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习题课教学初探_3

中学数学习题课教学初探_3
中学数学习题课教学初探_3

中学数学习题课教学初探

张 洪 娟

内容摘要:习题课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一、通过习题课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二、通过习题课教学,培养能力,探寻学习方法;三、通过习题课教学,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四、通过习题课教学,加强实际应用问题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品质 分析归纳 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习题课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数学习题课的教学,可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数学思维品质,及时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及时总结、推广学生中的最佳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探讨、创新能力,从而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习题课教学之浅见。 一、通过习题课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的结果,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启迪思维,培

养能力”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习题课的教学,精心筛选、设计习题,组织教学,通过学生的思维实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 重视课本习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表现为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课本习题都是针对

特定知识点而选编的,重视对课本习题的深刻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巩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更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1:求cos20°cos40°cos60°cos80°的值。(高一代数必修本P237.1.(4))

这道题学生们能够如例题一样运用积化和差公式求值。如果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已知角之间的关系,学生们能

够很自然地想到2倍角,及其涉及到的公式及联系。只要将原式乘以一个“sin20°”便可形成联锁的二倍角公式。 解:原式 = 22020408022060000000sin cos cos cos sin cos = sin cos cos sin cos 404080220

600000

0 = sin cos sin 8080222012000?? = 121602222000???sin sin = sin sin 20162000

= 1

16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思索:对于“sin20°sin40°sin60°sin80°”是否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因为,“二

倍角正弦”公式的形式构造不出来,所以,此法行不通。这样,学生就能理解用此种方法解题所要满足的条件。再布置题目“求cos cos cos πππ72747

值”以巩固这类题的特殊解法。

例2:求sin 2 10°+ cos 2 40°+ sin10°cos40°的值。(P233.例9) 解法(一):略(可直接运用降次,积化和差,和差化积求得)。 解法(二):令x = sin 2 10°+ cos 2 40°+ sin10°cos40°

y = cos 2 10°+ sin 2 40°+ cos10°sin40°

则x + y = 2 + sin50°

x - y = - cos20°+ cos 80°- sin30°= - 12

- sin50°

上两式相加,得:2x = 2 - 12

即 x = 34

解法(二)是引导学生利用sin 2

10°,cos 2

40°及正、余弦函数的平方关系,构造对偶式得解。这样做,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式的内在联系的理解,并且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数学解题方法。

2. 一题多问,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采用一题多问的形式,使解题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做利于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技能与技巧。同时学生通过解题过程学会归纳、总结、推广,提示出一类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例3: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 A ′B ′C ′D ′中,(如图)求:

(1) 异面直线A ′C ′与B ′C ,A ′C

与AB ′所成角的度数; (2) 异面直线B ′C 与A ′C ′,B ′C

与AC ′之间的距离;

(3) B ′D 与平面ADD ′A ′,B ′D 与

平面ACD ′所成角的度数;

(4) 平面A ′BCD ′与平面ADD ′A ′所成角的度数;

(5) 平面AB ′D ′与平面BC ′D 之间的距离。 例4:已知sin α+ cos α= 1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sin α〃cos α; (2) sin α- cos α; (3) sin 3α+ cos 3α;

(4) sin 4α+ cos 4α;

(5) tg α+ ctg α;

(6) tg 2α+ ctg 2α。

本题解决的关键是第(1)问,运用sin α、cos α的平方关系,及完全平方公式,使sin α+ cos α与sin α〃cos

α联系起来。第(1)问解决了,其余各问运用同样的方法,迎刃而解。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深化。重视这样的练习,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十分有益的。 3.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一题多解,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应该再从另一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动的状态,拓宽了思维领域,增加了思维机遇,从而加强知识间的互相沟通,且有效地促进了思维的灵活性。

例5:求证三点A (-2,2)、B (1,3)、C (4,-6)在同一直线上。 解法(一):证明|AB|=|BC|+|AC|; 解法(二):证明点B 在直线AC 上; 解法(三):证明直线AB 、AC 方程相同; 解法(四):证明直线AB 、AC 斜率相同; 解法(五):证明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0; 解法(六):证明△ABC 面积为0;

解法(七):证明点B 是有向线段AC 的一个定比分点。

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拘泥于某一模式,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做到对问题举一反三,对知识融会贯通。

