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历史内容教学性辩论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415146853.html,

思政教育历史内容教学性辩论模式研究

作者:申晓虎贺雷

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24期

【摘要】思政教育传统教学性辩论模式存在形式与内容的缺陷,不能满足当下教育的需求。本文以大课堂与读书会相结合的新模式,引入新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

【关键词】思政教育;教学方法;辩论模式研究

美国辩论研究会创始人弗里莱在《辩论与论辩》(Argumentation and Debate)一书中将辩论划分为应用性辩论与教学性辩论。后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才与思辨能力,尤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意义重大。同时,历史内容作为政治思想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治思想教学的成败具有关键作用。传统课堂教学性辩论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一定缺陷,已难以满足当代合格思政教师培养的要求,需从新的视角对之展开研究并提出改革方法。

1 传统思政课堂教学性辩论的缺陷

1.1 辩论形式的缺陷

传统课堂辩论即辩论式学生,基本程序为:设立辩题——个体思考——分组讨论——课堂辩论——分析评价,其基本原则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长期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在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思辨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即组织上的难题。随着大学扩招,各班人数大大增加,以50人班级为例,划分小组存在一定困难。辩论对立双方或者人数过多,或者分为几个小组,难以兼顾每位参与活动的学生。同时,大课堂对程序组织要求高,容易出现混乱局面。

1.2 内容上的缺陷

现行思政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中,历史内容部分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事实”与“观点”混淆,导致历史书写出现错误。如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称“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1]等句,均存在较大争议,对思政专业学生认识历史,分析问题产生了不利影响。

2 教学性辩论改革路径思考

2.1 辩论模式的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