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子原理

浮沉子原理
浮沉子原理

浮沉子实验

用以演示液体浮力、气体具有可压缩性以及液体对压强的传递的仪器。它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尔(1596—1650)所创造。它是玻璃制的小瓶体,其下端开有小孔,水可通过小孔进出瓶体。把它放入高贮水筒中,并使之浮在水面上。用薄橡皮膜把筒口蒙住并扎紧,用手按橡皮膜,筒内的水和空气是在密闭的容器内。根据帕斯卡定律,当空气被压缩时,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瓶体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手离开橡皮膜,筒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当手对橡皮膜施加的压力适当时,浮沉子便悬浮在水中的任意深度上。浮沉子的浮沉是在外加压强作用下,靠改变它的重力来实现的(体积不变)。潜水艇与浮沉子升降道理相同。

浮沉子实验形式多样。一般都是通过外部压强的变化,改变浮沉子内部气体的体积,从而达到控制其沉浮的目的。制作浮沉子要掌握两个要点:第一,浮沉子内部必须有一定量的气体(因固体、液体的体积不易随压强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要控制好整个浮沉子的平均密度,使外界压强较小时,整个浮沉子的平均密度稍稍小于周围液体的密度。

帕斯卡定律

内容: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根据静压力基本方程(p=p0+ρgh),盛放在密闭容器内的液体,其外加压强p0发生变化时,只要液体仍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液体中任一点的压强均将发生同样大小的变化。这就是说,在密闭容器内,施加于静止液体上的压强将以等值同时传到各点。这就是静压传递原理或称帕斯卡原理。

帕斯卡定律是流体力学中,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帕斯卡首先阐述了此定律。压强等于作用压力除以受力面积。根据帕斯卡定律,在水力系统中的一个活塞上施加一定的压强,必将在另一个活塞上产生相同的压强增量。如果第二个活塞的面积是第一个活塞的面积的10倍,那么作用于第二个活塞上的力将增大为第一个活塞的10倍,而两个活塞上的压强仍然相等。

这一定律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布莱士〃帕斯卡首先提出的。这个定律在生产技术中有很重要的应用,液压机就是帕斯卡原理的实例。它具有多种用途,如液压制动等。帕斯卡还发现静止流体中任一点的压强各向相等,即该点在通过它的所有平面上的压强都相等。这一事实也称作帕斯卡原理。

可用公式表示为:

P1=P2即F1÷S1=F2÷S2

浮沉子帕斯卡定律

制作方法

器材1000ml透明有盖塑料瓶,中号滴管等。

操作(1)在滴管中吸入适量的水,使其恰好能浮在水面上(用手轻点滴管的橡皮头,滴管即会沉入水中,后又缓缓浮上。

(2)塑料瓶装满水后将滴管放入,然后盖紧瓶盖(尽量做到不漏气)。

(3)用力挤压塑料瓶,可看到滴管下沉。撤去压力,可看到滴管上浮。用力得当,可使滴管停止在水中某一位置。注意瓶中水尽量装得满一些,残留的气体越少,实验效果越好。

浮沉子的巧制妙用

装置图:废饮料瓶内水面浮一小玻璃药瓶,如下图

特点:我自制的浮沉子选用如图形状的饮料瓶,材料易得不花钱;组装容易;且能进行多种实验。实验现象新奇明显,趣味性强,实验效果良好。

用途:“浮沉子”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用于探索或验证物体的浮沉条件:先观察到小瓶漂浮在水面上,当用力压塑料瓶时,会看到小瓶中的水面上升到红线以上,说明进入小瓶中的水增多,小瓶和瓶内水的重力变大,当重力大于浮力时,小瓶沉入水底;松手后,小瓶又会浮上水面;适当用力时,也可使小瓶悬浮在水中。

妙用:

1.该浮沉子还可用于演示“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师演示时先问:“这里有一个小瓶子浮在水面,你能不用任何工具叫小瓶子沉下去再浮起来吗?”学生感到很新奇,兴趣盎然。再说我有“气功”,我叫这里面的小瓶子沉下去它就沉下去,叫它浮上来它就浮上来,看:“沉——”(用力压塑料瓶,小瓶沉下),“浮——”(松手,小瓶浮上来);我这瓶还是“魔瓶”小瓶在下沉时,先变大变长还会再变小。实验现象新奇明显,趣味性强,实验效果良好。再说明其实这里面运用了物理知识,使学生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2.探究潜水艇的浮沉原理:通过适当用力压塑料瓶向小瓶(潜水艇水舱)中充水或松手向外排水来改变小瓶(潜水艇)的自重,从而使其下沉或上浮。

