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二次函数中考精品压轴题(四边形与存在性问题)解析精选】

2014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二次函数中考精品压轴题(四边形与存在性问题)解析精选】
2014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二次函数中考精品压轴题(四边形与存在性问题)解析精选】

2014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二次函数中考精品压轴题(四边

形与存在性问题)解析精选】

【例1】综合与实践: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 2+2x+3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点D 是该抛物线的顶点.

(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及B .D 两点的坐标;

(2)点P 是x 轴上一个动点,过P 作直线l ∥AC 交抛物线于点Q ,试探究:随着P 点的运动,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 ,使以点A .P 、Q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请在直线AC 上找一点M ,使△BDM 的周长最小,求出M 点的坐标.

【答案】解:(1)当y=0时,﹣x 2

+2x+3=0,解得x 1=﹣1,x 2=3。

∵点A 在点B 的左侧,∴A .B 的坐标分别为(﹣1,0),(3,0)。

当x=0时,y=3。∴C 点的坐标为(0,3)。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k 1x+b 1(k 1≠0),则 111

b =3k +b =0??-?,解得11k =3b =3???。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3x+3。

∵y=﹣x 2+2x+3=﹣(x ﹣1)2

+4,∴顶点D 的坐标为(1,4)。

(2)抛物线上有三个这样的点Q 。如图,

①当点Q 在Q 1位置时,Q 1的纵坐标为3,代入抛物线可得点Q 1

的坐标为(2,3);

②当点Q 在点Q 2位置时,点Q 2的纵坐标为﹣3,代入抛物线可得点Q 2坐标为(

﹣3);

③当点Q 在Q 3位置时,点Q 3的纵坐标为﹣3,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点Q 3的坐标为

(1

,﹣3)。

综上可得满足题意的点Q 有三个,分别为:Q 1(2,3),Q 2(

,﹣3),Q 3(1

,﹣3)。

(3)点B 作BB′⊥AC 于点F ,使B′F=BF ,则B′为点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连接B′D 交直线AC 与点M ,则点M 为所求。

过点B′作B′E ⊥x 轴于点E 。

∵∠1和∠2都是∠3的余角,∴∠1=∠2。

∴Rt △AOC ∽Rt △AFB 。∴CO CA =BF AB

。 由A (﹣1,0),B (3,0),C (0,3)得OA=1,OB=3,OC=3,

AB=4。

3BF

,解得。∴

, 由∠1=∠2可得Rt △AOC ∽Rt △B′EB ,∴AO CO CA ==B E BE BB ''。

∴13=B E BE '。∴B′E=125,BE=365。∴OE=BE ﹣OB=365﹣3=215

. ∴B′点的坐标为(﹣215,125

)。 设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k 2x+b 2(k 2≠0),则

2222k +b =42112k +b =55???-??,解得224k =1348b =13???????

。 ∴直线B'D 的解析式为:448y=x+1313

。 联立B'D 与AC 的直线解析式可得:

y 3x 3448y=x+1313=+?????,解得9x=35132y=35???????

∴M点的坐标为(9132 3535,)。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1)根据点在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的关系,由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可求得A.B两点的坐标,同样,由由抛物线y=﹣x2+2x+3与y轴交于点C可求得C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AC的解析式。由y=﹣x2+2x+3=﹣(x﹣1)2+4可求得顶点D的坐标。

(2)由于点P 在x轴上运动,故由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性质求得点Q的坐标。

(3)点B作BB′⊥AC于点F,使B′F=BF,则B′为点B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连接B′D交直线AC与点M,则根据轴对称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知点M为所求。

因此,由勾股定理求得AB=4。由Rt△AOC∽Rt△AFB求得,从而得

到BB′=2BF=。由Rt△AOC∽Rt△B′EB得到B′E=12

5

,BE=

36

5

,OE=BE﹣OB=

36

5

﹣3=

21

5

,从

而得到点B′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线B′D的解析式,与直线AC的解析式即可求得点M的坐标。【例2】.如果一条抛物线()

2

y=ax+bx+c a0

≠与x轴有两个交点,那么以该抛物线的顶点和这两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这条抛物线的“抛物线三角形”.

(1)“抛物线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2)若抛物线2

y=x+bx(b>0)

-的“抛物线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b的值;

(3)如图,△OAB是抛物线2

y=x+b'x(b'>0)

-的“抛物线三角形”,是否存在以原点O为对称中心的矩形ABCD?若存在,求出过O、C、D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解:(1)等腰。

(2)∵抛物线2

y=x+bx(b>0)

-的“抛物线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该抛物线的顶点2

b b 24

?? ???

,满足2b b =24(b >0)。 ∴b=2。

(3)存在。 如图,作△OCD 与△OAB 关于原点O 中心对称,

则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当OA=OB 时,平行四边形ABCD 为矩形。

又∵AO=AB , ∴△OAB 为等边三角形。

作AE ⊥OB ,垂足为E ,

∴AE =

,即()2b'b'b'>042

,∴

)(

)(

)()A 3B 0C 3D 0-,,,。

设过点O 、C 、D 三点的抛物线2y=mx +nx ,则

12m 3m 3

?-??-??

,解得,m=1?????。

∴所求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

y=x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新定义,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中心对称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抛物线的顶点必在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这个“抛物线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2)观察抛物线的解析式,它的开口向下且经过原点,由于b >0,那么其顶点在第一象限,而

这个“抛物线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必须满足顶点坐标的横、纵坐标相等,以此作为等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出b 的值。

(3)由于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所以若存在以原点O 为对称中心的矩形ABCD ,那么必

须满足OA=OB ,结合(1)的结论,这个“抛物线三角形”必须是等边三角形,首先用b ′表示出AE 、OE 的长,通过△OAB 这个等边三角形来列等量关系求出b ′的值,进而确定A 、B 的坐标,即可确定C 、D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即可求出过O 、C 、D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例3】已知,在Rt △OAB 中,∠OAB=90°,∠BOA=30°,AB=2.若以O 为坐标原点,OA

所在直线

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点B 在第一象限内.将Rt △OAB 沿OB 折叠后,点A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点C 处.

(1)求点C 的坐标;

(2)若抛物线2

y ax bx(a 0)=+≠经过C 、A 两点,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上述抛物线的对称轴与OB 交于点D ,点P 为线段DB 上一动点,过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得四边形CDPM 为等腰梯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过C 作CH ⊥OA 于H ,

∵在Rt △OAB 中,∠OAB=90°,∠BOA=30°,AB=2,∴

OA=

∵将Rt △OAB 沿OB 折叠后,点A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点C 处,

OC=OA=AOC=60°。

CH=3 。

∴C

3)。

(2)∵抛物线2

y ax bx(a 0)=+≠经过C

3)、A

(0)两点,

∴?????

,解得a=1-?????

2y=x - (3)存在。

∵2y=x -

3),即为点C 。

MP ⊥x 轴,设垂足为N ,PN =t ,

∵∠BOA =300,所以ON

∴P t )

作PQ ⊥CD ,垂足为Q ,ME ⊥CD ,垂足为E 。

把x =代入2y=x -得:2y 3t 6t =-+。

∴ M ,23t 6t -+),E ,23t 6t -+)。

同理:Q ,t ),D 1)。

要使四边形CDPM 为等腰梯形,只需CE =QD ,

即()233t 6t t 1--+=-,解得:14t 3=

,2t 1=(舍去)。

∴ P 43)。

∴ 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使得四边形CDPM 为等腰梯形,此时P 点的坐为,43)。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梯形的判定。

【分析】(1)过C 作CH ⊥OA 于H ,根据折叠得到OC=OA=4,∠A0C=60°,求出OH 和CH 即可。

(2)把C 3)、A (0)代入2

y ax bx =+得到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

(3)如图,根据等腰梯形的判定,只要CE =QD 即可,据此列式求解。

【例4】如图1,已知△ABC 中,AB=10cm ,AC=8cm ,BC=6cm .如果点P 由B 出发沿BA 方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Q 由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2cm/s .连接PQ ,设运动的时间为t (单位:s )(0≤t ≤4).解答下列问题:

(1)当t 为何值时,PQ ∥BC .

