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突发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十三五突发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十三五突发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1 序言

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是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突发事件能力的根本所在,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建设“四个XX”的重要保证。

1.1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XX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XX省“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本规划。

1.2 规划范围

本规划根据突发事件的分类,按照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及应急保障等应急管理工作主要环节,结合我市实际,统筹规划“十三五”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1.3 规划定位

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要求,全面落实中、省有关应急体系建设的部署,在不改变现有部门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整

合各地、各行业应急信息、队伍、装备和物资等现有存量资源,统一规划应急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2 应急体系现状与面临形势

2.1 现有工作基础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从无到有,逐渐加强,全市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2.1.1 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

到“十二五”末,全市共编制各级各类预案5000余件,基本形成以总体预案为纲、专项预案为线、部门和基层预案为支撑,纵向贯通行政机关和各类组织、横向覆盖社会各层面的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了多次各类应急演练活动。预案编制、演练、管理和评估工作针对性、操作性不断增强。

2.1.2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初步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成立了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市直有关部门强化了防汛抗旱、森林消防、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专业机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3县2区均成立了领导

机构和办事机构,初步形成了市县(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积极探索建立隐患排查、监测预警、信息传递、舆论引导、快速响应、应急联动、善后处置等机制,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对和处置效率明显提高。

2.1.3 应急队伍初具规模

建立了市、县(区)、园区和乡镇(街道)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形成了以公安、消防、武警、军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防汛抗旱、抢险救灾、森林防火、通信保障、医疗卫生、动物疫情以及生物灾害处置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

2.1.4 应急物资保障能力逐步加强

建立了应急资源数据库,医疗卫生、电力燃气、工程建设等专业技术人员36类546人,防汛抢险、电力抢险、工程抢险、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队伍12类111支4023人,食品、砂石、医药等应急物资生产企业6类64家,防汛抢险、交通运输等应急物资设备11类,避灾避险场所103处等,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更新。市、县(区)民政部门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基本建成,商务、住建、交运、经信等部门建立了“以民备储、以商备储、以产备储”的应急物资供应制度。

2.1.5 监测预警能力逐步提升

加强了防汛抗旱、植物病虫害、交通运输等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监测网络日趋完善。江河洪水预报提前15小时发布、

准确率达80%以上;暴雨、大风、冰雹、寒潮、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短期预报准确率快速提高,预报时效提前1—3天;全市道路干线客运、危化品和集装箱车辆全部纳入GPS监控。政府组织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初步形成。

2.1.6 信息报送网络进一步健全

制定了《应急值守工作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规定》、《自然灾害灾情报送规范》,促进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化、信息报送规范化。整合110、119、120等平台资源快速收集信息,以市直部门延伸到基层的信息网络快速核实信息,以新闻媒体为补充捕捉信息,以各级政府应急办和职能部门为主渠道全面汇总信息。启用应急信息指挥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电话会议等形式,实现了突发事件信息、应急指令多方、同步、快速发送。

2.1.7 宣传教育广泛开展

将应急管理纳入了市委中心学习组课题和全市公务员及各级领导干部培训范畴,举办了骨干培训班和公务员《突发事件应对法》全员考试;举办了县区科级领导干部、新提拔科级干部、应急志愿者应急管理知识专题讲座;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干部全部参加了1次以上省级培训。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短信等渠道及组织干部进村入户的方式广泛、深入宣传防灾避险等相关知识。以“5.12”防灾减灾日和安全生产等活动月、活动日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大力宣传普及《突发事件应对法》,开展各类群众

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应急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安全管理和应急防护知识、防范意识、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升。

2.2 薄弱环节

2.2.1 体制机制建设力度不够

部分县(区)和市直部门依然存在机构不健全、编制不明确、职责不清晰、人员不到位等问题,不能有效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职能,不能很好发挥运转枢纽的作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常态管理存在脱节现象,部门之间、条块之间以及预防与处置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基层应急管理力量比较薄弱,资金缺乏,不适应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新要求。

2.2.2 监测预警能力亟待加强

地理信息、道路交通、气象水文等应急基础公共数据不能共享,一些领域监测手段落后、设备老化,网点、密度不够,缺少移动监测预警系统,快速应急监测能力差,综合预警能力亟待加强。

2.2.3 专业应急队伍力量薄弱

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数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大型、特种和先进装备缺乏;专业培训演练基础条件欠缺,培训演练不够,与实战需要存在较大差距。远程快速拉动和联动能力较差,现场处置能力亟待增强。

2.2.4 应急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储备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财政投入、补偿机制,紧急生产、采购、征用和调拨机制不完善;存储设施不足,布局不尽合理,储备方式单一,数量、品种偏少,难以动态调整,更新、轮换、补偿政策不健全,物资储备品种需调整、增加。应急物资、人员和车辆紧急绿色通道不健全,紧急征用补偿制度不完善,缺乏第一时间的保障能力,容易延误最佳救援时机。

2.2.5 社会参与不够广泛

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不高,亟待进一步加强应急知识、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教育,建立沟通、新闻发布机制。科普宣教的渠道不畅,范围不广,手段单一。广大企事业单位、公益性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不健全。

2.3 面临的形势

今后5到10年,是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将交织并存,公共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挑战。

