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溺爱是对孩子未来的不负责任

过分溺爱是对孩子未来的不负责任

现在社会很多的宝宝都娇生惯养。娇生惯养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父母应该注意照看孩子的方法,避免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且要注意避免触碰法律底线,七大方法教家长如何避免孩子娇生惯养。

一、和孩子设定简单明了的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时候设定一些规矩是避免亲子冲突的很好方法。父母可以在心里设想,如果对孩子把话说死,不用留下解释的空间,那以后就能避免因解释带来的争吵。比如孩子想要吃饼干,妈妈说“好吧,你可以吃一块饼干”,这会给孩子留下无线希望,认为再要第二块饼干,妈妈还是会说“好吧”,而如果妈妈说“你可以吃一块饼干,但不可以再吃第二块”,这样提前把话说死,就不会让孩子有想吃第二块饼干的希望。

二、规矩定了,无论如何都要坚持

规矩既然定了,就是规矩,不能改变。但是有的父母对孩子说不能再吃第二块饼干时,心里又常常会想是不是没必要这么苛刻对待他,然后就打破了规矩。也许第一次再给宝宝吃第二块饼干确实没什么问题,但是家长一定要把目光放远,打破第一次就会减弱规矩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以后更会跟孩子妥协。

三、面对孩子的乞求别让步

当孩子乞求再要第二块饼干时,父母就心软了,但是一旦这样做了,就等于告诉孩子用乞求的方式很奏效,以后还可以再来这招。

四、让孩子完全说服你

如果孩子想要某件东西,但是家长还没有想好要不要满足孩子,那就让孩子说出想要那件东西的充分理由吧。比如,孩子要玩ipad,那如果他说他已经做完作业、练习完钢琴,这时候就可以放心的满足孩子了。

五、要求孩子要做完家务才能玩

现在的孩子大多“十指不沾阳春水”,这对孩子来讲一点好处也没有,更突出孩子的娇惯。研究表明,能把家务做好的孩子更有责任感,应对挫折的能力也比不会做做家务的孩子强。

六、不用害怕孩子会失望

孩子伤心难过是父母最不愿见到的状态,但是也不能说孩子总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要让孩子学会接受失望,这会让他将来受益匪浅,更懂得如何面对人生中出现的心理压力,明白有得有失,不是万物都归自己所有。

七、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就让他自己努力争取

俗话说“太轻易得到的总是不珍惜”,如果孩子想要的东西总是太容易得到,那孩子就会被宠坏,这让孩子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孩子想要一台ipad,那家长就可以跟孩子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奖励机制,达成协议,让孩子自己一点一点的努力争取,积累到一定程度便能得到那台ipad。

温馨提示,家长应该注意跟孩子的沟通方法,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而且孩子想要的东西,就让他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且,不要害怕孩子会失望,平时不要处处满足孩子的需求。面对孩子的祈求,不要作出更大让步。

家长十大溺爱行为导致性格缺陷

家长十大溺爱行为导致性格缺陷 家长溺爱孩子危害是很大的,然而这确是很多家庭都会有的常见现象。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要尽量避免溺爱孩子,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育哦。下面就来看看要怎样纠正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吧。 家长溺爱孩子的行为 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

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

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语:“惯子如杀子”。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尽管我们有这样的古训,但是由于前边那诸多原因,我们根本就听不到“惯子如杀子”的声音,因此就不知道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有多深。 我们就来讲一讲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危害。事实上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包括他的成长、学习、价值观的确立、社会发展、孝敬父母方面等等,都构成了诸多的害处。请耐心的读完种种溺爱孩子的危害。 大家都知道有的小孩,从诞生那天起,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关注。如果我们要用画图表示,那么图上的箭头都是指向孩子的,这就是周围大人对孩子的爱,他整天都被这种溺爱包围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内心就没有爱了。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只是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他每天都是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爱,无法去爱别人。一般来说,他要真的爱别人,首先要和别人建立联系,然后他才能产生对别人的爱。但是我们都看到了,有的小孩感情都非常冷漠,而对别人爱的需求却非常贪婪,甚至写作业的时候也得妈妈陪着,不陪就不行。 我们说,一个幸福的儿童,他应该得到爱,然后再把爱回馈给别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接受周围人对他的爱,社会对他的爱,同时又要把这种爱传播给更多的人的一个过程,这样他才能有一种幸福的体验。但是我们现在的某些孩子没有获得爱别人、爱社会、爱这个世界的幸福体验,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我们发现,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脑里边装着一些混乱的价值观念。所有的孩子都将必须走向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在溺爱的环

