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_DSP开发环境经典教程

CCS_DSP开发环境经典教程
CCS_DSP开发环境经典教程

第一章CCS概述

本章概述CCS(Code Composer Studio)软件开发过程、CCS组件及CCS 使用的文件和变量。

CCS提供了配置、建立、调试、跟踪和分析程序的工具,它便于实时、嵌入式信号处理程序的编制和测试,它能够加速开发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1.1 CCS概述

CCS提供了基本的代码生成工具,它们具有一系列的调试、分析能力。CCS支持如下所示的开发周期的所有阶段。

在使用本教程之前,必须完成下述工作:

?安装目标板和驱动软件。按照随目标板所提供的说明书安装。如果你正在用仿真器或目标板,其驱动软件已随目标板提供,你可以按产品的安装指南逐步安装。

?安装CCS.遵循安装说明书安装。

?运行CCS安装程序SETUP. SETUP程序允许CCS使用为目标板所安装的驱动程序。

1

CCS构成及接口见图1-1。

图1-1 CCS构成及接口

2

3

1.2 代码生成工具

代码生成工具奠定了CCS 所提供的开发环境的基础。图1-2是一个典型的软件开发流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通常的C 语言开发途径,其它部分是为了强化开发过程而设置的附加功能。

图1-2 软件开发流程

图1-2描述的工具如下:

? C 编译器(C compiler) 产生汇编语言源代码,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 最优化C 编译器用户指南。

? 汇编器(assembler) 把汇编语言源文件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文件,机器语言格式为公用目标格式(COFF ),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 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

? 连接器(linker) 把多个目标文件组合成单个可执行目标模块。

它一

边创建可执行模块,一边完成重定位以及决定外部参考。连接器的输入是可重定位的目标文件和目标库文件,有关连接器的细节参见TMS320C54x最优化C编译器用户指南和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

?归档器(archiver)允许你把一组文件收集到一个归档文件中。归档器也允许你通过删除、替换、提取或添加文件来调整库,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

?助记符到代数汇编语言转换公用程序(mnimonic_to_algebric assembly translator utility)把含有助记符指令的汇编语言源文件转换成含有代数指令的汇编语言源文件,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

?你可以利用建库程序(library_build utility)建立满足你自己要求的“运行支持库”,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最优化C编译器用户指南。

?运行支持库(run_time_support libraries) 它包括C编译器所支持的ANSI标准运行支持函数、编译器公用程序函数、浮点运算函数和C 编译器支持的I/O函数,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最优化C编译器用户指南。

?十六进制转换公用程序(hex conversion utility) 它把COFF目标文件转换成TI-Tagged、ASCII-hex、Intel、Motorola-S、或Tektronix 等目标格式,可以把转换好的文件下载到EPROM编程器中,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

?交叉引用列表器(cross_reference lister)它用目标文件产生参照列表文件,可显示符号及其定义,以及符号所在的源文件,其细节参见TMS320C54x汇编语言工具用户指南。

?绝对列表器(absolute lister)它输入目标文件,输出.abs文件,通过汇编.abs文件可产生含有绝对地址的列表文件。如果没有绝对列表器,这些操作将需要冗长乏味的手工操作才能完成。

4

1.3 CCS集成开发环境

CCS集成开发环境允许编辑、编译和调试DSP目标程序。

1.3.1 编辑源程序

CCS允许编辑C源程序和汇编语言源程序,你还可以在C语句后面显示汇编指令的方式来查看C源程序。

集成编辑环境支持下述功能:

?用彩色加亮关键字、注释和字符串。

?以圆括弧或大括弧标记C程序块,查找匹配块或下一个圆括弧或大括弧。

?在一个或多个文件中查找和替代字符串,能够实现快速搜索。

?取消和重复多个动作。

?获得“上下文相关”的帮助。

?用户定制的键盘命令分配。

5

1.3.2创建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通过工程文件来创建。工程文件中包Array括C源程序、汇编源程序、目标文件、库文件、连

接命令文件和包含文件。编译、汇编和连接文件

时,可以分别指定它们的选项。在CCS中,可以选

择完全编译或增量编译,可以编译单个文件,也

可以扫描出工程文件的全部包含文件从属树,也

可以利用传统的makefiles文件编译。

1.3.3 调试应用程序

CCS提供下列调试功能:

?设置可选择步数的断点

?在断点处自动更新窗口

?查看变量

?观察和编辑存储器和寄存器

?观察调用堆栈

?对流向目标系统或从目标系统流出的数据采用探针工具观察,并收集存储器映象

?绘制选定对象的信号曲线

?估算执行统计数据

?观察反汇编指令和C指令

CCS提供GEL语言,它允许开发者向CCS菜单中添加功能。

6

1.4 硬件仿真和实时数据交换

TI DSP供在片仿真支持,它使得CCS能够控制程序的执行,实时监视程序运行。增强型JTAG连接提供了对在片仿真的支持,它是一种可与任意DSP 系统相连的低侵扰式的连接。仿真接口提供主机一侧的JTAG连接,如TI XDS510。为方便起见,评估板提供在板JTAG仿真接口。

在片仿真硬件提供多种功能:

?DSP的启动、停止或复位功能

?向DSP下载代码或数据

?检查DSP的寄存器或存储器

?硬件指令或依赖于数据的断点

?包括周期的精确计算在内的多种记数能力

?主机和DSP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RTDX)

CCS提供在片能力的嵌入式支持;另外,RTDX通过主机和DSP API 提供主机和DSP之间的双向实时数据交换,它能够使开发者实时连续地观察到DSP应用的实际工作方式。在目标系统应用程序运行时,RTDX也允许开发者在主机和DSP设备之间传送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可以在使用自动OLE 的客户机上实时显示和分析,从而缩短研发时间。

RTDX由目标系统和主机两部分组成。小的RTDX库函数在目标系统DSP 上运行。开发者通过调用RTDX软件库的API函数将数据输入或输出目标系统的DSP,库函数通过在片仿真硬件和增强型JTAG接口将数据输入或输出主机平台,数据在DSP应用程序运行时实时传送给主机。

图1-4RTDX系统组成

7

在主机平台上,RTDX库函数与CCS一道协同工作。显示和分析工具可以通过COM API与RTDX通信,从而获取目标系统数据,或将数据发送给DSP应用例程。开发者可以使用标准的显示软件包,诸如National Instruments? LabVI EW,Quinn-Curtis? Real-Time Graphics Tools,或Microsoft Excel。同时,开发者也可研制他们自己的Visual Basic或Visual C++应用程

