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物理上册113《提高机械效率》(新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讲精练4-3 平面镜成像(含答案解析)

专题4.3 平面镜成像 课前预习 1.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2.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3.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4.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生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 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例题1】(2019湖南湘潭)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他与镜中“自己“的距离是m,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2;等大;虚。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m,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他与镜中“自己“的距离是1m+1m=2m;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是由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点,所以某同学在镜中的像是虚像;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是等大的虚像。 【例题2】(2019四川南充)如图,在舞蹈室的墙面上装有一块平面镜,王老师用一激光笔从S点照向镜面,在地面上P点看到一光斑,请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光路图。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 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 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关于大学物理教材.pdf

大学物理教材.pdf 文档介绍:1------------------------------第一章绪论§1.1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它的英文词physics来源于希腊文,原义是自然,而中文的含义是“物”(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理”(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中文含义与现代观点颇为吻合.现代观点认为物理学主要研究:物质和运动,或物质世界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物质的基本组成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物质可以小至微观粒子——分子、原子以至“基本”粒子(elementaryparticles).所谓基本粒子,顾名思义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本身没有结构.然而基本与否与人们的认识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有关,因此对“基本”的理解有阶段性.有鉴于此,物理学家简单地称之为“粒子”.有时为了表达认识的层次,我们仍然可以说:“现阶段的基本粒子为……”.当前我们认为基本粒子有轻于(lepton)、夸克(quark)、光子(photon)和胶子(gluon)等等.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自由夸克.此外,分数电荷、磁单极也在寻找之列.我们周围的物体是物质的聚集状态.人们可以用自己的感官感知大多数聚集状态的物质,并称它们为宏观(macroscopic)物质以区别前面所说的微观(microscopic)粒子.居间的尺度是介观(mesoscopic),而更大的尺度是宇观

(cosmological).场(field)传递相互作用,电磁场和引力场就是例子.在物理学的范围内,物质的运动是指机械运动、热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原子核和粒子间的反应等等.运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首先是作为物质 运动的舞台,但最后也成了物理学研究的对象.现在知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四种,即万有引力、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爱因斯坦(A.Einstein,1879—1955)生前曾致力于统一场论的工作,试图用统一的理论来描述各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 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 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 )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 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2.投影仪; 3.放大镜。 【例题1】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时, 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答案】10~20cm, 改变光路。 【解析】本题考查投影仪成像原理。投影仪、幻灯机都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10~20 cm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成像时,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 知识点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 1.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交卷、屏幕。

3.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例题2】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 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答案】C 【解答】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正确。 B.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正确。 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在物距不变的条件下,乙照片中彩色菜花大些,则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的焦距需调得大些,故C错误、D正确。 一、选择题 1.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 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大学物理基本要求(正式)word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正式报告稿)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详见附表) 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为核心内容,共74条,建议学时数不少于126学时,各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A类内容各部分的学时分配进行调整;B为扩展内容,共51条。 1.力学(A:7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5条) 2.振动和波(A:9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 3.热学(A:10条,建议学时数14学时;B:4条) 4.电磁学(A:20条,建议学时数40学时;B:8条) 5.光学(A:14条,建议学时数18学时;B:9条) 6.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A:4条,建议学时数6学时;B:3条) 7.量子物理基础(A:10条,建议学时数20学时;B:4条) 8.分子与固体(B:5条) 9.核物理与粒子物理(B:6条) 10.天体物理与宇宙学(B:3条) 11.现代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自选专题) 三、能力培养基本要求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

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精讲精练含解析新版

专题5.2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扫描: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2.投影仪; 3.放大镜。 知识点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 1.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交卷、屏幕。 3.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重点难点解读: 重点了解如下基本知识 1.生活中的透镜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对点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透镜 【例题1】(2019云南模拟题)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

