不明

(29)群体越大则代表多元化的机会也越大,群体越大就越需要更多的协作

(30)冲突的传统观点:认为必须避免冲突,因为它意味着在群体内部出现了问题

(31)冲突的人际关系:认为冲突是一种自然而然出现的现象,任何群体都无法避免,但它未必一定是消极有害的,也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有利于群体绩效的积极动力

(32)冲突的交互作用观点:认为冲突不仅可以成为群体中的一种积极推动力,而且有些冲突对群体的有效运作是绝对必要的

(33)冲突的类型:任务冲突,关系冲突,过程冲突

(34)绝大多数的关系冲突是功能失调的

(35)要使过程冲突具有积极作用,必须使他保持在最低水平上

(36)五种冲突处理方案:回避,迁就,强制,妥协,协作

(37)任务的复杂程度和成员之间需要互相之间的程度影响着群体绩效

(38)四种常见的团队类型:a问题解决团队b自我管理团队c虚拟团队d跨职能团队

(39)高效团队的特点:a清晰的目标b相关的技能c相互的信任d统一的承诺e良好的沟通f谈判的技能g恰当的领导h内部的支持和外部的支持

(40)全球团队的优点:a意见的多样性b有限的集体思维c理解他人的观点,看法

(41)全球团队的缺点:a不喜欢团队成员b不信任团队成员c刻板印象d沟通问题e压力和紧张

(42)阿施的发现与文化密切相关

(43)在集体主义社会中,个人受群体内目标的驱动

(44)在集体文化中,合作的冲突管理风格最有效

(45)人与人之间联系程度高的团队能更好地达成目标,并更坚定地在一起工作

激励员工

(1)定义:动机,Y理论,X理论,目标设置理论,自我效能感,强化理论,强化物,工作设计,工作丰富化,工作深度,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压缩工作书,弹性工作制,工作分担,远距离办公,账目公开管理,员工认可方案,绩效工资方案,股票期权

(2)动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3)动机的三个关键因素:努力,方向,坚持性

(4)努力要素是强度或内驱力指标

(5)动机有一个坚持性维度

(6)我们需要早期理论的原因:a它们体现了当今各种理论的成长基础b实践中的管理者经常使用这些理论解释员工的动机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啊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8)每个需要层次必须得到实质的满足后,才会激活下一个目标

(9)较低级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较高级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内部因素与工作满意有关,外部因素与工作不满意有关

(11)三种需要理论:a成就需要—达到目标,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需要b权力需要—左右他人以某种方式行为的需要c归属需要—建立左右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

(12)归属需要和权力需要与管理的成功密切相关

(13)最优秀的管理者是那些权力需要较高儿归属需要较低的人

(14)为了达到目标而工作的愿望是工作动机的主要源泉之一

(15)目标的具体化本身就具有内在推动力

(16)具有中等挑战的目标将激发成就动机,目标设计理论又认为困难的目标具有最大的激励作用

(17)三个因素影响绩效因素:a目标承诺b自我效能c民族文化

(18)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个体越自信能够成功完成任务

(19)并无证据表明目标与工作满意度的提高有关

(20)工作设计的历史旨在使工作越来越细化和专业化

(21)工作特征模型的五种核心维度:a技能多样性b任务完成性c任务重要性d工作自主性e工作反馈

(22)工作特征模型为管理者进行工作设计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原则

(23)工作特征模型的指导原则:a合并任务b形成自然的工作单元c建立客户关系d纵向拓展工作e开通反馈渠道

(24)当员工理论感到不公平时,可能会采取以下做法:a曲解自己或他人的付出或所得b采取某种行为使他们付出或所得发生改变c采取某种行为改变自己的付出或所得d选择其他的参照对象进行比较e离职

(25)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显著地变到相对报酬绝对报酬的影响

(26)参照对象:他人,系统,自我

(27)期望理论:a期望或努力—绩效联系b手段或绩效—奖赏联系c效价或绩效的吸引力

(28)个人目标以及三种联系:a努力与绩效的联系b绩效与奖励的联系c奖赏与个人目标满足的联系

(29)目前大多数动机理论是由美国人提出的,而且主要是基于对美国人的研究

(30)当国家的民族文化在生活质量上得分高时,群体工作会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31)美国化的特征:a对个人主义和成就等文化特征的强调b成就需要

(32)在美国,公平感意味着薪酬与绩效之间的密切关系

(33)管理者必须做到一件事,了解包括多元化员工,专业人员,应急工,低技能工资最低员工在内的群体动机要求

(34)专业人员对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有着强烈和持久的承诺

(35)短期员工的特点:他们很少享受到甚至完全享受不到福利待遇,如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

(36)激励短期员工:a提供成为长期员工的机会b提供培训的机会

(37)账目公开管理的目的:通过让员工看到自己的决策与活动对财务结果的影响,使他们像企业主人那样思考问题

(38)工资反映绩效测量的结果:a个体生产率b工作团队或群体生产率c部门生产率d组织总体的利润水平

(39)使用股票期权最初的目的是想使员工当家作主

(40)激励员工的建议:a认清个体差异b进行人于工作的匹配c运用目标d确保个体认为目标是可达到的e个别化奖励f奖励与绩效挂钩g检查体制是否公平h使用认可i表达你对员工的关怀j不要忽视金钱的作用

领导

(1)定义:领导者,领导,定规维度,关怀维度,情境领导理论,成熟度,交易型领导者,变革型领导者,领袖魅力型领导者,信任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关的研究主要关注与领导者的特质,也就是那些能够把领导者从非领导者中区分出来的个性特点

(3)不可能有这样一套特质总能把领导者与非领导者区分开来

(4)与有效领导有关的七项特质:内在驱动力,领导愿望,诚实与正直,自信,智慧,工作相关知识,外向性

(5)艾奥瓦大学研究的三种领导维度:a独裁型风格—倾向于集权管理b民主型风格—倾向于在决策时考虑员工利益c放任型风格—给群体充分自由,让他们自己做出决策

(6)民主型风格更有利于良好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数量

(7)有时民主型风格比专制型风格会带来更高的工作绩效

(8)民主型风格导致的工作绩效更低或者二者之间没有差别

(9)相比专制型领导,民主型领导者所领导的群体中,下属有更高的满意度

(10)领导者行为中的两个基本特征:a关心工作完成b关心群体成员

(11)高—高型领导者其他三种类型领导者(低规定,低关怀或者二者均低)更能使下属达到高绩效和高满意度

(12)生产导向的领导者倾向于强调工作岗位的技术或任务方向,主要关心的是群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把群体成员视为达到目标的手段与工具

