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自考心理学复习考点一

2015年自考心理学复习考点一
2015年自考心理学复习考点一

2015年自考心理学复习考点一

第一章概论

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考点较少,所占分值较低,建议学员加强理解,一般掌握。从题型来讲单项选择题所占比重较大、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的题型也要加以练习。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例题·单选题」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出现是在()。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20年代

「答案」B

「解析」1879年,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所以B选项正确。

心理学各流派一览表

时期国家创始人代表人物研究对象其他

构造主义心理学1879~1920s 德国冯特铁钦纳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方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1890~1930s 美国詹姆斯杜威意识的功能詹姆斯提出“意识流”行为主义心理学1920s~1950s 美国华生斯金纳行为受条件反射学说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1912~1940s 德国

魏太默、考

夫卡、苛勒

意识体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后期产生奥地利弗洛伊德无意识现象,人类异常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中期产生美国马斯洛、罗

杰斯

注重人的独特性,强调人

的社会性特点,运用思辨

方法

认知心理学正式出现在

1960s

瑞士、美国

皮亚杰、奈

认知

华生:“你给我一打儿童,在一个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小偷”。

知识点测评题1:心理学的创始人

1、(单选题)一百多年前,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与下列哪一位学者有关?()。

A.冯特

B.华生

C.弗洛伊德

D.詹姆斯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心理学的创始人,1879年,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故A选项正确。

「知识点」心理学的创始人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归因问题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 A.结构过程 B.个体过程 C.人际过程 D.团体过程 2.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 A.麦独孤 B.冯特 C.弗洛伊德 D.荣格 3.“我一生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对人类行为加以控制”,这句话反映了________的观点。 【】A.人本主义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主义理论 4.在理解行为的途径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比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更强调【】 A.心理状态 B.人格特质 C.行为预测 D.社会变量 5.强调个体的行为由其社会角色提供的理论是【】 A.角色理论 B.诱因理论 C.生物理论 D.认知理论 6.以下选项中不是学习理论的特点的是【】 A.强调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 B.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外在环境 C.只想解释外表的行为 D.强调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 7.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往往在大多数方面都被别人作较高的评价,是由于________的作用。 1

【】A.正性偏差 B.晕轮效应 C.整体印象 D.第一印象 8.“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是指【】 A.自我图式 B.自我概念 C.自我觉知 D.自我确认 9.以下选项中关于“自我检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B.故意低估自己的成就和贡献 C.为自己预期的失败事先准备理由 D.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检讨 10.我们常常认为毛泽东有魄力、有勇气、百折不挠,这实际上指的是一种【】 A.个人图式 B.团体图式 C.角色图式 D.自我图式 11.根据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如对张三打李四这件事进行归因,则李四是【】 A.内因 B.刺激物 C.行动者 D.环境背景 12.以下关于遗传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决定个体人格发展 B.环境提供发展空间 C.环境能改变遗传因素 D.遗传和环境互不干扰 13.Kelmen认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是【】 A.服从——认同——内化 B.认同——服从——内化 C.内化——服从——认同 D.服从——内化——认同 14.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说服效果的情境方面的因素的是【】 A.卷入程度 B.吸引力 C.可靠性 D.分散注意 15.认为偏见是由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的,这是________理论的观点。 【】A.团体冲突 B.社会学习 C.认知 D.心理动力 16.以下选项中属于态度的间接测量方法的是【】 2

浙江7月高等教育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1)电子教案

浙江省2010年7月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开始真正引起人们注意是在() A.1895年 B.1908年 C.1924年 D.1935年 2.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个体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 B.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C.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 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3.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团体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B.态度以及态度改变 C.归因问题 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4.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人际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归因问题 B.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C.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 D.从众和服从 5.以下研究方法中属于观察法的是() A.人际过程研究 B.行为场景法 C.人种志 D.文化启动研究 6.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注意和() A.分类 B.概括 C.表象 D.记忆 7.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主要有三种机制,其中不正确 ...的是() A.遗传本能 B.联结 C.强化 D.模仿 8.“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与加工过程”,这是______的观点。() A.诱因理论 B.角色理论 C.认知理论 D.学习理论 9.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这种现象是() A.基本归因错误 B.自利偏差 C.他利偏差 D.非动机性偏差 10.______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A.正性偏差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11.在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的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