序。

图1-5RTDX实例

RTDX能够记录实时数据,并可将其回放用于非实时分析。下述样本由National Instruments? LabVIEW 软件产生。在目标系统上,一个原始信号通过FIR滤波器,然后与原始信号一起通过RTDX发送给主机。在主机上,LabVIEW显示屏通过RTDX COM API获取数据,并将它们显示在显示屏的左边。利用信号的功率谱可以检验目标系统中FIR滤波器是否正常工作。处理后的信号通过LabVIEW,将其功率谱显示在右上部分;目标系统的原始信号通过LabVIEW的FIR滤波器,再将其功率谱显示在右下部分。比较这两个功率谱便可确认目标系统的滤波器是否正常工作。

RTDX适合于各种控制、伺服和音频应用。例如,无线电通信产品可以通过RTDX捕捉语音合成算法的输出以检验语音应用程序的执行情况;嵌入式系统也可从RTDX获益;硬磁盘驱动设计者可以利用RTDX测试他们的应用软件,不会因不正确的信号加到伺服马达上而与驱动发生冲突;引擎控

制器设计者可以利用RTDX在控制程序运行的同时分析随环境条件而变化

的系数。对于这些应用,用户都可以使用可视化工具,而且可以根据需要

8

选择信息显示方式。

9

1.5 CCS文件和变量

本节简述CCS文件夹、CCS的文件类型及CCS环境变量。

1.5.1安装文件夹

安装进程将在安装CCS的文件夹(典型情况为:c:\ti)中建立子文件夹。此外,子文件夹又建立在Windows目录下(c:\windows or c:\winnt)。

C:\ti包含以下目录:

?bin.各种应用程序

?C2800\bios。DSP/BIOS API的程序编译时使用

的文件

?C2800\cgtools.Texas instruments源代码生成工

?C2800\examples.源程序实例

?C2800\rtdx.RTDX文件

?C2800\tutorial.本手册中使用的实例文件

?cc\bin.关于CCS环境的文件

?cc\gel.与CCS一起使用的GEL文件

?docs.PDS格式的文件和指南

?myprojects.用户文件夹

1.5.2文件扩展名

以下目录结构被添加到Windows目录:

?ti\drivers.各种DSP板驱动文件

?ti\plugins.和CCS一起使用的插件程序

?ti\uninstall.支持卸载CCS软件的文件

当使用CCS时,你将经常遇见下述扩展名文件:?https://www.360docs.net/doc/e213476656.html,S使用的工程文件

?program.c.C程序源文件

10

?program.asm.汇编程序源文件

?filename.h.C程序的头文件,包含DSP/BIOS API模块的头文件

?filename.lib.库文件

?project.cmd.连接命令文件

?program.obj.由源文件编译或汇编而得的目标文件

?program.out.(经完整的编译、汇编以及连接的)可执行文件

?project.wks.存储环境设置信息的工作区文件,

?program.cdb.配置数据库文件。采用DSP/BIOS API的应用程序需要这类文件,对于其它应用程序则是可选的。

保存配置文件时将产生下列文件:

◆programcfg.cmd.连接器命令文件

◆programcfg.h28.头文件

◆programcfg.s28.汇编源文件

11

12

第二章开发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

本章使用hello world实例介绍在CCS中创建、调试和测试应用程序的基

本步骤;介绍CCS的主要特点,为在CCS中深入开发DSP软件奠定基础。

在使用本实例之前,你应该已经根据安装说明书完成了CCS安装。建议在使用CCS时利用目标板而不是仿真器。如果没有CCS而只有代码生成工具和Code Composer或者是利用仿真器在进行开发,你只要按第二章和第四章中的步骤执行即可。

2.1 创建工程文件

在本章中,将建立一个新的应用程序,它采用标准库函数来显示一条hello world 消息。

1.如果CCS安装在c:\ti中,则可在c:\ti\myprojects建立文件夹

adcshujucaiji 。(若将CCS安装在其它位置,则在相应位置创建文件夹hello1。)

2.将c:\ti\c2800\tutorial\hello1中的所有文件拷贝到上述新文件夹。

3.从Windows Start菜单中选择Programs→Code Composer Studio

…C5400→CCStudio。(或者在桌面上双击Code Composer Studio图标。) 注:CCS设置

如果第一次启动CCS时出现错误信息,首先确认是否已经安装了CCS。如果利用目标板进行开发,而不是带有CD-ROM的仿真器,则可参看与目标板一起提供的文档以设置正确的I/O端口地址。

4.选择菜单项Project→New。

5.在Save New Project As窗口中选择你所建立的工作文件夹并点击

Open。键入adcshujucaiji作为文件名并点击Save,CCS就创建了adcshujucaiji.mak的工程文件,它存储你的工程设置,并且提供对工程所使用的各种文件的引用。

13

2.2 向工程添加文件

1.选择Project→Add Files to Project,选择hello.c并点击Open。

2.选择Project→Add Files to Project,在文件类型框中选择*.asm。选择

vector.asm并点击Open。该文件包含了设置跳转到该程序的C入口点的RESET中断(c_int00)所需的汇编指令。(对于更复杂的程序,可在vector.asm定义附加的中断矢量,或者,可用 3.1节上所说明的DSP/BIOS来自动定义所有的中断矢量)

3.选择Project→Add Files to Pr oject,在文件类型框中选择*.cmd。选择

hello.cmd并点击Open,hello.cmd包含程序段到存储器的映射。

文件夹(C:\ti\c2800\cgtools\lib)。在文件类型框

中选择*.o*,*.lib。选择rts.lib并点击Open,

该库文件对目标系统DSP提供运行支持。

5.点击紧挨着Project、Myhello.mak、Library和

Source旁边的符号+展开Project表,它称之为

Project View。

注:打开Project View

如果看不到Project View,则选择View→Project。如果这时选择过Bookmarks图标,仍看不到Project View,则只须再点击Project View底部的文件图标即可。

6.注意包含文件还没有在Project View中出现。在工程的创建过程中,

CCS扫描文件间的依赖关系时将自动找出包含文件,因此不必人工地向工程中添加包含文件。在工程建立之后,包含文件自动出现在Project View中。

如果需要从工程中删除文件,则只需在Project View中的相应文件上点击鼠标右键,并从弹出菜单中选择Remove from project即可。

在编译工程文件时,CCS按下述路径顺序搜索文件:

?包含源文件的目录

?编译器和汇编器选项的Include Search Path中列出的目录(从左

到右)