2.3.1 自然灾害方面

干旱、暴雨、洪涝、雷电、低温霜冻、山体滑坡是我市常发的自然灾害,其中干旱、暴雨、洪涝年年都不同程度的发生。干旱主要分布在我市北部和西部,呈现频率高、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大以及冬春连旱、春夏连旱等特点;洪涝灾害

主要分布在涪江两岸及其支流流域,呈现普遍性、频繁性、突发性、季节性等特点;暴雨主要分布在涪江、琼江、郪江等流域两岸,区域性暴雨和大暴雨发生季节主要在6—8月份。

2.3.2 事故灾难方面

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隐患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危险源数量不断增加,事故灾难应急体系尚不健全。环境污染事故与其引发的社会安全事件相互交织。特种消防应急装备与器材还不能满足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城市公共设施、生命线工程日趋复杂,事故预防与处置难度越来越大。交通运输迅猛发展,水上交通、道路运输安全形势严峻。

2.3.3 公共卫生方面

传染病暴发流行风险依然存在,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面临巨大挑战,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和化学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突发动物疫情和人畜共患疫病防控压力大,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狂犬病、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向人传播的威胁越来越大。食品、药品安全隐患较多,防控任务重。

2.3.4 社会安全方面

因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率加快,且与网络舆论和传统媒体互动、交织、合流迹象更加明显。暴力刑事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以及民族分裂分子和境内外敌对势力制造较大规模非法集聚活动和恐怖袭击事件的可能

性加大,社会安全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3 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3.1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全面布局与重点建设统筹,近期任务与长远目标兼顾;强化政府公共职责,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加强部门合作,依靠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安全和谐、秩序井然的社会公共环境。

3.2 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市、县(区)结合实际,着眼长远,制定相应的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推进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进各县区和各行业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方面的有机整合,优先解决预警信息发布、通讯物资保障、反应时效等问题,着力提高第一时间快速响应能力。

先进适用、标准规范。采用国内外成熟技术,兼顾先进性和适用性,确保应急体系运行的高效可靠。按照中、省要求,统一技术标准,实现应急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规范化。

分级负责、分步实施。按事权合理划分全市各级政府建设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能力确定建设项目,分级、分步组织实施。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把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3.3 建设目标

十三五末,初步建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应急技术手段更加先进,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增强,应急物资及装备更加完善,公众应急意识不断提高,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

3.3.1 全面完成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平台体系、应急队伍体系、应急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公共报警服务体系等应急体系建设。

3.3.2 全面完成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机制和处置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和调查评估机制等应急机制建设。

3.3.3 完成一批重点基础项目建设。包括监测预警系统、信息和指挥系统、应急队伍、物资保障能力、紧急运输保障系统、通信保障系统、恢复重建体系、培训与演练体系、应急管理示范项目等应急管理基础项目建设。

4 总体布局与主要任务

4.1 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

4.1.1 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和专业系统资源,推进市、县(区)政府系统综合应急平台建设。重点加快市综合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建设,满足应急值守、信息汇总与发布、指挥协调、综合研判和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整合民政、卫生、公安、环境、安监、气象、防汛、消防、工商等应急系统资源,逐步推进县(区)综合应急救灾指挥中心建设,实现上联中、省,下联县(区)、部门的政府综合应急指挥网络体系,增强远程指挥调度和机动反应能力。

4.1.2 完善专业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

在各部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完善指挥功能,强化专业应用系统建设。依托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立完善水利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建立农业应急指挥平台,确保农业灾害信息及时发布;建立健全市、县和企业三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体系;建设交通运输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提高道路交通突发事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环境应急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实现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辅助决策功能;建立应急指挥通信平台,加强卫星、无线、传输等多种应急设备能力建设。完善市、县两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疾病控制系统和医疗救治系统建设,强化突发卫生事件应急联防联控。

4.2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强化基层”的原则,着力增强基层应急能力,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专家作用,提高应急救援队伍技术装备水平,抓好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加大对民间救援队伍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切实增强各类应急队伍处置能力。

4.2.1 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公安消防作为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加强对已建成的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8支县(区)、园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和118支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分队的装备配备和训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在满足本区域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抢险救援需要的同时,为相邻区域提供援助。

4.2.2 加强专业队伍应急能力建设

进一步提高现有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应急能力,逐步健全县级专业扑火队和重点林区乡(或片区)半专业扑火队。加强基层防汛应急队伍建设,以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为主,组建县、乡级防汛抢险队伍。在防汛重点区域和重要地段的村委会,以村民和属地相关单位人员为主,组建村防汛抢险队伍。健全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队伍,建设水上救援基地,增强水上应急救援能力。强化市、县两级环境监测应急队伍建设,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监测、评估和处置能力。加强紧急医

疗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职业病防治等专业方向队伍。提高多发动物疫情及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林生物灾害专业防治队伍建设。提高地质灾害测报和临灾处置能力。逐步健全通信应急、电力保障、工程抢修、特种设备、生物灾害、道路桥梁、地震气象以及金融、证券、保险业等专家队伍,全面提高应急处置专业水平。

