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腐菌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概述

白腐菌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概述
白腐菌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概述

白腐菌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概述

作者:方金涛

指导老师:夏敏

摘要:白腐菌是一种特殊的真菌,通过分泌特殊酶系统能降解多种污染物质、多种人工合成的染料,具有彻底、高效、无专一性的特点,是一种新兴的废水处理技术。文章就近几年来国内对白腐菌处理环境中存在废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白腐菌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白腐菌;污染物质;染料废水

0 引言:

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其中水污染是重要因素之一,它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印染行业、造纸行业都是用水大户,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染料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产量已达到150000t,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约有10%-15%的染料随废水排入环境,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也意味着对染料的生产及使用中产生的废水的处理难度加大。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染料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这使染料废水的排放更加规范化,并对该类废水的处理要求更加严格。因此有关废水的有效处理及对环境"人体影响研究也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

1、白腐菌的生物学特征

白腐菌属于担子菌纲,腐生在木材或死树桩上,引起木质腐烂,故此得名[1]其菌丝体为多核,少有隔膜,无锁状联合!多核的分生孢子常为异核,但孢子是同核体,存在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两种交配系统。它是整个碳素循环的中心,是已知的唯一能在纯系培养中将木质素降解成CO2和H2O的一类微生物[2]白腐菌种类很多,其中典型的有:黄孢原毛平革菌、特罗格粗毛盖菌、变色栓菌等。目前研究比较深入的是黄孢原毛平革菌。

2、白腐菌对废水的降解机理

2.1 白腐菌对染料废水的降解机理

白腐菌的降解活动发生在次级代谢过程.在培养基中营养物限制情况下,菌体细胞内会形成一系列酶系。首先产生H2O2的氧化酶,如胞内的葡萄糖氧化酶和胞外的乙二醛氧化酶。这些氧化酶在分子氧的参与下,氧化相应底物,而形成H2O2,H2O2激活相应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是反应启动者,先形成高度活性的自由基中间体,然后以链反应方式产生许多不同自由基,促使底物氧化。其中比较重要的有LiP和MnP。LiP是一系列含有Fe(Ⅲ)-卟啉环(Ⅸ)血红素辅基的同功酶,能通过单电子氧化并引起一系列自由基反应。催化氧化富含电子的非酚类芳香族底物。而mnp是一系列血红素的同功酶,能催化氧化酚类"胺类等底物。此外,还有漆酶"还原酶"蛋白酶及其他酶的产生。从总体来看,白腐菌的降解机制就是产生H2O2的氧化酶和需要H2O2的过氧化物酶,形成一个有多种酶组成的降解系统,然后由酶启动一系列自由基链式反应降解底物。

2.2 白腐菌对造纸废水中木质素的降解

白腐菌是一类能够引起木质白色腐烂的丝状真菌。迄今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腐菌是整个碳素循环的中心,能够将木质素彻底分解为CO2和H2O据目前相关资料记载白腐菌有46属1000多种,主要分布在革盖菌属、多孔菌属、原毛平革菌属、侧耳菌属和层孔菌属等。木质素是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细胞间层和初生壁的主要填充物质,主要由C、H、O 3种元素组成,还有极少量的N,是由苯丙烷类化合物通过碳碳键和醚键形成的复杂高聚物,具有三维立体结构, 组成单元的结构及其连接键复杂且稳定, 非常难降解,并且木质素与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紧密结合,阻碍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自然界中真菌和细菌对木质素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细菌的降解能力弱于真菌,因此近十几年来人们更广泛研究真菌对木质素的降解。白腐菌是真菌中对木质素降解较强的一类菌,对木质素的降解是非专一的、非水解的、胞外的次生代谢过程。白腐菌对木质素的降解主要依赖一些酶的产量和分泌物,这些酶主要由H2O2产生酶系、氧化木素酶系、纤维二糖/醌还原酶系、CBQ和CBO酶系以及芳香环开裂酶系。其中最有效的是氧化木素酶系,包括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case)等。

木素过氧化物酶(LiP)对木质素降解机理LiP是含有卟啉环(IX)、Fe3+和血红素辅基的同工酶,以H2O2为电子受体,其活性与藜芦醇(V A)有关。LiP在自然状态下含有Fe3+离子,被H2O2氧化后形成LiPⅠ,LiP Ⅰ经单电子还原形成LiPⅡ,LiPⅡ再经一次单电子还原到自然状态,完成一次催化过程。LiPⅠ的氧化还原电位很高,能催化木质素中酚型或非酚型芳香化合物的芳香环发生单电子氧化,形成阳离子活性基,然后发生一系列的非酶促裂解反应,实现氧化过程[3-5]。LiP降解木质素的机理如图1.

锰过氧化物酶(MnP)对木质素降解机理MnP是最普遍的木质素降解过氧化物酶,与LiP一样具有一系列同工酶。MnP同工酶与LiP同工酶的不同之处在于MnP同工酶不发生磷酸化。与LiP一样,MnP以H2O2为电子受体,但MnP绝对需要MnⅡ作为还原性底物。MnP被H2O2氧化后形成3价锰离子Mn3+,Mn3+被由白腐菌分泌的有机酸螯合剂固定。Mn3+从酶的活性位点释放出来,变成一种可扩散的、分子质量较低的氧化还原调节剂,或直接将木质素单元氧化成对应的自由基,或在共氧化剂的协助下,将非酚型芳香族化合物氧化成相应的自由基,然后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实现对木质素的降解[6]。MnP降解木质素机理如图2.

漆酶对木质素降解机理Laccase(对苯二酚)是一种多铜过氧化酶。目前认为真菌特别是白腐菌产生的漆酶降解木质素效果最佳。白腐菌产生的漆酶具有广泛的底物作用范围,能氧化酚类和芳香类化合物,在氧化还原介质存在情况下,还能氧化一些非酚类和异生类物质。Laccase 以O2为电子受体,其活性受Cu2+的调控。对于木质素类型的化合物,漆酶催化反应主要是在芳香环开裂、脱除甲氧基和Cα-氧化等部位[7]。漆酶电子受体氧被氧化为水,在BTS的作用下,实现木质素的降解,氧化的ABTS自由基的形式在漆酶分子与木质素分子间传递电子,形成完整氧化还原过程[8-9]。Laccase对木质素降解机理如图3.

