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铁集团公司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某钢铁集团公司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某钢铁集团公司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录

1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2评价依据 (2)

1.3评价目的 (3)

1.4评价范围 (3)

1.5评价内容 (4)

1.6评价方法 (4)

1.7评价程序 (4)

1.8质量控制 (5)

2 工程分析 (7)

2.1工程概况 (7)

2.2选址 (8)

2.3总体布局 (8)

2.4生产工艺 (8)

2.5主要生产设备 (23)

2.6建筑卫生学要求 (24)

2.7劳动定员 (24)

2.8试运行情况 (25)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与分析 (27)

3.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27)

3.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0)

3.3本项目可能涉及的职业病 (39)

3.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40)

3.5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48)

4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49)

4.1职业病防护设施 (49)

4.2职业卫生管理 (52)

4.3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53)

4.4辅助用室 (53)

4.5应急救援 (53)

5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54)

5.1选址 (54)

5.2总体布局 (54)

5.3建筑卫生学要求 (54)

5.4生产工艺 (55)

5.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55)

5.6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56)

5.7应急救援 (56)

5.8辅助用室 (56)

5.9职业卫生管理 (56)

5.10检查表法评价 (57)

6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 (67)

6.1组织管理 (67)

6.2工程技术措施 (69)

6.3个体防护 (70)

6.4防暑技术措施 (70)

6.5应急救援 (71)

6.6健康监护 (72)

7结论 (76)

1总论

1.1项目背景

**钢铁集团位于山东省**市坊子区**镇,是国家二级企业,是省内与“济钢、莱钢、青钢”齐名的钢铁生产企业,占地1880亩,主要生产各种规格线材。公司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遵循“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的规律,同时,也为响应潍坊市人民政府的号召,在原有60万t/a规模的基础上,对一些设备进行改造、更新、扩产,使公司的生产能力达到150万t/a。本次技术改造工程总投资17亿元。本次技改内容主要包括:在原有厂区的基础上,沿铁路线向西新征地800亩,在原有厂区和新征地上新建1座现代化机械化综合料场、新建1座焦化装臵(年产焦炭120万吨)、新建1座烧结装臵(1台230m2机械化烧结机)、新建1座炼铁装臵(1座1080m3炼铁高炉)、新建1座炼钢装臵(1座120t炼钢高炉)、新建1座连铸装臵(年产94万吨合格连铸坯)、新建1座轧钢装臵(年产90万吨棒材生产线1条),配套工程有新建1座锅炉房(4台65t/h抛煤机链条锅炉)、1座制氧厂(2台6400m3制氧机)。项目完成投产后,公司形成从料场、炼焦、烧结、炼铁到炼钢、连铸、轧钢于一体的完整炼钢生产线,企业现成为年产60万吨线材、90万吨棒材,总生产规模为年产150万吨的大型钢铁生产企业。

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防治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中都明确规定了国家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

果评价。为此,2005年7月20日**钢铁有限公司委托**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并参照国际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潍坊华奥钢铁有限公司技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

**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组织评价人员对项目进行了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及多次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评价人员对工程所在区域的自

然、社会环境概况进行了调查,对项目进行了工程分析和调查,对工

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识别,确定了项目的评价范围、

内容、方法及引用的标准等。之后,开展了本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

效果评价工作,编制完成了《**钢铁集团公司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

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1.2评价依据

1.2.1法律、法规、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

号(2001.11.27)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352号(2002.5.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12.3)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2002.5.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部200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山东省职业病防治条例》2000.1.1

1.2.2规范、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GBZ125-200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GBZ/T 160.3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 160.42-2004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8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缺氧危害作业安全规程》GB8958-88

《炼铁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1660-89

《焦化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1661-89

1.2.3 基础依据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总院2003年6月编制的《潍坊华奥钢铁有限公司焦化厂施工图方案设计第一册说明书》

鞍山冶金设计研究院2001年5月编制的《潍坊钢铁公司原料场、2台130m2烧结机和2座10m2竖炉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第一卷)》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2001年6月编制的《潍坊华奥钢铁有限公司1080m3高炉工程初步设计》

鞍钢设计总院2000年7月编制的《山东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80炉及连铸方案设计》

中国冶金集团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2002年9月编制的《潍坊华奥钢铁有限公司60万吨棒材工程施工图方案设计》

潍坊市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2004年6月《潍坊华奥钢铁有限公司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3评价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识别本技术改造项目在生产运行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针对此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1.4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的范围包括技术改造所涉及的装臵,主要针对试运行期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新建1座机械化综合料场、新建1座焦化装臵(年产焦炭120万吨)、新建1座烧结装臵(1台230m2机械化烧结机)、新建1座炼铁装臵(1座1080m3炼铁高炉)、新建1座炼钢装臵(1座120t炼钢高炉)、新建1座连铸装臵(年产94万吨合格连铸坯)、新建1座轧钢装臵(年产90万吨棒材生产线1条),配套工程有新建1座锅炉房(4台65t/h抛煤机链条锅炉)、1座制氧装臵(2台6400m3制氧机)。

1.5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

1.6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本控制效果评价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落实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必要时可赋分进行量化分析。

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拟评价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定。

1.7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在准备阶段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后,收集相关资料,对工程进行

初步的调查和分析,确定评价方案。在实施阶段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病防护措施检测。在完成阶段对前两阶段所得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国家法规和标准提出评价结论和建议,编制评价报告。详见图1-1。