14

2.3 查看源代码

1.双击Project View中的文件hello.c,可在窗口的右半部看到源代码。

2.如想使窗口更大一些,以便能够即时地看到更多的源代码,你可以选择

Option→Font使窗口具有更小的字型。

/* ======== hello.c ======== */

#include

#include "hello.h"

#define BUFSIZE 30

struct PARMS str =

{

2934,

9432,

213,

9432,

&str

};

/** ======== main ========**/

void main()

{

#ifdef FILEIO

int i;

char scanStr[BUFSIZE];

char fileStr[BUFSIZE];

size_t readSize;

FILE *fptr;

#endif

/* write a string to stdout */

puts("hello world!\n");

#ifdef FILEIO

/* clear char arrays */

for (i = 0; i < BUFSIZE; i++) {

scanStr[i] = 0 /* deliberate syntax error */

fileStr[i] = 0;

15

}

/* read a string from stdin */

scanf("%s", scanStr);

/* open a file on the host and write char array */

fptr = fopen("file.txt", "w");

fprintf(fptr, "%s", scanStr);

fclose(fptr);

/* open a file on the host and read char array */

fptr = fopen("file.txt", "r");

fseek(fptr, 0L, SEEK_SET);

readSize = fread(fileStr, sizeof(char), BUFSIZE, fptr);

printf("Read a %d byte char array: %s \n", readSize, fileStr);

fclose(fptr);

#endif

}

当没有定义FILEIO时,采用标准puts()函数显示一条hello world消息,它只是一个简单程序。当定义了FILEIO后(见2.5节),该程序给出一个输入提示,并将输入字符串存放到一个文件中,然后从文件中读出该字符串,并把它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上。

16

17

2.4 编译和运行程序

CCS 会自动将你所作的改变保存到工程设置中。在完成上节之后,如果你退出了CCS ,则通过重新启动CCS 和点击Project→Open ,即可返回到你刚才停止工作处。

注:重新设置目标系统DSP

如果第一次能够启动CCS ,但接下来得到CCS 不能初始化目标系统DSP 的出错信息则可选择Debug→Reset DSP 菜单项。若还不能解决上述问题,你可能需要运行你的目标板所提供的复位程序。

为了编译和运行程序,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点击工具栏按钮或选择Project→Rebuild All ,CCS 重新编译、

汇编和连接工程中的所有文件,有关此过程的信息显示在窗口底部的信息框中。 2. 选择File→Load Program ,选择刚重新编译过的程序adshujucaiji.out(它

应该在c:\ti\myprojects\adshujucaiji 文件夹中,除非你把CCS 安装在别的地方)并点击Open 。CCS 把程序加载到目标系统DSP 上,并打开Dis_Assembly 窗口,该窗口显示反汇编指令。(注意,CCS 还会自动打开窗口底部一个 标有Stdout 的区域,该区域用以显示程序送往Stdout 的输出。)

3. 点击Dis_Assembly 窗口中一条汇编指令(点击指令,而不是点击指令

的地址或空白区域)。按F 1键。CCS 将搜索有关那条指令的帮助信息。这是一种获得关于不熟悉的汇编指令的帮助信息的好方法。 4. 点击工具栏按钮或选择Debug→Run 。 注:屏幕尺寸和设置

工具栏有些部分可能被Build 窗口隐藏起来,这取决于屏幕尺寸和设置。为了看到整个工具栏,请在Build 窗口中点击右键并取消Allow Docking 选择。

当运行程序时,可在Stdout 窗口中看到hello world 消息。

18 2.5 修改程序选项和纠正语法错误

在前一节中,由于没有定义FILEIO ,预处理器命令(#ifdef 和#endif )之间的程序没有运行。在本节中,使用CCS 设置一个预处理器选项,并找出和纠正语法错误。

1. 选择Project→Options 。

2. 从Build Option 窗口的Compiler 栏的Category 列表中选择Symbles 。

在Define Symbles 框中键入FILEIO 并按Tab 键。

注意,现在窗口顶部的编译命令包含-d 选项,当你重新编译该程序时,程序中#ifdef FILEIO 语句后的源代码就包含在内了。(其它选项可以是变化的,这取决于正在使用的DSP 板。)

3. 点击OK 保存新的选项设置。

4. 点击(Rebuild All)工具栏按钮或选择Project→Rebuild All 。无

论何时,只要工程选项改变,就必须重新编译所有文件。

5. 出现一条说明程序含有编译错误的消息,点击Cancel 。在Build tab

19

域移动滚动条,就可看到一条语法出错信息。

6. 双击描述语法错误位置的红色文字。注意到hello.c 源文件是打开的,

光标会落在该行上: fileStr[i] = 0 7. 修改语法错误(缺少分号)。注意,紧挨着编辑窗口题目栏的文件名旁

出现一个星号(*),表明源代码已被修改过。当文件被保存时,星号随之消失。

8. 选择File→Save 或按Ctrl+S 可将所作的改变存入hello.c 。 9. 点击(Incremental Build)工具栏按钮或选择Project→Build ,CCS

重新编译已被更新的文件。

20 2.6 使用断点和观察窗口

当开发和测试程序时,常常需要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检查变量的值。在本节中,可用断点和观察窗口来观察这些值。程序执行到断点后,还可以使用单步执行命令。

1. 选择File→Reload Program.

2. 双击Project View 中的文件hello.c 。可以加大窗口,以便能看到更多的源代码。

3. 把光标放到以下行上:

fprintf(fptr, “%S”, scacStr);

4. 点击工具栏按钮或按F9,该行显示为高亮紫红色。(如果愿意

的话,可通过Option→Color 改变颜色。)

5. 选择View→Watch Window 。CCS 窗口的右下角会出现一个独立区域,在程序运行时,该区域将显示被观察变量的值。

6. 在Watch Window 区域中点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表中选择Insert New

Expression 。

7. 键入表达式*scanStr 并点击

OK 。

8. 注意局部变量*scanStr 被列在

Watch window 中,但由于程序当前并未执行到该变量的main()函数,因此没有定义。 9. 选择Debug→Run 或按F5。 10. 在相应提示下,键入goodbye

并点击OK 。注意,Stdout 框以蓝色显示输入的文字。

还应注意,Watch Window 中显示出*scanStr 的值。

在键入一个输入字符串之后,程序运行并在断点处停止。程序中将要

环境系统分析小结

环境系统分析小结 环工卓越班章雷1302031005 摘要: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环境系统分析;环境生态;环境质量模型. 环境系统分析是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自净能力以及有关环境工程技术原理为依据,运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环境污染预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研究如何利用它来分析各种污染控制过程可调因素(或各种可替换方案)对环境目标或费用、能耗等的影响,以及寻求最优决策方案。 环境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专门技术基础。理论基础: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和系统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如运筹学)。专门技术基础:数学建模、计算科学、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生命周期评估、系统化的图与网络分析方法。 《环境系统分析》是我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包括:1.使