4.错解辨析,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及严谨性

思维的批判性表现为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怀疑,有一定的辨识能力。思维的严谨性表现为能够完整地运

用题目条件,严密而全面地讨论结论,准确表述解答等。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错解辨析,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从而达到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的目的。

例6:在△ABC 中,13

5cos ,5

3sin =

=B A 求

cosC 的值。

错解:B A B A B A C B A cos cos sin sin )cos(cos 13

12sin ,5

4cos -=+-=∴=±=

65

56cos 6516cos ==

∴C C 或

引导学生进行辩析,找到出错原因:未寻找已知中数字的隐含条件,影响正确判断A 、B 的范围。

正确解法:?<

=90602

1135cos ,180135450225

3sin B B A A A 又或

65

16

cos 1312sin ,54cos 450180180135=∴==

?<+?<

二、通过习题课教学,培养能力,探寻学习方法 1. 注重分析,培养能力

不少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只懂得课本的例、习题的解法、证明。一旦改变了条件,或者题目复杂一点,就束

手无策。这说明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差。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对题目的分析、讲解,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7:在二面角m-AB-n 的平面m 内的直线OC 与AB 成45°角,与平面n 成30°角,求二面角

m-AB-n 的大小。 分析:

第一步:

复习有关求角问题的解题步骤: (1) 作图: 体现已知角、所求角;

(2) 论证: 证明为什么某个角即为已知角,为什么某个角即为所求角; (3) 计算: 指出所在的三角形。 第二步:

本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是什么?如何作出这些角?

第三步:

将已知与所求联系起来,在三角形中去求边与角。

解:作CD ⊥平面 n 于D ,连结OD 。则OD 为OC 在平面 n 内的射影,所以∠COD =30°。 在平面m 内作CE ⊥AB 于E ,连结DE 。则DE 为CE 在平面n 内的射影,所以DE ⊥AB ,则∠CED 即为所求二面角m-AB-n 的平面角。 设CE =a ,在Rt △CEO 中,∵∠COE =45°,∴AC =2a 。 在Rt △CDO 中,∵∠COD =30°,∴CD =

2a 2

。 在Rt △CED 中,∵∠CDE =90°,∴sin ∠CED =CD CE

a 2

a

=

=

222

∴∠CED =45°

2. 总结归纳,寻找方法

将同类习题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整理,寻求解题规律,形成一定的结构,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掌握解法。

如:在代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一章结束后,提供下列习题: 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周期: (1) y = sinx cosx ;

(2) y =cos(πθ3

2+)〃sin(πθ3

2-) ;

(3) y = 6cos α+ 8sin α; (4) y = 2sin2x-23cos2x ;

(5) y = a sinx + b ;

(6) y = 23sin(

36

x +

π) - 4 sin3x ; (7) y = sin 2x + cosx +34

其中第(7)题是曾经接触过的,只简单复习解法。通过这几道题的解答,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前六题做为一类讨

论函数最值、周期的问题的一般解法:应用三角公式将原函数变形,转化为y = A sin (ωx +φ) + B 或y = A cos (ωx +φ) + B 的形式,即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这样才能运用正、余弦函数的基本性质讨论所求函数

的最值、周期。 三、通过习题课教学,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往往觉得数学知识抽象、枯燥,学习起来相对吃力,对知识不易理解。所以应针对学生们的认知水平、

智商高低及心理特点确定习题,有意识地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到发现方法的乐趣,或者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学生初学立几时,是怀着浓厚的兴趣的。对于问题“三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几部分?”学生们积极思考,纷纷动手作图。教师抓住时机,启发学生考虑“三条直线可以将平面分成几部分?将直线推广视为平面。”这样很多学生能作出如下(1)——(4)较规范的立体图形,分别分成3,6,6,7部分。再提示学生“给你一个西瓜切三刀,最多可以切几块?”这可是个实际问题,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再通过师生共同完成图(5),不但增强了立方体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

(2)

(3)

例8:圆锥底面半径为2,高为42, 一只蚂蚁从A 点出发,沿着圆锥的侧面爬 行一周,求回到A 点的最短距离。

解此类题学生兴趣浓厚,通过猜想、动

四、通过习题课教学,加强实际应用问题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数学内容相对陈旧,既具有实用功能,又有智力价值,并且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

以让学生掌握的内容非常少。习题课上,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从日常的生活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题策略,以此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了分式方程后,提供给学生如下题目:

例9:六月的一天,一个小贩挑着一袋绿豆,一路吆喝着:三千克大米对换一千克绿豆。王大妈听到吆喝声,

端着一盆大米来换绿豆,小贩连盆带米往秤盘上一放,刚好三千克,后又用此盆连绿豆称出一千克给王大妈。问如此易货谁吃亏?