浙江省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绝密 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04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社会心理学中 社会态度和态度的改变 所属的研究领域是 A.群体心理 B.环境心理 C.个体心理 D.人际交往 2.普通的他人对拥有特定角色的某人或某群体应该表现出来恰当行为的期望称为 A.角色 B.角色期望 C.规范 D.角色义务 3.一个人表达某种态度后赢得了周围人的尊敬二支持和喜欢,更好地适应了环境,这体现的是 态度的 A.调节功能 B.自我防卫功能 C.表达功能 D.知识功能 4.下面关于自我暴露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喜欢和自我暴露之间有性别差异 B.自我暴露速度越快越好 C.社会赞同会影响自我暴露 D.对一般人最适合做中等程度的暴露 5.罗斯等人指出人们有夸大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的倾向,期望他人也以我们同样的方式 行动,这是一种 A.自我服务偏差 B.自我中心偏差 C.基本归因错误 D.显著性偏差

6.儿童常常模仿父母或者其他榜样人物的态度和行为,这是一种 A.顺从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7.在儿童教育方面,成人用温和的劝告进行循循善诱的说服比采取粗暴的二严厉威胁的二甚至 打骂的方法更容易引起儿童消极态度的转变,取得更好的效果,认知失调研究范式中可以用来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诱导服从范式 B.努力正当理由范式 C.不足阻碍范式 D.自由选择范式 8.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们各种美好的品质,这种现象 被称为 A.优先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特征 D.新近效应 我们所拥有的关于我们是谁的有组织的一组观念和情感称之为 A.自我决定 B.自我觉察 C.自我概念 D.自尊 10.可以用来解释 枪击扳动了手指 的侵犯行为理论是 A.本能理论 B.控制源理论 C.挫折侵犯理论 D.诱因理论 11.著名的谢利夫自主运动范例用来研究的社会心理现象是 A.顺从 B.服从 C.偏离 D.遵从 12.处在团伙中的个体有时会跟随团伙表现出一些暴力行为,而这种行为在他单独时不会表现 出来,这种现象称之为 A.个体化 B.行为传染 C.去个体化 D.服从 13.日常生活中,人们购买东西时讨价还价所面临的冲突形式是 A.非零-总和型 B.零-总和型 C.接近-避免型 D.双重接近-避免型 14.个体关心的是如何使自己的得益以及其他人的得益都能达到最大限度,这类人可称为 A.竞争者 B.合作者 C.个人主义者 D.平均者 15.在工作群体中,群体成员为达到个人目标而彼此依赖于固定的稀缺资源,会干扰或阻碍其 他成员的努力,就会产生 A.顺序依赖性 B.交互依赖性 C.汇合依赖性 D.反向依赖性 16.从沟通与组织的关系上进行分类,可以把沟通分为 A.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B.上行沟通二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C.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D.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北大心理学自考心得分享

北大心理学自考心得分享 2011-03-16 11:59 北大心理学自考心得分享 1、学习方法与应考技巧 2、课程架构简析 一、学习方法与应考技巧 北大心理学自考,有人觉得很难,也有不少人半途放弃的;但也不少一次考六门、七门、八门全过关的,一次过四门、五门还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北京大学的心理学自考,到底难不难呢? 我的基础也不算好,没上完初中,专本科同时报考,三年里考完专科,本科还有五门。因为要挣钱养肠子,一边做事情一边学习,没听过几次课,专科段是全自学的,第一次报考心理统计,我问一个北大讲实验心理的老师,她听我一说情况还自学心理统计,轻轻的摇头,意思是不可能靠自己学习考得过。看心理统计是很痛苦,不过我一次考过,八十八分不算太高,也是目前考得最高分了。通过这件事,我就认定,你想考过和想不想考好,并不在课有多难,关键还是在自己。老师讲不讲,只要你真想考过你就会去找你自己的方法。我也有重考的,不过我觉得是自己没学好的事,不关课程难不难和有没有听老师课的关系。所以,你要听了老师的课,别人考过,你考不过,至少自身的关系还是大一些。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总之是比较麻烦的。 做为公共的知识点,你想到了什么? 至少可以发现,公共的东西你学一次可以重复使用,第一次理解好学透,以后遇到了复习下就可以了,如果这一点你认为说得不对,那你真不适合参加这学习。 当你发现并接受这一点的时候,你已经在自考的路上给自己减少了很大的压力,也减少了不少的负担。这些你也不一定非要认同,因为规律和方法的发现确实不能完全的为简便快速的学习和应考打下通往必然成功的基础。 对课程的设置架构和相互关系有一些基础的了解,我们再来看一下学习的过程。 学习这回事我也不觉得件好玩的事情,所以,必要的努力还是需要的。 如果你去听辅导班的课程,我觉得对于应考来说,虽然不能说像婴儿吃奶那么容易,至少和你搬张课桌的难度不会大多少,前提是你真的认真的听了,事后学习了,考前复习了。