(13)管理方格—使用关心人和关心生产两个行为维度

(14)管理方格的五种类型:a贫乏型管理b任务型管理c中庸之道型管理d乡村俱乐部型管理e团队型管理

(15)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恰当匹配:a与下属发生相互作用的领导者风格b领导者能够控制和影响情境的程度

(16)费德勒研究揭示了确定情境因素的三项权变因素:a领导者—成员关系b任务结构c职位权力

(17)费德勒认为个体的领导风格是稳定不变的

(18)提高领导者的有效性实际上只有两种途径:a你可以选择领导者以适应情境b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

(19)情境领导理论使用的两个领导维度与费德勒的分类相同: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

(20)四种领导风格:a告知(高任务低关系)b推销(高任务高关系)c参与(低任务高关系)d授权(低任务低关系)

(21)情境领导理论着重强调的是,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如同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22)领导者参与模型—指出了领导行为和决策参与之间的关系

(23)下列这些权变因素在具体情境中可能表现出来:a决策的显著性b承诺的重要性c领导者的专业性d承诺的可能性e群体的支持性f群体的专业性g团队的实力

(24)路径—目标理论已经成为理解领导方面最受推崇的观点之一,该理论指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

(25)豪斯的四种领导行为:a指示型领导者b支持型领导者c参与型领导者d成就取向型领导者

(26)路径—目标理论两个情境变量:a可控范围之外的环境b下属个人特点中一部分内容

(27)变革型领导是基于交易型领导形成的

(28)变革型领导与低离职率,高生产率,员工满意度,创造力,目标的达成和下属福利关系密切相关

(29)对于员工的高绩效水平来说,领袖魅力型领导并不总是必须的

(30)愿景规划型领导的三种品质:a向他人解释愿景的能力b通过行动表达愿景的能力c在不同的领导情境中施展并运用愿景的能力

(31)团队型领导者关注的两个方面:a对团队外部事务的管理b对团队进程的推动

(32)四种领导角色:a对外联络官b困难处理专家c冲突管理者d教练

(33)领导者有五种权力来源:a法定权力b强制权力c奖赏权力d专家权力e参照权力

(34)受尊重的领导者当中,诚实这一要素一直位列第一

(35)下属根据领导者的诚实,胜任力和鼓舞他人的能力来判断领导者的信誉

(36)信任的五个维度:a正直b胜任力c始终如一d忠诚e开放

(37)对领导者的信任与工作成果密切相关:a工作绩效b组织公民行为c工作满意度d组织承诺

(38)管理和领导的效果更是取决于能否赢得下属的信任

(39)道德问题是领导的一部分

(40)领袖魅力本身也包含着道德成分

(41)提供领导道德的包括的内容:a领导者为实现目标而使用的手段b这些目标中的道德内容

(42)亚洲管理者喜欢的领导风格: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良好的沟通者,能对员工给予支持和鼓励

(43)构成变革型领导的大量因素均与领导的有效性相关

(44)女性更倾向于采用民主型或参与型风格

(45)女性更倾向于运用变革型领导方式

(46)男性更乐于使用指示型,命令加控制型的领导方式

(47)给CEO的建议:a为员工提供一个工作的理由b忠于组织的员工c花时间与组织中做实质性工作的员工共处d更坦率的说明什么样的商业行为是可接受的和适当的,以及应当如何处理不可接受的行为

(48)一些个体的,工作的,组织的变量可以作为“领导替代物”,取代领导者的影响

控制的基础

(1)定义:控制,市场控制,官僚控制,小集团控制,直接纠正行动。彻底纠正行动,绩效,组织绩效,生产率,组织有效性,经济附加值,市场附加值,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标杆比较,标杆,员工偷窃,服务利润链,公司治理

(2)所有的管理者都应当承担控制的职责,既是他的部门是完全按照计划行动的

(3)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各项行动完成的方向是朝着管理者达到组织的目标

(4)确定控制系统有效性的准则就是看它在帮助员工和管理者达成目标时做得如何

(5)官僚控制是基于森严的等级制度,而小集团控制依靠个体和群体来辨别适当的和期望的行为及其衡量方法

(6)控制是重要的,因为它是管理职能环节中的最后一环,这是管理者知晓组织目标是否实现及没有实现的原因的唯一办法

(7)控制作用的价值体现在三个具体的方面:计划,向员工授权,保护工作场所

(8)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a衡量实际绩效b将实际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c采取管理行动来纠正偏差的不足

(9)管理者衡量实际工作的四种信息:a个人的观察b统计报告c口头汇报d书面报告

(10)管理者应该在下列三种行动方案中选择:a什么也不做b改进实际工作c修订标准

(11)纠正行动的具体方式包括:a管理策略b组织结构c薪酬政策d培训计划上的调整

(12)标准来源于目标,但目标又是在制定计划时得到的,这些目标反过来成为控制过程的基础,控制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在衡量,比较和管理行动之间的连续流动过程

(13)使用最频繁的组织绩效的衡量标准:a组织生产率b组织有效性c产业中的排名

(14)前馈控制—是人们最希望采取的控制类型,它能避免预期出现的问题

(15)前馈控制的关键是再问题发生之前采取管理行动

(16)同期控制—在活动进行之中予以控制,管理者可以在发生重大损失之前及时纠正问题

(17)最常见的同期控制方式是直接观察

(18)走动管理—描述的是关管理者达到工作现场,直接与员工交流

(19)反馈控制—最常用的控制类型

(20)反馈控制的优点:a反馈控制为管理者提供了关于计划的效果究竟如何的真实信息b反馈控制可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

(21)最流行的公司财务比率:a流动性比率—衡量了组织偿还流动债务的能力b杠杆比率—检查了组织为资产提供资金的负债的运用和它能否满足负债利息的偿还c活动性比率—衡量了公司运用它的资产的笑了程度d收益率比率—衡量了公司应用资产来产生利润的效率和效果程度

(22)当管理者管理者利润时,他们调整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以提高当前的财务绩效,这是不切实际的

(23)平衡计分卡的四个领域:a财务b顾客c内部过程d人力/改革/资产增长

(24)计分卡反映了战略

(25)两种看待信息控制的观点:a帮助管理者控制其他的组织活动的工具b管理者需要控制的组织领域

(26)由于距离造成了正规化控制的倾向,因此全球公司的总部极大低依靠正式的报告来进行控制

(27)在技术欠发达的国家,管理者倾向于更多地依靠直接观察和高度集中的决策来控制

(28)工作场所三个当前的控制问题:a工作场所隐私b员工偷窃c工作暴力场所

(29)成立董事会的最初目的是组建一个独立于管理层的群体,维护股东的利益

运营及价值链管理

(1)定义:运营管理,制造型组织,服务型组织,生产率,价值,价值链,价值链管理,质量,批量制定

(2)运营管理的重要性:a运营管理涵盖服务业和制造业b运营管理对于有效和高效率地管理生产非常重要c运营管理对于组织进行成功的竞争具有战略作用(3)生产率是由人员和运营组成的变量

