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_韩飞

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_韩飞
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_韩飞

-49-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7卷第20期

价值有待商榷[2]。

总之,该治疗模拟了椎弓根螺钉撑开反张复位的原理,通过按震法松解粘连和小关节交锁,利用软组织复合体的协同作用,来达到复位的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复位确切、牵引时间短及病人痛苦小等优点。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176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80-783

作者简介:

陈景宇(1970),男,汉族,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人,骨伤科副主任中医师。

编辑:段苏婷编号:ER-14111015(修回:2015-07-19)

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TCM

韩飞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5)20-0049-02 证型:ID

【摘要】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应用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的效果,用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接收并确诊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予以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经12周的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以及12周以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有关临床表现,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与缓解,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优于对照组的72.0%,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3例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6.0%,对照组中10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应用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TCM treatment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active stage. Methods: 100 cas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the therapy of Qingre Jiedu Tongluo. Results: Clincial symptom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90.2% in the observed group,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ctive stage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the therapy of Qingre Jiedu Tongluo was safe and reliable,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Keywords】The therapy of Qingre Jiedu Tongluo; Active stage rheumatoid arthritis; Curative observation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5.20.025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类疾病[1]。该病的治疗费用偏高,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经济负担[2]。临床实践治疗发现,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降低医疗开销,并且减少并发症[3]。研究选择于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用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通过临床症状与常规检查确诊的10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患者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45.68±5.36)岁;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38例,女12例,患者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45.25±5.41)岁。患者主要表现出肌关节瘀血、行动不便等症状,且无其他慢性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以及氨喋呤片。第1周患者口服甲氨喋呤片(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674),1次/周,剂量从3片开始,每周增加1片,最多增加到6片;柳氮磺胺吡啶片(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405),2片/次,3次/d,每周日剂量增加1片,最多增加到4片/次,3次/d。在病情得到缓解以后慢慢

-50-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5 V ol.(7) No.20

减少药量为2片/次,3次/d。观察组采用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方案:全蝎(冲服)3g,胆南星、桂枝、羌活各6g,苍术9g,防己、川芎、山慈菇、甘草、白芷、神曲各10g,黄柏12g,络石藤、威灵仙、白芍、青风藤各15g,白花蛇舌草、金银花各30g。水煎服,1剂/d,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

1.3 疗效观察

采用DAS28评分标准评判,疗效判定如下[4]:①显效:患者的症状好转甚至痊愈,DAS28评分降低1.2分以上;②有效:患者的症状改善,且DAS28评分降低0.5~1.2分;③无效:上病情较治疗前无显著的变化,且DAS28评分降低小于0.5。

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恶心呕吐、腹泻与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

x±)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缓解,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优于对照组的7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 50 20(40.0) 16(32.0) 14(28.0) 36(72.0)

观察组 50 28(56.0) 18(36.0)4(8.0) 46(92.0)x2 2.564 0.178 6.775 6.775 P >0.05 >0.05 <0.01 <0.0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0%,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0.0%,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组别n 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总不良反应

对照组 50 4(8.0)3(6.0)3(6.0) 10(20.0)

观察组 50 1(2.0)1(2.0)1(2.0)3(6.0)x20.842 0.260 0.260 4.332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类疾病[5],但是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关节炎临床表现为损害滑膜关节,从而导致滑膜感染引起炎症,进而伤害到关节软骨,引起关节畸形以及部分功能丢失[6]。据相关文献报道,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于湿热毒邪无法及时根除,使得病情反复,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毒物质的堆积造成了经络的堵塞,长期不清理对身体的伤害更大[7]。临床治疗发现及早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展开治疗,并且合理用药,治愈的机率较大[8]。

本次研究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应用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进行治疗。在药方中,山慈菇具有清毒热以及消肿的作用;金银花不仅可以去除毒热痹痛,更可以消除红、热、肿、痛;白花蛇舌草在治疗毒热肿痛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而青风藤和威灵仙的结合使用对消瘀通络以及祛风除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最后将这些药联合使用,更加可以清热解毒、消瘀散肿,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起到很好的疗效。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2.0%和72.0%,差异显著(P<0.05),表明了应用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优越性。另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0%和18.0%,差异显著(P<0.05),表明了应用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应用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邓元龙.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01):115-117

