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医学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医学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古埃及医学—纸草文。

1.古印度医学—吠陀时期:三体液学说:气、胆、痰。

2.古希腊医学—亚里士多德—最早的解剖图谱制作者

3.希波克拉底—四体液病理学说四体液学说:气、胆、痰、血液。

4.盖伦—实验生理学大师

5.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6.维萨里—建立人体解剖学

7.西登哈姆—近代临床医学之父

8.莫干尼—建立病理解剖学

9.奥恩布鲁格—发明叩诊法

10.詹纳—发明牛痘法预防天花

11.巴斯德—巴氏消毒法:把酒加热到约60℃,持续20~30分钟。

12.科赫—发现结核分枝杆菌

13.特异免疫:自动免疫、被动免疫(白喉病)

14.南丁格尔—护理学

15.弗来明—发现青霉素。青霉素具有很强的抑制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多种细菌的作用。现在治疗多种

传染性疾病和细菌感染性疾病。

16.赛麦尔维斯—无菌手术法

17.医学模式: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哲学概括。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和医学科学发

展阶段,认识和解决医学与健康问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指人们用什么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的总体观。当今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8.基因组、蛋白质组概念:

基因组:指某物种的全部基因,人类基因组有一共有30亿碱基对。

蛋白质组:一个基因组、一个细胞或组织或一种生物体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指蛋白质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

19.干细胞:即人体起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的能力。

20.3P医学:预测性、预防性和个性化

21.转换医学(B2B):“从实验台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台”

22.“5+3”、“3+2”模式:五年医学院校教育加上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三年医学专科教育加上两

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

23.医学课程的5种模式:(1)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2)综合性课程模式.(3)以问题为基础的

课程模式.(4)以社区为基础的课程模式.(5)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模式.

24.医学考试方法:笔试、口试、实践性考试(采用结构化客观临床考试—OSCE,既多站考试,考核学生

的临床技能)、标准化病人考试(标准化病人—SP)、计算机模拟。

25.医学学习特点:(1)在学习的目标上更加注重培养职业素质道德。(2)在学习内容上更加注重拓宽

知识面和训练实践技能。(3)在学习的方法上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对经验的累积。(4)在学习的对象上主要以有生命的动物和人为主。

26.医学学习遵循的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循序渐进的原则。(3)部分与整体相结

合的原则。(4)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原则。

27.医学知识的记忆方法:(1)理解记忆法。(2)归纳记忆法(主题概括、内容概括、简称概括、顺序

概括、字头概括、表格概括)。(3)多器官联合记忆法。(4)形象记忆法。(5)自测记忆法。

28.卫生人员的准入:

(1)具有高等学校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

(2)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职业资格证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

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五年的。

(3)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

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4)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历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

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29.临床医生的权力:概括为行医权(包括诊断权处方权处置权)和证明权。医德:良好的形象素质扎

实的专业素质高尚的品德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

30.护士行医者:基本的、常规的病人保健工作,例如体检,记录病史,开检验单等,类似医生助理角

31.整体化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将特定的护理程序系统的应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模式。

注重人的整体素质,人与环境的整体性质以及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方法上的整体性质。

32.社区工作基本内容:(1)社区诊断:运用社区医学的基本原理,对社区存在的或者潜在的社会卫生

问题、人群健康水平及个体健康状况做出判断。(2)实现初级卫生保健。(3)建立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4)建立社区合理的医疗保健制度。(5)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各年龄段人群的保健,提供连续全面的卫生医疗服务。

33.全科医学:面向社区和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内容为一

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

34.病人:有疾病行为并寻求医疗帮助且被医生症断为患有疾病者。

35.病征:由疾病使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性结构或功能被破坏而产生的客观性表达,腹泻、肝(脾)大

等体征。

36.病感:是疾病对身体异常或在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某些主观性自我感受如疼痛,乏力,精

神不集中等。

37.病态:是指机体与外环境协调方面显示出的社会功能异常,如社会活动能力下降,孤独,烦躁,行

为异常等。

38.求医行为及类型:是病人在察觉自己患病后所采取的寻找医学帮助的行为。主动求医被动求医强

制求医。

39.求医行为影响因素:(1)对疾病的察觉和感知程度。(2)社会经济地位。(3)种族文化差异。(4)

医疗卫生服务。

40.遵医行为:病人按照医务人员的医嘱进行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的行为。

41.遵医行为影响因素:(1)病人对疾病的看法及治疗的期望。(2)病人所患疾病的种类、症状及就医

方式。(3)病人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服务的满意与认可度。(4)病人对遗嘱的理解和记忆能力。(5)病人经济承受能力和消费心理。

42.提高遵医率的途径:(1)改革医疗制度、提高医德修养、业务水平和医疗质量,增进病人对医务人

员的尊重及对医疗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2)关心体贴病人,了解并满足病人的需求,耐心详细地回答病人的问题,提高病人对医嘱的理解记忆和执行程度。(3)引导提倡“理解合作型”和“相互参考型”的医患关系模式,鼓励病人随时向医务人员提出医疗反馈意见,以改进医患关系,提高遵医率。(4)简化医疗程序,减少大处方,减少对贵重药品和精尖医疗设备的追逐,让公众生得起病也看得起病。

43.病人权利:享受平等的医疗服务权和自主选择权、医疗活动的知情权和同意权、保护个人信息的保

密权和隐私权、享受评判医疗服质量并提出建议要求的评判监督权、享受减免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豁免权。