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答案】10~20cm,改变光路。 【解析】本题考查投影仪成像原理。投影仪、幻灯机都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10~20 cm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成像时,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 知识点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 【例题2】(2019四川自贡)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 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答案】C 【解答】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正确。 B.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正确。

大学物理实验电子书

绪论 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手段。借助于实验,人们可以突破感官的限制,扩展认识的境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近代科学历史表明,自然科学领域内的所有研究成果都是理论和实验密切结合的结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的运用日益广泛和复杂,实验的精确程度越来越高,实验环节在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物理实验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物理实验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理概念的确立、物理规律的发展、物理理论的建立都有赖于物理实验,并受物理实验的检验。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人类文明史上的每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是以物理学的进步为先导的,物理实验在其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如,法拉第等人进行电磁学的实验研究促使了电磁学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了电力技术与无线电技术的诞生,形成了电力与电子工业;放射性实验的研究和发展导致原子核科学的诞生与核能的运用,使人类进入了原子能时代;固体物理实验的研究和发展导致晶体管与集成电路的问世,进而形成了强大的微电子工业与计算机产业,使人类步入信息时代。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学科互相渗透、交叉与综合为特征。物理实验作为有力的工具,其构思、方法和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结合已经取得巨大的成果。不容置疑,今后在探索和开拓新的科技领域中,物理实验仍然是有力的工具。 物理实验的任务和目的 物理实验是对工科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其中包括: ① 能够自行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作好实验前的准备。 ② 能够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③ 能够运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判断。 ④ 能够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说明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⑤ 能够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3)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初二物理上册质量 知识讲解

质量 【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的概念; 2、了解生活中的测量质量的器具,掌握天平的用法; 3、会用天平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 【要点梳理】 要点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千克(㎏),常用单位还有克(g )、毫克(mg )、吨(t )。 3、单位换算:3110g kg -=;3611010mg g kg --==;3 110t kg = 要点诠释: 1、质量是物体的性质,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对物体的质量我们要有一定的认识,1分米3水的质量是1千克,初二同学的质量大约是40千克~80千克,一头牛的质量大约是1吨,3粒玉米大约是1克。 要点二、质量的测量 【高清课堂《质量 体积 密度》356649(质量)】 1、测量工具:天平,生活中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器具有台秤、案秤、电子秤等。 2、天平的构造: 3、天平使用: (1)放平: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 (2)归零: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3)调平:调节天平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4)称量:称量物体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砝码用镊子夹取,砝码的放置顺序是从大到小),当最小的砝码也不能使横梁平衡时,应通过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 (5)读数: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 要点诠释: 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 2、保持天平干燥,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 3、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不要把砝码弄脏,以免锈蚀。 4、在使用前首先要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 5、天平指针偏左偏右与平衡螺母旋出旋入的关系: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侧说明左边沉,平衡螺母应向右移;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右边沉,平衡螺母应向左移。 6、注意调好的天平不能在桌面上移动,移动后要重新调节,天平的左右盘是不同的。是不能互换的。横梁上的螺母更是不能再动,否则横梁的平衡就被破坏。 【典型例题】 类型一、质量 1、(2015?北京一模)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水凝固成铁块 B.将一块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 C.菜刀被磨光以后 D.将铁丝用拔丝机拉长 【思路点拨】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及温度的变化无关。 【答案】C 【解析】A、铁水凝固成铁块,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将一块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不合题意;C、把菜刀表面磨光,所含有的铁物质在减小,质量也会变小,符合题意;D、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不合题意;故选C。 【总结升华】判断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关键是抓住“物质的多少”是否改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及其特性的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举一反三: 【变式】天平的每一个砝码都有一定的质量,它们的质量在下述情况下会发生改变的是() A.生锈了 B.放在月球上 C.掉在干净的水泥地上碰了一下 D.气温升高 【答案】A 2、【高清课堂《质量体积密度》356649例题1】以下数据中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 A、一个大西瓜大约重1000g B、1kg的鸡蛋大约能有40个 C、一个普通初中生的体重大约在45kg左右 D、一瓶标有“550mL”的饮用水的质量大约为1kg E、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F、食堂里一个馒头的质量大约100g 【答案】C、F 【解析】A、一个大西瓜大约5kg左右;B、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故B错误;C、一个普通初中生的体重大约在45kg左右,是对的;D、一瓶标有“550mL”的饮用水的质量大约为550g,学了密度知识后大家能够计算出来;E、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十几克;F、食堂里一个馒头的质量大约100g,是对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2016汇总

