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 (余祖光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 (余祖光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 (余祖光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

余祖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 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亿计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具备了支撑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能力,具备了服务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面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机遇,职业教育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应该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能力。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是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面对更加自主更加个性化的青年一代,面对日益加快的技能革新,面对日益凸显的劳资矛盾,提高学校和企业的工业文化水平,把工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优秀工业文化进校园,优秀企业文化进课堂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突破口。

一、工业文化的内涵与载体

(一)工业文化的内涵

工业文化是文化的子文化,也是现代产业的共同精神财富,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同时更具有反映现代产业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属性。工业文化是优秀企业文化的集成与结晶。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工业文化的发展水平与其工业化发展水平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先进的工业文化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工业化。工业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合格公民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劳动者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企业法人的意识与行为规范;环境生态意识与行为规范,多元文化理解与行为规范。当前我国先进工业文化建设方向与和谐社会建设是一致的,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代工业文化在我国经济和生产生活领域的具体实践原则。

劳动者作为产业化的主力军在创造工业文明的进程中,也不断的创造先进的工业文化,因此,劳动者自身的工业文化素养决定着工业化的先进程度。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离不开工业文化素养这一核心内容。如果把劳动者整体素质比着一座冰山,那么浮在海面上的显性素质仅仅是其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工作技能以及相应的知识水平,这些显性素质相对而言更易于测量与评价,教育培养的难度也相对较低。隐藏在海平面之下隐性素质是支撑着劳动者的工作

态度、工作技能的关键能力和工作价值观。尤其是工作价值观直接决定了以上所有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和优劣。工作价值观相对而言测评难度较大,其培养周期也比较漫长,甚至伴随劳动者从青年学生到企业员工的终身学习和工作过程。

(二)工业文化的载体

1.物质环境载体

文化需要通过物质体现。文明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概念, 文明侧重物质, 文化侧重精神。具有日益大型化特点的现代化建筑,快捷的交通网络,大规模、聚集的工厂区和商业圈、各地的地标建筑,这是城市化的要求和工业商业规模化、聚集化的要求使然,也承载着先进工业文化的魂魄。现代学校建筑所追求的功能化、模块化、人工化和高效便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工业文化的情景化,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包括在现代工业文化和传统工业文化之间的平衡。

2.精神产品载体

精神文化产品是承载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分为社会文化设施、文化艺术产品和宣传媒体三个方面。工业博物馆,如美国航天博物馆、德国科技博物馆、奔驰汽车博物馆、韩国三星工业博物馆等,带给人们的是工业发展史和不朽的工业精神。我国

具有重要意义的此类博物馆有 2007 年沈阳建成的铸造博物馆,还有再现了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工人生活原貌的“工人村生活馆”,以及新建的蒸汽机车博物馆。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电影《青年鲁班》、《创业》,报告文学集《亦庄蓝领》,都为劳动者歌功颂德,熔铸我国现代工业之魂。在 CNN 每天滚动播出“中国制造”的广告片,吹响了我国工业文化走向国际的号角。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化背景:唐山 1878 年建成第一口竖井的开平煤矿;1881年建成第一条铁路; 1882 年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1894年,詹天佑设计监制第一座跨河铁路;桥滦河大桥;1887 年建成唐山细绵土厂,购买丹麦公司的窑,聘请德国化学师主持技术工作;1906 年生产的马牌水泥获国际奖。这些都反映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史。

3.活动载体

工业文化素质最终体现于行为习惯和活动表现,活动是重要载体,工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工业贸易活动的开展,为工业贸易举办的各种博览会就成了学习、

传播工业文化的场所,如,工业博览会、汽车博览会、机械博览会、世界博览会。2010 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就不仅是一届传播科学技术、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博览会,也是一届当代先进工业文化的博览会。如伦敦零碳馆建筑面积为2500 平方米,包括零碳报告厅、餐厅、展示厅和 6 套样板房。暖通需求由太阳能风力驱动吸收式制冷和江水源公共系统供给,电力则通过建筑附加的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能热电满足全年的能量需求,为参观者提供最低能耗的舒适体验。德国馆用灯光、色彩和声响打造“人文花园”,展示德国设计产品的“发明档案馆”和“创新工厂”,展示各种发明的新型材料的材料之园”。

世界技能表演和竞赛活动也是弘扬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我国近年来举办的各种技能大赛和国际奥林匹克技能大赛,可以看到这些重要赛事的主办国度、获奖国家和地区往往不仅是工业重镇,也是工业文化之都。工业旅游集都市观光、企业文化考察及休闲旅游为一体,寓工业文化普及教育于旅游中,成为现代旅游业的新增长点。工业旅游也是各国树立企业民族品牌,企业树立公众形象的重要途径。工业发展的主体是劳动者,建立尊重劳动、崇尚科技的思想要从娃娃抓起。在杭州 Do 都城少儿社会体验馆,孩子们在那里可以在安全互动的环境中尝试劳动工作,体验真实社会活动,感受工业文化魅力,树立职业理想。

