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眩晕诊断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有关眩晕诊断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有关眩晕诊断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述 评·

 *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 710000)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有关眩晕诊断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粟秀初* 孔繁元■ 黄如训

眩晕为仅次于发热和头痛等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1]

。由于其解剖、生理、病理特殊,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概念上易与头晕和头昏发生混淆,以及医患们认识上的不全面,而常易导致误查、误诊和误治,并对医疗质量造成了不应有的影响,已引起各方的日益关注

[1-2]

。近年来,

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神经科杂志相继发表了“头晕的诊断流程建议”和“眩晕诊治专家共识”[3-4],提出了不少具有相当参考价值的观点和见解,也引起了国内广大同行们的赞同和热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我国眩晕的诊疗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但在具体临诊工作中,我们仍遇到几个下述尚未完全获得澄清和重视而又值得商榷的问题,特提请讨论并望能取得进一步的共识。

1 眩晕的定义

众所周知,人的内耳由三个结构组成(见图),其主要功能是:①耳蜗,主管听觉;②半规管(含水平、前、后三个半规管),主管转体运动中的动态平衡;③前庭(含球形和椭圆形两个囊),主管静态和直线运动中的动态平衡。通过其各自的向心性传入系统,与机体其他系统形成广泛的网络联系,在大脑皮质的统一调控下,正确而及时地完成听觉和机体整体平衡功能

[1-2,5-6]

图1 右侧内耳迷路模式图

眩晕是由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前庭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损伤,导致其功能下降、过强或两侧失对称,所引起的一种发作性的客观不存在而主观坚信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飘浮、升降感的运动性幻觉。

头晕是由视觉、深感觉、前庭耳石、小脑系统等部位的损伤,导致外周感觉信息传入失真,所引起的一种在行走、坐立和起卧等运动中或视物中,自感身体摇晃和不稳感的一种错觉。

头昏是由多种器质性、功能性疾病或长期脑力过劳等导致大脑皮质功能弱化,所引起的一种持续性的头脑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醒感。

可见眩晕、头晕和头昏的受损靶器官、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诀策(抗眩、抗晕还是大脑皮质功能促进药物治疗的选择)是绝然不同的,因此加强上述三者间的区别,对提高眩晕诊治水平具有重大价值。

根据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2005年每周一个上午“眩晕”专病门诊资料统计,初诊病人总数共768例,其中最后确认为眩晕者382例(49、1%)、头晕者218例(28、1%)、头昏者168例(22、8%)[1]

。可见过半数以上病例不是眩晕,可能是因有些病人甚至少数医务人员也把头晕和头昏归为眩晕之故。提示人们对上述三个症状的感受及其区别仍存在较多的模糊认识,故在诊疗中首应从概念上明确分清和予以界定。重症眩晕发作后残留的短期头晕,以及眩晕病人久病后伴发头昏的并存现象乃属常见,但其症状出现的先后次序和轻重程度应有所差异,半规管和前庭实验室功能检查结果也不尽相同。

有学者提出“头晕包括眩晕”,将头晕分为“眩晕或非眩晕”两类

[3]

,把幻觉的眩晕归类于错觉的头晕范畴,可

能会导致两者概念上的更加不清甚至混乱,给医疗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也可能因诊治不当而影响病人健康,和不利于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亦有人提出当前国际学术界在眩晕诊疗中还没有提及“头昏”的鉴别问题,担心会给今后国际接轨和学术交流带来某些困难。根据我们的工作体会,头晕和头昏是客

观存在的,临床实际也要求将眩晕、头晕和头昏三者加以明确区分,以便进行针对性更强的治疗,和有利于临床诊疗工作水平的提高。我们应通过加强学习,深入实际,仔

705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年 第36卷 第12期

细观察,不断总结经验,来实现这个目标。国际接轨应该是双向的,学习应该是相互的,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功夫”、“饺子”和“筷子”等专用名称,现时不也被西方大多数群众所熟悉和接受了嘛。

2 有关术语的正确理解[1-2]

这方面有待商榷的问题不少,且用词上也有差异,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眩晕本质的认识不够和不一致之故。如:

2.1 真性和假性眩晕 有学者将由内耳半规管或/和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和小脑等处病变,所引起的具有明确旋转感的眩晕发作,特定称为真性眩晕;由脑干和大脑等中枢神经系统或由视力、深感觉、耳石等障碍,引起无明确旋转感的“眩晕”(大多是头晕)则统称为假性眩晕;甚至将头昏也归类于假性眩晕。上述临床表现实质上是因受损伤的解剖部位或系统不同,甚至病理机制上的差异所致,而并不存在真性和假性之分。使用假性似无必要,倒有可能会增加疑虑,不如直接分清眩晕、头晕、头昏可能更为客观和较为实用。

2.2 中枢性和周围性眩晕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从临床应用方便出发,将由内耳半规管、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等病变,所引起的具有明确旋转感的眩晕,由于其致病病灶主要在外周前庭神经系统,而称为周围性眩晕;由脑干、小脑和大脑等中枢前庭神经系统等损伤,所引起的眩晕,包括不具有明确旋转感的头晕(由于前庭神经核的代偿所致),则称为中枢性眩晕。据此通常认为周围前庭神经系统受损的眩晕,相对较重、典型,伴明显自主(迷走)神经功能障碍的征象,而有利于与中枢性眩晕的区别。由于小脑绒球小结叶与前庭神经核的关系甚为密切,由其所引起的眩晕临床上常将其归类为周围性眩晕,但解剖学上的前庭神经核却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延脑之中,小脑绒球小结叶等又确属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中枢性和周围性眩晕的分类存在严重的科学性不足。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可否借鉴脊髓前角细胞损害的瘫痪临床上惯称为周围性瘫痪的习俗,继续沿用中枢性和周围性眩晕,然而必须十分清楚地限定其病灶的所属范围,在判定时尽可能明确其病变的解剖部位,如迷路性或耳性(应精确到哪一个或哪几个半规管受损)、前庭神经性和脑性(脑干、大脑和小脑,应精确到其各自的具体结构),更有助于眩晕诊断和治疗质量的提高。