3.演示光的折射现象:当小瓶在塑料瓶的外侧时,会看到小瓶明显变大,或将塑料瓶放在字上,会看到瓶下的字变大且位置变高;小瓶在下沉时,先变大变长再变小。

4.演示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当用力压塑料瓶时,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大,进入小瓶中的水增多,说明瓶内气体压强变大体积变小;松手后,小瓶内水量变少,说明了瓶内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

物理教学法实验报告集(11

物理教学法实验报告集(2011 目录前言………………………………………………………………………………02 实验一应用电火花计时器的力学实验研究……………………………………………………………………………… 05 实验二探究性小实验……………………………………………………………………………… 08 实验三单摆和倾斜摆实验的探究……………………………………………………………………………… 11 实验四测量金属电阻率及电容器电容量的实验研究……………………………………………………………………………… 13 实验五测量介质折射率的实验研

究……………………………………………………………………………… 15 实验六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研究……………………………………………………………………………… 20 实验七微机辅助中学物理实验研究……………………………………………………………………………… 21 第 1 页共30 页前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技能训练》是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教育理论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对高师物理专业学生进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该课程通过对中学物理实验一般理论地讲授,对中学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教学技能的训练,以及对一些重要的、难度较大的中学物理实验进行练习和研究,从而使高师生了解中学物理实验的地位、作用及要求,熟悉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的仪器和设备,掌握中学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具备演示实验教学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技能,以及设计实验方案和研制实验仪器的初步本领。实验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三部分:一、实验技能训练中学基本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在此前的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实验中已经了解。二、演示实验训练及研究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配合教学而进行的表演、示范性实验。演示实验的技能和能力是物理教师的基本功。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训练:1、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准备与调整,实验方案的实施,实验操作的程序规范、方法、技能技巧及注意事项,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简单仪器的维修等。2、实验教学技能:包括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如何配合讲解——介绍实验的目的、装置、原理,实验过程中提出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如何根据实验记录推导

幼儿园活动案例分享:潜水艇为什么能浮沉

幼儿园活动案例分享 案例一:潜水艇为什么能沉、浮于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做瓶子沉浮的小实验,知道潜水艇的简单原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培养其独创性能力 2.知道从古至今有了很大的变化,并丰富幼儿的想象,锻炼其思维批判性能力。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认真工作的态度。 4.毛巾。 5.孩子自制的有关船的图书。 活动准备: 1.小铁罐 2.吸管3.盆4.教学软件《船》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向同伴、老师介绍自己制作“船”的图片。 2.观看教学软件《船》,让幼儿思考为什么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潜入水里? 3.做瓶子沉浮的小实验,并说一说: (1)怎样让瓶子入水里,又怎样让瓶子浮出水面。 (2)为什么瓶子灌满水就沉入水里,为什么把管插进瓶子里,对着吸管吹气,瓶子就能浮出水面。 4.幼儿思考:让幼儿讨论潜水艇为什么能在水面、水里航行。 5.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明更先进的船艇。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绘画《未来的船》。 体育活动:“船”的游戏。 语言活动:故事《曹冲称象》。 1.环境中的渗透:将“船”的发展历程的图片张贴在活动室里,用幼儿画布置壁画“未来的船”。 2.生活中的渗透:引导幼儿运用沉浮原理解决身边的难题。 3.家庭中的渗透:请家长多向孩子介绍有关船的知识。 活动评价: 今天的课程设计是受北京电视台一少儿节目的启发。节目中,主持人拿生活中身边经常出现经常用的工具,问小朋友知不知道是什么,很多小朋友答不上来,因此联想到某幼儿园

小朋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觉得这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于是,我们将许多常用工具投放到课室,让小朋友认识、学会使用,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并按创造性教学要求向科技领域延伸。譬如,最初启瓶用的开瓶器,为更方便,发明了易拉罐。幼儿在使用书本中常常出现撕破现象,我们除了教孩子们正确使用外,还启发孩子如何将损坏的书本补好等等。 这次对大班教了船的认识,让孩子们广泛搜集资料,认识船的发展过程。通过实验告诉孩子船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船是用铁做的为什么不会沉,潜水艇为什么既能沉下水又能浮上来等等。 对生活中遇到的情况,我们注重如何让孩子提出问题,并指导科学方法来解答。比如,我们开展的认识风的活动2004年8月,广州经历了一次台风,我们通知家长不要送孩子来上课,有些小朋友来了又返回家。因为孩子们亲临了这次罕见的现象,都有很深的印象,我们便以此为题,开展了认识风的活动。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努力,通过查阅书籍、音像制品、网上查询等方法,让小朋友认识风的种类,有利的风和有害的风,汇集出风有十二级:微风、轻风、龙卷风、飓风等,并依据孩子的提问,查出龙卷风出自南美大陆,飓风则出自亚热带海洋。通过这一活动,教给孩子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以及分析总结的方法,来认识自然现象。不是采用专门活动,而是利用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发展开讨论。

