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群优化算法【精品文档】(完整版)

粒子群优化算法【精品文档】(完整版)
粒子群优化算法【精品文档】(完整版)

扬州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粒子群优化算法

作者:张雷

学号: 050702156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朱海梅

二零零九年五月十五日

摘要

近年来,智能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PSO)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粒子群算法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amesKennedy 和电气工程师Russell Eberhart在1995年共同提出的,它是受到鸟群社会行为的启发并利用了生物学家Frank Heppner的生物群体模型而提出的。它用无质量无体积的粒子作为个体,并为每个粒子规定简单的社会行为规则,通过种群间个体协作来实现对问题最优解的搜索。由于算法收敛速度快,设置参数少,容易实现,能有效地解决复杂优化问题,在函数优化、神经网络训练、图解处理、模式识别以及一些工程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SO是首先由基于不受约束的最小化问题所提出的基于最优化技术。在一个PSO系统中,多元化解决方案共存且立即返回。每种方案被称作“微粒”,寻找空间的问题的微粒运动着寻找目标位置。一个微粒,在他寻找的时间里面,根据他自己的以及周围微粒的经验来调整他的位置。追踪记忆最佳位置,遇到构建微粒的经验。因为那个原因,PSO占有一个存储单元(例如,每个微粒记得在过去到达时的最佳位置)。PSO系统通过全局搜索方法(通过)搜索局部搜索方法(经过自身的经验),试图平衡探索和开发。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的自适应搜索优化算法,存在后期收敛慢、搜索精度低、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点,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从初始解和搜索精度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算法的计算精度,改善了算法收敛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算法陷入局部极小.对经典函数测试计算,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粒子群优化算法;粒子群;优化技术;最佳位置;全局搜索;搜索精度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is a novel evolutionary algorithm. It is a kind of stochastic global optimization technique. PSO finds optimal regions of complex search spaces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of individuals in a population of particles. The advantages of PSO lie in simple and powerful function. In this paper , classica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some applications of the algorithms are introduced , and the possible research contents in future are also discussed.

PSO is a pop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technique proposed firstly for the above

un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problem. In a PSO system, multiple candidate solutions coexist and collaborate simultaneously. Each solution called a ‘‘particle’’, flies in the problem search space looking for the optimal position to land. A particle, as time passe s through its quest, adjusts its position according to its own ‘‘experience’’ as well as the experience of neighboring particles. Tracking and memorizing the best position encountered build particle_s experience. For that reason, PSO possesses a memory (i.e. every particle remembers the best position it reached during the past). PSO system combines local search method(through self experience) with global search methods (through neighboring experience), attempting to balanc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Abstrac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a kind of auto-adapted search optimization based on community.But the standar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s used resulting in slow after convergence, low search precision and easily leading to local minimum. A new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improve from the initial solution and the search precision.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the algorithm computation precision and the astringency are improved, and local minimum is avoid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lassic function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PSO is efficientand feasible.

Key word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 un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problem;the bestposition;global search methods; the search precision

目录

一.引言

二.PSO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描述

(一)概述

(二)粒子群优化算法

(三)一种改进型PSO算法——基于遗传交叉因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简介

1 自适应变化惯性权重

2 交叉因子法

(四) PSO与GA算法的比较

1 PSO算法与GA算法

2 PSO算法与GA算法的相同点

3 PSO算法与GA算法的不同点

三.PSO算法的实现及实验结果和仿真

(一)基本PSO算法

(二)算法步骤

(三)伪代码描述

(四)算法流程图

(五)六个测试函数的运行结果及与GA算法结果的比较四结论

五. 致谢

六.参考文献

一、引言

混沌是一种有特点的非线形系统,它是一种初始时存在于不稳定的动态状态而且包含着无限不稳定时期动作的被束缚的行为。尽管它看起来好似有可能,但它注定是一种在非线形条件下的非线形系统。在最近几年里,随着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和工程师对其的日益增长的兴趣,刺激了基于control [1,2], synchronization [3] and optimization [4–6]的研究。因为简单的投资和避免被陷入局限的最优化的特殊能力,混沌已经作为一种最优化技术,而且基于混沌的研究算法已经引起了人们相当的兴趣。

目前,混沌有两种面向最优化应用算法。第一种是混沌神经网络(CNN),通过将混沌算法动态地加入到神经网络中。通过丰富的非平衡各种各样的伴随注意成分,混沌动态神经系统能够被用来通过遵循混沌算法轨道来做普遍最优化的进一步研究。凌夷只能感混沌最优化算法是基于变量发展的。最简单的COA看法包括两步:首先从混沌空间到解决空间整体把握,然后用动态混沌代替随机查找来查找目标区域。然而,简单的CNN和COA经常需要大量的重复迭代来达到普遍最优并且它对初始条件很敏感。

