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混合作用

岩浆混合作用
岩浆混合作用

岩浆混合作用

摘要:本文总结出从岩石组合、结构构造、矿物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五方面来说明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与识别标志,其中,中酸性岩中的镁铁质包是岩浆混合的重要指示体。岩浆混合作用从温度、端元岩浆化学成分的异同,端元岩浆的物理状态这三个不同标准划分出三类分类方案。岩浆混合作用的基本控制要素是温度与粘度,并且两岩浆的相对温度和绝对温度决定着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也阐述了三种岩浆混合的模式。作为成岩体系中一个重要方式,岩浆混合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关键词:岩浆混合,特征,包体,分类,混合模式,地质意义

岩浆混合作用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岩浆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产生一系列过渡类型岩浆的作用。当今, 岩浆混合作用已成为岩石学研究领域内一个古老而全新的热点命题。作为成岩体系中一个重要方式, 岩浆混合作用对于认识成岩过程、岩浆演化等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岩浆混合作用研究仍显不足,有待深入与完善。

岩浆混合包括岩浆混合(magma mixing)与混和(magma mingling), 对应岩浆的化学混合与机械混和, 是大量火山岩和深成岩在岩浆作用历史中一个重要的岩石学过程。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混合岩, 岩浆混合岩再加上两个端员岩浆岩共同组成的杂岩体, 称为岩浆混合杂岩体。岩浆混合作用发生在岩浆房补给或火山喷发过程。

1.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与识别标志:

1.1.在岩石组合上,它往往形成复合岩流、复合岩墙和复合杂岩体,其内各端元成分间往往具模糊的过渡带或具涌动的接触关系, 有时还发育反向脉;

1.2.在结构构造上, 岩石常表现为矿物之间的不平衡共生, 如橄榄石与石英、辉石与石英等, 常见有环带结构、文象结构、蠕虫结构和交代结构等, 发育角砾状、团块状、条带状、阴影状、树枝状、网脉状和斑杂状等构造;

1.3.在矿物学上, 岩浆混合岩中见有熔解的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捕虏晶, 核心被熔解、牌号呈双峰式的斜长石, 钾长石具更长环斑, 辉石转变为角闪石集合体等;

1.4.在岩石化学上, 哈克图、R1-R2图或同分母异分子比值图中岩浆混合岩的成分投点位于两端元岩石之间, 且呈直线分布;

1.5.在地球化学上, 岩浆混合岩的稀土分配曲线位于两端元岩石之间且呈扇形分布, 对于壳源和幔源岩浆岩, 岩浆混合岩的O, Sr , Nd 和Pb 等同位素特征值均位于壳幔标准值( 区) 之间。

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十分明显和丰富。中酸性岩中的镁铁质包体已被认为是岩浆混合的指示体。这些岩石包体具有下列特征:(1)包体常呈等轴状,表明包体岩浆曾以液态球滴状存在于寄主岩浆中;(2)由于基性岩浆温度恒高于酸性岩浆(温度超出约300℃),这类包体常具有淬冷边;(3)包体有时含有反向脉;(4)包体中能见到自寄主岩浆捕获的长石捕虏晶。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成,可用来自深部岩浆房的玄武质岩浆向浅部酸性岩浆房的注入混合作用来解释。

2.岩浆混合作用的类型

岩浆混合作用涵盖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根据不同的标准,岩浆混合作用有不同的分类

2.1.两种不同成分、不同温度的岩浆混合在一起, 达到热力学平衡时的岩浆流变学性质明显改变。于是, 岩浆混合能力取决于在达到热力学平衡时的物理性质。因此, 以岩浆的绝对温度和和相对温度为基础, 将岩浆混合作用划分为混合作用、混杂作用和注入作用 3 种

类型, 其基本特征界定如下。( 1) 混合作用: 参与混合端元的岩浆完全地混合在一起, 形成均一的新地质体( 岩浆或岩石) 。后者表观上与单一岩浆形成的地质体几乎没有差别, 但在造岩矿物、地球化学等方面仍然可以识别。表现为端元岩浆混合时的温度和黏度相差很小, 并且保持液相状态, 以化学混合方式为主, 是高温环境下的一种混合作用。( 2) 混杂作用: 参与混合的端元岩浆未完全混合均一, 表观特征明显, 含有丰富的不平衡标志, 可以识别出成层条带、岩浆团及大量包体的大致轮廓、形态与成分。其余特征与混合作用相同, 表现为端元岩浆混合时的温度和黏度相差较大, 以机械混合方式为主, 是中温条件下的一种混合作用。( 3) 注入作用: 参与混合的端元岩浆相互穿插, 但基本上没有化学组分的迁移, 两者的接触处没有冷凝边, 能观察到条带状的物质成分交换,只有机械插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景观, 为低温条件下的一种混合作用。

2.2.以端元岩浆化学成分的异同划分为同成分岩浆混合和异成分岩浆混合。异成分岩浆来自不同的源区, 它们的混合以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最常见, 它的特征是表现直观, 形成的产物十分明显, 利用它有助于解释火成岩的多样性, 因而研究较多;同成岩浆往往具有同源性, 这种混合以玄武质岩浆自身的混合为代表, 它常见于大洋中脊下的岩浆房内。该岩浆混合的岩相标志不明显, 但在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尺度上还是有所表现的。

2.3.以端元岩浆的物理状态划分为两液相岩浆的混合、固—液两相岩浆的混合和两固相岩浆的混合。单一液相岩浆的是一种理想的情况, 因而两纯液相的岩浆混合是极少见的, 它只可能发生在近源区。绝大多数情况下, 因端元岩浆含有结晶物质而实为固—液两相混合。该混合相中结晶物质的量比直接影响端元岩浆的物理性质, 如粘度、温度、密度等, 从而最终制约这种岩浆混合作用; 固态岩浆混合是指呈塑性且具有不同成分的火山碎屑物质的混合。

3岩浆混合作用的基本控制要素

基性岩浆侵入酸性岩浆房时, 两种岩浆并不发生机械混合, 而是形成一个双扩散对流层。当上下对流层岩浆的温度、密度相差很大时, 上下对流层之间基本不混合或混合作用很弱; 若对流层的温度、密度相差较小时, 二者之间可以产生一个混合带。在上下对流层的岩浆对流翻转时, 混合带被打破, 产生岩浆混杂作用及暗色微粒包体或包体团。随着热量的扩散, 下部较基性岩浆温度降低, 伴随着橄榄石的结晶分离, 使残余岩浆的密度逐渐降低, 密度变小, 从而使上下层岩浆的温度、密度近乎相等, 则两种岩浆将发生强烈的混合, 原有岩浆层的界线消失, 变为均一的混合岩浆。由此可见, 温度对岩浆混合程度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岩浆混合后能否进行岩浆混合后能否进行有效成分交换的必要条件是两者岩浆的黏度差。二者黏度差在 2 个数量级之内才能进行充分的混合。低温的高黏度长英质岩浆与高温的低黏度镁铁质岩浆混合后, 首先达到热力学平衡, 结果使长英质岩浆温度升高、黏度降低; 镁铁质岩浆恰好相反,温度降低、黏度升高。两岩浆达到热力学平衡后,温度与黏度近于相等时, 达到最佳混合状态, 发生混合作用。温度与黏度相差较大, 且满足混合的条件时, 即在安山岩浆与玄武岩浆相交的范围内发生混杂作用。随着温度的降低, 安山岩浆和玄武岩浆的黏度均降低,但玄武岩浆降低的幅度较大, 两岩浆的温度与黏度相差更大, 只发生注入作用, 基本上不能进行有效的混合。