4.2.3 推进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

推进民爆品、烟花爆竹、危化品、非煤矿山及油气田勘探与开采、运输、供水、电力、电信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高危企业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按有关标准和规范配备应急技术装备,提高现场先期快速处置能力。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应急互助机制,发挥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在区域联防和救援互助中的重要作用。

4.2.4 加强专家队伍建设

收集专家信息、分类建档,建立专家组和应急队伍数据库,完善关键专业专家配备,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完善专家参与预警、指挥、救援、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咨询机制,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与辅助决策作用,提高科学处置水平。

4.2.5 大力发展应急志愿者队伍

依托共青团组织、基层社区、红十字会以及其它非政府组织,

建立应急救援、防洪抢险等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到2015年达到每万人中有100名应急志愿者。重点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探索实施重点项目,构筑社会参与平台,制定相关鼓励政策,逐步建立应急志愿者抚恤基金,建立健全政府支持、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应急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发挥志愿者队伍在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2.6 引导和扶持民间救援队伍发展壮大

在设施设备、专业技术、组织指挥、快速响应、运转机制等方面,加大对民间救援力量的扶持、引导,促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我市水上救援、高空灭火、抢险排险和救援物资补给等领域应急救援力量的重要补充。

4.2.7 加快应急救灾能力培训基地建设

加快建成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水平,提高救援技能,持续为应急队伍充实救援力量。通过实战模拟,不断完善指挥系统、配套基础设施、规范规章制度、强化培训演练、加强综合保障,有效提升综合救援能力。

4.3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进一步扩大监测覆盖面,增加监测点密度,改进监测技术和手段,提高监测灵敏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综合预警系统;建立完善关键基础设施的监测监控和保护系统。

4.3.1 大力推进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县(区)地质灾害详细调

查与区划工作,建立全市地质灾害基础数据库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重点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建设,健全地质灾害易发区群测群防体系。各级各有关部门对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开展风险评估,实行风险分级,严格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落实监督和保护措施并开展效果评价。动态更新危险源数据库,实施适时监测。所有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4.3.2 健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对全市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非煤矿山等高危行业实施实时有效的监控,同时对全市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安全设施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对不能及时整治的,实行可视化监控预警。

4.3.3 进一步增加和完善生活水源监测预警点,实现全市主要生活水源取水点水质安全全监控。完善渠河、观音湖水质自动监测项目,在渠河、涪江重点跨界支流流域和重要水库增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加强生态环境监控和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实现自动化。

4.3.4 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等基层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直报系统的建设和升级,强化鼠疫、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以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监测系统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4.3.5 充分利用现有动物疫情测报站,进一步完善全市动物

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和市、县疫情报告专用网络系统,适当补充野生动物疫情信息监测站点。

4.3.6 逐步健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制度和体系,建立覆盖食品、农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进一步扩大监测覆盖面,增加监测点,改进监测技术和手段,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预警系统。

4.3.7 推进农林有害生物灾害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农林有害生物监控分中心,续建或新建农林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增加农林重大有害生物监测站(点),提高技术装备和监测自动化水平。

4.3.8 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特种设备监管动态网络,成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4.3.9 依托公安信息网络,建立各类社会安全事件情报信息汇总、分析、研判机制,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社会动态和涉外动态,及时预警;拓展完善市场供求、价格异常波动以及粮食安全和油电煤气等能源安全预警系统功能,提高预警和有效应对能力。

4.3.10 建设突发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精细化天气预报服务及预警系统、城市气象灾害监测网络系统、城市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城市渍涝气象服务系统、突发事件及灾害性天气应急气象

服务保障系统。建立公路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和高速公路恶劣天气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推进城乡应急气象服务均等化。

4.3.11 建立市、县(区)两级预警体系,形成规范的预警信息发布、更改、解除程序,并制定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及有关网络,整合各领域预测预警信息,建立突发事件综合预警系统,重点提高主要灾种的预警能力,实现多灾种、跨领域的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与新闻机构、兄弟地市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收集国内外突发事件的各种信息,形成信息筛选、统计、分析机制,提高信息分析研判能力和预测预警水平。做好基层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工作,提高各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3.12 在城市大型公共场所、繁华街道、交通要道口、公交站等场所设立电子屏幕,在偏僻农村、高风险地区、危化企业等区位,加强安全站(点)、宣传栏、宣传车、警报器等紧急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完善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信息发布体系,做好预警信息“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信息发布工作,重点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等接收预警信息困难的问题。

4.3.13 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发布机制

建立以新闻宣传部门和政府新闻发言机构为主,事件主管单

位和相关部门配合,应急处置预案与新闻发布预案同步启动的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和分阶段向公众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注意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正确引导舆情,动员全社会共同应对危机。

4.4 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和共享制度,整合储备信息资源,调整储备品种和数量,合理选择储备方式,完善重要应急物资储备监测网络、共享机制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实现对各类应急物资的动态管理和政府统一调度。

4.4.1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建成以市级公共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枢纽,以部门专业应急物资保障和各县(区)、园区应急物资保障为支撑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适时修订、完善政府应急物资信息库、监测网络和综合管理、调度系统。加强重要应急物资紧急生产、加工和储备能力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保障储运设施和配送体系。适当调整和丰富应急物资的实物储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更新、轮换的财政补偿政策和核销制度。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综合管理调度系统,完善应急物资紧急生产、采购、征收征用、市场调控与调运机制,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代储政府应急物资,并给予相应支持。

