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规定

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规定
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规定

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的质量,确保其安全使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制造除应符合GB150《钢制压力容器》、GB151《钢制管壳式换热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设计图样和有关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制造单位。常压不锈钢容器的制造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材料

第四条用于制造压力容器的不锈钢材料及焊材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进口材料的技术性能符合国外有关规定的同时,还必须符合我国有关标准、规范。其质量证明书应由材料生产单位提供,内容必须齐全、准确。

第五条钢用于制造一、二类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不锈钢材料,其质量证明书中项目不全或实物标志不清时,须进行必要的检验或试验,判明其牌号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后方可使用。

用于制造三类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不锈钢材料,除按有关要求进行必要的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复验外,对有抗晶间腐蚀要求的,应对材料的抗晶间腐蚀性能进行复验。

第六条不锈钢材料需作晶间腐蚀复验的,按GB4334《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或GB1223《不锈耐酸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方法》进行,设计图样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制造压力容器的不锈钢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结疤。经酸洗供应的不锈钢板表面不允许有氧化皮和过酸洗。

第八条不锈钢原材料应按钢号、规格、炉批号分类在室内放置。并与碳素钢材料有严格的隔离措施。

第九条不锈钢材料上应有清晰的入库标记。该标记应采用元氯无硫记号笔书写,不得打钢

印,不得使用油漆等有污染的物料书写。

第三章制造环境

第十条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制造应有独立、封闭的生产车间或专用固定生产场地,应与碳素钢制品严格隔离。

不锈钢压力容器如附有碳素钢零部件,其零部件应分开制造。

第十一条为防止铁离子和其它杂质的污染,不锈钢压力容器生产场所保持清洁、干燥,严格控制灰尘。地面应铺设橡胶或木质垫板。

生产中应使用专用的滚轮架、吊夹具以及工装设备。

第十二条在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穿着软质橡胶工程鞋,鞋底不得带有铁钉等尖税异物。

第十三条不锈钢零部件,应配有木质堆放架,不得任意堆放。

在不锈钢零部件周转和运输过程中,应配备必要的防铁离子污染和磕划伤的运送工具。

第十四条不锈钢材料在清除油脂、油漆之类的杂质后方可进行热加工,热成型或热处理过程使用的加热炉气氛中硫或硫化物的含量须符合有关标准。

第十五条不锈钢压力容器的表面处理应有独立的场地,并配备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第四章加工成型及焊接

第十六条不锈钢板下料时,应将不锈钢板移至专用场地下料,严禁在不锈钢材料垛上直接切割下料。加工过程中不能去除不锈钢材料表面严禁用钢针划线和打洋冲眼。

第十七条不锈钢材料移植标记和检验确认标记应在不锈钢板上用无氯无硫的记号笔书写,同时做好下料的书面记录。

在制造不锈钢压力容器过程中,如发现材料标记不清晰时,需经检验确认以后及时补写。

第十八条不锈钢板应采用等离子切割或机械加工下料。当利用机械加工下料时,机床应清理干净。

不锈钢板卷圆时,卷板机应用无铁离子的材料覆盖轧辊表面。

第十九条不锈钢封头采用热成型时,要控制炉内温度,严格控制始压温度与终压温度,并做好记录。不允许与碳钢封头同炉加热。

第二十条经热加工成型的不锈钢封头、弯管、锻件等零部件,凡是有抗晶间腐蚀要求的,均需采取固溶或稳定化处理措施,固溶或稳定化处理应有热处理工艺和热处理时间一温度曲线记录。

第二十一条壳体组装过程临时所需的楔铁、垫板等与壳体表面接触的用具应选用与壳体相适应的不锈钢材料。

不锈钢压力容器严禁强力组装。组装过程中不得使用可能造成铁离子污染的工具。

不锈钢压力容器筒体的开孔,应采用等离子切割的方法。

第二十二条不锈钢压力容器应按照JB4708《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据此编制焊接工艺。

在不锈钢压力容器上施焊的焊工必须具备相应的焊接资格。

第二十三条有抗晶间腐蚀要求的不锈钢压力容器在焊接时应严格执行焊接工艺规范,严格控制焊道层间温度。

焊道清根时,应将渗碳层打磨干净。

与工作介质接触的焊道一般应最后施焊。

第二十四条不锈钢压力容器的施焊不允许用碳钢材质作为地线搭铁,应将地线搭铁紧固在工件上,禁止点焊紧固。

第二十五条不锈钢压力容器施焊接需用丙酮或酒精将接头处的油污等杂物清洗干净。采用等离子切割的坡口,应打磨至金属光泽。

焊接时,不允许在不锈钢非施焊表面直接引弧,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时,在接头二侧应有100mm范围的防飞溅涂层,以易清除飞溅物。

第二十六条严格控制不锈钢压力容器的焊缝返修次数,有抗晶间腐蚀要求的,焊缝返修后仍应保持原有要求。

第二十七条不锈钢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应根据设计图样要求进行晶间腐蚀试验,除设计图样另有要求外。晶间腐蚀试验办法和检验依据按第七条规定进行。

