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第四章

[考点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级

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教材名篇共44篇(高中14篇+初中30篇)。

1.(2011·江苏)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5)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6)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7)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碑》)

解析本题(1)(2)(6)(7)为所学高中课本中的名句,(3)(4)为初中课本中的名句,(8)为现代文名句,(5)为课外名句。试题总体难度不大,需注意以下几个字:“泠”不能写成“冷”,“骋”不能写成“聘”。

2.(2012·江苏)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5)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

(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中的句子,多出自课文。注意(1)中的“德”,(2)中的“当”,(3)中的“作”,(4)中的“惑”,(6)中的“惘”。

3.(2013·江苏)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7)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4.(2014·江苏)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3)“霁”字易写错,“虹”的字形要注意。(4)“虎”字易写错。(6)“牍”字易写错。(7)“谏”字易写错。(8)“徒”容易与“徙”弄混。5.(2015·江苏)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出自课内,不算太难。(2)注意“渚”字的写法。(3)(6)出自课内,补写前句,没有难写字,关键是要会背。(4)注意“蔓”字的写法。(5)注意“衡阳”的写法。(7)出自课外,反映考生平时积累的情况。(8)出自龚自珍的代表作,在初中时就已有所接触。

6.(2016·江苏)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洲”字易错。(2)“义”字易错。(3)“髫”字笔画比较多,易错。(4)“钩”字易错。(5)“沧”字易错,注意“月明”的语序。(6)“华”字易错。

(7)注意不要漏掉虚词“而”“且”。(8)“声”字易错。

1.纵观江苏近几年的名句名篇默写题,你发现其命题有何特点?

答案(1)题型稳定。采用文句识记题型,或给出上句,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写出上句。

(2)四个兼顾,四个突出。

①课内与课外兼顾,突出课内。

②初中与高中兼顾,突出高中。

③诗、词、文兼顾,突出诗、词。

④从先秦到近现代,时代兼顾,突出先秦、唐宋。

(3)特别突出对关键字的考查。既强调不漏字、不错字、不颠倒顺序,又在每个空中暗设考生容易写错的字,这个字就是关键字。

(4)课外名句仅占2分,内容富有现实意义。

2.江苏卷名句名篇默写题的命题特点,对于我们复习备考来说有何启示?

答案(1)对于《考试说明》规定的44篇篇目,要注意:

①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和片段突击相结合。

②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复习过程中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得其意思;书写时要记准字形,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更不能写错别字。

③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2)对于课外名句,因为它面广量大,很难锁定其范围,故平时不必刻意复习,只要留心教材、报刊中出现的名句即可。相对而言,复习资料中列举的课外名句较为齐备,可作为复习重点。

默写名句名篇最大的问题不是背不出,而是写错别字。为此,在背诵过程中必须加强关键字的书写,因为这些关键字往往是命题者有意考查的。

一、关键字的确认

示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

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为什么加框的字是关键字呢?因为它们反映了命题及默写的特点和规律。

①易写同音别字。如“致”“至”。

②易写通假错字。有时通假本字与通假字易混淆。如“车柔(煣)”“有(又)”“暴(曝)”“知(智)”“生(性)”等。

③易写错冷僻难写字。如“驽”“螯”等。

④易丢掉语助词或混淆语助词。如“矣”“也”等。

⑤需要强化成语记忆的。成语是中华语言瑰宝,凡是必背篇目中含有成语的句子都很重要。如本文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关键字的记忆与书写

(一)要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必须强化如下四个环节:

1.领悟含义

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意,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老师尤应适当点拨。如“为人性僻耽(dā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圈点强记

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

3.边诵边写

学生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老师在检查时,不仅要抽查背诵,而且还要抽查板演或默写,以防止“口是手非”。

4.规范书写

学生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二)做名句名篇默写题常出现的三种问题是写错别字、丢字和倒序。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需要在复习和应试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难写字、生僻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背诵容易书写难,难就难在一些难写字和生僻字上。如《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中的“酾”“槊”都是生僻字。对于这些字,平时要多练,考时应留心。2.注意同音异义字

同音异义字,是命题人最得意的“设伏点”,也是考生写错字的主要所在。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作”,常误写为“做”;“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中的“禁”,常误写为“尽”;