2018年4月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一试题和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心理学(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266)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社会行为的主体是 A.人 B.社会 C.行动 D.物质 2.《被奴役的儿童》使用的方法是 A.生活史分析 B.文献法 C.跨文化研究法 D.观察法 3.同辈群体又称 A.同龄群体 B.大众群体 C.学校群体 D.邻里群体 4.一般社会化的核心是 A.政治社会化 B.经济社会化 C.道德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5.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期始于 A.4岁 B.5岁 C.6岁 D.7岁 6.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指的是认 知的 A.客观性 B.主观性 C.自我控制性 D.完形性 7.人们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这个现象是 A.假定作用 B.类化原则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8.总加量表法的发明人是 A.古德 B.李克特 C.苏西 D.塔南 9.规模小且互动性强的群体是 A.次属群体 B.首属群体 c.正式群体 D.参照群体 10.将社会与戏剧舞台进行比较的学者是 A.米德 B.库利 C.戈夫曼 D.班杜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021年自考《环境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2021年自考《环境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别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 2.需要:是有机体因缺乏某种重要刺激,因而引起有机体的紧张状态,即有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的不平衡状态。 3.知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不仅能反映该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中根据事物的各个属性,按其相互间的联系或关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像,这种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知觉。 4.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5.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6.图形与背景:在一定的场内,我们总是有选择地感知一定的对象,而不是明显感知其中所有的对象——有些凸显出来成为图形,有些则退居衬托地位成为背景,俗称图地之分。 7.环境负荷:该理论主要关心环境刺激出现时注意的分配和信息加工过程 8.噪音: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在一起,则变成噪音,等强度的所有频率声音组合而成的声音叫做白噪音。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给噪音下定义,可以说,人们评价为不想要听的声

音都是噪音。 9.认知距离:就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 10、自动现象:本身静止孤立的刺激,被观察者感知为“刺激正在移动”的心理现象,称为自动现象。 11、诱动现象:身静止的物体,因受周围较大刺激物移动的影响,所构成的移动物静止,静止物反而移动的现象,称为诱动现象。 五、简答题 1.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2.适应环境应激有什么意义。 答:首先,应激具有唤醒作用,恰当的唤醒水平可以维持较高的任务绩效;其次,应激是一种全心身的唤醒与激活—它不仅唤醒和吸引人的注意去应付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激发了机体组织的活力和免疫系统的战斗力。 3.环境体验与环境认知有什么区别。 答:区别在于:环境体验是刺激在场或紧接刺激之后发生的,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可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认识对环境体验有影响,但体验程度主要取决于实际刺激的性质、反应者的特点和实际情境。

