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体校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的地位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5487635.html,

少儿体校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的地位分析

作者:李敏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6年第09期

摘要:在我国各学层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对于传统的东西改革变

化很大,越来越强调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思想,少儿体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的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者所接受。很多学校已经在原有的课堂模式中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变革。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来看,少儿体校学生在受到外界的不正确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容易形成不良的思想习惯,因而在少儿体校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必要。同时教育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完全孤立起来进行,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整合。

关键词:少儿体校;教育教学;思想政治;观念

一、教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性分析

少儿体校学生在生活等很多方面都接触了各种思想,好的思想观念对其学习生涯有很大的帮助,而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因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独立的机械进行思想教育效果是非常低效的,单纯的常规教育教学很难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可,因此,在常规教育教学中从教学课堂中参杂思想政治教育能全面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从而保障在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项活动顺利实施。但少儿体校的教育教学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被抵制或者忽视的,因为有的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时态度生硬,方式方法不恰当,少儿体校的学生很难在不完善的思维能力下掌握各种做人的大道理。而且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自我观念性,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控制自我思想观念的强制灌输,需要尊重学生个人交流的本领,鼓励其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可行的建议,让学生学会参考,逐渐发现全面的为人处世思想。在少儿体校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智慧是无限的,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紧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当成课堂上的重要人物,确保学生能在交流学习、小组合作等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学会如何学、学会怎么做。

二、思想政治与学科教学统一性分析

少儿体校的常规教育教学包含了众多内容且有很多关于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在低年级阶段就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用单独的科目给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及思想观念教育。少儿体校为了尽可能让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把思想品德课用来进行数学等应考科目的教学,这种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的行为使得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思想习惯。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想要打造以学生为主的思想政治和体校应考知识统一的课堂则需要客观分析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心理,认真观测学生在日常学习等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发挥他们表现好的一面,然后根据各科目实际教学的一些技巧引导其改正自己的不足。学生逐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发表自己的思想看法,敢于在合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陈玉梅 单位:林甸县红旗镇中学 学科:初中地理 时间:2014.5.30

中文提要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是校园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地理教学应以教材为依托,以核心价值思想为核心,深入挖掘,让学生在多彩的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核心价值思想的教育。同时还要注意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第 1 页

外文提要 Marx theory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 fundamental conten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with the basic theor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our country must be in the basic science of have the China characteristics, to become the ruling party's Guide to action, the national backbone, the soul of a n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ork. Geography teaching should be supported by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re value idea as the core, in-depth excavation, lets the student in the colorful classroom, influence character by environment is the core value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eachers' quality is improved and the humanistic care for students. 第 2 页

小学生思品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生思品教学案例分析 我精心预设的案例: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针对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感兴趣的内容着眼,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低年级适时适当的整合各学科知识实行综合学习,已成为现在和今后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也是思品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教师能够更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贴近学生在各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以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掌握比较,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使用水平。 1、今天才1月6 日,离春节还有一个月。你们想不想现在就来过年?好,那我们就来玩过年!你们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有没有一些过年的气氛? 2、我们想办法把它打扮得漂亮一些,好吗?你们说怎么打扮?(学生分组布置教室) 3、这幅画是谁贴的?你为什么这么贴?(教师针对教室的布置情况,引导学生实行对话交流,从中了解相关过年的习俗。) 4、过年了,你们会吃些什么?做些什么?

细读这个教学片断,不难看出我所实行教学预设的“ 精心” 主要根据一年级学生认知与心理发展水平,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创设过年的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逐步进入课堂教学的当下情境,并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 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 适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我们想办法把它打扮得漂亮一些,好吗?你们说怎么打 扮?” ;“ 这幅画是谁贴的?你为什么这么贴?”;“ 过年了,你们会吃些什么?做些什么?” 等等。 这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同时,我还通过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物品布置教室、实行对话交流,让学生有意无意地了解一些相关过年的风俗习惯等方向的常识,自不过然地感受到过年的欢乐。我认为,这样的预设,就是为留给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生成的空间和时间。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精选范文)

高中政治导学案例——《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高中政治导学案例---李月奎 (一)导入(2分钟) 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内容,本课内容由三目构成,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对三项政治制度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程度,本课时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学好本课时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并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 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的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政治生活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 (二)自学与讨论结合(15分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议(6分钟)

