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多重耐药菌感染

临床多重耐药菌感染
临床多重耐药菌感染

临床多重耐药菌感染

邵逸夫医院

现在抗生素管理难度很大,细菌耐药状况不一样,因为我们现在本身就比较耐药。另外,我也不隐瞒我自已的观点,我一直反对卫生部讲的35种,50种抗生素。当时讨论时候我比较明确的观点,老百姓生病以后,你有这个药,你说我不能用这个药,这是有问题的。当然,如果错了坚决不能做,有些想法而已。

接下来讨论多重耐药菌的问题,我们治疗非常困难。什么叫多重耐药菌?指的是对三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有时我们临床拿到一张报告,什么都耐,不知道怎么来用,如果说同一种细菌,它的抑菌环越大越好。当然,不同的抗生素,不能比。

现在很多的所谓非发酵菌,绿脓、不动菌,按前面的定义来定多重耐药,几乎100%多重耐药。对发酵菌,有另外的定义来定:至少3类药耐药,才叫多重耐药。如果说要去统计,不同的耐药状况,不同的抗生素,要严格按定义来做。

■针对主要非发酵菌:

多重耐药菌:对以下≥3类抗菌药物耐药: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大家如果关注耐药,有多重耐药(MDR);广泛耐药(XDR);全耐药(PDR)。全耐药怎么办?全耐药应根据体外的(药敏情况)联合来做。如果分离出全耐药,很多(菌)都需要高剂量、联合用药(来治疗)。这个跟我(们讲)DDD控制是矛盾的。很多人也说,DDD怎么控制?至少,在我们目前耐药情况下控制是有点难的。所以,有说所有病人都不能超过一个DDD,哪就说错话了。DDD怎么控制?你首先要保证病人安全,保证病人疗效好,再考虑DDD 的问题。如果病人死人再去考虑DDD,哪怎么行呢?所以,有的情况,该联合还是要联合,该高剂量还是要高剂量。因为,耐药水平很高,用的剂量低,等于就没有起作用。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

■什么样叫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

所谓广泛耐药,有1-2种敏感。这1-2种是什么药?就是现拿不到的替加环素,还有一个拿不到的多粘菌素。所以我们呼吁国家尽快生产多粘菌素,有些是我们确实没有办法,本身耐药水平那么高,不感染当然没问题。要感染要治疗,就成问题。

如果说全耐药,对绿脓,7大类都耐药。对不动(杆菌)来说,因为替加环素还是有效,对不动会耐药,是对10大类药都耐药。对全耐(药菌),一般的(医生)就不能来处理了,要求专职做感染的医生来做这些研究,怎么来对付的问题。包括很多医院说,肺克,以前泰能、美平一用就行,现在泰能、美平都耐药了,就要用新的,联合来解决问题。

■肠杆菌科系的细菌阴性杆菌,仍然是最多的,主要是大肠和肺克,临床关注的主要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高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以

前关注这二个就够了,现在还要关注碳青霉烯酶KPC,就是碳青霉烯系列也耐药的菌,浙江几家大的医院都有(这些菌)。

■如果是超广谱酶的,就是产超广谱酶与不产超广谱酶的(相比),(产超广谱酶)它的死亡率肯定高。对这样的病人,起始的有效治疗是很重要的。我们还是习惯用头孢菌素,但头孢菌素对产(产超广谱酶)ESBLs是无效的。

■碳青霉烯系列,对产(产超广谱酶)ESBLs(菌),目前是最有效的。

■复合制剂对产ESBLs菌,要给相对高的剂量。因为,它MIC相对偏高。仍然有10%-15%的菌株,比较耐药,复合制剂不行的,要依赖于碳青霉烯类。

所以,国外资料已证明,如果产ESBLs,重的感染,就是选碳青霉烯类。14 天的死亡率和30天的死亡率,都明显地比其他低。碳青霉烯类12.9%(8/62);头孢类26.9%(7/26);氨基糖苷类26.9%(7/26);

■常有医生提问:什么时候用碳青霉烯类,什么时候不用碳青霉烯系列?---要根据你对你的病人的评估,耐药性的评估,对病情轻重的评估。这才能决定。

有次会诊,我对ICU主任说:你这个病人为什么刚来的时候不用碳青霉烯类?这个病人年龄80多岁,又是化脓性胆道感染,又是确定产ESBLs菌,为什么要等到手术以后才用碳青霉烯类?他回答说:现在是治疗用药,前面是手术前是围术期用药。这本身就是感染,化脓性胆管炎就是感染。

■怎么来评估的问题,是临床医生很重要的问题。

下面这病例(肠道门诊):发热、呕吐腹泻2天,年龄70岁,血常规2万2,中性93.7%,CRP:258(我规定肠道门诊流程,做血常规一定要做CRP,不能单做血常规)(它可以告诉你病情轻还是重)。258告诉你很重的病,PCT20.8ng/ml,说明这个病人(病情)一定很重了。

[(编者注:PCT—降钙素原。检索百度:得“PCT(降钙素原)测定及临床意义”