44.病人义务:(1)及时就医,配合治疗的义务(2)尊重医务人员,遵守医院规定的义务。(3)依法按

章缴纳医疗费用的义务。(4)主动参与医学研究和服从强制性医学措施的义务。

45.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1)倾听理解,开放引导,以人为本。(2)增强意识,提高质量,完善服务。

(3)整体医疗,全面健康,全程监督。

46.沟通类型(空间关系):(1)语言沟通:口头沟通、书面沟通。(2)非语言沟通:副语言、身体语言、

空间关系:非语言沟通的空间距离:亲密距离8-30cm(只允许较亲密的人,如情侣、孩子、家人进入)、个人距离30-90cm(是朋友间进行交谈的适当距离)、社交距离100-200cm(适合于正式社交活动、一般商务、外交会议上的交往)、公共距离200cm以上。

47.医患关系定义、模式、影响:狭义:医生与病人之间为维护和促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广义: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与以病人为中心的群体为维护和促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48.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1)正确处理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加强医德建设,提高医疗质

量,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新模式。(3)给病人以庄重可亲的印象。(4)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5)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49.医际关系:家庭型、师徒型、指导-被指导型(上级医生对下级医生)、平等合作型。

50.医护关系:医生与护士的关系,专业分工,平等合作共事的关系。

51.沟通性治疗(概念、特征):定义:以患者为中心、治疗性沟通有明确的目的性、沟通过程中的医患

自我暴露的要

52.常用医患沟通技巧:尊重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及文化背景;传递温暖的感觉;

获得病人的信任),理解病人的感觉。

53.亚健康状态概念(3征状态):是指介于健康(第一状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又

称为人体第三状态。如衰老、慢性疲劳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

54.疾病定义:机体在外界条件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异常。

55.疾病原因(内,外):(1)外界因素: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营养性因素;(2)内在因素:神经

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先天性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种族因素。

56.发病四期(概念):易感期、发病前期、发病期、发病后期(完全恢复健康、不完全恢复健康、迁延

不愈或转为慢性、蔓延扩散、合并症继发症后遗症、死亡)

57.衰老机制、定义:定义:生物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行为的退行性变

化。机制学说:遗传因素的程序性表达、细胞代谢损伤的长期累积、免疫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失调。

58.脑死亡:是包括大脑、间脑特别是脑干各部分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出现不可逆性昏迷、

脑干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脑电波、脑血管造影或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

具有人类个体生命终结的全部含义。

安乐死:是指患有不治之症者在危重濒死状态时,为了免除其精神和躯体上的极端痛苦经病人或其亲友要求并由医生认可,用人道的方法使其终结生命。197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承认安乐死为自然死亡。

59.诊断:医护人员按照内在的思维范式对病人的表现做出解释和说明,是一切医疗工作的前提

60.诊断3基本过程:诊、断、和验证诊断。

61.临床诊断4种基本形式:病因诊断(克山病、大骨节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理解剖性诊断(肝硬

化、胸膜炎、脑血栓形成、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生理学诊断(意识障碍、心功能不全);综合诊断(酒精中毒性肝硬化);临时诊断(发热待查)。

62.临床诊断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程序诊断法、归缩诊断法、目录诊断法、除外诊断法。

63.3种辅助检查及优缺点:

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方法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普通X线、CT、DSA、MRI、骨扫描、PET-CT和超声检查);

内镜检查(鼻咽镜、喉镜、食道镜、支气管镜、纵膈镜、胃镜、结肠镜、直肠镜、腹腔镜。优点:可直接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色泽、同时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内镜治疗:内镜可用于消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的止血和较小肿瘤的切除。

优点:创伤小、疗效高、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

64.临床治疗8原则:以人为本、职业道德、重视心理治疗、整体性和统一性、个体化、最优化治疗、

最低成本、预防为主原则。

65.常用治疗方法:根治性治疗、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姑息治疗、预防性治疗、康复治疗、诊断性治

疗。

66.姑息治疗:疾病已不能治愈时,通过各种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痛苦延长生命。

67.对症治疗:不是以去除病因为目标,而是缓解病痛与不适或间接得恢复病人的功能的治疗方法

68.药物疗法:运用合成或天然的化学物质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69.病历定义: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病

历记录是最重要的医疗档案和最基本的原始资料。

70.主观性病例资料: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疑难病例谈论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

录等。(不可复印)

71.客观性病历资料的内容: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

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护理记录、出院记录。(可复印)

72.医疗事故定义、处理措施、特征:

定义:医疗机构及其医疗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

护理规范、常规,因过失造成病人人身伤害的事故;特征:责任主体是正规医务人员、发生在诊疗护理工作之中、主观上必须有过失(主要是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必须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和不良后果必须有因果关系。

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措施;

1熟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遵纪守法。

2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3要始终有一份敬业精神。

4医疗纠纷绝大多数有医患关系恶劣的背景。

5诊治病人时,要和病人耐心沟通,让病人知道你是谁,你在他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他建对你应有的信任。

6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快带进临床活动中。

7对于病人的要求,合理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合理的要耐心解释。

8许多疾病一时甚至很长时间内得不到明确诊断,要安抚病人及家属的焦躁情绪,并予以反复检查,联系专家会诊,还可适当的对症处理缓解病人痛苦。

9任何时候说话都要有分寸,临床上意外随时可能发生,不要轻易给病人承诺。

10任何时候对疾病都要有一份敬畏,不要大意疏忽。

11诊断治疗必须因人而异。

12对治疗无望甚至垂死的病人,只要病家不放弃,就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去治疗。