2020省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省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就针对当前教育形势,结合省重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地理学科特点及地理学科教学中几方面来探讨德育渗透的主要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方法 【正文】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可是近年来,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却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教书育人”就只剩下了“教书”。也有许多人错误的理解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思品教师的事,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这也是教育陷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责任。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工作在教育第一战线的任课教师,必须要时刻树立德育教育为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科知识文化,更加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个怎样的人。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它们的运动规律,在省重点中学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知识的图式,这为他们顺利学习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技能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学生接触地理知识之前,头脑中就已形成了许多前科学概念,为地理学习提供了心理准备。另外,省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以自然世界为基础,直观性很强,而且跟学生实际的生活联系密切,这正好符合省重点中学生好动、好奇、好学的特点,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心理条件,对德育内容进行渗透,就能促使学生在发现新奇地理现象与已有知识存在矛盾时,去探索现象的因果关系,形成学习地理的直接动机。 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正确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它体现和规定着教育的方向,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在当今多元文化

小学思想品德案例研修教学设计

小学思想品德案例研修教学设计 这在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创设了主题实践活动“世界真奇妙之旅”,分站带领学生一起领略大千世界的精彩与奇妙。 《世界真奇妙》 一、教学目标: 1、奇趣地介绍一些国家的主要特征,了解世界上奇妙的动物、植物、礼仪文化,体会“世界真奇妙”这个主题。 2、通过主题式合作学习、研究,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国家的资料 学生:查找并收集有关国家别称、奇妙的动植物、各国礼仪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出示地球) 对,是地球爷爷。打个招呼吧! 今天这节课,热情的地球爷爷邀请我们去做客,你最想先去哪儿?说说理由。(指生说) 小结:同学们知道的地方还真不少!那你猜猜地球爷爷家里一共住着多少个国家与地区呢?谁来猜猜?(220多个)(出示课件) 2、这么多的国家与地区,同学们肯定都想去一饱眼福,今天老师就满足我们大家的愿望,我们一起参加地球爷爷组织的“奇趣世界行”旅行活动,一起去领略奇妙的大千世界。(板书课题) 为了使我们这次世界之旅更精彩更刺激,地球爷爷还为我们安排了一个“奇趣世界行”的闯关活动,(贴示“世界”二字)只有闯过了三道难关,我们才能领略到大千世界的奇妙之处。大家想参加吗?具体是这样安排的,我们1.2两组同学为一小队,名字老师也帮大家起好了就叫“奇奇”小队。3.4两组就叫“妙妙”小队。那大家比的是什么呢?就是考考两小队的队员,谁对大千世界的知识了解的多!闯关题目分必答题和附加题,答对一题可以得到一个可爱的笑脸。最后,哪个小队得到的笑脸总数多,就是咱们今天的优胜小队。 请大家把书开,快速地自学书本77页到80页,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牢牢记在心中。为闯关做好充分的准备。 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生答)看来大家是信心十足,来,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一关。 (通过分小队活动,又给他们取有趣的名字,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探索新知,连闯三关 第一关不说不知道别称真奇妙 导语一:同学们,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别称,国家别称就是国家的另一个称呼。这一关就是说国家别称(贴示:说别称)“奇奇小队”先来回答。(学生回答,并说说原因,为什么起这个别称?) 出示1:你知道这些国家的别称吗? 尼泊尔()墨西哥()(回答后结分) 小结过渡:“妙妙小队”准备答题。 出示2:你知道这些国家的别称吗? 冰岛()新西兰()(回答后结分)

