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探索宇宙》是青岛出版社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22课。本单元由《太阳家族》《神秘星空》《探索宇宙》《未来家园》4课组成,主要研究太阳系、银河系的组成及大小、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构建未来家园的梦想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人类为科学地了解宇宙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功应归功于人类的好奇心和智慧。早先,人类用眼睛和想象来认识宇宙。今天各种先进的天文工具的诞生,如非常敏感的无线电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等,使用这些仪器来观察宇宙,可以搜索到非常丰富的光谱信息;计算机可以进行日益复杂的引力系统计算和核反应图片和数据等。本课时就是带领学生了解“温暖的大家庭”——宇宙的探索历程,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太阳系以外的星体有所了解,而且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知道人类探索这些信息所使用的一些先进技术手段,但因我校生源大多数是农村的,认识问题程度不高,受教育的限制,学生对各种技术手段的发展过程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过程,让学生从观测、实践探索两个方面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立志于科学研究、科学探索,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奋斗。

【教学目标】

1.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

式表达研究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2.乐于交流与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培养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并整理有关望远镜以及宇宙探索的进步、世界各国航天技术发展历程的相关视频、图片及文字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中国航天史大事、世界航天大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宇宙更是人类的大家园,它浩瀚而神秘,我们对它充满着遐想。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就不断地对这个大家园进行探索和研究,请看一段录像资料。

课件播放视频:宇宙介绍的录像资料。

2、讨论:看完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

3、宇宙,这个浩瀚的大家园,它充满着神秘与神奇,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宇宙之中,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感受人类智慧的无穷。板书课题:22探索宇宙。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录像资料,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初步意识到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没有终点,激起学生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神秘无限,自主探究

(一)、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

1、“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宇宙神秘无限,人类不会永远停留在摇篮里,永远对浩瀚而神秘的宇宙都充满着遐想。”自从有了人类,人们就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和研究,那你们知道人类最初是靠什么来观察宇宙、天体的?

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借助手头的资料相互说说。

3、全班交流、补充。

4、根据交流,老师评价并按时间的发展过程梳理总结。

5、课件展示:望远镜的发展(各种图片)

6、小结:各种图片就说明人类对探索宇宙所做的积极努力和贡献。

【设计意图:本环节组织学生对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探索宇宙最初使用的工具进行归纳整理与交流,让学生更多了解从来没听说过探索太空的仪器,教师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梳理出人类观察天体的方法,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激发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二)、走进航天展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航天展厅。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航天器的材料。

2、请同学们看书54页,思考:你还了解到什么?

3、课件展示图片:卫星、行星探测器、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太空探测器

4、有了这些先进的探测手段,也就涌现了新一代的航天英雄,交流你知道的航天英雄。

5、课件图片: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我国宇航员

6、随着第一艘载人运载火箭的升空,人类又把探索宇宙的脚步迈进了太空,到今天,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足迹。这是怎样

的一个探索历程呢?请同学们小组自由合作,把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将你们认为有代表意义的主要事件进行提炼和总结。

3、课件出示表格,小组合作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教师指导分析并填表格。

4、师: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是多么漫长啊!请同学们再看这样一段资料。

课件播放视频,出示相关文字: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进行它的它升空73秒时,空中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只见“挑战者”顷刻间华为一团火球坠入大西洋。这次太空灾难使7名宇航员付出可宝贵的生命。

5、思考:看了这段资料,你们有什么感想?你们认为探索宇宙有什么困难?探索宇宙有时会牺牲生命你认为值不值得?

学生自由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各种航天器资料的展示,航天英雄图片的出示,再通过梳理航天事件,总结填写表格,以及对失败事件看法的交流,让学生们感受到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和重要性,感受到探索宇宙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感受到探索宇宙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的进步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无数人的艰苦奋斗,懂得珍惜家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情感。】

三、实践运用,展望未来

1、对于这个神秘的家园,在其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中国人通过自己不断创新和不懈努力,也取得了许多非凡的成就。课前,我让同学们也搜集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回顾我国探索宇宙的历程吧!

