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收蚁规范技术

家蚕收蚁规范技术
家蚕收蚁规范技术

家蚕收蚁规范技术

杨吟曙

一、摊种

蚕种领到共育室后,要迅速摊种,这是充分保证蚕种孵化优良的重要技术措施。因为:①蚕种是活体,需要呼吸,不及时摊种,堆积时间过长,影响胚子呼吸,降低体质;②摊种不及时,蚕种堆积在蚕种盒内,堆积时间过长,造成蚕种闷热,胚子体质虚弱,孵化时孵化不良或蚁体逆出出现“顶帽”。不及时摊种、堆积闷热是蚕种孵化不良和出现“顶帽”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及时摊种。摊种动作要轻,粒粒摊平,每张蚕种摊成1.5尺×1.8尺的长方形,然后上盖一张压卵网,以防蚕卵滚动,再上盖下垫浸水后甩干不滴水的湿匾,或在蚕匾上盖挤干的湿布(不能碰到蚕种)。摊种后不能使用防僵粉或新鲜石灰粉撒在蚕种周围,因为防僵粉或新鲜石灰粉易吸水,降低蚕匾内湿度,影响蚕种孵化。

二、补催青

蚕种领回后,按催青室的标准温湿度对蚕种进行合理的保护,直至孵化,这一工作叫补催青。补催青是催青的继续,是提高一日孵化率,保证孵化整齐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黑暗保护、定时换气四项。

(1)温度。蚕种补催青的目的温度为23—24℃。中秋蚕期温度能达到要求,晚秋蚕期温度偏低,要及时升温,保证达到补催青的目的

温度。

(2)湿度。秋蚕期高温干躁,蚕种在补催青中补湿很重要。湿度过小、不注意及时补湿是造成蚕种孵化不良或逆出出现“顶帽”的另一重要原因。补催青时保持干温差1-1.5℃。共育室共育数量少的,摊种后要上盖下垫甩干不滴水的湿匾;共育室共育数量多的,室内要挂湿布,门窗要挂湿帘、湿布,湿帘、湿布、湿匾吹干要及时更换。

(3)黑暗保护。蚕种在催青室经过催青,由于雌雄、温度等原因发育总有偏差,通过补催青时的黑暗保护能促进点青卵向转青卵发育、抑制转青卵孵化,能够调节胚子发育的开差,促进胚子发育整齐,提高一日孵化率。共育室要用两层黑布遮严门窗,达到人在室内伸手不见五指,看不到一丝亮光。

(4)定时换气。蚕种是活体,数量多,呼吸量大,每天上午、下午要定时换气。

(5)正确使用干湿温度计。干湿温度计每个共育室要配备两只,分别挂在室内的南、北两边。干湿温度计有干球、湿球两部分。湿球下面有一塑料盒,塑料盒内要装水,装水要适量,既要让包在湿球外面的纱布浸在水中,又不能使湿球浸在水中,这样两支银柱之差就是室内的干湿差。干湿差达不到要求要及时补湿。湿球下的塑料盒中水干了要及时补水。

三、受蚁

家蚕收蚁方法有纸收法、薄膜网收蚁法、线网收蚁法,常用线网收蚁法。收蚁当日夜里凌晨1时开始升温至25.5℃,并

补湿至干湿差1℃。早晨4-5时开始感光,感光的灯泡不能过强、距离蚕种不能太近。7-8时开始收蚁,从感光到收蚁之间要相隔

3个小时及以上。收蚁时将温度降至24-25℃,春蚕在上午9点

前、秋蚕在上午8点前收蚁结束。收蚁时将收蚁网(一分网)覆

盖在压卵网上,撒上切好的条叶(切好的条叶要用一分网过筛,筛去比网眼小的碎叶)或比网眼大的块叶(称呼出桑)。15分钟

后,待蚕全部爬上网眼吃叶时,将上面的网轻轻提出来放在另一

只垫有蚕座纸和有孔薄膜的蚕匾内,然后用小蚕用聚甲醛散进行

蚁体消毒,撒药似一层薄霜,不能过多。隔5分钟后撒一层碾碎

的焦糠,再进行第一次给桑。给桑也用条叶,便于匀座、扩座。

给桑后整座,上盖下垫有孔薄膜、四周包折(叠式蚕台育只在一

组蚕台的最上层蚕台上覆盖有孔薄膜、自动加温补湿器围帐育的

不需要使用有孔薄膜)。然后升温补湿至目的温度27-28℃、干

湿差0.5℃.收蚁当日(24小时内)温度、干湿差、叶质要绝对

一致,促进蚁蚕生长发育,健康活泼,过好疏毛期。第二次给桑

前先整蚕座后给桑,第二次给桑后退收蚁网,扩座喂叶。

四、疏毛期的管理

疏毛期指家蚕从收蚁至蚕体发白,即收蚁后24小时内的这段时期。疏毛期的管理关系到小蚕发育是否齐一,管理得好,小蚕发育齐一,体质健壮;管理得不好,小蚕发育不齐,体质下降,还会出现“毛毛蚕”。因为疏毛期是蚕儿一生中体重和体表面积增长最快的一天,所以也是家蚕对温度、湿度、叶质要求最高的一天。

要达到小蚕疏毛齐一和蚕体匀整,一要蚕座面积适当,坚持超前扩座。收蚁时每张蚕种不少于2.7平方尺(0.3m2)(推种面积为2.7平方尺);二要精选桑叶,选用适熟偏嫩叶,一根枝条上只能采一片叶,收蚁当日选用第二位叶,即“泡泡叶”;三要保持目的温度27.5-28℃(82-83℉),促使蚁蚕活泼,提高食下和消化吸收,避免发生伏桑夷蚕;四要保湿,蚕座内干湿差0.5℃,全面使用有孔薄膜覆盖,上盖下垫四周包折。

