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哈格理论

麦克哈格理论
麦克哈格理论

70年代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教授的麦克哈格(Lan McHarg)提出了将景观作为一个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强调了景观规划应该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麦克哈格称之为“千层饼模式“。

1971,麦克哈格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该书提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的思想,并进而提出生态规划的概念,发展了一整套的从土地适应性分析到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法和技术,这种叠加技术即“千层饼”模式。这种规划以景观垂直生态过程的连续性为依据,使景观改变和土地利用方式适用于生态方式,这一千层饼的最顶层便是人类及其居住所,即我们的城市。

“千层饼模式”的理论与方法赋予了景观建筑学以某种程度上的科学性质,景观规划成为可以经历种种客观分析和归纳的,有着清晰界定的学科。麦克哈格的研究范畴集中于大尺度的景观与环境规划上,但对于任何尺度的景观建筑实践而言,这都意味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景观除了是一个美学系统以外还是一个生态系统,与那些只是艺术化的布置植物和地形的设计方法相比,更为周详的设计思想是环境伦理的观念。虽然在多元化的景观建筑实践探索中,其自然决定论的观念只是一种假设而己,但是当环境处于脆弱的临界状态的时候,麦克哈格及宾州学派的出现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作为景观建筑学意识形态基础的职业工作准绳的新生,其广阔的信息为景观设计者思维的潜在结构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师而言,生态伦理的观念告诉他们,除了人与人的社会联系之外,所有的人都天生地与地球的生态系统紧紧相连。

麦克哈格的千层饼模式

时间

人类 人 社区需要 经 济 社区组织

人 口

土地利用

人类历史

生物

动物 哺乳动物 鸟 类 爬 行 类 鱼 类 植物

生 境 植物类型

自然 土壤 土壤浸蚀 土壤排水性 水文 地表水 地下水 自然地理

坡 度 海 拔 地质

表层地岩 基 岩 气候 微气候

大气候

1. Carl Seinitz 的景观设计的理论框架

认识背景情况 研究 时间

如何描述景观? 1.表述模型

景观如何运作? 2.过程模型

数据

目前的景观是否运作良好? 3.评价模型 信息

景观可能发生何种改变? 4.变化模型 实施 文化知识

景观变迁会带来什么不同? 5.影响模型

景观是否应该进行改造? 6.决策模型 否/是

辨析方法 改变模型

读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有感Word版

读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有感 麦克哈格出版的《设计结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从人为空间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的思想,并进而提出生态规划的概念,发展了一整套的从土地适应性分析到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法和技术。 他认为:“世界是丰富的,为了满足人类的希望仅仅需要我们通过了解、尊重自然。人是唯一具有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意识的生物。他必须成为生物界的管理员。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必须结合自然。”1这些思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的,直至今日依旧对我们的规划工作有着指导作用。 笔者认为麦克哈格生态规划理论的闪光点之一,在于其价值观念的转变。 麦克哈格在书中通过实例与生态理论的共同阐述极力向人们宣传自然价值观转变的重要性。这种自然价值观的转变似乎比生态科学的规划方法更为重要一些。规划师,管理者与民众如果没有把这种基本的观念深植于心的话是难以在规划过程中彻底的贯彻任何生态思想的,尊重自然的人类发展模式也就无从谈起。如今,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正预示着人类发展的灾难性前景。人类对待自然的价值观念急待转变。 与人们习惯认为的以人为中心的自然观念针锋相对,麦克哈格在书中详尽的阐述了他的自然观。他强调人是整个自然界的一分子,与其他许多生物以及各种物质共存于宇宙之中,而非整个自然的统治者,与其他的物质一样持有自己的独特性与相互依赖性,为获得生存,成长,繁衍,发展,就必须在系统中中得到平衡,相互支持和相互需要而编制在一起。麦克哈格借助一个宇宙舱的实验来生动的说明了这一点。他还阐述了自然主义者对人与自然的一些主要观点。自然主义者认为自然界所有的生物都有他们的独特性与存在的价值。人是自然的产物,人在自然中的作用与其他生物的作用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人被认为与其他生物一样感受和知觉都不能违抗自然规律,而只能反映这些自然规律。人属于自然这个纷繁复杂的大系统并完全依赖它,但由于人具有感觉能力因此和酶一样具有调节能力,所以有管理这个系统的责任。麦克哈格指出,我们应该重视与了解自然演进过程。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历史的,物质的和生物的发展过程的综合,这些过程是动态的,它们组成了社会价值。他认为我们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作出规定之前,首先要对这些自然演进过程中固有的社会价值有所识别。 这本书警醒人们要转变自然价值观念,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我们必须知道自然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代表了相当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能为人类使用提供价值机会,但是价值体系也显示出限制,不能够任由人们使用。人类的发展难免要借助自然的力量,但人们必须时刻重视与尊重自然的价值,否则必将遭到自然的报复。 笔直对麦克哈格所提倡的自然观由来的理解:对于一个没有固定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尤其对于有一点道教认识的中国人来说,麦克哈格所倡导的自然观,和他所描绘的自然主义者,似乎有点狂热。我们本来习以为常的事情,这样的一个大家,却在书中一再强调,用语犀利、尖锐,就像是卢梭之于民主的崇拜。来看看生态学的发展史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点。1869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haeckel)最先提出ecology这个词,这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提出来的。进化论横空出世,对圣经里所描绘的上帝赋予人使用自然的权利这一场景,给与了致命的打击,人不是生来就有支配自然的权利。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彼岸的人的哲学中,根深蒂固的有这样一种思想:上帝创造人类,我们可以使用……这是一种反自然的声音,这种声音从他们出生就一直存在于耳边,以至于他们认为支配自然,猎杀所有的动物,甚至奴役异教徒都是无可厚非的。基于西方人的血液中已经流淌着反自然的暴虐,麦克哈格的语言怎能不犀利。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从孤立的单独的学科,发展到综