最新研究发现,在有氧的情况下,漆酶催化酚型化合物脱去羟基上的电子或质子形成自由基,从而导致酚型木质素侧链脱氧、脱羧,造成碳碳键断裂。与LiP和MnP 不同的是完成氧化反应不需要H2O2。

3、白腐菌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

3.1、处理造纸废水

造纸废水中主要含有难降解的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等,能引起水体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日益受到高度的重视。一般的物化法、生物法等对废水中的木质素去除率很低。白腐菌是自然界降解木素最有效的一类微生物,它能产生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降解木素。因此白腐菌大量应用于造纸废水的处理,对其处理效果的研究也较多。

刘波等[10]探索了产酸白腐菌处理碱性造纸黑液的机制。用该菌处理碱性造纸黑液5d以后,pH值降低,COD去除率为73%,黑液中固形物与可溶木质素随着时间增加。研究结果表明,黑液碱性是影响产酸白腐菌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产酸白腐菌可以通过产酸代谢调节黑液碱性以适应与改变环境,同时通过木质素酸析及吸附效应降低黑液COD,此时,白腐菌对黑液中木素降解作用处于次要地位,说明使用产酸白腐菌进行造纸黑液的处理具有明显环境效应与巨大的潜力。张燕等[11]用紫外灯对白腐菌照射处理,研究其变异前后对造纸黑液里的木素降解效果,发现照射10min,白腐菌的降解率可达最高,比未变异菌悬液处理木素溶液降解率高出10%~20%,从而说明了变异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白腐菌处理造纸黑液的能力。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白腐菌具有的特有降解机制能很好地净化造纸废水。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及酶的工业化生产,将大大促进白腐菌在造纸工业废水中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白腐菌在处理过程的最大困难是难以迅速、大量地发酵产生木素降解酶,导致废水处理的周期较长;白腐菌在降解木素的同时也伴随有纤维素的降解,这将影响纸张的强度性能。

3.2 处理印染废水

印染废水具有色度高、生化性菌体吸附染料特性、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吸附热特性、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等系统地对菌体吸附特性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腐菌BP对不同类型的染料有不同的吸附效果,240min 内染料RBBR脱色率能达82.35%。菌体对RBBR的合适吸附条件为:温度28℃、转速

100r·min-1、菌体粒径小于0.25mm。菌体吸附染料主要通过菌体表面的羟基、羧基、胺基及磷酸基团与染料分子以共价键、离子交换或氢键结合来进行。结论:利用白腐菌菌体能有效地对部分染料进行吸附脱色。赵春芳等[12]用云芝属和革耳菌属2种典型白腐菌降解金属络合染料,结果表明,白腐菌对这类染料有明显的脱色作用,经驯化的白腐菌对染料废液处理72h,脱色率可达90%以上。张晓昱等[13]研究了稻草秆粉基质中白腐菌对三苯甲烷类染料(孔雀绿、溴酚蓝和结晶紫)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白腐菌10d内对三苯甲烷类染料脱色率均可达到93%以上;染料加入对木素过氧化物酶分泌有抑制作用。随着培养过程的进行,染料脱色率增加,脱色降解以漆酶为主。紫外扫描发现,染料吸收波长有偏移,标志着染料结构发生变化,其中溴酚蓝能被完全矿化。谭国民等采用白腐菌纤维球载体固定化生物处理已用内电解法预处理过的染料废水,结果表明,当内电解进水pH=3.5、停留时间15min、进水pH=4.5、溶解氧浓度>8 mg·L-1、停留时间12h 时,脱色率达到99.5%,COD、BOD5去除率分别达到90.7%及94.8%。范伟平等利用微电解—白腐菌生物降解—絮凝沉降联合处理系统对活性染料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温度控制在32~35℃,pH 控制在4~4.5,接触停留时间在8~12h时,处理效果最佳,COD 去除率达90%以上,色度去除率在95%以上。侯思琰等[14]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与好氧白腐菌脱色相结合处理染料废水,比较不同充氧方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白腐菌在微孔曝气状态下脱色效果最好,总体的脱色率达到92.0%;并确定适宜的脱色条件为初始pH=6,最适宜温度为36℃。白腐菌所分泌的特殊的降解酶系或其他机制将各种人工合成的染料彻底降解为CO2和H2O,对脱色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投资少、操作简便。如果采用适当的物化方法与之配合,有望成为一种既有良好治理效果又具有经济可行性的废水处理方法。

4、白腐菌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展望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白腐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对染料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为工业废水处理开辟了新的思路!白腐菌可以进行液态和固态发酵,并且由于其酶系的非专一性,可以处理液态废水,

也可以处理固态垃圾,进行土壤修复,因而应用前景极广。但是我国对白腐菌处理废水的研究时间不长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大规模生产中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处理效果不稳定,周期长,连续化培养生产各种白腐菌的生物反应器尚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菌种筛选困难,白腐菌的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等。

对白腐菌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筛选成长繁殖快的菌种,选择合适的固定载体以及适当的技术与之联合处理;(2)染料废水一般为碱性,如果可以通过细胞融合或基因工程方法获得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且有很好降解能力的菌株,将很大程度地节约成本; (3)进一步研究已有菌株的代谢调空机制,优化反应条件和发酵反应器的设计。(4)基于白腐菌对污染物降解的广谱性,研发广谱生物吸附剂。相信随着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白腐菌必将在环境保护中显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朱建军白腐真菌对染料废水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06,25(6):86-90

[2]金敏,李君文。白腐菌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4(3:):54-58

[3] 李慧蓉. 白腐真菌生物学和生物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4]

Ferraz A, Guerra A, Mendona R, et al. Technologicaladvances and mechanistic basis for fungal biopulping[J].Enzyme Microb Technol, 2007, 43(2): 178-185. [4] Viral C, Rohit S, Dharmendra S, et al. Ediator role ofveratryl alcohol in the lignin

peroxidase catalyzed oxidativedecolorization of Rem-azol briuiant Blue R[J].

EnzymeMicrob Tech, 2005, 36(4): 426-431.

[5] Hiromichi I, Masanori W, Y oichi H, et al. Bioorganosolvepretreatments for

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fermentation of beech wood by ethanolysis and white rotfungi[J].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3, 103(3): 273-280.

[6] David P Barr, Steven D Aust. Mechanism white rot fungiuse to degrade

pollutants[J]. Environ Sci Technol, 1994,28(2): 78A-87A.

[7] Kersten E J, Kirk T K. Involvement of a new enzyme,glyoxal oxidasein

extracellular H2O2production by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J]. Bacterial, 1987, 169(5):2195-2201.

[8] Robert Bourbonnais, Michael G Paice. Enzymaticdelignification of kraft pulp

using laccase and a mediator[J].Tappi J, 1996, 79 (6): 199-204.

[9] 刘波,张晓昱,王宏勋,等. 产酸白腐菌处理碱性造纸黑液的机制探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76-77.

[10] 张燕,李硕文,同帜,等. 白腐菌处理造纸黑液工艺研究[J]. 江苏环境科

技,2002(4):1-3.

[11] 赵春芳,胡道伟,周蓬蓬,等. 白腐菌降解偶氮金属络合染料的研究[J]. 华

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8):108-110.

[12] 张晓昱,颜克亮,王宏勋. 稻草秆粉基质中白腐菌对三苯甲烷类染料的降

解特性[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2):255-258.

[13] 范伟平,曹惠君,张俊,等. 稻草末固定白腐菌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J]. 化

工环保. 2002(01)

[14] 徐俊霞, 杨宗政, 于鹏, 等. 白腐菌生物强化活性炭处理造纸废水[J]. 中国

造纸, 2012, 31(12): 32-35.

[15] 贺新生, 杨朝惠, 赵春华, 等. 三种白腐菌对木质纤维素降解规律的初步研

究[J].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12,20(1): 33-37.