d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h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将德育,即思想教育,包括思想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首位,作为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首要内容,它是在21世纪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和具有广泛联系性的学科。中学地理课的科学内容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中学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和个性心理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文明健康的情趣。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内容 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和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结合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1)中国地理国情教育 我国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但也有多发性自然灾害;我国资源虽较丰富,但利用还不尽合理,人均资源少,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 (2)民族团结教育 要发挥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沿边地区的地缘优势,促进民族的共同繁荣;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或城市,有责任帮助目前经济、文化相对后进的地区和民族,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发挥地理环境的优势,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要进一步实行改革、扩大开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与发展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促进全国经济布局的合理化。 (3)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要以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致力于祖国和家乡建设。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世界观教育 (1)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遵循客观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 (2)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保护有限的资源,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搞好国土整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及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及案例 教材简析 本框题“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是全国统编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框题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共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的意志品质”。在初中阶段,无论是调节情绪,把握学习节奏,还是拒绝身边的诱惑、自尊自立等,都要求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其他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提高,生活习惯的养成与保持就失去了基础和动力。第二个问题是“磨砺意志,学会坚强”。教材从学生成长经历中的意志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意志品质,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有无坚强意志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认识和发展自己意志品质的特点,使学生对自己所具有的意志品质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材料讲应如何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很不成熟,表现在意志方面也是如此。他们缺乏耐力,行动盲目,易受暗示,犹豫不决,组织纪律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点都是他们意志薄弱的表现。这些表现会使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受到极大的干扰,妨碍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甚至会违反校规校纪或国家的法律。因此,对初中生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是健全其心理、完善其人格的重要方面。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磨砺意志,学会坚强”的学习,理解一个人能否踏进成功的大门,关键要看他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从而努力磨砺自己的意志。 2.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的能力;通过制定明确的培养意志力的目标,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我的意志品质”的现状,懂得坚强的意志是能够通过实践锻炼养成的。 教学资源 教学工具:制作的多媒体课景音乐。 教学建议 选用适当的事例是搞好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备课的首要任务。事例的选择标准要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为主,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事例,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收集事例不只是教师的事,还可以动员学生围绕着教材去收集,选择。要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多进行适当的课外活动。 对于课后的教学效果训练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适当开展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测验和调查。 教学设计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搞好四个调整,即调整教学目标,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磨砺意志,学会坚强”是教学重点。要磨砺自己的意志,就要提供磨砺坚强意志的具体方法,以指导学生的行动。如果不把知识化为行动,再多的理论也毫无意义。 2. 教学难点:

教学案例:高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

高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 1.教师备课 1.1按课程标准备好要点 备课要把握好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不仅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学的依据。教材只是教育教学的一种资料参考,所以可根据课标要求进行有效处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难易结合,繁简相适,这样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并熟悉相关要点。 1.2按课程标准备好案例 作为当代高中生,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了,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目的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运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硬道理。所以要按照课程知识点标准,备好社会生活现象、时事政治等相关案例,以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涵盖点进行讨论分析,起到促进和强化学习一门学科的作用。所谓,知国事、知时事,政治知识可以分析时事,理论可以指导处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这才是目的,所以,准备案例的标准在于把握好知识的涉及点。 1.3了解学生,深化教学 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学生才是核心环节,求学需要方法,授道更需要技巧,“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典范盛举。因此,备课除了受纳的准备,更要了

解学生的情况,把学生的经验、视野作为课堂资源,整合进行教学活动,使课堂收益更高效,只是吸纳更精进。 2.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关键 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忽略了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硬性的灌输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学生是发展的未来,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如果把未来变成“容器”,那么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还从何而来,创新能力和水平就更不可能有所突破了。正如,一个人的思想始终属于单一的思想,而一个人的思想加上一个人的思想那就是无穷个思想。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讨论方式,这才是富有成效的教学利器,才会成为取得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思想的保障,师生的角色意识决定了师生的课堂行为,进而决定了课堂中师生的交流模式。传道、授业、解惑固然重要,教学相长更是现在教学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的角色是探究者、对话者和构建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从被动的说教灌输中走出来,从而走进创新的海洋。其次,注重讨论问题的方法和发言模式,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讨论,会使一些思想活跃的学生掩盖了沉默少言学生的发言,所以以少汇编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主动的主体比成为被动的客体更有实效。 3.对于案例教学的分析

关于地理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关于地理德育渗透教学 案例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地理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巴西》 庞桂凤 一、背景: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本节以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热带雨林的保护为主要内容,突出巴西的特色。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读图、析图、讨论、阅读等方式,在学习本章前五个国家的基础上,形成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刚好班级学生中有会舞蹈的,事先让其准备了3分钟的桑巴舞,一个学生负责巴西国旗的绘制于讲解,2个学生为一组分别代表“当地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政府官员”、“开发商”的角色,事先调查相应的材料,且准备一段情景对话以便在课堂展示。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的影响; 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读国旗,了解巴西概况; 通过分角表演设身处地的站在角色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培养了学生看待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说明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情景对话帮助学生在情景氛围中获得知识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巴西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热带雨林的危机等难点: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四、教具准备:国旗图、巴西地形图、桑巴舞音乐、 五、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