2、教师鼓励学生交流,按时间顺序引导梳理。

3、课件展示:“神舟”5号、6号、7号发射成功的相关录像资料。

4、你们知道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意味着什么吗?

(学生根据新闻资料和自己的认识进行交流。)

5、小结:神舟系列飞船一次次的成功及其他科研成就的取得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希望同学们不久的将来也能成为我们大家自豪的中国人。

【设计意图: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时时刻刻额渗透与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结合具体事例展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成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国在航天航空领域中所取得的成绩,也为学生奠定学科学的思想基础。】

四、拓展内容,探索无限

为了探索更多宇宙的奥秘,现在,人类的足迹已踏上了月球,探测器也成功地登陆了火星。越来越多的人造卫星、空间望远镜、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国际空间站、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向宇宙的深处进行探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做个“有心人”,不断关注探索宇宙相关的信息,请同学们1、课后制作手抄报或你喜爱的模型。 2、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继续探索神秘的宇宙!

【设计意图:课后继续拓展研究,主要是激发学生对广阔宇宙空间的兴趣。】

五、全文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探索宇宙使用的手段以及了解了探索宇宙的意义,学习了宇航人的精神,知道了我国探索宇宙所取得的成就,了解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绩及发展现状。宇宙无限、探索无限!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索,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类造福!

【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的教学是在老师各种教学手段,如录像资料的介绍,各种望远镜的图片,各个航天英雄的图片等引导下,让学生通过搜集交流资料,激发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与探究,从而提高学生查阅、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进

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设计上努力体现我校的“导学练验”,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活动探究的教学思想,做到了以下几点: 1、学前指导,重视学生的经验基础。 2、乐于合作交流、评价,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探究氛围。 3、探究手段灵活,课件制作,声、画、文字融为一体,将枯燥的科学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提升学生的认知兴趣。

【设计特色简述】

本节课所学内容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为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外来的,接触信息少,对人类探索宇宙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的发展过程认识不够、了解不够,加上第一次接触宇宙方面的知识,学生想知道想探究的问题更是特别的多,因此,我设计本课根据生源特点,从朴实出发,以“温暖的家”为主题,给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温暖、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让学生在家里无拘无束自主、自由地活动、探索、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用爱与学生一起研究探索,适时鼓励、点拨、评价,以完成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22、探索宇宙

望远镜

航天器宇宙无限,用于探索

航天人

【学生记录单设计】

探索宇宙

22《太空一日》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22《太空一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标注好词好句,概括故事情节。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航天员的高大形象。 【学习重点】 学习航天员敢于探索,严谨勇敢,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体会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段感动中国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他就是杨利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利伟的航天世界。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弧.(hú)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nǐ)遨.游(áo) 严禁.(jìn)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gài)烧灼.(zhuó) 舷.窗(xián)俯瞰.(kàn)释.然(shì)确凿.(záo)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屏息凝神: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3.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特级航天员,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4.背景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神舟五号载

