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钢琴演奏的临场发挥水平 毛冀钰

如何提高钢琴演奏的临场发挥水平  毛冀钰
如何提高钢琴演奏的临场发挥水平  毛冀钰

如何提高钢琴演奏的临场发挥水平

毛冀钰作为时问艺术的种表现形式,现场钢琴演奏的每遍都具有唯一性,演奏者所奏出的每个音符、做出的每个动作或表情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小可逆转,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失误都没有任何补救的机会。因此,如何在舞台上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保持平时练琴过程中已经达到的演奏质量,尽可能避免出现失误,必然成为每名钢琴专业学生所要而对的重大问题。本文拟从演奏者的心理状态、热身方式、适应能力和控制能力等方而加以分析和阐述,论证如何提高钢琴演奏的临场发挥水平。

一、正确认识“紧张”,调整心理状态

紧张是指山舞台恐惧感所异致的人在精神和肉体两方而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加强。紧张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发生在普通学生身上,即使是声名显赫的大师、名家也并不鲜见。它是人类反应客观环境的一种本能表现,是末经学习而自发产生的下意识活动。囚此,试图在舞台上做到完全和绝对的小紧张几乎是不切实际的,是与人体机能相悖的。无论主观愿望有多么美好和强烈,人体肾上腺索分泌的增加都是种生理上的客观实在,是不以人的意识和欲念为转移的。如果演奏者刻意控制紧张心理,反而容易形成逆向自我暗示,即越希望小紧张反而越紧张,越怕弹错反而错音越多。

笔者通过自己的演奏和教学实践以及与海内外同行的交流,发现的确有很多演奏者曾经历和感受过某种“不紧张”的状态,只小过,每当进入这种“不紧张”的状态时,反而发挥得更差。这是个值得警惕的危险现象,因为这种演奏状态其实并非真正的不紧张,而是演奏者将自己不够兴奋、不够专注的演奏状态误认为所谓的“不紧张”了,结果反而表现出机体懈怠和注意力涣散,无法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中,更很难获得理想的演奏效果。

既然紧张是难以避免的,作为演奏者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从心理调节的角度出发,演奏者在登台前不应抱有患得患失的心态或对自己树立过高的期望值。因为即使是严重的失误,也并不意味着自己整个演奏生涯的彻底终结,反而是成长道路上以自己亲身经历书写的宝贵反面教材。其次,紧张所导致的影响向末必都是负面的,适度的紧张可以提高大脑的警醒水平、增强兴奋度,使人的意识更加清楚、精力史加集中。如果演奏者能借着紧张的东风把所有的注意力聚焦在对音乐的表达上,以艺术而非技术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将紧张转化为表演欲和情感的投入,把演奏升华到人、琴、乐二位体,合而为的忘我境界,而不是过于计

较在舞台上有可能出现的点小失误,不陷入诸如对分数的预期和听众的反应等功利性思维的泥沼,往往能成功战胜紧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掌握正确的热身过程

笔者在此使用了“热身”这个词来代替通常的“暖手”,因为真正的演奏必然是全身心投入的次情感表达,尤其是对于些具有较高技术难度和庞大音效的作品而言,仅仅用手指和手腕的动作是远远小够的,甚至从头到脚都必须积极调动起来,才能满足音乐发展变化的需要。这种全身运动的演奏状态很难在瞬问达到,它需要演奏者在登台之前的练琴过程中逐渐适应,如演员酝酿情绪般,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表演欲,逐渐让自己兴奋起来,从相对理性的练琴状态逐渐转变为更加热情的演奏状态,不光是热“身”,更加要热“心”,从而进入到个“化紧张为力量”的良性循环中去。

当然,无论热“身”还是热“心”,其基础仍然是“暖手”。在这个过程中,并小定只能练习即将要登台演奏的作品,有时适当做些纯粹的手指练习或弹奏些别的作品也是大有裨益的,可以在定程度上淡化目标意识、减轻心理压力和缓解紧张情绪。比如,无论正式的音乐会曲目是什么,肖邦在登台之前总是喜欢弹奏平均律;阿格里奇经常用舒曼的托卡塔来暖手;斯蒂芬·霍夫有时喜欢从莫什科夫斯基的《西班牙随想曲》起步;而笔者自己曾经多次用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充当上台前的热身运动,其丰富多彩的技巧类型使暖手效果甚佳。需要注意的是,暖手练习必须要有节制,如果在琴房里就毫无保留地像开音乐会般地“演奏”,不光精力和注意力消耗太快,更糟糕的是提前释放了表演激情,等到正式演奏时,情感的消耗已经接近枯竭了。因此,在热身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好分寸,时刻提醒自己:真正的演奏只有在台上的那一遍。