(2)设△AQP 面积为S (单位:cm 2

),当t 为何值时,S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3)是否存在某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ABC 的面积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2,把△AQP 沿AP 翻折,得到四边形AQPQ′.那么是否存在某时刻t ,使四边形AQP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AB=10cm ,AC=8cm ,BC=6cm ,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ABC 为直角三角形,∠C 为直角。

(1)BP=2t ,则AP=10﹣2t .

若PQ ∥BC ,则

AP AQ AB AC =,即102t 2t 108-=,解得20t 9=。

∴当20t 9

=s 时,PQ ∥BC 。 (2)如图1所示,过P 点作PD ⊥AC 于点D 。

则PD ∥BC ,∴△APD ∽△ABC 。 ∴

AP PD AB BC =,即102t PD 106-=,解得6PD 6t 5

=-。 ∴S=12×AQ×PD=12×2t×(66t 5-) 2266515t +6t t +5522

??=-=-- ???。 ∴当t=52s 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52

cm 2。 (3)不存在。理由如下:

假设存在某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ABC 的面积平分,

则有S △AQP =

12S △ABC ,而S △ABC =12

AC?BC=24,∴此时S △AQP =12。 由(2)可知,S △AQP =26t +6t 5-,∴26t +6t 5-=12,化简得:t 2﹣5t+10=0。 ∵△=(﹣5)2﹣4×1×10=﹣15<0,此方程无解,

∴不存在某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ABC 的面积平分。

(4)存在。

假设存在时刻t ,使四边形AQPQ′为菱形,

则有AQ=PQ=BP=2t 。

如图2所示,过P 点作PD ⊥AC 于点D ,则有PD ∥BC ,

∴△APD ∽△ABC 。 ∴AP PD AD AB BC AC ==,即102t PD AD 1068

-==。

解得:PD=66t 5-,AD=88t 5

-, ∴QD=AD ﹣AQ=8188t 2t=8t 55

---。 在Rt △PQD 中,由勾股定理得:QD 2+PD 2=PQ 2,即(188t 5-

)2+(66t 5-)2=(2t )2, 化简得:13t 2﹣90t+125=0,解得:t 1=5,t 2=2513

。 ∵t=5s 时,AQ=10cm >AC ,不符合题意,舍去,∴t=

2513。 由(2)可知,S △AQP =26t +6t 5

- ∴S 菱形AQPQ′=2S △AQP =2×(26t +6t 5-)=2×[﹣65×(2513)2+6×2513]=2400169

。 ∴存在时刻t=2513,使四边形AQPQ′为菱形,此时菱形的面积为2400169

cm 2。 【考点】动点问题,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平行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二次函数的最值,菱形的性质。

【分析】(1)由PQ ∥BC 时的比例线段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2)如图1所示,过P 点作PD ⊥AC 于点D ,得△APD ∽△ABC ,由比例线段,求得PD ,从而可以得到S 的表达式,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极值求得S 的最大值。

(3)利用(2)中求得的△AQP 的面积表达式,再由线段PQ 恰好把△ABC 的面积平分,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由于此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小于0,则可以得出结论:不存在这样的某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ABC 的面积平分。

(4)根据菱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比例线段关系,求得PQ 、QD 和PD 的长度;然后在Rt △PQD 中,求得时间t 的值;最后求菱形的面积,值得注意的是菱形的面积等于△AQP 面积的2倍,从而可以利用(2)中△AQP 面积的表达式,这样可以化简计算。

【例5】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O 是坐标原点,点A 在y 轴正半轴上,二次函数y=ax 2+16

x +c 的图象F 交x 轴于B 、C 两点,交y 轴于M 点,其中B (-3,0),M (0,-1)。已知AM=BC 。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证明:在抛物线F 上存在点D ,使A 、B 、C 、D 四点连接而成的四边形恰好是平行四边形,并请求出直线BD 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设直线l 过D 且分别交直线BA 、BC 于不同的P 、Q 两点,AC 、BD 相交于N 。

①若直线l ⊥BD ,如图1所示,试求11BP BQ

+的值; ②若l 为满足条件的任意直线。如图2所示,①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证明你的猜想;若不成立,请举出反例。

【答案】解:(1)∵二次函数y=ax 2+16

x +c 的图象经过点B (-3,0),M (0,-1), ∴ ()19a 3c 0 6c 1?+?-+=???=-? ,解得1a 6c 1

?=???=-?。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11y x x 166=

+-。 (2)证明:在211y x x 166=+-中,令y=0,得211x x 1066

+-=,解得x 1=-3,x 2=2。 ∴C (2,0),∴BC=5。

令x=0,得y=-1,∴M (0,-1),OM=1。

又AM=BC ,∴OA=AM -OM=4。∴A (0,4)。

设AD ∥x 轴,交抛物线于点D ,如图1所示, 则2D 11y x x 1=OA=466

=+-,解得x 1=5,x 2=-6(位于第二象限,舍去)。 ∴D 点坐标为(5,4)。∴AD=BC=5。

又∵AD ∥BC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即在抛物线F 上存在点D ,使

A 、

B 、

C 、

D 四点连接而成的四边形恰好是平行四边形。

设直线BD 解析式为:y=kx+b ,∵B (-3,0),D (5,4),

∴ 3k b 0 5k b 4-+=??+=?,解得:1k 23

b 2?=????=??

。 ∴直线BD 解析式为:13y x 22

=+。 (3)在Rt △AOB

中,AB 5=,

又AD=BC=5,∴?ABCD 是菱形。

①若直线l ⊥BD ,如图1所示,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AC ∥直线l 。∴

BA BC BN 1BP BQ BD 2===。 ∵BA=BC=5,∴BP=BQ=10。 ∴11111BP BQ 10105

+=+=。 ②若l 为满足条件的任意直线,如图2所示,此时①中的结论依然成立,理由如

下:

∵AD ∥BC ,CD ∥AB ,∴△PAD ∽△DCQ 。∴

AP AD CD CQ =。 ∴AP?CQ=AD?CD=5×5=25。 ∴()()

1111115CQ 5AP BP BQ A B AP BC CQ 5AP 5CQ 5AP 5CQ ++++=+=+=++++++ ()()()10AP CQ 10AP CQ 10AP CQ 125+5AP CQ +AP CQ 25+5AP CQ +2550+5AP CQ 5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间的比例线段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式化简。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首先求出D 点的坐标,可得AD=BC 且AD ∥BC ,所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再根

据B 、D 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D 的解析式。

(3)本问的关键是判定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

①推出AC ∥直线l ,从而根据平行线间的比例线段关系,求出BP 、CQ 的长度,计算出

111BP BQ 5

+=。

②判定△PAD∽△DCQ,得到AP?CQ=25,利用这个关系式对

11

BP BQ

+进行分式的化简求

值,结论为

111

BP BQ5

+=不变。

【例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1,0),C(3,0),D(3,4).以A为顶点的抛物线y=ax2+bx+c过点C.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 出发,沿线段CD向点D运动.点P,Q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PE⊥AB 交AC于点E.