高中物理6.5宇宙航行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

§ 6.5宇宙航行 学习目标 1. 了解卫星的发射运行等情况 .了解飞船飞入太空的情况. 2. 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激情投入、交流、讨论,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 ,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学习重点: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学习难点: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预习案 1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方法一:设地球质量为 M 半径为R,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行器的质量为 m 飞行器的速度(第 一宇宙速度)为 V 。,飞行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近地卫星在“地面附近”飞行,可以 用地球半径R 代表卫星到地心的距离,所以 ,;,由此解出v 方法二: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可以近似认为等于重力,所以 关于第一宇宙速度有三种说法: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所必须达到的最小速度,是近地卫 星的环绕速度,是地球卫星的最大运行速度。 另外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相对于地心的线速度。地面上发射卫星时的发射速度,是卫星获得的相对地 面的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合速度。所以赤道上自西向东发射卫星可以节省一定的能量。 2?第二宇宙速度,是飞行器克服地球的引力,离开地球束缚的速度,是在地球上发射绕太阳运行或飞 到其他行星上去的飞行器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值为: ________ 。第三 厂、 宇宙速度,是在地面附近发射一个物体,使它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 ? .「■ 飞到太阳系外,必须达到的速度。其值是 _____________ 。 丿 3 ?人造地球卫星 一二i 巴时渔 (1)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和运行速度 -'i ?上- 卫星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是地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卫星受 「一「CM 到地球的引力方向指向地心,而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方向始终指向圆 = _ / 心,所以卫星圆周运动的圆心和地球的地心重合。这样就存在三类人 ……) 造地球卫星轨道:①赤道轨道,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卫星始终处于 ' 赤道上方;②极地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卫星通过两极上空;③一般轨道,卫星轨道和赤 道成一定角度。 对于卫星的速度要区分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发射速度是指将卫星发射到空中的过程中,在地面上卫 星必需获得的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卫星能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大于第一宇宙速度而 小于第二宇宙速度时,卫星做以地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动。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正常轨道上运动时的速 卫星的运行速度越小。实际上卫星从发射到正常运行中间经历了一个调整、变轨的复杂过程。 4?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卫星。同步卫星必定位于赤道轨道,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知 道了同步卫星的周期,就可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知识,计算同步卫 星的高度、速度等有关数据。 '■,解得v = 度,如果卫星做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 』 < ―得 y r ,可见,轨道半径越大,

高中语文必修5导学案《宇宙的未来》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5导学案 编号:13 课题:《宇宙的未来》编写:林金城审核: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幽默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中国是最早进行天文观测的国家之一,在殷商甲骨文里,就有许多天文观测记录。中国古代的宇宙学说,有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等。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大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张衡浑仪注》)盖天说认为:天地都是穹形的,如同一个同心的球穹。宣夜说认为:“天”不是一个固体的“天穹”,不过充满了无边无际的气体,日月星辰都在这气体中浮动。 在西方,古希腊人也有多种宇宙学说。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地球是一个圆盘,漂浮在一片汪洋中。他的弟子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天空是包围地球的一个球层,恒星在内层,太阳和月亮在外层。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月亮、太阳、行星和恒星都在一个同心球上围绕中央火旋转。托勒密认为地为球形,静止不动,处于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围绕地球运行,创立了“地心说”,统治西方天文学界一千四百多年,直到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日心说。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亲手制造天文望远镜,开拓了人们的天文视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力学的引力原理解释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创立了天体力学。 现代宇宙学最有影响的学说是大爆炸宇宙学。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宇宙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极大。在那里,物质被压缩成一个奇点,时间和空间都毫无意义。大约200亿年前,发生“爆炸”,温度逐渐冷却,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观测到的宇宙。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霍金被确诊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提醒学生:此段文字可积累很好的作文素材或论据。)

探索宇宙_教案

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2)了解宇宙的构成及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获得和处理信息能力,强化学生交流,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2)通过对教学准备工作做出汇报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3)采取问题解决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2)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认识到宇宙是广阔无边的,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难点: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空间三位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资料,PPT课件和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引入)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其中地球中存在着生命,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对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有很大的影响,你觉得地球上什么条件适宜生命的存在呢? 学生通过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 1.地球表面的大气保护地球免受流星侵袭; 2.地球表面有大气调节,使地球上昼夜温差很小; 3.太阳离地球不远不近,可以给地球足够的能量,又不至太热;