1.8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按**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质量保证体系执行。

图1-1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

*:质控审查由评价单位根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召开专家评审会或内审会。**:专家评审的组织、程序与内容按卫生部规定执行。

2 工程分析

2.1工程概况

**是国家二级企业,是省内与“济钢、莱钢、青钢”齐名的钢铁生产企业,占地1880亩。公司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遵循“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的规律,同时,也为响应潍坊市人民政府的号召,决定在原有60万t/a规模的基础上,对原有一些设备进行改造、更新、扩产,使公司的生产能力达到150万t/a。本次技术改造工程总投资17亿元。

本次技改是动作比较大的一次技改,各装臵陆续改造,2004年11月主要装臵达满负荷生产,使公司形成年产60万吨线材、90万吨棒材,总生产规模为150万吨的生产能力。本次技改详细内容见表2-1 表2-1**本次技改主要内容

2.2选址

**钢铁集团位于山东省**市(市政府)东南约11公里的坊子区车留庄镇蔡家楼村以东,后车留庄以西,南临**高速公路,北面和**铁路相接,座标位臵为北纬**6°35′,东经**19°20′。厂址周围地形开阔,交通便利。

2.3总体布局

**钢铁集团公司现占地1880亩,各装臵的布局如下安排:新建机械化料场、焦化厂、锅炉房和燃气轮机厂完全建在新征地上;230m2烧结机基本是原厂区,占用较少的新征地;1080m3高炉完全是在原厂区,位于原有高炉的西侧;新建转炉车间和连铸车间布臵在原有厂区内。新建120吨转炉布臵在原有炼钢车间的西侧,新建连铸机布臵在120吨转炉的南侧。转炉、脱硫扒渣、混铁炉的除尘设施以及风机房均布臵在渣跨的南侧。转炉水处理系统靠近原有红泥池布臵,连铸水处理系统布臵在轧钢车间的西侧,尽量靠近连铸,以缩短管线的长度。见附图。

2.4气象条件

**市地属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冬季干冷,夏季湿热,一月份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为-3.2℃,7月份为全年最热月份,平均气温为25.9℃。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671.5mm,多集中于夏季。该地区春季风速较大,4月份平均风速最大为4.6m/s,夏末秋初风速较小,8月分平均风速为2.6m/s,9月份平均风速为2.5m/s,为全年最小。春季静风频率最小,为4%左右,8、9月份静风频率最大,分别为11%和12%。该地区全年主导风向为SSE和S,春夏季主导风向均为SSE。

2.5生产工艺

2.5.1原料场

原料场承担潍钢外来原料的接受、贮存、铁原料的中和均匀,向各用户提供原料及厂内弃物的回收和处理。原料场负责向焦化厂提供洗精煤,向烧结厂提供混匀铁料,向炼铁厂提供烟煤及无烟煤,向热

电厂提供燃料煤。原料场年吞吐量361万吨。原料场接受的含铁物料有:进口铁矿粉、地方含铁物料、炼铁厂的槽下返矿、炼钢厂及轧钢厂的氧化铁皮,上述物料经中和均匀后向烧结厂供应单一的混匀铁料。焦化用洗精煤由火车运到原料场受卸,不贮存,直接由皮带机运至焦化厂煤场;焦炭由焦化厂通过皮带输送机直接输送到炼铁厂;烟煤和无烟煤由火车运到料场受卸,不贮存,直接由胶带机运往炼铁厂;锅炉用燃料煤由汽车直接运到锅炉房和热电厂,不经原料场;烧结使用熔剂由厂外汽车直接运至烧结厂,不经原料场;烧结使用燃料为高炉碎焦,不足部分由烟煤和无烟煤补充,直接送至烧结厂受矿槽,不

图2--1原料场生产工艺流程图

经原料场。

原料场场地宽约148.5米,长约750米,占地111375m2(167亩)。全部在新征地上进行(原有原料场作为新渣场)。原料场区生产、辅

助车间由汽车受矿槽、配料室、9个转运站及低压配电室组成。按工艺要求,考虑与外部铁路的衔接,原料场的配料室、1-5号转运站及进口、地方料堆等布臵在烧结区的西北侧、紧靠潍坊东站南侧;6-9号转运及进口、地方料堆等布臵在焦化厂内,汽车受矿槽布臵在烧结料室的北侧。

受卸系统:地方铁精矿、烟煤和无烟煤由火车运来,卸下后通过胶带机和堆料机堆入一次料堆;进楼矿粉由汽车运入厂内,卸入汽车受矿槽,通过圆盘给料机给料,进行初步配料。

一次料场:一次料场接受胶带机运来的地方铁矿粉和进口铁矿粉,主要功能是贮存作用。中和混匀系统:中和混匀工序是根据生产需要将不同的矿种按比例配好、混匀,形成均质的含铁原料。中和混匀配料室:接受从一次料场经胶带机运来的各种含铁原料按品种装入14个矿槽中,其中8个接受进口矿粉,2个接受地方铁精矿粉,1个接受轧钢皮,1个接受烧结返矿,1个接受球团返矿,1个接受端部料。中和混匀料场:将配好料按程序布到混匀料堆上去,设1个料条,2个料堆。