(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E作EF⊥AD于F,交抛物线于点G,当t为何值时,△ACG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3)在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在矩形ABCD内(包括边界)存在点H,使以C,Q,E,H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请直接写出t的值.

【答案】解:(1)A(1,4)。

由题意,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2+4

∵抛物线过点C(3,0),∴0=a(3﹣1)2+4,解得,a=﹣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4,即y=﹣x2+2x+3。

(2)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

∵A(1,4),C(3,0),

4k b

03k b

=+

?

?

=+

?

,解得

k2

b6

=-

?

?

=

?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2x+6。∵点P(1,4﹣t),

∴将y=4﹣t代入y=﹣2x+6中,解得点E的横坐标为

t

x1

2

=+。

∴点G 的横坐标为t 12

+,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可求点G 的纵坐标为2t 44-。 ∴GE=(2t 44-)﹣(4﹣t )=2

t t 4

-。 又点A 到GE 的距离为t 2,C 到GE 的距离为t 22

-, ∴()22ACG AEG CEG 1t 1t t 1S S S EG EG 2=EG=t =t 2+1222244

???=+=??+?----()。 ∴当t=2时,S △ACG 的最大值为1。

(3)20t=13或t=20-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矩形和菱形的性质。

【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可以写出点A 得到坐标;由顶点A 的坐标可设该抛物线的顶点式方程为 y=a (x ﹣1)2

+4,然后将点C 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系数a 的值(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AC 的方程y=﹣2x+6;由图形与坐标变换可以求得点P 的坐标

(1,4﹣t ),据此可以求得点E 的纵坐标,将其代入直线AC 方程可以求得点E 或点G 的横坐标;然后结合抛物线方程、图形与坐标变换可以求得GE=2

t t 4-、点A 到GE 的距离为t 2,C 到GE 的距离为t 22

-;最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求得()2ACG AEG CEG 1S S S =t 2+14

???=+--,由二次函数的最值可以解得t=2时,S △ACG 的最大值为1。

(3)因为菱形是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点H 在直线EF 上。分CE 是边和对角线两种情

况讨论即可。

由题设和(2)知,C (3,0),Q (3,t ),E (t 1,4t 2

+-),设H (t 1,m 2+)。 当CE 是对角线时,如图1,有CQ=HE=CH ,即

()222

22

4t m=t

m=42t

442t3t8t+16=013t72t+80=0

4m3t8t+16=0

--

?

-

??

??---?-

?

--

??

,解得,

20

t=

13

或t=4(舍去,此时C,E重合)。

当CE是边时,如图2,有CQ=CE=EH,即

()

2

2

m4t=t

m=4

t40t+80=0

t40t+80=0

?--

??

??-

?

-

??

解得,t=20

-ABCD的范围)。

综上所述,当

20

t=

13

或t=20-ABCD内(包括边界)存在点H,使以C,Q,E,H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

【例7】如图,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且A点坐标为

(-3,0),经过B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D(-2,-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直线BD解析式;

(2)过x轴上点E(a,0)(E点在B点的右侧)作直线EF∥BD,交抛物线于点F,是否存在实数a

使四边形BDFE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a;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将A(-3,0),D(-2,-3)的坐标代入y=x2+bx+c得,

93b+c=0

42b+c=3

-

?

?

--

?

,解得:

b=2

c=3

?

?

-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

由x2+2x-3=0,得:x1=-3,x2=1,∴B的坐标是(1,0)。

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kx+b,则

k+b=02k+b=3??--?

,解得:k=1b=1??-?。 ∴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x -1。

(2)∵直线BD 的解析式是y=x -1,且EF ∥BD,

∴直线EF 的解析式为:y=x -a 。

若四边形BDFE 是平行四边形,则DF ∥x 轴。

∴D 、F 两点的纵坐标相等,即点F 的纵坐标为-3。

由2y=x +2x 3y=x a

?-??-??得y 2+(2a +1)y +a 2+2a -3=0,解得:y=()2a+12-± 。

令()2a+12-=-3,解得:a 1=1,a 2=3。

当a=1时,E 点的坐标(1,0),这与B 点重合,舍去;

∴当a=3时,E 点的坐标(3,0),符合题意。

∴存在实数a=3,使四边形BDFE 是平行四边形。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1)把A 、D 两点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可得二次函数解析式中b ,c 的值,让二次函数的y 等于0求得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B ,把B 、D 两点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可得直线BD 的解析式。

(2)得到用a 表示的EF 的解析式,跟二次函数解析式组成方程组,得到含y 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而根据y=-3求得合适的a 的值即可。

【例8】如图,把两个全等的Rt △AOB 和Rt △COD 分别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直角边OB 、OD 在x 轴上.已知点A (1,2),过A 、C 两点的直线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E 、F .抛物线y=ax 2+bx+c 经过O 、A 、C 三点.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点P 为线段OC 上一个动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 ,交x 轴于点N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得四边形ABPM 为等腰梯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AOB 沿AC 方向平移(点A 始终在线段AC 上,且不与点C 重合),△AOB 在平移过程中与△COD 重叠部分面积记为S .试探究S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抛物线y=ax 2

+bx+c 经过点O ,∴c=0。

又∵抛物线y=ax 2+bx+c 经过点A 、C , ∴a+b=24a+2b=1???,解得3a=27

b=2

?-??????。 ∴抛物线解析式为237y=x +x 22

-。 (2)设点P 的横坐标为t ,∵PN ∥CD ,∴△OPN ∽△OCD ,可得PN=t 2。∴P (t ,t 2

)。 ∵点M 在抛物线上,∴M (t ,237t +t 22

-)。 如图1,过M 点作MG ⊥AB 于G ,过P 点作PH ⊥AB 于H ,

AG=y A ﹣y M =2﹣223737t +t =t t+22

222??-- ???, BH=PN=t 2

。 当AG=BH 时,四边形ABPM 为等腰梯形, ∴237t t t+2=222

-,化简得3t 2﹣8t+4=0。 解得t 1=2(不合题意,舍去),t 2=23

, ∴点P 的坐标为(2133

,)。 ∴存在点P (2133

,),使得四边形ABPM 为等腰梯形。

(3)如图2,△AOB 沿AC 方向平移至△A′O′B′,A′B′

交x 轴于T ,交OC 于Q ,A′O′交x 轴于K ,交OC 于R 。

由A 、C 的坐标可求得过A 、C 的直线为y AC =﹣x+3

设点A′的横坐标为a ,则点A′(a ,﹣a+3),

易知△OQT ∽△OCD ,可得QT=

a 2。 ∴点Q 的坐标为(a ,23

)。 设AB 与OC 相交于点J ,

∵△A′RQ ∽△AOJ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HT A Q =OB AJ

'。 ∴13a a A Q 2HT=OB=1=2a 1AJ 22

--'??--。 ∴KT=

12A′T=12(3﹣a ),A′Q=y A′﹣y Q =(﹣a+3)﹣a 2=3﹣32

a 。 ∴S 四边形RKTQ =S △A′KT ﹣S △A′RQ =12KT?A′T ﹣12A′Q?HT ()()2

213a 131331333a 3a a+2=a +a =a +2222224228-????=??--?-?----- ? ?????。 ∵12

-<0, ∴在线段AC 上存在点A′(3322, ),能使重叠部分面积S 取到最大值,最大值为38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最值,等腰梯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图形平移的性质以及几何图形面积的求法。

【分析】(1)抛物线y=ax 2

+bx+c 经过点O 、A 、C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确定相关点的坐标以及线段长度的数量关系,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求出t 的值,从而可解。结论:存在点P (2133