[16] 王桂秋, 张安龙, 杜飞, 等. 用白腐菌深度处理造纸废水[J]. 纸和造纸, 2012,

31(12): 51-54.

[17] 吴香波, 谢益民, 冯晓静. 白腐菌漆酶催化聚合造纸废水中木素的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1):23-26.

[18] Pooja Singh, Othman Sulaiman, Rokiah Hashim, et al.Biopulping of

lignocellulosic material using differentfungal species: a review[J]. Rev Environ Sci Biotechnol,2010, 9(2): 141-151.

[19] Shweta Kulshreshtha, Nupur Mathur, Pradeep Bhatnagar.Aerobic treatment of

handmade paper industrial effluentsby white rot fungi[J]. Bioremed Biodeg , 2012, 3(5): 1-7.

[20] 侯思琰,庞金钊,杨宗政,等.ABR 反应器结合白腐菌好氧处理对染料废

水脱色的研究[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6(1):40-43.

[21] 卢永. 固定化活性污泥与白腐菌处理焦化废水[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10.

[22] 陈秉娟. 焦化废水排放水深度处理的研究[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

[23] 王德强. 白腐菌降解焦化废水的研究[J]. 煤化工,2004(6):25-27.

[24] 任大军,张晓昱,颜克亮,等. 白腐菌对焦化废水中喹啉的降解及机理研

究[J]. 环境保护科学,2006(1):20-23

[25] 王桂秋,张安龙,杜飞,等. 用白腐菌深度处理造纸废水[J]. 纸和造纸,

2012(12):51-54.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white rot fungi in the area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emediation

Fang Jintao

Abstract: the white rot fungus is a fungus, secreted by special enzyme system can degrade a variety of pollutants, a variety of synthetic dye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te, efficient, no specific, is a new technology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of white rot fungi in the prese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waste water treatment are reviewe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white rot fungi in effluent treatment.

Keywords: white rot fungus; pollutants; dye wastewater

白腐真菌

白腐真菌 前言 白腐真菌(white rot fungi)为丝状真菌,系木腐真菌(wood—degrading fungi)的一种,绝大多数为担子菌纲,少数为子囊菌纲,着生在木材上,因其能降解木材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使木材呈现特征性的白色腐朽状而得名。日前研究最多的有: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ete chrysosporium)[1]、彩绒草盖菌(Coridusversicolor)、变色栓菌(Thametes versicolor)、射脉菌(Phlebia radiata)、风尾菇(Pleurotus pul—mononanus)等。其中黄孢原毛平革菌是其典型种,也是研究木质素降解的模式菌。白腐真菌是已知的唯一能在纯系培养中有效地将木质素降解为CO2和H2O 的一类微生物。木质素是由苯丙烷单元通过醚键和碳一碳键连接而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高分子芳香族类聚合物。组成单元的结构及其连接键复杂而稳定,使得木质素很难降解[2]。木质素结构的异质性和不规则性,决定了对其生物降解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白腐真菌经过长期进化,形成了相应的适应性特性:白腐真菌能分泌氧化酶到胞外,在催化氧化过程中形成自由基,进而攻击木质素结构,此过程不需要特异的电子供体,因此其作用具有非特异性[3]。1983年Kirk和Gold两个研究小组发现能够利用白腐真菌的上述生物学特性降解染料[4,5]。此后,白腐真菌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并在将白腐真菌应用于降解诸如染料、三硝基甲苯(TNT)等许多难降解有机物方面进行了有成效的探索[6],在木质素降解酶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基因调控方面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以下就酶系统基因结构,催化机制,应用及新发展几方面进行介绍。木质素降解酶系统 白腐真菌依赖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实现对难降解有机物的转化,这一过程殊为复杂,其中的关键酶系为木质素降解酶系。木质素降解酶主要包括了3 种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lignin peroxidase,LiP) 、锰过氧化物酶( mangnase peroxidase,MnP) 、漆酶( laccase,Lac) 这3 种木质素降解酶均能单独降解木质素,也能两两联合,或者3 种酶一起作用对木质素进行降解。 1、木质素降解酶的比较 1.1 LiP、MnP 和Lac 三种酶的结构及组成特点

漆酶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第8卷第2期2000年 6月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Journal of Cellulose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V ol.8 N o.2 Jun. 2000 综述评论漆酶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及应用的研究进展Ξ 李光日 余惠生3 付时雨 秦文娟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纤维素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广州 510650) 文 摘:综述了漆酶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漆酶的催化 反应发生在铜离子形成的活性中心,但其氧化能力与氨基酸配体有密切 的关系。漆酶可应用于带有羟基或氨基的芳香族单体的聚合反应,偶氮 染料的合成及降解,稠环芳烃的降解去毒等。同时在纸浆的洁净漂白,化 学分析中痕量物质的检测,食品的保鲜及改良和环保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关键词:漆酶,催化活性中心结构 中图法分类号:Q55 0 前 言 漆酶是一类含铜的多酚氧化酶(P—diphenol:oxidoreductase,EC1.10.3.2)。早在1883年,Y oshida从漆树的分泌物中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它可使油漆迅速固化[1]。1894年Bertrand将这种蛋白质命名为漆酶[2]。随后人们发现这种酶不仅存在于漆树的分泌物中[3~5],而且存在于多种植物[6~8]、昆虫[9,10]和高等真菌中[11~15]。 近年来,漆酶在痕量物质的分析、染料合成与降解、食品性质的改良、环保和皮革工业等领域显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重要的是漆酶在氧化还原介体的协助下具有降解木素的能力[16],可以用于纸浆中残余木素的脱除,有利于发展全无氯的纸浆漂白技术。与传统的氯漂工艺相比,利用漆酶来脱除纸浆中的残余木素,不会产生有毒性的氯酚类化合物,对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漆酶作为一种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的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漆酶产生方面的研究大多数是以白腐菌为研究对象,只有少数是以细菌[17]为研究对象。王佳玲等人对产漆酶白腐菌菌种,培养方式及产漆酶效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做过较为系统的总结[18]。本文将分以下三个方面对近年来有关漆酶的一些研究结果进行扼要的综述。 1 漆酶的催化活性中心结构 漆酶一般以单蛋白体的形式存在,其分子量范围一般是从52K Da到110K Da,也有些漆酶分子的分子量大于110K Da。不同来源的漆酶其分子被不同程度地糖基化,碳水化合物含量占10%~45%(质量分数),一般情况下真菌漆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要低于植物漆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19]。含有糖基的蛋白不易结晶,为了研究漆酶蛋白多肽的 收稿日期:2000-0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3通讯联系人