(https://www.360docs.net/doc/ff1324943.html,/editor/display.html?id=42473s3341443g3g)。

1、全身感染/脓毒症的诊断

健康人PCT水平<0.05 ng/ml;

10 ng/ml>PCT≥2ng/ml-----在排除其他已知病因的情况,可以确诊为全身感染(脓毒症);

PCT≥10ng/ml--基本可以确诊为重度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

2、下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

PCT<0.1 ng/ml--排除细菌感染;强烈不推荐使用抗生素

0.25 ng/ml>PCT≥0.1ng/ml--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较小,不推荐使用抗生素

0.5 ng/ml>PCT≥0.25ng/ml-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建议开始抗生素治疗

PCT≥0.5ng/ml--提示细菌感染,强烈推荐进行抗生素治疗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提供)]

(上述病人)进来时医生诊断:“细菌感染性腹泻,败血症”。用罗氏芬,2克,q12h。

如果说“细菌感染性腹泻,继发败血症”罗氏芬,2克可以了。这个病人关键问题我去查房:不同意这个诊断,科室里医生都同意这个诊断。为什么?因为:大便常规中没有白细胞,细菌感染性腹泻,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个病人“腹泻是症状,不是诊断”。诊断是什么?只要所有能产生肠毒素的细菌引起败血症,都有可以腹泻。这个病人,我考虑的是产毒素的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这个腹泻是症状。关键问题:用三代头孢还是不用,评估它是不是产ESBLs。我估计是ESBLs,加上肌酐很高,建议用泰能,0.5,q8h 。一般查房,他们同意我观点,改掉,不同意我朝我看看。否则,我说了,他们不做。这个病人晚上又去看了,改了,很不愿意。过了2天,去病房,他们异样地看我,两次血培养,都是产ESBLs菌大肠杆菌,如果用罗氏芬用下去,这个病人就死掉。

■讲这个,并不是说增加碳青霉烯类用量,是说要评估好。如果这个病人,用了解3天,血培养出来ESBLs是阴性的,你再把它降下来,保证了病人安全,又适当控制碳青霉烯类使用率。

■如果太依赖碳青霉烯类,又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产耐碳青霉烯类的KPC菌问题。浙江是我最早报第一例(2007年初),现在浙江已经广泛地流行。

从全国看,也是很大的问题,碳青霉烯列耐药的“肺克”,2011年,已经到了10%,浙江更高,15%。全国出现了流行,对碳青霉烯类是一个挑战。

碳青霉烯类耐药后有没有其他药可治疗?除了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之外,往往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都耐药。

■现在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的治疗选择

如果碳青霉烯类耐药比较低的,还可以用高剂量的碳青霉烯类。但是,一般来说:不行。

多粘菌素,我们拿不到;

替加环素,现在是一个选择。

磷霉素,少部分人可用。

其他的,都不靠谱

(联合用药:利福平,酶抑制剂)

如果说没有替加环素怎么办?

8例患者分离产KPC酶菌株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少量的病人,采用另外办法。马斯平+奥格门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SMZ;有时“马斯平+奥格门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磷霉素+SMZ”。你看这个,怎么控制DDD?!控制不了。奥格门汀—主要用它克拉维酸。酶抑制剂等,有时候能治疗好。替加环素没有进医保,就用这个进医保的试试。

■(国外资料)产KPC酶的耐碳青霉烯类菌,第一选择:替加环素,多粘菌素。所以,替加环素上市后,尽管是在药店里卖,用量还不少,确实有部分病菌要用它。大家都在药店买没关系,如果有的在医院买到,有的在药店买到,就要有意见,“人家医院有,你们为什么不给我进来?”我们有个病人要用替加环素,“你要我到药店买,这个有问题”。我说:“你付钱后,叫药店送给你”。他说:我去买,好不好,你又不给负责?有比较少的病人地会这样抱怨。

多粘菌素,一直我们没有,买来的药也是假药,有的病人确实需要这个药。

有个病人从台湾买来,我说:第一点,效果不好,不能告我;你要告我,我不给用。第二,出了不良反应,你也不能告我。签个知情,实际上签知情,也没用,要告你还是要告你。只是有个心理安慰。

事实上,多粘菌素也不能单一:多粘菌素治疗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克菌感染过程中出现敏感性下降。(如下图2,用的过程中很快敏感性下降)。有了多粘菌素,很多病人也应该联合用药。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联合?联合DDD 增加了?我先把病人解决好,这是第一位的。

■这是替加环素,按现在的用药剂量,它的峰浓度是1mg/L,按常规剂量,剂量是偏低的。有的病人需要加大剂量。加大剂量又是有点问题:要加(大剂量),要使病人充分理解你。否则的话,出了不良反应,要告你。要知情:第一,(上面说)联合用药,加大剂量;第二,要么替加环素,加大剂量。这样解决,才行。

国外文献,MIC 0.75,单用替加环素,都治好; MIC超过1,病例(MIC):1;