4.企业载体

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先进工业文化的创造者。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世界财富》一书中把各类组织在美国社会进步中的速度比喻为高速公路上各种车辆的时速,他认为如果说企业每小时 80公里(最高限速 100 公里),那么学校只有每小时 15公里。无疑,他的观点也为企业是现代工业文化的先锋提供了佐证。尤其是世界顶级企业无一不是在现代工业文化建设中站在了本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潮头。先进企业已经进入文化管理阶段,其员工的行为并不只是靠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约束,而更要靠共同价值观的引导,新员工教育的首要内容就是要认同、接受和融入企业文化。世界各国著名企业都有知名文化:如真诚到永远的海尔文化、创造未来的松下文化、智慧地球的 IBM 文化。工业文化的创造主体—企业家、白领和蓝领工人都是在企业中成长起来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是工业文化中起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各国企业文化反映不同民族的特点,侧重点也各

不相同,但有一个基本点是共同的,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二、目前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差异

(一)工业文化的传统薄弱

1.家庭教育缺传统

我国传统文化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多数父母望子成龙,而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工业文化意识比较淡薄。我国目前仍有 55%的家庭生活在农村许多城市新居民也是不久前的农村移民,祖祖辈辈的农耕生活虽然积淀了勤劳朴实的传统,但时间观念、公民意识、创新精神等工业文化的要素还远远没有变成父辈的自觉,也更形不成言传身教的家教内涵。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社会变迁在短短 30 年就完成了,即使是受到现代文化熏陶较多的城市居民,其思想和行为方式要完全跟上先进工业文化的要求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淀,我国家庭教育中的工业文化教育至少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成熟、稳定的内容。

2.学校教育缺基础

工业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我国的学校教育缺乏方面的基础。瑞士给幼儿园小朋友上的第一课就认识祖辈开拓家园的镰刀、斧头等简单工具,妈用什么烙饼、爸爸用什么打家具。世界制造强国国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就围绕学生的衣、食、住、行绍三大产业的发展、知名企业的布局和经济技术发展历程,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借助“双元”的校企合作机制更使其教育中充满了现代工业化的气息。而我国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只重视科学育和音乐、美术、英语、计算机等非物质文化的教育,忽视劳动教育、手工课,许多农村学校也不种一块自己的菜地,许多城市学校连教学大纲规定的劳动技术课也不落实。与劳动环境和未来工作就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直到大学快毕业了才“临阵磨枪”。反观欧美工业化国家,幼儿园阶段就在work do 职业体验城中畅游未来的工作世界,体验工业文化,培养职业兴趣,小学就开始职业启蒙教育。如何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钢琴、外语、奥数还是工业文化启蒙?我国的工业文化教育不仅内容欠缺,而且方法落后。工业文化和工作价值观教育在课程、教学中也存在注重学科系统性,忽视价值观践行能力培养,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存在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方式,忽视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和体验环节,学习的主体处

于被动状态;存在重视正确价值的传授,忽视学习者价值判断能力形成等问题。就职业教育的特性而言,价值观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没有突出工作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以认知、理解为主,体验、评价和践行不足;在教育途径上仍沿袭课堂教育为主,轻视活动课程和企业实习,价值观教育在文化、专业和实践课程中的渗透并无明确要求;对于如何使价值观教育有机地融合于职业教育之中,缺乏系统研究和较大规模的实验,因此,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3.企业教育缺自觉

现代工业文化建设的“火车头”是企业,无论企业是主动还是被动、自觉还是不自觉,都在发展自身企业文化的同时弘扬现代工业文化。然而,这些承担现代工业文化建设和传播社会责任的企业只是少数,我国不少企业尤其是处于生存阶段的中小企业还难以担当这一责任。不少企业自身的文化离现代工业文明还有较大距离,还有待提高完善。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工业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水平都还处于非自觉阶段。

4.社会教育缺环境

社会教育是学校、企业之外的,通过文化设施、群众活动、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大众传媒等为公众提供的学习机会和对公众施加的引导。现代工业文化有其自身的环境特征,如工业文化博览会、工业旅游观光、技能大赛、工业题材的文化影视作品等。这些文化教育载体所要弘扬的是现代工业的时间、效率、质量、环保和消费的意识,往往不仅要回顾工业化可歌可泣的光荣历程,还要挖掘民族工商业的文化遗产,更要推出代表时代精神的“文化英雄”人物。看看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时尚引导、理财辅导、追星文化、超级女生、状元情结、古剧新编充斥媒体,唯独稀缺富有时代特征的工业文化。

(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差异

1.文化差异的表现

职业教育是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无论是物质的工业化还是精神的工业化,最终决定于具有现代工业文化、具有先进工作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人才观念、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校企的文化差异。许多调查表明,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在认同企业文化,具有吃苦耐劳精神,遵守纪律和团队工作能