,),使得四边形ABPM 为等腰梯形。 (3)求出得重叠部分面积S 的表达式,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极值求得S 的最大值。

【例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OABC 的边OC 、OA 分别与x 轴、y 轴重合,AB ∥OC ,∠AOC=90°,∠BCO=45°,

,点C 的坐标为(-18,0)。

(1)求点B的坐标;

(2)若直线DE交梯形对角线BO于点D,交y轴于点E,且OE=4,OD=2BD,求直线DE的解析式;(3)若点P是(2)中直线DE上的一个动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O、E、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过点B作BF⊥x轴于F,

在Rt△BCF中

∵∠BCO=45°,,∴CF=BF=12 。

∵C 的坐标为(-18,0),∴AB=OF=6。

∴点B的坐标为(-6,12)。

(2)过点D作DG⊥y轴于点G,

∵OD=2BD,∴OD=2

3 OB。

∵AB∥DG,∴△ODG∽△OBA 。

∵DG OD OG2

AB OB OA3

===,AB=6,OA=12,∴DG=4,OG=8。∴D(-4,8),E(0,4)。

设直线DE解析式为y=kx+b(k≠0)

4k b8

b4

-+=

?

?

=

?

,解得

k1

b4

=-

?

?

=

?

。∴直线DE解析式为y=-x+4。

(3)结论:存在。

点Q的坐标为:(,-2 ),(-,2 ),(4,4),(-2,2)。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等腰直角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菱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BCF,求出BF、CF的长度,即可求出B点坐标。

(2)已知E点坐标,欲求直线DE的解析式,需要求出D点的坐标.构造△ODG∽△OBA,由

线段比例关系求出D点坐标,从而可以求出直线DE的解析式。

(3)如图所示,符合题意的点Q有4个:

设直线y=-x+4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E、点F,

则E(0,4),F(4,0),OE=OF=4,。

①菱形OEP1Q1,此时OE为菱形一边。

则有P1E=P1Q1=OE=4,P1F=EF-P1-4。

易知△P1N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11F=4-。

设P1Q1交x轴于点N,则NQ1=P1Q1-P1N=4-(4-)

又ON=OF-,∴Q1(,-)。

②菱形OEP2Q2,此时OE为菱形一边。此时Q2与Q1关于原点对称,∴Q2(-,)。

③菱形OEQ3P3,此时OE为菱形一边。

此时P3与点F重合,菱形OEQ3P3为正方形,∴Q3(4,4)。

④菱形OP4EQ4,此时OE为菱形对角线。

由菱形性质可知,P4Q4为OE的垂直平分线,

由OE=4,得P4纵坐标为2,代入直线解析式y=-x+4得横坐标为2,则P4(2,2)。

由菱形性质可知,P4、Q4关于OE或x轴对称,∴Q4(-2,2)。

综上所述,存在点Q,使以O、E、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点Q的坐标为:

Q1(,-),Q2(-,),Q3(4,4),Q4(-2,2)。

【例10】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C点在x轴上,A点在y轴上,D点坐标是(0,0),B点坐标是(3,4),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点A落在BC边上的G处,E、F分别在AD、AB上,且F 点的坐标是(2,4).

(1)求G点坐标;

(2)求直线EF解析式;

(3)点N在x轴上,直线EF上是否存在点M,使以M、N、F、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由已知得,FG=AF=2,FB=1。

∵四边形ABCD 为矩形,∴∠B=90°。

∴BG ==G 点的坐标为(3,4

(2)设直线EF 的解析式是y=kx+b ,

在Rt △BFG 中,FB 1cos BFG FG 2

∠==,∴∠BFG=60°。∴∠AFE=∠EFG=60°。 ∴AE=AFtan ∠AFE=2tan60°

。∴E 点的坐标为(0,4-

又F 点的坐标是(2,4),

∴b 42k b 4?=-??+=??

解得k b 4?=??=-?? ∴直线EF

的解析式为y 4=+-

(3)存在。M

),

8 )

。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矩形的性质,折叠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根据折叠性质可知FG=AF=2,而FG=AB -AF=1,则在Rt △BFG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G 的长,从而得到CG 的长,从而得到G 点坐标。

(2)由题意,可知△AEF 为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从而可求出E 点坐标;又F 点坐标已知,所以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EF 的解析式。

(3)分FG 为平行四边形边和对角线两种情况讨论,探究可能的平行四

边形的形状:

若以M 、N 、F 、G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可能存在以

下情形:

①FG 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且N 点在x 轴正半轴上,如图1所示。

过M 1点作M 1H ⊥x 轴于点H ,易证△M 1HN 1≌△GBF ,

∴M 1,即y M1

由直线EF 解析式y 4=+-M1x =

∴M 1)。 ②FG 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且N 点在x 轴负半轴上,如图2所示。

仿照与①相同的办法,可求得M 2- 。 ③FG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如图3所示。

过M 3作FB 延长线的垂线,垂足为H .易证△M 3FH ≌△GN 3C ,

则有M 3M 3的纵坐标为8

代入直线EF 解析式,得到M 3。

∴M 3(83

,。 综上所述,存在点M ,使以M 、N 、F 、G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M 的坐标为:

M 1,M 2 ,M 38- )。 【例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Rt △AOB 的两条直角边0A 、08分别在y 轴和x 轴上,并且OA 、OB 的长分别是方程x 2—7x+12=0的两根(OA<0B),动点P 从点A 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l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运动,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A 、B 两点的坐标。

(2)求当t 为何值时,△APQ 与△AOB 相似,并直接写出此时点Q 的坐标.

(3)当t=2时,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M ,使以A 、P 、Q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M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含答案) 面积类 1.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1,0)、B(3,0)、C(0,3)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M是线段BC上的点(不与B,C重合),过M作MN∥y轴交抛物线于N,若点M的横坐标为m,请用m的代数式表示MN的长. (3)在(2)的条件下,连接NB、NC,是否存在m,使△BN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答: 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则: a(0+1)(0﹣3)=3,a=﹣1; ∴抛物线的解析式:y=﹣(x+1)(x﹣3)=﹣x2+2x+3. (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 , 解得;

故直线BC的解析式:y=﹣x+3. 已知点M的横坐标为m,MN∥y,则M(m,﹣m+3)、N(m,﹣m2+2m+3); ∴故MN=﹣m2+2m+3﹣(﹣m+3)=﹣m2+3m(0<m<3). (3)如图; ∵S△BNC=S△MNC+S△MNB=MN(OD+DB)=MN?OB, ∴S△BNC=(﹣m2+3m)?3=﹣(m﹣)2+(0<m<3); ∴当m=时,△BNC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2.如图,抛物线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已知B点坐标为(4,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试探究△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位置,并求出圆心坐标; (3)若点M是线段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点,求△MBC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M点的坐标. 解答:

解:(1)将B(4,0)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得: 0=16a﹣×4﹣2,即: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 (2)由(1)的函数解析式可求得:A(﹣1,0)、C(0,﹣2); ∴OA=1,OC=2,OB=4, 即:OC2=OA?OB,又:OC⊥AB, ∴△OAC∽△OCB,得:∠OCA=∠OBC; ∴∠ACB=∠OCA+∠OCB=∠OBC+∠OCB=90°, ∴△ABC为直角三角形,AB为△ABC外接圆的直径; 所以该外接圆的圆心为AB的中点,且坐标为:(,0). (3)已求得:B(4,0)、C(0,﹣2),可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2; 设直线l∥BC,则该直线的解析式可表示为:y=x+b,当直线l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时,可列方程:x+b=x2﹣x﹣2,即:x2﹣2x﹣2﹣b=0,且△=0; ∴4﹣4×(﹣2﹣b)=0,即b=﹣4; ∴直线l:y=x﹣4. 所以点M即直线l和抛物线的唯一交点,有: ,解得:即M(2,﹣3). 过M点作MN⊥x轴于N, S△BMC=S梯形OCMN+S△MNB﹣S△OCB=×2×(2+3)+×2×3﹣×2×4=4.