2.3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椎或(和)其周围组织病变及转仰头动作累及椎动脉所引发的一种眩晕 根据我们:①对诊断所谓的颈椎病病人和少数尸体椎动脉造影检查的实际体验,转仰头活动引起颈椎骨刺压迫椎动脉的情况并不多见;②对颈性眩晕病人所进行的椎动脉压迫试验多呈阴性,提示颈椎骨质增生对椎动脉的压迫并不是颈性眩晕的主要致病因素;③根据因椎-基底动脉或迷路动脉狭窄所引发的所谓颈性眩晕病人,经动脉内放置支架血液供应改善后,眩晕症状常可立即缓解或消失,提示此类眩晕系因椎-基底动脉本身病变而并非因椎动脉遭受颈椎骨刺的压迫,导致其远端内耳迷路、前庭神经核或小脑缺血所致。

因此诊断颈性眩晕应特别谨慎,必须具备有确切的临床或(和)影像学上的证据。遗憾的是颈性眩晕诊断的滥用现已十分严重,不少人将与椎动脉无关的颈椎增生,甚至仅有颈部疼痛、头晕或头昏等临床表现者,都按颈性眩晕来诊断和治疗,导致长期佩戴沉重的颈托“枷锁”或颈椎手术内固定术也绝非个案,给病人带来更多的的隐患和痛苦;也有将B r u n综合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重型颈动脉扭曲等的转仰头动作引起眩晕发作的颈椎增生病人也诊为颈性眩晕,将无疑地会增加颈性眩晕误诊的几率和危害,值得重视。

3 眩晕的病情分级[1]

眩晕乃是病人的一种主观感觉(运动性幻觉),病情轻重与其病因、病变部位的不同,以及该次发病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病人本身的耐受程度等因素密切有关,故对眩晕病情的评估和分级往往比较困难,也很难准确地进行客观的量化评定,但临床上又极希望有一个既简便且又能被病人和医生都可接受的标准。为此,我们在既往的临床工作中,曾试图根据眩晕发作和发作后对病人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及其恢复情况(症状持续时间愈长提示病情愈重)做出粗略的评定(按0-5级的6级评分制)。由于内容具体、操作简便而易于掌握,且被2003年4月重庆眩晕专题学术会议上的国内大部分省市神经病学专家教授和医生们所认可,现将其分级标准简述如下供参考:0级,无眩晕发作或眩晕症状完全消失;I级,发病中和发病后病人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I I级,发病中病人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发病后数小时即能完全恢复;I I I 级,发病中病人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发病后小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I V级,发病中病人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发病后病人的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V级,发病中病人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发病后病人的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别人照顾和帮助。

4 眩晕诊断的程序和原则[1]

由于眩晕的病因、发病机理甚多,且涉及多个学科,因而目前的临床诊断相当紊乱和急需统一。我们建议按临

706C h i n J N e r vM e n t D i s V o l.36,N o.12 D e m c e m b e r2010

床规则(或惯例)及日常医疗实际出发,从三个不同概念先将眩晕、头晕、头昏严格区分开来,然后根据病史、临床征象和辅助检查(包括功能试验),依次分型诊断。

4.1 症状型诊断 即眩晕。对眩晕的临床表现较肯定,但对其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尚未予肯定的一种初级的症状诊断,如同发热、头痛、胸痛等临床诊断一样。这类症状诊断应尽量少用。如一时确有困难,也只能暂时应用于疑难初诊或正在眩晕发作中的病人,病情一旦容许就应抓紧时间尽快地确定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为宜。

4.2 定位型诊断 如迷路性或耳性(应精确到哪一个或哪几个半规管受损)、前庭神经性和脑性(脑干、大脑和小脑,应精确到其各自的具体部位)眩晕等。为对眩晕的病变位置比较了解的一种进一步的临床诊断,但对眩晕的病因尚未确定。如确有困难应及时邀请有关专科(耳科,神经内、外科,内科和影像学科等)会诊,及早查明病因,更有利于今后的正确治疗。

4.3 定性型诊断 如感染炎症性、血管性、中毒性、外伤、肿瘤、代谢障碍、先天遗传和变性等原因引起的眩晕等。这是对眩晕的病变性质仅作了一般性的推断,但仍较笼统,也未涉及到受损靶器官的具体部位。对待这类病人,应尽快地查明病变的具体位置和病因。

4.4 疾病型诊断 如梅尼尔病、迷路炎、壶腹嵴顶结石病、內耳卒中(缺血或出血)、听神经瘤、前庭神经元炎、W a l l e n b e r g综合征或小脑出血等。不单对眩晕的病变位置和性质,甚至对疾病的具体病理过程都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或肯定,是最好而理想的临床诊断。在临床上,应尽量多采用这类诊断为妥和较安全。但一些基层或非专业医生接诊发作性眩晕病人时,常不再深入询问病史和进一步检查,将具有发作性眩晕病人统统诊断为梅尼尔病,造成目前梅尼尔病诊断的滥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在眩晕诊疗中,必须务实谨慎、深入思考、全面分析和区别判断。我们体会上述分型诊断似更较实用和方便(根据其类型即可精确地知道其病变部位和常见病因),特别是对神经解剖、生理较熟悉的医生来说更容易掌握,并有利于眩晕诊疗质量的提高。