近来,一个新型的进化技术—微粒群最优化算法,作为一种自动的基因算法被提出。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Optimization,PSO)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的随机优化技术,最早在1995年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ames Kennedy 和电气工程师Russell Eberhart [1] 共同提出,基本思想源于对鸟群觅食行为的研究.PSO 将每个可能产生的解都表述为群中的一个微粒,每个微粒都具有自己的位置向量和速度向量,和一个由目标函数决定的适应度,通过类似梯度下降算法使各粒子向适应度函数值最高的方向群游.该算法控制参数少、程序相对简单,因此在应用领域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PSO被人口数量的随机解决方法而初始化。每个个体的随机化个体,可穿过多群空间,与GA相比较起来,PSO有一些吸引人的特点,PSO的主要特点为: ①每一个体(称为一个粒子) 都被赋予了一个随机速度并在整个问题空间中流动;②个体具有记忆功能; ③个体的进化主要

安康学院 学年论文(设计)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曰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图像分割 (作者:) () 指导教师: 【摘要】本文通过对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研究,采用Java编程,设计出一套用于图像分割的系统。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图像分割系统,可以将一幅给定的图像进行分割,然后将分割结果保存。图像分割的目的是将感兴趣的区域从图像中分割出来,从而为计算机视觉的后续处理提供依据。图像分割的方法有多种,阈值法因其实现简单而成为一种有效的图像分割方法。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是一类随机全局优化技术,它通过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复杂搜索空间中的最优区域缩短寻找阈值的时间。因此,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图像分割以粒子群优化算法为寻优工具,建立具有自适应和鲁棒性的分割方法。从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确定分割阈值。 关键词:粒子群优化(PSO,图像分割,阈值法,鲁棒性 Abstract T his paper based on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 on algorithm, desig ns a set of system for image segme ntati on using Java program min g. Image segme ntati on system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 on algorithm, the image can be a given segmentation, and then the segmentation results would be saved. Image segmentation is the purpose of the interested area from the image, thus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the subsequent processing of computer vision. There are many methods of image segmentation, threshold method since its simple realization, becomes a kind of effective method in image segmenta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is a stochastic global optimization technique; it finds optimal regions of complex search spaces for threshold time shorte ned through the in teractio n betwee n particles. Therefor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f image segmentation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optimizati on tools; establish segme ntati on method with adaptive and robust.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for us in the shortest possible time to accurately determ ine the segme ntati on threshold. Key word s: PSO, image segmentation, threshold method, robust.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来获取和处理视觉图像信息。据统计,人类

1.Pso算法 function [xm,fv] = SAPSO( fitness,N,c1,c2,wmax,wmin,M ) % fitness 适应度函数 % N 种群个数 % c1 % c2 % wmax 最大权重 % wmin 最小权重 % M 迭代次数 cg=32;%传感器个数 format long; %-----------------------初始化种群个体 ------------------------------------- for i=1:N %粒子个数为n a1=-17.5:10:12.5; a11=a1*(i+5)/10; [a2,a3]=meshgrid(a1,a11); a4=reshape(a2,1,16); a5=reshape(a3,1,16); b1=-12.5:10:17.5; b11=b1*(i+5)/10; [b2,b3]=meshgrid(b1,b11); b4=reshape(b2,1,16); b5=reshape(b3,1,16); x11=[a4,b4;a5,b5]+20;%ó|ó?μè±èàyà?é¢y1ì?¨ x(:,:,i)=x11';%初始化传感器个数为20 v(:,:,i)=10*rand(cg,2); end %----------------------计算各个粒子适应度------------------------------for i=1:N; p(i)=fitness(x(:,:,i)); y(:,:,i)=x(:,:,i); end pg=x(:,:,N); %pg为全局最优 for i=1:(N-1) if fitness(x(:,:,i))

基本粒子群算法的原理和matlab程序 作者——niewei120(nuaa) 一、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粒子群优化算法源自对鸟群捕食行为的研究,最初由Kennedy和Eberhart提出,是一种通用的启发式搜索技术。一群鸟在区域中随机搜索食物,所有鸟知道自己当前位置离食物多远,那么搜索的最简单有效的策略就是搜寻目前离食物最近的鸟的周围区域。PSO 算法利用这种模型得到启示并应用于解决优化问题。PSO 算法中,每个优化问题的解都是粒子在搜索 空间中的位置,所有的粒子都有一个被优化的目标函数所决定的适应值,粒子还有一个速度值决定它们飞翔的方向和距离,然后粒子群就追随当前的最优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 PSO 算法首先在给定的解空间中随机初始化粒子群,待优化问题的变量数决定了解空间的维数。每个粒子有了初始位置与初始速度。然后通过迭代寻优。在每一次迭代中,每个粒子通过跟踪两个“极值”来更新自己在解空间中的空间位置与飞翔速度。第一个极值就是单个粒子本身在迭代过程中找到的最优解粒子,这个粒子叫做个体极值。另一个极值是种群所有粒子在迭代过程中所找到的最优解粒子,这个粒子是全局极值。上述的方法叫全局粒子群算法。如果不用种群所有粒子而只用其中一部分作为该粒子的邻居粒子,那么在所有邻居粒子中的极值就是局部极值,该方法称为局部PSO 算法。 速度、位置的更新方程表示为: 每个粒子自身搜索到的历史最优值p i ,p i=(p i1,p i2,....,p iQ),i=1,2,3,....,n。所有粒子搜索到的最优值p g,p g=(p g1,p g2,....,p gQ),注意这里的p g只有一个。 是保持原来速度的系数,所以叫做惯性权重。 是粒子跟踪自己历史最优值的权重系数,它表示粒子自身的认识,所以叫“认知”。通常设置为2。 是粒子跟踪群体最优值的权重系数,它表示粒子对整个群体知识的认识,所以叫做“社会知识”,经常叫做“社会”。通常设置为2。 是[0,1]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是对位置更新的时候,在速度前面加的一个系数,这个系数我们叫做约束因子。通常设 置为1 。