第二十八条制造不锈钢压力容器时,应避免尖锐、硬性物质擦划伤不锈钢表面,如进行容器内工作,应采取铺设衬垫等保护措施。

第二十九条不锈钢压力容器的表面如有局部的磕碰划伤等影响耐腐蚀性能的缺陷,必须修磨。

第三十条不锈钢压力容器的铭牌座应选用与筒身同型号的材料。

第五章表面处理

第三十一条不锈钢压力容器的表面处理应按设计图样要求进行。

第三十二条在不锈钢压力容器表面处理之前,所有的焊接修补工作应该结束,压力容器表面的焊接飞溅物、溶渣、氧化皮、焊疤、凹坑、油污等杂质均应清除干净。

在表面处理过程中,禁止用碳钢刷清理不锈钢压力容器的表面。

第三十三条采用机械抛光时,抛光磨料一般应选用氧化铝中氧化铬,不得使用铁砂作磨料。

严禁不同粒度的磨料混放,一种抛轮只能粘接一种粒度的磨料。

抛轮粘接磨料后,应根据不同磨料严格控制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

第三十四条抛光等级应按顺序逐级提高。粗抛后,应用10倍放大镜进行表面检查,如在局部区域发现小麻点,应将小麻点抛磨干净后方可进行亮抛。

局部区域的小麻点抛磨后,不允许有明显的凹坑。

第三十五条在整个抛光过程中,应始终控制抛光温度,预防变形和过热,且应注意抛光纹路的一致性。

抛光等级按设计图样和GB1031《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进行评定。

第三十六条采用电抛光或其它方法抛光时,应事先进行工艺性试验,工件抛光时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

第三十七条不锈钢压力容器的酸洗钝化应以浸渍法为主,亦可采用湿拖法或膏剂济抹法。

第三十八条工件在酸洗钝化前,必须进行工艺性试验,制定出适宜的配方和操作工艺。

酸洗钝化液应定期取样化验,及时校正其浓度。

第三十九条凡不锈钢压力容器上有碳钢零部件的,应尽量避免碳钢件的酸洗,无法避免时,碳钢件必须预先做好保护措施。

第四十条酸洗后的不锈钢表面不得有明显的腐蚀痕迹,不得有颜色不均匀的斑纹,焊接及热加工表面不得有氧化色。

不锈钢压力容器酸洗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不允许残留酸洗液。

钝化后的不锈钢表面应用水冲洗,呈中性后擦干水迹。

第四十一条有抗晶间腐蚀要求的不锈钢压力容器表面处理后,必须进行钝化膜检查。

按设计图样规定进行钝化膜的检查,设计图样无规定时用蓝点法进行检查。

钝化膜检查应避免在接触介质面进行。

第四十二条需排放的酸洗液,应采取中和措施,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六章压力试验及包装运输

第四十三条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完成后,应根据设计图样要求进行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第四十四条不锈钢压力容器作水压试验后,应立即将水排净,吹干水迹。如因结构原因无法吹干水迹时,试验用水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25ppm。

第四十五条不锈钢压力容器在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以及包装过程中,与介质接触的表面如有钝化膜被破坏时,应及时采取重新钝化措施。

第四十六条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完毕后,所有密封面和管口应及时用盖板盖好,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

设备的碳钢部分应涂油漆。除设计图样有要求的外,一般情况不锈钢表面不需涂漆保护。

第四十七条不锈钢压力容器运输时,必须采用必要的措施防止铁离子污染和设备表面的损伤。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本规定由化学工业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WI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工艺

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工艺 WI03-08 1.总则:本工艺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各种容器的制造。对于不锈钢塔器的制造除执行本工艺技术外,还应执行WI03-07《塔器制造工艺》。若图纸或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应执行图纸或工艺。 2.一般要求: 2.1制造 2.1.1不锈钢容器的制造应在专门场地使用专用工装进行,不得与黑色金属制品或其它产品混杂生产,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2.1.1.1制造场地要保持清洁、干燥,严格控制灰尘,且具备文明生产条件; 2.1.1.2工件存放和制造场地应铺设木质或橡胶垫板; 2.1.1.3托辊上均应挂胶或采用其它有效的方法,控制表面机械损伤;2.1.1.4打磨所用的砂轮片必须采用磨料为钢玉系列的砂轮片。 2.1.2材料标记及移植。 2.1.2.1制造过程中各受压元件材料标识应采用硬色笔、铅笔或蜡笔等,且应保持清晰完整,直到水压试验检查合格或竣工允许清洗掉为止。 2.1.2.2材料标识按WI03-01《产品标识规定》进行。

2.1.3防止磕碰划伤:板材或零部件在吊运、制造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钢板表面及所用设备及胎具的清洁,以防将熔渣、氧化皮等金属杂物压入工件表面,在各工序的制造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工件表面磕碰划伤。 2.1. 3.1起吊不锈钢容器或零部件的吊具应加铜垫,吊缆宜采用绳制吊缆或柔性材料铠装的金属吊缆。 2.1. 3.2冲压胎具工作表面要光洁、平滑、无棱角,且涂油脂。 2.1. 3.3禁止直接踩踏不锈钢表面。如要在不锈钢表面或进入壳体内工作,则必须穿专用鞋套。 2.1. 3.4在滚剪刨前,要用去污粉(诸如:洗衣粉、热碱溶液等)清理设备平台及辊轮上的油污、铁锈等污渍,并对平台上的尖锐部分进行处理;并用白布及手触摸检查,白布清洁,触摸光滑无突起后方可进行滚剪刨加工。 2.1. 3.5对于滚剪刨过程中,漏油及滴落的油滴,要及时清理,避免渗入及压入母材,难以清理。 2.1. 3.6滚板过程前,将刨边突起及毛边打磨光滑;滚板过程中,用牛皮纸将碳钢滚轮与钢板隔离,确保加工过程中,母材表面的清洁以及尽可能减少对母材的划伤。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条件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 许可证咨询网2015-09-21 14:20:48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单位基本条件 第十五条申请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的企业,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营业执照,取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注册登记。 第十六条具有A1级或A2级或C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即具备D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资格。如制造的压力容器设计压力<10Mpa,同时最大直径<150mm且水容积<25L,则无须申请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同样,制造机器上非独立的承压部件壳体和无壳体的套管换热器、波纹板换热器、空冷式换热器、冷却排管,也无须申请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制造不规则形状的承压壳体应报总局安全监察机构决定是否需要申请压力容器制造许可。 第十七条压力容器质保体系人员 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具有与所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相适应的,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一定资历的下列质量控制系统(以下简称: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一)设计、工艺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二)材料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三)焊接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四)理化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五)热处理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六)无损检测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七)压力试验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八)最终检验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第十八条技术人员 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应具备适应压力容器制造和管理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别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技术人员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A 1级、A2级、C级和B1级许可证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本企业职工数的10%,且具有与所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A 3级、A4级、A5 级、B2级和B3级许可证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本企业职工数的5%,且不少于5人;具有与所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九条专业作业人员 (一)各级别压力容器制造许可企业中,制造焊接压力容器的企业,应具有满足制造需要的,且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持证焊工。 1.A2级、A3级和C级许可企业,具有不少于10名持证焊工,且具备至少4项合格项目; 2.A1级、A5级、B2级、B3级许可企业,具有不少于8名持证焊工,且应具备至少3项合格项目(非焊接容器除外); 3.D级许可企业,具有不少于6名持证焊工,且具备至少2项合格项目。 (二)各级别压力容器制造许可企业,应具有满足压力容器制造要求的组装人员。(三)各级别压力容器制造许可企业,委托外企业进行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应按照许可级别,配备相应的高、中级无损检测责任人员;由本企业负责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应具备相应的无损检测作业人员,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压力容器制造技术标准样本