1.5;3,单用替加环素都死亡)它本身峰浓度不是太高,尤其是败血症的,所以要加大剂量。(对)肺部(而言),本身肺浓度比血浓度要高,不加(剂量)也可以。

■不动杆菌,每家医院都感头痛,----没有药

附PPT内容;(它)是不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至少可分45个基因组,其中至少17个已命名。

■不动杆菌,看普通的药,耐药率很高。辉瑞的舒普深,现在量也很大,因为舒巴坦在,占了不动(杆菌)的便宜。

■多粘菌素对不动(杆菌)也不太好,很快的耐药(下图)

■这是我们做的,多粘菌素敏感的,替加环素MIC也比较高。其他药几乎没有敏感的(图上半部)。多粘菌素一耐药,替加环素MIC也降下来,其他药也有敏感的(图下半部)。这就是我提出来的多粘菌素也不能单独应用的道理。

■替加环素台湾的研究:从全世界看敏感性还常高的。当然,我们现在是定MIC≥2是敏感的菌。但应看到,有些MIC现在是2了,对这一部分替加环素可能疗效有影响。所以,对替加环素,最好还是用MIC(值来参考)。你看MIC 0.75以下的,就大胆用。如果是0.75、1以上的怎么办?可以替加环素作为(基础),(来)一个联合用药,这样才可比较好的解决临床问题。

■这是国内最大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替加环素药敏(情况),敏感率82.7%,有一部分中介、耐药的,(对)这一部分(菌)就要联合用药解决问题。

(PPT)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命名:相互交流的基础:

■鲍曼不动杆菌根据耐药性来选药:

多重耐药(≥3类耐药:头孢菌素,垂直传播(抗假单胞菌活性),酶抑制剂复合物,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广泛耐药:1-2种敏感(粘菌素和替加环素)

全耐药:往往要联合。

铜绿假单胞菌活性

绿脓是人体和环境很重要的病原体,呼吸机相关的死亡率60%,败血症死亡

率只有10%,为什么(低)?败血症往往是内源性的,不是很耐药。而呼吸机相关的都有是医源化的,很耐药的。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高死亡率%:肺炎:16%;免疫抑制总数:30%;呼吸相死亡率:38-60%;烧伤感染死亡率:60%;医院获得性泌尿系感染:12%;AIDS 死亡总数:50%;血流感染:10%;手术伤口感染:8%;

■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抗菌药物:

有很多药可选择,附表内容:

氨基糖苷类:庆大,阿米卡星,妥布;

喹诺酮类:环丙,左氧;

抗铜绿头孢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抗铜绿青霉素类: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抗铜绿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多利培南;

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E、B;

单环酰胺类:氨曲南;

■近期绿脓的耐药性没有增加,

在抗绿脓杆菌的药物中,没有很敏感的药,即敏感超过80%的几乎没有。

■绿脓杆的治疗有二点:

1,明确告诉,要联合用药,联合氨基糖苷类还是联合喹诺酮类,都是可选择的,联合明于优于单用抗菌治疗

2,用的药往往要高剂量,比如,丁胺卡那,要求20mg/kg,我们不敢用那么大。往往用到0.6/(天)。如果你医院绿脓感染多了,联合用药,DDD 肯定高。

■为什么绿脓要用相对高的剂量?:

看MIC,比如,泰能、美平,肠杆菌科的MIC往往较低,泰能、美平,0.5,q6-8h,肯定够了。如果说绿脓,一定要1.0,q8h甚至1.0,q6h。这道理就是因为敏感性不一样。

■接下简单介绍替加环素

是一新甘氨酰环类药,是四环素的衍生物,但不归四环素类。

主要作用,抑制细菌蛋白合成。所以它是抑菌剂,组织浓度比较高的地方,较果比较好。

■替加环素不受常见的耐药机制的影响

重要一点,它是新的一类药,和其他药少有相互作用。碳青霉烯类耐药,它是否耐药?没有直接关系。不像β-内酰胺类,一个耐药,其他都耐药。

*抗生素作用靶位改变:如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修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包括碳青霉烯类)

*抗生素酶的降解: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

*DNA螺旋酶突变:与喹诺酮类耐药相关;

■替加环素有效对抗多种耐药机制

对常见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抗菌活性强。

■替加环素药代动力学特性—分布

胆囊浓度很高;结肠浓度2.3倍;肺泡:78倍;肺组织8.6倍;(我们算下:如血峰浓度1微克/毫升,肺组织浓度可达8微克/毫升,如果MIC在2的时候,它就有效了。如果(MIC)到4、8,就危险,因为它的浓度刚达到。要考虑到这些问题。

■替加环素药代动力学特性—代谢、排泄。

主要代谢:近一半经胆汁,1/3经尿排泄。有一个观点,我一直不太同意:尿液浓度低的药物,泌尿系感染不能用。我认为,要治疗输液管、膀胱、肾,要靠它的组织的浓度,小便里的细菌,一泡尿就给拉出去。我的观点和很多人不一样,主要看它组织浓度。