5 “前庭功能检查”的冠(命)名[7]

“前庭功能检查”仍为当今眩晕病人临床上常规的平衡功能检查方法之一,是一种人为诱发眩晕的措施,主要是通过自身或转椅的转体运动或向外耳道内注入冷(热)水或空气,分别按照物体惯性作用或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引起内耳膜迷路半规管内淋巴的流动,导致半规管壶腹嵴顶的位移和其下面的感觉神经纤维受压或被牵引,刺激神经末梢形成神经冲动引发出眩晕。可见其检查的靶器官是半规管壶腹嵴及其功能,而并非是前庭耳石及其功能。有人错将前庭功能检查的命名强加在半规管功能检查之上(见图)。这种明显错误却仍一直为一些专业人员所接受和采用。面对前庭耳石功能检查日益普及应用的今天,且其检查方法(多采用上下、左右、前后直线运动来改变头位或通过荡四柱秋千等方法)与半规管壶腹嵴功能检查截然不同[1,5],我们认为应为现时仍习用的“前庭功能检查”重新正名,建议把半规管壶腹嵴功能检查和前庭耳石功能检查严格地区分开来,并用半规管壶腹嵴功能检查替代现时临床上尚在习用的“前庭功能检查”的命名为好。

6 颅脑影像学的检查

现时临床上所惯用的多排高分辨率脑C T和M R I检查,只能协助前庭神经性和脑性眩晕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由于它不能精确地显示内耳及其病变性质,故对耳性眩晕的助诊价值有限而常易导致漏诊,延误病情和增加病人不应有的医疗费用。为此,我们建议对内耳性眩晕应首选内耳而不是脑C T或(和)M R I检查。前者对骨质病变显示较好效果,后者对膜迷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并可直接显示膜迷路内、外淋巴管的形态,且无电离辐射等优点,根据临床需要选用或搭配应用,更有助于耳性眩晕诊断水平的提高[1,8]。

参考文献

[1] 粟秀初,黄如训.眩晕(第2版)[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

社,2008.

[2] 粟秀初,孔繁元,黄如训.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之

一[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4):314-317. [3] 头晕的诊断流程建议专家组.头晕的诊断流程建议[J].中华

内科杂志,2009,48(5):435-437.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

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

[5] 粟秀初,耳石平衡功能检查法及其临床应用[J].脑电图与神

经病学杂志,1991.7(2):118-120.

[6] 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编.《粟秀初.眩晕病变的临床定位

诊断》[M].神经内科学进展.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19-

22.

[7] 粟秀初,黄如训.对前庭功能检查冠(命)命的建议[J].中国神

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5):400-401.

[8] 董季平,陈慧玲.耳源性眩晕的影像学诊断.2010-10-17日

西安市恩必普学术会议专题报告.

【中图分类号】 R651(收稿日期:2010-11-05) 【文献标识码】 A(责任编辑:李 立)

707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年 第36卷 第12期

眩晕鉴别诊断与治疗

眩晕 “ 头晕”是来神经内科就诊患者最常见主诉之一。按照患者不同临床特点可将“头晕”分为头昏和眩晕两大类。 头昏(Dizziness) :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为主症,无自身或外界物体运动 或旋转感,多伴有头重、头闷、头胀、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 劳累及紧张时加重, 系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所至。 眩晕( vertigo ):自身或周围物体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一种错觉, 患者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性、颠簸性、摆动性、浮沉、飘移等错觉。头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定向倾倒等体征。空间位置觉维持有赖于前庭系统、视觉和本体感觉之间相互协调来完成。当三者传入冲动不一致,特别是两侧前庭系统传入冲动不一致即可产生眩晕。 前庭神经的传导通路:三个半规管壶腹嵴、椭圆囊和球囊—内耳前庭神经节双极细胞—前庭神经—内听道—内耳孔入颅—脑桥—前庭神经核的上核、内侧核、外侧核、下核—发出纤维投射至小脑(绒球及小结) 、皮质前庭代表区、上部颈髓前角细胞、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等。 解剖上将病变累及前庭神经传导通路内耳孔以前产生的眩晕称为周围性眩晕,约占所有眩晕的77% ,而颅内段的眩晕称为中枢性眩晕,约占23% 。 周围性眩晕的特点:①多为旋转性眩晕;②发作时间短(数分、数小时、数天) ③前庭表象: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重,平衡障碍与眩晕程度一致;④眼球震颤:短暂、细速、多为水平旋转性;⑤常伴耳鸣、耳聋。 中枢性眩晕的特点:①平衡障碍为主,眩晕相对较轻;②发作持续时间长;③ 前庭不协调现象:眩晕程度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不一致,平衡障碍与眩晕程度不一致;④眼球震颤:持续、粗大、垂直、斜动、分离性;⑤常伴头痛、颅神经及脑干病变等症状。 第一节眩晕病人的临床评估 诊断有眩晕症状的患者最重要的步骤是采集一个好的病史,包括过去史、家族史、过敏史、药物史、饮食和吸烟史。 一.症状特点:

眩晕头晕的护理措施

眩晕—头晕头痛护理措施 1.发作时护理: 眩晕发作时嘱患者卧床休息,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必要时加测血压,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氧气吸入。加强巡视,发现眩晕伴有呕吐、头痛剧烈、肢体发麻、血压持续上升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做好护理记录。 2.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性质、伴随症状、诱发因素以及脉象等情况。观察有无肢麻、言语不利等中风症状。 3.环境和起居护理: ①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减少陪护,限制探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无异味。护理人员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病人。 ②床铺平稳,避免他人碰撞晃动。物品放置伸手可及处,避免取物时坠床或跌倒。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防止滑倒或绊倒。卫生间地面设置防滑设施,并设置扶手和呼叫器。 ③头晕头痛时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并抬高床头,尽量减少头部旋转动作,特别不宜突然猛转头,或突然、剧烈体位改变,防止眩晕加重或昏扑。上厕所或外出时需有人陪伴,头晕严重者应协助其在床上大小便。 ④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排便,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⑤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要根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 ⑥告知患者外出不宜乘坐高速车、船,避免登高。 ⑦眩晕由颈椎病引起者,睡眠时要选用合适枕头,避免长期低头据年龄及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时间、频率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工作,要注意保暖。 4.情志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指导其通过听音乐、与他人沟通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刺激,并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控方法。对眩晕较重、心烦、焦虑者,可通过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成功经验增强其信心。 5.饮食护理: 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增加粗纤维素食物摄入,防止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戒烟酒。控制体重,控制总热量摄入。做好辩证施膳。 6.用药护理: ①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 ②告知患者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材料。

鉴别诊断模板

共济失调鉴别诊断: 1、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中年以后起病,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可有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与体征,血清中维生素B12缺乏,患者表现为行走不稳、踩棉花感,需考虑该病,但患者无明显锥体束损害体征,可进一步检查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必要时试验性治疗明确。 2、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可出现下肢共济失调或括约肌功能障碍,可伴上升性麻木和感觉异常,可进一步查颈椎MRI排除。 3、脊髓压迫症:脊髓压迫症:多有神经根痛和感觉障碍平面,脑脊液动力学试验呈部分梗阻或完全梗阻,脑脊液蛋白升高,椎管造影及MRI检查可鉴别,该患者无根痛,但有感觉平面,颈椎MRI发现颈髓病变,需进一步鉴别。 4、多发性硬化:起病较急,可有明显的缓解复发交替的病史,一般不伴有对称性周围神经损害。首发症状多为视力减退,可有眼球震颤、小脑体征、椎体束征等,与患者不符合,可排除。 5、感觉性共济失调:多症状明显,表现为站立不稳,迈步的远近无法控制,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睁眼时症状较轻,黑暗中或闭目时症状加重,患者体检体征少,有右上肢腱反射增强,故不考虑。 6、小脑性共济失调:多有协调运动障碍,伴有肌张力降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与患者表现不符合,故不考虑。 7、脊髓痨:见于梅毒感染后15-20年,起病隐袭,表现为脊髓症状,如下肢针刺样或闪电样疼痛、进行性感觉性共济失调、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等,患者既往查梅毒相关指标阴性可排除该诊断。 脑梗死鉴别诊断: 1、脑出血:多急性起病,可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头痛、恶心、呕吐,头颅CT可见高密度影,该患者不符。 2、脑栓塞:由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多起病急骤,症状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高峰,多数患者有意识障碍,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检查可见大片缺血灶,该患者无明确栓子来源,起病相对较慢,影像学检查亦不支持。 3、颅内血管畸形: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脑血管畸形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可出现运动、意识、语言及感觉障碍等,TCD、CTA及DSA 检查可明确。 4、脑动脉炎:免疫系统异常或遗传因素等可导致颅内动脉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局部疼痛、血管杂音、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表现,血沉增快,DSA检查可见血管狭窄,激素治疗有效,与该患者不符,予以排除; 5、低血糖脑病:多急性起病,发病时有心慌、全身乏力、局灶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严重时意识模糊,使用高糖后症状好转,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需考虑低血糖脑病可能。但入院时测血糖不低可排除。 6、颅内转移瘤:起病隐匿,有颅内压迫症状,可伴恶心、呕吐等。头颅CT未发现占位,故不考虑。 7、瘤卒中:颅内占位破裂出血或缺血坏死可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混杂密度影,大面积缺血坏死的占位效应可不明显,临床可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该患者高龄,头颅MRI提示混杂密度影需考虑。多起病缓慢,有肿瘤缓慢生长引起的压迫症状,影像学上病灶分布不符合血管分布区,增强可见强化。该患者急性起病,既往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病灶符合右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故不考虑该诊断。 8、瘤卒中:颅内肿瘤,尤其是转移性肿瘤亦可急性发作,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

精选-眩晕中医专科护理常规

眩晕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型。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病室宜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