学校心理学(山东自考林崇德版本)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1、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中小学校的具体体现。 2、学校心理学是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和这些分支学科关系密切,而且也是这些心理学分支融合的结果。 3、学校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5-18岁的学生,它的侧重点主要是研究身心缺陷和学习困难的所谓“问题”儿童与青少年。 4、学校心理学的出现与崛起,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心理预防与心理卫生 心理预防即预防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便使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顺利完成学业;心理卫生方面要使学生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健康等。 2心理咨询: 指对人们,特别是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和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3诊断性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以使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评估的过程。 诊断性评价是一个包括确定目的、观察现象、收集资料、查询原因、实施测量综合评估等在的完整过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就是一种一般性的诊断性评价。 4、行为矫正,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学干预,具体地帮助道德越轨、学习困难、情绪挫折和社会性发展不适应的学生获得正常的发展。 5、学习指导,是指帮助学生实现教育的价值,教材为媒介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6、就业指导,即对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职业加以指导。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一)西方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原因 在西方,犯罪、毒品、家庭破裂困扰社会,也是众矢之的的“公害”,且成为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二)我国开展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社会原因 在新旧体制转化过程中存在各种矛盾,社会上滋长的“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助长他们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容易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它往往是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甚至与萌发“轻生”的念头。有些家庭教育不当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现象。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科学技术发达,生活优越且又教育管理不严,会带来学生的问题。 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变得越来越低了。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主要围。 问题儿童青少年:通常指品格上存在着问题而且经常表现出来的儿童青少年。一是指品德发展上有缺点,二是性格发展上有偏畸。 学校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通常指智力潜能正常,但在学校中处于低下地位,实际上被剥夺了基本学习权利与学习可能的学生,也指本身发展智力迟滞、学习成绩落后、行为不良等不能适应学校学习的学生和从较低水平的学校转到较高水平学校时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学生。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危机期出自危机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界流行的一种青少年观。该理论从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特点、人际关系和家庭结构的现状所造成的反抗社会、反抗成人、蔑视法律、铤而走险的事实出发,认为个体发展到青少年期,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反社会行为,要和现实、成人发生冲突。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2047社会心理学(二)历年真题汇总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 A.家庭环境 B.生物遗传 C.学校环境 D.社会情境 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 A.学校 B.意识形态 C.社会制度 D.文化 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是( )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理论 C.场理论 D.学习理论 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 A.模拟研究 B.现场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 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点 C.心理倾向 D.心理活动 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 A.生理记录法 B.行为观察法 C.假路线技术法 D.纸笔测验法 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 A.倒U关系 B.U型关系 C.线性关系 D.反比关系 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 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 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 A.模仿理论 B.刺激反应论 C.归因理论 D.认知失调论 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 A.改变认知 B.增加认知 C.减少认知 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全国自考00031心理学整本书知识点

全国自考00031心理学 第一章知识点小结 概论 一、心理学的概念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在心理学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科学方法,严格遵守科学标准。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19世纪后期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与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 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心理现 象:感觉。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 (2)机能主义心理学1890年至20世纪30年代 主要研究意识的功能 (3)行为主义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行为,代表人物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至20世纪40年代 又称完形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体验。 (5)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后期 主要研究无意识现象

(6)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中期 主要研究人的社会性特点 (7)认知主义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 研究行为,研究以行为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 三、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心理学的理论领域:实验和认知心理学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广告和消费心理学 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教育与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中的心理规律,学校心理学是对学校中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诊断及辅导)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人们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对所做记录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 规律。

测量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想法或做法,以此分析、推测群体态度和心理特征。 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及作用 认识内外世界 调整和控制行为 直接应用于生活和实际工作中 第二章知识点小结 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神经系统与神经元 (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3)周围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4)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叫神经元 (5)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状突与轴突三部分 (6)神经元按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感觉神经元(感受刺激后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细胞)运动神经元(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运动传出至效应器) 中间神经元(传导神经运动)存在于脑与脊髓中,又称联结神经元

浙江7月高等教育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0年7月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2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开始真正引起人们注意是在() A.1895年 B.1908年 C.1924年 D.1935年 2.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个体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 B.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C.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 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3.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团体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B.态度以及态度改变 C.归因问题 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4.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人际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归因问题 B.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C.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 D.从众和服从 5.以下研究方法中属于观察法的是() A.人际过程研究 B.行为场景法 C.人种志 D.文化启动研究 6.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注意和() A.分类 B.概括

C.表象 D.记忆 7.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主要有三种机制,其中不正确 ...的是() A.遗传本能 B.联结 C.强化 D.模仿 8.“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与加工过程”,这是______的观点。() A.诱因理论 B.角色理论 C.认知理论 D.学习理论 9.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这种现象是(A.基本归因错误B.自利偏差 C.他利偏差 D.非动机性偏差 10.______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A.正性偏差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C.自我提升D.自证预言 12.______也叫自我美化,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A.自我确认 C.自我提升B.自我检控 D.自证预言 13.影响说服效果的情境因素包括______和分散注意。() A.抗拒

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4)

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4)第四节冲突与合作 最基本的人际作用方式:冲突和合作。 人际冲突:指两个或更多社会成员间由于反应或希望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竞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冲突——目标的互不相容。 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零-总和”冲突和“非零-总和”冲突。 “零-总和”冲突:指的是一方的收益是对方的损失。(这种形式的冲突完全是竞争性的。) “非零-总和”冲突:这种冲突又称“混合动机情景”,指的是一方的收益不一定是对方损失。 决定使用威胁的因素:人格特性、挽回面子、冲突的强度、沟通。 如何运用协商减少冲突?答:(1)在协商中最有利的是最初立场,采取极端的立场比较好。在协商中较佳的策略是开始时就提出有很大差距或非常强硬的要求,这样能使他从对方那儿获得更大的让步。但是,最初的强硬立场未必总是有利。它有时会激起对方的愤怒,使对方也采取相应的强硬立场,从而使协商中止。(2)让步。协商的最佳策略是开头采取强硬立场,然后只做出小小的让步,对让步的研究表明,回报对方合作行为的最佳策略是作出小小的让步,无条件地