科技制作教案1:浮沉子

浮沉子的制作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因 2、知道什么叫浮沉子以及浮沉子的制作原理 3、通过动手制作浮沉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的原理 二、教具准备: 可以浮于水面的小药瓶(含瓶塞)、剪刀、水、注射器或胶头滴管、瓶口直径大于药瓶直径的塑料瓶、瓶口直径大于药瓶直径的玻璃瓶、橡皮薄膜、橡皮筋等 三、教学过程: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演示并操作:教师与学生找到身边常见的物品,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它们在水里的浮沉情况,然后一一投入水中验证。 讨论:一些物体下沉至水底,一些物体上浮最终漂浮于水面上,还有的物体最终悬浮于水中,是否下沉的物体如硬币石头等不受到水的浮力? 学生根据小学科学知识,讨论得出下沉的物体是因为浮力小于重力,而上浮的物体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 2、展示并介绍浮沉子 教师介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制作的既能上浮又能下沉的物体

就叫做浮沉子。 教师演示两种采用不同方法改变使小药瓶上浮下沉的浮沉子,如图所示,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通过观察猜想通过改变什么使小药瓶上浮和下沉的? 学生猜想:改变浮力或改变重力 提示:联想潜水艇是如何实现下潜和上浮的。仔细观察小药瓶在上浮和下沉的过程中瓶内水量的多少。 讨论结果:通过增加或减少瓶内水量改变小药瓶的自身重量,实现沉浮。 教师粗略介绍气压知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捏瓶身或压橡皮薄膜可以使水进入小药瓶。 3、浮沉子的制作过程 ①用剪刀或其他工具将小药瓶的瓶塞中间穿一个小孔,方便 水进出。 ②将瓶塞取下,灌入适量水,然后塞上瓶塞,再用注射器或

有趣的浮沉现象_科学

《有趣的浮沉现象》 科学小学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观察情景图,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自己提出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提出的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并揭示课题。 [通过情景图,再现生活中的浮沉现象,目的是以情景图为载体发现现象,以现象为依据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入浮沉现象的探究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也帮助学生明确了研究目标和方向] 二、自主探究,认识水的浮力 活动一:探究浮沉现象 1、猜想:课前准备的材料,哪些在水中上浮?哪些在水中下沉?填记录表。 物体浮沉现象猜想、实验记录表 物体浮沉现象的猜想及实验记录单 材料 项目玻乒钩书泡皮粉硬璃 乓码钉膜筋笔币球球 浮 2、学生交流猜想的结果,教师引导激发学生实验验证的兴趣。 3、学生分组自主设计实验并xx记录表 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6、小结:泡沫、皮筋、乒乓球浮在水面,其余下沉

[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充分而有结构的材料,乒乓球、塑料泡沫、橡皮筋等,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做出不同的猜想结果,产生分歧,促使学生将探究活动深入下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经历了从问题、假设、验证到结论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完成了沉浮现象的初步认识,]活动二:探究水的浮力 (一)探究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根据实验结果,生成新的问题,明确进一步探究的目标。 这些物体都在水中,为什么有的浮有的沉? 2、猜想物体在水中浮的原因。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泡沫、皮筋、乒乓球为什么会上浮? (2)讨论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除了本身的原因外,还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3)水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发生了什么作用? 3、设计实验验证水中有浮力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水的浮力。 (2)实验验证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用手往下压浮在水面的物体时有什么感受? 松开手后,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定性描述水的浮力和方向 [本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科学课教学的开放性与自主性,教师不只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猜想,还让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法,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探究的活动不断深入。](二)探究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浮沉子实验报告

浮沉子实验报告 篇一:浮沉子实验报告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 制作人:甘胜军(XX130168)、张萍萍(XX130113) 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实验原理:(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

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3)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篇二: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 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 题记: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帕格尔斯,物理学家。 “浮沉子”原名“笛卡儿潜水器”,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 1596-1650)在十七世纪为了示范浮力定律而发明的。“浮沉子”也是八年级物理浮力学习后一个课外小实验。“浮沉子”不仅是一个“好玩”的玩具,

