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设计——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本科生毕业设计——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本科生毕业设计——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上海电力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院系:数理学院

专业年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9级

学生姓名:xx远学号:20092426

指导教师:宋政芳

2013年6月3日

上海电力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最短路径问题在图论研究中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经典问题,旨在寻找图中指定两结点间的最短路径;而电子地图如今蓬勃发展,依托计算机成象等技术,直观的为人们服务。电子地图需要借助最短路径算法,得出指定起始点至目的地,并且同时满足需求的行进路线。

二者的结合,在促进彼此发展的同时,更为人们提供越发显著的帮助。而探讨二者结合,一方面要学习最短路径问题,了解当前已知的最短路径算法,如适用于单源非负的Dijkstra算法,所有顶点之间的可负的Floyd算法等;另一方面

要懂得电子地图是如何将现实中的交通网络数据化,抽象为一般有向图。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结合的前提是电子地图的“绘制”:无论是对哪种最短路径算法,他们得以实施,实现的前提都是有向图或无向图的出现。而在“绘制”电子地图时,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城市交通网络数据模型。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结合的核心是最短路径算法的实现:如何在已知的交通有向图或无向图上,实现最短路径算法,得到所求路径,并保证准确有效的到达,是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二者结合最突出,最核心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地图;最短路径算法;数据模型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The Combination of Electronic Map and the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Abstract

The shortest path problem in graph theory is an enduring problem, aims to find diagrams specify the shortest path between two nod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maps which depends on computer imaging technology, it service intuitively for people. Electronic map need use a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and gets the road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to destination, and meets the demand of rout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more people gai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help. And explore this combination, on the one hand to study the shortest path problem, understand the currently known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such as Dijkstra algorithm dispose for single-source non-negative, Floyd algorithm manage between all vertices of the algorithm can be negative, on the other hand to understand digital electronic map is how to real traffic network, the abstract is typically directed graph.

Electronic map combined with the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is the premise of electronic map in the "drawing": for all of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they can implement, implementation is the premise of directed graph or undirected graph. In the "drawing" electronic map, the key is to set up the urban traffic network data model.

Electronic map combined with the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is the core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how to achieve the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in the known traffic directed graph or undirected graph, get demanding path, and ensure th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reach, is the most prominent and the most core problem in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electronic map and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Key Words:Electronic Map;Shortest Path Algorithm;The Data Model

上海电力学院学士论文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 II 引言.. (1)

1 基本概念 (2)

1.1 图论基本概念 (2)

1.1.1 图的基本概念 (2)

1.1.2 邻接矩阵 (3)

1.1.3 邻接表 (3)

1.2 最短路的基本概念 (4)

1.2.1 最短路问题 (4)

1.2.2 单目标最短路径问题 (4)

1.2.3 单对结点间的最短路径问题 (4)

1.3 电子地图的基本概念 (5)

1.3.1 电子地图的基本性质 (5)

1.3.2 电子地图的一般特点 (5)

1.3.3 地理信息系统GIS (5)

2 最短路问题的各种算法 (6)

2.1 Dijkstra算法 (6)

2.1.1 Dijkstra算法的原理 (6)

2.1.2 Dijkstra算法实现 (7)

2.2 Bellman-Ford算法 (7)

2.2.1 Bellman-Ford算法的原理 (7)

2.2.2 Bellman-Ford算法实现 (8)

2.3 SPFA算法 (8)

2.3.1 SPFA算法的思想 (9)

2.3.2 SPFA算法的实现 (9)

2.4 Floyd算法 (9)

2.4.1 Floyd算法的思想 (9)

2.4.2 Floyd算法的实现 (10)

2.5 其他算法——A*(A-Star)算法 (10)

3 城市交通网络数据模型 (11)

3.1 电子地图数据需满足的技术要求 (12)

3.2 电子地图基础数据的整理 (12)

3.2.1 道路,建筑物的录入 (12)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3.2.2 坐标系的转换 (12)

3.2.3 地形图的分层、缩编 (12)

3.2.4 地形图的接边与图幅分幅 (13)

3.3 城市交通网络数据模型的管理 (13)

3.3.1 格网管理 (13)

3.3.2 道路网络数据区域管理 (13)

3.3.3索引数据的管理 (13)

4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15)

4.1 竞赛原题 (15)

4.2 问题分析 (16)

4.3建立道路的网络数据模型 (17)

4.4 管械范围求解 (17)

4.5 调度方案的求解 (19)

4.6 平台增加个数及位置的求解 (20)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 (25)

致谢 (28)

上海电力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引言

科技让世界更紧密,人们的脚步不断在一个个陌生的城市留下足迹。在陌生的地方,如何到达目的地,如何正确到达目的地,如何快速正确到达目的地,是出行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随着外出频率和距离的增加,卫星导航系统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断提高。

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方面,可以摆脱外国的封锁,建立独立自主的国防体系;在战略方面,可以对他国形成一定威胁力,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在民用方面,更可以创新搭载平台,促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卫星导航系统最日常,最普及,最为人所用,为人所知的用途,就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出门必备的电子地图!

电子地图,即数字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电子地图凭借可以进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绘图输出,非常容易进行修改,缩短成图时间,与此同时,更可以方便地与卫星影像、航空照片等其他信息源结合,生成新的图种,通过手机,电脑等信息渠道等优势而被人们接受。

在电子地图的应用方面,最主要的有两个领域:其一是利用电子地图的等高线和高程点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将地表起伏以数字模拟形式表现出来,直观立体地表现地貌形态;其一是利用最短路径算法,将两地行进路线完整,完美的表现出来。现实民用方面,无疑最短路领域更是电子地图应用的重中之重!

就目前而言,全球各大国对卫星导航系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由于我国进入该领域时间较晚,即便北斗的卫星已经成功发射了十六颗卫星,但与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在民用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电子地图几乎都是以GPS为载体,我们自己的“电子地图”迫切需要与最短路径算法相结合。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已称为必须,在生活节奏快速的今天更是一种必然。这种结合的作用是显然的,而这种结合的难度也是易见的,前期工作量极大。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结合的前提是电子地图的“绘制”:在研究最短路径算法时,可以发现无论是对哪个算法,其得以实施,实现的前提都是图。将现实的网络抽象为一般有向图或无向图,然后根据点,边等信息实现算法,而在“绘制”电子地图时,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城市交通网络数据模型。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结合的核心是最短路径算法的实现:二者的结合,从某种角度上看,就是如何在电子地图上实现最短路径算法,如何在已知的抽象得出的有向图或无向图上,实现最短路径算法,得到所求路径,并保证准确有效的到达,是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二者结合最突出,最核心的问题。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1 基本概念