白腐真菌的木质素降解酶

26生物学通报2005年第40卷第8期 1200m以下的山地林中,在四川和云南垂直分布可达到3500m。 从系统位置看,上述植物都是裸子植物中较进化的科属类群。由于它们的种子常常为假种皮等附属结构所全部或部分包被,而使种子呈核果状、坚果状或浆果状。这些情况不但反映出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之间的系统亲缘关系,而且对于裸子植物的进化与适应辐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这些结构能够对种子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这类肉质营养组织可以作为传播其种子的食果动物的食物,从而吸引并促进动物对裸子植物种子的传播。裸子植物由种子及肉质假种皮或种鳞所构成的传播体在种子传播功能上,以及鸟类等食果动物对这类裸子植物种子取食与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方面也是与被子植物的肉质果实完全相同的[4-5]。事实上,即使在被子植物一些适应于鸟类等食果动物传播种子的植物类群中,如荔枝属(Litchi)和卫矛属(Euonymus)等,它们的核果或蒴果中的肉质结构也并非来源于子房壁发育而来的果皮,而是同样为包被种子的假种皮。 参考文献 1周云龙.植物生物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65—366. 2RavenP.H.JohnsonG.B..Biology,FourthEdition.Boston:Mcgraw-HillCompanies,1996:731—733. 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7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1—542. 4李新华,尹晓明,贺善安.南京中山植物园秋冬季鸟类对树木果实的取食作用,动物学杂志,2001,36(6):20—24.5李新华,尹晓明,贺善安.南京中山植物园秋冬季鸟类对植物种子的传播作用,生物多样性,2001,9(1):68—72. (BF) 木质纤维素(lignocellulose)主要由纤维素(cellulose)、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和木质素(lignin)所组成,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可再生的数量巨大的生物质(biomass)资源。木质素是由苯丙烷衍生物单体(如香豆醇、松柏醇和芥子醇等)构成的一种结构复杂的立体网状物质,是植物细胞胞间层和初生壁的主要填充物。在植物组织中,木质素与半纤维素一起构成了包裹在纤维素周围的基质,占植物细胞化学组成的15%~36%。木质素是第2大类天然聚合物,在数量上仅次于纤维素。由于木质素立体结构的复杂性,所以绝大多数微生物不易对其进行生物学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是维持自然界生物碳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白腐真菌所产生的木质素降解酶可有效地分解木质素和芳香族污染物,因而在生物制浆、纸浆的生物漂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1木质素降解酶的来源 迄今为止,已知参与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包括真菌、放线菌和细菌,其中,真菌是最为重要的一类。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木材腐朽时形态上发生变化,人们把参与木材腐朽的真菌分为白腐真菌(white-rotfungi)、褐腐真菌(brown-rotfungi)和软腐真菌(soft-rotfun-gi),其中白腐真菌是一类能够引起木材白色腐朽的真菌,它们绝大多数属于高等担子菌,也是目前已知在自然界中降解木质素能力最强的一类真菌。在整个木质素生物降解系统中,虽然细菌、放线菌、软腐菌和褐腐菌也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但是,一般认为它们仅起次要作用。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主要是一些可分泌胞外过氧化物酶的白腐真菌。目前,用于木质素降解研究 的只有10余种,主要是烟管菌属(Bjerkandera)、香菇菌属(Lentinula)、平革菌属(Phanerochaete)、侧耳属(Pleu-rotus)和栓菌属(Trametes)中的一些种。白腐真菌所产生的参与木质素降解的酶系主要由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peroxidase,LiP)、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per-oxidase,MnP)和漆酶(laccase)等所组成,这些酶类合称为木质素降解酶或木质素酶。 2木质素降解酶的催化反应机理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以低浓度H 2 O 2 为氧化剂,经历一个双电子氧化步骤和两个单电子还原步骤,使非酚型芳香族底物形成阳离子自由基,后者再进行一 系列非酶催化的反应从而导致芳香环裂解。当H 2 O 2 和二羧酸螯合剂(如丙二酸盐和草酸盐)存在时,锰过氧化物酶(MnP)能氧化Mn2+成为Mn3+,后者再进一步氧化各类酚型化合物,如2,6-二甲氧基酚、香草丙酮和苯酚等。在许多真菌中,MnP是木质素起始降解的关键酶,因为MnP可产生强氧化态的Mn3+,Mn3+作为可扩散的氧化还原介质再进一步裂解木质素聚合物中的芳香 白腐真菌的木质素降解酶 陈素华(菏泽市牡丹区北城中学山东菏泽274000) 摘要简述了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的概念、催化反应机理及在纸浆的生物漂白和染料脱色中的应用。 关键词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木质素生物漂白染料脱色 !!!!!!!!!!!!!!!!!!!!!!!!!!!!!!!!!!!!!!!!!!!!!!!!!

真菌漆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真菌漆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作者:周雪婷, 张跃华, 罗志文, 潘亭如, 缪天琳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刊名: 农业与技术 英文刊名:Agricultur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12,32(9) 参考文献(33条) 1.王光辉;季立才中国漆树漆酶的底物专一性 1989 2.Nina H;Laura-Leena K Crystal structure of a laccase from Melanocarpus albomyces with an intact trinuclear coper site 2002(08) 3.雷福厚;蓝虹云漆树漆酶和真菌漆酶的异同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生漆 2003(01) 4.李慧蓉白腐真菌生物学和生物技术 2005 5.Harald Claus Laccases:structure.reactions,distrihution 2004(35) 6.张丽白腐真菌产漆酶对染料废水降解的研究 2004 7.张敏;肖亚中;龚为民真菌漆酶的结构与功能[期刊论文]-生物学杂志 2003(20) 8.Gimifreda L;Xu F;Bollag J-M Laccases:a useful group of oxido reductive enzymes 1999(03) 9.Xu F;Kulys J J;Duke K Redox Chemistry in Laccase-Catalyzed Oxidation of N-Hydroxy Compounds 2000(66) 10.堵国成;赵政;陈坚真菌漆酶的酶活测定及其在织物染料生物脱色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11.缪静;姜竹茂漆酶的最新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7) 12.刘尚旭;赖寒木质素降解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1(14) 13.何为;詹怀宇;王习文;伍红一种改进的漆酶酶活检测方法[期刊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1) 14.季立才;胡培植漆酶结构,功能及应用 1996(18) 15.侯红漫白腐菌Pleurotus ostreatus漆酶及对蒽醌染料和碱木素脱色的研究 2004 16.Huang Z Y;Huang H P;CaiR X Organic solvent enhanced spectrofluorin etric method for determition of laccase activity 1998(01) 17.Badiani M;Felici M;Luna M Laccase assay by means of highperfo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1983(02) 18.Wood D.A Production,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Extracelluar laccase of Agaricus bisporus 1980(17) 19.林俊芳;刘志明;陈晓阳真菌漆酶的酶活测定方法评价[期刊论文]-生物加工过程 2009(04) 20.望天志;李卫莲;万洪文微量热法测定漆酶的活性[期刊论文]-自然杂志 1997(06) 21.Kirk T K;Farrell R L Enzymatic "combustion":The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lignin 1987(10) 22.张爱萍;秦梦华;徐清华漆酶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造纸学报 2004(02) 23.Reid I D Biological pulping in paper manufacture 1991(08) 24.Bergbauer M;Eggert C;Kraepelin G Degradation of chlorinated lignin compounds in a bleach plant effluent by the white-rot fungus Trametes Versicolor 1991(35) 25.林建城酶在食品工业,轻工业和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分析[期刊论文]-莆田学院学报 2005(02) 26.林鹿;陈嘉翔白腐菌对纸浆CEH漂白废水的脱色、消除毒性和芳香化合物的降解 1996(11) 27.E Rodriguez;MA.Pickard;R Vazquez-Duhalt Industial dye decolorization by laccases from ligninolytic fungi 1999(38) 28.Bollag J M;Myers C Detoxification of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sites through binding of pollutants to humic substances 1992(117-118) 29.Majcherczy A Oxidation of plo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 by laccase of Trametes versicolor 1998(22) 30.刘涛;曹瑞饪漆酶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期刊论文]-云南环境科学 2005(03) 31.Collins P J;Kotterman M J J;Field J A;Dobson A Oxidation of Anthracene and Benzo[a]pyrene by Laccase from Trametes versicolor[外文期刊] 1996(12)