2021年潜水艇与浮沉子

潜水艇与浮沉子 欧阳光明(2021.03.07) 简介 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上浮下潜,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本实验用吸管、回形针和塑料瓶来制作小潜艇,同时,通过调整不同的吸管长度与不同的实验器具,实现不同的沉浮效果。总而言之,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浮沉子,以模拟潜艇的工作原理。 警示 实验中会用到剪刀,以防划伤。 实验中会用到玻璃制品,需要小朋友们轻拿轻放。 实验中会用到漆包线,当心扎手。 演示 1制作完成的浮沉子系统1个 器具 2矿泉水瓶20个3小型胶头滴管10对4烧杯10个5剪刀10把6弯折好的打捞用细铁丝10个7火柴梗10个8小玻璃药瓶10个 耗材 9吸管20根10回形针20个11漆包线若干 目录 ME-1 5min 浮力的感知实学生感知到空气的多少对于浮力的影响。 ME-2 10min 体会浮沉子利用现成的小型胶头滴管或者小玻璃药瓶实现浮沉子的效果。 ME-3 20min 自制吸管浮沉 子 利用吸管和回形针制作自己的浮沉子。

ME-4 20min 自制火柴浮沉 子 利用火柴与漆包线制作异型浮沉子。 0 min:点评报告【时长8分钟】 老师先点评一下你们的实验报告。 这是某某的实验报告,某某地方做的非常好!大家可以传看一 下。 【教师先点评,然后再传看】 【教师点评完,也可以让学生点评别人的实验报告有什么优点】 你们的实验记录和报告交回来后,都会有相应的猫币积分,而积 分到期末是可以兑换小礼物的!希望大家每次都可以写哦!如果 不写,老师不会批评你们,但是损失了和大家交流的机会,而且 又损失了积分和礼物,那可是非常可惜的。 8 min:纪律宣讲【时长2分钟】 大家安静一下。我们就要开始我们今天的实验了。在实验开始 前,老师要再次强调量子猫的实验纪律:停。老师说“停”的时 候,你们要立即停止,放下手里的东西,抬头看着老师,而不管 你当时正在做什么。听清楚了吗?(学生:听清楚了!) 如果有不听从老师命令的,老师会给予一次警告,第二次就需要 请离实验室。

小小潜水艇教学设计

小小潜水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小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原因,进而明白真正的潜艇沉浮原理,懂得改变物体的轻重可以影响它的沉浮。 2.培养学生积极的动手实验能力、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等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认真细致、团结协作的科学探究态度和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难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小小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原因,进而了解真正的潜艇沉浮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沉浮自如的教具“潜水艇”、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等。 分组实验材料:塑料瓶、小玻璃瓶、烧杯、水槽、托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趣味实验,情境引入 1.神奇的小实验:出示实验道具听指挥的小玻璃瓶。 2. 指导学生观察道具的构成,进而观看实验表演并引导学生为其起名。 3.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挤压塑料瓶能使小小潜水艇下沉和上浮?”。(挤压塑料瓶与小小潜水艇的沉浮有什么关系?)

(通过趣味实验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还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想探究的问题,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实验起名活动,则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科学研究的信心。) 二、动手制作,实践体验 1.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制作小小潜水艇需要哪些材料。 2. 师生观看介绍实验物品,进一步研讨、归纳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3.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尝试制作小小潜水艇的方法,教师巡视观察。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实验制作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自己得出正确的制作方法。 (每个学生对自己不了解的未知领域和神奇的现象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望,教师应及时地、有效地利用这一有利因素,积极调动探究热情,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并从中归纳得出共性的、正确的结论,为进一步探究创造条件。) 三、细致观察,探究新知 1.鼓励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改进不成功的实验制作方法,并通过玩儿“潜水艇”,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在小小潜水艇下沉和上浮的过程中,能看到哪些现象和变化,想一想那是为什么? 2.进一步明确观察探究的问题:“小小潜水艇沉浮的过程中,小玻璃瓶内部有什么变化的现象?” 3.组织学生再次开展分组实验观察,探求小玻璃瓶内部的细微变化现象,教师巡视并指导。 (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是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改进才逐步实现的。因此,在组织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注意引导和培养他们运用这种科学发展规律,并不断地尝试、体会探索发现所带来的乐趣和自信。) 四、汇报交流,归纳概括

