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叶病毒15号的分离提纯

油菜花叶病毒15号的分离提纯
油菜花叶病毒15号的分离提纯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步骤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材料的预处理及细胞破碎 分离提纯某一种蛋白质时,首先要把蛋白质从组织或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丧失活性。所以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组织和细胞破碎。常用的破碎组织细胞的方法有: 1. 机械破碎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机械力的剪切作用,使细胞破碎。常用设备有,高速组织捣碎机、匀浆器、研钵等。 2. 渗透破碎法 这种方法是在低渗条件使细胞溶胀而破碎。 3. 反复冻融法 生物组织经冻结后,细胞内液结冰膨胀而使细胞胀破。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要注意那些对温度变化敏感的蛋白质不宜采用此法。 4. 超声波法 使用超声波震荡器使细胞膜上所受张力不均而使细胞破碎。 5. 酶法 如用溶菌酶破坏微生物细胞等。 (二)蛋白质的抽提 通常选择适当的缓冲液溶剂把蛋白质提取出来。抽提所用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组成成分等条件的选择应根据欲制备的蛋白质的性质而定。如膜蛋白的抽提,抽提缓冲液中一般要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tritonX-100 等),使膜结构破坏,利于蛋白质与膜分离。在抽提过程中,应注意温度,避免剧烈搅拌等,以防止蛋白质的变性。(三)蛋白质粗制品的获得选用适当的方法将所要的蛋白质与其它杂蛋白分离开来。比较方便的有效方法是根据蛋白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的分离。常用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1.等电点沉淀法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可用等电点沉淀法使它们相互分离。 2.盐析法 不同蛋白质盐析所需要的盐饱和度不同,所以可通过调节盐浓度将目的蛋白沉淀析出。被盐析沉淀下来的蛋白质仍保持其天然性质,并能再度溶解而不变性。 3.有机溶剂沉淀法 中性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它们的介电常数比水低。能使大多数球状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进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因此可用来沉淀蛋白质。此外,有机溶剂会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促使蛋白质分子变得不稳定而析出。由于有机溶剂会使蛋白质变性,使用该法时,要注意在低温下操作,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浓度。 (四)样品的进一步分离纯化

病毒分离方法

植物内生菌分离方法 植物内生菌分离方法 匿名提问 2009-02-18 20:04:53 发布 自然科学学术 6个回答 回答 曲恋| 2009-02-18 20:45:40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植物内生放线菌是一类大有开发潜力的微生物资源。目前使用的分离条件和技术尚不完善,容易被外源菌和内生真菌、细菌污染,因此内生放线菌尤其是稀有内生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技术至少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介绍了植物内生放线菌选择性分离方法并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添加评论(0) nk0226 | 2009-07-25 11:13:09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植物病毒与病毒防治 Plant Virology& Control of Plant Virology 32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植物病毒与病毒防治是研究病原病毒与植物病毒病害相互关系的生物学科。本课程重点讲授植物病毒相关生物学特性与研究进展:病毒侵染寄主植物生理效应与抗病免疫;植物亚病毒病原等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根据植物病毒基础研究需要,课程理论讲授与实验技能训练并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病毒病原与其它相关病原的区别要点,病害宏观及微观鉴定基本技术、方法、手段,并能在实践中应用。为独立开展植物病毒及病毒病害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及传毒机制;

(2)病毒侵染植物内部症状,侵染增殖过程; (3)植物受病毒侵染的生理效应与抗病免疫; (4)植物亚病毒病原的基本特性; (5)植物病毒与病毒病害诊断鉴定的程序与方法。 三、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 1. 绪论(2学时) 1.1 病毒的发现与病毒学的发展 1.2 研究病毒的意义与任务 1.3 植物病毒与其他病毒的关系 1.4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区别 2.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3学时) 主要介绍病毒分类和命名的基本原则相关指标。重点:植物病毒的命名和分类系统。 2.1 病毒命名和分类的发展 2.2 病毒命名的系列 2.3 病毒分类的系列 2.4 植物病毒的命名和分类系统 3. 病毒侵染植物与增殖与增殖过程及遗传与变异(5学时) 主要讲授植物病毒侵染方式,在寄主体内的增殖过程,病毒遗传变异的本质。难点:病毒进入寄主细胞的方式及粒体装配。 3.1病毒粒体的吸附与侵入 3.2病毒粒体的脱壳与生物合成 3.3病毒粒体的装配与释放 3.4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3.5病毒的体外重新组与生物活性 4.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及传毒机制(5学时) 主要讲授病毒的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的两大途径,以及不同介体传播机制与病害发生流行关系,难点:介体持久性传毒(口针传毒)与非持久性传毒(巡回传毒)机理。 4.1介体传毒 4.2非介体传毒 4.3种子与花粉传毒 4.4传毒机制 5. 病毒侵染植物生理效应与抗病免疫(5学时) 主要介绍病原侵染植物的内部症状(内含体)、病毒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及生理活性物质改变与寄主抗病机理。难点:病毒侵染植物的生理变化与寄主的免疫反应。 5.1病毒侵染植物内部症状(内含体及其类型) 5.2病毒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发生危害规律 1、症状:⑴叶面症状。早期多发生于叶缘,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初呈水渍状,后变成青褐色,有时生有轮纹,多雨高湿时极易穿孔。后期多发生于叶片基部,多为脱落的花瓣带菌感染所致,常迁延至茎秆发病。⑵花期症状。菌核病的子囊孢子极易侵染花瓣,致花瓣褪色,提早萎谢。⑶茎枝部位症状。早期病部淡黄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多呈软腐状,晴燥时病部淡褐色,后病部变成白色或灰白色,皮层易与木质部分离,并破碎呈麻丝状,茎内中空,后期茎内生有黑色如鼠粪状的菌核,病部以上提早枯死。 2、影响发病的因子:⑴越夏越冬的油菜菌核病菌核数量多,气候条件有利于子囊盘和子囊孢子的产生,油菜花期与菌核病孢子释放期吻合时间长,天气潮湿多雨,就易造成油菜菌核病流行。油菜花荚期遇多雨天气,月降水量100毫米以上,雨日10天以上,田间相对湿度在85%以上,病害发生重;如雨量雨日少于上述指标,但多浓雾天气,油菜菌核病发生也较重。若花荚期少雨雾,相对湿度低于75%,则病害发生较轻。⑵不同油菜间发病差异显著,白菜型油菜发病最重,甘蓝型油菜品种间发病差异也极显著。⑶稻油轮作区发病比旱油轮作区轻,油菜栽种密度大的发病多较重,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的田块发