解:设盆重a 千克,王大妈换回的绿豆为x 千克

x

a

-=313 解得

3

1a

x -

=

若王大妈盆重a=0.3千克,则用3-0.3=2.7千克的大米,应换回0.9千克的绿豆,而实际上王大妈只换回了0.7千克绿豆。显然王大妈吃亏了。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探索中领悟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成功后体会到学为所用的乐趣。 结束语

习题课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单元练习或测验,试卷总结、讲评来检测。通过试卷总结、分析,可以了解学

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寻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讲评试卷时,结合错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对各种题型的知识、解法进行归纳、总结,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并能及时补上漏洞,巩固知识。

习题课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讲解,而是针对教材,重新组织例习题。可将知识前后串联综合,可跨章节进行系

统讲解,也可对例习题进行适当地拓广延伸,使学生在熟悉基本题型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习题课教学浅析 闫翠华

数学习题课教学浅析闫翠华 发表时间:2013-01-28T11:16:38.23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16期供稿作者:闫翠华[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并通过解题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沧州市第三中学闫翠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并通过解题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习题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习题课能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使理论完整化、具体化。习题课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还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数学教学的基本目 标。以下将从两个方面浅析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备课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1、备学生是习题课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无论新授课还是习题课,掌握学生情况都是必要的。了解学生在新课过程中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否清楚,重点内容理解到什么层次,难点消化到何种程度,学生思维水平如何,还存在哪些困惑及作业中的主要问题还有哪些等。必要时,还可以找些学生谈谈心,以便掌握情况。只有吃准了学生的情况,选题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效。 2.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要达到高效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掌握较好的地方可以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存在问题并长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做而且要反复做。 3.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会使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题目安排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二、习题课教学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1.习题课教学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目前,学生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都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表现。习题课的目标之一是要通过解题来强化对某一知识的全面深入理解,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创新过程。因此,在出示问题之前,先回顾并列举相关知识点就非常必要,并且在黑板的某一角保留下来,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该知识点,既清楚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对学生分析问题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2.教学的方法要多样化 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出示问题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然后启发并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讲出思路或提出疑问,教师应避免讲自己的思路而抹杀了学生的思路,因讲正确的思路而掩盖了学生错误点的暴露,需要演算或作图的地方应让学生进行,教师多走走、多看看,从而发现问题。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习题课教学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是数学思维的核心,是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抽象与概括,是数学的灵魂。而习题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最佳时机。许多同学进入初中后还仍然不具备任何数学逻辑思维,对问题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直观的、形象的理解。在初中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从说点儿理、到说理再到推理的基本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提炼数学思想及方法,强化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这有利于学生优化认知结构,活化所学知识,深化思维层次,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总之,习题课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是新授课的重要补充。它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数学观念的形成。习题课教学要使学生在探究教师精心编制的习题过程中拓宽学习领域,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收获学好数学的信心。