检查与验收 1.压力容器重要受压某些焊接接头分为A 、B 、C 、D 四类,如图1和图2(a 、b )所示。 图1a C B A B A A B D D C A B A C A B D A B A A A 图1b A B 图2a B D A D B B D B A B D C B A

图2b A B D A C B C D C A B A B B C A D C D C B A A 2.制造受压元件材料应有确认厂内标记。在制造过程中,如需裁 掉原有标记或材料提成几块,应于材料切割前完毕标记移植,并保证移植标记对的、无误、清晰、耐久。 3. 冷卷筒节投料钢材厚度δs 不得不大于其名义厚度减去钢板厚度负偏差。若换热器用钢管作圆筒时,其投料壁厚偏差应符合GB/T8163和GB/T4976等钢管原则规定。 4.制造中应避免钢板表面机械损伤。对于尖锐伤痕以及不锈钢压力容器防腐表面局部伤痕、刻槽等缺陷应予以修磨,修磨范畴斜度至少为1:3。修磨深度应不不不大于该部位钢材厚度δs5%,且不不不大于2mm ,否则应予以补焊。 5.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杂等缺陷 6.原则抗拉强度下限规定值σb ≥540MPa 钢材及Cr-Mo 低合金钢材经火焰切割坡口表面,应采用打磨或机械加工办法清除热影响区和淬硬区,并进行磁粉或渗入检测。当无法进行磁粉或渗入检测时,应由切割工艺保证坡口质量。 7.A 、B 类焊接接头对口错边量b (见图3)应符合表1规定。复合钢板对口错边量b (见图4)应不不不大于钢板复层厚度50%,且

不不不大于2mm 。 换热器拼接换热管对口错边量,应不超过换热管壁厚15%,且不不不大于0.5mm 。 图4 图3 表1 mm 8.在环向焊接接头形成棱角E ,用弦长不不大于1/6内径Di ,且不不大于300mm 内样板或外样板检查(见图5),其值不得不不大于(δs/10+2)mm ,且不不不大于5mm 。

不锈钢容器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1. 主题内容及适应范围 1.1本规程对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材料、各零部件和成品的组装程序、组装要求、质量检验、试验等做出通用规定。 1.2本守则如与设计、工艺文件相矛盾之处,应以设计、工艺文件为准。 1.3制造时,除引用标准和有关工艺守则外,还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规定。 1.4本守则中引用的法规、标准、守则等如经修改,应以新的版本为准。 2. 引用标准 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50《压力容器》 151《管壳式换热器》 4710《钢制塔式容器》 4731《钢制卧式容器》 20584《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47015《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21433《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 3. 材料要求 3.1材料验收、保管按照《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中材料质量控制的规定执行。 3.2不锈钢材料及零部件应防止长期露天存放、混料保管。要求按时投料、集中使用、随时回收、指定区域存放遮蔽保管。 3.3不锈钢与碳素钢等原材料有严格的隔离措施,搁置要稳妥,堆放要整齐,防止损伤(划痕、磕碰、压痕)和弯曲,散装的光亮板材应立放在15°斜度的木架上。 3.4设计图样要求对原材料进行抗晶间腐蚀试验复验的,其复验用试样的形状、尺寸、加工和试验方法,除设计图样另有规定外,应符合21433或设计图样规定的试验方法。 3.5制造压力容器用的不锈钢材料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结疤等缺陷。用于制造 有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不锈钢板,应经80?100号砂头抛光后,再检查表面质量。 3.6不锈钢钢板表面允许存在深度不超过厚度负偏差之半的划痕、轧痕、麻点、氧化皮脱落后的粗糙等局部缺陷。 3.7经酸洗钝化供应的不锈钢材料表面不允许有氧化皮和过酸洗现象。 3.8不锈钢原材料和不锈复合钢板应按牌号、规格、炉号、批号分类存放,不锈钢材料上应有清晰的入库标识,应采用无氯、无硫记号笔书写,氯含量要w 25,也可用纸质标签粘贴 标识。 3.9钢板或另部件在吊运制作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钢板表面的清洁,并防止磕碰划伤。 3.10深度超过规定应清除,清除打磨的面积应不大于钢板面积的30%,打磨的凹坑应与母 材圆滑过渡,斜度不大于1: 3。 3.11打磨后,如剩余厚度小于设计厚度,且凹坑深度小于公称厚度的5%或2 (取小者), 允许不做补焊;如凹坑深度较深,剩余厚度仍满足上述要求,与设计部门联系协商解决。 3.12超出上述界限的缺陷应考虑补焊,但应符合以下要求: (1)低合金铬钼钢,单个修补面积小于或等于1002,总计面积小于或等于300 2或2% (取小者); (2)允许焊补深度不大于板厚的1/5。 (3)钢板边缘的分层长度如不大于25,可免于修补或清除;长度大于25,且深度大于1.5的分层均应打磨消除。打磨深度如不大于3,可免于焊补,否则焊补后使用;同一平面内,间距不大于板厚5%的分层,应作为连续的分层长度。 (4)钢板表面及坡口分层补焊应符合《焊接通用工艺守则》的规定。