4.4.2 加强专业应急物资储备

统筹考虑、突出重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各专业应急物资储

备,形成布局合理、种类齐全的专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完善现有市、县救灾物资储备库,补充设立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点。改造和新增一批防汛物资仓库,建立完善片区抗旱物资储备。在现有医药储备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整储备品种和数量,完善紧急调拨机制;健全医药应急物资储备和药械生产、加工能力储备。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和农林有害生物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制度。健全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增强粮食、食用油储备能力,增加储备种类,加大粮油应急储藏、加工和供应设施的建设维护。强化油、电、气等重要能源储备,增强防范涉及经济命脉的能源供给风险能力。

4.5 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

重点整合社会各方面运输能力,建立应急物资和队伍的紧急快速运输通道,形成联合运输网络系统及协调机制。

4.5.1 完善政府应急运输综合协调机制

依法建立完善紧急情况下政府向社会征用各种交通运输工

具的征用程序、补偿机制和应急车辆绿色通道保障制度。充分发挥交通战备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建立交通战备保障与应急运输保障统筹协调机制。

4.5.2 提高公路、水路、铁路应急运输保障能力

依托市内现有大型运输企业,建立应急运输服务基地。建立应急运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公路、水路、铁路运输能力应急调度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系统的应急运

输保障能力。补充完善重要公路和水路交通枢纽的工程抢修装备,提高清障及修复能力。

4.6 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

重点建立完善各级、各类指挥调度机构间通信网络,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队伍配备适用的通信装备,形成公众与专用、保密与非保密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体系。

4.6.1 增强公用通信应急保障能力

指导协调各通讯运营企业增配应急通信电源,重要部位配备移动发电设备,保障应急通信设备供电,通过容灾备份等手段提高公众通信网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拓展完成公众通信网络互联互通以及终端用户定位等功能。充分利用通讯企业应急通信装备,增强突发事件现场的机动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4.6.2 完善各部门专用应急通信系统

补充完善有关部门现有应急通信系统,并根据自身需要增加保密通信设备。各级各类应急救援机构和队伍按标准配备适用的卫星通信、集群通信等无线通信设备,实现互联互通。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公用应急通信网络盲区的专用应急通信网络建设,确保应急通信需要。

4.6.3 加强基层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

各县(区)充分利用现有通信网络资源,构建县级应急管理机构间的指挥调度通信网络,实现市、县(区)应急指挥通信网络的连接。各县(区)统筹规划各专业部门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

设,以公用应急通信为支撑,形成快速搭建现场应急通信平台的能力。

4.7 恢复重建能力建设

加强灾民安置和现场恢复能力建设,建立恢复重建标准和科学的灾情评估系统,制定恢复重建规划,为后续恢复重建打下基础。

4.7.1 加强事发现场恢复能力建设

加强供电、供水、供气、交通和通信枢纽等生命线工程系统破坏情况调查和快速抢险能力建设。加强废弃物、污染物的清理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工程装备和移动式无害化处理设备。建立灾情信息通报机制,在灾民临时安置场所配置必要的公众信息传播设备;设立基本生活和医疗卫生保障以及心理救助服务站点,为公众提供人文关怀,稳定公众情绪。

4.7.2 加强调查评估能力建设

健全各类突发事件灾情评估机制,建立灾情评估标准体系,规范灾情评估程序、内容和方法等。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灾情评估和重建规划能力建设,开展洪涝、干旱、风雹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突发环境事件等调查评估与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开展对学校、民房住宅受灾损失普查,在科学评估现实和潜在损失(损害)的基础上,制定恢复重建规划,避让危险区段。

4.7.3 加强城乡建筑抗灾能力和避难场所建设

增强城乡建筑的抗震、防火等抗灾能力。高层建筑按标准规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 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中文名,应急预案体系。概述,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基本概述,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专项应急,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基本概述。应急预案-国家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专项应急。1。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3。国家地震应急预案4。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6。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7。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8。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9。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10。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1。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12。国家核应急预案13。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4。 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1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6。国家突发

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17。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18。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9。国家粮食应急预案20。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1。国家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1。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2。铁路防洪应急预案3。铁路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4。铁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草原火灾应急预案7。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9。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10。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11。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12。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13。赤潮灾害应急预案14。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15。中国红十字

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是高等教育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关键时期。全面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科学编制学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为“十三五”规划),对于我校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通过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编制好我校“十三五”规划,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 围绕我校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认真分析国内外同类型高校发展格局,立足于学校“十二五”期间发展状况,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规律,坚持依法治校,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提升内涵,着力改革创新,突出解决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学校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既表现在思路、方法和目标上创新,又体现在政策、项目和措施上落实,使规划成为指导学校未来五年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编制原则与要求 (一)科学定位,明确目标原则 在充分总结“十二五”规划目标落实情况下,全面梳理近几年我校的发展思路,总结办学特色和主要成绩,发现困