4.地球质量较大,有足够的吸引力使生物留在地面; 5.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稳定; …… 师:宇宙中有没有可能存在外星人呢?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猜测:有的说有可能,也有的说至今都没有发现……) 教师趁机引入:那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宇宙吧,找找证据,看看宇宙中存在外星人的可能性有多大? 设计意图:通过对地球上为什么能存在生命的归纳总结,让同学们了解,一个星球上能不能存在生命是需要条件的,比如说生物要生存就必须有水,有空气,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等,然后提出问题:宇宙中有没有可能还有其他星球也能存在生物?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自己主动去收集关于宇宙的信息,主动学习关于宇宙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银河系 老师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观看影像资料,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总结出: (1)银河系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2)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天文学上用“光年”表示各恒星之间的距离(光年是指光在一年里通过的距离)。 (3)形状:侧视: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视:像个大漩涡,四条悬臂从中心伸出。(展示银河系示意图——侧视和俯视) (4)太阳系的位置: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用银河系示意图中的光点说明) 2.宇宙 师:在宇宙中,还有没有像银河系之类的天体系统? 让同学们讲讲自己所了解的宇宙(学生发言谈谈自己心中的宇宙形象) 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 (1)银河系很大,但在整个宇宙中,银河系是微不足道的。 (2)目前人们观测到的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就有10亿个左右,这些天体系统被称为河外星系。 (3)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袤无垠的宇宙。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等活动,用自己的语言把银河系的大小、形状和宇宙的组成等一一呈现,让学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和记忆,但是学生整理出来的知识

《宇宙航行》导学案(带答案)

§5.宇宙航行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问题导读 (命制教师:张宇强) §5.宇宙航行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问题导读 使用时间: 月 日—— 月 日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原理,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分析解答有关卫星运行的原因; 2、掌握三个宇宙速度,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简单了解航天发展史。 4、能用所学知识求解卫星基本问题。 【问题导读】认真阅读《课本》P44—P51内容,并完成以下导读问题: 一、人造地球卫星 如图所示,当物体的 足够大 时,它将会围绕 旋转 而不再落回地面,成为一颗绕地球转动的 。一般情况下可认为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 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 提供,即G Mm r 2 = ,则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v = 二、三个宇宙速度的比较 三、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 1、经典力学的成就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宏观、低速、弱引力的广阔领域,包括天体力学的研究中,

§5.宇宙航行§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问题导读(命制教师:张宇强) 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1)牛顿力学即经典力学,它只适用于、的物体,不适用于 和的物体。 (2)狭义相对论阐述了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遵从的规律,得出了一些不同于经典力学的结论,如质量要随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 (3)20世纪20年代,建立了量子力学,它正确描述了粒子的运动规律,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说明在的作用下,牛顿的引力理论将不再适用. 预习检测: 1.两颗卫星A、B的质量相等,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 A、H B,且H A

《宇宙的边疆》导学案(含答案)

《宇宙的边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2、把握文章的解说顺序,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3、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培养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知识导学】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的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解说词根据被解释的对象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两种。用于参观浏览的导游解说词,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解说词,多用文学、散文手法,既抒情又有解释说明,语言绚丽多彩,情感真挚浓郁。用于生产成就的参观展览的解说词,科普影片、新闻纪念片的解说词,如历史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解说词,则运用朴实真挚的语言,介绍邓小平光辉伟大的一生。 解说词有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因为解说词是对形象画面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的。 (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实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绝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解说对象。 (3)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实物进行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具有文学的一些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预习案】 1.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悬yá()眩()晕战lì()崭新()踝()节夙()望 广mào()搁置()旋()涡tuǒ()圆磅bó()cuǐcàn() chuān()流不息huì()核俘()获 2.下列词语中点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晕眩(yūn)颤栗(zhàn)戎装(róng)徘徊不前(huí)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光辉中心小学耿会娟 一、教材分析: 《探索宇宙》单元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隶属于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里的第五小节“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星体”部分。本单元主要内容有《登月之旅》、《太阳系大家族》、《看星座》、《探索宇宙》、《地球以外有生命吗》五部分内容。而《探索宇宙》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中的第四课。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1、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观测工具的发展。2、介绍运载火箭。3、介绍各种航天器,包括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实验卫星、宇宙飞船和星际探测器。4、介绍探索太空的英雄。5、认识航天事业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登月之旅》、《太阳系大家族》、《看星座》等相关知识,对宇宙、月球、太阳系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和过程也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探索宇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发展想象力,建立抽象的空间观念,应该不是很艰难的。所以,凭借学生具有的初步的理性思维和上网查询能力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就会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3、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4、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5、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6、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并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宇宙的边疆》导学案