综上所述, 岩浆混合作用的基本控制要素为两岩浆的相对温度和绝对温度, 它决定着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混合岩浆黏度( ) 与温度( T) 的关系图

4 三种岩浆混合的模式

4.1.研究表明, 进入上地壳的基性岩浆与酸性岩浆存在再平衡过程, 并分三个阶段进行: 1.热平衡阶段。包体岩浆遭受快速冷却而结晶出大量的针状矿物如磷灰石、角闪石等, 形成淬火结构,并伴有体积缩小现象; 2.活性组分扩散阶段。主岩岩浆中的一些活性组分K、Na、Si、H2O 等在化学梯度力驱使下向包体中扩散。随着扩散的不断进行, 偏基性矿物不断为偏酸性的矿物所交代, 形成完整反应系列; 3.化学组分全面平衡阶段。因固相线差异, 处于高度岩浆残余阶段的酸性熔融岩浆不断向接近固相线的包体扩散,直至酸性岩浆固结。

4.2.Huppert 提出了大陆壳构造背景下的岩浆混合模式, 并引入陆壳的循序性加热概念, 指出陆壳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对底侵上升岩浆的利用效率。较高温度和高延展性的陆壳会束缚底侵岩浆的上升, 其间俘获热可对英安质岩浆的熔融起到促进作用, 有利于混合作用的发生。反之, 较低温度和低延展性的陆壳则使底侵岩浆的上升变得很容易, 以致在有利构造位置喷出地表, 而不易发生混合作用。

4.3.碰撞-俯冲带作为典型的构造活动区是研究的热点。板块俯冲环境下, 俯冲洋壳发生脱水, 产生流体, 导致上覆地幔楔的部分熔融, 形成玄武质岩浆,上涌的玄武质岩为下地壳带来高热能和流体,使其部分熔融, 形成长英质岩浆。当底侵岩浆进一步集中时, 镁铁质岩浆会沿薄弱带继续上升侵入上部的长英质岩浆房, 并与之发生混合, 形成一系列介于两端员之间的过渡型岩石。

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成因模型

5.岩浆混合作用的地质意义

混合岩浆的端元岩浆多为镁铁质和长英质成分, 其中镁铁质岩浆多来自地幔, 而长英质岩浆的源区则是地壳。有时长英质岩浆还是热的镁铁质岩浆作用于地壳部分熔融而形成的。显然, 二者从产生到混合的全过程已于先期发生壳和幔能量的交换, 尔后又发生壳和幔物质成分的交换。因此, 这种岩浆混合作用应是研究壳—幔相互作用的窗口。

大陆经过纵向和横向增生使其体积不断增大。大陆纵向增生主要通过底侵作用来实现,而大陆横向增生则是通过俯冲—碰撞作用完成的。底侵作用使壳—幔边界聚集了玄武质岩浆, 它不仅加大了岩石圈的厚度, 而且还使下地壳熔融并形成新的长英质岩浆, 所以底侵作用提供了岩浆混合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显然,在由底侵作用而形成的岩浆混合杂岩体中常含有由底侵玄武质岩浆转变的辉长岩—麻粒岩质岩体、岩块和包体。因此, 可以通过岩浆混合的端元岩浆岩并结合这些辉长岩—麻粒岩质的样品来探索大陆的纵向增生。俯冲—碰撞作用能在板块边界形成岛弧、造山带, 因其内部能量的聚集、释放和物质的汇聚、迁移而伴随广泛的岩浆混合作用。它包括岛弧、造山带形成初期钙碱性岩浆与火山通道和地表的岩浆混合, 岛弧、造山带形成主期岩浆混合杂岩体内的岩浆混合, 岛弧、造山带崩塌造成的火山碎屑岩或碱性岩浆的岩浆混合。对这些岩浆混合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探索大陆的横向增生机理。

岩浆混合作用可发生在多种构造背景中, 它包括洋中脊、岛弧、弧后盆地、活动大陆边缘、大陆裂谷、造山带和地幔柱。在地壳构造的伸展引张区和高温低压变质岩地区也有发生。更重要的是, 各构造背景下的岩浆混合的表现和标志有所不同, 从而可以为研究大地构造背景提供证据。

参考文献:

[1]詹华明, 罗照华, 柯珊。一种岩浆混合作用的分类及其地质意义:以西昆仑山的3 个岩体

为例。地质找矿丛书。2010,12

[2]王德滋,谢磊。岩浆混合作用:来自岩石包体的证据。高校地质学报。2008,3.

[3]李昌年。岩浆混合作用及其研究评述。地质科技情报。2002,12

[4] 谌宏伟,罗照华,莫宣学,刘成东,柯珊。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岩浆底侵作用机制。中国地质。2005,8

[5] 马昌前,王人镜,邱家嚷。花岗质岩浆起源和多次岩浆混合的标志: 包体—以北京周体店岩体为例。地质评论。1992,3

[6] 齐有强,胡瑞忠,刘燊,田建吉。岩浆混合作用研究综述。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8,11

[7] 梁明宏,周兴安,龚全胜,李海林。岩浆混合作用来自甘肃北山的野外证据。2002

[8]路凤香,桑隆康,岩石学,地质出版社. 2002,

地壳根、造山热与岩浆作用.

地壳根、造山热与岩浆作用 2010-07-03 简要讨论了近年来造山带及其岩浆作用研究的主要进展.造山带流变学结构与造山热和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耦合关系.年轻的山带往往存在地壳根,但古老的山带地壳根是否存在,取决于造山带的热状态和榴辉岩化的强度,只有缺乏流体和冷的造山带才保留有地壳根,例如古生代的南乌拉尔山和北美前寒武纪的南Trans-Hudson造山带.造山带的`伸展塌陷往往伴随着幔源岩浆底侵、地壳软化、隆升和强烈岩浆作用.由于地幔浮力和造山热的作用,一些山带具有高的海拔和薄而热的地壳,属于具有长期活动性的构造带.研究表明,这些具有长期活动性的构造带,是建立在以前形成的热的、软化了的弧后区内.中国昆仑-秦岭-大别造山系北缘,古生代时期发育了与俯冲有关的弧岩浆带,而南缘发育了相近时代的与弧后伸展有关的双峰式岩浆带,构成古生代双岩浆带.该造山系早中生代的造山作用,就是在南缘的古生代弧后岩浆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该双岩浆带提供了造山热控制复合造山作用的实例. 作者:马昌前佘振兵张金阳张超 MA Chang-qian SHE Zhen-bing ZHANG Jin-yang ZHANG Chao 作者单位:马昌前,MA Chang-qian(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佘振兵,张金阳,张超,SHE Zhen-bing,ZHANG Jin-yang,ZHANG Chao(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 刊名:地学前缘 ISTIC PKU英文刊名: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年,卷(期):2006 13(2) 分类号:P542+.5 关键词:造山运动山根地壳熔融造山热双岩浆带秦岭-大别造山带