病也较重。 二、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种抗病品种;适当稀植或采取宽窄行移栽的方式;开挖好排水沟,做到雨停田干;合理施肥,尤其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2、化学防治:⑴防治对策。由于油菜菌核病发病期滞后于油菜开花期,菌核病的发病程度与花期雨雾时间长短密切相关,所以防治中应遵循“预防为主,根据开花进程,主动出击”的原则。⑵防治适期。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适期为油菜主茎开花株率100%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80%时。观察中得知油菜主茎开花株率达25%后,8-9天开花株率即可达90%以上。为了在防治过程中便于掌握,可以将油菜主茎开花株率达80-100%,至一次分枝开花率达95-100%时为油菜菌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⑶防治方法。过去本地长期使用多菌灵防治油菜菌核病,且发现多菌灵与硼肥混用对防病与增产均有明显作用。但90年代后期发现本地油菜菌核病菌株已对多菌灵产生抗性,菌株抗病力增强了10-20倍。因此,防治油菜菌核病已不宜使用多菌灵及其混配剂,可选用菌核净、异菌脲及其复配剂。

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直播油菜技术是指油菜种子直接由人工或机械播种到大田,无育苗过程的栽培技术。 一、直播油菜的生育特点 1.根系发达直播油菜主根粗长,根系入土深,干旱季节,沙性土壤油菜主根深达土层1m 以上,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因而其抗旱、抗倒伏能力强,能较好地避免因土壤冻结造成翻根倒苗现象。直播油菜没有因移栽而造成生育停滞阶段,所以耐寒、抗冻能力也较强。 2.抗逆性强在干旱、瘦瘠或低温地区,特别是在土壤粘重的田块,直播油菜较移栽油菜更具优越性。它的根系与土壤接触良好,成活率高,可以提早苗期生长发育。此外,直播油菜的播种期较晚,在一定程度上错过了油菜病毒病与菌核病的主要感染期。受病菌侵染的机会降低,能减轻病害,因而直播油菜发病程度一般较移栽油菜为轻。 3.长势不匀直播油菜往往由于抢时整地,质量不易达到要求,播种后常常出苗不齐,间苗、治虫、管理面积大,花费劳力多,稍有疏忽,易造成高脚苗或线苗。比如间苗、定苗时,照顾到壮苗,又可能照顾不到行株距,往往造成田内植株生长不整齐。由于其须根数量较少,吸收耕作层内土壤养分的能力较弱,长势也不强。 4.直播油菜较为省工省时,能缓解季节和劳动力矛盾,直播油菜可省去移栽环节,而且用工分散,便于其他作业和农事安排。 二、播种育苗技术 1、选用优良品种。选择生长优势强,产量、出油率高的生育期适中的优质油菜品种。如华双 5 号、中双9号、中双10 号等。 2、适期播种。直播油菜无起苗环节,生长无停滞阶段,因此同一品种直播比移栽延迟10—15 天播种。在我区9 月底、10月初播种为宜。 3、、精细整地,施足基肥。直播油菜根系入土较深,大部分根群集中于表

2019年油菜菌核病防控技术方案

2019年油菜菌核病防控技 术方案

油菜菌核病是我国长江流域秋播油菜产区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重庆、四川等省(市)及陕西汉中和河南信阳等地区。近年来,由于夏季雨水偏多,西北春油菜产区也逐渐偏重发生。为做好2019年我国油菜产区菌核病防控工作,确保油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防控处置率总体达到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占防控面积的40%以上;常发区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重发区防治效果达到6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 二、防控策略 采取“预防为主、统防统治”的防控策略。播种时和菌核病发生初期施用生物菌剂,降低田间菌核数量;防治关键时期,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各施药一次进行预防;大力推广应用无人机等植保高效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1.重发区:长江流域秋播油菜产区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为菌核病重发区,注意重点防控。 2.常发区:浙江、重庆、四川、河南信阳和陕西汉中地区为菌核病常发区,注意关键期防控。 3.轻发区:云南、贵州、陕西关中、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为菌核病轻发区,注意适期防控。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1)田间管理措施:开沟排水,做到雨住沟干,不留渍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菌核萌发;(2)水旱轮作:条件适宜地区建议进行水旱轮作,有效减少田间菌核数量;(3)施用生物防治菌:结合播种深翻,施用盾壳霉或木霉菌等生物菌剂,可加速腐烂土壤中菌核,减少田间菌核数量。 2.药剂防治。适时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防控。雨水较多的情况下,花瓣带菌率高,有利于菌核病发生。(1)生物防治:菌核病发生初期,采用盾壳霉、木霉菌或地衣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防治。(2)化学防治:始花期施用,重点保护油菜茎基部;盛花期施用,阻断花瓣接触侵染。可选用咪鲜胺、菌核净和多菌灵等乳剂或水剂为主的药剂适时防控。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出现抗性产生。 3.加强统防统治。在油菜花期推荐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迅速控制病害蔓延,减轻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减少为害损失。 注意花期施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农药,提高油菜生产质量。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 第一节蛋白质的酸碱性质 各个解离基团的pK 值与游离氨基酸的不完全相同。等电点要用等电聚焦等方法测定。 第二节蛋白质分子的大小与形状