宇宙的边疆 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2、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培养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把握文章的解说顺序,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执着探究的科学精神,了解神秘的自然和宇宙。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 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的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解说词根据被解释的对象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两种。用于参观游览的导游解说词和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解说词,多用文学艺术手法,既抒情又有解释说明,语言绚丽多彩,情感真挚浓郁。用于生产成就的参观展览的解说词,科普影片、新闻纪念片的解说词,如历史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解说词, 则运用朴实真挚的语言,介绍邓小平光辉伟大的一生。 解说词有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因为解说词是对形象画面 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的。 (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实于实 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 织段落,绝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解说对象。 (3)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对事物进行 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 具有文学创作的一些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基础知识】 2.下列词语中点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分析课文结构: 课中探究案 【问题探究】 B 、踝节(hu d ) 璀璨(c C ) 束缚(f U ) 人才济济(j 1) C 、广袤(m C ) 磅礴(b o ) 椭圆(tu o ) 区区可数(sh u ) D 、纤细 (xi an) 旋涡(wo ) 俘获(f u ) 好大喜功(h c o ) 3.下列各组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覆盖 神密 奄奄一息 与世隔绝 B 、附着 荒芜 辽阔无垠 尘埃落定 C 、边缘 篷勃 穿流不息 作伴相随 D 、闪铄 想像 茫无际崖 面目全非 戎装(r 印g ) 徘徊不前(hu 刀 A 、晕眩(y U n 颤栗(zh cn ) 【整体感 知】 1.给加点字注音: 悬崖() 眩晕() 战栗() 崭新() 踝节( 夙望() 广袤()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四、探索宇宙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3、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4、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5、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6、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7、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8、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3、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4、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三、教学准备 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

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 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二)引导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 (2)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3)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说明古人对天地产生最初的思考,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4)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1)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 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2)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探索宇宙》教案

《探索宇宙》教案 教学内容: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1—64页。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3、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4、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3、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4、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5、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6、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7、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3、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问题: 出示浑天仪图片 提问:这个图片里的物体大家认识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 讲述:浑天仪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研究月球和其他星球的仪器,是东汉的张衡发明的,这表明5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一些仪器来探索宇宙了,今天我们来看看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出示课题)

2、让学生围绕文本内容提出问题。 3、师目标导向,提出问题 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有什么关系? 4、明确问题,准备探究。 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一、探索望远镜 1、教师:人类探索宇宙少不了要用到望远镜,你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望远镜? 2、学生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并作相关介绍。 (如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还可以补充介绍其他望远镜,如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轨道望远镜等) 3、讨论:了解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认为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学家提高探索宇宙的能力的?科学技术是怎样影响望远镜的发展的? 4、学生讨论交流。 二、宇宙探测器 1、教师:从地球上用望远镜观察宇宙,获得信息是很有限的,到太空中观测,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人类向太空中发射了许多宇宙探测器。你们已经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各小组整理自己的资料,根据这些探测器的功能进行分类,然后把你们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告诉大家。 2、学生整理资料并交流。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宇宙探测器?它们都有什么用途?你认为探测宇宙组好的方法是什么?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做个火箭工程师 1、讲述: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现在,人们用煤油或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力,将各种卫星、载人太空舱或太空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 2、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万户”吗?能说说他的故事吗? 3、学生讲述万户的故事。 4、教师提出问题:古代的火箭曾以火药作为动力,你知道现在的火箭用什么做动力吗? 5、学生回答。 6、教师:现在我们用气球做实验来研究火箭的动力问题。学生做气球实验。 7、观察思考:气球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新习题学案专题六: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无答案