(4)成功的组织人事到了运营管理的关键作用,它是建立和维持全球领先的组织总体战略中的一部分

(5)和供应链相比,供应链管理是内部导向的,它主要集中在资源流进组织的效率,而价值链管理是外部导向的,主要集中在不仅是流进组织的资源而且还有流出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6)供应链管理是效率导向的,而价值链管理是小姨导向的,它的目标是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

(7)价值链管理的目标是创造一个价值链战略,这个战略为了满足和超越客户的需要和欲望,为了达成链中成员的充分的无缝整合

(8)互相分享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需要价值链中各成员更多开放的沟通

(9)大量的技术投资可以重新构造价值链

(10)价值链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过程

(11)组织过程评估主要考察组织的核心能力,即主要技术,能力和资源

(12)组织过程的变革的三个过程:a需要加强与客户和供应商的联系,从而更准确地堆需求进行预测b价值链中的各成员需要特定功能的相互合作c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评估价值链中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工作的来源情况

(13)实现价值链管理要求的三个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途径是:a职务设计b有效的招聘c持续的员工培训

(14)在一个价值链管理的组织中,灵活性是职务设计的关键特征

(15)价值链管理的优点:a优化采购b改进物流c改进产品的开发d加强顾客订单的管理

(16)价值链管理的障碍:a组织障碍b文化态度c能力要求d人员

(17)组织障碍是管理人员最难对付的障碍,这种障碍包括相互拒绝或不愿意分享信息,不愿意改变原有地位状态和对安全的考虑

(18)价值链管理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有着极强的依赖性,所以组织不得不考虑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

(19)知识产权正式组织能达到高效率和高效果运行所依赖的东西

(20)当前最重要的三个运营管理问题:a技术b质量c批量制定

(21)那些在提高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组织,一般都是通过两种人员方式达到的:程序化的工作组和自我领导或称赋予权力的工作组

(22)I SO9000已经成为在国际市场上公认的评估公司质量的标准,这个认证是进军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

(23)六西格玛是一个质量标准,即产品的不合格率不高于百万分之三点四

(完整版)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总结

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管理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时代的不确定性需要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能力;管理者对工作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管理者对组织举足轻重。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基层-中层-高层管理者 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目标。 管理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正确地做事)效果是指完成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做正确的事)三种描述管理者做什么的方法:职能、角色、技能。 管理职能: 亨利?法约尔一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当今本教材一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卡茨关于管理技能的理论: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者面临的变化:数字化、对组织和管理伦理的更多强调、更激烈的竞争、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顾客重要性的提升、创新重要性的提升、可持续性重要性的提升。 为什么学管理?管理的普遍性;工作的现实;管理者的回报。 附加模块——管理史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工作专业化。 管理方法的四个时期:古典方法(科学管理,一般管理)一一定量方法一一行为方法(早 期倡导者,霍桑研究,组织行为)一一当代方法(系统方法,权变方法) 科学管理弗雷德里克?泰勒以及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 科学管理一一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一种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 泰勒一一生铁块搬运实验,砌砖实验 吉尔布雷斯夫妇测微计时表的发明 一般管理理论一一更多地关注管理者做什么以及什么构成了良好的管理行为。 法约尔一一管理职能,14条管理原则 马克思.韦伯一一德国社会学家,认为理想的组织类型是官僚行政组织一一一种以劳动分工、定义清晰的等级制、详细的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关系为特征的组织形式。 组织行为学一一对工作中的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研究领域。 早期倡导者(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罗伯特.欧文、雨果.芒斯特博格、玛丽.福莱特、 切斯特.巴纳德。 霍桑实验一一社会规范或群体标准是个体工作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提出了人在组织中的作用。 定量管理采用定量技术来改进决策。(管理科学) 定量方法一一统计学、优化模型、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运用于管理活动。全面质量管理一一专注于持续改进以及对顾客的希望和需求作出回应。 系统一一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当管理者协调自己组织中各个部分的工作活动时,他们需要确保所有这些部分都在共同努力,以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系统方法意味着组织的某个部分的决策和行为将会影响组织的其他部分。系统方法认识到组织并不是自给自足的。 系统方法认为,一个组织从环境中获取输入,将这些资源转化或加工为输出,而这些输出又被分配到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3章知识

●群体 群体:为了实现某个(些)具体目标而组合到一起的两个或更多相互依赖、彼此互动的个体 ·正式群体:由所在组织的结构所确定的、具有明确分工和任务的工作群体 ·非正式群体:为了满足成员们社会需求而自主组成的群体 ●群体发展的阶段 形成阶段:群体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人们因为某种工作安排而加入群体,并定义该群体的目标、结构和领导 震荡阶段:群体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特征为群体内部的冲突 规范阶段:群体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其特征为成员们的密切关系和凝聚力 执行阶段:群体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群体充分行使职能和完成工作任务的阶段解体阶段:对于临时群体来说,这是群体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成员们主要关注于善后事宜而不是工作任务 ●群体的结构 角色:人们对在一个社会单元中占据某个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规范:群体的成员们共同接受和认可的标准或期望 群体思维:群体对个体成员施加巨大的压力,以使其与其他成员的观点保持一致地位:一个群体内的威望等级、位置或职衔 社会惰化: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工作时那么努力的倾向 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被该群体吸引及共享群体目标的程度

冲突管理 冲突:由某种干扰或对立状况所导致的不协调或差异 传统冲突观:认为所有冲突都是负面的、必须避免的 人际关系冲突观:认为冲突时所有群体中的一种自然而然、不可避免的结果相互作用冲突观:认为有些冲突对群体有效开展工作是绝对必要的 良性冲突:能够支持群体工作目标和改进群体绩效的冲突 恶性冲突:妨碍群体实现其目标的冲突 任务冲突:关于工作内容和目标的冲突 关系冲突:关于人际关系的冲突 程序冲突:关于如何完成工作的冲突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6章知识