1.1 图论基本概念

1.1.1 图的基本概念

一集元素及其之间的某种关系称之为图。具体来说,图通常就是一个二元组

(),V E ,其中集合V 为顶点集,集合E 是顶点集V 中元素组成的无序对的集合,

称为边集[]1。

例1 给定(),G V E =,其中

{}

()()()(){}

123412131424,,,,,,,,,,V v v v v E v v v v v v v v == ()1.1

这便定义了一个无向图G ,如下

图1.1 无向图G

无向图:每条边都是无向边的图G 。 有向图:每条边都是有向边的图D 。 混合图:既有有向边又有无向边的图。 自回路:一条边的两端重合。

简单图:不含平行边和自回路的图。一条无向边可以用一对方向相反的有向边代替,因此一个无向图可以用这种方法转化为一个有向图。

重数:两顶点间若有几条边,称这些边为平行边,两顶点,a b 间平行边的条数成为(),a b 的重数。

多重图:含有平行边的图。

逆图:把一个有向图D 的每条边都反向由此得到的图称为D 的逆图。 赋权图:每条边都赋上了值。

出度:与顶点相连的边数称为该定点的度数,以该定点为始边的边数为出度。 入度:以该定点为终边的边数为入度。度数为零的定点称为孤立点;度数为一的点为悬挂点。

1v 3v

2v

4v

上海电力学院学士论文

无向完全图:在阶无向图中如果任何两点都有一条边关连则称此图是无向完全图。

完全有向图:在阶有向图中如果任意两点都有方向相反的有向边相连则称此图为完全有向图。

竞赛图:阶图中如果其底图是无向完全图,则称此有向完全图为竞赛图。

图1.2 赋权有向图

1.1.2 邻接矩阵

邻接矩阵为储存图中“边”信息的一种方法,为表示各个顶点之间关系的矩阵。设(),G V E 是一个具有n 个顶点的图,则图的邻接矩阵是一个n n ?的二维数组,用[][]Edge n n 表示,定义为:

(),,[][],i j E

Edge i j ∈??=?∞??权值若否则

上述图1.2中的邻接矩阵为:

0320140430501020Edge ∞∞∞∞????∞∞∞????∞∞??

=∞∞????∞??

??

????

1.1.3 邻接表

因为邻接矩阵无法存储含有自身环或有重边的图,而且在图的边数较少时,使用邻接矩阵会浪费大量存储空间,所以这时使用另一种存储方式——邻接表。

邻接表,就是把从同一个顶点出发的边连接在同一个称为边链表的单链表

1v

2v

3v

4v

5v

6v

7v

2

4

3

1

3

5 4

2

1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中。边链表的每一个结点代表着一条边,称为边结点。对于有向图,每个边结点有三个域:该边终点的序号,该边的权值,以及指向下一个边结点的指针。在邻接表中,还有一个存储顶点信息的顶点数组[]2。

图1.3 邻接表

1.2 最短路的基本概念

1.2.1 最短路问题

给出的是一有向加权图(),G V E =,在其上定义的加权函数:W E R →为从边到实型权值的映射。路径()01,k P v v v = 的权是指其组成边的所有权值之和:

11()(,)

k

i i i w p w v v -==∑

()1.2

定义u 到v 间最短路径的权为

()(){}min :,w p μνμνδμν?→?=?

∞?? 如果存在由到的通路 如果不存在

()1.3

从结点u 到结点v 的最短路径定义为权())w p v δμ=(,的路径。 1.2.2 单目标最短路径问题

找出从每一结点v 到某指定结点u 的一条最短路径。把图中的每条边反向,我们就可以把这一问题转化为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1.2.3 单对结点间的最短路径问题

对于某给定结点u 和v ,找出从u 到v 的一条最短路径。如果我们解决了源结点为u 的单源问题,则这一问题也就获得了解决。对于该问题的最坏情况,从

上海电力学院学士论文

渐进意义上看,目前还未发现比最好的单源算法更快的方法。

1.3 电子地图的基本概念

从狭义的角度,电子地图是以数字地图数据为数据基础,以计算机系统为处理平台,在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地图;而广义的来说,电子地图是指屏幕地图和支持其显示的地图软件的总称[]3。

1.3.1 电子地图的基本性质

⑴电子地图是一种模拟地图产品,仍具有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分色,比例尺,标度;

⑵电子地图中数据来源数字地图;

⑶电子地图采集及设计都是在计算机平台环境下实现;

⑷电子地图表达载体为屏幕。

1.3.2 电子地图的一般特点

⑴电子地图数据的集成性;

⑵使用电子地图过程中的交互性:区别于纸质地图,可以让用户交互操作;

⑶信息表达的多样性:地图载负量极大扩展;

⑷多级缩放和多尺度数据:快速、高效的信息检索与地图分析;

⑸多维和动态可视化:使地图效果更加突出;

⑹共享性及其低成本性:可存储于地图数据库中,方便复制更新编辑,容易再版。

1.3.3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又被称作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GIS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体或局部地球表层空间——含盖大气层在内——中相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在地理数据方面,GIS中分为两类:空间数据,与空间要素几何特性有关;属性数据,提供空间要素的信息。在应用方面,GIS技术能够在科学调查、资源管理、财产管理、发展规划、绘图和路线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计算出救援反应时间,规律自然保护区等[]4。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2 最短路问题的各种算法

根据有向网或无向网中各边权值情形及求解的需要,最短路径问题大致分为了以下四类,并分别用不同的算法求解:

⑴求单源最短路径,且边的权值非负——Dijkstra算法。单源最短路径指的是固定为一个顶点为源点,然后从源点出发到其他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

⑵求单源最短路径,且边的权值可以为负,但不存在负权值的回路——

-算法;

Bellman Ford

⑶Bellman Ford

-算法的改进——SPFA算法;

⑷求所有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且边的权值可以为负,但不存在负权值回路——Floyd算法[]5。

2.1 Dijkstra算法

该时效性较好,时间复杂度为()

+,可以用优先队列进行优化,优化

O V V E

*

后时间复杂度变为()

O V n。

*lg

2.1.1 Dijkstra算法的原理

从出发点出发,每次扩展一个距离最短的点,更新与其相邻的点的距离。当所有边权都为正时,由于不会存在一个距离更短的没扩展过的点,所以这个点的距离永远不会再被改变,从而保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图2.1 Dijkstra算法的执行流程

上海电力学院学士论文

2.1.2 Dijkstra 算法实现

该算法的实现中,需要设置三个数组,即距离数组()dis n ,标记数组()s n ,过渡数组()path n ,三个数组构成了一个集合T ,对从源点0v 到其他各顶点i v (i 从1到n )的最短路及其长度而言渡数组()path n 中,()path i 表示从0v 到i v 的最短路径上i v 前一个顶点的序号,若()0path i =,表示从0v 到i v 直达且该路径最短;反之,采用“倒序追踪”,得到从0v 到i v 最短路径的行进路线。初始时,若0v 到i v 之间有边,则()0path i =;若0v 到i v 之间无边,则()1path i =-。

得到初始集合T ,Dijkstra 算法实现的步骤为:

⑴在()0s i =所对应的()dis i 中寻找最小值——()dis j 及j ; ⑵将j 对应的()s j 改为1,表示从0v 到j v 已找到最短路径;

⑶在j v 已经找到最短路径后,检查所有标记数组()0s k =所对应的顶点k v ,若顶点k v 与j v 有直接相连的边[][]edge j k ,且()()[][]dis j edge j k dis k + ,说明从0v 直接到k v 的路径,大于先从0v 到j v ,在从j v 到k v 的路径,此时修改距离数组中()()[][]dis k dis j edge j k =+,过渡数组中()path k j =;反之则不需要改动

⑷由改动的距离数组()dis n ,标记数组()s n ,过渡数组()path n 组成一个新的集合T ,重新进行上述步骤,只要标记数组()s n 中所有元素均为1。

2.2 Bellman Ford -算法

该算法适用于带负权值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其限制条件为:图中不能包含权值总和为负值的回路,即不存在负权值回路。

图2.2 左负右正的回路全职总和

2.2.1 Bellman Ford -算法的原理

在n 个顶点且无负权值回路的有向图中,如果从顶点0v 到1v 存在最短路径,则该路径至多有1n -条边,即经历了所有n 个顶点。对计算从源点0v 到其他顶点

i v 的最短路径, Bellman Ford -算法就是构造出一个最短路径长度数组序列:[]1dis i ,[]2dis i ,[]3dis i []1n dis i -。

