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罗非鱼养殖的品种与模式

中国罗非鱼养殖的品种与模式
中国罗非鱼养殖的品种与模式

中国罗非鱼养殖的品种与模式

张文博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市沪城环路999号,201306)

摘要:本文概述了中国罗非鱼的引进过程,罗非鱼全国和各省养殖的概况,分析了引进的原良种和国内培育的新品种,分别从按照投喂方式、养殖水体、养殖周期的角度总结了国内罗非鱼养殖的模式,并概述了罗非鱼混养和越冬的养殖技术。

关键词:罗非鱼,中国,养殖概况,养殖品种,养殖模式

Abstract: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process of tilapia's introduction into China, and tilapia culture conditions in the country and in the provinces,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species introduced and new varieties in the domestic cultivation. Sum up the culture patterns of tilapia in China from different standpoints includes feeding methods, water areas and aquaculture cycles of tilapia culture, and summarized the integrated culture pattern and the technology of tilapia farming in winter.

Keywords:tilapia, China, culture conditions, culture species, culture patterns

1概述

罗非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种类数量达100多种,为广盐性热带鱼类[1]。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因个体大、肉厚色白、质嫩刺少、富有弹性、细腻味美并略有甜味等优点,同时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丰富的钙、磷、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目前罗非鱼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列为人类六大主食品之一[2]。

养殖中,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物杂、饲料源广、抗逆性强、繁殖快、易养殖、产量高,又适合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池塘、网箱、水池、工厂化循环水等养殖等一系列优点[3]。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76年在日本召开的《水产增养殖会议》上,向全世界推荐作为养殖对象鱼,之后,被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众多国家引进养殖,并引起国际养鱼业界的重视,目前,世界上罗非鱼的产量已是仅次于鲤鱼,居第二位[4]。

在国际上,随着鳕鱼、鮭鱼、三文鱼的短缺,包括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在内,罗非鱼已被认为是可替代鳕鱼、鮭鱼的“白色三文鱼”,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中产阶层所青睐,并被喻为21世纪的鱼。[3]

世界罗非鱼生产以捕捞和养殖两种方式进行。九十年代,世界罗非鱼养殖业迅速崛起,养殖产量开始逐渐超过捕捞产量。世界罗非鱼养殖主要品种是尼罗罗非鱼。与此同时,世界罗非鱼的加工与贸易,亦有比较快速的发展。[1]

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养殖十几种罗非鱼,主要有中国、台湾、哥斯达黎加、

印尼、厄瓜多尔、洪都拉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以色列等国。罗非鱼主要进口国为美国、澳大利亚,而欧盟、中东、日本、韩国,港澳也有一定的需求。[5] 近年来罗非鱼养殖发展迅猛,2000年全世界罗非鱼养殖产量为13万t。同年中国大陆罗非鱼的产量达62.9万t,占世界养殖产量的一半以上。[6]

全球罗非鱼产量2006年达到260万t,2007年比2006年略有增长,达到270万t,预计2008年将达到300万t。2006年我国罗非鱼产量达111万t,年均增长率超过10%。预计到2010年,世界养殖总产量将达到200万t,总产值将达到30亿美元,而中国大陆的养殖产量将占60%左右。同时,预计到2015年,全球罗非鱼养殖年产量将达380万t,并于2030年增加到800万t。[1]

2中国罗非鱼养殖现状

2.1中国的罗非鱼概况

罗非鱼类原产非洲,但其养殖业起源于东南亚[7]。1946年吴振辉和郭启彰两先生将莫桑比克罗非鱼从新加坡引人台湾,这便是台湾“昊郭鱼”的由来。此后,1964年从日本引人尼罗罗非鱼。1969年开始生产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杂交鱼,不论正反交杂交种,统称“福寿鱼”,为当时台湾农渔民及一般消费者最重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家喻户晓[7]。

我国罗非鱼的养殖,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1957年~l978年,为以莫桑比克为主的养殖时期。1978~1985年,为尼罗鱼、福寿鱼和莫桑比克三种鱼并存的养殖时期,此时期的特点是尼罗鱼逐渐取代莫桑比克和福寿鱼的过渡阶段。1985年~2000年,尼罗鱼基本完全取代了上述两种鱼,同时尼奥杂种的养殖也开始起步。2000年以来,引进人工选育的新品种或高纯度的原良种,并结合使用现代育种技术,在国内培育出一大批新品种,中国罗非鱼的养殖已进入日新月异的阶段。[8]

我国大陆罗非鱼养殖是自1957年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到广东省开始的[9],但是莫桑比克罗非鱼由于其养殖性能差,尤其是过度繁殖,成鱼体型小,体色黝黑,不久即遭淘汰[7]。

1977年,广东从香港引入了由台湾制种的福寿鱼,不过当时尚未形成养殖规模,真正的规模性养殖,是在引进尼罗鱼并且在内地自行制种成功以后开始的[8]。1981年我国引进了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该鱼主要用于与尼罗罗非鱼杂交生产雄性率高的杂交一代尼奥鱼(群众习惯称奥尼鱼),该鱼生长快、个体大,从此我国罗非鱼养殖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罗非鱼养殖产量逐年增加。此外,我国还于1973年和1981年分别引进了红罗非鱼进行养殖[10]。1983年、1992年,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分别从美国、埃及引进的奥利亚罗非鱼(简称83淡奥利亚)、尼罗罗非鱼(简称92淡尼罗),另外在1988年、1994年湖南湘湖渔场、上海水产大学都先后从埃及和菲律宾引进品种,1999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从埃及又引进奥利亚罗非鱼及尼罗罗非鱼新种。1983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入奥利亚罗非鱼后,开辟了奥尼杂交鱼养殖,罗非鱼养殖取得长足的发展[9]。

七十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引进了尼罗鱼多批(为叙述方便,以下以引进年份作为系别代号):1978年,长江水产研究所从尼罗河苏丹境内引进原种鱼苗22尾(简称为尼罗78—l 系),同年湖北省又引进30尾(简称为78—2系),该两批鱼均引自同一水域,78—l系中未发现有其它种类或明显不纯的特征,但它们子一代中约有几千分之一的全黑个体分离。78—2系中。发现有3尾不是尼罗鱼,占10%,后经鉴定,证实为加利略罗非鱼,这说明,78—1、78—2系引进的水域至少有两种以上的罗非鱼,该水域的尼罗鱼种质纯度如何,不能不产生怀疑。同年引进尼罗鱼的还有广东省,是华侨从泰国引进的,因该批鱼没有被推广养殖,也没有其他详境记载。1985年,湖南省又从尼罗河埃及境内引进了尼罗鱼一批(简称85系),成活l0尾,未发现明显的不纯特征,该批鱼具有较强的抗寒力和较好的生长性能。1995年,长江水产研究所又再次从尼罗河苏丹境内引进53尾尼罗鱼(简称为95系),其中雌24尾,雄29尾,从目前情况看,该批鱼的种质较纯,由于引进的数量和雌雄比例都比前引进的任何一批更合理,应该是目前我国较为理想的尼罗鱼的育种材料。[8] 尼罗罗非鱼的养殖性能远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从此中国大陆罗非鱼养殖业有了迅速发展。1984~1998年间,其产量以平均87%的速度迅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亚洲地区的增长率,1984年仅1.8万t,1998年达52余t,成为继中国大陆传统养殖种类鲢、鳙、草鱼、鲤、鲫之后的第六位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在中国大陆水产引种项目中,尼罗罗非鱼的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最为明显。在国际上,中国大陆罗非鱼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现占世界罗非鱼总产量的65%。[7]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罗非鱼生产大国,中国罗非鱼养殖年产量世界第一。2001年,中国罗非鱼的养殖面积18万公顷,产值约40亿元人民币。中国养殖品种主要是尼罗罗非鱼,包括50%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15%的红罗非鱼,还有尼奥鱼和吴郭鱼等。[1]罗非鱼在我国除西藏和青海等省外的30多个省市广泛养殖。在国际上,中国大陆罗非鱼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罗非鱼产量逐年增长,1995~2005年期问,平均增长率为14.75%。[12]

到2004年,我国罗非鱼出口量猛增到8.7万t,出口额1.2亿美元,占全美进口量57%,居输美第一。我国终于在1998年成为罗非鱼养殖第一大国后用近六年时间,同时成为罗非鱼的出口大国。[13]

我国环境和气候等条件适宜罗非鱼的生长。养殖罗非鱼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罗非鱼养殖成本约为0.8美元/kg,比发达国家如美国2美元/kg低得多,是世界上罗非鱼主要养殖国家中成本较低国家之一。[14]

2.2中国主要省份的罗非鱼养殖

在我国水产品引种项目中,无论从商品规格,还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罗非鱼是最获成功的品种,目前我国除西藏、青海等个别几个省外,其余有30多个省市广泛养殖罗非鱼。但养殖分布很不平衡,我国南方地区广东、海南、福建等得益于气候,罗非鱼养殖发展迅速,罗非鱼产量约占淡水养殖产量的20%,较高的可达30%,成为这些地区主要养

殖对象之一。北方地区仅利用发电厂的废热水及水库网箱单养罗非鱼[3]。2004年罗非鱼主要产区的产量占全国罗非鱼总产量的百分比分别为广东49.0%,广西14.30%,海南13.44%,福建10.88%[12]。

2.2.1广东省

广东具备养殖罗非鱼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是我国养殖罗非鱼最早、养殖面积最多和产量最高的地区[15]。1956年,广东开始从泰国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开展养殖,但1978年从泰国引进个体大、生长快的尼罗罗非鱼后,才促进了罗非鱼养殖业快速发展。1981年又引进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与尼罗罗非鱼为母本杂交,获得雄性杂交品种——奥尼罗非鱼,使罗非鱼养殖产量从1994年的8.26万t猛增到2003年的39万t,养殖面积已扩大到60万亩[13]。

据统计,广东省2003年罗非鱼总产量为38.9万t,约占全国总量的48.3%;2004年广东省罗非鱼总产量为44.0万t,占全国的49%,出口量为5.3万t,创汇1.02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60.9%和63.7%;2005年广东省出口量为7.3万t,创汇1.6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68.2%,69.6%[12]。2006年广东省罗非鱼的产量为53万t,比2005年增长了13%,比2002年增长了77%[15]。

广东一直致力于提高罗非鱼品质,近几年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推动无公害产地认地和产品认证;建立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出口原料示范基地;推广HACCP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广东省经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注册的养殖场已达691个,规模达45万亩;渔业标准化省级以上示范区已达2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3个,示范区、面积3.4万多亩,辐射带动面积30多万亩;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324个,面积50万亩;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56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646个,面积约135万亩,获国家无公害认证水产品144个。[16]

罗非鱼已成为广东水产养殖的优势品种和出口创汇主导品种。现初步形成一条从种苗、养殖、加工到出口贸易的产业链,饲料供应、流通运输、技术服务、渔药供应等配套服务已基本完备。培养了一批从事罗非鱼良种选育、健康养殖技术研究、鱼病防治、加工等方面的人才。基本实现“开发一个品种,深化一门科学,形成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群众”的发展目标。[16]

2.2.2广西省

广西处于亚热带,气候适宜罗非鱼的生长,且广西水库河流多,大部分还处于未开发的状态,水质好。因此,广西养殖罗非鱼具备了优良条件。[12]

广西养殖罗非鱼始于20世纪60年代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真正大面积发展,是在80年代引进生长性能远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尼罗罗非鱼以后。进入90年代,随着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生产单性罗非鱼的推广,罗非鱼养殖才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现已成为广西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17]。2001年,池塘单养、混养罗非鱼的面积5.7万hm2,占全区池塘面积的79%;网箱养殖80万m2,工厂化养殖l5万m3。全区年总产罗非鱼10.65万t,产值7亿元,产量占全区淡水养殖总产量的15%,占全国总产量的1/6,

产量仅次于广东省[18]。2002年广西罗非鱼总产量为11.1万t,2003年为11.4万t,2004年12.83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4.30%,罗非鱼产量长期位居第二[12]。

广西是我国几个适宜养殖罗非鱼的省区之一,发展罗非鱼产业有着诸多的优势:气候优势:广西地处祖国南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无冰冻,十分适合罗非鱼养殖;区位优势:广西有海洋有内陆,海湾、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资源丰富,十分适合罗非鱼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养殖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西已建有以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水产良种场、南宁远东农牧渔发展有限公司、北海国安公司等4家为主的罗非鱼良种生产基地,优良的罗非鱼种苗供应充足;技术优势:广西养殖罗非鱼历史悠久,养殖技术也不断发展完善;加工优势:目前,广西已在南宁、北海、防城港建立了6家罗非鱼加工出口企业,年加工能力l0万t以上。这些企业全部获得ISO9000和HACCP质量管理认证,加工出口渠道畅通。

[19]