2.5.2烧结厂

烧结厂工艺流程是从原料进厂到成品输出及成品堆场,包括原料接受、贮存、配料、混和、制粒、二次配加燃料、烧结、冷却、整粒及成品输出和成品贮存和全工艺过程。

造粒工艺流程是从原料进厂到成品输出及成品堆场,包括原料接受、贮存、配料、混和、干燥、润磨、二次混合、造球、生球筛分、冷却及成品输出和成品贮存的全工艺过程。

成品烧结矿图2-2烧结装置生产工艺流程图

2.5.3 80万t/a焦化项目

本项目新上两座JNDK43-99D型、炭化室高度为4 .3m、平均宽度为500mm、加热燃料为焦炉煤气的单热式3×60孔捣固式焦炉,年产焦炭116.07万吨,年消耗洗精煤165万吨(外购,不在本公司洗煤)。

项目位于公司东南侧,综合料场的南侧,位于公司新征地上,厂区占地15万m2。项目由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以及行政和生活设施三大部分组成。

项目主要生产设施有备煤车间(不含煤场,煤场位于综合料场)、炼焦车间、煤气净化车间组成。备煤车间包括煤料的预粉碎机室、配煤室、粉碎机室等;炼焦车间包括炼焦、熄焦、装煤及除尘地面站、焦处理等;煤气净化车间包括冷凝鼓风工段、脱硫工段、硫铵工段、终冷洗苯工段、粗苯蒸馏工段及油库工段组成。

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循环水系统、酚氰废水处理站、中央配电所、中央控制室、化验楼、机修间、煤气防护站等。

行政和生活设施包括焦化厂办公楼、炼焦车间办公室、回收车间办公室等。

2.5.

3.1备煤系统

备煤系统的任务是为焦炉提供所需合格的原料煤,包括精煤配煤、粉碎、运输。由公司综合料场通过胶带机运来的外购洗精煤运至焦化厂精煤堆场,精煤堆场的不同煤种由堆取料机或推土机、装载机分别取料后,用带式输送机将煤送至配煤仓顶上。配煤仓下的电子自动配料秤将4种煤按相应的比例送到带式输送机上,然后经悬挂式电磁除铁器除铁后,进入细粒粉碎机,煤被粉碎到3mm以下,以带式输送机送至焦炉内供炼焦用。

2.5.

3.2炼焦、熄焦

自备煤工段传输而至的洗精煤,由输煤栈桥运入煤塔,由煤塔通过摇动给料机分批装入推焦车的输煤箱内,再由捣固机将煤分层捣固成密度大于0.95的煤饼,装煤推焦车按序加入各炭化室。炭化室中

煤饼在950-1050℃的高温下高温干馏成焦炭。

干馏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经过炭化室顶部、上升管、桥管汇入集气管。在桥管和集气管处用压力0.3Mpa、温度78℃的循环水喷洒冷却,使700℃的荒煤气冷却至84℃左右,再经过吸气弯管和荒煤气抽吸至冷鼓工段。

在集气管内冷凝下来的焦油和氨水经焦油盒、吸气主管一起至冷鼓工段。

成熟的焦炭由推焦车经拦焦车导焦棚落入吸焦车内,由吸焦车送至熄焦塔内冷却,再送至筛贮工段。

焦炉加热用回炉煤气,净化煤气由外管送至焦炉,经煤气总管、煤气预热器、主管、煤气支管进入各燃烧室,在燃烧室内与经过蓄热室的冷空气混合燃烧,燃烧后的废气经跨越孔、立火道、斜道,在蓄热室与格子砖换热后经分烟道、总烟道,最后从烟囱排出。

2.5.

3.3筛焦

熄灭后的焦炭经刮板放焦机刮入焦1带式输送机,以经焦2带式输送机送至筛焦楼。焦炭通过双层焦炭振动筛进行筛分,筛上物(大于40mm的焦炭)经焦3带式输送机及可逆配仓带式输送机送至大于40mm的贮仓内贮存。筛中物(25-40mm的焦炭)经溜槽进入25-40mm 的贮仓内贮存。筛下物(小于25mm的焦炭)则再进入单层焦炭振动筛,筛上物(10-25mm的焦炭)进入25-10的贮仓内贮存,筛下物(小于10mm的焦炭)进入小于10mm的贮仓内贮存。在各焦炭贮仓和下部设有放焦阀门,可将仓内的焦炭放入车箱外运。

2.5.

3.4焦炉煤气净化

从炼焦车间来的焦油和氨水的混合物约82℃入气液分离器,煤气与焦油、氨水等在此分离。分离出的粗煤气进入横管式初冷器。初冷器分上、中、下三段,在上段用循环水(冬天用采暖水)将煤气冷却到78℃,然后煤气入初冷器中段,用循环水将煤气冷却到22℃,再进入电捕焦油器,经煤气鼓风机进行加压,加压煤气送往脱硫工段。

液体由初冷器中段和下段流出,进入冷凝液循环泵送至初冷器下

**钢铁集团公司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14

段喷淋,循环使用,多余部分抽送至机械化氨水澄清池。

从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焦油、氨水与焦油渣去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后分离成上、中、下三层,上层为氨水,中层为焦油,下层为焦油渣。分离出的氨水送至循环氨水槽,用循环泵送至炼焦车间冷却荒煤气使用,多余的氨水去剩余氨水槽,用剩余氨水泵送硫铵工段进行蒸氨。分离出的焦油送至焦油中间贮槽,当达到一定液位时,用焦油泵将其送至焦油槽。分离的焦油渣定期送往煤场掺混炼焦。