家蚕常见蚕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家蚕常见蚕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日期:2007-11-29]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养蚕业是我县农村见效快经济效益较高的项目之一,农村常有勤喂猪、懒养蚕,20多天见现钱之说。今春,由于茧丝行情稳中有升,鲜茧价格创历年新高,加之农民养蚕技术提高,一张蚕收入在800—1000元很常见,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饲养过程中,蚕儿易遭受病原微生物、有毒物质的侵害,引起蚕病发生,造成单产低,质量差,严重影响蚕农养蚕积极性。为提高蚕农识别常见蚕病的能力和普及蚕病防治技术,减少蚕病损失,提高张种经济效益,下面介绍家蚕常见蚕病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技术。1、家蚕常见蚕病的种类及识别方法 1-1:常见蚕病种类 蚕病共有七大类,20余种。在养蚕生产中,常见的易造成大面积危害的,具有传染性的蚕病有5种,尤以血液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中肠型脓病三种病毒病发生严重。真菌病中的白僵病和细菌病中的败血病次之。此外非传染性蚕病中的蝇蛆病在夏秋二季也发生较重。 1-2:常见蚕病的识别 1-2-1.病毒病中的三种蚕病识别方法。 病名俗称病征病程尸体 血液型脓病高节蚕、脓蚕环节肿胀,体躯乳白发亮、狂躁抓行箔边流脓死亡4—6 户体流脓皱缩 中肠型脓病空头蚕中肠肿胀,白色横纹,大小不齐,俯伏蚕座病程长黑腐臭列 病毒性软化病亮水蚕头胸昂举,挺胸呆立,全身发亮,空头严重5—12 户不烂,干瘪 在识别中肠型脓病与病毒性软化病时应注意:二者病征相似易混淆,最大区别在于:病毒性化病的病蚕全身透亮,中肠不肿,下痢乌水昂胸不动。 1-2-2真菌病中的白僵病识别方法 白僵菌潜伏期较长,蚕儿感染后,照常食桑不显病态,重病时食桑不活泼,身躯无力,头胸俯伏萎靡,死前躲在桑叶下,体色灰白没有光泽,有的皮肤显现小圆点,有的气门呈油渍状,头胸伸长吐黄水,或拉稀粪后死亡,刚死柔软有弹性,尸体变成桃红色再硬化,一两天后长出白色粉末状孢子。 1-2-3细菌病中的黑胸和青头败血病的识别 黑胸病,胸部膨大,墨绿色,叶水少,边球粪,血液黑褐有臭气。 青头病,血液浑浊,胸背淡绿有水泡。吐水多,稀软粪,尸体腐烂有很大臭味。 1-2-4蝇蛆病的识别方法 多化性蛆蝇产卵于蚕体上,一两天内孵化成蛆,幼蛆钻入蚕体,皮肤外面现黑疤,初病蚕儿仍食桑,五至八天蛆长大,眠前寄生,眠中死,死蚕乌黑。 2、蚕儿为什么发病? 引起蚕儿发病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就是病原微生物的存在,蚕儿的体质状况,环境条件,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当蚕儿食下一定数量的病原物,其毒力超过自身防御机能就会生病。蚕儿食下少量病原物,但蚕儿体质虚弱,不健康也会生病。虽然蚕体质强健,但饲养条件恶劣,有利病原滋生漫延,而不利蚕儿生长也同样会使蚕儿发病。总之蚕儿生病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是主要因素。因此,在养蚕前、蚕期中、养蚕后,力求消灭各种病原,是蚕儿不生病的关键措施。 3、蚕病的防治方法

桑蚕养殖技术

桑蚕养殖技术 科学养蚕 一是科学嫁接大苗移栽法。要选择近根1米左右的成熟枝条,种植时间最好是12月份冬伐时进行,随剪随种,提高成活率。 二是桑园科学施肥法。夏伐、冬伐后重施基肥,亩施农家肥1000斤+磷肥200斤+生物有机复合肥200斤或复合肥100斤。2月中旬亩施尿素40斤,以后每养2批蚕后亩施尿素40斤+复合肥80斤,桑园施肥一定要开沟深施,才能提高肥效。 三是把握冬翻土、春摘蕊、夏防虫的关键技术。 四是注重催青、控温和消毒。 五是加强蚕病防治。坚持“三洗手”、“三换鞋”制度。注意撒石灰后马上喂叶,防止蚕吐水。发现弱小蚕或病蚕要及时捡出,集中深埋,千万不要喂家禽。 春蚕饲养技术要点 2013年春蚕发种在即,针对今年春蚕生产情况,特别提醒广大蚕农认真做好以下工作,努力搞好春蚕生产,力争增产增收。 1、积极做好补催青和联户共育工作。领种前1天蚕室加温至24℃。蚕种到室后,进行补催青。先在蚕匾内平铺一张防干纸,上面再铺一张白纸,将蚕卵平摊在白纸上,每张蚕种摊卵面积30cm×35cm,卵面上盖一张压卵网,然后盖上蚕匾,蚕室遮光保持黑暗,温度24℃,干湿差1℃-2℃,保护2天,收蚁前1天傍晚将温度升高到25.5℃。同时有条件的农户应积极组织小蚕联户共育,全面实施暗火加温,杜绝明火加温,确保蚕室温湿标准和人蚕安全。 2.桑叶应选择适熟偏老。今年桑树发芽较迟,但后期温度上升较快,桑叶生长迅速,有可能造成桑叶成熟度不够,所以在桑叶质量把握上应选择适熟偏老为好。对于没有施上春肥的桑园,应及时补施好春肥,以利提高亩桑产质量。 3.以防为主彻底消毒。近几年,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蚕农防病意识差,重治轻防,养蚕前、养蚕中、养蚕后没有做到全面彻底消毒。特别是今年由于前期气温偏低,春蚕饲养整体偏迟,大蚕后期有遇高温的可能,因此,广大蚕农要提高以防为主意识,把全面彻底的消毒防病措施落实到养蚕生产的全过程,加强消毒防病工作,把蚕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做好分批提青和淘汰病、弱小蚕工作。在70%-80%蚕就眠时,加网提青,加网提青时间以见眠后不超过10h为宜。青头分批饲养,做到饱食就眠,并坚决淘汰病、弱小蚕。 5、大蚕饲养通风换气。在家蚕饲养中习惯于重小蚕饲养轻大蚕饲养,特别在大蚕后期的通风工作,措施不够到位,遇到高温闷热天气,不采取有效措施,严重影响了大蚕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大蚕期要重视通风换气和稀放饱食工作,在5龄第2天后将蚕座面积每张种扩足到40平方米,并喂足良桑;并创造舒适的环境条件,使蚕儿食桑足,蚕体健,正常生长发育。有条件的农户可实施大蚕舒适化养蚕技术,以利提高蚕儿抵抗力、节约劳动力和提高房屋利用率。 6、蔟中管理不可忽视。选用优质方格蔟进行上山,并在上蔟前添食一次蚕用脱皮激素,使之上山齐,营茧快,并能提高微量农药中毒蚕儿的结茧率;蔟中管理掌握温度在23℃~25℃,湿度65%~75%,气流0.5 ~1米/秒,待熟蚕定位营茧、大部分已结成薄皮茧时,一般上山2昼时,打开门窗通风排湿,拾清游山蚕,加强通风,达到营茧过程快,熟蚕留丝量少,提高茧质的目的,并做到适