●什么是动机? 动机:一种过程,它体现了个体为实现目标而付出努力的强度、方向和坚持性 ●早期的动机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这个理论认为人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构成了一种层级结构 1·生理需求:一个人对食物、水、住所、性以及其他生理需求的需求 2·安全需求:生理需求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保护自身免受生理和情感伤害的需求3·社会需求:一个人在爱情、归属、接纳以及友谊方面的需求 4·尊重需求:一个人对内部尊重因素(例如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和外部尊重因素(例如地位、认可和关注)的需求 5·自我实现需求:一个人对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理想实现的需求 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该假设认为员工没有雄心大志,不喜欢工作,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为了保证工作效果需对他们严格监管;个体受到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低层次需求的主导·Y理论:该假设认为员工是有创造力的,喜欢工作,主动承担责任,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指导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该理论认为内在因素与工作满意度相关,而外在因素与工作满意度不相关 ·保健因素:能够消除工作不满意但无法产生激励的因素 ·激励因素:能够增强工作满意和工作动机的因素 高级需要

麦克莱兰的三种需求理论 ·三种需求理论:该动机理论认为主要有3种后天的(而非先天的)需求推动人们从事工作,而这3种需求是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和归属需求。 ·成就需求:个体想要达到标准、追求卓越、获得成功的愿望 他们喜欢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工作;尽量避免他们认为过于容易或者困难的工作任务·权力需求:个体想要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指示以某种特定方式行事的期望 ·归属需求:个体对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渴望 ●当代的动机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具体的工作目标会提高工作绩效,困难的目标一旦被员工接受,将会比容易的目标产生更高的工作绩效 自我效能:个体认为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 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大都通过奖励然后强化某种行为 强化物:紧跟在某种行为之后立即出现、并且能够使该行为未来被重复的可能性提高的某种结果 ●设计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 工作设计:用来将各种工作任务组合成完整的工作的方法 工作范围:一份工作所要求从事的任务数量以及这些任务重复的频率 工作扩大化:横向扩展工作范围 工作丰富化:通过增加计划和评估责任而使工作纵向扩展 工作深度: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控制程度 工作特征模型:管理者在设计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时所采用的一种有效框架,它确定了5种核心工作维度、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员工生产率、动机和满意度的影响●5种核心工作维度 技能多样性:一项工作需要从事多种活动从而使员工能够利用不同技能和才干的程度 任务完整性:一项工作需要完成一件完整的、可辨识的工作任务的程度 任务重要性:一项工作对他人生活和工作的实际影响程度 工作自主性:一项工作在安排工作内容、确定工作程序方面实际上给员工多大的自由度、独立权和决定权 工作反馈:员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关于自己工作绩效的直接而明确的信息的程度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1章知识

当代的组织设计 团队结构:整个组织由工作小组或工作团队构成并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组织结构。 矩阵结构:一种组织结构,指的是把来自不同职能领域的专业人员分派去从事各种工作项目。 项目结构:一种组织结构,指的是员工持续不断地从事各种项目,并没有所属的正式部门。 无边界组织:不被各种预先设定的横向、纵向或外部边界所定义或限制的一种组织。 虚拟组织:由作为核心的少量全职员工以及工作项目需要时被临时雇用的外部专业人员构成的组织。 网络组织:利用自己的员工来从事某些工作活动并且利用外部供应商网络来提供其他必需的产品部件或工作流程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已经培养出持续学习、适应和改变的能力的组织。

●内部协作 跨职能团队:由来自不同职能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 特别行动组(或者是特别委员会):为解决某个具体的、影响许多部门的短期问题而组建的临时委员会或工作团队 实践社区:共同关注某个事项或一系列问题,或者对某个主题怀有激情,而且通过持续不断的互动和交流来深化自己该该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一群人员。 ●外部协作 开放式创新:把研究工作向组织之外的其他人员和组织开放,以获得各种新的创意,并且允许创新可以轻而易举地朝其他方向转移。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个或多个组织之间的协作关系,通过把彼此的资源和能力结合起来以实现某个商业目的。 ●灵活的工作安排 远程办公:一种允许员工在家办公并通过电脑与公司办公场所相连的工作安排 压缩工作周:员工在一个工作周中每天工作更长时间但只工作较少的天数 弹性工作时间:一种要求员工每周必须完成固定数量的工时但可以在特定的限制范围内自由改变具体工作时间的工作排班体系 工作分享:由两个或者更多人分担一份全职工作 ●灵活就业的员工队伍 灵活就业工人:其工作岗位取决于雇主需要的临时工、自由职业者或合同工

罗宾斯《管理学》第九版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一、谁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组织中这样的成员,他告诉别人该做什么以及怎么样去做。管理者(manager)是这样的人,他们通过协调和监督其他人的活动达到组织目的。 管理者通常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 管理(management)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果和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效率(efficiency)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通常指的是“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 效果(effectiveness)通常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 三、管理者做什么 1、管理职能(亨利.法尔约)。 2、管理角色(亨利.明茨伯格)。 3、管理技能(罗伯特.卡茨)。 技术技能:熟练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人际技能:包括与单独的个人或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和睦相处的能力。 概念技能:管理者对抽象、复杂情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的技能。 四、什么是组织 组织(organization)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些特定的目的。 \ 组织的三个特征:明确的目的、人员、精细的结构。

现在的组织更倾向于依靠灵活的工作安排、雇员工作团队、开放的沟通系统和供应商联盟。 第二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 一、! 二、管理的历史背景 两个重大事件: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主张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或工作专业化中获得经济利益。 工业革命,机械力代替了人力。 三、科学管理(1911年泰罗发表《科学管理原理》) 四、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亨利.法尔约)

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

《管理学》 第11版 罗宾斯 Sail 我是2014年参加的浙财会计学学硕考试,在考研的路上,也经过了许多波折坎坷,但总是告诉自己,前面就是光明。时间在不断流逝,我们的心是否还依旧平稳,不管如何,希望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让自己后悔,有一段话,献给在考研路上努力奋斗着的童鞋们:贵在主动,重在过程,有心有序,有度有恒,求实求真,躬身力行。我希望在你们挥汗奋斗的日子里,我能够带给你们一定的光明和正能量,相信自己,坚强地走下去。加油! A Blueprint for Achievement Practice while others are complaining. Believe while others are doubting. Plan while others are playing. Study while others are sleeping. Decide while others are delaying. Prepare while others are daydreaming. Begin while others are procrastinating. Work while others are waiting. Save while others are wasting. Listen while others are talking. Smile while others are frowning. Compliment while others are criticizing.