来自冷鼓工段的粗煤气进入脱硫塔下部与塔顶喷淋下来的脱硫液逆流接触洗剂后,煤气含H2S小于160mg/m3,煤气经捕雾段除去雾滴后分别送往硫铵车间。

从脱硫塔中吸收了H2S和HCN的脱硫液至溶液循环槽,用溶液循环泵抽至再生塔下部与空压站来的压缩空气并再生,再生后的脱硫液返回脱硫塔塔顶循环喷淋脱硫。硫泡沫则由再生塔顶部扩大部分排至戈尔膜过滤器,过滤后生成含水量30%的商品硫膏。

由冷鼓来的剩余氨水进氨水换热器,在此与从蒸氨站来的蒸氨废水换热后进入蒸氨塔,在蒸氨塔中被蒸汽直接蒸馏,蒸出的氨气进入氨分缩器,冷凝下来的液体进入蒸氨塔顶做回流,未冷凝的含氨<10%的氨气进入冷凝冷却冷凝成浓氨水进入氨水收集槽,用泵送至脱硫工段作为脱硫补充液或催化剂配臵液使用。

硫铵:由脱硫剂回收工段送来的煤气经煤气预热后进入喷淋式饱和器上段的喷淋室,煤气与循环母液充分接触,使其中的氨被母液吸入收,煤气经饱和器内的除酸器分离酸雾后送至洗脱苯工段。

在饱和母液中不断有硫铵晶体生成,用结晶泵将其一部分母液送至结晶槽,然后经离心、干燥、称重、包装后生成商品。

在饱和器下段结晶室上部的母液,用循环泵连续送至上段喷淋室喷洒,吸收煤气中的氨,并循环搅动母液改善铵的结晶过程。

洗脱苯:来自硫铵工段的粗煤气,经过冷凝器冷却后从洗苯塔底部入塔,由下而上经过洗苯塔填料层,与塔顶喷淋的循环洗油逆流接触,煤气中的苯被循环洗油吸收,再经过塔的捕雾段脱除雾滴后离开

洗苯塔。部分送焦炉做回收煤气脱苯管式炉燃料,其余送至发电厂。

洗苯塔底富油泵加压后送至轻苯冷凝冷却器,与脱苯塔顶出来的轻苯气换热,将富油邓热约至60℃,然后至贫油换热器与脱苯塔底出来的热贫油换热由60℃升到100℃,最后进入管式加热炉被加热至180℃左右,进入脱苯塔。从脱苯塔顶蒸出的轻苯油水混合汽进入轻苯冷凝冷却器被从洗苯塔底来的富油和16℃制冷水冷却至30℃左右,然后进入轻苯回流槽,部分轻苯经轻苯回流泵送至脱苯塔顶做回流,其余部分入轻苯贮槽;塔下部采出重苯油水分离器分离出重苯入重苯贮槽;分离出的油水混合物入控制分离器,分离出的油相去贫油槽,水去硫铵工段,侧线采出的萘进萘液槽,然后送冷鼓工段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脱苯后的热贫油从脱苯塔底流出,流入油油换器与富油换热,使其温度降至120℃左右,入贫油槽并由贫油泵加压至贫油冷却器分别被循环水和制冷水冷却至30℃,送洗苯塔喷淋洗剂煤气。0.5MPa蒸汽被管式加热炉加热过热至400℃左右,作为洗油再生器和脱苯塔的热源。管式炉所需燃料由洗苯塔后的煤气经过滤器过滤后供给。

在洗苯塔的操作过程中,循环洗油的质量逐渐恶化,为保证洗油质量采用洗油再生器将部分洗油再生。洗油再生量为循环洗油量的1-1.5%,用过热蒸汽加热,蒸出的油汽进入脱苯塔,残渣排入残油池定期送往煤场。

2.5.

3.5酚氰污水处理站

本项目设有处理能力为80m3/h的独立酚氰污水处理站,主要处理煤气净化工段产生的含酚氰废水。

酚氰污水处理站的处理工艺主要生化处理,由预处理、生化处理、后混凝等部分组成。预处理部分由除油池、浮选池、调剂池组成。在预处理部分除去废水中的油类。生化处理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次沉淀池、混凝沉淀池、鼓风机室组成。混凝沉淀池排出的剩余污泥送往污泥送往浓缩池进行处理,浓缩后的污泥经压滤机进一步脱水后,泥饼送煤场掺入炼焦煤中。

2.5.4 1080高炉

烧结矿、球团矿、块矿经槽下闸门、给料机、振动筛筛分后,成品矿进入各自的称量漏斗,按上料程序,由槽下胶带机将各自称量漏斗中称量好的物料,运往料坑中的称量漏斗并装入料车;筛分好的粉矿由胶带机转运至烧结厂。

石灰石、杂矿经槽下各自的给料机直接流到各自的称量漏斗,并经槽下胶带机、料坑称量漏斗装入料车中。

焦炭经设臵在料坑两侧焦炭槽下的闸门、振动筛筛分后,合格焦炭直接装入设在料坑中的焦炭称量漏斗,按程序装入料车;碎焦经大倾角胶带机提升至碎焦筛中,经筛分分级后,将10~25mm的焦丁返回到槽下运矿胶带机上,与烧结矿混合装入料坑中的称量漏斗,卸入料车;焦粉用汽车外运,外售。