青岛版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

“我的模式我的课”课堂教学模式 黄岛区弘文学校 姓名:南京彩 2014年6月

“问题研学,多元联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研学,多元联动”的内涵 “问题研学”:体现了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教师备课要以问题设计为重点:如何将知识点化作有效的问题来研究,如何将能力训练具化成科学合理层递式、阶梯状的问题来探讨,如何将旧知与新知凝合为系统的问题来拓展,如何设置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都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整合,钻研教材、整合教材、活用教材。 学生学习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围绕各种问题,学生动脑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在陈述自己观点、倾听同伴思维、小组异议争论中,不断整合、完善,求同存异,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培养起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元联动”:体现了教学过程多元化的特色 它是与以往的单一教学相对而言。教育理念多元化、课程整合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作业设计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等,在问题研讨中、评价激励中、团队平台中,师生、生生充分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力、习惯养成、心理发展、素质培养的连贯发展。 二、“问题研学,多元联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地,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喜欢学、有兴致学,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此环节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处理好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的互动性及探究学习的过程性,要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大班汇报”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交流并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任务,在独立自学中,在合作探究中,独学与群学相结合,实现研学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微课教案设计 授课教师:张云珍 课题: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学内容:课本81页例题及“试一试”,课本第81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运算,掌握运算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运算; 2、通过计算,进一步熟练乘、除计算。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难点:加强对运算顺序的认识。能进行第一、二步的计算。 3、关键:通过混合计算使学生熟练乘、除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口算: 7×9 18÷6 3×6 20÷4 54÷9 40÷8 54÷6 36÷4 8×6 2、指名板演: 23+6-7 14-7-6 指名口述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提问: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3、口算 2 ×3 ( )×4 ( ) 36 ÷4 ( )×3 ( ) 4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要利用到以上的知识,学习新的内容——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 教学课本第81页例题“2×3×4”。 (1)、指导读法。 (2)、指导算法。 (A )提问:这题中有几个运算符号? 介绍:像这样题目叫连乘。(学生齐说) (B )这题应按从左到右得顺序计算,先算2×3得多少?再算什么?(板书) (C )与复习题相比。 提问: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计算过程相同,都是先算2×3=6,再算6×4=24;不同的是:准备题中每一步都要把写下来,而例题则要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在脑子里,然后再算第二步) 2、 教学课本第81页例题第2题“36÷4×3”。 (A ) 出示复习题36÷4 ( )×3 ( ),将它改编成一道二步计算的算式。(出示例题) (B ) 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种运算? 介绍: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乘、除混合运算。(学生齐答) 指名学生读算式,再齐读。 (C )、提问:想一想,这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4 ×3 = 27(指名学生口述,并板书)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5分钟左右) 这一步是为学生先学打下基础,是学生进行“自学”前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过“尝试题”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 这一环节可视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 1、尝试题引路。(常用的) 2、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景。 总之在这一阶段,通过尝试题的引路或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 二、认准目标指导自学(5分钟左右) 认准目标,即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准确地把握住,这既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教师说的。教师和学生只有目标明确,方向才不会跑偏,才会集中精力攻主要问题,才会高效。目标的认定方式可灵活多样。既可课前重点认定,也可课中逐一认定。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转入自学,这里关键的是教师要根据学情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更加有目的的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特别应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指导。同时要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守纪律的学生以正面引导。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12分钟左右) 合作学习首先是“兵教兵”,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了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可以在课本范例中获得启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开始提出的尝试题,这也是学生自学后的第一次反馈。最后教师抓住普遍性的关键问题认真点拨,作最后的概括讲解,把新知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 四、变式训练反馈调节(8分钟左右) 这是第二次的集中反馈,学生经过了前面的自学,解决了尝试问题,还没有从本质上抓住问题的特征,有必要进行巩固。这一层次教师要通过变式题的训练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目的。教师也可以从这次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明确。 五、分层测试效果回授(10分钟)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经验与体会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经验与体会 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是巩固课堂知识、查漏补缺、学会解题、发展思维的一种重要课型。习题课是新知课之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使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教学活动。回顾多年来习题课的课堂得失,感触颇多,现与同仁交流,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习题课教学水平。 一、课前注重反思 习题课与新课一样,课前教师需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不过,习题课毕竟不是新课,学生对新知不是不知道而是已经学习了,仅仅学得怎样教师不清楚罢了,这也就是实行习题课教学的目的。所以,教师在实行习题课教学之前,要注重反思。 1、反思新知的教学过程哪些新知讲清了学生掌握的很好,不需要再重复了;哪些新知没讲清说透学生存有困惑,需要重讲;哪种重要方法技能使用的不够灵活,需要要增强练习。这些问题教师课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否则习题课无法实行。 2、反思排查学生作业 a排查作业中哪些题目学生错得多,出错多的题涉及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新知还是旧知?b排查作业中哪些题目学生对得多,对对得多的题目统计涉及哪些知识点,用了什么方法?哪些方法需要改进?哪些方法是最好的,值得在全班推广;c排查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掌握情况,统计重点知识准确率,难点知识出错率。依据两率高低选择讲练比重。d排查典型作业,找出错最多的题目的共同解法,分析原因。 通过反思,分析自己教学得失,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分析学生错误的方法,分析学生错误的习惯,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习题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证习题课有的方矢。 二、精心选择习题 习题课顾名思义习题的课,没有习题就不是习题课,但有了习题未必就是习题课,这就是说习题课的习题是有要求的,是有特点的;不是随便拿来一些题目就能够上课的。所以,教师要认真筛选,精心安排。 ①例题要有典型性。数学题成千上万,例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要注重知识点的覆盖面,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并会发现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例题的安排要体现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 ②习题要有针对性。习题课面对的知识都是旧知,有的知识学生掌握得好,有的知识学生掌握得不好。因而,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做到针对掌握不牢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常犯错误的知识,多选精选。对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知识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③习题要有阶梯性。同一个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都存有一定差异。