力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据一项统计显示,中职学生毕业后在企业中发生的各种生产和安全事故 80%是由于工作责任心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引起的,工作技能水平不够只占很少的比例。表 1 是企业眼中的主要差异,调查者认为,职业院校进行工作价值观教育很有必要。

表 1 学校和工作场所文化的不同

项目学生时代企业人

1 价值观个人价值趋向为主与企业相同的价值观

2 人际关系和同龄人与不同价值观的人

3 学习方法被动OJT(在工作中学习)

4 考核定好的范围每天都是考试

5 顾客没有有客户意识

6 制度有制度团队行动,制度更严

7 成本意识没有时时刻刻的行动都是成本

8 质量意识没有生产高质量产品

9 交货期意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按期、按顾客要求交货

10 安全意识被保护的对象危险预知、主动改善意识

资料来源: SMC(北京)人力资源部长傅沛明

对于先进工业文化建设、工作价值观的教育,企业冲在前面,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要紧紧跟上。企业已经普遍对学校和工作的文化差异形成了共识,并且已经通过不同的途径缩小差异,但是学校方却普遍欠缺这方面的意识,很少做到校企合作中的工业文化对接层面。因此,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开展工作价值观教育,符合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既是来自国内用人单位的要求,也符合国际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加强学生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更要加强价值观教育及其对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2.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产合作、校企一体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合作过程中尚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学生没有顺利跨越工业文化门槛。我国地域广阔,经济水平差异较大,

这就造成了学生从农村到城市,从东部到西部,从学生到企业员工,从城市生活到农村生活,从接受普教到接受职教等各个环节都要跨越不同的文化门槛,但是对此职业教育尚显力不从心,社会和家庭准备不足。

二是许多教师没有跨越教育与产业界间的鸿沟。我们的教师大部分来自高等院校,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同时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重,其他工作也比较繁忙,接触生产服务一线的机会比较少。这种情况造成多数教师对企业情况陌生,感情有距离,缺乏与企业的共同语言,更重要的是少数教师走向企业,走向车间有畏难情绪。要跨越教育与产业界的鸿沟,教师的使命任重道远。

3.校企合作没有达到文化层面

一项对 1000 多所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情况的调查统计显示,有 18%的学校没有固定的校企合作伙伴;有 38%的学校通过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教师下企业,学生企业实习等资源共享形式开展校企合作;14.8%的学校已经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共建实训教室、共建专业课程形成校企合作的共生资源等形式开展校企合作;仅仅有 10%的学校能够在物质资源、技术人力资源合作的同时着力引入企业文化及企业工作价值观教育等形式开展校企合作。

三、校企合作工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一)开展工作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工业文化素养

破解校企文化融合难题,需要抓住校企合作文化建设的核心层面,即工作价值观教育。工作价值观是个体关于工作行为及其对从工作环境中获取某种结果的价值判断, 是一种直接影响行为的内在思想体系。职业学校学生的工业素质以工作价值观为核心,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也要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公民。在继续进行全面生活领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应侧重工作领域价值观——工作价值观的教育。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通过实验和探索,总结出在职业学校引进工业文化、工作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将上述工作价值观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课程、成长训练和文艺演出、课程渗透、教育整合等融入到教育之中。实验中师生互动、寓教于乐,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工作价值观教育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二)校企共建符合先进工业文化特征的职业教育课程

学校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开发课程,不仅使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而且有利于使先进工业文化融入课程。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引进了加拿大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与传统课程开发的根本区别在于引进了企业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共同开发课程。实践证明,来自企业的优秀工作人员所完成的典型任务更加符合实际,可以覆盖主要的职业能力。这些典型任务与完成此项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直接相关的。

(三)跨越校企文化鸿沟,提高教师工业文化素养

教师对学生有着榜样示范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要培养有工业文化素养的学生,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工业文化素养。职业院校的教师要通过理论学习、参加企业实际工作和主动接受工业文化熏陶等不断提高自身的先进工业文化素养。要熟悉本专业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文化,要有企业的朋友,要有与企业界的共同语言。尤其是通过企业实践,亲身经历学生将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事的工作,这样教师会对优秀和落后的工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有切身的体验,课堂上、实训室里就会无形中按照优秀企业做法引导学生,起到引导和示范优秀工业文化的作用。

(四)吸收企业文化精华,建设有工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管理是超越科学管理的新阶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特征,其核心内容是工作价值观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引入优秀企业精神文化。在长期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在合作伙伴的指导下,结合行业特点和本学校发展方向明确办学宗旨,锤炼学校核心精神。二是优化学校硬件环境,彰显优秀工业文化特征。学校的雕塑、围廊、花园、实训车间和实习教室的建设借鉴优秀企业做法,营造鲜明的工业文化空间。三是以优秀企业文化指导师生的行为。在日常教学和生活过程中,将现代企业的 5S 文化、直角管理文化作为师生行为的统一标准,使全体师生做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四是将优秀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引入职业学校,如将金融企业的诚信积分制度引入校园。