13重视病人家属、朋友、同事的情感和需求。

14在医疗实践中,遇到诊治意见和其他医生不同的情况,要反复思考,认真推敲,切勿固执己见。

15时刻记住不要再病家面前评价其他同事在诊治方面的不足。

不是医疗事故的情况:

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病人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

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病人病情异常或者病人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

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

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

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

73.个体预防:针对个体所采取的预防疾病的措施。

74.群体预防:包括健康人在内的整个人群的疾病预防。

75.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是疾病预防的最高目标。(健康促进、健康保护(针对病因的特异性预防—“五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对麻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七种传染性疾病进行强制性计划免疫))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在疾病的发病前期和发病早期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防止病情延误,故二级预防又称为“三早”预防。有利于终止个体疾病进一步演进和群体疾病蔓延。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发病期或者发病后期而进行适时有效处理。防止后遗症、并发症或残疾,是疾病预防的核心。

76.传染病分为甲乙丙39种

77.康复医学:对象:因损伤,疾病,老龄而导致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着者。物理疗法、作业疗

法、言语与吞咽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

78.常见病或多发病:慢性病既慢性非传染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病)、传

染病既传染性疾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疾病,甲类:鼠疫、霍乱;乙类: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丙类:结核病、血吸虫病、流行性感冒)、寄生虫病、地方病、职业病。

79.60%-80%的信息来自问诊。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词汇 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音位的自由变体 有些音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能区别词义,不受前面其他音位的影响,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 3,语言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是心里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4,自源文字 是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 5,同化和异化 同化现象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儿而又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的趋同现象;异化现象,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 6,黏着语 没有词的内部屈折,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有一个粘附语素来表示,而一个粘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的语言类型 7,语音 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定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他的社会功能 8音质音位 以因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分析音位 9形态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10仿意词 是分别将外语中的构词材料按外语中的次序译成本民族语,使构词成分的选择和构词结构的选择与外语一一对应 12区别特征 具有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 13符号 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它的作用是指称社会现实现象 14,小学 中国传统文学又称小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它们是围绕解释和解读先秦典籍展开研究的,因此又被称为经学的附庸 15,言内意外 用语言表达思想时留下的一些意义空白或将真实意义隐含在另一种说法中,或用一种意义采用不同说法以获取不同的效果 16文字 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一个一个的字,一是指语言的视觉符号体系 17国际音标 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不带民族特色。它的制定原则是:

护理学导论心得体会

护理学导论心得体会 护理学导论心得体会范文 八周的学习这么快就结束了,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将要走进临床阶段学习的医学生,清楚医生的使命,必要的素质,培养过程以及医生的标准是根本要求。医生的职业是特殊的职业,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涵了不可缺少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职业水平是成为医生的标准。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这种标准是对医生过分的要求。但是,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也就是说,选择医学可能是个偶然,但一旦做出选择,就必须甘愿奉献一生的忠诚和热情。 作为临床医学的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医德素质,医德就是医学道德与修养。医德素养则是指医务工作者从职业性质出发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素质和努力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问题。医德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以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为基础并根据义务工作这个神圣职业而形成的它与医务人员能否做好自己神圣的工作有着内在联系。 学习了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我了解了医学的发展历史,医学模式的转换,临床医学的进展,病人的心里,医生的使命、素质及其标准,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医院的设置和管理,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及我国卫生组织机构的基本情况。认识到了学习基础医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以后的重大作用。作为大一学生的'我,虽然选择了行医这一行,但仍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迷惘。也许这一切仍将继续,但是现在都已经过去了。我已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而这一

切,归功于《临床医学导论》课。这门课程不但帮助我确立了目标,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懂得如何才能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 一名合格的医生。总之,医学生向合格医生的转化,就应具备高尚 的医德、精湛的医术。 学习了《医学导论》后,我才真正懂得:医务工作的责任是神圣而伟大的,作为一名医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应为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 的具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 名合格的医生。

康复医学导论重点

1.康复的定义(rehabilitation):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措施,对残疾人进行训练和再训练,消除或减除病、伤、残者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康复是使残疾人恢复功能、恢复权利的过程 2.全面康复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是现代康复的基本准则,应贯穿于康复医疗服务的始终。 3.康复医学的定义:主要利用医学的措施,治疗因外伤活疾病而遗留的功能障碍,并导致生活、工作能力暂时或永久性减弱或丧失的残疾人,使其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医学学科 4.康复医学的对象:伤病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能力减退的病伤残者、衰老所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人等 5.康复医学的原则:1.早期治疗的原则2.主动参与的原则3.功能训练的原则4.整体康复的原则5.团队方式的原则 6.提高生活质量的原则 6.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P9(选择题)萌芽期、形成期、确立期、发展期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和处理疾病与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8.废用综合征:是指患者因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现继发性结构、功能障碍 9.误用综合征:是指不正确、不科学的治疗方法导致的人为的继发性损害1.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A. 运动对骨的影响。通过运动的刺激和增强骨营养代谢的作用,可促进骨的生长发育,使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等形态结构上的良好变化。 运动的压的刺激,使软骨细胞的繁殖、成熟、肥大加快,加之运动使血液循环改善,骨获得充分的养料,从而向两端快速生长。下肢骨变长,在身高体重的增长方面表现尤为显著。经常从事下肢活动,对下肢骨影响较大,反之对上肢骨影响较大。 B. 运动对关节的影响 1)使关节面骨密质增厚,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 2)使关节面软骨增厚,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并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 3)使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功能提高,减少软骨之间摩擦 4)使关节滑膜囊与滑膜皱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避免关节面过大的撞击和摩擦 5)使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增强,肌腱、韧带增粗,肌腱、韧带在骨附处直径增大,胶原纤维增加,关节的稳固性增强,提高运动能力 6)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C.运动对肌肉的影响运动可以使肌肉结构、功能发生变化,使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灵活协调、反应迅速、准确有力、耐久高效 1)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运动可以使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增多、代谢旺盛,肌纤维数目增多,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肢体围度的大