思想品德案例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九年级政治教研组 一、某年的12月4日,法律家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地举行集会,会上宪法和相关法律都作了重要发言,下面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说说他们的发言内容: 宪法(主要观点):我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家族各位成员的产生依据。 刑法:我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在家族中,我最令人畏惧。 行政诉讼法:我也是根据宪法制定的。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要是违法,侵犯了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可以拿起我这个武器来个“民告官”。 …… 思考、讨论并回答: 1、你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哪几部宪法吗? 2、法律家族成员选择12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集会,你觉得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3、聆听了法律家族成员的发言,你能说说宪法与其他法律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二、孙志刚事件 2003年3月17日,湖北27岁的大学毕业生孙志刚,因未带暂住证和身份证,在广州街头被带到派出所,后被送到收容站并命丧收容站。 社会反响:各种媒体、个人、法学家们高度关注 三位法学博士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提出了建议,五位著名的法学家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特别调查程序。 思考、讨论并回答 1、法学家们就孙案及收容遣送制度为什么要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什么建议? 2、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我们这样的做法有什么法律依据? 三、课堂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句话或一幅图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关系。 四、1999年,前年女工小齐偶然发现,9 年前在中考落榜的一名同学冒用自己的名字上了自己报考的学校,自己却因此与升学失之交臂。小齐以自己的姓名权和受教育权被侵犯为由,将当事人告上了法庭。2001年,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依据有关公民受教育权的规定,对这起冒用他人姓名上学的案件作出判决。小齐依据宪法和法律维护了自己的权利。 小齐为什么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她是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的?

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及案例

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及案例 上传: 张鸿岩 与诚信结伴同行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地位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创造信用社会、富民强国的基础,是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人之本、兴业之本、立国之本。 调查表明,有不少中小学生就是因为被谎言欺骗或被愚弄而采取“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报复他人的。因此,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做人、注重信誉的生活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是为人之道、交友之道,养成诚实做人、注重信誉的生活态度。 2、能力:培养辨是非,明善恶,以义取信,诚信做人的能力。 3、知识:明确诚实守信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懂得诚实守信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诚信的作用。 难点:怎样做到诚信。 二、教法 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拟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2、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反省自我,在矛盾中做出选择。 3、讨论归纳法。通过讨论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 三、学法 诚信的品质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培养起来的,不是一两天的教育就能完成。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诚信行为与观念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强化诚信意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活动法、自评法、小组评价法、个案分析法等提高对诚信道德的认知,进而自觉做一名诚信的人。 四、教学过程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导入课题——《与诚信结伴同行》。 第一环节:感悟诚信 通过讲述《狼来了》。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教师归纳: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失去诚信,一个不诚实爱骗人的孩子,最后会失去援救而被狼所吃。失去诚信,就会失去朋友,会失去很多很多的东西。只有诚信,才是人生的通行证。因为诚信是金。 诚信在同学中间受到了普遍欢迎,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欢迎诚信,因为诚信无价!下面请大家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古往今来的有关诚信的成语。 (要求:小组合作,前后桌为四人小组,相互交流一下。)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邯郸市教科所范凤菊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首先就是明确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第二就是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三就是结果和目标达成。 以邯郸外国语学校李艳的《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为范本进行具体分析说明,供大家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首先,以单元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展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李老师在单元设计中分析了本单元的地位:处于起点的地位,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生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这样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逻辑结构和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逻辑线索:文化现象----(引出)-----文化内涵----(感受)----文化力量,这样整理出来逻辑结构对教学内容就有了很好的理解。 以第二课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为例,围绕新课标要求,(第一步)情景导入:典型案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步方式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过的诗歌,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品质和心境;(第三步探究活动)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1.文化对塑造人生起什么作用? 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3.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4.怎样理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统一的? 5.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里?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补充完成探究。(第四步形成理念)形成基本的文化生活观点:这一课理论知识其实只有三句话-----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五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文化生活理论观点的理解,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总体把握不错,但是如果让学生观看极具震撼力的一些视频,例如:汶川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应该说一次次的感人的事迹让我们留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么这样的一些精神力量,在这个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体现,我觉得应该把它很好地补充到我们的教材中来。 视频:5月19号,各界群众在三分钟默哀之后,在天安门广场呼喊中国加油,汶川加油,汶川挺住。看后很多人都流下了泪水。还有成龙的《生死不离》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话,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那么通过上述的情境,感受这样几句,让人振奋的话语,让学生从中感受一下,它所含有的这种精神的力量,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从中感受到精神的