麦克哈格

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

简介 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 (IanLennoxMcHarg,1920-2001) 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 教育家;是世人公认的生态主义 园林的先驱——生态设计之父; 宾西法比亚大学研究生院风景园 林设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及系 主任。 于1920年11月20日出生在苏格兰克莱得班克地区,于2001年3月5日去世。

个人经历 从1939年到1946年,他一直在英国军队里服役,并被授予上校军衔。直到二战结束后,麦克哈格前往美国求学。曾入哥拉斯哥艺术学院,在进入学校学习两年半后,师从景观设计师Don Wintergill, 1955年,麦克哈格牵头创立了宾西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设计及区域规划系,他本人也担任了多年的系主任。1960年至1981年间,麦克哈格还和设计师威廉,罗伯特及托德合伙成立了一家设计事务所。

设计结合自然 大约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繁荣时期已经过去,自然和城市环境遭到 迅速发展的工业的严重破坏,加上 后来的石油危机,这都使人们开始 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就在此时的 1969年麦克哈格率先扛起生态规划 的大旗,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首次提出了运用生态主义的思想 和方法来规划和设计自然环境的观 点。建立起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使景观设计师成为当时正处于萌芽 阶段的环境运动的主动力量,标志 着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承担起二战后 工业时代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 计的重任。

设计结合自然 在他看来:“在设计建造一座城市的时候,自然与城市两者缺一不可,设计者需要着重考虑的是如何将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这其中包含着他将人类和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生态思想。他还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在结论中,他认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各种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当自然无法承受来自人类活动的压力时就会崩溃,因此人类活动应该尽量避免与自然发生冲突;尤其要保护的是某些非常脆弱,根本不适合人类活动生态环境。麦克哈格的这些观点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因此人们第一次站在科学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园林设计学科。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1. 成就需求(Need for Achievement):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个体的成就需求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社会风气也制约着人们的成就需求。 麦克利兰发现高成就需求者有三个主要特点: ①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他们不满足于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和随遇而安,而总是想有所作为。他们总是精心选择自己的目标,因此,他们很少自动地接受别人——包括上司——为其选定目标。除了请教能提供所需技术的专家外,他们不喜欢寻求别人的帮助或忠告。他们要是赢了,会要求应得的荣誉;要是输了,也勇于承担责任。例如:有两件事件让你选掷骰子(获胜机会是1/3)和研究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是1/3),你会选择那一样?高成就需求者会选择研究问题,尽管获胜的概率相同,而掷骰子则容易得多。高成就需求者喜欢研究、解决问题,而不愿意依靠机会或他人取得成果。 ②高成就需求者在选择目标时会回避过分的难度。他们喜欢中等难度的目标,既不是唾手可得没有一点成就感,也不是难得只能凭运气。他们会揣度可能办到的程度。然后再选定一个难度力所能及的目标——也就是会选择能够取胜的最艰巨的挑战。对他们而言,当成败可能性均等时,才是一种能从自身的奋斗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满足的最佳机会。 ③高成就需求者喜欢多少能立即给予反馈的任务。目标对于他们非常重要,所以他们希望得到有关工作绩效的及时明确的反馈信息,从而了解自己是否有所进步。这就是高成就需求者往往选择专业性职业,或从事销售,或者参于经营活动的原因之一。 麦克利兰指出,金钱刺激对高成就需求者的影响很复杂。一方面,高成就需求者往往对自己的贡献评价甚高,自抬身价。他们有自信心,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也了解自己的短处,所以在选择特定工作时有信心。如果他们在组织工作出色而薪酬很低,他们是不会在这个组织呆很长时间的。另一方面,金钱刺激究竟能够对提高他们绩效起多大作用很难说清,他们一般总以自己的最高效率工作,所以金钱固然是成就和能力的鲜明标志,但是由于他们觉得这配不上他们的贡献,所以可能引起不满。 具有成就需求的人,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显示的态度对待冒险,绝不会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待未来,而是要通过认真的分析和估计;他们愿意承担所做的工作的个人责任,并希望得到所从事工作的明确而又迅速的反馈。这类人一般不常休息,喜欢长时间、全身心的工作,并从工作的完成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即使真正出现失败也不会过分沮丧。一般来说,他们喜欢表现自己。麦克利兰认为,一个公司如果有很多具有成就需求的人,那么,公司就会发展很快;一个国家如果有很多这样的公司,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就需求的特征和表现也就不尽相同,对此,麦克利兰未作充分表述。 2. 权力需求(Need for Power):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求。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 《设计结合自然》是历史的产物,伊恩·麦克哈格正是那个被历史之手选择的人。他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围绕《设计结合自然》的一生,这种历史也是生态规划的历史,乃至于景观设计学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恩·麦克哈格的成就已为世界公认,但围绕着他同时又有着一些争议。这些争议说明了景观设计学专业内部存在的一些矛盾。了解这些历史,对于今天中国现状下的景观设计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麦克哈格在1967年出版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了应当在规划中注重生态学的研究,并建立具有生态观念的价值体系。在他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中,既不把重点放在设计方面,也不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把重点放在介词“结合”上面。他认为:“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灵性的城市,我们需要同时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两者虽然不同,但互相依赖;两者同时能提高人类生存的条件和意义。”这些思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的,直至今日依旧对我们的规划工作有着指导作用。读过之后,笔者发现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均可见于书的题目“设计结合自然”。其中蕴涵着对以前规划思想中错误的价值观的警示批判与对新的价值观的倡导。在书中的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中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生态价值观。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加深了对规划中建立正确自然价值观的重要性的认识。 传统的自然价值观麦克哈格在书中指出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中人们面对的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在此社会中,人们相信现实仅仅由于人能感觉它而存在;宇宙是为了支持人到达他的顶峰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结构;只有人是天赐的具有统治一切的权利。” 他对美国社会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批判,指出人们无视自然,无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注重短期经济利益,象魔鬼一样将道德排在最末位。还尖锐的指出经济学家,除极少数例外,都是商人的奴才,他们和商人一起,毫不掩饰与厚颜无耻地要求我们的价值体系适应他们的价值体系。 他认为由一神论产生出来的西方的宗教是这些道德观念的主要根源。圣经中所描写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与我们看到的现实不符,坚持人对自然的支配与征服,鼓励了人类最大的剥夺和破坏,而不是尊重自然和鼓励创造。在过去久远的