社会医学重点

1.社会医学的概念?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 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研究健康与疾病的现象,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探讨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策略) 2.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开出改善卫 生状况的“社会 研究对象:从医学角度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3.社会医学的任务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认识上) 健康观: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现代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行为上) 现状、特征、变化及演变趋势 3、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政策上) 4、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伦理上)

3.为什么会发展为现代医学模式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个人分散的医疗活动转变为社会分工协作 的系统医学活动的过程 2、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世界各 国都出现了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主要位置的趋势。 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立体化、网络化、多层次、 多角度) 5、健康因素多元化 4.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关系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关系) 经济发展与健康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 的发展;通过教育间接地影响 2.经济发展给健康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的污染;生活方式的改变 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出现; 3.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也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劳动力,创造更多的财富 (工作时间延长、提高劳动效率) 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减少资源耗费;降低病伤缺勤损失 4.健康管理与治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 狭义:以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期末复习试题

判断题: 1、1983年成立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见书本第6页 2、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的。√见书本第5页。 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何时教”是根据语言点的难易程度排列教学顺序的问题。√见书本16页。 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错,改:不是 5、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教学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错,改:教学观是要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来教,而不能当做只是体系来教;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6、学科应用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最直接、最有应用价值的学科理论本身。 错,改:学科基本理论 7、语言教学理论的具体内容包含:基本理论研究、学科性质理论、教学原则理论、教学法理论、中国传统教育观。错,改:不包含基本理论研究 8、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与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三项知识并不是对立的系统。对 9、相对直接法就是直接法和翻译法结合的成果。错 10、说是学生语言和认识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四项语言技能中最难的一项。错 11、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对 12、词汇教学技巧可以分为展示词汇的技巧、解释词汇的技巧、词汇练习的技巧、词汇积累的技巧。对 13、阅读训练是指对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的专门训练。对 14 从教学性质上划分,教材可以分为:初级教材,中级教材,高级教材。错(应是从 教学的阶段和层级) 15 文化知识类教材包括:中国历史、哲学、艺术,以及旅游汉语,商贸汉语等。错(旅游和商贸是属于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16 趣味性的作用往往是不可替代的,它是绝大多数学习者评价教材优劣的根本标准。错(应是首选标准) 17.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具有跨学科性质,它主要涉及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等学科。错 18 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中介语理论是由偏误分析发端的,早期的中介语研究又采取对比的方法。因此,中介语理论是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继承和发展。错 19. 留学生使用否定结构,由“A和B不一样”变为“A不和B一样”,这种现象叫做“外化”。对 2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交际法或情景教学,把重点放在内容的交流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这种方法也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自然习得。 21、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初级阶段通常不直接通过汉字的形体来识记汉字的意义。对 22、外国学习者在汉语语音方面的困难,一般来说首先是声母韵母,其次是声调。错 23、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外国学生识词的能力。错 24、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先语后文、语文并进、拼音文字交叉出现和听说与读写分别设课的发展过程。对 25、语法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速、词、词组、句子和语篇这五级语法单位。对 26、汉字部件可以分别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两种。对 27、现代通用汉字在6000~7000个范围内,常用汉字约3000个。对 28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理论是由赵金铭先生最早提出的。

临床医学导论 结课感想

<<临床医学导论>>结课感想 2011级临床刘芳 时光似水,在几位白衣天使的熏陶下,我们初步地学完了《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老师们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及对临床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奉献精神都深深的打动了我,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启迪…… 经过认真的学习,我发现这一科目对于医学生,是相当重要并且会对我们学医生涯将会产生着深远影响的课程。《临床医学导论》是一门过渡课程,是连接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专业知识的桥梁,它将我们带入了医学殿堂的大门。该书介绍了许多内容,如描述了疾病症状、提供采集病史的基本方法等。其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满足了所有未来的医生的渴望,开始接触病人的情况,向真正的医生角色转化,而不仅仅是一个大学生。《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培养医学生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思想,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理念,使我们初步进入医生角色,提高对医学的学习兴趣,也使我们迸发出学习的动力,帮我们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目标:努力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医无德者,不堪为医”之说,一位合格的临床医生应当具有如下所述品德:忠于职守,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医学事业中,发展医学科学作为自己的崇高的信念和职责;对病人要有仁爱之心,爱惜病人,视病人如亲人,拯