合作或让步往往使对方得寸进尺,而使自己蒙受巨大损失。(3)逐渐回报策略。奥斯古德提出了一种协商的逐渐回报策略,这种协商策略由以下几步组成:①首先协商一方公开声明自己希望缓和紧张,并明确宣布自己为了减少紧张所采取的单方面的让步措施,并向对方发出呼吁。②逐步建立起“信任和真诚”的形象,作出让步的实际行动,这些行动是明确的,可作公开检验。(4)中间人调解。协商对解决人际冲突是重要的。 合作: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结盟,从而使自己争锝权利或处于有利地位的现象就是合作。 *合作的理论主要有两种:权力理论和协商理论。 *合作的权力理论:由卡普罗提出。这个理论涉及到了三个小组的合作问题。这三个小组之间的权力关系是:①权力均等;②一方的权力大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③一方的权力小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该理论还认为,如果一方的权力比其余任何一方的权力要大,但又小于它们的权力之和,则较弱的两方有可能合作。合作遵循着这一样一个原则:最大限度地扩充自己的权力。 *合作的协商理论:由考默利达和契科夫提出。按照这一理论,在合作过程中,每个成员有着最大的期望结果、最小的期望结果和最可能的期望结果。个体或群体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他们希望建立能产生最大期望结果的关系。最可能赢

2018年10月自考《新闻心理学》真题(完整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新闻心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新闻心理学母体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教育心理学B. 管理心理学 C. 社会心理学 D. 文优心理学 2.在1941年,在《综合心理学》一书中专门讨论新闻专业与心理学关系的中国新闻学家是 A.邵飘萍B.王韬C.任白涛D.徐铸成 3.播音员在播出新闻时进行再创作的客观刺激物是 A.记者采写的稿件B. 通讯员采写的稿件 C.主持人撰写的稿件D.编辑撰写的稿件 4.新闻传播者选择事实进行报道,受众选择报道作为自己认识的对象,二者所依据的同一标准是 A.新闻素质B.新闻理论 C.新闻事实D.新闻价值 5.情绪情感是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 A.稳定剂B.调节剂C.强化剂D. 催化剂 6.记者与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发生心理碰撞的基础是 A.记者的心理B. 采访对象的反应 C.记者的认知D.采访对象的认知 7.人仍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被称为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心理基础D.心理素质 8.新闻敏感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思维活动,它具有一定的 A.逻辑色彩B.直觉色彩C.抽象色彩D.形象色彩 9.1981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空中之友》正式开播,主持人徐曼甜美、温柔的声音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这里打动台湾同胞的主要因素是 A.动机B.情感C.意志D. 性格 10.在记者的采访活动中,交往的主要手段是 A.言语B.表情C.体态D. 装束 11.使记者的智力得到有效开发,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思维方式是 A.形象思维B.理性思维 C.常规性思维D.创造性思维 12.制服情绪情感这匹“野马”要抓住的主要矛盾是 A.增强认知水平B.加强认知协调 C.培养冷静心境D.培养高级情感 13.编辑坚持真理的勇气和魄力,来自于他们的 A.敬业精神B.高尚人格 C.社会责任感D.独到眼力 14.新闻编辑要有在报纸上画龙点睛的功夫,“报纸的眼睛”通常指 A.新闻版面B.新闻标题 C.新闻内容D.新闻导向 15.“更多地依靠自我为主要参照来确定对事物的态度和自已的行为”,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心理学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1