一、根据化学组成测定最低相对分子质量 假定某种微量成分只有一个,测出其百分含量后,可用比例式算出最低相对分子质量。 若测出两种微量成分的百分含量,分别用比例式算出的最低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时,可计算两个最低相对分子质量近似的最小公倍数。 例题:一种纯酶含亮氨酸(Mr 131)1.65%,含异亮氨酸(Mr131)2.48%,求最低相对分子质量。 解:按照Leu 的百分含量计算,最低Mr X1: X1=(100′ 131)/1.65=7939.4。 按照Ile 的百分含量计算最低Mr X2: X2=(100′ 131)/2.48=5282.3。 由于X1 和X2 数字差异较大,提示这种酶含Leu 和Ile 不止1 个,为了估算Leu 和Ile 的个数,首先计算: X1/X2=7939.4/5282.3≈1.5。 这种酶含任何氨基酸的个数均应是整数,说明该酶至少含有2 个Leu,3 个Ile,其最低相对分子质量为: 7939.4 ′2 =15878.8或5282.3×3=15846.9。 二、渗透压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三、沉降分析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基本原理: (一)离心力(centrifugal force,Fc) 当一个粒子(生物大分子或细胞器)在高速旋转下受到离心力作用时,此离心力“Fc”由下式定义: F=m·a=m·ω2 r a—粒子旋转的加速度,m—沉降粒子的有效质量,ω—粒子旋转的角速度,r—粒子的旋转半径(cm)。 (二)相对离心力(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RCF) 由于各种离心机转子的半径或者离心管至旋转轴中心的距离不同,离心力而受变化,因此在文献中常用“相对离心力”或“数字×g”表示离心力,只要RCF 值不变,一个样品可以在不同的离心机上获得相同的结果。 RCF 就是实际离心场转化为重力加速度的倍数。

病毒的分离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病毒的分离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病毒分离及鉴定培养操作流程,保证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2.术语:EID50/0.1ml,ELD50/0.1ml,TCID50/0.1ml,CPE 3.操作程序与方法: 3.1 采样:对于病死或剖杀动物,采集病毒主要聚集组织部位,一般为淋巴结、脾脏、肺脏、血液等;对于活体动物,可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含病毒量最多部位(口腔、鼻腔、生殖道、肛门等)的分泌液。采集样品如不能立即处理,应冻存与-20℃备用。长 途运输应用冰盒或4℃低温保存。 3.2 样品处理:组织块可用剪刀剪碎并研磨,加入10倍体积含300-500UI/ml青、 链霉素的生理盐水(PBS),反复冻融2-3次。棉拭子可直接混于3-5倍体积含300-500UI/ml 青、链霉素的生理盐水(PBS),反复冻融2-3次。8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0.22μm滤膜过滤,透过液即为病毒原液,收集保存,短期保存4℃,长期保存用液氮。 3.3接种培养:将病毒原液接种与特定细胞单层中,连续盲传4-6代,观察细胞是 否产生特异性CPE,并计算及TCID50/0.1ml。禽源类病毒可接适当日龄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进行扩增和鉴定,并计算及EID50/0.1ml和ELD50/0.1ml。 3.4 病毒纯化:采用“有限梯度稀释法”结合“噬斑纯化法”对病毒进行纯化; 3.5 动物回归实验:分离培养并纯化好的病毒回归接种动物,观察动物病变是否为该病毒引起及病变特征是否典型。 3.6分子生物学鉴定:基因组提取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病毒保守区基因片段 进行特异性扩增,并测序,从分子水平对其进行鉴定。 3.7血清学鉴定:用标准阳性血清与分离病毒作用一段时间后再次接种特异性细胞 或鸡胚验证病毒特异性。或者用荧光标记抗体与病毒作用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特异性。 4.注意事项 4.1采样过程应做好自身防护,烈性病不得随意分离。 4.2 实验动物应及时焚烧或深埋等处理,避免病毒扩散到环境中。 4.3 纯化好毒种应及时做好扩毒并建立毒种库。 1