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就针对当前教育形势,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地理学科特点及地理学科教学中几方面来探讨德育渗透的主要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方法 【正文】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可是近年来,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却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教书育人”就只剩下了“教书”。也有许多人错误的理解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思品教师的事,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这也是教育陷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责任。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工作在教育第一战线的任课教师,必须要时刻树立德育教育为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科知识文化,更加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个怎样的人。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它们的运动规律,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知识的图式,这为他们顺利学习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技能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学生接触地理知识之前,头脑中就已形成了许多前科学概念,为地理学习提供了心理准备。另外,中学地理教学以自然世界为基础,直观性很强,而且跟学生实际的生活联系密切,这正好符合中学生好动、好奇、好学的特点,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心理条件,对德育内容进行渗透,就能促使学生在发现新奇地理现象与已有知识存在矛盾时,去探索现象的因果关系,形成学习地理的直接动机。 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正确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它体现和规定着教育的方向,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在当今多元文化纷呈、个性张扬的时代做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播的摇篮,也是德育的主阵地。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理应担当德育教育的重要角色。因此,做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把德育作为地理教学中的灵魂,自始至终将德育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之中。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教育,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地理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基于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中学地理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目标:与学生一起探讨缤纷世界中多彩 的生命,并引申到各种生命之间该如何相处。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可贵。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式地互动教学中提高自身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培养那个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生命的美好与可贵,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 爱之情,担负起人类对大自然的保护责任,确立善待自然、善待他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快乐的观念。 重点与难点: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 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进而为下一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的学习奠定基础。要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感悟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一一生命最可贵。 学情分析:对于刚入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对于生命还是有一定的理 解的,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中就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内容。但是学生们对于生命的可贵的认识还是不足。例如:有些学生残害小动物, 取笑有残疾的同学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实情,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导课环节给学生出示3 件教具,分别是:布娃娃、瓷娃娃和草娃 娃。然后问学

生:“老师要送你件礼物,请你任选其一,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只听有位学生说:“我选草娃娃。因为它孕育着生命,是生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如此设计导课环节主要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而且也非常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二、生命精彩篇——为生命而感动学生活动:你曾被某种生命打动过吗? 请有此经历的同学讲述给大家 听。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话题:从 F列几种生命中选出能打动你的?⑴黄山松、⑵骆驼、⑶梅花、⑷邰丽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体会生命力 的顽强,进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世界是因为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初步激发起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教师亮明观点:正如古诗句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 感受清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触摸壮丽;“留恋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我们聆听喧闹;“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让我们亲近悠闲;“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让我们体味斑斓。 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 (用古诗句作小结,既营造了生命多姿多彩的意境,同时又感受到中国古诗词 的独特魅力。是诗境、是意境、也是生命之精彩的再现。) 三、生命关爱篇——畅谈生命间的依存如果这样的情景出现,你会怎么做? 当我看到有人在攀折花木,踩踏草坪时,我 当我看到有人在买卖野生动物或残害野生动物时,我 当我看到一位盲人站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进退两难时,我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与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与分析 课型:新授课 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教学目标:与学生一起探讨缤纷世界中多彩的生命,并引申到各种生命之间该如何相处。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式地互动教学中提升自身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培养那个学生收集信息的水平,以及语言表达水平和分析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生命的美好与可贵,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担负起人类对大自然的保护责任,确立善待自然、善待他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快乐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理解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进而为下一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的学习奠定基础。要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感悟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从而树立起准确的价值理念——生命最可贵。 学情分析:对于刚入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对于生命还是有一定的理解的,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中就相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内容。但是学生们对于生命的可贵的理解还是不足。例如:有些学生残害小动物,取笑有残疾的同学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实情,对学生实行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导课环节 给学生出示3件教具,分别是:布娃娃、瓷娃娃和草娃娃。然后问学生:“老师要送你件礼物,请你任选其一,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只听有位学生说:“我选草娃娃。因为它孕育着生命,是生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如此设计导课环节主要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而且也非常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二、生命精彩篇——为生命而感动 学生活动:你曾被某种生命打动过吗?请有此经历的同学讲述给大家听。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水准,教师能够事先准备一些话题:从下列几种生命中选出能打动你的?⑴黄山松、⑵骆驼、⑶梅花、⑷邰丽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进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世界是因为生命的存有而变得生动和精彩,初步激发起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三、生命关爱篇——畅谈生命间的依存 如果这样的情景出现,你会怎么做? 当我看到有人在攀折花木,踩踏草坪时,我会; 当我看到一位盲人站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进退两难时,我会; 当我在学习中因为方法不当遇到困难时,我会; (设计此情景题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命之间紧密的依存关系,同时此类试题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活动之后引发思考: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的人类,又将该怎样与其他生命相处呢? 师生共同感悟: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在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应去关爱和呵护周围的生命。甚至包括我们可能注意不到的小生物。关爱生命是对每个生命个体的要求,只因为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四、生命危机篇 践踏地球的生命就是破坏人类自身的生存——由沙尘暴想到的冬季马上就要到来了,冷空气又要频繁地侵袭我们大同了,你最讨厌什么样的天气呢? 五、生命挚爱篇——共同浇灌生命之树 世界会因为我们大家的努力而变得生机盎然:CCTV环保用语——保护环境,世界因我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2)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四年了。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观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应该如何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孛中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并付诸实践?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下面,结合对几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谈一谈我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和体验,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案例分析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一)案例: 教学流程:消费心理——心理篇;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教学过程 消费心理——心理篇 导入:消费心理测试: 师:假如你将来工作之后需要购买手机,你会选择用什么样的: A、无所谓,用什么样的都可以 B、外观精美,款式独特,与众不同的 C、只挑贵的,可以拿来攀比的 D、功能齐全,质量有保证,价格适宜的 测试结果:A 从众心理 B 求异心理 C 攀比心理 D 求实心理 消费心理调查:统计学生选择的结果(略)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在学案上面迅速归纳出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利弊两方面)、态度,时间为两分钟。 投影:展示学生填写表格的内容(略) 如何去对待?(略) 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