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理论 1、成就需要理论的基本含义 成就需要理论是麦克利兰(D.C.McClelland)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要归纳为对权力、友谊和成就的需要。他对这三种需要,特别是成就需要做了深入的研究。 (1)权力需要。具有较高权力欲望的人对影响和控制别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这种人总是追求领导者的地位。他们常常表现出喜欢争辩、健谈、直率和头脑冷静;善于提出问题和要求;喜欢教训别人、并乐于演讲。麦克利兰还将组织中管理者的权利去分为两种:一是个人权力。追求个人权利的人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围绕个人需要行使权力,在工作中需要及时的反馈和倾向于自己亲自操作,并提出一个管理者,若把他的权利形式建立在个人需要的基础上,不利于他人来续位。二是职位性权力。职位性权力要求管理者与组织共同发展,自觉的接受约束,从体验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满足。 (2)友谊需要。麦克利兰的友谊需要与马斯洛的感情上的需要和阿尔德弗得关系需要基本相同。麦克利兰指出,注重友谊需要的管理者容易因为讲究交情和义气而违背或不重视管理工作原则,从而会导致组织效率下降。 (3)成就需要。具有成就需要的人,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显示的态度对待冒险,绝不会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待未来,而是要通过认真的分析和估计;他们愿意承担所作的工作的个人责任,并希望得到所从事工作的明确而又迅速的反馈。这类人一般不常休息,喜欢长时间、全身心的工作,并从工作的完成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即使真正出现失败也不会过分沮丧。一般来说,他们喜欢表现自己。 麦克利兰认为,一个公司如果有很多具有成就需要的人,那么,公司就会发展很快;一个国家如果有很多这样的公司,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对成就需要理论的评价 成就需要理论对于我们把握管理人员的高层次需要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但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就需要的特征和表现也就不尽相同,对此,麦克利兰未作充分表述。

麦克哈格

I?L?麦克哈格(1an.LMcHarg) 1.1Brief Introduction 1920 born in Clydebank ,Scotland in fought in World War I,not far from Glasgow and Firth of Clyde,Paps of jura in West.