Persist while others are quitting. Progress while others are lagging behind. Then, you will succeed while others are failing. 目录 第一篇管理导论 2 第1章管理与组织领导 2 1.1管理者为什么对组织很重要? 2 1.2谁是管理者以及他们在那里工作? 2 1.3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 2 1.4重新塑造和重新定义管理者工作的因素 4 1.5 学习管理的价值所在 4 第2章理解管理的情境:约束和挑战 5 2.1 根据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来比较管理者的行为 5 2.2 描述管理者在当今的外部环境中面临的约束和挑战 5 2.3 讨论组织文化的特征和重要性(2008简述1、如何评价一个组织的文化?) 6 2.4 描述当代的一些组织文化事项 8 第二篇综合的管理问题 9

管理学(罗宾斯著)试题

第一套 《管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第一套试卷A卷)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0 分) 1. 西方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孔茨 B 西蒙 C 梅奥 D 伍德沃德 2 .管理跨度原则可以理解为()。 A 职位的职权和职责对等一致 B 领导者所管理的人员数目应当适当 C 管理人员要求与分工、协作相一致 D 应当授予管理人员一定的职权 3 .美国学者梅奥曾经带领一批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名的霍桑试验,开创了()的早期研究。 A 行为科学学派 B 管理科学学派 C 社会系统学派 D 经验主义学派 4. 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是进行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什么是合理的管理幅度,对于下列四种说法,你最赞同哪一种?( )。 A管理幅度越窄,越易控制,管理人员的费用也越低。 B管理幅度越宽,组织层次越少,但管理人员的费用会大幅度上升。 C管理幅度应视管理者能力、下属素质、工作性质等因素的不同而定。 D管理幅度的确定并不是对任何组织都普遍重要的问题,无须过多考虑。 5 .在计划类型中,按照计划制定者的层次可将计划分为()。 A 战略计划、管理计划、作业计划 B 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C 综合计划、项目计划 D 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劳动人事计划、技术改造计划 6 .在管理控制活动中,有一种控制是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 , 这种控制是()。 A 前馈控制 B 反馈控制 C过程控制 D 间接控制 7.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下属的成熟度处于成熟阶段应采取的领导方式是:( )。 A 高关系低工作 B 命令式 C 参与式 D 低工作低关系 8 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 )。 A、双因素理论 B、效用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8在管理方格图中,团队式管理的方格是处于( )。 A 9.1 B 9.9 C 1.9 D 1.1 10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多种需求概括为五个层次的需要,依次是:()。 A 社交的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社交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C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D 生理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 领导者在建立和健全科学决策支持系统时,主要应注意建立()。 A 信息系统 B 咨询系统 C决策系统 D 组织系统 E 执行系统 F 反馈系统 2. 现代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

罗宾斯管理学知识要点(完整版)

管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1、管理者的定义和分类 2、管理的定义 3、管理的4大职能 4、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3个方面) 5、卡茨的3种管理技能 6、权变理论(权变变量) 7、组织的定义 第二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 1、管理的历史背景 2、泰罗的科学管理(4条原则) 3、亨利·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4、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组织 5、组织行为的4个早期倡导者(各自的理论简述) 6、霍桑实验(梅奥的结论) 7、当今管理面临的9个趋势(质量管理、学习型组织是重点) 第二篇定义管理者的领地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

1、组织文化的定义 2、组织文化的7个评价维度 3、文化如何影响管理决策 4、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的构成 5、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6、利益相关者与管理者关系重要的原因 7、如何管理与利益相关者关系(4个步骤) 第四章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1、3种不同的全球观念 2、多国公司与跨国公司 3、组织走向全球化的3个阶段 4、民族文化的4个维度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社会责任的定义 2、共享价值观的4个作用 3、组织走向绿色的4个方式 4、调节管理道德的4个因素 5、改善道德行为的方法 第三篇计划 第六章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1、决策制定过程的8个基本步骤(识别决策问题→确认决策标准→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选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择备选方案→实施备选方案→评估决策结果) 2、决策具有普遍性(分布在管理的4种职能中) 3、问题和决策的类型(结构良好问题和程序化决策,结构不良问题和非程序化决策) 4、4种决策风格(命令型,分析型,概念型,行为型) 第七章计划的基础 1、计划的定义(182) 2、良好目标的特征(189) 3、目标设立的步骤(190) 4、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191) 第八章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的定义 2、战略管理过程的8个步骤 3、组织战略的3种类型 4、公司大战略 5、竞争优势和5种竞争力量 6、3种竞争战略 第九章: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 1、评估环境的3种技术(环境扫描,预测和标杆) 2、分配资源的4种技术(预算,排程,盈亏平衡分析和线性规划)

【参考借鉴】罗宾斯-管理学-第十三版-重点(为考试做准备).docx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三版本章小节,为考试做准备! 1.1解释为什么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 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在不确定、复杂和混乱的时期,组织需要他们的管理技能。 第二,管理者是组织完成任务的关键。 第三,管理者对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有贡献;员工被管理的方式可以影响到组织的财务绩效,事实表明管理能力对于创造组织价值很重要。 1.2阐释谁是管理者,他们在何处工作。 管理者协调和监管别人的工作,这样组织目标才能实现。非管理雇员直接处理工作或任务,没有人向他们汇报。在传统结构的组织中,管理者包括基层、中层和高层三类。在其他架构较为松散的组织中,管理者可能不容易被识别出来,尽管有人必须担任该角色。 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这是人为的刻意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 组织有三个特点:有明确的目标、由人组成、有精密的结构。现在很多组织的结构变得更加开放、灵活和适应变化。 1.3描述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管理是管理者做的事,涉及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

作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工作可以有效率且有成效地完成。效率意味着“正确地做事”;成效意味着“做正确的事”。 管理者的四种职能包括:计划(设定目标、制定战略和开发计划)组织(安排和建构工作) 领导(与人工作以及通过人工作)和控制(监管、比较和纠正工作绩效) 名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包括:人际关系角色,涉及人与人的关系和其他礼仪性/象征性职责(名义领袖、领导者和联络员);信息传递角色,涉及收集、接收和传播信息(监管人、宣传人和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涉及作出决策(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卡茨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工作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人际关系技能(与他人及团队良好合作的能力)、概念技能(对抽象复杂情况的思考和表达想法的能力)。、 技术技能对于低层管理者最为重要,而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最为重要。人际关系技能对所有管理者都同等重要。其他一些经确认的管理技能包括管理人力资源、激发承诺、管理变革、使用有目的的人脉网络,等等。 1.4描述重塑和重新定义管理者的工作的因素。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章思考题