浮沉子的原理及制作初中物理实验

“浮沉子”的原理及制作 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 ———物理学家帕格尔斯浮沉子原名“笛卡儿潜水器”,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s,1596~1650)为了示范浮力定律而发明的.“浮沉子”也是八年级(下)物理教材中学习浮力后的一个课外小实验.浮沉子不仅是一个“好玩”的玩具,其中还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 先让我们用身边的材料一起来做个浮沉子吧!开动脑!筋,相信你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会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所需器材 —个大饮料瓶(可乐瓶、雪碧瓶、纯净水瓶皆可);浮沉子材料:小玻璃瓶、小药瓶、笔的外壳、笔套等一端开口、另一端密闭的小瓶(能放人大瓶中);扎丝一段(细铁丝、细铜丝、细铅丝皆可).制作方法 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 2.在小瓶(如图1所示)开口端缠绕几圈细铁丝,让小瓶恰好能 开口向下竖直浮在水面上,再在小瓶中装适量的水后将其倒扣(开口 朝下)在大瓶的水中,小瓶中的水量需仔细调节,调节到小瓶能竖直 浮在水中,且使之底部刚浮出水面为宜(露出水面的体积不能太大, 如果浮沉子露出水面的体积太大,则实验时使它下沉所需的力就会 越大).拧紧大瓶瓶盖,这样浮沉子就做好了. 浮沉子做好了,那我们就一起动手来做实验吧! 用力挤压瓶子,我们可以看到小瓶下沉(如图3所示);松手,就看到小瓶又浮起来了(如图2所示).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它的浮沉,而且随着手对大瓶用力的力度变化,我们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任一位置.那忽上忽下的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有趣的同时,聪明的你一定会思考,这其中到底隐藏了怎样的奥秘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浮沉子的核心部分——一个普通的小瓶,开口端缠绕细铁丝,内装适量的水.小瓶瓶口缠绕的一点铁丝是作为配重,起降低重心的作用,使小瓶能开口向下,竖直浮在水中.另外,小瓶下端是开口的,水可通过瓶口进出瓶体.当水流人瓶体时,浮沉子的重力(瓶和瓶中水总重)增加;当水流出瓶体时,浮沉子的重力减少.这与潜水艇的原理类似. 再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操作浮沉子的过程: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沉子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如图3所示),在温度不变的 情况下,这些气体的压强增大(波意耳定律),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帕斯卡原理),将 水压入小瓶中(如图4所示).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浮沉子的重力增大,浮沉子的 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它就会下沉.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中被封闭的气 体恢复到原来的体积,大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而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就将水从 小瓶中压出去.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 浮沉子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现在你知道浮沉子是怎么一回事了吗?用你做的浮沉子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

科学教案《沉与浮》

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猜想和发现中,了解常见的沉浮现象,在操作探究中,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并对沉与浮的现象作出简单的判断、分析和推理。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知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能对其分类,能用↑、↓记录沉浮结果,学习预测和验证的科学方法。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用不同方法改变物体沉浮。 3、能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在探究和操作过程中,体验其中的乐趣,喜欢动脑勇于探索。 活动重点:感知沉浮现象,能用↑、↓记录沉浮结果,学习预测和验证的科学方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难点: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喜欢动脑勇于探索。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塑料瓶、积木、石头等),大容器10个、储物盘若干、记录表、记号笔抹布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字卡。 3、轮船、潜水艇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猜测活动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物品,小朋友一起看看都有什么?如果老师把这些物品扔到水里游个泳,大家猜猜看会发生什么呢?(引出沉浮,出示沉、浮字卡) 2、师:挑一种物品请小朋友猜测它在水中会沉还是浮,并操作和孩子们一起验证,出示记录卡。(在记录卡上用↓、↑符号表示沉与浮) 3、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余物品沉浮现象,并用符号记录猜想。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浮”现象。 1、第一次实验: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2、记录实验的结果。 3、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那件物品的沉浮结果和自己的猜测不一致。 (二)根据沉浮现象进行分类 指导语:老师想让小朋友给这些实验物品来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呢? 总结交流:小朋友来说一说一般情况下什么样的物品会沉入水底,什么样的物品会浮在水面?(金属、比较重的东西一般易沉在水底,塑料、比较轻的物品一般易浮在水面) (三)探究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 1、小朋友刚刚已经为这些物品分好了类别,它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玩一玩,动动你们的脑筋,你有没有办法改变物体的沉浮,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原来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等玩好的时候,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们。 2、第二次实验: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记录实验结果。 4、你用什么办法改变了物体的沉浮?成功了吗? 小结:浮的东西可以等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物体的沉浮和物体本身的轻重、材质、大小因素有关。 (四)拓展延伸 展示轮船和潜水艇图片。为什么钢铁制成的轮船会浮在水面?为什么潜水艇可以在水中自由升降?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究更多关于沉浮的奥秘。 三、结束部分 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收拾实验用品。活动自然结束。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 Model report of physics experi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 l with plastic bottle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声学实验 1.声音的产生和空气能传声在一只塑料瓶中放一些小纸屑,敲击塑料瓶,可以观察到瓶底的小纸屑跳动起来,而不敲击时发现瓶底的小纸屑并不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二)、电学实验 1.绝缘体用导线将电源、小灯泡、开关和塑料瓶连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发光,说明塑料是绝缘体。