救时只要又一线希望,绝不放过,为生命的健康高度负责;有杰出的医疗风格,精良的职业气概是医生高度卖力的立场和丰硕医疗经历的表现。态度端正,操作精确,状况紧急时能果断冷静,考察仔细、思虑周全、判断实时正确;医风廉洁,医生在与病人极其家属交往中,要奉公守法,不图私利,把病人的疾苦和安危放在首位;医生有责任为病人保守秘密,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也要出言谨慎,避免对病人或家人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或伤害。医生,是一个会与社会各层面的人物打交道的一个职业,要求我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成为医生的标准之一。。 从根本上讲医生的价值其实就是由病人的意见、反响来体现的,病人对服务的不满意就是对医生的否定。很多医生常常无视这样一个究竟,即在医生察看病人的同时,病人也在察看医生,留意医生的言谈,构成对医生的印象,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就是在这类调查交道过程中取得的。医生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病人,在某些情形下还大概影响治疗效果。固然,如何与病人交谈绝不单单是发言的艺术性或技能问题,最底子的是为了做好服务工作,获得最好的治疗结果。所以我们要具备和各种病人交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医生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做好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身心状态,善于观察病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病人可能有不同的状况出现。机体是动态的,对于不同的病人,我们也要有不同的看法。

医学导论全书各重点总结精

1、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学代表人物,西方医学之父。(临床医学之父:西登哈姆) 2、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由恩格尔提出。医学模式:是指人们用什么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的总体观。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现代医学特点:医学分科专门化(纵向、横向分化)、医学发展国际化、医学技术逐渐现代化、医学学科交叉渗透产生新学科。 4、中医四大名着:《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5、中医框架:中医基础、诊断学、内科、外伤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针灸科、药物学、方剂学。 6、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医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 7、医学课程模式: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综合性课程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以社区为基础的课程模式。 8、影响学习的要素:学习者的个性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人际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辅助工具、学习环境、学习发生的时间。 9、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全面性、学习的专业性、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实践性、学习的探究性。 10、医学学习的特点:在学习的目标上更加注重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在学习的内容上更加注重拓宽知识面和训练实践技能、在学习方法上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对经验的积累、在学习的对象上主要以有生命的动物和人为主。 11、医学学习应遵循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部分与整体结合的原则、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12、卫生人员的分类:按工作性质:①卫生技术人员;②卫生管理人员;③卫生工勤人员按工作场所:①医院内的卫生人员;②医院外的卫生人员。按从事中西医:①中医(药)卫生人员;②西医(药)卫生人员 13、卫生人员的准入:各类医师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参加资格考试通过后进行执业注册才能行医;药师必须依照《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才能在医药行业工作;护士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通过卫生部统一组织的护士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方可从事护理工作。 14、临床医生的职责:在全部临床医疗工作中,无条件地维护病人的利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每一件事来治疗病人疾病,增进病人的健康。同时每个医生还必须承担对他人,社会的职责,增进公共的健康。同时,每个医生还必须承担对他人,社会的责任,增进公共的健康,促进社会的发展。即:医生应当承担对病人的职责(积极为病人治疗的职责、解除病人痛苦的义务、像病人及家属解释说明的义务、为病人保密的义务)、承担发展医学科学的职责、承担开展预防卫生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 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主要三因素: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 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 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 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 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2.3点为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双向作用

体育概论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在体力、技艺、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学校体育:是指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身体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社会体育:是指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或组织为社会公民所开展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普及性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以向社会提供与体育有关的物质产品和劳动服务为收入来源的经营性的各种行业总和。 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以其自身的特点作用于人和社会所能产生的作用和效能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获得的在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体育活动能力、人体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家庭教育: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以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家庭成员的需要与爱好选择体育活动内容和方法,利用自己的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和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运动竞赛:是指以争取胜利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在体力、技艺、心理等方面的竞赛过程。 身体姿势: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身体运动轨迹:身体运动轨迹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所移动的路线。身体运动时间:身体运动时间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需的时间,或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身体运动速率:身体运动速率也称动作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 身体运动速度:身体运动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角度 身体运动力量:身体运动力量是指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身体运动节奏:是指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 体育手段:体育手段是指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运动技术:体育运动技术是指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方法。 体育科学:指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体育文化:是指在增进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包括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

临床医学导论实习心得

临床医学导论实习心得 临床医学导论实习心得 寒假期间,我在大连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临床医学导论实习。一周的学习过程在科室里老师的帮助下,顺利结束。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教我开始重新思考医学,以及我的医学之路。 实习的第一天,带我的王老师告诉我:“神经内科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单是因为治疗方案单一,复杂则是因为范畴内的病很难有明确的诊断,也缺少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而一周的学习过后,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临床医生的无奈。虽然,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医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是疾病的发展总是超过医学进步的步伐。在临床,就算是最优秀的医生,也会遇到,难以认证,或即使认证,也束手无策,只能姑息治疗的局面。实习过程中,我接触到一名女性患者,19岁,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王老师写好处方,送走患者及其家属后,很无奈地叹了口气。我借机向老师询问,老师说:“这一类

病,患者会逐渐丧失脊髓小脑功能,却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说是绝症了。现在,也只能开一些神经营养类药物,进行康复训练。” 这一事件深深触动了我,我开始思考,究竟医学的目的是什么? 传统的观念告诉我,医学就是救死扶伤,起死回生。因而,我评判一个医生的能力,也狭隘地以能否治疗某一种疾病为标准。可现实是,一个医生不可能精通所有的科室。而即使穷尽毕生的心力,一个人,也难以精通某个科室范围内全部的疾病。就算对某个科室范围内全部的疾病都有深刻的了解,我们还是缺乏应对每一种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案。所以,能够治愈所有疾病,只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已。 西方医学界流传着一句格言, “Tocut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fort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也就是说,医生的主要职责并不是治愈疾病,而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关心患者心理和道德上的完善。所以才会有人指出“Treatmentismoreaboutrestoringthepeaceofmindthanaboutprodu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 2.生活质量 3.生活方式 4.社会制度 5.初级卫生保健 6.专题小组讨论 7.初级卫生保健 8.人口老龄化 9.模式 10.健康危险因素 11.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3.健康老龄化