难,寻找差距,认真分析国家、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我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论证“十三五”期间我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建设重点,制定出有效的战略举措,使规划做到既立足实际又富有远见,既有科学性、前瞻性又具有可行性、可考核性。 (二)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原则 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校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要根据发展目标找准制约学校未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原有改革方案,抓住发展中的重点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制定出新的改革创新方案和措施,形成有利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 规划编制既要总揽全局,又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原则。要突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和谐发展等重点工作,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分阶段建设,整体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中要树立节约意识,将财政和资源因素与各项规划相结合,规划内容要充分体现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节约型大学的思想。 (四)加强调研,注重衔接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 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921-50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安健环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 号) 国家安监总局《安健环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

急预案编制导则》 《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规定 公司《安健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第三条工作原则 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和各厂站、项目。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 第五条本制度中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山东齐鲁漆业有限公司文件————————————————————★———————————————————— 应急救援分级指挥职责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照事故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应急响应的不同,将突发事故分为三个等级:一般事故、一级事故、二级事故,按照不同的等级,成立相应的分级指挥系统,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指挥地点:事故发生所在部门、车间 指挥:车间主任全权负责进行指挥调度、车间副主任协助,主要职责如下: 1、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程序,积极组织本车间抢救力量开展抢救工作; 2、抢救时要合理安排人员配置,确保事态在可控状态下进行; 3、事故信息的上传下达; 4、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2)一级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总指挥部地点:设在生产调度室 总指挥:生产部长全权负责、安全部长协助,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实施事故紧急救援预案; 2、负责现场的人员配备、物资供应、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的岗位部署; 4、事故信息的上传下达; 5、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成员:各车间主任,负责落实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指令,具体如下: 1、积极实施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 2、积极提供本车间可利用的救援物资; 3、积极组织本车间抢救力量展开救援工作; 4、抢救时要合理安排人员配置,避免人员伤亡、事态进一步蔓延。

维修、电工:为现场突击力量,要确保救援工作有效展开。 1、负责保障救护所需设备的及时到位; 2、负责切断尚有危险隐患区域的电气设施; 3、救援工作结束后,及时抢修损坏,尽快使之恢复使用; 各车间救援小组:由车间主任根据指挥部意见,抽调各自车间的骨干力量,积极执行车间主任发布的救援指令; 医疗组:负责现场伤员的转移及紧急救治工作。 (3)二级重大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总指挥:董事长全权负责、总经理协助指挥,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6、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 7、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8、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统计; 9、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山东齐鲁漆业有限公司 2012.12.0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应急救援管理体系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应急救援管理体系 为了建立突发事件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的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理机制,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规定,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应急救援体系管理体系》和防人身伤亡、火灾、防汛、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各施工单位应根据本体系要求和工程实际,制定相应的基建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人员,不断增强突发事件应急防范能力。 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应急救援管理体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应急救援管理体系》有关规定,处置基建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努力减少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项目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应急组织机构 第二条项目部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小组成员由综合管理部、秩序维护部、工程机电维修部、环境事务部、客服部主要负责人组成。项目应急委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贯彻落实国家、及本项目部的有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与处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二)接受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小组的领导; (三)接受上级应急管理小组对突发事件抢险与应急处理有效资源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四)组织项目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修订和演练工作; (五)指挥、协调项目部应急准备、应急相应和应急救援工作; (六)发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启动命令; (七)通报突发事件抢险及应急处理进展情况; (八)发生突发事件后,负责组成突发事件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对突发事件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九)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认真分析,制订反突发事件措施计划,通报项目部各部门吸取教训,防止突发事件重复发生。 第三条项目部应急管理小组主要职责如下: (一)处理项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行业主要是由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制造业,核工业,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等子行业构成。从我国军工产业发展情况来看,1999-2014年,我国军费支出持续较快增长,2014年中国军费预算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32%,说明了中国军工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 “十三五”期间,军工行业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军工企业要善于把握机遇,科学制定切合发展实际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仁达方略为多家军工企业提供了深度的咨询,对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军工企业制定十三五规划,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首先,全面回顾“十二五”的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 企业应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市场开发、业务发展、投资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梳理集团积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十三五”规划方向。在这一阶段的总结回顾过程中,企业可以从自身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资源及不足之处,从而为制定下一阶段规划奠定基础。 其次,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环境。 企业应分析宏观环境中政策因素,思索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评估行业的市场情况、竞争情况。既考虑行业热点,也深入探索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力求全面客观了解行业整体发展环境。 政策因素。07年以来国家推出政策推动军工企业改革,借助资本

市场的力量为国内军工产业做出巨大贡献,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2015年1月23号,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会议强调了安全性在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为军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支撑。 行业热点。比如,在国企改革和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军民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军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军工科研院所的改制尤其受到关注。科研院所是各大军工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其高精尖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如果这些科研院所改制注入上市公司,将是提升军工上市公司盈利的重大举措。除此之外,资产证券化也是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之一。 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迅速,却一直存在结构性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国有资本在行业占比过大,国有企业在军工产业的地位不可撼动,这样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削弱了行业竞争性,对行业的创新力和发展潜力都产生了较大制约。 第三,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企业应借鉴“十二五”的经验与教训,本着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适应快速发展需求的原则确定企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军工企业只有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执行军民融合,提升资产证券化,才能立于基业长青之地。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未来的发展思路,如: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军工工业改革进行整体的规划,积极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7年度课题指南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京教策[2016]15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12.28 【实施日期】2016.12.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指南的通知 (京教策〔2016〕15号) 各区教委,各高等学校,市教委直管直属单位: 2017年度课题申报工作自即日起启动,课题管理的具体工作由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指南》经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将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要求 (一)根据《北京市“十三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规定,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分为十个研究领域: 1.教育宏观战略与政策研究