毕业论文 题目粒子群算法及其参数设置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计算061 学号3060811007 学生xx 指导教师徐小平 2016年 I

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参数设置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生: xx 指导教师:徐小平 摘要 粒子群优化是一种新兴的基于群体智能的启发式全局搜索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粒子间的竞争和协作以实现在复杂搜索空间中寻找全局最优点。它具有易理解、易实现、全局搜索能力强等特点,倍受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智能优化算法之一。论文介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其特点。论文中围绕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原理、特点、参数设置与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重点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粒群优化算法中的惯性权值,加速因子的设置对算法基本性能的影响,给出算法中的经验参数设置。最后对其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及研究方向的展望。 关键词:粒子群优化算法;参数;方差分析;最优解 II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its parameter set Speciality: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Student: Ren Kan Advisor: Xu Xiaoping Abstrac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s an emerging global based on swarm intelligence heuristic search algorith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particles to achieve in complex search space to find the global optimum. It has easy to understand, easy to achie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global search ability, and has never wide field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ncern, has become the fastest growing one of the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ic principles, and analyzes its features. Paper around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rinciples, characteristics, parameters settings and applications to conduct a thorough review, focusing on a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n the inertia weight, acceleration factor setting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algorithm the impact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algorithm given parameter setting. Finally, its future researched and prospects are proposed. Key word: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arameter; Variance analysis; Optimal solution III

对于函数f=x*sin(x)*cos(2*x)-2*x*sin(3*x),求其在区间[0,20]上该函数的最大值。 ?初始化种群 已知位置限制[0,20],由于一维问题较为简单,因此可以取初始种群N 为50,迭代次数为100,当然空间维数d 也就是1。 位置和速度的初始化即在位置和速度限制内随机生成一个N×d 的矩阵,对于此题,位置初始化也就是在0~20内随机生成一个50×1的数据矩阵,而对于速度则不用考虑约束,一般直接在0~1内随机生成一个50×1的数据矩阵。 此处的位置约束也可以理解为位置限制,而速度限制是保证粒子步长不超限制的,一般设置速度限制为[-1,1]。 粒子群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记录每个个体的历史最优和种群的历史最优,因此而二者对应的最优位置和最优值也需要初始化。其中每个个体的历史最优位置可以先初始化为当前位置,而种群的历史最优位置则可初始化为原点。对于最优值,如果求最大值则初始化为负无穷,相反地初始化为正无穷。 每次搜寻都需要将当前的适应度和最优解同历史的记录值进行对比,如果超过历史最优值,则更新个体和种群的历史最优位置和最优解。 ?速度与位置的更新

速度和位置更新是粒子群算法的核心,其原理表达式和更新方式如下: 每次更新完速度和位置都需要考虑速度和位置的限制,需要将其限制在规定范围内,此处仅举出一个常规方法,即将超约束的数据约束到边界(当位置或者速度超出初始化限制时,将其拉回靠近的边界处)。当然,你不用担心他会停住不动,因为每个粒子还有惯性和其他两个参数的影响。 代码如下: clc;clear;close all; %% 初始化种群 f= @(x)x .* sin(x) .* cos(2 * x) - 2 * x .* sin(3 * x); % 函数表达式figure(1);ezplot(f,[0,0.01,20]); N = 50; % 初始种群个数 d = 1; % 空间维数 ger = 100; % 最大迭代次数 limit = [0, 20]; % 设置位置参数限制 vlimit = [-1, 1]; % 设置速度限制 w = 0.8; % 惯性权重 c1 = 0.5; % 自我学习因子 c2 = 0.5; % 群体学习因子 for i = 1:d