(五)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工业文化教育提高师生工业文化素质,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先进工业文化的建设已经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城市建设中,历史遗迹保护、现代建筑设计、工业旅

游项目开发中工业文化的体现逐渐增加。一些老工业基地更加注意建设传统工业遗址,一些新兴工业基地更加注意设计策划中的现代工业文化气息,特别是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区和开发区的规划设计更是别有新意。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如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坐落在大连市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区域,区内汇集着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 11 所高等院校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 40 余所科研机构,是第一批“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第一批“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第一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唯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唯一的“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和“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双授牌”的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北京市亦庄开发区就专门开发了 14 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职教园区,包括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学校、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北京市汽车工业学校、北京市二轻工业学校、北京市化工学校等多所中高职学校。还建设了以NOKIA、GE、LG 、 IBM 等 66 家世界 500 强为主的近 4000 亩的国际企业文化园,搭建了校企融通的平台。学生的课堂如同设在了世界知名企业的车间里,学生的生活休闲如同漫步在企业的厂房周围,每天耳闻目睹的都是真实的生产实景,员工的一言一行印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文化的建设滞后于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步伐,其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任务艰巨,但是一旦形成固定的工业文化特质,将持续久远,极大地提升国民的工业素养,无疑将成为推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不竭动力。(来源: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22期)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方案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的价值追求、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和灵魂。不仅是学校发展的支撑力和内驱力,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形态和方式。 半个世纪的办学历史,十年高职跨跃发展进程,形成了学校较为厚重的文化积淀。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素质、坚强的意志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涌现出“‘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群体”、“湖北最美乡村女教师”、“湖北大学生村官创业之星”、“湖北省杰出志愿者”等先进典型,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岗位职责目标量化管理,逐步推进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奀定了校园文化的保障基础;三是经过新区建设,校园面街带河,拥山抱水,松茂竹盛,繁花序时,展示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无穷魅力;四是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目标,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在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体育活动、知识竞赛、文明寝室和文明教室评比等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形成“茂苑文华”大学生艺术节、寝室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文化品牌,拓宽了校园文化的载体。学校相继被授予“湖北省园林式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进单位”、“咸宁市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文化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以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建设科学民主、健康向上、文明和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和富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为创建湖北省特色高职院校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学院的文化内涵,创建校园文化精品,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培育独特的学校文化精神,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院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积极营造能够养成师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高职教育氛围,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把学院建成创新风气浓郁、学术环境宽容、资源配置高效、师生文明友爱、职业意蕴厚重、环境优雅宜人的高职校园。 (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目标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通过对学校传统文化的挖掘、梳理、归纳和提炼,吸纳、借鉴国内外高职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凝结形成独具特色、属于“自己”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等核心价值观,营造勤学敬业、开拓创新、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文明的班风体现学院的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目标 大学制度是大学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学院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切实推进学院各项制度建设,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内外结合,形成学院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谐运行的机制,建立科学规范、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体系。 (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目标 物质文化是是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物质体现,也是大学精神文明外在衈现和物质基础。按照高职育人要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多元文化融合共生、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环境。以独特的风格和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使广大师生既能够在景观中感悟学院理念、特色及人文精神,又能够在职业情景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为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目标 大学行为文化是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全体师生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18311614.html,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创新 作者:温化义李咏芳张力祝培刘凡莉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第02期 摘要:随着目前教育行业對于文化建设的逐渐重视,加强高校的文化建设就变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体现出学校文化与内涵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本文就依照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建设创新来进行讨论与研究,稀有能够得到一个成果用于该高校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4-0008-01 从一般角度而言,一个学校的文化建设代表着这个学校的底蕴,同时也代表着这个学校的水平与教学能力。这不光是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同样的关系到学生的培养问题,学校以及相关老师以及单位应当重视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文化建设构造需要合理、科学、同时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1;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我国目前,选择就读于职业学校的一般是在高考失利的学生,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内出来的学生各方面都会较为差一些。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相当于是提升了一方面的水准,而且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以及素质都有着较为良好的促进性作用。并且对于学生的全面性数字具有着教育方面的作用。同时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校园文化可以对于他们的培养具有一定的良好影响。 另外在校园文化的实际建设中,它具有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性作用。而且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就职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时能够获得一定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得学习能力与成绩得到提高。 1.2;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的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看出其中具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学校没有重视校园的规划,在实践方面没有着重的落实到位。并且在社会与教育模式的改变之下,职业学校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各种的困难,同时由于职业学校的文化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相影响,对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相互促进的作用。为此,总结了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创新创业体系重构的角度探讨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互补与推进的重要作用。 标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新创业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e018311614.html,ki.16723198.2017.01.071 1前言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扎实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中高级技能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人才培养趋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都将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列为重要发展方向。这表明国家对高等教育院校培养人才提出了综合素质和创新发展的高要求。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群体性文化以校园为中心,通过学生、教师间的相互参与而形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统一。在校园文化的发展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引导校园文化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精心培育的过程。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人才的培养体系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及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性,这样一个群体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意识形态和共同的多元化视角。大学生的校园文化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兴趣爱好型、非盈利性公益服务型和创新创业型。本文主要探讨创新创业型群体所形成的校园文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一方面,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极大的提升的影响,创新创业在各高校发展的如火如荼。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发展对创新创业教育引导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 高校布衣 1、校园文化的概念 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予以界定,首先要对校园文化进行界定和阐释。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人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的界定。 “课外活动说”:校园文化是指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课外活动,其作用是娱乐和调剂学生的文化生活。 “第二课堂说”:校园文化是学生接受道德及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完善。 “文化氛围说”:校园文化既非课内活动,也非课外活动,而是通过特定的文化氛围使置身其中的大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文化形态。 “学校准文化说”:校园文化是区别于学校主文化范畴,以学生为主体的准文化(亚文化)。 “规范说”: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以师生所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 “校园精神说”:校园文化是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范围内生活的全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在物质上、意识上的具体化。 “文化集合体说”:校园文化是智能型知识文化、素质型心理文化、情感型审美文化、协同型文体文化、技术型物质文化建构而成的文化集合体。 上述对校园的内涵的界定分别从某个角度和侧面揭示了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对于正确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但是,上述界定仍有不足之处: 一是片面强调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其他亚文化的差异,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同一性,而且也没有反映出社会主流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互动关系。 二是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师和员工的主体地位存在模糊认识和忽略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教师与员工在校园文化创建活动中的主体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是指在知识、人才比较集中的学校群体中所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氛,它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及个性特征的集中体现。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人类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它既是一个教养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环境。它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社会观念、政治原则与价值规范体现在自己的传统结构中,通过课堂中传授、机制的规范、校风、教风、学风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形成了教育性、规范性、多样性、超前性、辐射性等特点,从而对整个社会文化起到引领和导航的作用,为社会孕育出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和精神食粮,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和输送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想、校园学风以及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的历史积淀和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等内容,但其最主要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是一种潜在心理力量,一种在学校中普遍认可,接受和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它一方面以制度规范形式,依存于校风;另一方面,又以价值观念形式存在于个人身上,体现在学校全体成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规范人的行为,发挥着社会规范和风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一种融爱国、科学、伦理、民主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文