0v

0v

1v

2v

1

v 2v

2

-5

2

2

-3

2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j dis i 说明对计算从源点0v 到顶点i v 的最短路径最多一共有j 条边,其中j

取值范围为1到1n -。算法最终就得到了[]1n dis i -,为0v 到i v 的最短路径。

初始时:

[][][]10dis i Edge i = ()2.1

递推中:

[][][][][]{}{}

11min ,min k k k dis i dis i dis j Edge j i --=+ ()2.2

其中:0,11,;2,31j n j i k n =-≠=-

2.2.2 Bellman Ford -算法实现

该算法的实现中,需要设置两个数组,即距离数组()dis n ,过渡数组()path n ,对从源点0v 到其他各顶点i v (i 从1到n )的最短路径及其长度而言:

距离数组()dis n 用来储存一系列的[]k dis n ,其中1,21k n =- ;而过渡数组

()path n 中,()path i 依然表示从0v 到i v 的最短路径上i v 前一个顶点的序号。

Bellman Ford -算法实现的步骤为:

⑴初始时,[][][]0dis i Edge i =,选择一个计数变量s ,并令0s =,而若0v 到

i v 之间有边,则()0path i =;若0v 到i v 之间无边,则()1path i =-;

⑵比较[][][][]{}min dis i dis j Edge j i +与大小,若[][][]{}min dis j Edge j i +小

于[]dis i ,则(

)path i j =。将[]dis i 改为两者的最小值,且s 在原来值的基础上加一,即1s s =+;

⑶重复第二步,直到00001s n =-,此时()dis n 代表着从0v 到i v (i 从1到n )的最短路径,根据()path n 值采用倒向追踪得到各个最短路径的行进路线。

从Bellman Ford -算法实现的步骤可以看出,其时间复杂度为()3O n ,而空间复杂度为()2O n 。

2.3 SPFA 算法

该算法是采用队列方式Bellman Ford -算法进行优化,主要根据了“每个顶点的最短路径不会更新次数太多”的特点。

SPFA 算法时效性相对较好,采用一系列松弛操作以得到从某一个节点出发

到达图中其它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其可以在()O km 的时间复杂度内求出源点到其他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并且可以处理负权值边。k 为每个顶点入队列的平均

上海电力学院学士论文

次数,通常情况下2k =。 2.3.1 SPFA 算法的思想

若有向加权图G 不存在负权回路,即最短路径一定存在。用邻接表来存储图

G 。初始时将源点加入队列,每次从队列中取出一点,并对所有与其相连的顶点

进行松弛操作(该算法实现步骤⑴)。若某个顶点松弛成功,则将该点入队。重复这个过程,直到队列为空。

即采取动态逼近法:设立一个先进先出队列用来保存待优化的结点,优化时每次取出队首结点i v ,并且用i v 点当前的最短路径估计值对离开i v 点所指向的结点j v 进行松弛操作,如果j v 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有所调整,且j v 点不在当前的队列中,就将j v 点放入队尾。以此方式,直至队列空为止。 2.3.2 SPFA 算法的实现

与Bellman Ford -算法类似,该算法的实现中使用两个数组,即距离数组

()dis i ,用来记录源点0v 到其他各顶点i

v (i 从1到n )最短路径;过渡数组()path i ,对从源点0v 到其他各顶点i v (i 从1到n )最短路径中i v 前一个顶点的序号。

初始时,()00dis =,其余元素均为∞;()path i 均为0;并将源点0v 放入队列。SPFA 算法实现的步骤为:

⑴取出队列的头顶点j ,扫描从j v 出发的每一条边,设边的终点为i v ,该边

的权值为w 。若()()d

i s j w d i s i + ,

则修改()dis i 为()dis j w +,同时修改()path i 为j ,此时若i 不在当前队列中,将i 放入队列中;若()()dis j w dis i +≥,不变动;

⑵重复执行步骤⑴,直到队列为空。

2.4 Floyd 算法

该算法适用于求多源、无负权边的最短路径,其时间复杂度为()3O N ∧,空间复杂度为()2O N ∧。 2.4.1 Floyd 算法的思想

该算法的原理是动态规划:

设(),,D i j k 为从i 到j 中只以顶点集合V 中的某个顶点k 为中间节点的最短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路径的长度。若最短路径经过点k ,则()()(),,,,1,,1D i j k D i k k D k j k =-+-;若

最短路径不经过点k ,则()(),,,,1D i j k D i j k =-。

因此

()()()()(),,min ,,1,,1,,,1D i j k D i k k D k j k D i j k =-+-- ()2.3

由公式()2.3可知:在原有路径的基础上加入其它顶点为中间节点后,若距离缩小,便以新路径替代原有路径。不断更新后,即可得到最短路径。在实际算法中,为节约空间,可以直接在原来空间上进行迭代,从而空间可降至二维。 2.4.2 Floyd 算法的实现

对拥有n 个顶点的有向图而言,设置一个n n ?的方阵()k A ,其中除对角线的矩阵元素都等于0外,其它元素(

)

[][]k A i j ()i j ≠表示从i v 到j v 的有向路径长度,

k 表示中间节点范围,取值范围为:1,0,1,1n -- 。

()[][]1A i j -表示从i v 直接到j v 的边的长度,即()1A -为邻接矩阵[][]Edge n n ;

(

)

[][]k A i j 表示从i v 到j v ,中间节点的序号不大于k 的最短路径长度;

其递推公式为:

(

)

[][][][]1A i j Edge n n -=

(

)

[][]()[][]()[][]()[][]{}111min ,k k k k A i j A i j A i k A k j ---=+ ()2.4

其中0,1,1k n =-

在Floyd 算法实现中,需要使用到两个数组:n n ?距离数组A ,用来存放一系列的(

)

[][]k A i j ,其中1,0,1,1k n =-- ,其规律为公式()2.4,算法结束时,

[][]A i j 为从i v 到j v 的最短路径;过渡数组[][]path i j ,用来表示从i v 到j v 的最短

路径上j v 前一个顶点的序号。

Floyd 算法实现的步骤为:

⑴比较[][]A i j 与[][][][]A i k A k j +的大小。若[][][][][][]A i k A k j A i j + ,则修改[][]A i j 为[][][][]A i k A k j +,同时修改[][]path i j 为k ;否则,则不变换;

⑵1k k =+,重复步骤⑴,直到k n =时,结束算法,此时[][]A i j 为从i v 到j

v 的最短路径。

2.5 其他算法——()*A A Star -算法

该算法是一种静态路网中求解最短路最有效的方法。 公式表示为:

上海电力学院学士论文

()()()f n g n h n =+ ()2.5

公式中:()f n 是第n 节点从初始点到目标点的估价函数,()g n 是在状态空间中从初始节点到第n 节点的实际代价,()h n 是从第n 节点到目标节点最佳路径的估计代价。

保证找到最短路径条件,关键在于估价函数()h n 的选取:

若估价值()h n n ≤到目标节点的距离实际值,搜索的点数多,搜索范围大,效率低,但能保证得到最优解。若估价值()h n n >到目标节点的距离实际值,搜索的点数少,搜索范围小,效率高,但不能保证得到最优解。估价值与实际值越接近,估价函数取得就越好。