谷胱甘肽 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 MS1204 规格:100管/96样 谷胱甘肽S-转移酶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GST 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家族,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GST 是体内解毒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催化各种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与 GSH 的巯基共价结合,使亲电化合物变为亲水物质,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泄,达到将体内各种潜在或具备毒性的物质降解并排出体外的目的。因此,GST 在保护细胞免受亲电子化合物的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此外,因为 GST 具有 GSH-Px 活性,亦称为 non-Se GSH-Px,具有修复氧化破坏的大分子如DNA、蛋白质等的功能。注意,GST 催化的反应减少 GSH 含量,但是不增加GSSG 含量。 测定原理: GST催化GSH与CDNB结合,其结合产物的光吸收峰波长为340nm;通过测定340nm 波长处吸光度上升速率,即可计算出GST活性。 自备仪器和用品: 低温离心机、水浴锅、可调节移液器、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石英比色皿/96 孔板、和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置: 试剂一:液体×1 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1 瓶,4℃保存。 试剂三:粉剂×1 瓶,4℃保存。临用前加2 mL蒸馏水溶解。 粗酶液提取: 1. 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 1:5~10 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 加入1mL试剂一)进行冰浴匀浆。8000g,4℃离心 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 细菌、真菌:按照细胞数量(104个):试剂一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 万细胞加入1mL试剂一),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秒,间隔7秒,总时间3min);然后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3. 血清等液体:直接测定。 测定: 1. 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预热30min,调节波长到340nm,用蒸馏水调零。 2. 试剂三放在 25℃(一般物种)或者37℃(哺乳动物)保温。 3. 空白管:取微量石英比色皿或96孔板,加入20μL试剂一,180μL试剂二和20μL试剂三, 迅速混匀后于340nm 测定吸光度变化,记录10s和310s吸光度为 A1 和 A2。 4. 测定管:取微量石英比色皿或96孔板,加入20μL上清液,180μL试剂二和20μL试剂三, 迅速混匀后于340nm 测定吸光度变化,记录10s和310s吸光度为A3和 A4。 注意:空白管只需测定一次。 第1页,共3页

家蚕僵病的发生与防治

家蚕僵病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介绍了家蚕常见僵病的发病情况,结合当前家蚕饲养的实际情况,提出养蚕前、养蚕中对僵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关键词家蚕;僵病;发生;防治技术 僵病是蚕被真菌感染,死后尸体产生僵化的现象,所以被称为僵病。由于被寄生的菌类不同,死蚕尸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颜色也各异,依其分生孢子颜色,可分为白僵病、黄僵病、绿僵病、曲霉、灰僵病和黑僵病等。僵病是养蚕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蚕病[1]。生产中往往由于消毒不严和防治不及时,而给蚕茧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2]。因此,对僵病的防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1常见僵病 1.1白僵病 白僵病传染途径有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2种,其中以接触传染为主。白僵病菌分生孢子通过空气、桑叶等媒介,附着于蚕体表面后发芽,钻入蚕体内寄生,使蚕发病。白僵病的病原是白僵菌的分生孢子,24~28℃是分生孢子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如果超过28℃,孢子生长会受到抑制甚至不能发芽。在24~28℃的适温下,湿度越高分生孢子生长越好。湿度在98%~100%时对分生孢子生长最合适,如果湿度低于70%分生孢子不能发芽。当分生孢子在适温、适湿的条件下发芽,则会生成芽管穿入蚕体内,形成营养菌丝,摄取蚕体营养同时开始分枝,当分生孢子增殖到一定数量时,蚕儿开始表现出一些病状,如体表出现淡褐色油渍状病斑,有的出现黑色焦状斑,当病菌在蚕体繁殖到

一定数量时蚕就会死亡。尸体由软变硬,1~2d后,尸体上慢慢出现白色气生菌丝,并且不断长出白色分生孢子,覆满体表。染病时如遇眠期,病轻的仍能脱皮,脱皮壳适温适湿的环境下也会长出气生菌丝,长满分生孢子。长有分生孢子的病虫尸体及其脱皮壳成为新的传染来源。病原真菌的分生孢子可随气流和风再次传播。 1.2黄僵病 黄僵病的传染方法与白僵病相同,但黄僵病菌的主要来源是野外昆虫的尸体,黄僵病菌随野外昆虫尸体带入蚕室,通过接触传染给蚕,从而使蚕发病。黄僵病病原菌为白僵菌属,只是其血清型与白僵菌有所区别,黄僵病感染到发病死亡的时间比白僵病稍长。黄僵病病菌分生孢子、芽生孢子形态和分生孢子着生形式与白僵病菌相似,但黄僵病的分生孢子比白僵病的分生孢子略小,多数分生孢子聚集在一起呈淡炒米色,气生菌丝较长,常成束状伸出,分生孢子发芽所需的时间也比黄僵病略长,发育适温在25℃左右,黄僵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发病时皮肤上出现许多小斑点布满全身,或以气门为中心发生一两个对称大黑斑。死后,随着尸体硬化,体色呈淡桃红色,然后渐渐长出绒毛状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全身被覆盖,呈淡黄色。 1.3绿僵病 绿僵病传染途径分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2种,以接触传染为主。绿僵病的病原是绿僵病菌,分生孢子呈尖卵圆形,表面光滑,淡绿色,大量孢子聚集在一起呈鲜绿色,随着生长,颜色会加深,最后为深绿色。发育适温在23℃左右,温度过高发育不良,嗜低温。芽生孢子呈圆筒