境下长大,他就接受不到那种正确价值观的熏陶,那他再走向社会之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因为他一直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他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然后他就会觉得他不需要这些正确的价值观,他觉得自己满足就可以了,甚至他的思维就停滞在那种感觉里。这样的孩子,他对很多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等全部是处在混乱状态的。这都是溺爱使孩子产生的结果。 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学习能力,并且成绩优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信,能顶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长都会这样想,但是我们却对孩子实施溺爱,这样教育的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能力低下。溺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一个孩子,他从出生时就有一种自然遗传下来的向外的张力,让他趴在那个床上他就会往前爬,这是一个人的本能,也就是说人类在繁衍的时候,就形成了这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遗传基因,但是我们孩子的这种能力往往被家长剥夺了。比方说孩子吃饭,本应该孩子自己吃,可家长就是要端着碗往他嘴里喂,担心孩子自己会吃不饱。所以说在方方面面我们对孩子都进行了百般的呵护,其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诸多能力的下降。可能有的朋友会问,溺爱有这么严重吗?那我告诉你,人的智力是怎么样产生的?人的智力是通过人的大脑器官对世界的探索培养起来的。我们溺爱孩子,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被限制在一个环境里边,他没有机会去运用他的大脑,没有机会运用他的语言功能,更多的就是不能使左右脑相互结合,将他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来。由于我们的溺爱,孩子的这些功能都会被弱化甚至消失,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被溺爱长大的孩子,他的能力就非常弱。那么一旦我们把这种无能的孩子培养起来之后,孩子在各方面都会不如别人。 4.溺爱孩子的危害之四:使孩子厌恶学习 由于我们溺爱孩子,致使孩子诸多的能力都被掩盖了,这样他就发展不起来了。一旦这种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他就

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

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 涵博心理咨询公司陈蓉 66993311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溺爱子女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童年过得很艰辛,再不能让孩子经受我们的那些磨难了。""现在条件好多了,又是只有一个孩子,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正是怀着这种想法,父母们尽其所能地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如做作业、干家务、值日扫地等等。他们尽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铺得平平顺顺的,似乎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但是事实上,父母的这种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 一、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 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容易养成孩子任性、懒惰的性格。 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溺爱孩子,而不去教孩子如何理解爱与培养孩子对其他人的爱,会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考虑的习惯,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规矩都是为别人制定的,与他们无关,使孩子渐渐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 二、使孩子缺乏自信

父母的过分溺爱,会使孩子习惯于依靠父母生活,没有自己的主意、见地,往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人、对事应有的责任心。 三、削弱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优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当他们看到别人的进步时,又很容易产生怨恨与沮丧的情绪。 四、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无情 一位教育家说过:"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也应关心别人,缺乏同情心和自控能力。