蛋白质纯化的方法选择

蛋白质纯化的方法选择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熟练掌握了分子生物学的各种试验技术,并研制成套试剂盒,使基因克隆表达变得越来越容易。但分子生物学的上游工作往往并非是最终目的,分子克隆与表达的关键是要拿到纯的表达产物,以研究其生物学作用,或者大量生产出可用于疾病治疗的生物制品。相对与上游工作来说,分子克隆的下游工作显得更难,蛋白纯化工作非常复杂,除了要保证纯度外,蛋白产品还必须保持其生物学活性。纯化工艺必须能够每次都能产生相同数量和质量的蛋白,重复性良好。这就要求应用适应性非常强的方法而不是用能得到纯蛋白的最好方法去纯化蛋白。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好方法却可能在大规模生产应用中失败,因为后者要求规模化,且在每日的应用中要有很好的重复性。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纯化的基本原则和各种蛋白纯化技术的原理、优点及局限性,以期对蛋白纯化的方法选择及整体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 1、蛋白纯化的一般原则 蛋白纯化要利用不同蛋白间内在的相似性与差异,利用各种蛋白间的相似性来除去非蛋白物质的污染,而利用各蛋白质的差异将目的蛋白从其他蛋白中纯化出来。每种蛋白间的大小、形状、电荷、疏水性、溶解度和生物学活性都会有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可将蛋白从混合物如大肠杆菌裂解物中提取出来得到重组蛋白。蛋白的纯化大致分为粗分离阶段和精细纯化阶段二个阶段。粗分离阶段主要将目的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如DNA、RNA等分开,由于此时样本体积大、成分杂,要求所用的树脂高容量、高流速,颗粒大、粒径分布宽.并可以迅速将蛋白与污染物分开,防止目的蛋白被降解。精细纯化阶段则需要更高的分辨率,此阶段是要把目的蛋白与那些大小及理化性质接近的蛋白区分开来,要用更小的树脂颗粒以提高分辨率,常用离子交换柱和疏水柱,应用时要综合考虑树脂的选择性和柱效两个因素。选择性树脂与目的蛋白结合的特异性,柱效则是指各蛋白成分逐个从树脂上集中洗脱的能力,洗脱峰越窄,柱效越好。仅有好的选择性,洗脱峰太宽,蛋白照样不能有效分离。 2、各种蛋白纯化方法及其优、缺点 2.1 蛋白沉淀蛋白能溶于水是因为其表面有亲水性氨基酸,在蛋白质的等电点处若溶液的离子强度特别高或者特别低,蛋白则倾向于从溶液中析出。硫酸铵是沉淀蛋白最常用的盐,因为它在冷的缓冲液中溶解性好,冷的缓冲液有利于保持目的蛋白的活性。硫酸铵分馏常用作试验室蛋白纯化的第一步,它可以初步粗提蛋白质,去除非蛋白成分。蛋白质在硫酸铵沉淀中较稳定,可以短期在这种状态下保存中间产物,当前蛋白质纯化多采用这种办法进行粗分离翻。在规模化生产上硫酸铵沉淀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硫酸铵对不锈钢器具的腐蚀性很强。其他的盐如硫酸钠不存在这种问题,但其纯化效果不如硫酸铵。除了盐析外蛋白还可以用多聚物如PEG和防冻剂沉淀出来,PEG是一种惰性物质,同硫酸铵一样对蛋白有稳定效果,在缓慢搅拌下逐渐提高冷的蛋白溶液中的PEG浓度,蛋白沉淀可通过离心或过滤获得,蛋白可在这种状态下长期保存而不损坏。蛋白沉淀对蛋白纯化来说并不是多么好的方法,因为它只能达到几倍的纯化效果,而我们在达到目的前需要上千倍的纯化。其好处是可以把蛋白从混杂有蛋白酶和其他有害杂质的培养基及细胞裂解物中解脱出来。 2.2 缓冲液的更换虽然更换缓冲液不能提高蛋白纯度,但它却在蛋白纯化方案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蛋白纯化方法需要不同pH及不同离子强度的缓冲液。假如你用硫酸铵将蛋白沉淀出来,毫无疑问蛋白是处在高盐环境中,需要想办法脱盐,可用的方法有利用半透膜透析,通过勤换透析液体去除盐分,此法尚可,但需几个小时,通常要过夜,也难以用于大规模纯化中。新型的设备将透析膜夹在两个板中间,板的一侧加缓冲液,另一侧加需脱盐的蛋白溶液,并在蛋白溶液一侧通过泵加压,可以使两侧溶液在数小时内达到平衡,若增加对蛋白溶液的压力,还可迫使水分和盐更多通过透析膜进入透析液达到对蛋白浓缩的目的。也有出售的脱盐柱,柱内的填料是小孔径的颗粒,蛋白分子不能进入孔内,先于高浓度盐离子从柱中流出,从而使二者分离。蛋白纯化的每一步都会造成目的蛋白的丢失,缓冲液平衡的步骤尤甚。蛋白会结合在任何它能接触的表面上,剪切力、起泡沫和离子强度的快速变化很容易让蛋白失活。 2.3 离子交换色谱这是在所有的蛋白纯化与浓缩方法中最有效方法。基于蛋白与离子交换树脂间的相互电荷作用,通过选择不同的缓冲液,同一种蛋白既可以和阴离子交换树脂(能结合带负电荷的分子)结合,也可以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结合。树脂所用的带电基团有四种:二乙基氨基乙基用于弱的阴离子交换树脂;羧甲基用于弱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季铵用于强阴离子交换树脂;甲基磺酸酯用于强阳离子交换树脂。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在不同的pH环境中所带总电荷不同。大多数蛋白在生理pH(pH6~8)下带负电荷,需用阴离子交换柱纯化,极端的pH下蛋白会变性失活.应尽量避免。由于在某个特定的pH下不同的蛋白所带电荷数不同,与树脂的结合力也不同,随着缓冲液中盐浓度的增加或pH的变化,蛋白按结合力的强弱被依次洗脱。在工业化生产中更多地是改变盐浓度而不是去改变pH值,因为前者更容易控制。在实验室中几乎总是用盐浓度梯度去洗脱离子交换柱,利用泵的辅助可以使流入柱的缓冲液中盐浓度平稳地上升,当离子强度能够中和蛋白的电荷时,蛋白就被从柱上洗脱下来。但在工业生产中盐浓度很难精确控制,所以常用分步洗脱而不足连续升高的盐梯度。与排阻层析相比,离子交换特异性更好,有更多的参数可以调整以获得最优的纯化效果,树脂也比较便宜。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用最精确控制的条件,仅用离子交换单一的方法也得不到纯的蛋白,还需要其他的纯化步骤。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参考资料)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2.1根据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并且不同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不同,因此可以利用一些较简单的方法使蛋白 质和小分子物质分开,并使蛋白质混合物也得到分离。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有透析、超滤、离心和凝胶过滤等。透析和超滤是分离蛋白质时常用的方法。透析是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中,再浸入透析液进行分离。超滤是利用离心力或压力强行使水和其它小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被截留在半透膜上的过程。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将蛋白质大分子与以无机盐为主的小分子分开。它们经常和盐析、盐溶方法联合使用,在进行盐析或盐溶后可以利用这两种方法除去引入的无机盐。由于超滤过程中,滤膜表面容易被吸附的蛋白质堵塞,以致超滤速度减慢,截流物质的分子量也越来越小。所以在使用超滤方法时要选择合适的滤膜,也可以选择切向流过滤得到更理想的效果离心也是经常和其它方法联合使用的一种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当蛋白质和杂质的溶解度不同时可以利用离心的方法将它们分开。例如,在从大米渣中提取蛋白质的实验中,加入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进行预处理后,再用离心的方法将有用物质与分解掉的杂质进行初步分离[3]。使蛋白质在具有密度梯度的介质中离心的方法称为密度梯度(区带)离心。常用的密度梯度有蔗糖梯度、聚蔗糖梯度和其它合成材料的密度梯度。可以根据所需密度和渗透压的范围选择合适的密度梯度。密度梯度离心曾用于纯化苏云金芽孢杆菌伴孢晶体蛋白,得到的产品纯度高但产量偏低。蒋辰等[6]通过比较不同密度梯度介质的分离效果,利用溴化钠密度梯度得到了高纯度的苏云金芽孢杆菌伴孢晶体蛋白。凝胶过滤也称凝胶渗透层析,是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分离蛋白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凝胶过滤的原理是当不同蛋白质流经凝胶层析柱时,比凝胶珠孔径大的分子不能进入珠内网状结构,而被排阻在凝胶珠之外,随着溶剂在凝胶珠之间的空隙向下运动并最先流出柱外;反之,比凝胶珠孔径小的分子后流出柱外。目前常用的凝胶有交联葡聚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和琼脂糖凝胶等。在甘露糖蛋白提纯的过程中使用凝胶过滤方法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纯度鉴定证明产品为分子量约为32 kDa、成分是多糖∶蛋白质(88∶12)、多糖为甘露糖的单一均匀糖蛋白[1]。凝胶过滤在抗凝血蛋白的提取过程中也被用来除去大多数杂蛋白及小分子的杂质[7]。 2.2 根据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外部条件有很多,比如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介电常数和温度等。但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的蛋白质因其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溶解度,根据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特点,适当地改变外部条件,就可以选择性地控制蛋白质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溶解度,达到分离纯化蛋白质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等电点沉淀和pH值调节、蛋白质的盐溶和盐析、有机溶剂法、双水相萃取法、反胶团萃取法等。 等电点沉淀和pH值调节是最常用的方法。每种蛋白质都有自己的等电点,而且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