家蚕病毒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家蚕病毒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在养蚕生产中最常见的病毒病具有发病率高、防治难度大、危害性严重等特点,对养蚕生产影响较大。介绍了家蚕病毒病(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的发病规律、病征、病程,并提出了家蚕病毒病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蚕病毒病;发病规律;病征;病程;防治措施 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传染性蚕病,具有发病率高、防治难度大、危害性严重等特点,对养蚕生产影响较大。病毒病是由病毒寄生后对引起寄主的一系列疾病,根据病毒寄生的种类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血液型脓病(又称体腔型脓病、核型多角体病,简称NPV)、中肠型脓病(又称质型多角体病,简称CPV)、病毒性软化病(又称空头病,简称FV)和浓核病(简称DNV)[1]。因此,养蚕时要掌握病毒病的发病特征、发病规律,才能对其进行科学防治,以提高养蚕收入。 1 病毒病的发病规律 1.1 传染来源 1.1.1 残留病源。病毒病病毒致病力非常强,在常温下经过2~4年仍有致病力。病蚕尸体、蚕沙、残桑、烂茧中和已污染的地面、墙壁、屋顶、灰尘、蚕具、簇具等病体、环境中残留的病原微生物都是重要的传染来源[2]。畜禽抢食病蚕后的粪便中,还有洗涤过蚕具被污染的水池和堆放过蚕沙、旧蔟的地方也隐藏有病毒病的病原微生物。 1.1.2 桑园害虫与野外昆虫。家蚕的NPV、CPV、FV、DNV会使桑园中野蚕、桑蟥、桑螟等相互感染,家蚕的CPV与松毛虫也会相互感染,感染病毒后的虫体的排泄物、尸体通过污染蚕叶,待蚕食用染病蚕叶后就会感染病毒病。 1.2 传染途径 病毒可通过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2种方式使家蚕染病[2]。NPV既可通过食下传染传染,又可通过创伤传染感染家蚕。创伤传染发病率较高,即使接触到很少量的病毒,也能引起100%的感染。CPV、FV和DNV的传染方式主要是食下传染,该种传染方式主要是因病蚕的排泄物携带大量病原微生物,直接污染桑叶,导致家蚕食用蚕叶后迅速染病。 1.3 病毒病发病与环境的关系 气温高、空气干燥的环境下,桑叶易失水萎缩,但是此时蚕的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快、消耗体能大,失水的桑叶不能满足蚕生长所需的水分或营养,造成家蚕抵抗力下降,若此时期没有彻底消毒防病,家蚕极易感染病毒病,并造成大面积蔓延。此外,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下,病毒病也易流行。该时期易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湿度大,造成蚕座闷热潮湿;桑叶质量差,水分含量多;连续喂湿叶易导致家蚕水分及营养失调,抗病力下降,造成病毒极易传播。低温春蚕前期和晚秋蚕后期影响较大,会使家蚕的龄期延长,造成蚕体抵抗力下降,染病几率增大[1]。 桑叶的质量对家蚕的消化系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抗病能力影响非常大。若家蚕食用过老过嫩叶、泥叶、虫口叶、瘪叶以及日照不足[1]导致的叶质偏嫩水分含量过多的桑叶等,导致蚕的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易发病。 2 病毒病的病征

谷胱甘肽转移酶抑制剂筛选方法一

谷胱甘肽转移酶(GST) 还原型谷胱甘肽占绝大多数。 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 是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植物、鸟类、昆虫、寄生虫及微生物体内的一组多功能同工酶。GST是由23-29KDa的不同亚基构成的同源二聚体,每一类GST同工酶中组成的亚基种类有多种,因此编码GST同工酶的基因是一个巨大的超基因家族。 GST主要功能是催化某些内源性或外来有害物质(过氧化物、α, β2不饱和醛酮、烷基或芳香基化合物)的亲电子基团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巯基偶联,增加其疏水性使其易于穿越细胞膜,分解后排出体外,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有抑制细胞癌变的功能。 通常认为,谷胱甘肽转移酶的作用是催化谷胱甘肽与外来的或内在的有害物质亲电结合排出体外而起到解毒的作用,但是对于治疗癌症药物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能够抑制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的酶抑制剂,而不是GST催化解毒作用。 研究表明,GST的酶活性水平与肿瘤的耐药性密切相关心。因此,GST可能是治疗耐药肿瘤的潜在药物作用靶点。 与GSTs相关疾病有:人类癌症包括胃癌,结肠癌,胰腺癌和肺癌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近年来对GST抑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报道的GST抑制剂主要有:依他尼酸(EA)及其类似物、TLK199及其类似物、黄酮类化合物、双功能基化合物,还有其他一些抗虐药物如乙嘧啶和奎尼丁等等。 抗肿瘤药物与GSH作用模式图:

图中GST-∏是人体内一种Ⅱ相代谢酶,其对肿瘤的耐药作用主要由其解毒功能引起, 其作用机制:①催化谷胱苷肽(GSH)与亲电子药物如各种烷化剂结合,增加其水溶性,加速其排泄而使药效减低;②清除葸环类药物等产生的自由基,减轻药物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 ③通过直接与药物结合的形式降低药物活性等。 机理解释:图中是一个肿瘤细胞,当治疗肿瘤的药物顺铂进入细胞时,GST就会催化谷胱甘肽GSH与顺铂结合而将其排出体外,所以为了加强药效,就需要使GST的功能受到抑制,GST 抑制剂占据GST酶活性位点,使GST无法催化GSH与顺铂结合,这样就会降低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 筛选方法: 方法一:比色法 在该酶的抑制剂筛选中,采用比色法直接测定底物浓度,主要依据产物有紫外或可见光的特征吸收,通过测定反应体系的OD值变化,测定酶和抑制剂的活性。 实验原理:1-氯-2,4-二硝基苯(CDNB)与谷胱甘肽(GSH)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作用下生成复合物CDNB-SG,该化合物在340nm 下呈现最大的光吸收值,根据加入样品前后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测定样品对GST的抑制活性。 实验材料: 试剂:还原型谷胱甘肽;1-氯-2,4-二硝基苯(CDNB);次氯酸钠溶液;待筛选样品。 仪器:SpectraMax M5 型连续光谱酶标测试仪;Costar 384孔微板。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 养蚕过程中最怕的就是蚕病。由于引发蚕病的原因不同,其防治方法也不一样。为提高防效,降低蚕病损失,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围绕消毒和清洁饲育,切断病原传染途径,防止蚕感染,改善饲育条件,增强蚕体质,提高抗病力等方面,把防病与饲育技术结合起来,走综合防治的路子,才能取得实效。“蚕病靠防,防重于治”是养蚕防病的基本方法。 1.蚕病的传播特点 1.1蚕病病原广泛 凡是养过蚕或发过病的蚕室或上过簇的簇室里,不但蚕具、簇具上,而且地面、墙壁、门窗、屋顶、蜘蛛网、灰尘等各种东西上,到处都潜藏着病原体~病毒、细菌等;洗过蚕匾、蚕架的死水塘里,都有大量的病原菌存在,甚至环境中都有大量病原存在。 1.2饲养管理不善,导致蚕儿体质虚弱而感病 收蚁不及时、没提青分批、饱食就眠、以及过分“等等齐”后再饷食等措施都是造成蚕儿体质虚弱的主要原因。 1.3叶质不良,导致蚕儿虚弱或中毒,降低抗病力 晚秋蚕期桑叶不是过老就是过嫩,加之农作物用药污染导致蚕儿虚弱或中毒,降低抗病力。 1.4养蚕使用的药品不良或使用不当 有的蚕农购买的蚕药不良或过期;有的蚕农没对症下药;甚至在阴雨天气僵病发生时还舔食液体药剂,不仅控制不了病,还助长了蚕病的爆发。 1.5恶劣的气候条件诱发蚕病 连续阴雨的阴冷天气或高温闷热天气是造成僵病或脓病的主要原因,应注意防范。 2.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断蚕病 2.1及时发现病蚕 在养蚕生产上一般采用:“看”、“摸”、“听”、“嗅”的方法。即看:蚕儿发育情况、体色、体态、排粪等;健康蚕体色青白,蚕体匀整,尾角翘起。蚕粪墨绿色、呈六角状态;摸:用手触摸蚕体,蚕体结实,有弹性为健康蚕;听:听蚕儿食桑声音,每次给桑后食桑声音大,为健康蚕;嗅:蚕室有没有气味,进蚕室后有桑叶香味的为健康蚕。 2.2正确诊断蚕病 在生产中可用肉眼鉴定。肉眼诊断主要观察群体发育、蚕的行动、体形、体色、