高一物理复习专题六: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行星的运动】 1.地球公转轨道的半径在天文学上常用来作为长度单位,叫作天文单位,用来量度太阳系内天体与太阳的距离。(这只是个粗略的说法。在天文学中,“天文单位”有严格的定义,用符号AU表示。)已知火星公转的轨道半径是1.5AU,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火星公转的周期是多少个地球日?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如果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它在离地球最近的位置(近地点)和最远的位置(远地点),哪点的速度比较大? 3.在力学中,有的问题是根据物体的运动探究它受的力,有的问题则是根据物体所受的力推测它的运动。这一节的讨论属于哪一种情况?你能从过去学过的内容或做过的练习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吗? 4.对于这三个等式来说,有的可以在实验室中验证,有的则不能,这个无法在实验室验证的规律是怎么得到的? 【万有引力定律】 1.既然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引力,为什么当两个人接近时他们不会吸在一起?我们通常分析物体的受力时是否需要考虑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合理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以上两个问题。 2.你在读书时,与课桌之间有万有引力吗?如果有,试估算一下这个力的大小,它的方向如何? 3.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是银河系外离地球最近的星系(很遗憾,在北半球看不见)。大麦哲伦云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10倍,即2.0×1040kg,小麦哲伦云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9倍,两者相距5×104光年,求它们之间的引力。 4.太阳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2.7×107倍,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月球到地球距离的3.9×102倍,试比较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5.木星有4颗卫星是伽利略发现的,称为伽利略卫星,其中三颗卫星的周期之比为1∶2∶4。小华同学打算根据万有引力的知识计算木卫二绕木星运动的周期,她收集到了如下一些数据。木卫二的数据:质量4.8×1022kg、绕木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6.7×108m。 木星的数据:质量1.9×1027kg、半径7.1×107m、自转周期9.8h。 但她不知道应该怎样做,请你帮助她完成木卫二运动周期的计算。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探索太空的奥秘

大班科学探索太空的奥秘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宇宙太空的奥秘,扩展幼儿的知识。 2、诱发幼儿对太空的探究和好奇心。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1、提供给幼儿介绍太空的资料:图书、录像、电脑。 2、设计好的大幅“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3、各种大型积木,橡皮泥,彩纸,皱纸,各种废旧材料等。 4、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1、感知太空。 (1)教师扮演星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宇宙太空的星姐姐,我知道你们很想知道我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今天我就邀请你们到太空去做客,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怎么去呢?(坐飞船、航天飞机等) (2)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律动“坐飞船”,然后自由地围坐在一起。(3)查看关于介绍太空的资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来到太空资料厅,请你们自己去查看关于太空的介绍,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借助各种媒体感知太空的奥秘。 2、构思太空城。

(1)请幼儿讲述刚看到的或以前了解到的有关太空的知识,教师适当帮助补充小结。 (2)教师出示“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小朋友们,现在星姐姐住的太空里来了很多新朋友,有各种人造卫星、太空飞船、卫星空间城,等到不久的将来,我住的太空也将变成一座美丽的太空城。你们看,这就是我设计的“未来太空成”,这里也有学校、工厂、商店、娱乐场所、街道,到了那时,你们就可以天天和星姐姐住在一起了,你们高兴吗?” (3)幼儿大胆想象“未来太空成” “那星姐姐请你们帮帮忙,帮我再设计几座太空成好吗?”幼儿自由设想、构思,并相互讨论交流。 3、建造太空城。 (1)教师帮助幼儿分组,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建造。(2)幼儿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名幼儿代表说说自己建造的太空成,共同欣赏美丽的太空成,并给它取名,挂牌,然后幼儿和星姐姐一起在太空城前留影。 4、听音乐坐飞船回到地球,和星姐姐再见,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绘画或搭建“未来太空城”。