“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材”,常误写为“才”。这就要求考生应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通过有意识的比较,既知其音,又知其义。

3.辨别通假字

文言文中存在着大量的通假字,在默写名句时考生容易误写成它们的本字。

4.注意散文句中的虚词,尤其是句末助词

这些词在默写时容易丢掉。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的“焉”“也”两个助词,常被丢掉;“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矣”易丢,且易误写为“也”,而句末的“也”丢的次数更多。这就要求在背诵散文时,特别留心句中或句末的助词。5.留意词句顺序

颠倒句子顺序的,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两句的顺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两句的顺序。之所以易颠倒,是因为这些句子多为并列句。

颠倒词序的,如“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易颠倒为“见不贤而自内省也”,“秋月春风等闲度”易颠倒为“春风秋月等闲度”。对此,最根本的办法是准确理解文意。

默写题的临场技巧

1.默写题可以提前先做。如果中间一时卡壳,不要在那里搜肠刮肚地想,那样会浪费时间。可以先将其搁置一旁,继续做其他的题目“预热”,也许就能想起来了。

2.注意审题与答题

默写的审题似乎很简单,但有两点要注意:

①看清要求。如命题是“任选3个小题”,答题时应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依次做三题就够了,最好不要全做。

②看清出处。有时出处不同,默写的内容也不同。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到了韩愈《师说》中则引用成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答题时,除注意关键字的书写外,最好使用楷体书写,因为笔画太潦草,容易导致阅卷老师误判。如“夭”与“天”、“日”与“曰”,易辨认不清。

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做“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遗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

3.做单纯式填空题要注意:看似简单,只要求写出前句或后句,其实,难点在于给出后句写出前句来。因为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记忆规律是重后句而轻前句。遇到这种类型,考生特别容

易回想不出,除需要花大力气识记外,靠回忆整段内容来确定前句也是不错的方法。

不妨一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3)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5)其险也若此,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焚椒兰也。(杜牧《阿房宫赋》)

(7)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玩人丧德,____________。(《尚书·旅獒》)

答案(1)其黄而陨(2)朝菌不知晦朔(3)恐年岁之不吾与(4)驽马十驾(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6)烟斜雾横(7)羽扇纶巾(8)玩物丧志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2)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数数然也。(庄子《逍遥游》)

(5)唇焦口燥呼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7)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8)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答案(1)挟飞仙以遨游(2)唯见江心秋月白(3)赢得仓皇北顾(4)彼于致福者(5)归来倚杖自叹息(6)枯松倒挂倚绝壁(7)知者不惑(8)非学无以广才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8)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答案(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无边落木萧萧下

(3)惑而不从师(4)谁家新燕啄春泥(5)檐牙高啄(6)烽火扬州路(7)于我如浮云(8)恐美人之迟暮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后生可畏,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鱼我所欲也》)

(4)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5)____________________,击空明兮溯流光。(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7)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8)踏遍青山人未老,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答案(1)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2)翱翔蓬蒿之间(3)一箪食(4)恨别鸟惊心(5)桂棹兮兰桨(6)银瓶乍破水浆迸(7)可以横绝峨眉巅(8)风景这边独好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3)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7)______________________,杳不知其所之也?(《杜牧《阿房宫赋》)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答案(1)属国过居延(2)朝菌不知晦朔(3)草色入帘青(4)艰难苦恨繁霜鬓(5)凌万顷之

茫然(6)夙兴夜寐(7)奈何取之尽锱铢(8)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______,杳不知其所之也。(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5)清荣俊茂,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6)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8)删繁就简三秋树,____________________。(郑板桥《赠君谋父子》)

答案(1)无以至千里(2)其翼若垂天之云(3)辘辘远听(4)春江花朝秋月夜(5)良多趣味(6)长夜沾湿何由彻(7)位卑未敢忘忧国(8)领异标新二月花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鱼我所欲也》)

(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5)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7)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先利其器。(《论语》)

