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部岗位职责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 - 2003 文档

工程部岗位职责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 - 2003 文档
工程部岗位职责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 - 2003 文档

第一章岗位职责

(一)电气领班

一.职位:电气领班

职责:

1.协助主管做好变配电室和强电系统、弱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做好防火、防水、防小动物及防尘措施,确保强电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

2.协助主管搞好物业强电、弱电、照明系统的动作和维护。处理一般运行、维修故障及小型改造工作。

3.要求值班人员每天详尽记录系统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工作状态。严格执行巡视检查制度,检查各班次巡视记录内容,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小隐患酿成大故障。

4.按照维修保养制度的规定,协助主管做好对变电设备系统及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计划及其实施,使变电室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5.定期组织所辖员工进行技术培训,监管属下之工作操守和工作环境,遇有特别棘手事件立即汇报。

6.管理使用好所属班组的工具及仪表,使之经常处于良好及准确状态。

二.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办事认真,踏实肯干。具有上下沟通,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2.自然条件:身体健康,年龄在25岁以上。

3.文化程度:具有中等技术专业或同等学历。

4.工作经验:具有5年以上物业维修管理工作经验,4年以上变电设备系统管理运行的工作经历。

5.特殊要求:持有大连市劳动局、供电局领发的高/低压配电上岗证、操作证,高级技术等级证书。

(二)强电运行技工

一.职位:强电运行技工

职责:

1.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做好防水、防火、防小动物及防尘的措施,保证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2.认真执行巡视检查制度,做好巡视记录、运行记录和用电量统计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隐患酿成大故障。

3.按照主管的安排,依据维修保养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对变电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4.严格执行工程部的值班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确保在岗时不出任何问题。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安全责任制,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5.每班必须对配电室进行清洁,使地面、窗台、设备表面不留积尘。根据上级安排,定期进行设备内部清洁。

6.发生事故时,值班人员应保持冷静,按照操作规程及时排除故障,事故未排除时不交班,应上下两班协力排除故障,完成后编写事故报告,

交主管审阅。

7.按要求开闭设备,不私自调整设备的运行控制参数、状态、运行方式、设定值及管线走向。

8.严格执行职工守则和物业公司其它规章制度,确保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9.参加公司内部组织的有关学习和培训。

二.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具有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和作风。

2.自然条件:身体健康,年龄在20岁以上。

3.文化程度:具有技校以上学历。

4.工作经验:具有2年以上物业设备维修工作经验,3年以上变电设备系统运行操作、维修保养的工作经历。

5.特殊要求:持有大连市劳动局、供电局领发的高/低压配电上岗证、操作证,中级技术等级证书。

(三)强电维修技工

一.职位:强电维修技工

职责:

1.熟练掌握各类电气设备操作、维修保养规程。

2.服从领班的工作安排,保证按质完成工作任务。

3.按照主管/领班的安排,依据维修保养制度的内容要求,对强电设备、照明系统进行维修保养,并达到质量要求。

4.维修保养操作必须严格执行电工工艺规范,各接点必须牢固结实,绝缘及防水处理必须可靠。

5.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安全责任制,确保人身和设备设施的安全。6.接到维修通知单应尽快到位检修恢复正常,维修完毕后做好记录上报主管。

7.按要求开闭设备,不私自调整设备,改变线路走向。

8.严格执行职工守则和物业公司其它规章制度,确保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9.参加公司内部组织的有关学习和培训。

二.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2.自然条件:身体健康,年龄在20岁以上。

3.文化程度:具有技校以上学历。

4.工作经验:具有2年以上物业设备维修工作经验,2年以上强电系统维修保养的工作经历。

5.特殊要求:持有大连市劳动局、供电局领发的高/低压配电上岗证、操作证。

(四)弱电运行维修技工

一.职位:弱电运行维修技工

职责:

1.坚守岗位,定期巡查弱电系统设备,并准确记录各种运行数据,填好运行表格上报。

2.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安全责任制,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严格执行职工守则和物业公司其它规章制度,确保弱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4.监视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做好记录。

5.接到维修通知单应尽快到位检修恢复正常,维修完毕后做好记录上报主管。

6.按要求开闭设备,不私自调整设备的运行控制参数、状态、运行方式、设定值及管线走向。

7.严格执行职工守则和物业公司其它规章制度,确保大厦弱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工作踏实肯干,认真负责,团结协作。

2.自然条件:身体健康,年龄在20岁以上。

3.文化程度:具有技校通讯专业以上文凭。

4.工作经验:具有3年以上物业设备值班工作经验。

(五)综合领班

一.职位:综合领班

职责:

1.在主管的领导下,对所辖设备及员工进行管理。

2.负责物业制冷、供暖、空调、送风、排风给排水系统设备的维修保养,确保空调制冷系统正常运行,负责公共范围内吊顶、墙壁、地砖、门五

金修理及整改,油漆粉刷修补工作。安排执行所辖设备的定期保养规定

及参与执行有关的技改项目。

3.按照所测定的室外温度和相对湿度,调节各空调区域的温度和湿度。

4.设备系统出现故障时,要及时组织人力抢修,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其使用功能。

5.要求值班人员每天详尽记录系统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工作状态。严格执行巡视检查制度,检查各班次巡视记录内容,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小隐患酿成大故障。

6.定期组织所辖员工进行技术培训,监管属下之工作操守和工作环境,遇有特别棘手事件立即汇报。

7.做好维修保养和零配件更换记录。管理使用好本班的工具及仪表,使之经常处于良好及准确状态。

二.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具有上下沟通能力,善于督导部属员工的工作。

2.自然条件:身体健康,年龄25岁以上。

3.文化程度:具有中等技术专业或同等学历。

4.工作经验:具有5年以上物业设备维修工作经验,4年以上空调给排水设备的技术管理,维修保养的工作经历。

5.持有大连市劳动局颁发的管道、制冷维修、焊接技术中级以上等级证书(任意两种)及体检合格证。

(六)空调运行技工

一.职位:空调运行技工

职责:

1.在领班的领导下,具体执行工程设备设施的运行、保养和维修。

2.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保证冷冻机组及其它制冷设备、空调设备的正常运行。

3.严格执行交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及安全责任制,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4.坚守岗位,定期巡查本系统设备,并准确记录各种运行数据,填好运行表格上报。

5.做好设备运行和巡视检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发生事故时,值班人员应保持冷静,按照操作规程及时排除故障,事故未排除时不交班,

应上下两班协力排除故障,完成后编写事故报告,交主管审阅。

6.按要求开闭设备,不私自调整设备的运行控制参数、状态、运行方式、

设定值及管线走向。

7.负责清理机房空调机房清洁卫生,及安全防火工作。

8.严格执行职工守则和物业公司其它规章制度,确保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9.参加公司内部组织的有关学习和培训。

二.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具有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2.自然条件:身体健康,年龄在20岁至40岁以内。具有特殊技能可放宽至45岁以下。

3.文化程度:具有技校/高中以上学历。

4.工作经验:2年以上的空调系统维修保养的工作经历。

5.持有大连市劳动局颁发的制冷维修、焊接技术中级以上等级证书及体检合格证。

(七)空水维修技工

一.职位:空水维修技工

职责:

1.负责公共区域供水系统设备的日常巡检,运行、维修和保养。

2.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安全责任制,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接到维修通知单应尽快到位检修恢复正常,维修完毕后做好记录上报主管。

4.严格执行职工守则和物业公司其它规章制度,确保给空、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5.参加公司内部组织的有关学习和培训。

二.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具有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2.自然条件:身体健康,年龄在20岁以上。

3.文化程度:具有技校/高中以上学历。

4.工作经验:2年以上的空、水系统维修保养的工作经历。

5.持有大连市劳动局颁发的管道、焊接技术中级以上等级证书及体检合格证。

(八)综合维修技工

一.职位:综合维修技工

职责:

1.服从主管的工作安排,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2.按照主管的安排,依据维修检修制度的规定,对装饰装修范围内的工作进行维修检修,并达到质量要求。

3.工作中注意保护现场,避免污染公共区域,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4.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安全责任制,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5.接到维修通知单应尽快到位检修恢复正常,维修完毕后做好记录上报主管。