(完整版)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郭耀京、丁振棠、邓振新、邓燕、曾敏芝、高月、王星赞、杨桂春 一、模式研究背景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是用词或符号来概括事物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不断地学习概念,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同时运用概念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前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是解决例题和练习题的依据。但在传统的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老师轻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自己看课本或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就做例题和练习题。这种概念课的教学方式,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很浅,理解一知半解;学习得到的概念太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和培养,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初中数学学科一直致力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适合自身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真正做到了知识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活动结论规律化、问题解决书面化、反思简记习惯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从而学生思维的打开、飞跃、完善过程暴露无遗,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基本模式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包括概念转变),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必须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 1.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识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圆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图板上,另一端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圆的定义。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 反思 xxxx 摘要: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快速、高效、扎实地掌握课堂知识,掌握新课标要求的基本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由于学科不一样,教学内容不一样,教学对象不一样,决定了高效课堂的多样性和可变性。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努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高效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高效;数学教学;教学模式;实践;反思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实际情况出发,认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且每个程序操作要把握适度,从容量、时间、控制方面照顾好课堂。 一、创设情境

整理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整理人 尼克 初中数学综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植树的学问 熊颖慧

植树的学问 【活动内容】植树的学问 【活动目的】 1、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观察、分析等探究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协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活动准备】 学生:剪刀、塑料管、活动卡。教师: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新情境,激趣导入 媒体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比赛谁赢了?小兔可不服气呢,于是它们决定再比一次。在第二次比赛中,小兔可认真了。瞧,它正往目的地跑。来,我们给它加油!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媒体画面河里有几个石墩)你们猜猜看,小兔要跳几次,才能跳过河。谁能说一说?继续播放——同学们仔细看看,小兔究竟跳了几次。 师:我们再看画面,每两个小石墩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成是一个间隔。小石墩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有没有规律可循? 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

活动一:探究“在一条线上,剪的次数与段数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塑料管,你想将这些塑料管分别剪成几段?先猜一猜要剪几次?再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剪的次数与段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师:下面请小组长将活动卡发给小伙伴,每人一张。 师:每一位同学的手中都有塑料管。先想想自己准备将塑料管剪成几段?再猜一猜要剪几次?然后动手试一试,将你们操作情况填写在活动卡中。认真观察卡中的数字与小伙伴说一说,剪的次数与段数有什么关系?比一比,看谁最先完成。活动开始。 师:你发现剪的次数与段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们充分发言交流,重点让学生说出剪的段数、次数以及段数与次数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在剪塑料管的活动中探究得非常认真,发现了剪的次数与段数的关系。好,现在请大家把小剪刀、塑料管和活动卡收到抽屉里。看谁的速度快。 活动二:探究植树问题中棵树与段数间的关系 师:其实生活中,类似于小兔跳石墩和剪塑料管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在路的两侧植树,树与树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1.播放课件:这是新盖的两座楼,它们之间的距离是100米,如果每隔5米栽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