高炉富氧喷煤,不仅可以以煤代焦,还可以调节炉况,降低能耗,提高产量,是本项目的一大技术优点。喷吹用煤粉选用低灰分、含硫少、可磨性能好的烟煤和无烟煤。

高炉喷吹用煤粉制备系统由原煤供配煤系统和煤粉制备、收粉系统及相应的辅助设施组成。

2.5.5 120吨转炉及连铸机

转炉工程包括转炉炼钢车间和连铸车间部分。转炉炼钢车间新建1座120吨氧气顶吹转炉,每年为连铸车间提供98万吨钢水;连铸车间新建1台R8/15m8流小方坯连铸机,年为轧钢车间提供94万吨合格连铸坯,坯子断面120-200mm2。

炼钢过程是将铁合金加入进一步冶炼的过程,铁水含碳0.3%,通过吹入氧气助燃,燃烧铁水中的碳。

高炉铁水进入混铁炉储存,均匀铁水成分和温度,然后再对铁水进行脱硫、扒渣。铁水脱硫、扒渣在100吨铁水罐中进行,主要用石灰粉进行。然后把低硫和带有少量渣的铁水兑入转炉,达到吹炼平稳冶炼优质钢的目的。同时将废钢、散料(活性石灰、铁皮、轻烧镁球、

**钢铁集团公司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图2-5原料、焦炭贮存及运输系统工艺流程

**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18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正规范本)

XXX有限公司XXX加工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报告书编号: XXXXX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声明 XX环境检测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XX有限公司XX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过程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所出具的《XXX有限公司XXX加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承担法律责任。 评价机构: 法人代表: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评价目的 (2) 1.3 评价范围 (2) 1.4 评价内容 (2) 1.5 评价方法 (2) 1.6 评价程序 (2) 1.7 质量控制 (3) 2 建设项目概况 (6) 2.1 基本情况 (6) 2.2 项目组成 (6) 2.3 主要工程内容 (6) 2.4 试运行情况 (7) 2.5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建设施工落实情况 (7) 2.6 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7) 3 职业病危害评价 (8) 3.1 评价单元 (8) 3.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8) 3.3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11) 3.4 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11) 3.5 应急救援设施分析与评价 (12) 3.6 总体布局分析与评价 (13) 3.7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分析与评价 (14) 3.8 建筑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16) 3.9 辅助用室分析与评价 (18) 3.10 职业卫生管理分析与评价 (19) 3.11 职业健康监护分析与评价 (26) 4 措施及建议 (27) 5 评价结论 (29) 5.1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29) 5.2 总体结论 (29)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途径和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途径和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367-2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途径和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加强法制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已于20xx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迄今逾时近三年。该法出台时适逢中国进人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职业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病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因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因此,职业病的发生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密切相关,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随着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阶段、20世纪60-80年代的计划经济发展阶段(其间十年“文革”浩劫经济发展遭到破坏)和改革开放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促使经济快速发展(有时过热)阶段。

各个经济发展时期,都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有着强烈的需求。令人遗憾的是,建国后各届政府虽然对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危害给予了极大关注,也曾出台了诸如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等文件,但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内,缺乏一部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高层次法律,使得劳动者的权益没有受到合法保护,致使中国职业病仍呈高发势态。 事实证明,历年来政府出台的一些针对职业病防治的《通知》、《决定》和《管理办法》,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这样较高层次的法规,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又由于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力度不够.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收效不尽如人意。比如,尽管早已总结出切实可行的防尘经验,但许多厂矿、特别是乡镇企业未能落实尘肺预防措施,以致全国除现有44.6万尘肺患者外,估计还有60多万可疑尘肺患者,他们中的多数人经过数年后有可能发展成为尘肺病人,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尘肺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令人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做好公司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为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风险,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设立环保卫生监测站,建立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环保卫生监测站具体负责对公司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监督检测由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检测人员和被检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高毒物质至少每季度检测三次。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一)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二)公司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工作,正常生产情况下每月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进行一次日常监测,每周对作业场所噪声强度进行一次日常监测,并保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用具的使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企业自身不具备监测能力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日常监测。 (三)公司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检测、辨识和评估: 1、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公司生产现场情况,确定职业危害检测点,并绘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 2、对于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检测地点或岗位,应该适当 增加检测次数; 3、对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4、当作业场所、工艺过程、设备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开展辨识评估。