2.2.3海南省

2003年海南全省罗非鱼养殖面积近l、2万hm2,产量逾l0万t[20]。到2006年底,罗非鱼养殖面积达3万公顷,养殖总产量达19.5万t,罗非鱼出口已成海南第一大出口创汇农产品,罗非鱼出口量3.3万t,出口额9259.4万美元[21]。同时,海南连续多年来罗非鱼育种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据统计,2003年产量12多亿尾,与全国淡水鱼类育种单一品种相比,其生产周期最长、产量最高、销售范围最广,成为全国最有优势的罗非鱼育种基地[22]。

海南养殖罗非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看,海南气温使罗非鱼全年都可生长,是我国罗非鱼养殖和苗种生产自然条件最佳的地区。从水质看,据近几年对本省内陆水域水质监测分析表明,绝大部分水质达国家渔业用水标准一类水质标准。再加上日趋成熟的养殖技术和加工技术,2006年检测氯霉素等五种药物残留显示,海南养殖的罗非鱼抽检合格率99%以上。目前海南已有30多家罗非鱼加工企业获得国内外各类质量认证,其中30家获得HACCP认证。由于国际市场上对健康、安全水、海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海南罗非鱼成海南第一大出口创汇农产品。截至2006年底,海南省罗非鱼养殖从业人员达3.5万人。从2003年起,海南省海洋渔业厅出台了扶持罗非鱼养殖出口示范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对农户连片养殖罗非鱼给予适当补助。凡中部山区30亩以上、沿海50亩以上的养殖基地,每亩均可获得100元补助。海南将成为我国主要罗非鱼出口基地,到2010年全省罗非鱼总产量将达30万t,加工出口将达8万t[21]。罗非鱼养殖出口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拉动了渔药、饲料及渔业设施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沿海渔农增收致富;推动了中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

2.2.4福建省

福建省海域面积13.6万hm2,又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内陆江河溪流纵横交错,水库、湖泊众多,已开发的淡水养殖面积仅147万亩,还有很大的余力。对罗非鱼的养殖非常有利[5]。福建省是我国最早引进罗非鱼养殖的省份之一[13]。福建省罗非鱼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引进以来,可归纳为莫桑比克阶段、引种改良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3]。经五十多年发

展,福建省在罗非鱼的苗种生产、成鱼养殖、饲料配套等方面都已形成较好的基础和一定的产业规模[13]。福建省罗非鱼养殖产量2003年的9.28万t,居第四位,占全国总产量的11.52%。2004年9.76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0.88%[12]。

福建省具有罗非鱼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淡水、半咸淡水水域的资源充足,气候温和,地热资源丰富。在漳州地区罗非鱼可以自然越冬。良好的养殖基础和自然条件,巨大的国内外市场潜力,为福建省罗非鱼养殖业今后的更快更好发展,使之成为福建省水产品出口创汇的新增长点提供了极好机遇。但也看到,福建省罗非鱼养殖业整体技术水平还较落后。罗非鱼品种退化、混杂,奥尼杂交雄性罗非鱼良种覆盖率不到10%。养殖仍是以传统模式为主。所养出的商品鱼规格偏小,土腥味较重,出口加工率不到40%,且多数不适用作鱼片加工。故近几年罗非鱼加工出口发展较慢,2003年不到10万t,且基本都是价值较低的冻全鱼。因此,抓紧罗非鱼品种改良与优质苗种的制种技术研究、开展以提高商品规格,消除土腥味,控制药物残留为重点的罗非鱼健康养殖的技术研究与示范,对推动福建省罗非鱼的出口具有现实、积极的意义。[13]

2.2.5台湾省

我国台湾省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罗非鱼品种的提纯复壮和选育种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国外引进了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尼亚罗非鱼等优良罗非鱼品种,经长期杂交选育,培育出红尼罗罗非鱼杂种、福寿鱼(莫桑比克罗非鱼雌×尼罗罗非鱼雄)、奥尼鱼(尼罗罗非鱼雌×奥利亚罗非鱼雄)等优良品种,为台湾省罗非鱼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台湾省在罗非鱼养殖模式也取得显著的进展,养殖模式从昔日分散的粗放式养殖,迈向循环水高密度集约式健康养殖;在饲料投喂方面,由原来单一的或混合投喂,改变为全价颗粒饲料或膨化颗粒饲料投喂。在池塘设置了自动化的投饲机、增氧机,使单位面积产量远远突破原先的静水池塘产量,每亩池产量达6t。1953~1983年的三十年间,台湾罗非鱼养殖面积扩大了9.4倍,养殖产量增加了4.7倍。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台湾罗非鱼的养殖规模未再增加,到九十年代末,还略有下降。但罗非鱼在台湾淡水养殖品种中始终居于首位。养殖面积比鲤科鱼、鳗鱼及淡水虾类的总和还多,养殖产量也接近后三者之和。[13] 2004年总产量为9万t,台湾地区是除中国大陆以外的第二大罗非鱼出口地区。2005年台湾地区向美国出口冻鱼片和冻全鱼总量为2.72万t,出口总金额为0.39亿美元。[12]

3罗非鱼的养殖品种

3.1分类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种类繁多。多数原产于非洲,后来传播到中美洲、南美洲和东亚、南亚的淡水和半咸淡水区域里。罗非鱼在鱼类分类学属丽鱼科(Cichlidae又称丽鲷科),为鲈形目(Pcrciformes)中较大的科,约有85属700种。罗非鱼来到我国后,它的中文名字最早叫越南鱼,因从越南引进的:又固其外形似鲫鱼,又非属鲫鱼,故又称非鲫鱼;后来又

被人们称之为罗非鱼或丽鲷鱼等,为方便群众的习惯叫法,我们称之为罗非鱼。[24] 丽鱼科(Cichlidae)全世界有105属1300种。我国不产,均为移入种,3属,6种。

(1)口孵鱼属(Oreochromis Gunther 1889),以雌鱼孵卵的一类归口为口孵鱼属,分布于非洲西部。代表种是莫桑比克口孵鱼(0.mossambicus Peters)、尼罗口孵鱼(0.niloticus 1758)。

(2)帚齿罗非鱼属(Sarotherodon)两性都会或公有雄鱼会孵卵的一类。代表种是帚齿罗非鱼(J.Sarotheroden)。

(3)罗非鱼属(Tilapia smith 1840)底巢育卵,外形与口孵鱼属相似,并不以外形区别之。尾鳍具黄点,背鳍1~4软条,基部具一半圆形斑。代表种是吉列罗非鱼(T.zillii Gervais),有的材料译为齐氏罗非鱼。

在一般材料中,常把口孵鱼属的尼罗口孵鱼称为尼罗罗非鱼[25]

3.2引进的种和品种

3.2.1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 Peters)

莫桑比克罗非鱼原产于非洲莫桑比克到纳塔尔等地。1956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又称越南鱼,为我国最早引进的罗非鱼[24]。它的个体较小,但繁殖能力很强,群体产量高,在当时颇受欢迎。主要在粤西地区养殖,未能大面积推广,形成产业[26]。它与尼罗罗非鱼的区别:尾鳍黑色条纹不成垂直状,头背外形呈内凹,喉、胸部暗褐色,背鳍边缘红色,腹鳍末端可达臀鳍起点,尾柄高约等于尾柄长。莫桑比克罗非鱼具有成熟早、繁殖力强、食性杂,病害少、耐盐、容易饲养等优点。但个体小、耐寒能力差、雌雄个体生长差异大,在引进过程中因忽视提纯育种工作,成品种退化,单养的人也少了。只作福寿鱼杂交种母本之用[24]。

3.2.2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

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是莫桑比克罗非鱼的一个突变种[27],珠江水产研究所高要水产科技园于2000年从美国新引进了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28]。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可产生体形近似真鲷(Pagrosomus major)、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体色鲜艳、抗病力强的杂交一代红罗非鱼[29~30]。用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杂交,可获得生长快、高雄性率的杂种一代——莫荷鱼[31]。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主要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罗非鱼的生产[27]。

3.2.3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linn)

尼罗罗非鱼为(Oreochromis niloticus)原产于非洲东部、约旦等地。它背鳍边缘黑色,尾鳍终生有明显黑色条纹成垂直状,喉、胸部白色,腹鳍末端不达臀鳍的起点,体侧具8~10条横带纹,尾柄背缘有一黑斑,尾柄高大于尾柄长[24]。

尼罗罗非鱼是罗非鱼类中的主要养殖种类,引入我国已二十余年,这是我国大陆引进鱼类中养殖最成功者[32]。尼罗罗非鱼最早是由长江水产研究所于1978年7月从尼罗河苏丹境内引进22尾尼罗罗非鱼,同年湖北省又引进30尾[8、33],这些鱼很快取代生长慢、体色黑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在我国推广养殖。1994年,从国际水生生物管理中心(ICLARM,总部在

菲律宾)引进了一个经遗传改良的尼罗罗非鱼品系5000尾,定名为吉富品系,同时转引了“埃及”品系3000尾,这是我国首次大批量引进尼罗罗非鱼[34]。1998年9月,李思发教授通过政府渠道,从埃及引进原种尼罗罗非鱼3000尾,这是我国首次大批量直接从原产地引进尼罗罗非鱼[35]。

尼罗罗非鱼具有生长快、杂食性、耐低氧、个体大、产量高、肉厚、肥满度高,肉味鲜美等优点,因而在我国南方各省普遍进行饲养,深受群众的喜爱,在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此鱼可单养或作杂交亲鱼之用[24]。据资料介绍,尼罗罗非鱼如和草鱼混养,可以防止草鱼发病;在稻田中与鲤鱼混养,鲤鱼可增产2~4倍,并能为稻田除草、防鼠等。因此,尼罗罗非鱼已成为全世界的重要养殖鱼种,发展前景看好[36]。

3.2.4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又称蓝罗非鱼、金色罗非鱼)

奥利亚罗非鱼,是罗非鱼类中的大型种类,具有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不及的一些性状,已成为罗非鱼类的主要养殖种类之一[37]。奥利亚罗非鱼原产于西非尼罗河下游和以色列等地。喉、胸部银灰色:背鳍、臀鳍具暗色斜纹,尾鳍圆形,具银灰色斑点。奥利亚罗非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耐寒、耐盐、耐低氧等优点[24]。目前,在我国主要将它作为父本,与尼罗罗非鱼的母本杂交,生产雄性率高的尼奥鱼[37]。

我国大陆首次引进奥利亚罗非鱼是在1981年春。当时,由广州市水产研究所通过香港水产工作者,辗转从台湾省引进了250尾奥利亚罗非鱼,这批奥利亚罗非鱼繁殖的后代,已向全国很多地区进行了推广。1996年l0月30日,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审(认)定这个群体的奥利亚罗非鱼为适宜在我国推广的水产优良养殖品种并经农业部审核通过。[37]

3.2.5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又称桑给巴罗非鱼)

珠江水产研究所高要水产科技园于2000年从美国新引进了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reochromis hornorum)[28]。用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杂交,可获得生长快、高雄性率的杂种一代—莫荷鱼[31]。荷那龙罗非鱼主要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罗非鱼的生产,未见参加养殖生产的报道。

3.2.6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

萨罗罗非鱼又称黑颊罗非鱼,原产于西非海岸泻湖[38]。因具有极强的耐盐性,可在盐度35左右的水体中正常生活,据报道,驯化后甚至可耐受100的盐度[39],从而成为培育耐盐品种的育种材料。2002年,中国分别从美国引进了耐盐性较强的萨罗罗非鱼[30]。但生长较慢,成鱼规格较小[40]。

萨罗罗非鱼与与我国已有的尼罗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台湾红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和齐氏罗非鱼5种罗非鱼之间有着非常显著的形态差异,萨罗罗非鱼在头长、体高和体厚方面占有较明显的优势。在亲缘关系上,萨罗罗非鱼单独为一支,齐氏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亲缘关系较近,台湾红罗非鱼与以色列红罗非鱼亲缘关系较近,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

鱼与台湾红罗非鱼亲缘关系较近。[41]

通过研究发现,尼罗罗非鱼在低盐度水中生长快,萨罗罗非鱼在高盐度水中生长快,但较尼罗罗非鱼更能适应高盐度的水体。在盐度高于29.0时,萨罗罗非鱼的生长最快。因此认为,萨罗罗非鱼适合在盐度为29.0以上的高盐度水体中养殖。[30]

3.2.7红罗非鱼(T.red或O.mossambica×O.nilotica,又称彩虹鲷、星州红鱼、花鲷、红鳓鱼,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突变型种)

红罗非鱼(Reel Tilapia)是近几年来引进的一种高产优质养殖鱼类,是鲈形目(Perciformes)鲡鱼科(Cichidae)罗非鱼属(Tilapia)内种间杂交育出的新品种。台湾红罗非鱼是由野生型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与红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u s)杂交分离出来的。[42]

红罗非鱼具有体色诱人、腹膜洁白、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食性广泛、适应性强、不易感染疾病、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台湾省、菲律宾、关岛等国家和地区养殖红罗非鱼较多,大陆广东、福建发展迅猛,并称之为彩虹鲷。其经济价值为黑色罗非鱼的3~4倍,红罗非鱼是一个十分具有推广前景的品种[43]。