2.摩擦起电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三)、光学实验 1.光的折射透过盛水塑料瓶,看书本上的字,会字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当然,学生在观察时还发现了其它一些独特的现象,收获很大。 2.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播) (四)、热学实验 探究白色和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看看谁的温度升得高。温度升得越高,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五)、力学实验

潜水艇与浮沉子

潜水艇与浮沉子
简介 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上浮下潜,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 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本实验用吸管、 回形针和塑料瓶来制作小潜艇,同时,通过调整不同的吸管长度与不同 的实验器具,实现不同的沉浮效果。总而言之,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制 作浮沉子,以模拟潜艇的工作原理。 警示 实验中会用到剪刀,以防划伤。 实验中会用到玻璃制品,需要小朋友们轻拿轻放。 实验中会用到漆包线,当心扎手。

演示 1 器具 2 4 6 8 耗材 9 目录 ME-1 5min ME-2 10min 自制吸管浮 20min 沉子 自制火柴浮 20min 沉子 ME-4 ME-3 体会浮沉子 利用现成的小型胶头滴管或者小玻璃药瓶实现浮沉子 的效果。 利用吸管和回形针制作自己的浮沉子。 浮力的感知 实学生感知到空气的多少对于浮力的影响。 吸管 20 根 10 回形针 若干 20 个 矿泉水瓶 烧杯 弯折好的打捞用细铁丝 小玻璃药瓶 20 个 10 个 10 个 10 个 3 5 7 小型胶头滴管 剪刀 火柴梗 10 对 10 把 10 个 制作完成的浮沉子系统 1个
11 漆包线
利用火柴与漆包线制作异型浮沉子。

0 min:点评报告
【时长 8 分钟】
老师先点评一下你们的实验报告。 这是某某的实验报告,某某地方做的非常好!大家可以传看一下。 【教师先点评,然后再传看】 【教师点评完,也可以让学生点评别人的实验报告有什么优点】 你们的实验记录和报告交回来后,都会有相应的猫币积分,而积分到期末是可以兑换小礼 物的!希望大家每次都可以写哦!如果不写,老师不会批评你们,但是损失了和大家交流 的机会,而且又损失了积分和礼物,那可是非常可惜的。
点评的原则:
鼓励与引导学生写实验报告,润滑师生之间的关系。正式实验前的情绪和状 态调整。具体:
(1) 鼓励交回实验报告和实验记录的学生,但不批评没有交回的学生。 (2) 教师指出学生实验报告的优点,但切记不能说缺点,不能打击学生。 (3) 引导学生回忆上次实验的内容、趣事、细节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散思维 和引申——他们当时在实验中或回家,又想怎么做? (4) 引导学生谈论和上次实验相关的一切话题。
8 min:纪律宣讲
【时长 2 分钟】
大家安静一下。我们就要开始我们今天的实验了。在实验开始前,老师要再次强调量子猫 的实验纪律:停。老师说“停”的时候,你们要立即停止,放下手里的东西,抬头看着老 师,而不管你当时正在做什么。听清楚了吗?(学生:听清楚了!) 如果有不听从老师命令的,老师会给予一次警告,第二次就需要请离实验室。
【请教师严格执行实验室纪律】
大家愿不愿意遵守量子猫的实验室纪律呢?(学生:愿意!)
纪律宣讲原则:从复习阶段的活跃转到严谨实验阶段,强化纪律,保障安 全。