家蚕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家蚕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摘要介绍了家蚕病毒病(即体腔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的发病症状、病程、传染途径,并提出了家蚕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蚕病毒病识别防治体腔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 文献标识码 A 由病毒引起的蚕病主要有3种:即体腔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这3种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中为害最大的蚕病,约占总发病比例的80%,在我国各个蚕区的每一蚕期都有发生,特别是夏秋期尤为严重。 1家蚕病毒病的病症 1.1体腔型脓病又称血液型脓病、核型多角体病。各龄都会发生,但多见于3龄后,尤其在5龄中期到熟蚕前后。蚕患病后,一般都表现狂躁爬行、体躯肿胀、体色乳白(在腹部、腹足基部及气门周围更为明显)和皮肤易破等主要症状。有的病蚕在环节中间拱起;有的在靠近环节间膜处高突;有的病蚕环节间膜前节向后节褶套。病蚕严重发作后,常狂躁不安,在蚕座中不停地爬行。此时皮肤极易破裂,流出乳白色的脓汁,所过之处多留有脓汁痕迹。常爬至蚕座边缘坠地流脓而死,不久后尸体溃烂发黑。如在各龄催眠期发病,则出现不眠蚕,这些蚕皮肤紧张发亮,不吃桑叶,不断爬行直到流脓死亡。5龄后期感染,有的也能结茧化蛹,病蛹体色污暗,一经振动皮肤极易破裂,流出脓汁,污染茧壳,而成为烂茧。由于感染病毒的时期与数量不同,蚕的病症也不一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不眠蚕。发生在各龄的催眠期。病蚕没有绕脚丝,皮肤紧张发亮,迟迟不能入眠。随着病情加重,急躁爬行,流出乳白色脓汁。死后尸体灰黑而腐烂。 1.1.2高节蚕。在4~5龄发生较多。病蚕各环节节间膜肿胀,呈乳白色,如竹节状,又叫竹节蚕。气门周围的乳白色深浅不均匀。病情严重时停止食桑,急躁爬行,流脓而死。 1.1.3脓蚕。上蔟前发生较多。病蚕环节中央拱起,身体异常膨大、体壁紧张发亮。皮肤较难破裂,有时死后尸体发黑时才见皮破流脓。 1.1.4黑斑蚕。病蚕的几对气门周围或背管两侧产生黑色病斑,且左右对称。在3~4龄眠前发病,常在腹足基底部分出现环状病斑,甚至整个腹足呈焦黑状。 1.2中肠型脓病又称胃肠型脓病、质型多角体病。感染蚕发育迟缓,身体瘦小,食桑不旺,行动迟缓,常爬到蚕箔边缘,呆伏不动。群体发育不整齐,

家蚕的应用

家蚕的应用 生命科学学院生科师范(5)班周小玲222011317011152 摘要:家蚕的应用一向是吐丝结茧,蚕丝一向被人们作为优质的衣料素材使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才开始对家蚕进行了研究及产品开发,由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向生命科学其它领域的广泛渗透,家蚕的研究也逐渐向分子水平方向发展。应用方面也由原来的绢丝织物向医药、食品、生物制剂等领域进一步延伸。本文就家蚕的新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蚕丝应用模式生物生物医药蚕丝素膜 一.家蚕蚕丝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家蚕所产蚕丝作为一种蛋白质纤维具有独特的特性,它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降解性等,这使它满足了作为一种生物材料的基本要求。蚕丝作为一种生物性原料,与人体的角质和胶原同为蛋白质,结构非常相似,具有很好的生物相溶性,且透气、吸湿等物理性能良好。蚕丝由丝素和丝胶组成,这两部分在医学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缝合线 用蚕丝作为手术缝线由来已久,在体内不会引起过敏或致癌。人造血管也是以蚕丝纤维为原料直接编造而成的。迄今已能制造各种不同类型和口径的真丝人造血管,适应各种不同的血管病变治疗。真丝缝合线已成功用于肌腱组织中,研究发现由蚕丝制成的绳状物可产生相当于人体前十字韧带的机械强度。植入丝素绳的人类骨髓基质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外力刺激的条件下培养,具有黏附性和增殖性,并表现出人类韧带的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III以及肌腱蛋白的特征。(2)、蚕丝素膜 蚕丝素膜经钴辐照消毒可制成创面保护膜用于浅度烧伤,创伤和整形取皮区等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国内也有研究人员以丝素用于多孔药物载体、细胞培养基、人造皮肤等生物医学领域为目标,开发了多孔丝素膜,改善了普通丝素膜的透气、透湿性。另外,丝素药物缓释材料可调节多孔丝素膜的孔尺寸和孔隙率,具有较大的药物控制范围。 蚕丝素蛋白膜还可作为酶的载体并制作生物传感器。近来许多天然聚合物,如胶原蛋白、明胶和血清蛋白常常用来固定酶、细胞或微生物,但用这些材料制