学生了解污染物在水体和大气中的迁移、扩散和变化规律,建立相应的环境系统模型;2.使学生掌握建立环境数学模型的一般知识;3.使学生了解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技术;4.使学生掌握区域性环境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使学生建立采用最优化技术求解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问题的概念,并有能力解决一般性问题。本门课程一共有十一个章节,主要内容有:环境系统分析概论、数学模型概述、环境质量基本模型、水体水质模型、流域非点源模型、大气质量模型、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模型以及环境规划,还有环境决策分析。其中,水体水质模型主要指内陆水体模型,包括湖泊水库水质模型和河流水质模型;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规划和大气环境规划。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对环境系统的分析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它的最大特征是追求环境系统的最优化。 环境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的选用主要有对确定性问题,可采用线性规划、动态规划、非线性规划、整体规划等。对非确定性问题,可用马尔可夫过程,排队论,对策论等方法进行最优化。有的系统优化问题还应用网络理论、图论和模糊数学等进行最优化。 根据本书前言部分介绍这门课程的学科基础包括数学、运筹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等,内容较为丰富,通过选

环境系统课程设计资料

环境系统课程设计 《环境系统分析A》 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名称 提交日期 2016年1月12日

第一章任务书 (3) 1.1课程设计目的 (3) 1.2课程设计要求 (3) 1.2.1环境质量要求 (3) 1.2.2报告主要研究内容 (3) 第二章课程设计内容 (4) 2.1总论 (4) 2.1.1设计依据 (4) 2.1.2评价因子 (4) 2.2项目 (4) 2.2.1热电厂 (4) 2.2.1.1背景介绍 (4) 2.2.1.2模型运用 (6) 2.2.1.3分析模型 (8) 2.2.2污水厂 (8) 2.2.2.1背景介绍 (8) 2.2.2.2模型运用 (9) ①污水厂处理前水质 (9) ②污水厂处理后 (11) 2.2.2.3分析模型 (11) 第三章应对措施 (12) 3.1对热电厂所采取的措施 (12) 3.1.1增加烟囱物理高度 (12) 3.1.2使用除硫除尘设备: (12) 3.1.3其他措施 (13) 3.2对污水处理采取的措施 (13) 第四章课程设计总结 (14) 第五章附录 (15) 5.1小组分工 (15) 5.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部分) (15) 5.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部分) (16)

第一章任务书 1.1课程设计目的 环境系统分析以模型化为手段描述环境系统的特征,模拟和揭示环境系统分析的发展与变化规律,并通过最优化对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做出最佳选择。而本课程设计是《环境系统分析》课程学习之后的设计训练,目的在于让学生们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设计内容主要在以前布置的水环境质量模式与大气环境质量模式大作业的工作基础上展开。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了解求“水环境污染物”与“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污染贡献估算所需的主要资料、应做的主要工作、所用的主要模式、工作的一般步骤等等,并锻炼在微机上求解的实际工作能力。 1.2课程设计要求 1.2.1环境质量要求 某城郊区域(假设原来无任何大气和水污染物)要进行国家级经济开发示范建设,先行开发项目有污水处理厂和热电厂,为保证开发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达标,必须对该二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进行控制。 控制标准如下: (1)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一级标准 (2)水环境质量控制在地表水III类标准 1.2.2报告主要研究内容 (1)调查、统计水、大气环境资料。 (2)使用相应的河流/水质模型以及大气质量模型进行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状况)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计算过程。 (3)列举污染预测结果为保证达标需要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手段。 (4)课程设计的结果分析、结论及讨论。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性质:XXX 总学时:64 学分:4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XXX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给水与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按监测对象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等内容。按测定项目学习,包括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酚类、油类,大气中SO2、NO X、TSP、PM10、CO、O3、烃类等气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类等重要有机污染物,以及酸雨项目监测等。按监测程序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监测的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测定,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化,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 按监测方法学习,主要讲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生物方法;主要为标准方法和正在推广的新的常规监测技术,还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简易监测技术,及迅速发展的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法规,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期课程和将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2.掌握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或程序。 3.掌握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 4.了解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 5.掌握大气、水、土壤等最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各类污染物的控制或

环境系统分析复习题

概念解释: 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系统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3.环境系统分析:是研究环境系统规划、设计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技术科学,它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工程技术原理和环境经济学等为依据,并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理论,采用现代管理的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和防止工程进行系统分析,谋求整体优化解决。 4.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称为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简称基本模型。 5.灰箱模型:复杂问题,主要因果关系清楚,但许多机理细节(参数)不明,可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大致变化,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又称半机理模型(许多含物理意义的统计模型)。 6. 黑箱模型:即输入-输出模型。因果关系不明,只有输入、输出统计关系,仅在一定区间内基本正确。需要大量的输入,输出数据以获得经验模型。它们可在日常例行观察中积累,也可由专门实验获得。. 7.白箱模型:因果关系十分清楚,物理、化学运动机理(参数)完全掌握;可精确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全部变化,又称机理模型 8. 推流迁移:推流迁移是指在气流或水流作用下污染物产生的转移作用。推流作用只改变污染物的位置而不改变污染物的浓度。 9. 湍流扩散: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 10. 弥散:由于横断面上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在用断面平均流速描述实际运动时,就必须考虑一个附加的,由流速不均匀引起的作用。 11.污染物到达岸边(或地面)所需的距离:在二维环境中,污染物中心排放下,如果岸边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断面平均浓度的5%,则称污染物到达岸边或地面,从污染物排放点到污染物到达岸边的距离称为污染物到达岸边所需的距离。 12. 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当某一断面上任意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比介于0.95~1.05之间时,则称该断面已达到横向混合,由排放点到完成断面横向混合的距离称为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 13.S-P模型:描述河流水质的第一个模型,由斯特里特和菲尔普斯在1925年建立,用于描述一维稳态河流中的BOD与DO 的复合变化规律。它广泛应用于河流水质的模拟预测中,也用于计算允许最大排污量。其基本假设是河流中的BOD裒减和DO恢复都是一级反应,且DO的来源只有大气复氧 14.瞬时排放排放源:瞬时排放污染源是指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的时间短暂的排污源。如工厂的事故排放或定期排污。一般情况下,这种污染源反复的污染具有突发性和污染浓度高的特点,极易造成环境危害,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危害性。 15.稳定排放:排放强度变化很小( ,变化率在±10%以内);排放时间长( T >> X / u )。 16.控制方程:反映约束物质变化、物体运动、物种进化规律的那些规则的数学模型叫控制方程,而把遵循控制方程控制在一定条件下求解得出的物质变化、物体运动、物种进化的规律,叫控制方程的解(它可以用另一个数学模型——数学公式表达,也可以用一组有规律的数据表达)。 17.数值解:当问题复杂时(控制方程中含有复杂强迫项、或模式参数是变系数),方程便无解析解,但仍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得数值解。即直接求得:t=?, x=?, y=?, z=? 时的C值。一般先求出t = 0时的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值,再根据控制方程规定的规律推出下一时刻的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值,这样一步一步地推下去,也能得出研究对象的时、空变化规律,这种完全用数值表示事物运动规律的解,就叫数值解。 18.解析解:微分方程通过积分可以求出的原函数,即解析解。根据目前的数学研究,微分方程可求解析解的不多、应该说很少——仅局限于那些低阶微分(仅有一阶、二阶)的、微分项前系数为常数的、强迫项函数形式简单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也不复杂的微分方程。 19.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用于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这种方法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20. 点源污染: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指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由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汇入江河湖泊。这种点源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其变化规律依据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规律,即有季节性和随机性。 21.非点源污染: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这里的微量是指污染物浓度通常较点源污染低,但NPS污染的总负荷却是非常巨大。