主函数源程序(main.m) %------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名称: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作用:求解优化问题 %------说明:全局性,并行性,高效的群体智能算法 %------初始格式化--------------------------------------------------clear all; clc; format long; %------给定初始化条件---------------------------------------------- c1=1.4962;%学习因子1 c2=1.4962;%学习因子2 w=0.7298;%惯性权重 MaxDT=1000;%最大迭代次数 D=10;%搜索空间维数(未知数个数) N=40;%初始化群体个体数目 eps=10^(-6);%设置精度(在已知最小值时候用) %------初始化种群的个体(可以在这里限定位置和速度的范围)------------for i=1:N for j=1:D x(i,j)=randn;%随机初始化位置 v(i,j)=randn;%随机初始化速度 end end %------先计算各个粒子的适应度,并初始化Pi和Pg----------------------for i=1:N p(i)=fitness(x(i,:),D); y(i,:)=x(i,:); end pg=x(1,:);%Pg为全局最优 for i=2:N if fitness(x(i,:),D) pg=x(i,:); end end %------进入主要循环,按照公式依次迭代,直到满足精度要求------------for t=1:MaxDT for i=1:N v(i,:)=w*v(i,:)+c1*rand*(y(i,:)-x(i,:))+c2*rand*(pg-x(i,:)); x(i,:)=x(i,:)+v(i,:); if fitness(x(i,:),D) p(i)=fitness(x(i,:),D); y(i,:)=x(i,:);

粒子群算法解决函数优化问题 1、群智能算法研究背景 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是由Kennedy 和Eberhart 在研究鸟类和鱼类的群体行为基础上于1995 年提出的一种群智能算法,其思想来源于人工生命和演化计算理论,模仿鸟群飞行觅食行为,通过鸟集体协作使群体达到优。 PSO算法作为一种新的群智能算法,可用于解决大量非线性、不可微和多峰值的复杂函数优化问题,并已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工程领域,如函数优化、神经网络训练、经济调度、模式识别与分类、结构设计、电磁场和任务调度等工程优化问题等。 PSO算法从提出到进一步发展,仅仅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算法的理论基础还很薄弱,自身也存在着收敛速度慢和早熟的缺陷。如何加快粒子群算法的收敛速度和避免出现早熟收敛,一直是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因此,对粒子群算法的分析改进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PSO算法中惯性权重的改进:Poli等人在速度更新公式中引入惯性权重来更好的控制收敛和探索,形成了当前的标准PSO算法。 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提出了线性递减权值( LDIW)策略、模糊惯性权值( FIW) 策略和随机惯性权值( RIW) 策略。其中,FIW 策略需要专家知识建立模糊规则,实现难度较大,RIW 策略被用于求解动态系统,LDIW策略相对简单且收敛速度快, 任子晖,王坚于2009 年,又提出了基于聚焦距离变化率的自适应惯性权重PSO算法。 郑春颖和郑全弟等人,提出了基于试探的变步长自适应粒子群算

法。这些改进的PSO算法既保持了搜索速度快的特点, 又提高了全局搜索的能力。 对PSO算法的行为和收敛性的分析:1999 年采用代数方法对几种典型PSO算法的运行轨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保证收敛的参数选择范围。在收敛性方面Fransvan den Bergh引用Solis和Wets关于随机性算法的收敛准则,证明了标准PSO算法不能收敛于全局优解,甚至于局部优解;证明了保证收敛的PSO算法能够收敛于局部优解,而不能保证收敛于全局优解。 国内的学者:2006 年,刘洪波和王秀坤等人对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收敛性进行分析,指出它在满足收敛性的前提下种群多样性趋于减小,粒子将会因速度降低而失去继续搜索可行解的能力,提出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 2008 年,黄翀鹏和熊伟丽等人分析惯性权值因子大小对PSO算法收敛性所带来的影响,对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改进。2009 年,高浩和冷文浩等人,分析了速度因子对微粒群算法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Gaussian 变异全局收敛的粒子群算法。并证明了它能以概率 1 收敛到全局优解。 2010 年,为提高粒子群算法的收敛性,提出了基于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对惯性权重粒子群模型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使得在算法模型群模型收敛条件下的惯性权重和加速系数的参数约束关系,使算法在收敛性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在PSO算法中嵌入别的算法的思想和技术。 1997年,李兵和蒋慰孙提出混沌优化方法; 1998年,Angeline在PSO算法中引入遗传算法中的选择算子,该算法虽然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但同时也使算法陷入局部优的概率大增,特别是在优化Griewank 基准函数的优值时得到的结果不理想; 2004 年,高鹰和谢胜利将混沌寻优思想引入到粒子群优化算法中,首先对当前群体中的优粒子进行混沌寻优, 再用混沌寻优的结果随机替换群体中的一个粒子,这样提出另一种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