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专科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3)静脉输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注意用药安全和用药后反应。输注甘露醇脱水剂时应快速滴注保证疗效。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5)痰湿中阻者忌食肥甘厚味,素体阳盛者忌食辛辣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 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症状。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可以闭自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西医中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脑梗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内耳迷路病(美尼尔综合征)、神经官能症、各类原因的贫血等疾病, 高血压护理常规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患者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即为高血压。 一、观察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温湿度适宜的诊疗环境,衣服整洁宽松。 2、休息:早期高血压患者可以参加工作,但不要过度疲劳,坚持适当锻炼,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激动,消除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晚期血压持续增高,伴有心、肾、脑病时应卧床休息。 3、预防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减轻体重、戒烟、限酒、改进膳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 4、饮食:给予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以减轻体重。鼓励患者多食水果、蔬菜、控制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对服用排钾利尿剂者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磨菇、香蕉、橘子等。 (二)病情观察与护理: 对血压持续增高的患者,每日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紧急救治。 (三)急救与护理 1、高血压危象: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寒冷等诱因作用下,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突然急剧升高,收缩压可达260mmHg,舒张压可达120mmHg以上,影响重要器官血液供应而出现危急症状。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出汗、视力模糊等征象。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及中医认识.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一、你有没有眩晕的症状和体征: 1、转颈、屈伸颈部诱发症状---颈椎不稳导致; 2、颈部不动,头部位置改变(翻身,低头、抬头,坐立)诱发-耳石脱落导致 3、持续时间:持续时间久,可能与脑部疾患、颈脊髓压迫等有关;持续时间短(小于1分钟)--耳石脱落、颈椎不稳、TIA有关 4、有无意识丧失:有--可能与脑部疾患相关 5、有无闭眼站立不稳,睁眼可以站稳:有,与颈脊髓本体感觉或视觉受损相关。 6、有无交感症状,如恶心、呕吐、眼花、耳鸣等:无,与脑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有,与前庭和外周神经相关 二、概念及分类: 1、眩晕:是身体空间定位的运动错觉,是对外物和自身旋转、摇晃、倾倒等错觉,可并存眼球震颤、平衡障碍、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强调的是一种运动性幻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天旋地转”的感觉;病因上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2、假性眩晕(头晕):头昏脑胀、头沉、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无视物旋转、摇晃等运动错觉,无眼球颤动,非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3、头昏:常表现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头涨、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劳累时加重。系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 4、晕厥:突发的、一过性意识障碍丧失,伴有昏倒。昏倒后多于短时间内意识恢复,一般无眼颤。系由多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血压低、心跳慢、短暂性脑缺血所致。 三:眩晕的机制; 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1.前庭神经系统包括:内耳迷路的末梢感受器、半规管的壶腹嵴、椭圆囊、球囊斑、前庭神经和前庭神经核。

2.前庭神经系统具有6条通路:前庭眼动通路、前庭脊髓通路、前庭网状结构通路、前庭小脑通路、前庭植物神经通路和前庭大脑皮层通路。双侧前庭神经系统是协调同步活动。如一侧发生病变,即可导致眩晕。 前庭植物神经通路,前庭网状结构通路:前庭神经→网状结构→延髓网状结构的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背核→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 前庭眼动通路:前庭神经核→脑干内侧纵束→各眼球运动核联系:病损时出现眼颤。 前庭小脑通路:前庭神经核→前庭小脑束→脊髓前角:出现共济失调、平衡不稳及肌张力改变。 前庭脊髓通路:前庭神经核→前庭脊髓外侧束→脊髓前角 四: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1. 自身旋转、摇晃、倾倒等错 2. 眼球震颤 3. 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 4. 平衡不稳,共济失调 5. 眩晕的种类 (1)真性眩晕(周围性、前庭外周性):多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持续时间短,数十秒至数小时,很少超过数天或数周者。多见于前庭外周性病变。 (2)假性眩晕(中枢性、脑性):症状较轻,伴发植物神经症状不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月之久。多见于脑部和眼部等疾患 五:前庭功能试验: 前庭神经系统是人体进行空间定位、维持平衡的重要系统,其功能异常是眩晕的重要原因之一。前庭功能的检查及评价是诊断眩晕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1. 前庭眼动反射:临床上常用的眼震电图(electronystagmography,ENG)或视频眼震图(vedionystagmography,VNG)通过客观量化评定前庭眼反射(vestibul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的护理常规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至不能站稳,或兼见恶心,呕吐,汗出,昏倒等症状。 一、护理评估 (一)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随症状。 (二)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分型: 1、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加剧,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呕、呕吐痰涎,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舌苔白腻或黄,脉弦滑。 2、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肾精不足证(肝肾阴亏、阴虚阳亢证):眩晕目花,或眩晕久发不已,听力减退,耳鸣,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手足心热,口干,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偏阴虚者,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偏阳虚者,舌质淡,脉沉细弱。

4、痰浊内蕴证(痰瘀阻窍证):眩晕而头重昏蒙,胸脘满闷(胸闷恶心),纳呆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脉濡滑)。 5、瘀血阻络证: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者可闭圉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 1、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因以及发作时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当患者出现头胀,面赤头痛,肢麻震颤,甚则昏倒时,警惕发生中风的可能。 4、特别注意观察神志、血压、头痛、视力、抽搐、心率、呼吸、出汗、尿量、恶心、呕吐、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等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眩晕鉴别诊断与治疗