十种溺爱对孩子的影响

十种溺爱,十种伤害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

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

家长如何做到“尊重”孩子,而不是“溺爱”孩子

家长如何做到“尊重”孩子,而不是“溺爱”孩子 在西方,家长通常都很尊重小孩,让孩子为自己做决定。比如说,和孩子一起出去买饮料,中国家长会直接给孩子拿,而西方人会问孩子你要什么口味。 我们经常会说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尊重孩子独立的个性呢?如果孩子对我们言听计从,结果会是什么?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对人言听计从,他长大了进入社会,他会反抗吗?他会说不行吗?不会的。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自己说了算,有自信、有能力,适应能力强,在家里就要给他一个空间,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公平,这种情况可以说出来,寻求解决的办法。 比如:全家计划出游。妈妈说我们准备去动物园,孩子说不想去动物园,想去海洋世界。妈妈阻止说,不行,就去动物园!那么这样孩子学到了什么呢?以后有意见我也不会说,说了没用,反正妈妈不听我的。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说想去海洋世界,就问他为什么想去海洋世界?海洋世界的门票比动物园贵一倍,你的零花钱是不是可以分担一点,这样让他参与进来,让他自己去权衡得失。孩子意见合理的时候要尊重,尤其是生活中的琐事,让孩子参与并学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很多家长“溺爱”孩子,但不懂得“尊重”孩子,甚至剥夺了孩子吃饭的选择权。一餐必须吃一大碗,一点都不能少。像大人也有心情不好,没睡好不想吃饭的时候,但为什么要求孩子

必须吃一碗,后果是什么呢?孩子更不想吃了,孩子从出生第一天他就知道他要吃多少,家长不要去剥夺孩子的权利。当天气变冷,中国家长就是要求孩子赶快把棉袄穿上,必须得穿。日本人的反应是没关系,受会冻会更坚强,而美国人比较民主,让孩子自己去看天气,需不需要加衣服,自己决定。其实就算孩子不穿衣服,让他感冒一次也是个教训,有时候孩子需要这样体验式的学习。只要没有生命危险,不会对别人产生危害,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决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的几种表现方式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的几种表现方式(一)特殊待遇: 一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要高人一等,所以家庭成员们处处都要给孩子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或是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会放在自己面前供一人享用;做“独生”,父母们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家中的老人像爷爷奶奶们可以不过生日,可是孩子必须得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久而久之就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在家长的宠爱下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也不会关心他人。 (二)过分注意: 家中的焦点,一家人时刻都关照他,陪伴他。没到逢年过节的,亲戚朋友来了很多往往嘻笑逗引起孩子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共同的夸奖孩子,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他即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唯一。长久下去就养成了孩子的惯性,对家人也不懂礼貌,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不会看时机,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客人来了也要闹得没法谈话。 (三)轻易满足: 对孩子总是不说不,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对于金钱方便也是如此,甚至有的家长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这样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长期的这样孩子就会不懂得珍惜,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四)生活懒散: 给孩子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生活起居没有特意的规定和要求,任凭孩子深夜看电视,早晨不起等。孩子想怎么样就怎样,可以睡懒觉,不吃饭,或是白天游游荡荡等等一些不良习惯。这样在错误的溺爱中的长大的孩子,会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也是心猿意马,有始无终,一事无成。 (五)祈求央告: 这也是溺爱爱子的一种表现,如孩子到点不睡觉,家长便边哄边求孩子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等要求。孩子不吃饭也是央求着,或是追赶着喂饭等。这样就会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了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这样成长不但不能明辨是

父母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表现

父母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表现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孩子一旦哭闹,千万不可打骂,就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孩子任性是家长(微博)之过。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小贴士 子女致父母的备忘录不要宠我,我很清楚我不应该得到我所要的一切,我只是在考验你们…… 2、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小贴士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小贴士 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孩子一旦哭闹,千万不可打骂,就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孩子任性是家长之过。 4、包办代替

父母溺爱孩子的典型实例

父母溺爱孩子的典型实例[原创] 2009-03-01 14:34:59.0 阅读:2931 回复:21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下面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 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