基本粒子群算法的原理和matlab 程序 作者—— niewei120 (nuaa) 一、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粒子群优化算法源自对鸟群捕食行为的研究,最初由Kennedy 和 Eberhart 提出,是一种通 用的启发式搜索技术。一群鸟在区域中随机搜索食物,所有鸟知道自己当前位置离食物多远, 那么搜索的最简单有效的策略就是搜寻目前离食物最近的鸟的周围区域。PSO 算法利用这种模型得到启示并应用于解决优化问题。PSO 算法中,每个优化问题的解都是粒子在搜索 空间中的位置,所有的粒子都有一个被优化的目标函数所决定的适应值,粒子还有一个速度值决定它们飞翔的方向和距离,然后粒子群就追随当前的最优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 PSO 算法首先在给定的解空间中随机初始化粒子群,待优化问题的变量数决定了解空间的维数。每个粒子有了初始位置与初始速度。然后通过迭代寻优。在每一次迭代中,每个粒子通过跟踪两个“极值”来更新自己在解空间中的空间位置与飞翔速度。第一个极值就是单个粒子本身在迭代过程中找到的最优解粒子,这个粒子叫做个体极值。另一个极值是种群所有粒子在迭代过程中所找到的最优解粒子,这个粒子是全局极值。上述的方法叫全局粒子群算法。如果不用种群所有粒子而只用其中一部分作为该粒子的邻居粒子,那么在所有邻居粒子中的极值就是局部极值,该方法称为局部PSO 算法。 速度、位置的更新方程表示为: 每个粒子自身搜索到的历史最优值p i,p i=(p i1 ,p i2 ,....,p iQ ), i=1,2,3,....,n 。所有粒子搜索到的最优值p g, p g=(p g1 ,p g2,....,p gQ ),注意这里的p g只有一个。 是保持原来速度的系数,所以叫做惯性权重。 是粒子跟踪自己历史最优值的权重系数,它表示粒子自身的认识,所以叫“认知”。通常设置为 2 。 是粒子跟踪群体最优值的权重系数,它表示粒子对整个群体知识的认识,所以叫做“社会知识”,经常叫做“社会”。通常设置为2。 是[0,1] 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是对位置更新的时候,在速度前面加的一个系数,这个系数我们叫做约束因子。通常设 置为 1 。

附录 程序1 当22111==c c ,5.12212==c c ,2.1=w 。 a)%主函数源程序(main.m ) %------基本粒子群算法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 %------名称: 基本粒子群算法 %------初始格式化 clear all ; %清除所有变量 clc; %清屏 format long ; %将数据显示为长整形科学计数 %------给定初始条条件------------------ N=40; %3初始化群体个数 D=10; %初始化群体维数 T=100; %初始化群体最迭代次数 c11=2; %学习因子1 c21=2; %学习因子2 c12=1.5; c22=1.5; w=1.2; %惯性权重 eps=10^(-6); %设置精度(在已知最小值的时候用) %------初始化种群个体(限定位置和速度)------------ x=zeros(N,D); v=zeros(N,D); for i=1:N for j=1:D x(i,j)=randn; %随机初始化位置 v(i,j)=randn; %随机初始化速度 end end %------显示群位置----------------------

figure(1) for j=1:D if(rem(D,2)>0) subplot((D+1)/2,2,j) else subplot(D/2,2,j) end plot(x(:,j),'b*');grid on xlabel('粒子') ylabel('初始位置') tInfo=strcat('第',char(j+48),'维'); if(j>9) tInfo=strcat('第',char(floor(j/10)+48),char(rem(j,10)+48),'维'); end title(tInfo) end %------显示种群速度 figure(2) for j=1:D if(rem(D,2)>0) subplot((D+1)/2,2,j) else subplot(D/2,2,j) end plot(x(:,j),'b*');grid on xlabel('粒子') ylabel('初始速度') tInfo=strcat('第,char(j+48),'维'); if(j>9) tInfo=strcat('第',char(floor(j/10)+48), char(rem(j,10)+48),'维); end title(tInfo) end figure(3)

粒子群优化算法(1)—粒子群优化算法简介 PSO算法就是模拟一群鸟寻找食物的过程,每个鸟就是PSO中的粒子,也就是我们需要求解问题的可能解,这些鸟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不停改变自己在空中飞行的位置与速度。大家也可以观察一下,鸟群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开始鸟群比较分散,逐渐这些鸟就会聚成一群,这个群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直到最后找到食物。这个过程我们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寻找函数y=1-cos(3*x)*exp(-x)的在[0,4]最大值。该函数的图形如下: 当x=0.9350-0.9450,达到最大值y=1.3706。为了得到该函数的最大值,我们在[0, 4]之间随机的洒一些点,为了演示,我们放置两个点,并且计算这两个点的函数值,同时给这两个点设置在[0, 4]之间的一个速度。下面这些点就会按照一定的公式更改自己的位置,到达新位置后,再计算这两个点的值,然后再按照一定的公式更新自己的位置。直到最后在y=1.3706这个点停止自己的更新。这个过程与粒子群算法作为对照如下: 这两个点就是粒子群算法中的粒子。 该函数的最大值就是鸟群中的食物。 计算两个点函数值就是粒子群算法中的适应值,计算用的函数就是粒子群算法中的适应度函数。 更新自己位置的公式就是粒子群算法中的位置速度更新公式。 下面演示一下这个算法运行一次的大概过程: 第一次初始化 第一次更新位置