浮沉子案例

浮沉子案例 一.活动引言 1.活动名称:浮沉子 2.活动场所:物理实验室 3.活动对象:高中一年级 4.活动时间:90分钟 5.活动目标:(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浮沉子的沉浮以及能够掌握浮沉子的工作原理(2)学生学会制作浮沉子,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浮沉子活动,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二.准备工作 1.涉及主要内容:物体的平衡,气体实验定律,毛细现象,液压传递。 2.实验器材:几个塑料瓶,多个一端封口的小玻璃瓶,气球,硬币,火柴,蜡烛,自来水,胶带,剪刀,打火机,塑料管,回形针等实验室常用器材。 三.活动过程 实验一:小玻璃瓶浮沉子 器材:小玻璃瓶,透明塑料瓶,自来水 演示设计:将一端封口的小玻璃瓶(可装有适量的水),瓶口向下放入装有水的透明塑料瓶中,使整个小玻璃瓶恰好能浮于水面下为宜,并盖好瓶盖。 猜想与假设:老师提出问题,如果双手用力挤压塑料瓶,小玻璃瓶会怎样运动? 学生思考,想法一:因为小玻璃瓶是浮在水面上,即使挤压水,我们也不能直接挤压到小玻璃瓶。所以,我认为用双手挤压瓶子,小玻璃瓶依旧会浮在上面不动。 想法二:手的压力通过水也能作用到小玻璃瓶上。这样,从两侧挤压瓶子,小玻璃瓶就会左右移动。 想法三:如果挤压瓶子,瓶内会有一股向上的力,所以我认为小玻璃瓶会上升 想法四:双手挤压塑料瓶,水被压入小玻璃瓶中,重力增加,我认为小玻璃瓶会下沉。 进行实验与讨论: 1.让每个小组制作好小玻璃瓶浮沉子,让他们用力挤压塑料瓶,看小玻璃瓶究竟怎样运动? 2.当放开手时,小玻璃瓶又怎样运动? 结束讨论:老师演示该实验,结合同学的实验结果。总结:当双手有力挤压塑料瓶时,小玻璃瓶下降;当双手松开塑料瓶时,小玻璃瓶上升。 分析现象和原因:是因为当空气被压缩时,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瓶中,这时小玻璃瓶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下沉。手离开塑料瓶,这时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小玻璃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压强,里面的水减少。小玻璃管的重力小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漂浮。 实验二:气球浮沉子 器材:透明塑料瓶,气球,硬币,胶带,剪刀,自来水 演示设计:取一个吹有些少许的气的气球,并置入一枚硬币于气球口,用以增加重量及封住开口。放入装水的透明塑料瓶,调节气球浮沉子,使其恰好悬浮于水中。 猜想与假设:老师提出问题,如果双手用力挤压塑料瓶,密封的气球会不会跟小玻璃瓶浮沉子实验现象一样,发生沉浮现象? 学生思考,想法一:因为密封的气球不会进入水,所以不会发生沉浮现象。

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

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建议:为了减少教师准备材料的辛苦,此活动也可以只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类和立方体类,在完成自己组的实验后可以跟其他小组进行交换,既可提高活动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提醒学

物理实验报告模板下载

物理实验报告模板下载 篇一: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年月日第周 X X 学院班级学号xxxxxx 姓名XX 同组者(或组号) 18指导老师X X X 得分 1 2 3 4 篇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本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0XX年 3 月 14 日第3周 X X 学院班级学号20XXxxxxxx 姓名XX 同组者(或组号) 18指导老师X X X 得分 1 2 3 4 篇三: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

制作人:甘胜军(20XX130168)、张萍萍(20XX130113)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 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实验原理: (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

探究浮沉子实验

探究浮沉子实验 冯婷婷 摘要:通过了解浮沉子的历史,学习该实验的原理,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和知道浮沉子装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全面深入地学习浮沉子实验。 关键词:浮沉子实验实验原理理论分析潜水艇 一、实验装置 浮沉子实验是用以演示液体浮力、气体具有可压缩性以及液体对压强的传递的仪器。它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尔(1596—1650)所创造。 (1)笛卡尔浮沉子 最原始的它是玻璃制的小瓶体,其下端开有小孔,水可通过小孔进出瓶体。把它放入高贮水筒中,并使之浮在水面上。用薄橡皮膜把筒口蒙住并扎紧,用手按橡皮膜,筒内的水和空气是在密闭的容器内。 其后,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浮沉子装置,如吸管浮沉子、气球浮沉子、旋转浮沉子、温度浮沉子等等。 (2)吸管浮沉子 吸管浮沉子的实验装置是在大塑料瓶子内装满水,留有少许空气;将吸管对折,挂上若干回形针(浮沉子)放入瓶内,盖上瓶盖,用手挤压瓶身。 用吸管制作浮沉子材料简单。可以通过改变吸管的长短和回形针的数目来改变浮沉子的自身重力,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同时也可以改变浮沉子的形状,达到美观的效果。 (3)温度浮沉子 一种物理教学用的演示仪器感温浮沉子(又称“密度棒”),为一体积固定的柱形封闭容器,由上容器和下容器构成,其特征在于下容器的底壁较上容器的顶壁厚,构成上轻下重的浮沉子。温度发生变化时,改变浮沉状态。 二、实验原理 根据帕斯卡定律,当空气被压缩时,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瓶体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手离开橡皮膜,筒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当手对橡皮膜施加的压力适当时,浮沉子便悬浮在水中的任意深度上。浮沉子的浮沉是在外加压强作用下,靠改变它的重力来实现的(体积不变)。 吸管浮沉子中挤压瓶身,浮沉子下沉;松开瓶身,浮沉子上浮;以一定的力度挤压瓶身,浮沉子悬浮瓶内任意位置。 原理一: 1、手压瓶身,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试管中,将试管中的空气压缩,这时试管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 2、把手松开,瓶中水的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202304174204)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1. 通过收集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2.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分析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 3. 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是怎样工作的,从而明确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况 2014年4月16日,一艘载有450余名乘客的“岁月(SEWOL)号”客轮在全罗南道珍岛郡屏风岛以北20公里海上发生沉没事故。①同一个物体有时上浮,有时下沉;②不同物 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为什么,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二、知识讲解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判断方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决定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1.浮沉条件 注意:漂浮时V排