岩浆岩的特征

第七章岩浆作物及其产物 关键问题: 岩浆及岩浆作用 岩浆的成因与演化 岩浆岩体原生构造 一、岩浆及岩浆作用的概念 (一)岩浆的概念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其基本特征如下: 1.岩浆的成分岩浆主要由硅酸盐和一些挥发分组成。 根据SiO2的含量,将岩浆划分为超基性岩浆(SiO2<45%),基性岩浆(SiO2:45 -53%),中性岩浆(SiO2:53-66%),酸性岩浆(SiO2>66%)。 2.岩浆的温度岩浆的温度一般在700-1300℃之间,并随岩浆成分不同而有所差异,基性岩浆温度较高,为1000-1300℃,中性岩浆次之,约为900-1000℃;酸性岩浆最低,约700-900℃。 3.岩浆的粘度与温度、压力、SiO2、Al2O3和挥发份的含量有关。 温度越高,粘度越小;

压力增大,粘度增大; SiO2含量越大,粘度越大; 挥发份越多,粘度越小。 由超基性-酸性,岩浆的粘度由小-大。 (二)岩浆作用的概念 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上地幔软流圈或下地壳深处,从岩浆形成、运移、聚集至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或岩浆活动。 根据岩浆活动特点,有两种活动方式:侵入作用、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图1)。 二、岩浆的喷出作用及其产物 (一)火山活动 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火山喷发是自然界最为壮观的现象之一(图2)。

根据火山活动状态,可将火山分为:活火山,近百年来有喷发记录的火山,如日本的富士山;休眠火山,人类历史有记载而近百年来未喷发的火山;死活山,人类历史无喷发记录的火山。 (二)火山喷发的方式 火山喷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熔透式喷发这种喷发主要发生在地壳发展的初期,地壳很薄,地下的岩浆热能很大,进行大面积熔透,在地表形成熔透式火山(图3)。 2.裂隙式喷发这种喷发是指岩浆沿地壳裂隙溢出地表。喷发以基性的玄武岩为主,无爆炸现象,往往呈大片流出,形成大片连续的玄武岩层。裂隙式喷发在现代大洋中脊的裂谷处正在进行(图4)。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第一节碰触作用与喷出岩 一、岩浆的概念 地下高温熔融物质—岩浆 岩浆的粘性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和温度。 二、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 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1.气体喷发物 以水蒸气为主,其含量通常达60%以上。此外还有CO2、硫化物、硫,以及少量CO、H2、HCl、NH3、NH4Cl、HF等。 2.固体喷发物 3.液体喷发物 三、岩浆的类型及其喷发特征 1.超基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 2.基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 3.中性与酸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 四、火山喷发的间歇性 凡在人类历史时期中有过活动的火山成为活火山,在人类历史中未曾喷发过的火山称为死火山。 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一、侵入作用概述 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称为侵入作用。 岩浆在侵入过程中变冷、结晶而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它是被周围岩石封闭起来的三度空间的实体,又可称为侵入体。包围侵入体的所有岩石称围岩。 1.同化作用与浑然作用 岩浆溶解围岩,将围岩改变成岩浆的一部分,称为同化作用。 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成分称为混染作用。 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是相伴而生的。 2.结晶分异作用 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二、侵入岩的产出状态 侵入岩的产出状态即产状,指其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的关系。 1.岩墙 2.岩床 3.岩盆与岩盖 4.岩株 5.岩基 第三节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一、火成岩的结构 火成岩中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与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火成岩的结构。 二、火成岩的构造 1.块状构造 2.流动构造

岩浆岩试题

判断题 1.岩石可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三大类。() 2.岩石是固态物质的集合体。() 3.常见造岩矿物按其成因和化学成分特点可以分为三类: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 ()4.岩石就是结晶质矿物的结合体。() 5.按岩石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结构。() 6.凡全部由结晶质矿物组成的岩石的结构,无论其颗粒大小如何都称为全晶质结构。()7.斑状和似斑状结构是根据斑晶矿物的种类来划分的。() 8.根据岩浆岩的矿物共生组合,可以了解岩浆岩的化学成分特点。() 9.岩浆作用是岩浆的产生到完全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10.岩浆中的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统称为岩浆矿物。() 11.成分相同的岩浆在不同冷凝条件下,其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相同。() 12.火山岩的产状可以是整合的或不整合的。() 13.自然界中原生岩浆仅为有限的几种,但通过岩浆的分异、同化和混合作用,可以形成复杂多样的岩浆岩。() 14.成分相同的岩浆在不同冷凝条件下,其结晶程度和矿物颗粒大小相同。() 15.组成岩浆岩的所有矿物称为岩浆矿物。() 16.原生岩浆是上地幔物质和下部地壳物质局部熔融的产物。() 17.岩浆是由地幔岩石地部分熔融形成的熔融体。() 18.根据岩浆的化学成分可以了解岩浆岩的矿物组合特征。() 19.目前公认的主要原生岩浆为玄武岩、花岗岩、安山岩浆和超基性岩浆等。()20.岩浆是由下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的熔融体。() 21.岩浆的粘度与岩浆的氧化物、挥发组分、温度和压力有关。() 22.岩浆作用是指高温的熔浆侵入围岩引起的一系列变质作用。() 23.岩浆中挥发组分的存在可以降低岩浆的粘度。() 24.地下深处的含水岩浆比同成分的熔岩流的固结温度要高得多。() 25.岩浆岩中的主要矿物成分是岩石大类划分和命名的主要依据。() 26.岩浆岩的酸度是以岩浆中Al2O3、K2O、Na2O的含量为标准划分的。() 27.岩浆岩矿物共生组合取决于岩浆的化学成分和岩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28.岩浆与岩浆岩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岩浆中所含的挥发组分较岩浆岩高。()29.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仅受岩浆中化学成分的控制。() 30.基性岩浆的粘度比酸性岩浆的粘度低,主要是由于前者SiO2含量低,岩浆温度也较高之故。()