14.问卷调查 1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7.社会康复 18.文化 19.专题小组讨论 20.生活事件 2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23.社会心理因素 24.行为方式 25.信度 26.效度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与及时适应环境。

2.对健康有负面影响得家庭因素有__ ____、_____ __、 ____ _ ___。 3.我国得卫生工作方针就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 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 4.社区卫生服务以人得健康为中心、_______为单位、_______为范围、 需求为导向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促进健康得行为包括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6.对健康有明显影响得应激因素 有、、。 7.社会因素对健康得作用有、持久性、 得特点。 8.社会因素包括_ __、文明与。 9.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疾病统计指 标、。 10.健康得概念包括___ ___健康、_ _____健康与___ ___。

11.生物医学模式得观点就是两个理论,一个就是 ,另一个就是。 12.围产保健得目得①降低孕产妇与得死亡率;②降低孕产妇得与残疾儿得出生率;③提高工作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指出:以_________为主体,以 ___________作为补充。 14.环境危险因素包括、。 15.问卷得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与 三大部分。 三、选择题 1.观察法得主要缺点就是 ( ) A.资料得可靠性较低; B.没有时间弹性; C.费用较高 D.难获得“有说服力”得统计量,以致观察研究得结果不能外推 E.观察研究得结果不全面 2.生活质量指数就是由以下哪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得到得( ) A.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

《教育学概论》免费师范生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2014-2015学年1学期《教育学》考试题型与范围 一、问题简答(共3题,5分/题,共20分) 1.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从学校教育产生的物质基础、人员基础、文化的发展、国家机器的形成等方面简要回答。 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③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④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概括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 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 ②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教育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③教育即成长,是个人经验的增长过程,其原因在于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社会成长的过程 ④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⑤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 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的发挥,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观点。 4.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6.我国现行的学制结构。 7.简述校本管理内涵与特征 8.制约课程内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个主要因素: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社会发展需要、学科知识发展与更新,简要阐述。 9.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间有何关系? 一、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更多是个体的自我发 展。二、德育过程受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受外界多重因素的影响。三、德育过程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而思想品德形成的结果

医学导论心得体会

医学导论心得体会 篇一:临床医学导论心得 临床医学导论心得 临床医学导论心得一:临床医学导论心得 医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道德性的学科,我们医学生就要做这方面的“科学家”、“艺术家”和“道德家”。 为期5周的《临床医学导论》课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只有短短的30节课,但老师们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及对临床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奉献精神都深深的打动了我,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启迪 《临床医学导论》是一门过度课程,是连接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专业知识的桥梁。虽然当初读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豪壮医学生誓言时我为之动容,但临床医学,是研究诊断、治疗疾病和医患关系的学科群,他作为一种应用科学,是建立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基础医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对临床医学有全面的了解,初步进入医生角色,提高对医学的学习兴趣,是连接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这门课程犹如一剂强心剂,使我们迸发出学习的动力,帮我们摆正了

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首先《临床医学导论》给我们介绍医学发展史,作为一名医学生,了解医学起源、发展以及医学模式是首要任务。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了原始社会的原始医学、古代奴隶社会的东方医学、古希腊医学。还有中世纪以防治疫病为主的欧洲医学,以及日新月异发展的当代医学。这些都让我感到了医学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也让我为人类祖先在过去的岁月中与疾病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智慧而自豪。同时我认识到了医学模式的重要性,作为医学科学和卫生发展的历史总结,它必然随着人们对医学与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认识的深化不断的发展和变,对今后的临床指导和相关总结有重要的意义。 老师们还教导我们,作为一名医学生,知识要广,专业要精。所谓知识广是指要对医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只了解局部而忽略整体;而专业要精则是指要对你将来从事的专科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所谓术业有专攻。还要做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两手抓两手硬,他说曾经我们过去只重视临床技能培养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结果培养出来的却是“杀人机器”。聂正怀等老师用他们的一个个真实的病例告诉我们有许多方面是

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重点(97k4b) 考试题型:单选(15到20分)名词解释判断简答(25分)论述(30分)名词解释 1.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 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2.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 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3.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概念(SDH):在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 社会地位和所拥有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4.社会资本:指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成为一种社会资源而被个体所用 5.倡导促动(advocacy):指向目标组织或个人提出主张并促使其采纳的行动 四个要素:倡议(proposition),联盟(coalition),宣传(publicity),行动(action) 6.信度(reliability):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即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7.效度(validity):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8.健康危险因素(health risk factors ):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 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

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9.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factors appraisal HRA )是研究危险因素 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10.生命质量: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 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观满意度。 11.社会病(sociopathy)的概念: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 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这些现象与人群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12.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CHS):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 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13.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 14.卫生保健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所采取的综合 性政策和措施,包括卫生费用筹集,分配与支付方式以及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和管理措施等基本要素。 15.精神活性物质:在医学上,能够影响人类心情,情绪,行为或者改变意识形 态,并具有依赖性(成瘾)的物质。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3)研究社会