3.漂浮与悬浮的异同点 (1)相同的地方 物体在“漂浮”或“悬浮”时,都是静止状态,都受平衡力作用:F浮=G;即使 物体悬浮于跟容器相接触处,这时物体的底跟容器的底没有挤压作用。 (2)不同的地方 ①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同。漂浮体总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它的上表面一定高于液 面;但悬浮体上表面一般低于液面,最高也只能跟液面相平。 ②V排与V物的大小关系不同。漂浮体有V漂〈V物;悬浮体有V悬排=V物。三者关系为V漂排〈V物=V悬排。 ③ρ物与ρ液的大小关系不同。漂浮体有ρ物〈ρ漂液;悬浮体有ρ物=ρ悬液。三者 关系为:ρ悬液=ρ物< ρ漂液。 综上分析可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论是在“上浮”或“下沉”的过程中还是在 “漂浮”或“悬浮”的静止状态下,都受到重力和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都遵守阿 基米德原理。 (二)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 注意: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同,因此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小,所以密度计刻度上小下大。 2.轮船: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 (1)轮船在不同的水中(如江水、海水)都处在漂浮状态所受浮力相等; (2)轮船排水量是指轮船排开水的质量。 根据物体漂浮条件可知:F浮=G物+G船;G排=G物+G船;m排=m物+m船3.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与沉 注意:潜水艇在水下时浮力不变,充水时,重力增大,当重力大于浮力则下沉;排水 时,重力减小,当重力小于浮力则上浮。 4.气球:升空时气球里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返回时放掉一部分气体,使气球的体积 变小,浮力减小且小于重力。 比较:探测气球和热气球浮沉原理 上升下降 气球充入密度小于 空气的气体 放掉球内部分气体,使球的 体积减小 热气球充入加热后的 热空气 停止加热,热空气冷却,热 气球内空气密度增大 盐水选种:配置盐水,使其密度小于优质种子的密度而大于劣质种子的密度。

浮沉子实验报告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 制作人:甘胜军(2008130168)、张萍萍(2008130113) 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实验原理: (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3)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篇二: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 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 题记: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帕格尔斯,物理学家。 “浮沉子”原名“笛卡儿潜水器”,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 1596-1650)在十七世纪为了示范浮力定律而发明的。“浮沉子”也是八年级物理浮力学习后一个课外小实验。“浮沉子”不仅是一个“好玩”的玩具,其中还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呢! 先让我们用身边的材料做个浮沉子吧!开动你的大脑,相信你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会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所需器材: 一个大瓶:大饮料瓶(可乐瓶、雪碧瓶、纯净水瓶皆可);浮沉子材料:小玻璃瓶、小药瓶、笔的外壳、笔套等一端开口,另一端密闭的小瓶(能放入大瓶中)皆可制作;扎丝一段(细铁丝、细铜丝、细铅丝皆可)。 制作方法: 1、在小瓶开口端缠绕几圈细铁丝,倒置放入水中,如果小瓶下沉,则可逐渐减少缠绕铁丝的圈数。再将小瓶中装适量的水后倒扣(开口朝下)在大瓶的水中,小瓶中的水量需仔细调节到小瓶能竖直浮在水中,且使之底部刚浮出水面,接近全部浸没在水中的程度为宜。(露出水面的体积不能太大,如果浮沉子露出水面的体积太大,则实验时使它下沉所需的力会越大)。这样浮沉子就做好了。 2、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拧紧瓶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