图2.3 ()*A A Star -算法的静态路网

3 城市交通网络数据模型

将最短路径算法应用于电子地图之前,需要完成地图的数据化,将现实中的交通网络抽象转化为有向图。

首先, 基于GIS 制定一个面向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的交通网络数据模型框架;其次,在此框架内对模型的具体内容包括网络拓扑结构、数据库表的结构的表示方法等作进一步的探讨,并给出一个模型实例;再次,针对交通规划中路网方案动态调整的具体特点,对该模型实例进行拓展;最后,得到适合动态路网的数据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模型[]6。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模型是现实世界的抽象,而数据模型代表着一种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这些实体和关系被用于创建真实事物或现象的表示形式。网络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系统——排水系统,交通系统等——的抽象表示.构成网络系统的最基本元素是各个实体以及这些实体之间连接交汇点,前者通常被称为网线或路段,后者一般称为节点。在该网络模型中主要实体包括:形状点、线段、弧段、节点、弧段序列、道路名称、通行条件、交通指示牌等。

3.1 电子地图数据需满足的技术要求

⑴电子地图必须具有较高精确性,包括地理位置数据的精确性和实际地物信息的准确性;

⑵电子地图必须提供完备的地物属性信息:一方面是电子地图进行查询检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进行实际智能交通分析及相关导航应用的客观需要;

⑶电子地图对硬件设备有一定要求:电子地图,如车载系统、手持式设备等环境下,硬件条件相对特殊,对导航电子地图的要求也相应地更加苛刻;

⑷电子地图数据必须满足全网道路数据的连通性。

3.2 电子地图基础数据的整理

3.2.1道路,建筑物的录入

在电子地图中,最基础的是交通道路的位置、走向,长度,以及建筑物的所在区域,要把这些信息已电子地图形式展现,首先需将其录入进系统,构成地形图;

3.2.2 坐标系的转换

因为在收集、录入的时候,工程量较大,故人员较多,而可能采用的不同的坐标模式,这样的话可能会在同一副地图中出现两种坐标系的情况,这样就好导致很大的误差,故需要转化为同一的坐标系标准,将采集,收集到的地形图以指定的单位划入指定的区域;

3.2.3 地形图的分层、缩编

将已经得到的图形按照分层标准对其进行分层,选定标准的比例尺,如1:1000,因不同团队,不同地形的收集到的信息量差异,反应在地图上的信息状况也大不相同,可能局部详细,局部粗糙,而经过处理后,图形中字体大小和线形比例以及块符号的缩放比例可以完成统一修改,但是块符号的密度,经过处理,可能会使一些信息量会产生叠加的情况,此时只能通过人工判断来对图面进行整

上海电力学院学士论文

饰修改,补删一定信息量;

3.2.4 地形图的接边与图幅分幅

地形图在做分层缩编时是以块为单位进行分层整理的,整理过的图要进行接边处理。考虑到实际情况,交接处会产生地物不一制,或者是接边不到位和图形重叠的情况,故在接边过程中阵对图面做整饰处理,不对图形和属性进行一致性接边,尽量保持块区域信息量的完整[]7。

3.3 城市交通网络数据模型的管理

3.3.1 格网管理

电子地图的使用过程中,使用一定区域范围的道路数据和背景数据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对城市交通网络数据模型(下简称数据模型)的管理,可以把整个地图区域以格网为单位进行分区管理。

格网管理方式为采用层-块-格网的三级线性树状逻辑结构。这种树结构的线性分层分区管理方式,能够大大加快数据信息的检索速度。

格网的划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以一定角度的经度线和纬度线作为边界;另一种以基准点的东西轴和南北轴的平行线为边界线。后者适合于格网为区域较小的数据管理,前者适合于区域较大的数据管理。

3.3.2道路网络数据区域管理

为了加快路径规划速度,数据模型管理,可以采用创建道路网络数据的管理方式。道路网络数据是在路径规划的过程中为了使用尽可能大范围的数据,以由任意的多边形定义的区域为单位来存放,存在区域根据其外接长方形进行管理。

这部分数据为了处理大范围的概略网络数据而进行了分层管理。在同一数据层上,区域之间不允许有重叠,并且上层数据区域必须与下层数据区域相同或者由其合并而成。道路网络数据采用这种线性树状结构,可以提高路径规划时数据访问的效率,加快路径规划的速度。

3.3.3索引数据的管理

数据模型中基础数据的地点数据的检索,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操作顺序来实现。这些操作顺序的检索,如电话号码检索、邮政编码检索、设施检索等,虽然这些检索方式之间存在差异,但对数据模型中地点数据都能实现共用。

作为检索结果所需要的地点信息,根据用途或属性的不同可能需要各种不同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如果用一个地点信息来表示则会显得冗长,所以有必要准备由多个适当的数据信息构成一个地点信息来共用。在数据模型的管理中,可由实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现特定检索方式的检索关键字数据,作为检索结果的共有的基础索引数据,并将其组合为目录的形式划分区域进行管理。

上海电力学院学士论文

4 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在把交通网络抽象为有向图后,以此为基础对交通分配进行建模并求解,但是,交通网络的有向图只是对网络拓扑结构的描述。这仅仅是网络数据模型中的一部分,即便如此,由于交通网络是带转向的网络,普通的有向图也无法对其进行完全的描述,尚有待补充研究;而实际的交通网络还包含大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这些数据如何组织、存储,如何与网络拓扑有机的联系起来,更值得考虑。

假设有一张地图,其中边上的权值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那么该如何找到起始地点到其他各个地点的最短路径?这些都需要借助最短路径算法!在已经得到的道路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按照各种最短路径算法的要求,从相连的地点出发,找到满足要求的路线,即最短路径!

图4.1 上海电力学院两个校区之间的电子地图

近年来,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结合的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在历届数学建模比赛中得到了很好表示,下文以“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中B题——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的第一小问为例,探讨电子地图与最短路径算法的结合。

4.1 竞赛原题

“有困难找警察”,是家喻户晓的一句流行语。警察肩负着刑事执法、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服务群众四大职能。为了更有效地贯彻实施这些职能,需要在市区的一些交通要道和重要部位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每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职

道路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重庆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重庆二级公路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2012级3 班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王子健 2016 年1月10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2周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至少2000字,其余内容至少1000字。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本课题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自己在学完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及各类必修和选修专业课程之后,通过重庆北培区石坝镇二级公路设计这一环节,较为集中和专一地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城市道路建设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本课题的意义: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系统地完成该工程设计,以期能掌握一个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在巩固已学课程的基础上,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可以在毕业设计中继续学到一些新的关于市政道路设计的专业知识,并且有所创新。经过严格的毕业设计训练,使我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可以较快地适应环境,缩短理论到实践的过渡阶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公路现状: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发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华夏儿女开始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公路开始在中华大地上迅速延伸。1950-1952年,新中国新建公路3846公里,改建公路18931公里,加上恢复通车的公路,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近13万公里。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举世闻名的川藏、青藏公路于54年底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民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的缩影。第二个五年计划受到“大跃进”的干扰,公路建设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很多新建公路质量很差,而且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一些公路建成后根本无车行驶,后又改路为田。在纠正了“大跃进”的错误后,中国公路建设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引下进入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成鹰、宝成、川黔、渝厦、福温、沈丹、滩石等国家干线公路在这个时期相继建成。尽管十年文革给我们民族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可是关系到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公路建设却仍在动乱中进步。曲曲折折的中国公路建设发展到1978年,总里程达到89万余公里。尽管等级低、质量差,但它的确通到了全国90%以上的乡(镇),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公路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绝对数量来看,我国高速公路总量仅相当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占公路网的比重远远低于多数发达国家,高速公路总量同我国人口、经济、资源的客观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高速公路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在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干线公路上,交通拥挤情况十分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东、中、西部各地区公路总量存在较明显的差异,高等级公路数量更是相差悬殊。东部地区共有高速公路10000余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50%以上,中部有5000多公里,占25%左右,而西部只有3500余公里,仅占20%不到。此外,在全国高速公路超过1000公里的7个省中,东部地区有5个,其中山东超过2000公里,河北、广东分别超过和达到1500公里,而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超过1000公里的省各只有一个,分别是河南和四川。 在技术上,虽然一些大的技术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但在一些具体的细节处理上,我们还与他们存在较大差距。比如说护栏,一些发达国家的护栏在设计上就和我们的不一样,有些甚至是用木头做的,车撞上去以后,可以把护栏撞断,但汽车的损伤很小;而我国的护栏基本上都是钢的,对车的损害比较大 国外公路现状: 经过7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