AQT8009—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

A Q ICS 13.100 C 70 备案号:xxxxx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 Guidelines for pre-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报批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目次 前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 (5) 5 评价依据 (5) 6 评价范围 (5) 7 评价方法 (5) 8 评价程序与内容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工程分析 (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章节与内容组成 (10) 附录 C(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格式 (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中心、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宝龙、张忠彬、李戬、杜欢永、郭金玉、陈建武、张伟军。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依据、范围、方法、程序、内容和报告编制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各行业或领域可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和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制订评价细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适用与维护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18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89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GBZ/T 19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 /T 19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AQ/T 8008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设项目 construction project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3.2 职业病危害 occupational hazard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 3.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pre-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其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有害性与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等进行的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3.4职业病危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前言不要太多,不要超过1页纸,要精简; 2、项目由来和项目意义不要太多,不要与前言中重复太多内容,项目意义要精练; 3、评价单元划分:可根据情况,可在评价范围处划分评价单元,也可以在后边根据类比企业、生产工艺、设备布局等情况进行划分,但应注意评价单元的描述、分析评价应在报告书中前后保持一致; 4、如果企业非新建企业的话,建议第二章将企业现状进行说明,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个人防护用品配发、职业病防护设施配备等方面内容; 5、表格尽量不要跨页,跨页表格要有表头; 6、项目组成和主要工程内容一节要说明的是各单元的主要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不是主要设备,可提到一些主要设备,但不要全写成主要设备; 7、在工程分析中应将选址分析进行单列,建议将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放在选址中; 8、总平面布局叙述要尽量按功能分区进行位置描述,要确定方位; 9、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分析中,生产工艺应有简图,并简要说明,分析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情况; 10、对于改建、扩建的项目要有利旧单元,将本项目利旧情况进行说明分析; 11、工程分析一章要有分析内容,不能简单的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复述,不进行分析; 12、类比企业的选择对比要进行全面的比较,包括建设规模、生产工艺、气象条件、地理位置、项目组成、职业病防护措施、工作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原辅材料等,对于不同的要有分析说明,具有可比性的原因; 13、在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类比企业要有监测数据,未检测的要予以说明未检测的原因; 14、报告中能用图、表说明的,尽量用图、表说明; 15、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及产品要尽量写全;

5.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XXXX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评审暨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意见 XXXXX公司于年月日组织召开了《XXXXXXX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评审暨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会议。参加会议的有:XXXXX有限公司、XXXXX有限公司和评审验收组成员(名单附后)。 会议听取了建设单位对该项目概况的介绍、报告编制单位对《报告》的汇报,对《报告》及评价、检测原始记录等相关见证材料进行了审核,同时对现场进行了勘验。通过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对《报告》的评审意见 1.建设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编制符合《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令第90号)等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报告》包括了建设项目概况; 3.《报告》分析、评价了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执行情况; 4.《报告》分析、评价了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测和运行情况; 5.《报告》分析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6.《报告》分析、评价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情况;

7.《报告》分析、评价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 8.《报告》分析、评价了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 9.《报告》分析、评价了职业健康监护状况; 10.《报告》分析、评价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11.《报告》分析、评价了该项目正常生产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的预期效果; 12.《报告》包括了职业病危害防护补充措施及建议; 13.《报告》的评价结论明确了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并明确了采取《报告》所提对策建议后,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能够符合职业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 建议: 1.; 2.; 3.; 4.; 5.按评审验收组成员意见进行修改。 评审验收组认为《报告》需按评审意见整改,并经评审验收组成员复核及签字确认后通过。 二、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意见 1.建设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了建设项目工

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途径和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255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途径和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途径和措施 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加强法制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已于20xx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迄今逾时近三年。该法出台时适逢中国进人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职业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病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因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因此,职业病的发生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密切相关,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随着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阶段、20世纪60-80年代的计划经济发展阶段(其间

十年“文革”浩劫经济发展遭到破坏)和改革开放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促使经济快速发展(有时过热)阶段。各个经济发展时期,都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有着强烈的需求。令人遗憾的是,建国后各届政府虽然对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危害给予了极大关注,也曾出台了诸如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等文件,但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内,缺乏一部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高层次法律,使得劳动者的权益没有受到合法保护,致使中国职业病仍呈高发势态。 事实证明,历年来政府出台的一些针对职业病防治的《通知》、《决定》和《管理办法》,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这样较高层次的法规,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又由于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力度不够.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收效不尽如人意。比如,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适时监测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保护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xxx公司各部门及人员 3参考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4 术语和定义 4.1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4.2监测:监,监视监听监督的意思;测,测试测量测验的意思。监测,偏重于观察。 4.3检测:用指定的方法检验测试某种物体(气体、液体、固体)指定的技术性能指标。适用于各种行业范畴的质量评定,如:土木建筑工程、水利、食品、化学、环境、机械、机器等等。 4.4评价:通常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 5 权责 5.1 安环办负责本制度的拟、修、废。 5.2 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按要求具体实施。 6内容 6.1 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6.2 安环办负责组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6.3安环办负责对进厂职工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培训,组织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职工本人,并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或安排休养。

6.4 各车间、班组负责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经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符合质量要求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6.5 正常作业人员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获得职业病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6.6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并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6.7 新、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工程竣工后要进行职业危害验收监测,验收不过关的项目不得投入生产。 7. 附则 7.1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7.2 制度中未尽事项,或与国家相关规定冲突的,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总论; 2、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 3、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4、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 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6、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 7、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8、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 9、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10、结论;11、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来源分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按照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类: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十大类。 职业卫生三级预防原则: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和临床预防。 职业病危害评价人员复习题答案;1.采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时,应当确; 2.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 3.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对高毒;4.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是缺氧或剧毒品,当浓度很高;5.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6.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7.最高容许浓度(MAC)或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8. 职业病危害评价人员复习题答案 1.采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时,应当确定拟建项目与类比项目之间的相似性,主要考虑工程一般特性的相似性、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相似性、环境特征的相似性等。2.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4.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是缺氧或剧毒品,当浓度很高可危及生命时,则应选用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具。 5.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6.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 7. 最高容许浓度(MAC)或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 8.概括地说,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9.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10.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 4 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 。 11. 建设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时间应不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 日。 12.应组织有关专家对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并对预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1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作用:一是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二是为用人单位提