化新模式。一所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包含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发展会有力的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我院建校历史不长,但自2002年提出“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来,一直有意识的强调要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这是实施教育创新的有力保障;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胡锦涛同志《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周济部长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以及示范校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青年学子的人文修养的必经之路。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大学是高等科学文化的殿堂。校园文化是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过营造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每个成员潜移默化地在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上产生认同,形成凝聚力。为进一步推动学院良好育人环境的形成,尤其是对我院这样一个办学历史不长、新建校园不久的学校来说,必须全力进行校园文化再造,使之逐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基于此,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为,以复兴人文精神,人文化成为旨归,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自然美,凸现人文美,让师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做到有领导、有规划,有思路,力争实现五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具象与抽象的结合。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学为百年树人之地,大学校园须为百年大计。校园文化建设要高起点、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提升学校的声誉,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此,本文阐述了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基本内涵、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建设意见及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学生的思想修养、行为规范、做人原则、敬业精神、合作精神,以及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他们将来竞争上岗的基本要求。因此,职业学校应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提高学生的修养、涵养、教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按章办事、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工作作风,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好本职工作作好充分准备。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外延极为广泛的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校园文化热”,到90年代关于校园文化的学术休眠期,已经形成了对校园文化五彩纷呈的界说。从占主导地位的学术观点来看,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与精神氛围。广义的校园文化则是指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有三个层次,即外层——校园环境文化(亦即校园物质文化)、介层——校园制度文化以及内层——校园精神文化,它们是由外到里的三层结构的同心圆。我们探讨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从广义的校园文化角度出发。 二、深刻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育人环境,努力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丰富校园生活,激励人的斗志,规范人的行为,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所培养的人才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必将对社会主义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三) 北京2013.3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 第三章学校选址与校园规划 (3) 第四章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5) 第五章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11) 附录一高等职业学校九项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13) 附录二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校舍建筑面积补助指标 (15) 附录三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生活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16) 附录四培训部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17) 附录五术语 (18) 附录六本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 (19) 附件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促进和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高等职业学校规划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为高等职业学校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编制、审批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用地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和监督检查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的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高等职业学校,改建和扩建的高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第四条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应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先规划后建设。校舍建设必须具有防御各种重大意外灾害的能力,确保师生安全。 第五条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校园。 第六条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用地和校舍建筑既要保证教学和生活的正常功能需要,又要符合节约用地和提高校舍使用效率的原则。学校部分设施在保证教学实训和师生生活的前提下,宜向社会开放。 第七条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全国职业院校排名汇总 以下是根据网络上的相关数据罗列出来的高职高专院校排名,排名机制不可考证,所以仅供大家参考,选择学校还需要自己把握。 1、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省份:湖北,类型:理工] 2、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省份:上海,类型:文法] 3、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省份:湖北,类型:综合] 4、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省份:广东,类型:综合] 5、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省份:北京,类型:理工] 6、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省份:江苏,类型:理工] 7、威海职业学院[省份:山东,类型:综合] 8、枣庄职业学院[省份:山东,类型:理工] 9、滨州职业学院[省份:山东,类型:综合] 10、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省份:山东,类型:理工] 2、1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省份:浙江,类型:综合] 12、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省份:内蒙古,类型:医药] 13、山东胜利职业学院[省份:山东,类型:理工] 14、烟台职业学院[省份:山东,类型:综合] 15、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省份:湖北,类型:理工] 16、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省份:内蒙古,类型:理工] 17、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省份:山东,类型:综合] 18、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省份:河南,类型:财经] 19、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省份:浙江,类型:综合]

