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境育人 以文化育人

以环境育人    以文化育人
以环境育人    以文化育人

以环境育人以文化育人

-----楼庄中心小学教学工作亮点

我校在“三有”教育引领下,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定位,积极创建校园文化环境,创建农村特色学校。

第一、以环境育人,让校园说话。学校绿树环绕,绿草茵茵,花儿朵朵。从操场到厕所,从教室到办公室,学校的各个角落整洁有序,优美安逸。名人名言、板报、各种展览在教学楼长廊、教室内外、花丛绿树之间穿行,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般的美的熏陶,时刻提醒广大师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楼庄学校有这么美的环境与学校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分不开,与广大教师辛勤工作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分不开。每天上班前,校长与老师与学生一起打扫卫生,清洁校园。

第二、以文化育人,办特色学校。学校在师资匮乏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利用有限的师资开展书法教学,每天每个班级上20分钟的书法课。学生的书法作品在镇、区比赛中屡有斩获,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针对学生的知识底蕴低,视野狭窄的问题,以及一些思想问题,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工作。拓展学生的文化内涵,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代的公民精神结合在一起,涵盖并深化学校德育的内容,

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进行正面引导,对教师立足本职岗位成才进行职业操守、职业规范建设方面也起到促进作用。

我们希望在教体局的领导下,立足本土,真抓实干,真正践行三有教育,打造文化校园。

2015年3月11日

学校办学理念与宗旨

●学校办学理念与宗旨: ?作为学校,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搞好教学、提高成绩、留住并扩大招生量、唱响学校名气,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针对专兼职教师 ?而我们身为民办性质学校的老师,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则必须从自身的素质和师德标准做起:要做到:守诚信,踏实、认真、耐心、细致、求真、求实、勇于担责,肯于吃苦,愿意付出。 ?注意将自身行动与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相统一;谨记:老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是良心活。我们身为老师,这个称呼不管别人怎么看,我的感 觉:“它”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极有分量的、人们从内心来说都是非常 尊重的。尽管现阶段外界对老师这个职业褒、贬不一,但“它”本身是 神圣的。我本人身为老师,一辈子最怕被人戳脊梁骨。任何时候、做任 何事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可误人子弟!我们这个行业的产品是人才。做 好了,既成就了人才,为国、为家增添了栋梁,也使我们的自身价值得 以提升。可以造就你一辈子的快乐与荣耀;务请各位千万不要抱着得过 且过,混日子挣工资的心态对待工作。“人在做,天在看”。未来的日子 里,大家都有面对自己的孩子受教育的过程,那时,回过头来看看:你 作为老师,真的尽心了吗?即使为了我们的孩子也请大家认真地当回老 师!这也是积德行善哦!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及常规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不私自调课、不随意更改上课时间、保证每节课的上课时间;落实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要求(作业有布置、有检查、更要有批改和纠正,这样,学生 才能哪怕是被动地完成作业,以致逐步养成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完成 学习任务,待养成习惯后,会变得爱学习,会学习。)根据学生实际情 况制定年度、学期、月、周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制定学生 的学习计划、成长计划及改进计划;(不知各位在给学生做指导学习计 划时,是不是真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做的。你自问一句: 我尽心了吗?我们的计划其实是在跟家长承诺,在你这些学时之后,孩

浅谈如何营造校园育人环境

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 ——浅谈如何营造校园育人环境,实现德育工作创新 广德县卢村乡中心小学龚传志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及学生的日常活动之中,是影响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建立健全学校德育体系,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现结合我校实际谈一谈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认识。 一、确立德育目标,营造育人氛围。 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南,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评定以及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等都要为实现目标服务。因此,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确立“培养习惯良好、身心健康的新世纪学生”为学校德育总体目标,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生理、心理上的特点对不同年级分层次确立具体目标。学校还编写了浅显易懂的“好习惯三字歌”,并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吟唱,让德育目标具体化、形象化,并且能使之深深地烙在孩子们的心里。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警示牌、墙壁等来进行宣传,营造育人氛围,使无声变为有声,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个人素养。 学校德育工作的落实要靠班主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班主任。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班主任队