当然,也要靠它的后效应。

■目前,美国FDA批准用于复杂的腹腔感染,为什么主要用于腹腔感染?因为腹腔中主要是肠杆科系的(细菌)。

替加环素有一短板,对绿脓它作用不好。看到绿脓就不要用。除了绿脓以外,它对阳性菌、阴性菌,都是很好的。尤其是对MRSA,效果更好。

■权威指南推荐替加环素治疗复杂的腹腔感染(cIAI);

IDSA指南:

40版《热病》;

南非指南;

2011年欧洲专家对IDSA指南的评论与补充。都有推荐

■替加环素推荐用于不同类型继发性腹膜炎的初始经验治疗(1)。

社区获得性局限性腹膜炎;(可能致病菌):肠杆菌科;肠球菌;厌氧菌;

社区获得性弥漫性腹膜炎(在我国不大会用)

这些主要是肠杆菌系的感染。

■在我国,(替加环素)主要的用于三型的的腹膜炎初始经验治疗

什么是三型腹膜炎?---院内感染的腹膜炎,经过常规处理疗效不好的,仍然很重的病人。往往有耐药,这时,往往用替加环素。

■替加环素用于多重耐药性的目标性治疗(1)

MRSA:(替加环素,利奈烷胺,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

VRE:替加环素,利奈烷胺

产ESBL(大肠埃希菌,克雷佰氏菌属):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达托霉素,厄他培南,替加环素,酰胺基青霉素,磷霉素----很好,一般不会用它■(替加环素)主要用在哪里?---主要用在肠杆菌科,产碳青霉烯酶(如KPC),不动杆菌的。

替加环素用于多重耐药性的目标性治疗(2)

■替加环素治疗复杂的腹腔感染(cIAI)三大优势::

广谱,强效,安全性良好

■它的适应证:只有腹腔感染,

它在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用不用?有人认为四环素类颅内的浓度比较低,(我个人认为四环素颅内浓度是高)。除了腹腔感染,其他部位感染用不用?美国现在是没有关系的。新药临床试验少,适应证自然少。如果说肺部感染,体

表感染,没有药可用,根据它的体外敏感情况,达到有效浓度,现在大家也在用。

总的来讲,现在耐药率很高,解决这个耐药问题,院感的控制是最重要的。减少这些耐药菌感染,就不需要用这些药了。一旦出现感染,本身这些菌的耐药水平比较高,往往需要高剂量,或者联合用药,或者通过这些新的药来解决。有了新的药会有帮助,但一定要科学地用好,才能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毒性方面:按常规剂量,不会有什么毒性

提问:

1.克拉维酸钾的量的问题:我们医院给临床规定,如按指南.现在用的量是远超规定(每日不超2.0),你怎么看?

答:不会超过的:因我的方案,奥格门汀最多用到:一天1.2,q6h,4支,克拉维酸只有0.8(1支1.2,==阿莫西林1克,克拉维酸0.2,没有超过;

2.MIC和PK/PD抗菌治疗临床应用如何?

答: 这是努力方向,现在很多医院药敏不报MIC,只报敏感、耐药. 我跟检验人员说,你们要想办法报MIC。现在没有报怎第办?只能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每年拿一些菌株,看它的MIC分布怎样。根据MIC90,再设定给药方案 .我要我手下人,如果说你考虑产ELBS菌感染,如果用舒普深,不能用3.0,q12h;要用3.0,q8h,这个就是根据PK/PD理论来的。刚刚提到替加环素,如果(MIC)在1以上的,就二个方法:1)联合用药,2)增加剂量,就要根据PK/PD。现在少量的能做,但希望这样做。

3.根据美国实验室卫生学评判,有些起细菌MIC8以上的,根据PK/PD也可以调整用药,为什么没有药了?------你讲的是耐药,如果说耐药水平不是太高,可以通过提高剂量,达到治疗效果,但一个药不能无限止的加大剂量,无限止的加大剂量后,病人的毒性反映出来,你这个MIC水平,我这个药能不能用,很重要的一点,我这个药最高剂量到多少,如果说最高剂量也满足不了该细菌的要求,就要换掉了。

4.组织浓度怎么检测?

组织浓度现在一般以肺组织浓度为检测指标,肺组织每克有多少量,换算。

5.你作为抗生素专家,临床专家,主要目标是如何治愈病人,这是第一条。但你又是院长,又要抓抗生素管理,临床药师天天去查抗生素的,你怎么平衡这个关系?-

答:你讲这个问题很好。现在的抗生素,不是用得太少,一定是用得太多。太多多在哪里?不必要使用的使用了,不必要长疗程的长疗程了。这个是一个问题,是最大问题。我个人的观点,医政处的主要领导都知道我的观点,我是个憋得尿憋不住话的人,在讨论30种、50种,包括各种指标的时候,我讲了一句很不客气的话,如果各医院都30种、50种,各种指标都有一致的话,哪就全国都一个GDP就行了,不要这个7%,哪个8%,一样的道理,就这个意思。对一个具体的病人来说,要不要把这个病治疗好,感染控制好,该用的还是要用,该高剂还是要高剂量,这是一个医院水平的表现。我们要想办法减少抗生素使