地图匹配算法综述

地图匹配算法综述 一、地图匹配:现有算法 车辆导航系统实时接收GPS位置速度信息,以交通地图为背景显示车辆行驶轨迹。保证所显示的轨迹反映车辆的实际行驶过程,包括行驶路段,转弯过程及当前位置,就是地图匹配问题所要解决的目标。本节首先对地图匹配问题涉及到的基础概念、误差模型给出简要说明,同时介绍当前流行的一些地图匹配算法的思路与特点。 1.1地图匹配问题介绍 利用车载GPS接收机实时获得车辆轨迹,进而确定其在交通矢量地图道路上的位置,是当前车载导航系统的基础。独立GPS车载导航系统中克服GPS误差以及地图误差显示车辆在道路网上的位置主要是通过地图匹配算法,也就是根据GPS信号中的数据和地图道路网信息,利用几何方法、概率统计方法、模式识别或者人工神经网路等技术将车辆位置匹配到地图道路上的相应位置[8-12]。由于行驶中的车辆绝大部分都是在道路上的,所以通常的地图算法都有一个车辆在道路上的默认前提。地图匹配的准确性决定了GPS车辆导航系统的准确性、实时性与可靠性。具体来说取决于两方面:确定当前车辆正在行驶的路段的准确性与确定车辆在行驶路段上的位置的准确性。前者是现有算法的研究重点,而后者涉及到沿道路方向的误差校正,在现有算法中还没有得以有效解决。地图匹配的目标是将轨迹匹配到道路上,当道路是准确的时,也就成了确定GPS的准确位置,然后利用垂直映射方法完成匹配。要实时获得车辆所在的道路及位置通过地图匹配来实现是一种比较普遍而且成本较低的方法。车辆导航与定位系统中的地图匹配问题概括来讲就是将车载GPS接收机获得的带有误差的GPS轨迹位置匹配到带有误差的交通矢量地图道路上的相应位置。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数学模型

道路毕业设计说明

第1章绪论 1.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公路建设程序和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路线、路基路面结构及有关设施设计、计算的能力。 公路交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设施。公路建设的发展速度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等级公路在中国内地的出现和发展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在今天,高等级公路和全国公路网正在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便捷、和高效率的运输服务。 1.2 项目概况 1.已知资料 路段初始年交通量见表1-1(辆/昼夜,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7.0%) 表1-1 交通量表 2.路线所处地理位置及地质情况 (1)地形地貌 路线总体呈现出由南到北先逐渐变高再逐渐变低的走势,跨越了两个地貌特征区。此路段前半段地形开阔平坦,为剥蚀堆积垄岗平原区,地面高程在370~390m之间。路段位于平原微丘区,地势较高,地面高程稍高,高程在390~420m之间。 设计路段无不良地质路段,地层产状平缓,岩层略有起伏,部分地区形成开阔的背斜和向斜,断裂不甚发育,且规模较小。 (2)工程地质 路线全部位于安徽省内的微丘区地带,路线地质构造相对较简单,地质相对稳定,未发现大的不良地质现象,仅局部发现有软土呈零星分布,一般

深度为0.5~2m,分布范围十几至几十米。沿线主要地层为花岗岩,呈全风化、强风化等。 (3)水文地质 测区内水系发育,地表水丰富,湖泊鱼溏众多。路线跨越梅目水库上游小河一条和部分小沟,集水面积均不大。地下水主要是裂隙水,其次是松散岩类孔隙水,路线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 (4)气候、气象 路线地处安徽中东部偏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温度不高,阳光充足而湿润。雨水分布季节性强,雨季期为4~9月,夏季受季风影响,多雨,易照成洪涝灾害。 1.3路线设计标准及技术指标的确定 1.3.1 确定各车型换算系数 高速公路以小客车为折算标准见表1-2: 表1-2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换算系数表 1.3.2 交通量计算 初始年交通量: N =3100+1.5×1000+900×2+1500+(850+1000)×1.5+1000× 2.0+900×3+95×3=15660辆/日 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 N= N 0×1 ) 1(- +n k

目标跟踪相关研究综述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Research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 2015, 4(3), 17-22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59642.html,/journal/airr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59642.html,/10.12677/airr.2015.43003 A Survey on Object Tracking Jialong Xu Aviation Military Affairs Deputy Office of PLA Navy in Nanjing Zone, Nanjing Jiangsu Email: pugongying_0532@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59642.html, Received: Aug. 1st, 2015; accepted: Aug. 17th, 2015; published: Aug. 20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59642.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Object tracking is a process to locate an interested object in a series of image, so as to reconstruct the moving object’s track.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mmary of related works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lgorithm. At last, some future directions are suggested. Keywords Object Tracking, Track Alignment, Object Detection 目标跟踪相关研究综述 徐佳龙 海军驻南京地区航空军事代表室,江苏南京 Email: pugongying_0532@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59642.html, 收稿日期:2015年8月1日;录用日期:2015年8月17日;发布日期:2015年8月20日 摘要 目标跟踪就是在视频序列的每幅图像中找到所感兴趣的运动目标的位置,建立起运动目标在各幅图像中的联系。本文分类总结了目标跟踪的相关工作,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道路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道路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唐山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雷王线(X346线-G102线段)新建工程设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题意义: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假题真做”,强化对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方案必选和论证的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以及编写编制能力,同时通过对一级公路的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编制设计书的能力,使我们熟练掌握一级公路的设计过程,掌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相关规范的选择和运用,掌握一级公路一般技术指标的确定、路线的布置和计算、设计方案的选择、成果图的绘制以及设计文本的编制全过程。 选题目的:长滑一级公路从长垣至滑县,全长共计42.8千米,是连接两地的主要交通运输通道。长滑公路加强了两地在经济合作和资源互补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改善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使丰富的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把蕴藏的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两地的经济发展用极其重要的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就公路运输业而言,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结构体系,经历了网络扩张、扩大能力、到快捷、高效的发展过程。国外的道路运输比我国要发达得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道路运输首先在几个发达国家迅速地发展起来。我国公路建设方面成就十分显著。国家在基础建设资金的大规模连续投入之后,公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公路路网也更加合理。2007年完成了公路投资6489.91亿元, 其中高速公路5.39万公里、一级公路5.01万公里、二级公路27.64万公里、三级公路36.39万公里、四级公路179.10万公里、等外公路104.83万公里。全年新、