白腐菌对玉米秸秆木质素降解的效果

白腐菌对玉米秸秆木质素降解的效果 摘要 摘要: 添加不同品种和比例的白腐菌,研究其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尿素与白腐菌的共同作用下,玉米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平均提高180% ; 在白腐菌的单独作用下 摘要: 添加不同品种和比例的白腐菌,研究其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尿素与白腐菌的共同作用下,玉米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平均提高180% ; 在白腐菌的单独作用下,平均降解木质素33. 4% 。2 株白腐菌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速率不同,白腐菌2 ( 编号GIM3. 393) 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优于白腐菌1 ( 编号GIM3. 383) 。 关键词: 白腐菌; 木质素; 粗蛋白; 玉米秸秆 玉米秸秆是丽水最常见农作物的废弃资源,使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既可美化农村环境,保护水资源环境,营造农旅结合的优美环境,又为畜牧养殖业提供可食性的资源,丰富饲料的品种,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但玉米秸秆用作草食性动物的饲料还存在几个缺点,主要是粗蛋白含量低、木质素含量偏高、食口性差[1]。本试验通过在玉米秸秆中加入不同比例、不同品种的白腐菌,作用不同时间后,测定白腐菌对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降解及粗蛋白的含量变化的影响[2-3],了解白腐菌对玉米秸秆的木质素降解情况,为玉米秸秆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菌株 白腐菌来源于上海名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编号GIM3. 383 ( 标记为A) 、GIM3. 393 ( 标记为B) ,黄孢原毛平革菌。 1. 2 材料 来源于丽水市莲都区收集而来的成熟后的玉米秸秆,将其截成3 ~5 cm 的长度,加入10% 的尿素,处理4 ~5 h。此时玉米秸秆湿度为60% 左右。

漆酶对环境污染物降解的研究

《环境生物技术》论文 ——漆酶对污染物降解的研究 漆酶对环境污染物降解的研究 摘要:漆酶是一种含铜多酚氧化酶,该酶是一种氨基酸残基在500个左右的单体酶,一般都为酸性蛋白,漆酶的应用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生物漂白,环境治理,漆酶降解有害物质,工业废水处理;其他方面的应用;等等。本文进行了漆酶对废水降解的初步研究,并对染料废水的降解机理和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漆酶、应用、降解机理、影响因素。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和植物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哺乳动物的血浆铜蓝蛋白属铜蓝氧化酶家族中的同一小族,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它最早是从日本漆树的汁液中发现的,后来也发现其存在于多种植物、昆虫和高等真菌中【1】。不同来源的漆酶具有不同的催化性质.即使是相同来源,比如同一白腐菌菌种,可分泌多种具有不同性质的漆酶组分,包括氧化能力,酶蛋白分子量,最适pH值、底物的专一性等等…,因此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在漆酶降解木素方面已进行了较多较深入的研究,漆酶除了能氧化木质素以外,还被证明能催化多种底物,如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芳胺及其衍生物、羧酸及甾体激素等【2】。由于许多漆酶氧化的底物为环境污染物,因此利用白腐真菌产生的漆酶处理印染废水,降解染料化合物的研究在环境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漆酶来实现纸浆的生物漂白正是研究的一个热点【3】;另外,漆酶还具有降解氯化有机物去除环境中有毒污染物毒性的作用,本文就漆酶的这一性质做一介绍。

1 漆酶的催化机理 一般认为生物法降解主要有两种机理在起作用:吸附和降解,以降解为主。生物降解又分为两步:一是染料分子吸附到菌体上,部分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二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催化氧化还原染料分子,破坏不饱和共轭体系,达到去色的目的,中间产物进一步氧化还原分解并最终分解为C02和水或转化为所需的营养物质,组成新的原生质【4】。 根据对漆酶光谱学、动力学和晶体衍射的研究,漆酶催化底物的方式可能如下:底物结合于酶活性中心的I型铜原子位点,通过cys.His途径将其传递给三核位点,该位点进一步把电子传递给结合到活性中心的第二底物氧分子,使之还原为水。整个反应过程需要连续的单电子氧化作用来满足漆酶的充分还原,还原态的酶分子再通过四电子转移传递给分子氧,因此漆酶又被称为分子电池。在此过程中,氧还原很可能分两步进行,两个电子转移产生过氧化氢中间体,该中间体在另两单电子作用下被还原为水。 2 漆酶的主要用途 2. 1 环境治理 生物整治包括染料脱色、工业废水处理和土壤修复等领域。因漆酶对底物的专一性要求不高,含介体的酶催化系统能氧化大范围的化合物,所以在环境污染控制中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合成染料广泛的用于印染工业,目前已超过10,000种。合成染料被人们设计成防水、抗光照、抗氧化的生物难降解化合物,以通常的活性污泥方法处理纺织废水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同时存在着花费高和污泥再处理的问题。而筛选的染料降解细菌,对降解的染料结构有高度的专一性,不适用于化学结构多样性的纺织废水处理【5】。 由于漆酶具有降解残余木素、氧化去除有毒氯酚化台物的作用.因此不少研究者尝试将漆酶用于处理含酚的工业废水。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木材剥皮废水中含有有色的酚型化台物,使用漆酶处理该废水。通过催化氧化聚合反应,可去除90%以上的鞣酸类和其他酚型化台物,废水经硫酸铝絮凝后,色度下降82%;同样的混台废水经漆酶处理lh随后经硫酸铝絮凝,由色谱分析证实86%的氯代酚,99%的氯代愈疮木酚和80%的氯代香草醛,92%的氯代儿荣酚可被去除掉。漆酶还可以降低造纸厂漂白车间碱抽提段废水,漆酶经固定化后,可进一步提高漆酶处理废水脱色的有效性,每一单位酶活所降低的废水色度值.就白腐菌处理废水与漆酶处理废水的脱色效果比较而言,白腐菌处理3天可使废水脱色30%-50%,与漆酶处理几小时的脱色效果相近。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白腐菌总的废水脱色率达到70%一80%,比用漆酶处理的废水的脱色率高20%~30%,这可能是由于白腐菌处理时,分泌出的多种酶所起的协同作用。因此结合使用两种或多种酶可能提高处理废水的效果【6】。