教育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

什么是教育这一社会活动的特殊性?《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我国学者广义: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部影响的总和,即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自觉地和自发的、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的总和。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它不同于其他以物或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什么是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比较:一、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性最强的;二、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 学校教育:是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也被称为制度化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二者复杂关系:首先,两者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两者的关系呈现出多层次的复合主客体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称为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而不是平行的双主体;此外,在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是教育者是他认识、施加影响的对象。复合主体的内部又呈现出互为主客体和条件的复杂关系。 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全面的内部关系应该是互为主客体、互为条件,而不能只强调一方对另一方的作用并把它凝固化、绝对化。 复合主体论和教育活动内部的多层复合主客体关系,十九及哦啊与活动内部的要素关系性质而言,他还不足以揭示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更为动态和内在的关系性质。 1.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它是教育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素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2.学校教育内容的特点: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预定性;学校教育内容不仅具有一般的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形成人的价值;学校教育内容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又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学校教育内容在教与学的两种活动中,分别与学生、教师组成具有不同性质的复合客体。 3.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总结构:第一层:总任务是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学校教育系统的要求,对学校教育系统做出质的、量的与结构的规定,确定学校教育系统的总方案,并督促、检查方案的执行,按照执行的实际情况,适时作出调整。确定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制定普通教育的课程方案;确定学校教育系统的发展规划。第二层:把上一层次制定的学校教育系统的总方案分别内化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具体方案。第三层:是把学校工作的总方案内化为每个教师的工作方案、教育认识与行为。第四层:把教师提出的对学生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要求,把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人身心的发展。 教育系统的功能 1 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首先,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两种最基本的生产:一是社会物质生产,二是人类自身再生产。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首先表现为它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架在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转化之桥,教育起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创生性再生产’’的作用。其次,教育的社会功能还体现在沟通社会各方面、世界各国的横向联系上。此外,教育的社会功能还突出表现为: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有利于统治阶级地位的巩固与加强上。即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具有政治功利性。此类政治功能,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因服务的阶级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的关系不同,可能具有延缓或加速或阻碍社会发展的功能。 2 教育具有影响个体生命、人生发展的功能。教育的目标是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况且,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通过影响个体的发展实现。这决定了教育必然具有影响人生命发展的功能。 教育对个体的人生发展来说同样具有价值。每个人都只能在社会中渡过自己的人生。 教育的两个功能具有内在联系并在活动中同时发挥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对人的培养实现,而对人的培养又必须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和可能。能使两种功能在正方向上达到协调的教育是优秀教育。 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 1.学校教育中出现了双轨制,学校阶级性隐蔽 化。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学校教育的双轨制 是指自有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服务教育系统中并 存着俩个学校子系统:一个系统为资产阶级和 其他有产阶级服务,另一个系统是专供劳动人 民子女就学的,英国就是典型的学校教育双轨 制的国家。 2.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义 务教育社会国家通过法律规定每个人必须接受 的一定程度的教育。义务教育包括三个不同的 方面,一是每人都有接受教育的义务;二是家 长、厂主、师傅等都有承担子女、工人、徒弟 受教育的义务;三是国家有为每个人接受教育 提供机构、师资等方面保障的义务。义务教育 最早在德国提出。3.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 教育制度。(1)出现了幼儿园。(2)实验中学 与工科大学的创建。(3)职业、技术学校的开 设。(4)各种成人机构的出现。4.教育内容丰 富化。在普通学校中压缩了古典文科的内容, 增加了自然科学的内容,提出了劳动教育的要 求。另一方面增设了一些新的学科:在语言方 面,有本国现代语和外国语,这是加强人们国 内与国外交往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社会学科 中,增设了公民与道德、历史与地理等课程, 这对进行资产阶级的思想教育、民族主义的教 育和认识社会与世界是必须的;在自然学科方 面,增设了自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学科,这与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 1.教育第一次从剥削、统治人的工具变为消灭剥削和 压迫的历史任务的工具。 2.第一次从社会制度上为教 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与促进个人发展的功能的协调 提供条件。 3.教育内容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4.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校外教育的一致性。 一、现代社会教育发展趋势:1、第一个趋势:社会生 产、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密切和 加深,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2、教育由 更多的成为继承人类已有文化服务逐渐向更多地创造 新的文化和物质财富,为社会发展和未来社会服务 二、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1、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向普 遍化与直接化转型2、学校教育制度向梯形化、弹性化、 开放化和终身化转型3、学校教育以培养现代人为目 标,实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现代化转型 4、教育事业呈现加速发展 5、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接 轨 三、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间的规律性联系:1、教育随 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社会诸方面对教育的作用在不 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里是不平衡的。社会政治的民 主化程度越高,教育的阶级性越隐蔽或趋于消灭;社会 物质生产发展水平越高,教育的生产性越鲜明;社会科 学文化发展水平越高,教育的科学性越强3、教育对社 会的反作用与社会发展水平成正相关。越是进步的社 会,对教育的需求越大,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越大。