6.参加公司内部组织的有关学习和培训。

7.严格执行职工守则和物业公司其它规章制度。

二.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办事认真、细致。

2.自然条件:身体健康,年龄在25岁以上。

3.文化程度:具有技校以上学历。

4.工作经验:具有2年以上物业设备维修工作经验,5年以上木工、油漆工或瓦工工作经历。

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

最新马原考点及知识点页码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基本考核点 绪论 一、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p14 二、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的概念p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2和组成部分p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P15和理论品质p1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p20-21 绪论 三、一般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p4,p6、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的实践活动发展p 11、马克思主义产生意义P1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 一、基本概念: 哲学、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p27、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物质、运动、静止、时间与空间(概念与特性)、实践; 联系、发展、矛盾及其双重属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度、质变、量变、肯定与否定p46; 第一章 二、教学重点: 1、哲学概念p27、哲学基本问题(含义p28、具体内容p28、唯物主 义与唯心主义划分标准p28-29) 2、物质概念(唯一特性p30)、运动(概念p32、物质与运动关系p3 2、运动与静止p32、时空间概念及特性p32)、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的 决定作用p30-31、意识的本质p31及其能动作用p56-57;实践内涵p34、形式p35、特征p35、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章 3、联系观(内涵p40、特点p40)、发展观(内涵p41、实质p41、新 旧事物概念p41、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性p41) 4、矛盾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矛盾内涵?、矛盾属性 (内涵p43、关系p43、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4)、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内涵p44,p45、关系p45); 第一章 5、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p46;质变与量变内涵p4 6、质变与量 变辩证关系p46); 6、否定之否定规律:辨证否定观内涵p46-47 7、规律(内涵p54、特点p54) 第一章 三、一般知识点: 物质观创立的意义p31、社会物质性表现p33、矛盾分析方法p45、五对范畴?;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 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马原十大必背考点

马原十大必背考点 1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1.原理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方法论 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 发展 1.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2.方法论 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3 对立统一规律 一 矛盾的同一性 1.原理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二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方法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包含矛盾的,因而对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析也是应该分析的,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三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原理 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质量互变规律 一 适度原则 1.原理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2.认识度的意义 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二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方法论意义 要把远大的理想目标和科学的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敢想、敢闯的革命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既反对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又反对急躁、陷于空想。 5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 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辩证否定观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2.方法论意义 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二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 1.否定之否定规律

研究生考试马原专业课考点归纳

20XX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专业课考点归纳 (页码参照20XX年修订版)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3-P19)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鲜明的政治立场 3.重要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9)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辨证统一。(P42)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注意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7-P48) 四、和谐社会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P49) 五、辨证的否定观。(P51) 第二章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辨证统一。(P75)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辨证统一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8-P79 ) 1.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起着补充作用 四、价值及其特性。(P80) 1.客观性

2.主体性 3.社会历史性 4.多维性 五、价值评价的功能及其特点。(P82-P84) 1.以主客体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价值评价“功能”见P84) 六、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P85-P86) 1.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辨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P87)

2018考研马原必背要点整理(1-4章)

马原必备要点整理 一、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a.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 b.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d.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 二、意识观 1.意识产生的条件:(1)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3.意识的辩证关系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完整word版)马原20个必备考点

现在这个时候,政治的复习应该加紧了,以下是王吉老师整理的马原20个必备考点,大家抓紧背了。 【说明】运用四步审题法审题,然后用关键词锁定考点,五步答题法答题(推荐使用第一、二、三、四步答题),今年考生必须关注的重要考点有如下20个,必须背诵。(如下内容选自《掌中贝》,今天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掌中贝》已经出版,由于出版流程缓慢,让大家久等了。 马原1 意识的能动作用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正确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最后,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马原2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总之,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物质变换。 2.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必备考点汇总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必备考点汇总 来源:文都图书 在选择题中考查的马原部分,一般具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大纲上的知识点,但是主要考查的还是较强的分析能力,并且题干的要求也很多样,所以想要答好马原选择题就一定要多下功夫进行练习。而马原分析题,虽然考查的仍然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但是往往题目问法比较固定,难度也相对降低。这时候一些原理知识点就十分重要。下面就给大家总结一些备考的马原知识点。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5)辩证的否定观; (6)否定之否定规律; (7)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1)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社会的阶

级斗争是直接动力。) (17)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9)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0)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 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大家进行对应的练习。可以使用《蒋中挺2016考研政治绝对考场最后五套题》进行配套练习。该套预测卷能够帮助大家掌握命题的趋势以及重点,适合最后冲刺阶段使用。

《马原》必背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2.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批判的加以吸收)。 7.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1存在就是被感知.2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3物是感觉的复合)。 8.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1理在事先。2神创造和主宰一切。3生死有命、富贵在天。4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9“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 10.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根本点在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纳为(水、土、风、气)。 1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1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14.“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15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16.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机构理论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它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辨证关系)。P5 18.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19.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是(朴素唯物主义)。 20.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1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运动观)。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争分考点:劳动力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商品是用来买卖的劳动力。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不依附与任何人,因而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来支配;——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可能性。第二,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要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以上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所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后果 劳动力成为商品即雇佣劳动的产生,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表面上看似乎是“自由”、“平等”的买卖关系,而实质上是不平等、不自由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下,劳动力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了分离。劳动力所有者出卖的不是劳动力的所有权,而是劳动力的使用权,而且是按照一定的时间,一次一次地出卖。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商品除了具备商品的一般性外,还具有一般商品部具备的特殊性。 1、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在价值方面,其一,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成本),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构成和决定的。 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具体包括三个部分:首先,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是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其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最后,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其二,劳动力价值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有区别的。但无论如何变化,劳动力的价值不能低于其最低界限。这个最低界限就是维持劳动者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生存资料)的价值。