压力容器制造焊接相关技术标准及要求

压力容器制造 焊接相关技术标准及要求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工设备厂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摘录 5. 焊接和切割 5. 1切割 5. 1. 1采用火焰切割下料时,应清除熔渣及有害杂质,并采用砂轮或其它工具将坡口加工平整。当切割材料为标准规定的抗拉强度 (T b>540MPa的高强度钢或铬钼合金钢时,火焰切割表面应采用打磨或机械加工的方法清除热影响区和淬硬区,并进行磁粉或渗透探伤。不锈钢的碳弧气刨表面应采用砂轮打磨,清除渗碳层。 5. 1. 2火焰切割时的预热与否,一般应符合钢材焊接时的预热要求。 受压元件气割的开孔边缘或剪切下料的端部如未经焊接者(如安放式接管的开孔边缘或内伸式接管的端部),应采用打磨等方法去除3mm以上。 5. 2焊缝位置 5. 2. 1壳体上的开孔应尽量不安排在焊缝及邻近区域,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允许在上述区域开孔: 1. 符合GB150开孔补强要求的开孔可在焊缝区域开孔。 2. 符合GB150规定的允许不另行补强的开孔,可在环焊缝区域开孔。但此时应以开孔中心为圆心,对直径为3倍开孔直径长度的圆所包括的焊缝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波探伤,并符合要求。凡因开孔而可予去除的焊缝可不受探伤质量的影响。 3. 符合GB150规定的允许不另行补强的开孔,当壳体板厚小于等于40mm时,开孔边缘距主焊缝的边缘应大于等于13mm。但若按5.2.1条第一款对主焊缝进行射线或超声波探伤并符合要求者,可不受此限。 5. 2. 2外部附件与壳体的连接焊缝,如与壳体主焊缝交叉时,应在附件上开一槽口,以使连接焊缝跨越主焊缝。槽口的宽度应足以使连接焊缝与主焊缝边缘的距离在1.5倍壳体壁厚以上。 5. 3焊接准备 5. 3. 1焊接坡口及其两侧至少15mm内的母材表面应消除铁锈、油污、氧化皮及其它杂质。铸钢件应去除铸态表面以显露金属光泽。 5. 3. 2气割坡口的表面质量至少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5. 3. 3坡口上的分层缺陷应予以清除,清除深度为分层深度或10mm (取小者), 并予以补焊。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流程

2007年4月,**公司因取《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需试制一台压力容器。公司决定试制一台自用的储气罐,规格Φ1000×2418×10,设计压力1.78MPa,设计温度40℃,属二类压力容器。通过该压力容器的试制,对压力容器的制造工艺流程有了更深的了解。 工艺流程:下料——>成型——>焊接——>无损检测——>组对、焊接——>无损检测——>热处理——>耐压实验 一、选材及下料 (一)压力容器的选材原理 1.具有足够的强度,塑性,韧性和稳定性。 2.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和焊接性能。 3.在有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必须有良好的耐蚀性和抗氢性。 4.在高温状态使用的设备要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5.在低温状态下使用的设备要考虑有良好的韧性。 (二)压力容器材料的种类 1.碳钢,低合金钢 2.不锈钢 3.特殊材料:①复合材料(16MnR+316L) ②刚镍合金 ③超级双向不锈钢 ④哈氏合金(NiMo:78% 20%合金) (三)常用材料

常用复合材料:16MnR+0Gr18Ni9 A:按形状分:钢板、棒料、管状、铸件、锻件 B:按成分分: 碳素钢:20号钢20R Q235 低合金钢:16MnR、16MnDR、09MnNiDR、15CrMoR、16Mn锻件、20MnMo锻件高合金钢:0Cr13、0Cr18Ni9、0Cr18Ni10Ti 尿素级材料:X2CrNiMo18.143mol(尿素合成塔中使用,有较高耐腐蚀性) 二、下料工具与下料要求 (一)下料工具及试用范围: 1、气割:碳钢 2、等离子切割:合金钢、不锈钢 3、剪扳机:&≤8㎜L≤2500㎜切边为直边 4、锯管机:接管 5、滚板机:三辊 (二)椭圆度要求: 内压容器:椭圆度≤1%D;且≤25㎜ 换热器:DN≤1200㎜椭圆度≤0.5%DN且≤5㎜ DN﹥1200㎜椭圆度≤0.5%DN且≤7㎜ 塔器: DN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资源条件D级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资源条件 (D1、D2一、二类) 一、基本条件 执行标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年22号令及194号文 第一条申请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的企业,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营业执照,取得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注册登记。 第二条压力容器质保体系人员 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具有与所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相适应的,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学历)和一定资历(职称)的下列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一)质量保证工程师 (二)设计、工艺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三)材料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四)焊接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五)理化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六)热处理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七)无损检测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八)压力试验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九)计量设备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十)最终检验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第三条技术人 员 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应具备适应压力容器制造和管理需要的 专业技术人员。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技术人员应满足下列要求: 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本企业职工数的5%,且不少于5人;具有与所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专业作业人员 (一)压力容器制造许可企业中,制造焊接压力容器的企业,应具有满足制造需要的,且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持证焊工。 D级许可企业,具有不少于6名持证焊工,且具备至少2项合格项目。 (二)压力容器制造许可企业,应具有满足压力容器制造要求的组装人员。 (三)无损检测人员 D级许可企业,至少应具有RT和UT中级人员各2人·项,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应具有中级资格证书; 第五条各级别压力容器制造许可企业,应具备适应压力容器制造需要的制造场地、加工设备、成形设备、切割设备、焊接设备、起重设备和必要的工装,并满足以下要求: (一)具有存放压力容器材料的库房和专用场地,并应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合格区与不合格区应有明显的标志;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 - INMETRO