漆酶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4 07 19(修改稿) 作者简介:张爱萍,女,1980年生;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纤维资源的制浆造纸特性与生物技术应用。 E mail:zhap@https://www.360docs.net/doc/f52445856.html, 漆酶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爱萍 秦梦华 徐清华 (山东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漆酶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参与木素的降解或聚合,具有氧化木素的能力,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已拓展到脱墨、漂白、制浆、废水处理、增加湿强性能等诸多方面。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漆酶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关键词:漆酶;脱墨;漂白;湿强中图分类号:Q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6842(2004)02 0161 05 漆酶是一种含酮的多酚氧化酶(p diphenol oxidore ductase,EC 1 10 3 2),最早是1883年Yoshida 从漆树的分泌物中发现的[1],以后的研究进一步发现漆酶广泛存在于昆虫、植物和真菌中,尤其在一些能够降解天然木素的白腐菌(T versicolo r )中大量存在。 作为一种木素降解酶,漆酶可以降解生物体中的木素。漆酶的氧化还原电势比较低,为300~800m V (对标准氢电极)[2],只能氧化降解木素中的酚型结构单元(图1),而不能氧化占木素90%的非酚型结构。1990年[3] 发现如果有低分子质量的化合物作为氧化还原介体,漆酶能氧化非酚型木素结构(图2),最适合的介体是一些酚型化合物和杂环如卟啉类化合物,这些介体物质有的来自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或木素降解产物,如紫丁香醛和来自P ycno porus cinnabarinus 的3 羟基邻氨基苯甲酸(3 hydroxyanthranilicacid,3 HAA);有的来自人工合成化合物,如AB TS[2,2 联氨 二(3 乙基 苯并噻唑 6 磺酸)]、HB T (1 羟基苯并三唑)、VI O (紫尿酸)、NHA(N 羟基 N 乙酰苯胺)等[4]。据报道,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漆酶能将介体转化成共介体,由于这种共介体尺寸较小,能够渗透进入纤维而与木素反应,脱木素机理基于自由基的形成[5 6]。目前,漆酶在制浆造纸工业的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二次纤维回用、漂白、制浆、废水处理、纤维性能的改善,湿强剂及纤维板制造等,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漆酶在二次纤维回用中的应用 近年来,二次纤维在原料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 脱墨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酶法脱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脱墨方法,可以减少化学脱墨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酶处理可以改善浆料滤水性能和纸页强度,降 低漂白化学品用量。 图1 漆酶氧化酚型木素结构 图2 漆酶介体体系氧化非酚型木素结构 161 Vol 19,No.2,2004 Transactions of China Pulp and Paper 中 国 造 纸 学 报

真菌多糖的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真菌多糖的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zaq 摘要:真菌多糖因其无毒副作用是目前最有开发前途的保健食品和药品新资源。本文从其提取纯化、构效关系、生物活性以及其真菌多糖的开发利用现状和研究前景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真菌多糖;提取纯化;构效关系;生物活性 前言: 真菌多糖是从真菌子实体、菌丝体、发酵液中分离出的,由10个以上的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高分子多聚物。大量的药理实验表明,真菌多糖化合物具有免疫增强与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凝血、抗衰老等作用,其中对多糖免疫增强作用机制的研究最为成熟,已深入到分子和受体水平[1]。随着对真菌多糖功效的更深入的了解,真菌多糖必将被应用于更多领域,尤其是制药及保健品行业。目前,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在真菌多糖的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真菌多糖研究近年来也有很大的进展,但对多糖的研究仍多偏重于药用多糖的提取、分离、精制、化学组成等方面,大多数品种尚处于实验阶段或仅用于滋补品和饮料,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1 真菌多糖的提取纯化技术 1.1 预处理 为了提高多糖的溶出率以及去除干扰性成分,通常在正式提取之前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比如:减小样品粒度—对子实体进行粉碎、对菌丝体进行匀浆、研磨、对细胞或孢子进行超声波破碎和酶解等;用石油醚、乙醚等溶剂除去脂溶性杂质;用85%乙醇除去单糖、低聚糖及苷类[2,3]。 1.2 提取 一般多糖用水作溶剂来提取,可以用冷水也可采用热水浸提法,热水浸提法具有多糖溶出率较高、有机溶剂使用量少、对多糖活性破坏小、操作简便和节约等优点。水提取的多数是中性多糖,用碱提法可以提取含有糖醛酸的多糖,酸性条件往往引起多糖中糖苷键的断裂,提取时应该尽量避免采用酸提法[4]。根据多

真菌漆酶的研究进展

真菌漆酶的研究进展 宋瑞(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230039) 【摘要】漆酶是一种蓝色多铜氧化酶,和植物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哺乳动物的血浆铜蓝蛋白属同族,能够催化多种有机底物和无机底物的氧化[1,2],同时伴随分子氧还原成水。漆酶广泛分布于真菌、高等植物、少量细菌和昆虫中,尤其在白腐真菌中普遍存在。漆酶特有的结构性质和作用机理使其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就真菌漆酶结构,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应用作简单介绍。 【关键词】真菌漆酶三维结构功能应用 1真菌漆酶结构特征 1.1 漆酶的组成 漆酶是一种糖蛋白,肽链一般约由500个氨基酸组成[3],糖基含量差异较大,占整个分子质量的10%—80%[4],据相关报道,漆酶的热稳定性可能与其糖基化有关。糖组成包括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岩藻糖、氨基己糖和阿拉伯糖等。Mayer[5]认为漆酶并不均一,它由多条5000~7000分子量的糖肽链基本结构单元组成。由于结构单元之间的缔合度不同,造成了各种漆酶分子量的不同。另外,分子中的糖基的差异,也会引起漆酶的分子量随来源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异,从59—390ku不等。真菌漆酶约含19种氨基酸,绝大部分为单体酶,但也有例外,如双孢蘑菇和长绒毛栓菌漆酶由两个亚基组成[6],而柄孢壳漆酶I由四个亚基组成。漆酶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真菌产生的漆酶种类不同,即使同一种真菌在不同环境下也产生不同种漆酶。

1.2漆酶的晶体结构 由于漆酶是含糖蛋白质,且糖质量分数较高,一直以来很难获得X-衍射分析所用的单晶体,因此阻碍了关于漆酶结构的研究进展。1998年第一个漆酶晶体是Ducros V[7]制备的来自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eusv)T1Cu缺失型漆酶晶体,并分析了其结构。至今为止,Bacillus subtilis(CoA)[8];Melanocarpus albomyces(MaL)[9];Rigidoporus lignosus(RiL)[10];Pycnoporus cinnabaricus(PcL)[11];Coprinus cinereus(CcL)[12]和Trametes versicolor(TvL)[13]漆酶的三维结构已相继被报道。 漆酶分子整体由3个杯状结构域所组成,分别称作结构域A、B、C,每个结构域主要由β-折叠桶,α-螺旋,loop结构所组成。三者紧密结合形成球状结构。这是铜蓝蛋白家族所共有的结构形式[7,9]。分子当中含有二硫键,漆酶种类不同,二硫键数目也不一样,MaL 漆酶分子由3个二硫键,分别是位于结构域A Cys4~Cys12、结构域A和C界面上Cys114~Cys540、结构域C Cys298~Cys332,而CcL,RiL漆酶中则含有两个二硫键。在CcL漆酶分子中,由结构域A的Cys85和结构域B的Cys487形成一个二硫键,另一个二硫键存在于结构域A和结构域B(Cys117—Cys204)之间。一个伸展的loop(氨基酸284—327)连接结构域B和结构域C。Asn343上有N连接的N—乙酰葡萄胺。 1.3 漆酶的催化中心 真菌漆酶分子中一般都含有4个Cu原子,根据磁学和光谱学性