油菜病虫害防治

油菜病虫害防治 一: 油菜病害 1、"病毒病(又称毒素病,花叶病或萎缩病): 油菜从苗期到成株期均能感病,油菜类型不同,病害症状差异很大。甘蓝型油菜感染了油菜病害,最初在新叶的叶脉间发生油渍状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成黄色斑块,开花后长出的新叶病斑扩展很快,成为花叶,下部的叶片变黄脱落,到发病末期,茎叶发生坏死病斑,变成褐黑色,最后枯死。主要传染途径是由蚜虫的活动,蚜虫在病株上吸汁,可使油菜感病。对病毒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主要措施有: ①选用抗病品种: 甘蓝型油菜一般比白菜型品种抗病,因此大力推广甘蓝型油菜,是减轻病害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如豫油4号、豫油5号、杂 9522、"杂 97060、"杂 98033、"杂双1号、杂双2号、杂双4号、丰油9号、丰油10号等品种; ②适期播种: 在冬油菜区,秋季气温高,其重病区或秋季干旱的年份,适当延迟播期,错开有效蚜迁飞高峰的时间,可减轻病毒病的危害。③选地种植: 油菜田应选择离蔬菜区较远,前茬作物不是十花科的田块,并应集中种植,以便集中管理治蚜,此外增施磷肥,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并及时抗旱。④经常检查田块,及早发现病株及时销毁,减少病源。⑤药剂防治,以灭蚜虫为主,因为蚜虫是传病的主要媒介。 2、"油菜菌核病(也称霉杆,烂杆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它危害时间长,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生,开花后发生最多。油菜苗期感病后,茎基部和