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 、B 、C 都影响D ,我们研究B 对D 的影响,就保持A 和C 不变。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 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 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 1212V V V V + 1m /s =3.6km /h 1km /h=6.31m /s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视频教程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视频教程 新学期开始,很多学生都升入初二。物理作为初二必修的一门课程究竟要怎样学才能学好呢?如今,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已成为很多同学关心的话题。希望编者为您提供的下述资料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物理知识,就必须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要产生兴趣,就要爱观察,勤思考,多动手,善于发现问题,对生活、生产中常见的自己不明白的现象或事物多问为什么,促使自己产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求。 多动手,除课堂上多参与做课本上的实验外,还要多动手做小实验,制作小玩具等。使自己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对物理实验原理的追求。这样就会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毅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树立学习物理的基本观点。1、实验的观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中的许多基本规律都是从实验中总结出的。物理实验不单是物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还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物理观点。对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物理现象,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中要从观察、操作入手,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测量、记录数据、分析结果、排除故障等。提高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量的观点: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科学,它表现在物理量不但可以

观察,而且可以量度。因此,必须有量和单位的规定,例如速度、力、质量等。物理规律可以准确地揭示各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例如密度公式ρ=m/v,压强公式?P=F/S。 3、力、能量的观点:力和能量是贯穿中学物理知识的两条主线。比如,力学中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热学中有分子力,电磁学中有电磁力,通过力就可以将各部分知识联系起来,同样也可以通过能量将力学、热学、电学知识联系起来。如磨擦可以产生热,内能可以做功等。学习中要注意不同形式的物质运动,均可从力或能量的角度去分析。 三、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研究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不但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习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中学物理中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等。 物理方法是根据物理学研究和教学自身的特点而产生的,如观察法、实验法等。这些方法集中体现了物理学研究方法的特色,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学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工具,在中学物理中涉及的数学方法较多,如比值法(常用于定义物理量)、图像法(常用于实验数据分析)、描图法、列表法等,学习掌握好这些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是学习物理知识必需

大学物理课本答案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一. 选择题: 1.(D) 2.(D) 3.(C) 4.(B) 5.(B) 6.(D) 7.(B) 8.(C) 9.(B) 10.(B) 11.(D) 12.(C) 13.(B) 14.(C) 二. 填空题: 1.)/](5cos 5sin [50s m j t i t +-; 0; 圆. 2.)/](sin 2cos )[(222s m t t Ae t ωβωωωββ+--; )()12(21 s n πω +. 3.t S ?; t v ?-02 . 4.bt v +0; 2402/)(R bt v b ++. 5.)/(162 2s m Rt ; )/(42 s r a d .6.(1)、(3)、(4)是不可能的. 7.3 22S S +. 8.2 /4s m j i +-. 9.s m /20. 10.2 /1.0s m .11.)/(2 s m c -, )/(/)(2 2 s m R ct b -;)(//s c R c b ± . 12.变速率曲线运动; 变速率直线运动. 13.)/(2/2 s m g -, g v g v 3/3230cos /202=. 14.s m /3.17, s m /20. 15.g v /cos 2 20θ. 三. 计算题: 1. 解:(1))/(5.0/s m t x v -=??=; (2)2 69/t t dt dx v -==, s m v /6)2(-=; (3)m x x x x s 25.2|)5.1()2(||)1()5.1(|=-+-=. 2. 解:t dt dv a 4/==,tdt dv 4= ?? =t v t d t dv 0 4, 22t v = 2 2/t dt dx v == ? ?=x t dt t dx 10 22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品】