模糊逻辑地图匹配算法

一个新颖的基于模糊逻辑的车辆导航地图匹配算法以及应用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实时的基于模糊逻辑的地图匹配算法。主要有3种因素影响了地图匹配的可靠性,包括车辆位置和匹配路段之间的距离,车辆方向与路段方向之间的夹角,当前路径的连通性。对于距离角度以及连通性的模糊规则被提出来预测匹配的可靠性。这样两个评估匹配可靠性的指标被引出了,一个是可信度的下限的低局限性,另一个是可信度的最大值与第二大的值之间差别的极限误差。因此,一个实时的基于模糊逻辑的地图匹配系统就出现了。应用在基于路径地图的GPS和基于导航的GIS的实时数据,这种方法已经被证实并且结果证明了改进方法的有效。 地图匹配;模糊逻辑;可信度;GPS;GIS;路径网络 地图匹配技术在车辆导航系统中已经成为关键的问题。研究地图匹配算法来改进车辆定位的精确性已经取得很多成就。在目前的研究中,一个基于地图匹配方法的可能性是使用统计理论代替确定性方法。在一个整体的陆地车辆定位系统中已经采纳了一种卡尔曼滤波器模型。对于自动车辆定位与导航,一个数字路径地图的数据库已经形成用以支持地图匹配。对于地图匹配的路径识别,加权2维平面测距已经应用到近似估算功能中。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图匹配被提出来应用于车辆位置和方向的信息的概率分布功能。然而,由于道路因素的复杂性,传统的地图算法不能够处理更加困难环境,因此已经改进的实时地图匹配算法仍需更深的研究。 本文中,一种新颖的基于模糊逻辑地图匹配方法被提出来。有3个影响地图匹配可靠性的因素。对于距离,角度以及连通性的模糊规则已经被提出,并且估计匹配可靠性的指标也已经获得。大量的来自于GPS与GIS地图匹配的数据已被统计的分析。 可靠性指标的测定以及它们之间的权重是地图匹配的关键问题。有许多影响地图匹配可靠性的因素,包括移动跟踪,路径相似度以及弯曲度。在本篇文章中,主要涉及三个影响匹配可靠性的因素,即车辆位置与匹配路段之间的距离,车辆方向与路段方向之间的夹角,路径连通性。在地图匹配过程中,认定路径连通性,距离以及夹角被构建用来测定不同观察数据间的权重。路径可靠性被预测,并且具有最大可靠性值的路径被选作匹配路段,且匹配结果被核实。 假设在一个任意的时间点,车辆的位置是P i(Xi,Y i),当前路段端点是A(Xa,Y a)和B(Xb,Yb),被匹配的路段的函数表示如下: Y=k(X-Xa)+Y a (1) 这里k=(Yb-Y a)/(Xb-Xa)且Xa不等于Xb。 从车辆位置到匹配路段的垂直点的横坐标为 X=Xi+(Yi-Y a)k+Y a*k2/1+k2 (2) 当且仅当判定函数B满足B=(X-Xa)(X-Xb)<=0,这个车辆位置到匹配路段的投影点在匹配路段上,且距离为 D i=|k(Xi-Xa)-Yi+Y a|/开根号1+k的平方(3) 如果判定函数B满足B>0,投影点将在路段的延长线上,因此此路段将被排除。在Xa=Xb的情况下,判定函数B即为B=(Yi-Y a)(Yi-Yb),而如果满足B<=0,那么距离将变成Di=|Xi-Xa|。 如果距离大于30米的话,路径成为匹配路段的可能性很小;如果距离接近于零,那么匹配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根据以上规则,影响匹配可靠性的距离函数可以表达为

道路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 引言 (2) 1.2选题的背景 (2) 1.3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3) 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 (4) 2.1平面设计的要求 (4) 2.2圆曲线设计 (4) 2.2.1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 (4) 2.2.2一般规定 (5) 2.3 路线方案的比选 (5) 第三章纵横断面设计 (7) 3.1 纵断面设计 (7) 3.1.1 概述 (7) 3.1.2纵坡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8) 3.1.3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长度 (9) 3.2横断面设计 (10) 3.2.1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0) 3.2.2 横断面组成及要素的确定 (10) 3.2.3 土石方的调配 (11) 第四章路面结构设计 (13) 4.1路面设计的原则 (13) 4.2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计算书 (13) 4.2.1交通分析 (13) 4.2.2 当量换算的计算 (14) 4.2.3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16) 第五章结语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第一章绪论 1.1 引言 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还有近20万公里等外公路,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4.4%,西部地区更高,达到21.8%,技术等级构成不理想。从行政区划分布看,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公路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 因此,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重点提高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公路技术等级,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扶持西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本世纪末以至下世纪初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 1.2选题的背景 郊区公路的建设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资金上讲它与市政府、路政局、区县政府的建设资金以及融资有很大关系,没有多元化投资公路建设的良好环境就没有郊区公路建设跨越式的发展。另外在政策上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各种优惠政策。没有优惠政策,就无法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阶层修路的积极性,也就没有多元化投资公路建设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同时也就失去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从管理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各分局的技术和行业管理优势,保障公路建设按公路建设总体规划规范科学的进行,使之达到远期与近期相结合,城区与郊区相结合,国道、市道、县道相结合,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相结合,达到公路资源配置合理,充分利用,协调统一的目的。 为了加快县级、乡级农村公路建设应大力推广多元化投资的建路新模式。我们要吸引区、乡、村三级政府的投资,根据道路的行政和技术等级采取相应的补助标准,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修建公路的积极性,使公路建设由行业行为、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同时发挥公路部门养路费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行业管理优势,使我市的郊区公路建设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规范、健康、快速的发展。 加快郊区公路建设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距城区相对较远的一些区县更需要加快步伐,因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而快速顺畅的交通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将起到巨大作用,同时也为各个远郊卫星城更好地服务于市区创造良好的条件。

GPS车辆导航中的实时地图匹配算法

< <<<<<<<<<<<<<<<<<<<<<<<<<<<<<<<<<<<<<<<<<<<<<<<<<<<<<<<<<<<<<<c d b ;’e ^0-f :b >g f 4b ; A h i j k l m n o p k iq i r p i s s l p i rt i p u s l v p o wk jx y z ’{|s i }|k ~C ?""")’!|p i n B U "[L W I Q L =,##$$%‘b ;5$5f 4;‘&4bg $:$#4d b %’d 5f 4’d 5‘#’$%4%$c ’d 5#f ‘b ;4$$$$’dd %;$$‘5f ’c $$$4d %>5‘’4’d 5#f ‘b ;$c /79($g ‘5‘$b ‘b ;$4g :%5g d b %%‘;‘5d %’d (g ‘g (:5c $$)d $%&.f 4d %;$$‘5f ’‘g ‘’($$&4%g $5f d 55f 4($4#‘g ‘$b$c &4f ‘#%4b d &‘;d 5‘$b‘g ’:#ff ‘;f 4$)‘5f5f 4*d g ‘#f d $%)d $4(%d 5c $$’g d &d ‘%d *%4&+‘b d %%,5f 4g 5d 5‘g >5‘#$4g :%5g $c $$d %54g 5d $4;‘&4b &-H Z .V W /[=&4f ‘#%4b d &‘;d 5‘$b 0/790/390(d 554$b $4#$;b ‘5‘$b 04$$$$$4#5‘c ,0c :11,%$;‘# 摘 要=通过误差来源的分析和误差模型的建立’提出了一种车辆导航中/79定位测量与数字地图实时配准的地图匹配算法2 这使得在现有的基本硬件配置条件下’车辆导航定位精度更高2最后对算法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统计结果2 收稿日期=)""">"+>*30修回日期=)""">*)>!" 作者简介=苏洁A *@4+>B ’ 女’湖南邵阳人’工学硕士’现从事汽车导航系统的研究2关键词=车辆导航0/790/39 0模式识别0误差矫正0模糊逻辑5引 言 /79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为各类运动载体的精密实时定位提供了有力保障2特别是在智能交通系统A 3b 54%%‘;4b 5.$d b g ($$5d 5‘$b 9,g 54’g ’3.9B 中’基于/79的车辆自动定位6导航与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各部门的重视’并显示出巨大的技术7经济和社会效益2在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雄厚’通讯基础设施完善’/796/39集成技术支持下的车辆导航与监控应用已经非常普及2目前国内车辆自主导航系统随着/39技术的提高和应用普及也已经有很大的 发展2 对于车载导航系统’获得车辆的精确定位是最基本的要求2目前国外的车载导航系统采用了航位推算A 24d %64#8$b ‘b ;’26B ’差分/79技 术’无线电信标’用高精度的载波相位接收机等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等等2但这些方法要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复杂’且不太适合中国国土辽阔7地形复杂的国情’所以实际系统中通常采用地图匹配算法来提高车辆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2 地图匹配方法是借助/39电子地图库中的 高精度道路信息作为分类模板来进行模式识别’ 根据识别结果来矫正/79接收数据的定位误差2 测绘信息网网友提供http://www.othermap.com