我国大陆最早引进红罗非鱼是1973年,由日本华裔赠送给我国井放于珠江水产研究所试养,1981年从台湾重新引入红罗非鱼井进行了选育和养殖推广。20世纪90年代初,沿海养虾业受病害的影响,许多虾池闲置,利用虾池养红罗非鱼受到了经营者的重视,有关部门引进和选育了不同品系的红罗非鱼,推动了红罗非鱼养殖,现红罗非鱼已成为沿海和内陆水域池塘和网箱养殖的主要对象。[44]

引入的品种有:

(1)花鲷,从台湾引入,体形与尼罗罗非鱼相近,体色有大红、橙红、橘红和红黑相间,基后代体色分离率高,需进行提纯选育。

(2)彩虹鲷,是近几年在多个红罗非鱼品系中定向选育而成,体形像奥尼鱼,体色粉红或橘红,红色率96%以上,初次性成熟个体350g以上,但幼苗养成约有10~15%的变色率。

(3)星洲红鱼,是从东南亚品系中选育而成,体型像尼罗罗非鱼或奥尼鱼,背高,鳞大而透明,体色粉红或橘红,后代体色分离率低。该鱼在红罗非鱼中长速最快,当年鱼苗可长至500g以上,初次性成熟个体350g以上。[44]

在淡水中,一般报道认为尼罗罗非鱼的生长要快于红罗非鱼[45~48]。经研究发现,尼罗罗非鱼在低盐度水中生长快,萨罗罗非鱼在高盐度水中生长快,以色列红罗非鱼也是在低盐度水中生长快。以色列红罗非鱼适应的盐度范围较广,在盐度为7.4‰~28.7‰的范围内养殖,都能取得相对较好的养殖效果[30]。

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性高于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低于佛罗里达红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与莫桑比克和尼罗罗非鱼的杂交种相当。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性与其日龄有关,日龄越大,其耐盐性越强。幼鱼与仔、稚鱼间耐盐性存在极显著差异,仔鱼和稚鱼间

耐盐性差异不显著。[49]

尼罗在海水中养殖绝对生长率较淡水中慢,且在海水中尼罗体背、体侧、口腔、尾柄等部位易出现烂斑和溃疡,影响商品价值;而以红在海水中体重、体长增长率均明显优于淡水,且明显优于尼罗,适宜于在海水池塘和盐碱滩涂的咸水和半咸水养殖[50]。

3.2. 8“吉富”罗非鱼(是尼罗罗非鱼进行选育后的优良品系)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简称吉富鱼)国家品种登记号GS03001—1997,是由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iCLARM)通过四个非洲原产地直接引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埃及、加纳、肯尼亚寒内加尔)和四个亚、洲养殖比较广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色列、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经混合选育获得的优良品系。[51]

上海水产大学于1994年6月至9月引进二批吉富鱼苗,并与国家级青岛罗非鱼良种场、国家级广东罗非鱼良种场、浙江省湖州水产试验场协作,同国内以前引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比较,并继续选育。[52]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抢食力强,是现有养殖尼罗罗非鱼中生长最快的一个品种,生度速度比其快50%,但雄性率低,耐低氧能力相对低。[53]

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三个农业生态区,山东青岛、上海、浙江湖州及广州四个地区,在网箱、水泥池及池塘三种水体,单养或混养系统里,对五个尼罗罗非鱼品系,即吉富品系、“78”品系、“88”品系、“埃及”品系以及“美国”品系,进行生长性能的评估。评估分一龄和二龄阶段跟踪进行,共十七个试验。生长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不论是在青岛、湖州、上海还是在广州,不论是池塘、水泥池、还是网箱养殖,不论是混养还是单养,是在苗种阶段还是在成鱼阶段,生长速度依次为:吉富品系>“88”品系>“78;”品系>“美国”品系>“埃及”品系。未发现尼罗罗非鱼品系间生长速度差异有何表型一环境互作教应。[34]

同时,经养殖对比试验表明,吉富罗非鱼生长明显比奥尼鱼快。[16]

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简称吉富鱼)从淡水移入不同盐度咸水的平均死亡时间(MST)和半数死亡时间(ST50)的研究结果表明,吉富鱼适宜在0‰~12‰的盐度下养殖,在24‰以上的盐度下不宜养。[54]

在常规土质鱼池中进行了吉富、88、78和埃及等四品系尼罗罗非鱼的起捕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吉富品系的三网累计起捕率显著地高于其他品系(P<0.91)。[55] 在室内自然降温条件下,研究了三个品系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78”品系,“88”品系)对低温的耐受力,计算得出每个品系的半致死低温,并对降温过程中尼罗罗非鱼行为活动的变化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在上海地区,当温度降低到11℃时,罗非鱼开始死亡,到7.4℃时,全部死亡。对三个品系半致死低温的研究表明,吉富品系对低温的耐受力较弱,而“78”与“88”品系的半致死低温之间无显著差异。[56]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后代的养殖性能最好,单从雄性率来看,“泰国”品系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的杂交后代最高。[57]

1997年l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77号公告:“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为适台在我国水产养殖生产中推广的从境外引进的尼罗罗非鱼新品系”。《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引进及其同现有养殖品系的评估》于1997年通过农业部渔业局组织的鉴定,同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51]

3.2.9福寿鱼(也称吴郭鱼,是莫桑比克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的杂交品种)

福寿鱼是台湾省学者用雄性尼罗罗非鱼(O.nitoticus)和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a)杂交得到的一代,杂交优势明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肉质厚嫩、脂肪多、味鲜美、个体比较均匀、耗饲料少、杂食粗生、耐寒等优点。[25]福寿鱼体形与尼罗罗非鱼相似,生长速度比父母亲本快,比母本增重快0.92~1.25倍,比父本快0.21~0.28倍。池塘混养福寿鱼增收的经济效益比混养莫桑比克罗非鱼高倍左右。福寿鱼是1977年从台湾引进后推广养殖的,目前尚有部分地区养殖。[58]

3.2.10 60个家系的吉富罗非鱼

上海水产大学曾于1994年6月和9月从菲律宾引进两批吉富罗非鱼的鱼苗,这是我国首次引进吉富罗非鱼,但它们都是同一个家系的后代。2006年8月,世界渔业中心(WorldFish Center)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输送了60个家系的吉富罗非鱼,希望在中国进行吉富罗非鱼的进一步选育和推广工作。这是我国第一次多家系地引进吉富罗非鱼。

[59]

3.3培育的新品种

3.3. 1“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

“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德全及其科研团队在美国引种的基础上,通过驯化、群体选育、家系选育,结合遗传标记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等方法,历经二十多年十代连续选育,培育出的优良养殖品种,2006年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为水产养殖新品种(GS01—002—2006)。以该品种作为母本,生产的奥尼杂交鱼具有雄性率高(大规模生产可达93%以上)、起捕率高(两网起捕率可达80%)、出肉率高(达35%)等优点。[60]

3.3.2奥尼罗非鱼(为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杂交所得,又称金尼鱼)

奥尼鱼是用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和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杂交优势明显的子一代杂交种。[24]

1996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2—001—1996。奥尼鱼又称全雄性罗非鱼,奥尼鱼雄性率达90%以上,生长速度比父本奥利亚罗非鱼快17%~72%,比母本尼罗罗非鱼快11%~24%。抗病力和抗寒力较强,短时间可耐最低水温为4℃,最高水温为42℃,最佳生长水温25℃~32℃,水温降低至10℃以下停止摄食生长,温度降至4℃以下会冻死。耐低氧,在溶氧较低的肥水中也能正常生长。食性杂,可摄食水中浮游动植物及花生饼、米糠、麦皮、豆饼和配合颗粒饵料等,饵料易解决。当年5cm左右的鱼种经5个月饲养,体重可达500g左右,比普通罗非鱼生长快20%~30%,亩产可达500kg

以上;养殖周期1年~1.5年,池塘、山塘水库亩产一般1000kg~2500kg;网箱养罗非鱼,一般每立方米水体产30kg~100kg不等。[16]

1983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入奥利亚罗非鱼,开创了我国奥尼杂交鱼养殖。我们获得的杂交鱼雄性率稳定在95%左右,雄鱼比雌鱼生长快,杂交鱼又比双亲生长快20%~30%,单性养殖雄性罗非鱼大大提高罗非鱼产量,是罗非鱼养殖发展方向,在我国逐渐替代了尼罗罗非鱼,特别在我国南方地区,渔民都寻求养殖奥尼杂交鱼,广东省从化市、番禺市、花都市、增城市、吴川市等地生产奥尼杂交鱼覆盖率高达60%以上,势头猛烈,长盛不衰,还在不断扩大。一个几十亩的渔场一年就能生产杂交鱼苗几千万尾。如果杂交鱼苗雄性率高,生长快,易起捕,则供不应求,苗种价格也至少比尼罗罗非鱼高50%。[11] 由于罗非鱼雄鱼比雌鱼生长快40%~50%,而奥利亚罗非鱼有着与尼罗罗非鱼所不同的性染色体组成,雄鱼性染色体为同型配子(ZZ)组成,当它与尼罗罗非鱼雌鱼(XX)杂交时,理论上产生100%雄鱼。[11]

决定雄性率高低的关键在于罗非鱼双亲的纯度,双亲纯度越高,子代雄性率也越高,反之则低。我们在实验中可获得95%~99%雄性率的杂交鱼,杂交鱼生长快于双亲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20%~30%,群体产量比尼罗罗非鱼高30%以上。[61]

3.3. 3“新吉富”罗非鱼(商品名“广特超”新吉富罗非鱼)

新吉富”罗非鱼,是上海水产大学与国家级广东罗非鱼良种场、青岛罗非鱼良种场合作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在1994年从菲律宾引进的经过三代选育的吉富品系罗非鱼的基础上,从1996年起,通过选择体形标准、健康的吉富品系罗非鱼建立选育基础群体,采取群体选育方法,经过连续9代选育而成[62]。2006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1—001—2005。

“新吉富”罗非鱼为热带鱼类,适宜的温度范围为l6~38℃。具有生长快、规格齐、体形好、出肉率高、适应性强、初次性成熟月龄推迟、易辨认(体高、尾鳍条纹典型的个体比例高)等优点,符合当前养殖大规格罗非鱼加工出口需要。养殖对比证明,比常见的奥尼鱼生长快30%。要养殖大规格罗非鱼,同时避免越冬和年底集中上市而影响售价,应该放养越冬苗种或早繁苗种,池塘大面积养殖亩产1000kg以上。在南方一年可养殖两造。[63] “新吉富”的育成,显著地提高了罗非鱼的苗种质量,提高了养殖成鱼的个体规格和总产量。2006年1月,课题组选育的罗非鱼被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命名为“新吉富罗非鱼”,列入农业部2006年全国重点推广养殖品种。目前,该良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尤其在南方,更成为不少地方淡水养殖的主导品种。[64] 3.3.4宝路吉富罗非鱼(ProGIFT)

宝路吉富罗非鱼(ProGIFT)是挪威皇家极品水产有限公司从挪威国家水产遗传研究中心(AKV AORSK)引进吉富罗非鱼第l4代家系,并用引进的育种技术在中国进一步选育的吉富系列。通过近几年来的大力试验和推广,宝路吉富罗非鱼已进入全国各地,深受养殖户的青睐。[65]

3.3.5莫荷鱼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雄)×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雌)

珠江水产研究所高要水产科技园于2000年从美国新引进了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reochromis hornorum)。[28]用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杂交,可获得生长快、高雄性率的杂种一代—莫荷鱼。[31]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结合农业部948项目《橙色奠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引进》、广东省重大项目《罗非鱼良种选育与产业化技术研究》和院重点科研计划项目《全雄罗非鱼苗种生产技术研究〉等课题》,在高要水产种质工程基地建开展了一系列的繁殖、选育和生物学研究,发现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的杂交组合试验获得了雄性率为100%,的莫荷鱼杂交后代,并将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66]

3.3.6吉诺玛罗非鱼

为进一步推广罗非鱼养殖,联合国ICLARM机构与菲律宾、挪威等国科研单位合作,通过从四个非洲原产地国(埃及、加纳、肯尼亚、塞内加尔)引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与四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以色列、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养殖比较广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进行杂交并经综合逐代选育获得的优良品系——吉诺玛罗非鱼。目前,该品系已选育到第13代,世界各国的养殖试验显示,吉诺玛罗非鱼每向下选育一代,其生长速度加快6%~12%。[67] 吉诺玛养殖特点:生长速度快。比奥尼鱼快20%以上,当年苗当年可长到800g以;出肉率高;扰病力一般,与奥尼鱼相比,养殖成活率较低(80%);抗低温能力差;运输过程中易受伤。[16]

但有报道称,“吉诺玛”罗非鱼不适合肥水养殖,高要市也有一部分养鱼户年初投养“吉诺玛”罗非鱼苗,并且以加大投饵量催肥,然而事与愿违,不断出现的大量死鱼迫使养殖户又加大用药量,然而死鱼也未见稍减。分析原因,有的认定是肝胆综合症,而苗种场等却认为水质是引发病害的关键。毫无疑义,水环境恶化是引发病害的关键因素之一。[68]

