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师用案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师用案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师用案

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

【学习目标】

1、知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条件、成就,能认识到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能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3、能说出世界市场形成的各个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重点】(1)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2)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自主学习】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条件:

1、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局面。

2、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资金条件: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4、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二)中心: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

(三)标志: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四)成就:1、电的发明与应用: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爱迪生发明钨丝灯泡等;但作为新能源逐步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共事业等领域。

2、钢铁工业的发展;

3、新兴产业的发展:近代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发展起

来,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4、传统产业的发展:农业。

(五)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方面: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过程的和自动化,人类进入。

2、生产关系方面:

①垄断组织产生: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变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垄断组织的发展。

②公司制出现,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意义上的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③股票交易市场形成,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形成了一批“巨型企业”。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

(一)原因:

1、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2、列强的经济实力进一步上升,拉大了与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3、西方大国的垄断资本集团大规模向海外扩张,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

(二)概况:

1、德、美、日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的强大竞争对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美国的对外扩张:

①早期对外政策的重点是建立美洲体系。

1823年提出“门罗主义”,拒绝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涉。

1889年召集第一次泛美会议,成立“泛美同盟”。一步步把拉丁美洲变成自己的“后院”。

②20世纪初美国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19世纪90年代,马汉提出“海权论”。

1898年,美国发动美西战争。

③美国是新殖民主义倡导者和设计者。

19世纪中期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

1899年、1900年提出“自由贸易”政策。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一)条件: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

2、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3、交通运输工具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二)表现: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击与选择为主要内容

【知识补充】: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发展进程为一国到多国

B、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

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美国的对外政策,实施的先后顺序是①孤立主义②门罗主义③泛美主义④“门户开放”政策(A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4、下列各地不是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夺取的是( D )

A、菲律宾

B、关岛

C、波多黎各

D、古巴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与下列现象有密切关系的是( C )

A、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B、英国已成为最大的世界殖民帝国

C、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

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按照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选项,正确的顺序是( B )

①生产力的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③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④帝国主义形成⑤垄断组织出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②①③④⑤

7、下列关于世界一体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促进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

B、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

C、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

D、清除了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8、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垄断组织形式生产的经济模式表明(B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了局部调整

C、资本主义统治完全确立

D、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

9、19世纪最后30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根本原因是( A )

A、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

B、美国拒绝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涉

C、交通运输业取得新的发展

D、世界已经连接为一体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B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11、右图形象的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B)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12.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

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C

A.英国经济实力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13.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B )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案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 课 件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e016369258.html,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了解我国沿海地区与沿边地带、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区域差异。 (三)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及人世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四)在现代化建设中,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基本国情"、“区域差异”、“冲国走向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四部分组成。本节教学内容涉及面很广,既是对中国地理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又站在全球的高度来看待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既注意了与前面内容的衔接和联系,又对知识面进行了拓展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提高要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能;在思想教育方面,应侧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学。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我国显著的地区

差异。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展示。世界政区"挂图,讲述:我们知道中国是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的国家,也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有人说。中国这只沉睡的雄狮已经醒来了,你认为对吗?对,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走向世界的中国”。 方案②:教师搜集中国申奥成功、加人世贸组织的有关图片,用事实说明: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经济正不断向前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导人新课。 教材第一部分介绍中国的“基本国情”。教师将“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 图、“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及居世界首位的资源的数据图表制作成多媒体。教师指导读 图,分两步进行: .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 (1)五种基本地形齐全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 浙师大附中庞威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从世界交流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整体化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了解科学家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 导入: 材料: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的庞蒂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 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 提问:罗伯特·赖克的这个数学分析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怎样的重要趋势? 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引入主题:走向整体的世界 新课讲授: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1)政治条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资本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3)劳动力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起来。 (4)市场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也进一步拓宽了国内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1 世界近代史—走向整体的世界

专题十一整合训练 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2、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到过亚洲的航海家是() ①迪亚士 ②哥伦布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西班牙、英国、法国 B. 意大利、法国、荷兰 C. 英国、意大利、荷兰 D. 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开始进人欧洲市场……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材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引起了商业革命 B.引起了价格革命 C.引发了殖民扩张 D.促进了工业革命发生 5、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地区出现资本主义经济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D.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冲突 6、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7、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 C.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8、马克思在《不列颠的印度的统治》中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对待他们的奴隶。”上述材料主要揭露了()A.殖民扩张的残暴B.种植场主的虚伪C.英荷之间的矛盾D.垄断组织的扩张9、1651年,英国《航海条例》规定: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规定直接导致英国( ) A.物价迅速上涨,冲击了国内封建生产关系 B.打击荷兰势力,促进航海和工商业发展 C.国力迅速增强,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海外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10、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人教新 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班分成四个社会调查小组,按协商选择的办法分别对我们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社会调查,经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写成了较好的社会调查报告。现在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一下调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板书: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从图9.1上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呢?可以想象出东北平原的土壤、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此外,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这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平原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各师说课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态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教材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教材的重点,要根据第二次业革命成果分析世界连接成一体的原因;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体现了一体化过程的两面性,要指导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一体化进程。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已经学过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但对问题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揭示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决定性影响,对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原因理解得也不到位,教师要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作正确引导,实现课标要求。 教学方法 1.在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史实和影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学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用比较的万法掌握历史知识的习惯。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图表资料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阐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3.引导学生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归纳阶段特征,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世界一体化进程。 学习方法 1.预习教材,按照原因、进程、重大成果、影响的顺序列出知识要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增强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2.积极思考问题,与同学展开讨论,交流意见,在合作中主富、充实、完