眩晕 “头晕”是来神经内科就诊患者最常见主诉之一。按照患者不同临床特点可将“头晕”分为头昏和眩晕两大类。 头昏(Dizziness):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为主症,无自身或外界物体运动或旋转感,多伴有头重、头闷、头胀、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 劳累及紧张时加重, 系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所至。 眩晕(vertigo):自身或周围物体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一种错觉, 患者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性、颠簸性、摆动性、浮沉、飘移等错觉。头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定向倾倒等体征。空间位置觉维持有赖于前庭系统、视觉和本体感觉之间相互协调来完成。当三者传入冲动不一致,特别是两侧前庭系统传入冲动不一致即可产生眩晕。 前庭神经的传导通路:三个半规管壶腹嵴、椭圆囊和球囊—内耳前庭神经节双极细胞—前庭神经—内听道—内耳孔入颅—脑桥—前庭神经核的上核、内侧核、外侧核、下核—发出纤维投射至小脑(绒球及小结)、皮质前庭代表区、上部颈髓前角细胞、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等。 解剖上将病变累及前庭神经传导通路内耳孔以前产生的眩晕称为周围性眩晕,约占所有眩晕的77%,而颅内段的眩晕称为中枢性眩晕,约占23%。 周围性眩晕的特点:①多为旋转性眩晕;②发作时间短(数分、数小时、数天); ③前庭表象: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重,平衡障碍与眩晕程度一致;④眼球震颤:短暂、细速、多为水平旋转性;⑤常伴耳鸣、耳聋。 中枢性眩晕的特点:①平衡障碍为主,眩晕相对较轻;②发作持续时间长;③前庭不协调现象:眩晕程度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不一致,平衡障碍与眩晕程度不一致;④眼球震颤:持续、粗大、垂直、斜动、分离性;⑤常伴头痛、颅神经及脑干病变等症状。 第一节眩晕病人的临床评估 诊断有眩晕症状的患者最重要的步骤是采集一个好的病史,包括过去史、家族史、过敏史、药物史、饮食和吸烟史。 一.症状特点: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护理常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眩晕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上蒙证。 二、护理评估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4)患者的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换,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②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亢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精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4、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避免情绪激动,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5、临证(症)施护

眩晕护理常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 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眩晕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上蒙证。 二、护理评估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4)患者的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换,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②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亢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精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4、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避免情绪激动,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5、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省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按压合谷。 6、并发症护理 (1)脑出血 ①老年眩晕症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②经常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体操等方式,改善血液循环。 ③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④对于原有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观察和调整血压。 ⑤半身不遂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防止患侧肢体受压畸形。 (2)压疮 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压疮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②指导患者缓解或移除压力源。 ③避免出现剪切力。 ④减轻皮肤摩擦,不要硬拉硬拽患者。 ⑤皮肤护理:保护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干燥,提供足够的营养。 (3)呕吐 ①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以防发生窒息。 ②患者呕吐完毕后及时处理呕吐物,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③护士对呕吐患者予以同情、安慰,并及时提供热情帮助。 ④根据病情及医嘱,可给予患者止吐剂、解痉剂、镇静剂,可以按摩膻中、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止吐。 ⑤呕吐停止后,应给予患者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补液,以防水、电解质紊乱。 、辨证施护 1、肝阳上亢证 (1)保持稳定情绪,使其心情舒畅。 (2)病室应凉润通风,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刺激。

晕厥的诊断思路

【体会】晕厥的诊断思路- 丁香园论坛-医学/药学/生命科学论坛 晕厥的诊断思路 晕厥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年来对晕厥的诊断和治疗比较混乱,临床研究资料不多,欧洲心脏病学会发表的晕厥的处理指南根据近年来临床实践寻找更有利的证据,指导晕厥的诊断和治疗,进一步规范了对晕厥的诊断的步骤,使治疗更为科、合理有效。 一、晕厥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晕厥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突发、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机制是短暂的大脑灌注低下。晕厥发生前可有先兆,如轻微头晕,恶心、出汗乏力和视觉异常,但多数表现为突然发作,因此经常引起摔伤,在老年人中尤其常见。 美国弗明翰(Framingham)研究表明晕厥的发病率男性3%,女性3.5%,老年人6%。大约20—3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有过一次晕厥或晕厥前兆的体验。有些晕厥往往预示着恶劣的预后,如心律失常的晕厥。晕厥中9—34%为心脏原因引起,严重者可导致猝死。一年内的死亡率为30%。导致晕厥的的病因繁多,机制复杂,医生处理具体病人时往往面临一些难题。近年来,国外在晕厥的病因和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快,在临床中普遍开展了直立倾斜试验,电生理检查,电话心电图、信号平均心电图等检查,这些方法的应用,使某些往往原因不明的晕厥变得有因可查,晕厥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已大为改观。 二、晕厥的病因及分类 心脏性晕厥 心律失常性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慢快综合征) 2、房室阻滞 3、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4、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5、长QT综合征 6、Brugada综合征 7、与起搏器及ICD有关 8、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 血流动力学性 1、心脏瓣膜病变:如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狭窄、脉动脉及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人工瓣功能障碍; 2、急性心肌梗死和/或缺血 3、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4、心房粘液瘤 5、急性主动脉夹层 6、急性心包填塞 7、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 非心脏性晕厥 神经介导性晕厥 1、血管迷走性 2、颈动脉窦综合征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 眩晕就是患者得自觉症状。眩就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就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可以闭自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西医中得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脑梗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内耳迷路病(美尼尔综合征)、神经官能症、各类原因得贫血等疾病, 高血压护理常规 原发性高血压就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得综合征,患者在未服抗高血压药得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与(或)舒张压≥90mmHg时,即为高血压。 一、观察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温湿度适宜得诊疗环境,衣服整洁宽松。 2、休息:早期高血压患者可以参加工作,但不要过度疲劳,坚持适当锻炼,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要保证充足得睡眠,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激动,消除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晚期血压持续增高,伴有心、肾、脑病时应卧床休息、 3、预防危险因素:积极预防与控制高血压得危险因素,如减轻体重、戒烟、限酒、改进膳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 4、饮食:给予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以减轻体重。鼓励患者多食水果、蔬菜、控制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胆固醇含量高得食物,对服用排钾利尿剂者应注意补充含钾高得食物,如磨菇、香蕉、橘子等、 (二)病情观察与护理: 对血压持续增高得患者,每日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得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得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得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得发生。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紧急救治。 (三)急救与护理 1、高血压危象: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寒冷等诱因作用下,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突然急剧升高,收缩压可达260mmHg,舒张压可达120mmHg以上,影响重要器官血液供应而出现危急症状。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出汗、视力模糊等征象、 (1)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卧位,给予吸氧。