2018年度中考数学压轴题

1、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BC=4:3,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A方向向点A运动,速度为2cm/s,当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运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AC、BC的长; (2)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PBQ的面积为y(cm2),当△PBQ存在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点Q在CA上运动,使PQ⊥AB时,以点B、P、Q为定点的三角形与△ABC 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4)当x=5秒时,在直线PQ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BCM得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最小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AC=4x,BC=3x,在Rt△ABC中,AC2+BC2=AB2, 即:(4x)2+(3x)2=102,解得:x=2,∴AC=8cm,BC=6cm; (2)①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过点Q作QH⊥AB于H,

∵AP=x ,∴BP=10﹣x ,BQ=2x ,∵△QHB ∽△ACB , ∴ QH QB AC AB = ,∴Q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 ,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P ?QH=1 2 (10﹣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4 5 x 2+8x (0<x ≤3), ②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过点Q 作QH ′⊥AB 于H ′, ∵AP=x , ∴BP=10﹣x ,AQ=14﹣2x ,∵△AQH ′∽△ABC , ∴'AQ QH AB BC =,即:' 14106 x Q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解得:Q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4﹣x ), ∴y= 12PB ?QH ′=12(10﹣x )?35(14﹣x )=310x 2﹣36 5 x+42(3<x <7);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2 248(03)5 33642(37)10 5x x x x x x ?-+<≤????-+<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63736

动点及动图形的专题复习教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围). (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 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32NH=2 1 32?OP=2. (2)在Rt △POH 中, 22236x PH OP OH -=-=, ∴ 2362 1 21x OH MH -== . 在Rt △MPH 中, . 222223362 1 419x x x MH PH MP +=- +=+=H M N G P O A B 图1 x y

北京国子监中学数学 二次函数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北京国子监中学数学二次函数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易错题压轴题(难) 1.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交x轴于点A(1,0)和点B(3,0),交y轴于点C,抛物线上一点D的坐标为(4,3) (1)求该二次函数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2)如图1,点P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PE//x轴,PF//y轴,求线段EF的最大值; (3)如图2,点M是线段CD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N,当△CBN是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 【答案】(1)y=x2﹣4x+3;(2)EF的最大值为 2 4 ;(3)M点坐标为可以为(2, 3),(55 2 + ,3),( 55 2 - ,3).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由A、B两点坐标在二次函数图象上,设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交点式,将D点坐标代入求出a的值,最后将二次函数的交点式转化成一般式形式. (2)由题意可知点P在二次函数图象上,坐标为(p,p2﹣4p+3).又因为PF//y轴,点F 在直线BC上,P的坐标为(p,﹣p+3),在Rt△FPE中,可得FE2PF,用纵坐标差的绝对值可求线段EF的最大值. (3)根据题意求△CBN是直角三角形,分为∠CBN=90°和∠CNB=90°两类情况计算,利用三角形相似知识进行分析求解. 【详解】 解:(1)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b)(x﹣c), ∵y=ax2+bx+与x轴r的两个交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和(3,0), ∴二次函数解析式:y=a(x﹣1)(x﹣3). 又∵点D(4,3)在二次函数上, ∴(4﹣3)×(4﹣1)a=3, ∴解得:a=1.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y=(x﹣1)(x﹣3),即y=x2﹣4x+3.

2021年中考数学必会专题系列10: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探究(有讲解答案)

专题十: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探究 引入: x+b交线段引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0,4),射线CE∥x轴,直线y=-1 2 OC于点B,交x轴于点A,D是射线CE上一点.若△ABD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的值为. 方法梳理 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另外两个定点构成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首先弄清题意,注意区分直角顶点;其次借助于动点所在图形的解析式,表示出动点的坐标;然后按分类的情况,利用几何知识建立方程(组),求出动点坐标,注意要根据题意舍去不符合题意的点. 解决方法如下 方法一: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边长的计算,从而来解决问题; 方法二:往往可以利用到一线等三角之K字(90°)类型和母子相似型类型,尝试建构相应的相似来进行处理; 方法三:可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来处理. 导例解析: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ABD=90°时,如图1,b=4 ;②当∠ADB=90°时,如 3 ;③当∠DAB=90°时,如图3,b=2 图2,b=8 3

精讲精练 类型一: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例1.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且经过A(1,0),C(0,3)两点,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 (1)若直线y=mx+n经过B,C两点,求抛物线和直线BC的解析式; (2)设点P为抛物线的对称轴x=-1上的一个动点,求使△BPC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的坐标. 第2题图 【分析】(1)首先由题意,根据抛物线的对称称轴公式,待定系数法,建立关于a,b,c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可得答案; (2)首先利用勾股这事不师古求得BC,PB,PC的长,然后分别从点B为直角顶点,点C 为直角顶点,点P为直角顶点去分析求得答案. 类型二:构造相似来解决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x2+bx+8与x轴交于点A(-6,0),点B(点A在点B左侧),例2.如图①,抛物线y=-1 3 与y轴交于点C,点P为线段AO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l与抛物线交于点E,连接AE,E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 (2)如图②,当EC∥x轴时,点P停止运动,此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G,使△AEG是以

全国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二次函数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1,抛物线y=ax 2+bx+c (a≠0)与x 轴交于点A (﹣1,0)、B (4,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且OC=3OA .点P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交直线BC 于点D ,连接P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当动点P 只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运动时,求过点P 作PF ⊥BC 于点F ,试问△PDF 的周长是否有最大值?如果有,请求出其最大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3)当点P 在抛物线上运动时,将△CPD 沿直线CP 翻折,点D 的对应点为点Q ,试问,四边形CDPQ 是否成为菱形?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 y=﹣23 4x +94x+3;(2) 有最大值,365 ;(3) 存在这样的Q 点,使得四边形CDPQ 是菱形,此时点P 的坐标为( 73,256)或(173,﹣253). 【解析】 试题分析: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P (m ,﹣ 34m 2+94m+3),△PFD 的周长为L ,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34x+3,表示PD=﹣2334m m ,证明△PFD ∽△BOC ,根据周长比等于对应边的比得:=PED PD BOC BC 的周长的周长,代入得:L=﹣95(m ﹣2)2+365 ,求L 的最大值即可; (3)如图3,当点Q 落在y 轴上时,四边形CDPQ 是菱形,根据翻折的性质知:CD=CQ ,PQ=PD ,∠PCQ=∠PCD ,又知Q 落在y 轴上时,则CQ ∥PD ,由四边相等:CD=DP=PQ=QC ,得四边形CDPQ 是菱形,表示P (n ,﹣23n 4 +94 n+3),则D (n ,﹣34n+3),G (0,﹣34 n+3),利用勾股定理表示PD 和CD 的长并列式可得结论. 试题解析: (1)由OC=3OA ,有C (0,3), 将A (﹣1,0),B (4,0),C (0,3)代入y=ax 2+bx+c 中,得:

深圳十年中考数学压轴题汇总

压轴、 200621.如图9,抛物线2812(0)y ax ax a a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抛物线上另有一点C OCA ∽△OBC . (1)(3分)求线段OC 的长. 解: (2)(3分)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解:

(3)(4分)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BC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 条件的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200622.(10分)如图10-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M在x轴的正半轴上,⊙M交x轴于A B 、两点,且C为AE的中点,AE交y轴于G 、两点,交y轴于C D 点,若点A的坐标为(-2,0),AE8 (1)(3分)求点C的坐标 解: 图10-1

(2)(3分)连结MG BC 、,求证:MG ∥BC 证明: (3)(4分) 如图10-2,过点D 作⊙M 的切线,交x 轴于点P .动点F 在⊙M 的圆周上运动时,PF OF 化规律. 解: 200722.如图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OCB 的边长为1,点D 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OD OB ,BD 交OC 于点E .