1936 In thought of contributing what nature gave him to others (入哥拉斯哥艺术学院,在进入学校学习两年半后,师从景观设计师Don Wintergill) 1943-1944 Fight all day long(加入英国军队,成为陆军上校,前往意大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saw the landscape on the island of Sorrento Penisula

1946 to 1949. studi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 at Harvard University 1949 Visited some typical building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1950 worked and taught in Glasgow and Edinburgh,phthisis 1954 return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ity plann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t the time of his arrival, the Department of Land and City Planning, founded in 1950, was the most exciting planning program in the country.) 1956 founded a newly reinstated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r which he gradually built a faculty。 1959 introduced prominent scientists, humanists, and poets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y inviting them to speak in his course Man and Environ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969 he published Design with Nature, a f inalist for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and a book that led to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McClelland),在1955年对马斯洛理论的普遍性提出了挑战,对该理论的核心概念“自我实现”有无充足的根据也表示怀疑。 他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说,人类的许多需要都不是生理性的,而是社会性的,而且人的社会性需求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得自于环境、经历和培养教育等。很难从单个人的角度归纳出共同的、与生俱来的心理需要。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的需求当然就不同,所谓“自我实现”的标准也不同。马斯洛的理论过分强调个人的自我意识、内省和内在价值,忽视了来自社会的影响,失之偏颇。 麦克利兰通过试验研究,归纳出三大类社会性需要: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对权力的需要,尤其对成就需要和权力需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他的理论观点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渴求成就》(1966)和《权力的两面性》(1970)两篇论文中。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往往具有如下三种性格特征: ①谨慎地设定挑战性的目标。他们对成功有强烈的需要,但同时也担心失败,倾向于设定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中等难度的目标,对风险采取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因为如果目标过低,伴随着成功的是较少的成就满足感;而目标过高,则风险很大,成功的机会过于渺茫,会使他们难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②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不依赖偶然的机遇坐享成功。高成就需要的人,重视的是个人成就而不是成功或报酬本身。他们喜欢独自解决问题,一有时间就考虑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些,在工作中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作出决断,愿意承担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这样他们才会有成就感。 ③希望尽快得到工作绩效的反馈。他们对工作的结果非常关注,希望立即得到信息反馈,因此他们不愿意从事成果要很长时间以后才见分晓的工作。 麦克利兰指出,人的成就需要是可通过后天培养而得到加强的,成就需要可以创造出富有创业精神的人物,他们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全社会都应当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努力建功立业,取得成就。 麦克利兰还分析了人们对权力的需要。成就需要和权力需要都会使人们有杰出的表现,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人们对权力需要的基本特点是希望影响他人,希望控制向下、向上的信息渠道,以便施加影响、掌握权力。他们对政治感兴趣,而不像高成就需要的人那样关心改进自己的工作。 高成就需要的人当中,很少产生率领众人前进的领导者,原因非常简单:成就需要强烈的人,习惯于独自解决问题,无需他人。一个高成就需要的人,未必能领导企业取得成就,因为经理的责任是激励众人取得成功,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工作成就。激发他人的成就感需要有完全不同的动机和技巧。如果说成就需要对应着创业精神,那么权力需要就对应着各种领导,因为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影响别人,对权力的需要显然是他们的主要性格特征之一。 权力具有两面性,即社会化权力和个人化权力,前者的出发点在于为他人着想,后者则以实现个人统治为核心。 权力的消极面或者说个人化的权力,其主要特征是“统治一服从”的关系,征服、侵犯他人,把被领导者看成工具而不是动力。自认为工具的人只能被动地遵守命令,这种统治只能给领导者带来肤浅的满足。

《设计结合自然》

7.1 《设计结合自然》 “这本书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大自然的特征,提出创造人类生存环境的新的思想基础和工作方法,成为1970年代以来西方推崇的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里程碑著作。 全书的主要内容有:以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和微观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提出适应自然的特征来创造人的生存环境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阐明了自然演进过程,证明了人对大自然的依存关系,批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东西方哲学、宗教和美学等文化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差别的根源。提出土地利用的准则,阐明了综合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诸要素的方法;指出城市和建筑等人造物的评价与创造,应以…适应?为准则。” “Philip Lewis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作的对威斯康辛Wisconsin的研究中,建立了确定环境走廊的过程,这种环境走廊包括特色景观的地区。” “麦克哈格的广阔的信息仍然在景观设计者的思想基础上,烙上了一个生态主义的印记,它促使设计师关注这样的一种思想:景观相当重要的不仅仅是艺术性布置的植物和地形,景观设计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他们的所有技巧都是紧密联系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 7.2 生态主意原则指导下的景观设计 “70年代以后,受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思想的影响,更多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 如反映生物的区域性;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是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并利用废弃的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维护的成本;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发挥自然自身的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 这些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通长,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了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作…生态设计?”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作者——哈克Richard Haag ~~~