溺爱孩子的七大可怕后果

溺爱孩子的七大可怕后果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向是主张“赏识教育”,但中国的父母很容易走入一种误区,以为赏识教育就是一味的表扬甚至演化为过度的宠溺孩子,尽管其愿望当然是好的,可结果往往并不是总能如自已所愿,正所谓适得其反。 现如今的中国大陆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宠溺孩子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作为父母,宠溺孩子的心理当然可以理解,自已的孩子谁又能真的狠下心来打骂批评,有时候道理也懂,可人是感性的,涉及到自已的孩子,毕竟是亲骨肉怎能做到不宠不溺?不过人也得有理性的一面,为了孩子的将来,作父母的有时还真的必须恨下心来理性一点,适当地宠爱孩子是应该,但不能过度,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毫无原则的过度宠溺,对孩子有百害无一利,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不成器了才后悔莫及。父母过度宠溺孩子会有些什么后果? 孩子变得自私自利。被过度宠溺的孩子,由于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知道为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又自利。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就应该自私一点,这样才不会吃亏,实在是大错特错,自私也许能谋一时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业必定迟早会失败,感情生活也一样,所以孩子可以学习不够好,或者不够聪明,但绝对不能过于自私自利,否则将来后果难以设想。 孩子性格骄横乖张。孩子被宠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父母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听他的,敢于骑在父母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乖张专横。 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办,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变得懒散,偶尔做一点事也是丢三拉四,更没有纪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纪律,他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由于父母的过度宠溺,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也没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更没有基本的做人礼节,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 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孩子人际关系障碍。由于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行事专横无纪律,目中无人,自然无法与人和谐相处,与他人的交流也变得障碍,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而被过度宠溺的孩子总以为自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为人着想,总站在不平等的角度来行事,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其人际关系必然一塌糊涂,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学习就业以及爱情婚姻可能都变得困难。

反思溺爱式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反思溺爱式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独生子女拥有了家长和老一辈的疼爱,与此同时他们又容易变得骄纵任性,平日里总是宠着,喜欢的事物总可以轻松拥有,这些都成为了独生子女滋长其任性,自我个性的温床。 教育专家表示,孩子的个性决定了他们未来的高度,为了让孩子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光是接受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关键还是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改正他们的坏习惯。 首先,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经过了多次的重复,并根据自然法则所养成的,当孩子有错误习惯养成的端倪出现之前,家长要及时帮助他们纠正过来,因为很多坏习惯都是父母的纵容或是长期的忽视所形成。 另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当做好榜样的作用,因为家长的行为处事会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作用,后天环境和后天成长都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家长了解孩子不良习惯形成背后的家庭原因,并且努力在之后的家庭教育中加以预防。

再有,孩子需要接触更加多元化的环境,总是让他们呆在家里,不仅会限制了他们的心灵成长,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 孩子还是要有更多跟同龄宝宝交流的机会,通过跟同龄宝宝的互动来充实生活,提高语言能力。开朗个性的孩子会比一些敏感内向的孩子更加容易教育,而且会减少很多家庭陋习。 总结:孩子的教育问题要重视起来,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良习惯往往折射出家庭教育的弊端,家长们要多了解些教育的知识,对孩子的爱要理性,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要明确的表示出自己的态度,及时予以制止。 独生子女拥有了家长和老一辈的疼爱,与此同时他们又容易变得骄纵任性,平日里总是宠着,喜欢的事物总可以轻松拥有,这些都成为了独生子女滋长其任性,自我个性的温床。 教育专家表示,孩子的个性决定了他们未来的高度,为了让孩子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光是接受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关键还是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改正他们的坏习惯。

溺爱,是一种灾难——看漫画《溺爱》有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e15728962.html, 溺爱,是一种灾难——看漫画《溺爱》有感 作者:邓雅匀 来源:《作文与考试·小学版》2010年第08期 前几天,在《阅读80篇》上看到的一幅漫画,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大人提着热水瓶不停地浇着花盆里的花。花儿都被浇得枯萎了。浇花人的袖口上写着“某些家长”,热水瓶上写着“溺爱”。哦,漫画是表达有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自以为是对孩子好,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说: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有许多家长替孩子背书包,生怕孩子累着;有一些家长把牛奶送到学校,生怕孩子饿着……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分析了一下。因为我们国家都是优生优育,每个家庭只能生一个,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把孩子当作是掌上明珠,于是就过份地去保护,怕孩子受一点儿苦。其实这样不好,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以后的独立能力一点都没有,而且遇到困难也想不到办法去解决,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些都是溺爱造成的危害。 “疯狂英语”的李阳在一档节目中被问及如何教育孩子时曾说,“我现在都不太管女儿了,都交给我妻子去做。因为我妻子是外国人。我觉得外国人教孩子比我们中国人教得好,最起码他们不会去溺爱孩子。有一次我女儿耍脾气,把一件衣服丢在地上。她妈妈就不停地用英文严厉地对她说‘把它捡起来’。女儿就是不听。妻子就让我把孩子关到‘小黑屋’里去。关了她半小时左右,进行自我反省后,妻子再让女儿把衣服捡起来。她马上就照着去做了。”要是溺爱孩子的家长怎么可能会有如此的举动呢? 为了孩子的未来,请“某些家长”放下你手中不停地浇着花的热水瓶吧!因为溺爱,是一种灾难!