岩浆岩复习题4--填空及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 1.岩浆 2.岩浆作用 3.岩浆岩的结构 4.原生岩浆 5.辉长结构 6.粗玄结构 7.拉斑玄武结构 8.粗面结构 9.反应边结构10.里特曼指数11.安山岩12.粗玄岩13.熔蚀结构14.包橄结构15.文象结构16.环带结构17.镁铁矿物18.蛇绿岩19.细晶岩20.斑状结构21.似斑状结构22.斑岩23.玢岩24.超镁铁岩25.超基性岩26.喷出岩31.熔结凝灰岩32.火山角砾结构33.凝灰结构34.集块结构35.火山碎屑岩36.煌斑结构37.二长结构38.辉绿结构39.堆晶结构40.硅铝矿物 二、填空 1. 色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性侵入岩的色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岩浆的粘度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因素控制。 3. 根据SiO2含量,将岩浆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根据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浆岩分类命名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类。 5. 根据岩浆岩中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将矿物分为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6.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矿物间的相互关系。 7.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____________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分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 8. 按结晶程度可将岩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9. 按主要造岩矿物颗粒的大小划分岩石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的矿物粒径(以mm为单位)范围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0. 据岩浆岩中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结构。显晶质的岩石按矿物的粒度大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1. 据全晶质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种不同的结构。 12. 整合侵入体产状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四种。 13. 不整合侵入体产状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四种。 14. 岩浆岩中划分酸性程度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划分碱性程度的指数称为_________________指数。 15. 安山岩的基质结构常见的有两种:(1)斜长石微晶呈平行定向或半定向排列,其间隙中充填的是辉石和磁铁矿等粒状矿物,称为__________;(2)斜长石微晶呈杂乱-半平行排列,微晶之间充填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称为________。 16. 与玄武岩成分相当的侵入岩是_______ 。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1.岩浆有哪些基本类型,其化学成分的差别何在? a 超基性岩浆 SiO2 含量小于45%,富含铁,镁氧化物,,缺少钠、钾氧化物 b 基性岩浆又称玄武岩浆,其SiO2含量为45%--52%,铁镁氧化物的含量低于超基性岩浆 c 中性岩浆又称安山岩浆,其SiO2含量为52%--65%,铁镁氧化物的含量低于基性岩浆 d 酸性岩浆又称花岗岩浆,其SiO2含量大于65%,铁镁氧化物的含量更低 2. 岩浆的粘性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岩浆的粘性与岩浆的化学成分、温度、挥发性等因素有关 3.火山喷发的气体产物有哪些主要成分? 火山喷发的气体产物以水蒸气为主,其含量达到60%以上,此外有二氧化碳、硫化物、硫,以及少量CO ,H2, HCL, NH3, HF等 4火山喷发的固体产物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怎样? a 火山灰粒径小于2mm的细小火山碎屑物 b 火山砾粒径2—50mm,形态不规则,常有棱角 c 火山渣粒径数厘米到数十厘米,外形不规则,多孔洞,似炉渣 d火山弹粒径大于50mm e火山块粒径大于50mm,常为棱角状 5解释:熔岩,波状熔岩,块状熔岩,枕状构造,柱状节理 a熔岩:液体喷发无成为熔岩

b波状熔岩:内部熔体流动的推挤力以及因外壳冷凝而产生的收缩力作用下,熔岩表面常常发生变形,表面比较光滑,呈波状起伏,称为波状熔岩 c 块状熔岩:熔岩表层破碎呈大小不等的棱角状碎块并杂乱堆积者称为块状熔岩 d 枕状结构:水底喷发的基性熔岩或从陆地流入海中的熔岩的枕状构造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构造 e 柱状节理:熔岩在散热冷凝过程中,其表面厂形成无数冷凝收缩中心,如果岩石结构均匀,这些收缩中心均匀而等距地排列,在垂直于联结收缩中心的直线方向因引力作用形成裂缝,裂缝横切面为六边形。随着熔岩进一步冷凝,六边形裂缝最终会将整个熔岩层切割成六方柱,称为柱状节理 6.解释:火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岩浆房,火山颈 a 火山: b 火山锥:火山喷发五在喷口堆积呈锥形体 c 火山口:火山物质喷溢的出口,称为火山口 d 火山通道:岩浆从岩浆库穿过地下岩层,经火山口或溢出口流出地面的通道 e 岩浆房: f 火山颈(火山塞):填塞在火山喷管中的大块凝固熔岩,在火山锥被剥蚀后露出地表,形如瓶塞 7.科马提岩有哪些特点?

岩浆及岩浆作用

岩石学Petrology

绪论 一、岩石及其成因分类 1、岩石的概念 岩石(rock)是由天然产出的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2、岩石的成因分类与岩石的循环转化 按岩石的形成作用过程划分为: a. 火成岩:占地壳体积的66% b. 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8% c. 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20%

三大岩类之间的循环转换Magma

二、岩石学及其发展简史 1、岩石学的概念 基础岩石学包括岩相学(petrography)和岩理学(petrogenesis)两部分,岩相学是以研究岩石的颜色、野外产状、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及岩石分类命名为主;岩理学则是将岩相学的知识与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通过归纳和演绎对各类有关岩石的成因、形成演化和构造背景进行研究。

二、岩石学及其发展简史 2、岩石学的发展简史 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1)显微镜前时期 (2)显微镜时期-建立了岩类学 (3)显微镜后时期-建立了岩理学

三、岩石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历史 2、寻找矿产资源:固体矿产、油气资源 3、为解决工程地质、地震、火山灾害、环境的变化等问题提供 重要依据。 四、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1、野外调查取样:研究岩石地质体的产状、岩性、接触关系、构造特点、成矿作用、地质制图、测制地质剖面、照相素描、采集样品,等等; 2、室内测试分析:显微镜鉴定、地球化学样品测试、同位素测试、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精细研究,等; 3、室内实验模拟:针对研究的内容开展相应的实验模拟; 4、资料归纳分析,得出结果。

普通地质学-第3章 岩浆作用

第3章岩浆作用 一、名词解释 岩浆岩浆作用喷出作用侵入作用火山火山口破火山口火山锥火山灰熔岩岩基岩株岩床岩盘烟墙捕虏体顶垂体液态分异结晶分异同化混染岩浆矿床伟晶矿床岩浆期后矿床科马提岩波状熔岩块状熔岩柱状节理红顶现象围岩 二、是非题 1.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是相互有着密切联系的两个作用。() 2.溶解到岩浆中的挥发作用性物质实际上不是岩浆的物质组成部分。() 3.地球上玄武质岩浆占所有岩浆总合的80%。() 4.溶解到岩浆中的气体对岩浆的性质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5.火山喷出的气体大部分是水蒸气,但是,大多数岩浆原生水的含量不超过3%。() 6.熔岩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粘性。而粘性于主要取决于熔岩的成分,基性熔岩含铁镁成分多,比重大故粘性大不易流动。() 7.熔岩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其粘性降低、因此,更易流动。() 8.岩浆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的多少对岩浆的粘性没有影响。() 9.玄武岩质成分的岩浆通常流动缓慢,故多形成块状熔岩。() 10.流纹质熔岩粘性很大所以流动缓慢。() 11.安山质熔岩与流纹质熔岩由于岩浆粘性大,尤以酸性岩浆为甚,它们喷发时常很猛烈。() 12.在大型复式火山锥的斜坡上可形成数个寄生锥。() 13.有的人认为火山喷发的形式演化顺序是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现代火山多为中心式,而冰岛的火山是现代裂隙式火山的典型代表。() 14.火山有活火山和死火山,一旦火山停止喷发,它就变成了死火山,永远不会再喷发了。() 15.火山活动对于人类来讲是百害而无一利。() 16.火山灰很容易风化形成较为肥沃的土壤。() 17.地下的岩浆活动可能触发毁灭性地震。() 18.火山喷发的尘埃悬浮在大气中可以保持许多年。() 19.现在所有的热泉都与火山作用有密切关系。() 20.含水的岩石其熔点低于不含水的岩石。() 21.上地幔的成分很像在蛇绿杂岩体中所见到的橄榄岩。() 22.安山质和流纹质的岩浆只能从陆壳物质的部分重熔中分异出来。()