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对班主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班主任有较高的专业道德、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而且班主任还要学会研究、善于反思、敢于创新、不断积累、勤于思考。正因为如此,关注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制定好班主任培训计划,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请进来,走出去”,为提升班主任个人素养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从而为塑造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三、构建德育课程,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德育,因此,学校应积极地创造性地构建德育课程,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搭建平台,使他们在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践、体验,从而完成人格的塑造。 1、学校要充分利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及班会、晨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主题教育。 2、认真上好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针对学生实际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组织学生聆听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健康辅导。与此同时,我校在学校期刊上还专门开辟了“心灵驿站”版块,设立了“心灵驿站”信箱,学生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与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交流,老师及时地给予解答。这样,大大加强了老师与学生在心理上的交流和沟通,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3、以活动化的课程为载体,在活动中育人,在实践中育人。活动是生活体验呈现的主要形式之一,创新各类活动并以此为载体,目标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

以爱育人 立德树人

以爱育人立德树人 王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弘扬“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的科学精神,把崇高的师德播撒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 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献师爱”为育人目标 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感恩观、劳动观、法制观,热爱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开创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 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习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爱心呵护,教导学生成长。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崇高的师爱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品德的困难生,更要多给他们一

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和成果简介

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和成果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的文化之一,它是经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为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赢得国际竞争,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样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人才,他们代表着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通过在大学生中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对于加强人文素养大有益处。通过学习研读古典文学名著,能够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学习研读古代哲学著作,能够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思辨能力;通过学习研读古代伦理经典,能够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大学生所喜爱的民族形式,这有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的接班人,从而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会做人、会做事、会生存、会发展”的全面发展目标。 目前,从中央到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广东省教育厅也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教育工作,并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作为在2009年度的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经过近两个月的

文化育人立德树人

文化育人于无形立德树人于点滴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提升道德修养,要古人云:“ 从小事开始。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学校在上级领导视察期间,凉亭旁有棵桃树,枝头挂满了果实,让视察的领导吃了 惊;第二天再次踏进校园时,他们又特意看了看那棵桃树: 它的枝头依然挂满黄澄澄的果实;第三天,视察领导忍不住说了一句:那棵桃树证明了这个学校师生品德修养的内功之深。学校政教工作的好坏,德育成果如何,的确会关系到学校的声誉,甚至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命运。因此,我校依托文化育人于无形,凭借立德树人于点滴,很好地诠释了德育工作的含义。 、精心设置校园环境,处处育人 我们的校园并不大却四季如画:暖春翠绿四溢,生机勃 勃;盛夏百花盛开,沁人心脾;凉秋红枫似火,绚丽醉人; 寒冬松柏长青,意起盎然。就在这如诗美景中,处处可见美丽的风景线:校门口的安全通道告诉孩子们生命每时每刻都是如此可贵;门卫室的应急伞告诉孩子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失物招领处的一件件物品告诉孩子们“学做雷锋,拾金不昧”;楼道的墙壁上的标语提醒孩子“上下楼梯请勿拥挤”、“上下楼梯靠右行”;宣传栏上的安全文明规范让学生自觉养成好的习惯,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校园内的温馨提示让孩子们明白关爱身边人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读书

吧里,如蜜蜂贪婪地吮吸知识的给养让孩子们明白了“读 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位高尚的人交谈”;周一早上的升旗、唱国歌、敬队礼告诉孩子们爱国就在举手投足间;弯弯腰、问声好、笑一笑告诉孩子们文明礼仪做起来如此简单;特别是每一道楼层的布置,简直就是一条条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 长廊,处处育人于无声无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师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无声的德育浸染。这种楼层文化和活动引深的方式使得我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由量到质的飞跃。 二、打造经典用文化品牌提升育人实效中华经典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国学》是我们的中国 人特有的国粹,是人类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蕴涵着传统美德,学习国学可以培养优秀的品德,在潜移默化 塑造着孩子的天性,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 养的良好习, 贯。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咼是我们最愿意看 到的结果,因此我校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的熏陶作用,让学生徜徉书香诗海,积淀一生的财富。 徜徉书香诗海,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是我校 的梦想。我们将一楼设为“书”的教育。倡导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楼道的走廊上名人名言、抬头可见;南楼墙壁上《字经》经典诗词素雅垂悬;“诗苑漫步”“品读三国”等墙报精美别致。这样的书香诗海,师生尽情游弋酣畅淋漓好不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 育人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学校通过文化活动突显育人效果。 一、以活动为载体,注重体验感悟 学校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一)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 在母亲节的“我为妈妈洗次脚”活动、五四青年节到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六一儿童节的文艺展演活动、教师节组织的“老师、您辛苦了”学生主题征文比赛,国庆节组织的“五星红旗网上签名”和爱国主义学生主题演讲活动等等。 兴盛小学国庆节爱国宣誓活动