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声明 1、XX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项目评价过程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所出具的《建设项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表》承担法律责任。 2、本项目评价工作依据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及委托单位提供的相关文件进行。 3、委托单位提供的各类文件、证件、工作流程、设备基本情况、防护设施等资料是本次评价的重要依据,委托单位应对所提供资料原件及复印件的真实性负责,如因委托单位提供虚假资料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偏差,本公司概不负责。 4、本次评价所涉及内容(建设项目地址、工作流程、设备基本情况、防护设施、布局、劳动定员、工作班制等)发生重大变更时,应重新进行评价。 5、本报告无编制人、审核人、签发人签名无效;涂改或未加盖本公司公章无效。 6、本报告各页均为报告不可分割的部分,使用者单独抽出某页而导致的误解或用于其他用途而造成的后果,本公司不承担相应的责任。 7、本公司不对本报告复印件负责。 8、如对评价报告有异议,请于收到本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公司提出书面意见,过期不再受理。

目录 1 概述 (1) 1.1 概况及任务来源 (1) 1.2 评价目的 (1) 1.3 评价范围 (1) 1.4 评价内容 (2) 1.5 主要评价依据 (2) 2 项目概况 (3) 3 辐射源项分析 (4) 4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4) 4.1 工作场所平面布局 (4) 4.2 危害因素分析 (6) 4.3 建设项目分类 (6) 5 拟采取的防护措施 (7) 5.1 屏蔽 (7) 5.2 通风 (8) 5.3 警示标志 (8) 5.4 个人防护用品 (8) 5.5 防放射性污染、三废处理与其他 (9) 6 放射防护管理 (9) 6.1 防护管理制度 (9) 6.2 防护管理人员 (10) 6.3 放射工作人员配置 (10) 6.4 个人剂量监测 (10) 6.5 职业健康检查 (10) 6.6 教育培训 (11) 6.7 应急准备与响应 (11) 6.8 档案管理 (12) 7 结论与建议 (12) 7.1 结论 (12) 7.2 建议 (13) 8 附件 (13)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分为三种: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简称“控评”)。文中,将对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的概念、内容与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及确定,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最终作出客观、真实的验收评价结论。编写工作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7—2007)。按照我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主要包括收集材料、制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工程分析、实施控制效果评价、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等。 一、收集资料 应全面收集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和技术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报告等),还应熟悉、严格掌握国家、地方、

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评价单位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预评价报告内容和工程建设及试运行情况,编制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②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真实运行情况;③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④组织实施评价工作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三、工程分析 应用生产工艺、职业卫生和卫生工程等知识和技术,认真分析和明确预评价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主要内容: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设计能力、劳动定员、总投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专项经费投资;②总平面布置;③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④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布局;⑤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及其存在的形态;⑥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四、实施控制效果评价 是对建设项目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对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在水电建设工地中,易产生以下几种职业性危害因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精神紧张疲劳,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不合理的工具等,在炎热季节露天施工的太阳及辐射等,及生产性粉尘等。按国家规定,职业危害是企业行为,应该由企业负责,并且永远由企业负责,职业安全人员的任务是通过深入现场调查劳动条件,把那些严重影响职工身体健康的重点岗位和危害性找出来,进行重点治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逐步减轻直至消除职业危害,保护水电建设工人的健康和安全,由于我局是常年野外施工的生产单位,易产生危害因素主要是以下三种:1、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2、高温危害;3、噪声危害。尤其是粉尘,是我们水电建设者最大的职工危害。 (1)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 1、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影响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某些生产过程中散逸到空气中,并能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而我局的生产过程中最易造成大量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及电焊尘等,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使肺内滞留的粉尘达到一定量,可使肺的防御功能失去平衡,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引起尘肺(矽肺病),在我

们水电建设行业中主要是:矽肺、水泥尘肺、电焊工尘肺、筛分尘肺几种。 2、尘肺病的致因 尘肺病发病与吸入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粉尘的省电性等有关以外,所从事工作的劳动强度,个人身体状况和个人防护情况等,对尘肺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 (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时间越短,病变速度越快,越易患尘肺。 (2)、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越高,接尘时间越长,吸入人体的量越多,越易患尘肺。 (3)、粉尘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危害程度与粉尘的分散度有密切的关系,粉粒越小,沉降速度越慢,进入肺部的机率越大,对人体危害越大。 (4)、劳动强度越大,越容易患尘肺,个人体质越差,越不注意个人防护,就越易患尘肺病。 (2)高温危害 高温危害:从事野外作业的水电职工,常时间爆晒太阳光下,如未能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外界热量不断地作用于人体,而体内热量散发困难,使体内蓄热过多,在加以体内盐份随汗流大量排出,于是引起头晕、头痛、体温升高、