善自己的看法,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3.以世界一体化进程为题,写历史小短文,概括新航路开辟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锻炼自己调动运用已学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了解科技革命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探究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让学生养成比较的思维习惯。 2.利用图表使教学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一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学习西门子、爱迪生等人为科学不断探索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3.结合人类对世界白穹分割从暴力手段逐渐向和平方式过渡的史实,树立和平与发展并重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 电气时代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 整体世界的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过程

八年级地理教案-走向世界的中国

走向世界的中国 八年级地理《》(教案设计)【学习目标】知道我国正在建 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大工程的路线及目的、意义。知道我国经济的基本国情: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产值低。联系我国的国情和国际环境,简要分析我国的发展策略。【教师活动】复习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把中国划分成四大地理区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已经学过的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找出区域划分的原因。【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归纳知识脉络,形成对知识体系的清晰认识。[导入新课] 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区域差异大【教师活动】 归纳铺垫: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各方面的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不同,发展就会有差异。我们要想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合理地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发展模式,促进每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区域发展不同案例分析:西北地区。展 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气候图、矿产分布、自然景观图,判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特点。【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和方向。【教师活动】西北地区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发展绿洲农业,西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已经大规模开采油气。【设计意图】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教师活动】想一想:我们家乡的自然环境怎样?西北地区的发展模式能不能照搬到我们家乡来?为什么?我们家乡的经济应该如何发展?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气候图、自然景观

图等,判读我们家乡的位置、地形、气候、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特点。【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我们家乡的经济发展优势和方向。【教师活动】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区域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的根本点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最大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想一想:新疆的天然气、甜甜的瓜果没有地方需要,珠三角加工制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销售,将会产生什么影响?从这个方向看,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区域合作。【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3.区域合作【教师活动】仅仅依靠本区域 的有利条件并不能有效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正如同学们都知道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大工程,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案例分析】西气东输。【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地区的重要意义。【设计意图】要学生明确区域合作对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政区图。我们从实例中看到我们的祖国在各区域的发展中不断向前发展,那么,我们的祖国怎样才能在世界这个更大的区域中求得发展,大显身手呢?二、在世界中求发展【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签字仪式。案例分析:展示某型飞机生产网络-----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例证。

《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稿

《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教材分析--地位: 《走向整体的世界》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专题的内容。 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从专题的地位来看: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最终环节。 2、从内容来看,本课探讨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3、从影响来看,本课探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经初步接触了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 学生经过必修一、必修二前半本的学习,已经学习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通过对必修二专题二、三、四的学习,学生对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工业化等概念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可以作为本节课的辅助例证。 高一第一学期的政治必修1当中,已经学习了经济全球化的常识以、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股份制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资源。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促使世界走向整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比较,认识人类社会联系加强的趋势。

学会联系同时期中国的相关知识辅助了解、评价世界整体化,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和联系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辩证认识世界整体化的双方面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连接为一体。 难点:理解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理解世界整体化的基本内容,辩证评价世界整体化的影响。 五、教法: 1.启发式谈话法,老师由浅入深的设置几个问题,层层推进,在平等和谐的氛围 中完成教学。 2.小组合作探究,先组内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展示交流。 3..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 4.史料分析法:提高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素养。 六、教学流程 【设计指导思想】 1.一课一中心:世界整体化:如何实现,如何看待 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表象到本质 3.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以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帮助理解、建构新知识 4.以知识迁移检验课堂效果:古为今用,拓展思维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昨天与今天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让学生从身边寻找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今天的影响,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本课教学奠定良好的课堂氛围。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3)(1)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搜集科学家为科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故事,在班级进行交流;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结合人类对世界的分割从暴力手段逐渐向和平方式过渡,树立和平与发展并重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建议: (1)关于“电气时代的来临”一目,介绍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条件、成果、经济结构和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的变化四个问题。 ①条件:可引导学生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从政治、经济、科技和国际环境四方面分析。 ②成果:19世纪70年代,以美国和德国为发源地和“中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科学出现突破,技术不断创新,新发明涌现,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1866年,德国科学家兼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自激式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开辟了“电力时代”。 ③经济结构变化:电气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也发展起来的,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④垄断:伴随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日渐成为工业组织的支配形式。公司内部的生产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也发生变化,1917年在福特汽车公司建成自动生产流水线。1863年纽约股票交易所建立。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 (2)关于“瓜分世界的狂潮”一目,讲述了资本主义对外瓜分世界的条件、概况、争夺的焦点和美国的新殖民主义四个问题。 ①条件: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 ②概况:到19世纪末,德、美、日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它们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夺取殖民地的欲望最为贪婪,侵略扩张活动最为疯狂,世界绝大部分土地被瓜分。