(二)礼仪常规教育活动 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学校自编了文明礼仪校本教材,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利用每周国旗下宣誓让学生将文明礼仪根植于心,通过争当“文明礼仪标兵”活动让文明礼仪落地生根,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在全校开展了“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餐桌,争做文明学生和合格小公民”的教育活动,如弯下腰拾起的不是一片小纸屑,而是你的品质。要求学生“把饭吃好、把书读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十大社团活动 学校首先建社团活动的制度、计划、活动方案,各社团根据其类别制定相应的详细的计划、方案,每天下午课外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活动,学校分管副校长负责考勤督查,对活动开展情况作详细的登记,各指导教师签字,并计入绩效考核,节假日做到定时开放,专人负责。学校社团各类活动室齐全,各类设施齐备,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学校开设了10大社团,音乐类的舞蹈、竖笛、合唱;书法类的毛笔字、硬笔书法;美术类的香烙画、特色剪纸;体育类的武术、篮球;科技活动,全校学生全员参与,各类兴趣小组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立德树人创新育人心得体会]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创新育人心得体会]立德树人心得体会对于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在校园实习阶段虽在任教老师的引导下,让我们肤浅或者说是理论地了解作为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但从开始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发现你遇到的的问题远远地要多于书本.在这个题目也是当下我们这些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做到立德树人?在此基础上又如何做到创新育人? 在我看来立德树人说的大点就是育人为本,学校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坚持面向人人,关注个体差异,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决定方向,理念指导行动,学校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保障了学校各项改革的正确方向和目标的达成. 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就是说能够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为主体,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阶段是基础学习的基础阶段,是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作为一个幼儿教师,肩上的责任不言而喻. 记得在作为学生的过程中,我的音乐老师们进行了大学音乐教学的课程改革,我们这届算是很福利,有幸学习课程改革后的精品课程,这个课程要求我们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并且提高的是对视唱练耳的要

求,而且整堂课并不会很死板,总是在听、唱、动等环节中结束了一堂课,这也让我对声乐这门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从学习到现在工作,幼儿教育也在进行改革,从以前的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分领域的将掌握能力、习惯、等,到现在的注重综合课程以及一日活动的设计,并且做到创新教学,最大限度的引导幼儿全方面发展.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我们要用“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实现新跨越”活动精神来要求我们自己.建立正确的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课堂上,我们要带着情感去组织活动, 真正做到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 新时代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我树立起了终身的理念,随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观念.唯有如此,我们才对的起家长、那群孩子们,对得起学校,也对得起自己! 亲,学前网为您推荐了以下选购商品哦!

弘扬传统文化 改进学校育人工作

弘扬传统文化改进学校育人工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站在时代的讲台,担负教书育人的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一、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在学校育人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看看我们身边的许多青少年,受物质欲望的诱惑和思想文化的误导,说起某明星来头头是道,说起大禹治水来连连摇头。而那些民族传统的道德文化对他们犹如是天外来客,知之甚少。不懂得起码的尊老爱幼,孝奉父母,不注意个人的道德修养,仁爱礼智信更不知为何物。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能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使学生与传统文化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通过静心阅读,与作者相逢于案前灯下,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或陶醉……应倡导生命与生命的平等交流的体悟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上,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强调课堂内外的互动,强调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追求的结合,强调纸质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强调学习与研究的结合等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思想渐渐摆脱浮躁,即使难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但率真的心灵却不迷失方向能勇往追求光明之旅。作为学校要弘扬传统文化,教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筛选整理提炼其中的精华,指导他们积极学习提高素养,让博大精深的民族瑰宝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二、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语言和思想的精华。 汉语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简短的几个字中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具象的东西,很多都幻化成了意境。我们说到“小桥流水”,想到的不是具体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 德江县八一爱民学校李淑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起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番思考,作为一名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仅以此文谈谈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点浅薄见解: 一、“立德树人”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关于立德树人,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如是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精神正能量,没有先进价值体系的引导、凝聚、支撑,没有主流信仰信念,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可能成为“受人尊敬之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人的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