麦克哈格生平

伊安·麦克哈格 生态设计之父简介 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宾西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风景园林设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及系主任。 他一生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包括1990年由乔治.布什总统颁发的全美艺术奖章和日本城市设计奖。 生平年鉴 1920年麦克哈格出生于苏格兰 1939年—1946年在英国军队服役,并被授予上校军衔 1955年创立了宾西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风景园林设计及区域规划系 1960年—1981年与设计师威廉,罗伯特及托德合伙成立了设计事务所。 1969年出版《设计结合自然》 1975年参与伊朗帕迪森公园项目 1996年出版《生命的追求》 1998年出版《拯救地球》 于2001年3月5日去世 生态规划之路 1920年,麦克哈格出生在格拉斯哥,麦克哈格生存环境意味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体验到城市大部分地区让人产生的不愉快,而相反农村的小路上则截然不同。 1929年,规划和设计分立两派,麦克哈格获得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双学位。随后,盖迪斯《进化中的城市》在美国学界的广泛推崇,让盖迪斯成为了麦克哈格的先驱者。 1956年,麦克哈格开始独立授课,预示着麦克哈格走上了通向“设计结合自然”的道路. 1961年,与生态学家马丁合作,主持了“哈维雪松”项目设计课,最终成为“设计结合自然的内容之一。 1962年,开办麦克哈格公司,最麦克哈格和他的学生在对该流域的综合调查和土地适宜性分析中分别提出了千层饼模式和创作了设计结合自然其他内容。 麦克哈格主要思想 麦克哈格对于生态现象、自然地理和地址条件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他主张人与自然相结合。他阐明自然演进过程.总结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不同文化中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证明人对大自然的依存关系。麦克哈格崇尚东方尊重自然的理念,认为西方世界失误的根源在于流行的价值观。他们的错误在于过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自以为具有统治一切的权力,以为宇宙是为人建立起来的结构。麦克哈格批评“喜好几何图形的规划师”把城市用绿环圈起来的做法并不成功因为绿带的自然条件本身不一定是最适合农业或游憩活动。麦克哈格提出的生态学方法认为大城市地区内保留作为开放空间的土地应该按照土地的自然演进过程(natural一process lands)来选择.即选择本身适合于“绿“的用途的土地。”然而,在实践中开发者往往为了短期利益希望开发不受限制.分散零星开发,不考虑风格和技巧。这种开发会使自然慢慢地衰退,不断地被一块块孤立的建设用地代替。而这些孤立的岛屿早晚会连接成城市大饼,把美好的自然环境破坏掉。同时为了实现乡村的理想.又把逃到乡村的人塞进千篇一律的郊区中。 麦克哈格强调自然与社会价值并重并提倡通过建立一种价值体系把社会价值和自然价值放在统一的标尺下衡量。他把城市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统一起来·自然面貌的组成部分

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加原理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A.斑块B.交点C.走廊D.本底。C.联系作用。。D.扩散作用。布。。A.信息论B.控制论著C.系统理论D.稳定论 A 观结构和功能原理B.生物多样性原理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A.化学力B.生物力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C.天然力D.地动力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A.恢复B.破坏C.上升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的因素。A.系统性A.地理纬度B.统一性C.同质性B.海拔高度D.异质性等各种属性。D.动物分C.植被17.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D.下降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A.障碍作用B.网络作用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18.城市景观是什么最为明显的景观类型。A.人为干扰B.自然干扰C.物质生产最高D.系统最为稳定19.水土流失属于下列哪种景观流。A.物种流B.物质流C.信息流D.能量流20.湖南的主要地貌类型是。A.黄土地貌B.河谷地貌C.山地地貌D.冰川地貌21 景观的地理学概念起源于A.德国B.英国C.荷兰D.捷克斯洛伐克22.景观是处于的一级生物组织层次。A.生物圈之下,区域之上B.群落之下,个体之上C.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D.种群之上,群落之下23.1982 年,的成立,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A.风景园林学会B.生态学会C.国际景观生态学会D.国际生物圈组织24.景观要素斑块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视觉表现就是A.颗粒的粗糙程度B.颗粒的形态C.颗粒的边缘D.颗粒的色彩25.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个关系表达式,表示物种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z 2 A.S=cA B.K=E/r C.Iij=Pij/d D.RDI=Rn/r.L 26.水的下渗主要取决于不同地方的A.植被类型B.毛细管孔隙的大小C.土壤孔隙的大小D.降雨量大小27 关于巢区和领域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下列的说法是正确的。A.巢区大于领域B.巢区小于领域C.巢区就是领域D.巢区就是巢区,领A.连通性能B.控制性C.多样性D.封闭性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A.丰富度B.可及度C.Simpson 多样性指数D.相对分块数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A.时间系列A.走廊宽度理因素。A.太阳辐射B.降水A.地被植物C.风D.海拔高度。。。D.藤本植物D.斑块密度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B.苔藓植物C.草坪植物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A.斑块生产力B.斑块起源A.降水因素A.散布C.斑块周转率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D.人口因素来实现的。C.巢区活动D.群落活动.13.植物的运动地靠B.迁移B.空间系列C.平面系列D.立体系列。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D.网格大小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域就是领域28.在现实景观中,各种大小的斑块具有不同的生态学功能,可以作为踏脚石,为一些物种提供生境。A.大斑块B.小斑块C.圆形斑块D.长条形斑块29. 是斑块间养分流形成的主要媒介物。A.植被B.水C.土壤D.风30.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是A.环境改善B.美化环境C.持续发展D.社会和谐发展31 是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的最适宜尺度。A.生态系统B.生物圈C.群落D.景观32.下列城市结构形态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A.同心圆B.带状C.星状D.方格状33 下列不是景观异质性的分析方法。A.信息熵法B.孔隙度指数法C.景观异质性指数法D.辛普森指数法34.景观生态规划中的“3S”技术分别是指A.RS、GIS、GPS B.GIS、LEDESS、RS C.GPS、RS、LEDESS D.GPS、RS、LALE 35 中国地貌分类中,第一级以现代海岸线为界,划分为几类。A.大平原、大高原、大盆地和大山地B.陆地地貌和海底地貌C.平原、台地、丘陵、山地D.流水的、风成的、黄土的、喀斯特的,冰川的,海成的等36 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有很多种,对于大斑块属性来说,模式最好。A.边缘式B.廊道式C.单核心式D.多核心式37 湖南张家界的峰林是由组成A.花岗岩B.岩浆岩C.变质岩D.沉积岩38.下列哪个不是廊道的主要功能A.传输通道功能B.观赏功能C.生境功能D.过滤和阻抑功能39. 第一个提出生态规划的人是A.奥姆士多德B.福尔曼C.吉奥泊德D.麦克哈格40.廊道中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与之间距离之比就是A.连通性B.间断和结点C.廊道结构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三)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三) 第三章激励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C 5.C 6.C 7.H 8.D 9.B 10.A 11.B或A 12.A 13.C 14.C 15.C 16.B 17.D 1.最早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 A.梅奥 B.马斯洛 C.赫兹伯格 D.泰罗 2.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B.赫兹伯格 C.麦克利兰 D.波特 3.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A.尊重需要 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4.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B.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C.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D.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5.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技制 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6.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一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一倒退"趋势的理论是()。 A.需要层次论 B.成就需要论 C.ERG理论 D.双因素理论 7.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 A.成就需要 B.权力需要 C.社交需要 D.安全需要 8.以期望理论为基础的波特一劳勒模型表明:职务工作中的实际成绩()。 A.主要取决于所作的努力 B.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做该项工作的能力(知识和技能) C.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所做工作的理解力(对目标、所要求的活动以及任务的其他要素的理解程度) D.在很大程度上受所作的努力的影响 9.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 A.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B.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要理论 C.X理论、Y理论 D.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10.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 A.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B.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要理论 C.X 理论、Y理论 D.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11.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 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管理潜质测评理论基础之一: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