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2)甲光向日金鳞开(3)信誓旦旦(4)其远而无所至极邪(5)呕哑嘲哳难为听(6)潦倒新停浊酒杯(7)何似在人间(8)工欲善其事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4)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7)_____________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2)靡室劳矣(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4)为人性僻耽佳句(5)杜鹃啼血猿哀鸣

(6)塞上燕脂凝夜紫(7)山肴野蔌(8)千里共婵娟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乞人不屑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4)今夜闻君琵琶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转朱阁,______________,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剪不断,理还乱,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7)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8)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答案(1)蹴尔而与之(2)沿溯阻绝(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4)如听仙乐耳暂明(5)低绮户

(6)是离愁

(7)钻之弥坚(8)欲寄彩笺兼尺素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是鸟也,____________________。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________?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

(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树林阴翳,鸣声上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7)死生契阔,______________。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8)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答案(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3)岂无山歌与村笛(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5)天街小雨润如酥(6)游人去而禽鸟乐也(7)与子成说

(8)欲辨已忘言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________________,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8)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_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答案(1)而后乃今将图南(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别有幽愁暗恨生(4)无边落木萧萧下(5)拄杖无时夜叩门(6)赢得生前身后名(7)仰不愧于天(8)岂因祸福避趋之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定

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四节古代文化常识训练定时规范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一部分文人是进士出身,如王维,但仍有很多不是,比如李白,杜甫。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狄仁杰就曾在此任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古制规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是为丁忧,时间视亲疏而定;丁忧期间不能为官,已为官者则需停职守制。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解析D项,“拜”“除”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只是指任命官职。 答案D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B.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如“正统二年”中的

“正统”是年号,这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谥号”“庙号”,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解析A项,禅位:君王将帝位禅让给贤人或让位。不是皇帝登临皇位。 答案A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解析B项,“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答案B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 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

古代诗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古代诗文阅读专项训练 (一)与狐谋皮① 周人②有爱裘而好珍羞③,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④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⑤。何者?周人之谋失之。 【注释】①与狐谋皮:和狐狸商量剥它的皮做裘衣。②周人:周地的人。③珍羞:珍奇贵重的食品。④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猪和羊称为“少牢”。⑤一牢:一只羊。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 A.与狐谋.皮聚室而谋.曰 B.周人之谋失.之失.道寡助 C.五年不具一牢.亡羊补牢. D.言未卒.士卒.多为用者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 A.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C.出让看火.伴 D.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3.填空。(8分) (1)“与狐谋皮”是成语,又引申为成语比喻 (2)体现“周人”迂腐而痴呆的两个句子是: (3)描写狐、羊听说周人将“谋皮”“食之”而纷纷躲避的句子是: (4)点明周人没有制裘,食“珍羞”的句子是 4.翻译文中画线句。 译文: 5.本文的寓意是什么?(6分) (二)指鹿为马 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也。”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其自而从邪臣之说。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陛下以臣言不然 B.言师采药去 C.群臣半言鹿,半言马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填空。(3分) “丞相何为驾鹿”一句式的特点是。其中应为的倒装。 3.请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4分) 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其自而从邪臣之说 4.“指鹿为马”的意思是,比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丞相何为驾鹿? 译文: (2)群臣半言鹿,半言马。 译文: 6.赵高为什么要指鹿为马?(6分) (三)狄仁杰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仁时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4分)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译文: 3.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5分)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6分) (四)粤人食芝 粤人有采山而得菌,其大盈箱,其叶九成,其色如金,其光四照。以归,谓其妻子曰:“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齐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其子视之,曰:“吾闻得仙者必蜕其骸,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也。”乃食其余,又死。于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8分) (1)天不妄.与也()(2)入咽.而死() (3)采山而得.菌()(4)其大盈.箱()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6分) (1)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 译文: (2)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 译文: 3.阅读第一段,对粤人的死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采得毒菌误以为是神芝 B.以为自己有成仙之分 C.“沐浴,齐三日” D.烹食毒芝 4.既然粤人已烹食毒芝而死,为什么其子及同室者仍然“食其余”?(5分) 5.阅读这则寓言,你吸取了哪些教训?(6分) (五)岑参立节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①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之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②畏人予人者骄人③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无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④其节也。” 【注释】①致邑:给(他)一块领地。②受人者:接受别人东西的人。③骄人:傲视别人。骄,动词,对人“骄”。④全:保全。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臣闻之”一句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辍耕之.垄上 B.怅恨久之. C.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D.孔子闻之.曰 2.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4分)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无畏乎? 3.下列与“不我骄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子何恃而往 C.甚矣,汝之不惠 D.何以战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曾子衣敝衣以耕译文: (2)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译文: 5.鲁君派使者送领地给曾子,曾子为什么不接受?(用文中原话回答)(4分) 6.请用一句俗语概括曾子的“立节”含义。(5分) (六)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茸,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①,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注释】①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4分)