20、宿迁职业技术学院[省份:江苏,类型:理工] 21、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省份:辽宁,类型:理工] 22、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省份:江苏,类型:理工] 23、河套大学[省份:内蒙古,类型:师范] 24、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省份:安徽,类型:理工] 25、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省份:辽宁,类型:师范] 26、焦作大学[省份:河南,类型:理工] 27、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省份:山西,类型:财经] 28、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省份:辽宁,类型:理工] 29、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省份:贵州,类型:综合] 30、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省份:内蒙古,类型:财经] 3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省份:湖南,类型:理工] 32、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省份:陕西,类型:理工] 33、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省份:湖北,类型:理工] 34、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省份:浙江,类型:财经] 35、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省份:湖南,类型:综合]3 36、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省份:广东,类型:理工] 37、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省份:天津,类型:理工] 38、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省份:内蒙古,类型:理工] 了解详情

新时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张新光 (哈尔滨技师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 用。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对精神文化重视程度不够、对物质文化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有效管理、 缺少教师的主动引导及个性化的教育活动方式等问题。职业院校应通过提高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化水平,加强校园文化的精神塑造,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文化建设;对策思考[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B [收稿日期]2012-02-05 [作者简介]张新光(1969-),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技师学院中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认真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也必然发挥重要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具有校园内部性,而且会对培养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外部性。 一、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我国的校园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并且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校园文化内涵的解读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狭义的理解:将校园文化定义为开展学校教育所缺少的艺术教育以及各种文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文艺素养,包括学生中的各种社团活动等;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是人们创造的以特定主体为载体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三是介于狭义和广义之间的理解,认为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思想、意识、观念、习惯及情感领域。校园文化的这三层面的解读基本涵盖了校园文化所包括的内容。 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职业院校特征,不仅具有一般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还应当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将校园文化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校园文化来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本文认为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在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校师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 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由职业院校师生在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 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校园精神文化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校园精神文化不仅可以影响到学校内部全体成员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等,同时也能体现出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校园精神文化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将外在的物质文化转化为校园师生的内在精神,并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沉淀,成为校园的一种特征。 从目前职业院校的基本情况来看,缺乏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往往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停留在口头上,缺少真正的行动。此外,职业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缺少深刻的内涵,在思想层面表现出了空洞乏力的状态,因此精神文化在推进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对校园物质文化的投入不足 校园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进步的,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为学校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也为校园物质文化的投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职业院校与高校相比,不仅资金略显不足,而且校园物质文化的投入也得不到重视。其实, 在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更需要校园物质文化的支撑,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的优化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并在学校就能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很多职业院校中,都存在着教学场地不足、 教学设备陈旧、校园环境不够美化等现象,这些状况的存在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也在逐渐改善。但是从学校自身来看,更要具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不能忽视这个重要的校园文化建设层面。 3.缺乏科学系统的有效管理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有效管理,在本质上是由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要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和组织,不能朝三暮四,无序开展。当前,在 第2012年第4期(总第396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4,2012Total No.396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4-0124-02124--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沭阳中等专业学校孙其君 校园文化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中职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并努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课题。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 文化即为文明,有广义的文化概念,亦有狭义的文化概念。 所谓广义的文化概念就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理论的东西等等。 狭义的文化概念即为语言、文学和艺术。由此,不难理解校园文化是什么。(一)校园文化的界定 校园文化亦有广狭之分。所谓广义的校园文化,包括校舍建设、教学设施、专业设置、技术特征、课程设置、制度、管理、教学传统、校风、校纪等等。 亦有狭义的校园文化指正规课程之外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诸如学术讲座、理论报告、社团活动、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校风校纪、优良传统等等。 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校园文化,这就是有形的校园文化与无形的校园文化。有形的校园文化,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学校校园里的图书馆、实验楼、实训楼、各种各样的实习场地、实习工厂、实习车间、教学车间等,都是一定的载体。再有学生社团,他们是一种自治组织,有章程、有领导、有社员、有活动,比如摄影小组、体操队等。所谓无形的的校园文化,可以认为是无载体的,是抽象的。如校风、教学、学风、学校的好传统、思维习惯、学术氛围、专业氛围、企业氛围等。讲到北大,大家就知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提到清华,大家都知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校园文化的特征 校园文化是如同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一样,有它自己的特征。学校是文化组织、教育组织、传承组织,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主要是教师、学生、实习工厂的师傅和技术人员与给教师、学生服务的人员(包括学校的领导)。 因此,校园文化有它独有的特征: 第一,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特别是教师的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校长对学校的工作氛围、学术氛围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学生和老师,老师和校长之间是互动的,是相互促进的。 第二,渗透性。即所谓的“润物细无声”。校园文化,象和煦的春风一样,飘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我们很多校长来自于普通中学,对此可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技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及内涵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独特的“母校情结”文化,以它独特的导向、规范、凝聚、美育等功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人生路;同时,影响着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由于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很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部分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不稳,校园文化建设脱离实际,偏离方向不少高职院校是通过转制或升格或合并而成,虽然国家宏观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很清晰,但一些学校自身定位不准不稳,存在三种倾向:一是学科型教育,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二是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技能培养;三是一些学校一心一意忙着“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不姓“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随之定位不准,偏离方向,不能真正为“高职”教育服务。 2、学校刚刚组建,校园文化建设急需大力推进 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办学历史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由于底子薄,规模小,投入少,社会和经济效益差,教育资源(资金、物资、生源、师资)相对短缺,面临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处于建校初期的高职院校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生工作上,容易忽视一些需要扎实“内功”、见效慢的事情,比如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建设等。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就存在着文化和科技含量低,品位不高,很多学校仅仅是抓了一些毫无特色的文体活动而已。 3、历史积淀不充分,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撑和健全的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不坚实职教在我国虽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高职教育还是近十年的时间,历史沉淀不够,底蕴不深,很多方面无法与其他普通院校相比。一、目前在硬件建设方面虽然得到了很大改