(1)求BEC ∠的度数. (2)求点E的坐标. (3)求过B O D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计算结果要求分母有理化.参考 2525 5 55 = =; 1 ==; == 分母有理化)

200723.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164y x =-与直线12 y x =相交于A B ,两点. (1)求线段AB 的长. (2)若一个扇形的周长等于(1)中线段AB 的长,当扇形的半径取何值时,扇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3)如图8,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x 轴、y 轴于C D ,两点,垂足为点M ,分别求出OM OC OD ,,的长,并验证等式 222 111 OC OD OM +=是否成立. (4)如图9,在Rt ABC △中,90ACB =∠,CD AB ⊥,垂足为D ,设BC a =,AC b =, AB c =.CD b =,试说明: 222111 +=. D

专题25 规律性问题-决胜2018中考数学压轴题全揭秘精品(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7四川省内江市,第12题,3分)如图,过点A (2,0)作直线l :3 3 y x 的垂线,垂足为点A 1,过点A 1作A 1A 2⊥x 轴,垂足为点A 2,过点A 2作A 2A 3⊥l ,垂足为点A 3,…,这样依次下去,得到一组线段:AA 1,A 1A 2,A 2A 3,…,则线段A 2016A 2107的长为( ) A .20153( ) B .20163()2 C .20173 ()2 D .20183() 【答案】B . 【分析】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图形即可得到规律“OA n =3()2n OA =2×3 ()2 n ”,依此规律即可解决问题.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点的坐标以及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结合图形找出变化规律OA n =3)2n OA =2×3 2 n 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规律型;综合题. 2.(2017四川省绵阳市,第12题,3分)如图所示,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和线段按照一定规律

摆成下列图形,第1幅图形中“●”的个数为a 1,第2幅图形中“●”的个数为a 2,第3幅图形中“●”的个数为a 3 ,…,以此类推,则 19 3211111a a a a ++++ 的值为( ) A . 2120 B .84 61 C .840589 D .760421 【答案】C . 【分析】首先根据图形中“●”的个数得出数字变化规律,进而求出即可. 【解析】a 1=3=1×3,a 2=8=2×4,a 3=15=3×5,a 4=24=4×6,…,a n =n (n +2); ∴ 193211111a a a a ++++ =11111 (132435461921) +++++????? = 1111111111(1...)232435461921-+-+-+-++-=1111(1)222021+--= 840 589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综合题. 3.(2017四川省达州市,第9题,3分)如图,将矩形ABCD 绕其右下角的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至图①位置,继续绕右下角的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至图②位置,以此类推,这样连续旋转2017次.若AB =4,AD =3,则顶点A 在整个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总长为( ) A .2017π B .2034π C .3024π D .3026π 【答案】D . 【分析】首先求得每一次转动的路线的长,发现每4次循环,找到规律然后计算即可. 【解析】∵AB =4,BC =3,∴AC =BD =5,转动一次A 的路线长是: 904 180 π? =2π,转动第二次的路线长是:905180π? =52π,转动第三次的路线长是:903180π? =3 2 π,转动第四次的路线长是:0,以此类推,每四

九年级上册数学 二次函数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九年级上册数学 二次函数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易错题压轴题(难) 1.如图1,抛物线y=mx2﹣3mx+n(m≠0)与x轴交于点C(﹣1,0)与y轴交于点B (0,3),在线段OA上有一动点E(不与O、A重合),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N,交抛物线于点P,过点P作PM⊥AB于点M. (1)分别求出抛物线和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 (2)设△PMN的面积为S1,△AEN的面积为S2,当1 236 25 S S =时,求点P的坐标;(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将线段OE绕点O逆时针旋转的到OE′,旋转角为α (0°<α<90°),连接E′A、E′B,求E'A+2 3 E'B的最小值. 【答案】(1)抛物线y=﹣3 4 x2+ 9 4 x+3,直线AB解析式为y=﹣ 3 4 x+3;(2)P(2, 3 2);(3 410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令y=0,求出抛物线与x轴交点,列出方程即可求出a,根据待定系数法可以确定直线AB解析式; (2)根据题意由△PNM∽△ANE,推出 6 5 PN AN =,以此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决问题; (3)根据题意在y轴上取一点M使得OM′=4 3 ,构造相似三角形,可以证明AM′就是 E′A+2 3 E′B的最小值. 【详解】 解:(1)∵抛物线y=mx2﹣3mx+n(m≠0)与x轴交于点C(﹣1,0)与y轴交于点B (0,3),

则有 3 30 n m m n ? ? ?++ = = ,解得4 3 3 m n ? ? ? ? - ? = = , ∴抛物线2 39 3 44 y x x =-++, 令y=0,得到2 39 3 44 x x -++=0, 解得:x=4或﹣1, ∴A(4,0),B(0,3), 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则 3 40 b k b + ? ? ? = = , 解得 3 3 4 k b ? - ? ? ?? = = , ∴直线AB解析式为y=3 4 -x+3. (2)如图1中,设P(m,2 39 3 44 m m -++),则E(m,0), ∵PM⊥AB,PE⊥OA, ∴∠PMN=∠AEN, ∵∠PNM=∠ANE, ∴△PNM∽△ANE, ∵△PMN的面积为S1,△AEN的面积为S2,1 2 36 25 S S =, ∴6 5 PN AN =, ∵NE∥OB, ∴AN AE AB OA =, ∴AN=5 4 5 4 5 4 5 4 (4﹣m),

2018中考数学专题二次函数

2018中考数专题二次函数 (共40题) 1.如图,抛物线y=﹣x2+bx+c与直线AB交于A(﹣4,﹣4),B(0,4)两点,直线AC:y=﹣x﹣6交y轴于点C.点E是直线AB上的动点,过点E作EF⊥x轴交AC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 (1)求抛物线y=﹣x2+bx+c的表达式; (2)连接GB,EO,当四边形GEOB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点G的坐标; (3)①在y轴上存在一点H,连接EH,H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以A,E,F,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求出此时点E,H的坐标; ②在①的前提下,以点E为圆心,EH长为半径作圆,点M为⊙E上一动点,求AM+CM它的最小值. 2.如图,抛物线y=a(x﹣1)(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其顶点为D. (1)写出C,D两点的坐标(用含a的式子表示); (2)设S△BCD:S△ABD=k,求k的值; (3)当△BCD是直角三角形时,求对应抛物线的解析式. 3.如图,直线y=kx+b(k、b为常数)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4,0)、B(0,3),抛物线y=﹣x2+2x+1与y轴交于点C. (1)求直线y=kx+b的函数解析式; (2)若点P(x,y)是抛物线y=﹣x2+2x+1上的任意一点,设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为d,求d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求d取最小值时点P的坐标;