The Working Procedure of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Manufacturer Licensing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的工作程序,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指锅炉压力容器及安全附件制造许可申请、受理、审查、证书的批准颁发及有效期满时的换证程序。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总局安全监察机构)设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办公室,负责办理制造许可日常事务。 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机构,办理本地区制造许可日常事务。 第二章申请 第四条申请的提出 1 申请A、B、C级锅炉和A、B、C级压力容器以及安全阀、爆破片、气瓶阀门等安全附件制造许可的境内制造企业应向总局安全监察机构提交申请。申请资料应先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安全监察机

构(以下简称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核并签署意见。 2 申请D级锅炉、D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的境内制造企业应向企业所在地的省级安全监察机构提交申请。 3 申请锅炉、压力容器或安全阀、爆破片、气瓶阀门等安全附件制造许可的境外制造企业应向总局安全监察机构提交申请。 第五条申请时企业应提交以下申请资料(申请资料应采用中文或英文,原始件为其他文种时,应附中或英译文): 1 锅炉、压力容器或安全附件制造许可申请表(见附录1、附录2和附录3)一式三份; 2 工厂概况说明; 3 依法在当地政府注册或登记的文件复印件; 4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资源表(见附录4、附录5); 5 工厂已获得的认证或认可证书复印件; 6 典型产品名称及相关参数和规格; 7 产品图纸和设计文件(适用于有型式试验要求的产品,见第十四条); 8 工厂质量手册; 9 其他必要的补充资料。 第三章申请受理 第六条负责受理申请的安全监察机构对企业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后,在十五个工作日内确定是否予以受理。