第十一课《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

第十一课《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 第11课 走向世界的中国 第一节 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 【内容标准】 本课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三.4.7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2、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3、知识:掌握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 本项目主要有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是经济全球化、世界

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然后,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理解我们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从而进一步体会世界发展的趋势。 第二个层次“国际竞争中的中国”主要讲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三层内容:一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二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三是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我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既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又有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对世界、国家发生的大事有一定的了解,比较关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但是由于知识储备不足、理论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等比较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还存在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理论上准确的阐述,还要提供大量的真实的资料来深入浅出地说明这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教学重点】如何认识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设计理念】

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班分成四个社会调查小组,按协商选择的办法分别对我们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社会调查,经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写成了较好的社会调查报告。现在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一下调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板书: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2021届高考(浙江)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 1.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这些发展() A.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领先世界 B.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说明民主代议制的确立 D.为工业革命准备物质技术条件 2.研究表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进入了一个高工资时代,如约克郡熟练工人平均日工资从1先令上升到2先令3便士;与此同时,英国主要粮食尤其是大麦、小麦的价格显著下降。这一状况() A.得益于工业革命发展 B.降低了社会消费水平 C.提升了农业生产收益 D.刺激了工业技术革新 3.(2020·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期中)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与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1760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一个机工每天要跑4英里路。找6个纺纱工,才能收购到一天所用的纱线。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发明有效缓解了此问题() A.凯伊B.哈格里夫斯 C.卡特莱特D.瓦特 4.(2016·4月浙江选考,T18)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 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 B.推行标准化生产 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 D.创制水力织布机 5.(2020·台州质量评估)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A B.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 C.“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D.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6.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C.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7.下面是某一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示意图,该示意图() A.表明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B.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 C.表明英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D.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外贸状况 8.(2020·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1835年,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布鲁克林和新奥尔良的煤气公司,为一些工厂以及少数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四十年后煤气公司达到四百多家,但街道煤气照明依然限于大城市,住在小城镇和农场的美国人仍依仗蜡烛和油灯。这反映了() A.美国农村更注重环境保护 B.电的广泛运用造成煤气照明的衰弱 C.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发展迟缓 9.近代以来,世界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下图中虚线所示的交通工具是() A.轮船B.火车

2020年春季人教统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基础练习题卷: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磅。”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 A.商业中心发生转移B.商品种类急剧增长 C.资产阶级获益匪浅D.各国联系日益紧密 2.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在于( ) A.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C.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D.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3.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发现绕过非洲到印度的航线后,西欧以海上商路取代古“丝绸之路”,大西洋沿岸一些欧洲国家则随之振兴。这些变化( )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 B.使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C.使葡萄牙垄断了欧亚商贸 D.导致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4.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亚洲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 100吨。在直通印度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 000吨。材料反映了( ) A.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B.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 C.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 D.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 5.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6.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在非洲命名了许多如“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的地名。这些地名客观上反映了( ) A.航海家的冒险精神B.非洲物产极其丰富 C.探求新知的主动性D.殖民扩张的掠夺性 7.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说道:“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作者意在强调( ) A.大西洋位置的重要性B.传统社会的终结 C.新航路开辟影响之大D.1500年的转折意义