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悉心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健全人格是引导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学校把思想道德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既唱好思想品德教育主旋律,又强化健全人格培育。 党中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能仅仅传授知识。 二、学校如何实施“立德树人”的创新理念 1、以“立德树人”为主题。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建设校园文化 ①每所学校都要在显目位置展示自己的校训,把“立德树人”放

浅谈校园环境建设的教育作用

浅谈校园环境建设的教育作用 杨文德

浅谈校园环境建设的教育作用 现代课程理论把文化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等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因素称为隐性课程,不管我们是否关注和利用,这种育人的影响时时都在发生。校园环境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师生们对校园内的各种事物耳濡目染,各种事物的形态、形状就在人的大脑中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这个反应积淀下来就转化为个体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定向。作为培养与塑造未来人才的校园环境,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特殊环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朝夕相处的校园环境有潜在无形而又巨大的影响力,其作用不可小觑,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校园环境,作为人们有意识建造的一种文化传递场所,因此我要使校园里的每一堵墙,每一块草地乃至每一株花木都会说话,使他们营造出一种能够产生教育作用的氛围,发挥教育的作用。这是一种教育,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静态教育的环境虽然不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但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内容所不能取代的,其作用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应力求创设一种与主体教育相适应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在育人中的特殊作用。 首先,教育者就必须对环境育人要有一个深层次的

认识。学校育人环境的创设是教育者教育思想的反映,它再现了教育者对育人方式和育人内容的创造。在校园环境的创设上,不同的认识决定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式又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包含了各种知识底蕴的校园环境,才能达到“陶情冶性、规范言行”的教育目的。哪怕是一处再微小的建筑,也要用心去营造建设。 其次就是要构建一种会“说话”的环境。要努力创设一种环境,使这种环境所表达的语言能够感染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中就能产生良好的内心体验,从而使这种“体验”能够成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正是教育者对校园环境苦心经营的结果。我们不是要等学生有了某种品质才来创建相应的环境,而是要首先创建一种环境,一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环境,一种能使学生按教育者的意图转变其思想言行的环境。”也就是说要通过这种环境来实现启迪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心灵的目的。这种环境的创设是为塑造和形成学生的某种思想创设的,即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的。教育的作用本身就是一种“塑造”,即把无形的塑造成有形的,把零散的塑造成完美的。学生已经具有了的品质,也就无须再去创设形成这种品质的环境了,而应该去创设另一种能巩固已有品质、重塑新品质的环境。这样所创设的环境对促进学生发展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传统文化学习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传统文化学习计划 篇一:传统文化学习规划 金殿中学学习“传统文化”的规划 一、昆明市金殿中学的基本情况 昆明市金殿中学是市教育局主办,市公安局、团市委协办,云南省唯一一所实施工读教育的学校。校址:金殿青龙山。校园面积:16.39亩。在职教职员工49人,驻校公安干警4人。其中,党员28人。现有在校学生180人。 工读教育是针对具有人格缺陷、不良行为习性、轻微违法行为且尚构不成刑事处罚的、不适于普通学校教育的未成年人,通过特殊的办学方式进行教育转化和矫治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义务教育的重要补充。从“立足教育,挽救孩子,科学育人,造就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到“给孩子一次机会,还父母一个惊喜,报社会一份厚爱”的办学理念,再到“先成人,后成才,成人促才”的育人目标,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德育为主、智育为辅的办学定位。 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的重要环节,是党和政府赋予教育工作者首要而神圣的职责。针对“问题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工读教育工作者使命更光荣、意义更深远、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且迫在眉睫。 二、学习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 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提升我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实施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举办了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旨在进一步充实德育内涵,提升师生道德修养,把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内化为促进学校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建设工读教育校园文化。 四、总体设想 1.教育活动主题:“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学习弟子 规,争做好学生、好公民”