三、“前紧后松”是演奏质量的保证

“前紧后松”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生理上的,“前”,包括手指和手掌,“后”指腕、肘、肩。适度增强腕关节之前的肌肉紧张度,有意识地强化支撑,并将更多的手臂重量贯穿到指尖上,能明显加强对动作的控制能力,提高演奏的把握性,是对演奏质量最切实有效的保证。当然,牢靠不等于僵硬,加强“前部”的支撑不能影响到动作的舒展与灵活,更不能破坏“后部”腕、肘、肩的松弛和自然。

“前紧后松”的第二层含义是指时问的前后顺序。通常,最紧张的时刻往往是刚刚登台的片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演奏状态的逐渐投入,紧张情绪也会相应得到缓解,因此,演奏者肌肉的紧绷状态也应该随之慢慢放松些,以免影响到耐力。适时调整双手的支撑强度,做到“前紧后松、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这样才能保证较高的演奏质量。

四、提高对舞台的适应能力

演奏者应当根据演出场所的条件,及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演奏。多数情况下,在琴房里能够满足听觉的音量在舞台上是远远小够的,演奏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窄小的琴房和坐

满听众的大型音乐厅之间的巨大差异。在这个问题上,笔者的第一次演奏经历颇能说明琴房与音乐厅的差距到底大到何种程度。那是场莫扎特钢琴作品的专场音乐会,演出场地是座有千余席位的大音乐厅。而对台上九尺的施坦威钢琴和台下几乎座无虚席的听众,笔者比平时触键史加厚重、坚决,尤其在结尾的高潮部分,已经接近平时弹奏李斯特作品的力度,赢得了良好的舞台效果和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包括笔者导师在内的多位同行都致认为当天的演奏听起来恰到好处,丝毫没有破坏莫扎特清新纯真的音乐风格。这就是台前和幕后的鸿沟,就如同莫扎特与李斯特这两位风格迥异的作曲家般悬殊。

但是,笔者另外次在教堂里演奏巴赫的经历却与之截然相反。通常情况下,在声学设计比较理想的音乐厅内,混响时问大约持续1. 5秒左右,然而在哥特式建筑特有的高耸空间中,混响时问远远超过音乐厅,混浊的回声弥漫在教堂彩色玻璃的光影下,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以至于笔者不得不在弱奏的片段临时加上了大量弱音踏板才不至于破坏了教堂内虔诚静谧的宗教氛围。

从上述两则较为极端的实例可以看出,迅速适应小同的演奏场合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力度和踏板等演奏要索有多么重要。但是从总体比例上来讲,第一种情况的发生概率要比第二种高得多,尤其是在大型舞台上演奏效果辉煌的作品时更是如此。除了在混响效果特别严重的场所,演奏者还是应该做好在舞台上适当加大力度的心理准备。五、提高对琴的适应能力

除了极少数顶尖的钢琴大师之外,几乎没人有条件在演出时使用自己平时的练习用琴,这是钢琴演奏者和其他大部分器乐演奏者相比起来所必须而对的不利条件。如果没有试琴的机会,钢琴演奏者的发挥就更容易受到影响。以国内目前的条件而言,大部分钢琴专业学生,尤其是硬件条件不够优越的各地方院校的学生平时接触的仍然是以立式钢琴为主,他们对三角钢琴了解甚少,甚至有不少学生分不清这两种钢琴的中间踏板有何区别。如果有条件的话,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地接触三角钢琴,多了解其音响特点、触键层次、踏板深度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演奏经验,总结出如下建议:

1.三角琴比立式琴普遍手感偏重、琴键偏紧,并且,制造精良的三角琴,如坦威等,其琴键都有比较明显的“分层”感觉,当以轻微的力度触键时,琴键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会出现若干级柔和的阻尼感。高超的演奏者能够在此发掘出极其细腻多变的音色层次,创造无限