管理潜质测评理论基础之一: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 当我们测评潜力的时候,必须探寻人才的动机。它好像一个国家的煤炭、石油等资源储备一样,是一个巨大的“动力能量”源头,是人才最宝贵的潜力。 人才的动力到底来自于哪里? 有的说:需要;有的说:兴趣,有的说:压力,有的说:动机,等等。 也许不同的词汇的内涵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专家们都试图用最严谨的体系解释行为背后的逻辑。 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是一个极具理论性又具操作性的体系,他很好地解释了在【管理工作】中人才的绩效会如何受到不同动机的影响。 先来再理解一下“工作动机”这个词 工作动机,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动机,会激发一系列与工作绩效相关的行为,并决定这些行为的形式、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 工作动机强,可以为工作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动机不足则可能需要施以外力。 工作动机的测量对企业了解人才的内部动力系统、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等具有重大意义。 麦克利兰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进入管理学领域的心理学家相当多,麦克利兰就是其中十分杰出的一位。他在心理学领域耕耘达57年之久,其研究涉及到需要和动机、权力和领导、激励和成就等多个方面。他的许多观点,至今还在管理现实中振聋发聩。作为成就动机理论的集大成者,麦克利兰与马斯洛、斯金纳等人齐名,在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于1987 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David Clarence McClelland,1917-1998