2.教育基本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 3.教育治理体系研究 4.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5.学生发展研究 6.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7.教育资源配置与效益研究 8.教育信息化研究 9.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研究 10.生态文明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 (二)各领域分为“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三个研究方向。 (三)2017年度课题类别包括以下六种,分别为:重大课题、优先关注课题、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校本研究专项课题、一般课题。 1.重大课题实行招标制度,申请者不得更改研究题目。重大课题的研究内容应具有创新性,取得的研究成果应具有较高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 2.优先关注课题应以课题指南为准,申请者不得更改研究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基础,选取独特的切入点进行研究设计。 3.校本研究专项课题用于资助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现任校(园)级领导主持的以学校为基本单位、与学校改革实践紧密相关、具有较高的组织程度、来源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解决学校现实问题、教师群体参与的课题。 4.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校本研究专项课题、一般课题的申请者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基础,从十个研究领域自行设计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申请课题。 申请者填写课题申请书时,需明确填写课题所属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课题类别。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三)社会安全方面。指在县内有特别异常情况发生,以及群体性信访,10人以上有异常情况发生的(三级);损坏办公设备,工作人员受到极大威胁,严重影响办公秩序,造成部分人员受伤的(二级);部分上访人员受到意外伤害、自杀、杀人、引燃危险品、冲入办公楼实施暴力等(一级)。 (四)安全事故方面。机关工作人员外出期间发生的各种安全及交通事故。一次性发生伤人3-5人,没有死亡的,造成经济损失3-5万元的(三级);一次性发生伤亡10人以下,或死亡1人的,造成经济损失5-10万元的(二级);一次性发生伤亡大于等于10人以上,或死亡2人以上的,造成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一级)。 (五)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主要是机关工作人员因各种疫情、饮食饮用水污染、传染病等造成中毒或受传染,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等不适症状,甚至出现抽搐、昏厥、心跳停止等人员伤亡严重情况,严重影响了工作秩序和安全。一次性发生职业性中毒3人以上,一次食物中毒人数5人以上的,未出现死亡病例的(三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疑似病例、霍乱、鼠疫等各种疫情的,一次性发生职业性中毒5人以上,食物中毒人数10人以上,出现死亡病例的(二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例,有典型病历和扩散趋势的,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 (六)处置工作程序。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处置要求,一旦预案启动,即刻开展相关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反应与报告 (一)实行联合办公。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取消工作人员休假和一般性出差,进入工作状态。 (二)开展紧急救助。针对突发应急事件发展的性质、特点、规律,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反应。调集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三)逐级进行上报。对突发的应急事件,坚持分级负责,在得知时间发生后的半小时内以口头方式上报县应急办,在1小时内以书面电传等方式报县应急办。 (四)报送主要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数及原因;事件性质;事件的影响与危害程度;采取了哪些处置办法;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五)跟踪与续报。事件处置过程中,随时报告。每次应急处置完成后,都要进行综合评估,对损失进行评估,对改进工作提出建议,形成应急处置工作报告。 (六)做好善后处理。突发事件结束后,应在上级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救助情况、所采取措施效果评价、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表彰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追究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人员的责任。

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政府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1.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背景

1.1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公共安全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益性事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应急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是公共安全最核心的问题,随着其内涵不断深化和外延的扩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重要的和长远的基本事务。 日趋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带来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社会信息化使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方面将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公共安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及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公共安全问题发生频度将大大增加,我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200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到: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加大公共安全科技攻关和应用力度,不断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保障水平。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 1.2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在中央的大力推动和社会经济建设牵引的双重需求下,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平台的建设。多个城市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教训。比较突出的有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南宁模式等。各部门也分别对自身垂直机构的应急平台建设进行了规划,如安监总局下发