ZW-JB-2014-00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ZW—JB—2014—004 一、评价范围 原则上以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内容为准,并包括拟建项目建设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评价范围还应包括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以及设备设施的利旧内容。 对于可研阶段施工方案尚未确定的情况,预评价报告可作说明后省去相关分析评价内容,仅需在补充措施建议中明确建设单位相关职责;待施工方案最终确定后,建设单位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补充相关预评价内容,并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二、评价方法 根据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一般采用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三、评价基本原则 1.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2.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 3.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四、评价过程 1.工程分析 通过工程分析,明确拟建项目概况、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产品的名称和用(产)量、岗位设置及人员数量、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建设施工工艺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等内容,并初步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及建设期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特点与分布。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分析还应明确工程利旧情况。 2.类比调查 本部分适用于采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建设项目。 1)类比企业职业卫生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类比企业与拟建项目的可比性分析;类比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的作业岗位、接触人员、接触时间、接触频度等;类比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维护状况;类比企业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情况;类比企业应急救援设施设置等。 2)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尽可能收集类比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最新检测资料,分析明确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布及其浓度(强度)等。收集的检测资料的质量、检测种类和范围应符合要求,引用时应注明检测报告来源。没有可收集的检测资料时,应制定检测方案,并对类比企业进行现场检测。 3.职业病危害评价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在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的基础上,识别拟建项目在建设期和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作业岗位、接触人员、接触时间、接触频度、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及导致的职业病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给出无防护措施时各个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位的预期浓度(强度)范围。 2)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根据类比检测结果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状况,分析拟建项目在建设期和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各个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浓度(强度)范围,评价拟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合理性与符合性。对于没有类比检测数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根据各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来推测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浓度(强度)范围并评价。 当类比检测或分析推测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浓度(强度)范围超过GBZ 2或其他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应分析超标原因。 3)个体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根据拟建项目在建设期和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的作业岗位环境状况、职业病危害因素特点、类比检测或分析推测结果以及GB/T 11651、GB/T 18664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一、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2012)总局令第47号相关制定本制度,为规范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全面地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并通过改善劳动作业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有害作业场所对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 三、定义 1、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2、有害作业场所监测:指对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易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定点、定时监测; 四、职责

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是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归口部门,负责组织监督本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布、监测、分级管理,对本规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五、工作程序 1、总则 作业场所监测数据必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比性,通过监测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危害性做出评定,进而通过改善劳动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控制接触来保护员工的健康; 2、监测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害作业场所的定期定点监测; (2)现有装置、生产设施更新、改造、检修的检测; (3)事故性监测; (4)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等项目竣工前和竣工后验收的监测; (5)卫生防护技术措施效果评价的监测等。 3、监测点的确定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的设定和监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工作场所空

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等规范要求,由公司总经理、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与具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监测一次,高毒物质至少每季度检测一次。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4、监测点确定后,可根据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5、监测点的认可、确定、变更或取消,须经公司总经理、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与具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同审核、认可; 6、具体监测项目由具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和实施; 7、对已确认的监测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规定监测频次进行监测; 六、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气体、粉尘、噪声等危害因素。 七、监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职业卫生与安全防护用品。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的监测,应根据监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监测报告》,并根据监测周期向公司报告。由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填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结果告知书》,将监测结果通过公示牌向全公司通

AQT 8009 —201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

AQ/T 8009 —201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中心、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宝龙、张忠彬、李戬、杜欢永、郭金玉、陈建武、张伟军。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依据、范围、方法、程序、内容和报告编制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各行业或领域可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和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制订评价细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适用与维护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18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89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GBZ/T 19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 /T 19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AQ/T 8008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设项目construction project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AQT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

精心整理 AQ/T8010—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中心、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1范围 2GB5083GBZ1GBZ2.1GBZ2.2GBZ158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16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18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18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GBZ/T19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19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GBZ/T229.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一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229.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二部分:化学物 AQ/T8008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设项目constructionproject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3.2 职业病危害occupationalhazard 3.3 3.4 统称。 3.5 3.6 3.7 3.8 应急救援设施first-aidfacility 在工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辐射剂量测量设备、个人剂量监测设备、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强制通风设备,以及应急救援使用的通讯、运输设备等。 3.9 评价单元assessmentunit 根据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要求,将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或区域。 3.10 职业卫生调查occupationalhealthinvestigation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352号令2002),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有效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员工健康,促进本公司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职业卫生安全与职业病管理。 本制度所称职业病,是指在本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安监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公司各部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本制度。 4.内容与要求 (1)公司以安监部、行政办公室为单位,成立职业病防治管理领导小组,配置专职职业病管理人员。 组长:马永生(安监部副部长、职业病专职管理) 副组长:陈曦(办公室主任) 组员:王志丽孙利芳 ①督促各部门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健康档案,并对从事能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发放《职业病危害告知》,进行上岗前培训,做好职业卫生的预防和防护工作。 ②每位新进厂员工必须提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无职业病史健康证明。 ③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在册员工,应由安全环保部负责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全员工健康监护台帐。 ④对从事接触性有毒、有害物质及腐蚀性较强化学品作业的人员,应加强预防措施。

⑤对已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⑥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并积极协助调查处理。 (2)生产作业场所运用先进技术或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改善劳动条件,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3)涉及有害作业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并按规定做到“三同时”,涉及有害作业项目应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进行职业卫生审查验收。 (4)涉及有害作业场所必须符合: ①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②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隔离。 ③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④涉及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区域警示线,配备有效的应急防范设备的救护、抢险用品,并设置通讯报警装置。 ⑤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5)按照《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及时足额落实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并督促员工合理正确的使用,对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进行经常性维修、检修,定期检测,确保正常使用。 (6)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7)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作业场所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向职工公布。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书(完整资料)

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书 1 评价目的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2 评价依据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与建设项目有关的主管部门文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资料、预评价工作委托书等。 3 评价范围 新建项目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项目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原则上不包括建设期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隐患和产生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5.2 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5.3风险评估法 通过对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确定拟评价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防护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承受水平。 5.4 综合分析法 采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类比分析、经验推断、专家权重、定量分级等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对拟评价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6 评价程序 6.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项目的立项资料和技术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收集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等;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关图纸(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改、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通过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6.3完成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组织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