高中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高中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4.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限时:60分钟总分:63分 一、(2019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注]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 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五、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B “景象凄凉残败”错,从全诗来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2.答案①对比:第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第五、六句描写二月新柳、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触动诗人的离情,更显悲哀。③用典:第七、八句化用《击壤歌》,表现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恬淡,赞叹其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

2020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落实训练高效增分

专题六传记体裁不偏离四大题型有顺序 文言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光禄四行。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 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 ..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 ..,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 ..,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①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②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②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B.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古代诗文阅读小练习备课讲稿

古代诗文阅读小练习

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巫山高 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说那巫峡在古代巴国的东边,高高的似在半空之中,点明巫峡的方位,描绘其高耸云霄的状貌。 B.第二联说云雾遮蔽了神女庙,雨水洒到了楚王的离宫,化用典故,目的是表现巫峡的悲凉氛围。 C.第三联说从早到晚都能听到泉水的声音,无论冬夏,树色总是那样苍翠;“寒暄”,冬寒夏暄,泛指一年四季。 D.最后一联说那悲哀的猿啼声本来就使人不忍听,偏偏在这深秋时又不断地传来,诗人产生无限的落寞情怀。 E.全诗词采雄浑,情意委婉,写尽了巫山之雄伟,巫峡之神奇,四时之胜景,猿声之凄清,写景抒情,声情并茂。 2.试对“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中“落”“同”两字的使用加以赏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题目。(11分) 偶成① 袁宏道 谁是乾坤独往来,浪随欢喜浪悲哀。 世情到口居然俗,狂语何人了不猜。 彭泽②去官非为酒,漆园曳尾③岂无才。 百年倏忽如弹指,昨日庭花烂熳开。 [注]①李贽睥睨一世、顶天立地的人格精神和直抒个体赤子之心的“童心说”之文学主张,引起了少年才子袁中郎的强烈共鸣,他写下了多首对李贽表达钦敬的诗词,《偶成》是其中的一首。②彭泽: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著有《归去来兮辞》。③漆园曳尾:用的是《庄子》中“曳尾于途”的典故,常用来比喻虽显身扬名于庙堂之上,但丧失了自由,不如过贫贱的隐居生活而得逍遥全身。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谁是乾坤独往来,浪随欢喜浪悲哀”中“独”是特立独行的意思,“随”是随意任性的意思。 B.“彭泽去官非为酒,漆园曳尾岂无才”借用陶渊明和庄子两个典故,旨在表现厌恶官场,渴望回归田园的愿望。 C.“百年倏忽如弹指”运用比喻手法,把百年比喻成弹指瞬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飞逝,慨叹人生短暂。 D.“昨日庭花烂熳开”写昨日花儿在庭院中烂漫开放,形成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三教案半卷练8古代诗歌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古代诗歌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限时:30分钟满分:27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鲁东门观刈蒲 李白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①,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注] ①龙须:龙须草,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寒事”“初霜”点明深秋的时令特点,交代了“刈渚蒲”农事活动的背景。 B.“挥镰”“拂水”两句用比喻描写劳动场景,富有诗意,意在表现劳动之美。 C.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侧面表现蒲草珍贵。 D.本诗前面部分叙写场景,后面部分托物言志,脉络清晰,情感抒发含蓄委婉。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C项,“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错误,从诗中来看,“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是写席子可以给人带来享受,而非写农人“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 2.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编织的席子实用舒适,不比龙须草编织的席子差;②具有不染尘的特点;③借物喻人,表达对才高品洁之人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诗歌的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此草最可珍”,“此草”是指“蒲草”。“何必贵龙须”“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意思是“何必看重那龙须草”“织成草席铺上玉床,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欢娱”,这是说“蒲草”的实用价值,可以用“蒲草”织作玉床席;“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意思是“蒲席光滑平贴,罗衣能够反复拂扫,不必担心会聚积尘土”,这是说“蒲草”的品性,“不畏”“素尘”更凸显得蒲草的高洁纯净;结合全诗来看,诗中所写的“蒲草”又喻指有才能又品性高洁之人。因此诗人说“此草最可珍”。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① 杜甫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最新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汇编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汇编 江西省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2题。(4分)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2分) A 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 2.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无锡市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阅读上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华市 送客诗 严维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1.诗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写出了金华哪两处名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金华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婺江(双溪)八咏楼 2. 赞美、热爱以及留恋之情。 嘉兴市 晓过鸳湖 查慎行①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训练定时规范