3.3.7吉奥罗非鱼

新吉富罗非鱼是上海水产大学在1994年从菲律宾引进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基础上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其生长速度比引进的基础群体提高了30%以上,体高肉厚、遗传纯度高。2006年5月我们在广东茂名伟业罗非鱼良种场利用新吉富罗非鱼为母本,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杂交生产出一种新型的杂交鱼—吉奥罗非鱼。经生长性能的评估,同奥尼罗非鱼相比,吉奥罗非鱼绝对增重率高60.3%,成活率高9.4%,体重变异系数低27.5%,是一种生长性能优越的杂交罗非鱼。[69]

3.3.8良种场建设

全国已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有5家,在建的2家。

全国有罗非鱼种苗场约200家,年育苗量50多亿尾。其中较著名的品牌有十多个,年产量20亿尾,占40%。吉富鱼与奥尼鱼占主导地位。良种的覆盖率还比较低。广东省有罗

非鱼种苗场100多家,其中国家级良种场已验收1家,在建1家;省级良种场已验收4家,在建1家。年育苗量约30亿尾,其中超亿尾的场有5家。海南省有罗非鱼种苗场4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12家。年育苗量l6~l9亿尾。广西壮族自治区区有罗非鱼种苗场10多家,规模较大的2家。年育苗量3亿尾。[26]

已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有:青岛罗非鱼良种场、广东罗非鱼良种场、南京罗非鱼良种场、济南罗非鱼良种场和河北中捷罗非鱼良种场。[70]

广东罗非鱼良种场是经农业部批准的广东省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水产良种场,直属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始建于1993年,占地300多亩。广东罗非鱼良种场除完成国家每年下达的纯种尼罗罗非鱼、纯种奥利亚罗非鱼选育和保种任务外,还承担广东省水产良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任务。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以吉富尼罗罗非鱼为母本,无锡奥利亚为父本,专门生产杂交奥尼鱼种苗,雄性率达到98%。[71]

青岛罗非鱼良种场于1992年建成投产,1995年经农业部组织专家评审验收,成为全国第一家国家级淡水鱼良种场,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家级良种场,青岛罗非鱼良种场以保存优质罗非鱼原良种为主,现拥有“吉富”品系罗非鱼、埃及尼罗罗非鱼、埃及奥利亚罗非鱼和红罗非鱼等四种罗非鱼原良种。[72]

济南罗非鱼良种场经多年的筛选培育,该场现有尼罗罗非鱼良种亲本6000尾,奥利亚罗非鱼良种亲本2000尾。1999年又从埃及引进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原种亲本各100组(雌雄性比2:1)。2000年该场生产罗非鱼苗种156万尾,人工越冬25万尾;选育后备亲鱼3.5万尾;与泰安市岱岳区温泉养殖试验场和滨州市淡水良种试验场合作,人工越冬罗非鱼种86万尾,选育后备亲鱼27万尾。该场可向广大客户供应生产奥尼鱼的亲本。[73] 按照《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验收办法》的规定,农业部渔业局于1997年5月组织有关专家对江苏省南京罗昨鱼良种场的基本建设项目、罗仆鱼种质和各项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现场验收,综合考核合格,经审查,同意验收组的脸收意见,批准该场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并颁发了《验收合格证》。该验收合格证有效期为3年。[74]

中捷罗非鱼良种场从2001年开始申报国家级良种场,总投资700余万元,其中国家支持400万元。经过三年的努力,已完成项目要求的各项建设内容,目前该场鱼种生产能力达到25万,并远销北京、天津、山东等地。该场技术力量比较雄厚,人员素质较高。机构设置合理,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齐全、技术档案系统完善。科研和生产经营状况良好。[75]

4养殖模式与养殖技术

目前世界罗非鱼主要的养殖方式有池塘、网箱、集约化养殖等。罗非鱼池塘养殖产量大约占总产量的50%,网箱占30%,集约化占10%,其他占10%。[1]

目前我国养殖的罗非鱼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流水养殖,还有稻田养殖等。前3种养殖方式既可在淡水中进行,也可在半咸水或盐度低于25%以下的海水中养殖。[3]

4.1按照投喂方式区分养殖模式

目前罗非鱼的养殖模式主要有单纯投喂商品饲料养殖模式(简称健康养殖模式)和粪养与肥塘及投饲相结合的养殖模式(简称综合养殖模式)。健康养殖模式是在全程投喂颗粒或膨化饲料,养殖效率高,产品质量易于控制,但养殖成本相对较高;而综合养殖模式是在养殖前期依靠畜禽粪便肥塘培育生物饵料养鱼,中后期投喂商品饲料以促进鱼生长,加速罗非鱼产品上市,但不易控制产品质量。[76]

4.1.1综合养殖模式

综合养殖模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较为盛行的立体养殖模式,也就是塘基养猪或养鸡、养鸭,粪便养鱼的传统养模式,这一模式是采用罗非鱼与其它家鱼类混养的肥水养鱼方法,全程不投饲料,鱼类主要靠粪便肥水和水体中浮游动植物为饵料养殖罗非鱼。水质肥瘦由饲养动物的多少决定,养殖周期相对较长,生产成本节约,池塘单产产量也相对较低,此类池塘一般养殖面积不大,面积在2~3亩之间,亩放养罗非鱼1000尾,混养家鱼或淡水白鲳适量。年亩产500kg左右,经济效益一般,是养殖户的副业收入,实施此模式的养殖户,他们的思想相对保守,经营稳健,保证利润。采用这模式的池塘总体条件是水质相对较肥,管理工作不细致的粗放粗养程度大,养殖水体富营养化。[53]

现在这种养殖模式已逐渐减少,但是个别地方为了降低养殖成本,仍然沿用过去那种塘头养猪、养鸭的所谓“立体”模式,造成水体污染和罗非鱼兽药残留等情况,养殖规模小,品质控制较差,仅仅停留在量多质低的内销型产业。[14]

不能否认,饲料的一再涨价,是造成混养增多的主要原因。按照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在2006年公布的数据:1~1.5斤规格的罗非鱼,纯投料养殖成本已达3.33元,随着近两年来成本增加,尤其是饲料价格大涨,纯投料成本已经达到4元/斤左右。假如不是2008年的情况特殊,这样根本无利可图。原料涨价,饲料厂要保证利润,养殖户却想降低成本,在和饲料厂的博弈中,养殖户处于绝对的下风。饲料厂可以降低质量、可以提高价格、还可以控制产量,总能有盈利的空间,农民可选择的,只有自己的养殖模式。现实情况是,在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饲料行业往往达成了随势而动的相互默契,甚至是潜规则,而且,很多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监管,如产品质量,完全由厂家自己控制。再加上市场价格动荡不定,个别外资加工厂刻意压价,现在养罗非鱼,钱不好赚。这样一来,作为分散且相对独立的小经济实体来说,养殖户在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采取成本低廉的混养模式,似乎是成了最理想的选择。[77]

4.1.2全程全价饲料主养模式

主养罗非鱼池塘全程全价饲料养殖模式是指从放养罗非鱼苗进池塘起,全程投放罗非鱼颗粒或膨化饲料养殖至商品鱼出池的养殖模式,是一种较为符合出口产品质量要求的无公害养殖新模式。这一养殖模式实现了水产养殖增长模式的转变,此养殖模式养殖的渔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水体利用率高,水质易于控制,技术要求高,养殖效果好。养殖成本相对也高。采用此养殖模式的池塘面积一般在10~20亩/口,水深在3.5~4m之间,水源更新

容易,水体的各类生化因子条件良好的高产池塘。[53]

近年来的养殖趋势是由四大家鱼塘混养罗非鱼模式向池塘主养罗非鱼、单养罗非鱼改变;由禽、畜、鱼立体养殖模式向健康养殖模式转变。[16]

4.1.3分级主养高产养殖模式

分级养殖有二级或三级养殖模式,其主要特点就是将罗非鱼苗先在池塘中运用肥水把罗非鱼苗标粗至一定250~300g/尾规格,然后再经分拣筛选,淘汰与选择规格整齐、全雄性的罗非鱼鱼种,投入高标准池塘,改变养殖方式,投放全价颗粒饲料快速养成商品鱼的养殖方式。这一养殖模式要求有鱼苗标粗池塘和高标准养殖池塘配套条件,适合于有一定规模的水产养殖场或山塘水库大水面养殖罗非鱼采用。此模式的养殖效果较混养模式好,虽然增加了一点点的成本,但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但生产成本又明显较全程全价饲料主养模式低得多。经济效益也差不多。此养殖模式养殖效果最好,既达到节约生产成本,又能确保罗非鱼产品质量安全,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要求最佳养殖模式,是目前较为节约能源的科学的无公害的先进养殖方法。[53]

4.2按照养殖水体区分养殖模式

4.2.1池塘养殖

罗非鱼的养殖方式采用最为广泛的是池塘养殖[78]。池塘养殖罗非鱼,成本低,效益高,生长期5~6个月,当年鱼种就可养成商品鱼[79]。据报道,池塘养殖每亩产量达2070kg,平均规格0.75kg的成效。由此看来池塘规模化养殖罗非鱼效益显著,值得推广[80]。

池塘养殖中,放养大规格的雄性率高的尼罗罗非鱼是确保高产高效的关键。养殖过程中可定期全池泼洒有益微生物制剂以改善水质。另一方面池塘套养淡水白鲳、鲢是必要的,有利于水质调节,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并且经济效益明显。[81]

投喂优质配合颗粒饲料是养殖大规格奥尼罗非鱼的关键。[82]

4.2.2大水面养殖

大水面主养罗非鱼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水体稳定,租金较低,只要不是作为饮用水源及其它用途,科学开发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83]

现以2005年9月~2006年4在琼海市大路镇美容村境内实施小型水库精养罗非鱼,养殖天数203天,共收获罗非鱼126512尾,成活率75%,规格达到700g/尾,每尾增重670g,总重量88558.4kg,单位产量10631.3kg/km。饲料投喂总量及饵料系数整个养殖过程全部投喂“通威”牌颗粒饲料,共投喂饲料123096.2kg,饵料系数1.39。养殖结果表明,小型水库(大水面)精养罗非鱼由于水深(平均4m)、常年有微流水而水体交换好、水质良好且溶解氧含量较高,鱼类生长旺盛,故具有养殖周期短、投资成本低、优质、高效、生态等养殖特点和养殖优势。[84]

4.2.3稻田养殖(藕田养殖、茭白田养殖)

稻田由于水层浅、水温较高、鱼类饵料生物较丰富而非常适合奥尼罗非鱼的养殖,并已逐渐成为稻田养鱼的新对象,一般亩产奥尼罗非鱼20kg~30kg。利用稻田养殖奥尼罗非鱼,

是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种养结合项目,可以利用奥尼罗非鱼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效益好的优点,在农村广泛推广。[85] 万年县90年代以来,湖云、珠山、陈营等乡镇部份农民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利用低洼低产田栽种田藕,取得了高出种水稻3倍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有少数藕农在藕田中增养罗非鱼,使藕田又增加一项收入。每667m2藕田一般可产鱼50~60kg,产值420元左右,可获利310元。[86]

上海郊区有不少水生蔬菜地,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人,2001年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练塘地区开展了茭白田套养罗非鱼试验。经过一年实施,取得亩(15亩=1公顷,下同)产茭白1775kg,罗非鱼、异育银鲫、黑鱼373.25kg,实现亩产值4392.1元,亩净收益2039.26元的结果。茭白田套养罗非鱼后可提高有机肥效,使茭白发棵大、病害少,采摘下来的成品颜色雪白,质量好,卖价高。同时由于减少了农药的喷洒,既降低了茭白的种植成本,又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药物污染,使茭白的绿色程度大为提高,成为市民的“放心”食品。而且茭白、鱼类互相依存,茭白可利用鱼类的粪便催肥生长,鱼类在浅水处利用茭白避光,在适宜温度中良好生长;罗非鱼繁育的子代可成为黑鱼的最佳活饵料之一。这在生态结构上是合理的,在经济效益上是相互叠加的。[87]

4.2.4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奥尼罗非鱼具有密放、精养、高产、灵活和简便等优点。该鱼很适合网箱养殖,它能适应网箱的高密度生活,耐低溶氧,抗病力强,还能摄食网箱壁上的附着藻类,可以起到“清箱”作用。[88]

罗非鱼在网箱中可单养、主养或搭配养殖。网箱养殖与池塘养殖相比。成本投入和操作费用要低得多,因为鱼群处于高密度养殖状态,而且摄食商品全价饲料。饲养的最大密度受到水中含氧量的限制。在东南亚,养殖者使用蛋白质含量为20%~32%不等的饲料来进行罗非鱼的高密度饲养。[89]