(3)若点E在抛物线y=﹣x2+2x+1的对称轴上移动,点F在直线AB上移动,求CE+EF的最小值. 4.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y轴相交于点A(0,3),与x正半轴相交于点B,对称轴是直线x=1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以及点B的坐标. (2)动点M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O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当N点到达A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过动点M作x轴的垂线交线段AB于点Q,交抛物线于点P,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MPN为矩形. ②当t>0时,△BOQ能否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5.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分别交于A(﹣1,0),B(5,0)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第二象限取一点C,作CD垂直X轴于点D,AC,且AD=5,CD=8,将Rt△ACD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当点C落在抛物线上时,求m的值; (3)在(2)的条件下,当点C第一次落在抛物线上记为点E,点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试探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点B、E、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

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

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 2001年市数学中考 27.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AD =5,AB =DC =2. (1)如图8,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BPC =∠A . 图8 ①求证;△ABP ∽△DPC ②求AP 的长. (2)如果点P 在AD 边上移动(点P 与点A 、D 不重合),且满足∠BPE =∠A ,PE 交直线BC 于点E ,同时交直线DC 于点Q ,那么 ①当点Q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设AP =x ,CQ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②当CE =1时,写出AP 的长(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27.(1)①证明: ∵ ∠ABP =180°-∠A -∠APB ,∠DPC =180°-∠BPC -∠APB ,∠BPC =∠A ,∴ ∠ ABP =∠DPC .∵ 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 ∠A =∠D .∴ △ABP ∽△DPC . ②解:设AP =x ,则DP =5-x ,由△ABP ∽△DPC ,得 DC PD AP AB = ,即252x x -=,解得x 1=1,x 2=4,则AP 的长为1或4. (2)①解:类似(1)①,易得△ABP ∽△DPQ ,∴ DQ AP PD AB =.即y x x += -252,得22 5 212-+-=x x y ,1<x <4. ②AP =2或AP =3-5.

(题27是一道涉及动量与变量的考题,其中(1)可看作(2)的特例,故(2)的推断与证明均可借鉴(1)的思路.这是一种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模仿即借鉴、套用,创造即灵活变化,这是中学生学数学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世上的万事万物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质的区别,模仿的关键是发现联系,创造的关键是发现区别,并找到应付新问题的途径.) 市2002年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 27.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 图5图6图7 探究: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 (1)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线段PB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 (2)当点Q在边CD上时,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当点P在线段AC上滑动时,△PCQ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 (图5、图6、图7的形状大小相同,图5供操作、实验用,图6和图7备用) 五、(本大题只有1题,满分12分,(1)、(2)、(3)题均为4分) 27.

中考数学热点专题训练-规律探究问题

中考数学热点练习2规律探究问题 数学中的所谓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探索规律性问题就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的要求,近年中考数学经常出现的考题. 归纳规律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问题,它往往给出了一组变化了的数、式子、图形或条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猜想来探索规律。它体现了“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联想、归纳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下面八方面探讨归纳规律性问题的解法:(1)根据数的排列或运算规律归纳;(2)根据式的排列或运算规律归纳;(3)根据图的变化规律归纳;(4)根据寻找的循环规律归纳;(5)根据代数式拆分规律归纳;(6)根据一阶递推规律归纳;(7)根据二阶递推规律归纳;(8)根据乘方规律归纳. 考向1 数字类规律探究型问题 1. (2019·海南)有2019个数排成一行,对于任意相邻的三个数,都有中间的数等于前后两个数的和,如果第一个数是0,第二个数是1,那么前6个数的和是______,这2019个数的和是______. 【答案】0,2 【解析】根据题目的规则,0,1,1,0,-1,-1,0,1,1,0,-1,-1,……,每6个数是一个循环单位,∴前6个数的和是0,2019÷6=336…3,∴这2019个数的和=0+1+1=2. 2.(2019·黄石)将被3整除余数为1的正整数,按照下列规律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

二次函数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二次函数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易错题压轴题(难) 1.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交x轴于点A(1,0)和点B(3,0),交y轴于点C,抛物线上一点D的坐标为(4,3) (1)求该二次函数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2)如图1,点P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PE//x轴,PF//y轴,求线段EF的最大值; (3)如图2,点M是线段CD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N,当△CBN是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 【答案】(1)y=x2﹣4x+3;(2)EF的最大值为 2 4 ;(3)M点坐标为可以为(2, 3),(55 2 + ,3),( 55 2 - ,3).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由A、B两点坐标在二次函数图象上,设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交点式,将D点坐标代入求出a的值,最后将二次函数的交点式转化成一般式形式. (2)由题意可知点P在二次函数图象上,坐标为(p,p2﹣4p+3).又因为PF//y轴,点F 在直线BC上,P的坐标为(p,﹣p+3),在Rt△FPE中,可得FE2PF,用纵坐标差的绝对值可求线段EF的最大值. (3)根据题意求△CBN是直角三角形,分为∠CBN=90°和∠CNB=90°两类情况计算,利用三角形相似知识进行分析求解. 【详解】 解:(1)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b)(x﹣c), ∵y=ax2+bx+与x轴r的两个交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和(3,0), ∴二次函数解析式:y=a(x﹣1)(x﹣3). 又∵点D(4,3)在二次函数上, ∴(4﹣3)×(4﹣1)a=3, ∴解得:a=1.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y=(x﹣1)(x﹣3),即y=x2﹣4x+3.

中考数学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知识 点总结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知识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 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 a≠)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 a≠,而b c 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 =++的结构特征: y ax bx c ⑴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 ⑵a b c ,,是常数,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 =的性质: y ax 结论: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总结: 2. 2 =+的 y ax c 性质:

结论:上加下减。 总结: 3. ()2 =-的性 y a x h 质: 结论:左加右减。 总结: 4.

()2 y a x h k =-+的性质: 总结: 二次函数图象 的平 移 1. 平移步 骤: 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 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2017年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全套)

第一部分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 §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1.2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1.3 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1.4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1.5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1.6因动点产生的相切问题§1.7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 第二部分图形运动中的函数关系问题 §2.1 由比例线段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 第三部分图形运动中的计算说理问题 §3.1 代数计算及通过代数计算进行说理问题 §3.2 几何证明及通过几何计算进行说理问题 第四部分图形的平移、翻折与旋转 §4.1 图形的平移§4.2 图形的翻折§4.3 图形的旋转§4.4三角形§4.5 四边形§4.6 圆§4.7函数的图象及性质§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 课前导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3个,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已知∠A=∠D,探求△ABC与△DEF相似,只要把夹∠A和∠D的两 边表示出来,按照对应边成比例,分AB DE AC DF =和 AB DF AC DE =两种情况列方程. 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 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 还有一种情况,讨论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如果一组锐角相等,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三角比是确定的,那么就转化为讨论另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求线段的长,要用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而这个公式容易记错.理解记忆比较好. 如图1,如果已知A、B两点的坐标,怎样求A、B两点间的距离呢? 我们以AB为斜边构造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与坐标轴平行,这样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斜边AB的长了.水平距离BC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等于A、B两点的横坐标相减;竖直距离AC就是A、B两点间的竖直距离,等于A、B两点的纵坐标相减. 图1 图1 图2 例 1 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第28题 二次函数y=a x2+b 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3, 0)、B(1, 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m)(m>0),顶点为D.(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系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1,当m=2时,点P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APC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点P的横坐标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S的最大值; (3)如图2,当m取何值时,以A、D、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