家蚕的饲养技术方法

家蚕的饲养技术方法 1、采回的桑叶要洗净,在阴凉处晾干。喂桑叶时务必用干布擦叶,桑叶上不能有水痕,否则蚕容易拉稀而死。 2、室内不能使用灭蝇剂或灭蚊剂等。蚕对气味很敏感,会中毒 而死。 4、蚕裉皮时,桑叶用量减少,大概有一、两天不吃不动。裉皮 裉一半时,不需人帮忙去拽皮,要不蚕会疼痛而死。 5、发现病蚕立即和其他蚕隔离。 蚕到五龄末期,熟蚕达到5%~10%时,每张蚕种一次给桑量用1 支蜕皮激素(蜕皮激素加水2千克,拌后均匀地喷在桑叶上),添喂后,再继续给桑2~4次。实践表明,蚕添喂蜕皮激素有以下效果: 用桑量减少4%,但桑产茧提高了1.9%左右。特别是在缺叶和后期蚕 严重发病时用蜕皮激素,可以减少倒蚕和死蚕的损失。蚕老熟齐一,上蔟方便,节省大批劳力;茧没有青头,没有不结茧蚕和毛脚蚕。 2.桑蚕添食三十烷醇。由浙江省仙居县林业局进行的桑蚕添食三十烷醇的研究表明,桑蚕添食一定量的三十烷醇,能增强蚕体淀粉酶、蛋白酶和转氨酶的活性,促进桑叶蛋白质、淀粉转化为丝蛋白,加速丝物质积累,增加茧层率,每张蚕种增值14.5%,而成本却很 低廉。 3.日本用人工配合饲料养蚕。经过多年研究,日本制成了桑蚕人工配合饲料以代替桑叶。该饲料主要由10种原料按配比混合制成: 桑叶粉20%,大豆蛋白粉40%,蔗糖5%,纤维素8%,淀粉8%,酵母8%,柠檬酸2.5%,抗菌素0.5%,甾醇0.5%,无机盐少许。用人工 饲料喂养桑蚕,不仅使用方便,营养价值高,而且可节约大量养桑 用田。

养蚕技术水平和蚕茧产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蚕儿眠起处理工作做得如何。眠起处理包括眠前处理、眠期保护和起蚕处理三个过程。 2、眠期保护蚕眠期长短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按正常温度保护,1龄眠期22小时左右,2龄眠期18—20小时,3龄眠期24小时,4龄眠期44—46小时。眠期温度比平时饲育低1℃左右,蚕眠 前期(开始脱皮至饷食前),干湿差2℃左右,湿度稍大利于蚕儿蜕皮。眠期环境要安静;光线宜暗;保持空气新鲜;要防强风直吹。 3、起蚕处理蚕蜕皮后头部呈淡褐色为饷食适期,适当推迟饷食,有利蚕儿发育齐一,对蚕体质和蚕茧产量无不良影响。春蚕、中晚 秋蚕蜕皮90%—95%饷食,夏蚕、早秋蚕气温较高,蚕蜕皮85%—90% 时饷食。饷食前使用蚕座净或防病1号或防僵药剂进行蚕体、蚕座 消毒,以利杀灭病菌。饷食后喂二回叶进行起除。如蚕头较挤密, 眠前未分批,起蚕不齐,则可分两批饷食,即蚕体、蚕座消毒后, 加网给桑,注意观察蚕爬上网一半时即提去蚕网,经数小时,待迟 眠蚕全部蜕皮后进行第二次饷食。饷食加网分批有两种方法:一是 每只蚕匾横加两口蚕网(各占蚕座面积的一半),起除时每口蚕网放 一只蚕匾,即一匾蚕分为二匾蚕。另一办法:每只蚕匾先竖加一口 蚕网,蚕网面积稍大于蚕座,待蚕爬至蚕网上约半数,即提去蚕网,另一半蚕再重新加网给桑,进行起除。这样可节省扩座时间,蚕体 不受伤。饷食用叶应适熟偏嫩,喂叶量宜少,防止浪费。随着蚕食 桑量增加,喂叶量也随之增多。

谷胱甘肽 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活性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货号:SN101 规格:50管/48样 产品简介: 谷胱甘肽S-转硫酶(GST)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家族,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GST是体内解毒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催化各种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与谷胱甘肽巯基的共价结合,使亲电化合物变为亲水物质,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泄,达到将体内各种潜在或具备毒性的物质降解并排出体外的目的。因此,GST在保护细胞免受亲电子化合物的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此外,因为GST具有GSH-Px活性,亦称为non-SeGSH-Px,具有修复氧化破坏的大分子如DNA、蛋白质等的功能。 GST催化GSH与CDNB结合,其结合产物的光吸收峰波长为340nm,通过测定340nm波长处吸光度上升速率,即可计算出GST活性。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低温离心机、水浴锅、可调节移液器、1ml石英比色皿、双蒸水 产品内容: 试剂一:试剂一×1支,用前充分溶解于100ml双蒸水中,4℃保存3个月 试剂二:粉剂二×1支;稀释液二×1管,用前将稀释液二加入粉剂二中充分溶解后加双蒸水至 5.0ml,4℃保存3个月 试剂三:粉剂三×1支,4℃保存3个月,临用前加试剂一 5.0ml充分溶解,临用前配制。

操作步骤: 一、样品测定的准备: 称约0.1g组织,加入1ml试剂一,冰上充分研磨,10000rpm4℃离心10min,取上清(如上清不清澈,再离心3min)。 二、GST测定操作 1、混合试剂配制:将试剂二与试剂一按1:8混合 2、试剂三放在25℃预温 3、分光光度计调到340nm处,设定时间为5min,用双蒸水调零 4、取0.1ml样品与0.9ml混合液混合,于25℃预温5min,再加入试剂三0.1ml,迅速混匀,于340nm处测定5min内吸光值的变化,第0s的吸光值记为A1,第300s的吸光值记为A2 5、空白管测定为操作4中以0.1ml试剂一代替0.1ml样品液 酶活计算: 一、血液GST活性计算 1、GST活力单位定义:在25℃下,每ml血液每分钟催化1μmol/L CDNB与GSH结合的GST酶量为U。 2、计算公式: GST(U/ml)=ΔA340/min×〔106/(ε·d)〕×(V总/V样)=ΔA/min×106/(9.6×103×1)〕×1.1/0.1=ΔA340/min×1145.83