眩晕的护理常规

眩晕的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型。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病室宜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 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嘱患者安心静养,避免情绪刺激,眩晕发作时宜加强巡视,做好生活起 居护理。使用病床护栏防跌仆。症状缓解后可缓慢下床活动,仍需注意活动安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刻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 3、专科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靜脉输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注意用药 安全和用药后反应。输注甘露醇脱水剂时应快速滴注保存证疗效。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5)痰湿中阻者忌食肥甘厚味,素体阳盛者忌食辛辣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头晕和眩晕鉴别诊断

头晕和眩晕分清楚

症状,或者抑郁症状,如做事提不起兴趣、消极无食欲等。在老年人群中,这种头晕非常常见,一些研究认为,有焦虑及抑郁病史的患者慢性头晕发病率更高,另一些研究发现,前庭性眩晕患者多数合并精神障碍,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目前很少研究关注眩晕发作前几发作后精神障碍的发病情况,且多数研究将重点放在眩晕患者的焦虑抑郁并发率,而对于焦虑抑郁患者眩晕发病的研究较少[4]。 老年患者慢性头晕常是多种头晕类型的综合,同时也包含了虚弱、疲乏等五花八门的症状。这种病人在门诊及其常见,对于老年患者的生活影响很大,而且很多头晕并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对于老年慢性头晕如何管理?对于此类患者,首先,需明确诊断可治疗病因,其次则是识别可加重慢性头晕的危险因素,包括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长期随访,以减少头晕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以上便是头晕的分类,诸位看官是否觉得清清爽爽?那么问题又来了,遇到头晕的病人该如何处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1.Marsden JF,Playford DE,Day BL:The vestibular control of balance after stroke.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J]2005;76:670-678 2.Wipperman J:Dizziness and vertigo.Prim Care[J]2014;41:115-131 3.Susanto M:Dizziness:if not vertigo could it be cardiac disease?Aust Fam Physician[J] 2014;43:264-269 4.Salles N,Kressig RW,Michel JP:Management of chronic dizziness in elderly people.Z Gerontol Geriatr[J]2003;36:10-15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上蒙证。 二、护理评估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4)患者的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换,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②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亢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精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4、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避免情绪激动,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与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5、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省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按压合谷。 6、并发症护理 (1)脑出血 ①老年眩晕症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②经常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体操等方式,改善血液循环。 ③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与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④对于原有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观察与调整血压。 ⑤半身不遂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防止患侧肢体受压畸形。 (2)压疮 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压疮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②指导患者缓解或移除压力源。 ③避免出现剪切力。 ④减轻皮肤摩擦,不要硬拉硬拽患者。 ⑤皮肤护理:保护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干燥,提供足够的营养。 (3)呕吐 ①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以防发生窒息。 ②患者呕吐完毕后及时处理呕吐物,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③护士对呕吐患者予以同情、安慰,并及时提供热情帮助。 ④根据病情及医嘱,可给予患者止吐剂、解痉剂、镇静剂,可以按摩膻中、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止吐。 ⑤呕吐停止后,应给予患者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补液,以防水、电解质紊乱。 三、辨证施护 1、肝阳上亢证 (1)保持稳定情绪,使其心情舒畅。 (2)病室应凉润通风,光线柔与,避免噪音刺激。 (3)饮食以清淡为主,禁食辛辣、刺激、油腻及过咸之品。 (4)按摩风池、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可以缓解眩晕。 (5)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头晕眩晕护理常规

头晕眩晕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既往史、家族史、用药史及本次发病情况。 2.评估头晕眩晕伴随症状,有无全身疾病,发作时有无自主神经症状。 3.观察眩晕发生的诱因、持续时间、与头位改变的关系。 4.了解前庭功能检查、CT、MRI 等检查结果。 5.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家属对患者的支持程度。 二、护理措施 1.按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恶心、呕吐等,定时测量血压、脉搏。 3.发作时尽量卧位,避免搬动,保持安静。改变体位,尤其是转动头部时,动作不宜过急,幅度不要太大。 4.遵医嘱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戒烟酒。BPPV 复位前禁食6小时。 5.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吸氧。有呕吐时,注意将头转向一侧,防止误吸。 6.遵医嘱用药,必要时肌注抗晕止吐药,停止手法复位。 7.BPPV复位前向患者解释复位过程中出现眩晕是正常反应,且持续时间很短。复位过程中防跌倒、坠床,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等。