的“企业安全应急平台建设指南”,水利部下发的“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指南”等。 1.3政府在应急处置中的领导作用 由于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实行属地为主分级管理,只有政府才能够有效组织协调政府内部以及全社会的人力、财力和物资,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因此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和管理主体。 应急平台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行使职能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国家应急预案体系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的重要保证。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的建设、运行能够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应急平台的概念和定位 2.1突发公共事件对应急平台的需求 在洪水、台风、地震、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交通事故、放射源泄露、禽流感、食物中毒、恐怖袭击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如何实现全面监测监控,并快速、动态地全面了解现场状况?如何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后果并快速预警?如何科学决策、综合协调和高效处置?如何根据现场实时情况,疏散人群、组织救援、调集救灾物资、提供应急保障?都是摆在政府应急指挥员面前的重大问题。 建设应急平台可为政府领导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有力工具,提高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应急平台能够解决下列问题: (1)准确及时地获得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和现场信息,提高信息报送的及时性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ICS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517-201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Guidelines of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development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 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目次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应急预案编制通用要求及程序 通用要求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修订 5 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内容 总则 组织机构及职责 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类分级 预防与预警 应急响应 应急保障 应急预案管理 附则 附件 6 专项预案主要内容 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 组织机构及职责 响应流程 应急保障 附则 附件 7 现场处置预案主要内容 事故特征 工作机构及职责 应急处置 注意事项 附录A综合应急预案与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要素对应关系附录B 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格式及文本要求 参考文献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参考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健康安全环保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宇清,刘景凯,裴玉起,张作庆,吴东平,彭力,杜民。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程序、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下列需求的任何组织及其相关方: a)编制或修订应急预案; b)对应急预案进行自我检查、评价和持续改进; c)获取上级组织或其他相关方对其应急预案文本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确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Q/SY1424 应急管理体系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风险 risk 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注1:“风险”通常仅应用于至少有可能会产生负面结果的情况。 注2:在某些情况下,风险起因于与预期的后果或事件偏离的可能性。 3.2 风险分析 risk analysis 系统地获取相关信息以确定风险来源,了解风险性质,并对照相关准则评价风险等级的过程。[Q/SY1424—2011,定义] 3.3 事件 event 特定情况的发生。 注:事件可能是确定的,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系列的的。 3.4 突发事件 emergency event 突然发生且具有不确定性,能对组织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或事故()。 3.5

十三五规划如何编制

这两年正好是“十二五”和“十三五”交接的时期,从国家、政府部门到企业都在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编制各种各样的规划,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行业发展规划、企业发展战略,也有科技发展规划、信息化规划。 我从1987年开始在冶金工业规划院工作,到现在是28年时间,一直在干规划这项工作。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各位交流一下产业规划编制的体系,编制方法、及其十三五规划编制的一些改进和思考。今天的介绍也是对我们工作中经验和思考的一个总结,供大家参考。 通过分析我们过去规划的编制、执行和落实情况,不断完善、修订规划的编制方法和结构,体会什么样的规划才算是好的规划,并对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编制好一个规划谈谈自己的认识。 今天给大家的介绍分三个方面的容:一是介绍规划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二是规划的理念、容与编制过程;三是目前我们在做的“多规合一”偏向战略性质的规划。 一、规划工作的一些基本概念 1.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在中国目前制度下,规划是实施国家宏观调控、宏观管理的工具之一,是制定计划的基础依据,是各产业与企业提出发展目标与路径的集合。有人会问,既然是搞市场经济,为什么还要规划?其实这并不是中国的独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甚至非洲的企业与政府部门也有自己的规划,很多部门都有自己一年一度甚至几年的战略规划,而且它的国家战略规划和部门的产业职能密切相关,甚至在措施上有强有力的预算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市场经济国家的产业规划的作用和功能,比我们现在很多部门编制的一些规划功能更强。 2. 首先要确定规划的对象。我们对规划的定义,是对规划对象未来发展变化状况,在时间上的谋划部署或者是一些具体的安排。在编规划的时候,确定规划对象,和经济体制是有比较大的关系。如果完全是市场经济的体制,一般不会对那些竞争性的领域去编规划,因为那些领域完全是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的作用。既然是决定性的

企业应急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贵州长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企业稳定,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促进和谐企业建设,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突发风险事件是指对集团及所属各公司、各平台的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使员工人身安全、公司正常经营和信誉面临损失、损害的各类内、外部突发风险事件。 第三条公司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突然发生,严重影响或可能导致或转化为严重影响生产营销市场稳定的公司紧急事件的处置。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 第五条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四类: (一)治理类 1、公司主要股东出现重大风险,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2、大股东之间存在纷争诉讼,或出现明显分歧; 3、公司与社会、股东、员工之间存在纷争诉讼,包括因劳动争议引起的职工群体上访或罢工事件; 4、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涉及重大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5、决策管理层对公司失去控制; 6、公司资产被大股东或有关人员转移、藏匿到海外或异地无法调回; (二)经营类 1、公司董事会出现较大的决策失误; 2、公司的经营班子出现较大的经营失误; 3、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 4、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5、公司主营业务不清晰,或无持续经营能力; 6、其它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情况; (三)环境类 1、国际重大事件波及公司; 2、国内重大事件或政策的重大变化波及公司; 3、自然灾害造成公司经营业务受到影响;

应急体系规划

应急体系规划

黄冈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调研报告 省政府应急办: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调研工作的通知》(鄂政办电〔〕22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调研成果报告如下: 一、应急体系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工作成效与作法 1. 不断深化预案体系建设。我市高度重视预案制订、落实和完善的“三结合”,不断提高预案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编制市级总体预案1个、专项预案22个、部门预案75个;县市区级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865个;乡镇应急预案210个,社区应急预案719个。街道社区、乡镇及有条件的行政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预案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按照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立了防汛抗旱、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卫生等22个专项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54家市应急委成员单位以及部分市直单位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专班,明确了分管领导和机构组成人员;全市11个县市区都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工作