数学九年级上册 二次函数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数学九年级上册 二次函数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 二次函数易错题压轴题(难) 1.对于函数y =ax 2+(b+1)x+b ﹣2(a ≠0),若存在实数x0,使得a 2 0x +(b+1)x 0+b ﹣2 =x0成立,则称x 0为函数y =ax 2+(b+1)x+b ﹣2(a ≠0)的不动点. (1)当a =2,b =﹣2时,求y =ax 2+(b+1)x+b ﹣2(a ≠0)的不动点; (2)若对于任何实数b ,函数y =ax 2+(b+1)x+b ﹣2(a ≠0)恒有两相异的不动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若y =ax 2+(b+1)x+b ﹣2(a ≠0)的图象上A ,B 两点的横坐标是函数y =ax 2+(b+1)x+b ﹣2(a ≠0)的不动点,且直线y =﹣x+2 121 a +是线段AB 的垂 直平分线,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答案】(1)不动点是﹣1或2;(2)a 的取值范围是0<a <2;(3)b 的取值范围是﹣ b <0. 【解析】 【分析】 (1)将a =2,b =﹣2代入函数y =ax 2+(b+1)x+b ﹣2(a ≠0),得y =2x 2﹣x ﹣4,然后令x =2x 2﹣x ﹣4,求出x 的值,即y =ax 2+(b+1)x+b ﹣2(a ≠0)的不动点; (2)对于任何实数b ,函数y =ax 2+(b+1)x+b ﹣2(a ≠0)恒有两相异的不动点,可以得到x =ax 2+(b+1)x+b ﹣2(a ≠0)时,对于任何实数b 都有△>0,然后再设t =△,即可求得a 的取值范围; (3)根据y =ax 2+(b+1)x+b ﹣2(a ≠0)的图象上A ,B 两点的横坐标是函数y =ax 2+(b+1)x+b ﹣2(a ≠0)的不动点,可知点A 和点B 均在直线y =x 上,然后设出点A 和点B 的坐标,从而可以得到线段AB 的中点坐标,再根据直线y =﹣x+2121 a +是线段AB 的垂 直平分线,从而可以求得b 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1)当a =2,b =﹣2时, 函数y =2x 2﹣x ﹣4, 令x =2x 2﹣x ﹣4, 化简,得x 2﹣x ﹣2=0 解得,x 1=2,x 2=﹣1, 即y =ax 2+(b+1)x+b ﹣2(a ≠0)的不动点是﹣1或2; (2)令x =ax 2+(b+1)x+b ﹣2, 整理,得 ax 2+bx+b ﹣2=0, ∵对于任何实数b ,函数y =ax 2+(b+1)x+b ﹣2(a ≠0)恒有两相异的不动点, ∴△=b 2﹣4a (b ﹣2)>0,

2014中考数学压轴题及答案40例

2014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精析(21-30例) 21.(2011?湖南邵阳)如图(十一)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xy 中,已知点A (-94 ,0),点C (0,3),点B 是x 轴上一点(位于点A 的右侧),以AB 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 点C . (1)求∠ACB 的度数; (2)已知抛物线y =ax 2+bx +3经过A 、B 两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D ,使△BOD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则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1) ∵以AB 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点C ∴∠ACB =0 90 (2) ∵△AOC ∽△ABC ∴OB AO OC ?=2 ∵A (-94,0),点C (0,3),∴4 9=AO 3=OC ∴OB 4 932= ∴ 4=OB ∴B(4,0) 把 A 、B 、C 三点坐标代入得 3127312++-=x x y (3) 1)OD=OB , D 在OB 的中垂线上,过D 作DH ⊥OB,垂足是H 则H 是OB 中点。DH=OC 21 OB OH 2 1= ∴D )23,2( 2) BD=BO 过D 作DG ⊥OB,垂足是G ∴OG:OB=CD:CB DG:OC=1:5 ∴ OG:4=1:5 DG:3=1:5 ∴OG= 54 DG=53 ∴D(54,53)

【点评】:本题考察了相似、勾股定理、抛物线的解析式求解等知识,运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构建比例式,求解点到坐标轴的距离,进而得出相应的坐标。难度中等 24、(2011?湖北荆州)如图甲,分别以两个彼此相邻的正方形OABC与CDEF的边OC、OA 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O、C、F三点在x轴正半轴上).若⊙P过A、B、E三点(圆心在x轴上),抛物线y= 14x2+bx+c经过A、C两点,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G,M是FG的中点,正方形CDEF的面积为1. (1)求B点坐标; (2)求证:ME是⊙P的切线; (3)设直线AC与抛物线对称轴交于N,Q点是此轴称轴上不与N点重合的一动点, ①求△ACQ周长的最小值; ②若FQ=t,S△ACQ=S,直接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如图甲,连接PE、PB,设PC=n,由正方形CDEF的面积为1,可得CD=CF=1,根据圆和正方形的对称性知:OP=PC=n,由PB=PE,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n的值,继而求得B的坐标; (2)由(1)知A(0,2),C(2,0),即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然后求得FM的长,则可得△PEF∽△EMF,则可证得∠PEM=90°,即ME是⊙P的切线; (3)①如图乙,延长AB交抛物线于A′,连CA′交对称轴x=3于Q,连AQ,则有AQ=A′Q,△ACQ周长的最小值为AC+A′C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CQ周长的最小值; ②分别当Q点在F点上方时,当Q点在线段FN上时,当Q点在N点下方时去分析即可求

2019年福州市中考数学规律性试题汇总与解析(一)

2019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规律试题(一) 1. (2019?安徽)观察下列关于自然数的等式: 32﹣4×12=5 ① 52﹣4×22=9 ② 72﹣4×32=13 ③ … 根据上述规律解决下列问题: (1)完成第四个等式:92﹣4×( )2= ( ); (2)写出你猜想的第n个等式(用含n的式子表示),并验证其正确性. 【解析】解:(1)32﹣4×12=5 ① 52﹣4×22=9 ② 72﹣4×32=13 ③ … 所以第四个等式:92﹣4×42=17; (2)第n个等式为:(2n+1)2﹣4n2=2(2n+1)﹣1, 左边=(2n+1)2﹣4n2=4n2+4n+1﹣4n2=4n+1, 右边=2(2n+1)﹣1=4n+2﹣1=4n+1. 左边=右边 ∴(2n+1)2﹣4n2=2(2n+1)﹣1. 2. (2019?漳州)已知一列数2,8,26,80.…,按此规律,则第n个数是( )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解;已知一列数2,8,26,80.…,按此规律,则第n个数是3n﹣1,故答案为:3n﹣1. 3. (2019?白银)观察下列各式: 13=12 13+23=32 13+23+33=62 13+23+33+43=102 … 333

4. (2019?兰州)为了求1+2+22+23+…+2100的值,可令S=1+2+22+23+…+2100,则2S=2+22+23+24+…+2101,因此2S﹣S=2101﹣1,所以S=2101﹣1,即1+2+22+23+…+2100=2101﹣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1+3+32+33+…+32019的值是_______________ . 【解析】解:设M=1+3+32+33+…+32019 ①, ①式两边都乘以3,得 3M=3+32+33+…+32019 ②. ②﹣①得 2M=32019﹣1, 两边都除以2,得 M= , 故答案为: . 5. (2019?天水)如图,一段抛物线y=﹣x(x﹣1)(0≤x≤1)记为m1,它与x轴交点为O、A1,顶点为P1;将m1绕点A1旋转180°得m2,交x轴于点A2,顶点为P2;将m2绕点A2旋转180°得m3,交x轴于点A3,顶点为P3,…,如此进行下去,直至得m10,顶点为P10,则P10的坐标为(). 【解析】解:y=﹣x(x﹣1)(0≤x≤1), OA1=A1A2=1,P2P4=P1P3=2, P2(2.5,﹣0.25) P10的横坐标是2.5+2×[(10﹣2)÷2]=10.5, p10的纵坐标是﹣0.25, 故答案为(10.5,﹣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