4.2.5流水养殖

罗非鱼是目前流水高密度养殖或“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采取工业化的方式养殖罗非鱼,具有节水、节地、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受季节变化影响小等特点,符合水产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在红雁水产公司工业化的方式养殖罗非鱼的试验表明:单个面积为300 m2大型流水养鱼池载鱼量应在7000~7500kg,养殖效果较好。面积为50 m2小型流水池的放养密度在386~410kg池较为合理,其平均增重率在456%以上;放养规格在24尾比较合适,其平均增重率为622.6%。[90]

4.2.6海水养殖

罗非鱼为广盐性鱼类,不仅能在淡水中养殖,也能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而且海水和咸淡水养殖的罗非鱼的肉质优于淡水养殖的罗非鱼[91]。罗非鱼经海水养殖后,肉味更加鲜美,其肉味有些海水鲈鱼的味道,深受市场欢迎[92]。

据报道,尼罗罗非鱼从1978年引进我国,在很多地方开展了尼罗罗非鱼海水养殖试验,

其生长迅速,个体肥大,肉质完全可与海水鲷媲美,产量也较高,但时至今日海水养殖罗非鱼尚不成规模。[93]

由于海水养殖罗非鱼所需的苗种,大多取自淡水繁育苗种,若将鱼种直接移入高盐度的海水中养殖,会因其不能耐受高盐度的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引起不适、病变,甚至死亡。因此,鱼种下塘养殖前需经过海水驯化,经过一个盐度由低到高的驯化过程,才能最后适应高盐度的海水环境并正常生长。[91]

据报道,经海水育出的尼奥子一代雄性化罗非鱼,可直接在海水池塘中养成,减少了驯化这一环节,相对延长了鱼苗生长期,同时克服了罗非鱼多次繁殖的缺点,商品率高,品质优良。[94]

山东省沿黄及黄河三角洲地区有广阔的盐碱地半咸水资源,适宜于罗非鱼养殖开发,推广利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罗非鱼与南美白对虾生态混养等技术,可以减少换水和病害发生,实现节水10%,经济效益提高10%,亩产罗非鱼500kg,亩产南美白对虾100kg。[95] 在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应用80:20养鱼模式主养全雄性尼罗罗非鱼过程中发现由于罗非鱼为热带生长的鱼类,生长速度较快,耐低溶解氧,当年投放经过4个月的养殖便可达到上市规格,可集中出塘,可减少晚秋、冬季和早春的管理环节,且出塘规格整齐,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主养罗非鱼更适合于采用80:20养殖模式,80:20养鱼模式与传统养鱼相比,前者追求高利润,产品的市场价值高,后者追求高产量,产品的市场价值低;两者在放养体系、鱼痫防治、劳动力投入上也有一定差别,前者是1种主养鱼(80%)+滤食性鱼(20%),鱼病少,投入劳力少,后者是6~7种鱼混养,鱼病多,投入的劳动力大。[96] 据报道,养殖罗非鱼中使用盐卤水有以下功效和特点:杀灭有害及病原生物、抑制和杀灭有害藻类、絮凝和沉淀有机悬浮颗粒、增强水体缓冲能力、盐卤水清塘效果快、盐卤水防治病害效果好、盐卤水防治病害副作用小、养殖产量高、养殖产品品质优异、养殖效益高的特点。[97]

根据半咸水的盐度,选择适宜的放养品种,各品种适宜的水体盐度范围如下:尼罗罗非鱼适宜水体盐度范围<13,奥尼罗非鱼适宜水体盐度范围<17,彩虹绸适宜水体盐度范围<21,奥利亚罗非鱼适宜水体盐度范围<25。根据不同水体盐度,选择适宜的苗种放养规格,一般情况下,鱼体规格越大则鱼体耐受盐度能力越强。养殖生产中,应尽量放养大规格苗种(规格在体重100g以上为宜),且放养时水体盐度要逐步由低到高驯化放养。[98] 尼罗罗非鱼和其它鱼种混养,只要搭配合理就能够全面利用池塘内各层次的水体,并有效利用池水中各种不同的天然饵料生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如与一定比例的中国对虾、梭鱼等进行混养。[93]

4.3按照养殖周期区分养殖模式

4.3.1一年一造的养殖法

即罗非鱼每年一造的养殖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优点。总体上是年初放苗年底收获,不会有越冬冻死鱼的风险。但存在一些不足:大部分鱼在每年的10月份才达到上

市规格要求,而每年10~12月是罗非鱼集中上市时段,也是价格最低的时段。如果在10~12月集中上市的话,经济效益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一年一造养殖法的具体养殖方法:每年3~4月份放养罗非鱼种9~10月上市;“50+50”养殖法,7~12月分批上市;周年养殖法。

4.3.2二年三造养殖法

二年三造罗非鱼养殖法是指在两周年内食用罗非鱼饲养池塘出现三次放种饲养、三次清塘收获的养殖方式。该方法的特点是从养殖工艺、流程以及产量、市场价格等看均有良好的表现。

4.3.3一年两造养殖法

一年两造罗非鱼养殖法是指在一周年内食用罗非鱼饲养池塘出现两次放种饲养、两次清塘收获的养殖方式。该方法的特点是从养殖工艺、流程以及产量上来看是可行的,但养殖成本稍高。一年两造罗非鱼养殖法的优点是产量高,一年两造亩总产量可达到2t或以上。[99] 例如,奥尼罗非鱼是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杂交F1代。其雄性率在95%以上,个体生长快、群体产量高、易起捕,是一个优质高产品种。一般4个多月可养成1批,1年可养2批。[100]

4.4罗非鱼混养模式

在养殖中,罗非鱼与其它养殖品种混养也是非常常见的养殖模式,据报道,与罗非鱼混养的品种有鱼、虾、鳖等。[101~110]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中套养罗非鱼,能够增强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阻断虾病的蔓延,降底养殖风险,并提供优质水产品来增加经济效益,也为罗非鱼养殖开创了一条新途径。罗非鱼耐低溶解氧,摄食能力强,食性杂,不仅能摄食南美白对虾的剩饵及粪便,还能摄食死虾和一些蓝藻、丝状藻,有利于改善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提高水质透明度,隐定pH,从而降底池水中氨态氮、亚硝酸盐的毒性。单纯养殖南美白对虾时饵料系数多在1.0~1.1左右,套养罗非鱼时饵料系数多在1.2~1.3之间,虽然增加了养殖南美白对虾的饲料成本,但可以减少水质污染,阻断南美白对虾病害的传染源,降底发病几率,因而可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养殖前景广阔。[111]

奥尼罗非鱼和淡水白鲳混养的生产模式可以发挥奥尼罗非鱼和淡水白鲳的互利作用,提高饲料、肥料的利用率,改善水质。淡水白鲳摄食量大,排泄物多。容易肥水而繁殖浮游生物多,可增加奥尼罗非鱼和鲢鳙鱼的饵料生物,从而促进鱼类生长,提高效益。[112] 鳖鱼生态混养应用了现代渔业养殖模式,发挥了彼此间的互利作用,构建了合适的生态环境,节约了渔业资源。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注重生产投入品的质量、最小药物残留、安全使用量等问题。选择养殖中等规格的甲鱼利润高、养殖周期短、饵料系数相对较低,生产出来的甲鱼品质好且具有野生鳖的外观,运到江浙地区作为仿野生鳖品牌销售非常有市场。奥尼罗非鱼具有适应性广、雄性率高、食性杂的特点,与甲鱼一起混养起清道夫的作用,能摄取池塘中的剩余饵料和排泄物,为甲鱼营造清洁的水体环境;甲鱼上下水体的活动,加速了池底絮凝物的释放和分解,大大的减少了鳖鱼疾病的发生,池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得到

成倍的提高。[107]

试验证明怀头鲶套养在罗非鱼池塘中抑制罗非鱼苗种是完全可行有效的,它可以套养在罗非鱼池中,清除由于罗非鱼较强的繁殖力产生大量的罗非鱼苗种及其他野杂鱼,提高饲料的有效使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同时作为不用单独管理饲养的池塘套养品种,额外增加生产效益。试验证明,怀头鲶在天然饵料充足的情况下,经过84天的套养,从平均125g的鱼种规格达到了1.21kg的商品规格。试验池中的罗非鱼苗与野杂鱼数量极少,对比池中却有大量的规格不一的罗非鱼苗种,严重影响池塘效益。[113]

因为鳜鱼和加州鲈以吞食罗非鱼自繁幼鱼为主,改变了成鱼池中自繁幼鱼与成鱼争食、争氧、争空间的情况,促进了成鱼生长。而对照池中罗非鱼幼鱼聚集饵料台周围,最多时幼鱼群面积接近20m2,影响了成鱼正常的摄食活动。所以,套养池罗非鱼平均出池规格高于对照池50~80g。罗非鱼成鱼池套养鳜鱼或加州鲈,罗非鱼出池规格均高于对照池,亩增产值分别为544元和1128元。鳜鱼和加州鲈亩增产值分别为480元和576元。亩增利润分别为811元和1496元。因此,罗非鱼成鱼池套养加州鲈的各项经济指标好于套养鳜鱼。[114] 4.5北方养殖养殖模式和越冬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喜高温,多数品种生存温度范围为10~38℃,最适水温24~35℃,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罗非鱼都需进行鱼种越冬。

每年秋季,自然水温下降到18~20℃时,罗非鱼就要进入越冬养殖。常见的越冬方式是使用地热井水进行越冬,地热井水水温可达70~75℃,可满足水温需要。[115~116] 在没有地热资源的地区,可使用深井水(水温17~27℃)加拱型日光温室大棚进行越冬和养殖,温室大棚由池塘四周墙砖和顶部覆盖的塑料膜组成。大棚长方形,东西长,南北宽,根据地形也可建设其它形状的温室。[117~119]

通过对罗非鱼越冬鱼塘鱼的死亡率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连续监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罗非鱼越冬死亡率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氨氮浓度、水体酸度即pH值、水温对越冬罗非鱼死亡率的的影响较大为主要因素。[120]

罗非鱼越冬管理极其重要,主要应注意以下六点:水质、水温、溶氧、投饵、防病、管理[121]。

中捷水产良种场2008年利用6.42hm2越冬鱼池,生产各种规格越冬罗非鱼种494957.5kg,其中2月下旬至6月上旬近百天时间增产304991.5kg,实现利税百余万元。认为使用优质的鱼种和生产安排合理是关键因素。[122]

在自然条件下,罗非鱼在我国北方地区适宜生长时问只有4~5个月,需要依靠电厂余热水或地热资源进行养殖,如威海市文登淡水养殖二场充分利用地热温泉优势,用生长速度快的吉富品系罗非鱼为亲鱼,于2003年元旦后,进行了罗非鱼当年孵化及养成商品鱼试验,经过240天的努力,获得成功,收获罗非鱼58100尾,总重量42120kg,饲料系数为1.72。[123]

2001年7月至2002年3月。在陕西省合阳县生态渔业科技示范园利用地热水井进行了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养殖食用水产品过程中的生产环境要求;养殖设施;苗种质量;水产品引进准则;饲料、肥料、渔药的使用准则;养殖技术规范等技术环节。 本规范适用于池塘养殖食用水产品。 二、技术要求 1 .生产环境要求 ①产地选择:产地必须选择在周围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日照充足,饲料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的生态环境良好区域。 ②土壤:凡未经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 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的土壤,只要能保水均可开 发利用。 ③水:水源丰富,水量充足,随时可满足增养殖用水。 上游及附近无危及水产品增养殖的污染源,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渔 业水质标准的江、河、湖、水库、工厂余热水等均可作为渔业用水。 2.养殖设施 ①池塘池形以长方 形为好,长与宽之比以2:1或5:3为宜。池子方向一般以南北向为好,既可使塘埂受到风浪冲击的面

积减少,同时池水受风面积增大,有利于池水增氧。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高差10?20厘米。池塘坡度以125或1:3 为好。沙土或沙壤土应土质松软,可适当加大坡度,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②池塘的进、排水系统要完善,通常采用沟渠。进水口与出水口应尽量远离。各个池塘的进、排水沟渠要独立设置。不得从相邻池塘进水或将水排入相邻池塘。 ③池塘应具备防漏、防逃、过滤等设施。 ④如能配备蓄水池就更理想。 3.苗种质量 用以养殖的水产品苗种、亲本(或后备亲本)必须体格健壮,无疫病。常规养殖的苗种质量的鉴定与识别,可参照各类鱼苗、鱼种、亲鱼的国家质量标准。 4.养殖水产品的引进准则 养殖水产品的引进包括亲本的引进和养殖用的苗种引 进;弓I进包括国内各省市地区之间的流动及境外品种的引入。无论从境内外引进用以养殖的水产品,都必须得到市水产行政主管部 门的批准,并须经过市级水产良种审定委员会的查询及备案后,方可进行。 引入后的鱼种,必须先在封闭的环境下暂养一个月以上, 该期间必须随时接受有关部门对引入的鱼种进行健康状况及生长情况的检测及查询。经确认许可后方可开放养殖。 引进的苗种必须具有不污染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等特性。