家长过分对孩子溺爱会有什么影响 正方

家长过分对孩子溺爱会有什么影响 孩子做错了事,家长惩戒不严。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做了错事,家长无动于衷,从不追究,甚至还纵容、袒护。孩子看不到自己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认为做错事和没做错事一个样,也就感到无所谓了。 由于家长的娇惯和无原则的迁就,孩子经常以摔打物品或其他破坏性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故意把爷爷***报纸撕碎,故意把妈妈的毛衣针折断,故意把玩具损坏等等。家长的多次妥协,使孩子为所欲为。因此,明知故犯成了孩子要挟大人惯用的手法。 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比如:目光注视(以冷峻的目光较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距离控制(逼近或远离孩子)、轻微的惩罚(拿走孩子喜爱的物品),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现代青少年生长在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使得他们变得娇气、任性、经不起打击,以上现象都有种种数据证明。而另一方面的现实是,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一帆风顺的人生旅途简直是童话,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严厉的家长可以很好的磨练子女的意志品质,不让他们养成散漫任性的习惯,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面对挑战、承担挫折、脱颖而出。历史上有无数【严父出

孝子、严师出高徒】的例子,都很好的说明了,适当的严厉其实是对孩子很好的锻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有社会的规则。严厉的家长从小就让孩子懂得在规则下办事,这样教育出来的更适应社会。 社会从来不是想要什么就一定能得到什么的。严厉的家长从小就让孩子懂得人不能太贪心,要适度得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而有欲望和梦想。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好高骛远,踏实从事各种工作,更容易成功,更实际得回归社会。不会不切实际得要求得到,然后产生不堪的行为和后果。 在社会中取得成功都是需要能力的。严厉的家长从小就让孩子懂得要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得宠爱孩子,让孩子一天到晚娱乐,不学习。这样就会老大徒悲伤了。

家长切忌过分溺爱孩子

家长切忌过分溺爱孩子 1、忌娇惯溺爱。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青年步入歧路的三部曲。 2、忌袒护纵容。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定使小孩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3、忌哄骗。有些家长图一时安静,不惜编造假话欺诈小孩,如此耳濡目染,容易使小孩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行。 4、忌讽刺。对小孩讽刺讥讽,以为能够"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5、忌苛求。父母对小孩"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斥责,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刻长了小孩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6、忌放任。对小孩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7、忌打骂体罚。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如此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害了小孩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8、忌注意力不集中。要让小孩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用心地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而不要反复要求小孩更换活动内容。 9、忌缺乏适应能力。要训练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此对小孩的进展是专门有益的。 10、忌无操纵力。要训练儿童学会操纵自己的情绪,包括操纵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11、忌愁闷沉默。要培养儿童乐观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欢。 12、忌依靠。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练。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溺爱孩子的十大可怕后果新