白腐菌

野生白腐菌分离与纯化的初步试验 前言 白腐真菌是一类使木材呈白色腐朽的真菌,能够分泌胞外氧化酶降解木质素,且降解木质素的能力优于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这些酶可以促使木质腐烂成为淡色的海绵状团块——白腐,故称为白腐真菌 白腐菌: white rot fungi 定义: 属担子菌纲丝状真菌,因腐朽木材呈白色而得名。代表菌株为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污染土壤修复中常有应用。 白腐菌是属于担子菌亚门的真菌,因腐朽木材呈白色而得名,是能够降解木材主要成分的微生物之一。木材在白腐过程中大部分纤维仍保持完整,且纤维素结晶度变化不大。由此设想利用对降解木质素选择性好的白腐菌进行生物制浆,能开辟制浆方法的新途径。白腐菌除了能降解木质素用于预理、生物漂白、生物制浆外,对其它有机异生物质也有很强的分解能力,因而在废水处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降低制浆能源消耗,可在制浆之前依靠白腐菌对木质素进行分解和改性,用选择过的微生物培养基对原料进行预处理。通过白腐菌对原料的预处理,可降低后阶段制浆能耗的50%,并且纤维强度性能也得到改进。 白腐菌预处理制浆不仅在木质材料制浆当中应用研究较多,在非木质制浆原料(如芦苇、蔗渣、剑麻、黄麻等)预处理制浆中的应用研究同样广泛。 可以看出,白腐菌预处理在硫酸盐法、碱法、机械法和烧碱-蒽醌法等制浆方法中都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制浆成本、提高纸张质量。但是菌种筛选困难和预处理周期较长是制约白腐菌应用的最大障碍,大规模应用于制浆预处理还需要相关方面技术的突破。 利用白腐菌可以降解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特性,白腐菌在制浆造纸各个环节的应用都得到了很广泛的研究,但是利用白腐菌直接制浆却鲜见报道。筛选对纤维素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选择性极高的白腐菌种直接处理原料制浆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神户制钢所应用白腐菌在常温常压下分解木材成功制出优质纸浆。选定适宜温度,可以分解出80%的木质素,比一般化学制浆法成本降低了50%。这种白腐菌对木质素的脱除分解率极高,而对纸浆纤维中的纤维素分解极少,这样可使纸浆得率高达60%,超过化学法得浆率的50%。据此计算,木材的消耗量可节约1/9。此种制浆方法将是传统制浆方法的巨大挑战。同样,制浆周期长、白腐菌筛选困难是大规模生产的最大障碍。 在造纸工业中,为了使最终产品的白度既高又稳定,必须把浆中残余木质素所造成的棕黑色通过漂白来除去。用生物方法脱除浆中的残余木质素是现阶段人们研究最多的一种方法,普遍认为白腐菌是最有效的菌种。

真菌漆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_周雪婷

真菌漆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周雪婷,张跃华* ,罗志文,潘亭如,缪天琳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 要:漆酶生产菌株多为白腐真菌,常用的漆酶活性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ABTS 法、微量热法等,其降解工业“三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被认为是一种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的且最有前途的方法,其对环境保护的研究以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漆酶的性质、活性中心、结构特点以及其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关键词:漆酶;结构;活性中心;环境修复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2521573) *为本文通讯作者 漆酶最早由Yoshi 从日本紫胶漆树(Rhus vernicifera )漆液 中发现。19世纪末,G .Betranel 首次将能够使生漆固化的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命名为“Laccuse ”,即漆酶。漆酶属蓝色多铜氧化酶家族[1,2],与抗坏血酸氧化酶和哺乳动物血浆中铜蛋白同源。人们将自然界中得到的漆酶分为漆树漆酶和真菌漆酶,其中真菌漆酶极具研究价值。漆酶在生物制浆、污水处理、防腐剂、杀虫剂等化工产品的降解效果显著,用于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等领域,在食品工业等方面也有应用[3],已逐渐成为自然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漆酶催化氧化不同种类型的底物已达200余种,广泛用于食品、废水处理、造纸等领域。 国内外真菌漆酶研究主要是以担子菌、子囊菌、脉孢霉、柄孢壳菌和曲霉等真菌来研究漆酶的生物学活性,细菌和放线菌的研究较少,现已在细菌生脂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lipofer -um )中发现了漆酶的存在。而高等担子菌中的研究对象包括白腐真菌、杂色云芝、平菇、变色栓菌,其中白腐真菌所产的漆酶为胞外酶,可作为主要的产酶者和研究对象。1 漆酶的性质1.1 理化性质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不同来源的漆酶铜含量也有所不同,多含有4个铜原子[4]。漆酶多为1条多肽链组成的单聚体,由500~550个氨基酸分子所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50~80kD ,其碳水化合物约占15%~20%,等电点pI 为3~6,反应温度为30~60℃,pH 低的环境,漆酶的生物活性较高[5-7]。1.2 活性中心 漆酶催化中心根据其光谱性质,存在3种不同的功能:1.2.1 Ⅰ型铜 含铜的蓝色蛋白质,Ⅰ型铜与2个组氨酸和1个半胱氨酸配位,紫外可见光谱λ=600nm 时出现峰值,在EPR (电子顺磁共振)谱上有1个平行超精细耦合结构,Ⅰ型铜参与分子内的电子传递,将电子从底物传递到其它铜原子上。1.2.2 Ⅱ型铜 II 型铜与2个组氨酸和1个水分子配位,形成T 型几何结构,没有明显的可见吸收光谱,但有EPR (电子顺磁共振)信号。1.2.3 Ⅲ型铜 与漆酶的催化作用密切相关,经实验研究其为活性中心, 由2个铜原子通过1个-OH 桥配位连接起来组成四面扭曲的四方立体双核铜区结构,铜原子之间具有抗磁性,其距离是0.38n m 。在紫外可见光谱λ=330nm 处有最大吸收峰,在EPR 上无谱带[8~14];为了测定漆酶活性中心,将其经过抑制剂处理后,Ⅲ型铜在EPR 上出现有裂分峰,表明外源性配体与Ⅲ型铜发生了配位,1个Ⅱ型铜和2个Ⅲ型铜形成三核铜簇,双氧还原的反应位置在三核铜簇,此时Ⅲ型铜已结合5个配体,使其氧化性降低,限制了还原,同时也抑制O 进入三核中心区。 另有实验表明,将漆酶晶型结构被完全还原,Ⅰ和Ⅱ型铜的配位环境不变,Ⅲ型铜的-OH 桥配体则在反应中消耗,2个Ⅲ型铜之间距离亦增加[15]。1.3 检测方法 检测漆酶活性方法有分光光度法[16]、ABTS 法、微量热法、测O 2法、高效液相色谱法[17]、极谱法[18]等。AB TS 法测定漆酶,常用醋酸钠溶液作为缓冲溶液,反应体系内ABTS 的浓度为0.5mmol /L 。漆酶对不同种底物的亲和力也有显著地差异,但其对ABTS 的亲和力和催化能力普遍很高,测得的酶活性值也高,此方法反应条件不高,使用安全,常温下性质稳定,测定的OD 值相对稳定而准确[19]。微量热法测定漆酶的活性,利用LKB -2107Batch 型微量热系统,将其温度调至298K ,pH 调至7.4,此方法漆酶的提取物样品用量较少,可直接对酶的悬浮液进行测定,其对反应体系没有任何限制或干扰,适合研究酶促反应中的酶活。分光光度法测定漆酶酶活的基本原理是选定某种漆酶作用的底物,底物在漆酶催化作用下首先形成底物自由基,底物自由基浓度与吸光值成正相关,其在一定的光波波长下存在吸光系数的最大值,依据吸光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计算出酶活。分光光度法因其操作简单、快速、较准确、无需配备昂贵仪器设备等特点,得以在漆酶测定实验中广泛应用[20]。 2 漆酶的应用2.1 工业污水治理 真菌降解木质素目前主要集中于生物制浆方面。传统的氯法漂白,在去除纤维原料中木质素的过程中,仍有3%~12%的残留。在漂白废水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严重污染 农业与技术 第32卷 第9期 2012年9月 2 AG RIC ULTURE AND LTECHNOLOG Y