注:只是提示,答案不唯一。 1.管理者如何不同于非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的人。这个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含义:①管理者的工作不是取得个人成就,而是帮助他人完成工作任务;②管理者的工作可能意味着协调一个部门的工作,可能意味着监管某个员工,还可能是协调一个团队的活动;③管理者可能承担与协调和监管他人工作无关的其他工作任务。 非管理者是指只从事事务性工作,不从事协调和监管他人的活动的人,他们服从管理者的领导。 2.你的课程的授课教师是管理者吗?请分别用管理职能、管理角色、技能观点以及系统观点和权变观点讨论这个问题。 是管理者。 (1)从管理者职能方面讲:①计划。教师对每堂课的授课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有一个具体的安排。②组织。教师要组织课堂教学,还要保证整个学期这门课程的顺利进行,包括安排学习委员、班长等协助其教学工作的展开。③领导。表现在教师指导和激励所有的学生用心学习,个别时候还会找学生谈话,对学习好的同学进行表彰。④控制。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调整授课形式,并且制定一系列的课堂纪律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授课目标。 (2)从管理角色方面讲:①人际角色:老师在教室中就可以算是领导者,他直接为学生以及这节课上的好坏所负责,所以扮演领导者角色;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必须有联系、,才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也是联络角色。②信息角色:首先教师起一种监督的角色,他能通过监督学生和外界环境来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及能发现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去教学,把自己的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在传授的过程中老师就要口述很多知识,这样老师就同时起着传播着的角色和发言人的角色。③决策角色:老师在课堂上会提出很多与学生关注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同时他会引导学生们向正确的方向走进,把同学们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加以纠正,并且推断出比较完美的答案,来让同学们理解。 (3)从管理者技能方面讲:某门课的老师肯定对其领域的知识比较了解,而且知道用何种方法去教学是最有效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在不断的和同学们交流、沟通,体现了老师与学生打交道与沟通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概念,老师会及时的处理,让同学们了解及吸收。 (4)从系统管理理论方面讲:老师有时把一个班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可能在某个区域他们的吸收理解能力比较强一点,就可以让他们相互帮助,以这个区域去带动别的区域,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吸收新知识。 (5)从权变管理理论方面讲:权变就是权益应变,老师会根据学生每节课的表现,选择一种合理的方式去教学,在变化中让同学们接受知识,根据学生不同的心里环境变化,去理解他们,使传授知识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说课堂授课教师是管理者。 3. “管理者的最基本职责是关注员工为实现预期结果而实施的工作行为。”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是否同意这句话?为什么?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但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①关注员工为实现预期结果而实施的工作行为即是关注效益。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通常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但是仅仅有效率是不够的,管理当局还应该关注效果,也就是完成活动以便达到组织的目标。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关注

罗宾斯管理学最新完整版笔记

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一、谁是管理者 1.管理者在哪些方面不同于非管理人员?答: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 2.说明为什么并不总能很容易地确定谁是组织中的管理员。答:组织以及工作正在变化的性质模糊了管理者与非管理雇员之间的界限,许多传统的职位现在都包括了管理性的活动,特别是在团队中(团队成员通常要制定计划、决策以及监督自己的绩效),非管理雇员也承担着过去是管理者的一部分职责。 补充:⑴管理者: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3.对比三种不同的管理层次。答:①基层管理者是最低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这些工作生产和提供组织的产品。②中层管理者包括所有处于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管理着基层管理者。③高层管理者处于或接近组织顶层,他们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责任。 注: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具有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但都需要某个人来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即需要有人来协调工作和活动,以便能够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 补充:⑴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要点:①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活动,这些职能一般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②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③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组织的工作活动。 4.如何理解管理是一个过程。答:上面要点①。 5.定义效率和效果。答:①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通常指的是“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②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③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效果是指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涉及事情的结果。 6.解释效率和效果对管理的重要性。答:①因为管理者处理的是稀缺的输入(人员、资金和设备等),所以必须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所以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要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③管理者要努力实现:低资源浪费(高效率)+高目标达成(高效果)。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 三、管理者做什么 7.简要描述所有管理者履行的四项职能。答:①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②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③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的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④控制:监控活动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注:20世纪早期,法国亨利?法约尔曾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在从事五种管理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今天,管理职能被进一步压缩为四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通过这四个管理职能“实现组织宣布的目标”。 8.管理过程是什么?它怎么反映管理者做什么?答:管理过程是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工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它的含义在于,当管理者进行管理时,他们的工作通常以连续的方式也就是以过程的方式体现出来的。 现实中不存在简单的、界限清晰的、纯粹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起点和终点。管理者履行他的职责时,通常会同时从事几个职能,而且这些管理工作并非严格遵循上述的顺序。所以,将管理者所履行的职能描述为一种过程的观点更为符合实际情况。 9.描述明茨伯格的十种管理角色,以及怎么用它们解释管理者做什么?答:①人际关系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②信息传递角色: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③决策制定角色:包括企业家、混乱驾御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大量的后续研究检验了明茨伯格分类的有效性。研究证据一般都支持管理者角色的概念-无论在何种类型的组织中或者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管理者都在履行着类似的角色。不过研究表明,管理者角色的强调重点随组织的层次不同而变化。 注: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做什么可以通过考察管理者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来恰当地描述。管理者实际上在扮演10种不同的但高度相关的角色。10种管理行为可以被进一步组合为以上三个类型。定义: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

(完整版)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4章知识

●组织行为学 行为:人们的活动 组织行为学:研究人们在工作中的活动 ●组织行为学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目标是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在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时,我们尤其关注六种重要行为: ·员工生产率:效率和效果的一种绩效测量工具。 ·缺勤:没有在工作岗位上工作。 ·离职:自愿或非自愿地永远退出某个组织。 ·组织公民行为:一种并不属于员工正式工作要求但可以促进组织有效运行的自愿行为。 ·工作满意度:员工对自己工作所持的总体态度。 ·工作场所不当行为:员工实施的可能会对组织或组织成员产生产生伤害的故意行为。 ●态度和工作绩效 态度:对物体、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性陈述。 ·态度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成分、感情成分、行为成分。 认识成分:个体所持有的信念、观点、知识或信息。 情感成分: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行为成分:个体以某种特定方式对某人或某事采取行动的意向。 ●工作投入和组织承诺 工作投入:员工认同自己的工作、积极参与工作以及重视工作绩效的程度。 组织承诺:员工认同所在组织及其目标并愿意留在该组织中的程度。 组织支持感:员工对组织多么重视他们的贡献并关心他们切身利益的总体看法。 ●员工敬业度 员工敬业度:员工关心和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且对工作感到满意的程度。 敬业度高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满怀激情,而且工作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协调或不一致。 该理论指出,我们为减少失调而付出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三件事情:

(1)造成这次失调的那些因素的重要性 (2)个体认为自己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3)这次失调所包含的奖赏 ●态度调查 态度调查:向员工提出一系列陈述或问题来了解员工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工作群体、上司或组织。 ●人格 人格:个体情感模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独特组合。这些模式会影响该个体如何应对各种情况以及其他人互动。 两种最著名的方法: (1)迈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 ·外向型(E)vs内向型(I) ·领悟型(S)vs直觉型(F) ·思维型(T)vs情感型(F) ·判断型(J)vs感知型(P) (2)五大人格模型 ①外倾性:个体喜爱交际、健谈、果断以及善于和他人相处的程度。 ②随和性:个体性情随和、乐于合作和值得信任的程度。 ③尽责性:个体值得信赖、承担责任、言行一致和以成就为导向的程度。 ④情绪稳定性:个体平静、热情、有安全感(积极的)或者紧张、焦虑、沮丧和缺乏安全感(消极的)的程度。 ⑤开放性:个体聪明、兴趣广泛、富有想象力和好奇心以及具有艺术敏感性的程度。 ●其他有关人格的见解 控制点:内控型—这些人认为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外控型—这些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是由外部因素控制的 马基雅维利主义:在马基雅维利主义维度上得分高的个体注重实效,于他人保持情感距离,而且认为结果可以证明手段的正当性。 自尊:人们喜爱或不喜爱自己的程度各有不同。 自我监控:根据外部情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冒险:在承担会规避风险方面,人们有着不同的倾向性,而这种差异会影响到管理者花多长时间来制定一项决策以及在做出选择之前需要获得多少信息。 ●其他一些人格特质 主动型人格:他们能够发现机会、表现出主动性以及采取行动,直到发生有意义的变化。 心理弹性:个体克服挑战并将之转化为机遇的能力。 ●情绪和情绪智力 情绪:是对某人或某事的强烈感受。

罗宾斯管理学知识要点完整版

管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1、管理者的定义和分类 2、管理的定义 3、管理的4大职能 4、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3个方面) 5、卡茨的3种管理技能 6、权变理论(权变变量) 7、组织的定义 第二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 1、管理的历史背景 2、泰罗的科学管理(4条原则) 3、亨利·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4、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组织 5、组织行为的4个早期倡导者(各自的理论简述) 6、霍桑实验(梅奥的结论) 7、当今管理面临的9个趋势(质量管理、学习型组织是重点) 第二篇定义管理者的领地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 1、组织文化的定义 2、组织文化的7个评价维度

3、文化如何影响管理决策 4、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的构成 5、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6、利益相关者与管理者关系重要的原因 7、如何管理与利益相关者关系(4个步骤)第四章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1、3种不同的全球观念 2、多国公司与跨国公司 3、组织走向全球化的3个阶段 4、民族文化的4个维度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社会责任的定义 2、共享价值观的4个作用 3、组织走向绿色的4个方式 4、调节管理道德的4个因素 5、改善道德行为的方法 第三篇计划 第六章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1、决策制定过程的8个基本步骤(识别决策问题→确认决策标准→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选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择备选方案→实施备选方案→评估决策结果) 2、决策具有普遍性(分布在管理的4种职能中) 3、问题和决策的类型(结构良好问题和程序化决策,结构不良问题和非程序化决策) 4、4种决策风格(命令型,分析型,概念型,行为型) 第七章计划的基础 1、计划的定义(182) 2、良好目标的特征(189) 3、目标设立的步骤(190) 4、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191) 第八章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的定义 2、战略管理过程的8个步骤 3、组织战略的3种类型 4、公司大战略 5、竞争优势和5种竞争力量

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课后习题答案!(最新)

第一章 1.答: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对一个组织来说,管理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 们处于操作者之上,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缺少任何一个层次的管理者,组织都不能有效的运作,也就不能成功。 2.答:效果是指组织目标的达成度,效率则是指组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有效率的组织一定会使组织成本最小化。效率涉及活动的方 式,效果涉及活动的结果,他们相互联系。高效率与高效果相关联,低水平的管理通常是无效率和无效果或通过牺牲效率达到效果的。 一般来说,有效果的组织不一定是有效率的。某些组织可以不顾效率而直接达到效果。因此,管理不仅要注重效果,而且要尽可能的注重效率。 3.答:(1)计划包括规定组织的目标,制定整体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将目标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2)组织 包括决定组织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谁去完成这些任务。这些任务怎样分类,谁向谁报告,以及各种决策应在哪一级上制定(3)领导包括激励下层,指导他们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间的冲突等。(4)控制包括监视组织的行动以确保按计划进行,纠正各种偏差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4.答:明茨伯格的10种角色实质上与四种管理职能是一致的,他提出的许多角色基本上可以归入一个或几个职能中,如资源分配角色 是计划的一部分,企业家角色也是属于计划职能。所有人际关系角色是属于领导职能。监听者角色属于控制职能,传播者属于组织职能,发言人领导职能,混乱驾驭者属于控制职能,谈判者则属于领导职能。 5.答:4种活动分别为:(1)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2)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节 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4)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外界交往。平均的管理者强调的是传统管理,成功的管理者强调的是网络联系而有效的管理者强调的是沟通。 6.答:随着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晋升,他们从事管理职能的程度在不断改变,他们将从事更多的计划工作和更少的直接监督职能。基层 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的比例从大到小分别为领导、组织、计划和控制。而中层管理者为领导、组织、计划和控制。高层领导者则为组织、计划、领导和控制。 7.答:大城市市长和公司总裁的工作具有共同性,都要作决策、设立目标、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雇佣和激励员工,从法律上保障组织 的生存,以及获得内部的政治支持以实现计划。他们都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都要研究如何扮演决策制订者的角色。 当然也有区别,大城市市长衡量绩效的指标不是利润,它没有特别明确的指标,而公司总裁衡量绩效的指标是利润。 8.答:见2002年简答题4答案。 9.答:是根据高级经理所受的教育和经验,组织经营的业务类型,组织所在地区报酬的相对水平,以及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有效程度。 第二章 1.答:(1)提高每个工人的劳动技巧和熟练程度。(2)节约用于变换工作浪费的时间。(3)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应用。(4)最终有利 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答:产业革命使机械力迅速取代人力,并且使在工厂中制造商品更加经济。但在这种工厂中需要管理技能,管理者需要预测需求,指 挥生产活动,协调各种活动,为产品寻找市场,于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也就增加了对规范的管理理论的需求。 3.答:科学管理是指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某项工作的最佳方法,而不是工人过去的经验,它所需要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 率。当今的管理实践中提高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使命,因此也可以说科学管理为当今的管理实践指明了方向。 4.答:泰勒关心的是车间层的管理,采用的是科学方法;而法约尔关注的所有管理者的活动,并且是把他的个人经验上升为理论。泰勒是 一个科学家,而法约尔是一个管理者,是一个实践者。当然,法约尔与泰勒的管理原理也有相通之处,都强调工作分工,都强调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秩序、公平、首创精神和团结精神。 5.答:霍桑研究认为,行为与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 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它对管理实践的贡献是导致在组织上如何发挥功能和获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同时导致家长式管理的增多,改变了那种认为人与机器没有差别的观点。 6.答:过程方法包含和综合了当今的各种管理理论。它是指管理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的过程。这些职能被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循 环过程。因此过程方法更具综合性。 7.答:权变方法是指识别和响应情境变量变化的方法。它认为组织的管理应根据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实践中,管理者 应用权变方法就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而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使组织的管理能跟上变化了的环境,而不至于使管理落伍。