立德树人 育人为本 (德育工作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德育工作简介 一、德育培养的目标 “立德树人”的德育重点从两个方面培养学生: 一是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微信公众号以及班会课二十四节气,初一年级《弟子规》的学习,文化体育科技艺术节开幕式主题文化,逢单届展示中国36个省市的多彩文化); 二是按照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北海作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港口城市的宣传、海洋文化的宣传,文化体育科技艺术节开幕式主题文化,逢双届展示世界各个国家的多元文化)。 二、立德树人、育人为本 以“文化立校、育人为本”为指导,落实《北师大北海附中文明礼仪规范》制度培养有文化有素养的人才。通过《北师大北海附中教学区管理评分十五条》、《北师大北海附中宿舍管理二十一条》和《北师大北海附中优秀学生表彰奖励条例》《北师大北海附中周“红旗班”月“行为规范示范班”评比细则》,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督促和综合素质考核,对班级管理进行反馈,对班主任进行量化考核评比评优。 年级组负责制,要求各年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令行禁止、督促到位。 班主任通过每月的主题培训及讲座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打造“爱即教育”德育沙龙品牌。 我校德育管理工作将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育人体系,实行的是《全员德育管理制度》、《学生培养导师制》。一是两操、两就寝、两自习到位管理;二是培养一支全员全程全面德育队伍(教师、宿管、校医保洁、水电、门卫等),人人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的全方位管理格局,通过岗位分工责任制,把班主任从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让班主任能够专心自己的业务成长。 家校联系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微信、《给家长的一封信》重大节日的节点、全员家访(每年春期)、家委会、家长学校等等来和家长共同教育学生。同时我们也要利用社会资源,调用部队、消防、图书馆、红十字会等等一切社会力量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1

立德树人

新时代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指向,“育人”是要通过人(教师)去进行的,但在教师自身的“灵魂”遭到社会普遍质疑、“补课经济”盛行的今天,“立德”:要先立教师之‘德’、立“人类的灵魂”之‘德’,立作为教育主体之‘德’。即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也即要——以‘德’立教。只有做到立德树人,以德为本,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才能更好地培养一代又一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

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 学校文化识别系统 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是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化解决方案。SIS 即School Identity System的英文简称。它包括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学校行为文化识别系统(BI)四个分支系统。 一、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 概要: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核心工程,它对内可以激励全体师生,对外可以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要依据教育发展趋势和具体的教育政策,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历史沿革、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多种可预期因素进行综合规划。 具体规划内容: 1.核心理念; 2.基本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学校使命、学校形象定位、学校发展愿景等; 3.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德育理念、办学目标等; 4.治校理念:发展理念、管理理念、用人理念等; 5.口号誓词:校长寄语、教师誓词、学生誓词等。(注:根据学校性质、学校地域文化、学校所在省市教育政策的不同,研究所会确定符合学校的理念文化元素。) 二、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

(1)概要: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最为直观的组成部分。它兼顾学校内部不同的功能需要,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涉及教学、办公、指示、公关等100多种应用元素,通过个性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规范呈现,从而塑造学校良好的视觉形象。 (2)具体规划内容: 1.基本元素系统:校徽、标准字、标准色; 2.应用要素系统:办公、服饰、公关、运输、指示、环境系统等100余个设计元素。 三、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 (1)概要: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基础工程。环境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隐性资源,其主题突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对在校师生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要以“六化”为指导原则,做到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 (2)具体规划内容: 1.教学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教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2.办公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及会议室、接待室等各种功能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浅谈教室环境美化的育人作用