8.BPPV 复位后 24小时内不要剧烈活动头部,夜间取平卧位睡眠。48小时内避免患侧卧位和剧烈快速的头部活动,转身时注意头身同步转动,避免低头或仰头动作,必要时颈托固定。 9.向眩晕患者家属提供安全教育和前庭功能锻炼指导及效果评估。 10.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焦虑感。 三、健康教育 1.介绍发病机制、复位治疗的原理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以解除患者恐惧心理。 2.头晕眩晕与情绪因素有较大关系,应适当活动,分散注意力,保持心情舒畅。 3.复位后避免颈部按摩、拔牙、跳绳等头颈部剧烈刺激,保证充足睡眠。 4.禁烟、限酒,饮食起居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 5.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反复发作的患者,尽量不要单独外出。 6.注意保暖,适当体育锻炼,避免游泳、坐船及各种旋转性动作和游戏,不从事高空作业。 四、出院回访 1.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心态平和,发现不良行为时,及时予以指导。 2.饮食起居是否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 3.是否遵医嘱正确服药。

溶栓护理常规

十七、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常规 一、执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体位与活动:溶栓后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不宜过早离床,1W内不 可过多活动,1W后鼓励患者功能锻炼。 2、合理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于不能自口 进食者,胃管应延迟放置,避免诱发出血,3d后给予鼻饲,每天注入足 量的水份和富于营养的流质饮食,如牛奶、果汁、鱼汤等,防误吸。 3、溶栓后导尿管、动脉测压管应延迟放置,避免诱发出血。尽量减少肌肉、 动静脉注射次数,药物注射完毕局部按压5-10分钟,注意注射部位有无 发红、疼痛,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三、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肢体肌力、语言功能等变化,以判断溶栓效果及 病情进展。 2、血压监测:15分钟/次ⅹ2小时,30分钟/次ⅹ4小时,60分钟/次ⅹ18小 时。 3、脉搏、呼吸监测:1小时/次ⅹ12小时,2小时/次ⅹ12小时。 4、配合医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NIHSS评估) 5、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⑴皮肤及粘膜: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注射部位有无渗血等。 ⑵消化系统:胃出血、便血等。 ⑶泌尿系统:血尿 ⑷颅内出血(脑实质血肿、出血性脑梗死):意识障碍加深、瞳孔改变、血 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肌无力加重等,头颅CT检查(用药24小时后复查)。 ⑸并发症观察:再灌注损伤(脑水肿)、血管再闭塞等。 ⑹其他:有无药物过敏、腹痛、四肢疼痛肿胀等。 四、用药护理: 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3小时内) ⑴用量:0.9mg/kg/次(最高剂量不超过90mg)

⑵用法:加入原厂配备的溶媒中,先用总剂量的10%在1-2分钟内立即静脉推注,其余90%在6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2、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皮肤瘀点、黑 便等,阿司匹林有胃肠道反应,宜在饭后服用。 3、应用降压药物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4、使用脱水剂者,掌握给药速度,观察尿量、尿色及肾功能。如20%甘露醇 125-250ml应在15-30分钟内滴完,甘油果糖250ml滴注1-1.5小时。 五、症状护理: 1、神志不清或者躁动者使用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2、存在不同程度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如采用舌唇运动、发 音训练、减慢语速等方法,以恢复患者语言功能。 3、对遗留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定时翻身、保持床单元整洁、应用气 垫床、保持肢体良姿位等措施,预防压疮。 六、排便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必要时应用缓泻剂或者开塞露。 七、心理护理: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关心、同情、体贴患者,向患者 和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说明溶栓的必要性,详细介绍溶栓的方法和效果,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恐惧,使患者和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八、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和家属识别脑梗死早期症状:手指麻木无力、流涎、眩晕、步态 不稳等,提高患者和家属对脑卒中的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争取在3-4.5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 2、溶栓早期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 3、教会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方法。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头晕分类及诊断

头晕分类及诊断 分类 头晕可见于(晕车、晕船)、高血压病、贫血、脑动脉硬化、烟酒过量等,以下是几种类型的头晕: 头晕 ①脑原性头晕,见于脑动脉硬化(如基底动脉硬化)或颈椎骨关节病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或由此导致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其临床特点是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三大症状,还有顶枕部头痛、轻瘫、言语障碍情绪易激动等表现,一般病情缓慢发展,此类头晕的特点是在体位转变时容易出现或加重。 ②心源性头晕,可见于急性心原性脑供血不足综合征,这是心脏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心室纤颤导致的急性脑缺血,可表现头晕、眼花、胃部不适、晕厥等。 ③血管抑制性头晕,常因情绪紧张、疼痛、恐惧、出血、天气闷热、疲劳、空腔、失眠等而促发。患者常有头晕、眩晕、恶心、上腹部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时血压下降,脉搏微弱。血管抑制性头晕多见于体弱的年轻妇女。直立性低血压指站立时出现头晕、眼花、腿软、眩晕,甚至晕厥等,常伴有无汗、大小便障碍。 ④药物中毒性头晕,以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的中毒为多见。患者除头晕外还有眩晕和耳蜗神经损害所致的感音性耳聋。慢性铅中毒多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以头晕、头痛、失眠、健忘、乏力、多梦为主要症状),又有体温减低、食欲减退等。 功能性低血糖亦可引起头晕、心慌、虚弱感,在空腹或用力时可有震颤,有时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情绪紧张或过度换气时,由于二氧化碳排出量增加,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脑细胞缺氧,引起头晕、乏力,患者并感到面部和手足麻凉,间或有恍惚感。 诊断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多慢性起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也可见急性起病者。 4.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测血压、作心电图、颈椎X线摄片、头部CT、MRI等项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5.应注意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 鉴别诊断 1,中风病中风病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斜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仆倒相似,且眩晕可为中风病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及舌强语謇等表现。 2.厥证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也可一厥不醒而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也可有眩晕欲倒的表现,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3.痫病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鉴别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