[2]杨国华.活血通络养阴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08):26

[3]林燕,李兴广.解毒通络法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理论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2,31(03):191-192

[4]张晶,龙丽,周乔.综合管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控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07):551-553

[5]李定培.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5):51-52

[6]李延萍,谢微杳.小柴胡加味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05):920-921

[7]周玉秀,刘恩令,柴连海.DcR3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09):1253-1255

[8]张胜兰,刘玲玲,张炳权.C反应蛋白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04):578-579

编辑:段苏婷编号:ER-14120827(修回:2015-07-19)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docx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4 月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 用X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 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 对初始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 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 蝶呤单用(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使用率仅为55.9%。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 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 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以快速控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 可考虑对其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盘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盘点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类风湿性关 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统计表明,RA在全世界均有发病,平均发病率为1%,而我国患病率为0.3%~0.4%。临床上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其主要特征,可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功能下降,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物(SAARDs)、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中药及中药制剂,国内市场的治疗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和中药及中药制剂。近年来,中药抗RA 作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抗RA作用的效果显著,同时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适宜长期服用,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RA独特的优势。【治疗RA的化学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也称作一线抗风湿药。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非甾体抗炎药上市。NSAIDs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终生成前列环素(PGI2)、前列腺素(PGE1,PGE2)和血栓素A2(TXA2),减少