用,要查就要查那些不必要的使用。比如说,甲状腺的手术,我们医院也有60%-70%的围术期使用,现在基本上只有5%。还有很大的一块,使用疗程太长,比如说肝脓肿,这个脓肿都要用到3公分,4公分,才停掉。现在我查房,都不行,所有病人体温基本正常,血常规、CRP炎症指标基本都正常,你这脓肿就是10公分,也停掉。手下一个人很聪明,就凭你这句,就设计,一组用抗生素照样用到3公分,4公分;另一组就按照我说的,包括80多岁的老太太,左肝,还有11公分的,我都有给它停掉。停掉后,做什么?每天量量体温,定期做血常规、CRP,根本没有问题。结果比较,按我说的方法哪一组,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半个月,感染复发率没有提高,国外的**杂志给我发表了。要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对一个具体的病人,该用高剂量,该用联合,都是合理的。如果你浙江每个病人都合理了,哪指标超一点又怎么样!你这里重的病人多,耐药的多,外面的病人都送到你这里来,那超一点就超一点,又怎么样?

6.产KPC酶,又ELBS阴性的或者阳性的,在选药上有什么倾向性?

答:没有倾向性。第一句话,产KPC酶的几乎100%产ELBS酶,为什么报告上阴性?因为给覆盖掉了。第二句话,现在产KPC酶的选药,要么多粘菌素,要么替加环素,ELBS没有影响。还有,你即使马斯平+奥格门汀,克拉维酸照样给ELBS抑制了。如果你这病人产KPC酶又产ELBS,不影响选药。

7.达托霉素适应证国内好象用心内膜炎,但国外资料还用皮肤感染

答:达托霉素,国内已有,刚开始的适应证,右心内膜炎的病人,这种病人第一次讨论在世博会的英国馆,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不长也不短,没有碰到这种病例。心内膜炎大部分在二尖瓣、主动脉瓣,当时翁心华教授说,也很少碰到这种病例,所以给改掉了。一般血流感染去用,对皮肤感染不大会用,为什么?我们有斯沃,有替加环素,它在皮肤软组织浓度不是很高,达托霉素现在主要用于血流感染,难治性的血流感染还是有一定作用。为什么这个药很多医院都没有。二个原因,像斯沃,有些人认为血流感染不是很好,我用了还是较好的,这是一。第二,它较贵,又没进医保,所以很多人都没有它。上海华山,翁心华教授与他交流,难治性血流感染心内膜炎,还是用它,还是比较好的,皮肤感染不会用它。

8.头霉素用得比较多,头霉素与三代头孢比,有没有对酶有更强的诱导作用?

答:-头霉素,在下面肯定用得太多,头霉素对酶的诱导性,稍比头孢强点。头霉素一定要掌握在合并有厌氧菌感染,才来使用比较好点,比如妇科手术、腹部手术,这个比较好。很大量用头霉素,不太好。那西力欣可用,为什么要用头霉素呢?如果要用西力欣+灭的灵,那用头霉素还可以考虑。酶的诱导性稍为比头孢强点。

问;如果以这个为理由,去和临床交流,(请临床)少用点头霉素,常规的多用点二、三代头孢,这样的理由成立吗?

答:这个不是主要的理由。主要的使用理由,要不要覆盖厌氧菌。这是最主要的。

9.关于KPC酶,联合磷霉素是否需要时间差攻击疗法?

答:不需要。磷霉素还是杀菌剂,最原始作用细胞壁,最前面的作用部分。接下来是β-内酰胺;--再接下来是糖肽类,对细胞合成影响来说,所以磷霉素还是杀菌剂,一般的用法,4.0,q8h ,还是按正常顺序。如果再用马斯平,1.0,q8h,基本按它的顺序,如果说一个深度很高,一个浓度很低,起不了协同作用。如果马斯平+奥格门汀+磷霉素,那几乎差不多时间给它。

10.头孢米诺,对阴性菌来说,它是双靶的,是不是可以认为,它对抗G-菌,即对非广谱β-内酰胺酶的时候,它的疗效是否优于头孢噻肟?---答:对不产ESBL来说,它跟普通的三代头孢没有什么差异。如果对产ESBL菌株,三代头孢就不能用了,头霉素如果说敏感,可以用的。它的侧链基团改造以后,主要加了甲氧基后,它对ESBL比较稳定一些。对产ESBL酶的,如果敏感,可以使用。但从药敏上说,对产ESBL酶的,最敏感的一定是碳青霉烯类,其次是舒普深(头孢哌酮舒巴坦)、特治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再接下来才会头霉素。为什么头霉素素相对地排在比较后呢?就这个道理。如果不产ESBL酶呢?它对三代头孢没太多的差别。它对ESBL稳定和,三代头孢不稳定和,这点上有差别。

11.MIC检测是怎么收费的?病人MIC检测是怎么设定的?