马原必背基础知识点

马原必背基础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 (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联系: 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的特点。 (2)发展: 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 1

马原必备20个原理与50个知识点

马哲必背20条原理与50个知识点 一、20条原理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5、辩证的否定观; 6、否定之否定规律; 7、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1、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17)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9、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 二、50个知识点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7、物质与运动; 8、运动与静止; 9、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0、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11、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12、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13、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4、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15、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16、规律及其客观性; 17、现象和本质; 18、必然性和偶然性; 19、原因和结果; 20、可能和现实; 2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22、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23、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24、对立统一规律; 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6、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2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 28、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9、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30、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 31、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 3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3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35、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马原14个考点

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关于物质的范畴及其伟大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哲学的物质范畴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界定的。物质定义的内涵是客观实在,那么具有客观实在属性的自然界、社会存在以及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属于物质的范畴、具有物质的属性,如运动、时间、空间、规律、生产方式、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等,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贯彻到一切领域、一切过程,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可以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所认识的,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意识的能动性和世界的可知论观点。 意义: 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的物质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物质观。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概念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的作用,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包含着物质变换、活动交换和观念的转换。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人了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关系,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抽去社会性这一环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成了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可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的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原考点之剩余价值的实质

马原考点之剩余价值的实质 前面讲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也就是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这两种过程的统一,即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那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我们把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做必要劳动,这部分劳动是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三个部分: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剩余价值的几个关键词,一是无偿占有,二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具备这两点特征的时候就构成了剩余价值。 知道了剩余价值,我们可以引出资本的含义,什么是资本呢?资本就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比如说租金、股息,简单来说所谓钱能生钱的这种形式的原始投入都可以看做是资本,需要注意的是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家会发现有很多零散的概念,但这些概念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政经很像文学中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因此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概念大家不要觉得烦躁,仔细发掘其中的联系,就会找到掌握的技巧。 讲到剩余价值,有讲了资本,那么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便被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比如工厂中的机器,生产所需要的原料等等,都属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我们发现,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而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 m/v。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越高,证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越强。 资本家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就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也就是最大程度的获取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家就要想尽方式提高对工人的剥削。马克思将这些方式总结之后,发现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24个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24个知识点 编辑:凯程中传考研 马原部分是考研政治很难的一部分,很多同学都觉得概念过于多。下文整理了马原重点的24个概念,希望2019年考研的同学在冲刺阶段能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 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13.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5.人工智能: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16.唯物主义一元论: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马原历史唯物主义考点、常考原理精编

马原历史唯物主义考点、常考原理精编

马原历史唯物主义考点、常考原理精编 考研政治 | 2013-12-13 来源:跨考教育 初试报道考研流程考研成绩查询考研国家线考研调剂招生简章 编辑推荐>> 研友正在关注 2014考研英语最后阶段:囫囵吞枣不如巧抓三个板块 2014年考研英语十篇必背英语范文 英语作文巧拿分:揭秘考研英语作文评分标准2014年考研政治冲刺复习:时政稳拿16分的四个技巧 2014年考研政治冲刺复习:时政热点精编(国内部分) 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 2014年考研政治高分四步走 2013考研政治大纲马原部分新增考点详解2014年考研政治时政热点:中国进入4G新时代2014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精解 百度推荐 一、人类社会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

系 (一)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二)社会存在,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①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影响作用,但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独立发挥作用,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2010年第3题单选) ②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011年第2题单选)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三)社会意识的构成: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从反映水平的高低层次,社会意识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 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 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 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5)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方法:①目的: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②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提示:(1)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 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4)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考点1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 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何者是第二性,即意识和物质,究竟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也 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4)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的意义: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 考点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 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3)除了世界的本原问题,关于世界怎样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 确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考点4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1)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 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③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提示:(1)唯物主义三种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是直观的,猜测的。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一定 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2)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 考点5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起源: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2)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考点6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物质和运动: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②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