岩浆岩及变质岩(运用文书)

岩浆岩及变质岩 绪论 一、岩石的概念 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或部分天然玻璃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是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是在地壳发展和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 (1)多数岩石是由不同矿物组成,单矿物的岩石相对较少 (2)岩石也可是由玻璃质(如黑曜岩)、有机质(如沥青)、胶体物质等组成 (3)岩石,一般是指自然界产出的,人工合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作工业岩石, 不在本教材学习的范围 陨石可分为三类:石陨石、石铁陨石和铁陨石 月球的岩石主要有四类:斜长岩与苏长岩、月海玄武岩、月球角砾岩、玻璃质岩石 人造岩石 石油、天然气等 岩石的分类 地壳深处和上地幔的上部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组成。从地表向下16公里范围内火成岩和变质岩的体积占95%。地壳表面以沉积岩为主,它们约占大陆面积的75%,洋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三、岩石学的概念 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成因、成矿关系以及岩石的演化过程的一门科学。它属地质科学中的重要的基础学科 四、岩石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岩石本身的特征。 2.研究岩体的产状、时代及其共生组合,各种岩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确定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研究岩石和成矿作用的关系以及各类岩石成矿的专属性。 4.研究岩石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物理化学条件、生成环境,研究岩石的成因、来源及其演化等问题。 第一篇岩浆岩岩石学 岩浆岩岩石学:是研究岩浆的起源、运移、演化、结晶及岩浆岩的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科学 一岩浆的概念 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熔体)。 少数情况下存在有碳酸盐岩浆、金属硫化物及金属氧化物岩浆,后者也称为矿浆。 现代火山喷发使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到岩浆。 二岩浆的成份 主要成分:硅酸盐 以氧化物形式表示SiO2, Al2O3, FeO, Fe2O3, MgO, CaO, Na2O, K2O, H2O SiO2 = 40%~75%,挥发份(<6%)。H2O, CO2, CO, N2, SO2, SO3, H2S, HCl, H2F 成矿金属元素 三岩浆的温度 a .观察现代熔岩流的温度

地质作用-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动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地壳运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第四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1.概念 §2.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3.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4.岩浆的起源 §5.岩浆的类型及特征 §1 概念 岩浆——上地幔或地壳深处,天然产出的成分以硅酸盐为主的高温熔融物质。 化学成分:SiO2为主大量Al2O3、Mg O、Fe O...... 富含挥发份:H2O、CO2、NH3、H2S 物理性质:温度高(650°-1400℃)压力大(几千大气压)粘稠流体 岩浆类型:依据SiO2含量的多少,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酸性岩浆(SiO2> 65%) 中性岩浆(SiO265~52%) 基性岩浆(SiO252~45%) 超基性岩浆(SiO2< 45%) 从上到下挥发组分含量由多到少,粘度由小到大。 基性岩浆——温度高、压力小、稀 酸性岩浆——温度低、压力大、稠 酸性岩浆中,由于SiO2含量高,硅氧四面体链较多,使岩浆粘度较大,不易于流动,常起源于地壳下部。 基性或超基性岩浆中,SiO2含量低,岩浆粘滞度则小,岩浆显得易于流动,常起源于岩石圈下部或软流圈 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之后,常沿着静岩压力较小的破碎带或软弱带向上运移或喷溢到地表面上来,这个作用过程就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在向上运移、侵位后,在地壳上部某处冷凝下来,此作用过程就叫侵入作用此时冷凝而成的岩石就称为侵入岩。 岩浆直接喷出地表后冷凝成岩的作用过程,称火山作用。冷凝而成的岩石称火山岩或喷出岩。 §2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一、喷出活动与火山构造 喷出活动(火山活动、火山爆发)岩浆喷出地表在地表冷凝的全部过程。 活火山(active volcano)——现代仍在活动或周期性活动。 休眠火山(dormant volcano)——人类史后喷发过,但长期以来静止 死火山(extinct volcano)——人类史前喷发过,史后从未喷发 火山喷发是一种极为壮观而又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但由于喷发前征兆明显,有一定的地形标志,一般不会给人类生命带来大危害。现代火山活动,内陆不多,常见一些岛国、沿海地区,这里的火山喷发仍是危协人类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 火山喷发类型: 裂隙式喷发——岩浆沿地表狭长的裂隙溢出。地史早期多。通常地球形成初期,地壳薄,

岩浆作用(精)

3 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与板块构造 岩石圈内发生的三种相关的地质作用——岩浆作用(侵入和喷发)、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大都与板块的分裂、俯冲和碰撞有着密切的联系。 3.1 岩浆作用与板块构造 地球内部的温压条件与岩浆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关系。岩浆是一种炽热的,具有极强活动力的熔融体。通常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下岩浆形成时,与周围环境处于平衡状态。但岩石圈一旦发生破裂或产生压力差,平衡被打破,岩浆就会上升。由于受到上覆地壳的挤压,一部分岩浆在地壳深处缓慢冷却结晶,一部分可以达到离地表较近的浅处较快冷却结晶,或者冲破地壳以火山的方式喷溢出来迅速冷却。 地质学家把这种岩浆的形成(熔融)、运移和冷凝的整个过程中,岩浆自身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过程叫做岩浆作用。包括有侵入作用和火山作用两种类型。 (1)侵入作用 由结晶粗大的矿物组成的花岗岩是怎样形成的呢?根据花岗岩与周围沉积岩之间截然不同的岩性和不协调的接触关系,以及与花岗岩接触处的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晶程度发生显著的热力烘烤现象,可以证明花岗岩是来自地下深部炽热的熔融物质所形成。当这些熔融的岩浆上升到离地表不远的深处(3公里以下),由于十分缓慢的冷却,矿物有充分的时间来形成自己的晶形。最后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基,有时也有规模较小的称为岩株,岩株常在深部与岩基相连。 除了深成的花岗岩之外,岩浆也可以上升到更接近地表的地方(< 3km),但规模要小得多,冷却得更快,因此结晶颗粒比深成岩要细,常呈斑状或似斑状结构。岩体与周围岩石不协调的侵入关系可形成岩墙(岩脉),此外与围岩的协调侵入关系还可形成岩床和岩钟(图5-17)。 陆壳板块内的侵入作用常形成富硅铝的花岗岩,洋壳板块内的侵入作用则形成富含铁镁质的橄榄岩、辉长岩和中性的闪长岩,但规模都远比花岗岩小。 (2)火山作用 火山喷发是十分壮观的地球内部能量-物质突然释放事件(图5-18)。一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所释放的能量远远超过原子弹爆炸。如1980年5月18日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爆发,其释放能量相当于1945年美国投向广岛的第一颗原子弹的500倍。如果从体积和质量上来看,显然海底火山更为重要,它是大洋盆地海底地貌形成的重要作用过程。