1、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的特色之一,摆脱了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学派的局限性 在麦克利兰之前,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对动机进行过不同的研究。 精神分析学派以弗洛伊德为代表,他们用梦的解析、自由联想等方法来研究动机,将人们的行为动机归结于性和本能。这种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可重复性较差,并且难以得出有代表性的确切结论,也难以测量出动机的强度。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动机,回避了内心活动因素不可测量的难题,能够准确地发现行为和刺激物的关联,但由于动机是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的,难免会把动机定义得过于狭窄。在这种研究中,由于实验手段的限制,引发动机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一些基本生存需要上,比如饥饿、干渴、疲惫、疼痛等,对人类的动机和动物的动机不能进行有效区分。人类所特有的情感和内心活动是不能测量的,也就被排除在研究的范围之外。比如说,事业心与动机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这种关系是以什么方式表现的?强度如何?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中,这些问题是难以回答的,从研究的方便出发,行为主义往往以界定研究范围的方式回避这些问题。 正是因为存在这些弊端,麦克利兰主张采用系统、客观、有效地方法研究动机,并且侧重研究人的高层次需要和社会性动机,以此来摆脱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的动机研究中所存在的局限性。 2、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的特色之二,发展了研究和测量动机的方法 麦克利兰主要通过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简称TAT)来测量个体的动机。主题统觉测验最初是由默瑞(H.A.Murray)和摩尔根(C.D.Morgan)于1935年设计的。这是一种使用图像投射的方法来测量个体的需求和动机的测验设计。它通过测试个人对图片的感知,个人赋予图片的意义,以及个人组织这些图片内容的独特方式,来反映出个人的心理差别。 但是,默瑞提出的主题统觉测验是不是可靠,在当时就引起了比较普遍的质疑。在外行看来,这似乎同传统的“测字术”差不了多少;在内行看来,这很难达到现代科学方法要求的可重复性和可证伪性。对此,麦克利兰从加强这种测试的客观性人手,修改了这种方法,使之更适合于团体的测试或大规模人群的测试。他把主题统觉测验和问卷调查结合起来,以求更准确地测定被测试者的人格,同时能够使这种测试定量化和标准化。正因为这种改变,麦克利兰被人们看作心理学测试中定量化的开创者。 在对测试答案进行分析的方法上,麦克利兰突破最大,他的计分办法已经采用了标准化手段,把故事的特征分成相应的类别,确定不同类别的特征及分值,然后看测试对象所讲的故事中是否出现出这些特征,并以统计方式得出结论。另外,麦克利兰还区别了主题统觉测验方法和问卷测量方法的不同,指出这两种方法适合不同的基本人格特征。问卷测量法适合测量被试者的认知,尤其是焦虑测验问卷适合于测量人们逃避失败的动机;而主题统觉测验更适合测量被试者内隐的、潜意识的动机。 3、麦克利兰的最大贡献:提出了开创性的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利兰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他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要。他对这三种需要,特别是成就需要做了深入的研究。 (1)成就需要。事实上最早系统地提出成就需要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默瑞。在默瑞的影响下,麦克利兰认为,成就需要是个人人格中一种持久而且稳定的特性,集中表现为追求某种能表现事业成就的目标,这种特性就是成就动机。他进而将成就动机界定为“个人在做事时与自己所持有的良好或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或欲望”。 麦克利兰总结出高成就需求者的三种主要性格特点: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2008-01-04 09:58:48) 转载▼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McClell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也称三种需要理论(Three needs theory)、成就需要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友谊的需求。其中成就需要最为重要。 (1)权利需要 具有较高权利欲望的人,从施加影响和控制他人中得到极大的满足感,热衷于追求领导者的地位。对于高权利需要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在组织中的威信和影响力,而不是工作绩效。 (2友谊需要 友谊需要又叫合群需要,是指人们对于良好人际关系、真挚情感和友谊的追求,能够从社会交往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在工作中,高友谊需求的人希望在平静、和谐的组织而不是竞争激烈的组织中工作。 (3)成就需要 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功有强烈的需求,经常思考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 下面通过一个表格来说明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交往需要的区别 高成就需要者高权力需要者高合群需要者 希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更有成希望影响别人渴望友谊

绩 喜欢能独立负责、可以获得信息反馈和中度冒险的工作环境喜欢竞争性和地位 取向的工作环境 喜欢合作而不是 竞争的环境 对应着创业精神对应着领导 2.对成就需要的分析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往往具有如下三种性格特征: (1)谨慎地设定挑战性的目标。他们对成功有强烈的需要,但同时也担心失败,倾向于设定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中等难度的目标,对风险采取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因为如果目标过低,伴随着成功的是较少的成就满足感;而目标过高,则风险很大,成功的机会过于渺茫,会使他们难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不依赖偶然的机遇坐享成功。高成就需要的人,重视的是个人成就而不是成功或报酬本身。他们喜欢独自解决问题,一有时间就考虑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些,在工作中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做出决断,愿意承担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这样他们才会有成就感。 (3)希望尽快得到工作绩效的反馈。他们对工作的结果非常关注,希望立即得到信息反馈,因此他们不愿意从事成果要很长时间以后才见分晓的工作。 麦克利兰指出,人的成就需要是可通过后天培养而得到加强的,成就需要可以创造出富有创业精神的人物,他们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全社会都应当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努力建功立业,取得成就。 。 4.成就需要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麦克利兰通过对英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大量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组织中拥有越多的高成就需要者,组织就发展得越快;而且高成就需要者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得。这对管理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 (1)提供能够发挥个人能力的工作环境。