数学习题课教学浅析

数学习题课教学浅析 发表时间:2010-02-04T10:49:38.03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3期供稿作者:刘辉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专家、教师们对于如何上好一节新授课讨论的很多,而对于如何上好一节习题课讨论的相对较少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教学是一类重要课型。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掌握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并通过解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在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使数学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习题课;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刘辉,任教于陕西省平利县城关初级中学。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专家、教师们对于如何上好一节新授课讨论的很多,而对于如何上好一节习题课讨论的相对较少。然而,习题课在数学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并通过解题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习题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习题课能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使理论完整化、具体化。习题课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另外,通过问题创设了一种适合学生思维的情境,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等技能和能力。从此也可看出学生的解题过程是一种独立的创造活动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还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以下将从两个方面浅析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备课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一)备学生是习题课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无论新授课还是习题课,掌握学生情况都是必要的。了解学生在新课过程中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否清楚,重点内容理解到什么层次,难点消化到何种程度,学生思维水平如何,还存在哪些困惑及作业中的主要问题还有哪些等。必要时,还可以找些学生谈谈心,以便掌握情况。只有吃准了学生的情况,选题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效。 (二)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1.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要达到高效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掌握较好的地方可以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存在问题并长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做而且要反复做。例如:学生初学绝对值,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困难,可设计如下一组习题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1)绝对值等于4的正数是,绝对值等于4的负数是,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 (2)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绝对值大于它本身的数是。 (3)绝对值小于3.5的整数是,绝对值小于6而大于1的整数是。 2.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 首先,习题选择时要注意避免习题的重复,不要认为希望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强化而选择大量重复的习题,这会使一部分同学失去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另外,数学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有时看看题目哪个也不错,都想让学生做一做,结果题量大了,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降低了学习效率。所以,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3.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会使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题目安排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可设计A、B、C三组习题: A组:(1)(x+2)(x-2);(2) (5-2n)(5+2n) B组:(1)(-x+y)(-x-y);(2)(-5m+2a)(-5m-2a) C组:(1)4(a-b)?-16(a+b) ?;(2)(a-b+c)(a+b-c) 这三个不同层次的习题,基本要求一致。A组为基础题,与课本例题相近,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第一层次教学目标的落实。B组题为发展性习题,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C组题为综合性习题,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习题课教学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1.习题课教学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目前,学生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都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表现。习题课的目标之一是要通过解题来强化对某一知识的全面深入理解,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创新过程。因此,在出示问题之前,先回顾并列举相关知识点就非常必要,并且在黑板的某一角保留下来,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该知识点,既清楚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对学生分析问题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2.教学的方法要多样化 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出示问题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然后启发并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讲出思路或提出疑问,教师应避免讲自己的思路而抹杀了学生的思路,因讲正确的思路而掩盖了学生错误点的暴露,需要演算或作图的地方应让学生进行,教师多走走、多看看,从而发现问题。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俞京宁(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x 。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价值的表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开展,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 教学模式是能用来计划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师行动的’“范例或方案",它是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设计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用来指导教学,可以进行具体操作,但不能因此而作茧自缚,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模式。何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适用于各种教学情景之中,只有适应于一定社会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的最佳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师在考虑选择教学模式时,同时要考虑教什么、怎样教等诸多因素。结合本人的教学情况构建以下模式。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 一、新授课 (“引导----发现"模式) (一)模式构架 新授课一般采用“引导----发现"模式。这种模式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操作流程 1.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利用(或类比)已学过的知识,经过对话、交流基本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或类比)已学过的知识,虽不能完全解决,但可以设计出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 2.探究尝试 在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与探索,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加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作为指导者要对学生的探究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学会“数学的思维的过程,也是其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砺的过程。3.数学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探索、尝试所得,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知识、规律等方面的结论(反馈的形式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板演,但必须以全体学生都参与了思考为前提),然后教师通过必要的讲解,明确这些结论,并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知识系统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有哪些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有哪些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 1.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 2.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3.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 1、在前面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简单的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指导自学互帮导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 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修改意见 一、复习与回顾 问题1:之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大致包含哪些步骤? 1. 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 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 3. 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4. 解:解这个方程; 5. 答:检验并答话. 二、应用与探究 问题2:应用回顾的步骤解决以下问题. 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 1个螺钉需要配 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

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三、课堂练习 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 用1 m3钢材可以做40个A 部件或240个B部件. 现要用6 m3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2:某糕点厂中秋节前要制作一批盒装月饼,每盒中装2块大月饼和4块小月饼。制作1块大月饼要用0.05kg面粉,1块小月饼要用0.02kg面粉。现共有面粉4500kg,制作两种月饼应各用多少面粉,才能生产最多的盒装月饼? 四、小结与归纳 问题4: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 分别是什么?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 )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