前列腺素、血栓素等炎性介质的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等作用。20世纪90年代COX异构体理论的提出使选择性COX-2抑制剂用于RA治疗成为现实。这类药在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同时较少干扰COX-1在胃肠、肾和血小板中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胃肠不良反应较传统NSAIDs明显降低。NSAIDs对COX-1,COX-2选择性不同,将NSAIDs分为4类:①COX-1特异性抑制剂,如小剂量的阿司匹林;②COX非特异性抑制剂,绝大多数传统的NSAIDs如布洛芬、消炎痛、双氯芬酸等;③COX-2倾向性抑制剂,如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尼美舒利;④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等,另有艾瑞昔布,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一类化合物,已于2011年5月获得SFDA的批准。 NSAIDs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肾不良反应等。此外,头痛、认知障碍、过敏反应等也常使患者终止治疗,很大程度的限制了NSAIDs的使用,现如今最为常用的治疗RA为阿司匹林、美洛昔康、沙利度胺、塞来昔布。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已应用百年,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阿司匹林主要通过对环加氧酶-1(cyclooxygenase-1,COX-1,PGH2合成酶-1)及环加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PGH2合成酶-2)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进行不可逆的乙酰化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指南 1 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 身性自身免疫病。本病以女性多发。男女患病比例约1:3。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我国大陆地区的RA患病率约为0.2%~0.4%。本病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出现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此外,患者尚可有发热及疲乏等全身表现。血清中可出现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和体征 RA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同时,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中、晚期的患者可出现手指的“天鹅颈”及“钮扣花”样畸形,关节强直和掌指关节半脱位,表现掌指关节向尺侧偏斜。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皮下结节,称为类风湿结节;心、肺和神经系统等受累。 2.2 实验室检查 RA患者可有轻至中度贫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IgG、IgM、IgA升高,多数患者血清中可出现RF、抗CCP抗体、抗修饰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MCV)抗体、抗P68抗体、抗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ACF)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或抗核周因子(APF)等多种自身抗体。这些实验室检查对RA 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2.3 影像学检查 2.3.1 X线检查:双手、腕关节以及其他受累关节的X线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及关节附近骨质疏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或脱位。根据关节破坏程度可将X 线改变分为4期(表1)o 2.3.2 磁共振成像(MRI):MRI在显示关节病变方面优于X线,近年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RA的诊断中。MRI可以显示关节炎性反应初期出现的滑膜增厚、骨髓水肿和轻度关节面侵蚀,有益于RA的早期诊断。 2.3.3 超声检查: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关节腔、关节滑膜、滑囊、关节腔积液、关节软骨厚度及形态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能直观地检测关节组织内血流的分布,反映滑膜增生的情况,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超声检查还可以动态判断关节积液量的多少和距体表的距离,用以指导关节穿刺及治疗。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06.99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4-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06.991)的患者。 2. 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 (4)AKA、APF、CCP (5)抗核抗体谱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完整版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 4?月 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 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用X 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目标是达 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对初始 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抗环瓜氨 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 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蝶呤单用 (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 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蝶呤的 使用率仅为 %。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累积使用量越大, 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 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 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DMARDs 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 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 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快速控 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可考虑对其逐 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RA患者处于持续临床 缓解状态1年以上,临床医师和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讨论是否停用(2C)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加强人们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大保证每个患者都能得到最为科学治疗,是人们的共同心愿。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对于患者的严重伤害,小编相信了解大家是很清楚的。那么风湿性关节炎哪种治疗方法效果最好呢?下面就让求医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能治好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这种疾病的治疗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当然,预防是最重要的,了解疾病的病因,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这种疾病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虽然本病的致残较高,但患有关节肿痛的病人只要对本病保持足够的警惕性,早期诊断及早期合理的治疗,仍可控制其发展,减少致残率,甚至治愈。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病程日久,缠绵难愈,关节畸形而称为“顽痹”、“尪痹”。中医认为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临床表现。 专家指出:类风湿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其他器官或组织,如肺、心、神经系统等亦可受累,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细胞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及骨组织侵蚀和破坏,关节结构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因为类风湿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所以一定要注意早期的治疗。 要想治疗疾病得从根本上去修复免疫系统,调节免疫机制平衡。避免受风、受潮、受寒: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或疾病复发前都有受凉、受潮等病史,提出了这些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春季雨水较多,是“百病好发”之际,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季节,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不要贪凉、空调不能直吹、不要暴饮冷饮等,秋冬季节要防止受风寒侵袭,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原则1、早期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西医诊断:第一 。 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ZY/)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 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 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 。 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4-2008)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 )的患者。 2. 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 (4)AKA、APF、CCP (5)抗核抗体谱 (6)心电图 (7)双手、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组织非特异性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抗心磷脂抗体、HLA-B27、电解质、肌酶谱、血脂、血尿酸、乙肝五项、抗结核抗体、尿沉渣分析、大便潜血、主要受累关节X线片、心脏彩超、腹部超声、骨密度、CT、MRI、关节超声以及其他合并系统损害的相关检查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最新指南(ACR 20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最新指南(2002年版) 美国风湿病学会发布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蚀性滑膜炎为特征,有些患者还有关节外受累的表现。RA的治疗指南和药物治疗监测始于1996年。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遵循循证医学,结合RA治疗的进展,对1996版的RA治疗指南作了更新。2002版的RA治疗指南包括治疗目标、起始评估、疾病活动评估、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各级医师在RA治疗中所承担的责任以及费用考虑等多方面内容,现摘译如下。 RA的治疗目标 图1.RA治疗示意图。粗线框代表治疗过程的关键点。MTX反应欠佳指MTX不能耐受,剂量加大至25mg/周仍疗效不满意,或者有药物禁忌证。DMARDs:缓解病情抗风湿药,NSAIDs: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RA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防止和控制关节破坏,阻止功能丧失及减少疼痛。图1总结了RA治疗的途径。治疗开始时要向病人进行有关疾病的教育,为控制症状,可适当选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NSAIDs 、关节注射糖皮质激素、并用或单用小剂量泼尼松。大多数新近诊断为RA的病人应该在明确诊断3个月内开始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 DMARDs治疗。RA常用的DMARDs见表2。