溺爱孩子的十大可怕后果 导读:对于现代家庭来说,溺爱孩子的现象普遍存在。家长都在外工作,爷爷奶奶更是一味宠爱孩子。应该要意识到溺爱孩子的严重性,防止以后产生更坏的结果。 对于现代家庭来说,溺爱孩子的现象普遍存在。家长都在外工作,爷爷奶奶更是一味宠爱孩子。应该要意识到溺爱孩子的严重性,防止以后产生更坏的结果。以下列举了家长溺爱孩子十类可怕后果。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2020年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的结果幼儿教育随笔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的结果幼儿教育随笔现在的家庭里很多都是只有一个小宝贝,全家人都宠着,特别是在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的孩子,老人们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也许就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一、孩子的人际交往会出现障碍 人际交往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过度被宠溺的孩子总觉得自己是小皇帝,别人都必须听他的,他不肯为别人着想,自私自利,目 中无人,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久而久之,那些宠坏了的孩子们必然成了孤家寡人,人际关系一塌糊涂,未来的学业事业甚至婚姻都可能 变得比较困难。 二、孩子性格骄横 过度被宠溺的孩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性格骄横乖张。由于家长会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包括很多无理的想法,孩子打小就会目中无人,敢于骑在长辈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宽容,不懂让步, 更受不了委屈。 三、孩子懒散唯我独尊 孩子在家里就是老大,无论做什么都有父母代办,什么都不去思考,什么也不想做,这样下去必然会变得懒散。而且在家谁也管不了他,唯我独尊,他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试想,这样的人将来在 社会上如何立足? 四、自私自利的孩子

由于长期被家长的宠溺包围,这些孩子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本想不到还需要为别人着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在社会上,也许自私能谋得一时之利,但是自私自利之人的事业迟早会遭遇失败,感情也是一样。要想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 五、不能经受挫折 家长给予孩子的溺爱,把孩子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一直受到呵护和宠溺,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挫折。一旦离开温室,遭受一点小小的困难便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成不了大器,无法行大事。 六、不知礼节为何物 家长对孩子过度宠溺,一般会对孩子做各种让步,更不会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礼貌,没有做人最基本的礼节,坏习惯会慢慢发展扩大,后果不堪设想。

纵容溺爱后果严重 家长困惑怎样管孩子

纵容溺爱后果严重家长困惑怎样管孩子 “北京大兴亲情灭门案中,那位亲手杀了自己六位亲人的李磊交代,作案起因是父母从小对他管教过于严厉,非打即骂,他从小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年少离家出走时就有杀人的想法。李磊的交待,让许多家长感叹:我们还能、还敢管教自己的孩子吗?”“如今是网络社会了,父母对于电脑这些玩意儿还不如子女知道的多,还谈什么父母的权威?过时了吧?如果没有了父母的权威,何谈管教呢?”在美国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勇于管教》最新版中文译本新书发布会及“勇于管教善用奖励”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受邀家长们的讨论让人深思。 的确,说到该不该管教孩子,在老一辈父母中可能还不是一个大问题。但是,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理念中关爱教育的渐渐风行,网络时代的来临种种因素困扰着中国家长:我们究竟要不要管教孩子?我们如何管教孩子?纵容溺爱后果严重“棍棒底下出孝子”,虽然已经迈入21世纪,在中国的许多家庭仍在奉行这样的教子原则。 薛女士是一个7岁男孩的母亲,她说:“我的孩子在4岁之前,接受的是严父严格的棍棒底下出孝子,那真是非常严厉的惩罚。如此持续几年后,我们认识到我们错了,认识到应该给孩子理解和尊重,结果逐渐演变成我这个慈母的溺爱,现在我们意识到我们又错了,小家伙现在造次得厉害。 ”“薛女士的经历并不是个案。正如美国头号心理学专家、美国最高家庭顾问杜布森所言,许多年来,关于管教孩子的方法和原则一直广受争议,心理学家、儿科医师、大学教授都在纷纷告诫父母该如何正确地养育孩子。遗憾的是,这些专家的意见常常相互矛盾,从而使父母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不仅得不到帮助,反而陷入更大的困惑。 或许,这就是育儿原则经常在严酷管教和纵容溺爱之间来回摇摆的原因。”北京关爱家庭中心创办人、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理事钱红林说。严酷管教和纵容溺爱,会给家庭埋下悲剧的种子。钱红林说,如果灭门案疑犯李磊所言属实,那么他可能就是过于严苛的管教和压抑的家庭环境所产生的悲剧人物。 “严酷的管教没有爱的表达,时常是父母情绪失控下的痛骂和暴打,令孩子屈辱、恐惧、愤怒,其后果是引发孩子的仇恨和暴力。”另一方面,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不需要管教,任其发展,相信终有一天,孩子会良心发现,转而尊重父母并拥有良好的品格。 结果奇迹没有出现,在纵容和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不守规则、不善与人交往、品行不健全、不会感恩。首都师范大学李文道博士说:“湖北针对少年犯的一项调查表明,44%的少年犯来自溺爱型家庭,只有4%的少年犯来自民主型家庭。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溺爱与犯罪的关联性最高。”严苛的管教和放纵有时会在一个家庭和未成年人身上交替出现,特别是未成年人进入青春期之后,父母往往会由于对子女表现的失望,从放纵进入过严的管束,或由于再也无力管教而放手不管,那就会出现双重悲剧。 “勇于管教”意义重大“勇于管教”的概念出自美国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的《勇于管教》一书,该书的第一版写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当时西方文化正处于20世纪20年代之后逐渐