丰富的听觉效果,如傅聪所言,“有几力种piano(弱)”。但是对于缺乏经验的演奏者而言,如果触键过浅或过慢,则极易导致音质发虚、发飘,甚至出现彻底漏掉音符的情况。因此,演奏这样的三角琴时,要注意下键动作必须更加果断和到底。

2.三角琴高低音区的音量差距比立式琴更大,低音史加厚重,囚此要注意适当控制左手力度,加强高音部分的通透感。

3.乐谱中常见的意大利语“unacorda”和“tre corde”完全是以三角琴的弱音踏板工作原理来定义的,una和tr'e分别指“一”和“三”,corda和corde是“琴弦”的单数和复数。正常状态下,每个击弦锤敲击的是三根弦(tre corde),当踩下弱音踏板后,整个击弦机构发生偏移,原本敲击三根弦的击弦锤只敲击了根弦(una corda),因此音量减弱。而立式琴是通过让整个击弦机构向琴弦靠近、缩短击弦锤的运动距离来达到“弱音”效果的。由于机械结构的差异,三角琴的弱音踏板工作起来比立式琴更容易出现阶梯式的音色变化,因此使用时更加慎重,并配合更加敏感的力度控制。

4.三角琴的中间踏板是选择延音踏板,这和立式琴的作用几乎完全相反。由于中间踏板和右踏板的距离非常近,如果没有条件在三角琴上经常练习的话,最好不要在舞台上临时加入中间踏板。

六、速度的控制是平衡感性的理性的纽带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舞台上,速度就是钢琴演奏的生命。当这种不知不觉的超速现象发生在高难度的技术片段时,极有可能导致演奏质量的急剧下降甚至演奏的失控。这就如同酒后驾车样,正因为自己缺乏对真实速度的准确判断,所以极其危险。实际上,从容而清晰的演奏永远比飞快却含糊脏乱的演奏听起来效果好得多。因此,恰当的演奏速度应该是自我感觉比平时稍慢些,不会因为技术上的负担而导致自己出现紧张和僵硬的状态。这样做不仅仅是规避了技术上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为演奏者充分表达音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演奏者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个音符都交代清楚,充分展现音乐当中的每个细节,表达出作品的跌宕起伏和抑扬顿挫。

笔者总结出句话:一分感情、八成速度,即全身心的情感投入配合不超过八成的速度。考虑到演奏者在台上的紧张和兴奋等因素,这个“八成”速度基本上已经达到平时的正常演奏速度了。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化解感性和理性的矛盾,使二者达到平衡和默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七、学会应对突发的忘谱和失误

钢琴是最复杂的乐器,钢琴谱是最复杂的乐谱,即使准备非常充分,意外的忘谱或是技

术失误也是很难预料到的。在平时练琴的过程中如何劳靠地背谱是另一个重大命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笔者在此仅就临场发挥情况做简要总结。

1.小应在演奏过程中过于理性地回忆乐谱中的内容。因为这种刻意的回忆会阻碍演奏者的情感表达,加剧紧张情绪,反而史容易导致忘谱。

2.在重要的结构转折处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3.力出现意外的忘谱或是技术失误,定要尽全力让演奏继续下去,因为一旦停顿下来,在这种极度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中,瞬间的记忆真空很可能导致演奏彻底中断。

“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真正优秀的钢琴演奏,无论是精湛辉煌的演奏技巧还是魅力四射的艺术感染力,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平时练琴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积累。至少从曲目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片段的把握性这两方而来讲,所谓“超水平发挥”基本上属于无稽之谈。准备的充分程度与上台的紧张程度永远是呈反比的,如果在台下就有末能克服的障碍,在舞台上是很难放得开的。事实一再证明,只有通过大量仔细地练琴,较好地解决了作品的全部技术难点且充分理解了音乐的变化,再加上反复打磨和巩固之后,才一有在舞台上投入地表现音乐的余地。否则就只能算是“完成”作品,而达不到游刃有余和从容小迫,算不上真正的“演奏”。因此,本文关于提高临场发挥水平的论述是以充分准备和扎实练琴为基础的,是构筑在演奏者实力之上的锦上添花,而绝非鼓励演奏者去投机取巧,去走“捷径”。事实上,演奏者只有在对作品的掌握达到足够的成熟度之后,本文的七步论述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我们要善于研究客观事实,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从演奏实践中发现真理,不断自我完善,才能深入钢琴艺术的广阔天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