因为DMARDs作用主要是改善病情,而并非治愈RA,所以RA的治疗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患者应该定期随诊,评估疾病活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在使用DMARDs治疗期间出现病情反复发作、不可接受的疾病活动 如在接受最大强度的治疗方案3个月后病情仍进行性发展 、或关节进行性的破坏,则须考虑对原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如果病情活动仅限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关节,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能有效。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须尽早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可在短期内加大剂量。终末期关节破坏导致的难以忍受的关节疼痛或由于关节解剖结构显著改变而导致的功能受限,可行外科整形手术治疗。 经过足疗程单独或联合使用DMARDs治疗后病情仍在进展,提示病情顽固。RA最终治疗目标是达到病情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的定义如下:①炎症性关节痛消失 并非机械性关节痛 ;②无晨僵;③无疲劳;④关节检查中未发现滑膜炎;⑤影像学资料不提示骨关节进行性破坏;⑥血沉 ESR 及C-反应蛋白 CRP 水平正常。如病情不能完全缓解,则应控制疾病的活动性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维持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的治疗中要避免麻醉性止痛药物的依赖。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年4 月1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 : RA 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 (1A )。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 发布的RA 分类标 准与2010年ACR/EULA 既布的RA 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 床丧现、实骚莹检巻、影爍学检查提不町绘九类凤湿抉韦炎 注承生猶方武的调整. 包桔桂烟*摊制怵輕. 會理炊食和适当运动? 2010SF ACR/ElllAli 由/离欢病佰或度 弟老朕用小捫詁 短疗程能皮质激 盍和/或詈MID 站 单用来軌光特或 ?*??? 2种或址种恂统舍成 € 抨他打 堆將观有忙疗,麻 DMARDs 联用 X. ____________ _______ -J 达标 > 弘^个月监测1枕 k _ _ _J 疗做评佶. 疗效评佔’治 疔达标& 厠创剂DMARDs 或靶向舍床 生剧制捌D 鼎R 血威翳向 舍戎DMARD 営逐淅减量* 产密监連,谨肪蔑发 符合 符合 诊断芙风陵关D 炎 酊氨嫌吟无象忌 单同甲氟螟吟 13个月监攏1机 否(特别是存崔預护不良闵素} 是 否 是 1种桂统存成WARM"种环物 制剂DM 杠D 皆威1种毎嫌合Jft DKARD 屛童向合咸观ARM 餵持现有治疔,毎 3"个月监测】次 轨用另一种怦用申L 嗣不同的生勒制刑 DtfARD 営或矍鬥舍域DMARD M 厅达标= F _ _片 耨者赴于持线检床 缓脾 状壶1年以上 DMARDi'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 年 4?月 1 日出版的《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上次更新该指南是2010年。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 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 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 用X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目 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 对初始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抗 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 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蝶呤 单用(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欧美15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达到 83%,远高于其他药物,但我国甲氨 蝶呤的使用率仅为 55.9%。队列研究显示,RA患者诊断第1年内传统合成DMARDs药物的 累积使用量越大,关节置换时间越迟;早使用1个月,外科手术的风险相应降低 2%~3%[50]。甲氨蝶呤是RA治疗的锚定药[51]。一般情况下,2/3的RA患者单用甲氨蝶 呤,或与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联用,即可达到治疗目标[21,51]。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 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进行治疗 (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 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 快速控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 用糖皮质激素(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可考虑 对其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RA患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起来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那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有一定帮助。 原则一、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虽然病程比较长,但是病情发展较快,如果不及时治疗只要很短时间就会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全身残疾,严重时还会导致内脏损伤。因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治疗非常关键,患者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原则二、持之以恒。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其治疗过程也很漫长,患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坚持用药,不能因为短期内没有治疗效果而放弃治疗,更不能因为症状有所减轻而中断治疗,这样会导致病情加重。 原则三、正确用药。目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患者在用药时需要严格遵医嘱,切不可擅自更换药物种类和用量,更不能盲目相信所谓的"秘方"和"偏方",需要坚持正确治疗。 原则四、定期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顽固疾病,虽然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病情,但是却极易复发,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一旦出现症状可以及时治疗,此外,在用药时还应该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原则五、正规系统综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相对比较容易,但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但是给予患者系统正规的、早期有效的治疗是可以达到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积极的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我们提倡早诊断,早期正规系统综合治疗,适时早期功能训练坚持足疗程。 以上介绍的内容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旦发现、确诊,一定要及时的积极的进行治疗,并且要遵循以上所讲的这些原则,尽快的使病情得到恢复,千万不要拖延,那样会延误病情,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痛苦。 老中医珍藏几辈的腰腿痛秘方---值得收藏 老中医祖辈留下来的治疗各类风湿病,关节炎、脊椎肩周、腰腿痛、四肢麻木-五莲山药酒秘方方,秘方是经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这是无形资产。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这些药方收藏转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五莲山药酒秘方配方: 五莲山土虫20个、大柴胡根15克、清骨风10克 拉拉秧根15克、李枣根10克、山乌子2个、仙凌花3朵、贫丝网10克、球