养蚕种桑技术

养蚕技术 饲养过程中的关键点 一、养蚕重点:立足稳产,在此基础上争取高产;饲养关键做到六个一点 1、饲育温度标准一点; 2、通风透气做到位一点; 3、防病消毒认真一点; 4、各龄提青适当早一点; 5、用叶适熟略偏老一点; 6、大蚕期用叶量足一点; 二、养蚕要注意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 小蚕偏高,大蚕偏低饲养 1、发育的起点温度为7.5 ℃,最高温度得35 ℃,超过此温度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2、适温:有利于家蚕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叶丝转化率和养蚕的经济效益。 小蚕偏湿,大蚕偏干;食桑偏湿,眠中偏干 1、湿度过高:能延长桑叶凋零时间,使家蚕血液循环加快,生理代谢旺盛、龄期缩短,蚕体肥大,影响健康,特别对大蚕危害严重。 2、湿度过低:桑叶易干瘪,蚕体较小,发育迟缓,对小蚕发育不利, 3、合理的湿度环境,有利于家蚕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度的提高。 饲育温注意要点 1、 3 龄:只要微弱气流; 2、大蚕期:保持通风换气,以蚕室内悬挂的纸条微微飘到为宜。 3、蔟室:不通风换气,易造成茧质下降和产生不结茧蚕 3)光线 1、室内光线均匀 2、蚕分布不均; 3、蔟室减少,双宫茧及柴印茧的发生 三、家蚕主要病害,及预防方法 家蚕主要病害 1、病毒病 2、细菌病 3、真菌病 4、粒子病 1)病毒病:血液型脓病,俗称“水白肚”亚急性传染病 发生时间:多发于3龄,特别是5龄中期至上蔟前后多,大多不吐丝,能营茧,成死笼茧。 症状:体躯肿大,节间高,狂躁爬行,皮肤易破流白脓等。 病程:小蚕3-4天,大蚕5-6天;温度越高,发病死亡越快。 病变:血液混浊,呈乳白色,正常蚕血液为淡黄色,透明状。 辨别方法:剪去家蚕尾角观察 2)中肠型脓病,俗称“干白肚”慢性传染病 症状:食桑,行动不活泼,常静伏于蚕座,生长发育缓慢,群体开差悬殊,大蚕胸部半透明,呈“空头”状,伴有起缩,下痢,严重时排出粪便有乳白色黏液; 病程:1龄染,2-3龄发病;2龄染,3-4龄发病;4龄染,5龄发病,5龄中后期染,基本可吐丝结茧,但部分为死笼茧。 病变:在中肠,病势慢,病程长,生产上大多在3、4龄感染,到 5龄饷食后大量发生。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紫外分光光度法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紫外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0350 规格:50T/48S 产品内容: 试剂一:液体50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45mL×1瓶,4℃保存。 试剂三: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5mL蒸馏水溶解。 产品说明: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家族,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GST是体内解毒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催化各种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与GSH的巯基共价结合,使亲电化合物变为亲水物质,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泄,达到将体内各种潜在或具备毒性的物质降解并排出体外的目的。因此,GST在保护细胞免受亲电子化合物的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此外,因为GST具有GSH-Px活性,亦称为non-Se GSH-Px,具有修复氧化破坏的大分子如DNA、蛋白质等的功能。注意,GST催化的反应减少GSH含量,但是不增加GSSG含量。 GST催化GSH与CDNB结合,其结合产物的光吸收峰波长为340nm;通过测定340nm波长处吸光度上升速率,即可计算出GST活性。 自备仪器和用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低温离心机、水浴锅、可调节移液器、1mL石英比色皿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 一、粗酶液提取: 1.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试剂 一)进行冰浴匀浆。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第1页,共3页

2.细菌、真菌:按照细胞数量(104个):试剂一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胞加入 1mL试剂一),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秒,间隔7秒,总时间3min);然后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3.血清等液体:直接测定。 二、测定: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到340nm,用蒸馏水调零。 2.试剂二、试剂三放在25℃(一般物种)或者37℃(哺乳动物)保温。 3.空白管:取1mL石英比色皿,加入100μL试剂一,900μL试剂二和100μL试剂三,迅速混匀后于340nm 测定10s吸光度记A1,37℃水浴5min后,快速取出测定吸光度记A2。 4.测定管:取1mL石英比色皿,加入100μL上清液,900μL试剂二和100μL试剂三,迅速混匀后于340nm 测定10s吸光度记A3,37℃水浴5min后,快速取出测定吸光度记A4。 三、GST活性计算: (1)按蛋白浓度计算 活性单位定义:在25℃或者37℃中,每毫克蛋白每分钟催化1μmol CDNB与GSH结合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GST(U/mg prot)=[(A4-A3)-(A2-A1)]÷(ε×d)×106×V反总÷(Cpr×V样)÷T =0.23×[(A4-A3)-(A2-A1)]÷Cpr (2)按样本鲜重计算 活性单位定义:在25℃或者37℃中,每克样品每分钟催化1μmol CDNB与GSH结合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GST(U/g鲜重)=[(A4-A3)-(A2-A1)]÷(ε×d)×106×V反总÷(V样÷V样总×W)÷T =0.23×[(A4-A3)-(A2-A1)]÷W (3)按细胞数量计算 活性单位定义:在25℃或者37℃中,每104个细胞每分钟催化1μmol CDNB与GSH结合为一个酶活单位。 第2页,共3页

课题家蚕分子抗病育种技术-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室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2011年12月20日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训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发创新性研究,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系统性原创成果,实现相关重要基础原理的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根据国家要求和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规定,提出重点实验室2012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诚挚欢迎申请者踊跃申报。 1、家蚕重要突变基因及突变机理研究 以克隆家蚕重要突变基因,分析其功能,阐明家蚕重要突变体的突变机理为目标,开展家蚕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阐明其突变机理,开发突变基因的利用价值。 2、家蚕重要经济性状关键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 以鉴定并克隆家蚕关键品质性状相关基因,阐明其决定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为目标,针对蚕丝产量与质量等关键性状,重点鉴定和克隆与蚕丝蛋白合成、变态发育、免疫与抗性等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功能研究和调控分析,揭示其在性状形成中的分子机理。 3、蚕丝理化性能基础及新蚕丝素材研究 以阐明家蚕丝纤维的理化性能基础、揭示蚕丝纤维形成的机理、开发