第二次更新位置 第21次更新 最后的结果(30次迭代) 最后所有的点都集中在最大值的地方。

粒子群优化算法(2)—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上一节的叙述中,唯一没有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函数的这些随机的点(粒子)是如何运动的,只是说按照一定的公式更新。这个公式就是粒子群算法中的位置速度更新公式。下面就介绍这个公式是什么。在上一节中我们求取函数y=1-cos(3*x)*exp(-x)的在[0, 4]最大值。并在[0,4]之间放置了两个随机的点,这些点的坐标假设为x1=1.5,x2=2.5;这里的点是一个标量,但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更一般的情况—x 为一个矢量的情况,比如二维z=2*x1+3*x22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的每个粒子均为二维,记粒子P1=(x11,x12),P2=(x21,x22),P3=(x31,x32),......Pn=(xn1,xn2)。这里n 为粒子群群体的规模,也就是这个群中粒子的个数,每个粒子的维数为2。更一般的是粒子的维数为q ,这样在这个种群中有n 个粒子,每个粒子为q 维。 由n 个粒子组成的群体对Q 维(就是每个粒子的维数)空间进行搜索。每个粒子表示为:x i =(x i1,x i2,x i3,...,x iQ ),每个粒子对应的速度可以表示为v i =(v i1,v i2,v i3,....,v iQ ),每个粒子在搜索时要考虑两个因素: 1. 自己搜索到的历史最优值 p i ,p i =(p i1,p i2,....,p iQ ),i=1,2,3,....,n ; 2. 全部粒子搜索到的最优值p g ,p g =(p g1,p g2,....,p gQ ),注意这里的p g 只有一个。 下面给出粒子群算法的位置速度更新公式: 112()()()()k k k k i i i i v v c rand pbest x c rand gbest x ω+=+??-+??-, 11k k k i i i x x av ++=+. 这里有几个重要的参数需要大家记忆,因为在以后的讲解中将会经常用到,它们是: ω是保持原来速度的系数,所以叫做惯性权重。1c 是粒子跟踪自己历史最优值的权重系数,它表示粒子自身的认识,所以叫“认知”。通常设置为2。2c 是粒子跟踪群体最优值的权重系数,它表示粒子对整个群体知识的认识,所以叫做“社会知识”,经常叫做“社会”。通常设置为2。()rand 是[0,1]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a 是对位置更新的时候,在速度前面加的一个系数,这个系数我们叫做约束因子。通常设置为1。这样一个标准的粒子群算法就介绍结束了。下图是对整个基本的粒子群的过程给一个简单的图形表示。 判断终止条件可是设置适应值到达一定的数值或者循环一定的次数。 注意:这里的粒子是同时跟踪自己的历史最优值与全局(群体)最优值来改变自己的位置预速度的,所以又叫做全局版本的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在农药定量构效关系建模中的应用 张丽平 俞欢军3 陈德钊 胡上序 (浙江大学化工系,杭州310027) 摘 要 神经网络模型能有效模拟非线性输入输出关系,但其常规训练算法为BP 或其它梯度算法,导致训练时间较长且易陷入局部极小点。本实验探讨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训练神经网络,并应用到苯乙酰胺类农药的定量构效关系建模中,对未知化合物的活性进行预测来指导新药的设计和合成。仿真结果表明,粒子群优化算法训练的神经网络不仅收敛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其预报精度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神经网络,定量构效关系  2004201204收稿;2004207225接受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 o.20276063) 1 引 言 药物定量构效关系(QS AR )是研究药物生理活性和药物分子结构参数间的量变规律并建立相应的 数学模型,进而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从而用于预测未知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探讨药物的作用机理,指导新药的设计和合成,在药物和农药的研究与设计中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以往QS AR 的建模方法大多基于统计原理,局限于线性模型,只进行简单的非线性处理,由此所建立的模型很难契合实际构效关系,并且其处理过程都比较繁琐2。神经网络通过学习将构效关系知识隐式分布在网络之中,适用于高度非线性体系。 在药物QS AR 中采用神经网络(NN )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3,此后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已发展为除多重线性回归和多元数据分析之外的第3种方法4。通常多层前传网络采用BP 算法,通过误差反传,按梯度下降的方向调整权值。其缺点是可能陷入局部极小点,且对高维输入收敛速度非常缓慢。 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 O )是K ennedy 等5源于对鸟群、鱼群和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而发展的一种新的进化型寻优技术。PS O 已成为进化寻优算法研究的热点,其最主要特点是简单、收敛速度快,且所需领域知识少。本实验拟将该方法初始化前传神经网络为苯乙酰胺类农药建立良好适用的QS AR 模型。 2 苯乙酰胺类农药的Q SAR 问题 苯乙酰胺类化合物是除草农药,其除草活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所有的N 2(12甲基212苯乙基)苯乙酰胺都可用相应的羧酸酰胺通过霍夫曼反应生成。N 2(12甲基212苯乙基)苯乙酰胺的基本结构式为 : 其中X 为Me 、F 、Cl 、OMe 、CF 3和Br 等,Y 为Me 、Cl 、F 和Br 等,由不同的X 和Y 取代基可构成不同的化合物。常用以下7个理化参数描述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和结构:log P 、log 2P (疏水性参数及其平方项)、 σ(电性效应参数)、E s (T aft 立体参数)、MR (摩尔折射度),1χ、2 χ(分子连接性指数)。于是这类化合物的QS AR 就转化为上述理化参数与除草活性间的关系。为研究这种关系,选用具有代表性的50个化合物, 他们的活性值取自文献1,见表1。 第32卷2004年12月分析化学(FE NXI H UAX UE ) 研究报告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第12期1590~1594