机构,基本落实了“五个一”的要求,即明确一名分管领导、成立一个工作专班、划拨一笔工作经费、建立一套运行机制、确立一个工作目标,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3. 稳步推进应急队伍建设。启动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当前,11个县市区依托公安消防队伍均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并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从队伍组成、职责任务、机制建设、工作职责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和具体安排。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逐步深入。初步统计,市直单位上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7支,总人数1398人;各县市区上报专业应急队伍90支,总人数6545人,初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具体负责的专业应急队伍体系,为高效、快捷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不断完善应急机制。完善了预警预测、隐患排查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事件预测预警、应急响应机制和风险分析评估等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全面提高了应急管理机制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公安、水利、森防、卫生、气象、地震、人防等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信息指挥系统,监测预警覆盖面正逐年扩大。经过“乡村决策气象服务短信直发系统”和“市州决策气象服务短信直发系统”实现了气象预警信息的全方位、全天候覆盖,为群众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及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 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鼓励相邻、相近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突发事件的联合应急预案。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 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国家层面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组织指挥机制、预警分级和事件分级标准、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应急保障措施等,重点规范国家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政策性和指导性;省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市县级政府职责等,重点规范省级

【2016-2020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2016年-2020年“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2016年-2020年“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十三五”时期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开放XX、富裕XX、和谐XX、美丽XX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为我市未来定位指航,加快XX 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现根据国家和省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党委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XX 经济带战略支点,全面推动XX 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建设。在规划的性质和功能定位、规划编制方法和程序、规划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XX 的发展实际;在谋篇布局上要坚持扩大视野谋划长远;在规划内容上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在规划目标指标设定上要坚持积极有为、科学合理;在编制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上要探索推进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充分发挥好各部门、各县(市)区、各园区规划系统的力量,广泛开展联合调研活动,

充分掌握市情、县(区)情,切忌闭门造车、各自为政。要充分借助外脑,发挥好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科研机构、民间智库的作用,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把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深、研究透。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广开言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过程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一要坚持科学发展。编制“十三五”规划要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要结合省和XX 市发展实际,按照统筹兼顾原则,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 二要坚持先行先试。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市是XX 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要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和新机制,为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要坚持协调发展。要把规划编制工作与破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难题结合起来,明确发展方向,优化发展布局,清晰功能定位,实现产城一体,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四要坚持民生优先。编制“十三五”规划,要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为民、安民上,实现和谐社会共建共享。要致力于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展览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可从应急管理教育、突发事件预防、危机管理机构设置、应急预案、信息传递、突发事件救治与处置、保障机制及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等几个方面入手,与时俱进、转变管理观念,有效应对展览馆各种突发事件。为了预防与控制突发事件,在事前、事发与事后,把握规律,科学应对,进行管理与采取措施,以达到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即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具体指在危机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等过程中,建立必要的突发事件应急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生命及财产安全、维护安全秩序等有关活动。 展览馆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 信誉危机引起的突发事件:信誉是展览馆在长期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公众对展览馆服务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在日常的展览馆服务中可能由于服务质量或沟通不畅引起服务纠纷或公众对展览馆展览及服务需求满意程度以及其他如媒介报道等因素,而出现对展览馆形象造成不利影响的事件即属信誉危机。我们可将信誉危机分为两类:一是服务类危机。如因服务质量或员工素质问题或员工处事不当而引起的纠纷、因故暂停开放展览而引起的纠纷或由于缺乏沟通渠道或沟通不及时、不全面公众对展览馆产生误解而引起的危机、观众对展览内容不满而引起的纠纷等。二是

媒介类危机。如媒体追踪报道或报道不实或报道有误或网络博客跟帖等等而引起的危机等。 灾害危机引起的突发事件:我们可以把潜在的能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安全的紧急事件作为灾害危机。灾害危机引起的突发事件可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二是事故灾难(如火灾、恐怖袭击、爆炸、设备故障等),三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重大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四是重大社会治安事件(如管理秩序混乱、观众拥挤踩踏、斗殴凶杀、盗窃抢劫等),这些灾害是会造成或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危及安全的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作为一门专门的管理科学,是当代社会中政府部门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是为了对应突发事件,抗拒灾难事变,对所有突发事件发生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化解、防范,以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预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包括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危机预防管理、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救治与处置及突发事件结束后的总结与整改等系统管理工作。当代展览馆必须强化突发事件应急意识,借用政府部门突发事件管理的新理念,在馆内预先建立防范和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事故的体制和措施,以达到避免、减少突发事件产生的危害,总结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科学化与系统化。

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92615 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企业应急预案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采取应急预案体系化、现场处置方案可视化、预案编制全员化等手段,创新企业应急预案体系模式,强化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 关键词:应急预案;体系;模式;可视化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也日趋严峻,国家对应急救援工作更加重视。编制应急预案是提高生产企业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能力,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为规范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有效预防和遏制生产企业重大事故发生,国家

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规范海林中电海浪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林公司)所属各部门、风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及时有效实施应急处置与救援,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的发生,保障员工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 1.2编制依据 1.2.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1.2.4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2.5国务院《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06年)。1.3适用范围

适用于海林中电海浪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所属各部门、风场突发事件的综合应急管理。包括:组织体系、预案体系、管理体系的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救援和恢复重建等。 1.3工作原则 1.3.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员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1.3.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海林中电海浪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救援机构的作用,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1.3.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加强以海林中电海浪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为主的应急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1.3.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各项准备工作。 1.3.5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