4、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5、自身的继承性 一、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物质生产 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条件。社会物质生 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与时间、物力和财 力。2、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摧动作用不是偶然的。社会物质 发展的趋势首先表现为生产过程中对科学知识和人类 的智力、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直接劳动的要求上, 呈现出的变化趋势是: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由以消耗 体力为逐渐变为以消耗智力为主。社会物质生产变化的 第二个趋势是速度越来越快。2、物质生产发展的上述 两个趋势对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1、教育是实现劳 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组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1提高对生产要求 过程的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 工作效率○2能合理操作,实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工具 机器的保养和维修,减少工具的损坏率。○3通过再学习 能力,有助于缩短掌握、运用或更新岗位新技术所需要 的时间。○4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提高加强生产 管理的愿望与能力。2教育是加速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技 术更新的有利新的有利因素。教育对生产中技术更新起 促进作用,还因为作为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的科 学,技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再生产。 三、社会物质生产与教育之间关系的性质:1、社会 物质生产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在两个方面:○1教育不 能脱离社会物质生产的需要与可能去发展。○2如果教育 超越或落后物质生产发展的水平和需要,那么必须改造 的是教育而不是生产。2、社会生产力与教育之间联系 教育不仅与生产力有直接联系,而且教育就是生产力。 教育活动的对象是人,生产活动的对象是物:教育活动 的直接结果是人的成长,生产活动的直接结果是物质财 富的增长。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1.政治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现控制 2.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二种手段是通过政府,党 政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其中包括总的教育 方面的以及与教育相关的其他领域的方针,政 策等手段来实现 3.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三个手段是法律 4.政治对教育作用的另一个最常用的手段是直接 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响受教育 者的政治立场,观点与态度,形成教育者的公 民意识和行为 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1.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 路线,造成舆论 2.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 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 或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4.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第一种类型是把文化作文动词来解释,我国被汉代古问 经学家列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中提到“观乎天文以察 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第二种类型是把文化理解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 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或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强 调文化的人为性,它反映社会文明程度 第三种类型是把文化理解为社会某一种具体的活动或 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 1.教育学对人的研究之特殊视角,主要表现在三 个方面:第一,教育学把个体作为一个复杂的 整体来研究,而不是把人的某一方面作为自己 的研究对象。第二,教育学要研究个体的发展 与形成问题。第三,教育学还需要研究个体发 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各种可能存在的关系模式 并探讨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发展功能的统一 问题。 2.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是深入到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可称为“学 校亚文化”;第二个层次是作为学校教育外部的 文化以文化背景的方式对教育的影响;第三个 层次是直接对教育中的人的身心发展和生存式 产生影响。 3.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教育是文化延续 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 必不可少的一环。第二个作用是普及,教育是 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 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还具有交流、整合 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 4.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关系的综合分析 首先,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联系并不在同一 层次上,从总体看,这些联系是多层次、多方 面、多渠道和多性质的。其次,教育与社会各 子系统相互作用在性质与侧重点上,都是有区 别的。再次,社会各子系统对教育的要求只有 在被人们认识到并恰当地内化为教育本身的要 求,内化为教育的制度、内容、方法、组织形 式等后才能得以实现。最后,从发展的角度看, 教育往往落后于社会各子系统的发展。 5.人性观与相关教育理论 我们把这种体现在个体身上的、区别于其他生 物的类特性统称为人性。性善论者,他们关于 教育须顺乎自然,发挥人内在的潜力以及每个 人的个性应得到尊重与充分发展的教育理想, 也就积极意义。性恶论所持的性生来就恶的结 论与性善论者同样不准确,他们看到了人性的 自然属性中有物质需求这一最基础构成,是对 人性需要的一种唯物的态度,有其合理性。 一.个体发展观与相关教育:1.个体发展贯穿于生命全 程还是生命的一段时间。2.个体发展的动因源于内还是 源于外。3.个体发展的基本路线主要包括身与心。 二.人身心发展得基本规律:1.身心发展的整体性与全 面性。2.顺序性和阶段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4.共同 性和差异性。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影响的性质:1.环境对人发展的影 响主要表现为提供了多种发展可能性,同时也作出了一 定限制。2.环境对人作用的大小与环境本身的性质.变化 相关,也与个体发展水平相关。3.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在方向上有正反之分,大小环境的作用方向有多种组合 的可能。 四.人的生命实践有三个层次构成:最基础的层次是常 态下自动化的生理水平上的个体生命活动;第二个层次 是个体内在精神层面上的生命实践;第三个层次是社会 实践水平上的个体生命实践。 五.如何提高个体生命实践活动对个体的“发展效 应”?1.个体生命实践活动能否有效地影响主体的发展 取决于活动对发展个体提出的要求与发展个体现有发 展水平的相差度。2.活动对个体发展影响的程度与活动 本身的组织结构水平与重复程度相关。3.活动对个体发 展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4. 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效应还与活动能否取得成效以及活 动主体对成效的感受有关。 六.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受教育者 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上,教育者应帮助.创设条件,使 受教育者个体特质发挥并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 展现。 引导作用的深层含义在于学校教育应为人的终身发展 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离开学校后个体的继续发展创造条 件。 学校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发挥引导作用?1.学校教育 目标应符合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 当代水平以及所在国家的现有发展水平,使社会大环境 与学校小环境能取得正向的一致。2.从学校教育内部 看,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为人的发展提供各种物质条件是 不够的,学校应精心设计和开展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各种 活动,是受教育者通过活动实现发展,教育者则通过活 动指导,影响受教育者的发展。3.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 发展方面,应把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 力以及识别.控制.利用环境的能力作为根本性任务,并 贯彻到教育的一切阶段和一切活动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