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

课程开发与设计方 案 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培训课程开发是培训师的核心能力。能否开发出满足培训对象需求、具有一 定理论深度、课堂教案效果良好的培训课程是衡量一个培训师水平的重要标 1 2020年4月19日

志。而拥有一批具备培训课程开发能力的优秀培训师,又是企业培训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然而,由于企业培训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培训学员的类别层次非常复杂,市面上又缺少合适的培训教材。因此,培训课程开发非常困难。那么,怎样才能开发出一门优秀培训课程呢?自古“文无定法”,其实培训课程开发也因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培训对象的巨大差异,难以用一个模式来固定。可是任何事物又有一定的规律性,培训课程开发能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需求分析 准备进行培训课程开发之初,必须对受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需求调研。调研能够分为以下四部分,其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所占的大致比例可参见图表1。 了解企业培训师要对培训企业的自然情况、独特文化、组织结构、在行业内的竞争状况、提出这次培训的背景以及培训组织方对本次培训的期望等有一定的了解。培训师对企业的调研,既有助于在课程开发时体现出行业与企业的特点,达到与企业的文化相匹配,与企业的制度流程相吻合,与企业人的心态

相共振,又有助于拉近培训师与企业的距离,从而成功地讲授课程。 了解工程企业全年的培训计划,由一个个培训工程组成。所谓培训工程就是针对企业一部分特定人群、选取特定的培训内容、采用适当的培训手段、具有明确培训目标的一次性培训活动。它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定、教师聘任、具体实施、考试测评、效果反馈等诸多要素,课程开发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开发必须完全服从和服务于培训工程的要求。因此,培训师在开发与设计培训课程时必须了解工程的开发背景、总体教案计划、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学员状况等,并据此进行课程的设计。每门课程在进行内容安排与取舍、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培训方法的确定与实施、培训形式的选取与安排时都要考虑,怎样做才能满足工程的总体要求,怎样安排才能与其它课程匹配,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工程的目标。 了解学员培训师要了解学员的岗位要求、工作技能与经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培训的期望、对培训的经验、组成和类别、学员对工作的心态、对培训的态度、人数、性别比例、年龄段、学历比例等。这些资料对培训课程的成败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一定要在培训前做到心中有数。 了解资源培训时间、培训场地、培训设备条件等对于安排培训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培训活动受资源限制较大,必须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培训师应把对企业的调研放在第一位,当组织与学员的需求不一致时,首先满足组织对本次培训的期望。在此基础上,再针对本期学员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并根据资源的情况安排相应的教案活动。 培训需求调研的方法有问卷调查、个人访谈、集体座谈、实际观察等若干种,各种调研方法的利弊分析如图表2。

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培训课程开发是培训师的核心能力。能否开发出满足培训对象需求、具有一定理论深度、 课 堂教学效果良好的培训课程是衡量一个培训师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拥有一批具备培训课程开 发能力的优秀培训师,又是企业培训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然而,由于企业培训要求具 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培训学员的类别层次非常复杂,市面上又缺少合适的培训教材。因 此,培训课程开发非常困难。那么,怎样才能开发出一门优秀培训课程呢?自古“文无定法”, 其实培训课程开发也因其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与培训对象的巨大差异, 难以用一个模式来固定。 但是任何事物又有一定的规律性,培训课程开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第一部分:需求分析 准备进行培训课程开发之初,必须对受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需求调研。调研可以分为 以下 四部分,其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所占的大致比例可参见图表 1。 了解企业 培训师要对培训企业的自然情况、独特文化、组织结构、在行业内的竞争 状况、 提出这次培训的背景以及培训组织方对本次培训的期望等有一定的了解。培训师对企业 的调研,既有助于在课程开发时体现出行业与企业的特点,达到与企业的文化相匹配,与企业 的制度流程相吻合,与企业人的心态相共振,又有助于拉近培训师与企业的距离,从而成功地 讲授课程。 了解项目 企业全年的培训计划,由一个个培训项目组成。所谓培训项目就是针对企 业一部 分特定人群、选取特定的培训内容、采用适当的培训手段、具有明确培训目标的一次性 培训活动。它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定、教师聘任、具体实施、考试测评、效果反 馈等诸多要素,课程开发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开发必须完全服从和服务于培训项目的 要求。因此,培训师在开发与设计培训课程时必须了解项目的开发背景、总体教学计划、课程 设置、时间安排、学员状况等,并据此进行课程的设计。每门课程在进行内容安排与取舍、教 材的编写与选用、培训方法的确定与实施、培训形式的选取与安排时都要考虑,怎样做才能满 足项目的总体要求,怎样安排才能7G% 〔培训对象的自然: 10% 15% : [培训项目怖开发; L 買眞包堡1週垮 5% 15