答:这问题提得好,按浙江省收费票标准,MIC检测都要亏本。现在我是实验里做的,不收费。一个病人来,我叫手下人怎么做,把结果告诉我。广州中山一医院开过刀病人,转到我院住院,小便中分离到枸橼酸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叫实验室做马斯平+奥格门汀对细菌的联合药敏,因这病人不想用替加环素,加了尿路感染不敢轻易用,因为不推荐。设想俩药会协同,结果不协同。结果再查,叫做NDM-1。这细菌产“新德里金属酶N1”的。用丁胺卡那+米诺环素,治好。因为丁胺卡那尿中浓度很高(90%尿排)。刚才说过,跟尿液中浓度高疗效没大关系,主要跟输尿管组织浓度有关系。再米诺环素口服。用替加环素的病人,都把细菌拿到实验室,Etest条(试纸),一条32元钱,从科研经费里走,不收费。检测MIC多少,3天用了11条,看倒底有没有诱导耐药。现在一般少量病人在做。一般病人就常规剂量用,不好再说。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多重耐药菌的预防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多重耐药菌菌株。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早 明确病原学诊断,及州发现多重耐药菌,并做好消毒隔离与治疗等工作,以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与流行。 三、检验科细菌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时,须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以便能及时指导临床开展预防控制工作;细菌室每季度负责对检出的多重耐药菌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析,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整理审核后,将结果公布,供临床参考。 四、各病区主管医师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或定植病例,须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同时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监控医生应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的相应栏目内进行登记。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规定的时限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五、各临床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时,应通知全科人员积极采取如下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1.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医院《手卫生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 2.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3.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将患者隔离于单间,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檀患者可安置在同一病房。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2.病房和“患者~览表”须设黄色隔离标志,并在病历夹封面粘贴黄色隔离标签。 3.医务人员进入病室应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休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须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妥善处置使用后隔离衣。 4.减少患者的病房转换和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多重耐药菌定义: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范围: 1.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3.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或CRABA) 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 (CR-PA 或CRPAE) 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 7.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判断并向临床反馈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监测报告、职责 (一)临床科室职责 1.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者后,应主动筛查耐药菌,及时下达微生物送检医嘱,护士正确采集病原学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提高阳性率:医师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

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药敏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或接到微生物室电话及检验单反馈后,记录在登记本上,并立即通知主管医师,下接触隔离医嘱,病程记录中体现处理措施:护士在病床标示牌、腕带上放置相应隔离标识,并通知保洁等有关人员,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感染控制后医师停止隔离医嘱,病区做好终末消毒。 3.转科、手术、特殊检查等护士提前电话通知对方科室,做好交接记录和隔离工作。 4.报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主管医师24小时内通过感染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感染管理科。短时间内(无明显潜伏期的指7天,有明显潜伏期的超过平均潜伏期) 5.发现3例同种病原菌感染的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科主任、护士长:负责落实本科室多重耐药菌各种监测、报告、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二)检验科职责: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确定后,判定结果,对多重耐药菌者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多重耐药及名称代码”,电话通知、院内网上发检验报告,对临床科室和感染管理科进行结果报告,并做好记录。若发现某一科室在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微生物感染病例及VRE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做流行趋势调查及同源性分析。每季度向全院公布-次临床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和预警,包括全院和重点科室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情况。有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93115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加强手卫生。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5.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6.加强诊疗环境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7.合理应用抗生素。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別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消洁和消毒频次。 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

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五、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必须实施隔离措施,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 2、首选单间隔离(如VRE),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如VRE应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4、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5、完成诊疗护理操作,离开房间前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疗护理前后、脱去手套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和手消毒。 7、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等不能共用。其他不