一、粒子群算法概述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是一种进化计算技术(evolutionary computation),1995 年由Eberhart 博士和kennedy博士提出,源于对鸟群捕食的行为研究。该算法最初是受到飞鸟集群活动的规律性启发,进而利用群体智能建立的一个简化模型。粒子群算法在对动物集群活动行为观察基础上,利用群体中的个体对信息的共享使整个群体的运动在问题求解空间中产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从而获得最优解。 PSO中,每个优化问题的解都是搜索空间中的一只鸟。我们称之为“粒子”。所有的粒子都有一个由被优化的函数决定的适应值(fitness value),每个粒子还有一个速度决定他们飞翔的方向和距离。然后粒子们就追随当前的最优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 PSO 初始化为一群随机粒子(随机解)。然后通过迭代找到最优解。在每一次迭代中,粒子通过跟踪两个”极值”来更新自己。第一个就是粒子本身所找到的最优解,这个解叫做个体极值pBest。另一个极值是整个种群目前找到的最优解,这个极值是全局极值gBest。另外也可以不用整个种群而只是用其中一部分作为粒子的邻居,那么在所有邻居中的极值就是局部极值。 二、算法原理 粒子群算法采用常数学习因子,及惯性权重,粒子根据如下的公式更新自己的速度和位置。 V ki=ωk V i?1i+c1r1(Q bi?Q k?1i)+c2r2(Q bg?Q k?1i)Q ki=Q k?1i+V ki 三、算法步骤 1、随机初始化种群中各微粒的位置和速度; 2、评价个粒子的适应度,将各粒子的位置和适应度储存在各微粒的pbest(Q bi)中,将所有pbest中适应度最优的个体的位置和适应度存储在gbest(Q bg)中。 3、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移。 V ki=ωk V i?1i+c1r1(Q bi?Q k?1i)+c2r2(Q bg?Q k?1i)Q ki=Q k?1i+V ki 4、对每个微粒,与其前一个最优位置比较,如果较好,则将其作为当前的最优位置。 5、比较当前所有的pbest和上一迭代周期的gbest,更新gbest。 6、若满足停止条件(达到要求精度或迭代次数),搜索停止,输出结果,否则,返回2。

例 函数∑==10 12 )(i i x x f 对于适应度函数fitness 对其参数w ,1c ,3c 做出不同方式的比较以测试其对函数结果影响。 当22111==c c ,5.12212==c c ,2.1=w 。 (适应函数∑==10 12)(i i x x f ) 程序1 当22111==c c ,5.12212==c c ,2.1=w 。 a)%主函数源程序(main.m ) %------基本粒子群算法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 %------名称: 基本粒子群算法 %------初始格式化 clear all; %清除所有变量 clc; %清屏 format long; %将数据显示为长整形科学计数 %------给定初始条条件------------------ N=40; %3初始化群体个数 D=10; %初始化群体维数 T=100; %初始化群体最迭代次数 c11=2; %学习因子1 c21=2; %学习因子2 c12=1.5; c22=1.5; w=1.2; %惯性权重 eps=10^(-6); %设置精度(在已知最小值的时候用) %------初始化种群个体(限定位置和速度)------------ x=zeros(N,D); %x 是位置,初始化位置空间(矩阵) v=zeros(N,D); %v 是速度,初始化速度空间(矩阵) for i=1:N for j=1:D x(i,j)=randn; %随机初始化位置,randn 返回一个随机变化的符合正态分布的数 v(i,j)=randn; %随机初始化速度 end end