文言实词 (时间:60分钟 分值:87分) 题组一 基础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单于使卫律召武(苏武)受辞. 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我从去年辞. 帝京④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②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③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④彼且奚适. 也 C.?????①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②低眉信. 手续续弹③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④信. 可乐也 D.?????①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②控蛮荆而引.瓯越③引.赵使者蔺相如④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 节 解析 C 项,①使者,指媒人。②随意,随便。③④的确,实在。A 项,①口供,引申为“审讯”。②辞谢。③辞别,离开。④应酬的言辞。B 项,①出嫁。②适合、依照。③享用,享受。④到。D 项,①后退。②连接。③延请。④自杀。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②杀人如不能举. (尽) B.?????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然)②谗人间. 之,可谓穷矣(离间) C.?????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②生孩六月,慈父见. 背(偏指“我”) D.?????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欺负)②胜负. 之数,存亡之理(失败) 解析 D 项,①负:辜负,对不起。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 .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 C .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D .野马也,尘埃.. 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析 A 项,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B 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C 项,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重在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主要指旁系亲属。 答案 D 4.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实词。(14分) (1)伐罪吊.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大不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洒扫庭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聚讼. 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患. 无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严惩不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克. 日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 【答案】D 【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命题规律 .从选材上看,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有时也会涉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 2.从题材上看,赠别诗、写景抒情诗、羁旅思乡诗等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查重点。 3.从考点上看,重点考查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形象的考查还是隐含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考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4.从题型上看,2017年为一道5选2的客观题,5分;一道主观题,6分。2018年变为一道4选1的客观题,3分;一道主观题,6分。 命题角度1鉴赏形象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一、(2018全国Ⅱ·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D项,“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错。诗的第五句中,“端溪石池”指端砚,五、六句的意思是在砚台中研好了浓墨,在烛光映射中挥毫。这是诗人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本诗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失落。诗人以贴切生动的比喻,奇特丰富的想象,把万里胡尘的战斗场面与纯熟精湛的草书艺术高度完美地结合起来。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酒”字,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复把”时情感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一个“酒”如同进军的旗鼓,勇士气吞万里的声势在这里重现;第二个“酒”展现了凯旋庆功的场面,复饮反映了战 争胜利、狼烟尽扫后的自豪。 二、(2017全国Ⅱ·14~15·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苏辙在当时的名位很高,诗人引用唐代李揆的典故,用李揆指子由,是想借此告诫子由,出使契丹,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可知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的典故,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属曲解文意。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理解偏颇。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题干要求回答“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所以应具体赏析首联。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