内科学类风湿关节炎题库

内科学类风湿关节炎题库 单选题 1.不属于结缔组织病的疾病是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皮肌炎 C.硬皮病 D.痛风 E.红斑狼疮 (标答:D)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 A.心包炎 B.血管炎 C.关节滑膜炎 D.心内膜炎 E.结节性肉芽肿 (标答:C) 3.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哪类人群 A.35~50岁女性 B. 35~50岁男性 C.50~70岁男性 D.50~70岁女性

所有女性E. (标答:A) 4.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表现最早出现的是 A.畸形 B.晨僵 C.疼痛 D.肿胀 E. 功能障碍 (标答:C) 5.下列不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的关节外表现的症状是 A.类风湿结节 B.肺间质病变 C.肾脏损害 D.心包炎 E.轻中度贫血 (标答:C) 6.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双手指、腕关节、双足摄片可见关节面虫蚀样破坏,属于骨损害的哪一期 A.Ⅰ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

Ⅴ期E. (标答:C) 7.属于慢作用抗风湿药的是 A.布洛芬 B.扶他林 C.萘普生 D.塞来昔布 E.甲氨蝶呤 (标答:E) 8.关于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起效较慢 B.起效较快 C.胃肠道反应明显 D.不宜联合使用 E.初发病时经常选用 (标答:A) 9.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甲氨喋呤是目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免疫抑制剂 B. 糖皮质激素不作为常规治疗 C. 非甾体类抗炎药不宜联合应用 D. 早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采用滑膜切除术,可以控制疾病发展E. (标答:E) 填空题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僵硬常发生于,持续时间 在以上。 (标答:晨起、1小时) 2.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性,前者好发 年龄是岁,后者好发年龄是岁。 (标答:女性、35~50岁、20~40岁) 名词解释 1.晨僵 标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夜间休息后,晨起时关节出现较长时间的僵硬、胶着样感觉,一般持续1小时左右。其持续时间长短反映滑膜炎症的严重程度。 简答题 1.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标答: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6周);3组或3组以上关节肿(≧6周);腕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 )。 尪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 1. 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 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 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 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 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 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 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 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疗法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醪、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

2015 年 ACR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

2015 年ACR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 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新疗法的出现、方法学的改进以及出于对类风湿关节炎(RA)推荐意见范围扩展的需求,2015 年ACR 对2012 版ACR-RA 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制定了最新的2015 版ACR-RA 药物治疗指南。 在此次指南制定过程中所用到的核心条款和药物分类主要有以下内容: 表1 核心条款

表2 药物分类 2015 版ACR-RA 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六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1. 传统缓解病情抗风湿类药物(DMARDs)、生物类DMARDs(生物制剂)和托法替尼的使用以及相关的递减疗法、间断疗法和达标治疗(T2T); 2.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3. 生物制剂和DMARDs 在高危RA 患者(RA 患者伴随肝炎、充血性心衰、恶性肿瘤和严重感染)中的使用; 4. 疫苗在接受生物制剂或DMARDs 治疗的RA 患者中的使用; 5. 在使用生物制剂或托法替尼的RA 患者中结核病的筛选; 6. 使用传统DMARDs 时,RA 患者实验室指标的监测管理。 所有的专家意见分为两类:1 强烈推荐;2 条件性推荐。强烈推荐意味着专家组相信遵循推荐意见所带来的预期效应远大于不良反应(反之亦然),所以相应的治疗方案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而只有少数患者不适合。条件性推荐即推荐意见所带来的预期效应可能大于不良反应,所以相应的治疗方案适用于大部分患者,但也有少部分患者不适合。 一、针对有临床症状的早期RA 患者的推荐意见

二、针对已确诊RA 患者的推荐意见

1:强烈推荐;2:条件性推荐 三、针对RA 患者在接受DMARDs 治疗期间,实验室监测指标(全血细胞计数、肝脏转氨酶水平和血清肌酐水平)的最佳随访时间间隔的推荐意见 四、针对伴有中、高度疾病活动度、充血性心力衰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既往恶性肿瘤史或严重感染高风险因素的RA 患者的推荐