道路毕业设计

道路毕业设计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长沙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题目:潭邵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 (K0+000——K3+301.950) 姓名: 专业:

目录 第一篇总说明书

一、概述 本项目为潭邵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该项目的实施将对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方便地方人民群众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也是联系本地与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 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该段路线全场长3.302公里。 二、路线 1、平面线形设计 本项目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的交叉关系,使路线与既有景观协调一致;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当地水库的关系,重视路线位置与水库库位的选择,将路线景观与防洪统一协调;处理好路线线位与地方城镇的关系,使高速公路的修建能更方便的为当地地方经济服务;处理互通立交与上下高速的关系,更有利方便群众,减小拆迁的干扰。 全线以曲线为主,极大限度的顺应地形条件,满足大型规划项目的布局情况;灵活地掌握线形指标,使之既要大于标准的低限值又不能苛求高指标;相邻曲线技术指标讲求连续均衡,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舒适。 本路段内共设2个交点,曲线均是顺应山坡布设。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设有缓和曲线,最小缓和曲线长度200米。全线平曲线最小半径700米,共1处,最大半径1200米,共1处。 2、纵断面线形设计 本路段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纵断面设计中,本着保护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尽量使路线顺应自然地形的起伏;充分考虑与地方道路在纵面的交叉关系,处理好上跨或下穿的关系;尽量控制路基填土高度,以减小拆迁占地;变坡点位置及标高、坡率和坡长、在满足平纵组合的情况下优化组合,竖曲线半径尽量采用较大值。 本路段最大纵坡3%,最小纵坡0.56%,最小坡长为800米。3处竖曲线中:1个为凸形,最小半径10000米,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10000米;2个为凹形,最小半径18000,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一般最小值4500米。 三、路基、路面及排水 1、设计依据 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依据以下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行设计: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道路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第一章绪论 1.1 公路建设意义 1.1.1完善公路网络 该公路建设项目位于河北承德市境内,起点位于冯营子镇终点位于六沟镇属于省级道路。该省道是省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下北沟、乔庄、玄道沟、澄家沟、六沟,全长30.4公里,估算总投资3.15亿元,路基宽10米,平均设计时速60公里。本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该地区的干线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减少了需要转换交通车辆的绕行距离,同时可以缓解道路交通拥挤,减少交通压力,大大缩短了沿线各地区到承德市的时间,减少交通事故,节约运输费用,从而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完善地区公路网结构。使公路运输快速灵活,加快货物的周转速度,提高了当地社会的机动性。 1.1.2 加快经济发展 该公路建成以后,西与京承高速和长深高速互通处对接,东与国道G101相连,形成承德市又一条东出西联的交通重要路线,是连接冯营子镇、六沟镇的重要走廊,将实现该地区经济产业的最快发展和往东部沿海运输,促进承德县域经济发展,加快老区脱贫致富,对路线沿途各县的经济将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 1.1.3促进旅游发展 该二级公路也是承德市东部偏远地区前往承德市区的快捷通道和去往承德避暑山庄最近的道路,对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具有重要意义。它对完善承德市乡镇公路路网,促进县与县的经济建设,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发沿线旅游资源,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建设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该新建公路对于承德市公路网的形成,改善路网分布不均衡布局结构,增强路网综合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对促进承德市地区经济及旅游事业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2 公路沿线自然条件 1.2.1 地理位置 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经115°54′~119°15′,北纬40°11′~42°40′,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东部与辽宁省交界,北部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临唐山、秦皇岛和天津市,西部与北京和张家口市毗邻,是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本次设计路线为该省道路段某一标段,既乔庄镇至玄道沟镇,本标段全长7.1267

道路与桥梁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意义)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大纲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们以后工作实践的理论依据。本次设计基于在大学期间的有关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应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设计经济、安全、美观的一级公路是我这次选题的主要目的,同时这次选题的意义如下: 1、综合运用在大学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公路设计,重点解决路线、路基及防护、路面等道路主要工程的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培养我们的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 3、提高对工程进行施工组织能力、进行工程量计算和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计算及解决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技术资料、提高计算、绘图和编写技术的能力; 5、培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6、培养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必

须具备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 7、通过毕业设计,使各方面的知识系统化,实践化,锻炼我们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查阅资料及阅读文献的能力,也可培养自身的独立操作能力,以及与组内成员的协作意识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做这次课程设计以前我查了一些资料对公路设计有了一初步的了解,道路是一条带状的三维结构物,它涉及人、车、路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约束。它与道路交通特性、驾驶者的心态与道路几何设计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在设计时要深入调查、综合研究各方面产生的作用,从而设计出技术先进、方案合理、坚固耐用、经济节约的道路。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不断壮大,道路设计和施工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当前,我国公路建设正在快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及时被广泛采用,大大地提高了公路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RR300改性沥青、垃圾混凝土、石灰、粉煤灰、乳化沥青、矿渣、土工织物等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逐步推广应用,出现了新材料应用的高潮。)而且在今天,3.4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和总量达185.6万公里的全国公路网正在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着便捷,高效率的运输服务。2004年12月17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规划出台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公众的生活方式和质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象,必将成为中国高速公路长远发展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战略蓝图,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的逐步形成,将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坚实的腾飞跑

经典推荐算法研究综述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19, 9(9), 1803-1813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59642.html,/journal/csa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59642.html,/10.12677/csa.2019.99202 Review of Classical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 Chunhua Zhou, Jianjing Shen, Yan Li, Xiaofeng Guo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Received: Sep. 3rd, 2019; accepted: Sep. 18th, 2019; published: Sep. 25th, 2019 Abstract Recommender systems are effective tools of information ?ltering that are prevalent due to cont i-nuous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personalization trends, and changing habits of computer us-ers. Although existing recommender systems are successful in producing decent recommend a-tions, they still suffer from challenges such as cold-start, data sparsity, and user interest drif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recommendat ion system,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field of recommender systems, describes the classical recommendation methods that are usually classifi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main categories: content-based, collaborative and hybrid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 a nd prospect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words Recommender Systems, Cold-Start, Data Sparsity,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经典推荐算法研究综述 周春华,沈建京,李艳,郭晓峰 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 收稿日期:2019年9月3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18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25日 摘要 推荐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过滤工具,由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个性化趋势和计算机用户习惯的改变,将变得更加流行。尽管现有的推荐系统也能成功地进行推荐,但它们仍然面临着冷启动、数据稀疏性和用户兴趣漂移等问题的挑战。本文概述了推荐系统的研究现状,对推荐算法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几种经