《环境监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非师范类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 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 一、课程说明 总学时:78 学时分配:讲课6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适用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专业主干课程,是环境监测与 治理技术专业的专业模块课程。要求学生能系统地学习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 与方法。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水质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等内容。为 后续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学习打下 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绪论 4学时 概述,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环境标准。 2、水和废水监测 20学时 水质污染与监测,水质监测方案制定,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水样的预处理,物理指标检测,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底质监测 3、空气和废气监测 13学时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 采样仪器,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颗粒物的测定,降水监测,标准气 体的配制 4、固体废物监测4学时 固体废物概述,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监测 5、土壤质量监测 3学时 土壤基本知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污染物的测定 6、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4学时 水环境生物监测,空气污染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 7、噪声监测 5学时 声音和噪声,声音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噪声测量仪器,噪声标准,噪声监测 8、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 3学时 基础知识;环境中的放射性,放射性辐射防护标准,放射性测量实验室 和检测仪器,放射性监测 9、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2学时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监测实 验室基础 10、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 2学时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遥感监测技术

环境系统分析第四次作业

环境系统分析 上机实验报告 上机主题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上机时间 班级 学号 姓名 评分 市政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指导教师

一.上机实验目的 1.学习并了解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的相关知识。 2.学会并使用matlab 求解微分方程。 3.学会建立简单的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并通过已知量求解相关参数值。 二.上机实验题目 (1)一维均匀稳态河流,初始断面的污染物C 0=50mg/l ,纵向弥散系数Dx=2.5m 2/s,衰减系数K 1=0.1/d ,河流断面平均流速为0.5m/s 。试求下述各条件下在下游500m 处的污染物浓度。(1)一般解析解;(2)忽略弥散作用的解;(3)忽略推流作用时的解;(4)忽略衰减作用时的解。 (2)均匀稳态河段的宽500m ,平均水深h=3m ,平均流速ux=1m/s ,横向弥散系数Dy=1m 2/s ,守恒污染物中心排放的源强为1000kg/h 。求排放口下游2km 处的(1)污染物扩散羽的宽度;(2)最大的污染物浓度;(3)污染物浓度的横向的分布,并作图. 三.上机程序要点 1.(1)建立M 文件,由题知C 0=50mg/l ,Dx= 2.5m 2 /s ,K 1=0.1/d ,u x =0.5m/s,x=500m 显然该题在稳态条件下,220x x C C D u KC x x ??--=?? 代入一维模型稳态排放的解析解0exp[ (12x x u x C C D =解得 0.5*50050*exp[ (149.94/2*2.5C mg L == (2)忽略弥散作用:0x D = 解析解为0exp()x Kx C C u =- 所以代入数值得:00.1*500exp()50*exp()49.94/24*3600*0.5 x Kx C C mg L u =- =-= (3)忽略推流作用:0x u = 其解析解为0exp(C C =- 代入数值得:50exp(35.58/C mg L =-= (4)忽略衰减作用:0K = 求解220x x C C D u x x ??-=?? 得exp(inf 5)exp(5) 50* 50*50/exp(inf 5)1exp(inf 5)1 x C mg L =-=--,故其浓度50/i C mg L =

《课程开发技巧提升》课纲

《培训师课程开发技巧》课程 王兴东老师 【课程目标】 1、根据企业内部讲师培养、发展、提升与选拔优秀师资的需要,量身定做TTT初、中、高级培训班,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呈现阶梯式讲授与演进,满足内部培训师成长的需要。 2、通过内部培训师专业训练,让内部培训师从内心深处认识自身角色和信念,进而转化成能力和行为,实现由内而外的提高; 3、帮助内部培训师掌握现代培训理念,实操多元化的授课技巧,课程开发与教案设计,道具与游戏设计,课堂掌控技巧等; 4、掌握培训评估与辅助工具的运用,引导技术、教练技术的运用,以及培训结束后如何制定学员的行动指引,将课堂效果转化为行动和实际授课综合能力。 注:在引导式TTT中,以上目标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结合现场学员现状及需求进行灵活设定,在紧贴现实的前提下保证课程效果。 【授课方式】 引导促动分组讨论演练点评案例分析 游戏体验影音资料教练提问课程讲授 【培训时长】 短至1天,长至5天(根据企业培训计划及现场学员需求,对授课内容进行取舍) 【课程大纲参考】 一、学习场的建立 (一)如何快速营造培训氛围——现场联接技术 1、培训开场伏笔及联接技术 2、如何营造学习场,实现期望的培训氛围 3、如何在培训中运用激励手段,实现期待的互动效果 4、建立学习场的重要性及常见方法 (二)明确课程目标——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调研 1、入场调查的使用与解读 2、同类整理:您碰到哪些关于授课的难题?每人提出三个在实际培训中的难题,这些难题将作为案例在整个课程中巧妙地穿插、分析、研讨、示范、指导。 3、明确本次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圈定授课重点 4、群策群力确定培训目标

二、言之有法——内训师PPT制作技巧提升 1、四种常见的PPT制作风格 2、培训五线谱 ?W1线(when):什么时间讲什么 ?W2线(what):讲的内容要精练 ?W3线(how):怎么讲 ?W4线(whom):用什么工具和什么教学方法 ?W5线(why):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3、培训工具的使用:善假于物——视听呈现设计 ?PPT课件设计与制作技巧 ?板书技巧 ?课堂声、光、电效果的设计 ?PPT制作和展现 ?抛弃空洞说教,发挥道具的威力 4、常用的授课教学方式: ?频道切换:讲解讲述法 ?冲突强化:案例分析法 ?参与体悟:游戏体验法 ?层层设悬:问题研讨法 ?感同身受:情景模拟法 ?直观冲击:视频冲击法 ?行为改变:现场演练法 5、不同培训主题的教学方法选择 6、小组分享 每人准备5分钟讲课训练素材,具体要求如下: ?5分钟3个内容点【理性】 ?2次所有人同时的互动 ?3次一对一互动 ?案例、故事选一项,40秒之内完成【感性】 ?唱歌、跳舞、游戏、训练选一项,60秒内完成【互动】 ?保证内容有自己的独创性,让所有人学习到知识 三、课程开发技术与综合能力提升 (一)言之有文——内训师内容语言锤炼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培训素材的收集与整理——随时、随地、随情、随景 2、积之愈深,言之愈佳:厚积薄发,让素材、言语丰富起来 ?从学习中获得谈资:阅读、网络、培训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 环境监测的要紧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 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 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什么缘故还承诺制订和执行地点排放标准? 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 简述环境监测进展趋势。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2、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 50m 的河流为例,讲明如何布设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答:设三种断面:对比断面,操纵断面和削减断面。【3分】 对比断面设一个,设在河流进入都市和工业区往常的地点,躲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区;操纵断面数目视都市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公布情形而定,一样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削减断面一个,一样设在都市和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河段上。【3分】河流监测断面采样垂线的布设,可依水面宽度,按下表规定设置。 水面宽垂线数 <50m 一条(中泓垂线) 50-100m 二条(左右近岸明显水流处) 100-1000m 三条(左,中,右) >1500m 至少要设置5条等距离采样垂线 垂线上采样点的设置可按照水深按下表设置 水深采样点数 <5m 一点(水面下0..3-0.5m处) 5-10m 二点(水面下0..3-0.5m,河床以上0..5m 处) 10-50m 三点(水面下0..3-0.5m,1/2水深,河底以上0.5m处) >50m 酌情增加 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什么缘故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何谓真色和表色?水的色度通常指什么?如何样按照水质污染情形选择适宜的测定颜色方法?什么缘故? 简述原子吸取分光光度法的差不多原理,并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17、试比较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仪器要紧组成部分及测定对象的要紧不同之处? 20、如何样采集测定溶解氧的水样?讲明电极法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如何样排除干扰?