《探索宇宙》公开课教学设计资料讲解

《探索宇宙》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主题背景: 《探索宇宙》这一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八节。在此之前,学生对宇宙的认识都只是它其中的某一部分,某一现象,还没有将宇宙中这么多的天体进行梳理、归纳、排列,或者说还没有将他们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轮廓。这一节是教材“地球与宇宙”这一方面知识的综合、归纳与最后升华的总结课。 二、学情分析 教科书61页《探索宇宙》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膨胀的宇宙,第二部分是认识充满活力的宇宙;第三部分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探索宇宙的结构及其运动是天文学家们的主要课题之一。本课就是利用形象的资 料展示科学家的一些重要探索成果: 1.宇宙是由许多庞大的星系组成的,而且至今未发现其边界。 2. 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观测时注意到,几乎所有星系的 光谱都呈现谱线红移现象。宇宙的某一部分正在不断地膨胀。 3.恒星有一个较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通过这些,让学生对宇宙的结构和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概念。如:宇宙是浩大深邃的,是由许多个庞大的星系组成的,星系奇异亮丽,恒星多彩变化,宇宙万物生生不 息。 总之,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宇宙有着无穷的魅力。 教科书还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还在资料页中展示了重要的科技成果,如各种望远镜和航天器等,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究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

力甚至牺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一宇宙是可以被人类逐渐认识和了解 的。 三、设计理念: 用多媒体网络资料引导并激发学生探究让学生了解前人类的重要成果。增加对宇宙的认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了解宇宙的知识。 四、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史,知道一些探索的工具。认识到人类对太空认识 的进步及艰辛。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 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 3.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二)重难点:认识宇宙中的天体以及运动变化。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膨胀着的。光年是长度单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宇宙的信息。 2.认识和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从事科学事业是要付出艰辛的,为科学事业 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可敬的。 3.意识到物质世界是运动和变化的。 4.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5宇宙航行新编导学案

6.5宇宙航行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 2.记住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 3.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4..会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学习重点】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和方法。 【学习难点】 1、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区别。 2、掌握有关人造卫星计算及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代换。 【知识链接】 向心力表达式:F n= = = = 【学习内容】 牛顿的思考:从高山上水平抛出一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会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在落回地面,将运动,成为。 1规律探究: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推导:方法一: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行器的质量为m,飞行器的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为v1。飞行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是由提供的,近地卫星在“地面附近”飞行,可以用地球半径R代表卫星到地心的距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方程:, 可解出v1=___ __=___ __ km/s。 方法二: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可以近似认为等于重力,所以,解得v1=___ __=___ __ km/s。 (2).第二宇宙速度,是飞行器克服地球的引力,离开地球束缚的速度,是在地球上发射绕太阳运行或飞到其他行星上去的飞行器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值为:v2=________。 (3)第三宇宙速度:是在地面附近发射一个物体,使它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必须达到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值是v3=_________。 2.人造地球卫星 思考讨论: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是什么力提供向心力?,

2020-2021学年鲁科版必修2 5.3 探索宇宙的奥秘 学案

第3节探索宇宙的奥秘学案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宇宙起源与演化的研究进展. 基础知识: 1.宇宙的起源 “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在该奇点,温度为无限高,物质密度为无限大,即发生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不断膨胀,温度不断降低。 2.宇宙的演化 通过观测和理论分析,科学家推测宇宙的大部分都是由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的,但是人类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至今仍不了解,现有的天文观测资料不能确定宇宙的未来将走向何处,这有待于人类的进一步探索。 3.永不停息的探索 (1)2016年,我国落成启用了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2)宇宙茫茫无际,人类的探索也不会停止,为了摆脱大气层的影响,人们先后发射了许多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行器用于天文观测。 (3)引力波开启了探索宇宙的新窗口,它可以让我们倾听宇宙,了解宇宙。 典例1、(多选)关于大爆炸宇宙模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起源于一个特殊的点,这个点大爆炸,是空间的开始 B.宇宙大爆炸后空间膨胀一定会一直持续下去,永不停止 C.宇宙起源的“奇点”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 D.宇宙膨胀到某个极大值后可能会收缩 ACD[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宇宙起源于“奇点”,该“奇点”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认为该点拥有无穷的能量,但体积无限小,故C正确.宇宙爆炸后,急剧膨胀,宇宙未来的演化有两种可能,一是持续膨胀,另一种是膨胀到极限后又收缩成一个新的“奇点”,故B错误,D正确.“奇点”爆炸是宇宙的始点,既是时间的起点又是空间的始点,故A正确.] 巩固练习: 1.(多选)根据绝对时空观的观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4.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录像资料、文字资料,并将其整合成网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课件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图片,浏览关于宇宙的图片。 二、引导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 (2)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3)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说明古人对天地产生最初的思考,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百度搜索有关这些神话故事的介绍。