现代建筑理论名词解释总结

1.克劳德·佩罗Perrault Claude ●17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建筑师、理论家。 ●佩罗是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典型代表,将《建筑十书》译为现代法文本,标志着现代建筑理论开始; 向维特鲁威的比例关系学的普遍可行性提出挑战。区分了两种美学价的基本原则——客观性与主观性 ●主要作品为卢浮宫东立面。著有《建筑五柱式》 2.乔凡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 ●18世纪启蒙时期意大利画家、建筑师,理论家,雕刻家,历史主义者的一位伟大先驱。 ●以罗马的版画和“监狱”系列而闻名,皮拉内西的建筑画不以真实性为标准,富于幻想。强烈的 光影和空间对比以及对细节的准确描绘是他作品的特点。他的理论对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有深远的影响; ●著作有《关于宏伟壮丽与罗马建筑》、《观察建筑》、《壁炉的各种装饰方法》、《卡西里?德?英芬辛 内》。 3.布雷(Etienne—Louis Boullee) ●18世紀启蒙时期法国新古典主义最伟大的建築師之一,教育者和理论家。绘画及理论广泛流传。 ●他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他对实体的绘画效果的研究。他认为一座建筑的意图越少,几何性就越纯粹。 强调建筑对于情感的冲击,呼吁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应该有“诗意的”个性。 ●主要著作《论艺术》,圆形剧院方案,牛顿纪念碑。 4.列杜 ●18世纪启蒙时期法国建筑师,类型学先驱。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倡导者之一。 ●设计中舞台意识的表达和纯粹形体的运用开始了类型学的讨论。独到之处是他从社会秩序的角度 重新揭示了建筑规则,并在晚年提出了建筑学中“均等”的概念,他的理论对后来的理想城市规划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著作有《作为艺术、习惯与成规的建筑》,代表作品有军人咖啡馆、铁环制造者之家、麦田守望 者住宅。维莱特城关(巴黎周边的45个税卡)王室盐场理想规划(肖镇盐业城规划) 5.让·尼古拉·路易·迪朗 Durand ●法国19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理论家、教育家之一,现代建筑先驱者。 ●对古典建筑进行了类型学的研究并运用于设计教学,创建了平面、立面和剖面的形式系统,又从 画法几何引申出两种设计手段:轴线和网格; ●代表作《古代与现代:各类大型建筑对照汇编》将古典建筑的平面及立面整理出一些基本类型, 明晰了建筑类型的概念。

麦克兰成就需要理论

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前言: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到奥尔德弗的ERG需要理论再到麦克里兰的显示性需要理论,在激励理论的研究方面,专家学者是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比如,成就需要理论,这是有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研究提出的激励需要理论,是激励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个人与环境存有某种关系,从而产生需要与动机。一、成就需要理论的基本内容 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有对成就、权力、社交这三个方面有着很强的追求,因此,就会产生对成就的需要、对权力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在这些需要的驱动下,在工作情景中就会有行为动机,形成很强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大量研究,麦克莱兰对这三类基本需求作了如下的描述: (1)权力需要。具有较高权力欲望的人对影响和控制别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这种人总是追求领导者的地位。他们常常表现出喜欢争辩、健谈、直率和头脑冷静;善于提出问题和要求;喜欢教训别人、并乐于演讲。麦克利兰还将组织中管理者的权利去分为两种:一是个人权力。追求个人权利的人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围绕个人需要行使权力,在工作中需要及时的反馈和倾向于自己亲自操作,并提出一个管理者,若把他的权利形式建立在个人需要的基础上,不利于他人来续位。二是职位性权力。职位性权力要求管理者与组织共同发展,自觉的接受约束,从体验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满足。 (2)友谊需要。麦克利兰的友谊需要与马斯洛的感情上的需要和阿尔德弗得关系需要基本相同。麦克利兰指出,注重友谊需要的管理者容易因为讲究交情和义气而违背或不重视管理工作原则,从而会导致组织效率下降。 (3)成就需要。具有成就需要的人,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显示的态度对待冒险,绝不会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待未来,而是要通过认真的分析和估计;他们愿意承担所作的工作的个人责任,并希望得到所从事工作的明确而又迅速的反馈。这类人一般不常休息,喜欢长时间、全身心的工作,并从工作的完成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即使真正出现失败也不会过分沮丧。一般来说,他们喜欢表现自己。麦克利兰认为,一个公司如果有很多具有成就需要的人,那么,公司就会发展很快;一个国家如果有很多这样的公司,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麦克莱兰成就需要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运用 1、在新员工培训过程中:通过情境设计分辩不同人群的有效激励需求点。在分组过程中,我们通过不同的情境设计分辩不同员工激励需求点。通过打散原有部门结构的混编分组可以满足不同职级和岗位的新员工在入司伊始就可以有充分的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在三天的全过程培训中,获得不同层面的认同感和价值观的同一调和。麦克利兰认为影响需求是指影响和控制别人的一种愿望或驱动力。不同人对影响的渴望程度也有所不同。影响需求较高的人喜欢支配、影响他人,喜欢对别人“发号施令”,注重争取地位和影响力。在新员工培训中,我们注意到,每个组都会有这样一类同事,在分组介绍组建班子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喜欢争辩、健谈、直率和头脑冷静的行为特征;善于提出问题和要求;喜欢教训别人、并乐于演讲。在班主任的巡回观察中,小组的团队主导就自然形成了,喜欢出头露面的人十有八九会被小组成员指定为组长。麦克利兰认为成就需求是个人在内心中对做好事情和发挥个人效率和作用的欲望。具有成就需求的人,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现实的态度对待冒险,绝不会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待未来,而是要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