心理学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1) 第一章绪论 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环境心理学中讨论的主要为物理环境。 2.生存系统有其自身的规律及自然发展的趋势,即种类越繁多,系统就越稳定。 3.◆◇★☆普罗夏斯基更加明确地提出:“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4.★☆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⑴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⑵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相对缺乏应用和基础理论的区分,它是问题的指向。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⑶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它的研究成员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⑷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 5.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相关学科的渊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海克尔的生态学;派克的人类生态学。 6.★☆布伦斯瑞克的透镜模型。他认为建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 7.拓扑心理学(格式塔场理论),勒温认为个体关于环境的信念,即心理表征的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实际存在的环境的影响更多。 8.生态心理学,勒温的两个学生巴克和怀特建立了“中西部人类行为现场观测站”,这个工作站运转了25年,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对一般居民日常行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真实情景中真实人物生活的信息。研究整个社区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这个工作中也逐渐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生态心理学,它是环境心理学的前身之一。强调物理情境整合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兴趣集中在物理环境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环境心理学逐渐成形。 9.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出现。美国医院联合会议(1964)上正式提出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1981年创办了环境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会议(APA)1978年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如有关拥挤、认知发展),尽管有

自考04265社会心理学资料

自考 04265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领域 S1 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 1、社会心理学是致力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及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研究对象是人,是人的社会和人的社会行为。在格尔登·阿尔波特的经典定义中,社会心理学主要表现为个体行为的研究 2、人之社会行为的起因:(随研究深入发展) ⑴他人的特点和行为;⑵在与他人交往中的基本的认知过程;⑶生态意义上的环境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我们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⑷社会行为和社会思想发生的文化背景;⑸与社会行为相关的生物和遗传因素 3、社会心理学内涵的综合理解或总结:“社会心理学主要侧重于理解社会行为和社会思想的起因,研究和确定在社会情境中影响和制约我们的情感、思想、行为的各种因素” S2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1、心理学,德国学者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开端。实验或科学的研究方法,一直被认为是当代心理学的最重要标志 2、1908年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他们取名为《社会心理学》的专著。1908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3、弗罗德·阿尔波特于1924年出版了其著名的《社会心理学》专著,该书曾经被广泛作为美国各大学的教科书,深深影响了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尤为关键的是,弗罗德·阿尔波特是以实验为基础和基调,来展开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的;同时注重研究社会情境中个体的行为。 4、乔治·米德以符号与语言展开社会心理学研究;约翰·杜威立足于社会现实,提倡一种心理学的社会实践;墨菲最早研究人格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对社会和团体规范及人际关系的开拓性研究;巴特莱特对于记忆和思维所作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影响了社会认知的心理学研究;库尔特·勒温被称为当代社会心理学之父,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倡导者,团体动力学研究的开创者,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奠基者;认知平衡理论的提出者弗利兹·海德,认知不协调理论的提出者费斯廷格;合作与竞争理论的提出者达奥奇;归因理论的主要发展者哈洛德·凯利;旁观者效应的主要研究者达利 5、社会心理学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侧重发展倾向:其一是认知领域的发展,其二是应用方向的发展。认知倾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当代社会心理学家在自己的研究中,仍然是关注于认知因素对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思想的影响作用 6、社会心理学发展表现出来的特色:⑴重视文化因素和文化背景的研究⑵研究的多元化和综合性⑶对于情感研究的关注 7、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阶段:⑴心理学的发展与社会心理学(1879-1908)⑵新学科的出现(1908-1924)⑶青春期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60年代)⑷不断走向成熟(70-80年代)⑸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S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与研究:观察是所有心理学研究的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概念心理学) 2、实验研究法: ⑴被系统操作的因素称为“自变量”,被研究的行为称为因变量(概念心理学) ⑵在社会心理学家进行实验研究,决定一个自变量是否影响某种行为变化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也是评价实验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①第一个条件时随机抽样和随机分配②保持其他因素的持续稳定 3、相关研究法: ⑴实验法难以实施的原因:①是由于研究者所感兴趣的某些因素的变化,可能超出研究者所能控制的范围;②基于一些伦理方面的考虑 ⑵相关法的内涵:侧重于观察一个因素的变化,是否与另一个因素的变化相关。相关指数从-1.00到1.00,从0.00起到+-1,分值越大表示相关程度越高 ⑶相关研究优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资料和信息,并能同时对许多因素做出有关的分析与评价。缺点:往往不能说明因果关系 ⑷实验研究法和相关研究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的两研究方法。