ACR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

A C R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 南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2015 年 ACR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 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新疗法的出现、方法学的改进以及出于对类风湿关节炎(RA)推荐意见范围扩展的需求,2015 年 ACR 对 2012 版 ACR-RA 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制定了最新的 2015 版 ACR-RA 药物治疗指南。 在此次指南制定过程中所用到的核心条款和药物分类主要有以下内容: 表 1 核心条款 表 2 药物分类 2015 版 ACR-RA 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六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1. 传统缓解病情抗风湿类药物(DMARDs)、生物类 DMARDs(生物制剂)和托法替尼的使用以及相关的递减疗法、间断疗法和达标治疗(T2T); 2.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3. 生物制剂和 DMARDs 在高危 RA 患者(RA 患者伴随肝炎、充血性心衰、恶性肿瘤和严重感染)中的使用; 4. 疫苗在接受生物制剂或 DMARDs 治疗的 RA 患者中的使用; 5. 在使用生物制剂或托法替尼的 RA 患者中结核病的筛选; 6. 使用传统 DMARDs 时,RA 患者实验室指标的监测管理。 所有的专家意见分为两类:1 强烈推荐;2 条件性推荐。强烈推荐意味着专家组相信遵循推荐意见所带来的预期效应远大于不良反应(反之亦然),所以相应的治疗方案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而只有少数患者不适合。条件性推荐即推荐意见所带来的预期效应可能大于不良反应,所以相应的治疗方案适用于大部分患者,但也有少部分患者不适合。 一、针对有临床症状的早期 RA 患者的推荐意见 二、针对已确诊 RA 患者的推荐意见 1:强烈推荐;2:条件性推荐 三、针对 RA 患者在接受 DMARDs 治疗期间,实验室监测指标(全血细胞计数、肝脏转氨酶水平和血清肌酐水平)的最佳随访时间间隔的推荐意见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作者:————————————————————————————————日期:

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 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M06.99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1-94)。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 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 。 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 候:风湿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4-2008)。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 M06.991)的患者。 2.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类风湿关节炎手术治疗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属于生活当中很常见的一类疾病,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我们不能忽视,要在患病的时候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才能早一些的康复,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危害,那么有必要去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手术治疗方法有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术治疗: 首先,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方法和保守治疗的方法,这是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很容易导致关节变形,其致残率是非常惊人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其次,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还有保守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在各方面的调理和中医、针灸等各种方法的运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综合治疗方法。 另外专家表示,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还需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要注重情志调畅、心理上的疏导,积极挖掘患者自身的免疫潜力。还要注意防范风寒湿等外邪再次入侵。患者朋友们还要预防感染、外伤、劳逸、天气、季节变化等因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方法: (一)一般疗法 发热关节肿痛、全身症状者应卧床休息,至症状基本消失为止。待病情改善两周后应逐渐增加活动,以免过久的卧床导致关节废用,甚至促进关节强直。饮食中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要充足,贫血显著者可予小量输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体炎等在病人健康情况允许下,尽早摘除。 (二)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用于初发或轻症病例,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环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达到消炎为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自然过程。本类药物因体内代谢途径不同,彼此间可发生相互作用不主张联合应用,并应注意个体化。 ⑴水杨酸制剂: 能抗风湿,抗炎,解热,止痛。如疗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剂量,才能有效。一般在饭后服用或与制酸剂同用,亦可用肠溶片以减轻胃肠道刺激。 ⑵吲哚美辛: 系一种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患者如不能耐受阿斯匹林可换用本药,每天2~3次,易产生副作用。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胃溃疡、头痛、眩晕、精神抑郁等。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原则