% 优化函数以m文件的形式放在fitness.m里面,对不同的优化函数只要修改fitness.m 就可 %------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初始格式化-------------------------------------------------- clear all; clc; format long; %------给定初始化条件---------------------------------------------- c1=1.4962; %学习因子1 c2=1.4962; %学习因子2 w=0.7298; %惯性权重 MaxDT=1000; %最大迭代次数 D=4; %搜索空间维数(未知数个数) N=10; %初始化群体个体数目 eps=10^(-6); %设置精度(在已知最小值时候用) %------初始化种群的个体(可以在这里限定位置和速度的范围)------------ x=0:0.1:1,y=[-.447,1.978,3.11,5.25,5.02,4.66,4.01,4.58,3.45,5.35,9.22] %------先计算各个粒子的适应度,并初始化Pi和Pg---------------------- for i=1:N p(i)=fitness(x(i,:),D); y(i,:)=x(i,:); end pg=x(1,:); %Pg为全局最优 for i=2:N if fitness(x(i,:),D)

粒子群算法(1)----粒子群算法简介 一、粒子群算法的历史 粒子群算法源于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CAS理论于1994年正式提出,CAS中的成员称为主体。比如研究鸟群系统,每个鸟在这个系统中就称为主体。主体有适应性,它能够与环境及其他的主体进行交流,并且根据交流的过程“学习”或“积累经验”改变自身结构与行为。整个系统的演变或进化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小鸟的出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鸟群中的鸟分成许多小的群);新的主题的出现(鸟寻找食物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食物)。 所以CAS系统中的主体具有4个基本特点(这些特点是粒子群算法发展变化的依据): 首先,主体是主动的、活动的。 主体与环境及其他主体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种影响是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动力。 环境的影响是宏观的,主体之间的影响是微观的,宏观与微观要有机结合。 最后,整个系统可能还要受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 粒子群算法就是对一个CAS系统---鸟群社会系统的研究得出的。 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最早是由Eberhart和Kennedy于1995年提出,它的基本概念源于对鸟群觅食行为的研究。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群鸟在随机搜寻食物,在这个区域里只有一块食物,所有的鸟都不知道食物在哪里,但是它们知道当前的位置离食物还有多远。那么找到食物的最优策略是什么呢?最简单有效的就是搜寻目前离食物最近的鸟的周围区域。 PSO算法就从这种生物种群行为特性中得到启发并用于求解优化问题。在PSO中,每个优化问题的潜在解都可以想象成d维搜索空间上的一个点,我们称之为“粒子”(Particle),所有的粒子都有一个被目标函数决定的适应值(Fitness Value ),每个粒子还有一个速度决定他们飞翔的方向和距离,然后粒子们就追随当前的最优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Reynolds对鸟群飞行的研究发现。鸟仅仅是追踪它有限数量的邻居但最终的整体结果是整个鸟群好像在一个中心的控制之下.即复杂的全局行为是由简单规则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二、粒子群算法的具体表述 上面罗嗦了半天,那些都是科研工作者写论文的语气,不过,PSO的历史就像上面说的那样。下面通俗的解释PSO算法。 PSO算法就是模拟一群鸟寻找食物的过程,每个鸟就是PSO中的粒子,也就是我们需要求解问题的可能解,这些鸟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不停改变自己在空中飞行的位置与速度。大家也可以观察一下,鸟群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开始鸟群比较分散,逐渐这些鸟就会聚成一群,这个群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直到最后找到食物。这个过程我们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寻找函数y=1-cos(3*x)*exp(-x)的在[0,4]最大值。该函数的图形如下:

一.粒子群优化算法综述 1.6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参数设置 1.6.1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参数设置—种群规模N 种群规模N影响着算法的搜索能力和计算量: PSO对种群规模要求不高,一般取20-40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求解效果,不过对于比较难的问题或者特定类别的问题,粒子数可以取到100或200。 1.6.2粒子的长度D 粒子的长度D由优化问题本身决定,就是问题解的长度。 粒子的范围R由优化问题本身决定,每一维可以设定不同的范围。 1.6.3最大速度Vmax决定粒子每一次的最大移动距离,制约着算法的探索和开发能力 Vmax的每一维一般可以取相应维搜索空间的10%-20%,甚至100% ,也有研究使用将Vmax按照进化代数从大到小递减的设置方案。 1.6.4惯性权重控制着前一速度对当前速度的影响,用于平衡算法的探索和开发能力 一般设置为从0.9线性递减到0.4,也有非线性递减的设置方案; 可以采用模糊控制的方式设定,或者在[0.5, 1.0]之间随机取值; 设为0.729的同时将c1和c2设1.49445,有利于算法的收敛。 1.6.5压缩因子限制粒子的飞行速度的,保证算法的有效收敛 Clerc0.729,同时c1和c2设为2.05 。 1.6.6加速系数c1和c2 加速系数c1和c2代表了粒子向自身极值pBest和全局极值gBest推进的加速权值。 c1和c2通常都等于2.0,代表着对两个引导方向的同等重视,也存在一些c1和c2不相等的设置,但其范围一般都在0和4之间。研究对c1和c2的自适应调整方案对算法性能的增强有重要意义。 1.6.7终止条件 终止条件决定算法运行的结束,由具体的应用和问题本身确定。将最大循环数设定为500,1000,5000,或者最大的函数评估次数,等等。也可以使用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