家庭溺爱对孩子发展的害处

家庭溺爱对孩子发展的害处(上)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语:“惯子如杀子”。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尽管我们有这样的古训,但是由于前边那四个原因,我们根本就听不到“惯子如杀子”的声音,看不到“惯子如杀子”的现象,更感受不到这个“惯子如杀子”的体验。因此就不知道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有多深。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危害。事实上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包括他的成长、学习、价值观的确立、社会发展、孝敬父母方面等等,都构成了诸多的害处。 1、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独生子女,从诞生那天起,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因为是独生子,所以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关注。如果我们要用画图表示,那么图上的箭头都是指向孩子的,这就是周围大人对孩子的爱,他整天都被这种溺爱包围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内心就没有爱了。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只是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他每天都是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爱,无法去爱别人。一般来说,他要真的爱别人,首先要和别人建立联系,然后他才能产生对别人的爱。但是我们都看到了,大量的独生子女情感都非常冷漠,而对别人爱的需求却非常贪婪,甚至写作业的时候也得妈妈陪着,不陪就不行。 我们说,一个幸福的儿童,他应该得到爱,然后再把爱回馈给别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接受周围人对他的爱,社会对他的爱,同时又要把这种爱传播给更多的人的一个过程,这样他才能有一种幸福的体验。但是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没有获得爱别人、爱社会、爱这个世界的幸福体验,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2、溺爱使孩子价值观混乱 我们发现,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脑里边装着一些混乱的价值观念。所有的孩子都将必须走向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他就接受不到那种正确价值观的熏陶,那他再走向社会之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因为他一直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他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然后他就会觉得他不需要这些正确的价值观,他觉得自己满足就可以了,甚至他的思维就停滞在那种感觉里。这样的孩子,他对很多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等全部是处在混乱状态的。这都是溺爱使孩子产生的结果。 3、溺爱使孩子能力低下

爱孩子但不能溺爱孩子

爱孩子但不能溺爱孩子 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谅别人。 人生下来就有两种基本需求,一是物质需求,二是精神需求。不少父母面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可以无限满足,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非常漠然,结果不仅给孩子带来情感上的折磨与痛苦,造成了孩子心灵世界的荒芜,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走上社会后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走向反面。 孩子缺少爱会造成感情和心理上的缺陷,反之,过多的亲昵与溺爱也会导致同样的后果。过分亲昵和溺爱属于不良家教,溺爱是不理智的爱,溺的意思就是淹没,溺爱就是把孩子的理智淹没了。溺爱孩子的家长,会无止境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容易是孩子形成贪婪,懒惰,自私,任性的性格,适应社会能力差,依赖性强,易受坏人引诱,一直走上邪路不能自拔。 “铁石心肠的人大都生长在那些父母过分溺爱子女的家庭里,父母对他们百依百顺,一味迁就,对他们没有任何要求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往往以溺爱开始,以寒心和愤怒告终。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家长们会毫无原则的去溺爱孩子呢? 第一,大多数独生子女的两代家长都认为孩子太小,等他们长大了,自然会懂事了的宠爱加溺爱意识造成的。

第二,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度的把握。 第三,隔代教育导致在教育孩子上的父母不作为,所引起的孩子成长迷惑症。 第四,社会不良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污染。 《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有这么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意思就是做父母的爱子女必须为他们的将来打算。眼前的宠溺会毁掉孩子的将来,让他们变成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更多精彩内容请详询武汉都市学堂,武汉都市学堂将与广大父母携手用爱心托起孩子的希望,用希望成就孩子的未来。