叶柄出现红褐斑点,然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腐烂,上面长有白色絮状菌丝,最后病苗枯死,病组织外形成许多黑色菌核,现蕾到成熟期的主要症状是: 叶片上产生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心为灰褐色,中层呈暗青色,外围有黄色晕圈。发病后期: 茎杆变空,皮层破裂,维管束外露如麻,病株茎杆容易开裂、折断,内有鼠类状黑色菌核。花瓣感病后颜色苍白,没有光泽,容易脱落。角果受害后,产生不规则白斑,内部有菌核,种子干瘪。防治方法: ①轮作换茬,最好与水稻轮作,因为菌核在水中浸泡1-2月后就会腐烂,旱地轮作应在3年以上。②选用抗病品种: 应选用高产抗(耐)病的优质品种,如豫油4号、豫油5号、杂 97060、"杂 9522、"杂 98033、"杂双1号、杂双2号、杂双4号、丰油9号、丰油10号等品种。 ③种子处理: 可用10%盐水溶液进行漂洗,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把下沉的种子用清水洗净晾干播种。④清沟排渍: 排渍可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⑤中耕松土,可在2-3月进行一次中耕松土,以破坏子囊盘并压抑菌核的萌发。⑥摘除老黄叶和病叶,一般在3月底4月中旬摘除下部的黄叶和病叶,减少病源,还能够提高通风透光率,提高油菜产量。⑦药剂防治: 主要在初花后进行,喷药次数应根据病情酌情掌握,尽量喷于植株中、下部,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施,每次每亩可喷洒药液80-100千克。 3、"油菜霜霉病在油菜一生期间均可发生,叶片发病后,初为淡黄色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大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叶背面病斑上出现霜状霉

黄海葵毒素的分离纯化及鉴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生物科学 黄海葵毒素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一、论述海葵杀虫多肽毒素的研究现状,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动物毒器(Venom gland)是动物界亿万年进化过程中为生存(防卫和捕食)形成的高度特化的器官,其产生的毒液中有丰富多样的生物活性专一的多种毒素分子。近年的研究证明,动物毒液是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富矿区”,在生物和人类医学研究中占重要地位,其中对于动物毒素中的多肽类成分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在陆生动物中,蛇,蜂类,蝎及蜘蛛等动物的毒素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而在海洋生物中,芋螺,海葵,海兔,海绵等低等海洋动物的毒素因其分子结构新颖,活性强而同样受到重视。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毒素多肽成为开发抗肿瘤,抗病毒,镇痛肽,杀虫肽等药物或工具试剂的先导分子,在医学,药学,神经生物学等各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动物毒素基因及其编码的活性蛋白质、多肽和其他毒素分子资源正面临许多国家及跨国制药与生物制品公司的激烈争夺。 海葵多肽毒素的研究是天然动物毒素的一个重要领域,当前对海葵多肽毒素研究已成为继蛇毒、蝎毒,芋螺毒研究之后的又一个天然毒素研究的热点。对于海葵毒素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①作为新型生物医药的分子模板;②作为药物靶点的探针;③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工具试剂;④新型生物杀虫剂的先导分子;⑤蛋白质工程的框架分子和研究基因形成,突变和进化的理想模型。 海葵又名海菊花、海淀根, 属于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 、珊瑚虫纲(Anthozoa) 、六放珊瑚亚纲(Hexacorallia) 。其下有三个目, 包括海葵目( Actiniaria) 、群体海葵目( Zoanthidea) 和角海葵目( Ceriantharia) [1]。海葵种类繁多, 目前有报道的已超过10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区,中国海葵品种约占世界的1/10。海葵的触手及身体均含有大量的刺细胞,每个刺细胞里都有一个特殊囊状的细胞器, 名为刺丝囊,内储存着毒液, 刺丝管盘曲在刺丝囊内, 刺丝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时间:2009-12-25 16:44:00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菌核病春季子囊盘萌发时期及其消长动态调查、病情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以及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和预报。 2 术语与定义 2.1子囊盘萌发期 累计100粒菌核萌发数或旱作连茬系统调查田查得的子囊盘数量占全季节子囊盘总数的16%、50%和84%出现的日期,分别为子囊盘萌发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始盛期和盛末期两者之间的时期即为子囊盘萌发盛期。 2.2 严重度分级指标 0级:无病; 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cm; 2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超过3cm以上; 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超过3cm以上。 2.3 病情指数计算方式 (1) 公式(1)中:I为病情指数,d i为各严重度级值,l i为各级病株数,L为调查总病株数,4为病情严重度级别值。 发生程度预测

3 发生程度 以最终调查的茎病株率、病情指数和发病面积比率为划分标准,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 表1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4春季子囊盘调查 4.1 菌核埋播调查萌发时期 调查地点:在上年油菜播种或移栽时,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旱地油菜田,将当年采集的菌核100粒,播入表土下3cm左右深处,每粒菌核相距3cm ,作好标记。 调查时间: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到子囊盘消失为止。 调查方法:调查记载萌发菌核数(肉眼可见子囊盘柄尖端露出土面为菌核萌发期),计算萌发率,查后摘除已计数的子囊盘,结果记入表2。通过逐次调查,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和高峰期。 表2油菜菌核病菌核埋播春季萌发情况调查表 4.2 田间子囊盘消长动态调查 调查地点:选择旱作、连茬、长势较好的油菜田一块。 调查时间:春季当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连续3天查不到子囊盘止。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教学设计课题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是《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5.3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中的容。本节课的主要容包括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纯化等基本知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凝胶电泳的实验原理以及操作方法。“血红蛋白分离与纯化”实验不仅是学习血红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而且也是进一步掌握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对蛋白质有了一定的了解,“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实验目的是使学生体验从复杂细胞混合物体系中提取和纯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过程和方法,虽然操作难度较大,但原理清晰,动手机会较多,学习兴趣很高。学生有必修“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基础知识,学生在进行实验前还是能大概了解影响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因素的,再者经过老师的指导,实验能取得良好的结果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从血液中提取蛋白质的原理与方法。 2.说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能力目标】 运用凝胶电泳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观点。 2.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血液中提取蛋白质;凝胶电泳分离纯化蛋白质。 【教学难点】 样品预处理,色谱柱的装柱,纯化分离操作。 四、实验实施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学生按学科能力的强中弱平均分组,各组尽量平衡,各组自行分工,并由实验员统一安排实验过程。 2.实验材料:血液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离心机、研磨器、透析袋、电泳仪等。 试剂:20mmol/L磷酸缓冲液(pH为8.6)、蒸馏水、聚丙烯酸铵、生理盐水、5%醋酸水溶液等。 【学生准备】 1.预习实验“蛋白质分离纯化”,了解蛋白质的相关信息。 2.进行分组。 五、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评价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媒体 黑板、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80min) 一个课时用来讲述理论部分知识:样品处理与色谱柱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原理与方法; 另一课时用来进行实验。