红罗非鱼主要品种及养殖要点

红罗非鱼主要品种及养殖要点 红罗非鱼,又称红鲷、彩虹鲷,因其体色红,型似真烟,体腔无黑膜,肉质鲜嫩,且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喜爱。以色列、美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有红罗非鱼的养殖。我国大陆最早引进红罗非鱼是1973年,1981年从台湾重新引入红罗非鱼并进行了选育和养殖推广。20世纪90年代初,有关部门引进和选育了不同品系的红罗非鱼,推动了红罗非鱼养殖,现红罗非鱼已成为沿海和内陆水域池塘和网箱养殖的主要对象。 一、生物学特性 体型、体色:红罗非鱼是罗非鱼中一杂交变异种,不同地区、不同品系其杂合性不同。体色有粉红、红色、橘红、橙红、橘黄等,其后代或分离出黑色;体型有尼罗罗非鱼型、奥尼鱼型、莫桑比克鱼型等。 生活习性:与其它罗非鱼一样,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耐低氧,窒息点较低,对盐度适应范围广,可在盐度0-30‰生活。适温范围15℃-38℃,致死温度最低7℃,最高42℃。食性为杂食偏植物性,天然条件下以浮游植物为主,也摄食浮游动物、底栖附着藻类。寡毛类、有机碎片等。人工投饲可直接用豆饼、花生饼、黄粉、米糠、玉米粉、鱼粉、配合饲料等。红罗非鱼生长快,个体大,当年苗种可长至150-750g。鱼苗经100-120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个体因品

系不同有所差异,如星洲红鱼和彩虹烟初次成熟个体300-400g,属多次产卵类型,成鱼每年产仔约300-2000尾。 二、红罗非鱼主要养殖品种 根据选育者品系来源和选育技术不同,国内红罗非鱼养殖品种主要有: l、红尼罗鱼:该鱼体型与尼罗罗非鱼相近,体色橘红或橘黄,经珠江水产研究所选育后背高、体厚、生长较快,红色率达75%以上,当年个体生长为175-25Og,大者470g。红尼罗鱼虽长速稍慢,但抗逆性强,病害少。 2、花鲷:从台湾引入,体型与尼罗罗非鱼相近,体色有大红、橙红、橘红、红黑相间、灰色等,体色变异大,但生长较红尼罗鱼快,个体大,20世纪90年代初曾吸引生产者养殖,并被一些制种单位引进作为进一步选育的原种,但花鲷后代体色分离率高,需进行提纯选育。 3、彩虹鲷:是近几年在多个红罗非鱼品系中定向选育而成的体型象奥尼罗非鱼,体色粉红或橘红的红罗非鱼,主要由台湾和福建一些制种单位选育,经提纯选育的红罗非红色率达96%以上,有头小、背高、体厚的特点,对比长速快、个体大,初次成熟个体350g以上。但幼苗养成约有10%-15%的变色率。 4、星洲红鱼:是从东南亚品系选育的红罗非鱼,体型象尼罗罗非鱼或奥尼罗非鱼,背高,鳞片大而透明,体色粉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罗非鱼,成本低,花劳力少,饲养管理简便。在长江流域,南方一般有5~6个月的生长期。只要充分利用生长期,合理放养,加强施肥、投饲,当年鱼种完全可以养成商品鱼,而且可以获得高产。 罗非鱼种苗投放篇 一、池塘条件:罗非鱼的池塘养殖,对池塘条件没有特殊要求,一般养殖家鱼的池塘或农村中的小水塘、沟渠都可以。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的地方。面积不要超过10亩。因为池塘过大,水质不易肥沃,而且不易捕捞。水深一般1.5~2米。放养鱼种前,池塘要进行清整、消毒和肥水。 二、鱼种放养:鱼种规格要尽量整齐,体长要在3厘米以上的吉富快大罗非苗,体质健壮,无伤无病。鱼种放养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和水温而定,只要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就可以放养。在季节上以提早放养为好,这样可以延长罗非鱼的生长期,提高商品鱼规格和产量。 三、养殖方式:池塘养殖罗非鱼,可以单养,也可以混养,都能获得高产和效益,但以混养效果更好。 1、单养:池塘单养罗非鱼,方法比较简便。养殖措施,可采取一次放养,分次捕捞,捕大留小的方法。放养密度,一般水深1~1.5米深的池塘,每亩放养早繁鱼种3000~4000尾或越冬鱼种2500尾左右,饲养5个多月,每尾可达250克,一般亩产400~500公斤,高的可达700公斤以上。 2、混养:罗非鱼和“四大家鱼”及鲤鱼等品种进行同池混养,可以提高饲料、肥料的利用率,改善水质,并能发挥与其它鱼类的互利作用,而达到促进生长,提高效益。混养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以罗非鱼为主,混养其它鱼类。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罗非鱼早繁鱼种2000~2500尾,或越冬鱼种1500~2000尾。其他鱼:鲢(规格250克/尾)250尾,鳙(仙格250克/尾)30-40尾,草鱼(规各500克/尾)50尾,鲤鱼(规格13厘米/尾)10尾。亩产塘鱼可达到600~800公斤,其中罗非鱼占70%~80%。 另一种以家鱼为主,混养罗非鱼。利用水质较肥的池塘,在不降低主养鱼放养密度情况下,放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放养数量随各地养殖方法不一样而不同。一般在亩产750公斤的高产鱼池中,每亩可混养罗非鱼越冬鱼种400~600尾,或混养早繁鱼种800~1200尾,一般可亩产罗非鱼150公斤以上。 罗非鱼饲养管理篇 1、施肥:饲养罗非鱼不论是单养还是混养,都要求水质肥沃。施肥主要是培养水中的浮游生物供罗非鱼摄食,同时肥料的沉底残渣也可以直接作为罗非鱼的饵料。一般施肥量为每周每亩施粪肥200~300公斤或绿肥300公斤左右。施肥要掌握少而勤的原则。施肥的次数和多少,要根据水温、天气、水色来确定。水温较低,施肥量可多些,次数少些;水温较高,施肥量要少,次数多些。阴雨、闷热天气,少施或不施,天睛适当多施。水色为油绿色或茶褐色,可以少施或不施肥;水色清淡的要多施。 2、投饲:池塘施肥培育天然饵料还不能满足罗非鱼的生长需要,必须投喂足够的人工饲料才能获得高产。一般每天上午9时,下午2时各投喂喂料1次,饲料要新鲜,霉烂变质的不能喂。豆饼、米糠等要浸泡后再喂。饲料要投放在固定的食场内。每天投 喂量要根据池塘水温、天气和水质及鱼吃食情况而掌握。一般每次投饲后在1~2小时内吃完为宜。晴天,水温高可适当多投喂;阴雨天或水温低,少喂;天气闷热或雷阵雨前后应停止投喂。一般肥水可正常投喂,水质淡要多喂,水肥色浓要少喂。 3、日常管理:每天早、晚要巡塘,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和水质变化,以便决定投饲和施肥的数量。发现池鱼浮头严重,要及时加注新水或增氧改善水质。 罗非鱼病害防治

养殖技术规范-1

1 养殖技术规范-1

前言 DB33/ 562-2005 无公害花鱼骨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3/562-2005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引言 花鱼骨 (Hemibarbus maculatus) 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隶属于鲤科、鮈亚科,是我国要紧淡水水域常见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 花鱼骨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初开发成功新的养殖品种;它由于具有生长较快、食性广、易养殖,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优点,该鱼的养殖得到了迅速推广,目前已成为要紧名优养殖品种之一。为了规范无公害花鱼骨养殖的生产环境,推广花鱼骨的养殖生产技术,保证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无公害花鱼骨 第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部分规定了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夏花鱼种培养、冬片鱼种培养、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饲料要求、肥料要求及鱼病防治等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花鱼骨的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其它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选择 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源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3 水质 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3.4 底质 池塘平坦,池底污泥厚度小于15cm。 3.5 其他要求 鱼池要求见表1。鱼池要求按0.5千瓦/ 667 m2配备增氧机。 4 夏花鱼种培养

养殖罗非鱼100个基础知识问答

养殖罗非鱼100个基础知识问答 一、认识罗非鱼 1.罗非鱼的原产地在哪里? 罗非鱼最初分布于南非,后来逐渐遍及整个非洲大陆的淡水和沿岸的半咸水水域,为非洲湖、河的主要经济鱼类。以色列是拥有罗非鱼自然分布的唯一亚洲国家。 2.人工养殖的罗非鱼主要有哪些种类?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分类上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鲡鱼科、罗非鱼属,约有100多种。目前,各国已进行养殖的主要种类有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和齐利罗非鱼等。 3.罗非鱼具有哪些优点? 由于罗非鱼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耐粗食、抗病力强、肉质细腻鲜美等诸多优点,凡处于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有罗非鱼养殖,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罗非鱼已是国际上养殖最广泛的品种之一,是继三文鱼和对虾之后第三大国际贸易水产品,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世界各国推荐养殖的主要品种。 4.我国引进的罗非鱼主要有哪些品种? 我国自1956年首次从越南引入莫桑比克罗非鱼,因其形状似鲫鱼,故又称非洲鲫鱼,此后先后引入各种罗非鱼。1978年,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尼罗罗非鱼,是最早引入我国的尼罗罗非鱼,目前养殖地区也较多。1988年,湖南湘湖渔场从埃及尼罗河阿斯旺坝下游引进尼罗罗非鱼,该鱼在一些地区有养殖。1992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从美国奥本大学引进了原产于尼罗河下游的尼罗罗非鱼,也有一些良种场采用该种鱼。1999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又从埃及农业和农

垦部水产研究中心实验室引进了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现已推广到许多地区。奥利亚罗非鱼则主要是1983年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从美国奥本大学引进,该种鱼主要用于与尼罗罗非鱼杂交以生产全雄罗非鱼,也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奥利亚罗非鱼。另外,其他一些单位也多次引进了各种罗非鱼。 5.奥尼鱼是什么品种? 奥尼鱼是指奥利亚罗非鱼(雄)与尼罗罗非鱼(雌)杂交所得的杂交鱼,由于这两种罗非鱼不同的性别决定机制,使杂交后代雄性率极高,如所用亲鱼纯度较高,雄性率可达95%以上,甚至100%。由于罗非鱼雄鱼比雌鱼生长快40%~50%,奥尼杂交鱼又比双亲生长快20%~30%,养殖高雄性率奥尼鱼,可大大提高产量。同时,因罗非鱼繁殖力强,单纯养殖尼罗罗非鱼,池塘中会由于有大量小苗而影响了养殖产量和成鱼规格,最终影响养殖效益;而养殖高雄性率奥尼杂交鱼,则避免了罗非鱼的过度繁殖,保证了产量和规格。另外,奥尼杂交鱼在起捕率、加工出肉率等方面也均优于亲本。因此,奥尼杂交鱼已得到广大养殖户的认可,是目前我国主要的罗非鱼养殖品种。 6.吉富罗非鱼来源于哪里? 吉富罗非鱼是由菲律宾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从1988年开始,以四个非洲品系(埃及、加纳、肯尼亚、塞内加尔)和四个亚洲养殖品系(以色列、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的尼罗罗非鱼为基础群,采用家系选育方法进行选育,取名为“Gift”。1994年,上海水产大学引进了其F3代,称为吉富鱼。从2002年开始,逐渐在我国罗非鱼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等地推广养殖,最大特点是生长速度较快。 7.“新吉富”罗非鱼是什么品种?