治疗 1、治疗目标RA病因未明,起病方式多样,病情轻重迥异,预后及转归差异很大,尚无根治方法。当前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痛苦,减轻和控制炎症,保护肌肉及关节功能,治疗和预防严重并发症,以使病人恢复满意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医者的主要责任是审视病情,制订出适合各个病人病情、病期的有效的、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方案目前常被采用的有以下3种方案: (1)金字塔方案。本方案第一线药物用非甾体抗炎症(NSAIDs);无效时加抗疟药或金制剂,无效再加青霉胺(PA)、或甲氨蝶呤(MTX)或硫唑嘌呤(AZa)等免疫抑制剂。 (2)2种改变病情药(DMARDs)合用方案:即在使用NSAID的同时,尽早加用2种DMARDs如抗疟药MTX,MTX 金制剂等。 (3)下台阶式梯减方案(stepwise multidrug approach),此方案主导思想是集中不同作用机制药物以求速效,将NSAID,抗疟药、金制剂、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GS)5种药物同时使用,见效之后再逐一地撤除。这3种方案各有其利弊,金字塔方案适用于病情较轻,进展缓慢,有自愈趋向者,2种DMARDs 合用方案适用于大多数RA,梯减方案一般多用于病情重,进展快或有并发症者。 应特别指出的是上述3个方案列出的仅是药物治疗方案,完整的治疗方案还包括:思想教育,生活指导,关节功能锻炼和适合的物理治疗等。实践证明,不良心理刺激,过度的关节运动或长期关节废用,均可加重病情或引致关节肌肉萎缩。适合于各自的治疗方案也是在治疗过程中不断修正与完善的。 3、治疗RA药物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大剂量还可抑制多种与炎症有关的酶活性,抑制糖蛋白合成、膜离子流通和趋化因子释放,从而影响炎症细胞流行性,因此,NSAIDs具有抗炎、止痛、消肿、退热的效应,是治疗RA首选药物和长期维持治疗药物,当前常用的NSAID有:水杨酸制剂:阿司匹林片(aspirine),0.6-1.0g,3-4次/日。吲哚醋酸衍生物:消炎痛片(indomethacin),25mg,2-3次/日,奇诺力片(sulindac)200mg1-2次/日。丙酸衍生物:布洛芬片(ibuprofen),0.3-0.6g,3-4次/日;萘普生片(naprosyn),0.2-0.4g,2-3次/日,芬必得(缓释胶囊)0.2,2次/日。 灭酸类:甲氯灭酸片(meclofenamic acid)0.25g,3-4次/日,扶他林片(diclofenacsodium)25mg 每日2次。或奥尔芬片50-150mg/天。奥湿克片1-2片,每日2次。喜康类:炎痛喜康片(piroxcam),20mg,1/晚。此类药物因病情、年龄等疗效反应不一,长期用药需个别化。主要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上腹痛、胃粘膜糜烂出血,听力障碍(阿司匹林),血小板功能异常、皮疹、肾功能损害、中枢神经反应等,应时刻警惕。 (2)糖皮质激素(GS):由于GS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对磷脂酶、胶原酶及其他多种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对免疫系统有强力抑制作用;并可减低透明质酸的合成,减低滑膜血管通透性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能迅速消除关节肿胀,减轻疼痛与晨僵,已被临床广为应用。近来总结GS治疗RA临床经验,认为,GS 虽能解除病人痛苦,但长期应用并不能阻止关节结构破坏,不能改善病变的发展,且长期使用,耐受量增大,撤药困难,中等或大剂量(>30mg/日强的松)所引致的毒副作用本身,比其正效应大。故目前以有控制的小剂量或中等剂量维持为主,或可试用倍他米松酯类复方注射剂(diprospan 1ml,IM,每月一次)。 对有发热、严重贫血、消瘦、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巩膜炎及Felty综合征等重症和难治病例可有控制、有选择地使用中等剂量或大剂量冲击疗法(甲基强的松龙,10mg,IV*3d),一旦病情好转即应尽早减少用量。对慢性活动期病例,NSAIDs加DMARDs无效者,可加用小剂量(强的松5-7.5mg,1/日)维持治疗,待病情控制后停用。对急性或亚急性单关节或少关节炎病人,可考虑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常用制剂如醋酸确炎舒松-A(triamcinolone acetate)2.5-10mg/次或乙酸倍他米松 1.5-6.0mg/次,但在使用前应特别注意排除感染性关节炎,且每个关节用药一年之中不得超3-5次。(3)慢作用药或病情改善药(DMARDs):所谓慢作用药包括抗疟药、金盐、青霉胺和柳氮磺胺吡啶等数种。它们治疗RA起效慢,约需3-6个月。常期使用对RA病情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