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5期2010收稿日期:2010-07-02 作者简介:王谦(1962—),男,北京人,研究员,主要从事食 药用真菌研究与开发工作。 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谦,贾震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药用真菌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对食药用真菌的主要药理如抗癌、抗菌、抗病毒活性等作用和药用价值进行了综述。关键词:食药用真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90X (2010)-05-0067-04 ·综述· 食药用真菌是大家所熟知的健康食品,被广泛誉为“上帝食品”、“素中之荤”、“植物性食品的顶峰” 。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食药用真菌中含有极为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力、调节新陈代谢等多种药用价值。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利用真菌制作药物的记载,食药用真菌是我国天然药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中药的重要来源,现如今它也是探索和发掘抗癌药物的重要领域。不仅如此,食药用真菌也是很重要的食物来源,其子实体味道鲜美,且富含多种维生素、 膳食纤维和矿物质。食药用真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等特点,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更是21世纪人类食物中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本文就近些年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1食药用真菌的研究概况 自然界的真菌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经被研究且有文献记载的约有12000种[1]。其中已有报道的食药用真菌大约有1000种[2]。早在2000多年前的东汉末,世界上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灵芝(ganoderma lucidum )、茯苓(poria co -cos )、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等真菌的药理、药效。到目前为止,传统药用及实验具有药效的真菌 有400余种, 然而日常广泛用于临床的只有23~30种,《中国药典》2005年版仅收录了7种。目前经常用到的食药用真菌只有茯苓、灵芝、雷丸、蜜环菌(armillaria mella )、安络小皮伞(marasmius an -drosaceus )、冬虫夏草(cordycep sinensis )等少数几种[3]。 这说明食药用真菌在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完善,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食药用真菌有十分丰富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生物碱、氨基酸、 甾醇萜类、肽类等,药理作用也很显著,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血栓形成、降血糖等[4]。因此,食药用真菌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2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 2.1 抗肿瘤作用 食药用真菌的一大特色药用价 值就在于它的抗肿瘤作用。我国民间早有利用某些真菌治疗肿瘤、癌症的记载,如黄柄笼头菌(sim -blum gracile )、烟色烟管菌(bjerkandera fumosa )和树舌(ganoderma applanatum )等[3,5] 。最早发现这种药理作用的是Lucas E.H.(1957),他实验发现美味牛肝菌可以抑制小白鼠肿瘤,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此后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很多真菌都含有抗肿瘤活性成分[6-7]。 这方面报道较多的食药用真菌有冬虫夏草、香菇、灵芝、云芝、茯苓、核盘菌、裂褶菌、灰树花、银耳等。在《中国药用真菌图鉴》一书中,作者共收录药用真菌272种,其中有216种具有抗肿瘤活性。 包括子囊菌5个科6个属,共6个种,半知菌1个种,担子菌27个科74个 第27卷第5期医学研究与教育 Vol.27No.5 2010年10月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Oct.2010 67--

肠道感染细菌简述

第11章肠道感染细菌 测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肠道杆菌所没有的一种抗原是 A. M抗原 B. H抗原 C. O抗原 D. K抗原 E. Vi抗原 2. 关于肠杆菌科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 B. 肠道杆菌均为G—杆菌 C. 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D. 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E. 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 3. 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主要依据 A. 是否发酵葡萄糖 B. 是否分解乳糖 C. 是否具有鞭毛 D. 是否具有菌毛 E. 是否具有芽胞 4. 大肠杆菌IMViC试验结果应是; A. +、—、+、— B. —、+、—、+ C. +、+、—、— D.—、—、+、+ E.+、—、—、— 5. 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 A. 痢疾志贺菌 B. 福氏志贺菌 C. 鲍氏志贺菌 D. 宋氏志贺菌 E. 以上都不是 6. 伤寒杆菌Vi抗原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耐药性变异 C.菌落变异 D.形态变异 E.对外界抵抗力变异 7. 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肠道杆菌是A.沙门菌的某些菌株

B.志贺菌的某些菌株 C.埃希菌的某些菌株 D.变形杆菌的某些菌株 E.克雷伯菌的某些菌株 8.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产生H2S+++,动力试验+、尿素酶试验-,可能是下列肠道菌中的 A.大肠埃希菌 B.伤寒沙门菌 C.志贺菌 D.变形杆菌 E.肖氏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杆菌) 9. 主要流行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O血清型是 A. O6 B. O25 C. O157 D. O111 E. O158 10. 关于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致病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潜伏期,可在肠系膜淋巴结繁殖 B. 不引起菌血症 C. 发病2周内没有第二次菌血症 D. 不侵犯肝、脾、肾等器官 E. 患病后机体获得的免疫力不强 11. 志贺菌属常引起: A. 阿米巴痢疾 B. 细菌性痢疾 C. 慢性肠炎 D. 假膜性肠炎 E. 肠热症 12. 机体抗伤寒的免疫主要依赖于 A. 体液免疫 B. 补体的作用 C.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D. 抗生素的使用 E. 细胞免疫 13. 肠热症病人发病1周内,检出伤寒沙门菌阳性率最高的方法是 A. 尿培养 B. 血培养 C. 粪便培养 D. 痰培养 E. 胆汁培养 14. 疑为肠热症的病人常需抽血做细菌学检查,什么时期采血样最好 A. 发病第1周 B. 发病第2周 C. 发病第3周 D. 发病第4周 E. 疾病恢复期 15. 肠热症并发症之一是肠穿孔,其原因是 A. 细菌的直接作用 B. 肠梗阻所致 C. 肠壁淋巴组织发生超敏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