环境系统分析教案

第一章环境系统分析概论 一、系统及其特征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元素又称为子系统,每一个系统又是—个比它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征。二、系统的结构化系统结构化旨在研究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秩序,为系统模型化奠定基础。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研究系统结构化的有效工具。 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系统结构化的常用方法。结构模型解析法从一堆杂乱的元素人手,通过构建有向连接图、相邻矩阵、可达性矩阵以及对矩阵的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确定各子系统在系统中的位置,建立系统的递阶结构模型。 三、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对系统的分解和综合,通常可以分为下述六个阶段:明确问题的范围和性质、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建立模型、制定评价标准和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是系统的模型化、最优化和决策分析。 四、环境系统与环境系统分析 在研究人与环境这个矛盾统一体时,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和环境保护、污染与控制有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分析的两大任务是: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研究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模型化和最优化来协调环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 习题及题解] 1.什么是系统?一个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 2 .系统的各种特征在模型化和最优化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3.简述系统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4.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系统结构化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环境监测》课程复习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 2、环境优先污染物 3、环境标准 4、环境优先监测 二、填空 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三、思考题 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 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 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4、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 5、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 是什么? 6、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6、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7、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10、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11、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 1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13、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14、简述优先污染物筛选的原则。、 15、简述环境监测的过程。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一、名词解释 1、水质污染 2、水体自净 3、水质监测 4、瞬时水样 5、混合水样 6、流速仪法 7、湿式消解法8、干灰化法9、富集或浓缩 10、混合水样11、综合水样12、凯式氮 13、化学需氧量14、高锰酸盐指数15、生化需氧量 16、总需氧量17、平均比例混合水样18、酸度 19、PH值20、酚酞酸度21、碱度 22、臭阈值23、总残渣24、总可滤残渣 25、悬浮物(SS)26、地下水27、离子交换法 28、共沉淀29、细菌总数30、污泥体积指数 31、溶解氧32、真色33、表色 二、思考题 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2、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 50m 的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布设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 工厂废水采样点应如何设置?

培训课程开发技巧

课程开发的技巧 经常参加培训的人员时常有这样的感悟:好像这些故事、案例、观点在哪里听过?可一时记不起了。这样的课程作用不是很大,因为课程零散,没有精华。培训师也是浆糊加剪刀从别的地方粘贴,然后结合自己的一些东西开发整理出的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培训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这类课程,这类培训师终究会被社会淘汰的。那么,培训师如何开发课程呢?以下提出了一些开发课程的方法技巧以供参考。 培训课程目前现状剖析 案列一:某钢铁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咨询培训机构,有没有技术方面的专业课程,培训机构摇头,这样的课程专业性太强了,暂时还没有培训师开发出这样的课程。企业无奈的放下电话,在网上继续寻找,可还是无果而终。 点评:技术类的专业课程是目前市场最为匮乏的,因为课程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再者加上技术类出身的培训师本身市场非常匮乏,因此造成了这样的尴尬状况。 案例二:某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接到一个培训届的朋友发来的一份课程介绍,负责人就说:这个课程我们早几年就听过了,是否有新的课程推荐啊?总不能老去听一样的课程吧!这个《团队管理》课程,我们也不是不需要,只是课程设置方面大同小异,对我们企业作用不大? 点评:课程过于陈旧,没有结合企业情况,这是不被企业认可的一个原因。如果想获得企业的关注,至少课程题目也要更新一下,可目前有些培训师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 案例三:某制造业公司培训主管找到培训机构负责人,麻烦推荐一些适合我们制造业的课程,负责人很快发了一批课程过去,可培训主管摇摇头,叹口气,觉得通用性太广,与企业切入点不够,这样的课程到底能取到多大的效果,还是未知数?

点评:专业化分工决定了培训课程也要结合行业特性,通用类的培训课程会被更多企业慢慢淘汰掉,因为企业的需求更理性。培训师若能开发出适合某个行业的课程,然后在整个行业推广,也能取得较大的市场。 完整的课程由那些部分构成 谈到培训课程,可能很多人感觉很抽象,特别是刚入行的培训师来说,对于培训课程无从下手。那么我们把培训课程分解成若干部分,这样便于更好了解培训课程构成。 1、课程介绍部分。课程介绍是整个课程的灵魂和核心,也可以说是一部广告宣传片。一个好的课程介绍会为培训师赢得更多授课机会。这个可以做成一个海报或者其他的形式,进行课程的宣传,课程介绍部分由如下部分构成: (1)课程背景。重点介绍为什么要开发这个课程,别人产生共鸣,从课程背景介绍中就想了解课程内容,想听课程(备选)。 (2)课程目标或课程意义。通过学习课程,将会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取得怎样的效果?让别人知道我学这个课程将获得什么?(重) (3)授课方式。整个授课会采用哪些授课方式,是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沙盘模拟,演练,讲授,或几种方式结合。(备选) (4)课程内容或课程提纲。这是课程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课程包含哪些内容,从那几个方面授课。这部分不易过于详细,过于详细就是课件而非课程介绍了,点到为止。(重) (5)培训对象。告知课程适合哪些人员参加,这样便于保障授课时的效果,这个在前期课程的设立时,就已经要想好的问题。(备选) (6)培训时间。课程需要用多长的时间讲完。一般是用课时来核定,目前标准培训课时为1天6课时,有课时短的课程,也有课时长的课程,具体依据情况而定。