师:“月光族”大家听说过吗?(略) 探究活动:消费理财 师:假如你是“月光族”的理财顾问,你应如何建议他们进行科学合理消费?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略) 问题一: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略) 3、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现在国家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那是因为在实际消费中浪费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请看这下列图片:大家看见过这样的画面吗?是发生在哪里的呢? 生:(略) 师,对,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有的同学也许还曾经经历过,下面老师想和大家做一道计算题,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全国13亿人,一年会浪费多少吨粮食? 生:65万吨。 数据展示:我国13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4。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 问题二: 师:(1)上面的图片和材料启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应践行什么样的原则? 生(略)。 师(2)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生: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角度分析(略) 4、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师: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经济发展要与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它对我们的消费提出了哪些要求呢? 生(略)。 问题三: 师:什么是绿色消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是什么) 热点分析:国务办公厅08年1月8日发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做出了回应: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生:(略)。 师: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为什么) 生:(略)。 师:怎样才能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怎么做) 生: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方面回答。 国家: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监管 企业:执行国家标准、保护消费者利益、社会责任感、废弃产品的处理、循环经济 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节约消费、循环利用 板书设计:学生进行板书设计(略) 课堂小结:(略)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师:深入社会(校园),联系实际,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广州市黄埔区新港中学邝艳红 【摘要】:针对当前教育形势,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本文试图从地理学科教学中来探讨、研究德育渗透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并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德育教育地理教学渗透途径、方法 《中学德育大纲》中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江泽民同志在谈到“以德治国”时,也曾告诉我们:“我国的教育工作必须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在过度物质化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加强青年学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尤为重要。工作在教育第一战线的任课教师,必须要时刻树立德育教育为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科知识文化,更加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个怎样的人。 初中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特点,蕴藏着丰富情感的素材,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开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建立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要讲求科学、合理和实效,德育内容就必须采用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避免空洞的说教。另外,在地理教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揭示其德育作用,并将德育因素系统化形成统一的教学整体。 一、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的德育教育内容是非常丰富,主要归纳如下几点: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处寒、温、热地带,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师可以生动地运用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讲述各种资源的种类、数量,它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经济价值等。通过上述资料的介绍,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在地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很多环境保护的问题,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和资料,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废物的排放、清洁环境卫生、清新空气和保护各种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水平。 3、正确的人口素质教育。 人口问题是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人口不断增长,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存、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去了解世界各国的人口问题以及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从而树立起“少生、优生、优育”的科学人口观念。 4、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或者成立地理兴趣小组、实验小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实验或实践等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索生命的奥秘,掌握知识文化,提高能力,发展特长,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5、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