2017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十五)及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专题练习(十五)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11分) 水龙吟西湖怀古 南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①,天吴移水②,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①力士推山:传说中古时巴蜀五丁力士推山的故事。 ②天吴移水:“天吴”,海神名。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前句为“果”,后句为“因”,引出怀古思绪。 B.“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句用铺叙手法展开对西湖景致的描写。 C.“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句作者斥责豪杰们都忘却了当年收复中原的决心,表达他一人孤独奋战的无奈之情。 D.“可惜”是承上启下之语,“藉何人”是亟盼有人出来扭转乾坤。反问句增加痛苦之沉重。 E.全词运用了衬托、反问的手法。词的上阕以美景衬哀情,抒兴亡之思。下阕由怀古转入伤今,直抒胸臆。2.有人评论此词“达情曲而蕴蓄”,请结合下阕内容加以赏析。(6分) 二、(2016·西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11分) 采樵作 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3.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些描写有什么用意?(5分) 4.颈联和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11分) 巴西①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 杜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 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②。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 ②万井:指巴郡。舂容:江水冲击之声。 5.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6.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6分) 四、(2016·广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11分)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唐·岑参 回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作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通关练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九 古代文化常识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通关练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考 点九古代文化常识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统称“诸生”。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代指官吏。 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答案 D 解析“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常比喻亲密友爱。古代表达此类意义的词语有很多,如“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政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 答案 C 解析“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黜陟”中的“黜”指晋升、进用,“陟”指降职或罢免,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指旧时的制度、法则,古代的典籍或老典故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

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怎样读懂一首诗 第一步,把全诗默读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 第二步,找出诗中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第三步,找出诗中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惜、哀、悲、痛、怒、愤、怨、叹、笑、喜、乐等),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第四步,看看标题有什么提示,然后作一个总体思考。 例如: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画横线的名词告诉了你所写的景、人、事:在秋风的日子里,身处洛阳城的诗人写信回家,临到要把信发出去,又打开信封。“寻常”的细节是“临发又开封”。“开”是一个动词,很传神,它表达了什么情感呢?“家书”即将发出,又打开信封补写,是因为有“说不尽”的“意万重”。再联系标题“秋思”(“思”就是思念),那就不难看出,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或“深切的思念”)。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描写了(意象、形象),写出了(意象、形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抒情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寓情于景、借古抒怀、触景生情【描写手法】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工笔渲染勾勒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 ◆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三 古代诗歌阅读检测

古代诗歌阅读 (时间:60分钟分值:88分) 1.(2015吉林长春一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11分) 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自遣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1)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有何异同。(6分) 解析:在整体感知两首诗歌大体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两首诗歌中“须惜少年时”“直须折”“空折枝”“得即高歌失即休”“今朝醉”“明日愁”等关键词句均表现了要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分析二者不同之处,前者可抓住“莫惜金”“惜少年时”,从不负青春、惜时进取的积极角度作答;后者可抓住“今朝醉”,从放纵自己、失意颓废的消极角度作答。 答案:相同点:这两首诗都含有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2分) 不同点:前者说花儿与少年,所以“莫待无花空折枝”颇有不负青春、及时努力的意味;(2分)后者取象于放歌纵酒,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颓唐情绪,“今朝有酒今朝醉”让人感到一种内在的凄凉、愤激之情(如答放纵自我、享受生活亦可)。(2分) (2)《自遣》一诗在情感上和字词运用上“重叠之中有变化”,请针对其中一方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解析:可从情感的重叠和字词的重叠中选取一种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抓住具有相同意义的词句进行分析,如选取字词的重叠变化,可从诗句中找出相同的字词进行分析;在变化上,也可从词性的角度分析。 答案:(示例一)情感上重叠而富于变化。首句说的是得意时诚可高兴,失意时也不必悲伤,次句则是从反面说同一意思:倘不这样,“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三句“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复与推进,四句“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失即休”的进一步阐发。总之,从头到尾诗情有一个回旋和升腾。 (示例二)字词上重叠而富于变化。首句前四个字与后三个字意义相对,而二、六字(即)重叠;次句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也悠悠,“多”“悠悠”重叠形成反复。三、四句句式相同,三句中“今朝”两字重叠;四句中“明日愁”三字重叠,但前一个“愁”是名词,后一个则是动词,词性亦有变化。(重叠中有变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手法,答出诗歌重叠处得2分,变化处得3分) 2.(2015河北唐山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1分) 除夜宿石头驿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试题汇编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试题汇编 1、(2012浙江衢州)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1.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 2.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2(2012浙江丽水)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诗中有画。(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2.景中有情。(2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2、(2分)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 3、(2012浙江嘉兴) 野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2分)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4、(2012山东滨州)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1分)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1.湍急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 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2012浙江台州) 秋夜山居(4分)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 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1.(2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 2.(2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 6、(2012浙江温州)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