环境系统工程总复习

环境系统工程总复习 1环境问题的特点 跨领域:社会学、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地理学、环境物理学等。 多系统:①自然保护系统、环境管理系统、监测系统、污染控制系统。②污染源发生和处理系统。这些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多层次:流域环境系统、区域环境系统、城市环境系统、水、气、声污染控制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系统。 多因素:多输入、多变量。(多变污染源,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多) 随机性:时间、空间、数量上均带有随机性。 多目标:有时是费用、质量等同时寻优。 动态的:随时间在变化,周期性很长的开放性的系统。 2环境问题的解决 只靠单项技术已不能圆满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更不能达到最优,必须综合分析,系统设计规划,就需借助系统工程处理法。 ①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 ②研究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建立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布局。 主要内容 一、环境系统分析概述 二、数学模型概述 三、环境质量基本模型 四、内陆水体水质模型 五、大气质量基本模型 六、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七、习题练习 环境系统分析概述 一、系统的概念:(书)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ppt)由若干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功能。 二、系统的基本特性即系统的特点: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集合性、阶层性、整体性

三、什么是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通过分解与综合的反复协调,寻求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分解和综合是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也是系统分析 的两个主要环节。 分解:研究和描述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特征,掌握各要素的变化规律。 模型化过程,研究描述环境系统主要功能的逻辑模式(定性的)和数学模式(定量的); 综合:研究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有机组合,达到系统的总目标最优。 最优化过程,利用数学模式进行最优化分析。 四、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书)1明确问题;2设立目标;3收集资料;4建立模型;5制定系统评估标准;6综合分析。 (ppt)明确问题,设立目标 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分析计算、评价比较 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五、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六、环境系统分析 环境系统: (1)定义:广义:指地球表面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的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狭义:在研究人与环境这个矛盾的统一体时,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境污染及控制有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 环境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污染物的发生及迁移过程:污染物发生系统、污染物输送系统、污染物处理系统、接受污染物的环境系统 环境管理功能:环境监测系统、环境执法系统、环境规划管理系统、环境统计与排污收费管理系统 环境保护对象:保护区系统、大气污染控制系统、水污染控制系统、城市生态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分析: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来解决环境保护领域的问题 主要内容: 环境系统可行性研究分析 环境工程经济分析

培训课程开发实战技巧.

培训课程开发实战技巧 文/李文德 企业如果完全采用外部的培训课程,就会大量出现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不一致的情形,出现培训的现场感很好,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应用的情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企业就需要开发适合自己的内部培训课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课程开发的准备 培训课程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企业可以选择与生产经营关系密切的观念、知识和技能类课程进行开发,提高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下几类课程比较适合企业自主开发: 企业文化类: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全员核心胜任力等; 管理流程类:企业的绩效管理、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 产品类:根据不同人群开发(例如针对销售代表、客户、代理商等); 核心业务类: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生产技术,销售类,服务类等(根据企业的不同业务特点进行选择)。 员工素质类、管理素质类、专业认证类培训建议选择外部供应商提供,不一定需要自己开发。 为了保证课程的稳定性和不同培训师之间传授的一致性,企业的关键课程要具备标准化和完整性,一般需要包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授课计划:课程的教学计划,是对教学进程和必备事项的系统设计。编写授课计划有利于确保课程的规范性、继承性和授课的一贯性。授课计划包括课程描述和授课计划两

个部分,课程描述主要指课程培训对象、课程名称、课程目的、培训目标、培训人数、课程时间和设施要求等;授课计划则包括课程纲要、内容要点、培训方法、练习项目或案例、时间分配等内容。 讲师手册:讲师培训的指导手册,包括了每一个知识点讲师培训的具体步骤,培训方法和讲评要点,是讲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关键资料。 学员手册:学员培训时使用的文件,包括培训前的阅读资料、培训中的课程资料和培训后的复习资料。 讲师演示文件(Powerpoint文件):讲师培训时用来演示用的文件。 练习手册:培训过程中学员需要进行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互动活动等的详细说明,包括背景资料、练习要求、讲师操作步骤和讲评要点等。 考核文件:包括考核方式、考核题目、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是评价学员学习掌握程度的工具。 录像教学片(根据需要制作):一般适合观念类培训和技能类培训使用,主要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拍摄,保证培训的准确性、一致性和趣味性。课程开发的人员配备企业根据课程的特点、内部的能力和资源条件来选择开发课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选择: 自我开发:企业培训的相关部门自己组建开发小组,完全由内部进行开发; 外包开发:企业将课程开发任务外包给相应的咨询公司开发,自己进行审核; 联合开发或教练式开发:企业培训部与外部咨询公司共同组建开发团队,联合开发。 想要开发一个成功的课程需要配备三方面的专家:项目经理、内容专家、方法专家。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说课材料

《环境监测》课程习 题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 2、环境优先污染物 3、环境标准 4、环境优先监测 二、填空(每个0.5分) 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3、环境标准按管理的层次可分国际级、国家级、地方级三个层次,并遵循地方 标准 优先的原则。 4、监测分析方法有三个层次,它们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和等效 方法。 。 三、思考题 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 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 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4、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

5、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 发展方向是什么? 6、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7、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8、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10、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11、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 1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13、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14、简述优先污染物筛选的原则。 15、简述环境监测的过程。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一、名词解释 1、水质污染 2、水体自净 3、水质监测 4、瞬时水样 5、混合水样 6、流速仪法 7、湿式消解法 8、干灰化法 9、富集或浓缩 10、混合水样11、综合水样12、凯式氮 13、化学需氧量 14、高锰酸盐指数 15、生化需氧量 16、总需氧量 17、平均比例混合水样 18、酸度 19、PH值 20、酚酞酸度 21、碱度 22、臭阈值 23、总残渣 24、总可滤残渣 25、悬浮物(SS) 26、地下水 27、离子交换法

环境系统分析教案

第一章环境系统分析概论 一、系统及其特征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元素又称为子系统,每一个系统又是—个比它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征。 二、系统的结构化 系统结构化旨在研究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秩序,为系统模型化奠定基础。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研究系统结构化的有效工具。 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系统结构化的常用方法。结构模型解析法从一堆杂乱的元素人手,通过构建有向连接图、相邻矩阵、可达性矩阵以及对矩阵的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确定各子系统在系统中的位置,建立系统的递阶结构模型。 三、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对系统的分解和综合,通常可以分为下述六个阶段:明确问题的范围和性质、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建立模型、制定评价标准和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是系统的模型化、最优化和决策分析。 四、环境系统与环境系统分析 在研究人与环境这个矛盾统一体时,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和环境保护、污染与控制有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分析的两大任务是: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研究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模型化和最优化来协调环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习题及题解] 1.什么是系统?一个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 2.系统的各种特征在模型化和最优化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3.简述系统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4.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系统结构化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