职业教育学校国旗下讲话稿 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在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技术人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学校国旗下讲话稿,仅供参考。 职业教育学校国旗下讲话稿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学一技之长创人生辉煌》上周我们学校成功的举办了校田径运动会,下面我们应该发扬艰苦奋斗,英勇拼搏的精神迎接河南省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能力技能大赛。 大家知道: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竞赛。今年五月份三门峡市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我校成绩显著,这显示了我们学校的教学实力。那么11月份将要举行的河南省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能力技能大赛,我们更应该抓住时机,苦练技能,确实学得一技之长,以精湛的技术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梦想。 “知识是生存的基础,技能是生存的保障”,由此看出,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技能对我们将来生活就业的重要性。它面

向社会职业的具体工作需要,以能够从事某项职业或完成某项工作为目标。而技能竞赛是提高学生技能,检验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要把自己锻炼成所从事专业的行家里手。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几年的刻苦学习,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技能型人才。如何证明自己比别人学得好,证明我们职校学生的价值,那么技能大赛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里你可以和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一起交流,切磋技能,共同进步,体现我们的价值。 每年,一批批高考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然而四年下来,换得的一纸文凭,却再也不是到哪都好使的香饽饽,取而代之的却是失业的无奈与迷茫! 据权威招聘网站提供的招聘信息显示,目前中国大中专毕业生面临两种窘况,一是,薪金待遇不足以维持生计;二是,根本找不到工作。究其原因不外乎学历低、无技能。而严峻的市场趋势证实,仅有学历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只有拥有过硬的、尖端的技能和本领,才能在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日后奠定坚实的事业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学得一技之长,取得好成绩呢?首先、要有必胜的信心,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一定比别人强。二、要抓住一切时间和精力,出色的完成辅导老师交给的所有任务。三、要不怕苦、不怕累,下苦功夫。俗话说“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学习、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王爱平 有人认为职业教育是单纯的技能教育与谋生教育,与心灵的净化和觉醒无关或关系不大,这当然是极其错误的看法。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早就指出:“‘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培训,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基础扎实、人格健全、主动发展、个性和谐”,从而使职业学校的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使职业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18岁,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但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市场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给他们年轻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冲击。由于家长过分的宠爱、生活上的包办,又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自立能力;进入职业学校后,由于对专业学习的不适应,对职业、社会缺乏认识,特别是面对未来的人才竞争和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和恐惧心理。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迫切需要心灵的润泽。 中等职业学校是中职生们进行思想、知识、价值观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努力创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创建和谐校园,