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

多重耐药患者护理措施 1、多重耐药警示牌 (1)出现多重耐药菌时,护士应及时落实接触隔离,明示隔离标记。标明患者所感染耐药菌的种类,由获知患者培养结果的当天管床护士在第一时间挂在患者床头,同时配套床边隔离措施,提醒医护人员做好标准防护。待患者培养结果阴性后。仍由当天管床护士第一时间撤走警示牌。在警示牌上,还有相关耐药菌感染的基本防护知识浓缩版,方便医护人员参照进行标准隔离和防护。 (2)发现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医生需开医嘱标明“多重耐药感染隔离”。 (3)在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病历夹上显示其感染的细菌名称,起提醒和警示作用,避免将该患者的病历带入病床或房间,如带入房间,须进行消毒后方可带出。 2、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应给予单间隔离。也可将一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或者定植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禁止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至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至在同一房间。 3、加强手卫生在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保持手部清洁,严格按7部洗手法进行洗手、手清洁或手消毒。对于特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接触病人时戴手套,洗手或手消毒,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 4、标准防护进入病房戴口罩、帽、手套、鞋套,必要时(如大换药或其它可造成血、体液溅污操作者时)直加穿隔离衣和防护面罩,即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实施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必须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用乙醇消毒液洗手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使用手套和隔离衣也可减少耐药株水平传播,对多重耐药菌株要像对待烈性传染病菌那样予以严格隔离。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护理操作后,将以上防护用品脱于病房医疗废物窗口内,不得带出病房。脱手套后严格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双手,若隔离患者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接触该患者的医务人员在下班前应常规使用安尔碘消毒鼻腔。 5、气道管理 (l)卧位的管理 ICU许多病人因不能正常进食而留臵胃管,留 臵胃管的护理不当将导致胃液的反流、误吸,病人口咽部分泌物是进入下呼吸道的重要感染源,0.01ml,咽分泌物含有10的5次方个细菌。因此护士应掌握预防对策,重点是病人的卧位,对病人病情允许时头部可抬高30度 ,尤其是鼻饲时,头部应抬高30,~45’并至少保持I小时。除加强卧位护理外,还采取少量多次 分顿喂食,并在胃镜引导下将胃管臵入空肠,降低胃容量,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达到降低肺部感染机会。 (2)吸痰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降低医源性气道感染。吸痰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发生飞沫播散,护士操作开放式吸痰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试题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 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B) A 应穿隔离衣 B应当实施手卫生 C 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D 以上都不对 2.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C) A 可同时收治不同耐药菌感染病人 B 不必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C 应当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D 经患者同意可挂隔离标识 3.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做的哪项 是错误的?(D) A 及时脱去手套 B 及时脱去隔离衣 C 及时进行手卫生 D 以上都无必要 4.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 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C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 D 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以下多重耐药菌与代码不正确的是哪一个(D)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D多重耐药菌(MRSA) 6.对确诊或疑似的MDRO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那种隔离措施( A ) A 接触隔离 B 空气隔离 C 飞沫隔离 D 消毒隔离 二、多项选择

1.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 患者的哪些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ABCDE) A 溃烂面 B 血液和体液 C 分泌物 D 伤口 E 正常皮肤 2.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如何处理?(AC) A 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B仅用清水擦拭 C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D 以上都不用 E 没必要处理 3.医务人员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当实施手卫生?(ABCE) A 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B 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 C 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 D 处理清洁物品后 E 摘掉手套后 4.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那些细菌实施目标性监测(ABCD)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 D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E 表皮葡萄球菌 5.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那 些部门采取有效措施(ABCDE) A 医疗 B 护理 C 检验 D 感染控制 E 后勤 6.医疗机构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ACD) A 首选单间隔离 B患者安置无特殊要求 C 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D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 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E 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不必单独安置 7.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E) A 室内清洁消毒时,要用专用的拖把、抹布。 B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具如血压计、体温表等专用。 C 要联合使用抗生素,及时杀灭细菌,防止传播。 D 检验科发现多重耐药菌,要及时通知院感科,对患者进行隔离。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多重耐药菌的预防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先用窄谱后用宽谱,先用低级后用高级的原则,根据药物敏感实验,正确、合理地选择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 临床科室对疑似或怀疑感染的病例,应及时相应的,血、尿、分泌物,等标本送检,及早明确病原学诊断,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并做好消毒隔离与治疗等工作,以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与流行。 三、检验科细菌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时,报告单上标注提示后通知临床科室,并由检验科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以便能及时指导临床开展预防控制工作,细菌室每季度负责对检出的多重耐药菌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析,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由医院感染控制科整理审核后,将结果公布,供临床参考。 四、多重耐药菌报告流程 各科室经治医师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或定植病例,须及时报告本科室主任,同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控制科。医生应在科室内设立《多重耐药菌登记本》进行登记。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规定的时限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 五、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1,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各科室特别是在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科病房、

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2,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3,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将患者隔离于单间,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病人床头卡、病历夹及患者一览表粘贴接触隔离标识。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2医务人员进入病室应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休液、引 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须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妥善处置使用后隔离衣。 3.减少患者的病房转换和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4.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和接触患者,严格限制探视人数,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在出病室前做好手卫生。

重症监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重症监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根据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1520份细菌培养标本,观察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护理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520份标本测出致病菌460株,其中多重耐药菌占82.61%;最为常见的是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菌比例最高的是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均为100.00%。多重耐药菌有77.91%分布于呼吸系统,其次为血液、泌尿系统等。护理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 标签: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护理 随着抗生素药物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多重耐药菌出现。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身体较为虚弱,身体免疫功能下降,同时需要应用高级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使重症监护病房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较高。因此,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笔者观察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护理后感染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1520份细菌培养标本,共有186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55例,男性患者131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为(62.26±13.49)岁。 1.2护理方法 1)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相关健康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健康知识,准确判断临床上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护理措施等,提高重视程度。2)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防护措施是严格进行消毒隔离工作,对伴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要实施隔离措施,防止细菌感染的传播,并且在病床上悬挂隔离标志,对患者实施隔离护理措施,记录好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护理工作内容,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交接班,医疗用品专人专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消毒杀菌;每位患者需要指定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看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需做好严格隔离措施。进入病房时需进行消毒,保证患者处于一个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待患者康复出院后,要对患者的病房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杀菌措施,防止细菌残留。3)护理人员要定期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疗配备等进行严格消毒,与患者进行接触时要严格清洗、消毒双手,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总结讲课教案