浅谈教室环境美化的育人作用 发表时间:2011-05-17T16:05:33.64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语文)2011年第37期供稿作者:董立铁 [导读]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校园设施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学生在校园里驻留时间最长的是教室。 河北唐山市路南区侯边庄小学董立铁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校园设施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学生在校园里驻留时间最长的是教室。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负载着诸多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审美功能。下面来看看我们班的教室环境设计吧! 教室前方,10个端正的红色大字贴在黑板的上方,这是我校师生经过讨论制定的“学习有恒心,待人有爱心”的校训。它像一盏导航灯,指引同学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我们教室后面的墙上,最上面张贴着我班每次获奖的奖状。正中间是一棵“树”。这是一棵造型美观的“心情树”。之所以称它“心情树”,是因为这是一棵用来调节学生心情的树。这棵树上挂满了写着学生名字的心形卡片。卡片的正面涂满绿色,画了一个笑脸,表示快乐;反面涂满灰色,画了一个哭脸,表示烦恼。每天学生一到教室,就把自已当天的心情“挂”在树上。我可以从树上了解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如果哪个同学心情不好,我就及时地找他谈心,进行心里疏导。学生在心情树上看到有同学心情不好,也会向这位同学伸出援助之手,这“心情树”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心情树”两边的两块版面是“蜜蜂飞舞,百花齐放”“我的地盘看我的”。这里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掘取知识的园地。全部由学生自掘自播,定期展示优秀习作、学习经验、读书心得、手抄报、手工作品等。 教室后的一角是班级图书角,每人都把自己最喜爱的图书献出来,与大家分享。 左侧墙壁上设置了“争星表”,上面每一颗星星都闪耀着迷人的光彩。例如,每背熟一篇课文就争得一颗星,为班级做一件好事获得一颗星等。右侧墙壁上设置的是“活动天地”,有班级开展活动的照片,反映班级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励大家力争上游。 挂在教室门上的是一块小白板,上面写着一行鲜红的字:让我夸夸你!小白板上贴着很多即时贴便笺,上面有老师或同学们写的各种夸奖的话。在学生们互相的夸奖声中,每个学生中眼里更多了几份真,几份善,几份美! 由教室布置可见,教室环境美化就是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育人,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空间充满文化气息。班级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环境,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中。优美的教室环境是无声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它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它的感染力像潜流,持久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立德树人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2、尊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学习体会。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师爱”,一是教师对自身事业的爱;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以自己的生命维系自己热爱的事业,把自己整个身心付给教育对象,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奠定教育成功的基矗 师爱必然表现为“师风”。所谓师风,即教育作风。现代教育倡导教育民主作风。教育民主作风的基本原则是承认师生人格平等,强调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懂得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为此,要善于与学生作学术思想的平等切磋,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吸取学生的有益思想;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虚心向学生的长处学习;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熟悉学生心理,学会用“心”与学生作平等对话,以达到师生的彼此真情理解。这是育人的根本保证和基本途径。 师德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体现。教师的崇高人格首先体现为爱岗敬业的崇高思想境界。爱岗敬业首先是一种奉献社会、奉献人生的执著信念;其次是一种刻苦拼搏、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顽强精神;又是一种勤奋务实、积极主动、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 具体地说,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其爱岗敬业的人格精神尤其体现为严谨的教风和科学精神。古人云:“人之情,心服于德而不服于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关系到教师的整体形象。教师在课堂上每讲一句话,每一投足、一举手,每一个脸部表情,都能体现出其思想作风、道德涵养及对学生的基本态度。严谨的教风,是培育学生优良学风的先决条件。而严谨的科学精神,指教师的讲课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追踪学科前沿,体现出治学的严谨性。世界已进入高科技时代,知识信息量激增,知识创新周期性越来越短,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反映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包括一些学科基本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因而,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有了崇高的人格,确立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同时又能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才能践履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奉献教育,建功立业。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单位:建水县甸尾乡中心学校作者:李应昌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这句话充分说明: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协调的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育人环境,就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体现了一个学校文化的积淀和底蕴,不仅能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正是其中所蕴含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渗透进行的,具有潜移默化性、导向性和暗示性。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亲近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惯,从每天所处的校园环境和班级氛围中能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逐渐对学生道德规范、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让学校的每一个人内化为个人素养。 一、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

情操。 培养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既需要教书育人,也需要环境育人。学校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文化环境,也是创造、传承与发展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优秀的学校文化不仅是育人的核心力量,也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所谓“学优者德厚,学浅者德薄”。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不仅是“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而且具有熏陶气质、变化性情、提高涵养的意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的优秀校园文化,做到“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让学生随时随处、轻轻松松学经典,既要坚持寓教于乐,又要注重平和安静,在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环境中给学生以心灵的安逸和舒展。 在校风学风建设中,从浓郁读书之风入手,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读书节,召开诵读会,组织演讲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等,以传统道德的渗透带动师生道德培养的提升。 学校要大力提倡传统文化进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的文明程度和育人功效,让我们的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让他们在富有圣贤的思想氛围中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