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ceph8.0头影测量与手工头影测量的比较研究

Winceph8.0头影测量与手工头影测量的比较研究
Winceph8.0头影测量与手工头影测量的比较研究

Winceph8.0头影测量与手工头影测量的比较研究【摘要】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头影测量分析软件winceph8.0与手工头影测量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40张正畸科初诊患者的x线头颅侧位片,分别运用winceph8.0软件和手工进行stiner 分析法的测量,并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在角度和线距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计算机辅助头影测量分析软件winceph8.0可替代手工头影测量并且更适合在口腔正畸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头影测量手工计算机

域,目前它已成为口腔正畸、正颌外科领域中辅助诊断设计和制定治疗方案最为常用的方法。它的发展可概括为:人工测量分析法、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法、计算机自动测量分析法。研究表示计算机自动测量分析其准确性尚未超过人工定点[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量的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系统已得到深入的研究并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并且出现了三维测量、诊断技术,但由于三维数据应用的复杂性及三维诊断技术还不完善,使之无法广泛被接受与认可[3]。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二维的头影测量方法仍将继续应用[4]。有关x线头影测量的手工法与计算机机测法的比较,曾有学者做过一些研究,但未达到共识[5,6]。计算机头影测量分析的结果与传统的常规手工测量方法的结果是否相同,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winceph8.0头影测量软件和手工对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所测项目进行对比研究,

讨论该x线头影测量软件临床使用的可靠性。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2011年6月~2011年8月的正畸初诊患者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40张。选择x线片的标准为x线片的质量可保证研究所需标志点的识别。

1.2研究方法

将选定的40张x线头颅侧位片覆以常规硫酸纸,固定于灯箱,利用同一把直尺、分规进行描图、角度和线距的测量。再将这40

张x线头颅侧位片用扫描仪以200dpi的扫描分辨率、jpeg格式输入计算机,使用winceph8.0头影测量分析系统进行定点、角度和线距的测量。将所得数据与手工描图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描图、定点、测量均由同一医生独立完成。每次测量5次,两周后再对40张x线片分别重新进行手工测量和winceph8.0软件机测,计算两次测量结果平均值。

1.3测量项目

sna,snb,anb,sl(㎜),se(㎜),snd,u1-na(㎜),u1-na(°),u1-l1,l1-nb(㎜),l1-nb(°),op-sn,po-nb(㎜),gogn-sn 1.4统计方法

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配对t检验。

华西医科大学X线头影测量临

华西医科大学X线头影测量临床分析法 该方法系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采用了各方法中一些容易定点、简明实用的计测项目作为临床常规的综合分析法。计测项目中,按颅、上颌、下颌、面高、牙及牙槽高的顺序,共29项线距及角度等计测内容,以便达到简明迅速的诊断目的。其常用测量项目如下: 一、颅、颌: 1、前颅底平面—上齿槽座点角(SNA):蝶鞍点和鼻根点连线与鼻根点和上齿槽座点连 线相交之后下交角,代表了上颌骨基骨相对于颅底的前后向位置关系。 2、前颅底平面—下齿槽座点角(SNB):蝶鞍点和鼻根点连线与鼻根点和下齿槽座点连 线相交之后下交角,代表了下颌骨基骨相对于颅底的前后向位置关系。 3、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鼻根点和上齿槽座点连线与鼻根点 和下齿槽座点连线相交之下交角,代表了上下颌基骨间的前后向位置关系。 二、上颌: 4、上齿槽座点—翼上颌裂点(A—Ptm):翼上颌裂点和上齿槽座点在眶耳平面上的投 影点之间的距离,代表了上颌骨基骨的长度。 5、蝶鞍点—翼上颌裂点(S—Ptm):翼上颌裂点和蝶鞍点在眶耳平面上的投影点之间的 距离,代表了上颌骨后缘相对于前颅底的前后向位置关系。 6、腭平面—眶耳平面夹角(PP—FH):腭平面与眶耳平面的夹角,代表了腭平面的倾斜 度。 三、下颌:

7、下颌角点—颏前点(Go—Pg):分别从下颌角点和颏前点向下颌平面(通过颏下点和 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作垂线,两垂足之间的距离,代表了下颌体的长度。 8、下颌角点—髁突最上点(Go—Co):分别从下颌角点和髁突最上点向下颌升枝平面 (下颌升枝后缘切线)作垂线,两垂足之间的距离,代表了下颌升枝的长度。 9、髁突后缘切点—蝶鞍点(Pcd—S):分别从下颌髁突后缘切点和蝶鞍点向眶耳平面作 垂线,两垂足之间的距离,代表了下颌髁突的前后向位置关系。 10、下颌平面角(MP—FH):下颌平面(通过颏下点和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与眶耳平 面相交之前下交角,代表了下颌平面的倾斜度。 11、Y轴角(SGn—FH):Y轴(蝶鞍点和颏顶点连线)与眶耳平面相交之前下交角,代 表了面部相对于颅部向前下发育的程度。 12、面角(NPg—FH):面平面(鼻根点和颏前点连线)与眶耳平面相交之后下交角, 代表了下颌的凸缩程度。 四、面高: 13、上面高(N—ANS):鼻根点和前鼻嵴点在垂直于眶耳平面的垂线上的投影点之间的 距离,代表了面上份的高度。 14、下面高(ANS—Me):颏下点和前鼻嵴点在垂直于眶耳平面的垂线上的投影点之间的 距离,代表了面下份的高度。 15、后面高(S—Go):分别从蝶鞍点和下颌角点向眶耳平面的垂线作垂线,两垂足之间 的距离就代表了后面高。 五、牙测量: 16、上下中切牙角(U1—L1):上下中切牙长轴相交之后交角,代表了上下中切牙的倾 斜度。

头影测量分析法 (韩睿 整理)

Downs分析法(10项): 1.面角:面平面与眼耳平面相交之后下角 2.颌凸角:NA与PA延长之交角 3.A-B平面角:AB或其延长线与面平面的交角 4.下颌平面角: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的交角 5.Y轴角:Y轴与眼耳平面相交之下前角 6.牙合平面角:牙合平面与眼耳平面之交角 7.上下中切牙角:上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 8.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之交角 9.下中切牙—牙合平面角:下中切牙长轴与牙合平面相交之下前角 10.上中切牙凸距:上中切牙切缘至APo连线的垂直距离(mm),当上中切牙切缘在APo连线前方时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Steiner分析法(14项): 1.SNA角 2.SNB角 3.ANB角 4.SND角(D点为下颌骨性联合中心) 5.U1—NA角:上中切牙长轴与NA连线之交角 6.U1—NA距:上中切牙切缘至NA连线的垂直距离 7.L1—NB角:下中切牙长轴与NB连线之交角 8.L1—NB距:下中切牙长轴至NB连线的垂直距离 9.Po—NB:颏前点至NB连线的垂直距离 10.U1—L1角:上下中切牙长轴之后交角 11.OP—SN角:牙合平面与前颅底平面之交角 12.GoGn—SN角 13.SL:从颏前点向前颅底平面作垂线,其垂足至蝶鞍点的距离 14.SE:从髁突最后点向前颅底平面作垂线,垂足至蝶鞍点的距离 注:SL与SE两项测量相结合,可了解下颌位置的变化及下颌生长发育情况 Wylie分析法(10项): 以下前四项以眼耳平面为基准平面 1.Co—S:髁突后切线垂线至蝶鞍中心店垂线间之距离 2.S—Ptm:蝶鞍中心垂线至翼上颌裂垂线的距离 3.ANS—Ptm:翼上颌裂垂线至前鼻棘垂线的距离 4.Ptm—6:翼上颌裂垂线至上颌第一恒磨牙颊沟垂线距离 5.下颌长度:以下颌平面为基准平面,髁突后缘作切线垂直下颌平面,再从颏前点作切线垂直下颌平面,测量垂线间的距离 以下五项从鼻根点、前鼻棘点及颏下点作线与眼耳平面平行,而测量各平行线间的垂直距离 6.全面高:N—Me:鼻根点与颏下点的垂直距离 7.面上部高:N—ANS: 8.面下部高:ANS—Me: 9.N—ANS/N—Me×100%: 10.ANS—Me/N—Me×100%:

X线头影测量分析

目录 ?1拼音 ?2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3头颅定位X线照像和头影图的描绘 o 3.1头颅定位X线照像 o 3.2头影图的描绘 ?4常用X线头影测量的标志点及平面 o 4.1头影测量标志点 o 4.2头影测量平面 ?5常用硬组织测量项目 o 5.1上下颌骨的常用测量项目。 o 5.2上下前牙的常用测量项目 o 5.3面部高度的常用测量项目 ?6电子计算机化的X线头影测量 o 6.1电子计算机化的X线头影测量特点 o 6.2电子计算机化X线头影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o 6.3数学模型的建立 [返回]1拼音 X xiàn tóu yǐng cè liàng fèn xī X线头影测量(Cephalometrics),主要是测量X线头颅定位照像所得的影像,对牙颌、颅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颌、颅面的检查、诊断由表面形态深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几十年来X线头影测量一直成为口腔正畸及口腔外科等学科的临床诊断、治疗设计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X线头影测量于60年代初开始在口腔正畸的科研及临床工作中应用。70年代末,电子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亦开始应用于我国口腔正畸临床及科研工作上。[返回]2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1研究颅面生长发育:X线头影测量是研究颅面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通过对各年龄阶段个体作X线头影测量分析,从横向研究颅面生长发育,同时也可用于对个体不同时期的测量分析,而作颅面生长发育的纵向研究。由于X线头颅照像是

严格定位的,因而系列的X线头颅片具有可靠的可比性。Brodie1941年以X线头影测量,对出生后3个月至8岁的儿童的颅面生长发育作了纵向研究,所得出的头影生长图迹重叠图,至今仍广为应用。Enlow提出并为大家所推崇的颅面生长发育新理论,也是以X线头影测量作为研究手段。林景榕在60年代中亦以X线头影测量对我国儿童的颅面生长发育作了横向研究。林久祥、张兴中等在90年代中纵向研究分析了我国儿童的颅面生长发育。通过颅面生长发育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明确了颅面生长发育机制,快速生长期的年龄、性别间差异,以及颅面生长发育的预测。 2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颅面畸形的个体进行测量分析,可了解畸形的机制、主要性质及部位,是骨骼性畸形抑或牙合性畸形,使对畸形能作出正确的诊断,而这种诊断的依据,来源于明确了颅面软硬组织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而对于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基础,又首先必须通过X头影测量对正常合人颅面结构进行分析,得出正常合人各项测量的参考标准,并应用到对畸形的诊断分析中去。 3确定错合畸形的矫治设计:从X线头影测量分析研究中得出正常合关系可存在于各种不同的颅面骨骼结构关系中,而一些牙齿的位置能在一定的颌面结构下得到稳定,因而当通过测量分析牙颌、颅面结构后,根据错合的机制,可确定颌位及牙齿矫治的理想位置,从而制定出正确可行的矫治方案。 4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变化:X线头影测量亦常用作评定矫治过程中,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发生的变化,从而了解矫正器的作用机制和矫治后的稳定及复发情况。如关于口外支抗唇弓矫正器及下颌颏兜矫正器等对牙颌、颅面结构的作用及变化,都是在使用X线头影测量以后才得以明确和澄清的。 5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需进行外科正畸的严重颅面畸形患者进行颅面软硬组织的分析,得出畸形的主要机制,以确定手术的部位、方法及所需移动或切除颌骨的数量,同时应用X线头影图迹进行剪裁,模拟拼对手术后牙颌位置,得出术后牙颌、颅面关系的面型图,为外科正畸提供了充分的根据,从而提高了其诊断及矫治水平。 6下颌功能分析:X线头影测量还可以用来研究下颌运动,语言发音时的腭功能以及息止合间隙等方面的功能分析。也有用于下颌由息止位至咬合时髁突、颌位等位置运动轨迹的功能研究。 [返回]3头颅定位X线照像和头影图的描绘 3.1头颅定位X线照像 (1)头颅定位仪: 用作头影测量的X线头颅像,必须要在头颅定位仪(cephalometer)的严格定位下拍摄。因为只有完全排除了因头位不正而造成的误差后,各测量结果才有分析比较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