岩浆岩复习题(答案)说课讲解

岩浆岩复习题(答案 2013)

岩浆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岩浆 2.岩浆作用 3.火成岩的相 4.火山岩韵律 5.镁铁质矿物 6.长英质矿物 7.里特曼指数 8.铝饱各指数 9.火成岩的结构 10.辉长结构 11.辉绿结构 12.二长结构 13.斑状结构 14.似斑状结构 15.包橄结构 16.文象结构 17.堆晶结构 18.鬣刺结构 19.粗玄结构 20.拉斑玄武结构 21.安山结构 22.煌斑结构 23.反应边结构24.火山角砾结构 25.凝灰结构 26.集块结构 27.枕状构造28.气孔构造29.流纹构造 30.球状构造 31.带状构造 32.块状构造 33. 柱状节理构造 34.超基性岩 35.超镁铁岩 36.地幔捕虏体 37.蛇绿岩 38. 埃达克岩39.细碧角斑岩系 40.玢岩 41.斑岩 42.广义花岗岩 43. 火山碎屑岩 45.分异作用 46. 分离结晶作用(结晶分异作用) 47.平衡结晶作用 48. 岩浆混合作用 49. 岩浆同化作用 50.火成杂岩体 51. 硅铝矿物 52. 镁铁矿物53. 喷出岩 54.熔结凝灰岩 55.火山角砾结构 二、填空 1.侵入体侵入深度为 0-5km 时,称浅成相;侵入深度为 5-15km 时,称中深 成相;侵入深度大于 >15km 时,称深成相。 2.根据火山岩产出方式可划分为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和火 山沉积相。喷出相又可分为溢流相、爆发相和侵出相三个相。 3.看下图,写出相应火山岩相的名称:

(1)溢流相;(2)爆发相;(3)侵出相;(4)火山通道相;(5)次火山相;(6)火山沉积相。 4.火成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颗 粒)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的相互关系。 5.划分火成岩结构类型的基本要素有矿物的结晶程度、矿物的大小、矿 物的形态以及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6.据火成岩中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 结构和似斑状结构四种结构。显晶质的岩石按矿物的粒度大小分为细粒结构、中粒结构、粗粒结构和伟晶结构。 7.按主要造岩矿物颗粒的大小划分岩石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 的矿物粒径(以mm为单位)范围依次分别是 5-25mm(或>5mm)、 2-5mm 和 0.2-2mm 。 8.据全晶质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可分为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 构、他形粒状结构三种不同的结构。

第七章 岩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一节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目的要求 岩浆作用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实质上,岩浆作用就是液态的岩浆与固态的岩石之间的矛盾发展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液态的岩浆转化为固态的岩石,这就是矛盾的暂时统一。我们之所以讨论岩浆作用,研究它的基本规律,目的是为了寻找和开发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产资源和热力资源,并为进一步学习专门性理论奠定基础。 课时:2学时 授课内容 ?一、岩浆作用的概念 ?二、喷出作用 o(一)火山喷发现象与喷发类型 o(二)火山喷出作用的产物 ?三、侵入作用 o(一)深成侵入体 o(二)浅成侵入体 ?四、岩浆岩 o(一)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o(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o(三)岩浆岩的颜色 o(四)岩浆岩的分类和分类表的应用 重点 1.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讲授重点应放在岩浆作用的基本概念上,如什么是岩浆作用; 岩浆的主要成分;岩浆在地下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岩浆为什么活动;它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会形成什么岩石。 2.人们如何着手对岩浆进行研究。 3.岩浆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的表现特征和产物。搬运作用的方式及不同营力搬运作用 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如何简要归述岩浆的演化和岩浆作用的时空规律。 教学方法 本节课用多媒体以讲解为主,叙述为辅进行讲授。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岩浆作用的概念 人们是如何着手对地下深处的岩浆作用进行研究的呢?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实地考察近代火山现象,研究历史资料。 二是从已经形成的岩浆岩着手去查明岩浆作用的规律。 o(一)岩浆的主要成分 根据现代火山喷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其中SiO2的含量在 80—30%之间;金属氧化物如Ai2O3、Fe2O3、FeO、MgO、CaO、Na2O等占20—60%。 其它如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等,它们的总量不超过5%。此外,岩 浆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其中主要是H2O、CO2、H2 S、F、Cl等。 o(二)岩浆(magma) 岩浆在地下的温度可能达1300℃左右,压力达数千个大气压。所以岩浆是一种处在高温 高压下的,富含挥发组分而且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上地幔软流圈中,或地壳的深部,由于岩浆体处在高温高压下, 因此它在地下深处很可能是一种粘度极高的潜柔状态,而且它所处的地下环境是平衡的。 一旦由于某种原因,例如岩石中出现裂缝,局部地区压力降低,潜柔体所处的平衡环境 受到破坏时,过热的潜柔体就会变成液体,体积膨胀,岩浆就会沿地表的软弱地带贯入 地壳中。首先,把热传导给围岩,这样岩浆热就随岩浆上升逐渐散失。同时岩浆也不断 改变自身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也导致围岩发生变质。岩浆从运动到冷却的全过程, 统称为岩浆作用(magmatism)。 当岩浆侵入到地壳中,就叫侵入作用。冷凝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intrusive rock)。如果 岩浆直接喷出到地表或者喷射到空中,则叫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喷出地表的岩浆叫熔 岩,熔岩冷凝而成的岩石叫喷出岩或火山岩(volcanic rock)。 ?二、喷出作用(eruption)或火山作用(volcanism) o(一)火山喷出情景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火山的存在。但很多人以为,火山就是地下起火之山,其实火山 并没有什么物质在燃烧。1719 —1721年,我国黑龙江省德都县境内,发生了一次规模巨 大的火山喷发,吴振臣在《宁古塔纪略》中写到:“…于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忽烟 火冲天,飞石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飞出者皆为墨石、硫磺之类,经年不 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今天的五大莲池,就是当时熔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 公元79 年,意大利威苏维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火山碎屑淹没了古罗马的名城厐培。火 山灰厚达7m,高温的火山灰将埋没物化为灰尽,而今还留下了原物的铸模。就现在可知, 世界上爆发猛烈的火山之一是印尼的克拉克托火山。1883年8月26日一次爆发,喷出 的火山灰和气体射入空中7—8km,并将原火山锥炸掉而形成一个300m的深坑,四周海 水一涌而去,激起了30多米高的海浪。从火山喷出物可以看出,根本不是什么物质在燃 烧,而且火山也并不一定是山,常常形成洼地。 火山喷发也有比较“温和”的。如太平洋上的基洛瓦火山和大西洋冰岛上的拉基火山,前者 是一个平静溢出的熔岩湖;后者是顺裂隙流出的熔岩流。为什么它们不爆炸呢?是因为 流出的熔岩粘度小,流速快,火山喉管不易堵塞之故。不同营力的搬运作用特点o(二)火山喷发物 火山喷发物不外乎三种,即气体、液体和固体。 1.气体物质 主要是水蒸气,占60—90%,此外是NaCl、KCl、FeCl3、HCl、H2CO3、NH4Cl、