爱孩子要智爱不要溺爱

爱孩子要智爱不要溺爱 编者按:大教育家高尔基说过:“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溺爱是低层次的爱,真正的爱是理智的高尚的爱。专家有时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称为“甜毒品”,虽然表面上香甜可口,但其实就像毒品一样,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做家长的在爱孩子的过程中 应该多一些理智,要智爱不要溺爱,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成才。 娇生惯养把孩子宠“废” 8岁男孩聪聪(化名)的家庭条件极为优越,有3个保姆专门照顾他,其中两个是专门陪他上学的。由于聪聪反应迟钝,语言表达不清楚,身体运动不协调,被家长、老师认为是“智力低下”的孩子,所以保姆帮助他记录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 聪聪从小就受到极度“关怀”,只要一哭就有人抱,只要出门就有车代步。可是让父母着急的是,聪聪两岁多还不会说话,3岁才会走路,而且脾气很坏,学东西总是记不住。父母一直以为这孩子是低能儿,然而经过测试,孩子的智商是116,达到中上水平。 专家指点:教育和心理研究专家卢稳子教授说,溺爱之下哪有高智商?近年来,“发育迟滞”的孩子很多,他们大多从小娇生惯养, 不用多说话,吃的、喝的随时送到面前;不用多走路,经常有人抱着;不会与人交流,因为家长基本上不让他们出门和别的孩子玩。而且,家长们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总感觉孩子发育有问题,在家长的这种“暗示”下,孩子也认为自己有问题。这样的孩子智商其实并不低,但语言、运动、社交等能力的发育水平普遍比同龄孩子晚两年以上。 过度放纵导致孩子叛逆 刚完成新书《儿童溺爱综合症》的加拿大临床心理学家麦琪?玛蔓指出,欧美国家家长的过度放纵,已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近乎极端的叛逆行为,这些孩子被定义为“儿童溺爱综合症”患者。

对孩子,就是得溺爱

对孩子,就是得溺爱 可能看到标题,无数为人父母者,还未开始阅读,就要愤起而骂之:瞎JB说什么呢?溺爱会毁了孩子的好吗?你懂不懂,不懂给我闭嘴! 来来来,先息怒。 息完怒,回答老师一个问题:你见过哪家孩子,是因为被父母溺爱而真正毁了的? 李天一?药家鑫? 因为不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我无从理性分析,但如果这两个家庭真实的育儿细节爆出,我相信,我们看到的,除了物质的满足(也不一定真正满足),应该还有父母对孩子的

无尊重,无界限侵犯,控制和打压…… 这不是溺爱。 恰恰相反,这是不够爱。 溺爱是什么? 在中国人的家庭里,这是一个闻之色变的词。 因为,在无数杜撰出的故事里,成功人生,都与穷养相关。失败人生,都与溺爱有缘。这种对比简单易懂,又因为政治正确,千百年下来,成为集体无意识,被我们所有人奉为真理。

于是,一旦提起,人人诛而杀之,人人喊而打之,人人避而行之。 但事实上,真正的“溺爱”,就是一个细雨润尘、春风拂面的自由之境。 它意味着:尊重孩子的欲望,不压制需求,不控制你的想法,不制约你的发展,理解和支持你的决定,认为你是一个理性而健全的人,而不是任我揉捏的物。 如果父母做到了,对孩子不仅无害,反而有福。 比如著名的巧克力事件。

一个孩子喜欢吃巧克力。 父母觉得会长蛀牙,对身体不好,于是不给,要孩子节制,不给予他满足。 但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得失权衡,也没有是非判断,他们能感受到的,只是大人的情绪——刚刚爸爸大声吼我,太可怕了,我去找妈妈,妈妈也不理我,谁都不要我,谁都不爱我。 他们会觉得恐慌。 越恐慌,就越想要。 因此,父母这种拒绝,不但不会减少孩子对巧克力的摄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