昆虫病毒怎样分离与纯化

昆虫病毒怎样分离与纯化 不同病毒的分离纯化过程并不相同,但所采用的技术大同小异,通过39蜂疗网调查发现病毒分离纯化主要是以下几种常用的通用技术。 1.差速离心 所谓差速离心,就是对同一份样品,用高速、低速循环交替离心,高速使病毒沉淀;沉淀饴浆再悬浮,低速除去污染杂质,最终获得较纯净的病毒粗提物。差速离心,可以除去大部分比病毒粒子大或小的杂质。但与病毒粒子大小相似的颗粒却难以除尽,并且由于杂质的吸附作用,实际病毒获得量低,这是本法的缺点。 差速离心的高速、低速是相对而言的;所需的时间也因溶液的密度、黏度的不同而有变化。 2.密度梯度离心 〔1)蔗糖密度梯度区带离心事先于离心管内分层注入不同密度(浓度)的蔗糖溶液,密度大的位于管底部,密度小的在顶部,形成一个蔗糖密度梯度。将需离心分离的混合液置梯度的顶部,离心过程中,不同密度的粒子,移行到与本身密度相同的蔗糖密度部位,即不再向下移行,达到平衡状态,形成致密的沉淀带。有时不同密度粒子尚未移到各自密度相同的梯度部位,但根据粒子大小、密度不同,沉降速度不同,已分别形成清晰的区带,亦可达到良好的分离目的,离心结束后,各区带可按次分部收集。 (2)平衡密度梯度离心将待分离的混合物,均匀地悬浮于适当浓度的重金属盐溶液中(如CsCl、RbCl等),经长时间离心,重金属盐溶液建立起稳定而连续的密度梯度。待分离的粒子被离心力场驱入溶液密度与粒子本身密度相同的区域内,即达到平衡,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 3. 判断沉淀纯度 可以根据紫外吸收光谱判断。各沉淀组分(或沉淀带),稀释到一定浓度,分别置紫外分光光度计中,在波长200~300nm的范围内测定其紫外吸收值。看其是否具有核蛋白的特征性光谱。核蛋白的特征光谱为:最小吸收值在245nm左右,最大吸收值在260nm左右,260nm 于280nm吸光度的比例大干1,小于2,越接近2,纯度越高。

蓖麻毒素的分离与提纯

蓖麻毒素的分离与提纯 近年来,从蓖麻中提取分离蓖麻毒素又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首先,是因为蓖麻毒素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如用于医药、农药,特别是用于抗肿瘤的靶向药物。其次,在检测中制备标准样品是必备的。 前人在研究蓖麻毒素的分离与提纯方法时,提出了不同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温燕梅等在“蓖麻不同部位杀虫活性成分蓖麻碱的提取及含量”一文中提出了用微波辅助提取蓖麻不同部位的蓖麻碱。蓖麻的提取:蓖麻不同部位在鼓风干燥箱50 ℃下烘至恒重,粉碎,用乙醚回流提取2 h,去除其中的油脂和色素,自然晾干备用。按照参考文献[5]方法,称取30 g,以料液质量比1∶20加入水,在微波炉以中高火作用15 min,趁热过滤,将滤渣重复上述步骤再提取1次。将两次的粗提取液合并,搅拌均匀,用旋转蒸发仪浓缩,然后用鼓风干燥箱于70 ℃下烘干成膏状,用索氏提取器加入乙醇回流提取2 h并浓缩至30 mL 左右,让其缓慢冷却析出结晶。 郑成在“蓖麻碱的提取、纯化、改性及其杀虫活性研究”一文中也是用微波辅助的方法进行提取蓖麻碱。 赵丹在“蓖麻毒蛋白的提纯及杀虫效果研究”一文中提出用Nicolson等的方法提纯毒蛋白。称取40.0g脱壳蓖麻籽,120ml0.lmol/L pH7.2磷酸缓冲液匀浆,4℃冰箱中抽提24小时,4000rm/min离心20min,小心去除表面脂肪层取上 清液,上清液中加入固体(NH 4) 2 SO 4 至30%饱和度,4o C冰箱过夜。4O00rm/min离 心20min,取上清。上清液中加入固体(NH 4) 2 SO 4 饱和度50%,4o C冰箱保存8h, 4000rm/min离心20min,弃上清液。将沉淀用适量001mol/L pH.72磷酸缓冲液溶解,在001mol/L pH.72磷酸缓冲液中透析去盐。用PEG10000覆盖透析袋至于4℃冰箱中过夜,浓缩得粗提取液。选用2*25cm层析柱,将Sepharose 4B缓慢装入层析柱中,避免产生气泡和断层,以0.01mol/LpH7.2磷酸缓冲液平衡12h,用核酸蛋白检测仪检测28Onm波长的吸收峰。将浓缩的粗毒液缓慢加入层析柱中,动作轻柔避免破坏胶面。使蓖麻毒素充分吸附在柱上。用0.01mol/LpH7.2磷酸缓冲液洗脱,核酸蛋白检测仪检测280nm波长下吸收峰,直至吸光值下降至0.1以下。用0.01mol/LpH7.2磷酸缓冲液透析收集液除去半乳糖,EPG10000适当浓缩后,备用。用0.01mol/LpH7.2磷酸缓冲液平衡并洗脱,蛋白检测仪检测28Omn 吸光值,收集吸收峰。 高宝岩在“蓖麻毒蛋白的提取及分析”一文中也是此方法提纯收集毒蛋白的。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和县植保植检站二O二一年三月一日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预计偏重流行。 二、预报依据: ①田间菌源充足。近年来,我县油菜菌核病均呈中等以上程度流行,田间菌源广泛存在。 ②田间病情略重于去年。叶发病于2月19日初见,接近常年,近日普查,病田率45.5%,叶病株率平均1.3%,略高于偏重发生去年。③易感品种种植比例较大。我县主栽油菜品种,抗病能力差,利于发病。④气候条件有利于菌核病的流行。近期雨水较多,田间湿度高,另据省气象局预报预计3-4月份平均气温略偏高,但阶段性波动较大,降水量适中,油菜菌核病发生气象等级较高。偏湿的油菜田环境和未来的气候对油菜菌核病的流行总体有利。 三、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 近期雨水较多,应加强油菜田田管,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确保田间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 2、化学防治 ⑴防治适期、次数:分别在油菜盛花初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20-30%)开始第一次用药防治,盛花期(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进行第二次防治。 ⑵防治药剂:可选用亩有效成分啶酰菌胺15-25克,或菌核净40-60克,或腐霉利37.5克。施药时可加入叶面肥一起喷施,增加植株抗逆性。 ⑶防治方法:细水喷雾,力求均匀周到,确保植株上下受药均匀,以提高防治效果,亩喷药液量,机动喷雾器不少于30公斤,电动喷雾器不少于45公斤。 注:对于蚜虫发生较重田块,可每亩使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兼治油菜蚜虫。注意花期用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及原理