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ICS.65.150 B 52 备案号:XXXX-2004 DNB440 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 DNB440900/T7—2004 优质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2004-XX-XX发布2004-XX-XX实施广东省茂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奥尼罗非鱼是茂名市淡水养殖中的主导品种,产品具有个体大,肉厚刺少,肉质白色细嫩的特点,很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奥尼罗非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规范管理,提高奥尼罗非鱼的产量和质量,特制定DNB440900/T7-2004《优质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农业地方标准。 本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写。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省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化州分站、广东省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旺子、许中大、何世龙、李阿迓。

优质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奥尼罗非鱼鱼苗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越冬、运输和鱼病防治等养殖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茂名市境内的无公害奥尼罗非鱼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SC/T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SC/T1025 尼罗罗非鱼配合饲料营养标准 SC/T1015 奥尼亚罗非鱼亲鱼 SC1027 尼罗罗非鱼 NY/T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0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鱼药残留限量 NY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5073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3、环境条件 3.1 场地的选择 3.1.1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3.1.2 交通便利,电力充足;池塘通风向阳,四周无高大树木或楼房遮挡。 3.2 水质 3.2.1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3.2.2 养殖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3.2.3 池水透明度25cm~30cm左右。 3.3 鱼池要求 鱼池要求见表1。

罗非鱼鱼苗的饲料配方

罗非鱼鱼苗的饲料配方和相关的加工技术要求 一:饲料配方设计的思路 1.明确目标:成本最小,效益最大化 3.罗非鱼鱼苗生长阶段的消化生理特点 幼鱼的食物则以动物性食料(浮游动物)占的比重较大。当鱼长到5厘米时,就逐步向成体的食性过渡。对蛋白质的含量要求较高。 4.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及其特性,相关成本如下: 原料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总磷价格(元/kg) 鱼粉62.6 9.2 1.5 20.8 2.9 5.5 豆粕44 2 6 6.1 0.62 2.2 花生饼44.7 7.2 5.9 5.1 0.53 3 棉子粕42.6 2.9 11.9 6.7 11.7 2.8 全脂棉籽21.2 19.1 23.4 3.9 6.3 11.5 次粉15.4 2.2 1.5 1.5 0.48 2.1 小麦麸15.7 3.9 8.9 4.9 0.92 0.73 干草15 3.1 23.3 7.8 2.8 6.5 磷酸二氢 钙0 0 0 0 23 2.5 预混料 1 1 3 0 2 8 鱼粉,豆粕,棉子粕等蛋白质,粗纤维含量较高,其饲料特性是饲料柔软,结构疏松,易于消化吸收。 二: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 三:罗非鱼鱼苗的饲料配方的制作方法 罗非鱼鱼苗饲料配方 原料比例% 粗蛋白 质 粗脂 肪 粗纤 维粗灰分 总 磷价格(元/kg) 鱼粉24 62.6 9.2 1.5 20.8 2.9 5.5 豆粕25 44 2 6 6.1 0.6 2.2 花生饼20 44.7 7.2 5.9 5.1 0.5 3 棉子粕 1 42.6 2.9 11.9 6.7 12 2.8 全脂棉籽 1 21.2 19.1 23.4 3.9 6.3 11.5 次粉15 15.4 2.2 1.5 1.5 0.5 2.1 小麦麸12.5 15.7 3.9 8.9 4.9 0.9 0.73 干草0.1 15 3.1 23.3 7.8 2.8 6.5 磷酸二氢钙 1 0 0 0 0 23 2.5 预混料0.4 1 1 3 0 2 8 合计100 理论值39.8935 5.193 4.766 8.484 1.6

罗非鱼养殖实用技术

罗非鱼养殖实用技术 罗非鱼(Tilapia)原产于非洲,是热水性鱼类,共有一百多种。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并已大量推广养殖的种类有:莫桑比克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尼罗罗非鱼以及奥利亚罗非鱼等。 第一部分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属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体型侧扁,体披圆鳞,侧面线分上下两段,鳍较大,背鳍有15条以上的硬棘,软条8—12条,腹鳍硬棘1条,软条5条、臀鳍硬棘3条,软条9—11条,尾鳍后缘平截式略呈弧形,不分叉,体色因种类、环境及其生殖腺发育状况而有不同,有的体表和鳍上呈现黑色斑点或条纹,在繁殖期间体色变化较大。 尼罗罗非鱼的体型较大,背较厚、口较小。体长为头长的2.9—3.1倍,为体高的2.4—2.6倍。体色呈暗棕色,背部较深,自鳃盖后方至尾柄有时有8—9条黑色条纹。背鳍和臀鳍的软条膜有许多褐色斑点,尾鳍8—10条整齐的条纹,在生殖期间,雄鱼的胸鳍基部和尾端鳞片呈微红色,背鳍上缘红边不明显。 奥利亚罗非鱼体型基本与尼罗罗非鱼相似,但两者明显的区别是尾鳍的条纹状上,尼罗罗非鱼为黑色垂直条纹,奥利亚罗非鱼为紫色不垂直而为点状的条纹。 由于莫桑比克罗非鱼个体较小,已很少养殖,奥利亚罗非鱼较多的是作杂亲本使用,目前主要养殖品种是尼罗罗非鱼及通过杂交产生雄性化罗非鱼。 二、生活习性 罗非鱼要求较高的水温,适温范围是18—38℃,在26—30℃生长最快,低于15℃时行动呆滞,不摄食少动,据测定,尼罗罗非鱼的临界温度为8.61±0.15℃,而奥利亚罗非鱼为7.13±0.07℃。致死温度,尼罗罗非鱼为6.14±0.11℃,而奥利亚罗非鱼3.95±0.24℃。所以,在北方地区自然条件下饲养罗非鱼,应注意适时捕捞,对它的保种越冬工作不可忽视。罗非鱼能耐低氧,溶解氧降到1.5毫克/升时仍能正常生活,1.0—1.2毫克/升时出现浮头,0.3—0.4毫克/升时窒息死亡。 三、食性 罗非鱼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幼鱼阶段主要摄食游生物;成鱼的食物种类很多,各种藻类、嫩草、有机碎屑、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等都是摄食对象,并能消化其它鱼类不能消化的蓝藻和绿藻,还能直接吞食各种人工饲料和部分有机肥料。

DB33 T 562.2-2005 无公害花鱼骨 第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1 DB33 T 562

前言 DB33/ 562-2005 无公害花鱼骨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3/562-2005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引言 花鱼骨 (Hemibarbus maculatus) 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隶属于鲤科、鮈亚科,是我国要紧淡水水域常见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 花鱼骨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初开发成功新的养殖品种;它由于具有生长较快、食性广、易养殖,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优点,该鱼的养殖得到了迅速推广,目前已成为要紧名优养殖品种之一。为了规范无公害花鱼骨养殖的生产环境,推广花鱼骨的养殖生产技术,保证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无公害花鱼骨 第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部分规定了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夏花鱼种培养、冬片鱼种培养、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饲料要求、肥料要求及鱼病防治等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花鱼骨的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其它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选择 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源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3 水质 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3.4 底质 池塘平坦,池底污泥厚度小于15cm。 3.5 其他要求 鱼池要求见表1。鱼池要求按0.5千瓦/ 667 m2配备增氧机。 4 夏花鱼种培养

罗非鱼养殖课件资料

淡水养殖 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 养殖场所宜选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安静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面积3亩~5亩,水深为1.5~2米,池塘底泥厚度为20~30厘米。每口池塘配备1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 2.清塘施肥 在鱼种放养前,要清塘消毒。一般在4月上中旬,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清塘,7天后加水至1米深,然后每亩施腐熟的粪肥300~400公斤,可放入少量的绿萍或红萍。 3.鱼种放养 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放养冬苗。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鱼种1500~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与其他鱼混养时每亩可放养200~500尾。 4.饵料投喂 罗非鱼进入养殖水面后2天~3天便可开始投喂。罗非鱼的食性很广,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饲料,如小麦、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开始应为32%~35%,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规格长至200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其个体达到300克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在上午8~9时和下午3~4时。 5.日常管理要注意日夜巡塘 (1)每天早、中、晚测量水温、气温,每周测1次pH值,测2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 巡塘1次。 (2)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30厘米。一般每周施肥1次,每 次每亩施畜粪肥150~200公斤。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 水质过肥时,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 (3)坚持健康养殖,按规程操作,预防鱼病。苗种下池前用5%的食盐水或每升0.1毫克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15分钟。每隔10~15天,每亩用15~20公斤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调节池水pH值呈微碱性,用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改良水质。当溶氧低、鱼有轻度浮头时开增氧机。

罗非鱼成鱼饲料配方设计

罗非鱼成鱼饲料配方设计1、

微生素混合物组成(mg):每克预混料含A为1000IU,E为10IU,K2为2,B1为4,B2为4,泛酸10,尼克酸20,吡哆醇4,叶酸1,C为40,B12为0.004,生物素0.02,氯化胆碱90,添加量为0.6% 膨化饲料的加工工艺内容

膨化饲料的加工工艺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1)原料的接受与清理 (2)原料的粉碎 (3)原料粉碎后的配比与混合 (4)混合后大颗粒料的微粉碎 (5)二次配料以及二次混合 (6)混合料的筛理 (7)加水,蒸汽调质 (8)湿法膨化制粒 (9)后续的烘干,油脂喷涂以及冷却 (10)最后的鉴定分级包装 1原料的接收、清理及粗粉碎 原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粉料和颗粒料。前者不需要粗粉碎,对于这种原料可直接经下料坑、提升机后,进入初清理筛进行去杂,然后进行磁选,经分配器或螺旋绞龙直接进入配料仓,参与第一次配料;后者则需进行粗粉碎,物料经下料坑、提升机进入清理设备进行去杂磁选处理后,进入待粉碎仓,经过粗粉碎后,再经提升机、分配器进入配料仓参与第一次配料。 2一次配料与混合 第一次配料主要是大众原料的配制,即配方中配比较大的物料的配制。 3二次粉碎 次混合的物料经提升后进入待粉碎仓中,然后进入二次粉碎机,二次粉碎工序完成后,进入旋转分级筛,清除饲料中的粗纤维在粉碎过程中形成的细小绒毛。 4二次混合 饲料的一次混合时只是把一些普通的饲料如:玉米,棉粕,米糠粕等用料进行混合,而在各原料经过二次配料后进入二次混合机(图2-6),在二次混合机的上方设有一个人工投料口,专门用于微量添加剂(如碳酸氢钠,食盐,碳酸氢钙等)的添加。 5调制与膨化 在制粒工序中,物料以粉状物在机器的内部高速旋转,同时有一个管道向机 仓内喷蒸汽状的水,使物料快速凝结,并且在高速旋转的仓内,由制粒机环模(如 图2-8)上的细小孔洞中挤压出,制成颗粒,并在下落的过程中逐渐冷却硬化。 饲料在经过上述的加工后,大多含有很多细小的硬质纤维,对于消化系统不太发

鱼的养殖技术

红罗非鱼养殖技术 (也适用于养殖黑色罗非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罗非鱼适应能力强,产量高,适合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和流水池高密度养殖。 1、养殖条件 红罗非鱼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不论新、旧、深、浅的池塘均可养殖,与其它罗非鱼一样,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可在盐度0-30‰的水域中生活,耐低氧,适温范围15℃-32℃。高产池塘要求水源好,,盐度0-30‰,排灌方便,面积4-10亩,水深-3.0米,并配备1-2台的叶轮式增氧机。 2、苗种放养 对于淤泥较深的池塘,每年清理一次,淤泥厚度应在15cm以下。 放养前要进行池塘消毒,每亩可用75-100kg生石灰,约过5-7天后开始回水,每亩施已发酵腐熟的畜禽粪肥(基肥)150-250kg,施肥7天后放养红罗非鱼鱼种。 由于红罗非鱼苗种起捕运输易受刺伤,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进行浸种处理7-15分钟。 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红罗非鱼种2500-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流水养殖可亩放5000-7000尾;与其它鱼混养时可亩放250-500尾;网箱养殖一般放养75-100尾/平方米。 3、投饲管理 红罗非鱼可摄食各种商品饲料和池塘里的生物饵料,主养应投喂

罗非鱼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在28%一32%较合适;按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方法投喂,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5%计算,每日分2-3次投喂,并根据天气、水质及摄食情况适当增减。 4、水质管理 高密度养鱼过程中鱼类粪便和剩料易导致水质变坏,因此,要对鱼池采取适当的换水或加注新水等方法进行调节,使水质保持淡褐色或黄绿色,在高温季节每月应追施磷酸一铵肥1-2次,每次每亩,透明度20-25cm。每亩每米水深用10-15kg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每月1次调节池水pH至微碱性。 5、鱼病防治 红罗非鱼抗病力强,正常养殖管理情况下很少得病,但在养殖条件不好时也会发病死亡,影响成活率。冬春季节受冻伤或运输、拉捕受伤容易引发水霉病,应尽可能避免。高温季节主要病为嗜水性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该病主要是养殖水质变坏、低氧、饲喂不善等应激因素导致致病菌的感染引起,该病可以用三黄粉、免疫多糖、维生素E、维生素C、肌醇、盐酸土霉素、磺胺类、氧氟沙星等进行预防和治疗。在高温季节宜少用或不用生石灰、二氧化氯、强氯精等消毒剂,调节水质应以有益微生物制剂为主,如光合菌、EM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每月2-3次,总之防治鱼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水质,做好日常管理是防病的关键。