对促进学生素质、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建设自觉、高尚、奋发、创新的校园精神氛围,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中职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含四个层面:一是观念,如师生的价值观念、学生就业观念、行为模式、道德规范、校风传统等;二是制度,包括学校规章、管理机构、师生常规要求等;三是物化形式,指学校建筑、环境布置、教育设施等;四是专业特点,如职业理想、车间文化等。概而言之,校园文化是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具有非强制性、潜在规范性、影响持久性等特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认识、鉴别、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功能。 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国家的教育方针、社会对受教育者要求的文化表现形态,在专职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育和熏陶下,对师生施加教育影响,促使学校中每个师生的思想言行趋向并符合校园文化的群体要求,对其发展起着定向引导凝聚激励熏陶规范和筛选塑造的作用。 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有其独特性,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般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然面临很多问题。 (一)学生文化修养基础薄弱

中等职业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2011-2015)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发展战略规划(2011-201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软实力,提高我校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我校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根本,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教育教学环境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和建设优良学校文化环境为目标,力争打造出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目标 遵循“坚持继承、借鉴和创新,突出特色,追求精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加强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创建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营建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全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主要任务 (一)物质文化建设 1、主要内容:物质文化是显性文化,包括学校的建筑、环境、景点以及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情一景。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是:遵循建筑规律和美学规律,系统整合教育资源,不断完善设施设备,进一步加强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活动,精心设计和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2、具体措施 (1)进行校园规划和建设。根据上级“校安工程”的要求,对我校的校园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逐步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将我校建设成六大功能区域:教学与图书馆区域、专业实训区域、行政办公区域、学生宿舍区域、学生食堂区域及体育活动区域。 (2)加强校园人文景点建设。将北区校门关闭,将南区校门改建扩大,整治流经我校的龙津河支流污染问题,务求力见实效。加强河道两岸的绿化景观的建设,进行南北穿行大桥的建设,做好校舍建筑、道路、景点等保养修缮工作,进一步优化学校北区的休闲公园,为古树修建保护栏,增加休闲条凳,为师生休闲、读书提供更加优美的环境。 (3)加强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观赏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做好绿化布局调整工作。突出校园环境的人文性和功能性。完成全校的绿化工程,清除卫生死角,在走廊、门厅等地方,摆放各种花卉、盆景、常绿植物等盆景进行增绿补绿,进一步提高校园环境卫生质量和水平,净化育人环境。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 课题主持人:罗军强教授湖南大众传媒职院传媒教育与职业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员:姚海涛石银燕王静君黄强马艳波马定国李盖虎刘小华胡长春 一、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地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是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地产生,就是高校创新地一种表现.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能创造常为新地校园文化,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将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本课题以创新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一个方面:精神文化建设,包括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内涵、体系、研究地范围,目前地现状、存在地问题、应对地措施,与先进文化地关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特色;第二个方面: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图书馆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第三个方面:制度文化建设,管理、行政、教学等;第四个方面:行为文化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社团、体育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 二、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一是开题前进一步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资料;二是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好地经验;三是设置课题资料研究专栏;四是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五是与兄弟院校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六是设立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机构;七是参加课题成果校园实践推广活动. (二)研究方法 按照“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案例实地调查—理论探索—对策研究”地思路进行.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地考察,案例调查.本项目在研究中,运用逻辑推理进行理论解释和理论推导,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地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积极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地主要问题,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结论与对策 (一)界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以优美地校园环境、多彩地文化生活、高雅地艺术情趣、浓厚地学术氛围、科学地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学以致用地学校精神和科学、民主、实用地价值理念,导向正确地舆论环境,使学校文化形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动手能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促进学校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浅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 论文摘要: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引导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统筹安排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深化内涵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及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底蕴,围绕培育优秀技能人才这一根本目标,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及环境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构建校企对接的、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与时俱进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高职院校园文化、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也是全体高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

1.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继续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底蕴,围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深化师生对核心价值体系和校训的认同,在校园里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努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以及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学校良好的对外形象。 2.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 以培育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之路为导向,以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性规划为依托,以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保证,以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建设为抓手,以实现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为特色,按照“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定期更新”的原则来进行,遵循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构建起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为实现高职院校育人目标服务。 3.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统筹安排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方面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和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内化为自觉行为规范;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规范学校管理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0年5月20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我认为,专门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发文,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比起普通中学,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而在听了杨桂华老师关于《校企文化对接中的校园文化构建》的讲座后,我想结合我校的实际,重点谈谈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提高认识,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一是充分认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二是明确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三是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分别是育人为本的原则、师生主体,校企共建的原则、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的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可以说,这三个要求都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而提出来的,因此中职学校在构建校园文化时,一定要认真学习《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要明确任务,强化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1.加强环境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环境的布置要突出职业学校的特点,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展示形式,张贴、悬挂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创业标兵、成功人士画像,宣传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优秀员工、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宣传具有崇高职业精神和卓越职业技能有的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展现企业文化,弘扬职业精神,坚定学生成才信心。 而这一点,就我所了解到的区内各个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我校在内,做得还不是特别到位。 2.开展学生社团建设,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平。 现在每年都有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职业学校要广泛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和省市自治区级的各类职业竞赛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当地以及学校的各项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操、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