钢制压力容器标准体系

钢制压力容器 GB150—1998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成果的应用,使规范不断完善,在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合理采用了美国ASME Ⅷ-1卷、日本JISB8370~8285规范的最新成果,修订了原规范的不合理的或与其它规范法规不相吻合的部分内容,制订了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规范。在制订GB150-98规范时,遵循了以下几条原则。撤消了部分单元设备和自成体系的受压元件设计内容,另行制订产品规范,使GB150成为压力容器的基础规范。将GB150-89第8章“卧式容器”从规范中分离出来,这部分内容将单独出规范JB4731-98《钢制卧式容器》,现已报批。将第9章“直立容器”和相关的附录F“直立容器高振型计算”从规范中分离出来,这部分内容将纳入修订后的JB4710-92《钢制塔式容器》之中,成为塔式容器的产品规范。撤消附录E“U型膨胀节”,独立出新规范GB16749-97《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已于1997年8月1日实施。撤消附录H“钢制压力容器渗透探伤”和附录L 例题,前者并入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加第1号修改单,后者尚未编制出来。充分体现近年来在冶金、制造和无损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使规范能够反映和应用各行业技术进步的成果和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例如新增加撤消了一些钢材的牌号,严格了钢板超声检测的要求。以实施中取得的经验为依据,修正原规范中的错误和不足,完善规范的技术内容,力求先进。充分协调本规范和相关规范、法规在技术内容上的一致性,以利于将规范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的各个环节。1998年3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规范,并要求从1998年10月1日起执行。学习和贯彻新GB150规范是提高压力容器质量,保证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的前提。为了更好地了解、学习和贯彻新 GB150,本文将新、旧GB150规范中的主要变化,以表格方式逐项对比,在比较工程中,为了做到准确,读者便于查阅,尽可能摘引部分原文或对有关规定加以阐述。 1 压力容器规范体系 详见表1。 表1 压力容器规范体系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制造特点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制造特点 发表时间:2019-08-07T10:29:33.6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陆晾晾[导读] 摘要:自21世纪以来,我国不锈钢产量一直在上升。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自21世纪以来,我国不锈钢产量一直在上升。随着不锈钢总产量的增加,奥氏体不锈钢的比例逐渐上升,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这种变化导致奥氏体不锈钢血管在压力下的价格上升。虽然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流动性材料的强度,但可以节省材料以达到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目标。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特点;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和社会压力容器钢应用在许多领域取得的成果和显著的需求:压力容器设备,核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不断增加,但在大型压力容器金属材料需求较高,尤其需要特殊条件下压力升高。设备的可靠性,制造成本很高。最广泛使用的低温压力容器从奥氏体不锈钢,但由于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本身具有低抗弯强度,如果按照现有的设计标准,这可能引起奥氏体不锈钢钢钢材料,具有负载特性不能完全披露,同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轻型建筑是解决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 1.奥氏体外壳是不锈钢的。在最初的压力下,被两个半圆球体连接起来,这些球体是由两个半圆球体的两端连接起来的。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当一个变形和放大的过程发生时,压力容器的所有部分都有相同的力,使球均匀膨胀,从而不会对压力容器本身造成太大损害。弯曲放大技术的一个特点是它很容易改变容器的形状。因此,当变形增强技术开始对奥氏体不锈钢材料起作用时,压力下的几乎都是由盖子和圆柱体构成的。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压力容器的最大变形通常发生中部。温度变形的模型是在温度下从奥氏体不锈钢中增加压力。具体的执行过程是在马鞍压力下加固奥氏体不锈钢容器,然后将水倒进容器中,最后将增压泵与奥氏体不锈钢的一端连接起来。在执行加压规则时,确保保持压力,直到奥氏体不锈钢外壳完全变形,然后移除。因此,这些环境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奥氏体不锈钢压力下变形模式的传播。 2.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测控方法。奥氏体压力容器的测量和控制方法是在高温变形模式下由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通常通过电压控制。根据高压下的压力,计算出特定的适应压力,并通过多任务自动化控制系统来控制这一过程。这个系统不仅减少了对手工管理经验的依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处理效率。(2)在低温变形模式下,用不锈钢测量和控制压力容器的方法。在压力下,由不锈钢制成的通常使用直径控制方法。因为这个过程必须考虑问题,恢复弹性模内径必须最大直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所以当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壳体上,最明显的部分变形接触模具,然后固定具体值压力在此刻。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不锈钢的压力产生了一个二维尺寸控制系统。这种控制不仅简化了制造过程,而且调节了模具的大小,还制造了一系列直径不同的容器。 二、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制造特点 1.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易受铁离子、氯离子、碳钢或低合金钢的污染。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这与它的铬含量有关:当铬含量达到10.5%-12%时,可以在合金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性钝化膜;钝化膜一旦被破坏,由于局部铬含量较低,使钝化膜难以修复,其耐蚀性会降低甚至丧失。如果奥氏体不锈钢与铁离子接触,铁离子就会吸附在钝化膜上,形成电偶电池,造成电偶腐蚀。当奥氏体不锈钢与氯离子接触时,在氯离子的作用下,钝化膜容易被破坏,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许多细小的腐蚀坑。这些腐蚀坑会加剧奥氏体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下降。如果奥氏体不锈钢与碳钢或低压钢直接接触,碳钢钢和低压钢很容易在空气中生锈,高铁离子腐蚀可能导致奥氏体不锈钢。还有一种理论认为,碳钢或低合金钢颗粒,粘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会导致奥氏体不锈钢腐蚀。在处理奥氏体不锈钢污染时,企业必须:必须有奥氏体不锈钢、管道、填充物、零件、半成品、特殊存储设施的成品,不得与锈蚀、碳钢、低压钢等接触。必须有一种特殊的奥氏体外壳,在车间压力下不锈钢容器;生产环境必须干净、严格控制灰尘;生产车间必须使用地面上的水泥,净化土地必须集中和干燥,作为单一的地面清洁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不锈钢表面应避免在焊接或切割前受到损害,不锈钢表面可喷洒,应涂上防污涂层或涂层。奥氏体不锈钢不锈钢应专门用于自动等离子切割,以避免碳钢切割、低压钢、钢瓶和内支架必须由奥氏体不锈钢制成。悬架夹应使用带有聚氨酯夹子的不锈钢特殊装置;运输平台必须有奥氏体不锈钢外壳或叉子外壳;水压试验水泵必须由不锈钢奥氏体制成;焊接夹具必须由铜夹具(不使用碳钢夹具)制成。 2.缝合线有很大的弯曲,容易发现热裂纹缺陷和应力腐蚀,晶体间腐蚀,低温脆弱性。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力学特征:小热传导系数,大线性膨胀系数。奥氏体不锈钢的热传导率约为碳钢的31%。奥氏体不锈钢缝合的组织有一个特点:大谷物具有更大的方向性,对磷和硫磺的分离非常有利。这种缝合线织物的特性,以及增加焊接电压的叠加,使得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热裂纹缺陷。此外,焊接电压升高的特性为压力下容器的腐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称为应力腐蚀)。奥氏体不锈钢外壳的不锈钢外壳广泛应用于氩弧焊、熔剂层焊接和小洞等离子弧焊。铜管接头纵向对接焊接应使用带有铜垫圈、冷却水循环和夹子的焊接机,这些焊接对热传导和操纵都非常有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鼓后纵向焊接和环形焊接,选择低顶点等离子电弧焊接技术、低强度焊接、高质量、高效率无疑是最佳选择;快速焊接参数和多层技术。封闭环内焊接不需要内部焊接或保护内部气体,通常需要单手弧形弧焊,使用永久内衬环。 3.由于不锈钢焊接管狭窄、直径、长度、周长、轴向角、直角、管孔位置等,不锈钢不锈钢产生的不锈钢血管很容易发现几何偏差的缺陷。然而,局部尺寸的偏差也会使压力容器很难组装,很容易被强大的装置引起。为了实现部分之间的平等,容器的压缩元素的组装不应该是困难的。坚固的装配是用锤子、千斤顶等工具组装的。强大的组装损害了材料的性能,增加了组装和焊接的剩余电压。因此,规则和技术标准限制了硬组装。为了应对焊缝变窄,减少焊缝的几何偏差,避免大规模组装,制造商必须采取以下措施:通过测试不同焊接过程和参数的强度和厚度,在不同的焊接过程和参数中,根据一定的挤压量和拖把量,保留足够数量的焊接接缝收缩。纵向焊接后的鼓段应使用卷饼机进行第二次圆形,减少环的椭圆和角度;在质量控制方面,必须严格控制主要几何尺寸;只有确认尺寸符合蓝图要求,才能进行后续组装;不应该用大锤,上面有千斤顶的压力来组装;不锈钢锤子和用于冷工作的木制锤子必须控制在8磅以下。结束语:高变形不锈钢材料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材料,减少运输和制造塔拉的能源损失。特别是,更容易实现技术温度上升模型。压力容器是一种特殊的设备,具有更安全、更危险的性质。奥氏体不锈钢外壳,企业必须掌握不锈钢容器的不锈钢,采取有效的战略,确保奥氏体不锈钢的制造和使用质量和安全。参考文献: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1.基本条件 1.1人员 1.1.1质量保证体系人员 制造单位应当根据产品制造过程的需要,配备并且任命质量保证工程师以及设计、材料、工艺、焊(粘)接、热处理、无损检测、理化检验、检验与试验等过程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专项条件对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另有规定的,还应当从其规定。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应当具有不低于本文表2所列理工类相关专业的学历与工程类技术职称要求。质量保证体系人员任职要求如下: (1)质量保证工程师,具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管理或者检验工作经历; (2)检验与试验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具有压力容器产品检验工作经历; (3)设计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具有压力容器设计工作经历和过程装备制造(化工机械)、机械制造、机械设计等机械类专业教育背景; (4)金属压力容器焊接、石墨压力容器粘接与浸渍或者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含热塑性塑料衬里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粘接(手糊)与缠绕(含热塑性塑料焊接)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具有金属压力容器焊接相关工作、石墨压力容器制造或者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含热塑性塑料衬里纤维增强塑料压力容器)制造工作经历,金属压力容器焊接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应当具有焊接或者焊接相关专业(材料、机械类专业)教育背景; (5)其他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具有所负责工作的经历; (6)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应当熟悉任职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通过岗位培训,能够履行岗位职责。 表1 质量保证体系人员的任职要求

