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背景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_完型By_gnksguybb

图形-背景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_完型
论文导读::图形-背景理论最早来源于心理学,后来被用于认知语言学来研究语言。图形/背景原则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原则。了解图形-背景理论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大作用,比如在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另外,对外语学习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突显,完型,英语教学

一、引言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对重要概念。认知主要指人在特定的环境中以特定目标为方向处理信息的过程。语言认知就是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目的的处理语言信息的过程。这个信息处理过程包括生成和理解话语的内部过程,也包括语言学习的过程。认知语言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结合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提出了和传统语言学不同的、全新的思维方法。
图形/背景理论最早来自心理学,是Tamly首先把这个理论和语言研究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于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研究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概念
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该理论认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既是认识空间组织的基本原则,也是组织语言概念内容的基本原则。图形指人的认知概念或感觉中突出的部分,是能够引起人特别注意的任何事物,即焦点部分。背景指为突出图形而衬托的部分。
这一对概念最早是大约一个世纪前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 )提出并引入心理学,后来成为完型心理感知组织的一部分。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当我们观察某个物体时,总会无意识地把它当作注
作者:张继红,1973.11,女,汉族,河南洛阳,洛阳理工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意的焦点,而把它周围的环境当作背景,这就是突显原则。完型心理学家对人们总是用突显原则来认识世界很感兴趣。人们的认知能力总是把所关注的对象分为图形和背景两部分。图形是认知中容易引起观察者注意的那一部分,而背景则是与图形相对的其余部分。对于明显的图形和背景,人们的认知基本上是一样的,如人们注意到天上的一只风筝、一只鸟、路边的一棵树、摔倒的一个人等等。但形式只是影响图形物体的一个因素,实际上影响二者的区分有很多因素。
一般来说,图形的确定应遵循“普雷格朗茨原则”(Principle of Pragnanz),即作为图形的物体一般是有完型特征的、小的、易动的或运动的。当人们观看某一物体时完型,总是不自觉地把注意的物体放在一

个有参照的系统中,去说明或解释它,而把其它无意识地当作背景。鲁宾的著名的“花瓶/脸”实验即证明了认知在人的大脑中的存在。可能有人先注意到花瓶,把脸当背景,也可能有人先注意到两张脸,而把花瓶当背景。无论把二者中哪个当图形,另一个则自然成为背景。这有一个先后顺序,我们不可能同时看到脸和花瓶,一次只能看到一种图形。“画中画”就是利用人们的图形/背景来创作出有趣的图画的。这种画的特点是当我们把图中一点当做图形时是一幅画,而把图中的另一点当图形时就变成了另一副画。这种图画有很多,也很有意思。
但是在具体情况下,图形和背景是不能像“画中画”这样随便转化的,因为人们所注意的图形是确定的、无意识的,而不是随意的。大多数时候人们甚至没有意识到图形是什么,背景是什么,只是一种很自然的观察视角。以路上的一起车祸为例,人们只顾注意受伤者,往往忽略肇事者什么时候不见的。同样,在课堂上,本来应该把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或写在黑板上的重点作为关注对象,但如果老师今天穿了件特别漂亮的衣服,或做了个引人注目的发型,学生就很可能会把衣服或头发作为关注对象,那就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避免的。
再如:当人们看到桌子上有一枝笔,就习惯于把笔当图形,把桌子当背景,所以习惯上我们就翻译为:The pen is on the table。因为笔比桌子小得多,而不会说:The table is under the pen。否则就违背了“普雷格朗茨原则”,虽然二者的方位关系是一样的,但人们通常不会用后者这种不合常理的说法。
三、图形/背景理论的语言学意义
在认知语言学中,图形-背景理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认知观。Tamly 率先把图形/背景理论用于语言研究。Langacker则是根据突显原则对图形和背景进行论述:图形是次结构,比其余部分(背景)要显眼些,作为具有特殊地位的突显,背景为它提供一个环境(Langacker,R. 1987.p.120)。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研究图形/背景之间的选择以及它们在语言选择中的实际使用是很有趣的。因为语言中的图形和背景与客观世界中的图形和背景是不同的。视觉场中的图形和背景是具体的实体,但语言中的图形和背景可以是有空间关系或方位关系的相关实体,也可以是时间、因果关系等各种关系相互作用的事件(匡文涛,文旭,2003, p.25)。研究语言中的图形和背景,关键在于对二者的确定。比如:
(1)The diamond is in the box.
(2)河上有条小船。
这两个例子人们很容易确定图形和背

景。但下例我们却无法用“普雷格朗茨原则”来解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a. Peter is near Mary.
b. Mary is near Peter.
这两句话都是常用的,但意义上稍微有些差异。a句给人的感觉是Peter是图形,Mary是背景。B句则让人觉得Mary是 Peter是背景。这种句式的选择只根据“普雷格朗茨原则”是解释不通的。Talmy给语言中的图形和背景分别列举了定义特征和联想特征,匡文涛和文旭(2003)对其进行了补充,如下表:





特征


图 形


背 景




定义特征


没有已知空间特征可确定


作为参照点,具有描述图形的未知方面的已知特征










空间大小


面积或体积较小


面积或体积较大




时间长度


时间较短


时间较长




动态性


运动的或在概念上可移动


位置较固定,不易移动




突显性


突显程度高


突显程度低




关联性


更关联:在情景中或意识中更近


不太关联




可及性


不可立即被感知


更能立即被感知




复杂性


几何图形简单


几何图形复杂




依赖性


较依赖


较独立




熟悉程度


不太熟悉


较熟悉




预料性


不易预料


更易预料





( 匡文涛,文旭,2003, p.26 )
文旭(2003)指出,在确定图形和背景时,起决定作用的是定义性特征,而联想特征只起辅助作用,如果二者发生冲突完型,联想特征服从于定义性特征。另外,在具体的语境中,可能同时有几个联想特征同时起作用,因此也给合理地解释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图形和背景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几个特征来说明它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
4.1 在听力理解教学中的应用
“听 ”位于四大基本技能之首,因为语言首先是通过口头表达出来的,而听是说的前提条件,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特别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听的能力的获得是没有捷径的,必须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听力理解包括面对面的听和通过录音听,后者比前者要困难。首先,听力理解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它要求听者开启所有掌握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从而达到边听边理解。在这儿我们要区别“听见”和“理解”两个概念。单纯听见起不到训练听力的作用,它等于是“输而不入”,花再多的时间也是无济于事。
所以,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除了督促学生多听,我们还要帮助学生通过所给问题或选项预测听力摘要稍微想一下才能反应过来。如果听前进行了预测,有目的的去听,效果就会好得多。如下例,我们听时就可以有重点地去听四个选项里的哪个次在听力材料中出现过:
We can infer from the talk that harmonious workrelations may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your ______.
A. promotion B.colleagues C. management D. union
我们可以把整篇听力材料是背景,所提的问题体现的突显原则,即图形。假如没有问题作为提示,听的难度就会大得多。
4.2 在阅读理解测试中的应用
阅读活动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最重要、最普及的一种手段,它也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能力是衡量掌握语言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在国内的各种外语考试中,阅读所占的比重都是最大的。
阅读理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复杂的感知和理解的过程,它要求我们辨认语言符号,还要把这些符号和学习者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等相结合,进行思考、判断、推理和猜测,最终达到理解的目的。阅读者所具备的语言知识是基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越多,理解就会越深刻、准确。如果阅读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很好地理解了文章,这是测试要达到的最佳效果。但大多数情况下,不同的阅读测试对与受试者来说,总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可能做到完

全地理解。因此在阅读理解中,要选择正确的信息作为背景,才能突显出图形,从而获得需要的信息。通常,学习者会把熟悉的知识作为背景,不熟悉的作为图形。
我们阅读时既要求理解得准确,又要求速度要快,因此,如果我们先把问题浏览一遍,带着问题有重点地读,就能够提高效率,不失为做阅读题的好办法。也就是我们突出图形,忽略背景,以求突出想了解的信息。不同的题目要求我们要不断地选择图形和背景,结合文章中提供的语境才能把握作者的思路,从而提高理解的正确性。
4.3 在写作练习中的应用
对于外语写作,学生最难以把握的就是句式的选择。传统语法研究注重形式,认知语法则注重意义。语意描写不仅是对主观形式意象的描写。句法不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完型,一定的形式约定俗成后代表一定的意义。当然,最终导致学生做出某一选择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英语句子在形式上和长短上有无穷无尽的变化,有的句子长,有的句子只有两三个词。但是,尽管句子变化无穷,它的基本结构却是固定的。
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最容易受汉语句式的影响。学生刚开始写作时,往往是用先汉语思维,然后再翻译成英语,所以很多学生的写作不可避免地带上中国腔。他们用的句式比较单一,喜欢用I,I think来开头。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所有的句式中,主语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由情景中某些成分的突显程度决定的是由人观察某一事物的角度、过程和注意力决定的。因此除了常规的主谓句以外,就产生了为突出某一句子成分而选择的非常规句,如:倒装句、被动句、感叹句、强调句型等等。我们知道,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所传达的意义是不同的。
英语写作是一项综合技能练习,句式的变换可以式文章看起来有活力,同时也显示了写作者驾驭句式的能力。从句法的选择上我们可以看出不断变换当作图形或背景的对象,有助于使文章显得有文采,也容易让读者根据图形的变化来抓住文章的主题。
五 结论
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但它在认知语言学上的应用给外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外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可以把图形/背景理论运用于听力、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也可用图形背景理论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焦点,以便于提高学习效果,从而共同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Langacker,R. 1987. Foundations ofCognitive Grammar I [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

ress.
〔2〕匡文涛,文旭,2003,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第四期: 24-31页。
〔3〕汤朝菊,2005,英语写作中突显原则对句式选择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第一期:127-129页。
〔4〕王冰营,吕娜,2005,从图形-背景理论看英语倒装句的焦点突显功能[J],《长春大学学报》第一期:67-70页。
〔5〕文旭,刘先清,2004,英语倒装句的图形-背景论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六期:438-443页。
〔6〕张光明主编,2004,最新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指南,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7〕赵艳萍,2000,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朱厚敏,2005,试论图形-背景理论及其应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三期:105-107页。
参考文献 [1] 叶子,进.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1(07):61-64. [2] 基于MATLAB 实现的指纹图像预处理[J].2008,34(04):836-856. [3] https://www.360docs.net/doc/f3719946.html,/bet365yulecheng/ [4] https://www.360docs.net/doc/f3719946.html,/bet365yulechang/ [5] By-gnksguybb [6] 李 宁.指纹增强算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7] 马扬彪.基于Gabor 滤波的指纹图像增强[J]. 微计算机信息,2009,25(15):305-306. [8] 向 锐.面向低质量指纹的图像增强算法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