浅谈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6666005.html, 浅谈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 作者:马喜梅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0期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习题课呢?这就要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围绕着目标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以便做到精和准,达到教学目的。 1、习题要有典型性。數学题有成千上万,习题的选择不要贪多,而要关注知识点的覆盖面,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解题方法。习题的安排要体现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要揭示习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习题的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体现习题的典型性。 2、习题要有针对性。习题课面对的知识都是旧知,有的知识学生掌握得好,有的知识学生掌握得不好。因而,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做到针对掌握不牢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常犯错误的知识,精选精练。 3、习题要有阶梯性。同一个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都存在一定差异。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让优等生发展个性,又要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大家都获得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小坡度、密台阶”,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步步登高”,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 4、立足课本进行变式。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很重要,是经过专家多次筛选后的精品。要抓住课本例题习题,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把一个题目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同的题组,不仅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也可使学生能从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领悟到解决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 总之,在整个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所以练习的目的要明确,使学生掌握有关练习的基本知识,了解为什么练习,要达到怎样的要求。练习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个人或集体口头、书面等多种形式。在解题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但可以将刚解决的问题更加完善,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认识得更深。

“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认识

“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认识 【摘要】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进行探究活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教学风格,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 鼓励学生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践认识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帮助他们(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这就清楚地表明,探究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进行探究活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上学期,我们课题组对“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总结出“启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其流程大致分为六个步骤:情景导入→自主探索→课上交流→归纳小结→反馈评价→升华提高。本学期,我们对六个步骤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上述模式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2.“启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及认识 课型1、形成性概念教学模式 1.1 模式结构图 1.2 操作实践及认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概念的形成,一种是概念的同化。概念的形成是在大量的感性认识下,以归纳的方法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不少的概念学习仍可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1.2.1 情境导入环节。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但都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创设情境,呈现刺激模式,就是为概念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呈现的刺激模式或者是经验事实,或者是典型事例,或者是直观演示。这些刺激模式应该是出自于学生熟悉的生产和生活背景,而且是正面的肯定例证,数量和刺激强度要适当,要有一定的变化性且新颖有趣,并宜采用同时呈现的方式,以利于学生分析比较。 例1 椭圆概念课的引入 教学时可先出示准备好的油罐车图片和演示截面图,再引导学生联想鸡蛋的外形,并演示截面图,最后展示嫦娥1号的奔月轨道视 频画面。从而引出学习椭圆概念这个课题。 1.2.2 启导探索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对呈现的刺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定县城关镇第四小学潘光明 【摘要】微课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学习资源,其蕴涵的价值很大,适宜在各学科中推广,当然也包括小学数学,而且目前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具备了实施、应用的基础。本文论述了微课在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段的作用,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合理使用微课提供了借鉴。但微课虽好,仍然需要教师合理调控。本文从微课的制作、学生微课使用的指导、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应性设计等方面对教师应如何调控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应用? 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和微课大赛活动的开展,微课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一、微课开辟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天地? 百度百科对“微课”的解释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农村,随着数码产品和宽带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在线学习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1. 教育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为微课应用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县域内所有学校全部建有校园网,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数码产品的大众化和网络资费的降低,绝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在家利用宽带上网的条件。加之各种在线录屏软件界面亲切、操作简易,使教师自己录制微课成为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微课的录制、传播和使用。? 2. 小学数学教学的特殊性让微课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数学以其思维的抽象性、理论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而区别于任意一门学科。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其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就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运用微课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一项活动,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时,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微课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 以课堂为中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发挥微课的不同作用,让课内、课外学习联系更加紧密,使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数学教学的面貌将焕然一新。? 1.课前使用——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解惑者 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他们肯定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此时的微课,主要是答疑解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灵宝市阳平镇程村中学蔡凯红 为了进一步深化“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我校近年来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验,并已初步获得成效。很荣幸成为第一批实验课教师,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理论时,有部分教师会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通过教师给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找到问题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训练量也有所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了,就保证高效了。而经过一年多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高效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入手,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实践,猜想与假设、推理、讨论等活动。 近期,市、镇、校各级高效课堂达标课、能手课、标兵课听了许多,收获颇丰。但对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大家观点不一,有部分教师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或者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看书找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也少了,学生训练量也上去了,掌握的程度也提高了,教学成绩也有保证了就是高效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必须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笔者就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