注1:表1中产品制造过程无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等过程时,不需要配备相应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1.1.2技术人员 制造单位应当配备产品制造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制造单位同时设计本单位制造的压力容器的,应当具备压力容器设计许可条件中规定的人员条件要求,并且专职设计人员总数一般不少于5人,其中审批人员不少于2人,A4级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专职设计人员数量可根据其实际工作量适当降低。 各级别制造单位技术人员数量见表2的要求。 表2 技术人员数量

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管理规定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管理 规定简易版

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管理规定简易 版 温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 总则 1.1 为了提高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的质 量,确保其安全使用,特制定本规定。 1.2 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制造除应符合 GB150《钢制压力容器》、GB151《钢制管壳式 换热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 设计图样和有关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本规 定。 1.3 本规定适用于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制 造。常压不锈钢容器的制造可参照本规定执 行。

2 材料 2.1 用于制造压力容器的不锈钢材料及焊材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进口材料的技术性能在符合国外有关规定的同时,还必须符合我国有关标准、规范。其质量证明书应由村料生产单位提供,内容必须齐全、准确。 2.2 用于制造一、二类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不锈钢材料,其质量证明书中项目不全或实物标志不清时,须进行必要的检验或试验,判明其牌号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后方可使用。 2.3 不锈钢材料需作晶间腐蚀复验的,按GB4334《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或GBI223《不锈耐酸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方法》进行,设计图样另有规定的除外。

压力容器标准全解

压力容器法规、标准介绍 一、压力容器法.规、标准体系 我国的特种设备法规体系主要分以下五个层次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引用标准”。 第一层次:法律 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 如《安全生产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行政许可法》等; 2012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 第二层次:行政法规 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73号国务院令),2003年3月公布,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监察条例)的决定》(第549号国务院令)公布。 第三层次:行政规章 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如: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2号)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40号)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第四层次:安全技术规范(规范性文件) 是政府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相应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检验检测等所作出的一系列规定,是必须强制执行的文件,安全技术规范是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主体,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各国贸易性保护措施在安全方面的体现形式,其作用是把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原则规定具体化。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 TSG 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2-2005 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7001-2004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TSG R6001-2008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 TSG R3001-2006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

不锈钢压力容器的焊接技术

不锈钢压力容器的焊接技术 一、压力容器用不锈钢及其焊接特点 所谓不锈钢是指在钢中加入一定量的铬元素后,使钢处于钝化状态,具有不生锈的特性。为达到此目的, 其铬含量必须在12%以上。为提高钢的钝化性,不锈钢中还往往需加入能使钢钝化的镍、钼等元素。一般 所指的不锈钢实际上是不锈钢和耐酸钢的总称。不锈钢并不一定耐酸,而耐酸钢一般均具有良好的不锈性能。 不锈钢按其钢的组织不同可分为四类,即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1.奥氏体不锈钢及其焊接特点 奥氏体不锈钢是应用最广泛的不锈钢,以高Cr-Ni型最为普遍。目前奥氏体不锈钢大致可分为Cr18-Ni8型、Cr25-Ni20型、Cr25-Ni35型。奥氏体不锈钢有以下焊接特点: ①焊接热裂纹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其热传导率小,线膨胀系数大,因此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部位的高温停留时间较长,焊缝易形成粗大的柱状晶组织,在凝固结晶过程中,若硫、磷、锡、锑、铌等杂质元素含量较高,就会在晶间形成低熔点共晶,在焊接接头承受较高的拉应力时,就易在焊缝中形成凝固裂纹,在热影响区形成液化裂纹,这都属于焊接热裂纹。防止热裂纹最有效的途径是降低钢及焊材中易产生低熔点