罗非鱼的特点

罗非鱼的特点 罗非鱼具有食性杂、耐低氧、不耐低高温,繁殖强等特点: 1、食性杂: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池塘中的罗非鱼,消化道内含物大部分是有机碎屑及其他植物性饲料(如水草类、商品饲料等等),其次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少量底栖动物。 2、耐低氧:罗非鱼耐低氧能力很强,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1.6毫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不受影响。 罗非鱼图片合集(14张) 3、不耐低高温:罗非鱼的生存温度范围为15-35℃。当水温低于15℃时,罗非鱼处于休眠状态。罗非鱼最高临界温度约40℃-41℃,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罗非鱼繁殖温度在20℃以上。 4、繁殖强:罗非鱼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口腔孵育幼鱼,繁殖条件要求不高,大水面积静止水体内自然繁殖。罗非鱼6个月即达性成熟,重200克左右的雌鱼,怀卵量多在1000-1500粒左右,繁殖期间,雄鱼有美丽的婚烟色彩,腹部有肛门和泌尿生殖孔两个口,挤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雌鱼腹部有3个孔,即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水温18℃-32℃,成熟雄鱼具有“挖窝”能力,成熟雌鱼进窝配对,产出成熟卵子并立刻将其含于口腔,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发育,水温25℃-30时4~5天即可孵出幼鱼。幼鱼至卵黄囊消失并具有一定能力时离开母体。 编辑本段罗非鱼的营养价值 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无论是红烧还是清烹,味道俱佳。尼罗罗非鱼经测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20.5克,脂肪 6.93克,热量148千卡,钙70毫克,钠50毫克,磷37毫克,铁1毫克,维生素B1 0.1毫克,维生素B2 0.12毫克。罗非鱼已成为世界性的主要养殖鱼类。 编辑本段罗非鱼成鱼的淡水养殖 一、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第一节稻田养鱼的意义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共生原理,把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在稻田水域空间中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后达到稻鱼双丰收的生产方式。 一、生态效益 1、在稻田的生态环境中,鱼通过取食水中的浮游动、植物,底栖动、植物、有机碎屑、杂草及一部分害 虫等,把在传统的耕作中注定要被流失、遗弃而浪费的能量物质,转化成鱼和鱼粪,在鱼产量得到增加的同时, 使稻田土壤肥力得到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善,从而使稻谷产量也得到增加。 2、稻田养鱼通过合理安排与调整稻田的平面与主体布局,实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 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了农业生产系统与农业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与能量循环关系的相 互协调,达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兼容与统一。另外,由于养鱼的稻田少施化肥和农药,对保持地 力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有积极意义。可以说稻田养鱼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好方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好典型。 二、经济、社会效益 1、稻田养鱼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县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脱贫致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增收脱贫关键一条是要有好的生产门路和收入渠道。稻田养鱼,一般可收入几百元、上千元,且都是现金收入,对丰富菜篮子、活跃市场经济、改善膳食结构、增加动物蛋白、增强 人民体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稻田养鱼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好方式。稻田养鱼不仅不破坏农田的基本结构,不破坏粮食的生 产能力,并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且稻田养鱼具有明显的增水、增收、增粮、增鱼和节地、节肥、节工、节支的“四增四节”效益,被形象地誉为“四小工程”,即小水窑、小肥料厂,小粮仓、小银行。它是融种稻、 养鱼、蓄水、增肥为一体,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好模式。 3、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养殖业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养殖方式的调整,二是品 种结构的调整,品种结构的调整主要原因在市场,养殖方式的调整主要应是开拓新的养殖水域,而稻田养鱼这 种生产方式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是调整养殖业结构乃至调整整个渔业结构的有效措施。 总之,稻田养鱼是一项一举多得,利国利民、振兴农村经济的重大举措,是带有方向性、全面性的重要工 作,是一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事情。 第二节稻田养殖的条件与设施 一、稻田养鱼应具备的条件 为了保证饲养鱼类在稻田内正常活动和生长,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 1、水源充足稻田水源要充足,排灌方便、蓄水力强、雨季山洪爆发不受冲刷威胁,旱季水少不易干涸。一般河水、水库水可直接引用,山溪、泉水水质贫瘠,水温偏低不宜直接引灌,但经过一段流程,提高水温后 可流入稻田。有毒污染水不宜直接引用。 2、土质肥沃稻田土质肥沃有利于稻田内天然饵料繁殖生长,而且保水能力强,田底、田埂不渗漏,能 控制稻田内适当水位,保证稻鱼正常生长。另水稻要选种耐大肥、茎粗壮抗倒伏的杂交品种。 二、养鱼稻田的设施 1、加高加固田埂加高加固田埂,目的在于灌水后提高水位和防止鱼外逃,田埂一般加高0.5-1.0米,加宽0.5-2.0米宽为宜,视稻田原有地势和饲养成鱼或培育鱼种作适当调整。田埂应捶打坚固牢实,做到不裂 不漏不垮,防止大雨冲塌和黄鳝、水蛇、田鼠打洞,影响田埂的牢度。 2、开挖鱼溜、鱼沟为了使稻田在浅灌、晒田等不同阶段鱼能正常生长,在稻田施化肥、农药或除草 时,鱼能较安全地渡过;夏季高温季节鱼有避暑场所;在收获捕鱼时便于驱赶集中捕捞等,必须在稻田内开挖 鱼沟和鱼溜。开挖鱼沟和鱼溜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 旱稻田鱼沟一般是在秧苗移栽后7天左右开挖,晚稻田一般在插秧前挖好。鱼沟宽40-60厘米,深40-50厘米,根据稻田的大小和形状,挖在稻田的周边,连通注、排水口,或多条平行纵贯稻田。鱼溜是在整地之后,

罗非鱼产业标准化现状及分析_王玮

文章编号:1674-5566(2012)06-0976-06 罗非鱼产业标准化现状及分析 收稿日期:2012-03-02 修回日期:2012-05-09 基金项目:罗非鱼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2060302-425-02);农业标准化重要标准体系专项(2010-316) 作者简介:王 玮(1963—),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渔业标准化理论及管理。E-mail:da_wangwei@fmiri.com 通讯作者:房金岑,E-mail:fangjc0915@sina.com 王 玮1,丁建乐1,房金岑2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 200092;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9) 摘 要: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罗非鱼养殖, 年产量已超过200万吨。近十年来我国的罗非鱼产量以平 均每年9%左右的速度递增,居世界第一,是我国优势出口 水产品之一。为了了解罗非鱼产业标准化现状,调查现行标 准在这个行业的适用性,利用到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罗非鱼 主产区进行实地走访、资料收集和发放调查表等调研手段, 考察了我国罗非鱼生产、流通全过程。了解了养殖水质、种 质、鱼苗及亲本、饲料选择与投喂、病害防治与用药、运输装 备的清洁卫生及加工与包装存在着的潜在危害。研究了现 行标准实际应用情况,利用对比和分析的方法梳理了缺失及 需要修订的标准。在分析和研究了先进国家所采用的健康 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罗非鱼产业 实际需求和科研现状,建议制定4项标准,修订6项标准,为 规范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研究亮点:简要概述了罗非鱼产业标准 化现状,分析了现行有效罗非鱼标准的适 用性,根据科研进展和生产管理的需求提 出了标准制、修订建议。项目的调查研 究,在提高标准的针对性和配套性,完善 罗非鱼产业标准体系;在指导我国罗非鱼 产业标准立项和编制工作;在我国参与国 际罗非鱼标准的制定,争取在制订国际标 准中有更多的话语权等方面进行了有益 探索。 关键词:罗非鱼;健康养殖;质量安全;标 准 中图分类号:S 965.125 文献标志码:A 随着全球性海洋捕捞渔业资源的衰退,国际 市场对水产养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罗非鱼由 于肉体肥厚、质白细软,作为鳕鱼的替代品,深受 欧美、日韩、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欢迎,在 全球的消费量呈上升趋势,同时罗非鱼在全球的 产量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是第一个全球性的 水产养殖品种。国际上控制罗非鱼质量安全的 有效方法是从苗种到餐桌全程进行控制。课题 组充分认识到了标准在提高罗非鱼质量安全控 制和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资料 收集、发放调查表,到广东、广西、海南等罗非鱼 主产区进行走访调研,收集整理了与罗非鱼生 产、贸易有关的信息材料,对国内外标准进行解 读。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养殖水质、苗 种、养殖过程控制、投入品等环节中需要制、修订 的标准项目,对需制、修订的标准提出了建议,补 充和完善了罗非鱼产业标准体系。 1 罗非鱼养殖现状 由于罗非鱼具备品种多、食性广、成长快、抗 病力强、繁殖力强、环境适应性强的良好养殖性 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76年在日本召 开的“水产增养殖会议”上,向全世界推荐养殖罗 非鱼。FAO的推荐引起世界水产养殖行业的重 视,众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国家先后引进养殖, 并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培育,更加完善其养殖性 状,提升了罗非鱼的商业价值。目前全球有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罗非鱼养殖,年产量已超过 200万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将其列为出口创汇 的优势养殖品种,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很多国 家把提高品质和质量安全作为抢占市场份额的 重要手段。我国罗非鱼的产量从1995年的31.5

罗非鱼的种类

罗非鱼的种类 1.尼罗罗非鱼 原产于非洲东部、约旦等地。背鳍边缘黑色,尾鳍终生有明显的黑色条纹,呈垂直状;喉、胸部白色,尾鳍末端不达臀鳍的起点,体侧具有8~10条横带纹,尾柄背缘有一黑斑;尾柄高大于尾柄长。尼罗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耐低氧、个体大、产量高和肥满度高等优点,因而在我国许多地区可单养或作杂交亲鱼用。 2.奥利亚罗非鱼 原产于西非尼罗河下游和以色列等地。喉、胸部银灰色;背鳍、臀鳍具暗色斜纹;尾鳍圆形,具银灰色斑点,奥利亚罗非鱼比尼罗罗非鱼耐寒、耐盐、耐低氧、起捕率高;特别是它们的性染色体为ZW型,与尼罗罗非鱼杂交可产生全雄罗非鱼,故常用作与尼罗罗非鱼杂交的父本。 3.莫桑比克罗非鱼 原产于非洲莫桑比克纳塔尔等地。它与尼罗罗非鱼的区别在于:尾鳍黑色条纹不成垂直状;头背外形呈内凹;喉、胸部暗褐色;背鳍边缘红色,腹鳍末端可达臀鳍起点;尾柄高约等于尾柄长。因引进过程中忽视提纯育种工作,造成品种退化,只用作福寿鱼杂交鱼的母本。 4.红罗非鱼 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种间杂交后代,它身体具美丽的微红色和银色小斑点,或偶有少许灰色或黑色斑块。红罗非鱼是罗非鱼中生长速度较快的一种,杂食性,繁殖力强,广盐性,疾病少,个体大,体色美,肉味鲜,在广东和港澳地区很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欢迎。 5.奥尼罗非鱼 奥利亚罗非鱼雄鱼和尼罗罗非鱼雌鱼的杂交种,外形与母本相似,生长快,雄性率高达93%,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且起捕率高,现正成为罗非鱼主要的养殖品种。 6.福寿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雌鱼和尼罗罗非鱼雄鱼的杂交种。具有杂食性、疾病少、生长快和产量高等优点,但因体色黑和含肉率低影响其养殖的发展。

罗非鱼养殖技术问答

罗非鱼养殖技术问答 (宝路公司技术顾问:万松良) 一基础篇 1、罗非鱼的分类地位和种类数量? 罗非鱼又称非洲鲫鱼,简称非鲫,属硬骨鱼纲,鲈形目,丽鱼科,分3 个属,即罗非鱼属(Tilapia)、刷齿罗非鱼属(Sarotherodon)和口孵光鳃罗非鱼属(Oreochromis),约700多种。是热带鱼类。 2、罗非鱼的原产地在哪里?,现在分布范围有多广? 罗非鱼的原产地是非洲大陆及中东大西洋沿岸咸淡水水域中,是非洲淡水和咸淡水水域的主要经济鱼类。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相继引入罗非鱼,凡处于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国家和地区都有罗非鱼养殖。现已遍及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国际上养殖最广泛的鱼类之一。 3、罗非鱼的养殖优势是什么? 罗非鱼的养殖优势是繁殖力强,生长快,食性广,饲料要求低,耐低氧,适应性和抗病力强。 4、现在罗非鱼的养殖身价如何? 罗非鱼是继三文鱼和对虾之后拥有国际性市场的养殖水产品,其身价已从1976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为可为贫穷农渔民解决蛋白源和脱贫的“穷人鱼”,变为可替代逐年短缺的鳕鱼等海洋

优质鱼的“白色三文鱼”。近年来,罗非鱼已不再被认为仅适合于穷国和穷人的水产品,也为欧美发达国家中产阶级接受,市场前景广阔。 5、目前我国养殖的罗非鱼有哪几种? 目前我国应用于生产上主要有口孵光鳃罗非鱼属(Oreochromis)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以及它们的杂交种等几个优良品种。 6、红罗非鱼属于哪一种? 红罗非鱼是雄性尼罗罗非鱼和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红色突变体杂交再经定向选育而得的杂交种,又称“彩虹鲷”。体型有尼罗罗非鱼型、奥利亚罗非鱼型、莫桑比克罗非鱼型。体色有粉红、红色、橘红、橙红和橘黄等。 7、何谓福寿鱼和奥尼鱼? 福寿鱼是用雄性尼罗罗非鱼和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而得的杂交种,比双亲生长快。奥尼鱼是用雄性奥利亚罗非鱼和雌性尼罗罗非鱼杂交而得的杂交种,雄性率高达95%。 8、何谓吉富鱼?它的来历是什么? 吉富鱼就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它是由英文名称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 Tilapia, GIFT(遗传改良养殖罗非鱼)的简称音译而来的。它来源于一项世界银行资助,1988年由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ICLARM)、菲律宾农业部(BFAR)渔业及水生物资源局(BA)菲律宾中吕宋省立大学淡水养殖中心(FAC-CLSU)及挪威水产养殖研究院(NIAR)等四个机构合作,进行的一个以选育尼罗罗非鱼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