(二)利用溶解度差别 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外部因素有:1、溶液的pH;2、离子强度;3、介电常数;4、温度。但在同一的特定外部条件下,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1、等电点沉淀:原理: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其净电荷为零,由于相邻蛋白质分子之间没有静电斥力而趋于聚集沉淀。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他的溶解度达到最低点。在等电点之上或者之下时,蛋白质分子携带同种符号的净电荷而互相排斥,阻止了单个分子聚集成沉淀,因此溶解度较大。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的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可以把蛋白质混合物分开。当pH被调到蛋白质混合物中其中一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这种蛋白质大部分和全部被沉淀下来,那些等电点高于或低于该pH的蛋白质则仍留在溶液中。这样沉淀出来的蛋白质保持着天然的构象,能重新溶解于适当的pH和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中。 5、盐析与盐溶:原理:低浓度时,中性盐可以增加蛋白质溶解度这种现象称为盐溶.盐溶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吸附某种盐类离子后,带电层使蛋白质分子彼此排斥,而蛋白质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却加强,因而溶解度增高。球蛋白溶液在透析过程中往往沉淀析出,这就是因为透析除去了盐类离子,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增加,引起蛋白质分子的凝集并沉淀。当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溶解程度开始下降。当离子强度增加到足够高时,例如饱和或半饱和程度,很多蛋白质可以从水中沉淀出来,这种现象称为盐析。盐析作用主要是由于大量中性盐的加入使水的活度降低,原来溶液中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自由水转变为盐离子的水化水。此时那些被迫与蛋白质表面的疏水集团接触并掩盖他们的水分子成为下一步最自由的可利用的水分子,因此被移去以溶剂化盐离子,留下暴露出来的疏水基团。蛋白质疏水表面进一步暴露,由于疏水作用蛋白质聚集而沉淀。 盐析沉淀的蛋白质保持着他的天然构象,能再溶解。盐析的中性盐以硫酸铵为最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而溶解度的温度系数较低。 3、有机溶剂分级分离法: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和丙酮等)能使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降低。在室温下有机溶剂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如果预先将有机溶剂冷却到-40°C以下,然后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有机溶剂,以防局部浓度过高,那么变性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缓解。蛋白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也随温度、pH和离子强度而变化。在一定温度、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引起蛋白质沉淀的有机溶剂的浓度不同,因此控制有机溶剂浓度也可以分

怎么防治油菜病虫害

怎么防治油菜病虫害 油菜,又叫油白菜油菜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油菜一般生长在气候相对湿润的地方,譬如中国的南方。油菜也有许多用处,比如油菜花在含苞未放的时候可以食用;油菜花盛开时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过经常会出现一些病虫害的,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蚜虫是油菜病毒病的主要的传播媒,而油菜幼苗最易感染病毒病。因此,应当在油菜幼苗期及时进行防治。在油菜未播种前,对寄主上的蚜虫进行彻底防治,以消灭传毒的介体。同时在未移栽前,也要勤查虫,发现有蚜虫时,立即进行防治。 2、田园管理。播种前要深翻土地,深埋菌核,早春结合中耕培土破坏子囊盘。结合苗床管理,拔除病苗、劣苗。油菜开花前摘除老黄病叶并带出田间集中处理,随后喷施护树大将军消毒杀菌,减少病菌侵染。合理施肥,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在

油菜苗期、初花期各喷1次浓度为0.1%的硼砂溶液+新高脂膜可有效治疗因缺硼引起的“萎缩不实病”、“花而不实病”。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控制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等病害。每次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植物细胞免疫因子以寄主植物抗病机理及利用病菌毒性变异原理,控制植物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繁衍。连续施药2--3次,每隔7--10天1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