教科版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 、B 、C 都影响D ,我们研究B 对D 的影响,就保持A 和C 不变。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 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 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1212V V V V + 1m /s =3.6km /h 1km /h=6.31m /s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讲精练5-2 生活中的透镜

专题5.2 生活中的透镜 1. 生活中的透镜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2.投影仪; 3.放大镜。 【例题1】(2019云南模拟题)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答案】10~20cm , 改变光路。 【解析】本题考查投影仪成像原理。投影仪、幻灯机都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10~20 cm 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 课前预习 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

影仪成像时,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 知识点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 1.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交卷、屏幕。 3.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例题2】(2019四川自贡)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 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答案】C 【解答】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正确。 B.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B正确。 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在物距不变的条件下,乙照片中彩色菜花大些,则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的焦距需调得大些,故C错误、D正确。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讲精练3-4 升华和凝华(含答案解析)

专题3.4 升华和凝华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2.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灯丝变细,冰冻的衣服变干等.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雪、冰花、雾凇的形成等. 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如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放在衣橱内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如树枝上的雾凇、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 【例题1】(2017·济宁)如图所示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是由于水蒸发吸热所致;B选项中水烧开冒出的“白气”是从壶中汽化出来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放出热量液化而成的小液滴;C选项中雪在低于0℃的环境中发生了升华现象,直接从固态变成了气态跑到空气中去了;D选项中湿衣服变干是水发生了蒸发,属于汽化现象. 【例题2】(2019山东枣庄)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霜的形成 【答案】D 【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知识点解读与典例突破 课前预习

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A、河里的冰化成水,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知识点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⑴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钨)会变细,灯泡内壁会变黑。 ⑵人工降雨:人们从陆地向云层发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从飞机上向云层撒干冰,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这一实例中包括几种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 【例题3】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升华;液化。 【解析】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盒内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此过程中吸热,使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 【例题4】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杯中液态氮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不变;凝华. 【解析】物质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杯子的温度急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杯子,在其表面凝华形成霜. 知识点三:物质的三态联系

大学物理学习心得体会(2020年整理).pdf

大学物理学习心得体会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物理学有关知识和我们对于大学物理解题方法课程中所学到的方法的论述以及对大学物理实验的一些感慨和学习体会。 关键词物理学解题方法物理实验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the knowledge of physics ,the methods of sloving physics questions and our felling about the college physics。 Key words physics; the methods of sloving physics questions; the experience of physics 从初中正式开始学习物理到现在已经接触物理近七年了,这期间对物理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首先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和运动规律的,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分为:经典力学及理论力学(Mechanics)——研究物体的基本规律的规律;电磁学及电动力学(Electromagnetism and Electrodynamics)——研究、物质的电磁运动规律及电磁辐射等规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研究物质的统计规律及其表现;和(Relativity)——研究物体的高速运动效应,相关的规律以及关于时空相对性的规律;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观现象以及基本运动规律等 此外,还有: 、、原子分子物理学、、、、、、、、、电磁学、、无线电物理学、、、、、、、、、和空气动力学等等。 通常还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统称为四大力学。 而大学的物理学习让我对物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大学物理学”是理工科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该课程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该课程所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的,也是创新人才成长所必须掌握的。 大学物理的学习包括物理课程的学习,物理解题方法的学习以及物理实验的学习。 通过物理解题方法的学习,使我们对于大学物理题的解法有了统一的认识。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解题中常用的方法: 一、简谐振动的描述方法:1.解析法2.旋转矢量法3.图线法。 二、简谐波波函数的计算方法:1.从沿波的传播方向振动时间落后角度求简谐波波函数的计算方法。2.从沿波的传播方向相位落后角度求简谐波波函数的计算方法。3.根据简谐波波函数的一般表达式求出波函数的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