于田县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培训效果 分析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我院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执行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措施,重点加强接触防护,手卫生规范,强调医务人员要认真做好多重耐药菌的隔离防护措施,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一、科室隔离的实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1、由于本院床位紧张,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值患者无法实施单间隔离,只能采取床边接触隔离措施。 2、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诊疗。 3、对于非急诊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未能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4、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大于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个别医生送检率未做到。 二、整改措施 1、为了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建立了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严格掌握适应症。 2、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值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

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3、对全院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培训。 4、对全院全体医生进行多重耐药感染的预防措施相关知识,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定制病例的监测与报告。 三、效果评价 1、临床科室提高了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送检率。 2、医护人员对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意识有所增强。能够按照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佩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过程。 3、增加了对患者接触物品的消毒频率,对感染患者血液、体液污染能立即消毒。 4、能够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报多重耐药患者的感染报卡。 院感办 2012年12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年) 1、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常见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多重耐药菌的接触隔离措施 (1)、正确患者安置: 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VRSA)患者单间隔离。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首选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不能单间隔离,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O. 8m。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 (2)、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3)、隔离标识清楚:进行床边隔离或单间隔离,应在床栏上或隔离房间门上和病人一览表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5)、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用后清洁消毒;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用 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对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病人产生的所有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其它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还是按生活垃圾处理。 (8)、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 (9)、解除隔离时间: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隔离至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即可解除隔离;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患者还需在连续两次(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附: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措施: 空气隔离:将病人单间隔离(最好置于负压空调(每小时换气速率6~12次)之隔离室),并维持房门关闭;且空气需过滤后排出,不可重覆循环使用。接触病人需戴特殊口罩。手套和隔离衣不需要。:接触病人前后或处理污染物后要洗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院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等重点部门,同时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手消毒凝胶。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及时消毒。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时,应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尤其在实施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对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使用专用的抹布进行清洁和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六、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1、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 2、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临床微生物实验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各临床医生要有主动搜索多重耐药菌的意识,及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多重耐药菌的培养。 2、院感科对微生物培养结果及时跟踪,若发现有多重耐药菌(主要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耐亚胺培兰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立即通知临床科室医务人员。 3、临床科室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将该病人转到单独房间或同类病人房间。并挂隔离标识。 4、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5、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此类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 6、临床医师应并做好抗菌药物选择,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时刻关注该病人的治疗效果,若有需要,可向相关人员提请会诊。 7、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 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8、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或器械(如轮椅、担架、摄片机、心电图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立即消毒处理才可给其他病人使用;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消毒。

9、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洗手或手消毒。 10、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做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进行清洁消毒。 11、病房应当固定使用保洁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12、院感科及时督促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所在科室做好消毒隔离。 13、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 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 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切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三、诊断与报告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同时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的及时发现与诊断。 (三)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措施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协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落实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 落实措施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落实措施 一、落实手卫生措施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使用隔离衣,对于VRE患者必须穿一次性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应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3、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手术病人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消毒隔离工作。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在执行诊疗操作前,必须停止清洁环境及减少人员走动,医护人员要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执行无菌技术,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和防控措施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 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登记在《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附件1)并报院感办。 3、院感办每天到微生物实验室收《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处理。 二、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 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污染的危险因素。 (二)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预防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防护措施 1、隔离患者标识明确收治科室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细菌感染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病室不足时可考虑进行床边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 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年4月1日颁布)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在门上粘贴隔离标识,多重耐药菌感染为接触隔离,应为蓝色标识。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进行床旁隔离时,接触隔离标识可贴在床尾床号牌上。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应遵循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避免因医护操作造成交叉感染。 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2、医务人员着装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交叉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在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护目镜。 3、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手部皮肤如有明显污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皮肤无明显污染,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做手消毒。 4、常规消毒措施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 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图、B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须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如患者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师应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或在检查单上标注患者感染情况,便于检查科室作好相关准备,防止感染的传播。患者检查完毕后,其接触过的物体表面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如感染患者转送至其他科室时,须向转诊科室说明针对患者采用的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隔离病室须固定专用的保洁工具(抹布、拖布)进行室内清洁和消毒,避免与其他病室的保洁工具交叉使用。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每日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用专用的水池或桶清洗、消毒处理。 5、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患者用过的所有敷料、一次性医疗器械等医疗废物须放入专用黄色医疗废物袋内,锐利器具用后及时放入专用利器盒内,由专业的环卫公司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患者隔离 1、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减少、限制人员出入。 2、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隔离时,在病历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 4、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其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 5、在患者转科时,须向接收科室说明该病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交待接触传播的预防措施。 6、在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培养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解除隔离时应对房间进行彻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我部组织制定了《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一一年一月十七日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