岩浆岩练习题

《火成岩石学》练习题 一、填空 1、火成岩石学是研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成因、 共生组合、分布规律及其与成矿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 2、岩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高温、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侵入岩按形成深度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4、岩浆作用按侵入位置可分为岩浆侵入作用和火山作用。 5、研究火成岩的基本特征时,不外乎从物质组成、结构、 构造等三方面进行,其中物质组成又可分为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6、火成岩的主要氧化物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钾、氧化 镁、三氧化二铁、氧化铁、 水等九种。 7、根据SiO2的含量,可把火成岩为超基性岩、基性岩、 中性岩和酸性盐四类。 8、根据矿物在岩石中的含量,把火成岩的矿物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 副矿物等三类。 9、根据造岩矿物的化学组成和颜色,把常见的火成岩矿物分为深色矿物 和 浅色矿物两类。 10、火成岩中常见的深色矿物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 和黑云母,

浅色矿物有石英、长石、似长石和白云 母。 11、SiO2与六种氧化物(FeO、MgO、CaO、Al2O3、、K2O、Na2O)关系密切,通常随着SiO2含量的增高,火成岩中的K2O、Na2O的含量将随之一直增加,CaO、Al2O3的含量先增加后减 少,而FeO、MgO的含量则 一直减少。 12、火成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结晶程度、颗粒大 小、 形态以及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所反映出的特征。 13、火成岩的结构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三类。根据全晶质岩石中的矿物的自形程度可以分为自形 晶、 半自形晶、 他形晶三种结构。 14、侵入岩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带状构造。喷出岩常见的构造有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构造。 15、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中斑状结构 的岩石。斑岩的斑晶以石英、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玢岩的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 16、常见的喷发类型可划分为中心式喷发、裂缝式喷 发、熔透式喷发。 17、火山岩相主要有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相和火山沉积相。喷出相又可分为溢流相、侵出相、爆发相三个相。 18、二辉橄榄岩的主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____单斜辉石___________。 19、超基性岩类的代表性侵入岩为橄榄岩、辉橄岩。

第七章-硅酸盐熔体

第七章硅酸盐熔体 硅酸盐熔体-矿物之间的平衡、岩浆中的H2O、岩浆中的CO2、硅酸盐熔体的不混溶作用 一系列实验证明硅酸盐熔体是一离子系统,可以导电。其导电性是由阳离子的运动产生的,而阴离子相对于阳离子是难以活动的。关于硅酸盐熔体中阴离子的结构,曾经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硅酸盐熔体中只存在少数几种阴离子结构单位;另一种看法认为,硅酸盐熔体中的阴离子是一套无限聚合的复杂的Si-O阴离子团,它可以由孤立四面体到链状、环状及更复杂的结构。由于各种聚合硅酸盐离子团的存在,使得硅酸盐熔体的热力学性质复杂。 近年来,利用Raman光谱及X光谱对熔体的研究,表明硅酸盐玻璃及硅酸盐熔体中的(Si, Al)O4四面体,可以象矿物中的硅氧四面体那样,聚合为链状或架状。但是,它们与矿物还是有不同之处:(1)硅酸盐熔体中聚合的阴离子重复周期小;(2)熔体中的阳离子并不占有特定的位置。尽管如此,硅酸盐熔体与矿物有类似的结构的发现,对于对硅酸盐熔体热力学模拟是非常重要的。

对岩浆淬火冷却而成的玻璃的研究表明,硅酸盐熔体(岩浆)可能具有和矿物相似的结构。(a)矿物晶体结构。每个硅氧四面体由桥氧(bridging oxygen)原子连接起来;(b)熔体中的单个硅氧四面体(单聚物);(c) 熔体中的双硅氧四面体(二聚物)。在局部区域内,熔体与矿物结构类似,即它们的都具有“短程有序”(short-range order)现象。但是,与矿物不同,熔体结构在大范围内是无序的,即它们结构的重复周期短,不具有矿物晶体那样的“长程有序”(long-range order)现象。 7.1 硅酸盐熔体-矿物之间的平衡 7.1.1 热力学模型 考察由a 、b 两组分构成的、平衡共存的矿物固体(solid)和硅酸盐熔体(liquid)组成的 二元系统。该系统的平衡可描述为m elt a solid a μμ=。两相中的组分a 的化学势分别表达为solid a solid 0,a solid a RTlna μμ+=、melt a melt 0,a melt a RTlna μμ+=。由于它们的化学势相等,得到melt a solid a solid 0,a melt 0,a a a RTln μμ=-。这就是熔体-矿物平衡分析的出发点。

岩浆岩试题及参考答案

岩浆岩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岩石,2. 岩浆岩,3. 结晶岩,4. 岩石学, 二、填空 1、岩浆岩石学是研究 , , , 及 , , , , , , , , 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学科。 第二章岩浆及岩浆岩的特征 一、名词解释 1、岩浆,2,岩浆作用,3,侵入作用,4,喷出作用,5,侵入岩,6,喷出岩,7,熔岩,8,火山碎屑岩。 二、填空 1、岩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 , 。 2、侵入岩按形成深度可分为和。 3、喷出岩可分为和。 4、岩浆作用按侵入位置可分为和。 第三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一名词解释 1、岩浆岩的产状, 2、岩浆岩的相, 3、透式喷发, 4、裂隙式喷发, 5、中心式喷发, 6、熔岩流, 7、火山口, 8、破火山口, 9、岩盆,10、岩盖,11、岩床,12、岩墙,13、岩株,14、岩基 二填空 1、常见的喷发类型可划分为: , , 。 2、火山锥依物质组成不同分为: . 和等三种。 3、火山岩相主要有喷出相, , 和。喷出相又可分为 . . 三个相。 4、侵入相的划分一般为 , 和 . 第四章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一名词解释 1、主要矿物, 2、次要矿物, 3、副矿物, 4、正常矿物, 5、残余矿物和反应矿物, 6、系列指数或里特曼指数, 7、硅铝矿物 8、铁镁矿物 二填空 1、岩浆岩的主要氧化物有: 等九种.