新型蚕丝素材为目标,开展家蚕丝纤维的理化性能多尺度、多层次的研究,通过结构解析和化学分析,阐释家蚕丝纤维从液态丝蛋白形成固态丝纤维的分子机理,重点开发高强度、高性能的新型蚕丝纤维素材和基于蚕丝蛋白的生物材料。 4、家蚕实用新型遗传素材和品种创新研究 以创制实用新型遗传素材,培育优质和特色品种为目标,综合集成家蚕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围绕家蚕关键品质性状,研究确立可供人为遗传操作的关键分子靶标,并利用其创制高产量、高品质、强健性或特殊用途家蚕遗传素材,为培育可资推广利用的新型实用品种提供基础素材。 5、鳞翅目昆虫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以家蚕基因组为参照,研究鳞翅目昆虫特异性基因家族,重要和特异生理和生化过程,化学信息传导、农药抗性机制,为寻找害虫防治新的靶标提供依据。 6、家蚕分子抗病育种技术 围绕家蚕分子抗性育种技术的构建,以寻找病原与家蚕相互作用的关键基因、病原增殖的关键基因以及病原的诱导型启动子等研究为基础,通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 注意: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0355 规格:100T/96S 产品内容: 试剂一:液体100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22mL×1瓶,4℃保存。 试剂三: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2mL蒸馏水溶解。 产品说明: GST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家族,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GST是体内解毒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催化各种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与GSH的巯基共价结合,使亲电化合物变为亲水物质,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泄,达到将体内各种潜在或具备毒性的物质降解并排出体外的目的。因此,GST在保护细胞免受亲电子化合物的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此外,因为GST具有GSH-Px活性,亦称为non-Se GSH-Px,具有修复氧化破坏的大分子如DNA、蛋白质等的功能。注意,GST催化的反应减少GSH含量,但是不增加GSSG含量。 GST催化GSH与CDNB结合,其结合产物的光吸收峰波长为340nm;通过测定340nm波长处吸光度上升速率,即可计算出GST活性。 自备仪器和用品: 低温离心机、水浴锅、可调节移液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UV板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 一、粗酶液提取: 1.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试剂 一)进行冰浴匀浆。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细菌、真菌:按照细胞数量(104个):试剂一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胞加入 1mL试剂一),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秒,间隔7秒,总时间3min);然后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3.血清等液体:直接测定。 二、测定: 1.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到340nm,用蒸馏水调零。 2.试剂二放在25℃(一般物种)或者37℃(哺乳动物)保温。 3.空白管:取微量石英比色皿,加入20μL试剂一,180μL试剂二和20μL试剂三,迅速混匀后于340nm 测定10s吸光度记A1,37℃水浴5min后,快速取出测定吸光度记A2。 4.测定管:取微量石英比色皿,加入20μL上清液,180μL试剂二和20μL试剂三,迅速混匀后于340nm 测定10s吸光度记A3,37℃水浴5min后,快速取出测定吸光度记A4。 三、GST活性计算: a.使用微量石英比色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1)按蛋白浓度计算 活性单位定义:在25℃或者37℃中,每毫克蛋白每分钟催化1μmol CDNB与GSH结合为一个酶活性单位。GST(U/mg prot)=[(A4-A3)-(A2-A1)]÷(ε×d)×106×V反总÷(Cpr×V样)÷T =0.23×[(A4-A3)-(A2-A1)]÷Cpr (2)按样本鲜重计算 活性单位定义:在25℃或者37℃中,每克样品每分钟催化1μmol CDNB与GSH结合为一个酶活性单位。GST(U/g鲜重)=[(A4-A3)-(A2-A1)]÷(ε×d)×106×V反总÷(V样÷V样总×W)÷T =0.23×[(A4-A3)-(A2-A1)]÷W (3)按细胞数量计算 活性单位定义:在25℃或者37℃中,每104个细胞每分钟催化1μmol CDNB与GSH结合为一个酶活单位。GST(U/104cell)=[(A4-A3)-(A2-A1)]÷(ε×d)×106×V反总÷(500×V样÷V样总)÷T =0.23×[(A4-A3)-(A2-A1)]÷500

家蚕僵病的发生与防治(一)

家蚕僵病的发生与防治(一) 摘要介绍了家蚕常见僵病的发病情况,结合当前家蚕饲养的实际情况,提出养蚕前、养蚕中对僵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关键词家蚕;僵病;发生;防治技术 僵病是蚕被真菌感染,死后尸体产生僵化的现象,所以被称为僵病。由于被寄生的菌类不同,死蚕尸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颜色也各异,依其分生孢子颜色,可分为白僵病、黄僵病、绿僵病、曲霉、灰僵病和黑僵病等。僵病是养蚕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蚕病1]。生产中往往由于消毒不严和防治不及时,而给蚕茧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2]。因此,对僵病的防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1常见僵病 1.1白僵病 白僵病传染途径有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2种,其中以接触传染为主。白僵病菌分生孢子通过空气、桑叶等媒介,附着于蚕体表面后发芽,钻入蚕体内寄生,使蚕发病。白僵病的病原是白僵菌的分生孢子,24~28℃是分生孢子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如果超过28℃,孢子生长会受到抑制甚至不能发芽。在24~28℃的适温下,湿度越高分生孢子生长越好。湿度在98%~100%时对分生孢子生长最合适,如果湿度低于70%分生孢子不能发芽。当分生孢子在适温、适湿的条件下发芽,则会生成芽管穿入蚕体内,形成营养菌丝,摄取蚕体营养同时开始分枝,当分生孢子增殖到一定数量时,蚕儿开始表现出一些病状,如体表出现淡褐色油渍状病斑,有的

出现黑色焦状斑,当病菌在蚕体繁殖到一定数量时蚕就会死亡。尸体由软变硬,1~2d后,尸体上慢慢出现白色气生菌丝,并且不断长出白色分生孢子,覆满体表。染病时如遇眠期,病轻的仍能脱皮,脱皮壳适温适湿的环境下也会长出气生菌丝,长满分生孢子。长有分生孢子的病虫尸体及其脱皮壳成为新的传染来源。病原真菌的分生孢子可随气流和风再次传播。 1.2黄僵病 黄僵病的传染方法与白僵病相同,但黄僵病菌的主要来源是野外昆虫的尸体,黄僵病菌随野外昆虫尸体带入蚕室,通过接触传染给蚕,从而使蚕发病。黄僵病病原菌为白僵菌属,只是其血清型与白僵菌有所区别,黄僵病感染到发病死亡的时间比白僵病稍长。黄僵病病菌分生孢子、芽生孢子形态和分生孢子着生形式与白僵病菌相似,但黄僵病的分生孢子比白僵病的分生孢子略小,多数分生孢子聚集在一起呈淡炒米色,气生菌丝较长,常成束状伸出,分生孢子发芽所需的时间也比黄僵病略长,发育适温在25℃左右,黄僵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发病时皮肤上出现许多小斑点布满全身,或以气门为中心发生一两个对称大黑斑。死后,随着尸体硬化,体色呈淡桃红色,然后渐渐长出绒毛状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全身被覆盖,呈淡黄色。 1.3绿僵病 绿僵病传染途径分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2种,以接触传染为主。绿僵病的病原是绿僵病菌,分生孢子呈尖卵圆形,表面光滑,淡绿色,大量孢子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