道路工程毕业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毕业设计 篇一:模板 摘要 本设计是从到襄阳的某段高速公路的设计,该段路线总长为3050m。本设计中设计车速为120km/h,双向八车道,路基宽度为45m,设置中央分隔带,行车道宽3.75m,硬路肩3m,土路肩0.75m。 在平面设计中,通过方案比选确定最终线路,此线路中有三个平曲线。纵断面设计,主要包括三个竖曲线的设计。横断面设计中,确定路面横断面的形式,土石方的数量的计算和调配。在路基设计中,主要是确定路基的横断面形式和边坡的形式。路面设计中,确定了路面的结构层次。专题设计的主要容包括对盖板、基础、台身和洞口建筑的设计。最后利用工程造价软件得出对比方案和选定方案的工程预算。 关键词:高速公路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涵洞;工程预算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he design of a section of a highway from Xinyang to Xiangyang.The sec- tion of route is 3050m.In this design,the speed of design is 120km/h,two-way eight lane,subg- gade width of 45m,setting up the central separtion belt,lane width

3.75m,hard shoulder 3m, soil shoulder 0.75m. In the graphic design,there are three horizontal curve in this line,determined by the sche- me xxparison.Longitudinal section design,design mainly includes three vertical curve.The cross-section design,determine the road cross section form,calculation and allocation of earth- work quantity.In the design of roadbed,mainly determine the embankment cross-section and the form of the slope form.The design of pavement structure,pavement was determined.The main contents of design project include the design of the cover,foudation,abutment and the building.Finally draw project budget of the xxparison scheme using the engineering cost project software. Keywords:highway design;roadbed design;pavement design;culverts;project budget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 (1) 1.1 设计任务 ................................................

关于图像匹配的综述

关于图像匹配的综述 1.图像匹配的背景及定义 1.1图像匹配的背景及意义 图像匹配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领域,如医疗诊断中各种医学图片的分析与识别、遥感图片识别、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图像匹配技术主要指通过计算机,采用数学技术方法,对获取的图像按照特定目的进行相应的处理。图像匹配技术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技术逐渐成为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之一。它涉及的技术领域相当的广泛,也越来越深入,其基本分析方法也随着数学工具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现在,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己经不仅仅局限于视觉的范围,也体现在机器智能和数字技术等方面。 1.2图像匹配的定义 所谓图像匹配是指在一幅(或一批)图像中寻找与给定目标图像相似的图像或者图像区域(子图像)的过程。通常将已知目标图像称为模板图像,而将待搜索图像中可能与它对应的子图称作该模板的待匹配的目标图像。图像匹配是在来自不同时间或者不同视角的同一场景的两幅或多幅图像之间寻找对应关系,该技术隶属于计算机视觉哺领域。图像匹配的具 体应用包括目标或场景识别、在多幅图像中求解3D结构、立体对应和运动跟踪等。由于拍摄时间、拍摄角度、自然环境的变化,多种传感器的使用、传感器本身的缺陷及噪声等影响,拍摄的图像会存在灰度失真和几何畸变。同时,图像预处理过程会引入的误差,这都是导致模板图像与待匹配的目标图像之间通常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匹配算法精度高、正确匹配率高、速度快和抗干扰性强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2.图像匹配算法的分类 图像匹配算法的选取对图像匹配结果的影响很大。实用的匹配算法不仅要求计算量小,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抗噪能力和抗几何形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图像匹配算法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基于灰度相关的匹配算法、基于特征的图像匹配算法。 1) 基于灰度分布的相关匹配算法,也称为基于区域的匹配方法。常见的基于图像灰度的匹配方法有:(1)归一化灰度相关匹配、(2)最小二乘影像匹配、和(3)序贯相似性检测法匹配等。该类算法直接利用整幅图像的灰度信息,建立两幅图像之间的相似性度量,然后采用某种搜索方法,寻找使相似性度量值最大或最小的变换模型的参数值。在灰度及几何畸变

深度文本匹配综述_庞亮

网络出版时间:2016-09-20 21:04:4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59642.html,/kcms/detail/11.1826.TP.20160920.2104.006.html 第39卷计算机学报Vol. 39 深度文本匹配综述 庞亮1),2)3)兰艳艳1)2) 徐君1)2) 郭嘉丰1)2) 万圣贤1),2)3) 程学旗1)2) 1)(中国科学院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2)(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190)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190) 摘要自然语言理解的许多任务,例如信息检索、自动问答、机器翻译、对话系统、复述问题等等,都可以抽象成文本匹配问题。过去研究文本匹配主要集中在人工定义特征之上的关系学习,模型的效果很依赖特征的设计。最近深度学习自动从原始数据学习特征的思想也影响着文本匹配领域,大量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匹配方法被提出,我们称这类模型为深度文本匹配模型。相比于传统方法,深度文本匹配模型能够从大量的样本中自动提取出词语之间的关系,并能结合短语匹配中的结构信息和文本匹配的层次化特性,更精细地描述文本匹配问题。根据特征提取的不同结构,深度文本匹配模型可以分为三类:基于单语义文档表达的深度学习模型、基于多语义文档表达的深度学习模型和直接建模匹配模式的深度学习模型。从文本交互的角度,这三类模型具有递进的关系,并且对于不同的应用,具有各自性能上的优缺点。本文在复述问题、自动问答和信息检索三个任务上的经典数据集上对深度文本匹配模型进行了实验,比较并详细分析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最后本文对深度文本模型未来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文本匹配;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 中图法分类号TP18 论文引用格式: 庞亮,兰艳艳,徐君,郭嘉丰,万圣贤,程学旗,深度文本匹配综述,2016,V ol.39,在线出版号No. 128 Pang Liang,Lan Yanyan,Xu Jun,Guo Jiafeng,Wan Shengxian ,Cheng Xueqi,A Survey on Deep Text Matching,2016,V ol.39,Online Publishing No.128 A Survey on Deep Text Matching Pang Liang 1),2)3)Lan Yanyan 1)2) Xu Jun 1)2) Guo Jiafeng 1)2)Wan Shengxian 1),2)3) Cheng Xueqi 1)2) 1)(CAS Key Lab of Network Dat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100190) 2)(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100190) 3)(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Abstract Many problem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such as information retrieval, question answering, machine translation, dialog system, paraphrase identification and so on, can be treated as a problem of text ——————————————— 本课题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No. 2014CB340401, 2013CB3296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61232010, 61472401, 61425016, 61203298)、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No. 20144310,2016102)资助.庞亮(通讯作者),男,1990年生,博士,学生,计算机学会(CCF)学生会员(59709G),主要研究领域为深度学习与文本挖掘.E-mail: pangl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59642.html,.兰艳艳,女,1982年生,博士,副研究员,计算机学会(CCF)会员(28478M),主要研究领域为统计机器学习、排序学习和信息检索.E-mail: lanyanyan@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59642.html,.徐君,男,1979年生,博士,研究员,计算机学会(CCF)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E-mail: junxu@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59642.html,.郭嘉丰,男,1980年生,博士,副研究员,计算机学会(CCF)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E-mail: guojiafeng@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59642.html,.万圣贤,男,1989年生,博士,学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深度学习与文本挖掘.E-mail: wanshengxian@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59642.html,.程学旗,男,1971年生,博士,研究员,计算机学会(CCF)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科学、互联网搜索与挖掘和信息安全等.E-mail: cxq@https://www.360docs.net/doc/e113859642.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