2、按岩浆岩的SiO2 的含量可把岩浆岩分为: , , , 。 3、按里特曼指数( s )可把岩浆岩划分为: ,, 。 4、岩浆岩的矿物按它们的含量可分类. , , 等三类. 5、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可分为: , , 和。 第五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一、名词解释 1、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2、岩浆岩的结构, 3、岩浆岩的构造, 4、斑状结构, 5、似斑状结构, 6、反应边结构, 7、包含结构, 8、枕状构造, 9、流纹构造 二、填空 1、岩浆岩的结构分为三大类: , , 。 2、显晶质结构按颗粒大小分为: ,, , , 。 3、岩浆岩的结构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 , , 和。 4、根据全晶质岩石中的矿物的自形程度可以分为三种结构: , , 。 5、根据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 , , 和。 6、根据结构确定矿物结晶顺序-空间法则时应注意: , , 。 7、侵入岩的常见构造有: , ,, , 和 , 和。 8、喷出岩的常见构造有:和 , , , 。 三、判断题 1、气孔和杏仁构造是侵入岩中常见的构造类型。 2、枕状构造是大陆火山喷发的特征构造。 3、流纹构造是基性岩中的特征构造。 4、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是显晶质岩石的特点。 5、交生结构是同种矿物的互相穿插。 6、反应边结构是两种成分完全不同的矿物间的反应现象。 7、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是喷出岩常见结构类型。 8、喷出岩中常见有斑状结构。 第六章岩浆岩的分类 一、填空 1、岩浆岩的分类应反应 , , , 和。 2、暗色矿物一般称色率或颜色指数,由

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一节岩浆作用 通过对火山的观察、岩浆岩的研究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认为,在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的局部地段中存在一种炽热的、粘度较大并且富含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物质。这种处在1 000度左右高温下的物质在常压下将呈液态,但在几千兆帕斯卡的压力下很可能处于潜柔状态,具有极大的潜在膨胀力。一旦构造运动破坏了地下平衡使局部压力降低时,炽热物质立刻转变为液态,同时体积膨胀形成岩浆。可见,岩浆(magma)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并富翁挥发分的熔融体。 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又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为岩石,这一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magmatism),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magmanc rock)。根据岩浆是侵入地壳之中或是喷出地表,岩浆作用可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相应地,所形成的岩石分别称为侵入岩和喷出岩(或火山岩)。 根据SiO2含量,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酸性岩浆(SiO2>65%)、中性岩浆(52%~65%)、基性岩浆(45%~52%)和超基性岩浆(<45 %)。随着Si02含量减少,岩浆中MgO、FeO含量增多,岩浆的颜色加深,相对密度增大,粘度变小。 一、喷出作用 (-)火山喷发现象与喷发类型 喷出作用又称为火山作用(volcanism)。火山喷发过程极为复杂,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岩浆作用阶段,所喷出的物质和喷发类型备不相同。有的喷发很平静,岩浆沿裂隙通道上升,缓慢地流出地表,边流动边冷凝;有的非常强烈,岩浆喷出时具有猛烈的爆炸现象,可将大量的气体、岩浆团块和固体碎屑喷射到火山口以外,在火山口上空形成巨大烟柱。 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托马利省一座沉睡了400年的内瓦多德尔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周围几个城镇被七八米厚的岩浆、石块和火山灰掩埋,造成两万多名居民死亡。我国较晚的一次大规模火山活动是黑龙江省德都县五大连池的火山喷发,始于1719年,l 720~1721年大量喷发,结果造成熔岩阻塞白河河道,集水形成五个相互联系的堰塞湖,即五大连池。 随着地球演化和地壳加厚,火山活动有逐渐减弱的趋势。根据火山活动的时间,可将火山分为:死火山,即人类历史以来不再活动的火山;休眠火山,是在人类历史上曾有过活动而近百年来停止活动的火山;活火山,是现在正在活动或近百年来有过活动的火山。死火山也有可能再度活动而变为活火山。我国台湾屏东县的鲤鱼山火山(1980年7月7日爆发)即为活火山。 由于岩浆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火山通道的形状及喷发环境等的不同,因此,喷发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可分为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l. 裂隙式喷发(fissure eruption) 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群上升,喷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这种喷发火山口不呈圆形,而是长达数十公里以上的断裂带,或者火山口沿断裂带成串珠状排列,往下可连成墙状通道。裂隙式喷发以粘性小、流动性大的基性熔浆为主,多表现为沿裂隙缓慢溢出,然后沿地面向各个方向流动而形成熔岩被,面积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厚达几百米甚至超过千米。在地质历史早期,由于地壳较薄,因而火山喷发以裂隙式为主。现代或近代裂隙式喷发主要局限在大洋中脊和大陆裂谷带上。大洋中脊上的裂谷,是全球规模的张裂系统,由于其反复裂开和玄武质岩浆的喷发与充填,构成了洋壳的一部分。大陆上的裂隙式喷发,如四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第四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壳中的岩石种类繁多,按成固分为三大类。 岩石:岩浆岩——岩浆冷凝形成的 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在地表条件下形成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 不同的矿产往往何某种岩在有成固上的联系,三大类岩石中均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某些岩石本身就是重要矿产。通过学习重点要求了解三大岩类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何识别鉴定方法,达到能识别常见岩石的要求。 第一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一、岩浆岩浆作用岩浆岩 1、岩浆 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具高温、高压并富含挥发份的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作用 岩浆的形成、运移直至冷凝成岩石的全过程。 岩石作用侵入作用——岩浆在地下不同深度冷凝成岩的过程。 喷出作呕你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的作用。 3、岩浆岩 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①、侵入岩——由侵入作用形成 ②、喷出岩——由喷出作用形成 二、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 岩浆的作用冲破上覆地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的做偶那个叫喷出作用。又称 火山作用,其喷发的产物主要有三类。 1、气体喷发物 气体以水蒸气为主,含量常达60℅以上,此外含有CO2 H2S 、S 、CO 、H2、 HCL、NH3、NH4CL、HF等。 2、固体喷发物 气体为光冷凝的岩浆物质;未冷凝的岩浆喷射到空气中冷凝成固体,被气体冲 破的围岩三部分构成,统称为火山碎屑物质。按大小和物质分为: ⑴、火山灰粒径〈2 mm 的火山碎屑物质 ⑵、火山角粒径〈2—50mm的火山碎屑 ⑶、火山弹〉50mm 在空中动态下冷凝,外形有纺锤型、麻花型 ⑷、火山集块〉50mm 块状、大小悬殊、棱角分明 3、液体喷发物(熔岩) 失去了大量气体的岩浆称熔岩,从火山口中流出,呈舌状,沿地面斜坡和山谷 流动,称熔岩流,大面积分布称熔岩被遇地形成陵玖形成熔岩瀑布等 三、岩浆的化学成分,主要由O、Si、AL、Fe、Mg、Ca、K、Na、Mn、Ti等,此外 含H2O、CO2、SO2等挥发,均呈氧化物存在,最多的是SiO2氧化铁、氧化镁等 随SiO2含量变化而变。 根据SiO2的含量,分四种类型:超基性岩浆 SiO2〈45℅ 基性岩浆 SiO2 45—52℅ 中性岩浆 SiO2 52—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