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教案

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教案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更新:2010-12-3 栏目:八年级历史教案 【热点导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 案3 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教案 文章来源3 e d u 教育网 一、课程标准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联合国的相关知识(溯源、宗旨、职能、作用等)。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及意义。 中美关系从恶化到缓和。 中美关系的症结(台湾问题)。 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 2、能力目标 通过讲述中国从被拒绝在联合国大门之外到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及在当今世 界和平与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 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中美关系演变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纵向、横向、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展示相关影视资料、图片(周恩来出访亚非14国,毛泽东接见斯诺、乒乓外交、尼克 松访华等),培养学生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始终坚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打破了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中国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 民族自豪感。 通过台湾问题的讲述,强化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领土主权的民族意识,增强学生努力学习,奋起直追,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早日实现两岸统一的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合国的宗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 难点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中美关系的症结?D?D台湾问题。 四、整体感知 新中国初期外交环境的恶化 1.美国的孤立、封锁、遏制。 2.中苏关系的恶化。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迈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两步 1.重返联合国。 (1) 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2) 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中美建交。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1:“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表是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社会阶层划分数量所占总数比例(%) 上等阶级8 3.0 中等阶级142 53.4 底层中等阶级85 32.0 劳工阶级31 11.6 A B.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C.19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D.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 2.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于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约100家工厂……从这些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B.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C.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3.(2019·合肥调研)下表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其他国家 比重13.4% 4.6% 14.5% 37.7% 29.8% B.德国确立了欧洲霸主地位 C.美国的工业化水平最高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4.(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图是1850年、1870年英、法、德三国蒸汽动力的增长对比,这说明( ) A.英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最为迅速 B.法国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起步最晚

C.德国国家统一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D.英法德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5.(2019·乌鲁木齐一模)经济史学家认为,英国工业革命基本上是无意向性的、群众自发的社会经济现象,它不是由国家运用政治权力组织和推动的,这一自发经济现象首先兴起于英国当然有其社会人文因素。他们的依据是英国( ) A.逐步成为世界工厂B.市场需求的增长 C.科学技术的大突破D.君主专制的削弱 6.(2019·宜宾一模) A.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 B.这些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认识 C.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D.没有考虑到英国的历史传统 7.(2019·惠州调研)1720年英国政府通过《泡沫法案》,明令成立公司须经“议会或国王授权”。1825年,《泡沫法案》被废除,公司成立条件放宽。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重商主义的盛行B.工业革命的发展 C.垄断资本的出现D.政府权力的削弱 8.(2019·合肥一模)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了《谷物法》,结束对谷物进口的限制和关税保护政策,1849年又废除了《航海条例》,允许本国及其殖民地的外贸运输使用别国船只。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倡导自由贸易B.垄断了世界航运 C.鼓励海外殖民D.放弃了重商主义 9.(2019·汕头一模) 英国女性对家庭经济贡献表(%) A.女性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B.机器生产加剧了工人失业 C.轻纺工业成为重要经济部门 D.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10.下图是英国1600-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 )

中国走向世界教案范文整理

中国走向世界教案 学习目标: 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学习重点: 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学习难点: 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海尔、联想、TcL等企业的壮大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从吸引外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XX年12月中国加入____________全面加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与世界已经成为 ________整体,中国需要_____,世界也需要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趋势世界各种力量从新组合,形成了多个政治经济中心,国际政治格局朝着_________方向发展,世

界政治发展的_____________如:东盟国家领导人会议、. 趋势:我国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________不断提升,是世界格局中的_____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__________作用。 _____________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国积极倡导 _________________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国际上树 立起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为世界的______与发展,为世界经济的_______与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__________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 项基本国策 我国在对外开放时应注意什么? 二、自主学习 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文化多极化 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极化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在对外开放时应注意?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结合起来,把独立自主作为根本基点; 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既要敞开国门又要保护自己,既要吸收外来先进的又要

专题五、走向整体的世界(复习提纲)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一节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 1、原因 1、经济根源: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掀起了寻金热。(《马可波罗游记》的推动) 3、商业危机:传统的东西方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不畅(直接原因) 4、宗教原因:西欧人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2、条件: ①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 ②地理知识的进步和罗盘针的应用(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开辟使各地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3、殖民掠夺之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最终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4、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四、要注意的小知识点 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使欧洲的经济生活发生变化。商业革命具体表现为:①欧洲 市场的扩大,发展到世界范围②流通商品种类增多。③欧洲贸易中心发生变动,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是指:殖民侵略者掠夺的金银等贵重金属大量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社会的分化,收固定地租的封建主财力和社会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则靠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从而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血与火的征服和掠夺 一、荷兰的崛起(17世纪初成为海上霸主) 1、崛起原因(了解)P86 2、荷兰的殖民扩张 (1)殖民地点:南北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17世纪占领中国的台湾) 在哈得逊河畔建立新阿姆斯特丹,这成为纽约市的起源 (2)建立海上霸权:17世纪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 二、英国的崛起(18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霸主) 1、崛起原因:

走向整体的世界一节教案

【内容标准】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搜集科学家为科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故事,在班级进行交流。 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 结合人类对世界的分割从暴力手段逐渐向和平方式过渡,树立和平与发展并重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2、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1、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新课讲授 导入(略)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 1、电气时代来临的条件 包括政治、科技和经济等方面条件 (1)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初步工业化,促进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高了充足资金,这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的物质基础。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9世纪70年代,以美国和德国为发源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技术不断创新,科学出现突破,新发明涌现,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 书上表格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自激式发电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开辟了电力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