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章节题库18-19章】【圣才出品】

第6篇控制 第18章控制导论 一、选择题 1.某公司形成了很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有一套完整的仪式来调节和引导员工的行为。从控制的角度来看,这属于()。(浙大2008年研) A.反馈控制 B.市场控制 C.小集团控制 D.官僚控制 【答案】C 【解析】小集团控制是指员工的行为靠共同的价值观、规范、传统、仪式、信念及其他组织文化方面来调节的控制。A项,反馈控制是在行动结束后进行的控制;B项,市场控制是一种强调使用外在市场机制,如价格竞争和相对市场份额,在系统中建立使用标准来达到控制的方法;D项,官僚控制强调组织的权威,依靠管理规章、制度、过程及政策。 2.如果组织的产品或服务非常明确,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将会是有效的控制系统。 A.同族控制 B.层级控制 C.产品控制

D.市场控制 【答案】D 【解析】三种控制系统的特征:①市场控制是一种强调使用外在市场机制,如价格竞争和相对市场份额,在系统中建立使用标准来达到控制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部门常常调整为利润中心,评价的标准是各自对公司利润贡献的百分比。②官僚控制,它强调组织的权威,依靠管理规章、制度、过程及政策。③小集团控制,员工的行为靠共同的价值观、规范、传统、仪式、信念及其他组织文化方面的东西来调节。 3.Z公司在将制造环节外包给某地一家企业时,为了防止潜在的质量问题,在生产线还没有建成之前就开始培训对方的工艺技术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从控制的角度来看,这属于()。(浙大2007年研) A.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前馈控制 D.同期控制 【答案】C 4.关于组织控制,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有效的控制系统有利于员工的授权 B.制定组织结构对于控制活动非常关键 C.人力资源管理属于控制职能 D.组织的战略是在控制阶段制定的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2章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为什么重要? 是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公司股东带来卓越的回报 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工具 ·把公司员工当作合作伙伴,通过他们来使公司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能够改进组织绩效 ·高绩效工作实践能够导致员工个体及整个公司的高绩效 高绩效工作实践:能够使个体绩效和组织绩效都达到高水平的工作实践 ●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 工会:代表员工利益并通过集体谈判来设法保护员工利益的组织 平权行动:组织用来改善受保护群体的状况和地位的方案 工作委员会:由被任命的或者选举产生的员工组成的团队,管理层在制定与人事有关的决策时必须征询该团队的意见 董事会代表:成为公司董事会成员并代表公司员工利益的员工 ●识别和甄选合格员工 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者用来保证他们能够使正确数量和类型的合格人员在正确时间处于正确岗位的一个过程 工作分析:一种评估,用来定义某个工作岗位及在该岗位上必须从事的行为。 工作说明书:用来描述某个工作岗位的一份书面陈述 工作规范:一份书面陈述,用来阐述任职者为成功开展工作而必须具备的最低任职资格 ●招聘和解聘 招聘:发现、识别和吸引合格的求职者 解聘:减少本组织员工的数量

什么是甄选? 甄选:对求职者进行筛选以确保录用最佳人选 真实工作预览:对工作岗位的一种预览,提供关于本公司和该工作岗位的正面和负面信息 上岗培训:向新员工介绍本组织以及他(她)所从事的工作岗位

员工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系统:建立绩效标准来评估员工绩效 基于技能的薪酬:一种薪酬体系,根据员工表现出的工作技能和能力来确定薪酬浮动薪酬:一种薪酬体系,员工个体的薪酬取决于其绩效水平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5章知识

●从义务到响应到责任 社会义务:一家公司有义务履行特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除此之外则撒手不管。 社会响应:公司为应对某种普遍的社会需要而从事的社会活动。 社会责任:一家组织在其法律和经济义务之外愿意去做正确的事情并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行事的意向。 ●古典观点 管理层的唯一社会责任就是根据公司股东的最佳利益来经营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实现财务回报)。 把本公司的各种资源用于追求“社会利益”,会增加本公司的经营成本,进而减少公司股东的利润并提高消费者承担的价格。 ●社会经济学观点 管理者的社会责任不只是盈利,还包括保护和改善整个社会的福利 公司不是只向其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 公司对社会也承担道德责任,应积极参与社会、法律和政治事项 “做正确的事情” ●组织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绿色管理和可持续性 社会屏障筛选:运用社会和环境标准来制定投资决策。 绿色管理:管理者考虑本组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组织如何走向绿色 法律(或浅绿)方式:公司仅仅去做法律法规要求的事情,以免卷入法律诉讼。 市场方式:公司对顾客的环境偏好作出响应,为他们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 利益相关群体方式:公司设法满足多个利益相关群体(例如公司员工、供应商以及所在社区)的环境要求。 活动家(深绿)方式:公司寻求各种方法来尊重和保护环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管理者和有道德的行为 道德:对正确行为和错误行为予以界定的原则、价值观和信念。 价值观:对是非对错的基本信念。 ●性格变量 自我强度:一种性格属性,用以衡量一个人所持信念的力量。 控制点:一种性格属性,用以衡量人们相信自己能够控制自我命运的程度。 ●道德发展阶段 ·测量个体的道德判断独立于外界影响的程度 ·个体道德发展的层次:前习俗层次习俗层次原则层次 ·道德发展阶段与以下因素共同发挥影响: 个人特征、组织结构变量、组织文化、事项的严重程度.. ●组织结构变量 能够指导和影响其员工是否有道德地行事的组织特征和机制 其中包括: -绩效评估体系 -薪酬分配体系 -管理者(有道德)的行为 ●组织文化 基于价值观的管理:一种管理方式,管理者通过建立和坚持本组织共享的价值观来进行管理。 为何要建立本组织共享的价值观 -指导管理决策 -塑造员工行为 -影响营销努力的方向 -打造团队精神 对本组织共享的价值观的概括:组织的价值观体现在员工们的决策和行为之中。 ●事项的严重程度 以下6个特征决定了事项的严重程度或某个道德事项对个体的重要性: -伤害的严重性; -对错误的共识; -伤害的概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