共晶的杂质元素和使铬镍奥氏体不锈钢中含有 4 %?12%的铁素体组织。 ②晶间腐蚀根据贫铬理论,在晶间上析岀碳化铬,造成晶界贫铬是产生晶间腐蚀的主要原因。为此,选择 超低碳焊材或含有铌、钛等稳定化元素的焊材是防止晶间腐蚀的主要措施。 ③应力腐蚀开裂:应力腐蚀开裂通常表现为脆性破坏,且发生破坏的过程时间短,因此危害严重。造成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接头的组织变化或应力集中的存在,局部腐蚀介 质浓缩也是影响应力腐蚀开裂的原因。 ④焊接接头的b相脆化b相是一种脆硬的金属间化合物,主要析集于柱状晶的晶界。Y相和S相都可 发生b相转变。比如对于Cr25Ni20型焊缝在800'C?900'C加热时,就会发生强烈的丫转变。对于铬镍型奥氏体不锈钢,特别是铬镍钼型不锈钢,易发生S T b相转变,这主要是由于铬、钼元素具有明显的 b化作用,当焊缝中S铁素体含量超过12%时,S T b的转变非常显著,造成焊缝金属的明显的脆化,这也就是为什么热壁加氢反应器内壁堆焊层将S铁素体含量控制在3%?10%的原因。 2.铁素体不锈钢及其焊接特点 铁素体不锈钢分为普通铁素体不锈钢和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两大类,其中普通铁素体不锈钢有Cr12~Cr14型, 如00Cr12、0Cr13AI ; Cr16~Cr18 型,女口1Cr17Mo; Cr25~30 型。 由于普通铁索体不锈钢中的碳、氮含量较高,故加工成形及焊接都较困难,耐蚀性也难以保证,使用受到 限制,在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中严格控制了钢中的碳和氮总量,一般控制在0.035 %~0.045 %、0.030 %、 0.010 %~0.015 %三个层次,同时还加入必要的合金元素以进一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和综合性能。素体不 与普通铁锈钢相比,超纯高铬铁素体不锈钢具有很好的耐均匀腐蚀、点蚀及应力腐蚀性能,较多的应用于石 化设备中。铁素体不锈钢有以下焊接特点: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征求意见稿)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征求意见稿)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R2001-2010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年月日

前言 为配合2009年12月1日实施的《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009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下达《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起草任务。2010年1月,中国特检院组织成立了起草组,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了《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的制定原则、总体框架、主要内容、起草工作分工以及时间进度安排等。2010年4月,起草组在扬州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对《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草案)进行讨论与修改后,形成《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函[2010]?号征求意见。根据征求的意见,起草组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2010年月,将送审稿提交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经修改,形成报批稿。2010年月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规则依据国务院第549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修改令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在原《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基础上,对不同许可级别的条件进行了细化,从而更具有可操作性。 本规则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寿比南、沈功田、续宏毅、 梁琳、徐福安、崔立强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卢江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吴绳武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段瑞君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顾山乐 黑龙江省特种设备协会訾壮辉 空调与制冷协会彭伯彦 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郝文生 金州重型机械厂刘静 卡朋罗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周天锡

2019年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

奥氏体不锈钢焊制压力容器施工工艺守则 1范围 1.1本工艺守则规定了奥氏体不锈钢焊制压力容器在制造、检验、试验及供货方面应达到的要求。 1.2本工艺守则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焊制压力容器的制造、检验、包装和运输。常压不锈钢容器的制造可参照本工艺守则执行。 1.3各种复合板奥氏体不锈钢焊制压力容器除应符合本工艺守则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相应的专门技术要求,如 CD 130A3《不锈复合钢板焊制压力容器技术条件》和 JB/T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附录A。 1.4容器的制造、检验等要求除应符合本工艺守则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钢制压力容器》和图样的要求。 1.5本工艺守则不适用于衬里奥氏体不锈钢焊制压力容器的制造。 2引用标准 GB150 《钢制压力容器》 HG20581 《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 HG20584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CD 130A3 《不锈复合钢板焊制压力容器技术条件》 JB4708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JB4709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3制造用原材料 3.1奥氏体不锈钢焊制压力容器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设计文件要求; 2)GB 150; 3)HG 20581; 4)国家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5)本工艺守则的相应要求。 3.2奥氏体不锈钢原材料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其内容应包括标准和合同附加项目中规定的检验要求。材料入厂后或投产前,应按3.1规定进行检查和验收,如有要求或有质疑时,可进行复验。 3.2.1用于制造一、二类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其质量证明书中项目不全或实物标识不清时,需进行材料复验,判明其牌号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后方可使用。 3.2.2用于制造三类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除按有关要求进行必要的化学 成分、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复验外,对有抗晶间腐蚀要求的,应对材料的抗晶间腐蚀性能进行复验。晶间腐蚀性能的复验按 GB4334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或 GB1223 《不锈耐酸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方法》进行,设计图样另有规定的除外。 3.2.3奥氏体不锈钢焊制压力容器采用国外进口材料时,进口材料的技术性能符合国外有关规定的同时,还必须符合我国有关标准、规范。其质量证明书应由材料生产单位提供,内容必须齐全、准确。 3.3制造压力容器的奥氏体不锈钢钢板的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各条要求。 3.3.1不锈钢钢板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结疤等缺陷。 3.3.2经酸洗供应的不锈钢表面不允许有氧化皮和过酸洗。 3.4奥氏体不锈钢原材料应按钢号、规格、炉批号分类在室内放置,并与碳素钢材料有严格的隔离措施。 3.5奥氏体不锈钢材料上应有清晰的入库标记。标记应采用无氯无硫记号笔(或红蓝铅笔)书写,不得打钢印,不得使用油漆等有污染的物料书写。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2号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2号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7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1993年9月29日原劳动部《进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质量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局长 二○○二年七月十二日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监督管理,保证锅炉压力容器产品的安全性能,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制造、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国家实行制造资格许可制度和产品安全性能强制监督检验制度。 第三条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其中,制造资格许可及其管理、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锅炉压力容器是指: (一)锅炉。 1. 承压蒸汽锅炉; 2. 承压热水锅炉; 3. 有机热载体锅炉。 (二)压力容器。 1.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及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及等于 2.5MPa·l的盛装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及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各种压力容器; 2. 公称工作压力大于及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及等于1.0MPa·l的盛装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低于60℃液体的各种气瓶; 3. 医用氧舱。 本办法不适用于船舶、铁路机车、航空器、军事装备和核设施中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以及额定热功率小于0.1MW且输出热水温度低于及等于90℃的电或燃气加热热水器。 第五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本办法所规定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和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内设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安全监察机构)负责本办法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制造许可 第六条境内制造、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以下简称《制造许可证》)。未取得《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其产品不得在境内销售、使用。第七条锅炉和压力容器按照附件一的规定,划分为A、B、C、D 4个制造许可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