00031自考心理学复习资料

A)A.冯特 1.3.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事件发生在(B)B.1879年 1.4.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D)D.构造主义 1.5.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意识是连续性的像水流一样,提出“意识流”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A)A.机能主义 1.6.1890年发表了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有关意识流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学者是(A) A.詹姆斯 1.7.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B)B.华生1.8.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D)D巴甫洛夫 1.9.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提出S-R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B.华生1.10.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A) A.格式塔心理学 1.11.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C)C.弗洛伊德 1.12.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C)C.精神分析心理学 1.13.构造主义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B)B.实验法 1.14.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心理学被称为(D)D.行为主义心理学 1.15.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影响而形成(C)C.后天环境 1.16.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从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持这种观点的是(B)B.人本主义心理学 1.17.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然后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A.观察法 1.18.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C)C.自然实验法 1.19.在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D)实验室实验法 11.39.那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比如言语理解。常识等,这种智力非但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反而会增高。这指 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实验心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核心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1.3.认知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用科学的方法探讨内部心理活动的规律。 1.4.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探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培养。 1.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1.6.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心理特点,但广义地讲,它也包括动物心理学。 11.10.性别社会化:是指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准则,这就是性别模式。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还必须习得性别模式,进行性别社会化。 11.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在表现,也是青少年时期的个体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第二性征包括生理变化、声音的变化、皮肤的变化, 答: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按学科的性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领域,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探讨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另一类为心理学研究的应用领域,探讨如何使心理学在生活实践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领域主要包括:实验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等;心理学研究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教育。乙理学和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等。 2简述心理学中观察法的主要特点。答: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景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观察法一般适用于下面的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出于多种原因而无法进行控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生质的改变,或由于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观察法的优点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因为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其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观察法的不足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7.成年初期在心理发展L有哪些主要的特点?答:个体从18、19岁到45岁左右通常称为成年初期。(1)求职与升学。这时候他们开始面临求职和升学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职业成了这时候的个体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个体未来的生活道路。(2)婚恋与生育。成年初期的另外一个重要生活任务就是发展亲密的人际关系,寻找生活的伴侣,建立家庭,养育子女。当个体有了比较稳定的职业以后,当个体的身体发育达到成熟以后,他们就会产生组建家庭和亲密关系的需要,婚恋关系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建立家庭以后,年轻的夫妻所面临的任务当然是生育子女。这时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生活的转折,充满了困难和压力,使他们从单身生活转变为家庭生活,开始学着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社会的变迁和多种价值的冲突也给年轻人的社会方式带来了影响。

心理学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5

心理学自考“社会心理学”各章重点(5) 第四节冲突与合作 最基本的人际作用方式:冲突和合作。 人际冲突:指两个或更多社会成员间由于反应或希望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竞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冲突——目标的互不相容。 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零-总和”冲突和“非零-总和”冲突。 “零-总和”冲突:指的是一方的收益是对方的损失。(这种形式的冲突完全是竞争性的。) “非零-总和”冲突:这种冲突又称“混合动机情景”,指的是一方的收益不一定是对方损失。 决定使用威胁的因素:人格特性、挽回面子、冲突的强度、沟通。 如何运用协商减少冲突?答:(1)在协商中最有利的是最初立场,采取极端的立场比较好。在协商中较佳的策略是开始时就提出有很大差距或非常强硬的要求,这样能使他从对方那儿获得更大的让步。但是,最初的强硬立场未必总是有利。它有时会激起对方的愤怒,使对方也采取相应的强硬立场,从而使协商中止。(2)让步。协商的最佳策略是开头采取强硬立场,然后只做出小小的让步,对让步的研究表明,回报对方合作行为的最佳策略是作出小小的让步,无条件地合作或让步往往使对方得寸进尺,而使自己蒙受巨大损失。(3)逐渐回报策略。奥斯古德提出了一种协商的逐渐回报策略,这种协商策略由以下几步组成:①首先协商一方公开声明自己希望缓和紧张,并明确宣布自己为了减少紧张所采取的单方面的让步措施,并向对方发出呼吁。②逐步建立起“信任和真诚”的形象,作出让步的实际行动,这些行动是明确的,可作公开检验。(4)中间人调解。协商对解决人际冲突是重要的。 合作: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结盟,从而使自己争锝权利或处于有利地位的现象就是合作。 *合作的理论主要有两种:权力理论和协商理论。 *合作的权力理论:由卡普罗提出。这个理论涉及到了三个小组的合作问题。这三个小组之间的权力关系是:①权力均等;②一方的权力大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③一方的权力小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该理论还认为,如果一方的权力比其余任何一方的权力要大,但又小于它们的权力之和,则较弱的两方有可能合作。合作遵循着这一样一个原则:最大限度地扩充自己的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