宇宙航行教学案

第5节宇宙航行教学案 【课前预习】 1.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想过,从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 2.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也叫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大小为,也叫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大小为,也叫速度。 3.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在发射成功的,卫星质量为kg,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的时间为。 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是1961年4月12日发送成功,飞船绕地球一圈历时。 世界上第一艘登月飞船是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在发送成功,进入月球轨道;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宇航员登上月球。 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在2003年10月15日9时在发送成功的,飞船绕地球圈后,于安全降落在主着陆场 【自主探究】 要点一人造地球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1.运行规律 2 2 2 2 2 ? ? ? ? ? = = = = T mr mr r v m ma r Mm G π ω (1)人造卫星的运行速率:v= 当r=R时,卫星绕地面运行,v== km/s 这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 (2)人造卫星的运行周期:T=. (3)人造卫星的运行角速度:ω=. 【例题1 】如图所示,a、b、c是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质量相同且小于c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C.b、c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D.b、c的向心力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力

要点二三个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的推导: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大小为v=km/s.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大小为v=km/s. 说明(1)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运行速度,也是最小发射速度. (2)三个宇宙速度分别为在三种不同情况下在地面附近的最小发射速度. 【例题2】.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大速度 C.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靠近地球表面的圆形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D.它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所需要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 【例题3】.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0.95倍,质量为地球的0.82倍。那么, (1)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多大? (2)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大? 要点三.卫星的轨道和种类 (1)卫星的轨道 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可以是椭圆轨道,也可以是圆轨道. 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时,地心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其周期和半长轴的关系遵循开普勒第三定律. 卫星绕地球沿圆轨道运行时,由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而万有引力指向地心,所以,地心必须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如同步卫星),也可以和赤道平面垂直,还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一角度. (2)卫星的种类 卫星的种类主要是按卫星有什么样的功能来进行命名的.主要有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勘测卫星、科学研究卫星、预警卫星和测地卫星等种类.【同步卫星】 (1)卫星运动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T=24 h=8.64×104s)。所谓地 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和地球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24h。

(湘教版)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分析地球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目前对宇宙的认识还只是“沧海一粟”。 2.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的半径为①________亿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 (1)概念:宇宙是物质的,组成宇宙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通称为天体。 (2)类型:包括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 (3)分布:在宇宙空间中的分布是⑥________的。 2.天体系统 (1)成因:⑦________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层次: 总星系??? ⑧系??? ⑩系??? ?? ?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⑨系

Ⅰ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主要组成:?和星云恒星间的最小距离单位:?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星系构 成的最大天体系统 Ⅲ.地月系????? 中心天体:○28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 一样,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相同的月面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从地球的○ 29________和所处的○30________而言,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2.特殊性——存在 生命????? 充足的○31恰到好处的○32和○33适宜的○34和○35

探究点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探究材料】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1.待发射的“嫦娥二号”是不是天体?一个物体要成为天体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2.“嫦娥二号”围绕月球飞行是否离开了地月系? 3.宇宙就是总星系,这种说法正确吗? 【规律总结】 (1)天体之间要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二要”:一要相互吸引,二要相互绕转。只吸引不绕转不能构成天体系统。例如,月球绕地球运转,形成地月系,而北斗七星各恒星之间没有相互绕转关系,就不能形成天体系统。 (2)宇宙中的天体因为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从而形成不同级别的具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天体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